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初三数学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初三数学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1.如图2-1,在矩形ABCD中,AB=6,BC=8,动点P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C向点C移动,同时动点Q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从点C出发,沿CB向点B移动,当P、Q两点中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则停止运动.在P、Q两点移动的过程中,当△PQC为等腰三角形时,求t的值.

知识点一(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知识梳理】

如果△ABC是等腰三角形,那么存在①AB=AC,②BA=BC,③CA=CB三种情况.

已知腰长画等腰三角形用圆规画圆,已知底边画等腰三角形用刻度尺画垂直平分线.

解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有几何法和代数法,把几何法和代数法相结合,可以使得解题又好又快.

几何法一般分三步:分类、画图、计算.

代数法一般也分三步:罗列三边长,分类列方程,解方程并检验.

【例题精讲】

例1.如图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D的坐标为(3, 4),点P是x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动点,如果△DOP是等腰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

图1-1

【解析】分三种情况讨论等腰三角形△DOP:①DO=DP,②OD=OP,③PO=PD.

①当DO=DP时,以D为圆心、DO为半径画圆,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P,此时点D在OP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点P的坐标为(6, 0)(如图1-2).

②当OD=OP=5时,以O为圆心、OD为半径画圆,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P(5, 0) (如图1-3).

③当PO=PD时,画OD的垂直平分线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P,设垂足为E(如图1-4).

在Rt△OPE中,

3

cos

5

OE

DOP

OP

∠==,

5

2

OE=,所以

25

6

OP=.

此时点P的坐标为

25

(,0)

6

图1-2 图1-3 图1-4

上面是几何法的解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目标P,其中①和②画好图就知道答案了,只需要对③进行计算.

代数法先设点P的坐标为(x, 0),其中x>0,然后罗列△DOP的三边长(的平方).

DO2=52,OP2=x2,PD2=(x-3)2+42.

①当DO=DP时,52=(x-3)2+42.解得x=6,或x=0.

当x=0时既不符合点P在x轴的正半轴上,也不存在△DOP.

②当OD=OP时,52=x2.解得x=±5.当x=-5时等腰三角形DOP是存在的,但是点P此时不在x轴的正半轴上(如图1-5).

③当PO=PD时,x2=(x-3)2+42.这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有唯一解,它的几何意义是两条直线(x轴和OD的垂直平分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代数法不需要画三种情况的示意图,但是计算量比较大,而且要进行检验.

图1-5

【课堂练习】

1.如图2-1,在矩形ABCD中,AB=6,BC=8,动点P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C向点C移动,同时动点Q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从点C出发,沿CB向点B移动,当P、Q两点中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则停止运动.在P、Q两点移动的过程中,当△PQC为等腰三角形时,求t的值.

图2-1

【解析】在P、Q两点移动的过程中,△PQC的6个元素(3个角和3条边)中,唯一不变的就是∠PCQ的大小,夹∠PCQ的两条边CQ=t,CP=10-2t.因此△PQC符合“边角边”的解题条件,我们只需要三个∠C就可以了,在∠C的边上取点P或Q画圆.

图2-2 图2-3 图2-4

①如图2-2,当CP=CQ时,t=10-2t,解得

10

3

t=(秒).

②如图2-2,当QP=QC时,过点Q作QM⊥AC于M,则CM

1

5

2

PC t ==-.

在Rt△QMC中,

45

cos

5

CM t

QCM

CQ t

-

∠===,解得25

9

t=(秒).

③如图2-4,当PQ=PC时,过点P作PN⊥BC于N,则CN.

在Rt△PNC中,

1

42

cos

5102

t

CN

PCN

CP t

∠===

-

,解得

80

21

t=(秒).

这道题中,我们从“有限”的矩形中,选择我们需要的“无限”的∠PCQ,使得画图简洁,计算简练.

2.如图3-1,直线y=2x+2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点P是x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动点,直线PQ与直线AB垂直,交y轴于点Q,如果△APQ是等腰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

图3-1

【解析】我们先用代数法解这道题.

由y =2x +2得,A (-1,0),B (0,2).所以OA =1,OB =2.

如图3-2,由于∠QPA =∠ABO ,所以OP ∶OQ =OB ∶OA =2∶1.

设点Q 的坐标为(0,m ),那么点P 的坐标为(2m ,0).

因此AP 2=(2m +1)2,AQ 2=m 2+1,PQ 2=m 2+(2m )2=5m 2.

①当AP =AQ 时,解方程(2m +1)2=m 2+1,得0m =或43

m =-.所以符合条件的点P 不存在.

②当PA =PQ 时,解方程(2m +1)2=5m 2,得25m =±.所以(425,0)P +.

③当QA =QP 时,解方程m 2+1=5m 2,得12

m =±.所以(1,0)P .

图3-2 图3-3 图3-4

我们再用几何法验证代数法,并进行比较.如图3-3,在直线PQ 平移的过程中,根据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知∠QPO 的大小是不变的,因此△PQA 也符合“边角边”的解题条件,我们只需要三个∠P ,点P 在点A 的右侧,暂时不画y 轴(如图3-4).

①如果AP =AQ ,以A 为圆心、AP 为半径画圆,得到点Q (如图3-5).因为点Q 在y 轴上,于是“奇迹”出现了,点A (-1, 0)怎么可以在y 轴的右侧呢?

图3-5 图3-6

②当PA =PQ 时,以P 为圆心、PA 为半径画圆,得到点Q ,再过点Q 画y 轴.此时由215m m +=,解得25m =+,所以(425,0)P +(如图3-6).请问代数法解得的点

(425,0)P -在哪里?看看图3-7就明白了.

③当QA =QP 时,点Q 在AP 的垂直平分线上,由于A (-1, 0),所以P (1, 0) (如图3-

8).

我们可以体验到,几何法可以快速找到目标,而且计算比较简便.

图3-7 图3-8

知识点二(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知识梳理】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3个,其中判定定理1和判定定理2都有对应角相等的条件,因此探求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动态问题,一般情况下首先寻找一组对应角相等.

判定定理2是最常用的解题依据,一般分三步:寻找一组等角,分两种情况列比例方程,解方程并检验

应用判定定理1解题,先寻找一组等角,再分两种情况讨论另外两组对应角相等

应用判定定理3解题不多见,根据三边对应成比例列连比式解方程(组).

【例题精讲】

例1. 如图1-1,抛物线213482

y 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A 点在B 点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动直线EF (EF //x 轴)从点C 开始,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y 轴负方向平移,且分别交y 轴、线段BC 于E 、F 两点,动点P 同时从点B 出发,在线段OB 上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原点O 运动.是否存在t ,使得△BPF 与△ABC 相似.若存在,试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1-1

【解析】△BPF 与△ABC 有公共角∠B ,那么我们梳理两个三角形中夹∠B 的两条边. △ABC 是确定的.由213482

y x x =-+,可得A (4, 0)、B (8, 0)、C (0, 4).

于是得到BA =4,BC =45.还可得到12CE CO EF OB ==. △BPF 中,BP =2t ,那么BF 的长用含t 的式子表示出来,问题就解决了.

在Rt △EFC 中,CE =t ,EF =2t ,所以5CF t =.

因此4555(4)BF t t =-=-.

于是根据两边对应成比例,分两种情况列方程:

①当BA BP BC BF =时,42455(4)

t t =-.解得43t =(如图1-2). ②当BA BF BC BP =时,45(4)245

t t -=.解得207t =(如图1-3).

图1-2 图1-3 【课堂练习】

1. 如图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顶点为M 的抛物线y =ax 2+bx (a >0)经过点A 和x 轴正半轴上的点B ,AO =BO =2,∠AOB =120°.

(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2)连结OM ,求∠AOM 的大小;

(3)如果点C 在x 轴上,且△ABC 与△AOM 相似,求点C 的坐标.

图2-1

【解析】△ABC 与△AOM 中相等的一组角在哪里呢?

