阈下知觉和隐性广告的作用及启动效应研究_石文典

阈下知觉和隐性广告的作用及启动效应研究_石文典
阈下知觉和隐性广告的作用及启动效应研究_石文典

阈下知觉和隐性广告的作用及启动效应研究

石文典

钟高峰

(宁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银川,750002)

鲁 直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33)

摘 要 采用2(组别) 2(有无指导语) 2(是否学习)的3因素实验设计对8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以研究阈下知觉和隐性广告的作用。结果表明:阈下知觉和隐性广告不能单独起作用,阈上知觉作用非常显著;阈上和阈下启动效应明显。关键词:阈下知觉 阈上知觉 启动效应 隐性广告

1 引言

外界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人意识到,人们才能听清楚、看明白,这一强度就是意识阈限(t he threshold of

aw ar eness)。低于意识阈限的刺激,人们不能清楚地意识到,但仍然会有反应,这种情形叫做阈下知觉。刺激强度在意识阈限以下的广告,叫做隐性广告。20世纪50年代,某些广告主开始考察隐性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在新泽西的一家电影院里,在电影放映期间,把可口可乐和炒玉米的广告快速地闪现在银幕上,以至于观察者不能清楚地看到它们。据说,在6个星期内,炒玉米的销售量提高了58%,可口可乐的销售量提高了18%。此后,越来越多的人对隐性广告感兴趣,美国已有30多家 隐性广告 公司,为各厂家在电影中作 隐性广告。。

然而,研究者不能重复这种结果。尽管有一些证据证明阈下刺激可以影响情绪反应,却没有迹象证明阈下刺激可以

影响消费动机或消费行为。[1]

最近有些证据显示,阈下知觉的作用是通过持续的长期的重复累积过程来实现的,而且要和阈上知觉结合起来。实际上,阈下知觉只是起到了对阈上知觉的启动效应。实验中很难把阈下知觉和阈上知觉分离开来,因为阈下知觉是无法直接测量的,只能通过行为反应来间接推测。M erikle 与他的同事(2001)发现,阈下启动中能观察到典型的Stroop 效应,而阈上启动则观察到的是反转的Stroop 效应[2]。Stroop 效应是指,在阈下启动中,被试对启动刺激的知觉是无意识的,由此所引起的对靶刺激的反应是自动的、不受控制的;而在阈上启动中,由于启动刺激被有意识地知觉到,使得被试可以根据启动刺激预期即将到来的靶刺激,因此,被试的反应是有目的的[3]。总之,阈下知觉到底有没有作用,还在争论之中;阈下知觉作用的机制还未完全探索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阈下知觉能否单独起作用,即是否一定借助于阈上知觉;阈上和阈下知觉是否具有启动效应。

2 方法与程序

2.1 被试:随机抽取宁夏大学80名听力正常的本科生,其中男37人,女43人,年龄在18~23岁之间,平均年龄20.7岁。

2.2 实验材料:50条广告词,选自中华广告网评选出的 世界经典广告词100条 ,每条广告词由品牌名和与之对应的广告语组成。如 英特尔:给电脑一颗奔腾的心 ,共涉及电器、服装、汽车、饮料、日用品、通讯和其他等七个门类。

2.2.1 实验材料的选择。从 世界经典广告词100条 中,按照以下标准选择:广告语(不包括品牌名)字数在15字以内;随机选择10名大学生,其中有7人以上不知道该广告语。最后,选出了其中的50条广告词。涉及电器、服装、汽车、饮料、日用品、通讯和其他等七个门类。如: 松下:服务就是心满意足 。 松下 是商品品牌名, 服务就是心满意足 是与之对应的广告语。

2.2.2 实验材料的分组。将七个门类的广告词按照2:1:2的比例随机划分,结果,50条广告词被分成3组,每组都包括电器、服装、汽车、饮料、日用品、通讯和其他七个门类。第 组20条作为分组材料,用来对被试分组;第 组10条作为主实验材料;第 组20条作为干扰材料,目的是平衡被试对材料的熟悉效应。三组材料在性质上没有差异。

2.2.3 主实验材料的制作。两首完全相同的音乐,其中一首用P III 微型计算机重复嵌入3遍10条广告词,广告词录入速度为5字/秒,声音强度为20分贝,音乐声音强度为50分贝;另一首不嵌入广告词,强度同前一首;时间为10分钟。2.2.4 反应材料的构成。将主实验材料的10条广告词和干扰材料20条广告词随机排列在一起构成反应材料,共30条广告词,以平衡被试反应的顺序效应。2.3 实验程序

2.3.1 被试分组。所有被试学习分组材料20分钟,然后给出品牌名,令被试写出与之对应的广告语,测试时间为15分钟。测试得分由高到低排列;按序号对所有被试进行等距分组,共分为9组,每组10人,如A 组为第1、10、20、30、40、50、60、70、80、90名,其他组以此类推。分组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组内差异。

2.3.2 材料预试。让一组被试认真听嵌入了广告词的音乐,然后令其复述听到的内容。结果10名被试均未复述出广告词内容,说明主实验材料符合实验要求。

2.3.3 正式测验。主实验为2(组别) 2(有无指导语) 2(是否学习)的3因素实验设计。第1个因素是组别,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放没有嵌入广告词的音乐,实验组放嵌

通讯作者:石文典,男。E-mai l:sw d nx@https://www.360docs.net/doc/8e6368408.html,

宁夏回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宁夏大学自然科学基金、复旦大学金苗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5,28(3):683-685683

入了广告词的音乐。第2个因素是在听音乐前是否加指导语,指导语如下:下面一段音乐中隐含有一些信息,请认真听。第3个因素是在测试反应材料前是否学习反应材料。学习反应材料时间为30分钟。

2.3.4 测试反应材料。给出反应材料的品牌名,令被试写出与之对应的广告语,时间为20分钟。记分时只记主实验材料的10条广告词,答对一题记1分,干扰材料无论答对答错均不得分。

3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见表1,对各因素分别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分数和对照组分数无显著差异(t=-0.583,p>0.

