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唐代文学绪论课件 (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唐代文学绪论课

件 (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世界文学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而唐宋文学更是中

国古代文学史的巅峰之作。唐代文学可以说是唐宋文学的开端,也是

唐代文坛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本文就唐代文学进行一些简单介绍。

1. 唐诗

唐诗是世界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一种诗歌形式,唐代诗歌起伏跌宕,

擅长描写神怪幻境,代表作有李白、杜甫、王之涣、杜牧等名家名篇。唐代诗歌以风雅之姿、写意之美,言简意赅、意蕴深厚而闻名于世。

2. 唐词

唐代词则强调意境、神韵和音乐感,以赋予感情、情调的特点来表达

人间万象,代表作有王昌龄、白居易等名家的词作。唐代词形式灵活

多变,多以小令、长短句、独体词等多种形式表达,是中国古代文学

的精华之一。

3. 唐小说

唐代小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神怪小说流传

至今,代表作有《聊斋志异》、《搜神记》等。唐小说主题丰富多彩,叙事技巧高超,语言朴实自然,成为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瑰宝。

4. 唐散文

唐代散文虽然数量不多,但却在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地位。唐代散文特点是概括深刻,将人生百态描写地淋漓尽致,代表作有韩愈、刘禹锡等名家的散文作品,如《师说》、《陈情表》等。

综上所述,唐代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他们的思想精华、人文内涵和艺术风格都无可比拟。唐代文学为后世文学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对于我们的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宋代文学

重庆三峡学院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 谢建忠 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 二○○六年四月二十八日

第五编宋代文学 绪论(四课时) 绪论要点:绪论共分五节,主要从宏观上描述高度繁荣的文化对诗文的影响、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宋代作家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城市繁荣与词的兴盛、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等,勾勒宋代文化与文学关系,及宋代文学概貌。 第一节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 一、要点: 1、国策与理学。宋代崇文尚武,重用文臣,使士大夫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形成士大夫特有的精神风貌。理学尽管尚未成为官方意识,但却是士大夫阶层主体意识的理论依据,宋代文人热衷讲道论学,其议论还旁溢到诗歌中去。 2、文以载道说盛行。宋代士大夫在政治和学术上都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十分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儒家一向重视“文”与“道”的关系,《文心雕龙》表述其为“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唐代韩愈倡导“文以贯道”思想,晚唐五代应者寥寥,直到宋代才真正高度重视文道关系。宋初柳开、穆修开始,宋人反复讨论文道关系,虽然他

们具体看法不一致,如柳开、石介观点激矫偏颇,欧阳修观点平正通达,但总体都对“文以贯道”认同。理学家也兴趣浓厚地讨论这一问题,周敦颐率先提出了“文所以载道”(《周子通书文辞》)的新命题,更加强调“道”的第一性,而“文”却仅被视为一种负载工具,朱熹痛驳“文以贯道”说,并对“文以载道”说作了更深入的阐述。“文以载道”说在宋代文坛上占据着统治地位,例如苏轼的文道观实质上与“文以载道”说相当接近,只是他的“道”内容较宽泛而已。“文以载道”说其实是一种价值观,它把文学的社会政治功能置于审美功能之上,这种观点如被推上极端,就形成了二程的“作文害道”,根本上否定了文学。宋代多数文学家强调“道”的同时并未放松对“文”的追求,但宋代诗文说教显然比唐代浓厚,这不能不归咎于“文以载道”说的流行与影响。 3、印刷、学校和学者型作家。宋代公私印刷业兴盛,公、私藏书极为丰富,出现了《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以私人藏书为对象的目录学专书。学校数量和种类大量增加,宋代士人总体学术水平空前提高,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陆游等都是学者型作家。学术修养的提高,无疑会使作家更善于深刻思考社会人生,更善于细密周详地进行议论。 4、诗文政治功能和议论的加强。宋代文学家普遍关注国家和社会,宋代文学作品尤其是正统的诗文,反映社会、干预政治是最重要的主题。社会政治功能的加强,使宋代诗文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刚健的骨力,其负面是严肃有余而灵动不足,甚而削弱了个体抒情意味。表达政见,弘扬学术,其手段当然是议论,而“文以载道”则必把议论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着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着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 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1、桐城派:清中叶最着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中国古代文学史3-唐宋文学名词解释汇总(含解析)