本题由简到难,层层深入.第(1)题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得到顶点M 的坐标,为第

(2)题求∠AOM 的大小作铺垫;求得了∠AOM 的大小,第(3)题暗示了要在△ABC 中寻找与∠AOM 相等的角.

(1)如图2-2,过点A 作AH ⊥y 轴,垂足为H .容易得到A (1,3)-.

再由A (1,3)-、B (2,0)两点,可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32333y x x =

-. (2)由2232333(1)3333y x x x =-=--,得顶点M 3(1,)3

-. 所以3tan 3BOM ∠=

.所以∠BOM =30°.所以∠AOM =150°.

图2-2 (3)由A (1,3)-、B (2,0),可得∠ABO =30°.

因此当点C 在点B 右侧时,∠ABC =∠AOM =150°.

所以△ABC 与△AOM 相似,存在两种情况:

①当

3BA OA BC OM ==时,23233

BA BC ===.此时C (4,0)(如图2-3). ②当3BC OA BA OM ==时,33236BC BA ==?=.此时C (8,0)(如图2-4).

图2-3 图2-4

2. 如图3-1,抛物线y =ax 2+bx -3与x 轴交于A (1, 0)、B (3, 0)两点,与y 轴交于点D ,顶点为C .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x 轴下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 ,过M 作MN ⊥x 轴于点N ,使以A 、M 、N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D 相似?若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3-1

【解析】△AMN 是直角三角形,因此必须先证明△BCD 是直角三角形.一般情况下,根据直角边对应成比例分两种情况列方程.

(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 2+4x -3.

(2)由y =-x 2+4x -3=-(x -2)2+1,得D (0,-3),C (2, 1).

如图3-2,由B (3, 0)、D (0,-3)、C (2, 1),可知∠CBO =45°,∠DBO =45°.

所以∠CBD =90°,且213

32BC BD ==.

图3-2 图3-3 图3-4

设点M 、N 的横坐标为x ,那么NM =-y M ,而NA 的长要分N 在A 的右边或左边两种情况,因此列方程要“两次分类”:

当N 在A 右侧时,NA =x -1,分两种情况列方程:

①当

3NA BD NM BC ==时,13(1)(3)x x x -=--.解得103x =.此时M 107(,)39-(如图3-3). ②当13

NA BC NM BD ==时,11(1)(3)3x x x -=--.解得x =6.此时M (6,-15)(如图3-5). 当N 在A 左侧时,NA =1-x ,也要分两种情况列方程:

①当

3NA BD NM BC ==时,13(1)(3)x x x -=--.解得83x =>1,不符合题意(如图3-4). ②当13

NA BC NM BD ==时,11(1)(3)3x x x -=--.解得x =0,此时M (0,-3)(如图3-6).

图3-5 图3-6

知识点三(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知识梳理】

解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寻找分类标准,第二步列方程,第三

步解方程并验根.

一般情况下,按照直角顶点或者斜边分类,然后按照三角比或勾股定理列方程.

有时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列方程更简便.

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常常和相似三角形、三角比的问题联系在一起.

如果直角边与坐标轴不平行,那么过三个顶点作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可以构造两个新的相似直角三角形,这样列比例方程比较简便.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常常用到.

怎样画直角三角形的示意图呢?如果已知直角边,那么过直角边的两个端点画垂线,第三个顶点在垂线上;如果已知斜边,那么以斜边为直径画圆,直角顶点在圆上(不含直径的两个端点).

例1.如图1-1,在△ABC中,AB=AC=10,cos∠B=4

5

.D、E为线段BC上的两个动点,且DE=3(E在D右边),运动初始时D和B重合,当E和C重合时运动停止.过E作EF//AC交AB于F,连结DF.设BD=x,如果△BDF为直角三角形,求x的值.

图1-1

【解析】△BDF中,∠B是确定的锐角,那么按照直角顶点分类,直角三角形BDF存在两种情况.如果把夹∠B的两条边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出来,分两种情况列方程就可以了.如图1-2,作AH⊥BC,垂足为H,那么H是BC的中点.

在Rt△ABH中,AB=10,cos∠B=4

5

,所以BH=8.所以BC=16.

由EF//AC,得BF BE

BA BC

=,即

3

1016

BF x+

=.所以BF=

5

(3)

8

x+.

图1-2 图1-3 图1-4

①如图1-3,当∠BDF=90°时,由

4

cos

5

BD

B

BF

∠==,得

4

5

BD BF

=.

解方程

45

(3)

58

x x

=?+,得x=3.

②如图1-4,当∠BFD =90°时,由4cos 5BF B BD ∠==,得45

BF BD =. 解方程5154885x x +=,得757

x =. 我们看到,在画示意图时,无须受到△ABC 的“限制”,只需要取其确定的∠B .

【课堂练习】

1. 如图2-1,已知A 、B 是线段MN 上的两点,,,.以A 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点M ,以B 为中心逆时针旋转点N ,使M 、N 两点重合成一点C ,构成

△ABC ,设AB =x ,若△ABC 为直角三角形,求x 的值.

图2-1

【解析】△ABC 的三边长都可以表示出来,AC =1,AB =x ,BC =3-x .

如果用斜边进行分类,每条边都可能成为斜边,分三种情况:

①若AC 为斜边,则22)3(1x x -+=,即0432=+-x x ,此方程无实根.

②若AB 为斜边,则1)3(22+-=x x ,解得3

5

=x (如图2-2).

③若BC 为斜边,则221)3(x x +=-,解得3

4=x (如图2-3). 因此当35=x 或34=x 时,△ABC 是直角三角形.

图2-2 图2-3

2. 如图3-1,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2, 0),点B 是点A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 是函数)0(2>=x x

y 图象上的一点,且△ABP 是直角三角形,求点P 的坐标. 4=MN 1=MA 1>MB

图3-1

【解析】A 、B 两点是确定的,以线段AB 为分类标准,分三种情况.

如果线段AB 为直角边,那么过点A 画AB 的垂线,与第一象限内的一支双曲线没有交

点;过点B 画AB 的垂线,有1个交点.

以AB 为直径画圆,圆与双曲线有没有交点呢?先假如有交点,再列方程,方程有解那么就有交点.如果是一元二次方程,那么可能是一个交点,也可能是两个交点.

由题意,得点B 的坐标为(2,0),且∠BAP 不可能成为直角.

①如图3-2,当∠ABP =90°时,点P 的坐标为(2,1).

②方法一:如图3-3,当∠APB =90°时,OP 是Rt △APB 的斜边上的中线,OP =2.

设P 2(,)x x ,由OP 2=4,得2244x x

+=.解得2x =±.此时P (2,2).

图3-2 图3-3

方法二:由勾股定理,得PA 2+PB 2=AB 2.

解方程2222222(2)()(2)()4x x x x

+++++=,得2x =±. 方法三:如图3-4,由△AHP ∽△PHB ,得PH 2=AH ·BH .

解方程22()(2)(2)x x x

=+-,得2x =±.

图3-4 图3-5

这三种解法的方程貌似差异很大,转化为整式方程之后都是(x 2-2)2=0.这个四次方程的解是x 1=x 2=2,x 3=x 4=2-,它的几何意义就是以AB 为直径的圆与双曲线相切于P 、P ′两点

(如图3-5).

1.如图4-1,已知正方形OABC 的边长为2,顶点A 、C 分别在x 、y 轴的正半轴上,M 是BC 的中点.P (0, m )是线段OC 上一动点(C 点除外),直线PM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D .当△APD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m 的值.

图4-1

【解析】点P (0, m )在运动的过程中,△APD 的三个角都在变化,因此不符合几何法“边角边”的解题条件,我们用代数法来解.

因为PC //DB ,M 是BC 的中点,所以BD =CP =2-m .所以D (2, 4-m ).

于是我们可以罗列出△APD 的三边长(的平方):

22(4)AD m =-,224AP m =+,2222(42)PD m =+-.

①当AP =AD 时,22(4)4m m -=+.解得32

m =(如图4-2). ②当PA =PD 时,22242(42)m m +=+-.

