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最新研究进展

抑郁症最新研究进展
抑郁症最新研究进展

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2008 年,世界卫生组织(WTO)已将抑郁症列为全球疾病负担的第三大病因,并预测到 2030 年,将成为全球疾病负担的第一大病因。

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其临床表现形式多样,难以预测其病程和预后,以及患者对治疗反应不同,这些都给抑郁症的检测,诊断以及治疗带来了挑战。

2018 年,发表在 Lancet 上的一篇关于抑郁症的综述从抑郁症的流行病学、诊断、病理学、疾病管理以及治疗等方面对抑郁症的现状进行了介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这篇综述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流行病学诊断学要点

1. 不同国家,抑郁症的 12 个月患病率差别较大,但总体上约为 6%,终生患病率为 15%-18%,这意味着大约五分之一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刻会经历一次抑郁发作。

2. 女性罹患抑郁症的风险大约是男性的两倍。

3. 虽然超过一半受抑郁发作影响的患者在半年内恢复,并且在一年内此比例接近四分之三,但相当大比例(高达 27%)的患者无法康复并继续发展为慢性难治性抑郁症,这取决于患者的基本特征及其治疗方式。

诊断学要点

1. 诊断主要依据两类诊断系统: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和国际疾病分类(ICD),主要依赖于一些关键症状的识别。需要持续两周以上,并常伴有功能损害。

2. 抑郁症的症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情感、植物神经系统以及认知症状。但是这些症状同样出现在其他精神疾病中,因此,对于抑郁症的检测是非常困难的。另外,需要与双相情感障碍鉴别。

另外,睡眠、体重和食欲在抑郁症中通常是减少的,但有时候也可能增加,当怀疑为抑郁症时,应记录其有无自杀想法、计划或企图等。

3. 专业人士还需要记录抑郁发作的严重程度,何时首次出现 (发病),以及是否已缓解 (状态)。

病理学要点

对抑郁症的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没有一种模型或机制可以合理地解释该疾病的各个方面。不同的病因或病理生理学可能成为不同患者,甚至不同时期同一患者的发病基础。

这些发病机制包括单胺假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改变、炎症、神经可塑性和神经再生、脑的功能性和结构性改变、基因、环境以及表观遗传学(基因-环境相互作用)。

表 1. 抑郁症可能的发病机制

治疗与管理

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抑郁症状的完全缓解,一般来说,这个目标可以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或综合疗法实现。

另外,其他管理方法,如睡眠管理、锻炼以及健康的饮食,也非常重要。对于轻度抑郁症,循证的证据表明,心理治疗应该首先被采纳,尤其是认知行为疗法。

对于重度抑郁症,药物治疗为一线治疗方法,对于对药物治疗无效者,电痉挛治疗(ECT)也是可选择的一种方法。

表 2. 抑郁症主要的心理及药物治疗方法

1

心理治疗

治疗抑郁症的主要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人际关系疗法和接受与实现疗法(ACT)和正念认知疗法(MCBT)。

认知行为疗法是使用最广泛且经过测试证明最有效的心理疗法,它教给患有抑郁症的患者如何识别负面思维模式,提供了如何解决这些负面思想的技术,尽可能将这种负面想法替换为更健康,正面的思想。

人际关系疗法不同于认知行为疗法,它主要关注于人际交往中的困难,特别是人际冲突和社会交往中的问题。总而言之,心理治疗对于抑郁症是有效的,然而,不同的心理疗法之间的疗效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2

药物治疗

一般而言,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建立在影响单胺能神经传递的基础上。但是,新型抗抑郁药会针对其他大脑系统,例如 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褪黑素或γ-氨基丁酸。

抗抑郁药改善情绪的确切机制仍然未知,但是大多数抗抑郁药作用于单胺能神经传递系统,在突触中产生初始作用,然后影响细胞内信号传导和第二信使途径。这些途径最终导致特定基因表达,神经发生和突触可塑性的变化,最终带来治疗的益处。

目前所有抗抑郁剂均作用于突触前和突触后受体以及神经递质转运蛋白。

突触内或突触前神经元内的神经递质浓度发生改变,将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内的信号转导和细胞内信号传导,最终影响细胞核内的转录过程,从而导致新的酶和蛋白质的产生。抗抑郁剂被认为可以通过促进神经再生来重塑神经网络。

特异性受体相互作用及其对单胺转运蛋白系统的影响,将抗抑郁药物分成不同的类别。

抗抑郁药物的有效性

一些早期开发的抗抑郁药,例如三环类药物和 MAOI 类药物,仍然是最有效的药物之一,但今天却很少使用(主要是由于不良反应太多)。

在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在首次治疗时,这些药物已被具有更强药理选择性、副作用更少的新型药物取代。因此,在过去的 25 年中,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已成为一线药物。

但此类药物仍需要数周才能产生可衡量的益处。此外,SSRIs 还可能产生患者无法忍受的明显的不良反应,包括性功能障碍、体重增加、恶心和头痛。

一项发表在 Lancet 上的网络荟萃分析比较了抗抑郁药在抑郁症急性期治疗中的疗效和耐受性,此项荟萃分析纳入了 121 项研究,结果显示,21 种抗抑郁药物均比安慰剂疗效好。

阿米替林和一些双重作用机制的药物(如:米氮平,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在疗效方面排在前列。在可接受性方面,仅阿戈美拉汀和氟西汀耐受性优于安慰剂,大部分抗抑郁药的耐受性与安慰剂相当。

但是,荟萃分析的结果无法确定抗抑郁药物在个体水平上的作用,抗抑郁药物的使用需要临床医师专业的指导。但尽管如此,抗抑郁药仍是抑郁症有效的治疗方法。

未来的方向

抑郁症影响到很多人,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需要尽更大的努力提高其诊断及管理水平。目前,最大的问题仍然是,我们对抑郁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因此,尚无发展出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在临床实践中,治疗的目标不得不从痊愈转向缓解。未来,我们需要寻求达到完全痊愈及快速治愈的治疗手段。除此之外,我们应该在抑郁症首次发病时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抑郁症最新研究进展

