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心悸患者207例iHolter分析

不明原因心悸患者207例iHolter分析
不明原因心悸患者207例iHolter分析

不明原因心悸患者207例iHolter分析

目的:探讨心脏远程监护仪iHolter对不明原因心悸的诊断价值。方法:207例不明原因的心悸患者均随身佩戴心脏远程监护仪iHolter,采用CM1、CM5双通道记录,嘱患者若出现心悸,可随时发送心电图。对传送至监护中心的每条心电图,医生均予以诊断并回复;若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或明显ST-T改变等心电异常,及时电话通知患者本人或其家属。用户摘机后,均将预警器进行USB回放,并出具报告。结果:207例不明原因的心悸患者中,佩戴iHolter时间最长3 d,最短1 d。通过手动记录发送心电图最多18条,最少1条,共1481条。发现心电异常182例,包括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和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等,均予以明确诊断;25例未见心电异常。结论:心脏远程监护仪iHolter 对不明原因心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标签:心脏远程监护仪;iHolter;心悸

心悸是一常见症状,指患者自觉心跳或心慌,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其轻重受心率、节律或收缩强度的影响,同时也取决于患者的敏感性。但心悸的发作常带有偶然性和突发性,大多数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往往症状已消失或常规心电图无异常,由于不能捕捉到明显的心电异常信息而失去早期诊断和干预的机会[1]。心脏远程监护系统由设在医院的心脏远程监护中心和用户随身佩戴的心脏远程监护仪iHolter(intensive-Holter)组成,具有24 h连续心电异常检测预警和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无线双向数据传输等功能。在佩戴过程中,若患者感觉不适,可通过手动记录,将心电图传送至医院的心脏远程监护中心,由医生予以诊断分析并将诊疗意见以短消息的形式发送至用户随身佩戴的iHolter或直接电话通知患者本人或其家属[2]。本研究自2010年7月-2011年6月将iHolter应用于207例不明原因的心悸患者,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7例不明原因的心悸患者均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门诊。心悸反复发作时间最长8个月,最短1 d,既往无冠心病、高血压病或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病病史,不伴胸痛、发热、晕厥或呼吸困难等症状,普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客观检查大致正常,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其中男90例,女117例;最大年龄57岁,最小年龄15岁,平均(38.24±8.61)岁。

1.2方法选用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安凯数字医疗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提供的心脏远程监护系统。设在医院的心脏远程监护中心由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网络服务器和工作站组成,其中应用服务器直接通过光纤接入GPRS无线数字通信网络,可以管理5~10万用户;用户随身佩戴的心脏远程监护仪iHolter由预警器、专用手机、数据线和导联线组成。所有患者均按照常规方法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然后随身佩戴iHolter,采用CM1、CM5双通道记录,嘱患者若出现心悸,可随时发送心电图。对传送至监护中心的每条心电图,医生均予以诊断并回复;若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或明显ST-T改变等心电异常,及时电话通知患者本人或其家属,或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或及时给予救治。用户摘机后,均将预警器进行USB回放,并出具最近24 h的动态心电图分析报告。电极片位置:绿色电极片(CM1)粘贴于胸骨右缘第四肋间;红色电极片(CM5)粘贴于左腋前线第五肋间;棕色电极片(共用负极)粘贴于左锁骨外1/3下方;黑色电极片(无关电

不明原因心悸患者207例iHolter分析

不明原因心悸患者207例iHolter分析 目的:探讨心脏远程监护仪iHolter对不明原因心悸的诊断价值。方法:207例不明原因的心悸患者均随身佩戴心脏远程监护仪iHolter,采用CM1、CM5双通道记录,嘱患者若出现心悸,可随时发送心电图。对传送至监护中心的每条心电图,医生均予以诊断并回复;若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或明显ST-T改变等心电异常,及时电话通知患者本人或其家属。用户摘机后,均将预警器进行USB回放,并出具报告。结果:207例不明原因的心悸患者中,佩戴iHolter时间最长3 d,最短1 d。通过手动记录发送心电图最多18条,最少1条,共1481条。发现心电异常182例,包括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和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等,均予以明确诊断;25例未见心电异常。结论:心脏远程监护仪iHolter 对不明原因心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标签:心脏远程监护仪;iHolter;心悸 心悸是一常见症状,指患者自觉心跳或心慌,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其轻重受心率、节律或收缩强度的影响,同时也取决于患者的敏感性。但心悸的发作常带有偶然性和突发性,大多数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往往症状已消失或常规心电图无异常,由于不能捕捉到明显的心电异常信息而失去早期诊断和干预的机会[1]。心脏远程监护系统由设在医院的心脏远程监护中心和用户随身佩戴的心脏远程监护仪iHolter(intensive-Holter)组成,具有24 h连续心电异常检测预警和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无线双向数据传输等功能。在佩戴过程中,若患者感觉不适,可通过手动记录,将心电图传送至医院的心脏远程监护中心,由医生予以诊断分析并将诊疗意见以短消息的形式发送至用户随身佩戴的iHolter或直接电话通知患者本人或其家属[2]。本研究自2010年7月-2011年6月将iHolter应用于207例不明原因的心悸患者,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7例不明原因的心悸患者均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门诊。心悸反复发作时间最长8个月,最短1 d,既往无冠心病、高血压病或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病病史,不伴胸痛、发热、晕厥或呼吸困难等症状,普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客观检查大致正常,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其中男90例,女117例;最大年龄57岁,最小年龄15岁,平均(38.24±8.61)岁。 1.2方法选用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安凯数字医疗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提供的心脏远程监护系统。设在医院的心脏远程监护中心由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网络服务器和工作站组成,其中应用服务器直接通过光纤接入GPRS无线数字通信网络,可以管理5~10万用户;用户随身佩戴的心脏远程监护仪iHolter由预警器、专用手机、数据线和导联线组成。所有患者均按照常规方法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然后随身佩戴iHolter,采用CM1、CM5双通道记录,嘱患者若出现心悸,可随时发送心电图。对传送至监护中心的每条心电图,医生均予以诊断并回复;若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或明显ST-T改变等心电异常,及时电话通知患者本人或其家属,或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或及时给予救治。用户摘机后,均将预警器进行USB回放,并出具最近24 h的动态心电图分析报告。电极片位置:绿色电极片(CM1)粘贴于胸骨右缘第四肋间;红色电极片(CM5)粘贴于左腋前线第五肋间;棕色电极片(共用负极)粘贴于左锁骨外1/3下方;黑色电极片(无关电

