阈下启动的心理机制初探_王沛

阈下启动的心理机制初探_王沛
阈下启动的心理机制初探_王沛

内隐情绪启动效应的文献综述

内隐情绪启动效应的文献综述 一、情绪 (一)情绪启动 近年来,当启动刺激与探测刺激具有相同的情绪色彩时,控制组与实验组的反应会有明显的不同,这种情况被称之为情绪启动。这种情绪研究的发现为情绪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现代心理学产生不久以后,Williian James于1884年提出了被后人称为情绪的外周理论,但是由于情绪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研究方法的困难,在其后的时间里情绪研究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情绪研究才出现了快速发展,早期情绪研究主要涉及情绪的生理唤醒、情绪脑机能定位、情绪的生理伴随模式、情绪发生序列、情绪与体内平衡、情绪与环境、条件性情绪反应、情绪与人格发展等课题。 情绪启动(affective priming)就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当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有相同效价即在评价上一致时(如: 阳光母爱蟑螂死亡),与具有不同效价即在评价上不一致时(如:蟑螂母爱阳光死亡)相比,在前一种情况下,对目标刺激(母爱死亡)的加工会更快和更准确,这通常就被称为情绪启动效应。 [1] (二)内隐情绪 为我们所熟知,弗洛伊德是无意识研究的先驱之一,在他的《性学与爱情心理学》中第三章就是对无意识情绪的阐述。他认为,本能是要寻求一种与观念或情感状态的结合。原始的本能与观念的结合之后就产生认知,而原始的本能与情绪情感状态结合后,就成为外显的情绪情感,两种结合过程之中都会伴随压抑影响作用,往往就把这种原始的观念和情感称为无意识观念和无意识情绪。而且弗洛伊德把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无)意识,并且指出无意识对人的心理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就像上文所提到的,在20世纪60年代后,现在心理学开始蓬勃发展,认知革命开始,而内隐学习和内隐记忆的研究也快速发展,因此内隐研究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也相对开始成熟。在此基础上有研究表明内隐社会认知揭示了无意识认知成分参与有意识的社会认知过程。这些都为内隐情绪的研究提供了可能。 什么是内隐情绪,当今研究中尚未有一致的可被所有人认可的界定,在1999 年,Kihlstrom在《无意识心理》中明确提出“implicit emotion”这个概念,表明 内隐情绪是指某种情绪状态所导致的经验思想和行动上的变化,这种情绪状态独 立于他/她对这种情绪状态的有意识的觉知。也就是说相对于个体意识到情绪、 情感及情绪状态知觉的外显情绪,内隐情绪则是归于一个人情绪状态引发的体 验、思想或行为的改变,而这种情绪状态的引发是阈下即无意识的。 [2] 二、内隐情绪的相关研究 目前内隐情绪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阈下刺激诱发内隐情绪并且因此产生的反应是被试可以觉察到的,即被试可以意识到自身的情绪反应;第二方面是阈下刺激诱发的内隐情绪并且因此产生的反应是被试不能察觉到的,即被试的内隐情绪变化是被试没有意识到的。 (一)阈下引发的内隐情绪并且有外显反应

阈下意识文献综述

企业中,常常会见到随处张贴的标语。当管理者强制要求员工需仔细阅读标语时,触发员工的阈上意识。当管理者并没有要求员工必须阅读标语。即使标语位置醒目,视觉的呈现是在员工的视觉阈限以上,但在此过程当中,员工关注的是手头工作,而不是这些本应引起注意的标语。也就是说,是员工自己把这些标语给“隐藏”起来,视而不见。此时,标语产生的效果触发的是员工的阈下意识。 阈限 阈下知觉 情绪影响思维 “拓展-构建理论(broaden-and-build theory)”认为,处于积极情绪状态的个体比处于消极情绪状态的个体,在思维上更开阔并更具创造力,后者往往聚焦于引发消极情绪的事件或情境,使认知范围变得狭隘,但处于消极情绪的个体在求生时能迅速作出反应。在情绪强度对信息加工的影响方面,与高强度比较,中等强度的积极情绪更利于创造性的产生(Fredrickson, 1998)。 情绪影响认知 关于情绪如何影响认知,Forgas 提出了情绪渗入理论(AIM, affect infusion model)。情绪渗入是指个体在使用不同的加工策略时,情绪会选择性地影响个体的认知活动,从而使个体的认知结果朝向与情绪相一致的方向倾斜(Forgas,1995)。研究表明,具有情绪色彩的信息更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产生注意偏向(Williams,Mathews,Macleod,1996;Koster et al.,2005)。积极情绪扩大了个体的注意范围,使个体更易形成全局观念;消极情绪则使个体更多注意细节内容,进行更多的系统搜索(王翠玲&邵志芳,2004)。积极情绪使被试打破定势,产生更多不寻常的联想,更有利于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效率更高,决策更全面(Isen et al., 1987;Isen,2002)。也有研究认为,消极情绪促进顿悟问题的解决(Kaufmann,1997),积极情绪则促进被试对类比推理任务的完成(Jausovec,1989) 情绪影响认知的stroop验证 正常成人具有显著的情绪STROOP效应; 阈下情绪的不同对正常成人完成STROOP认知任务存在影响, 其中, 消极情绪的STROOP效应表现为反应时的延迟。以文字为载体的阈下情绪刺激能够产生情绪STROOP效应, 说明了情绪刺激具有优先于意识认知的特点, 可以在人们对其产生意识前得到加工并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宋鸽,2008)采用眼动记录法并结合情绪诱发程序,探讨主体情绪状态和材料情绪模式(情绪图片、情绪文本)对认知加工过程的影响。(高淑青,2010)随着被试感受情绪图片时间的延长,积极情绪的作用表现为从无作用到产生干扰作用,而消极情绪的作用表现为从产生干扰作用到无影响再到产生促进作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随着认知过程的延长,情绪诱发效果的增强,积极情绪表现出干扰作用,而消极情绪随着认知过程的延长得到更充分诱发,从最初表现出干扰作用到后来产生促进作用。产生这一转变的原因应该从不同刺激所具有的自身特征以及在不同加工任务过程中情绪是否得到有效而充分的诱发两个方面寻找解释(董光恒,2008)。阈下启动被试的积极/消极情绪对风险决策有显著影响。阈下积极组的被试更具有冒险倾向,阈下消极组的被试更趋向于风险规避,而控制组的被试在风险决策中则处于居中水平(姜卓,2011)。 标语(情绪文本)对员工行为影响示意图

