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场

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门、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硕。

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矢汉卿、郑光祖、白朴 ' 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鏤为代表。

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

34、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二、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归类。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5、苟于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韩非于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员著名的代表。

7、李斯是秦代散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

8、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

9、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10、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进行诗歌创作。

11、鲍照:是南朝刘宋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其乐府诗对唐代诗人有很大影响。

12、王维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

13、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14、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15、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

16、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17、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8、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

19、欧阳修是北宋诗人革新运动的领袖。

20、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1、苏拭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22、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23、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24、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难得的女作家、女词人。

25、矢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26、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27、王实甫是元代前期杰出的杂剧作家。

28、张养浩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

29、于谦是明代著名的诗人。

30、汤显祖是明代成绩最高的剧作家。

31、冯梦龙是明末通俗文学的一代大家。

32、王夫之是清初著名诗文理论家。

33、李渔是清初杰出的戏剧理论家和创作家。

34、瞥雪芹是我国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35、梁启超是最早高度评价和极为提倡小说创作的人。

36、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37、龚自珍是近代历史开端之际得风气之先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三、主要文学创作基本特点的归类。

1、《论语》的艺术特色有:①浅显、简练、富于哲理性。②在简单的对话中表现人物形象。

2・《墨子》的艺术特色有:①质朴少文采,但逻辑性很强。②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从具体问题的争论进而为概括性的辩难,是说理文的一大进展。

3、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有:①气势充沛,笔力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②常用巧妙的譬喻和寓言式的小故事来阐明道理,生动而有说服力。

4、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有:①想象奇幻,构思奇特,极富浪漫主义色彩。②好用各种比喻和寓言来阐明道理,寓抽象概念于具体形象。②行文汪洋恣肆,变化万端。

5、《苟子》的艺术特色是:体系完整,长篇大论,论点明确,论证严密,巧譬博喻,句式整齐。

6、《韩非子》议论透辟,观点鲜明,切中要害,标志着先秦理论文的进一步发展。

7、《战国策》的艺术特色是:①叙事说理铺张渲染,纵横您肆。②善用比喻和寓言故事。③刻划人物,鲜明生动。

8《离骚》的艺术特色是:Q273句,2400余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

②塑造了诗人伟大爱国者的主体形象。③融铸神话传说,驰聘想象,创造出神奇瑰丽的境界以表现对

理想的热烈追求,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④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香草美人,寄托遥深。

9、《吕氏春秋》是一种系统化的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层层深入,最负条理,往往以寓言故事为譬喻,富有形象性。

10、《史记》的艺术特色有:①塑造了丰富多彩的7生格鲜明的一系列人物形象。②谋篇布局,独具匠心、善于选择、剪裁和集中史料,善用“互见法”,善写大事和紧张场面,并以细节描写来刻划

人物。③寓褒贬于叙事,有强烈的抒情性。④语言生动、准确、灵活。

11、《孔雀东南飞》的艺术特色有:①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代表了汉乐府的最高艺术成就。

②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等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③情节曲折,结构完整,结尾富有浪漫主义

色彩。

12、曹操诗歌创作的特色有:①大都用乐府旧题表现新的内容。②风格苍凉悲壮。

13、《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有:①善于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使之栩栩如生。②记事与记言相结合。③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

14、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有:①风格完整,意境深远。②语言平淡自然、富于韵味。③对田园有

着真挚的爱,情景交融。

15・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有:①体裁短小,多为五言四句。②语言清新自然。③广泛运用双矢语。

16・《搜神记》的艺术特色有:①行文简洁质朴,有魏晋史家的行文特征。②一些名篇结构完整,情节较丰富,粗具短篇小说的规模,人物形象比较鲜明。

17、王维诗歌的特色有:①融诗情画意于一体。②风格清新淡雅、意境幽远。

18、李白诗歌的风格是:飘逸、奔放、雄奇、壮丽。

19、杜甫诗歌的风格是:浓郁顿挫。

20、岑参诗歌的风格特点有:感情真实、气势磅礴、想象新奇、格调激越。

21、白居易诗歌的特点是:①通俗易懂、雅俗共赏。②常用对比手法。③注重人物描写。

22、李商隐诗歌的特色有:①诗歌风格雄浑悲壮。②词作兼有豪放和婉约之长。

23、柳永词作的特点有:①多写都市繁华景象及青楼歌妓的生活。②尤善于表达羁行役之苦。③ 大量制作慢词。④以铺叙见长。

24・辛弃疾词作的特色有:词风以豪放悲壮为主,“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25、《三国演义》艺术特色:①善于刻画人物形象。②语言传神、生动、准确。

四、主要著作的文体性质归类。

1、《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2、《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3、《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杂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总集。

4、《国语》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5、《左传》是我国早期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同时也是具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名著

6、《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同时它也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作品。

7、《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8、《乐府诗集》是唐五代以前乐府诗的总集。

9、《世说新语》是一体按内容分类的笔记小说集。

10、《西厢记》是元杂剧,是我国古典杂曲国的不朽著作。

11、《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Lil之作。

12、《西游记》是一部神怪小说。

13、《金瓶梅》是第一部文人独作的白话长篇小说。

14、“三言,,“二拍”是明代代表性的短篇小说集。

15、《聊斋志异》是清初最富有创造性、文学成就最高的志怪传奇文言小说。

16、《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讽刺文学的代表作。

17、《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

五、主要著作的基本内容归类。

1、《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采自15个地区的诗,

其中大多数是民歌;“雅”有《大雅》、《小雅》,是产生地王都附近的诗;“颂”有《周颂》、

《鲁颂》、《商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诗。

2、《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3、《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洲说各国或互相辩难的言论和行动。

4、《左传》记叙了春秋时期250多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历史事实。

5、《史记》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6、《西厢记》写书生张生与崔相国之女莺莺追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故事。

7、《世说新语》记载了东汉末年至东晋年间许多贵族、名人的言谈逸事。

8、《三国演义》以蜀汉与曹魏的斗争为主线,描写了自汉末群雄逐鹿至西晋统一历史进程。

9、《西游记》以孙悟空为中心,写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寄寓了广大人民反抗黑暗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克服困难的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

10、《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篱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

11、《聊斋志异》描写歌颂爱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败。揭露现实政治的腐败和政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热情地歌颂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

12、《桃花扇》以候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写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13、《长生殿》一方面颂扬李、杨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表达了作者的爱情理想;另

一方面又谴责他们荒淫祸国,企图达到“垂戒来世”的目的

14、《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离死合的爱情故事,提示了反封建礼教的主题

六、作家,文论家的文学主张归类。

1、孔子文论:以诗教为核心,倡“兴观群怨"说。

2、孟子提出“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和“以意逆志”评方法“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论。

