中医护理 八纲辨证之表里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之表里

表里是说明病变部位深浅和病情轻重的两纲。一般地说,皮毛、肌肤和浅表的经属表;脏腑、血脉、骨髓及体内经络属里,表证,即病在肌表,病位浅而病情轻;里证即病在脏腑,病位深而病情重。

1)表证:表证是病位浅在肌肤的证候。一般为六淫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机体后,邪留肌表,出现正气(卫气)拒邪的一系列症状,多为外感病初起阶段。

表证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和病情轻的特点。常见于外感热病的初期,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及其它感染性疾病的初起阶段。表证以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舌苔薄白,脉浮为基本证候,常兼见四肢关节及全身肌肉酸痛,鼻塞,咳嗽等症状。由于外邪有寒热之分,正气抗御外邪的能力有强弱不同,表证又分为表寒、表热、表虚、表实证。

表寒证以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明显,无汗,流清涕,口不渴。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浮紧为主证。寒邪束于肌表或腠理,正邪相争,故恶寒发热,邪气侵犯体表经络,致卫气营血运行不畅,故头身肢体酸痛。正邪相争于表,故脉浮。治则为辛温解表。

表热证以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咽喉疼痛,有汗,流浊涕,口渴。舌质稍红,苔薄白不润,脉浮数为主证。邪正相争于表,故发热,恶寒。热邪犯卫,汗孔失司,则汗外泄。热伤津而口渴。热邪在表,故脉浮数。治则为辛凉解表。

表虚证以表证而恶风,恶寒有汗。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浮而无力为主证。

体质素虚,卫阳不固,故恶风,汗出,脉浮而无力。治则为调和营卫,解肌发表。

表实证以发热、恶寒、身痛、无汗。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有力为主证。

邪盛正不衰、邪束肌表,正气抗邪,肌表汗孔固密,故发热恶寒而无汗,脉浮而有力。治则为辛温解表。

辨别表寒证与表热证,是以恶寒发热的轻重和舌象脉象为依据。表寒证是恶寒重发热轻,表热证是发热重恶寒轻,表寒证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表热证舌苔薄白而不润,脉浮数。此外,风寒之邪可以郁而化热,由表寒证变成表热证,外邪侵入肌表后容易入里化热,表寒证(或表热证)可以转化为里热证。

辨别表虚证与表实证,结合病人体质,以有汗无汁为依据。表实证为表证而无汗,年青体壮者多见;表虚证为表证而有汗,年老体弱或久病者多见。

2)里证:里证是与表证相对而言,是病位深于内(脏腑、气血、骨髓等)的证候,里证的成因,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表证进一步发展,表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而成;二是外邪直接入侵内脏而发病,如腹部受凉或过食生冷等原因可致里寒证;三是内伤七情、劳倦、饮食等因素,直接引起考试,大网站收集脏腑机能障碍而成,如肝病的眩晕、胁痛,心病的心悸、气短、肺病的咳嗽、气喘,脾病的腹胀、泄泻,肾病的腰痛、尿闭等。因此,里证的临床表现是复杂的,凡非表证的一切证候皆属里证。外感病中的里证还需结合病因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而内伤杂病中,则以脏腑辨证为主。里证要辨别里寒、里热、里虚、里实。

辨别表证与里证,多依据病史的询问,病证的寒热及舌苔、脉象的变化。一般地说,新病、病程短者,多见于表证;久病、病程长者,常见于里证。发热恶寒者,为表证;发热不恶寒或但寒不热者,均属里证。表证舌苔常无变化,或仅见于舌边尖红;里证常有舌苔的异常表现,脉浮者,为表证;脉沉者,为里证。

3)半表半里证:病邪既不在表,又未入里,介于表里之间,而出现的既不同于表证,又不同于里证的证候,称为半表半里证。以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口苦咽干,心烦,欲呕,不思饮食,目眩。舌尖红,苔黄白相兼,脉眩为主证。邪正相争于半表半里,互有胜负,故寒热往来。邪犯半表半里,胆经受病,故胸胁胀满,口苦。胆热而肝胃不和,故心烦,目眩,欲呕,不思饮食。治则为和解表里。

4)表里同病(表里夹杂):表里同病是指表证和里证在同一个时期出现,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初病即见表证又见里证。二是发病时仅有表证,以后由于病邪入里而见里证,但表证未解,也称为表里同病,三是本病未愈,又兼标病,如原有内伤,又感外邪,或先有外感,又伤饮食等,也属表里同病。治疗原则为表里双解。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者,称为“八纲”。在临床上,运用这八个纲进行辨证,叫“八纲辨证”。各种疾病出现的症状虽然错综复杂,都可用八纲进行分析、归纳,以探求疾病的属性,病变的部位、病势的轻重,个体反应的强弱,从而作出判断,为临床诊断和施治提供依据。阴阳是指疾病的类别,表里是指病变部位的深浅,寒热是指疾病的性质,虚实是指邪正的消长盛衰。其中阴阳两纲是八纲中的总纲,具有统领其它六纲(又称“六变”)的意义。表、热、实属阳;里、虚、寒属阴。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四对矛盾,是相对的,又是互相密切联系的。例如表证,就有表寒、表热、表虚、表实之分,还有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表虚里实、表实里虚等错综复杂的关系。其它寒证、热证、虚证、实证也是如此。在一定的条件下,这四对矛盾的变方,可以向对方互相转化,如由表及里,由里出表,寒证化热,热证化寒,由阳及阴,由阴转阳等等。参阅有关各条。 内容 中医运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对病证进行分析归纳,从而为施治提供依据的辨证方法。表里辨病证部位和病势深浅;寒热辨病证性质;虚实辨邪正盛衰;阴阳则统摄六纲,为八纲之总纲。由于八纲辨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包含了其他多种辨证方法的共同特点,起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故为辨证论治的核心理论和基本方法,在中医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简史 八纲渊源于战国时期《内经》,《内经》提出了寒热、虚实的概念。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概括并区分病证。明代王执中将虚实阴阳表里寒热称为“治病八字”;张景岳则明确提出以阴阳为“二纲”,以表里、寒热、虚实为“六变”之说。清代,程锺龄进一步阐发了八纲的涵义,提出审证治病不过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近代《医学摘粹》(1897)提出“八纲”一词。1949年以后随辨证论治学术地位的确立,八纲在辨证论治中的核心地位及重要作用得到充分肯定。 辨证内容 八纲辨证具体可分为表里辨证、寒热辨证、虚实辨证和阴阳辨证。 表里辨证 即通过判断病证的在表在里来分析病变部位和病势深浅的辨证方法。 表证:病变部位表浅的一类病证。一般指因六淫(即异常气候因素)等邪气侵犯人体皮毛、肌肤等浅表部位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以发热、恶寒(或恶风)、舌苔薄白、脉浮为主症,可兼见头痛、四肢关节酸痛、鼻塞流涕、咳嗽等,具有发病急、病程短、病位浅的特点,主要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 由于病邪及体质强弱的不同,表证又可分为表寒证、表热证、表虚证和表实证。