解得43

m =(如图4-3)或4m =(不合题意,舍去). ③当DA =DP 时,222(4)2(42)m m -=+-.

解得23

m =(如图4-4)或2m =(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所述,当△APD 为等腰三角形时,m 的值为32,43或23

图4-2 图4-3 图4-4

其实①、②两种情况,可以用几何说理的方法,计算更简单:

①如图4-2,当AP =AD 时,AM 垂直平分PD ,那么△PCM ∽△MBA .

所以12PC MB CM BA ==.因此12PC =,32

m =. ②如图4-3,当PA =PD 时,P 在AD 的垂直平分线上.

所以DA =2PO .因此42m m -=.解得43

m =. 2. 如图4-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8,0),B (0,6),点C 在x 轴上,BC 平分∠OBA .点P 在直线AB 上,直线CP 与y 轴交于点F ,如果△ACP 与△BPF 相似,求直线CP 的解析式.

图4-1

【解析】首先求得点C (3,0).△ACP 与△BPF 中,相等的角在哪里啊?

①如图4-2,当点P 在线段AB 上时,△ACP 与△BPF 中,∠APC 与∠BPF 是邻补角,如果这两个邻补角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两个三角形怎么可能相似呢?因此CP 与AB 是垂直的.可以求得F (0,-4),于是直线CF (CP )为443

y x =-.

②如图4-3,当点P 在AB 的延长线上时,△ACP 与△BPF 有公共角∠P .于是∠OFC =∠PFB =∠A ,可以求得F (0, 4),因此直线CF (CP )为443y x =-+.

③如图4-4,当点P 在BA 的延长线上时,∠B 与∠PCA 不可能相等.在△AOB 中,根据大边对大角,∠B >∠BAO ;∠BAO 又是△PCA 的一个外角,∠BAO >∠PCA .

图4-2 图4-3 图4-4

3.如图4-1,已知直线y =kx -6经过点A (1,-4),与x 轴相交于点B .若点Q 是y 轴上一点,且△ABQ 为直角三角形,求点Q 的坐标.

图4-1

【解析】和例题3一样,过A、B两点分别画AB的垂线,各有1个点Q.

和例题3不同,以AB为直径画圆,圆与y轴有没有交点,一目了然.而圆与双曲线有没有交点,是徒手画双曲线无法肯定的.

将A(1,-4)代入y=kx-6,可得k=2.所以y=2x-6,B(3,0).

设OQ的长为m.分三种情况讨论直角三角形ABQ:

①如图4-2,当∠AQB=90°时,△BOQ∽△QHA,BO QH

OQ HA

=.所以

34

1

m

m

-

=.

解得m=1或m=3.所以Q(0,-1)或(0,-3).

②如图4-3,当∠BAQ=90°时,△QHA∽△AGB,QH AG

HA GB

=.所以

42

14

m

-

=.

解得

7

2

m=.此时

7

(0,)

2

Q-.

③如图4-4,当∠ABQ=90°时,△AGB∽△BMQ,AG BM

GB MQ

=.所以

2

43

m

=.

解得

3

2

m=.此时

3

(0,)

2

Q.

图4-2 图4-3 图4-4

三种情况的直角三角形ABQ,直角边都不与坐标轴平行,我们以直角顶点为公共顶点,构造两个相似的直角三角形,这样列比例方程比较简便.

已知A(1,-4)、B(3,0),设Q(0, n),那么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以表示出AB2,AQ2和BQ2,再按照斜边为分类标准列方程,就不用画图进行“盲解”了.

1.如图5-1,已知△ABC 中,AB =AC =6,BC =8,点D 是BC 边上的一个动点,点E 在AC 边上,∠ADE =∠B .设BD 的长为x ,如果△ADE 为等腰三角形,求x 的值.

图5-1

【解析】在△ADE 中,∠ADE =∠B 大小确定,但是夹∠ADE 的两条边DA 、DE 用含有x 的式子表示太麻烦了.

本题的已知条件∠ADE =∠B =∠C 非常典型,由于∠ADC =∠ADE +∠1,∠ADC =

∠B +∠2,∠ADE =∠B ,所以∠1=∠2.于是得到典型结论△DCE ∽△ABD .

①如图5-2,当DA =DE 时,△DCE ≌△ABD .因此DC =AB ,8-x =6.解得x =2.

②如图5-3,如果AD =AE ,那么∠AED =∠ADE =∠C .由于∠AED 是△DCE 的一个外角,所以∠AED >∠C .如果∠ADE =∠C ,那么E 与C 重合,此时D 与B 重合,x =0.

③如图5-4,当EA =ED 时,∠DAE =∠ADE =∠B =∠C ,所以△DAC ∽△ABC .因此8668x -=.解得72

x =.

图5-2 图5-3 图5-4

2.如图5-1,二次函数y =x 2+3x 的图象经过点A (1,a ),线段AD 平行于x 轴,交抛物线于点D .在y 轴上取一点C (0, 2),直线AC 交抛物线于点B ,连结OA 、OB 、OD 、BD .求坐标平面内使△EOD ∽△AOB 的点E 的坐标;

图5-1

【解法一】点A 、D 、B 都是确定的,可以求得A (1, 4),D (-4, 4),B (-2,-2).

所以17AO =,22BO =,35AB =,42DO =.

△EOD ∽△AOB ,对应边已经确定,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判定定理3列方程.

由EO OD DE AO OB BA ==,得42172235

EO DE ==.所以217EO =,65DE =. 设点E 的坐标为(x , y ),根据EO 2=68,DE 2=180,列方程组222268,(4)(4)180.x y x y ?+=??++-=??

解得118,2,x y =??=-? 22

2,8,x y =??=-? 所以点E 的坐标为(8,-2)或(-2, 8).

上面的解题过程是“盲解”,我们并不明白两个三角形的位置关系.

【解法二】如图5-2,△AOB 是确定的,△AOB 与△EOD 有公共点O ,OB ∶OD =1∶2,∠BOD =90°.

如果△EOD ∽△AOB ,我们可以把△AOB 绕着点O 顺时针旋转,使得点B ′落在OD 上,此时旋转角为90°,点B ′恰好落在OD 的中点.

按照这个运动规则,点A (1, 4) 绕着点O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点A ′(4,-1),点A ′是线段OE 的中点,因此点E 的坐标为(8,-2).

如图5-3,点E (8,-2)关于直线OD (即直线y =-x )对称的点为E ′(2,-8).

图5-2 图5-3

3.如图6-1,在△ABC 中,AB =AC =42,BC =8.⊙A 的半径为2,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BC 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点C 运动.延长BA 交⊙A 于点D ,连结AP 交⊙A 于点E ,

连结DE 并延长交BC 于点F .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秒,当△ABP 与△FBD 相似时,求t 的值.

图6-1

【解析】△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 是确定的,先按照题意把图形补充完整.

如图6-2,容易发现△ABP 与△FBD 有公共角∠B ,如果根据对应边成比例列方程

BA BD BP BF =或BA BF BP BD

=,其中BA =42,BP =t ,BD =42+2,但是用含t 的式子表示BF 困难重重啊!

图6-2 图6-3 图6-4

我们另起炉灶,按照判定定理1来解决.

△ABP 与△FBD 有公共角∠B ,我们以∠D 为分类标准,分两种情况讨论它们相似:

第一种情况,如图6-3,∠BAP =∠D 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BAP 是等腰三角形ADE 的外角,∠BAP =2∠D .

第二种情况,如图6-4,当∠BPA =∠D 时,在△ABP 中,由于∠BAP =2∠D =2∠BPA , 因此45°+3∠BPA =180°.解得∠BPA =45°.

此时△AB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 与C 重合,所以t =8.

解答这道题目,如果选取点P 的3个不同位置,按照题意画图,可以帮助我们探究.在讨论第二种情况∠BPA =∠D 时,我们容易被已知图6-1给定的点P 的位置所误导,以为图6-2中“锐角∠D ”与“钝角∠BPA ”不可能相等.