05),有指导语组分数和无指导语组分数无显著差异(t=0.583,p>0.05),学习组分数极其显著高于不学习组(t=-23.872,p<0.01)。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指导语主效应、组别主效应及指导语 组别、指导语 学习 组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学习主效应非常显著,指导语 学习、组别 学习交互作用显著(见表2)。

4 讨论

4.1 阈下知觉和隐性广告的作用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区别是是否给予被试阈下刺激,目的是验证阈下知觉和隐性广告能否单独起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组别主效应并不显著,这说明阈下知觉和隐性广告不能单独起作用。但也可能由于

表1 各组的反应分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组别指导语学习M n S D S E

对照组有指导语学习8.0010 1.490.47不学习0.40100.700.22

Total 4.2020 4.060.91无指导语学习 6.2010 1.750.55不学习0.9010 1.100.35

Total 3.5520 3.070.69 T otal学习7.1020 1.830.41不学习0.65200.930.21

Total 3.8840 3.570.56

实验组有指导语学习8.9010 1.200.38不学习0.10100.320.10

Total 4.5020 4.59 1.03无指导语学习8.0010 1.630.52不学习0.40100.700.22

Total 4.2020 4.090.91 T otal学习8.4520 1.470.33不学习0.25200.550.12

Total 4.3540 4.290.68

Total 有指导语学习8.4520 1.390.31不学习0.25200.550.12

Total 4.3540 4.280.68无指导语学习7.1020 1.890.42不学习0.65200.930.21

Total 3.8840 3.580.57 T otal学习7.7840 1.780.28不学习0.45400.780.12

Total 4.1180 3.930.44

表2 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S ource S S df M S F Sig.

Corrected M odel1114.897159.27109.110.00 Intercept1353.0111353.01926.900.00指导语 4.511 4.51 3.090.08组别 4.511 4.51 3.090.08学习1073.1111073.11735.150.00指导语 组别0.6110.610.420.52指导语 学习15.31115.3110.490.00组别 学习15.31115.3110.490.00指导语 组别 学习 1.511 1.51 1.040.31 Error105.1072 1.46

Total2573.0080

Corrected T otal1219.9979

阈下刺激的持续时间还不够长,还不能起到累积的作用。本实验由于条件限制,阈下刺激只重复了3遍。阈下知觉是一种潜在的无意识心理过程,这一过程还不能通过反应观察出来,被试自己也不能报告出来。虽然阈下知觉的作用既不能观察,又不能控制,但不能因此否定有关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实际上,理论研究是要超前于现实的。实验结果表明,学习主

684

心 理 科 学

效应极其显著,说明有意识的控制加工对人的行为反应占据着主导作用。这一结果和其他大量的研究及人们的日常认识相符。

4.2 阈上和阈下知觉启动效应

实验结果表明,组别 学习交互作用显著,说明阈下知觉启动效应明显。在给予一定的阈上刺激的条件下,阈下知觉能促进阈上知觉。这提示我们,在营销中,不能单独使用 隐性广告 ,而要将 隐性广告 和 显性广告 结合起来才有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指导语 学习交互作用显著,说明阈上知觉启动效应明显,暗示是有作用的。一些营销商热衷于运用隐性广告来吸引消费者,许多消费者也相信隐性广告的作用,甚至向政府申请立法来限制这种行为。实际上,营销商运用隐性广告的手段之所以能够成功,与其说是隐性广告本身的作用,还不如说是人们相信隐性广告在起作用,就是说, 暗示 在起作用。 暗示 作用的实质是阈上知觉的启动效应。他们在 隐性广告 中,用一些阈上信息提示消费者探究、想象和发现广告里隐藏或镶嵌的秘密,至于这些广告里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可能营销商自己也观察不出来。如一则隐性广告在一幅模糊的图形下面配以如下提示文字, 自从1957年以来,人们就一直在想方设法从这些冰块中找到乳房。 [4]

4.3 阈下和阈上知觉启动效应的的实质

阈下知觉启动效应的实质是一种放大作用,能够降低阈限,增强对刺激的敏感性。阈下知觉由于处于阈限以下,是非常微弱的,它本身不能被知觉和意识到,但是阈下知觉能够使阈限降低,使刺激处于临界状态,当此时给予被试相应的阈上刺激时,阈上刺激与先前的阈下知觉相结合,能够迅速地被激活,从而提高了阈上加工的效果,阈下知觉的启动效应就发生了。在本研究中,10条广告词以阈限以下声音强度嵌入音乐中,音乐对广告词起到了掩蔽的作用,这实际上就是一种 隐性广告 。让被试学习反应材料,目的是给予被试阈上刺激,

促使阈下知觉启动效应发生。因此, 隐性广告 起作用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利用阈下知觉的启动效应。

阈上知觉的启动效应的实质是利用了知觉完整性的需要。个体通常把不完整的刺激知觉为完整的图画。一个经典的研究发现,人们对不完整的任务比对完整的任务有更好的

记忆。这种现象被称为蔡格尼克效应(Zeig er nik effect)。[5]

在 隐性广告 中,经常出现一些模糊图形和间断的情节,当再用

一些暗示语言等阈上信息来吸引动员消费者时,消费者的多种不同的意识状态都被积极调动起来,形成了对模糊信息的多种意识状态的同时加工,当这些加工相互作用和整合,使得模糊信息被知觉成完整的图画时,阈上知觉的启动效应就发生了。

5 结论

阈下知觉和隐性广告不能单独起作用;阈上知觉作用非常显著;阈上和阈下启动效应明显。

6 参考文献

1S haron E.Beatty and Del I.Haw kins.Subliminal Stimulation:Som e New Data and Interpretation.Journal of Advertising ,1989,18:4-82周仁来,杨莹.阈上和阈下知觉启动之间的差异:Stroop 效应的证据.心理科学,2004,27(3):567-570

3P.M.M erikle,Daniel S milekk,John D.Eastw ood.Perception w ith out Aw areness:Perspectives from Cognitive Psychology.Cognition,2001,79:115-134

4L.G.希夫曼,L.L.卡纽克著.俞文钊等译.消费者行为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77:186-187

5James T.Hei mbach and Jacob Jacoby.T he Zeigernik Effect in Ad vertisi ng,i n Proceedi ngs of the Third Annual Conference (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arch),ed.M.Venkatesan,1972,746-758

A Study on the Effect and Priming Effect of Subliminal Perception

and Subliminal Advertising

Shi Wendian,Zhong Gaof eng

(S chool of Educational S cience,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750002)Lu Zhi

(S chool of M anagement,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

Abstract

80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selected as samples for the study of the function o f subliminal percept ion and subliminal advertis

ing w ith a three factor exper iment desig n of 2(groups) 2(with or w ithout dir ection) 2(study or not).T he result showed that no effect w as produced only w ith subliminal perception or subliminal advertising ;the effect and pr iming effect of subliminal perception and supr aliminal perfection were remar kable.