中医辨证之表里辩证

中医上所说的表与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般把体表肌肤经络划分为表,而相对应的脏腑筋骨划为里。因此,对于病位的外内浅深,都不可作绝对的理解。这是广义之表里概念。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说,外有病属表,病较轻浅;内有病属里,病较深重。从病势上看,外感病中病邪由表入里,是病渐增重为势进;病邪由里出表,是病渐减轻为势退。因此,治疗表病必须及时有效彻底,才会不至于让病情进一步内传于里,加重病情。只有明白了疾病的这一转化规律,我们才能在病情未转化之前阻止他进一步发生,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传的中医治疗大法。另一方面,如果治疗里病,我们也要告诉病人,里病的治疗要有一个由里到外,由重转轻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就彻底恢复,必须进过一段时间的机体调理恢复期。 表证 表证是六淫、疫疠、虫毒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轻浅证候的概括。表证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表里辨证,在外感病辨证中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察知病情的轻重,明确病变部位的深浅,预测疾病变化的趋势。表证病浅而轻,里证病深而重。表邪入里为病进,里邪出表为病退。了解病的轻重进退,就能掌握疾病的演变规律,取得治疗上的主动权,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从某种意义上说,伤寒六经病辨证、温病卫气营血证辨证,都可理解为是表里浅深轻重层次划分的辨证分类方法。 临床上表证一般具有起病急,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有感受外邪的特点。以恶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脉浮、苔薄白为主要表现,或见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等症。这些症状是由于外邪客于皮毛肌腠,阻遏卫气的正常宣发所致。虽临床表现可有差别,但一般以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部脏腑的症

状不明显为共同特征。由于表证病位浅而病情轻,病性一般属实,故一般能较快治愈。若外邪不解,则可进一步内传,而成为半表半里证或里证。 由于六淫邪气客于肌表,阻遏卫气的正常宣发,郁而发热。卫气受遏,失去温养肌表的功能。肌表得不到正常的温煦,故见恶寒。邪气郁滞经络,使气血流行不畅,致头身疼痛。肺主皮毛,鼻为肺窍,邪气从皮毛、口鼻而入肺,肺系皆受邪气,肺气失宣,故鼻塞、流涕、咳嗽。喷嚏、咽喉痒痛诸证常常并见。邪气在表,未伤及里,故舌苔可无变化,仍以薄白为主。正气奋起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浮。 证候类型 由于体质强弱不同,感受的邪气类别各异,轻重之别,所以表证的临床表现也很复杂,临床常见的表证有以下几种。 表寒证:以感受寒邪为主,故又称伤寒证。其特点是:恶寒重、微发热,无汗、头身痛,苔薄白而润,脉浮紧。治疗以麻黄汤为基础方加减变化。 伤风表证:以感受风邪为主,又称太阳中风证。其特点是:恶风、微发热,汗出,脉浮缓治疗以桂枝汤为基础方加减变化。 表热证(外感风热证):是感受湿热(风热)之邪,又称外感风热证,在温病学中属卫分证。其特点是发热重,微恶寒,口渴,咽痛,舌质正常或尖边稍红,苔薄白而干或苔薄微黄,脉浮数,临床治疗以银翘散,麻杏石甘汤,白虎汤等为基础方化裁。 里证 里证是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里证与表证相对而言,可以说凡不是表证(及半表半里证)的特定证候,一般都可属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课程提要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课程提要细目一、概述 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 阴阳两纲又可以概括其它六纲 阴阳是八纲的总纲 细目二、表里 是辨别疾病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两个纲领。 一、表证与里证的概念 1.表证指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的初期阶段,正(卫)气抗邪于肌表浅层,以新起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轻浅证候。 2.里证指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表——皮肤、肌腠、经络 里——气血、脏腑、骨髓 二、表证与里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1.表证--新起恶风寒,或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喷嚏,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微有咳嗽、气喘,舌淡红,苔薄,脉浮。 多见于外感病初期,具有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的特点。 2.里证--证候特征是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 里证可见于外感疾病的中、后期阶段,或为内伤疾病。一般病情较重,病位较深,病程较长。 三、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主要审察寒热症状,内脏证候是否突出,舌象、脉象等变化。 起病病位病程寒热舌象脉象表证急浅短同见变化不显著浮 里证慢深长单见或不见变化显著沉 细目三、寒热 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一、寒证与热证的概念 1.寒证指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导致机体功能活动衰退所表现的具有冷、凉特点的证候。 2.热证指感受热邪,或脏腑阳气亢盛,或阴虚阳亢,导致机体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热特点的证候。