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2008 年,世界卫生组织(WTO)已将抑郁症列为全球疾病负担的第三大病因,并预测到 2030 年,将成为全球疾病负担的第一大病因。 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其临床表现形式多样,难以预测其病程和预后,以及患者对治疗反应不同,这些都给抑郁症的检测,诊断以及治疗带来了挑战。 2018 年,发表在 Lancet 上的一篇关于抑郁症的综述从抑郁症的流行病学、诊断、病理学、疾病管理以及治疗等方面对抑郁症的现状进行了介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这篇综述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流行病学诊断学要点 1. 不同国家,抑郁症的 12 个月患病率差别较大,但总体上约为 6%,终生患病率为 15%-18%,这意味着大约五分之一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刻会经历一次抑郁发作。 2. 女性罹患抑郁症的风险大约是男性的两倍。 3. 虽然超过一半受抑郁发作影响的患者在半年内恢复,并且在一年内此比例接近四分之三,但相当大比例(高达 27%)的患者无法康复并继续发展为慢性难治性抑郁症,这取决于患者的基本特征及其治疗方式。 诊断学要点 1. 诊断主要依据两类诊断系统: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和国际疾病分类(ICD),主要依赖于一些关键症状的识别。需要持续两周以上,并常伴有功能损害。 2. 抑郁症的症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情感、植物神经系统以及认知症状。但是这些症状同样出现在其他精神疾病中,因此,对于抑郁症的检测是非常困难的。另外,需要与双相情感障碍鉴别。 另外,睡眠、体重和食欲在抑郁症中通常是减少的,但有时候也可能增加,当怀疑为抑郁症时,应记录其有无自杀想法、计划或企图等。 3. 专业人士还需要记录抑郁发作的严重程度,何时首次出现 (发病),以及是否已缓解 (状态)。 病理学要点

青少年抑郁症的相关研究和最近进展

青少年抑郁症的相关研究和最近进展 摘要本文在我国青少年抑郁症现况的基础上对发病原因中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进行讨论,并且对目前的常用疗法比如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的作用以及新疗法比如意象对话技术的作用进行总结。最后评价当前青少年抑郁症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字青少年抑郁症病因治疗方法 2015应用心理学杜雅楠107 目前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据研究统计,平均每年有%的人患抑郁症。抑郁症已经成为21世纪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高,危害公共健康,引起严重的功能损害以及巨大的社会负担的精神疾病。抑郁症目前已经居于心理问题的首位。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女性青少年的发病率显着上升。抑郁症已经成为当今青少年普遍的心理疾病之一。 青少年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研究一、 环境因素影响青少年抑郁症状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和学校因 1.素。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抑郁症影响研究有关父母教养方式、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成员构成、家庭关系、家庭经济状况、生活居住地等。有关父母教养方式和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国内外普遍认为父母低温暖、低情感、低理解和高惩罚等不良教养方式与抑郁症发生关系密切。同时父母的过分保护与干涉也与抑郁症发存在正相关。 学校环境学校环境对影响青少年抑郁的因素的研究包括学校类型、年级、班级管理方式、成绩等。不同的研究者依据不同的研究结果持有不同的意见,但都认同学校对青少年抑郁症有一定的影响。 2. 个体因素对青少年抑郁影响比较重要的因素有气质类型、人格、自我效能等。研究显示,低自尊和人际关系敏感是青少年抑郁发病的重要因素,同时研究表明神经质人格倾向是抑郁障碍发病的强危险分子。 3.不同流派对抑郁症主要影响因素的看法不同 传统精神分析学派强调儿童与其父母或重要他人互动的早期负面经验是 抑郁症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传统的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抑郁症的产生不适源于父母与孩子的冲突,而是源于与父母互动过程中被拒绝或遭遇失落的经验。 新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亲子关系和人格因素,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新精神分析流派既看到了环境因素,也看到了个体内在人格和自我因素在抑郁症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新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使我们在认识抑郁症的成因时视野比较开阔,看到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新进展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新进展 抑郁症是一种持续反复发作的情感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兴趣丧失、思维迟缓、自我评价过低等精神症状,同时可伴有食欲和性欲减退、言语动作减少、易疲劳、失眠、头晕、头痛等躯体症状。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抑郁症取得明显进展,总结如下。 辨证分型:现代研究获得突破 证候是中医辨证治疗的根本和基础,有关中医证候的现代研究也在不断展开,有望为中医治疗抑郁症提供新证据。 肾虚肝郁证:肾一精亏一阳虚一气虚一肝一气郁(滞);肝郁脾虚证:气郁(滞)—肝一气虚一脾;脾肾两虚证:肾一精亏一阳虚一气虚一脾;心肾不交证:肾一精亏一阴虚一火热一心;气血两虚证:气虚一血虚;痰瘀互结证:血瘀一痰湿;气虚血瘀证:气虚一阳虚一血瘀;心肝火旺证:心一火热一肝。 辨证论治:抑郁症治疗重要策略 中医治疗抑郁症自拟方多以疏肝解郁为主,包括传统方

剂、疏肝解郁方剂与健脾养心安神方剂等。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中医治疗抑郁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肝气郁结:精神抑郁,情绪低落,失眠,胸闷,胀满,不思饮食,腹胀,大便不调,舌质淡红,舌苔薄腻,脉弦。辨证:忧思郁虑、愤懑恼怒等情志刺激,使肝失调达,肝气郁结。方药为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g,白芍10g,枳壳15g,香附10g,川芎10g,郁金10g,青皮10g,琥珀3g(冲服),甘草3g。 痰气郁结: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呆滞,心烦不寐或多虑多疑,烦与人言或独居屋中,不愿外出,生活懒散,不思饮食,大便溏软,舌苔白腻或浊腻,脉象弦滑或滑数,或濡滑。辨证:思虑过度,所愿不遂,肝气被郁,脾失健运而生痰浊。方药为顺气导痰汤加减:木香10g,郁金10g,半夏10g,陈皮10g,制胆星10g,茯苓10g,香附10g,菖蒲10g,厚朴10g,佛手10g,甘草3g。 气虚痰结:情感淡漠,不动不语,甚者呆若木鸡,目瞪如愚,傻笑自语,被动行事,灵机混乱,妄见妄闻,自责自罪,面色萎黄,食少便溏,尿清,舌质淡,舌体胖,苔白腻,脉象细滑或细弱。辨证:得病日久,正气亏虚,脾运化无力而痰浊益甚、痰结日深、心