古代文学史3-唐宋文学名词解释 第十六章隋及初唐诗歌 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 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上官仪的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的诗作,把五言诗的体物写景技巧大大 地推进了一步,成为人们模仿取法的一种新的诗体,即工于五言,“绮错婉媚”的上官体。官体的“绮错婉媚” 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特点是细致体察、情思婉转、笔法精细、对偶工整。但 诗的题材内容还局限与宫廷文学应制泳物的范围之内,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 2、文章四友:在初唐诗坛上,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四人的作品风 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 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高宗后期起,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四人中, 以杜审言成就最高,苏味道和李峤又以苏李并称。 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唐贞观年间太宗时,四人的创作个性 是不同的,所长亦异,其中卢、骆以歌行,王、杨长于律诗。但他们都属于一般士人中确有文才而自负很高 的诗人,才高位下,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高宗 时以文词齐名天下。当他们以才子齐名出现于文坛而崭露头角时,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有明确的审美 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初唐四杰能真正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 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4、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是以地域相同来称谓同一时期的这四位诗人,他们都是 江浙一带的人,古时这一带属吴郡。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他们 的诗歌都写得清新婉丽,自成风格。除包融外,都有名诗传世。 5、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他们的五七言近体诗 歌作品标志着五七言律体的定型。沈宋都曾为宫廷诗人,所作律诗多为应制奉和之作,词采精丽,且数量较 多,又大都合律。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 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为近体诗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 意义。 陈子昂《感遇》 感遇共38首。初唐诗人,对唐诗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他的诗歌内容有:①他是一个政治色彩很浓的诗人,借《感遇》来恢复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使诗歌创作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②一部分诗歌抒怀言志之作,将匡时济世的人生抱负化为慷慨悲歌的情思,具有昂扬壮大的感情气势。 第十七章盛唐诗歌 1、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 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所作以五言为主, 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常建等,而以王维、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在世界各文明古国中,中国是惟一的文明传统未曾中断的国家。中华文明远不止科技史上的“四大发明”,更值得我们自豪的是中国有悠久而灿烂的古代文学。中国是著名的礼乐之邦和诗文之乡,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哺育着代代中华儿女。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不仅可以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从而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情感,还可以接受优秀文学熏陶,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发展潜能。同时对人格塑造、传统美德的形成、情操的陶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培养学生今后做人、做中国人、做胸怀壮志的现代中国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国古代文学分期:一、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二、唐宋文学 三、元明清文学 第一讲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先秦文学 先秦,指的是自远古至公元221年秦统一中国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它包括蒙昧时代(北京人、元谋人时期);传说时期(三皇五帝时期,三皇: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夏商周时期,这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有:神话、诗歌、散文。 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大禹治水》、《仓颉造字》等。 诗歌:《诗经》(《关雎》、《蒹葭》、《黍离》)、楚辞(《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散文:《论语》、《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老子》(《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上善如水)、《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二、两汉文学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创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但仅过了13年,秦二世(胡亥)时便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6年,秦王子英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后来刘邦在楚汉相争中战胜项羽,沿袭秦制,建立汉王朝。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有:汉赋、乐府诗、五言诗,此外还有一部重要的史学著作《史记》。 汉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羽列赋》、《甘泉赋》、班固《两都赋》、张衡《西京赋》、《东京赋》 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五言诗: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 东汉中后期,宦官和外戚争权,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到了公元二世纪左右时再度衰败。公元196年,曹操把汉献帝迎至许都,“挟