不同吸引度和唤醒度图片的情绪启动效应

不同唤醒度和吸引度的情绪图片的启动效应 张晓晓 1118403037 摘要 考察了不同唤醒度和吸引度图片对于启动效应的影响。被试为苏州大学在校本科生30名。在平时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实验材料的相貌对于被试的判断有明显的影响,所以在本次试验中,启动刺激材料的吸引度也作为其中的一个维度。本实验在严格控制情绪材料的条件下,以不同唤醒度和吸引度的材料作为启动刺激,以经过挑选的中性效价的情绪图片作为靶刺激,通过这样的设计来了解情绪的启动效应。结果表明:启动刺激材料的吸引度与启动效应之间呈现正相关,而唤醒度则没有发现它与启动效应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 1.前言 在心理学的发展中,人们认为人类总是潜意识地按照“积极/高兴”和“消极/不高兴”评价周围环境。在情绪或态度的现有理论中,研究表明个体只需少量认知资源就能快速评价刺激的情绪含义,并影响随后的情绪与认知。这些观点在近二十年里,获得了许多实验证据的支持,其中最直接的是情绪启动研究。该研究先呈现不同效价的启动刺激200ms,间隔100ms后呈现不同效价靶刺激,此时SOA为300ms(SOA指从启动刺激开始呈现到靶刺激开始呈现的时间间隔),当启动刺激与靶刺激效价一致时(如癌症———丑陋)所需反应时比不一致时(如生日———丑陋)更短。因形成意识反应策略并影响随后反应至少需要SOA为500ms,因此如果SOA为300ms时,启动刺激影响了随后的靶刺激反应,可将该过程视为自动、无意识的。可见,情绪启动研究一方面深化了传统的启动范式,将该范式扩展至情绪的研究。另一方面为探索无意识情绪提供了良好的方法和新的途径。此外,该研究因具有直接测量方法所无法取代的优势,现已成为研究态度自动激活的首选方法。鉴于其重要的研究意义,情绪启动研究吸引了大量的研究者并且成为较活跃的领域之一。 Bower在80年代初提出了关于情绪和记忆联想网络模型(association net work model of memory and emotion)①,他认为,情绪或记忆是这个网络上的结点,其他部分的变化必然会引起这些结点的变化。造成这些变化的可以是任何刺激,如听觉,视觉,语言的,也可以是其他的,对情绪结点的刺激,可以引发扩散性的兴奋,这种兴奋可以降低与此有关结点的感觉阈限,如情绪关联词语等。90年代,有人又提出了“无意识情绪模型”(Model of Nonconscious Affect)②.这个模型有种:一是添加模型,认为某些无意识的刺激会诱发人的某种情绪模式的产生,促使人们出现一种弥散性的情绪状态,这种状态通过无意识的方式添加到其他状态之中,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③第二个模型是注意模型(Attention model),这个模型认为,具有情绪刺激的信息会更多的引起人们的注意,当A察觉到B 的细微的情绪的变化,A会更加注意B的情绪变化,当人们察觉到情绪变化的时候,就必然会引起注意。④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很多人研究不同性质和特质的刺激对记忆过程的影响,因此认知过程的启动效应的研究开始了。人们通过实验的方法去验证。比较早的对Bower的模式进行验证的是Murphy和Zajonc R N B,他们提出了情绪首因效应假说。他发现情绪和其他认知现象一样存在情动效应,如果这种情绪是无意识的,这种情绪就成为了人们对事物反应的一个部分,是人的活动有了情绪色彩。⑤之后Challis 和Krane对不同启动状态下词语认知的速度进行研究,发现期待能够启动的情绪状态下(无论是否积极)词语认知速度快于中性状态下的认知速度。⑥ 情绪面孔的启动效应主要是研究情绪面孔的效价及唤醒度和启动效应的关系。总结以往

