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导学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1课时 集合的含义

学习目标 1.了解集合与元素的含义.2.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特征,并能利用它们进行解题.3.理解集合与元素的关系.4.掌握数学中一些常见的集合及其记法.

知识点一 集合的概念

思考 有首歌中唱道“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在这句话中,谁是集合?谁是集合中的元素?

答案 “某人的舅”是一个集合,“某人的大舅、二舅”都是这个集合中的元素. 梳理 元素与集合的概念

(1)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通常用小写拉丁字母a ,b ,c ,…表示.

(2)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 ,B ,C ,…表示. 知识点二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思考 1是整数吗?1

2是整数吗?有没有这样一个数,它既是整数,又不是整数?

答案 1是整数;1

2

不是整数.没有.

梳理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且只有两种,分别为属于、不属于,数学符号分别为∈、∉. 知识点三 元素的三个特性

思考1 某班所有的“帅哥”能否构成一个集合?某班身高高于175厘米的男生能否构成一个集合?集合元素确定性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某班所有的“帅哥”不能构成集合,因“帅哥”无明确的标准.高于175厘米的男生能构成一个集合,因标准确定.元素确定性的含义: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也就是说,给定一个集合,那么任何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

思考2构成单词“bee”的字母形成的集合,其中的元素有多少个?

答案2个.集合中的元素互不相同,这叫元素的互异性.

思考3“中国的直辖市”构成的集合中,元素包括哪些?甲同学说:“北京、上海、天津、重庆”;乙同学说:“上海、北京、重庆、天津”,他们的回答都正确吗?由此说明什么?怎么说明两个集合相等?

答案两个同学都说出了中国直辖市的所有城市,因此两个同学的回答都是正确的.由此说明,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先后顺序的,这就是元素的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一样,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梳理元素的三个特性是指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知识点四常用数集及表示符号

类型一判断给定的对象能否构成集合

例1考察下列每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

(1)不超过20的非负数;

(2)方程x2-9=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

(3)某班的所有高个子同学;

(4)3的近似值的全体.

解(1)对任意一个实数能判断出是不是“不超过20的非负数”,所以能构成集合;

(2)能构成集合;

(3)“高个子”无明确的标准,对于某个人算不算高个子无法客观地判断,因此不能构成一个集合;

(4)“3的近似值”不明确精确到什么程度,因此很难判断一个数如“2”是不是它的近似值,所以不能构成集合.

反思与感悟判断给定的对象能不能构成集合,关键在于是否给出一个明确的标准,使得对于任何一个对象,都能按此标准确定它是不是给定集合的元素.

跟踪训练1下列各组对象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A.数学必修1课本中所有的难题

B.小于8的所有素数

C.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

D.所有小的正数

答案B

解析 A 中“难题”的标准不确定,不能构成集合;B 能构成集合;C 中“一些点”无明确的标准,对于某个点是否在“一些点”中无法确定,因此“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不能构成集合;D 中没有明确的标准,所以不能构成集合. 类型二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命题角度1 判定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例2 给出下列关系:

①1

2∈R ;②2∉Q ;③|-3|∉N ;④|-3|∈Q ;⑤0∉N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答案 B

解析 1

2是实数,①对;2不是有理数,②对;|-3|=3是自然数,③错;|-3|=3为无

理数,④错;0是自然数,⑤错.故选B.

反思与感悟 要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首先要弄清集合中有哪些元素(涉及常用数集,如N ,R ,Q ,概念要清晰);其次要看待判定的元素是否具有集合要求的条件. 跟踪训练2 用符号 “∈”或“∉”填空. -2________R ; -3________Q ; -1________N ; π________Z . 答案 ∈ ∈ ∉ ∉

命题角度2 根据已知的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推理

例3 集合A 中的元素x 满足6

3-x ∈N ,x ∈N ,则集合A 中的元素为________.

答案 0,1,2

解析 ∵x ∈N ,63-x ∈N ,∴0≤x ≤2且x ∈N .当x =0时,63-x =6

3=2∈N ;

当x =1时,63-x =63-1=3∈N ;当x =2时,63-x =6

3-2=6∈N .∴A 中元素有0,1,2.

反思与感悟 判断元素和集合关系的两种方法 (1)直接法

①使用前提:集合中的元素是直接给出的.

②判断方法:首先明确集合是由哪些元素构成,然后再判断该元素在已知集合中是否出现. (2)推理法

①使用前提:对于某些不便直接表示的集合.

②判断方法:首先明确已知集合的元素具有什么特征,然后判断该元素是否满足集合中元素

所具有的特征.

跟踪训练3 已知集合A 中元素满足2x +a >0,a ∈R ,若1∉A,2∈A ,则( ) A.a >-4 B.a ≤-2 C.-4

答案 D

解析 ∵1∉A ,∴2×1+a ≤0,a ≤-2.又∵2∈A ,∴2×2+a >0,a >-4,∴-4

例4 已知集合A 有三个元素:a -3,2a -1,a 2+1,集合B 也有三个元素:0,1,x . (1)若-3∈A ,求a 的值; (2)若x 2∈B ,求实数x 的值; (3)是否存在实数a ,x ,使A =B .

解 (1)由-3∈A 且a 2+1≥1,可知a -3=-3或2a -1=-3,

当a -3=-3时,a =0;当2a -1=-3时,a =-1.经检验,0与-1都符合要求. ∴a =0或-1.

(2)当x =0,1,-1时,都有x 2∈B ,但考虑到集合元素的互异性,x ≠0,x ≠1,故x =-1. (3)显然a 2+1≠0.由集合元素的无序性,只可能a -3=0或2a -1=0. 若a -3=0,则a =3,A ={a -3,2a -1,a 2+1}={0,5,10}≠B . 若2a -1=0,则a =12,A ={a -3,2a -1,a 2+1}={0,-52,5

4}≠B .

故不存在这样的实数a ,x ,使A =B .

反思与感悟 元素的无序性主要体现在:①给出元素属于某集合,则它可能表示集合中的任一元素;②给出两集合相等,则其中的元素不一定按顺序对应相等.

元素的互异性主要体现在求出参数后要代入检验,同一集合中的元素要互不相等.

跟踪训练4 已知集合M 中含有三个元素:2,a ,b ,集合N 中含有三个元素:2a,2,b 2,且M =N ,求a ,b 的值.

解 方法一 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有⎩⎪⎨⎪⎧ a =2a ,b =b 2或⎩⎪⎨⎪⎧ a =b 2,b =2a ,解得⎩⎪⎨⎪⎧ a =0,b =1或⎩

⎪⎨⎪⎧

a =0,

b =0或⎩⎨⎧

a =14

,b =12.

再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得⎩

⎪⎨⎪⎧

a =0,

b =1或

⎩⎨⎧

a =14

,b =12.

方法二 ∵两个集合相等,则其中的对应元素相同.