甲亢患者的饮食禁忌

治疗甲亢的药物种类有哪些?首先,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约有50年的历史,至今仍然是治疗甲亢的基本措施。本疗法为口服用药,易被患者接受,治疗后不可引起不可逆的损害;对年轻发病、病情轻、甲状腺轻度肿大者应有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最为理想。 南京新协和甲亢医院严主任介绍说:抗甲状腺药物有硫脲类和咪唑类两大类。硫脲类有丙基硫氧嘧啶(PTU)和甲基硫氧嘧啶(MTU);咪唑类有他巴唑和甲亢平。 (一)丙基硫氧嘧啶(PTU) 主要作用于抑耐甲状腺激素合成及阻断外周血中T4向T3转化。此药起效快,半衰期短,降低自细胞的副作用在同类药中最轻,故适用于甲亢重症须迅速降低血循环中T3浓度者,以及基础白细胞值较低的患者。 (二)甲基硫氧嘧啶(MTU) 主要作用与丙基硫氧嘧啶相似,但因其毒副作用较大,临床上现已淘汰使用。 (三)他巴唑 主要是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体外实验尚可抑制培养中的淋巴细胞产生甲状腺抗体,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患者应用此药后亦发现抗微粒体抗体及针对TSH受体抗体呈平行下降,使本药在临床上应用更为广泛。他巴唑半衰期为6小时,然而有实验证实单剂量30mg的他巴唑可维持抗甲状腺作用24小时以上,这位临床上,每日一次服用他巴唑提供了实验依据。 (四)甲亢平 在体内通过水解游离出他巴唑而发挥效应,故起效慢,不适宜用于急重症患者,但副作用相对较小。 赛治(甲巯咪唑片) 甲亢患者的饮食禁忌有哪些?北京黎明医院专家介绍了以下几点: 1.每日进食的热量,男性至少2400千卡,女性至少2000千卡 2.多吃高蛋白食物,年轻患者还需多吃脂肪类食物 3.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 4.甲亢患者的饮食禁忌有哪些?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水果、蔬菜 5.尽量不吸烟,不饮酒,少喝浓茶,咖啡

心悸患者的护理

心悸患者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患者有无心脏病病史、全身性疾病如甲亢、贫血、发热等;是否有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过量吸烟、饮酒、饮浓茶或咖啡,以及患者的用药情况。 2、症状和体征:患者有无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有无心脏杂音、心脏増大及心律改变;有无贫血、多汗及甲状腺肿大等。 3、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24 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实验室检查如甲状腺功能检查、血糖、血儿茶酚胺等有无异常。 4、社会心理评估:患者有无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 二、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病情重者卧床休息,轻者可适当活动,以不觉劳累、不加重症状为度,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的休息与睡眠。 2、病情观察:注意患者的心律、心率的变化,每次观察时间不少于 1 分钟。如出现呼吸困难、发热、胸痛、晕厥、抽搐等,应警惕心功能不全、冠心病、心肌炎的发生,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对严重心律失常引起心悸的患者应进行心电监护。 3、用药护理:遵医嘱准确及时给予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4、饮食护理: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少食多餐。戒烟酒,避免进食浓茶、咖啡等刺激性

食物和饮料。 5、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一般心悸并不影响心功能,减轻焦虑、紧张情绪,避免情绪激动,以免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而加重心悸。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帮助患者进行自我情绪调节,改善睡眠,使患者情绪稳定,配合治疗。 三、健康指导要点 1、疾病知识指导:告知患者心悸的常见病因、诱因及防治知识,说明遵医嘱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重要性,不可自行减量、停药。 2、避免诱因:嘱患者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戒烟酒,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等,避免劳累。 3、病情监测:教会患者及家属自测脉搏的方法。 四、护理评价:经过治疗和护理,评价患者是否达到: 1、了解心悸的诱因及防治知识。 2、掌握自测脉搏的方法。 3、情绪稳定,配合治疗。 五、注意事项 1、帮助患者减轻恐惧、紧张心理,增加安全感。 2、房颤患者需同时测量心率和脉率。

40种常见病症饮食禁忌

40种常见病症饮食禁忌 一、咳嗽 1.忌烟、酒及一切辛辣刺激品; 2.忌肥甘油腻、粘滞、海腥等食物,如肥肉、油煎炙炒等; 3.忌食物过咸。 二、哮喘 1.忌烟、酒等辛辣刺激物; 2.忌海腥、油腻食物,如虾(尤其是油爆虾、醉虾)、螃蟹、桂鱼、黄鱼、带鱼、鲥鱼、肥肉、鸡蛋等; 3.忌食雪里蕻、芥菜、黄瓜、米糟、酒酿等发物,调味不宜过咸、过甜,冷热要适中; 4.忌食易产气食物,如豆类、红薯、土豆、汽水等,产气易致腹胀,上顶及胸腔,加重喘促; 5.寒喘忌食生冷瓜果。 三、失音 1.忌烟、酒熏蒸; 2.忌辛辣、油炙、肥甘厚腻之品。 四、头痛 1.忌烟、酒、茶等刺激物; 2.忌肥甘厚腻; 3.忌公鸡、螃蟹、虾、鹅肉、羊肉、狗肉等食物。 五、发热 1.忌油腻、煎炸食物及生冷、硬固、不易消化食物; 2.忌食物过量; 3.忌烟、酒及辛辣有刺激的食物。 六、胸痛 1.忌肥腻类食物,如肥肉、海鲜等;