唐宋文学教案

第二编第二分编隋唐五代文学教案(38课时)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使修学者全面了解隋唐五代文学发展的基本面貌和特点,并对此时期重要的诗歌、小说及其它文学体裁、以及重点作家及作品有较深入的认识,使解读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的能力得以有效提高。 重点难点: 初唐沈宋、盛唐诗人群体、王维、李白、杜甫、韩孟诗派、元白诗派、李商隐及代表作品; 古文运动与韩愈、柳宗元的散文创作。 目录与课时分配: 第一讲:绪论2课时 第二讲:隋代文学与初唐诗坛2课时 第三讲:盛唐诗人群体6课时 第四讲:李白4课时 第五讲:杜甫4课时 第六讲:大历诗风2课时 第七讲:韩孟诗派与刘柳等诗人4课时 第八讲:白居易与元白诗派4课时 第九讲: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2课时 第十讲:唐传奇与俗讲变文2课时 第十一讲:李商隐与晚唐诗歌4课时 第十二讲: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2课时 教材: 主要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周建忠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8 参考教材:《中国文学史》第三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第一讲绪论 教学目标:了解唐代文学繁荣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及发展概况。 教学重点:唐代诗歌发展概况和分期。 教学难点:诗歌的律体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 第一课时 第一节隋唐五代文学概况 大唐帝国,在前朝文学的基础上,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出现了文学大繁荣。国力强大与中外文化的交流,使唐代政治较开明。科举制代替门阀制,改变了上层文