二、寒证与热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1.寒证--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蜷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光)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 2.热证--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少津,脉数等。 寒证与热证鉴别 细目四、虚实 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一、虚证与实证的概念 1.虚证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表现为不足、松弛、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 2.实证指人体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体内病理产物蓄积,以邪气盛、正气不虚为基本病理,表现为有余、亢盛、停聚特征的各种证候。 二、虚证与实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1.一般久病、势缓者多为虚证,耗损过多者多虚证,体质素弱者多虚证。 2.一般新起、暴病者多为实证,病情急剧者多实证,体质壮实者多实证。由于感受邪气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的差异,以及病邪侵袭、停积部位的不同,实证的证候表现各不相同,所以很难以哪几个症状作为实证的代表。 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 细目五、阴阳 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 阴阳是辨别证候类别的一对纲领。 一、阴证与阳证的概念 1.凡见抑制、沉静、衰退、晦暗等表现的里证、寒证、虚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内的、向下的、不易发现的,或病邪性质为阴邪致病、病情变化较慢等,均属阴证范畴。 2.凡见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表现的表证、热证、实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外的、向上的、容易发

中医诊断学学习指导第五章八纲辨证15000

第五章八纲辨证 【要点精讲】 第一节八纲基本证候 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是四对既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基本证候。 1.表里辨证 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浅深的一对纲领。表是指身体的皮毛、肌腠、经络在外部位;里是指血脉、脏腑、骨髓在内部位。表里辨证主要用于外感病,可以察知外感病病情的浅深轻重及病理变化的趋势,从而掌握疾病的演变规律,取得治疗上的主动权,为采取解表与攻里等治法提供基本依据。表证与里证的基本内容(表5-1)。鉴别表证和里证,主要是审察病证的寒热、内脏症状、舌象、脉象等变化(表5-2)。 表5-1表证与里证的基本内容 表证里证 概念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 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 表现的轻浅证候。疾病深入于脏腑、气血、骨髓所表现的证候。

特 点 起病急,病位浅,病情轻,病程短 可急可缓,病位较深、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形成原因 外感六淫、疫疠 外邪袭表,表证不解,病邪传里;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气血,或脏腑气血功能紊乱 临床表现 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喷嚏,咽喉痒或痛,微有咳嗽,舌苔薄白,脉浮 症状繁杂 辨证要点 新起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 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 2.寒热辨证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证与热证反映机体的阴阳盛衰,阴盛或 阳虚的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的表现为热证(图5-1)。必须指出,恶寒、发热与寒证、热证的概念不同。恶寒、发热是症状,是疾病的现象,而寒证、热证则是辨证的结论,是对疾病本质的判断。寒热辨证,对于认识疾病的性质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是确定“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治疗法则的依据(图5-1)。寒证与热证的基本内容(表5-3)。辨别寒证、热证,不能孤立地根据某一症状作判断,应通过四诊收集相应疾病所反映的各种症状、体征,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归纳而得,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表5-4)。 寒热乃阴阳之化 阴盛或阳虚 阴盛则寒 治疗 寒证 热剂 阳虚则外寒 阳盛或阴虚 阳盛则热 治疗 热证 寒剂 阴虚则内热 图5-1寒证和热证的机理及意义示意图

中医诊断学 八纲辨证

第六章 八纲辨证 第一节 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 一、八纲辨证的概念: 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纲辨证: 运用八纲分析综合 病位深浅——表里 各种辨证的总纲领, 四诊所获的病情 病理性质——寒热 最基本的辨证方法。 资料,以辨别 邪正盛衰——虚实 辨别归类 病证类别——阴阳 执简驭繁 二、八纲辨证源流 《内经》无“八纲”之名,但已见散在内容,基本确定了其相互间的辨证关系, 《伤寒杂病论》具体运用八纲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 王执中《伤寒正脉》张三锡《医学六要》 近人祝味菊《伤寒质难》中正式提出“八纲”名称, 解放后二版《中医诊断学》教材中,正式将八纲列为专章进行讨论,使八纲得到普及。 第二节 八纲基本证候 一、表里辨证: (一)何谓表里: 表——皮毛,肌腠,经络 里——脏腑、骨髓、气血阴阳(二)何谓表里辨证: 辨别病位内外深浅的一对纲领。 (三)表里辨证的意义: 1.辨别病位 表证——病较轻浅 外内浅深 里证——病较深重 2.辨别病势的进退——外感病 病邪由表入里——病渐深重,为势进; 病邪由里出表——病势减轻,为势退。 (四)表证: 1.定义: 六淫 疫毒 所表现出表证证候的概括,主要见于外感病初期阶段。 2.临床表现: (1)主要表现:恶寒(恶风),发热(①体温升高,②体温虽无升高,但自觉发热)头身疼痛,苔薄白,