七、黄疸 1.忌酒; 2.忌油腻、辛辣、海鲜不易消化食物,如鱼、虾、肥肉、煎蛋、葱、蒜及生冷瓜果。 八、腹胀 1.忌过咸食物,如咸鱼、腐乳、咸肉等; 2.忌油腻荤腥、油炸坚硬食物,如肥猪肉、羊肉、狗肉等,但动物内脏可吃,如猪肝、猪肺、猪肾、猪心及瘦肉等,但忌多吃; 3.忌海鲜、发物、寒凉生冷食物以及含水量多的食物,如海鱼、蟹、虾、公鸡、菠萝、醋等; 4.忌食过饱。 九、水肿 1.忌过咸食物,限制水分摄入; 2.忌烟、酒及醋等刺激性食物,忌葱、蒜、姜等辛辣食物; 3.忌油腻、海腥、生冷水果,如虾、蟹、海鱼、南瓜、雪里蕻等。 十、牙龈出血 1.忌食油煎炙炒、辛辣刺激、生硬的食品,以免动火出血,如大椒、生姜、洋葱、韭菜、胡椒之类以及酸醋腌过的食物; 2.忌烟、酒,以免助长火热之势,生热动火,加重出血; 3.忌食海腥等发物,以免动血,加重病情,如虾、蟹、海鱼等。 十一、鼻出血 1.忌食辛辣刺激动火食品,如辣椒、生姜、胡椒、花椒等; 2.忌食油煎炒炸、海鲜等发物。 十二、便血 1.大量出血时禁食。小量出血时亦忌食鸡汤、肉汤、甜羹; 2.忌烟、酒、葱、蒜、韭菜、辣椒等辛辣刺激食物; 3.忌油煎、炙炒食物。

心悸的中医护理常规

心悸心悸是指因心气血阴阳的亏虚,失调或血脉瘀阻,致心中悸动,心慌不宁,甚至不能自主或脉跳三五不齐的病证。病位在心。常见证型有心虚胆怯,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阳不振等。相当于西医学的各种心脏功能或器质性疾病,以及神经症,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等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是以心跳异常,自觉心悸为主要表现,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 临证护理 1心虚胆怯心悸,善于易怒,坐卧不安,多梦易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 (1)自汗者,汗出及时擦干,注意防寒保暖。(2)多梦易醒者,可遵医嘱针刺神门,内关等或耳针心,肾等穴以镇静安神,改善睡眠。 (3)做好情志护理。避免精神刺激,情志内伤,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帮助其战胜忧愁恐惧,使其心情开朗,则心悸亦除。 (4)穴位注射足三里。2心脾两虚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健忘,舌淡红,脉细弱。 (1)体虚者易感风寒,应注意防寒,随气候变化增减衣被。 (2)若病情好转,可适当户外活动。(3)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患者做起,站立,行走各30分钟无不适症状。(4)足三里穴位。 3阴虚火旺心悸易凉,心烦失眠,头晕目眩,耳鸣,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1)注意腰部保暖,勿负重,起坐动作宜缓慢。协助生活护理,患者如厕,外出检查需人陪同,防跌仆。(2)心悸时间长,脉数者,按医嘱用药,做好记录。(3)烦热出汗者,衣被不宜盖太多,及时更换湿衣(4)穴位注射足三里 (5)遵医嘱口服滋阴口服液 4心阳不振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1)心悸严重应卧床休息(2)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等,给予吸氧,配合医生抢救(3)病情缓解期,可适当锻炼身体,如练气功等(4)穴位注射足三里饮食护理1心虚胆怯(1)宜食益气补血,养心安神之品如朱砂炖猪心,黑木耳大枣汤等。可选用含钾高的食物和水果如油菜,菠菜等 2心脾两虚(2)宜食健脾益气生血安神之品如浮小麦小米粥,黄芪红枣龙眼肉煲乌鸡等3阴虚火旺(3)宜食清淡养阴降火而富于营养之品如百合糖水,生地黄粥,西洋参茶等4心阳不振(4)宜益气温阳之品如人参粥,龙眼莲子粥等用药护理(1)心阳不振者中药汤剂应趁热服,阴虚火旺者宜偏凉服,水气凌心者中药汤剂宜浓煎,少量煎服,或饭后30分钟热服。其余证型中药汤剂宜温服(2)安定神志药物,宜早晚服。

心悸护理常规

心悸护理常规 因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所致。以心跳异常、自觉心悸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心。神经官能症、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可参照本病护理。(一)护理评估 1、心率、心律情况。 2、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 心虚胆怯证、水饮凌心证、痰火扰心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卧床休息,轻症适当活动。 (3)病情观察,观察患者心律、心率、血压、呼吸、神色、汗出等变化。 (4)观察心悸发作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等关系密切。 (5)出现面色苍白、汗出肢冷,口唇青紫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6)出现心前区剧烈疼痛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7)出现呼吸表浅,频率、节律发生改变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心阳不振者应趁热服用。 (2)观察并记录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3、饮食护理 (1)饮食注意营养、水分和钠盐的摄入量,尤其对水气凌心水 肿者,应限制水和钠盐的摄入。 (2)饮食有节制,宜清淡可口,忌食辛辣、醇酒、咖啡之品。 (3)便秘者给予润肠通便之物,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 4、情志护理 (1)心悸发作时有恐惧感者,应有人在旁陪伴,并予以心理安慰。 (2)平时多向患者讲解紧张、恐惧、激动、思虑对病情的不良影 响。(3)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自慰法、转移法、音乐疗法、谈心释放法等。 5、临证护理 (1)心阳虚弱,水气凌心,喘促不能平卧者,取半卧位,并给 予吸氧。 (2)瘀阻心脉,心阳不振,脉结代者,应正确测量短绌脉。 (3)心悸时,遵医嘱给予针刺。 (4)水饮凌心伴水肿者,做好皮肤护理,避免皮肤损伤。 6、并发症护理 (1)心功能衰竭 ①评估心功能状态,活动过程中监测有无呼吸困难、胸痛、 心悸等不适,并以此作为限制最大活动量的指征。