Key words:subliminal percept ion,supraliminal perfection,priming effect,subliminal adv ert ising

石文典等:阈下知觉和隐性广告的作用及启动效应研究685

内隐情绪启动效应的文献综述

内隐情绪启动效应的文献综述 一、情绪 (一)情绪启动 近年来,当启动刺激与探测刺激具有相同的情绪色彩时,控制组与实验组的反应会有明显的不同,这种情况被称之为情绪启动。这种情绪研究的发现为情绪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现代心理学产生不久以后,Williian James于1884年提出了被后人称为情绪的外周理论,但是由于情绪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研究方法的困难,在其后的时间里情绪研究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情绪研究才出现了快速发展,早期情绪研究主要涉及情绪的生理唤醒、情绪脑机能定位、情绪的生理伴随模式、情绪发生序列、情绪与体内平衡、情绪与环境、条件性情绪反应、情绪与人格发展等课题。 情绪启动(affective priming)就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当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有相同效价即在评价上一致时(如: 阳光母爱蟑螂死亡),与具有不同效价即在评价上不一致时(如:蟑螂母爱阳光死亡)相比,在前一种情况下,对目标刺激(母爱死亡)的加工会更快和更准确,这通常就被称为情绪启动效应。 [1] (二)内隐情绪 为我们所熟知,弗洛伊德是无意识研究的先驱之一,在他的《性学与爱情心理学》中第三章就是对无意识情绪的阐述。他认为,本能是要寻求一种与观念或情感状态的结合。原始的本能与观念的结合之后就产生认知,而原始的本能与情绪情感状态结合后,就成为外显的情绪情感,两种结合过程之中都会伴随压抑影响作用,往往就把这种原始的观念和情感称为无意识观念和无意识情绪。而且弗洛伊德把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无)意识,并且指出无意识对人的心理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就像上文所提到的,在20世纪60年代后,现在心理学开始蓬勃发展,认知革命开始,而内隐学习和内隐记忆的研究也快速发展,因此内隐研究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也相对开始成熟。在此基础上有研究表明内隐社会认知揭示了无意识认知成分参与有意识的社会认知过程。这些都为内隐情绪的研究提供了可能。 什么是内隐情绪,当今研究中尚未有一致的可被所有人认可的界定,在1999 年,Kihlstrom在《无意识心理》中明确提出“implicit emotion”这个概念,表明 内隐情绪是指某种情绪状态所导致的经验思想和行动上的变化,这种情绪状态独 立于他/她对这种情绪状态的有意识的觉知。也就是说相对于个体意识到情绪、 情感及情绪状态知觉的外显情绪,内隐情绪则是归于一个人情绪状态引发的体 验、思想或行为的改变,而这种情绪状态的引发是阈下即无意识的。 [2] 二、内隐情绪的相关研究 目前内隐情绪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阈下刺激诱发内隐情绪并且因此产生的反应是被试可以觉察到的,即被试可以意识到自身的情绪反应;第二方面是阈下刺激诱发的内隐情绪并且因此产生的反应是被试不能察觉到的,即被试的内隐情绪变化是被试没有意识到的。 (一)阈下引发的内隐情绪并且有外显反应

阈下意识文献综述

企业中,常常会见到随处张贴的标语。当管理者强制要求员工需仔细阅读标语时,触发员工的阈上意识。当管理者并没有要求员工必须阅读标语。即使标语位置醒目,视觉的呈现是在员工的视觉阈限以上,但在此过程当中,员工关注的是手头工作,而不是这些本应引起注意的标语。也就是说,是员工自己把这些标语给“隐藏”起来,视而不见。此时,标语产生的效果触发的是员工的阈下意识。 阈限 阈下知觉 情绪影响思维 “拓展-构建理论(broaden-and-build theory)”认为,处于积极情绪状态的个体比处于消极情绪状态的个体,在思维上更开阔并更具创造力,后者往往聚焦于引发消极情绪的事件或情境,使认知范围变得狭隘,但处于消极情绪的个体在求生时能迅速作出反应。在情绪强度对信息加工的影响方面,与高强度比较,中等强度的积极情绪更利于创造性的产生(Fredrickson, 1998)。 情绪影响认知 关于情绪如何影响认知,Forgas 提出了情绪渗入理论(AIM, affect infusion model)。情绪渗入是指个体在使用不同的加工策略时,情绪会选择性地影响个体的认知活动,从而使个体的认知结果朝向与情绪相一致的方向倾斜(Forgas,1995)。研究表明,具有情绪色彩的信息更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产生注意偏向(Williams,Mathews,Macleod,1996;Koster et al.,2005)。积极情绪扩大了个体的注意范围,使个体更易形成全局观念;消极情绪则使个体更多注意细节内容,进行更多的系统搜索(王翠玲&邵志芳,2004)。积极情绪使被试打破定势,产生更多不寻常的联想,更有利于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效率更高,决策更全面(Isen et al., 1987;Isen,2002)。也有研究认为,消极情绪促进顿悟问题的解决(Kaufmann,1997),积极情绪则促进被试对类比推理任务的完成(Jausovec,1989) 情绪影响认知的stroop验证 正常成人具有显著的情绪STROOP效应; 阈下情绪的不同对正常成人完成STROOP认知任务存在影响, 其中, 消极情绪的STROOP效应表现为反应时的延迟。以文字为载体的阈下情绪刺激能够产生情绪STROOP效应, 说明了情绪刺激具有优先于意识认知的特点, 可以在人们对其产生意识前得到加工并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宋鸽,2008)采用眼动记录法并结合情绪诱发程序,探讨主体情绪状态和材料情绪模式(情绪图片、情绪文本)对认知加工过程的影响。(高淑青,2010)随着被试感受情绪图片时间的延长,积极情绪的作用表现为从无作用到产生干扰作用,而消极情绪的作用表现为从产生干扰作用到无影响再到产生促进作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随着认知过程的延长,情绪诱发效果的增强,积极情绪表现出干扰作用,而消极情绪随着认知过程的延长得到更充分诱发,从最初表现出干扰作用到后来产生促进作用。产生这一转变的原因应该从不同刺激所具有的自身特征以及在不同加工任务过程中情绪是否得到有效而充分的诱发两个方面寻找解释(董光恒,2008)。阈下启动被试的积极/消极情绪对风险决策有显著影响。阈下积极组的被试更具有冒险倾向,阈下消极组的被试更趋向于风险规避,而控制组的被试在风险决策中则处于居中水平(姜卓,2011)。 标语(情绪文本)对员工行为影响示意图

阈下知觉广告(subliminal_Advertislng)