4.如图5-1,抛物线23

3384

y 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若直线

l 过点E (4, 0),M 为直线l 上的动点,当以A 、B 、M 为顶点所作的直角三角形有且只有....三个时,求直线l 的解析式.

图5-1

【解析】有且只有三个直角三角形ABM 是什么意思呢?

过A 、B 两点分别画AB 的垂线,与直线l 各有一个交点,那么第三个直角顶点M 在哪里?以AB 为直径的⊙G 与直线l 相切于点M 啊!

由23333(4)(2)848

y x x x x =--+=-+-,得A (-4, 0)、B (2, 0),直径AB =6.

如图5-2,连结GM ,那么GM ⊥l .

在Rt △EGM 中,GM =3,GE =5,所以EM =4.因此3tan 4GEM ∠=.

设直线l 与y 轴交于点C ,那么OC =3.所以直线l (直线EC )为334y x =-+.

根据对称性,直线l 还可以是3

34y x =-.

图5-2

5. 如图6-1,在△ABC 中,CA =CB ,AB =8,4cos 5

A ∠=.点D 是A

B 边上的一个动点,点E 与点A 关于直线CD 对称,连结CE 、DE .

(1)求底边AB 上的高;

(2)设CE 与AB 交于点F ,当△ACF 为直角三角形时,求AD 的长;

(3)连结AE ,当△ADE 是直角三角形时,求AD 的长.

图6-1 【解析】这道题目画示意图有技巧的,如果将点D 看作主动点,那么CE 就是从动线

段.反过来画图,点E 在以CA 为半径的⊙C 上,如果把点E 看作主动点,再画∠ACE 的平分线就产生点D 了.

(1)如图6-2,设AB 边上的高为CH ,那么AH =BH =4.

在Rt △ACH 中,AH =4,4cos 5

A ∠=,所以AC =5,CH =3. (2)①如图6-3,当∠AFC =90°时,F 是A

B 的中点,AF =4,CF =3.

在Rt △DEF 中,EF =CE -CF =2,4cos 5E ∠=,所以52DE =.此时52

AD DE ==. ②如图6-4,当∠ACF =90°时,∠ACD =45°,那么△ACD 的条件符合“角边角”. 作DG ⊥AC ,垂足为G .设DG =CG =3m ,那么AD =5m ,AG =4m .

由CA =5,得7m =5.解得57m =.此时2557

AD m ==.

图6-2 图6-3 图6-4

(3)因为DA =DE ,所以只存在∠ADE =90°的情况.

①如图6-5,当E 在AB 下方时,根据对称性,知∠CDA =∠CDE =135°,此时△CD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H =CH =3.所以AD =AH -DH =1.

②如图6-6,当E 在AB 上方时,根据对称性,知∠CDA =∠CDE =45°,此时△CD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H =CH =3.所以AD =AH +DH =7.

中考数学之全等三角形的存在性(讲义)

1. 2. 3. 1.

2.

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y ax bx c =++与 y 交于点C (0 ,4),对称轴直线2x =与x 轴交于点D ,顶点为且DM =OC +OD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点P (x ,y )是第一象限内该抛物线上的一动点,△的面积为S ,求S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设点Q 是y 轴右侧该抛物线上的一动点,若经过点Q 直线QE 与y 轴交于点E ,是否存在以O ,Q ,E 形与△OQD 全等?若存在,求出直线QE 的解析式;请说明理由.

4.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l 过点A (1,0)且与 y 轴平 行,直线2l 过点B (0,2)且与x 轴平行,直线1l 与2l 相交于点P .点 E 为直线2l 上一点,反比例函数k y x =(0k >)的图象过点E 且 与直线1l 相交于点F . (1)若点E 与点P 重合,求k 的值. (2)连接OE ,OF ,EF .若2k >,且△OEF 的面积为△PEF 面积的2倍,求点E 的坐标. (3)是否存在点E 及y 轴上的点M ,使得以M ,E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PEF 全等?若存在,求出点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 (1)223y x x =-++ (2)a =7,b =2或a =7,b =-2或a =-1,b =2或a =-1,b =-2或 a =1, b =-4或a =5,b =-4或a =5,b =4 2. (1)213442 y x x =-++ (2) (18(18-+-+---,, (4(4+, 3.(1) 21242y x x =-++(2)21 4(022 S x x x =-+<<+ (3)122y x =+,y =6或7 24 y x = - 4.(1)2 (2)(3,2)(3)3(2)8,,8 (2)3,

初三数学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1.如图2-1,在矩形ABCD中,AB=6,BC=8,动点P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C向点C移动,同时动点Q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从点C出发,沿CB向点B移动,当P、Q两点中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则停止运动.在P、Q两点移动的过程中,当△PQC为等腰三角形时,求t的值. 知识点一(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知识梳理】 如果△ABC是等腰三角形,那么存在①AB=AC,②BA=BC,③CA=CB三种情况. 已知腰长画等腰三角形用圆规画圆,已知底边画等腰三角形用刻度尺画垂直平分线. 解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有几何法和代数法,把几何法和代数法相结合,可以使得解题又好又快. 几何法一般分三步:分类、画图、计算. 代数法一般也分三步:罗列三边长,分类列方程,解方程并检验. 【例题精讲】 例1.如图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D的坐标为(3, 4),点P是x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动点,如果△DOP是等腰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 图1-1 【解析】分三种情况讨论等腰三角形△DOP:①DO=DP,②OD=OP,③PO=PD. ①当DO=DP时,以D为圆心、DO为半径画圆,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P,此时点D在OP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点P的坐标为(6, 0)(如图1-2). ②当OD=OP=5时,以O为圆心、OD为半径画圆,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P(5, 0) (如图1-3).

③当PO=PD时,画OD的垂直平分线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P,设垂足为E(如图1-4). 在Rt△OPE中, 3 cos 5 OE DOP OP ∠==, 5 2 OE=,所以 25 6 OP=. 此时点P的坐标为 25 (,0) 6 . 图1-2 图1-3 图1-4 上面是几何法的解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目标P,其中①和②画好图就知道答案了,只需要对③进行计算. 代数法先设点P的坐标为(x, 0),其中x>0,然后罗列△DOP的三边长(的平方). DO2=52,OP2=x2,PD2=(x-3)2+42. ①当DO=DP时,52=(x-3)2+42.解得x=6,或x=0. 当x=0时既不符合点P在x轴的正半轴上,也不存在△DOP. ②当OD=OP时,52=x2.解得x=±5.当x=-5时等腰三角形DOP是存在的,但是点P此时不在x轴的正半轴上(如图1-5). ③当PO=PD时,x2=(x-3)2+42.这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有唯一解,它的几何意义是两条直线(x轴和OD的垂直平分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代数法不需要画三种情况的示意图,但是计算量比较大,而且要进行检验. 图1-5 【课堂练习】 1.如图2-1,在矩形ABCD中,AB=6,BC=8,动点P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C向点C移动,同时动点Q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从点C出发,沿CB向点B移动,当P、Q两点中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则停止运动.在P、Q两点移动的过程中,当△PQC为等腰三角形时,求t的值.