阈下情感启动范式下的性别面孔情绪刻板效应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7(8), 1171-1178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2613163702.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613163702.html,/10.12677/ass.2018.78172 Gender Facial Emotional Stereotype under the Paradigm of Subliminal Affective Priming Lina Zhang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Jul. 19th, 2018; accepted: Aug. 2nd, 2018; published: Aug. 9th, 2018 Abstract Researches showed that the disparate facial features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will affect the perception of emotional expression. On the same baseline, women are more likely perceived to be happy, surprised and fear, whereas men are angry, which is called gender facial emotional stereo-type. We utilized the three-factor mixed experiment design, 2 (gender of priming image: male, fe-male) × 3 (emotion of priming image angry, happy, neutral) × 2 (gender of subject: male, female), to examine gender facial emotional stereotype under the paradigm of subliminal affective priming. The subjects need to assess target images are happy or not when encountering evaluative catego-rization task. Then we analyze the data that is estimated “happy” using the repetitive measure of variance.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ender of priming image and emotion of priming image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1, 35) = 7.064, p < 0.01;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hen priming “happy” emotion whatever the happy priming or neutral priming. 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there exists gender facial emotional stereotype under the paradigm of subliminal af-fective priming. Keywords Subliminal Affective Priming, Gender Facial Emotional Stereotype 阈下情感启动范式下的性别面孔情绪刻板效应 张丽娜 西南大学,重庆 收稿日期:2018年7月19日;录用日期:2018年8月2日;发布日期:2018年8月9日

情绪图片的阈下启动效应

情绪图片的阈下启动效应 蚁金瑶,钟明天,罗英姿,凌宇,姚树桥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理中心,湖南长沙410011) 【摘要】目的:探讨阈下呈现启动图片时是否存在情绪启动效应,分析阈下情绪启动中是否存在负性偏向。方法:采用阈下呈现启动图片的方式,要求大学生尽快对目标图片做出正负性的判断。 采用重复测量ANOVA分析,比较大学生在不同的情绪启动条件下、对正负性图片的反应正确率和平均反应时的差异。结果:不同情绪启动条件、目标图片的性质对反应正确率和平均反应时均存显著主效应,启动条件和控制条件的反应正确率显著高于非启动条件,而平均反应时则显著短于非启动条件;受试对负性图片的反应正确率显著高于正性图片,对负性图片平均反应时则显著短于正性图片。结论:阈下呈现启动图片时可观测到明显的情绪启动效应;在阈下情绪启动中,存在“负性偏向”。【关键词】情绪图片;阈下;情绪启动效应;负性偏向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611(2007)03-0304-04 AStudyofSubliminalAffectivePrimingwithAffectivePictures YIJin-yao,ZHONGMing-tian,LUOYing-zi,LINGYu,YAOShu-qiaoTheSecondXiangyaHospital,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41001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hepurposeofthisstudywastoreplicatethesubliminalprimingeffectwiththeaffectivepic- turesandcomparethereactionstopositivetargetpicturesandnegativetargetpictures.Methods:Primepicturesweresubliminallypresented,andthesubjectswererequiredtojudgewhetherthetargetpicturewasapositiveoranegativeoneassoonaspossible.ThecorrectresponserateandthemeanresponselatencyweresubjectedtoANOVAwithrepeatedmeasures.Results:Significantmaineffectsoftargetandaffectivecongruencewerefoundforbothcorrectrateandmeanresponselatency.Themeanresponselatencywassignificantlyslowerforaffectivelyincongruenttrials,ascomparedtothoseforaffectivelycongruenttrials.Thecorrectrateforaffectivelyincongruenttrialswasthelowest.Subjectswererela-tivelyslowertorespondtopositivetargetpicturesthantonegativetargetpictures.Conclusion:Thereareaffectiveprimingeffectswithsubliminallypresentedpictures.Thereis“ negativitybias”insubliminalaffectivepriming.【Keywords】Affectivepicture;Subliminal;Affectiveprimingeffect;Negativitybias 【基金项目】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号: 20050533026);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号:05JJ30053)通讯作者:姚树桥 在心理学领域中,存在这样的假设:人类对于周围环境总是无意识地将其评估为正性的(令人愉悦的)或负性的(令人不快)。Fazio等[1]建立的情绪启动范式为该自动评估假设提供了最有力、最直接的证据支持。情绪启动(affectivepriming)是指对在评价上处于两极(如,正性的或负性的)的目标刺激而言,个体对其做出评价的时间与准确性受到其前面的启动刺激性质的调节,当启动刺激(如,友谊)和目标刺激(如,爱)的性质相一致时,个体对目标刺激的反应就会更快、更准确。而当启动刺激(如,讨厌)与目标刺激(如,快乐)性质不一致时,个体对目标刺激的反应就较慢,错误率也较高。启动效应证实了人类拥有非条件性地、自动对传入刺激进行评价的能力。 自Fazio等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后,研究者采用不同的实验任务、不同的刺激材料、变化不同的 SOA(刺激不同步时间)水平、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启 动刺激(阈上呈现、阈下呈现)来探讨情绪启动效应的本质,结果均较一致发现:情绪启动效应并不依赖于对启动刺激的有意感知,提示情绪启动效应的自动加工本质[2],而阈下情绪启动效应的有关研究更是为情绪启动效应的自动加工本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然而,以往的阈下情绪启动研究得到的结果不一,有学者甚至得到“反转”效应[3,4],另外,以往的研究多只对启动、非启动任务中的平均反应时、正确率进行比较,没有详细比较不同情绪启动条件(启动、非启动、控制)中,个体对正性、负性图片的反应是否有差异,即在探讨启动效应的时候,没有同时考虑到长期以来学者所观察的“负性偏向”(个体对负性刺激的反应快于对正性刺激的反应)[5]。 当前,阈上情绪启动研究的刺激材料比较多样 化,如词汇、简单线图、生活情景图片等,但在阈下情绪启动的研究中,刺激材料则相对单调,一般采用词汇作为刺激材料。鉴于Lang等人编制的国际情绪图片系统(IAPS:InternationalAffectivePictureSystem)[6]解决了情绪研究中一直以来存在的刺激材料标准化