阈下知觉广告(subliminal Advertislng)是在消费者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将产品图片、品牌名称或其他营销刺激物呈现给他们的一种技巧。通过这种呈现,营销者希望消费者会在阈下水平对信息进行加工.并做出购买反应.避免消费者对传统广告侵入式营销的反感.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阈下知觉:在听觉,视觉或其他感觉阈限值之下产生的知觉。 阈下广告:在其他媒体背景上呈现极微弱或极短暂的广告的信息。 有必要先得介绍心理学中的阈限概念,这是心理学感觉研究的一个基础,心理学认为人们无论视觉还是听觉(当然还有其他感觉),要使刺激对象被人们感觉器官感受到必须有一定的强度,比如声音,如果声音太弱人们是无法听见的,而那个刚刚能让人听到的声音强度就是听觉的阈限,同理刚刚能让人看见的光的强度就是视觉的阈限。 阈限之上的信息可以被人们获得,但是对于阈限以下的刺激人们是不是也会获得一定信息?答案是肯定的。心理学的研究发现阈限以下的信息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工。 阈下广告其实就是把广告中的某种刺激设置到人们阈限以下来进行诉求的。最早的研究很有意思,那是1957年在美国新泽西州的一个趣事,当时电影院正在播放一部电影,但是电影的胶片被处理过,加入了“请喝可口可乐”,“请吃爆米花”的广告语,只是这两条广告信息播放的时间是3/1000秒,非常快以至于人们根本就没有觉察到,但是比较实验前后电影院周围的可乐和爆米花销量人们惊奇地发现:爆米花销售上升了58%,可口可乐销售量上升了18%。这说明阈限以下的信息也能达到说服的目的,从而可以作为广告诉求的手段,从此以后就涌现除了各式各样的阈限广告。但是最后研究者想要再次重复这一实验,却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对于阈限广告是否有用,人们仍然在讨论。 2006/4/4 阈下广告 阈就像一个阀门把人的精神活动分成两个部分 处于阀门上的精神活动是人们意识得到的,即意识活动; 而处于阀门下的精神活动则是人们所意识不到的,即潜意识活动。 潜意识活动虽然人们意识不到,但它对人的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最早进行潜意识诉求实验的是美国学者维克利。 他于1957年在美国新泽西州的一家电影院里,在电影正常播放的时候, 在一个活动的屏幕上每隔5秒以3/1000秒的速度呈现信息“请吃爆米花”和“请喝可口可乐”。 这样快的速度呈现信息,可以说观众是丝毫觉察不到的,观众在意识层面上是没有主动地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 但它的结果却是令人出乎意料的——影院周围的爆米花和可口可乐的销售量分别增加了57%和18%。 这说明了这些广告信息是进入观众的潜意识当中,是潜意识的力量勾起了观众的购买欲望,从而做出了购买爆米花和可口可乐的行为。 由于担心阈下广告被不正当的使用,比如用于酒业可能引起人们酗酒,所以在许多国家都明令禁止使用阈下广告。 虽然阈下广告没有得到推广,但大量研究证明,人们确实对阈下刺激作出了反应。 其他变相的阈下潜意识诉求却经常出现于媒体中,而且往往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美国获纽约广告金奖的一则宣传汽车轮胎的电视广告,

不同吸引度和唤醒度图片的情绪启动效应

不同唤醒度和吸引度的情绪图片的启动效应 张晓晓 1118403037 摘要 考察了不同唤醒度和吸引度图片对于启动效应的影响。被试为苏州大学在校本科生30名。在平时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实验材料的相貌对于被试的判断有明显的影响,所以在本次试验中,启动刺激材料的吸引度也作为其中的一个维度。本实验在严格控制情绪材料的条件下,以不同唤醒度和吸引度的材料作为启动刺激,以经过挑选的中性效价的情绪图片作为靶刺激,通过这样的设计来了解情绪的启动效应。结果表明:启动刺激材料的吸引度与启动效应之间呈现正相关,而唤醒度则没有发现它与启动效应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 1.前言 在心理学的发展中,人们认为人类总是潜意识地按照“积极/高兴”和“消极/不高兴”评价周围环境。在情绪或态度的现有理论中,研究表明个体只需少量认知资源就能快速评价刺激的情绪含义,并影响随后的情绪与认知。这些观点在近二十年里,获得了许多实验证据的支持,其中最直接的是情绪启动研究。该研究先呈现不同效价的启动刺激200ms,间隔100ms后呈现不同效价靶刺激,此时SOA为300ms(SOA指从启动刺激开始呈现到靶刺激开始呈现的时间间隔),当启动刺激与靶刺激效价一致时(如癌症———丑陋)所需反应时比不一致时(如生日———丑陋)更短。因形成意识反应策略并影响随后反应至少需要SOA为500ms,因此如果SOA为300ms时,启动刺激影响了随后的靶刺激反应,可将该过程视为自动、无意识的。可见,情绪启动研究一方面深化了传统的启动范式,将该范式扩展至情绪的研究。另一方面为探索无意识情绪提供了良好的方法和新的途径。此外,该研究因具有直接测量方法所无法取代的优势,现已成为研究态度自动激活的首选方法。鉴于其重要的研究意义,情绪启动研究吸引了大量的研究者并且成为较活跃的领域之一。 Bower在80年代初提出了关于情绪和记忆联想网络模型(association net work model of memory and emotion)①,他认为,情绪或记忆是这个网络上的结点,其他部分的变化必然会引起这些结点的变化。造成这些变化的可以是任何刺激,如听觉,视觉,语言的,也可以是其他的,对情绪结点的刺激,可以引发扩散性的兴奋,这种兴奋可以降低与此有关结点的感觉阈限,如情绪关联词语等。90年代,有人又提出了“无意识情绪模型”(Model of Nonconscious Affect)②.这个模型有种:一是添加模型,认为某些无意识的刺激会诱发人的某种情绪模式的产生,促使人们出现一种弥散性的情绪状态,这种状态通过无意识的方式添加到其他状态之中,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③第二个模型是注意模型(Attention model),这个模型认为,具有情绪刺激的信息会更多的引起人们的注意,当A察觉到B 的细微的情绪的变化,A会更加注意B的情绪变化,当人们察觉到情绪变化的时候,就必然会引起注意。④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很多人研究不同性质和特质的刺激对记忆过程的影响,因此认知过程的启动效应的研究开始了。人们通过实验的方法去验证。比较早的对Bower的模式进行验证的是Murphy和Zajonc R N B,他们提出了情绪首因效应假说。他发现情绪和其他认知现象一样存在情动效应,如果这种情绪是无意识的,这种情绪就成为了人们对事物反应的一个部分,是人的活动有了情绪色彩。⑤之后Challis 和Krane对不同启动状态下词语认知的速度进行研究,发现期待能够启动的情绪状态下(无论是否积极)词语认知速度快于中性状态下的认知速度。⑥ 情绪面孔的启动效应主要是研究情绪面孔的效价及唤醒度和启动效应的关系。总结以往