脉浮。 (2)伴有症状: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 3.病机要点: 卫气受遏,不得宣发——恶寒 外邪客于 皮毛肌腠 肺气上逆—咳嗽 肺窍不利—鼻塞,喷嚏,咽痒痛。 病未入里——苔薄白 4.表证特点: (1)起病急,病程较短,病情较轻,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 (2)症状共同特征为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部脏腑病状不明显; (3)病位在表,主要侵及皮毛,肌腠、经络,但可累及相应脏腑; (4)病多属实,较易治愈。如外邪不解,可内传而成半表半里证或里证; (5)表证是正气抗邪于外的表现,故表证出现相对浅层的病理反应,不能理解为发生在皮毛的病变就是表证,如疔疮疖肿。 5.常见证型: (1)风寒束表证(表寒证,风寒表证): 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表证(表热证,风热表证): 发热重,恶寒轻,头咽疼痛,有汗,苔薄白(黄),脉浮数。 (3)风湿遏表证(风湿表证): 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肢体困重,酸痛,舌苔滑腻,脉濡缓。 (4)燥邪犯表证(外燥证): 恶寒发热、口鼻咽干燥、干咳、痰少而粘、苔干、脉浮。 (5)暑湿袭表证: 恶热汗出,口渴喜饮,气短神疲,肢体困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或白,脉虚数。 (6)风袭表疏证(太阳中风证、表虚证): 发热恶风,汗出,鼻塞喷嚏,咳嗽,苔薄白,脉浮缓。 (五)里证: 1.定义: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表现的证候。

八纲辨证及其基本护理原则

八纲辨证及其基本护理原则 八纲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是用通过四诊所取得的资料,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面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不同的证候。 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候的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 ?即任何一种疾病, ?从疾病的类别来说,不属于阴证,便属于阳证; ?从疾病的部位深浅来说,不在表,就在里(或半表半里);?从疾病的性质来说,不属于寒证,便属于热证; ?从邪正斗争的关系来说,正气虚的称为虚证,邪气盛的称为实证。 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 ?在八纲中,阴阳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证,里、寒、虚证为阴证,所以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八纲辨证不只是把各种证候简单、截然的划分为八个区域。?而是相互间可又兼夹、错杂,可有中间状态,并随病变发展而不断变化,

?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表证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实证转虚、因需致实等。 一、表里辨证与护理 ?表里是辨别病位外深浅的一对纲领。 ?表与里是相对概念,如: ?躯壳与脏腑相对而言,躯壳为表,脏腑为里 ?脏与腑相对而言,腑属表,脏属里; ?经络与脏腑相对而言,经络属表,脏腑属里; ?皮肤与筋骨相对而言,皮肤为表,筋骨为里等。 ?因此,对于病位的外浅深,不可作绝对地理解。 (一)表证 ?表证是六淫、疠气、虫毒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出轻浅证候的概括 ?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具有起病急,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有感受外邪因素等特点。 表证的临床表现 ?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脉浮,苔薄白。常兼见鼻塞流涕、喷嚏,咽痛,咳嗽等症状。 ?表证的防治原则 ?辛散解表 表证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中医八纲辨证的内容

中医八纲辨证的内容 八纲辩证大全 01概念 1.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2.八纲辨证:即医生运用八纲理论,对望闻问切等诊法所获得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位的浅深,病性质的寒热,邪正盛衰和病证阴阳类别的辨证思维过程。 02八纲基本证候 1.表里辨证

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深浅和病势进退的一对纲领。 狭义的表里 :指身体的皮毛、肌肉、经络相对为外,脏腑、骨髓相对为内。外有病属表,病较轻浅;内有病属里,病较深重。辨病位的表里,对外感病的意义尤为重要。 1)表证:既六淫、疫疠、虫毒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抗邪,卫气失宣所表现的轻浅证候的概括。皮毛的病变不一定是证,表证的病位不一定在皮毛。 临床表现:恶寒(或恶风)发热(或自觉无发热),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或见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等症。 2)里证:泛指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成因 (1)外邪袭表,内传入里,形成里证。 (2)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等部位,即所谓“直中”为病。 (3)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或气血津精等受病而成。 临床表现:由于里证的病因复杂,病位广泛,故其症状表现繁多。基本特点是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或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如壮热、烦躁、神昏谵语、腹痛腹泻、呕吐便秘、舌苔厚,舌质多有变化,脉沉等。一般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3)半表半里证:指外感病邪既非在表,又未入里,邪正分争于表里之间,少阳枢机不利所表现的证候。 伤寒少阳病 湿温邪阻膜原 伏暑邪郁少阳 2.寒热辨证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1)寒证:指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虚所表现的证候。 实寒证:指外感寒邪,或过服生冷寒凉,起病急骤,体质壮实者。 虚寒证:指内伤久病,阳气耗伤而阴寒内生者,即阳虚证。 表寒证:寒邪袭于肤表者。 里寒证:寒邪客于脏腑,或因脏腑阳气亏虚所致者。 临床表现:各类寒证的表现不尽一致,常见的有:恶寒、畏冷、冷痛喜暖,肢冷蜷卧,口淡不渴,痰、涎、涕、唾等分泌物清稀无臭味,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或青黑色,舌淡苔白而润,脉迟或紧等。 2)热证:指感受热邪,或阴虚阳亢,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实热证:指火热阳邪侵袭,或过服辛辣温热之品,或七情过激,郁而化热,

中医诊断学的八纲辨证详解

一、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 (1)表证分:表寒证、表热证、表虚证。 (2)表证转归:表证→半表半里证或里证。 (3)里证成因分三类:①表证因外感邪气太盛或误治或失治,使外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气血,邪正交争于里形成里证。 ②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等,“直中”为病。 ③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痰饮、瘀血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使脏腑气机失调或气血津液等受病。 (4)表里证的鉴别要点:寒热、舌象、脉象。

三、虚实证 (1)虚证病因:①先天禀赋不足。②后天失养两个原因,以后天失养多见,其中饮食不节,劳逸过度,房室过度等致病因素最为常见。

(2)实证病因:①外感六淫、疫疠等邪气侵袭机体。②因精神因素、劳逸、饮食不节等使脏腑机能失调,气机郁滞,产生火热、宿食、痰瘀、水湿等邪气停聚于体内。 (3)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

