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

发展的指导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

•【公布日期】2021.07.15

•【文号】发改能源规〔2021〕1051号

•【施行日期】2021.07.15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电力及电力工业

正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

指导意见

发改能源规〔2021〕105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各派出机构: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对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应对极端事件、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支撑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新型储能快速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

略,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将发展新型储能作为提升能源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综合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举措,以政策环境为有力保障,以市场机制为根本依托,以技术革新为内生动力,加快构建多轮驱动良好局面,推动储能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多元发展。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储能发展各项工作,强化规划科学引领作用。鼓励结合源、网、荷不同需求探索储能多元化发展模式。

创新引领、规模带动。以“揭榜挂帅”方式加强关键技术装备研发,推动储能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建设产教融合等技术创新平台,加快成果转化,有效促进规模化应用,壮大产业体系。

政策驱动、市场主导。加快完善政策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储能投资建设。明确储能市场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引导作用。

规范管理、保障安全。完善优化储能项目管理程序,健全技术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提升行业建设运行水平。推动建立安全技术标准及管理体系,强化消防安全管理,严守安全底线。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在高安全、低成本、高可靠、长寿命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新型储能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全球前列,标准体系、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成熟健全,与电力系统各环节深度融合发展,装机规模基本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相应需求。新型储能成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

二、强化规划引导,鼓励储能多元发展

(一)统筹开展储能专项规划。研究编制新型储能规划,进一步明确“十四五”及中长期新型储能发展目标及重点任务。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应开展新型储能专项规划研究,提出各地区规模及项目布局,并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相关规划成果应及时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

(二)大力推进电源侧储能项目建设。结合系统实际需求,布局一批配置储能的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项目,通过储能协同优化运行保障新能源高效消纳利用,为电力系统提供容量支撑及一定调峰能力。充分发挥大规模新型储能的作用,推动多能互补发展,规划建设跨区输送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提升外送通道利用率和通道可再生能源电量占比。探索利用退役火电机组的既有厂址和输变电设施建设储能或风光储设施。

(三)积极推动电网侧储能合理化布局。通过关键节点布局电网侧储能,提升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及大容量直流接入后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和安全稳定水平。在电网末端及偏远地区,建设电网侧储能或风光储电站,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围绕重要负荷用户需求,建设一批移动式或固定式储能,提升应急供电保障能力或延缓输变电升级改造需求。

(四)积极支持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鼓励围绕分布式新能源、微电网、大数据中心、5G基站、充电设施、工业园区等其他终端用户,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鼓励聚合利用不间断电源、电动汽车、用户侧储能等分散式储能设施,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结合体制机制综合创新,探索智慧能源、虚拟电厂等多种商业模式。

三、推动技术进步,壮大储能产业体系

(五)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前瞻性、系统性、战略性储能关键技术研发,以“揭榜挂帅”方式调动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各方面力量,推动储能理论和关

键材料、单元、模块、系统中短板技术攻关,加快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化,强化电化学储能安全技术研究。坚持储能技术多元化,推动锂离子电池等相对成熟新型储能技术成本持续下降和商业化规模应用,实现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长时储能技术进入商业化发展初期,加快飞轮储能、钠离子电池等技术开展规模化试验示范,以需求为导向,探索开展储氢、储热及其他创新储能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应用。

(六)加强产学研用融合。完善储能技术学科专业建设,深化多学科人才交叉培养,打造一批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支持建设国家级储能重点实验室、工程研发中心等。鼓励地方政府、企业、金融机构、技术机构等联合组建新型储能发展基金和创新联盟,优化创新资源分配,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七)加快创新成果转化。鼓励开展储能技术应用示范、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加强对新型储能重大示范项目分析评估,为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实际应用效果提供科学数据支撑,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和技术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八)增强储能产业竞争力。通过重大项目建设引导提升储能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重视上下游协同,依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积极推动从生产、建设、运营到回收的全产业链发展。支持中国新型储能技术和标准“走出去”。支持结合资源禀赋、技术优势、产业基础、人力资源等条件,推动建设一批国家储能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四、完善政策机制,营造健康市场环境

(九)明确新型储能独立市场主体地位。研究建立储能参与中长期交易、现货和辅助服务等各类电力市场的准入条件、交易机制和技术标准,加快推动储能进入并允许同时参与各类电力市场。因地制宜建立完善“按效果付费”的电力辅助服务补偿机制,深化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机制,鼓励储能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参与辅助服务市场。鼓励探索建设共享储能。

