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笔记

“初唐四杰”:指初唐诗坛上的四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出现在唐高宗至武后时期,他们名高而位卑,官小才大,心中充满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共同的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诗中始见壮大的气势,具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突破了宫体诗的狭小范围,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表现力,在题材、风格、形式方面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题材上“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朔漠”,风格上与宫体诗的绮靡不同,而是真实情感的抒发,开朗豪放、积极进取。诗体上王、杨长于五律,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主张和创作特点:创作主张:一、复归风雅。陈子昂在著名的《与东方左使虬修竹篇序》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初唐宫廷诗人们所奉为偶像的齐梁诗风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指出了“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光辉传统作为创作的先驱榜样,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实现诗歌内容的真正革新。“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发扬比兴寄托的优良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这一倡导,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二、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创作特点:诗歌创作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倡导风雅兴寄,具有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追求风骨以及对美学思想的提出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中的一个曲名,为南朝陈后主制作,属宫体诗。艺术特色为:1、诗情、画意、哲理的完美融合。借景抒情;以月光统摄群象,画面清新明丽;融入人生短暂、明月长圆而人情难圆的感伤。2、结构清晰,线索分明,重点突出。标题即线索。全诗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八句围绕春江花月夜依次展开,后八句由江月联想到人生。第二部分先总写明月之下的离别相思,由思妇到游子,最后八句将题中五字再一一收束。3、语言优美自然,韵律和谐婉转,富于音乐美。张若虚是借用宫体诗旧题作诗。在这首诗中,他用清丽婉转的诗句描绘了春江之夜的静谧与美好,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彻底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是历来被人传诵的唐诗名篇。

初唐诗人为盛唐诗歌的繁荣作了哪些准备

一、确定了合南北文学之两长的文学发展方向。南北文学的差异。先秦诗经与楚辞。南北朝时期南北文学。南北文人相互学习,相互批评,相互促进。二、在写景体物的技巧、对仗等方面作出有益的探索,如上官仪的上官体为代表。“上官体”诗的主要特点:绮(有花纹的丝织品)。错(泛指镶嵌或绘绣。)婉媚。上官仪提出六对、八对之说。三、诗歌题材的开拓初唐四杰的诗歌题材从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走向关山大漠。陈子昂的诗歌创作中反映现实政治生活的作品。四、风骨的倡导杨炯倡导“骨气”、“刚健”;陈子昂倡导“汉魏风骨”、“风雅兴寄”,他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的相关论说。五、五律的声律定型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宫庭文人,题材较为狭窄,但对近体诗的形成作出重要贡献,在声律、对仗方面都作了积极探索。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为例说明: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沈佺期、宋之问在五律定型上的贡

献。五律定型的意义:具有推导作用,成为近体式的定式、法则。宋之问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六、优美意境的营造。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和刘希夷《代悲白头吟》春江花月夜》:诗情、画意、哲理的完美融合。以月光统摄群象,画面清新明丽;融入人生短暂、明月长圆而人情难圆的感伤。代悲白头吟》:从美的暂促性中认识了那玄学家所谓的“永恒”——一个最缥缈,又最实在;令人惊喜,又令人震怖的存在。在它面前一切都变渺小了,一切都没有了。自然认识了那无上的智慧,就在那彻悟的一刹那间,恋人也就变成哲人了。

“七绝圣手”:七绝圣手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王昌龄(690-756)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所作之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他的许多描写边塞生活的七绝被推为边塞名作,《出塞》一诗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由于王昌龄的诗歌最专于七绝,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人称其为“七绝圣手”。其诗歌体裁很大一部分是易于入乐的七言绝句。内容基本上选用乐府旧题来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他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想象力。其诗歌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高岑”:盛唐诗人高适和岑参的合称,为盛唐边塞诗歌代表诗人的专称。高适诗歌的主要内容:抒情人失意感慨,隐居情怀,反映民生疾苦的边塞作品,交游酬赠。高适以擅长边塞诗闻名,他一生三次出塞,边塞诗是诗人据边塞生活体验写成,代表作有《燕歌行》等。其诗中既有报效沙场的壮志,又有对军中苦乐悬殊的揭露,还有对失职将领的讽刺,在反映现实的深度上超过了同时代的边塞诗人。高适的诗风慷慨悲壮,雄浑朴厚。岑参的边塞诗:两次出塞写下七十多首诗,在盛唐时代,他是写作边塞诗最多、成绩最突出的诗人。边塞诗内容丰富,有的写边疆战事,有的治国安边抱负,有的写边疆奇异风光。其诗风壮丽奇伟,多写西北边塞奇异景象,将士豪迈情感,极具浪漫色彩。