人的成分。以诗赋取士促进了诗歌的发展。文禁较松,文人思想解放。中唐后出现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三大痼疾。对文学也有多种影响。 唐代文学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以安史之乱为界):前期上承魏晋南北朝,属于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后期下启两宋,属于中古期的第二段。 唐代文学出现空前交融与繁荣的局面,其特点有三:其一、继承与创新并重,如古诗继续繁荣,近体诗也产生并臻于完美;骈文继续兴盛,借复古以革新的古文再度崛起。其二、文人创作与民间创作并茂,既有王维、三李、二杜、韩、刘等大家,也有很多民间作者,其代表成就是“敦煌文学”,还有很多热衷于俗文学的作家,如王梵志、寒山等。其总趋势是由六朝末期的贵族化趋向士大夫文人化以至平民化。其三、诗歌与其它文体并存,唐文学繁荣体现在诗、词、古文、传奇(小说)四种体裁上,其中诗、古文大大发展;词、传奇是新文体。 一、唐诗 唐诗创造了诗歌史上的辉煌,成为一代文学的代表样式。唐代文学的特色:诗唐。“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懂得了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诗,才能欣赏唐朝的诗。”“唐人的生活是诗的生活,他们的诗是生活化了的。”(《闻一多论古典文学》,第82页)唐人思维的诗美取向和唐代文化的诗学性格。闻一多先生认为:“唐代文化即进士文化(政治与文学)。诗的教育,教育即学诗(宗教、癖狂)。诗才的最大限度之发展。”“诗化的人格与选举制度的会合——以诗取士。”(《闻一多全集》第六卷,第120页,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闻一多认为,“唐代文化即进士文化”。 “终唐一代,几乎找不到一个文学沉寂的时期。”(208—209页)有唐一代,乃中国古代诗歌的高峰。诗星璀璨,诗风万端,诗歌题材高度丰富闳阔。就表现领域来说,逐渐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与塞漠,作者也从宫廷官吏扩大到一般寒士;就情思格调来说,北朝文学的清刚劲健之气与南朝文学的清新明媚相融合,走向既有风骨又开朗明丽的境界,而且还出现了具有美学范畴意义的诗论,如“骨气”、“兴象”、“境界”说;就诗歌形式说,唐人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做了两个工作:一是把四声二元化,过渡到唐诗的平仄律;一是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从律句律联到形成律篇。创造了既有程式约束又有广阔创造性自由空间的新诗体——律诗。 (一)唐诗的概况 中国诗歌的高峰,有“诗必盛唐”之誉。具体表现为: 1、诗人众多,大家辈出。范文澜:“唐朝文人几乎无人不是诗人。”《全唐诗》录有2200余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诗薮·外编》卷三(胡应麟):“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 2、诗歌浩瀚,成就辉煌。清彭定求等人编《全唐诗》收诗近五万首,是唐以前诗歌总和还多(近二万首,据逯钦立编《全上古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诗》)。今人陈尚君辑《全唐诗补编》收诗5000首。 3、风格多样,流派纷呈。初唐四杰、上官体、山水隐逸、边塞、新乐府诗人、韩孟诗派等。明·高棅《唐诗品汇》:“开元、天宝间,则有李翰林之飘逸,杜工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笔记 “初唐四杰”:指初唐诗坛上的四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出现在唐高宗至武后时期,他们名高而位卑,官小才大,心中充满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共同的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诗中始见壮大的气势,具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突破了宫体诗的狭小范围,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表现力,在题材、风格、形式方面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题材上“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朔漠”,风格上与宫体诗的绮靡不同,而是真实情感的抒发,开朗豪放、积极进取。诗体上王、杨长于五律,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主张和创作特点:创作主张:一、复归风雅。陈子昂在著名的《与东方左使虬修竹篇序》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初唐宫廷诗人们所奉为偶像的齐梁诗风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指出了“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光辉传统作为创作的先驱榜样,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实现诗歌内容的真正革新。“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发扬比兴寄托的优良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这一倡导,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二、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创作特点:诗歌创作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倡导风雅兴寄,具有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追求风骨以及对美学思想的提出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中的一个曲名,为南朝陈后主制作,属宫体诗。艺术特色为:1、诗情、画意、哲理的完美融合。借景抒情;以月光统摄群象,画面清新明丽;融入人生短暂、明月长圆而人情难圆的感伤。2、结构清晰,线索分明,重点突出。标题即线索。全诗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八句围绕春江花月夜依次展开,后八句由江月联想到人生。第二部分先总写明月之下的离别相思,由思妇到游子,最后八句将题中五字再一一收束。3、语言优美自然,韵律和谐婉转,富于音乐美。张若虚是借用宫体诗旧题作诗。在这首诗中,他用清丽婉转的诗句描绘了春江之夜的静谧与美好,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彻底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是历来被人传诵的唐诗名篇。 初唐诗人为盛唐诗歌的繁荣作了哪些准备 一、确定了合南北文学之两长的文学发展方向。南北文学的差异。先秦诗经与楚辞。南北朝时期南北文学。南北文人相互学习,相互批评,相互促进。二、在写景体物的技巧、对仗等方面作出有益的探索,如上官仪的上官体为代表。“上官体”诗的主要特点:绮(有花纹的丝织品)。错(泛指镶嵌或绘绣。)婉媚。上官仪提出六对、八对之说。三、诗歌题材的开拓初唐四杰的诗歌题材从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走向关山大漠。陈子昂的诗歌创作中反映现实政治生活的作品。四、风骨的倡导杨炯倡导“骨气”、“刚健”;陈子昂倡导“汉魏风骨”、“风雅兴寄”,他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的相关论说。五、五律的声律定型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宫庭文人,题材较为狭窄,但对近体诗的形成作出重要贡献,在声律、对仗方面都作了积极探索。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为例说明: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沈佺期、宋之问在五律定型上的贡

《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绪论部分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绪论部分知识点 第一节:文学史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唯物史观是文学史研究的指南 二、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 ①文学史研究应当考察作家的生平事迹及其创作的社会背景、作品的影响,做到知人论世,但这不能取代对作品的解析、评说。 ②历史上创作出传世之作的作者方才有资格进入书写的文学史。 ③文学作品与宗教学、哲学、史学著作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表述工具的精神产品,而且在历史进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混合胶合、互渗互动的关系。 ④文学掌握世界的方式是以象见义,借助想象、幻想,取象造型,表达人生感悟和精神诉求;运用语言文字要讲究修辞及声韵,富有感染力和欣赏性,所以称之为审美文化形态。 三、文学史的任务 1、文学史研究和书写的任务,是通过对历史上相继产生的文学作品的解析,展示文学的历史面貌及其成就、特色。 ②对文学史的认识,最根本的任务是在于显示本民族文学成就和对世界文学的贡献,弘扬传统的审美精神和文化创造力,为现代文艺创作发现提供历史的资源和精神力量。 ③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研究和书写,赋有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建设更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使命。