(十)健全新型储能价格机制。建立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容量电价机制,逐步

推动储能电站参与电力市场;研究探索将电网替代性储能设施成本收益纳入输配电价回收。完善峰谷电价政策,为用户侧储能发展创造更大空间。

(十一)健全“新能源+储能”项目激励机制。对于配套建设或共享模式落实新型储能的新能源发电项目,动态评估其系统价值和技术水平,可在竞争性配置、项目核准(备案)、并网时序、系统调度运行安排、保障利用小时数、电力辅助服务补偿考核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五、规范行业管理,提升建设运行水平

(十二)完善储能建设运行要求。以电力系统需求为导向,以发挥储能运行效益和功能为目标,建立健全各地方新建电力装机配套储能政策。电网企业应积极优化调度运行机制,研究制定各类型储能设施调度运行规程和调用标准,明确调度关系归属、功能定位和运行方式,充分发挥储能作为灵活性资源的功能和效益。

(十三)明确储能备案并网流程。明确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新型储能行业管理职能,协调优化储能备案办理流程、出台管理细则。督促电网企业按照“简化手续、提高效率”的原则明确并网流程,及时出具并网接入意见,负责建设接网工程,提供并网调试及验收等服务,鼓励对用户侧储能提供“一站式”服务。

(十四)健全储能技术标准及管理体系。按照储能发展和安全运行需求,发挥储能标准化信息平台作用,统筹研究、完善储能标准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开展不同应用场景储能标准制修订,建立健全储能全产业链技术标准体系。加强现行能源电力系统相关标准与储能应用的统筹衔接。推动完善新型储能检测和认证体系。推动建立储能设备制造、建设安装、运行监测等环节的安全标准及管理体系。

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保障工作

(十五)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负责牵头构建储能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协调有关部门共同解决重大问题,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研究完善新型储能价格形成机制;按照“揭榜挂帅”等方式要求,推进国家

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逐步实现产业技术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推动设立储能发展基金,支持主流新型储能技术产业化示范;有效利用现有中央预算内专项等资金渠道,积极支持新型储能关键技术装备产业化及应用项目。各地区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落实方案和完善政策措施,科学有序推进各项任务。国家能源局各派出机构应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健全完善新型储能参与市场交易、安全管理等监管机制。

(十六)落实主体发展责任。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应分解落实新型储能发展目标,在充分掌握电力系统实际情况、资源条件、建设能力等基础上,按年度编制新型储能发展方案。加大支持新型储能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等政策力度。

(十七)鼓励地方先行先试。鼓励各地研究出台相关改革举措、开展改革试点,在深入探索储能技术路线、创新商业模式等的基础上,研究建立合理的储能成本分摊和疏导机制。加快新型储能技术和重点区域试点示范,及时总结可复制推广的做法和成功经验,为储能规模化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十八)建立监管长效机制。逐步建立与新型储能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闭环监管机制,适时组织开展专项监管工作,引导产业健康发展。推动建设国家级储能大数据平台,建立常态化项目信息上报机制,探索重点项目信息数据接入,提升行业管理信息化水平。

(十九)加强安全风险防范。督促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明确新型储能产业链各环节安全责任主体,强化消防安全管理。明确新型储能并网运行标准,加强组件和系统运行状态在线监测,有效提升安全运行水平。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

2021年7月15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 发展的指导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 •【公布日期】2021.07.15 •【文号】发改能源规〔2021〕1051号 •【施行日期】2021.07.15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电力及电力工业 正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 指导意见 发改能源规〔2021〕105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各派出机构: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对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应对极端事件、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支撑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新型储能快速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

略,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将发展新型储能作为提升能源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综合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举措,以政策环境为有力保障,以市场机制为根本依托,以技术革新为内生动力,加快构建多轮驱动良好局面,推动储能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多元发展。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储能发展各项工作,强化规划科学引领作用。鼓励结合源、网、荷不同需求探索储能多元化发展模式。 创新引领、规模带动。以“揭榜挂帅”方式加强关键技术装备研发,推动储能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建设产教融合等技术创新平台,加快成果转化,有效促进规模化应用,壮大产业体系。 政策驱动、市场主导。加快完善政策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储能投资建设。明确储能市场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引导作用。 规范管理、保障安全。完善优化储能项目管理程序,健全技术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提升行业建设运行水平。推动建立安全技术标准及管理体系,强化消防安全管理,严守安全底线。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在高安全、低成本、高可靠、长寿命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新型储能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全球前列,标准体系、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成熟健全,与电力系统各环节深度融合发展,装机规模基本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相应需求。新型储能成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