王维、孟浩然诗歌创作的主要特点:王维与孟浩然并称为“王孟”。两人均为盛唐时期杰出的田园山水派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孟浩然诗风平淡自然,山水诗的特点:长于表现大自然清幽景象,多用白描手法,以清幽淡雅或清空闲远为主要风格,但也有例外。其田园诗的特点:在内容上多与隐居思想融合,风格平淡。王维山水田园诗,主要写山林幽美风光及隐居的快乐,曲折表现对官场的厌恶,对现实的不满。《山居秋暝》就创造一清新明郎、洁静纯美的世界。王维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把写景与抒情,自然和工丽完美地统一起来,标志中国山水诗的艺术达到高峰。

高适、岑参诗歌创作的主要特点:二者为边塞诗派的代表,合称“高岑”。高适诗歌的主要内容:抒情人失意感慨,隐居情怀,反映民生疾苦的边塞作品,交游酬赠。高适以擅长边塞诗闻名,他一生三次出塞,边塞诗是诗人据边塞生活体验写成,代表作有《燕歌行》等。其诗中既有报效沙场的壮志,又有对军中苦乐悬殊的揭露,还有对失职将领的讽刺,在反映现实的深度上超过了同时代的边塞诗人。高适的诗风慷慨悲壮,雄浑朴厚。岑参的边塞诗:两次出塞写下七十多首诗,在盛唐时代,他是写作边塞诗最多、成绩最突出的诗人。边塞诗内容丰富,有的写边疆战事,有的治国安边抱负,有的写边疆奇异风光。其诗风壮丽奇伟,多写西北边塞奇异景象,将士豪迈情感,极具浪漫色彩。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李白最擅长的诗歌体式:乐府诗、歌行体诗、绝句。李白的诗歌具有豪放飘逸的风格。主要特点有:(1)强烈的主观色彩。诗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诗歌的跳跃性也极强,因为他往往不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而是按照情感的踪迹来结构全诗,通过诗歌的开阖跌宕表现感情的变幻无常。(2)充沛的气势。李白诗的抒情往往是喷发式的,奔涌而出,其间裹挟着强大的力量,而且意象雄奇壮美。(3)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李白诗歌的想象天马行空,变幻莫测,

奇之又奇。(4)语言清新俊逸。如他自己所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5)与风格相适应,在诗体的选择上,较少用律诗,而多用便于纵横驰骋、随意抒写的以乐府体为主的古诗,尤其是七言歌行。

李白乐府诗的主要特点:李白的乐府诗大量地沿用乐府古题,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能曲尽拟占之妙。李白的乐府诗诗创作创新意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如《上之回》、《丁都护歌》等。简说《丁都护歌》。二是用古题写己怀,因旧题乐府蕴含的主题和曲名本事,在某一点引发作者的感触和联想,用它来抒写自己情怀。(李白用古题写己怀的乐府诗,因偏重于主观抒情,更能体现李白诗歌创作发必无端、气势壮大的个性特色,其妙处常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既可以说它有寄托,也可以说它只是抒写感慨,想落天外,奇之又奇。如《将进酒》,此诗的乐府旧题,含有以饮酒放歌为言之意,李白由此引发,抒发“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壮气概,具有大河奔流的气势和力量,不仅把原曲的主题发挥到淋漓尽致,还充分展示出诗人狂放自信的人格风采。诗人在选择乐府旧题抒写己怀时,常根据这个题目在古辞中的寓意和情感倾向,进行创造性的生发和联想,运用大胆的夸张和巧妙的比喻突出主观感受,以纵横恣肆的文笔形成磅礴的气势。李白将自己的浪漫气质带进乐府,从而使古题乐府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这种动感,见诸于字句音节时,常表现为句式的参差错落和韵律的跌宕舒展,在杂言体的乐府中尤为明显。李白乐府的代表作,如《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等,大都是以五、七言为主的杂言体。这种杂言体乐府,在体制和格调方面,与唐代盛行的歌行体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李门的乐府诗创作,实已完成了从汉魏古体到唐体的根本性转变。)