不同意识水平下的情绪启动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4,27(6):1506-1508 不同意识水平下的情绪启动 程九清Ξ 高湘萍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上海,200234) 摘 要 实验研究了不同意识水平下情绪启动的机制。我们采用带有褒贬意义的中文语句作为情绪刺激,要求被试在情绪刺激播放响度正常或极低的情境下对不熟悉的法语语句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无意识情绪启动显著;有意识情绪启动却未出现。我们认为无意识情绪启动是个体对刺激自动加工的结果;而个体在意识层面的认知加工可能会抑制已唤醒的情绪。另外,情绪刺激的不同排列方式对被试评价的倾向性可能有潜在的影响。关键词:意识水平 情绪启动 认知加工 1 引言 情绪启动的研究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在一系列的实 验中,研究者发现快速闪现(几毫秒或十几毫秒)的带有表情的人脸图片,尽管被试并没有看到,但还是可以对靶刺激作出特定的反应,即发生情绪启动效应[1-4]。 阅读前人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十分有趣的情绪启动分离现象,即很微弱的刺激(如快速闪现的图片)往往能引起可以测量到的情绪启动,而能清晰意识到的刺激(如呈现时间较长的图片)却不能造成明显可见的情绪启动。W oon 把这个分离现象归因于指导语的作用[4]。因为在这类实验中,当被试可以清晰觉察到刺激时,主试往往会隐瞒实验目的,告诉被试这些刺激是另外一个实验的材料。W oon 认为这样做会干扰被试,使被试的情绪发生变化或作出的选择和已有的情绪不符。W oon 在随后的实验中对于任何被试都不给出指导语,结果发现意识知觉到的刺激也能引起情绪启动,不过他采用的材料也是带有表情的人脸图片。必须指出的是,用人脸来作为刺激是有特殊性的。Field 等在82年一个研究中发现,婴儿,即使是刚出生36个小时,也能对不同的表情(高兴、悲伤、惊讶)进行辨别,并作出相应的表情反应,从而论证了个体对人脸表情的辨别与反应是具有先天性的[5]。基于这一点,可以说,用带有表情的人脸图片做情绪刺激来引起情绪启动是直接的。也许正是这样的直接性,使被试可以完成无意识的自动加工,造成情绪启动;同样,即使在意识层面造成的情绪启动,也很难说仅仅就是认知加工的作用。所以W oon 的方法来证明认知加工的对情绪的作用未必是充分的。 我们不禁要问,第一,可以被自动加工且造成情绪启动的刺激需要有什么特性,是不是一定要有上文中所说的直接性?第二,认知加工(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对情绪启动到底有多少作用?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在实验中,我们采用具有褒义或贬义性质的中文语句作为情绪启动刺激。考虑到语气和语速可能会对句子的理解产生影响,实验中语句的播放效果都是平缓、不带感情色彩的。鉴于W oon 提及的指导语的干扰,实验中我们对于接受有意识刺激的被试不给任何关于情绪刺激提示,只让他们对靶刺激作出评价。 实验中我们播放情绪刺激的响度或极低(作为阈下刺激),或正常(作为阈上刺激),分别作为无意识和有意识的情境。为保证这一点,我们在实验中会进行一个再认测验,确定一部分被试接收的的确是阈下刺激。 一系列情绪和记忆的研究表明,被试固有的心境对相关信息的再认或提取是有影响的,某一类型的心境更容易使被试回忆起这一类型的经验[6-7]。我们假设,如果事先造成被试一种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那么被试在随后对靶刺激的评价中更倾向于把靶刺激评价为积极的或消极的。按照这个逻辑,假如单纯的认知加工确能引起情绪启动,那么对任何后一个情绪刺激来说被试已有了前一个情绪刺激造成的心境。如果前一个情绪刺激和后一个情绪刺激的褒贬性质一致,那么被试应该更倾向于这种性质的评价。在实验中我们安排了同一性质语句的连续重复排列,旨在考查与不同性质语句的随机排列的方式相比,被试的选择是否会更倾向于一致。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某高中二年级平行班学生150人。其中男生88人,女生62人。将被试随机分为3组(A 、B 、C 组),每组50人。所有被试均不懂法语且无耳疾。2.2 实验设计 实验采用3×2×2的设计。三个被试组中,两个为实验组:A 组,接受阈下情绪刺激;B 组,接受阈上情绪刺激;C 组为控制组,不接受情绪刺激。情绪刺激的性质分褒义和贬义两种;情绪刺激的排列方式分同一性质连续重复排列和不同性质随机排列两种水平。情绪刺激的性质及排列方式为组内变量。2.3 实验材料 A 组实验中播放30句响度极低(10db )的中文语句和30句响度正常(50db )的法语语句。每句法语语句紧随中文语句出现,构成一个句组。每个句组之间间隔4s 。播放的中文语句中褒义贬义句子各半。每句中文语句一般5—10字;每句法语语句10—15词。中文语句的排列方式,前五句都为贬义语句,最后五句都为褒义语句,均分别呈连续重复排列。 6 051Ξ第一作者简介:程九清,男,上海师范大学心理系。E -mail :johann0903@https://www.360docs.net/doc/2613163702.html,