新型储能发展形势与政策分析

【试卷总题量: 10,总分: 100.00分】用户得分:80.0分,用时970秒,通过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规[2021]1051号)首次明确了未来的储能发展目标:()年达到30GW,实现独立市场地位,完善价格机制。 A.2022 B.2025 C.2030 D.2050 正确答案:[B] 用户答案:[B] 得分:10.00 2.根据消纳责任权重,新疆、蒙西、甘肃的弃风率超过(),青海、西藏出现比较明显的弃光现象。 A.17.5% B.5% C.10.5% D.15% 正确答案:[B] 用户答案:[B] 得分:10.00 3.《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发改价格[2021]1093号)指出,各地要统筹考虑当地电力系统峰谷差率、新能源装机占比、系统调节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峰谷电价价差,上年或当年预计最大系统峰谷差率超过40%的地方,峰谷电价价差原则上不低于();其他地方原则上不低于()。 A.3:1;2:1 B.3:1;4:1 C.2:1;3:1 D.4:1;3:1 正确答案:[D] 用户答案:[D] 得分:10.00

4.抽水蓄能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上下水库的落差,是()与电能的转换。 A.空气内能 B.机械能 C.热能 D.势能 正确答案:[D] 用户答案:[D] 得分:1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2道题】 1.储能主要包括表前储能和表后储能,下列选项中,以表前储能为主的国家包括()。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日本 E.韩国 正确答案:[ACD] 用户答案:[BC] 得分:0.00 2.目前,国内储能技术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 A.用户侧电价 B.辅助服务 C.新能源消纳 D.国际售卖 E.输配电服务 正确答案:[ABCE] 用户答案:[ABCE] 得分:10.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4道题】 1.截至2021年底,中国累计储能装机量位列全球第二。 Y.对 N.错 正确答案:[N]

关于安徽省发展“新能源+共享储能”模式的现状及政策建议

关于安徽省发展“新能源 +共享储能” 模式的现状及政策建议 一、背景和发展现状 2020年9月22日,我国宣布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愿景,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与愿景对于能源电力低碳化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对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应对极端事件、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安徽电网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展迅猛,截止2018年底,安徽电网已并网光伏容量11177MW,风电2463MW,电网调峰能力不足,特别是2019年安徽省受进准东直流来电后,出现较大调峰容量缺口,电网将面临弃风弃光不利局面,势必压低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数,影响在皖发电企业效益。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作为创建国家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县,截至2021年,金寨县建成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5700MW,新能源大批量并网后,新能源消纳问题进一步严峻。从安徽全网调峰需求、六安金寨新能源示范县发展角度来讲,均需要增加电网调峰容量。 金寨县是全国首个国家级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县,随着“30.60”双碳目标和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路线的提出,未来一段时间安徽省新能源装机容量将继续大幅提升,为解决金寨县乃至全省新能源渗透率过高所引起的调峰、调频等问题,安徽省六安金寨储能电站应运而生。 金寨储能电站建设100MW/200MWh规模,采用磷酸铁锂电池,配套建设1座110kV升压站,通过1回110kV线路接入变电站。项目已被安徽省发改委列入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 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能源局 •【公布日期】2021.09.24 •【文号】国能发科技规〔2021〕47号 •【施行日期】2021.09.24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新能源 正文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的 通知 国能发科技规〔2021〕4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能源局,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各派出机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为规范新型储能项目管理,推动新型储能积极稳妥健康有序发展,促进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我们组织编制了《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执行。 执行中的情况和建议,请及时告知我局(科技司)。 国家能源局 2021年9月24日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新型储能项目管理,促进新型储能有序、安全、健康发展,支撑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电力监管条例》《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除抽水蓄能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并对外提供服务的储能项目。 第三条新型储能项目管理坚持安全第一、规范管理、积极稳妥原则,包括规划布局、备案要求、项目建设、并网接入、调度运行、监测监督等环节管理。 第四条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新型储能项目规划、指导和监督管理;地方能源主管部门在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指导下,建立健全本地区新型储能项目管理体系,负责本地区新型储能项目发展及监督管理;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负责对本地区新型储能政策执行、并网调度、市场交易及运行管理进行监管。 第二章规划引导 第五条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全国新型储能发展规划。根据国家能源发展规划、电力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能源技术创新规划等相关文件,在论证发展基础、发展需求和新型储能技术经济性等的基础上,积极稳妥确定全国新型储能发展目标、总体布局等。 第六条省级能源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新型储能发展规划,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创新引领、示范先行,市场主导、有序发展,立足安全、规范管理的原则,研究本地区重点任务,指导本地区新型储能发展。 第七条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组织开展本地区关系电力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新型储能发展规模与布局研究,科学合理引导新型储能项目建设。 第三章备案建设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政策文件