心悸的中医辨证

心 悸 心悸,是患者自觉心跳不安的一种症状。前人有惊悸与怔仲之分,认为悸是由外因所引起,怔仲则以内因为主,但二者常有密切联系,不过在症状上来看,惊悸病情较轻,怔仲较重而已。 【病因】 1. 心血不足:忧思劳心,和失血过多,以致血不养心,发为心悸。 2.阴虚火旺:肾阴亏耗,水不济火,心阳独亢,神不安宁,而成本症。 3.阳虚水逆:阳气不振,心力衰弱,或水饮停留,上凌于心,因而成悸。 4.突受外惊:平素心虚胆怯之人,突受外惊,心神不宁,逐成惊悸不安之症。 【辨证施治】 1. 心血不足:心悸不安,夜寐不宁,头昏眼花,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脉多细弱,甚则汗出,治宜养血安神,方用归脾汤① ;症情较重的,方中可加龙齿、磁石之类。倘脉见结代,治宜益气养血,辛润通脉,用炙甘草汤②加减。 2. 阴虚火旺:心悸少寐,或兼头目昏眩,舌质红绛,脉象细数,治宜滋阴降火,用补心丹③。 3. 阳虚水逆:面白少气心悸,食减体倦,舌淡脉弱,属心阳衰弱,治宜温阳定悸,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④;如见头眩心悸。胸脘痞满,小便短少,苔白,脉濡,为水饮上逆,治宜通阳化饮,用苓桂术甘汤

⑤ 加味。 4.突受外惊:证见惊悸烦乱,坐卧不安,饮食无味,常梦中惊醒, 脉象弦滑,治宜镇惊安神,用磁朱丸⑥ ;挟痰热上扰者合温胆汤 ⑦ 同 用。 【附方】 ①归脾汤:(《济生方》):人参,白术,伏神,枣仁,黄芪,当归,远志,木香,炙甘草,龙眼肉,生姜,大枣。 ②炙甘草汤(《伤寒论》):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参,阿胶,生地黄,麦冬,麻仁,大枣。 ③补心丹(《摄生密剖》):生地,人参,元参,丹参,茯苓,桔梗,远志,酸枣仁,天冬,麦冬,当归,五味子,蜜丸,朱砂为衣。 ④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伤寒论》):桂枝,甘草,牡蛎,龙骨。 ⑤苓桂术甘汤(《金匮》):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⑥磁朱丸(《千金》):磁石,朱砂 ⑦温胆汤(《千金》):竹茹,枳实,半夏,橘红,茯苓,甘草。

心悸症状和应注意

心悸症状和应注意 心悸(palpitation)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发生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属祖国医学“惊悸”和“怔仲”的范畴. 本病症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多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并存,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搏动频率,节律发生异常,均可导致心悸. 意见建议: 建议:去医院检查一下,然后再治疗. 仅供参考: 中医辨证论治 1,心虚胆怯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药安神定志丸加减 2,心血不足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 3,心阴亏虚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药朱砂安神丸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4,心阳不振 治法稳步信仰,安神定悸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甘草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 5,心脉瘀阻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6,水饮凌心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 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减 生活护理: 注意调节情志,防止喜怒等七情过极. 适当注意休息,少房事,少进食含动物脂肪多的饮食,少进咸,辣和酒,烟,浓茶,咖啡等.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注意预防感冒等. 一定要控制情绪,少生气. 第二 心悸(palpitation)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发生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属祖国医学“惊悸”和“怔仲”的范畴。本病症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多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并存,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搏动频率、节律发生异常,均可导致心悸。 编辑本段中西医概念

西医认为:心悸是病人自己能感知到心跳的一种心前区不适或心慌的感觉心率加快时感心脏跳动不适,心率缓慢时感搏动有力。 中医认为:心悸是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属祖国医学“惊悸”和“怔仲”的范畴。分类及常见疾病:引起心悸的原因很多,大体可见于以下几类疾病: 1.心血管疾病常见于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心律失常及高血压等。 2.非心血管疾病常见于贫血、低血糖、大量失血、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以及胸腔积液、气胸、肺部炎症、肺不张、腹水、肠梗阻、肠胀气等;还可见于应用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阿托品等药物后出现的心悸。 3.神经因素自主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最为常见,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惊恐或过度兴奋、剧烈运动后均可出现心悸。 编辑本段心悸的预防 情志调畅,饮食有节及避免外感六淫邪气,增强体质等是预防本病的关键。积极治疗胸痹心痛、痰饮、肺胀、喘证及痹病等,对预防和治疗心悸发作具有重要意义。 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坚持治疗,坚定信心。应避免惊恐刺激及忧思恼怒等。 生活作息要有规律。饮食有节,宜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宜低脂、低盐饮食,忌烟酒、浓茶。轻证可从事适当体力活动,以不觉劳累、不加重症状为度,避免剧烈活动。 重症心悸应卧床休息,还应及早发现变证、坏病先兆症状,做好急救准备

中医科护理常规doc资料

中医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学是运用中医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疾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 1.入院护理病人入院时责任护士应热情主动迎接,准备好病床单位,做好入院宣教,建立住院信息,并通知管床医生。 2.饮食护理辨证施食,合理调配,五味不偏,注意饮食禁忌。 3.分级护理根据病情和自理能力,按医嘱给予分级护理。 4.病情观察 (l)生命体征观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每天测1次。体温超过37.5℃者每天测量4次,体温超过39℃者,每4小时测量1次,正常后连测3次,改为每天1次。入院时测量体重、血压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神色、精神、睡眠、饮食、主证、舌象和脉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药物应用正确指导服药,观察服药后反应和治疗效果,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 6.心理护理保持心态平和,做好情志的转化和调护,避免情志内伤。 7.起居护理顺应四时,起居有常,劳逸结合。 8.排便护理落实排便护理,观察其形状、色泽、气味、量。便秘3天以上者,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缓泻药或灌肠处理。 9.健康指导讲解治病防病及科学养生知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戒烟酒,多运动,增强机体正气。 第二节不同病证护理常规