四、文学史研究的方法是历史和美学的统一 1、史学的属性是如实地叙述已经消逝了的社会人事的实际的状况,叙述的基本原则是求真求实,文学史的书写也应当是如此。 2、文学发展演变的情况,诸如文体的兴替,写作范式的变化,语言的变迁,都具有历史的客观性,也是有迹可循、可以表述的。 3、文学史研究方法是历史的和美学的统一。 五、文学史撰述的多样性 通史、断代史、文体史、类型史 第二节: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演变 一、先秦:浑融辉煌的文学源头 1、诗的起源:《诗经》 2、官方文书:《尚书》 3、占卜,卦爻辞:《周易》 4、哲理书:《老子》 5、史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二、两汉:辞赋蔚兴,传纪文学的成立和诗体的整合 1、两汉叙事散文:《史记》 2、文赋:《上林赋》《子虚赋》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批评理论的兴起和文学审美的提升 1、曹丕:《典论论文》 2、刘勰:《文心雕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重点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重点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指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涵盖了中国文学 的各个时期、各个流派、各个文体。下面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的重点 知识点。 一、先秦文学 1.《诗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了305篇古代 民间歌谣,涵盖了各个时期、各个地方的声音,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2.《楚辞》:是魏晋时期乐府民歌的总称,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具有辞章典雅、意境深远的特点。 3.《礼记》:是孔子及其弟子对古代礼制的记述和解释,对后世文化 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汉魏六朝文学 1.《史记》:是司马迁撰写的一部中国古代历史著作,分纪传体,对 后世历史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2.乐府文学:包括乐府民歌和乐府诗,以乐府民歌的形式表达民间的 情感和民生的疾苦,乐府诗则以文言文的形式表达社会的政治和文化现象。 3.《世说新语》:是晋代文学家刘义庆收集整理的一部记述人物言行 的著作,为后世文人推崇为文学典范。 三、唐宋元明清文学

1.唐诗: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杜甫、李白等诗人的作品 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思想内涵。 2.宋词:宋代是中国古代词的鼎盛时期,苏轼、辛弃疾等词人以丰富 的写实和深入的思想表达,创作了许多气势磅礴的作品。 3.元曲:元代是中国古代戏剧的兴盛时期,元曲以其丰富多样的题材 和鲜明的表演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四、明清小说 1.《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封建 社会的种种弊病,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充满矛盾的特点。 2.《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神魔小说,通过描写孙 悟空等人物的冒险和成长,表达了追求真理和善良的主题。 3.《水浒传》:是明代作家施耐庵创作的一部英雄小说,描述了宋江 等梁山英雄的斗争和传奇故事,富有热血和激情。 以上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的重点知识点,从先秦文学到明清小说,涵盖了主要的文学流派和作品,对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十 分重要。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渊源悠久,孕育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 文学家。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代,中国古代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与 变革,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国古 代文学史。 一、先秦时期的文学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起点,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 和风貌。《书经》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文学来源之一,它记录了战国时 期的历史事件和思想观点。《诗经》是古代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以 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和丰富多样的题材内容而闻名。同时,《诗经》也充分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观念。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涌现了众多文学家和 文学作品。代表作有《文选》、《世说新语》等。《文选》是魏晋时 期官方选定的文学集成,收录了当时众多文人学士的作品,体现了他 们独特的思想和文学风格。《世说新语》是一部以轶事和逸闻为主题 的文学作品,它记录了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的言行和风尚,对后世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唐宋时期的文学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时期,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辉煌阶段。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有"唐诗之盛"的美誉。唐代著名