抑郁症现状研究

抑郁症现状研究 一、前言: 抑郁症是严重精神疾病之一,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疾病负担及高自杀死亡率。它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情境为中心的临床症状。它包括多种症状与体征,其中躯体方面主要表现为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疲劳感、精神运动性迟缓或激越;心理方面主要表现为丧失自尊、有自罪感,注意力不集中,有自杀自伤[3]想法等。虽然抑郁症的病因未完全清楚,但其发生、发展及转归均与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有关。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工作和生活的节奏也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承受不住来自各方的压力而导致抑郁症,如产前抑郁、产后抑郁、青少年抑郁、老年抑郁以及各种疾病原因引起的抑郁症。抑郁症不仅影响患者自身的生活及身心健康,也间接影响其家人的生活及身心健康。因此对于抑郁症现状与治疗方式研究,对保证人们健康,正常,高水平的生活质量(物质、精神)有重大意义。 二、现状 据全球疾病负担调查估计,到2020年重性抑郁所导致的功能残疾将仅次于缺血性心肌病,位居第二,因此,应该重视抑郁症的治疗。心理干预在抑郁症的治疗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目前抑郁症患者达3000万。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中国继心血管病后的第二大疾病。全球处方量最多的10种药品中,抗抑郁药占了3种。 三、基本症状 抑郁症最基本的症状为:悲伤,焦虑,兴趣缺乏(通常最值得高兴的事情在患者看来都是没有愉快感),失眠(早醒),食欲下降,过度自责,精力疲惫,注意力不集中,每天情绪波动,其中早上感觉最糟是本病特点。 抑郁心境是抑郁症患者最主要特征,轻者自卑、心情不佳、自觉身体疲倦、力不从心、回避社交活。重者情绪低沉、有自杀倾向闭门独居、甚至连个人卫生都不能顾及。 抑郁症的症状表现多样,包括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兴趣减退等心理行为症状,睡眠障碍、疼痛、心悸、胸闷、胃肠不适及性功能障碍等躯体症状,以及便秘、食欲下降及体重减轻等表现。其中,睡眠障碍是最为普遍、也是最容易被病人和家属忽视的症状。 四、治疗方法 1 、心理干预方法 1.1 工娱治疗除了抗抑郁的药物治疗外,联合采用辅助治疗方法会使疗效事半功倍,工娱治疗就起着显著作用。工娱治疗不仅可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还可以使患者很快融人集体活动中,从而改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常用的工娱治疗有下围棋、打羽毛球、打乒乓球、打牌、跑步等,如果患者不喜欢这些活动,还