(完整版)二次函数与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的解法

二次函数与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一、预备知识 1、坐标系中或抛物线上有两个点为P (x1,y ),Q (x2,y ) (1)线段对称轴是直线2x 2 1x x += (2)AB 两点之间距离公式:221221)()(y y x x PQ -+-= 中点公式:已知两点 ()()2211y ,x Q ,y ,x P ,则线段PQ 的中点M 为??? ??++222121y y ,x x 。 2、两直线的解析式为11b x k y +=与 22b x k y += 如果这两天两直线互相垂直,则有121-=?k k 3、平面内两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两直线分别为:L1:y=k1x+b1 L2:y=k2x+b2 (1)当k1=k2,b1≠b2 ,L1∥L2 (2)当k1≠k2, ,L1与L2相交 (3)K1×k2= -1时, L1与L2垂直 二、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探究: 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主要涉及到的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一)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等腰三角形 性质: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三线合一(中线、高线、角平分线)。 判定: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三线合一(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 性质:满足勾股定理的三边关系,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判定: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等腰直角三角形 性质:具有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所以性质,两底角相等且等于45°。 判定:具有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所以性质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4、等边三角形 性质:三边相等,三个角相等且等于60°,三线合一,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 判定:三边相等,抛物线或坐标轴或对称轴上三个角相等,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二次函数中的特殊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二次函数中的特殊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例1 :如图,已知直线y=3x﹣3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抛物线y=x2+bx+c经过A、B两点,点C是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与A点不重合).(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ABC的面积;(3)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ABM为等腰三角形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 例2: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2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与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交于y轴上的一点B,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只有唯一的交点C,且OC=2.:(1)求二次函数y=ax2+bx+c的解析式;(2)设一次函数y=+2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的另一交点为D,已知P为x轴上的一个动点,且△PBD为直角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 例3:如图所示,直线l:y=3x+3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把△AOB沿y轴翻折,点A落到点C,抛物线过点B、C和D(3,0).:(1)求直线BD和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BD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M,点N在坐标轴上,以点N、B、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MCD相似,求所有满足条件的点N的坐标.(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S△PBD=6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如图,已知抛物线22 4233 y x x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D . 点M 从O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B 运动,过M 作x 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P ,交BC 于Q .(1)求点B 和点C 的坐标;(2)设当点M 运动了x (秒)时,四边形OBPC 的面积为S ,求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在线段BC 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DBQ 成为以.BQ ..为一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二次函数21 8 y x =的图象如图所示,过y 轴上一点(0M ,2)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过点A ,B 分别作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 ,D .⑴ 当点A 的横坐标为2-时,求点B 的坐标;⑵ 在⑴的情况下,分别过点A ,B 作AE x ⊥轴于E ,BF x ⊥轴于F ,在EF 上是否存在点P ,使APB ∠为直角.若存在,求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⑶ 当点A 在抛物线上运动时(点A 与点O 不重合),求AC BD ?的值. y x O M D C B A

一次函数之全等三角形存在性

一次函数之全等三角形存在性(北师版)11.26 1.(本小题16分)如图,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若x轴的负半轴、y轴的负半轴上分别 存在点E,F,使得△EOF与△AOB全等,则直线EF的表达式为( ) ? A. B. ? C. D. 1 2 2.(本小题16分)如图,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C是直线上不与A,B重合 的动点.过点C的另一直线CD与y轴相交于点D,若使△BCD与△AOB全等,则点C的坐标为( ) ? A. B. ? C. D.

3.(本小题16分)如图,直线y=-2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P(x,y)是直线y=-2x+4上的一个动点, 过P作AB的垂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E,F两点,若△EOF与△AOB全等,则点P的坐标为( ). A. B. ? C. D. 4.(本小题16分)如图,直线y=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C是直线y=x+2上不与A,B重合的动点.过 点C的另一直线CD与x轴相交于点D,若使△ACD与△AOB全等,则点C的坐标为( ) ? A. B. ? C. D. 4 5 5.(本小题18分)如图,直线AB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已知A(2,0),B(0,4),线段CD的两端点在坐标 轴上滑动(点C在y轴上,点D在x轴上),且CD=AB.若满足点C在y轴负半轴上,且△COD和△AOB全等,则满足题意的点D有( )个. A. 2 B. 3 C. 4 D. 5

6.(本小题18分)如图,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C的坐标为(-3,0), P(x,y)是直线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点A重合).当△OPC的面积为时,点P的坐标为( ) ? A. B. C. D. 一次函数之等腰三角形存在性(北师版) 11.25 1.(本小题16分)如图,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P是x轴上的动点, 若使△ABP为等腰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是( ) A. B. C. D.

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二次函数中三角形问题(复习补充) 1、如图,抛物线y=ax 2+bx+c经过A(-1,0) 、B(3,0)、C(0 , 3 )三点,对称轴与抛物线相交于点P、与直线BC相交于点M,连接PB.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二次函数式为y=-x2+2x+3; (2)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QMB与△PMB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在第一象限、对称轴右侧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R,使△RPM与△RMB的面积相等?若存在,直接写出点R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如图,抛物线y=ax2+bx+c经过A(-1,0)、B(3, 0)、C(0 ,3)三点,直线l是抛物线的对称轴. (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y=-x2-2x+3; (2)设点P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当△PAC的周长最小时,求点P的坐标;(3)在直线l上是否存在点M,使△MAC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抛物线y=ax2 +bx+c经过点A(-3,0),B(1.0),C(0,-3).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y=x2+2x-3; (2)若点P为第三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点,设△PAC的面积为S,求S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 (3)设抛物线的顶点为D,DE⊥x轴于点E,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ADM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备用图 ①当A为直角顶点时∴点M的坐标为(0,)。 ②当D为直角顶点时∴点M的坐标为(0,) ③当M为直角顶点时,∴点M的坐标为(0,﹣1)或(0,﹣3)。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现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放在第一象限,斜靠在两坐标轴上,且点A(0,2),点C(1,0),如图所示,抛物线y=ax2-ax-2经过点B.(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抛物线上是否还存在点P(点B除外),使△ACP仍然是以AC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所有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一次函数中(特殊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优秀教学设计

《一次函数中特殊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体会定点与动点之间的关系,做到以静制动。 (2)通过数形结合,利用几何法和代数法求一次函数中特殊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借助几何画板探究一次函数中特殊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科学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生与其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3)在自己动手画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丰富的想象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新媒体手段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以小组活动形式对本节内容进行综合探索,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一次函数中的动点问题; (2)两圆一中垂线求等腰三角形;外K全等求等腰指教三角形。 教学难点:(1)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 (2)学会以静制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联立方程组求解两个一次函数图像的交点,求解三个顶点为定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以及用铅锤法表示有顶点是动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但是对一次函数中特殊三角形的存在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活动策略及教法设计】 1.活动策略 课堂组织策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主动发现特殊三角形中动点坐标的规律。 学生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所需掌握的知识,在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下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与交流等教学活动,从而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辅助策略:借助几何画板,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操作。 2、教法 演示法:通过几何画板演示两圆一中垂线和外K全等,使学生直观、形象的感知因动点的移动,在何时会出现等腰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思考在没有几何画板的时候,我们自己该如何作图,快速确定动点的位置。 实验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在探究过程中,自己发现动点的规律 讨论法:在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索之后,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进行合作交流,使之互

八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题型(人教版)专题 动点与特殊三角形存在性问题大视野(原卷版)

专题动点与特殊三角形存在性问题大视野 【例题精讲】 题型一、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例1. 【2019·黄石期中】如图,在Rt△ABC中,∠ABC=90°,∠ACB=30°,AB=2cm,E、F分别是AB、AC 的中点,动点P从点E出发,沿EF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沿BF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2cm/s,连接PQ,设运动时间为ts(0<t<1),则当t=______时,△PQF为等腰三角形. 例2. 【2019·广州市番禺区期末】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AB=5cm,AC=3cm,动点P从点B出发沿射线BC以1cm/s的速度移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1)求BC边的长; (2)当△ABP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的值; (3)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求t的值.

例3. 【2019·乐亭县期末】如图,矩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坐标轴上,B(8,7),D(5,0),点P 是边AB或边BC上的一点,连接OP,DP,当△ODP为等腰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为______. 题型二、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例1. 【2019·厦门六中月考】如图,在RtΔABC中,△B=90°,AC=60,△A=60°.点D从点C出发沿CA方向以每秒4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点E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设点D、E运动的时间是t秒(0

一次函数之全等三角形存在性

一次函数之全等三角形存在性(北师版)11.26
1.(本小题 16 分) 如图,直线 与 x 轴、y 轴分别交于 A,B 两点,若 x 轴的负半轴、y 轴的负半轴上分别 )
存在点 E,F,使得△EOF 与△AOB 全等,则直线 EF 的表达式为(
?
A.
B.
?
C.
D.
1
2
2.(本小题 16 分) 如图,直线
与 x 轴、y 轴分别交于 A,B 两点,点 C 是直线
上不与 A,B 重合 )
的动点.过点 C 的另一直线 CD 与 y 轴相交于点 D,若使△BCD 与△AOB 全等,则点 C 的坐标为(
?
A.
B.
?
C.
D.
3.(本小题 16 分) 如图,直线 y=-2x+4 与 x 轴、y 轴分别交于 A,B 两点,点 P(x,y)是直线 y=-2x+4 上的一个动点, 过 P 作 AB 的垂线与 x 轴、y 轴分别交于 E,F 两点,若△EOF 与△AOB 全等,则点 P 的坐标为( ).
A.
B.
?
C.
D.