3、老子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论。

4、庄子文论祟尚自然,反对人为,提“虚静"、“物化”和得意忘言"。

5、屈原倡“发愤抒情”说。

6、司马迁提“发愤著书”说。

7、王充文论倡“真善美”相统一。

8、钟喋文论以“直寻”为核心。

9、李白诗歌理论祟尚自然清新。

10、王昌龄倡“诗境”论。

11、词空图论诗歌要有“味外之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12、韩愈文论:文道合一,务去陈言,气盛言宜,文从字顺。

13、欧阳修文论: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

14、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言文

15、严羽论诗倡“别才、别趣”、“妙吾’、“以盛唐为法”

16、李蛰主张“童心说”。0

17、公安派:倡导“性灵说”,各尽其变,力求创新。

18、王土帧主张“神韵说”。

19、沈德潜主张“格调说”。

20、翁方纲主张“肌理说”。

21、袁枚主张“性灵说”。

七、文学理论作品归类。

1、曹丕《典论•论文》。

2、陆机《文赋》。

3、钟喋《诗品》。

4、刘勰《文心雕龙》。

5、杜甫《戏为六绝句》。

6、白居易《与元九书》。

7、皎然《诗式》。

8、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9、李清照《论词》。

10、张戒《岁寒堂诗话》。

11、严羽《沧浪诗话》。

12、张炎《词源》。

13、叶燮《原诗》。

《中国文学批评史》(宋以下部分)

・文化演变:意识形态下的文学批评宋以后中国文化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变化:意识形态的体系化。新儒学即理学(或道学)的形成。历史上影响最大的理学大体上有两派。程朱理学:“格物" 是从日常生活中不断获得本性的积累。所以洒扫应对,莫非天理。陆王心学:以为人心自足,无

所亏欠。

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结束于清末。它的终结标志着古典文化的结束。二・唐宋之争与宋以后诗学的主脉:诗的传统,即所谓“风诗正宗论”(朱自清),用比兴手法来表现情感。这个传统以唐诗为典范,在唐以后形成了一种唐诗本位观念,其后的文学批评,就是建立在这种观念上的。宋诗走向一条不同于传统的道路。它表现出了不同于唐诗的特征。认同还是排斥这种新的诗歌范型,成为宋代及以后的诗歌批评的主题。这个主题就是唐宋之争。三・两种新的批评类型:诗话(笔记型批评)与点评(鉴赏型批评)宋代以后,产生了两种主要的批评类型,那就是诗话和点评。

1 •诗“诗话”概念的界定问题。宋诗话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欧阳修的《诗话》为代表,

大抵篇幅小,以论“事”为主,理论性不强。第二阶段在南北宋之际,内容从“记事”向“论辞”的方向推进,主题是江西与反江西之争。在体制上,有摘抄性质的,有分类抄辑性质的,有纪事体的。第三阶段在南宋中晚期,为成熟的总结期,在理论水平上达到高峰。

2・点评点评包括圈点和批评。点评在宋代已经颇具规模,以刘辰翁为代表。批评后来成为古代小说批评最重要的方法,并形成独特的体例。

点评法的基本特征:直接介入阅读,细读。缺点:其一,有时过于注重字法句章法,着眼点在有迹可寻处。其二,介入过深,阅读的自主性反而被削弱。其三,点评法在实质上是一种经验性的批评形式,在理论上缺乏内容的抽象性和表述的系统性。3・从传统批评类型看古代文论体系诗话和点评都体现了传统批评思维的鲜明的经验性,也就是说,传统的批评是文本本位的,而文本本位实际上又是审美经验本位的。

现代寻求中国文论“体系”的动机,以及建构中国文论“体现”所存在的问题。指出:需要摆脱“本体论—认识论”的哲学模式。

中国文论的特征:一是陈述的当下性和非系统性。二是以作品为本位。

第二章北宋诗文革新理论(以欧阳修、苏轼为中心)教学时间:6课时,第4— 6周。主要内容:一・宋初诗文风气:1・西昆诗风“西昆"之诗带有很强的游戏特征。好用典,词采华瞻。

2・太学文风石介倡导儒学,抨击西昆。形成古拙奇奥的“太学体"。二・欧阳修:

1・文体革新与儒学复古的矢系诗文革新通常是是在思想史背景中展开的。思想的表达和传播以思想性的写作为手段。唯美写作的主流化,往往对思想性写作构成直接的威胁。所以思想变革一般也需对文体变革提出要求。

思想变革与文体变革之尖系的历史回顾。韩愈的儒学复兴运动和古文运动对北宋诗文革新产生直接影响。

2 •“道胜文至”欧阳修对以西昆为代表的唯美写作的批评。他强调“道胜”,是针对西昆体的。他的文学革新主张,与韩愈的古文运动,有着相同的性质。其所谓“道胜",强调写作的现实性和道义性,并把这种现实性和道义性融入到对西昆体的批评中。但他对“道”的理解很平实,并不抽象,所以他的“道胜”能够与“文至”相贯通。

3・对“太学体"的批评欧阳修坚决抵制太学体。他要建立的是一种自然流畅、简而有法的文风。

4 •“诗穷而后工”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其精神通于“道胜而文至”。其内涵:受挫而有所郁

积,产生创作冲动;对于人生作深度体验;悲情体验是古人的一种最基本的审美方式。中国正统文学缺少喜剧精神,悲剧精神也有所不足。分析其原因。以此来理解和评价欧阳修的“穷而后工”之说的得失。

三•苏轼:

1・“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对“太学体”的批评提升到更高的理论层面。其“行止”之说渊源于以前文论家对“涣”之道的体悟。苏洵从“涣”之道中推衍出其“自然主义”观念,对苏轼产生直接影响。

苏轼“行止”说包含了对“笔” “意”尖系的界定。从逻辑起点上看,“笔在意先”从过程上看,是“意在笔中”。从效果上看,是“笔”“意”合一。“笔意合一”即“辞达”。苏轼以庄子的“道进乎技”思想来诠释孔子的“辞达”观念。此陈义甚高,具有天才论倾向,意义超出了对太学体的批评。

2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解读《送参寥师》诗。苏轼对传统诗学中主“动”的创作论提出异议,倾向于主“静”说。“动”与“静”有各自的效果,但二者实非对立矢系。

苏轼在诗中还提出“中”“边”之辨。苏轼的以佛论诗,极大地影响了宋代诗论的风气。

第三章江西与反江西以及唐宋之争

教学时间:6课时,第7- 9周。

主要内容:

一•江西诗学:

1 •“夺胎换骨”与“点铁成金”黄庭坚好示人以学诗之门径,由此形成江西诗风。他注重作诗的字法句法章法,但对诗歌创作实有其极高的追求。苏轼诗学有似于南禅,而黄庭坚诗学有似于北禅。

2・“参悟”和“活法”江西末流弊于摹拟,所以吕本中提出“参悟”、“活法”以救之。吕本中建构“江西”谱系。元代方回将此谱系作进一步完善。

二・反江西派诗学:

1・叶梦得《石林诗话》叶梦得论诗以“浑然”为最高境界。

2・张戒《岁寒堂诗话》张戒论诗则以“言志”为本而注重“意味”。3 •陆游的“工夫在诗外”说和杨万里的“风味”说陆游和杨万里都由江西入,最后则有出于江西。陆游“工夫在诗外”实切中江西诗风之弊。杨万里“风味”说强调诗歌的内韵,也是对江西诗风的扬弃。

三・严羽《沧浪诗话》:

1《沧浪诗话•诗辨》解读“夫诗有别才"至“谓之单刀直入也”。

2・“兴趣”说的美学内涵思想史背景分析:道家哲学的形而上取向,对感性和言语的超越,“有”

“无”之辨,“言”“慧’之辨。

传统趣味理论的历史勾勒。缘起:画论中的“气韵生动"说,以及“南禅”派的艺术取向。钟噱的“滋味”说、司空图的“韵外之致'’说、宋代意味说的兴起。

“意”“象”之辨下的“兴趣”说批判。

3•“兴趣”说的诗史内涵严羽诗学的目的「灰复唐音,反对宋调。一是对治在宋代极具影响力的苏黄诗风,反对从“文字”、“才学”中谋求材料,反对以“议论”之“理”来代替诗歌的趣味。二是要恢复盛唐之音的美学风范,建立“风诗正宗论”诗学体系。

4・严羽的影响:明清时代诗学深受严羽诗学的影响。继承者:明代的复古思潮:前后七子倡导唐音,从“格调"方面继承严羽诗学。何、李之争的实质。

清代的主唐派诗论:王士祯的“神韵”说与沈德潜的“格调”说。冯班对严羽的批判。清代的主宋派诗学:翁方纲的“肌理”说,以及道咸后宋诗派的主张。

5 •概述:现代“唐宋之争"与“一代有一代文学”之尖系现代诗史研究中的唐诗本位观念。

“一代有一代文学”观念的提出与唐宋诗歌的各自命运。第四章理学与文学批评教学时间:5课时,第10-12周。

主要内容:一・从周敦颐的“文以载道”说到程颐的“作文害道”说:1・周敦颐的“文以载道” 说“文以载道”之说以“文”为手段,倡导思想性写作,反对唯美写作。但他对艺术修饰的作用评价过低,有重“道”轻“文”的倾向。周敦颐奠定了以道德经纶为大、以文章才艺为小的理学文论思想的基调。

2・程颐的“作文害道”:周敦颐的重道轻文的倾向,到了程颐进一步演变为“作文害道”之说。他否定审美价值,将文辞之工美与精神之提升对立起来。

美与善的矢系第一次恶化。二・朱熹的理学诗学

1 •“文从道中流出”

有两个层面的意义:首先,“文是文,道是道”,作为本体之“道”与作为现象之“文”,具有“本"“末”之别。其次,“道’与“文”是“体”“用"的矢系。即“体”即“用”文便道

也”。这样,朱熹在本体论的高度上完成了理学对文学的包容。既已在理学上包容了文学,朱熹也就比其他理学家更经常地出入于文学。

2・朱熹的诗经学朱熹诗经学的主题是“奔淫'‘说。他反对《小序》。具体内容:其一,提出《风》出民间之说,反对“变风”为贤人所作的观点。其二,提出“变风多是淫乱之诗"的观点,反对

《序》的“变风”为“止乎礼义”之说。其四,用惩戒说取代怨刺说。三・王学的兴起与文学批评:1・王学的兴起与明代中叶的社会状况王阳明理学对程朱理学的批评。它的出现,表明了程朱理学的危机,以及市民文化的兴起。王学左派的产生,进一步走向反知识主义、反精英主义倾向。

作为这种倾向的体现,受王学左派思想影响的一些民间文人对民歌、市民文学高度重视,包含着颠覆正统文学的动机。

2・李贽的“童心”说李贽思想具有异端特征。他是程朱理学的批评者,但不是儒学的批评者。

“童心”说具有反复古的个性主义精神反知识主义倾向。

3・袁宏道的“性灵”说

前后七子的批判者。标举个性,试图在写作中摆脱传统的束缚,却抹去了传统的深度。清代袁枚对“性灵”说的发扬。

第五章非主流文学批评(词学、小说学概述)

教学时间:6课时,第12-15周。主要内容:

一・词学:

1・李清照《论词》苏轼的以诗为词,冲击传统观念。“本色论”词学由此得到强化。李清照进一步将这种思想加以理论化。“词别是一家”是李清照词论的核心命题,其最重要的内涵是词的创作当以音律为本。

2•传统词学概述南宋词学的两大内容:南宋的苏辛派与本色派之争;雅化词学的兴起。清代词学的繁荣。浙西派词学与常州派词学。

二・小说批评:1 •传统小说批评概述:“小说”的意义。文人小说与市民小说的本质区别。宋代市民文化范畴之“小说批评”在宋末的兴起。小说批评四大家:金圣叹(《水浒》)、张竹坡(《金瓶梅》)、毛宗岗(《三国》)、脂砚斋(《红楼》)。

2・金圣叹小说批评:金圣叹生平介绍。腰斩《水浒》的意义。对叙事艺术特性的初步认识。小说人物论的初步建构。

第六章中国文论的近代化之路

教学时间:7课时,第15-18周。

主要内容:一・王国维:

1・王国维生平、学术和思想王国维之死的文化意义。王国维的学术境界与精神。他对康德与叔本华哲学的理解。

2・《红楼梦评论》王国维的悲剧理论。现代范型的文学批评的建立。

3 •“境界”说“境界”说的基本内涵。传统诗学与西方思想相结合的典范。

二・梁启超:

1・另一种现代学者典范梁启超与王国维相比,是另一种类型的学者典范。他的学术追求广度。他积极倡导文学与学术的观念变革,是现代学术的开创者。梁启超与胡适的相似性比较。2•“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试图通过文学“革命"来实现文化、政治的变革。为噺文化运动”开先声。梁启超文学观具有“唯美”与“写实”的双重性,成为现代文学思潮的一个起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

文学史知识点 1、中国文学史分期:三古七段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2.上古时期、中古时期、近古时期的背景说明: 上古期背景: 〔1〕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几乎都孕育于这个时期. 〔2〕中国文学的思想根底也是孕育于上古期. 〔3〕中国的文学思潮以儒道两家为主,儒家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道家注重文学的审美价值,这在上古期也已经形成了. 〔4〕从文学的创作、传播、接受来看,士大夫作为创作的主 体和接受对象,文学作为传播的主要媒介,中国文学的这个根本 格局也是在上古期奠定的. 中古期背景:〔从魏晋开始,经过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到 明朝中叶为止)