一、咳嗽 咳嗽是指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的病变。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 咳嗽病变有虚实之分。外感咳嗽属邪实,有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风燥伤肺证;内伤咳嗽属邪实与正虚并见,有痰湿蕴肺证、痰热郁肺证、肝火犯肺证、肺阴亏耗证。 1.按中医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环境:病室内空气新鲜,绝对禁止吸烟,防止刺激性气味。 3.饮食护理:进高热量、富含蛋白质的流食或半流食,风寒咳嗽忌食生冷瓜果及肥甘滋腻之品;风热咳嗽忌辛辣、肥甘、厚味,可食梨、枇杷等水果;风燥咳嗽可食用川贝、百合、银耳、梨子等;痰湿蕴肺咳嗽可食用薏米、赤豆、山药,忌食黏甜食品及肥厚油腻之品。 鼓励病人多饮水。 4.病情观察:观察咳嗽的频率、声音及痰液的性质、颜色、气味,咳嗽的伴随症状,准确留取标本并及时送检。5.呼吸道护理 (1)痰液黏稠者,行雾化稀释痰液。 (2)咳痰无力者应协助排痰,必要时吸痰。 (3)咳嗽剧烈时遵医嘱给予化痰镇咳药,慎用作用强的镇咳药,配合针刺肺俞、列缺等穴。 6.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鼓励病人咳痰、排痰和饭前、饭后均应充分漱口。 7.健康指导:指导病人加强锻炼,正确的养生指导,合理膳食,戒烟戒酒。 二、哮病

心 悸

心悸(Palpitation) 授课目的和要求 1、了解心悸的发生机制 2、掌握心悸的病因和伴随症状 【基础知识回顾】 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由特殊的心肌细胞组成,包括:窦房结、结间束与房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末鞘浦肯野纤维网。 心脏的神经支配 1、交感神经作用: 其节后神经元末梢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与心肌细胞膜上的β型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可导致心率加快,房室结的传导加快,心房肌和心室肌的收缩力加强。这些效应分别称为正性变时作用、正性变传导作用、正性变力作用。 2、迷走神经作用 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的M型胆碱能受体,可导致心率减慢、心房肌收缩力减弱、心房肌不应期缩短、房室传导速度减慢,即具有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 一、定义 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 当心率加快时感到心脏跳动不适,心率缓慢时则感到搏动有力。

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也可有心律失常。心率和心律正常者,也可有心悸。 患者对心悸有不同的描述: 最常见的描述是胸部撞击感,或咽颈部阻塞感,或心跳停顿感。 二、发生机制 一般认为心脏活动过度是心悸发生的基础,常与心率及心搏出量改变有关。 1、在心动过速时,心室舒张期缩短、心室充盈不足。当心室收缩时,心室肌与心瓣膜的紧张度突然增加,可引起心搏增强而感心悸; 2、室性早搏后的代偿间期或房性早搏后的窦房结恢复时间,使患者有“心跳停顿感”。 3、室性早搏,发生的时间过早,以致心室不能完全充盈,当心室收缩时便产生心悸。在代偿间期后,随着心室充盈期的延长,心室充盈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脏在胸腔内的运动增加,患者自觉心悸。 这些症状,是患者就诊的原因和常见的主诉。 4、心悸出现与心律失常发生及持续时间有关。 如突然发生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 S V T),心悸往往较明显,而在慢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可因逐渐适应而无明显心悸。 5、心悸的发生常与精神因素及注意力有关,焦虑、紧张、注意力集中时易于出现。 6、心悸可见于心脏病患者,但与心脏病不能完全等同,心悸不

心悸

导致心悸的原因有哪些? >>心慌心悸还有哪些原因咨询专家 心悸的发生常与平素体质虚弱、情志所伤、劳倦、汗出受邪等有关,不仅如此,更为重要是的某些心血管疾病也会引起心悸,稍不注意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如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等。 心律失常 如各种原因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发生心悸。 心脏神经官能症 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心脏本身并无器质性病变,多见于青年女性。临床上除心悸外常有心率加快,心前区或心尖部隐痛,以及疲乏、失眠、头晕、头痛、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表现。 心脏脉动增强 心脏收缩力增强的心悸可为生理性或病理性。生理性如剧烈运动、大量烟、酒、茶的刺激、某些药物 如阿托品、氨茶碱、肾上腺素应用等。病理性如高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缺氧、嗜铬 细胞瘤等。 警惕!心慌心悸伴随多种心血管疾病产生,经常出现头晕胸闷心慌症状,是疾病引发心悸的征兆,一定 要及早就医。 >>立即向专家咨询我的心悸会是哪种疾病?

我有以上疾病,经常出现心悸现象,严重吗? 让专家帮你分析>> ?心慌不安 ?心跳剧烈 ?胸闷不适 ?呼吸困难 ?胆怯易惊 ?气短乏力 ?劳倦过度 ?头晕喘促

专家提醒:经常出现以上心悸症状,千万不能疏忽大意,一定要及早就医。>>出现心悸怎么办?立即咨询专家 难以入眠、维持睡眠困难、过早或间歇性醒来而引致睡眠 心悸发生猝死的事件较多,以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及传导 心悸可使血液循环失常,能使心排血量下降,引起病人心 心悸较严重可致窦性停博、窦房阻滞和心动过缓,出现心