∴⎩

⎪⎨⎪⎧

a +

b =2a +b 2,

a ·

b =2a ·b 2, 即⎩

⎪⎨⎪⎧

a +

b (b -1)=0, ①ab ·(2b -1)=0, ② ∵集合中的元素互异,∴a ,b 不能同时为零.

当b ≠0时,由②得a =0,或b =1

2

.当a =0时,由①得b =1,或b =0(舍去).

当b =12时,由①得a =1

4.当b =0时,a =0(舍去).∴⎩

⎪⎨

⎪⎧

a =0,

b =1或⎩⎨⎧

a =1

4,

b =1

2.

1.下列给出的对象中,能组成集合的是( ) A.一切很大的数 B.好心人 C.漂亮的小女孩

D.方程x 2-1=0的实数根 答案 D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在N 中的元素都在N *中 B.所有不在N *中的数都在Z 中 C.所有不在Q 中的实数都在R 中 D.方程4x =-8的解既在N 中又在Z 中 答案 C

3.由“book 中的字母”构成的集合中元素个数为( ) A.1 B.2 C.3 D.4 答案 C

4.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0∈N B.2∉Q C.0∉Q D.-1∈Z 答案 C

5.已知集合A 是由0,m ,m 2-3m +2三个元素组成的集合,且2∈A ,则实数m 为( ) A.2 B.3 C.0或3 D.0,2,3均可

答案 B

解析由2∈A可知:若m=2,则m2-3m+2=0,这与m2-3m+2≠0相矛盾;

若m2-3m+2=2,则m=0或m=3,

当m=0时,与m≠0相矛盾,

当m=3时,此时集合A的元素为0,3,2,符合题意.

1.考察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就是要看是否有一个确定的特征(或标准),依此特征(或标准)能确定任何一个个体是否属于这个总体,如果有,能构成集合,如果没有,就不能构成集合.

2.元素a与集合A之间只有两种关系:a∈A,a∉A.

3.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确定性:指的是作为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即一个集合一旦确定,某一个元素属不属于这个集合是确定的.要么是该集合中的元素,要么不是,二者必居其一,这个特性通常被用来判断涉及的总体是否构成集合.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异的,就是说,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它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

(3)无序性:集合与其中元素的排列顺序无关,如由元素a,b,c与由元素b,a,c组成的集合是相等的集合.这个性质通常用来判断两个集合的关系.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已知集合A由x<1的数构成,则有()

A.3∈A

B.1∈A

C.0∈A

D.-1∉A

答案C

解析很明显3,1不满足不等式,而0,-1满足不等式.

2.由实数x,-x,|x|,x2,-3

x3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

A.2个元素

B.3个元素

C.4个元素

D.5个元素答案A

解析由于|x|=±x,x2=|x|,-3

x3=-x,并且x,-x,|x|之中总有两个相等,所以最多

含2个元素.

3.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若a∈N,则-a∉N

B.若a∈Z,则a2∈Z

C.若a∈Q,则|a|∈Q

D.若a∈R,则3

a∈R

答案A

解析 A 不对.反例:0∈N ,-0∈N .

4.已知x ,y 为非零实数,代数式x |x |+y

|y |的值所组成的集合是M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0∉M

B.1∈M

C.-2∉M

D.2∈M

答案 D

解析 ①当x ,y 为正数时,代数式x |x |+y |y |的值为2;②当x ,y 为一正一负时,代数式x |x |+

y

|y |的值为0;③当x ,y 均为负数时,代数式x |x |+y

|y |的值为-2,所以集合M 的元素共有3个:

-2,0,2,故选D.

5.已知集合S 中三个元素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那么△ABC 一定不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答案 D

解析 由元素的互异性知a ,b ,c 均不相等.

6.已知A 中元素满足x =3k -1,k ∈Z ,则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A.-1∉A B.-11∈A C.3k 2-1∈A D.-34∉A 答案 C

解析 令3k -1=-1,解得k =0∈Z ,∴-1∈A .令3k -1=-11,解得k =-10

3∉Z ,∴-11

∉A ;∵k ∈Z ,∴k 2∈Z ,∴3k 2-1∈A .令3k -1=-34,解得k =-11∈Z ,∴-34∈A . 二、填空题

7.在方程x 2-4x +4=0的解集中,有________个元素. 答案 1

解析 易知方程x 2-4x +4=0的解为x 1=x 2=2,由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知,方程的解集中只有1个元素.

8.下列所给关系正确的个数是________.

①π∈R ;②3D ∈/Q ;③0∈N *;④|-4|D ∈/N *. 答案 2

解析 ∵π是实数,3是无理数,0不是正整数,|-4|=4是正整数,∴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正确的个数为2.

9.如果有一集合含有三个元素:1,x ,x 2-x ,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x ≠0,1,2,1±5

2

解析 由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可得x ≠1,x 2-x ≠1,x 2-x ≠x ,解得x ≠0,1,2,1±5

2.

10.已知a ,b ∈R ,集合A 中含有a ,b

a ,1三个元素,集合B 中含有a 2,a +b,0三个元素,

若A =B ,则a +b =____. 答案 -1

解析 ∵A =B,0∈B ,∴0∈A .又a ≠0,∴b

a =0,则

b =0.∴B ={a ,a 2,0}.

∵1∈B ,∴a 2=1,a =±1.由元素的互异性知,a =-1,∴a +b =-1. 三、解答题

11.已知集合A 是由a -2,2a 2+5a,12三个元素组成的,且-3∈A ,求实数a 的值. 解 由-3∈A ,可得-3=a -2或-3=2a 2+5a , ∴a =-1或a =-3

2

.

当a =-1时,a -2=-3,2a 2+5a =-3,不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故a =-1舍去. 当a =-32时,a -2=-72,2a 2+5a =-3,满足题意.∴实数a 的值为-3

2.

12.已知集合A 含有两个元素a -3和2a -1,a ∈R . (1)若-3∈A ,试求实数a 的值; (2)若a ∈A ,试求实数a 的值.

解 (1)因为-3∈A ,所以-3=a -3或-3=2a -1.若-3=a -3,则a =0. 此时集合A 含有两个元素-3,-1,符合题意.若-3=2a -1,则a =-1. 此时集合A 含有两个元素-4,-3,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满足题意的实数a 的值为0或-1.

(2)因为a ∈A ,所以a =a -3或a =2a -1.当a =a -3时,有0=-3,不成立; 当a =2a -1时,有a =1,此时A 中有两个元素-2,1,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满足题意的实数a 的值为1.

13.数集A 满足条件:若a ∈A ,则1

1-a ∈A (a ≠1).

(1)若2∈A ,试求出A 中其他所有元素;

(2)自己设计一个数属于A ,然后求出A 中其他所有元素;

(3)从上面的解答过程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并大胆证明你发现的“道理”. 解 (1)2∈A ,则11-2∈A ,即-1∈A ,则11+1

∈A ,即12∈A ,则1

1-12∈A ,

即2∈A ,所以A 中其他所有元素为-1,1

2

.