为什么将魏晋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开端, 并将魏晋到明中叶这样长的时间划为一个中古期(中国文学所有的因素都在这个时期具备了,而且成熟了): (1)这时期开始了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并在南北朝完成了这个自觉的过程. (2)文学语言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由古奥转向浅近. (3)这是诗、词、曲三种重要文学体裁的鼎盛期. (4)文言小说在魏晋南北朝已初具规模,在唐代臻于成熟. 白话小说在宋元两代已经相当繁荣. (5)文学传媒出现了印刷出版、讲唱、舞台表演等各种新的形式. (6)文学创作的主体和对象,包括了宫廷、士林、乡村、市井等各个方面. 近古期背景:(明嘉靖以后文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 (1)文人的市民化和文学创作的商品化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2)创作主体的个性高扬;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的情欲有了更多肯定的描述;(晚明诗文)重视个人性情、追求生活趣味、模仿市井俗调的倾向. (3)传统文体开展缓慢,通俗的文体显得生机勃勃. 3、先秦时期的文学背景说明: (总体上先秦文学的形态, 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 是诗乐舞结合,这种混沌的状态成为先秦的一大景观.) (1)文学的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 (2)上古巫史不分,史从巫中分化出来专门从事人事的记录. 史的职务起初也是宗教性的, 最早的史官是由巫来承当的;史官除了从事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概说 总绪论 第一节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 一、文学史与文学史学 1.文学史研究的三个层面; 2.文学的发展史是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鉴赏共同推进的历史。 二、文学本位 文学创作是文学史的主体,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鉴赏与文学传媒是文学史的两翼 三、史学思维 四、文化学视角 借助哲学、考古学、社会学、宗教学、艺术学、心理学等学科成果,参考它们的方法、成果,会给文学史研究带来新的面貌。 五、文学史著作的当代性 六、文学史史料学 文学史史料学,包括与文学有关的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作家生平的考订、作品的辨伪、史料的检索等等。 第二节中国文学的演进 一、文学演进的外部因素 所谓外部因素是指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矛盾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二、文学演进的内部因素 1、中国文学发展的不平衡 ①文体发展的不平衡 ②朝代的不平衡 ③地域的不平衡 2、俗与雅之间的相互影响、转变和推动 3、各种文体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5、文与道的离合 4、复古与革新之间的交替与碰撞 第三节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中国文学史可以分为三古、七段 一、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二、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三、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中国文学初期特征的形成 第一节商周时期文化简说 1、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化 2、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化 3、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化 4、楚地文化与楚辞 一、由巫到史: 原始社会没有文字。有些反映原始社会生活的神话传说保存在后人的著作里,如“构木为巢”、“钻燧取火”等。 商朝已经有了文字,如甲骨文、钟鼎文。由此可以推想夏代也有其文化和文学。殷商宗教迷信之风大盛,鬼神权威至高无上,出现了歌舞娱神的巫和掌文字记录的史这两种专职人员,促进了巫文化和史文化的发展。 二、由于“学在官府”,贵族文学兴起,出现雅、颂之作。 到西周时,巫史文化已经相当发达,保存到今天的文献资料有《诗经》中《大雅》、《周颂》中的部分诗歌,《尚书》中的《牧誓》、《大诰》、《无逸》等十多篇和《周易》中的部分爻辞。相传制礼作乐的周公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文化伟人。反映西周末至春秋时代生活的著作主要是《诗经》中的《小雅》、《国风》与《国语》、《左传》。 三、士阶层的出现及其文学活动。 “士”阶层从春秋末期形成,战国时代的士人不仅在学术领域里各张一帜,各树一党,各倡一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而且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也都各扶一主,各为一国。表面上是贵族执政,实际上起作用的乃是这些“士”人。学术上有儒、墨、道、法;政治上有合纵、连衡。 先秦的散文都是不同体裁的实用文,但由于其中有一部分写得相当活泼,很有文采,所以被后世当作文学作品传诵。 先秦的文学从其产生的时候起,就与现实政治、与社会人生有着紧密联系,并由此形成我国几千年的文学传统。中国文学与宗教的关系向来不大,这点与西方文学的差别相当明显。 第三节先秦文学的形态 一、先秦文学呈现出文史哲不分的综合状态; 二、《诗经》及史传散文、诸子散文等成熟的文学作品已出现,但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 上古神话 一、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 1、概念: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对自然及社会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2、神话的产生(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基础)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 一、先秦时期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含了来自不同国家的305篇 诗歌,以叙述周朝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为主题。 2.楚辞:楚辞是先秦时期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表达了爱国之情和个 人感情。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离骚》和《九章》。 3.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古代中国历史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 作品主要是史书和编年体的文章。 二、汉代文学 1.《汉乐府》:乐府是指汉代时期的各院的乐章,包括了歌谣、民歌、舞曲等多种形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2.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是汉初的一位重要文学家,他的作品《长门赋》被誉为中国古代最早的辞章之一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1.《曹操集》: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作 品《观沧海》等被收录在《曹操集》中。 四、唐代文学 1.《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具代 表性的文学作品之一,收录了唐代各个时期的优秀诗歌。 2.杜甫: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反映社会现实和抒发自 己的思想感情为特点,被誉为“诗史”。

五、宋代文学 1.宋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种诗歌形式,其风华绝代,以唯美、细腻、婉约的风格著称。 2.苏轼:苏轼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文学家,他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被誉为“文学宗师”。 六、元明清文学 1.《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描写唐三藏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神话小说。 2.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四部长篇小说。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的一部分知识点整理,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历程非常复杂和庞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代文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人们的思想感情,对于研究中国文化和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 一、名词解释 建安风骨: 指在汉末建安年代前后,出现了以三曹、七子等代表的一批作家,他们在诗歌创作中,多反映时代动乱和人民疾苦, 抒写个人理想抱负,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时代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 左思风力: 在太康时期的诗人左思,其诗歌内容深刻,笔力遒劲,气势豪 迈,直率质朴,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气息。其风格与建安诗人相近,后 人称之为“左思风力”。 玄言诗: 玄言诗是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约起于西晋之末而盛行于东晋。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等;其特点是以玄理入诗,以诗为老庄哲学的说教和注解,较少反映社会生活。 永明体: 又称新体诗,是齐梁时出现的讲究声律与对偶,不同于古体诗的一种诗体。因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齐武帝肖陵年号,483-493)间,故又称永明体,代表作家: 沈约、谢跳、王融、何逊、阴铿等。 其中谢眺成就最高 志怪小说:

记述神仙方术,鬼魔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虽然表现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是志怪小说兴盛的土壤。代表作:干宝《搜神记》、刘义庆《幽明录》 志人小说: 记述人物的逸闻趣事,言谈举止,从中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面貌。志人小说兴盛与土族文人间品评人物和崇尚清淡的风气有很大的关系。代表作:刘义庆《世说新语》初唐四杰: 指在唐代初期颇负盛名,且以文词齐名天下的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均怀才不遇,生活潦倒,他们的诗作具有慷慨昂扬的情调,感情充沛,气骨刚健,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四杰中以王勃成就为最高。《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韩孟诗派: 唐贞元、元和年间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成员还包括张籍、卢仝、李贺、贾岛等人。其特点是,在诗歌理论方面主张“不平则鸣”和“笔补造化”之说,创作上崇尚雄奇怪异之美,形成奇崛险怪的风格。 《花间集》: 我国最早的一部词集,五代后蜀赵崇祚编定,收晚唐五代温庭筠、皇甫松(嵩)、韦庄等十八家词500首,共十卷。 花间词派: 因《花间集》而得名,共十八人,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嵩)、孙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 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 34、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二、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归类。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5、苟于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韩非于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员著名的代表。 7、李斯是秦代散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 8、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 9、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中国古代文学史