诗人杜甫、李白等以其豪放洒脱的诗歌风格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们 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迁。宋代则以散文为 主要创作形式,代表作有《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宋代散文 注重于描写事物的真实性和感性表达,其作品既富有思想性,也富有 艺术性。 四、明清时期的文学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后期阶段,也是中国古代文学逐渐衰落 的时期。明代文学以戏曲、小说为主要表现形式,代表作有《西游记》、《红楼梦》等。这些作品既展现了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 生活,也表达了对现实的批判和思考。清代文学则以"四大奇书"为代表,包括《金瓶梅》、《西游记》、《水浒传》和《红楼梦》,这些作品 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 远的影响。 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代,中国古代文学经历了丰富多样的发展与变革,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学作品和文化遗产。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迁,也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情感和价值 观念。我们应该重视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继续发光发热,为当代社会带来智慧和启示。

中国古代文学史

散文 一、总论: 文体名,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史传经书在内,概称散文。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称的一类文学体裁。其特点是:通过对某些片段的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篇幅一般不长,形式自由,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语言不受韵律的拘束;可以抒情,可以叙事,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者三者兼有。 中国古代散文的特色有:1、注重实用性。2、强烈的政治性。3、儒家的文学功利观念贯穿散文发展始终。4、文体繁多复杂,通常分为记叙文、论辩文、讽喻文和实用文。 二、先秦散文: 1、综述: 中国古代散文成型的标志是《尚书》,之后古代散文朝着偏重于论说的诸子散文和 偏重于记述的历史散文两个方向发展。 诸子散文形成于春秋,繁荣于战国,属于讨论政治、哲学、伦理等问题的思想性著 作。历史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史官的成果。 2、甲骨卜辞: 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的文字,是记事散文的源头。 3、铜器铭文: 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亦称金文。商周时期出现,西周达到全盛。篇幅较长,内容 较丰富。 4、尚书: 中国古代散文形成的标志。上古历史文献集。大多属于记言散文。一直被视为中国 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

5、历史散文: ●春秋: 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孔子整理而成。由于语言精炼, 不宜理解,所以后世出现了春秋三传:《左氏春秋传》、《公羊传》、《谷梁传》。 ●左传: 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相比《春 秋》,叙事性和文学性更强,善于叙写战争和记述应对辞令。 ●国语: 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有《春秋外传》之称。 ●战国策: 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西汉刘向整理。文学性和艺术性很强,对后世的文、赋 有重要影响。 6、诸子散文: ●论语: 孔子与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经典之一。春秋时期。 ●孟子: 孟轲及其门人所著散文集,儒家经典之一。提倡仁政、王道、民贵君轻。 ●庄子: 战国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道家经典之一。 ●荀子: 战国荀子著作集,先秦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 ●韩非子:

中国古代文学史 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编先秦文学 绪论 1.文学的起源:劳动说,游戏说,宗教说 2.没有文字的传说文学:原始歌谣,古代神话{远古歌谣he 神话,称之为传说时期的文字} 3.远古歌谣:诗乐舞三位一体 4.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夏商时代he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担着《》有受教育的权力,文化为贵族所垄断。随着贵族阶段的衰落,于是民间聚众讲学之风应运而生,文化知识也由贵族转移到式的手里。 5.先秦文化大致可以划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夏商:巫史文化 西周春秋:礼乐文化 战国:多种文化同时兴起 6.诸子十家:西汉初,司马谈曾把诸子百家总括为:阴阳家,墨,道,儒,名,法等六家。西汉末,刘歆与于六家之外增

加了:纵横,杂,农,小说四家 第一章上古神话 1.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对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学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具有的特征:现实性,幻想性,不自觉性(神话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如西游记不是神话,它是作者自觉地创造,是神魔小说 2.中国神话和西方神话的不同 中国神话记载零散,记载在不同的书籍上;西方神话有固定的故事集 3.《山海经》最具有神话价值的著作,《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其内容驳杂,出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有地理,历史,医学等方面的资料。 4.上古神话的分类: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 始祖神话:女娲补天,女娲造人 洪水神话:鲧禹治水 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