阈下知觉广告

阈下广告 阈下知觉:在听觉,视觉或其他感觉阈限值之下产生的知觉。 阈限:心理学中的阈限概念,这是心理学感觉研究的一个基础,心理学认为人们无论视觉还是听觉(当然还有其他感觉),要使刺激对象被人们感觉器官感受到必须有一定的强度,比如声音,如果声音太弱人们是无法听见的,而那个刚刚能让人听到的声音强度就是听觉的阈限,同理刚刚能让人看见的光的强度就是视觉的阈限。 阈限之上的信息可以被人们获得,但是对于阈限以下的刺激人们是不是也会获得一定信息?答案是肯定的。心理学的研究发现阈限以下的信息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工 阈下知觉广告(subliminal Advertislng) 是在消费者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将产品图片、品牌名称或其他营销刺激物呈现给他们的一种技巧。通过这种呈现,营销者希望消费者会在阈下水平对信息进行加工.并做出购买反应.避免消费者对传统广告侵入式营销的反感.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最早的研究很有意思,那是1957年在美国新泽西州的一个趣事,当时电影院正在播放一部电影,但是电影的胶片被处理过,加入了“请喝可口可乐”,“请吃爆米花”的广告语,只是这两条广告信息播放的时间是3/1000秒,非常快以至于人们根本就没有觉察到,但是比较实验前后电影院周围的可乐和爆米花销量人们惊奇地发现:爆米花销售上升了58%,可口可乐销售量上升了18%。这说明阈限以下的信息也能达到说服的目的,从而可以作为广告诉求的手段,从此以后就涌现除了各式各样的阈限广告。但是最后研究者想要再次重复这一实验,却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对于阈限广告是否有用,人们仍然在讨论。

虽然阈下广告没有得到推广,但大量研究证明,人们确实对阈下刺激作出了反应。 其他变相的阈下潜意识诉求却经常出现于媒体中,而且往往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美国获纽约广告金奖的一则宣传汽车轮胎的电视广告, 画面中没有直接打出轮胎的镜头,而是一位运动员穿着一双旧运动鞋在山上跑,跑着,跑着,鞋面跑开了几道口子。 运动员无可奈何地脱下破鞋,只见鞋底完好无损,崭新如初,鞋底中间却出人意外地印着那家汽车轮胎公司的轮胎商标,消费者看后,不知不觉地记住了广告中所宣传的产品。 这则广告中汽车轮胎的信息虽然只是以很快的速度显示了一下,读者、观众还没来得及探感到这些刺激,但他们却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在他们的潜意识当中牢牢地记住了广告诉求的内容。 阈下技术应用的主要形式: 阈下技术是一种潜意识诉求,“即通过提供人所无法意识到的信息达到说服的目的。” 当心理学家们谈到阈下技术时,通常指的是瞬时闪过的言语、图像或者阈下声波这些绝对得阈下刺激。但是,必须指出,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大众传播中使用的阈下技术涵盖范围要更宽一些,包括很多不同形式的隐藏信息的使用。在后文中我们会详细举例介绍阈下技术的各种实际应用。在这里仅列举几种主要的形式: ◆用心设计的隐讳图案和暗示性的身体语言 ◆低俗的或经过艺术修饰的、能够使人发生联想并引发本能冲动的隐藏符号 ◆极微弱、极短促的言语或图像的闪现 ◆经过声学处理或隐含不被感知的背景信息的音乐 ◆设置隐喻或使用催眠术(hypnotic)来进行言语表达

阈下情感启动范式下的性别面孔情绪刻板效应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7(8), 1171-1178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8e6368408.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8e6368408.html,/10.12677/ass.2018.78172 Gender Facial Emotional Stereotype under the Paradigm of Subliminal Affective Priming Lina Zhang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Jul. 19th, 2018; accepted: Aug. 2nd, 2018; published: Aug. 9th, 2018 Abstract Researches showed that the disparate facial features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will affect the perception of emotional expression. On the same baseline, women are more likely perceived to be happy, surprised and fear, whereas men are angry, which is called gender facial emotional stereo-type. We utilized the three-factor mixed experiment design, 2 (gender of priming image: male, fe-male) × 3 (emotion of priming image angry, happy, neutral) × 2 (gender of subject: male, female), to examine gender facial emotional stereotype under the paradigm of subliminal affective priming. The subjects need to assess target images are happy or not when encountering evaluative catego-rization task. Then we analyze the data that is estimated “happy” using the repetitive measure of variance.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ender of priming image and emotion of priming image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1, 35) = 7.064, p < 0.01;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hen priming “happy” emotion whatever the happy priming or neutral priming. 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there exists gender facial emotional stereotype under the paradigm of subliminal af-fective priming. Keywords Subliminal Affective Priming, Gender Facial Emotional Stereotype 阈下情感启动范式下的性别面孔情绪刻板效应 张丽娜 西南大学,重庆 收稿日期:2018年7月19日;录用日期:2018年8月2日;发布日期:2018年8月9日