(2)如:若3∈A ,则A 中其他所有元素为-12,2

3

.

(3)分析以上结果可以得出:A 中只能有3个元素,它们分别是a ,1

1-a ,a -1a ,且三个数的

乘积为-1.

证明如下:若a ∈A ,a ≠1,则有11-a ∈A 且1

1-a

≠1,所以又有

11-1

1-a

a -1a ∈A 且a -1

a

≠1, 进而有11-

a -1a =a ∈A .又因为a ≠11-a (因为若a =1

1-a ,则a 2-a +1=0,而方程a 2-a +1

=0无解).故

11-a

≠a -1a ,所以A 中只能有3个元素,

它们分别是a ,

11-a

,a -1a ,且三个数的乘积为-1.

四、探究与拓展

14.已知集合A ={a ,b ,c }中任意2个不同元素的和的集合为{1,2,3},则集合A 的任意2个不同元素的差的绝对值的集合是( ) A.{1,2,3} B.{1,2} C.{0,1} D.{0,1,2}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知:⎩⎪⎨⎪

a +

b =1,b +

c =2,

c +a =3,

解得⎩⎪⎨⎪

a =1,

b =0,

c =2,

∴集合A ={0,1,2},则集合A 的任意2个不同元素的差的绝对值分别是1,2.故集合A 的任意2个不同元素的差的绝对值的集合是{1,2}.故选B.

15.已知集合A 中的元素x 均满足x =m 2-n 2(m ,n ∈Z ),求证: (1)3∈A ;

(2)偶数4k -2(k ∈Z )不属于集合A .

证明 (1)令m =2∈Z ,n =1∈Z ,得x =m 2-n 2=4-1=3,所以3∈A . (2)假设4k -2∈A ,则存在m ,n ∈Z ,使4k -2=m 2-n 2=(m +n )(m -n )成立. ①当m ,n 同奇或同偶时,m +n ,m -n 均为偶数, 所以(m +n )(m -n )为4的倍数与4k -2不是4的倍数矛盾. ②当m ,n 一奇一偶时,m +n ,m -n 均为奇数,

所以(m +n )(m -n )为奇数,与4k -2是偶数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综上,4k -2∉A .

第2课时集合的表示

学习目标 1.掌握用列举法表示有限集.2.理解描述法格式及其适用情形.3.学会在集合不同的表示法中作出选择和转换.

知识点一列举法

思考要研究集合,要在集合的基础上研究其他问题,首先要表示集合.而当集合中元素较少时,如何直观地表示集合?

答案把它们一一列举出来.

梳理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适用于元素较少的集合.

知识点二描述法

思考能用列举法表示所有大于1的实数吗?如果不能,又该怎样表示?

答案不能.表示集合最本质的任务是要界定集合中有哪些元素,而完成此任务除了一一列举,还可用元素的共同特征(如都大于1)来表示集合,如大于1的实数可表示为{x∈R|x>1}.梳理描述法常用以表示无限集或元素个数较多的有限集.表示方法是在花括号内画一竖线,竖线前写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竖线后写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类型一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例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2)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解(1)设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为A,

那么A={0,1,2,3,4,5,6,7,8,9}.

(2)设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为B,那么B={0,1}.

反思与感悟(1)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互异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顺序,且元素不能重复,元素与元素之间要用“,”隔开;

(2)列举法表示的集合的种类

①元素个数少且有限时,全部列举,如{1,2,3,4};

②元素个数多且有限时,可以列举部分,中间用省略号表示,如“从1到1 000的所有自然数”可以表示为{1,2,3,…,1 000};

③元素个数无限但有规律时,也可以类似地用省略号列举,如:自然数集N可以表示为

{0,1,2,3,…}.

跟踪训练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由所有小于10的既是奇数又是素数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2)由1~20以内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

解(1)满足条件的数有3,5,7,所以所求集合为{3,5,7}.

(2)设由1~20以内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为C,那么C={2,3,5,7,11,13,17,19}.

类型二用描述法表示集合

例2试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x2-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解(1)设方程x2-2=0的实数根为x,并且满足条件x2-2=0,因此,用描述法表示为A ={x∈R|x2-2=0}.

(2)设大于10小于20的整数为x,它满足条件x∈Z,且10

因此,用描述法表示为B={x∈Z|10

引申探究

用描述法表示函数y=x2-2图象上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

解{(x,y)|y=x2-2}.

反思与感悟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应注意的四点

(1)写清楚该集合中元素的代号;

(2)说明该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3)所有描述的内容都可写在集合符号内;

(4)在描述法的一般形式{x∈I|p(x)}中,“x”是集合中元素的代表形式,I是x的范围,“p(x)”是集合中元素x的共同特征,竖线不可省略.

跟踪训练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x2+y2-4x+6y+13=0的解集;

(2)二次函数y=x2-10图象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解(1)方程x2+y2-4x+6y+13=0可化为(x-2)2+(y+3)2=0,解得x=2,y=-3.

所以方程的解集为{(x,y)|x=2,y=-3}.

(2)“二次函数y=x2-10图象上的所有点”用描述法表示为{(x,y)|y=x2-10}.

类型三集合表示的综合应用

命题角度1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例3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由x=2n,0≤n≤2且n∈N组成的集合;

(2)抛物线y=x2-2x与x轴的公共点的集合;

(3)直线y=x上去掉原点的点的集合.

解(1)列举法:{0,2,4};或描述法{x|x=2n,0≤n≤2且n∈N}.

(2)列举法:{(0,0),(2,0)}.

(3)描述法:{(x,y)|y=x,x≠0}.

反思与感悟用列举法与描述法表示集合时,一要明确集合中的元素;二要明确元素满足的条件;三要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来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跟踪训练3若集合A={x∈Z|-2≤x≤2},B={y|y=x2+2 000,x∈A},则用列举法表示集合B=________.答案{2 000,2 001,2 004}

解析由A={x∈Z|-2≤x≤2}={-2,-1,0,1,2},所以x2∈{0,1,4},x2+2 000的值为2 000,2 001,2 004,所以B={2 000,2 001,2 004}.

命题角度2新定义的集合

例4对于任意两个正整数m,n,定义某种运算“※”如下:当m,n都为正偶数或正奇数时,m※n=m+n;当m,n中一个为正偶数,另一个为正奇数时,m※n=mn,则在此定义下,集合M={(a,b)|a※b=16}中的元素个数是()

A.18

B.17 D.16 D.15 答案B

解析因为1+15=16,2+14=16,3+13=16,4+12=16,5+11=16,6+10=16,7+9=16,8+8=16,9+7=16,10+6=16,11+5=16,12+4=16,13+3=16,14+2=16,15+1=16,1×16=16,16×1=16,集合M中的元素是有序数对(a,b),所以集合M中的元素共有17个,故选B.