“诗圣”:“诗圣”指的是杜甫。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诗歌艺术上,他能够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并形成特有的沈郁顿挫的风格。以诗歌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激动人心的变化,他以盛唐人的眼光,带着盛唐诗歌的伟大气魄,全面反映战乱以后的现实,既对现实矛盾、人民痛苦作了深刻的揭露,又洋溢着积极乐观的精神。同时,也为中唐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在诗歌史上占据着划时代的地位。后世称之为“诗圣”。

“诗史”:“诗史”是后人对杜甫诗的评价。杜甫用他的诗,反映了他所生活时代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其中所提供的史实,甚至可以补充历史记载的不足,具有史的认识价值。不仅如此,他的诗还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沉郁顿挫”:杜甫诗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艺术风格。其感情基调是悲慨。所谓“沉郁”,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深沉苍凉,忧时伤乱、忧国忧民感情悲壮深沉,忧思浩渺,千汇万状。所谓“顿挫”是就其作品的艺术形式而言,表达思想感情波澜起伏,回怀有力,语义顿生逆转。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主要风格为沉郁顿挫。(1)叙事诗善于通过典型事件、人物,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从一个视角展现了广阔的历史画面。同时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观的具体描写中,而不明白说出。大力写作新题乐府,成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先驱。(2)抒情诗寄情于景,融景入情,使情景交融。对自己丰富复杂、曲折矛盾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和解剖。(3)十分重视锤炼诗歌语言,语言苍劲凝练,往往用最少的字句表现最丰富的内容。自称:“语不惊人死不休。”把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表现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4)善于运用各种诗歌体式,并创造性地发挥了各种诗体的功能,为各种诗体树立了典范。尤其是律诗,在他手中日臻于纯熟,极大地扩大了表现范围。其中最为成功的是七律,不但在声律上把七律推向成熟,而且充分发展了这一诗歌形式所蕴涵的表现力。如何理解杜诗的诗史特点:1、杜诗大量而忠实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变衰的历史事件,具有史的认识价值,又可弥补史书之缺载。如《三绝句》。2、某些作品虽然反映的是家庭生活、个人遭遇,但由于作者能够将其与动乱时代相关联,情之所系,未离时局,所以仍能从中感

受社会的面貌和心理状态。3、“诗史”不同于史书,史书只记录事件,杜诗却则提供比史书更为广阔、更为具体、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4、史书要求客观冷静的记录历史事件,而杜诗则充溢着强烈的情感。

“大历十才子”:指中唐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津、夏侯审。其中以钱起、卢纶、戴叔伦成就最高。大历诗人创作内容较贫乏,诗风以清丽空灵、省净纤巧为主要特色,相对盛唐,由壮阔变为清秀,由重气势变为重韵味,艺术显得更为精工。诗歌内容以酬赠送别、感伤身世、隐逸思归为主。风格特征是“省净清约”。

“韩孟诗派”:中唐贞元、元和时期与元白诗派同时崛起于诗坛的一个诗歌流派。亦称“奇险诗派”,即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歌流派重要诗人还有李贺、卢仝刘义,马异等,韩、孟成就最高,故名曰“韩孟诗派”。奇险怪异是韩孟诗派的审美倾向和艺术追求,并因此形成了共同诗风,“不平则鸣”说和“笔补造化”说是其理论主张,锐意创新是其艺术价值追求。

韩孟诗歌创作主要主张:(1)提倡“不平则鸣”。所谓“不平”,是指人内心的不平衡,“不平则鸣”,就是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不平则鸣与司马迁的发愤说。(2)提倡“笔补造化”。强调作诗要有创造性的诗思,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以妙笔弥补造化之不足。一个是自然本身,一是想象、设想的自然。该派风格倾向:崇尚雄奇怪异之美。作诗追求力量的雄大、词语的险怪、造境的奇特。这是一种全新的审美取向。