情绪图片的阈下启动效应

情绪图片的阈下启动效应 蚁金瑶,钟明天,罗英姿,凌宇,姚树桥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理中心,湖南长沙410011) 【摘要】目的:探讨阈下呈现启动图片时是否存在情绪启动效应,分析阈下情绪启动中是否存在负性偏向。方法:采用阈下呈现启动图片的方式,要求大学生尽快对目标图片做出正负性的判断。 采用重复测量ANOVA分析,比较大学生在不同的情绪启动条件下、对正负性图片的反应正确率和平均反应时的差异。结果:不同情绪启动条件、目标图片的性质对反应正确率和平均反应时均存显著主效应,启动条件和控制条件的反应正确率显著高于非启动条件,而平均反应时则显著短于非启动条件;受试对负性图片的反应正确率显著高于正性图片,对负性图片平均反应时则显著短于正性图片。结论:阈下呈现启动图片时可观测到明显的情绪启动效应;在阈下情绪启动中,存在“负性偏向”。【关键词】情绪图片;阈下;情绪启动效应;负性偏向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611(2007)03-0304-04 AStudyofSubliminalAffectivePrimingwithAffectivePictures YIJin-yao,ZHONGMing-tian,LUOYing-zi,LINGYu,YAOShu-qiaoTheSecondXiangyaHospital,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41001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hepurposeofthisstudywastoreplicatethesubliminalprimingeffectwiththeaffectivepic- turesandcomparethereactionstopositivetargetpicturesandnegativetargetpictures.Methods:Primepicturesweresubliminallypresented,andthesubjectswererequiredtojudgewhetherthetargetpicturewasapositiveoranegativeoneassoonaspossible.ThecorrectresponserateandthemeanresponselatencyweresubjectedtoANOVAwithrepeatedmeasures.Results:Significantmaineffectsoftargetandaffectivecongruencewerefoundforbothcorrectrateandmeanresponselatency.Themeanresponselatencywassignificantlyslowerforaffectivelyincongruenttrials,ascomparedtothoseforaffectivelycongruenttrials.Thecorrectrateforaffectivelyincongruenttrialswasthelowest.Subjectswererela-tivelyslowertorespondtopositivetargetpicturesthantonegativetargetpictures.Conclusion:Thereareaffectiveprimingeffectswithsubliminallypresentedpictures.Thereis“ negativitybias”insubliminalaffectivepriming.【Keywords】Affectivepicture;Subliminal;Affectiveprimingeffect;Negativitybias 【基金项目】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号: 20050533026);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号:05JJ30053)通讯作者:姚树桥 在心理学领域中,存在这样的假设:人类对于周围环境总是无意识地将其评估为正性的(令人愉悦的)或负性的(令人不快)。Fazio等[1]建立的情绪启动范式为该自动评估假设提供了最有力、最直接的证据支持。情绪启动(affectivepriming)是指对在评价上处于两极(如,正性的或负性的)的目标刺激而言,个体对其做出评价的时间与准确性受到其前面的启动刺激性质的调节,当启动刺激(如,友谊)和目标刺激(如,爱)的性质相一致时,个体对目标刺激的反应就会更快、更准确。而当启动刺激(如,讨厌)与目标刺激(如,快乐)性质不一致时,个体对目标刺激的反应就较慢,错误率也较高。启动效应证实了人类拥有非条件性地、自动对传入刺激进行评价的能力。 自Fazio等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后,研究者采用不同的实验任务、不同的刺激材料、变化不同的 SOA(刺激不同步时间)水平、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启 动刺激(阈上呈现、阈下呈现)来探讨情绪启动效应的本质,结果均较一致发现:情绪启动效应并不依赖于对启动刺激的有意感知,提示情绪启动效应的自动加工本质[2],而阈下情绪启动效应的有关研究更是为情绪启动效应的自动加工本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然而,以往的阈下情绪启动研究得到的结果不一,有学者甚至得到“反转”效应[3,4],另外,以往的研究多只对启动、非启动任务中的平均反应时、正确率进行比较,没有详细比较不同情绪启动条件(启动、非启动、控制)中,个体对正性、负性图片的反应是否有差异,即在探讨启动效应的时候,没有同时考虑到长期以来学者所观察的“负性偏向”(个体对负性刺激的反应快于对正性刺激的反应)[5]。 当前,阈上情绪启动研究的刺激材料比较多样 化,如词汇、简单线图、生活情景图片等,但在阈下情绪启动的研究中,刺激材料则相对单调,一般采用词汇作为刺激材料。鉴于Lang等人编制的国际情绪图片系统(IAPS:InternationalAffectivePictureSystem)[6]解决了情绪研究中一直以来存在的刺激材料标准化

生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刺激。 2、用阈下刺激刺激单个肌纤维,不能引起收缩;若用阈刺激就可引起收缩。如果再加大刺激强度(即用阈上刺激)肌纤维的收缩幅度并不会增大,这种现象叫做“全或无”现象。 3、在理论上把刺激作用时间无限长时(一般只需超过1毫秒),引起组织兴奋所需要的最小电流强度叫做基强度。 4、用基强度来刺激组织时,能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需的最短作用时间,叫做利用时。 5、固定刺激时间,改变刺激强度,就是刚刚引起反应的阈强度。基强度是长时间刺激的阈强度。厂用阈强度的倒数来表示兴奋性。 6、以两倍基强度的刺激作用于组织引起兴奋所需的最短作用时间,作为衡量兴奋性高低的指标,这一特定时间成为时值。 7、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称为跨膜电位,简称膜电位。 8、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的膜电位,称为静息电位。 9、在神经的一端进行刺激,膜电位就出现迅速而短暂的变化,这是的膜电位称为动作电位,或峰电位。 10、动作电位包括一个上升相(除极相)和一个下降相(复极相),在峰电位完全恢复到静息水平以前,膜的两侧的跨膜电位还经历一些微小而缓慢的变动,这称为后电位。 11、肌肉接受一个短促的刺激,产生一次短促的收缩,称为单收缩。 12、当肌肉接受一连串彼此间隔时间很短的连续兴奋冲动时,由于各个刺激间的时间间隔很短,后一个刺激都落在由前一刺激所引起的收缩尚未结束之前,就又引起下一次收缩,因而在一连串的刺激过程中,肌肉得不到充分时间进行完全的宽息,而一直维持在缩短状态中。肌肉因这种成串刺激而发生的持续性缩短状态,称强直收缩。引起强直收缩的刺激称强直刺激。 13、肌肉在没有负重而又能自由所短的情况下收缩时,肌肉的长度缩短而张力没有改变,这种长度缩短而张力不变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当肌肉在两段被固定或负有不能拉起的重量的情况下收缩时,肌肉的长度不可能缩短,只能产生张力。这种长度没有改变而张力增加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 14、前加负荷是指在肌肉收缩前就加在肌肉上的负荷,它使肌肉在收缩前已处于被拉长状态,也就是说前加负荷是肌肉在一定的初长度情况下进入收缩,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愈大,收缩力量也愈大,但当肌肉初长度增加到某种程度后肌力反而会下降;后加负荷是肌肉开始收缩后才遇到阻力或给予负荷,它不能增加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但能阻碍肌肉收缩时的缩短。 15、肌肉收缩时伴有动作电位产生,用适当方法把伴随肌肉收缩的电位变化,通过电机引导出来,在经放大、记录,所得的图形就称为肌电图。 16、人体内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各种物质,统称为体液。体液的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部,称为细胞内液。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细胞外液称为组织间液。存在于心血管内的称为血浆。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称为人体内环境。 16、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容或压积。 17、正常成年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7-8%,即每公斤体重约有70-80毫升血液。 18、在失血不超过全血量的10%的情况下,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3周至1个月内可以完全恢复,甚至还可稍微超过失血前的水平,此现象称为超量补偿。 19、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向溶液扩散的现象称为渗透现象,简称渗透;溶液促使膜外水分子向内渗透的力量即为渗透压或渗透吸水力;以血浆的正常渗透压(7.6个大气压或5776毫米汞柱)为标准,与血浆正常渗透压很相似的溶液成为等渗溶液,高于血浆正常渗透压的溶液成为高渗溶液,低于血浆正常渗透压的溶液则称为低渗溶液。 20、在低渗NaCl溶液中,由于水分进入红细胞内过多,引起膨胀,最终破裂,红细胞解体,血红蛋白被释放,这一现象总称为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 21、心血管系统中流动的红细胞在血流的推动下通过狭窄的毛细血管时发生变形,回到大血管时又恢