反思与感悟命题者以考试说明中的某一知识点为依托,自行定义新概念、新公式、新运算和新法则,做题者应准确理解应用此定义,在新的情况下完成某种推理证明或指定要求.

跟踪训练4定义集合运算:A※B={t|t=xy,x∈A,y∈B},设A={1,2},B={0,2},则集合A※B的所有元素之和为________. 答案6

解析由题意得t=0,2,4,即A※B={0,2,4},

又0+2+4=6,故集合A※B的所有元素之和为6.

1.用列举法表示集合{x|x2-2x+1=0}为()

A.{1,1}

B.{1}

C.{x=1}

D.{x2-2x+1=0}

答案B

2.一次函数y=x-3与y=-2x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是()

A.{1,-2}

B.{x=1,y=-2}

C.{(-2,1)}

D.{(1,-2)}

答案 D

3.设A ={x ∈N |1≤x <6},则下列正确的是( ) A.6∈A B.0∈A C.3∉A D.3.5∉A 答案 D

4.第一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 ) A.{(x ,y )|xy >0} B.{(x ,y )|xy ≥0} C.{(x ,y )|x >0且y >0} D.{(x ,y )|x >0或y >0} 答案 C

5.下列集合不等于由所有奇数构成的集合的是( ) A.{x |x =4k -1,k ∈Z } B.{x |x =2k -1,k ∈Z } C.{x |x =2k +1,k ∈Z } D.{x |x =2k +3,k ∈Z }

答案 A

1.在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应注意:

(1)元素间用分隔号“,”;(2)元素不重复;(3)元素无顺序;(4)列举法可表示有限集,也可以表示无限集.若元素个数比较少用列举法比较简单;若集合中的元素较多或无限,但出现一定的规律性,在不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列举法表示. 2.在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应注意:

(1)弄清元素所具有的形式(即代表元素是什么),是数、还是有序实数对(点)、还是集合或其他形式;

(2)当题目中用了其他字母来描述元素所具有的属性时,要去伪存真(元素具有怎样的属性),而不能被表面的字母形式所迷惑.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方程组⎩

⎪⎨⎪

x +y =3,x -y =-1的解集不可以表示为( )

A.{(x ,y )|⎩⎪⎨⎪⎧

x +y =3x -y =-1} B.{(x ,y )|⎩

⎪⎨⎪⎧

x =1y =2} C.{1,2} D.{(1,2)} 答案 C

解析 方程组的集合中最多含有一个元素,且元素是一个有序实数对,故C 不符合. 2.集合A ={x ∈Z |-2

A.1

B.2

C.3

D.4 答案 D

解析 因为A ={x ∈Z |-2

解析 集合{(x ,y )|y =2x -1}的代表元素是(x ,y ),x ,y 满足的关系式为y =2x -1,因此集合表示的是满足关系式y =2x -1的点组成的集合,故选D. 4.已知x ,y 为非零实数,则集合M ={m |m =x |x |+y |y |+xy

|xy |}为( )

A.{0,3}

B.{1,3}

C.{-1,3}

D.{1,-3} 答案 C

解析 当x >0,y >0时,m =3,当x <0,y <0时,m =-1-1+1=-1. 若x ,y 异号,不妨设x >0,y <0,则m =1+(-1)+(-1)=-1. 因此m =3或m =-1,则M ={-1,3}. 5.下列选项中,集合M ,N 相等的是( )

A.M ={3,2},N ={2,3}

B.M ={(3,2)},N ={(2,3)}

C.M ={3,2},N ={(3,2)}

D.M ={(x ,y )|x =3且y =2},N ={(x ,y )|x =3或y =2} 答案 A

解析 元素具有无序性,A 正确;点的横坐标、纵坐标是有序的,B 选项两集合中的元素不同;C 选项中集合M 中元素是两个数,N 中元素是一个点,不相等;D 选项中集合M 中元素是一个点(3,2),而N 中元素是两条直线x =3和y =2上所有的点,不相等. 6.集合{3,52,73,9

4,…}用描述法可表示为( )

A.{x |x =2n +12n ,n ∈N *}

B.{x |x =2n +3

n ,n ∈N *}

C.{x |x =2n -1n ,n ∈N *}

D.{x |x =2n +1

n ,n ∈N *}

答案 D

解析 由3,52,73,94,即31,52,73,9

4,从中发现规律,x =2n +1n ,n ∈N *,故可用描述法表

示为{x |x =

2n +1

n

,n ∈N *}. 二、填空题

7.方程x 2-5x +6=0的解集可表示为______. 答案 {2,3} 解析 易知方程x 2-5x +6=0的解为x =2或3,则方程解集为{2,3}. 8.集合{x ∈N |x 2+x -2=0}用列举法可表示为________. 答案 {1} 解析 由x 2+x -2=0,得x =-2或x =1.又x ∈N ,∴x =1.

9.已知集合A ={1,2,3},B ={(x ,y )|x ∈A ,y ∈A ,x +y ∈A },则B 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________. 答案 3

解析 根据x ∈A ,y ∈A ,x +y ∈A ,知集合B ={(1,1),(1,2),(2,1)},有3个元素. 10.定义集合A -B ={x |x ∈A ,且x ∉B },若集合A ={x |2x +1>0},集合B ={x |x -23<0},则集

合A -B =________. 答案 {x |x ≥2}

解析 A ={x |x >-12},B ={x |x <2},A -B ={x |x >-1

2且x ≥2}={x |x ≥2}.

三、解答题

11.已知集合A ={x |y =x 2+3},B ={y |y =x 2+3},C ={(x ,y )|y =x 2+3},它们三个集合相等吗?试说明理由.

解 因为三个集合中代表的元素性质互不相同, 所以它们是互不相同的集合.理由如下:

集合A 中代表的元素是x ,满足条件y =x 2+3中的x ∈R ,所以A =R ;

集合B 中代表的元素是y ,满足条件y =x 2+3中y 的取值范围是y ≥3,所以B ={y |y ≥3}. 集合C 中代表的元素是(x ,y ),这是个点集,这些点在抛物线y =x 2+3上,所以C ={P |P 是抛物线y =x 2+3上的点}. 12.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大于2且小于5的有理数组成的集合; (2)24的所有正因数组成的集合;

(3)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与坐标轴的距离相等的点组成的集合. 解 (1)用描述法表示为{x |2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x ,y )到x 轴的距离为|y |,到y 轴的距离为|x |,所以该集合用描述法表示为{(x ,y )||y |=|x |}.