所谓秦汉文学,其实主要是两汉文学。秦朝历时短暂,且又实行了严酷的文化专制,导致了文学的枯萎,没有多少创作成就可言。 文学自觉所谓自觉就是文学开始脱离了学术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部门,人们对文学的观念和文学创作的认识都有了空前的飞跃,文学创作也开始摆脱了对于学术和运用的依附,开始独立的发挥它的审美价值,发挥审美作用。 汉代散文:可分为史传文和论说文两大类,论说文包括奏议、政论、书信、专著、杂文等众多体裁,它们或论政治、或谈学术、或批评社会风气、或抒发人生感慨,大都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不少作品感情充沛、议论透彻,形象鲜明.汉代论说散文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两汉不同时期,他们又有不同的特点。 《论积贮疏》:论述有关积贮的重大意义的奏疏。疏,指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它是古代臣下向皇帝条陈自己对某事的意见的一种文件,也称“奏疏”或“奏议”。《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叙了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本纪是全书的纲,它以王朝和帝王的更替为线索,按年代记载各个时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书分门别类地记载典章制度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具有专门史的性质。《史记》开创纪传体的先河. 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汉赋是对各种文体兼收并蓄,形成新的体制。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汉赋借鉴楚辞、战国纵横之文主客问答的形式和铺张恣肆的文风,又有先秦史传文学叙事手法,又融入诗歌的押韵,且采用诗歌的形式,既有传统的四言又有新兴的五言和七言。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用铺陈叙事的手法,赋必须押韵,这是赋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个主要特征。)赋以“颂美”和“讽喻”为目的的一种有韵文体。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五言诗中最成熟的作品。最早载于《文选》,因作者佚名,时代莫辨,又风格相近,萧统泛题为“古诗”,从此成了专称。这组诗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是中下层文人。大体创作于东汉末年的桓帝、灵帝之时。这些作品中的主旋律,是对人生失意的悲叹。它们普遍带有浓厚的感伤色彩。 建安风骨:风主要指内容方面的感染力,骨主要指语言方面的刚健有力。建安风骨主要是指当时的作家在作品中大力表现时代苦难、民生忧患以及自己削平战乱、恢复国家统一的抱负,作品内容充实,感情浓郁,形成慷慨悲凉、刚健清新的风格。《文心雕龙?时序》“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山水诗,指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或整首诗不完全是纯写山水,但其中有关山水的描写在诗中居有比较突出的地位,或诗里所描写的山水之美给读者的审美感受相对而言是比较强烈的。楚歌:是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产生的。和 楚辞所不同的是,它用于歌唱而不是诵读, 因此,它的篇幅也比较短。 玄学:就是当时的文人依托老庄哲学新构 建的老庄思想。玄学引起文人思想行为及 其创作的巨大变化。首先,它引导人们追 求一种超迈玄远的精神境界,并把它变成 一种艺术形象。其次,它进一步推动了任 自然、尚真情的风气。另外,玄学引起人 们辨析明理的兴趣,导致思辨能力的大大 提高。 “左思风力”:左思的诗歌代表作《咏史》 八首开拓了咏史的题材,在对史的歌咏中 体现自己的个性与人格,形成一种以史事 抒怀的独创性的表达方式。他借史事所抒 发的情感不仅作为一种时代呼声代表了当 时有抱负的寒门之士,他借古讽今、抨击 现实的做法也为后世树立了典型,引起历 代诗人的共鸣。此外,他的诗歌笔力雄健 苍劲,情调高亢慷慨,与建安风骨一脉相 承,故有“左思风力”之称。 永明体:永明体又称作新体诗,是与古体 诗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 对偶。因为这种诗体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武 帝永明年间,故史称“永明体”。永明体的 兴起与对声律的追求有关。它主要的创造 者为沈约、谢朓、王融、周颙等诗人。永 明体的产生,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 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 为唐代格律诗的出现及其繁荣奠定了基 础。 歌行体:古体诗,唐代才开始有的体制和 名称。是由乐府诗发展而来,但是它既不 入乐,也不沿用乐府古题。这类诗中的七 言体和兼有七言句的杂言体,可称之为“歌 行”。特点:篇幅较长,以七言句式为主, 还可以兼有杂言或散文句式,用韵灵活自 由,风格通俗酣畅,通常诗题中含有“歌”、 “行”、“歌行”。 实录精神,是继承古代史官秉笔直书的传 统,敢于真实地记载历史事实,无所畏惧 地暴露和批判,特别是敢于暴露当代统治 者,又不因自己主观好恶而改变历史事实。 两汉文学创作的成就:1 论说散文,式样 非常丰富,风格多样。2散文史传散文, 《史记》和《汉书》为典范。 西汉论说散文的特点:①密切反映和研究 现实,服从现实政治的需要。②篇章结构 完整,议论文完全成熟。③语言日趋骈偶。 《论积贮疏》艺术成就:1论证严密,说理 透彻:先用理论结合实际从正面讲积贮的 重要性,再从反面讲不积贮的危害,最后 引出观点—积贮是统治天下的命根。2对比 论证:从正面和反面叙述积贮的重要性。 《谏逐客书》艺术成就:①开门见山,落 笔入题。②居高临下,切中要害。③选材 精当,层次井然。④正反对比,相互映衬。 ⑤铺陈夸饰,排比对偶。 七发艺术特点:在写法上,《七发》采用主 客问答的方式,层层展开铺述描写,结构 宏阔,辞采绚丽。通篇以散句为主,间有 骚句。其中有不少精彩的铺述和描摹, 《七发》影响开创了散:体赋铺采摛文, 夸饰渲染的传统,后代司马相如等作家的 作品都延续这条路发展,后代还有很多赋 家完全模仿《七发》的形式,运用七大段 文字进行铺陈描写。 《史记》的思想内容:1、司马迁在考察历 史发展原因的时候,非常重视人的作用, 他认为社会的变动、事业的成败完全取决 于人,而不是取决于天。2、司马迁也非常 重视经济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3、维护国 家的统一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表现出来 的一个鲜明的思想倾向。4、司马迁主张德 治仁政,反对暴政,进而提倡儒家天下为 公的理想政治。提倡轻徭薄赋,虚心纳谏, 仁厚爱民反对实施酷吏政治。5、司马迁的 独立思考和大胆的实录精神,司马迁笔下 褒贬人物的时候,不拘于传统观念,不以 统治者的是非观念为标准,而是敢于独立 思考,各抒己见。 《史记》的文学成就:《史记》既是优秀的 历史著作,也是生动的文学作品。它在人 物塑造、情节和场面的安排以及语言的运 用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 风格雄肆奇伟,行文有感情,有气势,体 现了西汉鼎盛时期的文风。 史记人物塑造的基本方法1、善于选择、安 排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突出人物的主要 性格特征。2、运用“旁见侧出法”也叫“互 见法”。3、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展 示其性格特征;善于在激烈紧张的矛盾冲 突通过不同性格的相互碰撞,塑造个性鲜 明的人物形象。4、运用一些生活细节和传 闻轶事来刻划人物。 史记叙事艺术:《史记》的叙事十分精采生 动。其中很多作品,情节曲折,刻划细致, 矛盾冲突紧张激烈,故事性很强。作者围 绕情节的展开,运用铺垫、渲染、伏笔、 照应等手法,大胆设置悬念,制造波澜, 造成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史记》语言:是在当时口语的基础上创 造而成的,既平易朴素,又丰富多彩、准 确生动。其叙述语言雄浑朴茂,感情色彩 浓厚,富于节奏感和气势美。1、善于运用 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2、《史 记》的叙述语言,简洁、精炼,极富表现 力。3、《史记》在叙事中还往往引用民谣 和谚语,使语言更加丰富多采,也更富有 表现力。 《史记》对后世的影响:一、人文精神的 弘扬:1以立德、立功、立言为宗旨以求青 史留名的积极入世精神;2忍辱含垢、历尽 艰辛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3 舍生取义、赴汤蹈火的勇于牺牲精神;4 批判暴政酷刑、呼唤世间真情的人道主义 精神。二、《史记》是传记文学的典范, 也是古代散文的楷模,它的写作技巧、文 章风格、语言特点令后代散文家翕然宗之。 三、《史记》的许多传记情节曲折、人物形 象栩栩如生,为后代小说创作积累了宝贵 经验。四、《史记》的许多故事在古代 广为流传,成为后代小说戏剧的取材对象。 《七发》值得注意的几个方面1、对先秦文 学的借鉴。2、逐步盘升手法,这种手法成 为后来汉大赋惯用的手法。3、移步换形和 铺夸手法,后世山水游记的笔法精神。4、 《七发》标志汉大赋体制的形成。标志以 地方诸王为中心的汉赋创作时代的,终结 和以京都为中心的创作时代的到来。 左思《咏史》内容特点:①抒发远大的政 治抱负和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②表达对 门阀制度压抑人才的愤懑和批判。③表现 轻视权贵不趋炎附势的人格。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文学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经历了漫长而 辉煌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神话传说,到经典的诗词文学,再到小说、戏剧等不同体裁的作品,中国古代文学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内涵,成为世界各国文化之宝。本文将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入手,概述中国古 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一、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起始阶段。这个时期,以儒家、 道家、墨家等学派的兴起为特征。儒家思想强调人与社会的关系,儒 家经典《论语》、《孟子》等成为了后世文人的学习对象。曾参与纠 正国风音乐的“诗家三百”也成为这个时期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道家 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道家经典《道德经》通过短小精悍的篇章, 表达了人生哲理。墨子提倡兼爱、非攻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这 些学派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汉代文学 汉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期之一。这个时期,儒家思想成为了 社会主流。《史记》成为了汉代最重要的历史著作,对后世历史文学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论衡》是汉代辩论文学的代表作,涵盖了政治、军事、哲学等多个领域。此外,汉代还产生了不少骈文佳作,如司马 相如的《子虚赋》、班固的《汉书》等,展现了当时文人的才华与风采。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的分水岭时期,文人墨客在乱世中寻求安慰和追求内心的宁静。诗歌成为了当时最重要的文学体裁,吴均的《诗品》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代表作有陶渊明的田园诗,晋代的《晋书》和南北朝时期的《文选》等。同时,散文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代表作有嵇康的《与山巨源隐者书》、陆机的《文赋》等。 四、唐代文学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巅峰之一。唐代的诗歌被誉为“唐诗盛世”,杜甫、李白等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杜甫的《登高》、李白的《静夜思》等名篇至今广为流传。此外,唐代的散文也有所发展,代表作有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答谢裴长史书》等。 五、宋代文学 宋代是中国文学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文人学士成为社会中的精英阶层。这个时期,诗词仍然是主要的文学体裁,欧阳修、苏轼等名家纷纷涌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东坡乐府》等作品至今令人称道。此外,宋代也见证了长篇小说《水浒传》、《西游记》的问世,这些作品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总结:中国古代文学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内涵,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从先秦时期到宋代,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文学特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 周代(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256年) 周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起点,被称为“诗经之秋”。周代的文学代表有《诗经》和《楚辞》。《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文集,包括了305篇诗,表达了当时社会风貌和君臣之间的关系。《楚辞》是楚国的风雅文学,以其豪放奔放、多情怀愁的风格而著名。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56年-589年) 秦朝的儒家学说对文学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儒家思想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方式,提倡文以载道的观念。汉朝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史书和鸿篇巨制上,如《史记》和《汉书》。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高峰时期,出现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世说新语》和《文选》。 唐代(618年-907年) 唐代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唐朝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被称为“唐诗鼎盛”。唐代有许多文学家,如白居易、杜牧和杜甫等。他们以其深刻的个人感受和对现实问题的关注而著名。 宋代(960年-1279年) 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阶段。宋代文学以辞章为主,注重文字的工艺性和修辞的精妙。宋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是苏轼,他的作品散发着浓郁的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此外,宋代的散文也有很高的水平,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苏轼的《东坡乐府》。 元明清时期(1279年-1840年)

元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有很多,如关汉卿的《窦娥冤》和郑光祖的《钱塘湖春行》,他们以其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深刻揭示而闻名。明代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戏曲和小说上,如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施耐庵的《水浒传》。清代则以传统文学继承为主,但也有一些新的创作,如红楼梦。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文学经历了周代、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宋代和元明清时期等几个阶段的发展。这些时期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涵盖了诗歌、辞章、散文、戏曲和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