【知识 | 能源】探索未来: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政策文件 1.引言 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的能源政策一直在积极探索和创新,以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挑战。储能技术作为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期,中国政府发布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政策文件,旨在加快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进一步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本文将针对这一主题,全面评估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并探讨其中的深度和广度。 2.政策文件的背景和意义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政策文件是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推出的。面临能源需求的增长、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供需格局的变化等问题,中国政府决定加大对新型储能技术的支持力度。储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增强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集成,实现能源消费的智能化和电能的清洁化。 3.政策文件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3.1 储能技术研发和创新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政策文件强调加大对储能技术研 发和创新的投入。政府将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推动核心技术研究,提高我国在储能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政府将出台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储能技术的投资,提高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3.2 建设储能装置和示范项目政策文件还明确提出要加快储能装置和示范项目的 建设。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和开放竞争的方式,推动储能装置的规模化建设和示范项目的落地。政府将为储能装置的兴建提供优惠政策,并鼓励各地积极创新,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储能项目。 3.3 优化电力系统配置和运行政策文件对储能技术在优化电力系统配置和运行方 面也作出了明确规定。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储能装置,优化电源结构,提升电力系统的调峰调频能力。政府将完善储能技术与电力市场的交互机制,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实现电力系统的低碳、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4.个人观点与理解 在我看来,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政策文件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举措,对我国能源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储能技术的发展将为解决能源问题、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储能技术可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损耗,减轻对传统能源资源的依赖。储能技术可以平衡电力系统的供需,解决可再生能源波动性的问题,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储能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提供电力备用和调峰调频等功能,提高电力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 •【公布日期】2022.05.24 •【文号】发改办运行〔2022〕475号 •【施行日期】2022.05.24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电力及电力工业,新能源 正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 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 发改办运行〔2022〕47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经信委(工信委、工信厅、工信局、经信厅)、能源局,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各派出机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规〔2021〕1051号)有关要求,进一步明确新型储能市场定位,建立完善相关市场机制、价格机制和运行机制,提升新型储能利用水平,引导行业健康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新型储能具有响应快、配置灵活、建设周期短等优势,可在电力运行中发挥顶峰、调峰、调频、爬坡、黑启动等多种作用,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完善适应储能参与的市场机制,鼓励新型储能自主选择参与电力市场,坚持以市场化方式形成价格,持续完善调度运行机制,发挥储能技术优势,提升储能总体利用水平,保障储能合理收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二、新型储能可作为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具备独立计量、控制等技术条件,接入调度自动化系统可被电网监控和调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和电力市场运营机构等有关方面要求,具有法人资格的新型储能项目,可转为独立储能,作为独立主体参与电力市场。鼓励以配建形式存在的新型储能项目,通过技术改造满足同等技术条件和安全标准时,可选择转为独立储能项目。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规〔2021〕280号)有关要求,涉及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一体化项目的储能,原则上暂不转为独立储能。 三、鼓励配建新型储能与所属电源联合参与电力市场。以配建形式存在的新型储能项目,在完成站内计量、控制等相关系统改造并符合相关技术要求情况下,鼓励与所配建的其他类型电源联合并视为一个整体,按照现有相关规则参与电力市场。各地根据市场放开电源实际情况,鼓励新能源场站和配建储能联合参与市场,利用储能改善新能源涉网性能,保障新能源高效消纳利用。随着市场建设逐步成熟,鼓励探索同一储能主体可以按照部分容量独立、部分容量联合两种方式同时参与的市场模式。 四、加快推动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配合电网调峰。加快推动独立储能参与中长期市场和现货市场。鉴于现阶段储能容量相对较小,鼓励独立储能签订顶峰时段和低谷时段市场合约,发挥移峰填谷和顶峰发电作用。独立储能电站向电网送电的,其相应充电电量不承担输配电价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