4.(本小题 16 分) 如图,直线 y=x+2 与 x 轴、y 轴分别交于 A,B 两点,点 C 是直线 y=x+2 上不与 A,B 重合的动点.过 点 C 的另一直线 CD 与 x 轴相交于点 D,若使△ACD 与△AOB 全等,则点 C 的坐标为(
? ?
)
A. C.
B. D.
4
5
5.(本小题 18 分) 如图,直线 AB 与 x 轴、y 轴分别交于 A,B 两点,已知 A(2,0),B(0,4),线段 CD 的两端点在坐标 轴上滑动(点 C 在 y 轴上,点 D 在 x 轴上),且 CD=AB.若满足点 C 在 y 轴负半轴上,且△COD 和△AOB 全等,则满足 题意的点 D 有( )个. A. 2 B. 3 C. 4 D. 5
6.(本小题 18 分) 如图,直线
与 x 轴、y 轴分别交于 A,B 两点,点 C 的坐标为(-3,0),
P(x,y)是直线
上的一个动点(点 P 不与点 A 重合).当△OPC 的面积为
时,点 P 的坐标为(
)
?
A.
B.
C.
D.

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10.(2016山东省临沂市)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2x+10与x 轴,y轴相交于A,B两点,点C的坐标是(8,4),连接AC,BC. (1)求过O,A,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判断△ABC的形状; (2)动点P从点O出发,沿O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沿BC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运动.规定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当t为何值时,PA=QA? (3)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以A,B,M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1.(2016山东省日照市)阅读理解: 我们把满足某种条件的所有点所组成的图形,叫做符合这个条件的点的轨迹.例如: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问题:如图1,已知EF为△ABC的中位线,M是边BC上一动点,连接AM 交EF于点P,那么动点P为线段AM中点. 理由:∵线段EF为△ABC的中位线,∴EF∥BC,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得:动点P为线段AM中点. 由此你得到动点P的运动轨迹是:. 知识应用: 如图2,已知EF为等边△ABC边AB、AC上的动点,连结EF;若AF=BE,且等边△ABC的边长为8,求线段EF中点Q的运动轨迹的长. 拓展提高: 如图3,P为线段AB上一动点(点P不与点A、B重合),在线段AB的同侧分别作等边△A PC和等边△PBD,连结AD、BC,交点为Q. (1)求∠AQB的度数; (2)若AB=6,求动点Q运动轨迹的长.

12.(2016山东省日照市)如图1,抛物线 2 3 [(2)] 5 y x n =--+ 与x轴交于 点A(m﹣2,0)和B(2m+3,0)(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连结BC. (1)求m、n的值; (2)如图2,点N为抛物线上的一动点,且位于直线BC上方,连接CN、BN.求△NBC面积的最大值; (3)如图3,点M、P分别为线段BC和线段OB上的动点,连接PM、PC,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PCM为等腰三角形,△PMB为直角三角形同时成立?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3.(2016山西省)综合与探究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 28 y ax bx =+-与x轴交于A,B 两点,与y轴交于点C,直线l经过坐标原点O,与抛物线的一个交点为D,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E,连接CE,已知点A,D的坐标分别为(﹣2,0),(6,﹣8).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并分别求出点B和点E的坐标; (2)试探究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F,使△FOE≌△FCE?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若点P是y轴负半轴上的一个动点,设其坐标为(0,m),直线PB与直线l交于点Q,试探究:当m为何值时,△OPQ是等腰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针对演练

第二部分 攻克题型得高分 题型八 二次函数综合题 类型四 全等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针对演练 1. (2017常州节选)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二次函数y =-12x 2 +bx 的图象过点A (4,0),顶点为B ,连接AB 、BO . (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若点D 在线段BO 上,OD =2DB ,点E 、F 在△OAB 的边上,且满足△DOF 与△DEF 全等,求点E 的坐标. 第1题图 第2题图 2. (2017包头)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 =3 2x 2 +bx +c 与x 轴交于A (-1,0),B (2,0)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直线y =-x +n 与抛物线在第四象限内交于点D ,与线段BC 交于点E ,与x 轴交于点F ,且BE =4EC . ①求n 的值; ②连接AC ,CD ,线段AC 与线段DF 交于点G ,△AGF 与△CGD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答案 1. (1)解:∵二次函数图象过点A(4,0), ∴将点A(4,0)代入二次函数表达式y =-12x 2+bx 可得-1 2×42 +4b =0, 解得b =2, ∴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12x 2 +2x ; (2)此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x =-b 2a =2,∵点B 在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上, ∴B 点为(2,2) ∴OB =22, ∴OD =2BD ,∴OD =42 3. 如解图①,当点F ,点E 均在OA 上,且△DFO ≌△DFE ,则DF ⊥OA , 第1题解图① ∴DF =43=OF =EF ,此时点E 的坐标为(8 3,0); 其他情况不存在; 如解图②,当点F 在OA 上,点E 在AB 上,

二次函数和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的解法

二次函数与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一、预备知识 1、坐标系中或抛物线上有两个点为P( x1,y),Q(x2,y) x 1x 2 x 2 (1) 线段对称轴是直线 (2)AB 两点之间距离公式:PQ(x1x2 ) 2( y1 y2 )2 中点公式:已知两点P x 1 , y 1 x1 x 2 , y 1y2 ,Q x2 ,y 2,则线段 PQ的中点 M为22。 Q P G O 2 、两直线的解析式为y k 1 x b 1 与y k 2 x b2 如果这两天两直线互相垂直,则有k1k21 3、平面内两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两直线分别为:L1:y=k1x+b1L2 :y=k2x+b2 (1)当 k1=k2, b1≠b2,L1∥ L2 (2)当 k1≠ k2,,L1 与 L2 相交 (3)K1×k2= -1时,L1 与L2垂直 二、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探究: 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主要涉及到的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一)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等腰三角形 性质: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三线合一(中线、高线、角平分线)。 判定: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三线合一(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 性质:满足勾股定理的三边关系,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判定: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等腰直角三角形 性质:具有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所以性质,两底角相等且等于 45°。判定: 具有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所以性质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等边三 角形 性质:三边相等,三个角相等且等于60°,三线合一,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