启动效应

启动效应 ?研究启动效应的实验一般都包括两个阶段:首先给被试呈现一系列刺激,如词、图 形或面孔等;然后在测验阶段呈现残词、模糊词、速视词或图等残缺的知觉或语义线索,要求被试命名或辨认; ?测量指标是被试的认知倾向、操作速度或准确性的改变,如反应时和正确率等 ?若被试对先前呈现刺激的命名时间或辨认正确率大于未学习过的控制刺激,就认为 先前呈现的刺激对后来的刺激产生了启动。 ?其与传统的记忆测量方法(又称直接测量),如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和再认等有所不 同,它不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回忆学习过的信息,而是对任务的操作结果进行测量(又称间接测量),通常所用的方法有词干补笔、知觉辨认、快速命名和自由联想等。 双任务(dual-task)实验范式 ?如果完成两项任务需要同一心理过程或心理资源参与,那么,同时进行这两项任务 时每一任务的成绩将比各自单独进行的情况下要差。 ?如果某一认知任务(如推理、言语理解)依赖于短时记忆,那么当被试在完成认知 任务时同时记一些数字(占用短时记忆)时,随着被试要记住的数字量的增加,被试的成绩将受到很大影响。 ?当记忆负荷为3个数字时,各种认知任务成绩基本上未受影响。当记忆负荷为6个 数字(接近正常人的记忆广度)时,认知任务成绩均虽然明显降低,但没有预想的差。 ?要求被试在进行数字记忆广度任务(0-8位,出声复述)的同时完成一项推理测试, 随着记忆负荷的加大,推理所需时间明显增加,但其时间仅延长约35%,且错误率始终维持在5%左右。 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包含一个中央执行(central executive, CE)控制器,以及至少两个从属的子系 统:语音环(phonological loop, PL)和视空间模板(visuo-spatial sketchpad, VSSP)。 ?工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性的加工和贮存的能量有限的记忆系统。 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的主要区别 ?工作记忆强调信息加工过程中信息操作和保持的同时性,而短时记忆则只强调信息 的(被动)储存。 ?相比较短时记忆概念而言,工作记忆概念更符合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与保持的特点, 即信息处理和保持的同时性特点。 认知心理学方法 实验法 ?过程分离法:反应时间的相减法、反应时间的加因素法等; ?任务分离法(实验性分离) 过程分离(I):反应时间的相减法 ?唐德斯1868年提出“生理时间” ,区分简单反应和复杂反应。 ?A反应(简单反应):要求被试觉察到一个灯光刺激后立即用右手按键作出反应,记 录为RT a; ?B反应(选择反应):安排红绿两个色光刺激,要求被试看到红光后立即用右手按键 作出反应,而看到绿光后立即用左手按键作出反应,记录为RT b; ?C反应(辨别反应):安排红绿两个色光刺激,要求被试看到红光后立即用右手按键 作出反应,而看到绿光则不作出反应,所测到的反应时记录为RT c。 过程分离(I):反应时间的相减法

情绪刺激材料的研究进展[1]