寒之品使阳气逐渐耗伤。+③年高体衰致阳气不足。 (2)阴虚证证候分析:阴虚证病因有四:①内伤杂病日久耗伤阴液。+②实热证中热邪伤阴或气郁化火日久耗伤阴血。+③房劳过度或过服温燥之品,耗伤阴液。+④年高体衰而阴血亏虚。 (3)阳虚证的发展与演变: ①阳虚证是气虚证演变发展来的,阳虚与气虚常常同时存在。 ②阳虚证可以发展为亡阳证、阴阳两虚证(阴阳互根,阳虚损阴)。 ③阳虚证还可以导致:气机郁滞、瘀血,水湿,痰饮停积而形成既有阳气亏虚,又有邪气盛实的证候。 (4)阴虚证的发展与演变: ①阴虚可于气虚、阳虚同时存在而形成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等(阴阳互根,阴亏 损阳)。 ②阴虚进一步发展成亡阴证及动风证。 (5)阳虚证与阴虚证的鉴别:

五、证候相兼错杂:是指疾病某一阶段的证候,不仅病变部位表现为有表又有里,而且寒热虚实相互交错,表现为表里同病、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一)表里同病表证和里证在同一时期出现,称为表里同病。 表里同病的原因有二类:一是外感病。由表证兼见里证,或外感病未愈,复伤于饮食劳倦等。二是内伤病未愈而又感外邪。 表里同病时,往往出现虚实寒热等,它们之间排列组合而言,可见8种情况:①表里俱寒②表里俱热③表寒里热④表热里寒⑤表里俱实⑥表里俱虚⑦表

中医的八纲辨证

中医的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 一、辨表里 1.表证:表证是指外感病邪侵入体表,引起的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等,舌苔薄白,脉浮等。 2.里证:里证是指病邪入侵体内,影响脏腑经络的功能。常见症状包括胸闷、腹痛、肿痛等,舌苔黄厚,脉弦等。 二、辨寒热 1.寒证:寒证是指内外寒邪引起的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寒战、畏寒、肢冷等,舌苔白,脉弱。 2.热证:热证是指内外热邪引起的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口渴、舌红等,舌苔黄,脉数。 三、辨虚实 1.虚证:虚证是指脏腑功能不足引起的症状。常见症状包括乏力、倦怠、食欲不振等,舌苔薄白,脉弱。 2.实证:实证是指有实质性病变所致的症状。常见症状包括疼痛、红肿、出血等,舌苔黄厚,脉实。 四、辨湿燥

1.湿证:湿证是指湿邪侵袭人体引起的症状。常见症状包括身重、困倦、湿痰等,舌苔厚腻,脉滑。 2.燥证:燥证是指人体津液耗损过多引起的症状。常见症状包 括干燥、口渴、便秘等,舌苔干燥,脉细数。 五、辨阴阳 1.阴证:阴证是指阴气不足引起的症状。常见症状包括烦热、 口渴、消瘦等,舌红少苔,脉细数。 2.阳证:阳证是指阳气亢盛引起的症状。常见症状包括面红、 目赤、口苦等,舌红苔黄,脉数。 六、辨内外 1.内证:内证是指疾病在体内产生的症状。常见症状包括胸闷、腹痛、尿血等。 2.外证:外证是指疾病在体表产生的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发热、皮疹、瘙痒等。 七、辨寒热虚实 1.寒实证:寒邪入侵引起的实质性病变。常见症状包括寒战、 喜温、舌苔白厚等。 2.热实证:热邪侵袭引起的实质性病变。常见症状包括发热、 口渴、舌红苔黄等。

3.寒虚证:寒邪引起的脏腑功能不足。常见症状包括畏寒、乏力、舌苔白薄等。 4.热虚证:热邪引起的虚实兼夹。常见症状包括虚热、口渴、 舌红少苔等。 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为相关的病例分析和辨证论治的案例。 法律名词及注释: 1.外感病邪:指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从外界进入人体的 病原微生物。 2.舌苔:指舌面上的一层粘液状物质,可以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 3.脉象:指人体脉搏的形态特征,可以辅助判断人体的病情。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之表里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之表里 表里是说明病变部位深浅和病情轻重的两纲。一般地说,皮毛、肌肤和浅表的经属表;脏腑、血脉、骨髓及体内经络属里,表证,即病在肌表,病位浅而病情轻;里证即病在脏腑,病位深而病情重。 1)表证:表证是病位浅在肌肤的证候。一般为六淫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 机体后,邪留肌表,出现正气(卫气)拒邪的一系列症状,多为外感病初起阶段。 表证拥有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和病情轻的特色。常有于外感热病的早期,如 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得病及其余感染性疾病的初起阶段。表证以发热恶寒(或 恶风),头痛,舌苔薄白,脉浮为基本证候,常兼见四肢关节及浑身肌肉酸痛, 鼻塞,咳嗽等症状。因为外邪有寒热之分,正气抗御外邪的能力有强弱不一样, 表证又分为表寒、表热、表虚、表实证。 表寒证以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痛苦显然,无汗,流清涕,口不渴。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浮紧为主证。寒邪束于肌表或腠理,正邪相争,故恶寒发热,邪气 入侵体表经络,致卫气营血运转不畅,故头身肢体酸痛。正邪相争于表,故脉浮。 治则为辛温解表。 表热证以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咽喉痛苦,有汗,流浊涕,口渴。舌质稍 红,苔薄白不润,脉浮数为主证。邪正相争于表,故发热,恶寒。热邪犯卫,汗 孔失司,则汗外泄。热伤津而口渴。热邪在表,故脉浮数。治则为辛凉解表。 表虚证以表证而恶风,恶寒有汗。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浮而无力为主证。 体质素虚,卫阳不固,故恶风,汗出,脉浮而无力。治则为调解营卫,解肌发布。 表实证以发热、恶寒、身痛、无汗。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有力为主证。 邪盛正不衰、邪束肌表,正气抗邪,肌表汗孔固密,故发热恶寒而无汗,脉浮而有力。治则为辛温解表。 鉴别表寒证与表热证,是以恶寒发热的轻重和舌象脉象为依照。表寒证是恶 寒重发热轻,表热证是发热重恶寒轻,表寒证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表热证舌苔 薄白而不润,脉浮数。别的,风寒之邪能够郁而化热,由表寒证变为表热证,外邪 侵入肌表后简单入里化热,表寒证(或表热证)能够转变为里热证。 鉴别表虚证与表实证,联合病人体质,以有汗无汁为依照。表实证为表证而 无汗,年轻体壮者常见;表虚证为表证而有汗,年迈体弱或久病者常见。 2)里证:里证是与表证相对而言,是病位深于内(脏腑、气血、骨髓等) 的证候,里证的成因,大概有三种状况:一是表证进一步发展,表邪不解,内传 入里,入侵脏腑而成;二是外邪直接入侵内脏而发病,如腹部受凉或过食生冷等 原由可致里寒证;三是内伤七情、劳倦、饮食等要素,直接惹起考试,大网站收