治疗抑郁症药物的研究进展

治疗抑郁症药物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5-05-27T16:21:13.047Z 来源:《医师在线》2014年第10期供稿作者:梁裕婷1 莫韦皓2 [导读]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抑郁消极为主要特征的心理疾病。 梁裕婷1 莫韦皓2湖南长沙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410219;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410007)【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发病率较高且较易受到忽视的精神疾病。部分病情严重患者可能导致残疾甚至死亡。本病治疗时间较长,多应用药物与精神疗法等方式共同治疗已达到控制病情,治愈疾病的目的。早期多应用三环类抗抑郁药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之后逐渐应用选择性5-HT冲摄取抑制剂等,该药物以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及较高的安全性逐渐取代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成为治疗本病的主导药物。随着医学 技术水平不断发展以及对抑郁症的基础理论研究逐渐深入,目前已研制出多重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物用于临床研究与治疗。 【关键词】抑郁症;抗抑郁药物;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38-02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抑郁消极为主要特征的心理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患者体内去甲肾上腺素与5- 羟色胺神经递质失调有关[1]。治疗本病方法较多,既往多使用心理治疗方法进行治疗,随着对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药物治疗的疗效也日益显著并逐步确定其主导地位。相关研究指出,本病与遗传、心理、内分泌等因素诱发中枢去甲肾上腺素或5- 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含量降低及手提供能受体有关。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综述,以期为今后临床药物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常规抗抑郁药物 1.1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与可逆性选择性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异丙烟肼作为第一个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氧化降解,提高神经元突触间隙递质浓度以实现抗抑郁目的[2]。相关研究指出,尽管该类药物抗抑郁作用较明显,但较易引发肝损害、高血压危象等不良反应,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及老年人影响较大。之后新型可逆性选择性单胺氧化酶亚型抑制剂吗氯贝胺克服既往这类药物对肝脏产生的毒性等致命缺陷并不存在抗胆碱能副作用。同时,该药物目前尚没有对造血功能及心血管功能存在毒性的相关报告。但该药物经肝脏CYP酶代谢,与卡马西平、TCA 类药物及降糖药物可相互作用,使用时需谨慎选择。 1.2 三环类抗抑郁药物该药物尽管疗效较好,但其对神经递质选择性较差,因此易造成不良反应较多,在使用方面受到一定限制。丙咪嗪具有较强的振奋作用,一般多应用于治疗迟滞的抑郁症;阿米替林具有较强的镇静及抗焦虑作用,多用于焦虑症状明显的抑郁症。另外,新型三环类药物美利曲辛具有较强的抗抑郁作用,近年来多余抗精神疾病药物三氟噻吨组成复合剂使用。相关研究指出,这两种药物共同使用能够有效提高疾病治疗效率并降低抗胆碱能作用及锥体外系副作用。该复合药物药物疗效发挥作用快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但因其可能会导致依赖性因此不利于长期服用。 1.3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物该药物是一类新型药物,对5- 羟色胺再摄取具有高选择性抑制作用[3]。该药物不对其他神经受体造成影响且不良反映较少,目前以作为应用最广的一线抗抑郁药物。但其缺点在于药物发挥作用时间较长,多在使用后4至6 周起效。主要包括舍曲林、帕罗西汀及氟西汀。氟西汀作为二环类化合物是第一个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该药物对强迫症同样有较好疗效。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一旦发生近卫恶心、头痛及皮疹等,症状轻微不对患者造成影响。因此多用于长期抗复发患者以及老年抑郁症患者。舍曲林对5-羟色胺再摄取作用最强且选择性较高。该药物不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因此作为老年抑郁症患者首选药物。该药物还能够增加多巴胺释放,一般不引发帕金森、疲倦及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能够对患者认知能力及注意力发挥改善作用,一半多用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 1.4 选择性5-羟色胺及NE再摄取抑制剂文法拉欣作为新一类苯乙胺衍生物主要通过抑制突出前膜对5-羟色胺及NE再摄取作用增强中枢5-羟色胺及NE 神经递质功能发挥抗抑郁作用[4]。相关研究指出,服药后第二周开始发挥作用,而选择性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物发挥时间在4周左右,因此该类药物抗抑郁速度较快。文法拉欣还具有较强的抗焦虑作用,可有效缓解出现的早期抑郁症状并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1.5 肾上腺素能及特异性5-羟色胺抗抑郁药物米氮平能够增加NE能及5-羟色胺能的神经功能,另外可阻滞5- 羟色胺2 及5- 羟色胺3 受体[5]。同时,该药物具有较强的镇静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睡眠障碍。 2 新药的研发 2.1 P物质专家指出,神经肽P物质与抑郁发生关系密切[6]。P物质拮抗剂CP96345化合物目前正在研发当中,该药物能够在抗焦虑已于同时阻断中枢神经系统中涉及情绪调节区域的神经活动以减轻焦虑、抑郁症状[7]。 3.2 CRH受体拮抗剂激素CRH通过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可通过广泛分布于中枢的CRH1 受体介导易调节机体对应急的自主神经及情绪行为反应。 CRH1受体拮抗剂可缓解CRH分泌增多而产生的抑郁症状。 3.3 COX-2抑制剂抑郁症发生多余免疫激活导致细胞因子分泌增多有关。塞來西补作为COX-2 抑制剂对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抑郁可产生较快的抗抑郁效应。可调节Th1/Th2平衡并保护神经可塑性。但该药物可能易引发心脏疾病或中风,因此其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抑郁症作为发病率较高的精神疾病患病人数不断增加,严重者甚至导致残疾或死亡。药物治疗作为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手段分类较多。 近年来,各类新型药物的开发与使用也成为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武器。 新型药物的特点在于,药物作用更显著且作用谱更加广泛。部分药物甚至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自杀企图,对难治性抑郁症及精神病性抑制有较好疗效并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但鑫药业存在部分不良反应,如减少抗胆碱作用、心脏独行、过量中毒及狂燥等。随着人们对抑郁症的关注越来越多,对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与扩展,越___________来越多的抗抑郁药物与治疗方法也会应运而生,对提高疾病治疗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 孟秀君,曲蕾,马燕,等.新型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1,18(02):1766-1774.[2] 马丽娜,李耘.抗抑郁药物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24(3):3777-3779.[3] 曹莉莎,叶云,罗文,王继生.抗抑郁药物作用靶点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4,13(02):1227-1231.[4] 季建林. 抗抑郁药物治疗的起效与疗效评价[J]. 世界临床药物,2012,12(07):385-387+425.[5] 管晓波,陆峥.新型抗抑郁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J].世界临床药物,2012,13(07):395-400.[6] 王国华.抗抑郁药物的神经可塑性促进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

抑郁症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0, 9(2), 140-146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20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0818052096.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0818052096.html,/10.12677/ass.2020.92023 A Review of Researches on Depression Xiaosi Ma Faculty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Jan. 24th, 2020; accepted: Feb. 6th, 2020; published: Feb. 13th, 2020 Abstract Nowadays, with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becoming faster and faster, depress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psychological diseases that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is article listed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depression; reviewed the researches about three depression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self-focused attention, self-punitiveness and overgeneralization; discussed the neural mechanisms of depression in terms of the lack of pleasure, high recurr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d prefrontal cortex, and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medication, psychological therapy and physical therap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meta-analysis since 2019. Future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improving depression prevention, relapse prevention and effica-cy evaluation systems. Keywords Depression, Psychotherapy 抑郁症研究进展 马小斯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 收稿日期:2020年1月24日;录用日期:2020年2月6日;发布日期:2020年2月13日 摘要 在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的今天,抑郁症越来越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心理疾病之一。本文列出了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回顾了过度自我关注、自责倾向、过度概括化三个抑郁症认知特点的研究,从快感缺失的脑机制、高复发性的脑机制、抑郁症与前额关系三个方面探讨了抑郁症的神经机制,并根据2019年以来的元分析结果总结了抑郁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物理治疗的研究进展。未来的研究应着重完善抑郁症预