研究方法 情绪刺激材料的研究进展 周 萍 陈琦鹂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长沙,410081) 摘 要 情绪刺激材料是诱发实验性情绪的重要工具。根据呈现的通道不同,现有的情绪刺激材料可分为视觉刺激材料、听觉刺激材料、嗅觉刺激材料以及多媒体材料等,其中以视觉刺激材料最为常见。随着情绪研究的深入,情绪刺激材料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是情绪研究中须待重视与解决的问题。关键词:情绪诱发 情绪刺激材料 标准化研究 实验性情绪是许多心理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变量。为了获得有效的实验性情绪,研究者通常使用不同的情绪刺激材料诱发不同性质与强度的情绪。随着情绪研究的深入,情绪刺激材料的研制与规范化标准化将会愈受重视。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综述以抛砖引玉以飨同道。 1 情绪刺激材料的种类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实验性情绪研究中使用的刺激材料有语句、语词、图片、声音、气味等。根据呈现刺激材料的感觉通道不同,情绪刺激材料可分为视觉情绪刺激材料、听觉情绪刺激材料和嗅觉情绪刺激材料及多媒体材料,其中以视觉刺激材料的使用最为普遍。1.1 视觉刺激材料1.1.1 语词与语句 早在1968年,V elten [1]通过实验编制了第一套情绪诱发文字材料(mood induction statements)。这些书面情绪性材料由语句构成,分为正性语句、负性语句和中性语句三种,例如:正性语句: 大多数的人都喜欢我 ;负性语句: 有时我感觉有罪恶感而无法睡觉 ;中性语句: 华盛顿的很多建筑物是用大理石建的 。1986年,Fazio [2]等人采用语词作为情绪刺激材料研究情绪启动效应。实验要求被试对靶刺激(如: 友好 、 丑恶 )进行效价评定(积极或消极),每一靶刺激前呈现一个不需要评价的启动刺激(其情绪效价与靶刺激具有一致和不一致的关系),记录反应时间和错误率。结果显示与启动词效价一致的靶刺激的评价时间比与启动词效价不一致的靶刺激的评价时间要短。1992年,Barg h [3]等人重复F azio 1986年的实验,采用带有态度色彩的物体名字作为启动刺激,(如:正性词,黄金;负性词,垃圾),表明态度自动激活效应的普遍性。1998年,De Houwer 等[4] 使用Simon 范式研究情绪,实验中使用正负效价的和中性的名词和形容词作为情绪刺激,如:正性词:朋友(fr iend)和真诚的(honest );负性词:癌症(cancer)和淘气的(stupid);中性词:纸张(paper )和通常的(nor mal);实验要求一半被试在名词呈现时报告 正性 ,在形容词呈现时报告 负性 ;另一半被试的要求则与其相反,结果显示呈现词的情绪效价与要求被试报告的反应一致时,被试反应的速度更快。在情绪Stroop 现象研究中, White [5]要求被试对带有情绪色彩语词所涂的颜色命名,其中包括威胁性词语(如:death,死亡)和中性词语。结果显示被试给情绪语词进行颜色命名的速度比给中性词颜色命名的速度要慢。Stenberg [6]使用Stroop 范式,将情绪效价词附加在具有不同情绪效价的面孔上,实验任务就是判断语词的效价,结果表明对负性词的加工潜伏期延长。 在这些研究中,作为情绪刺激材料的语词大多采用的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和名词,其启动效价往往是以反应时或偏好测定来评定。1.1.2 图片 情绪图片刺激材料在实验性情绪研究中被广泛使用。1993年,M urphy 等[7]采用图片作为启动刺激,要求被试作偏好判断,结果证实图片有情绪效应。1998年,RandyJ.L arsen 等[8] 曾在实验中使用三种不同情绪色彩的情景图片以幻灯片的方式呈现,要求被试在看完图片后,完成实验问卷,研究个体在情绪反应强度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情绪反应强度高的被试与情绪反应强度低的被试相比,所要完成的认知活动更多。2002年,Jan De Houwer [9]等人使用正负情绪效价图片作为情绪刺激,有动物图片(蝴蝶,蛇)、人物图片(朋友,敌人)、运动图片(接吻,哭泣)和关于景观的图片(花朵,疾病),进行关于情绪类别实验中的情绪启动研究。国内郑希付采用分别表现愉快、悲伤和愤怒情绪的三张人物图片作为刺激材料,采用自我情绪评定的方式观察观看情绪图片的被试与观看非情绪图片的控制组被试获得的情绪差异.发现实验组被试均产生了相应的情绪,而且积极组的效果更为明显。程九清、高湘萍采用5张积极和5张消极人物表情图片作为刺激材料进行情绪启动研究,也同样证实了情绪启动效应。杨丽珠,蒋重清等采用哭与笑的人物表情图片作为刺激材料,要求被试观看哭与笑的表情图片后注视电脑屏幕上呈现的人物后脑勺图片,按键选择这个人是笑还是哭。结果表明哭的表情面孔启动效应达到显著;但笑表情面孔启动效应未达到显著。 作为刺激材料,图片的内容涉及较广,包含的情绪信息很多,似乎图片比文字引起的启动效应更明显。Spruy t A ,Hermans 等[10]的研究分别以图片和单词作为刺激材料,结果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当以图片为刺激材料时,采 通讯作者:周萍。E mail:okninhao@https://www.360docs.net/doc/2613163702.html, 424 心理科学 Ps ychologi cal S cience 2008,31(2):424-426

焦虑情绪与启动情绪两种状态下的记忆信息处理_郑希付

焦虑情绪与启动情绪两种状态下的记忆信息处理 郑希付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510631) 摘 要 通过2个实验,研究了焦虑情绪和暂时启动情绪状态下被试的记忆信息的处理。实验一,选取100名大学生,研究高焦虑、中焦虑和低焦虑状态下的记忆操作,结果发现,焦虑情绪的水平与积极词语的记忆呈负相关,与消极和中性词语的相关不显著。实验二,选取86名大学生,随机将他们分成愉快启动组、悲伤启动组和对照组,研究启动情绪状态的记忆操作,结果表明,在启动的愉快和悲伤情绪状态,被试对不同类型的词语的记忆没有显著差异。但是2个实验都表明,人们对积极词语和中性词语的记忆数量都显著大于对消极词语的记忆。关键词:焦虑 启动情绪 记忆 1 前言 焦虑情绪是人们经历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或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相伴以紧张和恐惧情绪,很多情况下有明显的生理反应[1]。启动情绪是通过设计形成的情绪刺激所诱导的与刺激性质一致的情绪状态。与启动情绪相比,焦虑情绪状态是比较持久的,一般是一段时间内存在的情绪状态,这种状态至少持续几个小时,很多情况下可以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之久。启动情绪持续的时间比较短暂,消极的启动情绪大约持续3分钟时间,3分钟后启动的消极情绪锐减。积极情绪一般会长些,大约持续5分钟左右,之后开始缓慢减少[2] 。 不同情绪状态下,人们的信息选择是否有差异,很多人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情绪混乱的信息加工模式(Information-processing models of e motional dis orders)认为,如果个体存在消极情绪,他们对与这些情绪有关的信息有一种记忆偏向(me mory bias),严重的恐惧情绪导致明显的外显的记忆偏向,但是内隐记忆偏向不明显,而一般焦虑则导致内隐的记忆偏向[3]。Rapee,R.M.,Heimberg,R.G 等人提出了焦虑的认知行为模式(cognitive-behavioral model of anxi ety),研究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他们发现,在焦虑情景中的个体倾向于以观察者的身份或从观察者的角度看待情景或事件,而控制组的非焦虑者则倾向于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4]。 那么这种具体的选择偏向什么呢?Daleiden,Er ic 的研究发现,在人们完成概念性的任务的时候,焦虑导致人们产生对消极到中性材料的记忆偏向,但是,在完成知觉性的任务的时候则没有;焦虑状态下,在完成系列任务的时候,人们出现对积极到中性 信息选择偏向。在焦虑状态下,任务的性质影响记忆偏向[5]。 焦虑的特征和类型不同,人们的这种偏向也是有差异的。Beuzen, A.和Belzung,C 的研究发现,导致记忆偏向的主要是特质焦虑而非状态焦虑[6]。但是,Oldenburg,Christian;Lundh,Lars Gunnar;Kivisto 的研究却有不同的结论,他们将记忆材料分为自然积极词语、自然消极词语、社会积极词语、社会消极词语和中性词语,然后分析不同焦虑状态下的不同记忆类型的记忆偏向,结果发现,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虽然是2个不同的焦虑过程,无论是外显记忆还 是内隐记忆的记忆偏向都与特质焦虑无关[7] 。Mc Nally,Richard J.研究了不同记忆材料的记忆偏向,他发现,高焦虑状态下,人们出现外显的记忆问题,倾向于避开有积极价值的材料,而注重消极的信息[8]。Mialet,J.P;Bisserbe,J.C;Jacobs,A;Pope,H.G 等人对焦虑类型所产生的信息选择偏向差异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状态焦虑水平高的大学生心理运动敏感性程度比较高,而特质焦虑水平高的个体的知觉敏感性程度高[9]。关于焦虑的类型对记忆偏向的影响,有不同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这种情况与2种焦虑的区分效度以及相应的量表的效度不高有关。 在不同焦虑的水平,人的信息选择也出现细微差异。Lang,Ariel J.;Craske,Michelle G 对非临床人员的焦虑与记忆偏向进行了研究,他们将焦虑水平分为高焦虑水平和低焦虑水平,对记忆也从内隐和外显两个层面上进行操作,结果发现,不同实验组在外显记忆偏向方面无差异,但是高焦虑者表现出突 出的内隐记忆偏向[10] 。Kverno,Karan S 对不同水平的特质焦虑记忆偏向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高特质 通讯作者:郑希付,男。E-mail :z hengxf@https://www.360docs.net/doc/2613163702.html,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5,28(2):351-355351