八纲辨证详解

八纲辨证详解 八纲辨证就是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两两相对。其中阴阳辨的是体用,表里辨的是部位,虚实辨的是主客,寒热辨的是生化。 一、阴阳 很多人讲八纲辨证不讲阴阳,说阴阳是总纲,表、实、热就是阳,里、虚、寒就是阴,这是不对的。 这里的阴阳是体用的关系,阴指的就是形,比如一个人的脏腑、四肢、躯干、皮肉、血液、津液,此皆为阴,为体。阳指的就是动能,就是能量。一个人肌肉有没有力量,讲话有没有力气,脏腑功能强不强,此为阳。所谓阴阳辩证,就是看一个人是形体不足,还是阳气不足。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叫阴虚火旺,或者叫阴虚内热,阴虚指的就是身体津液不足,涵不住热,所以热就散出来了,所以要滋阴。所谓阳虚就是一个人可能长的很壮,吃的很胖,但是没有能量,没有力气。 现代人多阳虚。一代人与一代人的体质不同,像以前五六十年代,那时物质匮乏,很多人吃不饱,阴虚的人多。现在大家都吃的好了,体内都营养过剩,人大多阳虚,所以现代人根本不需要去吃什么补品。以前补品珍贵,像鸡蛋都是坐月子才吃的,所以人才会觉得补品好。现代人吃的东西杂,体内垃圾堆积,人劳动又少,阳虚的人多,所以现在火神派的扶阳理论又开始盛行起来了。 但是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天天吃附子也会把人的精气烧干。历史上有金元四大家,也就是四个有名的中医,形成的四个著名的流派,其中就有崇火派,补土派、滋阴派等等。这些都是因为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体质不同而形成的。黄元御生在清乾隆时期,他说世人的病偏于寒湿的十之八九,偏于温燥的百无一二,这只是针对他那个时代而言。书上还说,阴常不足,阳常有余,放在今天,也未必都对。 要之,人要阴阳平衡。人之病,最先多是阳虚,因为如果阳不虚,人饿了自然会去吃东西。阳虚以后吃了东西不能消化,肠胃功能不够,人才会变成阴虚,人就会瘦。 阴虚久了以后,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会出现阴实。所谓阴实就是形体的实证,就是身体里面长出了固定的东西。因为阳不足了,身体里面的垃圾异物没法排出,或者过剩的营养堆积,人体又利用不了,就会导致阴实。像人身上的肉,如果你不想要它,对你来说,它也属于一种阴实。凡是你身上你不想要的东西,都可以称为阴实。阴实要靠阳来化开它,要让阳能够进到阴里面去。如果阴实久了,阳气进不去,阳气外浮,那个地方就会发热。 人体气血的循行,十二时辰各行一经,如果哪个脏有问题,有实证,在那个时辰人体的阳气

八纲辩证之表里辨证

八纲辩证之表里辨证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八钢辨证,是指医生将诊法所获得的各种临床资料,根据病位的深浅、正邪盛衰、疾病性质和病症类别八个纲领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总结八种类型症候的辨证方法。八钢基本证候,即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是四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证候。今天为大家介绍八纲辨证之表里辨证。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两个纲领。表里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表里是相对的,从病位来说,躯壳与脏腑相对而言,躯壳为表,脏腑为里;脏与腑相对而言,腑属表,脏属里;经络与脏腑相对而言,经络属表,脏腑属里;经络中三阳经与三阴经相对而言,三阳经属表,三阴经属里;皮肤与筋骨相对而言,皮肤属表,筋骨属里等。从病势深浅来看,病邪入里一层为深为里,病邪出表一层为浅为表。狭义的表里,认为身体的皮毛、肌腠相对为外为表;脏腑、骨髓、气血相对为内为里。所以从广义的表里来说,病位的内外和病势深浅,都不可作绝对地理解;但狭义的表里则有所特指。从表里两纲的具体内容而论,更侧重狭义的表里概念。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说,外有病属表,病较轻浅;内有病属里,病较深重。从病势上看,外感病中病邪由表入里,是病渐增重,为病进;病势由里出表,是病势减轻,为病退。任何疾病的辨证都应分辨病位的表里。内伤杂病的证候一般属于里证范畴,因此对于内伤杂病的证候应以分辨具体脏腑等病位为主。而对于外感病来