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

药物化学有关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 盖聪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但是由于工作或者家庭等因素影响,抑郁症患者的患病人数也不断增加,而抑郁症造成的死亡人数也在直线攀升。目前,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成为全球性严重问题。[1]然而,抑郁症的病因尚不清楚。有说法认为与脑内单胺类的功能失调有关。由于缺乏脑内神经末梢突出前部释放的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类神经介质,造成精神失常,同时,当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低下时,机体会表现出抑郁症。因此,抗抑郁症药物可以通过调节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含量治疗抑郁症。现今,抗抑郁药物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四类:①单胺氧化酶抑制剂②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③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④α2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本文将若干抗抑郁药物的研究成果及市场调研情况进行了筛选和整理,对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及现今抗抑郁药的市场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关键词:精神疾病,抗抑郁药物,研究进展,构效关系,病理机制 1、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是最早用于抑郁症治疗的药物,在20世纪五十年代被发现,在当时被广泛使用并取得一定成效。其中大多数为肼类,具体有异烟肼、苯乙肼、异卡波肼等。但由于此类药物都含有肼结构,毒性较强,有较大副作用,临床表现为急性肝脏萎缩,高血压危象等。因而逐渐退出市场。苯乙肼与异卡波肼现今尚临 床用于恐惧症[2] 1.1代表药物 1.1.1吗氯贝胺 吗氯贝胺的化学名称为4-氯-N-[2-(4-吗啉基)乙基]苯甲酰胺,由异丙醇重结晶得到的白色结晶性粉末,mp.138~139℃。合成方法是以吗啉与丙烯酰胺反应,再经次氯酸钠降解得到4-(2-氨基)乙基吗啉。再用对氯苯甲酸和氯甲酸乙酯反应形成酸酐后,与4-(2-氨基)乙基吗啉酰胺反应所得。 吗氯贝胺是特异性MAO-A的可逆性抑制剂,临床对精神运动性迟滞的抑郁患者适用,对用TCA无效的抑郁症、非典型性抑郁症和伴焦虑的老年患者也有疗效,也能改善睡眠质量[3]。该药杜绝了肼类药物的肝脏毒性,且不良反应较轻,停药24小时内即可恢复MAO活性。是MAO-A抑制剂类药物的代表药物。 1.2.2托洛沙酮 托洛沙酮也是一类新型结构的特异性MAO-A 可逆性抑制剂,可以选择性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阻 断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代谢。。此药口服吸收快, 给药30min即可达到血液浓度高峰。

抑郁症的治疗进展

抑郁症的治疗进展 摘要】现今社会日以加快的生活节奏,造成了人们心理压力明显加大,出现悲观厌世的思想,这就使得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过度的思想压力不断有自杀事件的出现,影响着一个又一个的家庭生活,而作为精神神经科的一种最常见疾病,如何采取准确有效的治疗对社会和家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对病人采取贴心的心理治疗、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多种多样的物理疗法以及以上多种方法联合治疗抑郁症,疗效满意,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抑郁症治疗进展 抑郁症是指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为临床主要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现今社会日以加快的生活节奏,造成了人们心理压力明显加大,出现悲观厌世的思想,这就使得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随着抑郁症病人的不断增多,难免出现一些社会和家庭关系以及经济问题。抑郁症治疗的疗程长,显效慢,已成为困扰医疗卫生事业的又一难题[1]。抑郁症的治疗至今仍没有十分有效的方法。我们通过对病人采取贴心的心理治疗、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多种多样的物理疗法以及以上多种方法联合治疗抑郁症,研究其治疗进展并作一综述,期盼能对抑郁症的治疗进展提供帮助。 1 针对心理原因的治疗 所谓心理治疗就是要从患者内心深处着手,拉近医患之间的关系,让患者熟知自己病情之所在,从而提高对自己所患疾患的认识,对于治疗初期的反复发作是自然的事实消除其焦虑情绪,同时要明确采用药物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扭转患者的消极思想,使患者能够真正做到配合医生的治疗,以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另外调整人际关系,回顾历史,自我剖析,转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行为,这样的精神疗法对抑郁症的治疗有时也能获得明显的效果。还有就是家庭治疗,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采用家庭教育的抑郁症患者,其症状缓解率要比没有采取家庭教育的患者高得多,且持续时间更长。针对大脑认知行为异常的治疗:抑郁症常常会有以下三种异常认知行为:(1)生活无望;(2)总是失败;(3)不及别人。对于大脑认知行为异常治疗宗旨是祛除错误认知行为同时采取恰当的行为干预方式。认知行为疗法对双相障碍的治疗效果已得到了多项临床试验的支持,而且认为该疗法更适用于双相抑郁的治疗[2]。 2 药物治疗 2.1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包括帕罗西汀、氟西汀、西肽普兰、舍曲林、和氟伏沙明等。作用机制为选择性阻断5-HT的摄取而发挥作用,增加突触间隙中5-HT的浓度以传递信息,达到抗抑郁的目的,其治疗抑郁症的作用同三环类抗抑郁药,因其具有高选择性,副作用显著减少。不会出现癫痫发作,青光眼,嗜睡及肥胖,也不会出现心脏毒性作用。不良反应仍有食欲下降,恶心及呕吐等。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为现今临床首选抗抑郁药。艾司西肽普兰是西肽普兰的左旋体,同样是SSRI。艾司西肽普兰动物实验表明对抑郁和焦虑症状均有效[3]。艾司西肽普兰比西肽普兰的起效时间要更快,用药1周后即出现明显治疗效果。 2.2 三环和四环类抗抑郁药 临床中常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有阿米替林、去甲替林、普罗替林、多塞平、阿莫沙平、地西帕明和米帕明等,马普替林属四环类。此两类药物作用机制为通过阻断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入各自的神经末梢从而起到抗抑郁功效。它们

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药学 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发病率高、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的慢性症。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很多,以往主要给予心理治疗。近20年来,随着抑郁症病因学研究的进展,逐步确立了药物治疗的主导地位。抗抑郁的药物包括化学合成药、植物提取物及中成药。本文就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抑郁症;抗抑郁药;研究进展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ntidepressants Abstract: Depression is a chronic disease which is high incidence and seriously affects the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healthy life.There are many methods to treat depression, and the previous main method is psychological treatment.Over the past 20 years, with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depression etiology, pro- gressively establish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drug treatment.Antidepressant drugs include chemical s- ynthetic drugs, plant extracts and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 This paper studies of antidepressants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depression;antidepressants; research progress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通常表现为长时间情绪低落或悲痛欲绝,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1]。目前,中国大约有抑郁症患者3000万人,全球范围内有超过5 亿人正遭受着抑郁症的折磨[2]。抑郁症对人们身心健康、家庭和社会的严重危害,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很多,以往主要给予心理治疗。近20年来,随着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逐步确立了药物治疗的主导地位。目前认为,抑郁症与遗传、心理、神经、内分泌等因素诱发中枢去甲肾上腺素(NE)或(和)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和神经肽等神经递质含量降低及其受体功能下降有关, 近年来还发现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负反馈失调[3],谷氨酸传导障碍[4],神经免疫异常[5]等因素有关,新发病机制的发现很大促进了新药的研发。 临床上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产品主要由以下五大类构成。即选择性的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SSRIs)、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定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NaSSAs)、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T)、五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aRI)[6]。目前,许多人又把目光