13.设A 表示集合{2,3,a 2+2a -3),B 表示集合{|a +3|,2},若5∈A ,且5∉B ,求实数a 的值. 解 ∵5∈A ,且5∉B ,

∴⎩⎪⎨⎪⎧ a 2+2a -3=5,|a +3|≠5,即⎩⎪⎨⎪⎧

a =-4或a =2,

a ≠2且a ≠-8,

解得a =-4. 四、探究与拓展

14.设正整数集N *,已知集合A ={x |x =3m ,m ∈N *},B ={x |x =3m -1,m ∈N *},C ={x |x

=3m-2,m∈N*},若a∈A,b∈B,c∈C,则下列结论中可能成立的是()

A.2 006=a+b+c

B.2 006=abc

C.2 006=a+bc

D.2 006=a(b+c)

答案C

解析由于2 006=3×669-1,不能被3整除,

而a+b+c=3m1+3m2-1+3m3-2=3(m1+m2+m3-1)不满足;

abc=3m1(3m2-1)(3m3-2)不满足;

a+bc=3m1+(3m2-1)(3m3-2)=3m-1适合;

a(b+c)=3m1(3m2-1+3m3-2)不满足.故选C.

15.若P={0,2,5},Q={1,2,6},定义集合P+Q={a+b|a∈P,b∈Q},用列举法表示集合P +Q.

解∵当a=0时,b依次取1,2,6,得a+b的值分别为1,2,6;

当a=2时,b依次取1,2,6,得a+b的值分别为3,4,8;

当a=5时,b依次取1,2,6,得a+b的值分别为6,7,11.∴P+Q={1,2,3,4,6,7,8,11}.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学习目标 1.理解子集、真子集、空集的概念.2.能用符号和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3.掌握列举有限集的所有子集的方法.

知识点一子集

思考如果把“马”和“白马”视为两个集合,则这两个集合中的元素有什么关系?

答案所有的白马都是马,马不一定是白马.

梳理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或B⊇A),读作“A含于B”(或“B包含A”).

子集的有关性质:

(1)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2)对于集合A,B,C,如果A⊆B,且B⊆C,那么A⊆C.

(3)若A⊆B,B⊆A,则A=B.

知识点二真子集

思考在知识点一中,我们知道集合A是它本身的子集,那么如何刻画至少比A少一个元素的A的子集?答案用真子集.

梳理如果集合A⊆B,但存在元素x∈B,且x∉A,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

B A),读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

知识点三空集

思考集合{x∈R|x2<0}中有几个元素?答案0个.

梳理

定义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符号用符号表示为∅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知识点四

思考图中集合A,B,C的关系用符号可表示为__________.

答案A⊆B⊆C

梳理一般地,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Venn图.Venn图可以直观地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类型一求集合的子集

例1(1)写出集合{a,b,c,d}的所有子集;

(2)若一个集合有n(n∈N)个元素,则它有多少个子集?多少个真子集?验证你的结论.

解(1)∅,{a},{b},{c},{d},{a,b},{a,c},{a,d},{b,c},{b,d},{c,d},{a,b,c},{a,b,d},{a,c,d},{b,c,d},{a,b,c,d}.

(2)若一个集合有n(n∈N)个元素,则它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如∅,有一个子集,0个真子集.

反思与感悟为了罗列时不重不漏,要讲究列举顺序,这个顺序有点类似于从1到100数数:先是一位数,然后是两位数,在两位数中,先数首位是1的等等.

跟踪训练1适合条件{1}⊆A{1,2,3,4,5}的集合A的个数是()

A.15

B.16

C.31

D.32

答案A

解析这样的集合A有{1},{1,2},{1,3},{1,4},{1,5},{1,2,3},{1,2,4},{1,2,5},{1,3,4},{1,3,5},{1,4,5},{1,2,3,4},{1,2,3,5},{1,2,4,5},{1,3,4,5}共15个.

类型二判断集合间的关系

命题角度1概念间的包含关系

例2设集合M={菱形},N={平行四边形},P={四边形},Q={正方形},则这些集合之间的关系为()

A.P ⊆N ⊆M ⊆Q

B.Q ⊆M ⊆N ⊆P

C.P ⊆M ⊆N ⊆Q

D.Q ⊆N ⊆M ⊆P

答案 B

解析 正方形都是菱形,菱形都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所以选B. 反思与感悟 一个概念通常就是一个集合,要判断概念间的关系首先得准确理解概念的定义.

跟踪训练2 我们已经知道自然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可以分别用N 、Z 、Q 、R 表示,用符号表示N 、Z 、Q 、R 的关系为________. 答案 N

Z Q R

命题角度2 数集间的包含关系

例3 设集合A ={0,1},集合B ={x |x <2或x >3},则A 与B 的关系为( ) A.A ∈B B.B ∈A C.A ⊆B D.B ⊆A 答案 C

解析 ∵0<2,∴0∈B .又∵1<2,∴1∈B .∴A ⊆B . 反思与感悟 判断集合关系的方法 (1)观察法:一一列举观察.

(2)元素特征法:首先确定集合的元素是什么,弄清集合元素的特征,再利用集合元素的特征判断关系.

(3)数形结合法:利用数轴或Venn 图.

跟踪训练3 已知集合A ={x |-1

解析 由数轴易知A 中元素都属于B ,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如-2∉A ,故有A B .

类型三 由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或参数范围)

例4 已知集合A ={x |x 2-x =0},B ={x |ax =1},且A ⊇B ,求实数a 的值. 解 A ={x |x 2-x =0}={0,1}. (1)当a =0时,B =∅⊆A ,符合题意.

(2)当a ≠0时,B ={x |ax =1}={1a },∵1a ≠0,要使A ⊇B ,只有1

a =1,即a =1.

综上,a =0或a =1.

反思与感悟 集合A 的子集可分三类:∅、A 本身,A 的非空真子集,解题中易忽略∅. 跟踪训练4 已知集合A ={x |1

解 (1)当2a -3≥a -2,即a ≥1时,B =∅⊆A ,符合题意. (2)当a <1时,要使A ⊇B ,需满足⎩⎪⎨⎪

a <1,2a -3≥1,

a -2≤2,这样的实数a 不存在.

综上,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a ≥1}.

1.下列集合中,结果是空集的是( ) A.{x ∈R |x 2-1=0} B.{x |x >6或x <1} C.{(x ,y )|x 2+y 2=0} D.{x |x >6且x <1}

答案 D

2.集合P ={x |x 2-1=0},T ={-1,0,1},则P 与T 的关系为( ) A.P T B.P ∈T C.P =T D.P ⊈T 答案 A

3.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

A.∅⊆∅

B.A ⊆A

C.∅⊆A

D.∅∈A 答案 D

4.下列正确表示集合M ={-1,0,1}和N ={x |x 2+x =0}关系的Venn 图是( )

答案 B

5.若A ={x |x >a },B ={x |x >6},且A ⊆B ,则实数a 可以是( ) A.3 B.4 C.5 D.6 答案 D

1.对子集、真子集有关概念的理解

(1)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即由x ∈A ,能推出x ∈B ,这是判断A ⊆B 的常用方法.

(2)不能简单地把“A ⊆B ”理解成“A 是B 中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因为若A =∅时,则A

中不含任何元素;若A=B,则A中含有B中的所有元素.