5.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①以己观物,以己感物 ②具体,形象 ③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④象征性和隐喻性 6.上古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深重的忧患意识,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体现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7.影响: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或直接载录,或利用神话情节和神话形象再创造;直接影响文学的创造思维方式,表现手法,效果等。 第二章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总共有305篇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另有6篇笙篇,有目无词 2.《诗经》是我国最早的富有现实意义的诗歌,也是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也是我国诗歌比兴艺术的起点,现实主义的起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_袁行霈_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隋朝三十多年的文学,虽然因国家的统一和南北文风的融合而出现新的气象,但其主要倾向仍沿袭了南朝馀风。唐亡后五代、十国的五十多年,又有向南朝回归的开展趋势,题材和情调的女性化以及文词的绮靡华美,为其主要特征。而有唐三百年间,文学以及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把中国文学、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顶峰。如唐代古文的雄奇峭拔,唐代传奇的文采缤纷,唐代曲子词的清新婉约,以及唐代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辉煌。尤其是唐代的诗歌,更是到达了中国诗歌史的巅峰。好似是一个奇迹,其间相继涌现了大批出色、优秀的诗人。如同连绵的峰峦,皆历历在目。他们出色的创造,为我们展示了前所未有而又无比广阔的社会生活。 这里,我们将重点讲述关于唐代文学繁荣的文化背景以及关于唐诗的分期等问题。 第一章隋及初唐诗坛 隋朝文学开场出现南北文风合流的新趋势,并产生了卢思道、素、薛道衡等颇有才华的诗人,但文坛主流仍然延续着梁、浮靡之风。初唐的一百年,是唐诗繁荣的酝酿与准备的时期。如何批判地继承六朝文学,融合南北诗风,为诗歌开辟一条安康开展的道路,成为初唐诗歌的中心问题。正如“隋书•文学传序“所说: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假设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 这实际上是初唐贞观时期朝廷对于文学开展方向的一种共识。初唐前五十年,诗坛创作的主体围绕着宫廷展开,因而宫体诗成为诗坛的主流。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就是这个时期最为突出的代表。初唐后五十年,先有“四杰开场突破“宫体的容,倡导“宏博之风,追求刚健的风骨。继有“宋确立了律体,从而使诗歌的艺术形式臻于完善。到子昂,进一步明确提倡**风骨,摈弃齐梁馀弊,使“天下翕然,质文一变,从而端正了唐诗安康开展的方向。从总体上来说,初唐诗歌虽未能彻底摆脱六朝的浮靡与纤弱,但已经透露出了新的气息。 第一节初唐前期诗歌 一,宫廷唱和与“上官体 .> 初唐前五十年间的著名诗人,不少是由、隋入唐的。诗坛的创作主体,仍然是以宫廷为中心,尤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重点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重点知识点 隋朝: 薛道恒:被认为是隋朝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吕思道的作品《过去的盐》:他的杰作《参军》;杨苏的代表作《走出国境》 初唐诗坛: 贞观后期,上官义形成了上官体。 王绩散文作品《野望》成为唐代最早的合律诗。 初唐四大英雄:王勃、杨炯、卢兆麟、罗斌旺。提倡齐梁的诗风。歌曲风格:李白、 杜甫、陈子昂、爬山幽舟之歌、刘喜一、白头翁一代、张若旭、春江花、月夜 盛唐诗坛: 山水田园诗人: 孟浩然:唐代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宿建德江》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山居秋暝》《鸟鸣涧》田园诗《渭川田家》王维孟浩然并称为“王孟” 边疆诗人: 高适:成就最高《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七绝圣手” 《出塞》十分著名,誉为“唐人绝句压卷之作”李颀:《古从军行》,盛唐诗坛上把难以 名状音乐描绘生动具体第一人。王之涣:《凉州词二首》《登x雀楼》崔颢:唐人七律第一,《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王翰:《凉州词》二首,葡萄美酒夜光杯。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道路艰难”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登高”是“沮丧” 中唐诗坛: 袁杰:强调诗文的“美政治”,是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先驱,被认为是新乐府 运动的先驱。谷匡,刘长清:芙蓉山的主人在每一场雪中都称自己为“五字长城”。魏义武:滁州西溪 大历十才子:卢纶成就最高。代表风格是羁旅、赠别和山水景物诗。李益:中唐边塞 诗代表,代表作《塞下曲》 白居易与袁真:新乐府运动白居易:《秦中音》最成功、最有影响力的是《新乐府歌》50首、《秦中音》10首,以及感伤诗《长恨歌》和《琵琶行》。寓言诗:“卖木炭的人”