抑郁症及其药物治疗

抑郁症及其药物治疗 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以下属于抑郁症的核心症状的是(E) A.焦虑 B.睡眠障碍 C.认知症状 D.食欲紊乱 E.情绪低落2-以下属于抑郁症的常用诊断标准的是() 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B.抑郁自评量表(SDS) C.《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 D.《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五版》ICD-15 E.《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八版》DSM-VIII 3-以下不属于导致抑郁的药物因素的是() A.利血平 B.阿司匹林 C.苯二氮?类 D.黄体酮 E.β受体阻滞剂 4-以下关于氟西汀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5-HT2C拮抗作用 B.治疗作用常在治疗后2天出现 C.需要逐渐减量,降低戒断反应风险

D.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需停用氟西汀1周 E.激动CYP450 2D6 5-以下关于舍曲林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DA转运体激动作用 B.有R和S对映体 C.相互作用作用多 D.sigma 1受体结合 E.无激活效果 6-抑郁症:治疗作用常在治疗后2~4周出现;如果治疗后6~8周内无效,需要增加剂量或说明无效。() A.正确 B.错误 7-对于特别困难的患者停药的方法,几个月内缓慢减少,如每2日减少1%,将药片碾碎,溶于100ml的果汁中,然后去掉1ml,并服用剩余部分;3~7日后,去掉2ml,如法炮制。() A.正确 B.错误 8-抑郁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状群或状态。() A.正确 B.错误 多选题: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下列是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是() A.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乐趣丧失 B.焦虑、自罪自责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抑郁症属于情感性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据WHO 预测,到2020 年将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1] 。并且抑郁症患者在抑郁症期间会出现频繁自杀和频繁入院治疗[2] 。到目前为止,抗抑郁药可以根据结构或药物作用于中枢哪个神经递质系统分为不同的类别,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单胺氧 化酶抑制剂(MAOIS,以及目前的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 (SSRIs)和其他新型抗抑郁药。 在抗抑郁的治疗研究中,药物治疗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 轻型抑郁症患者,不建议给予抗抑郁药治疗,但对于中到重度的抑郁症则首选药物治疗,并联合应用心理治疗。近年来抗抑郁药物的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 1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 最早期世界范围抑郁症治疗一线用药,被称为典型抗抑郁药。目 前临床上使用的主要是丙咪嗪、氯米帕明(氯丙咪嗪)、阿米替林、多虑平及马普替林。其药理机制是抑制突触前膜对 NA和5-HT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中有效的NA和5-HT的水平,延 长NA和5-HT作用于相应受体的时间,发挥抗抑郁作用。目前由于其不良反应较大已不作为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物。 2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 单胺氧化酶(MAO可分为A和B两型。MAOIs作用机制是

影响单胺神经递质的降解过程,使其蓄积在突触前膜,增加单胺神经递质的释放,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5-HT 与受体结合,又迅 速解离,这些5-HT大部分被突触前膜重新摄取。MAO-A抑制剂主要有吗氯贝胺、托洛沙酮等,该类药物几乎没有抗胆碱能副作用,目前为止也没有对造血功能及心血管功能有毒性作用的报告[3] 。 3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 SSRIs 的作用机制是选择性抑制中枢神经突触前膜对5-HT 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的5-HT浓度,从而达到抗抑郁的目的。其代表药包括:氟西汀、氟伏沙明、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等。SSRIs几乎无镇静作用,安全性高,且服用方便,临床应用较广泛。其具有下列特点:①起效快;② 镇静及自主神经系统副作用少;③过量时中毒症状轻。 3.1氟西汀氟西汀,与去甲肾上腺素比较,更优先抑制5- 羟色胺的再摄取,限制了对毒覃碱受体的直接作用。因此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相比,它们的抗毒覃碱作用或镇静的不良反应都较轻,心脏毒性也较少,故适用患者长期抗复发治疗和老年抑郁症的治疗[4] 。氟西汀疗效肯定,耐受性较好[5] 。但是由于氟西汀起效较慢,且不宜与MAOIs合用,以防止出现5-HT综合征。 3.2氟伏沙明其特点是阻断5-HT回收最弱,通常需较高剂量(100 mg/d )才能起效,氟伏沙明可用于治疗多种焦虑障碍。 此外,氟伏沙明也可用于治疗强迫症,可有效预防自杀倾向,是 治疗有自杀倾向抑郁症的首选药物。另外该药激动DA神经元突