散文 一、总论: 文体名,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史传经书在内,概称散文。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称的一类文学体裁。其特点是:通过对某些片段的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篇幅一般不长,形式自由,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语言不受韵律的拘束;可以抒情,可以叙事,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者三者兼有。 中国古代散文的特色有:1、注重实用性。2、强烈的政治性。3、儒家的文学功利观念贯穿散文发展始终。4、文体繁多复杂,通常分为记叙文、论辩文、讽喻文和实用文。 二、先秦散文: 1、综述: 中国古代散文成型的标志是《尚书》,之后古代散文朝着偏重于论说的诸子散文和 偏重于记述的历史散文两个方向发展。 诸子散文形成于春秋,繁荣于战国,属于讨论政治、哲学、伦理等问题的思想性著 作。历史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史官的成果。 2、甲骨卜辞: 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的文字,是记事散文的源头。 3、铜器铭文: 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亦称金文。商周时期出现,西周达到全盛。篇幅较长,内容 较丰富。 4、尚书: 中国古代散文形成的标志。上古历史文献集。大多属于记言散文。一直被视为中国 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

5、历史散文: ●春秋: 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孔子整理而成。由于语言精炼, 不宜理解,所以后世出现了春秋三传:《左氏春秋传》、《公羊传》、《谷梁传》。 ●左传: 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相比《春 秋》,叙事性和文学性更强,善于叙写战争和记述应对辞令。 ●国语: 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有《春秋外传》之称。 ●战国策: 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西汉刘向整理。文学性和艺术性很强,对后世的文、赋 有重要影响。 6、诸子散文: ●论语: 孔子与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经典之一。春秋时期。 ●孟子: 孟轲及其门人所著散文集,儒家经典之一。提倡仁政、王道、民贵君轻。 ●庄子: 战国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道家经典之一。 ●荀子: 战国荀子著作集,先秦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 ●韩非子: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渊源悠久,孕育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 文学家。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代,中国古代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与 变革,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国古 代文学史。 一、先秦时期的文学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起点,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 和风貌。《书经》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文学来源之一,它记录了战国时 期的历史事件和思想观点。《诗经》是古代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以 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和丰富多样的题材内容而闻名。同时,《诗经》也充分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观念。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涌现了众多文学家和 文学作品。代表作有《文选》、《世说新语》等。《文选》是魏晋时 期官方选定的文学集成,收录了当时众多文人学士的作品,体现了他 们独特的思想和文学风格。《世说新语》是一部以轶事和逸闻为主题 的文学作品,它记录了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的言行和风尚,对后世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唐宋时期的文学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时期,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辉煌阶段。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有"唐诗之盛"的美誉。唐代著名

诗人杜甫、李白等以其豪放洒脱的诗歌风格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们 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迁。宋代则以散文为 主要创作形式,代表作有《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宋代散文 注重于描写事物的真实性和感性表达,其作品既富有思想性,也富有 艺术性。 四、明清时期的文学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后期阶段,也是中国古代文学逐渐衰落 的时期。明代文学以戏曲、小说为主要表现形式,代表作有《西游记》、《红楼梦》等。这些作品既展现了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 生活,也表达了对现实的批判和思考。清代文学则以"四大奇书"为代表,包括《金瓶梅》、《西游记》、《水浒传》和《红楼梦》,这些作品 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 远的影响。 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代,中国古代文学经历了丰富多样的发展与变革,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学作品和文化遗产。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迁,也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情感和价值 观念。我们应该重视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继续发光发热,为当代社会带来智慧和启示。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重点知识点整理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古代文学的起源和发展、各个时期的文学特点以及代表作品等。以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的重 点知识点整理。 一、古代文学的起源和发展 1.文字的出现和发展:包括甲骨文、金文、竹简等不同的文字形式。 2.诗经的出现: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文学作品集合,是以《诗经》为代表的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 3.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主要包括楚辞、《左传》等作品,以及孔子 的《论语》。 4.先秦时期散文的兴起:例如《庄子》、《韩非子》等作品。 二、汉代文学 1.古文运动:以史书为主要表现形式,主要代表作品有《史记》、 《汉书》等。 2.新文学的兴起:以五言绝句为主要表现形式,主要代表作品有《楚辞》、《古诗十九首》等。 3.乐府民歌的出现:乐府民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兴起的一种民间音乐 形式,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局势。 4.古琴文化的兴起:古琴是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个别琴谱被后人列 为古代文学作品,如《广陵散》、《阳关三叠》等。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1.乐府民歌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乐府民歌的发展呈现出洞庭诗派、东方朔诗派等不同的流派。 2.与佛教的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学蓬勃发展,出现了大量的 佛经和佛教诗歌。 3.世说新语的出现:《世说新语》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魏晋 南北朝时期散文著作之一,以记事故障的方式展现了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 四、唐代文学 1.诗歌的全盛时期: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诗歌创作最为繁荣的时期,杜甫、李白等被称为“诗仙”。 2.近体文学的发展:近体文学是唐代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包括了骈文、诗词等。 3.散文的独立地位:唐代的散文有独立的发展趋势,代表作品有韩愈 的《韩文公集》等。 五、宋代文学 1.诗词的发展:宋代诗词以古文为基础,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代表作 家有苏轼、黄庭坚等。 2.元曲的创作: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一种重要形式,包括了杂剧、 散曲等。 3.散文的发展:宋代的散文创作有较大突破,代表作品有周敦颐的 《爱莲说》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与文化,留下了许 多不朽的经典之作。本文将从两个大的纬度探讨中国古代文学史,即 文学的发展历程和文学的主要流派。 一、文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先秦文学、汉魏六朝文学、唐宋元明 清文学等阶段。 1.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开端,包括《诗经》、《楚辞》等代表 性著作。《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涵盖了以周朝为主的早期 诗歌。而《楚辞》则以其浓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著称。 2. 汉魏六朝文学 汉魏六朝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代表作品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多样化,涵盖了散文、诗歌、小说等各个体裁。 3. 唐宋元明清文学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代表作家有杜甫、白居易、李清照、苏轼等。唐宋时期的文学作品以其唯美的意境和精致的 语言风格被后世推崇。而元曲则是元代文学的代表,以其朗朗上口的 曲调和丰富多彩的题材闻名。