综合能源系统的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

综合能源系统的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 为进一步深化能源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继2020年8月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开展“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后,2021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又联合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众所周知,随着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将呈现显著的“双侧随机性”和“双峰双高”的“三双”特征,为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必须加速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通过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建设,保障大规模新能源顺利消纳。 综合能源系统建设就是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 综合化、智能化和去中心化是清洁化转型的重要保障 《指导意见》指出,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作为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促进能源行业转型升级”。 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和能源行业转型升级的本质措施是控制和缩减化石能源消费量、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推动能源电力系统清洁化转型是贯彻《指导意见》题中的应有之义,而综合化、智能化和去中心化则是清洁化转型的重要保障。 清洁化是加速能源转型的核心要求。供给侧清洁化转型可依托区域级、城市级、园区级等不同规模综合能源系统建设与运营,推动大网、微能网及分布式各级能源网络的协调及互联互通,有效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跨省跨区传输消纳及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规模化经济利用,改善能源生产和供应模式,提升可再生能源在生产端的结构占比;需求侧清洁化转型可依托综合能源系统建设,在需求侧开展综合能源服务,在满足用户能源消费需求的基础上,推动传统的物理能源消费理念过渡到“能源+服务”的综合消费理念,发掘需求侧消纳绿色电力、开展节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对《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政策的解读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对《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政策的解 读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 •【公布日期】2022.05.30 •【分类】问答 正文 《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政策解读经国务院同意,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对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哪些部署?记者专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 问:《实施方案》出台的背景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12月又明确提出到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中明确提出,要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

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为新时代新能源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我国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成效显著,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成本快速下降,已基本进入平价无补贴发展的新阶段。同时,新能源开发利用仍存在电力系统对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接网和消纳的适应性不足、土地资源约束明显等制约因素。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历时近两年,围绕新能源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在创新开发利用模式、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深化“放管服”改革、支持引导产业健康发展、保障合理空间需求、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效益、完善财政金融政策等七个方面完善政策措施,重点解决新能源“立”的问题,更好发挥新能源在能源保供增供方面的作用,为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的新能源发展基础。 问:《实施方案》在开发利用模式上如何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有什么新做法? 答:《实施方案》坚持统筹新能源开发和利用,坚持分布式和集中式并举,突出模式和制度创新,在四个方面提出了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举措,推动全民参与和共享发展。 一是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在基地