说,分辨表里其意义则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外感病往往具有由表入里、由轻而重、由浅而深的传变发展过程。所以,表里辨证是对外感病发展阶段性的最基本的认识,它可说明病情的轻重浅深及病机变化的趋势,从而掌握疾病的演变规律,取得诊疗的主动权。从某种意义上说,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都可理解为是表里、浅深、轻重层次划分的辨证分类方法。表证表证是外感邪气经皮毛、口鼻而入,侵入机体的皮毛、肌腠,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证候。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有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或兼见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等症。证候分析外感邪气客于皮毛、肌腠,阻遏卫气的正常宣发,郁而发热卫气受遏,失其“温分肉,肥腠理”的功能,肌表得不到正常的温煦,则出现恶风寒的症状。外邪郁滞经络,气血流行不畅,以致头身疼痛。邪未入里,舌象尚无明显变化,故见舌淡红,苔薄白。外邪袭表,正气奋起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浮。肺外合皮毛,鼻为肺窍,邪气从皮毛、口鼻而入,内应于肺,肺失宣降,则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咽喉不适或痒痛、咳嗽等症状。辨证要点以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为辨证要点。表证一般具有起病急、病情轻、病程短、有感受外邪的病史等特点。 表证又有表寒证、表热证、表虚证之分。表证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由于表证病位浅,正气未伤,病情轻,一般 1-2 周就可能痊愈。但若外邪太重或治疗不当等,外邪则可进一步内传,形成半表半里证或里证。里证里证是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

中医辨证:表里辩证

中医辨证:表里辩证 表里是辨别病位外内浅深的一对纲领。表与里是相对的概念,如躯壳与脏腑相对而言,躯壳为表,脏腑为里;脏与腑相对而言,腑属表,脏属里;经络与脏腑相对而言,经络属表,脏腑属里;经络中三阳经与三阴经相对而言,三阳经属表,三阴经属里;皮肤与筋骨相对而言,皮肤为表,筋骨为里等。因此,对于病位的外内浅深,都不可作绝对的理解。这是广义之表里概念。 狭义的表里,是指身体的皮毛、肌腠、经络相对为外,脏腑、骨髓相对为内。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说,外有病属表,病较轻浅;内有病属里,病较深重。从病势上看,外感病中病邪由表入里,是病渐增重为势进;病邪由里出表,是病渐减轻为势退。因而前人有病邪入里一层,病深一层,出表一层,病轻一层的认识。 八纲表里辨证 一、表证:表证是外感六淫之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抗邪所表现轻浅证候的概括。 二、半表半里证:外邪由表内传,尚未入于里,或里邪透表,尚未至于表,邪正相搏于表里之间,称为半表半里证。其证候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半表半里证在伤寒六经病辨证中称为少阳病证。 三、表里证鉴别要点:辨别表证和里证,主要是审察寒热症状、

内脏证候是否突出、舌象、脉象等变化。 表里辨证,在外感病辨证中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察知病情的轻重,明确病变部位的深浅,预测病理变化的趋势。表证病浅而轻,里证病深而重。表邪入里为病进,里邪出表为病退。了解病的轻重进退,就能掌握疾病的演变规律,取得治疗上的主动权,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从某种意义上说,伤寒六经病辨证、温病卫气营血证辨证,都可理解为是表里浅深轻重层次划分的辨证分类方法。 内伤杂病的证候一般属于里证范畴,故分辨病位的表里并非必须,而主要应辨别“里”的具体脏腑等病位。 辨别表证和里证,主要是审察寒热症状、内脏证候是否突出、舌象、脉象等变化。《医学心悟-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说:“一病之表里,全在发热与潮热,恶寒与恶热,头痛与腹痛,鼻塞与口燥,舌苔之有无,脉之浮沉以分之。假如发热恶寒,头痛鼻塞,舌上无苔(或作薄白),脉息浮,此表也;如潮热恶热,腹痛口燥,舌苔黄黑,脉息沉,此里也。” 一、表证 表证是六淫、疫疠、虫毒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轻浅证候的概括。表证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 《景岳全书-传忠录》说:“表证者,邪气之自外而入者也,凡风寒暑湿燥火,气有不正,皆是也。”因此,对表证的概念应当全面理解,而不能机械地以为皮毛的病变就一定是表证,也不能绝对地以为表证的病位就一定在皮毛。

从八纲辨证谈表证的辨证施护

从八纲辨证谈表证的辨证施护 关键词表证辨证护理 八纲是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四对性质相反的证候。八纲辨证是中医各种辨证的基础通过八纲辨证确定疾病性质而表里这纲是指病位的深浅。外感病或热病的初期如肺痈湿温麻疹等还有外证如疮疡、肿毒、癣类等病位在皮肤、肌肉、经络等部位者均称表证解表发汗是治疗表证的主要法则。 表证的辨证前人认为:“一分恶寒即有一分表证”。因此容易辨别但在临床辨证时必须与寒、热、虚、实结合起来对疾病才能获得全面了解以便定立恰当的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表证患者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或少汗特征病室温度应保持在18~℃湿度5~56环境安静室内空气清新根据病情和气候的不同患者的衣被也要适时增减病室安静、整洁、适合病情为宜。切忌汗出当风。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者面色及精神状况有无恶寒、发热、头痛等按常规对发热患者每~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并详细记录体温高低、有无汗出及恶寒。通过对体温、脉搏、呼吸的观察了解患者病情及用药后的疗效重点观察服药后发汗与发热的情况发热时嘱患者卧床休息要多饮开水;可配合针刺合谷、风池、迎香等穴高热加大椎曲池汗出湿衣要及时更换防止受凉。 观察舌象:通过对舌象的观察了解病邪的深浅。病变部位在表时舌质为淡红舌苔为薄白苔。 饮食护理:饮食护理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原则。张仲景言:“饮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病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饮食对本病症状之改善和治愈起座积极的作用。由于饮食本身的复杂特性必须做到辨证用膳以促进患者康复。外感表证的患者以平补膳食为宜多用半流质或软食之类食物。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禁忌油腻、辛辣、生冷、烟酒煎炸之品。如是风寒表证可用姜、葱、蒜等作为调味品以辅助药力散寒去邪。风火热毒郁于肌表者忌食辛温补品特别是海腥、虾、鲤鱼、猪头肉、公鸡、等发物;一些过于寒凉滋腻食品也应禁食为宜。 用药护理:解表发汗之剂虽有幸温、辛凉之别但多属于清香散之品加水浸透分钟后用武火煮沸5~1分钟即可取之温热服服药后静卧。临床观察以微汗为宜不可大汗淋漓如汗出过多则应停服如药后无汗可如法再服。 情志护理:表证患者因有发热、头痛、恶寒等身体上感到不适精神也紧张情绪不稳。因此要经常关心体贴并安慰患者消除其紧张、恐惧、焦虑情绪解除其思