二、文学的主要流派 中国古代文学还可以根据其内容和体裁划分为史传类、哲学类、诗 词曲类等流派。 1. 史传类 史传类作品是古代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性著作有《史记》、《资治通鉴》等。这些作品以记载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主,注重 客观性和真实性。 2. 哲学类 古代中国的哲学类文学作品以儒家经典为代表,如《论语》、《孟子》等。这些作品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方面,对后 世的思想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诗词曲类 诗词曲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代表作品有《诗经》、《唐诗宋词》等。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和优美的诗意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成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历经漫长的发展,留下了丰富而多样的文学遗产。从 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来看,古代中国文学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 价值和文化内涵。这些经典之作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人类文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填空 1.我国古代神话主要保存在《_左传__》、《山海经_ 》、《诗经》和《楚辞》等古籍中。 2.“三家诗"中的“三家”指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 3.《诗经·大雅》中有五篇记载周氏族成长壮大的著名史诗,它们是《生民》、公刘》、《绵》、 《皇矣》、《大明》。 4.关于《诗经》的编集,有所谓献诗、采诗、删诗的说法。 5.《诗经·邶风·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6.《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7.《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8.“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9.现存最早的《国语》注本是三国时期吴人韦昭的《国语注》。 10.《老子》:“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1.《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2.《老子》:“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13.《老子·第63章》: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 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14.儒家所谓“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15.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 16.《论语》:“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7.《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8.《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手足, 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 视臣如土芥, 则臣视君如寇仇。” 19.《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20.庄子散文提出最具文学意味的是“三言”,指的是卮言、重言、寓言。 21.《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 22.《庄子·逍遥游》:“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定乎内外之分, 辨乎荣辱之境, 斯已矣。 23.《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24.“运斤如风”的成语出自《庄子》,“自相矛盾”的成语出自《韩非子》. 25.“齐人之有一妻一妾者"的故事出自《孟子》,“刻舟求剑”的成语出自《吕氏春秋》。 26.“井底之蛙”的成语出自《庄子》, “鹬蚌相争"的成语出自《战国策》. 27.“风马牛不相及”的成语出自《左传》,“守株待兔”的成语出自《韩非子》. 28.《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中国古代文学史 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编先秦文学 绪论 1.文学的起源:劳动说,游戏说,宗教说 2.没有文字的传说文学:原始歌谣,古代神话{远古歌谣he 神话,称之为传说时期的文字} 3.远古歌谣:诗乐舞三位一体 4.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夏商时代he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担着《》有受教育的权力,文化为贵族所垄断。随着贵族阶段的衰落,于是民间聚众讲学之风应运而生,文化知识也由贵族转移到式的手里。 5.先秦文化大致可以划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夏商:巫史文化 西周春秋:礼乐文化 战国:多种文化同时兴起 6.诸子十家:西汉初,司马谈曾把诸子百家总括为:阴阳家,墨,道,儒,名,法等六家。西汉末,刘歆与于六家之外增

加了:纵横,杂,农,小说四家 第一章上古神话 1.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对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学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具有的特征:现实性,幻想性,不自觉性(神话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如西游记不是神话,它是作者自觉地创造,是神魔小说 2.中国神话和西方神话的不同 中国神话记载零散,记载在不同的书籍上;西方神话有固定的故事集 3.《山海经》最具有神话价值的著作,《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其内容驳杂,出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有地理,历史,医学等方面的资料。 4.上古神话的分类: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 始祖神话:女娲补天,女娲造人 洪水神话:鲧禹治水 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

5.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①以己观物,以己感物 ②具体,形象 ③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④象征性和隐喻性 6.上古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深重的忧患意识,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体现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7.影响: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或直接载录,或利用神话情节和神话形象再创造;直接影响文学的创造思维方式,表现手法,效果等。 第二章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总共有305篇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另有6篇笙篇,有目无词 2.《诗经》是我国最早的富有现实意义的诗歌,也是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也是我国诗歌比兴艺术的起点,现实主义的起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篇章较长,涉及了上千年的历史时期。在这样的背 景下,秦汉时期是整个古代文学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秦汉文学代表了秦 汉时期的文化风貌和思想观念,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 面是一些关于秦汉文学的重要知识点的概括整理。 1.秦汉文学的特点:秦汉文学的特点是典型的实用主义,主要体现在 它的工具性和功利性。秦汉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士族多次受到压迫和限制,他们在文学表达上更加注重实际效果和功利价值,文学作品多以传世 之才为中心,文化特征鲜明,意识形态偏向于现实主义。 3.秦汉文学的代表作家:秦汉时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文学家和作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司马相如、班固、张衡等。司马相如是汉代著名的政 治家、文学家和散文家,他的作品以情真意切、含蓄而深沉的风格而著称;班固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作品《汉书》被称为古代 历史学的巅峰之作;张衡是一位文学家、天文学家和发明家,他的作品表 现了秦汉时期科技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4.秦汉散文:秦汉时期散文兴盛,代表性的作家有杨雄、司马相如等。散文脱离了诗歌的格律与韵律的约束,采用散文的写作方式进行叙事和抒 发情感。散文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使其成为表述当时社会现象和个人感 受的重要工具。 5.秦汉小说:秦汉时期的小说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奠基之作,对后世 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代表作品有《世说新语》等。《世说新语》 是一本以记载历史人物言行为主的小说,它展示了人物之间的情感、行为 与思想,并通过文字的形式进行了再创作和艺术加工。

6.秦汉文言文:秦汉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以文言文为主要表达方式。 文言文具有高度的规范性和规范性,被秦汉时期的文人士族视为一种表达 能力和社会地位的象征。秦汉时期的文言文以经典文献、史书和字画等形 式传承至今,成为后世文言文的重要源头。 以上是关于秦汉文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概括。秦汉时期的文学 代表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风貌,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学习秦汉文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和特点,进 一步认识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在世界各文明古国中,中国是惟一的文明传统未曾中断的国家。中华文明远不止科技史上的"四大发明",更值得我们自豪的是中国有悠久而灿烂的古代文学。中国是著名的礼乐之邦和诗文之乡,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哺育着代代中华儿女。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不仅可以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从而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情感,还可以接受优秀文学熏陶,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发展潜能。同时对人格塑造、传统美德的形成、情操的陶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培养学生今后做人、做中国人、做胸怀壮志的现代中国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国古代文学分期:一、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二、唐宋文学 三、元明清文学 第一讲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先秦文学 先秦,指的是自远古至公元221年秦统一中国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它包括蒙昧时代(北京人、元谋人时期);传说时期(三皇五帝时期,三皇: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夏商周时期,这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有:神话、诗歌、散文。 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大禹治水》、《仓颉造字》等。 诗歌:《诗经》(《关雎》、《蒹葭》、《黍离》)、楚辞(《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散文:《论语》、《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老子》(《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上善如水)、《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二、两汉文学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创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但仅过了13年,秦二世(胡亥)时便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6年,秦王子英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后来刘邦在楚汉相争中战胜项羽,沿袭秦制,建立汉王朝。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有:汉赋、乐府诗、五言诗,此外还有一部重要的史学著作《史记》。 汉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羽列赋》、《甘泉赋》、班固《两都赋》、张衡《西京赋》、《东京赋》 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五言诗: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 东汉中后期,宦官和外戚争权,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到了公元二世纪左右时再度衰败。公元196年,曹操把汉献帝迎至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控制了东汉朝廷。220年,曹操死后,长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立,建立魏国,同时尚有刘备的蜀国和孙权的吴国,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三国鼎立。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帝曹奂,改国号为晋。 南北朝: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东晋皇帝自立国号宋,此后160多年间,南方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