不同意识水平下的情绪启动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4,27(6):1506-1508 不同意识水平下的情绪启动 程九清Ξ 高湘萍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上海,200234) 摘 要 实验研究了不同意识水平下情绪启动的机制。我们采用带有褒贬意义的中文语句作为情绪刺激,要求被试在情绪刺激播放响度正常或极低的情境下对不熟悉的法语语句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无意识情绪启动显著;有意识情绪启动却未出现。我们认为无意识情绪启动是个体对刺激自动加工的结果;而个体在意识层面的认知加工可能会抑制已唤醒的情绪。另外,情绪刺激的不同排列方式对被试评价的倾向性可能有潜在的影响。关键词:意识水平 情绪启动 认知加工 1 引言 情绪启动的研究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在一系列的实 验中,研究者发现快速闪现(几毫秒或十几毫秒)的带有表情的人脸图片,尽管被试并没有看到,但还是可以对靶刺激作出特定的反应,即发生情绪启动效应[1-4]。 阅读前人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十分有趣的情绪启动分离现象,即很微弱的刺激(如快速闪现的图片)往往能引起可以测量到的情绪启动,而能清晰意识到的刺激(如呈现时间较长的图片)却不能造成明显可见的情绪启动。W oon 把这个分离现象归因于指导语的作用[4]。因为在这类实验中,当被试可以清晰觉察到刺激时,主试往往会隐瞒实验目的,告诉被试这些刺激是另外一个实验的材料。W oon 认为这样做会干扰被试,使被试的情绪发生变化或作出的选择和已有的情绪不符。W oon 在随后的实验中对于任何被试都不给出指导语,结果发现意识知觉到的刺激也能引起情绪启动,不过他采用的材料也是带有表情的人脸图片。必须指出的是,用人脸来作为刺激是有特殊性的。Field 等在82年一个研究中发现,婴儿,即使是刚出生36个小时,也能对不同的表情(高兴、悲伤、惊讶)进行辨别,并作出相应的表情反应,从而论证了个体对人脸表情的辨别与反应是具有先天性的[5]。基于这一点,可以说,用带有表情的人脸图片做情绪刺激来引起情绪启动是直接的。也许正是这样的直接性,使被试可以完成无意识的自动加工,造成情绪启动;同样,即使在意识层面造成的情绪启动,也很难说仅仅就是认知加工的作用。所以W oon 的方法来证明认知加工的对情绪的作用未必是充分的。 我们不禁要问,第一,可以被自动加工且造成情绪启动的刺激需要有什么特性,是不是一定要有上文中所说的直接性?第二,认知加工(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对情绪启动到底有多少作用?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在实验中,我们采用具有褒义或贬义性质的中文语句作为情绪启动刺激。考虑到语气和语速可能会对句子的理解产生影响,实验中语句的播放效果都是平缓、不带感情色彩的。鉴于W oon 提及的指导语的干扰,实验中我们对于接受有意识刺激的被试不给任何关于情绪刺激提示,只让他们对靶刺激作出评价。 实验中我们播放情绪刺激的响度或极低(作为阈下刺激),或正常(作为阈上刺激),分别作为无意识和有意识的情境。为保证这一点,我们在实验中会进行一个再认测验,确定一部分被试接收的的确是阈下刺激。 一系列情绪和记忆的研究表明,被试固有的心境对相关信息的再认或提取是有影响的,某一类型的心境更容易使被试回忆起这一类型的经验[6-7]。我们假设,如果事先造成被试一种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那么被试在随后对靶刺激的评价中更倾向于把靶刺激评价为积极的或消极的。按照这个逻辑,假如单纯的认知加工确能引起情绪启动,那么对任何后一个情绪刺激来说被试已有了前一个情绪刺激造成的心境。如果前一个情绪刺激和后一个情绪刺激的褒贬性质一致,那么被试应该更倾向于这种性质的评价。在实验中我们安排了同一性质语句的连续重复排列,旨在考查与不同性质语句的随机排列的方式相比,被试的选择是否会更倾向于一致。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某高中二年级平行班学生150人。其中男生88人,女生62人。将被试随机分为3组(A 、B 、C 组),每组50人。所有被试均不懂法语且无耳疾。2.2 实验设计 实验采用3×2×2的设计。三个被试组中,两个为实验组:A 组,接受阈下情绪刺激;B 组,接受阈上情绪刺激;C 组为控制组,不接受情绪刺激。情绪刺激的性质分褒义和贬义两种;情绪刺激的排列方式分同一性质连续重复排列和不同性质随机排列两种水平。情绪刺激的性质及排列方式为组内变量。2.3 实验材料 A 组实验中播放30句响度极低(10db )的中文语句和30句响度正常(50db )的法语语句。每句法语语句紧随中文语句出现,构成一个句组。每个句组之间间隔4s 。播放的中文语句中褒义贬义句子各半。每句中文语句一般5—10字;每句法语语句10—15词。中文语句的排列方式,前五句都为贬义语句,最后五句都为褒义语句,均分别呈连续重复排列。 6 051Ξ第一作者简介:程九清,男,上海师范大学心理系。E -mail :johann0903@https://www.360docs.net/doc/8e6368408.html,

视听阈下说服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5, 5, 262-269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5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8e6368408.html,/journal/ap https://www.360docs.net/doc/8e6368408.html,/10.12677/ap.2015.54036 The Influence of Visual-Auditory Subliminal Persuasion on Consumer Behavior Jinyu Tang, Yonglong Tang, Siyao Chen Faculty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Email: tangjinyu@https://www.360docs.net/doc/8e6368408.html,, tyl57525@https://www.360docs.net/doc/8e6368408.html, Received: Apr. 1st, 2015; accepted: Apr. 22nd, 2015; published: Apr. 29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8e6368408.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e present study tri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visual-auditory subliminal persuasion on con-sumer behavior. A 2 × 2 between-subjects experiment with 68 participants was conducted. Results: 1) In the influence on brand attitude, main effect of auditory stimuli on “I believe Nike shoes are of good quality” was significant (F = 6.739, p = 0.012); interaction effect of visual and auditory stimuli on variable “my favorite sports brand” was also significant (F = 6.283, p = 0.016); 2) In the influ-ence on consumer demand, interaction effect of visual and auditory stimuli on “I hope to have more shoes” was significant (F = 4.672, p = 0.034). Thus, we concluded that visual-auditory subli-minal persuasion has an impact on brand attitude and consumer demand. Keywords Visual-Auditory Modality, Subliminal Persuasion, Consumer Behavior 视听阈下说服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唐金玉,汤永隆,陈思瑶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 Email: tangjinyu@https://www.360docs.net/doc/8e6368408.html,, tyl57525@https://www.360docs.net/doc/8e6368408.html, 收稿日期:2015年4月1日;录用日期:2015年4月22日;发布日期:2015年4月29日