【实用】-心悸护理常规

心悸 因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所致。以心跳异常、自觉心悸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心。神经官能症、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1 护理评估 1.1 心率、心律情况。 1.2 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1.3 心理社会状况。 1.4 辨证:心虚胆怯证、心脾两虚证、心阳虚弱证、阴虚火旺证、心血瘀阻、水气凌心证。 2 护理要点 2.1 一般护理 2.1.1 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1.2 重者卧床休息,轻者适当活动。 2.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2.2.1 观察患者心律、心率、血压、呼吸、神色、汗出等变化。 2.2.2 观察心悸发作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等关系密切。 2.2.3 出现面色苍白、汗出肢冷、口脣青紫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2.4 出现脉结代及促、心前区出现剧烈疼痛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2.5 出现呼吸表浅,频率、节律发生改变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3 给药护理 2.3.1 中药汤剂宜温服,心阳不振者应趁热服用。 2.3.2 观察并记录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2.4 饮食护理 2.4.1 饮食注意营养、水分和钠盐的摄入量,尤其对水气凌心水肿者,应限制水和钠盐的摄入。 2.4.2 饮食有节制,宜清淡可口,忌食辛辣、醇酒、咖啡之品。 2.4.3 便秘者给予润肠通便之物,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 2.5 情志护理 2.5.1 心悸发作时有恐惧感者,应有人在旁陪伴,并予以心理安慰。

2.5.2 平时多向患者讲解紧张、恐惧、激动、思虚对病情的不良影响。 2.5.3 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自慰法、转移法、音乐疗法、谈心释放法等。 2.6 临证(症)施护 2.6.1 心阳虚弱,水气凌心,喘促不能平卧者,取半卧位,并给予吸氧。 2.6.2 心血瘀阻,心阳虚弱,脉结代者,应正确测量短绌脉。 2.6.3 心悸时,遵医嘱给予针刺。 2.6.4 水气凌心伴水肿者,做好皮肤护理,避免皮肤损伤。 3 健康指导 3.1 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诱发因素。 3.2 起居有常,避免过劳。注意增进体质的保健锻炼,要适量、适度。 3.3 教会患者监测脉搏和心率的方法。 3.4 指导患者正确选择低脂、易消化、清淡、富营养饮食,少食多餐。 3.5 控制食盐摄入量,少饮浓茶、咖啡。 3.6 保持大便通畅,切忌排便时因用力过度而发生意外。 3.7 使患者了解坚持服药的重要性。

心悸患者分析、预防及保健

---------------------------------------------------------------最新资料推荐------------------------------------------------------ 心悸患者分析、预防及保健 1 心悸患者分析、预防及保健作者: 邹有丽,张彬,韩宁,张靓【摘要】目的通过动态心电图对心悸患者的监测,分析其发病原因,以制订相应治疗与预防保健措施。 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患者 103 例,采用 DMS Holtwin 7.0 动态心电图对其进行监测,并将闪光卡回放分析。 结果在 103 例患者中共检出心律失常 82 例,占总人数的 78%(82/103)。 心悸发作时记录到的心律失常43例,占被检人数的42% (43/103)。 心律失常类型与心悸症状之间有明显关系。 心悸发作时,男性与女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差别不大(32/82,11/21,2=2.22,Pgt;0.05)。 结论通过对心悸与心律失常关系的分析,帮助临床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 同时为无心律失常的患者扫除心理障碍,避免心源性疾病产生。 心悸的预防、保健和治疗应积极进行。 社会也应对心悸现象给予足够重视,并在这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心悸;预防;保健[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e cause of disease of patient with heart-throb and set down corresponding step of treat,prevention and health 1 / 8

心衰病中医护理常规

心衰病中医护理常规 心衰病就是因心病日久,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或气滞血瘀,心脉不畅,血瘀水停而引起的以喘息心悸,不能平卧,咳吐痰涎,水肿少尿为主要表现的脱病类疾病。应与悬饮、哮证相鉴别。现代医学的心力衰竭属于本病范畴,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心率、心律、呼吸、尿量、心悸、下肢肿胀情况。 2、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心气亏虚、瘀血阻脉证,气阴两虚、瘀水互结证,心肾阳虚、水气凌心证,心气衰微、阴竭阳脱证,痰浊壅肺证 心气亏虚、瘀血阻脉证:气短心慌,神疲乏力,易汗,活动后加重,面色晦暗,唇甲青紫或颈部青筋暴露。舌质淡或边有齿痕,舌有瘀斑或瘀点,脉涩或结代。 气阴两虚、瘀水互结证:气短喘促,心烦不寐,口干少饮,烦热汗出,面颧暗红,或颈部青筋暴露,尿少肢肿。舌质红嫩有裂纹或舌红绛,有瘀斑,苔少,脉细数或结代。 心肾阳虚、水气凌心证:短气喘促,不得平卧,烦躁汗出,咳吐泡沫痰,心悸乏力,尿少肢肿,畏寒肢冷,面色灰青。或伴有肝大腹水,胸水,心包积液等。舌淡胖或有齿印,脉沉细或迟。 心气衰微、阴竭阳脱证:喘不得卧,张口抬肩,颜面发绀,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唇甲青紫,心悸少尿。舌淡胖而紫,脉沉细欲绝。 痰浊壅肺证:咳喘痰多,或发热形寒,倚息不得平卧;心悸气短,胸闷,动则尤甚,尿少肢肿,或颈脉显露。舌淡或略青,苔白腻,脉沉或弦滑。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休息:根据心功能受损程度而定。 心功能I级:患者应适当休息,保证睡眠,注意劳逸结合。 心功能Ⅱ级:应增加休息 , 但能起床活动。 心功能Ⅲ级:限制活动 , 增加卧床休息时间。 心功能Ⅳ级:绝对卧床休息 , 原则上以不出现症状为限。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呼吸、尿量、心悸、下肢肿胀等情况变化。 2、观察气短喘促、胸闷心悸发作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等关系密切。 3、患者出现喘不得卧,张口抬肩,颜面发绀,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唇甲青紫,心悸少尿等情况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 2、观察并记录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四)饮食护理 1、饮食有节制,宜清淡可口,注意营养、水分与钠盐的摄入量,忌食辛辣、醇酒、咖啡等刺激之品。便秘者 给予润肠通便之物,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 2、心气亏虚、瘀血阻脉者:多食补气活血之品。 3、气阴两虚、瘀水互结者:多食补气滋阴之品。 4、心肾阳虚、水气凌心者:饮食清淡,低盐或无盐,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 5、心气衰微、阴竭阳脱者:可食温补心阳之品,饮食宜温热、忌食生冷之物。 6、痰浊壅肺者:多食健脾祛痰之品。 (五)情志护理 1、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 2、心衰病发作时有恐惧感者,应有人在旁陪伴,并予以心理安慰。 3、平时多向患者讲解紧张、恐惧、激动、思虑对病情的不良影响。 4、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自慰法、转移法、音乐疗法、谈心释放法等。