(3)在真子集的定义中,A B首先要满足A⊆B,其次至少有一个x∈B,但xD∈/A.

2.集合子集的个数

求集合的子集问题时,一般可以按照子集元素个数分类,再依次写出符合要求的子集.

集合的子集、真子集个数的规律为:含n个元素的集合有2n个子集,有2n-1个真子集,有2n-2个非空真子集.写集合的子集时,空集和集合本身易漏掉.

3.由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问题的注意点及常用方法

(1)注意点:①不能忽视集合为∅的情形;

②当集合中含有字母参数时,一般需要分类讨论.

(2)常用方法:对于用不等式给出的集合,已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求相关参数的范围(值)时,常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借助数轴解答.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在下列关系中错误的个数是()

①1∈{0,1,2};

②{1}∈{0,1,2};

③{0,1,2}⊆{0,1,2};

④{0,1,2}={2,0,1};

⑤{0,1}⊆{(0,1)};

A.1

B.2

C.3

D.4

答案B

解析①正确;因为集合{1}是集合{0,1,2}的真子集,而不能用属于来表示,所以②错误;

③正确,因为任何集合都是它本身的子集;④正确,因为集合元素具有无序性;因为集合{0,1}表示数集,它有两个元素,而集合{(0,1)}表示点集,它只有一个元素,所以⑤错误,所以错误的个数是2.故选B.

2.已知集合A={x|x=1

9(2k+1),k∈Z},B={x|x=

4

9k±

1

9,k∈Z},则集合A,B之间的关系为

()

A.A B

B.B A

C.A=B

D.A≠B 答案C

解析A={x|x=2k+1

9,k∈Z}={…,-

5

9,-

3

9,-

1

9,

1

9,

3

9,

5

9,…},

B={x|x=4k±1

9,k∈Z}={…,-

5

9,-

3

9,-

1

9,

1

9,

3

9,

5

9,…},故A=B.

3.已知集合U、S、T、F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导学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1课时 集合的含义 学习目标 1.了解集合与元素的含义.2.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特征,并能利用它们进行解题.3.理解集合与元素的关系.4.掌握数学中一些常见的集合及其记法. 知识点一 集合的概念 思考 有首歌中唱道“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在这句话中,谁是集合?谁是集合中的元素? 答案 “某人的舅”是一个集合,“某人的大舅、二舅”都是这个集合中的元素. 梳理 元素与集合的概念 (1)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通常用小写拉丁字母a ,b ,c ,…表示. (2)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 ,B ,C ,…表示. 知识点二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思考 1是整数吗?1 2是整数吗?有没有这样一个数,它既是整数,又不是整数? 答案 1是整数;1 2 不是整数.没有. 梳理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且只有两种,分别为属于、不属于,数学符号分别为∈、∉. 知识点三 元素的三个特性 思考1 某班所有的“帅哥”能否构成一个集合?某班身高高于175厘米的男生能否构成一个集合?集合元素确定性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某班所有的“帅哥”不能构成集合,因“帅哥”无明确的标准.高于175厘米的男生能构成一个集合,因标准确定.元素确定性的含义: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也就是说,给定一个集合,那么任何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

思考2构成单词“bee”的字母形成的集合,其中的元素有多少个? 答案2个.集合中的元素互不相同,这叫元素的互异性. 思考3“中国的直辖市”构成的集合中,元素包括哪些?甲同学说:“北京、上海、天津、重庆”;乙同学说:“上海、北京、重庆、天津”,他们的回答都正确吗?由此说明什么?怎么说明两个集合相等? 答案两个同学都说出了中国直辖市的所有城市,因此两个同学的回答都是正确的.由此说明,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先后顺序的,这就是元素的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一样,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梳理元素的三个特性是指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知识点四常用数集及表示符号 类型一判断给定的对象能否构成集合 例1考察下列每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 (1)不超过20的非负数; (2)方程x2-9=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 (3)某班的所有高个子同学; (4)3的近似值的全体. 解(1)对任意一个实数能判断出是不是“不超过20的非负数”,所以能构成集合; (2)能构成集合; (3)“高个子”无明确的标准,对于某个人算不算高个子无法客观地判断,因此不能构成一个集合; (4)“3的近似值”不明确精确到什么程度,因此很难判断一个数如“2”是不是它的近似值,所以不能构成集合. 反思与感悟判断给定的对象能不能构成集合,关键在于是否给出一个明确的标准,使得对于任何一个对象,都能按此标准确定它是不是给定集合的元素. 跟踪训练1下列各组对象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A.数学必修1课本中所有的难题 B.小于8的所有素数 C.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 D.所有小的正数 答案B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全套)(word档)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课题:§1.1 集合 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 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 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 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 月 15 日 8 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 P2-P3 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 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 t), 也简称集。 ——————————————第 1 页(共70页)——————————————

3.思考1: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 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 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 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 的元素,或者不是A 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belong to)A,记作a∈A (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A(或a∈A)(举例) 6.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 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如:{1,2,3,4,5},{x2,3x+2,5y3-x,x2+y2},…; 例1.(课本例1) 思考2,引入描述法 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顺序。 (2)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 ——————————————第 2 页(共70页)——————————————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导学案及答案汇总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 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 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23 讨论: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上午8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 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引入: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集合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它还渗透到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其术语的科技文章和科普读物中比比皆是,学习它可为参阅一般科技读物和以后学习数学知识准备必要的条件. 二、新课导学 ※ 探索新知 探究1:考察几组对象: ① 1~20以内所有的质数; ②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 ③ 所有的锐角三角形; ④ 2x , 32x +, 35y x -, 22x y +; ⑤ 东升高中高一级全体学生; ⑥ 方程230x x +=的所有实数根; ⑦ 隆成日用品厂2008年8月生产的所有童车; ⑧ 2008年8月,广东所有出生婴儿. 试回答: 各组对象分别是一些什么?有多少个对象? 新知1: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set ). 试试1:探究1中①~⑧都能组成集合吗,元素分别是什么? 探究2:“好心的人”与“1,2,1”是否构成集合? 新知2:集合元素的特征 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是互异的,是无序的,即集合元素三特征. 确定性:某一个具体对象,它或者是一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或者不是该集合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互异性: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的内容安排和学习要求; 2. 掌握每个单元的重点概念和基本知识; 3. 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4. 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和成绩。 导学步骤: 一、概述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是高中数学学科的基础课程,培 养学生扎实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内容安排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主要分为六个单元,分别是: 1. 函数与导数 2. 二次函数与图形 3. 平面向量 4. 概率与统计

5. 三角函数 6.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三、学习要求 在学习和掌握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建立起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 2. 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的本质,注重数学思想的培养; 3. 做好充分的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 4. 灵活运用各种工具和技巧,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学习方法与技巧 1. 预习:在上课前预习新内容,了解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讲解:全面准确理解老师的讲解和授课内容; 3. 练习:做大量的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4. 总结:及时总结归纳,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5. 提问:有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或与同学讨论。 五、经典题解析 下面是每个单元中的一个经典题目的解析,供参考: 单元一:函数与导数