启动效应

启动效应 ?研究启动效应的实验一般都包括两个阶段:首先给被试呈现一系列刺激,如词、图 形或面孔等;然后在测验阶段呈现残词、模糊词、速视词或图等残缺的知觉或语义线索,要求被试命名或辨认; ?测量指标是被试的认知倾向、操作速度或准确性的改变,如反应时和正确率等 ?若被试对先前呈现刺激的命名时间或辨认正确率大于未学习过的控制刺激,就认为 先前呈现的刺激对后来的刺激产生了启动。 ?其与传统的记忆测量方法(又称直接测量),如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和再认等有所不 同,它不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回忆学习过的信息,而是对任务的操作结果进行测量(又称间接测量),通常所用的方法有词干补笔、知觉辨认、快速命名和自由联想等。 双任务(dual-task)实验范式 ?如果完成两项任务需要同一心理过程或心理资源参与,那么,同时进行这两项任务 时每一任务的成绩将比各自单独进行的情况下要差。 ?如果某一认知任务(如推理、言语理解)依赖于短时记忆,那么当被试在完成认知 任务时同时记一些数字(占用短时记忆)时,随着被试要记住的数字量的增加,被试的成绩将受到很大影响。 ?当记忆负荷为3个数字时,各种认知任务成绩基本上未受影响。当记忆负荷为6个 数字(接近正常人的记忆广度)时,认知任务成绩均虽然明显降低,但没有预想的差。 ?要求被试在进行数字记忆广度任务(0-8位,出声复述)的同时完成一项推理测试, 随着记忆负荷的加大,推理所需时间明显增加,但其时间仅延长约35%,且错误率始终维持在5%左右。 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包含一个中央执行(central executive, CE)控制器,以及至少两个从属的子系 统:语音环(phonological loop, PL)和视空间模板(visuo-spatial sketchpad, VSSP)。 ?工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性的加工和贮存的能量有限的记忆系统。 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的主要区别 ?工作记忆强调信息加工过程中信息操作和保持的同时性,而短时记忆则只强调信息 的(被动)储存。 ?相比较短时记忆概念而言,工作记忆概念更符合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与保持的特点, 即信息处理和保持的同时性特点。 认知心理学方法 实验法 ?过程分离法:反应时间的相减法、反应时间的加因素法等; ?任务分离法(实验性分离) 过程分离(I):反应时间的相减法 ?唐德斯1868年提出“生理时间” ,区分简单反应和复杂反应。 ?A反应(简单反应):要求被试觉察到一个灯光刺激后立即用右手按键作出反应,记 录为RT a; ?B反应(选择反应):安排红绿两个色光刺激,要求被试看到红光后立即用右手按键 作出反应,而看到绿光后立即用左手按键作出反应,记录为RT b; ?C反应(辨别反应):安排红绿两个色光刺激,要求被试看到红光后立即用右手按键 作出反应,而看到绿光则不作出反应,所测到的反应时记录为RT c。 过程分离(I):反应时间的相减法

阈下知觉广告(subliminal_Advertislng)

阈下广告 关于潜意识在广告中的作用: 广告诉求方式指广告制作者运用各种方法,激发消费者者的潜在需要,形成或改变消费者的某种态度,告知其满足自身需要的途径,促使其出现广告主所期望的购买行为。 广告宣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消费者对广告主的产品的选择,尽管广告所宣传的产品多种多样,但是它总是通过诉求对象来宣传的,所以对消费者的心理是否有很好的把握将关系到广告是否成功。“科学的广告术是遵循心理学法则的”(广告界流行语)。 广告信息的传播一般都带有强制性,消费者每天面对的是庞大的广告信息,他们不可能在意识层面上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人们对那些对自己工作、生活至关重要的信息已感到难以对付,更何况是广告信息呢。 于是在消费者意识当中对广告信息总是有一种强烈的抵触情绪。 潜意识诉求便成了许多广告制作者的一种策略,其目的是让消费者在毫不费劲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广告信息。潜意识诉求的另外一个作用是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要。 对于潜意识,许多心理学家对它进行过解释,利用好这些解释对我们进行广告诉求有很好的帮助。 消费者是盲目的,我们不需要知道消费者们需要什么,我们仅仅需要知道他们的需求. 关于目的: 利用潜意识进行广告诉求成了许多广告人的一种策略,其目的是为了让消费者轻松地接受广告信息,并激发他们内心深处潜在的需要。 每个人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都会出现或看到这种现象,与一个口音较重的人交谈时,不是努力去听清楚对方讲的话,而是设法避开与他交谈,或是听而不闻;看到难懂的文章,不是努力去理解,而是先把它搁置一旁;在听人说话时,如果对方的声音太小听起来费劲,则干脆不听;在看书学习时,阅读材料字体太小,字迹模糊,不易看懂,则干脆不看。 总之,当需要投入较多精力去倾听、去阅读时,人们常常设法避开。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在接受信息时,常常按“认知最省力原则”进行的,这样才能尽量减少自己的心理能量消耗。 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广告信息,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不会特意去注意这些广告信息的.所以,"让消费者轻松的接受广告信息的诉求目的"变成为广告从业人员的一个很好的努力方向。 关于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弗洛依德认为意识是由不同意识水平的三个部分所组成即无意识(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意识是最表层的部分,它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组成。它的特点是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 无意识(潜意识)则是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和本能有关的欲望。这些原始冲动、本能多数不容于风俗、习惯、道德、法律而被压抑到意识阈之下而成为不被意识到的潜意识。人的潜意识就像一个大仓库,包含着许多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及各种欲望,而各种欲望以性欲为主。 前意识则处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前意识由那些不能立即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可以意识到的主观经验组成。此外,前意识还扮演“检查官”的作用,它不许那些与社会道德不容的原始欲望和本能冲动,及使人产生焦虑的不良情感进入意识,而把它们压入潜意识当中,把意识和潜意识隔开。 所以可以这样理解,潜意识是"人性本恶"的1种理论依据. 广告诉求利用潜意识理论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