《中医诊断学》学习笔记:八纲之表里

《中医诊断学》学习笔记:八纲之表里 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一对纲领。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躯壳与内脏而言,躯壳为表,内脏为里;就脏与腑而言,腑为表,脏为里;就经络与脏腑而言,经络为表,脏腑为里等等。从病势深浅论,外感病者,病邪入里一层,病深一层;出表一层,病轻一层。这种相对概念的认识,在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中尤为重要。以上是广义之表里概念。狭义的表里,是指身体的皮毛、肌腠、经络为外,这些部位受邪,属于表证;脏腑、气血、骨髓为内,这些部位发病,统属里证。表里辨证,在外感病辨证中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察知病情的轻重,明确病变部位的深浅,预测病理变化的趋势。表证病浅而轻,里证病深而重。表邪入里为病进,里邪出表为病退。了解病的轻重进退,就能掌握疾病的演变规律,取得治疗上的主动权,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一、表证 表证是指六淫疫疠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生的征候。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一般起病急,病程短。表证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外感时邪,表证是由邪气入侵人体所引起。二是邪病轻,表证的病位在皮毛肌腠,病轻易治。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兼有鼻塞、流涕、咳嗽、喷嚏、咽喉痒痛等证。 【理候分析】由于六淫邪气客于肌表,阻遏卫气的正常宣发,郁

而发热。卫气受遏,失去温养肌表的功能。肌表得不到正常的温煦,故见恶寒。邪气郁滞经络,使气血流行不畅,致头身疼痛。肺主皮毛,鼻为肺窍,邪气从皮毛、口鼻而入肺,肺系皆受邪气,肺气失宣,故鼻塞、流涕、咳嗽。喷嚏、咽喉痒痛诸证常常并见。邪气在表,未伤及里,故舌苔可无变化,仍以薄白为主。正气奋起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浮。 二、里证 里证是疾病深在于里(脏腑、气血、骨髓)的一类证候。它与表征相对而言。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或内伤疾病。里证的成因,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表邪内传入里,侵犯脏腑所致;二是外邪直接侵犯脏腑而成;三是七情刺激,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等因素,损伤脏腑,引起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致病。里证的范围甚广,除了表证以外,其它疾病都可以说是里证。里证的特点也可归纳为二点。一是病位深在。二是里证的病情一般较重。 【临床表现】里证病因复杂,病位广泛,症状繁多,常以或寒或热,或虚或实的形式出现:壮热恶热或微热潮热,烦躁神昏,口渴引饮,或畏寒肢冷,倦卧神疲,口淡多涎。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腹痛呕恶,苔厚脉沉。 【证候分析】以上所列仅是寒热虚实各里证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症脉。就热型与寒象看,里证当是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热可以是壮热恶热。微热潮热。壮热恶热是热邪入里,里热炽盛所致。微热潮热常见于内伤阴虚,虚火上炎。寒象表现为畏寒,得衣被可以缓解,

中医护理学第八章辨证

第二篇中医护理基础理论 第八章辨证 【重点难点】 一、八纲辨证 八纲是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种辨证纲领。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总纲,阴阳乂是八纲中的总纲。 (一)表里证候的辨证 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内外深浅和病势趋向的二个纲领。 1. 表证表证是指六淫、疫疥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证候。表证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具有起病急,病情轻,病程短的特点。临床表现为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痈,鼻塞流涕,喷嚏,咽喉痒或痈,微有咳嗽,舌苔薄白,脉浮。 2. 里证:里证泛指疾病深入于脏腑、气血、骨髓所表现的证候。里证多见外感病的中、后期阶段,或见于内伤杂病之中,具有病位较深、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基本特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其基本特征是没有新起恶寒发热,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 3. 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辨别表证和里证,主要是审察病证的寒热、舌象、脉象等变化。外感病中,恶寒发热同时并见者,届表证;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者, 届里证。表证多有头身疼痈及肺系的症状,脏腑症状不明显;而里证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表证舌苔少变化,里证舌苔多有变化。表证多见浮脉,里证多见沉脉或其他多种脉象。此外,辨别表证和里证还应结合起病的缓急、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等。 (二)寒热证候的辨证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1. 寒证寒证是感受阴寒之邪,或阳虚阴盛所表现的证候。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恶寒喜暖,面色白,肢冷倦卧,口淡不渴,或喜热饮,痰、涎、涕活稀,小便活长,大便稀浦,舌淡苔白润滑,脉迟或紧等。 2. 热证热证是感受火热之邪,或阴虚阳亢,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 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恶热喜冷,面红目赤,烦躁不宁,口渴喜冷饮,痰、涕黄稠,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