【开题报告】情绪启动对注意偏向的影响研究

开题报告 应用心理学 情绪启动对注意偏向的影响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背景: 1.情绪启动(emotion - priming)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Bower于80年代初期提出了关于情绪和记忆的联想网络模型,他认为,情绪或记忆是这个网络上的结点,其他部分的变化必然引起这些结点的变化。造成这些变化的可以是任何刺激,如听觉的、视觉的、语言的,也可以是其他的。对情绪结点的刺激,可以引发扩散性的兴奋,这种兴奋可以降低与此有关的结点的感觉阈限,如情绪关联词语等。 90年代,人们又提出了关于情绪对行为产生影响的“无意识情绪模型”,这个模型有2种:一是“添加模型” ,认为某些无意识的刺激会诱发人的某种情绪模式的产生,促使人们出现一种弥散性的情绪状态,这种状态通过无意识的方式添加到其他状态之中,对人的行为发生影响。第二个模型是“注意模型”,这个模型认为,具有情绪刺激的信息会更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 2.视觉系统加工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对要加工的信息进行选择和取舍。通过注意控制,我们对当前与任务、目的有关的信息进行比较整合,排除、抑制无关信息的干扰,以灵活、优化的方式实现特定的目标。当无关信息带有情绪色彩时,对其抑制过程研究就更具有生态学意义。 3.有研究者在外显和内隐记忆中发现了心境一致性效应,是指“与编码或提取时的情绪状态具有相同的情感效价的材料对编码及提取的促进作用”,后又有研究证实工作记忆与选择性注意存在显著相关。而记忆作为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我们可以认为:注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个体对外界信息记忆的产生。 4.对情绪障碍患者和典型型人格个体的研究则发现,个体注意资源的分配易受到自身情绪状态影响,对情绪信息进行了无意识的加工。同时由于生物进化本能等缘故,个体会对负性情绪刺激优先产生关注。 而已有的研究发现,情绪启动在阈下水平时启动较明显,阈上却无法得到保证,据此研究者提出的观点是:阈下知觉启动的产生依赖于对刺激一定程度的加工,这种

情绪启动

实验一: 2.1实验目的 研究发现,焦虑个体更容易产生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而低自我分化者被认为等同于慢性焦虑者,他们将经历更多的焦虑体验,表现出更多的焦虑行为,本研究将以情绪词语作为实验材料,以不同分化水平的个体作为被试,探讨高低自我分化个体的注意偏向是否存在差异,低自我分化者在无情绪情绪启动条件下是否会对负性刺激产生注意偏向。 2.2方法 2.2.1被试 随机选择在校全日制本科生750人,考虑性别均衡。采用大学生自我分化量表修订版。全部数据用SPSS16.0处理。根据自我分化得分,取上下限各10%的被试作为高低自我分化组,共150人作为实验研究的被试。其中,高分分化组被试45人,低自我分化组42人。2.2.2实验材料 从中国情绪系统的情绪词库中选取60个正性词语,60个负性词语和120个中性词作为正式实验材料。另选10对词语作为练习。所选情绪词的熟悉度和愉悦度信息见表一。 运用点探测实验范式,实验任务参照Macleod(1986)的实验方法设计。每对词语呈现之前,黑色屏幕中央会有白色十字图形作为凝视点。所有配对词语以随机顺序对称呈现在屏幕上下。两语词在屏幕上垂直距离间隔5.5cm。词对消失,在其中一个词语出现过的位置上出现探测刺激白色大写字母“E”,持续时间为从出现到被试反应结束,如果被试在5000ms内没有做出应答,则探测目标消失并进入下一个。要求被试又快有准确的反应。