政策解读:新型储能指导意见对储能产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政策解读:新型储能指导意见对储能产业发 展的现实意义 在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驱动下,储能作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其规模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自2021年4月2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引起了储能行业乃至能源行业的广泛关注,业界对《指导意见》的发布给与了高度的肯定,并积极反馈意见。7月2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在充分征求各界建议的基础上,正式发布了《指导意见》。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结合对产业及政策的研究与理解,对指导意见政策内容及产业影响进行简要解读和分析:一、《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与正式文件对比:与征求意见稿对比后,正式文件整体改动不大,强调了对储能安全底线的严守,以及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优势,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发展,集中力量攻关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难题,促进储能多元化发展,确保储能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有力支撑。此外在健全“新能源+储能”项目激励机制中,增加“共享模式”成为落实新型储能的新能源发电项目方式之一,明确“共享模式”是优化区域可再生能源与储能协同发展的有效方式,有利于促进形成多种储能商业模式。二、指导意见对储能产业发展的现实意义明确3000万千瓦储能发展目标,助推储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数据库统计截至到2020年底已投运的新型电力储能(包含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飞轮、超级电容等)累计装机规模达到3.28GW从2020年底的3.28GW到2025年的30GW,未来五年,新型储能市场规模要扩大至目前水平的10倍,每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55%。这一规模总量及增长速度,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目标的明确,将为社会以及资本释放积极的政策信号,引导社会资本流入技术及产业,助推储能万亿市场的快速到来。强调规划引导,深化各应用领域储能布局目前储能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亟需国家层面统筹各方出台储能专项规划,通过加强管理和引导,能够有效规范行业管理,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储能系统使用效率,避免行业无序发展。《新型储能指导意见》中,电源侧储能强调了布局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项目,规划建设跨区输送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以及探索利用退役火电机组的既有厂址和输变电设施建设储能或风光储设施。这些任务一方面契合目前可再生能源发展对储能的需求,同时与之前发布的《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相关政策相互呼应,可以说落地有支撑,政策有保障。电网侧储能强调了,新型储能对电网灵活调节能力和安全稳定水平发挥的作用,对电网供电能力的提升,强调了电网应急供电保障能力、延缓输变电升级改造对储能的需求。可以说自2019年以来暂停的电网侧储能重新按下了启动键,同时随着业界对电网侧储能新的认识,以及各类社会主体的进入,我们相信在政策的引导下,电网侧储能将焕发新的生机。用户侧储能,一直是储能产业最有生命力的应用领域,随着新基建、新业态的发展,用户侧储能愈发呈现出“储能”+的发展态势,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深化,这一领域将是储能商业模式创新的主力军,将为行业发展带来勃勃生机和惊喜。健全新型储能价格机制,推动储能商业模式建立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出建立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容量电价机制,并研究探索将电网替代性储能设施成本收益纳入输配电价回收,完善峰谷电价政策,为用户侧储能发展创造更大空间。结合《关于进一步完善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关于“十四五”时期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行动方案》两份文件来看,国家层面明确提出要建立新型储能价格机制,新型储能应以市场竞争的方式形成电量电价,发挥电网替代作用的储能设施将通过输配电价进行回收。新型储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解读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解读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局 •【公布日期】2022.03.21 •【分类】法规、规章解读 正文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解读新型储能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装备基础和关键支撑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为推动“十四五”新型储能高质量规模化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一、《实施方案》出台背景 (一)“十三五”以来,我国新型储能实现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实现了实质性进步。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创新取得长足进步,2021年底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超过400万千瓦,“新能源+储能”、常规火电配置储能、智能微电网等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商业模式逐步拓展,国家和地方层面政策机制不断完善,对能源转型的支撑作用初步显现。 (二)“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也是新型储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电力系统对调节能力需求提升、新能源开发消纳规

模不断加大,尤其是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集中建设的背景下,新型储能建设周期短、选址简单灵活、调节能力强,与新能源开发消纳的匹配性更好,优势逐渐凸显,加快推进先进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势在必行。我国在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方面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面向世界能源科技竞争,支撑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加快新型储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机不容发。新型储能是催生能源工业新业态、打造经济新引擎的突破口之一,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加速新型储能产业布局面临重大机遇。 (三)《实施方案》是推动“十四五”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的总体部署。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纲挈领指明了新型储能发展方向,要求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加快完善政策体系,加速技术创新,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本次在《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细化重点任务,提升规划落实的可操作性,旨在把握“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的战略窗口期,加快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保障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顺利开局。 二、《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和政策亮点 《实施方案》分为八大部分,包括总体要求、六项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其中,六项重点任务分别从技术创新、试点示范、规模发展、体制机制、政策保障、国际合作等重点领域对“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的重点任务进行部署。 (一)总体要求。一是指导思想中明确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内生动力、以市场机制为根本依托、以政策环境为有力保障,稳中求进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规模化发

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新型储能产业市场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为抢占新型储能产业制高点和产业发展前沿,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我省“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广东省培育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政策,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抢抓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坚持研发创新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坚持合作引进与重点培育相结合,坚持创新机制与安全保障相结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着力构建技术、市场、政策驱动良好局面,将广东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型储能产业创新高地,为服务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作出广东努力、广东贡献。 (二)发展目标。新型储能产业链关键材料、核心技术和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市场机制、标准体系和管理体制更加健全,大型骨干企业规模实力不断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到2025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装机规模达到300万千瓦。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