心悸(一)

心悸(一) (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A1型题{{/B}}(总题数:14,分数:14.00) 1.水饮凌心型心悸治宜 ? A.桃仁红花煎加减 ? B.安神定志丸加琥珀、磁石、朱砂 ? C.归脾汤加减 ? D.苓桂术甘汤加减 ? E.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2.患者,心悸,善惊易恐,坐卧不安,舌苔薄白,脉象虚弦,属下列何种证候 ? A.心血不足 ? B.心虚胆怯 ? C.饮邪上犯 ? D.心阴不足 ? E.心阳衰弱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3.治疗心阳不振心悸代表方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的作用是 ? A.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 B.益心气、温心阳 ? C.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 D.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 E.清心化痰、宁心安神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4.何书对惊悸怔忡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描述 ? A.《内经》 ? B.《金匮要略》 ? C.《医学正传》 ? D.《景岳全书》 ? E.《医林改错》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解析] 宋代《济生方·惊悸怔忡健忘门》率先提出怔忡病名,《丹溪心法·惊悸怔忡》中提出心悸当“责之虚与痰”。明代《医学正传·惊悸怔忡健忘证》对惊悸、怔忡的区别与联系有详尽的描述。《景岳全书·怔忡惊恐》认为怔忡由阴虚劳损所致。 5.治疗心痹之水气凌心射肺证应首选 ? A.五苓散合桃仁红花煎 ? B.五味子汤合桃红四物煎 ? C.苓桂术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 D.猪苓汤合天王补心丹 ? E.苓甘五味姜辛汤合泻心汤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6.以下哪项符合心血不足心悸 ? A.心悸不宁、善惊易恐 ? B.心悸气短、面色无华 ? C.心悸易惊、五心烦热 ? D.心悸时发时止、便秘尿赤 ? E.心悸不安、舌质紫暗

心脏房颤不能吃什么食物

心脏房颤不能吃什么食物? 摘要:房颤患者在生活中要戒烟,限制饮酒,避免食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食物、药物,诸如茶、可乐、一些非处方药。少吃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蛋黄、动物油、动物内脏等; 据有关统计,在中国有房颤患者约800万左右,60岁以上是高发人群。房颤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升高,中国60岁以下人口中房颤的发病率为1%,60岁以上人口发病率为3%~4%,80岁以上人口发病率为10%。而近年来房颤有向年轻人转移的趋势。抽烟、酗酒、洋快餐横行,熬夜、加班、赶工作等不良因素加重了年轻人心脏的负担,提早诱发房颤的发生。 房颤的预防需要长期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愉快的心情是最基本的。房颤的常见诱因有吸烟、酗酒、劳累、紧张、激动、暴饮暴食、消化不良、发烧、摄入盐过多、血钾血镁低等因素,每个人需要根据以往发病的情况,总结经验,避免可能的诱因。 专家建议房颤患者在生活中要戒烟,限制饮酒,避免食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食物、药物,诸如茶、咖啡、可乐以及一些非处方药。烟和酒都是对身体具有毒害作用的东西,

烟中的烟碱和酒中的乙醇都是增加心脏负担的物质,所以,戒烟和戒酒是房颤的饮食上需首要注意的。一些止咳药或感冒药含有刺激物,可能引发不规则心律,服用前应当询问医生或阅读说明书。 合理饮食,应有合理的饮食安排。从心脏病的防治角度看营养因素十分重要。原则上应做到“三低”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水果、新鲜蔬菜、植物油;少吃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蛋黄、动物油、动物内脏等;饮食要高钾低钠,鼓励食用豆制品,饮茶;饮食有规律,不可过饥或过饱。 以上就是房颤的饮食方面该注意的地方,患者朋友们在服药的同时,应注意这些饮食方面的东西,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我们疾病的恢复。 房颤患者的生活指导 1,饮食:不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动物油,肥肉,蛋黄,螃蟹,鱼子等.戒食刺激心脏及血管的物质,如烟酒,浓茶,咖啡及辛辣调味品.过饥过饱会加重心脏负担,加重原有的心律失常.少吃盐,尤其对有水肿的患者. 摄入富含VitB,VitC及钙,磷的食物,以维持心肌的营养和