判定:三边相等,抛物线或坐标轴或对称轴上三个角相等,有一个角是 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 边三角形。 总结:( 1)已知 A、B 两点,通过“两圆一线”可以找到所有满足条件的等腰三角形,要求 的点(不与 A、B 点重合)即在两圆上以及两圆的公共弦上 (2)已知 A、B 两点,通过“两线一圆” 可以找到所有满足条件的直角三角形,要求的点(不与A、B 点重合)即在圆上以及在两条与直径 AB垂直的直线上。 (二)关于等腰三角形找点(作点)和求点的不同, 1、等腰三角形找点(作点)方法:以已知边为边长,作等腰三角形,运用两园一线法,在图 上找出存在点的个数,只找不求。 2、等腰三角形求点方法:以已知边为边长,在抛物线或坐标轴或对称轴上找点,与已知点构 成等腰三角形,先设所求点的坐标,然后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三点间的线段长度,然后分 顶点进行讨论, 如:已知两点 A、B,在抛物线上求一点 C,使得三角形 ABC 为等腰三角形 解法:这是求点法:先运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分别求出线段AB BC AC的长度, 第二步,作假设,(1)以点 A 为顶点的两条腰相等,即AB=AC(2)以点B为顶点的两条腰相等,即 BA=BC ( 3)以点 C为顶点的两条腰相等,即CA=CB 第三步,根据以上等量关系,求出所求点的坐标 第四步进行检验,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求出的有些点是不符合要求的。 如:已知两点 A、 B,在抛物线上求一点C,使得三角形 ABC 为等腰三角形 解法:这是求点法:先运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分别求出线段AB BC AC的长度, 第二步,作假设,(1)以点 A 为顶点的两条腰相等,即 AB=AC (2)以点 B 为顶点的两条腰相等,即 BA=BC (3)以点 C 为顶点的两条腰相等,即CA=CB 第三步,根据以上等量关系,求出所求点的坐标 第四步,进行检验,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求出的有些点是不符合要求的。 (三)关于直角三角形找点和求点的方法 1、直角三角形找点(作点)方法:以已知边为边长,作直角三角形,运用两线一园法,在图 上找出存在点的个数,只找不求。所谓的两线就是指以已知边为直角边,过已知边的两个端点分 别作垂线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对称轴的交点,就是所求的点;一圆就是以已知边为直径,以已知 边的中点作圆,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对称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 2、具体方法 ( 1) k1 k21; (2)三角形全等(注意寻找特殊角,如 30°、 60°、 45°、 90 °) (3)三角形相似;经常利用一线三等角模型 (4)勾股定理; 当题目中出现了特殊角时,优先考虑全等法三、二 次函数的应用:

专题05 动点与特殊三角形存在性问题大视野(解析版)

专题05 动点与特殊三角形存在性问题大视野 【例题精讲】 题型一、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例1. 【2019·黄石期中】如图,在Rt△ABC中,∠ABC=90°,∠ACB=30°,AB=2cm,E、F分别是AB、AC 的中点,动点P从点E出发,沿EF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沿BF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2cm/s,连接PQ,设运动时间为ts(0<t<1),则当t=______时,△PQF为等腰三角形. 【答案】2. 【解析】 解:∵∠ABC=90°,∠ACB=30°,AB=2, ∴AC=2AB=4,BC=√42?22=2√3, ∵E、F分别是AB、AC的中点, ∴EF=1 2 BC=√3,BF= 1 2 AC=2,EF∥BC, 由题意得:EP=t,BQ=2t,∴PF=√3-t,FQ=2-2t,

①当PF =FQ 时, 则√3-t =2-2t , 解得:t =2-√3; ②当PQ =FQ 时,过Q 作QD ⊥EF 于D , 则PF =2DF , ∵BF =CF , ∴∠FBC =∠C =30°, 由上知,EF ∥BC , ∴∠BFP =∠C =30°, 则DF DQ ,PF , -t 2-2t ) 解得:t = 611 ; ③当PF =PQ 时,∠PFQ =∠PQF =30°, ∴∠FPQ =120°, 而在P 、Q 运动过程中,∠FPQ 最大为90°,所以此种情况不成立; 故答案为:2-√3或 611 +. 例2. 【2019·广州市番禺区期末】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C =90°,AB =5cm ,AC =3cm ,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射线BC 以1cm /s 的速度移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

中考数学压轴题破解策略专题25《全等三角形的存在性》

专题25《全等三角形的存在性》 破解策略 全等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的解题策略有: (1)当有一个三角形固定时(三角形中所有边角为定值),另一个三角形会与这个固定的三角形有一个元素相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利用三角函数的知识(画图)或列方程来求解. (2)当两个三角形都不固定时(三角形中有角或边为变量),若条件中有一条边对应相等时,就要使夹这条边的两个角对应相等,或其余两条边对应相等;若条件中有一个角对应相等时,就要使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相等,或再找一个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 例题讲解 例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4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A(-2,0),与y轴的交点为C,对称轴是x=3,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B.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若点D在x轴上,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BD≌△PBC?若存在,求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若点M在y轴的正半轴上,连结MA,过点M作MA的垂线,交抛物线的对称轴于点N.问:是否存在点M,使以点M、A、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AN全等?若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由题意可列方程组 4240 3 2 a b b a -+= ? ? ? -= ?? ,解得 1 4 3 2 a b ? =- ?? ? ?= ?? ,

所以抛物线的表达式为213 442 y x x =-++. (2)显然OA =2, OB =3, OC =4. 所以5BC BA =. 若△P BD ≌△PBC ,则BD = BC =5,PD =PC 所以D 为抛物线与x 轴的左交点或右交点,点B ,P 在CD 的垂直平分线上, ①若点D 为抛物线与 x 轴的左交点,即与点A 重合. 如图1,取AC 的中点E ,作直线BE 交抛物线于P 1(x 1,y 1),P 2(x 2.y 2)两点. 此时△P 1BC ≌△P 1BD ,△P 2BC ≌△P 2 B D . 由A 、C 两点的坐标可得点E 的坐标为(-1,2). 所以直线BE 的表达式为13 22y x =-+. 联立方程组2132213442y x y x x ?=-+????=-++?? ,解得114x y ?=??=?? 224x y ?=+??= ?? . 所以点P 1,P 2的坐标分别为(4 ).(4 ②若D 为抛物线与x 轴的右交点,则点D 的坐标为(8,0). 如图2,取CD 的中点F .作直线BF 交抛物线于P 3(x 3,y 3),P 4(x 4,,y 4)两点. 此时△P 3BC ≌△P 3BD ,△P 4BC ≌△P 4 B D . 由C 、D 两点的坐标可得点F 的坐标为(4,2), 所以直线BF 的表达式为y =2x -6. 联立方程组22613 442y x y x x =-?? ?=-++?? ,解得3318x y ?=-+??=-+?? 4418x y ?=--??=--??所以点P 3,P 4的坐标分别为(-1 ,-8+ ),( -1 ,-8- ), 综上可得,满足题意的点P 的坐标为(4 ),(4 (-1 ,-8+ )或(-1 ,-8- ). (3)由题意可设点M (0,m ),N (3,n ),且m >0, 则AM 2=4+m 2,MN 2=9+(m -n )2,BN 2=n 2. 而∠AMN =∠ABN =900 , 所以△AMN 与△ABN 全等有两种可能: ①当AM =AB ,MN =BN 时, 可列方程组222 4259()m m n n ?+=? ?+-=?? ,解得11m n ?=??=?? 22m n ?=??=?? (舍), 所以此时点M 的坐标为(0 ). ②当AM =NB ,MN =BA 时,可列方程组:222 49()25 m n m n ?+=??+-=??·

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及真题典例分析(含解析)

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几何图形存在性问题是中考二次函数压轴题一大常见类型,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均有涉及,本系列从等腰三角形开始,逐一介绍各种问题及常规解法. 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问题描述】 如图,点A坐标为(1,1),点B坐标为(4,3),在x轴上取点C使得△ABC是等腰三角形. 【几何法】“两圆一线”得坐标 (1)以点A为圆心,AB为半径作圆,与x轴的交点即为满足条件的点C,有AB=AC;(2)以点B为圆心,AB为半径作圆,与x轴的交点即为满足条件的点C,有BA=BC;(3)作AB的垂直平分线,与x轴的交点即为满足条件的点C,有CA=CB. 【注意】若有三点共线的情况,则需排除. 作图并不难,问题是还需要把各个点坐标算出来,可通过勾股或者三角函数来求.

C 21+23,0() C 11-23,0()C 1H =C 2H =13-1=23作AH ⊥x 轴于H 点,AH =1AC 1=AB=4-1()2+3-1()2=13 34C C 、同理可求,下求5C . 显然垂直平分线这个条件并不太适合这个题目,如果A 、B 均往下移一个单位,当点A 坐标为(1,0),点B 坐标为(4,2)时,可构造直角三角形勾股解: 故C 5坐标为( 196,0) 解得:x = 136 3-x ()2+22=x 2 设AC 5=x ,则BC 5=x ,C 5H =3-x AH =3, BH =2 而对于本题的5C ,或许代数法更好用一些.