本实验采用2(自我分化水平:高、低组)*2(词语类型:负性、正性)*2(探测刺激的位置:一致、不一致)三因素混合设计。其中自我分化水平是组间因素;组内因素有词语类型、探测刺激的位置。 2.2.4实验程序 实验开始指导语:“你好,欢迎你参加本次实验。请将注意力集中在屏幕中央的“十”字上。“十”字图像消失后,屏幕上会呈现一对中文词语,其中一个为情绪词,一个为中性词,这对词语消失后会在其中一个词语的位置上出现大写字母“E”,如果字母出现在情绪词的位置上,则认为是一致性条件;如果字母出现在中性词出现过的位置上,则认为是不一致性条件。当您看到字母后,请迅速按键作出判断,“1”键代表字母的位置与情绪词的位置一致,“9”键代表字母的位置与情绪词不一致。在你做出按键反应后,实验会自动进行,直至屏幕呈现“实验结束”为止。如果您明白了实验操作方法,请点击下面的“练习实验”按钮进入实验操作练习阶段。 练习部分:练习部分的词语刺激不使用正式实验的词语,由10对词语组成,呈现方式与正式实验一致。 刺激呈现及反应:如图1点探测流程图。 2.2.4.2实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采用SPSS15.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被试的成绩分为被试按键的时间,以及按键是否正确。数据整理的过程中剔除反应时小于300ms和大于300ms的数据。如果小于300ms,表现出明显的不切实际的快;如果大于300ms,则表明可能因注意转移或者丧失,也有可能是在实验过程中其他无关因素的干扰。被试在点探测任务中出错的数据点若超过总数据点的10%,那么该被试的数据将被剔除。 注意偏向的分值计算方法:通过不同探测刺激位置下对词语刺激的反应时进行计算,即用不一致性条件下的反应时减去一致性条件下的反应时,即为个体的注意偏向分数,它不但反应个体的注意偏向,也说明个体的注意偏向的大小。对于负性-中性配对与正性-中性配对而言,都存在着一致和不一致两种情况。 2.2.5统计处理 2.2.5.1自我分化者的注意偏向的方差分析 实验一中,被试分为高分化组和低分化组,刺激配对由正性-中性配对与负性-中性配对组合,其中每对包括一致和不一致两种情况,于是就存在六种实验条件,每种实验条件下的反应时结果如表2所示:

无意识情绪启动对记忆的影响

无意识情绪启动对记忆的影响 张蕾龚明亮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430079) 摘要: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不同情绪词性的词语对情绪的启动效应,比较了不同词性的词语在无意识情绪启动的情况下对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情绪词性的词语对情绪产生了启动效应,以中性词语为基线,消极情绪启动的反应时要高于基线,而积极情绪启动的反应时要低于基线,其中,积极词语与消极词语在对探测字母的反应时上产生了显著差异;而在正确率方面,消极情绪启动要高于基线,而积极情绪启动要低于基线。 关键词:积极情绪,消极情绪,无意识情绪启动 1引言 情绪是日常屡见不鲜并且能够自己亲身体验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在给我们快乐和满足的同时又让我们不可避免地遭受痛苦和折磨。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开始,情绪逐渐被认知心理学作为一个主要的研究对象。 1.1 情绪启动 启动技术自从在1935年由Stroop提出之后,已经被应用于心理学的各个领域。而情绪也是一个被广泛研究过的题目,前人对情绪启动的研究主要分为无意识情绪启动和有意识情绪启动两种类型。但有研究表明[1][8]:无意识情绪启动比有意识情绪启动更能引起人们更强更稳定的情绪启动效应,就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个体在意识层面的加工可能会抑制已经唤醒的情绪。所以本研究采用无意识情绪启动的方法,希望能产生显著的情绪效应。 1.2 情绪启动时间效应 情绪启动还有着某些时间效应:郑希付(2004)通过向被试呈现不同情绪模式的图片启动刺激和不同情绪模式的词语启动刺激发现:两种刺激都具有启动情绪的效果,愉快情绪在启动后可以维持至少8分钟,并且在8分钟内有轻微的上升趋势;而悲伤情绪在启动之后呈下降趋势,并且在最初的2分钟下降最快,一般情绪可以维持2~4分钟[9]。另外,不同的SOA(即启动刺激呈现与目标刺激呈现之间的时间间隔)对情绪启动也存在影响:Hermans等人通过实验指出:显著的情绪启动效应出现在启动刺激与靶刺激的间隔时间为0~150ms时段,150ms 左右是情绪启动效应的高峰时段,之后逐渐减少[2]。我国学者张钦和李小花也通过不同的SOA条件用彩色图片作为启动刺激,以汉语双字词为目标刺激,通过评价分类任务考察情感启动效应,发现:150ms和250ms的SOA情况下都出现了显著的情绪启动效应,从而得出了情绪启动效应出现在较短的SOA条件下的结论[10]。 1.3 情绪启动对认知的影响 不同的情绪启动对人的认知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情绪一致性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