二、加大新型储能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力度 (三)提升锂离子电池技术。支持开发超长寿命、高安全性、全气候储能锂离子电池,提升锂电池容量极限,推进新体系锂电池的研发和应用,从材料、单体、系统等多维度提升电池全生命周期安全性和经济性。提升新型锰基正极材料性能,提高硅碳、锂复合负极材料应用水平。加强电解液用高纯溶剂、新型锂盐和功能性添加剂的开发。攻关隔膜关键工艺和设备,研发固态电解质隔膜。加强智能检测评估、柔性无损快速拆解、有价元素绿色高效提取等回收利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搅拌、涂覆、卷绕、分切、回收利用等高效设备。(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 (四)攻关钠离子电池技术。加强钠盐以及水系钠离子电池等技术攻关,提升能量密度,解决寿命短、放电快等技术问题。加强匹配钠基电池的层状氧化物、普鲁士白/普鲁士蓝、聚阴离子等正极材料,煤基碳材料等负极材料,以及电解液、隔膜、集流体等主材和相关辅材的研究,开发关键材料制备工艺和电芯制造装备,降低量产成本,支撑供应链体系建设。(省科技厅负责) (五)融合能源电子技术。加强能源电子信息技术及产品研发,扩大光伏发电系统、新型储能系统、新能源微电网等智能化多样化产品及服务供给。重点研发智能传感器、电池管理芯片、功率半导体器件、直流变换器、能源路由器、断路器、柔性配电装备等关键设备,促进“光储端信”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负责)

能源发展回顾与展望(2022)——储能氢能产业快速发展

能源发展回顾与展望(2022)——储能氢能 产业快速发展 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标准规范进一步健全,多个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建成投产,储能领域高层次人才加快培养……(作者:罗曼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一、政策与大事 1.《“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发布为加快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规模化发展,2022年1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方案》聚焦六大方向,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一是注重系统性谋划储能技术创新;二是强化示范引领带动产业发展;三是以规模化发展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四是强调以体制机制促进市场化发展;五是着力健全新型储能管理体系;六是推进国际合作提升竞争优势。相较于2021年印发的《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新型储能发展目标和细化重点任务,提升规划落实的可操作性,旨在把握“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的战略窗口期,加快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保障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顺利开局。 2.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出台为促进氢能产业规范有序高质量发展,2022年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规划》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氢能清洁低碳特点,推动交通、工业等用能终端和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同时,明确氢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是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规划》提出了氢能产业发展基本原则和氢能产业发展各阶段目标,明确到2025年,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万~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万~200万吨/年。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到2035年,形成氢能多元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明显提升。《规划》统筹谋划、整体布局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是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的“N”之一,既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也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3.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标准规范进一步健全2022年4月,《电化学储能电站应急演练规程》《电化学储能电站危险源辨识技术导则》《电化学储能电站生产安全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三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文件适用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铅酸/铅碳电池、液流电池、燃料电池等类型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包括电化学储能电站生产安全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程序和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与现场处置方案编制的技术、电化学储能电站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的计划、准备、实施、评估总结和持续改进等内容和要求。4月26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印发《关于加强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的通知》,要求从高度重视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加强电化学储能电站规划设计安全管理、做好电化学储能电站设备选型、严格电化学储能电站施工验收、严格电化学储能电站并网验收、加强电化学储能电站运行维护安全管理、提升电化学储能电站应急消防处置能力等七个方面进一步加强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11月18日,工信部编制的《电能存储系统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国家标准征求意见。文件适用于电能存储系统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并规定了应用于最大直流电压不超过1500V的电能存储系统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的安全要求,以及试验方法。 4.新型储能参与市场相关机制不断完善2022年5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印发的《关于进

上海新型储能项目实施方案

目录 第一章背景及必要性 (6) 一、“双碳”目标衍生政策东风,储能迎来高光时刻 (6) 二、电化学储能为主流 (6) 三、推动长三角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 (7) 四、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7) 五、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8) 第二章总论 (9) 一、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 (9) 二、项目建设地点 (9) 三、可行性研究范围 (9) 四、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 (9) 五、建设背景、规模 (10) 六、项目建设进度 (11) 七、环境影响 (11) 八、建设投资估算 (11) 九、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1)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12) 十、主要结论及建议 (13) 第三章行业发展分析 (14) 一、压缩空气储能值得期待 (14) 二、短期内储能发展需跟踪新型电力系统转型步伐 (16)