【代数法】表示线段构相等 (1)表示点:设点5C 坐标为(m ,0),又A 点坐标(1,1)、B 点坐标(4,3) , (2)表示线段:5AC = 5BC (3)分类讨论:根据 55AC BC = , (4)求解得答案:解得:236m =,故5C 坐标为23,06?? ??? . 【小结】 几何法:(1)“两圆一线”作出点; (2)利用勾股、相似、三角函数等求线段长,由线段长得点坐标. 代数法:(1)表示出三个点坐标A 、B 、C ; (2)由点坐标表示出三条线段:AB 、AC 、BC ; (3)根据题意要求取①AB =AC 、②AB =BC 、③AC =BC ; (4)列出方程求解. 问题总结: (1)两定一动:动点可在直线上、抛物线上; (2)一定两动:两动点必有关联,可表示线段长度列方程求解; (3)三动点:分析可能存在的特殊边、角,以此为突破口.

第1讲-特殊三角形存在性问题参考答案

【例1】 (2)可用铅垂法,当点D坐标为() 2,6 -时,△ADE面积最大,最大值为14;(3)这个问题只涉及到A、E两点及直线x=-1(对称轴) ①当AE=AP时,以A为圆心,AE为半径画圆,与对称轴交点即为所求P点. ∵AE = 1 AP AH=3 ,∴ 1 PH 故(1P- 、(21, P-. ②当EA=EP时,以E点为圆心,EA为半径画圆,与对称轴交点即为所求P点. 过点E作EM垂直对称轴于M点,则EM=1, 34 P M P M === ,故(31,2 P- -、(41,2 P---. ③当P A=PE时,作AE的垂直平分线,与对称轴交点即为所求P点. 设() 5 1, P m -,()() 22 2 5 140 P A m =-++-,()() 22 2 5 =102 P E m --++ ∴()2 2921 m m +=++,解得:m=1. 故() 5 1,1 P-. 综上所述,P点坐标为(1 P-、(21, P -、(31,2 P- -、(41,2 P--、 () 5 1,1 P-. 【例2】 (1)223 y x x =--; (2)①当PM=PC时,(特殊角分析) 考虑∠PMC=45°,∴∠PCM=45°, 即△PC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点坐标为(2,-3);

②当MP =MC 时,(表示线段列方程) 设P 点坐标为()2,23m m m --,则M 点坐标为(),3m m -, 故线段()()223233PM m m m m m =----=-+ 故点M 作y 轴的垂线,垂足记为N ,则MN =m , 考虑△MC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MC =, ∴23m m -+ ,解得3m =或0(舍), 故P 点坐标为(3-. 综上所述,P 点坐标为(2,-3 )或(3-. 【例3】 (1)234y x x =-++; (2)①考虑到∠DPM =45°,当DP =DM 时,即∠DMP =45°, 直线AM :y =x +1, 联立方程:2341x x x -++=+, 解得:13x =,21x =-(舍). 此时t =1.

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解题策略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策略(3) 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解题策略 《挑战压轴题·中考数学》的作者上海马学斌 专题攻略 解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寻找分类标准,第二步列方程,第三步解方程并验根. 一般情况下,按照直角顶点或者斜边分类,然后按照三角比或勾股定理列方程. 有时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列方程更简便. 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常常和相似三角形、三角比的问题联系在一起. 如果直角边与坐标轴不平行,那么过三个顶点作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可以构造两个新的相似直角三角形,这样列比例方程比较简便.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常常用到. 怎样画直角三角形的示意图呢?如果已知直角边,那么过直角边的两个端点画垂线,第三个顶点在垂线上;如果已知斜边,那么以斜边为直径画圆,直角顶点在圆上(不含直径的两个端点). 例题解析 例?如图1-1,在△ABC中,AB=AC=10,cos∠B=4 5 .D、E为线段BC上的两个 动点,且DE=3(E在D右边),运动初始时D和B重合,当E和C重合时运动停止.过E 作EF//AC交AB于F,连结DF.设BD=x,如果△BDF为直角三角形,求x的值. 图1-1 【解析】△BDF中,∠B是确定的锐角,那么按照直角顶点分类,直角三角形BDF存在两种情况.如果把夹∠B的两条边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出来,分两种情况列方程就可以了.如图1-2,作AH⊥BC,垂足为H,那么H是BC的中点. 在Rt△ABH中,AB=10,cos∠B=4 5 ,所以BH=8.所以BC=16. 由EF//AC,得BF BE BA BC =,即 3 1016 BF x+ =.所以BF= 5 (3) 8 x+. 图1-2 图1-3 图1-4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全等三角形的存在性

专题25 全等三角形的存在性 破解策略 全等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的解题策略有: (1)当有一个三角形固定时(三角形中所有边角为定值),另一个三角形会与这个固 定的三角形有一个元素相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利用三角函数的知识(画图)或列方程来求解. (2)当两个三角形都不固定时(三角形中有角或边为变量),若条件中有一条边对应 相等时,就要使夹这条边的两个角对应相等,或其余两条边对应相等;若条件中有一个角对应相等时,就要使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相等,或再找一个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 例题讲解 例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4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A(-2,0),与y轴的交点为C,对称轴是x=3,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B.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若点D在x轴上,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BD≌△PBC?若存在,求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若点M在y轴的正半轴上,连结MA,过点M作MA的垂线,交抛物线的对称轴于点N.问:是否存在点M,使以点M、A、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AN全等?若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由题意可列方程组 4240 3 2 a b b a -+= ? ? ? -= ?? ,解得 1 4 3 2 a b ? =- ?? ? ?= ?? ,

所以抛物线的表达式为213 442 y x x =-++. (2)显然OA =2, OB =3, OC =4. 所以225BC OB OC BA =+==. 若△P BD ≌△PBC ,则BD = BC =5,PD =PC 所以D 为抛物线与x 轴的左交点或右交点,点B ,P 在CD 的垂直平分线上, ①若点D 为抛物线与 x 轴的左交点,即与点A 重合. 如图1,取AC 的中点E ,作直线BE 交抛物线于P 1(x 1,y 1),P 2(x 2.y 2)两点. 此时△P 1BC ≌△P 1BD ,△P 2BC ≌△P 2 B D . 由A 、C 两点的坐标可得点E 的坐标为(-1,2). 所以直线BE 的表达式为1322 y x =-+. 联立方程组21322 13442y x y x x ?=-+????=-++?? ,解得114261262x y ?=-??-+=??,224261262x y ?=+??--= ?? . 所以点P 1,P 2的坐标分别为(4一26, 1262 -+).(4+26,1262--). ②若D 为抛物线与x 轴的右交点,则点D 的坐标为(8,0). 如图2,取CD 的中点F .作直线BF 交抛物线于P 3(x 3,y 3),P 4(x 4,,y 4)两点. 此时△P 3BC ≌△P 3BD ,△P 4BC ≌△P 4 B D . 由C 、D 两点的坐标可得点F 的坐标为(4,2), 所以直线BF 的表达式为y =2x -6. 联立方程组22613 442y x y x x =-?? ?=-++?? ,解得331418241x y ?=-+??=-+??,441418241x y ?=--??=--?? 所以点P 3,P 4的坐标分别为(-1+41,-8+241),( -1-41,-8-241), 综上可得,满足题意的点P 的坐标为(426126-+),(426126 --, (-1418+41)或(-1418-41). (3)由题意可设点M (0,m ),N (3,n ),且m >0, 则AM 2=4+m 2,MN 2=9+(m -n )2,BN 2=n 2. 而∠AMN =∠ABN =900 , 所以△AMN 与△ABN 全等有两种可能: ①当AM =AB ,MN =BN 时, 可列方程组222 4259()m m n n ?+=? ?+-=??,解得1121521m n ?=??=??2221521m n ?=-??=??(舍), 所以此时点M 的坐标为(021). ②当AM =NB ,MN =BA 时,可列方程组:222 49()25 m n m 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