青少年抑郁症的相关研究和最近进展

青少年抑郁症的相关研究和最近进展摘要本文在我国青少年抑郁症现况的基础上对发病原因中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进行讨论,并且对目前的常用疗法比如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的作用以及新疗法比如意象对话技术的作用进行总结。最后评价当前青少年抑郁症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字青少年抑郁症病因治疗方法 2015应用心理学杜雅楠107 目前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据研究统计,平均每年有%的人患抑郁症。抑郁症已经成为21世纪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高,危害公共健康,引起严重的功能损害以及巨大的社会负担的精神疾病。抑郁症目前已经居于心理问题的首位。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女性青少年的发病率显着上升。抑郁症已经成为当今青少年普遍的心理疾病之一。 一、青少年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研究 1.环境因素影响青少年抑郁症状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和学校因 素。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抑郁症影响研究有关父母教养方式、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成员构成、家庭关系、家庭经济状况、生活居住地等。有关父母教养方式和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国内外普遍认为父母低温暖、低情感、低理解和高惩罚等不良教养方式与抑郁症发生关系密切。同时父母的过分保护与干涉也与抑郁症发存在正相关。 学校环境学校环境对影响青少年抑郁的因素的研究包括学校类型、年级、班级管理方式、成绩等。不同的研究者依据不同的研究结果持有不同的意见,但都认同学校对青少年抑郁症有一定的影响。 2. 个体因素对青少年抑郁影响比较重要的因素有气质类型、人格、自我效能等。研究显示,低自尊和人际关系敏感是青少年抑郁发病的重要因素,同时研究表明神经质人格倾向是抑郁障碍发病的强危险分子。 3.不同流派对抑郁症主要影响因素的看法不同 传统精神分析学派强调儿童与其父母或重要他人互动的早期负面经验是抑郁症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传统的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抑郁症的产生不适源于父母与孩子的冲突,而是源于与父母互动过程中被拒绝或遭遇失落的经验。 新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亲子关系和人格因素,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新精神分析流派既看到了环境因素,也看到了个体内在人格和自我因素在抑郁症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新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使我们在认识抑郁症的成因时视野比较开阔,看到

2020年抑郁症研究进展回顾(全文)

2020年抑郁症研究进展回顾(全文) 抑郁症 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以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等为主要核心症状的常见精神疾病。据WHO报告,到2030年MDD将成为全球疾病总负担的第一位。最新数据表明,全球MDD终身患病率为8%~12%,而被诊断为精神病性抑郁的患者在随后的发作中成为精神疾病患者的可能性是非精神病性抑郁的10倍。MDD易反复发作且自杀率较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2020年,抑郁症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一)遗传和表观遗传 MDD的遗传度为30%~42%,基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可以通过改变边缘系统和皮层的结构导致大脑发生巨大的损伤,从而导致警觉、唤醒、行为、思维、学习和记忆等功能的异常。基于英国生物样本库的研究以126 522例MDD患者为对象,调查了基因与创伤的交互作用,发现与没有创伤的MDD患者(12%)相比,有创伤的MDD患者的遗传度显著增加(24%)。有趣的是,有创伤的

MDD患者其遗传度与腰围显著相关。这一大型研究直接证实经历创伤的MDD患者遗传度显然更高,而这部分人群则成为MDD中更值得关注的对象。2020年,发表于Proc Natl Acad Sci USA 杂志的研究详细阐述了CD300f免疫受体基因与MDD的关系。该研究中人类研究结果表明女性CD300f受体胞质尾部普遍存在非同义单核苷酸多态性(C/T,rs2034310)抑制苏氨酸蛋白激酶C 磷酸化,与抵抗MDD发病相关;而动物研究结果则进一步证实CD300f敲除雌鼠表现出了抑郁样特征。这一研究为阐释MDD亚型及女性MDD高发提供了新的思路。MDD常见病理生理通路相关的研究多提示,该通路中的基因多态性参与了MDD的发病,但结果一致性仍然较低,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表观遗传学研究显示,环境变化和行为应激能够引起特定基因位点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如组蛋白乙酰化和甲基化、DNA甲基化),从而调控MDD的易感性或恢复能力。MDD相关的表观遗传修饰常涉及下丘脑室旁核、前额叶皮层、海马、杏仁核、伏隔核、蓝斑和腹侧被盖区等脑区,而这些脑区与应激反应控制、情绪和抗抑郁剂疗效密切相关。2020年6月,Mol Psychiatry杂志报道,DNA 甲基化程度可有效区分MDD患者与健康对照,且甲基化程度与吸烟、体重指数相关。2020年9月,Biol Psychiatry杂志报道东南大学姚红红教授团队N6-甲基腺苷(m6A)甲基化参与MDD发病的阶段性成果。该研究证实过表达的环状RNA STAG1捕获alkB 同族体5并减少了alkB同族体5向细胞核的移位,导致星形胶质

老年抑郁症及其药物研究进展

老年抑郁症及其药物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精神卫生问题已日益受到重视,其中老年抑郁和老年痴呆最常见。老年人的众多躯体症状与抑郁心理交织在一起,不易被察觉和及时治疗,因此后果也较为严重。现就其病因学及药物治疗进展介绍如下。 1 定义 广义的老年抑郁是指发生于老年期(≥60岁)这一特定人群的抑郁症,包括原发性(含青年或成年期发病,老年期复发)和见之于老年期的各种继发性抑郁。严格而狭义的老年抑郁症特指老年期(≥60岁)首次发病的原发性抑郁。 2 病因学 2.1 生物因素 老年抑郁症的遗传倾向较早年发病的抑郁症小,但其他生物易感因素比较明显,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调节功能减弱;正常睡眠和生物周期出现紊乱;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A)等中枢神经递质功能不足,单胺氧化酶(MAO)活性增高;部分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抑郁症状患者存在器质性脑损害。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扫描(CT)、磁共振(MRI)、正电子发射扫描(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扫描(SPECT)的临床应用,人们发现抑郁症与某些脑功能损害有关。晚发性抑郁症患者存在脑室皱缩、脑容量明显减小和白质致密度降低,通常涉及到额叶、颞叶及前顶叶皮层。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大脑血流量和大脑代谢率降低。尸体解剖研究则证实了患者神经元细胞胞体的大小及厚度减小,眶额皮质的神经胶质密度降低。老年抑郁症患者经常伴有血管性病变和大脑额前区基底核损伤。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抑郁症患者在额叶/皮质下存在功能障碍的可能性比其他脑区大得多。大脑前额纹状体的功能障碍与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失能症状(如精神运动性迟滞)有关。左海马或右海马容量小于或等于3 mL者大部分存在抑郁症状,故海马功能失调在抑郁症尤其是老年抑郁症病因中起着重要作用。另外,杏仁核、扣带回等边缘系统也是已发现的与老年抑郁有关的大脑区域。老年抑郁