元稹:《连昌宫词》,最具特色的是艳情诗和悼亡诗。《离思五首》其四中“曾经沧 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张籍:《野老歌》《山头鹿》 王健:既有新的乐府,也有古老的乐府。 李绅:与传统古题乐府区别开来是第一人。《悯农》三首。 韩愈和孟郊被称为韩孟诗派。孟郊:《游子颂》,奇险难思。韩愈:“岳阳楼,不要 让窦思志”,奇怪而危险。贾岛:苦吟的诗人。他在郊区很瘦。《隐士未遇》、《剑客》 姚贺:与贾岛合称“姚家”,李贺:浪漫主义诗人,《金铜仙词汉歌》刘玉玺:《竹枝词》,这是历史和怀旧中最受赞誉的作品。“西塞山怀旧”。柳宗元:《江雪》空寂的意 境 晚唐诗坛:杜牧:《泊秦淮》《赤壁》,风格特征“俊,爽”,长于七绝。李商隐: 晚唐最出色的诗人。《马嵬》。朦胧形态表现复杂变换内心情绪是他对中国诗歌一大贡献。 文婷芸和李商隐被称为“文丽” 宋朝: 严澍:《朱语词》、《富家诗人》 《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 人憔悴。 浣溪沙:花落燕子归。 欧阳修:《集古录》《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蝶恋花》:泪眼问花 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范仲淹: 《范文正公集》《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苏幕遮》:明月 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张贤: 《张子野词》 刘勇; 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大量创作慢词的大家。对婉约词影响直接,宋词分为雅俗 这个词以刘勇开头。

中国古代文学3唐宋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3唐宋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广东高教版)第三册 复习笔记 根据课本以及张巍老师课件,部分参考百度百科 隋唐文学史 第一章、隋唐诗概貌 一、隋诗概貌 分期:分文帝、炀帝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主要走北朝刚健朴质一路;代表诗人卢思道、薛道衡、杨素等; 后期走南朝清绮一路。代表诗人隋炀帝、诸葛颍、王胄、虞世南等 二、唐代文学的分期: “四唐”分期起源于南宋严羽《沧浪诗话》,经过元代方回阐发,奠定于元代杨士弘《唐音》,完成于明代高棅的《唐诗品汇》。 1.初唐:(618-712),唐代开国至唐玄宗先天元年之间; 重建诗风时期。四杰主张诗歌走刚健之路,陈子昂确立诗歌“风骨”等传统。 主要诗人: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等宫廷诗人;四杰和陈子昂等下层士夫文人。 2.盛唐:(713-755),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 “盛唐之音”

跃;(间接原因) 5.唐代的音乐、悟到、书法、绘画等艺术门类的昌盛,对唐诗产生了间接的影响; 6.唐代诗人的审美意识对唐诗的繁荣起着主导的催化作用;(中介原因) 唐代文人的思想精神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1)乘运而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初盛唐诗歌“风骨” (2)自觉继承儒家诗学的“风雅”传统,拯物济世 (3)敢怒敢言,敢于批判黑暗丑恶的现象,敢于抒发理想受阻、个性被压抑的不平之鸣 *(课件)唐诗繁荣原因: 内因:前代文学发展所积累的艺术经验 外因:外在的社会文化环境最为适宜诗歌生长 第二章、初唐诗歌 一、唐初的宫廷诗人 (一)唐太宗时期的宫廷诗人 风格:主张文质统一,注重为政治服务 代表诗人:唐太宗、魏征、王珪、虞世南 (二)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宫廷诗人 风格:思想内容婉媚空绝,艺术形式华丽精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