中医护理学知识要点

《中医护理学》选择、填空、判断 1.阳:活动的、上升的、明亮的、溫熱的、功能的、兴奋的、机能亢进的阴:静止的、下降的、阴暗的、寒冷的、物质的、抑制的、机能减退的 阳是阴的功能表现,阴是阳的物质基础 2.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金克木,水克火 3.气化运动的基本形式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就机体而言,升降是机体内部的气机运动形式,而出入是机体与外环境的气机运动形式,升降出入,相互协调运动,才能够保持机体的内部有序稳定和维持着机体和外界的统一。 4.脏腑是内脏的总称,由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组成。 五脏:肝、心、脾、肺、肾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三焦、膀胱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5.脏的主要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腑的主要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6.藏象学说研究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 其一:以研究探讨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为中心; 其二,研究精气血津液神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与脏腑的关系。 7.脉为血之府,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血液是神的物质基础,全身血脉都归属于心;舌的正常功能有赖于心主血脉和主神的功能。汗为精液化生,精液是血的重要组成部分。 8.肺朝百脉,辅助心气推动和调节血脉的运行;主治节,是其主要生理功能的概括。 9.脾能统血,是由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能摄血。 10.肾阴:对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滋养、濡润作用,人体阴液根本 肾阳:对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推动、温煦作用,人体阳气根本 11.肾主水主要是靠肾中精气对水液的蒸腾气化作用 12.肾具有摄纳肺吸入之气而调节呼吸的功能使呼吸均匀和调,反之则呼多吸少,动则甚喘13.胆:主决断、助消化(因胆无传化水谷的功能,故又属奇恒之腑) 14.胃:受纳与腐熟水谷、主降浊 15.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16.大肠:转化糟粕 17.膀胱:储存和排泄尿液 18..元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根源于肾,三焦是元气运行的通道。三焦通行元气的功能,关系到全身的气化作用 19.三焦的概念有二,其一为六腑之一;其二为单纯的部位概念。 20.五脏与六腑互为表里: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 21.精 广义:泛指一切精微物质,包括人体内肾所藏的精气、脏腑之精、水谷精微、气、血、津液,以及自然界的精微物质 狭义:是指人体肾所藏的精气中的一部分具有生殖能力的物质,称为“生殖之精”先天之精的基础 注:精是生命的原始物质,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生育繁殖及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内的精主要封藏于肾,肾精是生命之根,生身之本22.人体内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水谷之精气、呼吸之气);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脏腑之气 前者为后者的物质基础,后者为前者的功能表现 23.气的来源:先天之精气(肾气,下焦);水谷之精气(脾气,中焦);自然之精气(肺气,下焦)气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是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基础,而且只有在脏腑、经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铁的代谢 人体铁来源有两种:内源性铁来自红细胞破坏;外源性铁来自食物,食物中三价铁在胃酸及还原酶作用下还原成二价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被吸收。肠黏膜吸收铁的量与体内贮存铁量保持动态平衡。正常成人体内含铁量男性50mg/kg,女性35mg/kg,其中65%存在于血红蛋白中, 30%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于肝、脾、骨髓等器官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称为贮存铁,其余为组织铁。 缺铁性贫血常见原因 铁吸收不良 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相对不足 铁丢失过多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询问病人有无慢性失血病史、慢性胃肠道疾病和胃肠手术史;有无需铁增加而摄入不足的情况,儿童患者有无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二、身体评估 1.一般表现 疲乏困倦、软弱无力,皮肤黏膜苍白,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活动后心悸、气短。2.特殊表现 皮肤干燥,毛发干枯,反甲;黏膜损害;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系统异常;少数有异食癖。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因缺血缺氧引起的不适和活动无耐 力病人自觉工作能力下降而感到不安 易激动和烦躁。因宗教信仰而素食、饮食结构不合理、知识缺乏、生活异常贫困是其社会因素。 四、辅助检查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减少较红细胞减少更为明显。 血清铁降低;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血清铁蛋白降低。细胞外铁消失细胞内铁减少,红细胞内含铁颗粒减少或消失。 五) 治疗要点 1.改变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与方式,预防性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或铁强化食物;积极治疗原发病。 2.口服铁剂:硫酸亚铁 注射铁剂:对口服铁剂后胃肠反应严重而无法耐受、消化道疾病导致铁吸收障碍及病情要求迅速纠正贫血的病人可注射铁剂。常用科莫菲和右旋糖酐铁。 护理诊断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体内铁不足有关 活动无耐力与贫血致组织缺氧有关

心内科护理常规

一.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病人主诉如胸闷、胸痛、心悸、气促,并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是否有咳嗽、咳痰、乏力等伴随症状,痰液的性状和量。 2、病人生命体征包括呼吸的频率、节律、深度、脉搏、血压、意识状况、面容与表情、体位、皮肤粘膜有无发绀。水肿出现的部位、程度、范围。 3、活动耐力。 4、了解患者的睡眠,饮食,排便情况;评估有无精神紧张、恐惧、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 【护理问题】 1、心输出量减少与心排血量降低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机体氧供应失调有关 3、舒适的改变与疼痛有关 4、气体交换受损与肺淤血、肺血肿、肺部感染有关 5、体液过多与水钠潴留有关 6、焦虑: 与担心预后较差,对死亡的恐惧有关 7、知识缺乏:与信息来源受限有关 【护理措施】 1、患者入院,热情接待,安置床位,入院告知。 2、保持病室安静舒适,各项检查、治疗、护理安排有序,以保证患者休息和睡眠。 3、氧疗护理一般缺氧病人遵医嘱予以氧疗;急性肺水肿患者采用30~50%酒精间断吸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呼吸功能不全者使用面罩加压吸氧必要时行机械通气。 4、排泄护理鼓励卧床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食物,养成每日排便的习惯。便秘者可予缓泻剂或低压灌肠,危重病人记录24小时尿量,定时测体重。 5、生活护理对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病人,协助生活起居及个人卫生。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和遗嘱分别采取平卧位、坐位、半坐位、头低足高4位、侧卧位元等,病情轻者鼓励其适当活动。 6、遵医嘱指导和落实患者的饮食。

7、遵医嘱采取各种标本,做好各项检查的相应准备。 8、休息与卧位防止褥疮。呼吸困难时采取半卧位,遵医嘱给氧。注意休息,限制会客,防止过累及精神刺激,做好心理护理,消除不必要的精神负担。 9、遵遗嘱指导和落实患者的饮食。 10、指导患者正确服药,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若服用中药,按中药服药护理常规护理。 11、按等级护理要求实施分级护理。对长期卧床、消瘦、脱水、水肿、大、小便失禁、营养不良、昏迷等患者,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发生压疮;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按留置导尿管护理操作规范,会阴清洁消毒每日1-2次,定期更换集尿袋,注意引流通畅。 12、危重患者要求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遵遗嘱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并做好记录。 13、做心理护理。 14、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内容包括活动与休息、饮食、用药、复查及自我护理等。 【健康教育】 1、宣传有关防治与急救知识 2、鼓励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避免各种诱因 3、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避免任何精神刺激。 4、予以饮食指导,少量多餐,禁烟酒。 5、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