题目:已知函数f(x) = x^3 - 3x^2 + 2x + 1,求f(x)的导函数。 解析:首先,我们知道函数f(x)的导函数是函数f'(x),表示函数f(x)在任意一点的斜率。对于多项式函数来说,我们可以直接应用定理求 导的方法。根据定理,对于任意的幂函数x^n,其导函数是nx^(n-1)。应用此定理,我们可以得到f(x)的导函数为f'(x) = 3x^2 - 6x + 2。 六、答案归纳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及时整理归纳每个单元的重点知识和解题技巧,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解 题思路。下面是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的答案归纳,供参考:函数与导数:答案1 二次函数与图形:答案2 平面向量:答案3 概率与统计:答案4 三角函数:答案5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答案6 七、总结 通过学习导学案,我们了解到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的内容安排和学习要求。同时,我们也明确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为高中数学学 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我们能够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取得优异的 数学成绩。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导学案 1.1.1集合的含义 使用说明: “自主学习”10分钟,发现问题,小组讨论,展示个人成果,教师对重点概念点评。 “合作探究”10分钟,小组讨论,互督互评,展示个人成果,教师对重点讲评。“巩固练习”10分钟,组长负责,组内点评。 “个人总结”5分钟,根据组内讨论情况,指出对规律,方法理解不到位的问题。能力展示5分钟,教师作出总结性点评。 通过本节学习应达到如下目标: (1)初步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初步了解“∈”关系的意义.。. (2)通过实例,初步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从观察分析集合的元素入手,正确地理解集合.(3)观察关于集合的几组实例,并通过自己动手举出各种集合的例子,初步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对象中的意义. (4)学会借助实例分析、探究数学问题(如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 (5)在学习运用集合语言的过程中,增强认识事物的能力,初步培养实事求是、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

集合概念的形成。 学习难点: 理解集合的元素的确定性和互异性.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例(3)到例(8)和例(1)(2)是否具有相同的特点,它们能 否构成集合,如果能,他们的元 素是什么?结合现实生活,请你举出一些有关集合的例子。 2、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称为,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 3、 集合的元素必须是不能确定的对象不能构成集合。 4、集合的元素一定是的,相同的几个对象归于同一个集合时只能算 作一个元素。 5、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 6、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读作”。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读作””。7有理 数集,实数集 (二)合作探讨 1、下列元素全体是否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105页)

课题: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中 元素的三个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了解,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 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三、学法指导:认真阅读教材P 1-P 3,对照学习目标,完成导学案,适当总结。 四、知识链接: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3日8点,高一年级在操场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初中时你听说过“集合”这一词吗?你在学习那些知识点中提到了“集合” 这一词?(试举几例) 五、学习过程: 1、阅读教材P 2 页8个例子 问题1:总结出集合与元素的概念: 问题2: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 问题3:集合相等: 问题4:课本P 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 2、集合与元素的字母表示: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 ,B ,C …表示,集合的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问题5: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A 例1:设A 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3、4与A 的关系? B 例2:若+∈N x ,则N x ∈,对吗? 六、达标检测:

A 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 ) (2)我国的小河流; ( ) (3)非负奇数; ( ) (4)本校2009级新生; ( ) (5)血压很高的人; ( ) (6)著名的数学家; ( ) (7)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 ( ) A 2.用“∈”或“∉”符号填空: (1)8 N ; (2)0 N ; (3)-3 Z ; (4; (5)设A 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 A ,美国 A ,印度 A ,英国 A ; B 3.下面有四个语句:①集合N 中最小的数是1;②若N a ∉-,则N a ∈;③若N a ∈,N b ∈,则b a +的最小值是2;④x x 442 =+的解集中含有2个元素; 其中正确语句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B 4.已知集合S 中的三个元素a,b,c 是∆AB C 的三边长,那么∆ABC 一定不是 (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B 5. 已知集合A 含有三个元素2,4,6,且当A a ∈,有6-a ∈A ,那么a 为 ( ) A .2 B.2或4 C.4 D.0 B 6. 设双元素集合A 是方程x 2 -4x+m=0的解集,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C 7. 已知集合A 由1,x,x 2 三个元素构成,集合B 由1,2,x 三个元素构成,若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求x 的值。 七、学习小结: 1.集合的概念 2.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其中“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应理解为: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的意义是明确的.“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异的”应理解为:对于给定的集合,它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 3.常见数集的专用符号。 八、课后反思:

【优化课堂】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1 学案:第一章 1.2.1 函数的概念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1.2函数及其表示 1.2.1函数的概念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能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出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数学概念中的作用.(重点、难点)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重点).3.能够正确使用区间表示数集.(易混点) 一、函数的有关概念 f, 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的 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 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结论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 一个函数,记作:y=f(x),x∈A 相关 概念 定义域x的取值范围A值域函数值的集合 {} f(x)|x∈A 二、两个函数相等的条件 1.定义域相同; 2.对应关系完全一致. 三、区间的概念及表示 1.一般区间的表示 设a,b∈R,且a<b,规定如下:

2.特殊区间的表示 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一定是无限集合.( ) (2)根据函数有定义,定义域中的一个x 可以对应着不同的y .( ) (3)f (a )表示当x =a 时函数f (x )的值,是一个常量.( ) 【答案】 (1)× (2)× (3)√ 2.已知f (x )=x +1,则f (3)=( ) A .2 B .4 C .±6 D .10 【解析】 ∵f (x )=x +1, ∴f (3)= 3+1=2. 【答案】 A 3.函数f (x )= 1 1-2x 有定义域是________(用区间表示). 【解析】 由题意,需1-2x >0,解得x <1 2. 故f (x )的定义域为⎝⎛⎭⎫-∞,12. 【答案】 ⎝ ⎛⎭⎫-∞,12 4.集合{}x |1<x ≤10用区间表示为________. 【解析】 集合{} x |1<x ≤10用区间表示为(1,10]. 【答案】 (1,10]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高中数学导学案(必修1).docx

高中数学必修1导学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1-1集合 1.1.1集合的概念 课程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和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选择不同的集合语言形式描述具体问题,提高语言转换和抽象概括能力,树立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内容的意识。 3、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表示,并能用之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课程导学建议: 1、本课时建议采用“分组讨论法”。 2、讨论的重点是集合元素的“三性”及集合的表示形式。 知识体系梳理: 学习情境建构: 军训前学校通知:9月2日上午8点,高一年级学生到操场集合进行军训,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读记教材交流: 问题1:集合是如何定义的?集合与元素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问题2: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哪几种? 问题3:集合中的元素具有哪些性质? 问题4:依据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可以把集合分为哪几类? 问题5:常见的数集有哪些,它们是如何表示的? 基础学习交流: 问题1:下面各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A、个子很高的同学 B、几的近似值 C、很小的数 D、不超过30的非负数 问题2:集合A={2、3、5、8},则 2 A, 6 A。 问题3: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不下列集合: (1)方程x2=l的所有根组成的集合;