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综述与讲座? 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刘 静 孙 剑 马爱芹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81-6676(2005)04-0323-03 抑郁症是精神科常见疾病,人群发病率为2%~3%。抑郁症患者是自杀的高危人群,在患者发病后直到康复期间,始终存在自杀的危险,然而人们对抑郁症的识别诊断率很低,大约只有20%~25%患者得到正确诊断,抑郁症的有效治疗率也很低,大约只有25%~33%的患者得到有效的抗抑郁治疗。因此,认识并治疗抑郁症就成为很重要的课题,本文就抑郁症的分类、神经及生化基础、发病机制、病因等综述如下。 1 抑郁症的概念及分类分型 1.1 概念 抑郁症(depression)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m ood dis orders)或情感性障碍(affective dis orders),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综合征或状态。 1.2 抑郁症的分类 1.2.1 原发性抑郁症(primary depression) 原发性抑郁症是指发病前无其他精神疾病及临床各科疾病的抑郁症。只有在排除了其他精神疾病及各科疾病之后,才能确定为原发性抑郁症。 1.2.2 继发性抑郁症(secondary depression) 继发性抑郁症是指先有其他精神疾病或临床各科疾病等原发疾病,在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又出现的抑郁状态(depression state)或抑郁综合征(depressive syndrome)。抑郁状态只是原发疾病的整个症状中的一部分,且不占主导地位,占主导地位的症状是原发性各科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所特有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有相应的阳性发现。其病程和预后一般随原发性精神疾病或各科原发疾病的好转、痊愈而好转、痊愈。 2 抑郁症的神经基础 神经系统是一个完整、复杂、高度统一的系统。神经元以神经化学物质作为递质而传递神经冲动,使神经系统功能统一完整;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共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并对外界环境刺激做出反应,维持机体的心理和生理的正常。神经系统功能或结构改变,或其与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之间的平衡关系失调,都可导致精神活动的异常,出现思维、情感及意志行为活动的障碍。参与情感活动的神经组织及联系: 2.1 颞叶与情绪 颞叶尤其是颞极具有评价、解释一个人自我情绪体验的功能和情绪反应的功能。当一个人感受到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时,颞叶颞极部分就会对该事件的性质做出是好事还是坏事的评价。并产生相应的愉快、欢乐或苦恼、忧愁、焦虑等的情绪体验,当颞叶前部皮质受到刺激,可出现忧郁、悲伤、孤独、恐惧、愤怒、兴奋等情感变化,还可出现思维困难、定向力障碍、记忆障碍、幻觉等。颞叶还与暴力犯罪行为有关。有学者对1250名暴力罪犯(排除了癫 作者单位:250031山东省济南市华夏医院痫、脑外伤、智力发育不全病人)进行脑电图检查[1],结果颞叶有异常放电者占80%以上,初犯罪者有12%发生。关于情感障碍病人颞叶代谢率的研究有学者报道病人左侧颞叶代谢率低[2],有报道右侧颞叶葡萄糖利用率降低[3],显示情感障碍病人颞叶有功能性障碍。 2.2 额叶与情绪 额叶皮质具有自身躯体感觉、视听感觉及将各种感觉进行意识性整合的功能,从而产生情感体验和情感反应。抑郁症的发生与额叶功能性和器质性损害有关。Hauser等指出[4],老年抑郁症病人比正常老年人的额叶体积小(220±31)ml∶(250± 3.1)ml,P<0.01,显示老年抑郁症病人有额叶萎缩的相对特异性,有人用核磁共振(MRI)研究抑郁症病人颅脑,发现额区较小,这可能是抑郁症病人认知操作能力差的原因。威斯康率分卡可用来检查额叶的功能情况。分卡能力下降,是额叶功能损害的一种标志,有人用分卡检查颞叶癫痫伴抑郁症的病人,结果发现病人分卡测验成绩下降,显示额叶功能有损害。 2.3 海马与情绪 有学者认为海马的功能是参与情绪的控制和反应。有学者认为它对情绪反应起非常特异性的抑制作用,是前脑(指大脑间脑)抑制系统中的一部分。有学者还认为海马还有抑制探究反射和惊奇状态的作用。损害猴子的海马,则出现强迫性探索拨弄行为。人的双侧海马损毁,则出现K iüver-Busy综合征即食欲亢进,性活动异常,饥饿时情绪反应强烈、性情温驯、记忆能力和辨认能力下降,有的出现时间、空间、定向力、注意力丧失、思考能力减退、痴呆、情绪衰减、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有学者发现抑郁症病人左侧海马体积减少。海马在应激应答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反馈机制中有特殊作用,海马通过Ⅰ型受体与糖皮质激素联系。海马萎缩,突触数量下降,不能调节HPA轴和糖皮质激素。 2.4 基底节与情绪 Brown等(1986)[5]对原发性抑郁症病人进行神经病理学检查研究,结果发现情感障碍病人的症状比精神分裂症和阿尔茨海默症病人要小。脑基底节器质性瘤变的病人,往往发生抑郁症。帕金森病病人约有50%患者患抑郁症,尾状核脑卒中病人约有90%患抑郁症,尾状核侧缘萎缩的亨廷顿病病人约有40%患抑郁症。 2.5 丘脑边缘系统与情绪 1937年Papez提出边缘结构情绪学说[6]。Papez认为脑的边缘结构是支配持久强烈的情绪内心体验的脑组织。Papez认为大脑半球内侧面一部分皮层、海马、隔区、杏仁核复合体、钩回、胼胝体下回、扣带回等脑组织结构与丘脑前核、丘脑中线核、下丘脑乳头核、下丘脑有相互联系,形成情感回路,称之为Papez回路或内侧边缘回路,这一回路参与情感体验与情感表达的发生。外侧边缘回路为额叶眶部、梨状区、杏仁核复合件、背侧丘脑背内侧核,隔区、海马、扣带回、下丘脑、中脑被盖内侧区。内外侧边缘回路合起来称为边缘系统。边缘系统5-H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