三、成熟商业模式支撑稳健发展 (16) 第四章建筑技术分析 (18) 一、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18) 二、建设方案 (18) 三、建筑工程建设指标 (19) 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19) 第五章项目选址分析 (21) 一、项目选址原则 (21) 二、建设区基本情况 (21) 三、加快完善经济发展格局 (23) 四、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24) 第六章 SWOT分析 (25) 一、优势分析(S) (25) 二、劣势分析(W) (26) 三、机会分析(O) (26) 四、威胁分析(T) (27) 第七章发展规划 (33) 一、公司发展规划 (33) 二、保障措施 (33) 第八章环境保护分析 (35) 一、环境保护综述 (35)

二、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35) 三、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35) 四、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 (35) 五、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36) 六、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36) 第九章劳动安全 (37) 一、编制依据 (37) 二、防范措施 (39) 三、预期效果评价 (40) 第十章项目规划进度 (41) 一、项目进度安排 (41)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 (41) 二、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41) 第十一章工艺技术方案分析 (43) 一、企业技术研发分析 (43) 二、项目技术工艺分析 (44) 三、质量管理 (45) 四、设备选型方案 (46) 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 (46) 第十二章投资计划 (47) 一、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 (47) 二、建设投资估算 (47)

湛江新型储能项目实施方案

报告说明 2021年7月15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明确了储能作为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技术,明确了储能的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接近2021年装机规模的10倍,极大提振行业信心,为储能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2021年7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推动电价市场化改革,通过峰谷电价、尖峰电价等价格信号,激励市场成员自发配置储能或调峰资源。经济利益可驱动市场成员自发实现分散与集中相互协同的储能设施配置方案,为储能设施商业价值的实现提供空间。峰谷价差拉大,将催生出更多应用新模式。 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9543.5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9886.5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5.58%;建设期利息737.2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86%;流动资金8919.7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56%。 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806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61667.50万元,净利润13874.71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6.98%,财务净现值24439.32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46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 综上所述,本项目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属于投资合理、见效快、回报高项目;拟建项目交通条件好;供电供水条件好,因而其建设条件有明显优势。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思想,有利于行业结构调整。 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 目录 第一章市场预测 (7)

周口新型储能项目实施方案

目录 第一章背景、必要性分析 (7) 一、“双碳”目标衍生政策东风,储能迎来高光时刻 (7) 二、成熟商业模式支撑稳健发展 (7) 三、储能成新能源标配于争议中坚定前行 (8) 四、持续优化环境,提升综合实力 (8) 五、供需两端发力,提升经济效能 (10) 六、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1) 第二章绪论 (12) 一、项目概述 (12) 二、项目提出的理由 (13) 三、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14) 四、资金筹措方案 (14) 五、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14) 六、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14) 七、环境影响 (14) 八、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 (15) 九、研究范围 (16) 十、研究结论 (16) 十一、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16)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16) 第三章建筑物技术方案 (18)

一、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18) 二、建设方案 (18) 三、建筑工程建设指标 (20) 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20) 第四章产品方案 (22) 一、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22) 二、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 (22) 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 (22) 第五章 SWOT分析说明 (24) 一、优势分析(S) (24) 二、劣势分析(W) (24) 三、机会分析(O) (25) 四、威胁分析(T) (26) 第六章运营管理模式 (31) 一、公司经营宗旨 (31) 二、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 (31) 三、各部门职责及权限 (32) 四、财务会计制度 (34) 第七章法人治理结构 (37) 一、股东权利及义务 (37) 二、董事 (38) 三、高级管理人员 (41)

江苏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实施方案

江苏压缩空气储能项目 实施方案 xxx有限公司

报告说明 2021年7月15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明确了储能作为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技术,明确了储能的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接近2021年装机规模的10倍,极大提振行业信心,为储能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2021年7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推动电价市场化改革,通过峰谷电价、尖峰电价等价格信号,激励市场成员自发配置储能或调峰资源。经济利益可驱动市场成员自发实现分散与集中相互协同的储能设施配置方案,为储能设施商业价值的实现提供空间。峰谷价差拉大,将催生出更多应用新模式。 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0456.6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8179.6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22%;建设期利息189.3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81%;流动资金2087.7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97%。 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180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14997.90万元,净利润2190.46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3.46%,财务净现值1004.18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94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 综上所述,本项目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属于投资合理、见效快、回报高项目;拟建项目交通条件好;供电供水条件好,因而其建设条件有明显优势。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思想,有利于行业结构调整。 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 目录 第一章项目背景分析 (8)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