(2)小于5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问题4:请回答“学习情境建构”中的问题。 方法技巧探究: 能力技能交流: [问题1]关于集合有下列说法: ①大于6的所有整数构成一个集合;②参加2010年亚运会的著名运动员组成一个集合;③平面上到原点。的距离等于1的点构成一个集合;④集合{x, x?}中的xe R;⑤若x=V2 ,则xc Q。 其中正确说法的序号是o [方法指导]可根据集合的含义和集合元素的特性逐一判断。 [拓展问题1]由a?, 2—a, 4,组成一个集合A, A中含有3个元素,则实数a的取值可以是:( ) A、1 B、—2 C、6 D、2 [拓展问题2]方程(x—l)2(x+2)(x—3)=0的解集中含有个元素。 [拓展问题3]已知集合M={1, x, y}, N={x, x2, xy},若M, N表示同一集合,求x, y的值。 3x + y = 2, [问题2]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方程组{ ' 的解集。 2x-3y = 27 [方法指导]先明确集合中的元素,再依据要求写出集合。 [拓展问题]已知集合A={xlkx2-8x+16=0}H有一个元素,试求实数k的值,并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探究问题1]若集合A={yly=x+1}, B={(x, y)|y=x+l},则A与B表示的集合一样吗? [探究问题2偌把B改成B={xly=x+1}, A、B表示的集合一样吗? 由以上问题的拓展及其探究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方法归纳交流: 1、判断一组对象能否构成集合,关键是判断该组对象是否具有确定性。 2、表示一个集合,可以用列举法,也可以用描述法,必要时还能用Venn图表示,一般地,若集合元素为有限个,常用列举法表示,但注意集合元素不要求有顺序,但必须互异,而无限集多用描述法,注意格式。 3、解决集合问题,首要任务是确定集合的元素。 4、在有些确定集合元素的问题中,常需分类讨论求解,但要注意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课程达标检测: 1、已知集合A是方程x(x—2)=0的解,贝U:( ) A、OeA B、2g A C、—leA D、Og A 12

(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教案+配套练习+高考真题),推荐文档

目录第一讲集合概念及其基本运算 第二讲函数的概念及解析式 第三讲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 第四讲函数的值域 第五讲函数的单调性 第六讲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 第七讲函数的最值 第八讲指数运算及指数函数 第九讲对数运算及对数函数 第十讲幂函数及函数性质综合运用

第一讲集合的概念及其基本运算 【考纲解读】 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4.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5.理解两个集合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6.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7.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高考对此部分内容考查的热点与命题趋势为: 1.集合的概念与运算是历年来必考内容之一,题型主要以选择填空题为主,单纯的集合问题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的机率不大,多数与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不等式的解法相联系,解题时要注意利用韦恩图、数轴、函数图象相结合.另外,集合新定义信息题是近几年命题的热点,注意此种类型. 2.高考将会继续保持稳定,坚持考查集合运算,命题形式会更加灵活、新颖. 【重点知识梳理】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3、元素与集合之间只能用“”或“”符号连接。 4、集合的表示:常见的有四种方法。

5、常见的特殊集合: 6、集合的分类: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子集 2、真子集 3、空集 4、集合之间只能用“”“”“=”等连接,不能用“”或“”符号连接。 三、集合的运算 1.交集的定义: 2、并集的定义: 3、交集与并集的性质: A∩A = A A∩Φ= Φ A∩B = B∩A,A∪A = A A∪Φ= A A∪B = B∪A. 4、全集与补集 (1)全集: (2)补集: 知识点一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已知A={a+2,(a+1)2,a2+3a+3},若1∈A,则实数a构成的集合B的元素个数是( ) A.0 B.1 C.2 D.3

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145页)

§1.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自学目标] 1.认识并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3.初步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并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知识要点] 1. 集合和元素 (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记作a A ∈; (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Venn 图. 4.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5.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 N 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 [预习自测] 例1.下列的研究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如果能,采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它. (1)小于5的自然数; (2)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同学; (3)不等式217x +>的整数解; (4)所有大于0的负数; (5)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一、三象限的平分线上的所有点. 分析:判断某些对象能否构成集合,主要是根据集合的含义,检查是否满足集合元素的确定性. 例2.已知集合{},,M a b c =中的三个元素可构成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长,那么此三角形 一定是 (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例3.设()()() {} 2 2 ,,2,,5,a N b N a b A x y x a y a b ∈∈+==-+-=若()3,2A ∈,求,a b 的 值. 分析: 某元素属于集合A,必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反过来,只要元素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就一定属于集合A. 例4.已知{}2,,M a b =,{} 22,2,N a b =,且M N =,求实数,a b 的值. [课内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著名的作家可以形成一个集合 (B )0与 {}0的意义相同 (C )集合⎭ ⎬⎫⎩⎨⎧∈= =+N n n x x A ,1 是有限集 (D )方程0122 =++x x 的解集只有一个元素 2.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 ) A .}33|{=+x x B .},,|),{(2 2 R y x x y y x ∈-= C .}0|{2 ≤x x D .}01|{2 =+-x x x 3.方程组2 0{=+=-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 ) A .)}1,1{( B .}1,1{ C .(1,1) D .}1{. 4.已知}1,0,1,2{--=A ,}|{A x x y y B ∈==,则B = 5.若}4,3,2,2{-=A ,},|{2 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 . [归纳反思] 1.本课时的重点内容是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难点是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以及集合元素

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自学目标] 1.认识并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3.初步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并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知识要点] 1. 集合和元素 (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记作a A ∈; (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Venn 图. 4.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5.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 N 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 实数集记作R . [预习自测] 例1.以下的研究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如果能,采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它. 〔1〕小于5的自然数; 〔2〕*班所有高个子的同学; 〔3〕不等式217x +>的整数解; 〔4〕所有大于0的负数; 〔5〕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三象限的平分线上的所有点. 分析:判断*些对象能否构成集合,主要是根据集合的含义,检查是否满足集合元素确实定性. 例2.集合{},,M a b c =中的三个元素可构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则此三角形 一定是 (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例3.设()() (){} 2 2 ,,2,,5,a N b N a b A x y x a y a b ∈∈+==-+-=假设()3,2A ∈,求,a b 的值. 分析: *元素属于集合A,必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反过来,只要元素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就一定属于集合A. 例4.{}2,,M a b =,{ }2 2,2,N a b =,且M N =,数,a b 的值. [课练习] 1.以下说确的是〔〕 〔A 〕所有著名的作家可以形成一个集合 〔B 〕0与{}0的意义一样 〔C 〕集合⎭ ⎬⎫⎩⎨⎧∈= =+N n n x x A ,1 是有限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