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中唐的李贺是一个苦吟诗人,他的诗歌称为“长吉体”。艺术特色:(1)异于常人的艺术思维;(2)奇异荒诞的想象、夸张;(3)大量虚幻意象和古怪生新诗境的营造;(4)奇异峭拔、幽奇冷艳的遣词造句。语言富于创造性,多自我感性之语,色调凄冷。“凝绿”、“寒绿”、“颓绿”、“静绿”,通感手法。;(5)通感、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创造性运用。

“元白诗派”: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以讽喻时事的乐府诗著称,是对杜甫写时事的创作道路的进一步发展。都擅长于新乐府、七言歌行、长篇排律等诗体,注意诗歌语言的平易浅切和通俗性,并通过诗歌酬唱促进了格律技巧的纯熟。白居易的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元稹的代表作有《乐府古题》等。

元白诗派创作的主要特点:元白诗派是指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宗旨。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都主张诗歌要反映社会、政治、民生推动了讽喻诗的创作。如白居易的《轻肥》《卖炭翁》,元稹《上阳白发人》都充分暴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部分诗歌的题材、内容相近。如讽喻诗、艳情诗。艺术上都写实尚俗。不同点:一、元稹部分新乐府借用古题,不似白居易那样坚决彻底旗帜鲜明。二、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人物的生动性方面都不及白居易。三、白居易最看中讽喻诗,但成就最高的是感伤诗。以《长恨歌》和《琵琵行》最为有名。元稹创作成就表现在艳情诗和写生离死别的悼亡诗,如《物腰》《行宫》《离思》《谴悲怀》。

白居易《长恨歌》的艺术特色:《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诗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叙事长诗之一。(1)现实生活精细描绘和艺术想象结合,具有浪漫的传奇色彩和浓郁的抒情气氛。(2)情节生动曲折。(3)人物形象鲜明。语言和声调优美。(4)抒情写景和叙事的水乳交融,叙事详细有致,章法上下贯通,抒情缠绵细腻,借景物渲染。这首诗的前半部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后半部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这样,诗的主题思想便由批判转为对唐明皇与杨贵妃坚贞专一爱情的歌颂。不过,歌颂和同情中仍暗含讽意。这是一首主题思想具有双重性的长诗,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韩柳”:中唐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的并称,唐宋八家位居第一第二位。韩柳并称,始于宋初。韩柳并称,指古文而言。韩柳倡导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主张有四点:(1)“文以明道”。超越汉代的章句之学,用文章阐明先秦儒学的义理,以用于政教。(2)充分意识到“文”的作用,为写好文章而搏采前人遗产。(3)破骈为散,文从字顺,务去陈言,贵在创新。(4)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感染力量。韩、柳在散体文的创作上有着众多的开拓,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在勇于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散文美学规范。(二)韩、柳将浓郁的情感注入散文之中,大大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把古文提高到了真正的文学境地。韩愈文如潮,柳宗元文如江。韩愈文跌宕起伏,柳宗元文思绪流动不绝;韩愈文雄大,柳宗元文精悍。在题材内容上,韩愈同柳宗元的散文题材一样广泛,都积极的反映社会现实,内容极为丰富,大大推广了散文的应用范围。韩愈的叙事散文多取材于官僚将士文人墨客的事迹,柳宗元的散文则多以下层社会的小人物自然界的现象为创作题材。韩愈以杂著见长,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富于诗情画意,为后人所称诵。

韩柳散文创作的主要主张、主要特点:(一)在勇于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散文美学规范。从辞采来说,韩、柳既一致反对“绣绘雕琢”、“类乎徘优者之词”的骈文末流,又在自己的文章中尽量吸收骈文的优长,用不少整齐有力的四字句夹杂于散体文句之间,造成长短错落、音调铿锵的声请效果。从语言上来看,韩愈既力倡“去陈言”,又强调“文从字顺”和“体备”“词足”。从技巧上来看,韩愈善于用变化多端的构思方法组织文章,善于通过比喻、排比、细节描写来丰富文章的形象性和感染力。(二)韩、柳将浓郁的情感注入散文之中,大大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把古文提高到了真正的文学境地。唐代的散文到了韩、柳这里,可以说是竖起了一座明确的界碑。此前文多平庸、苍白,较少感染力;至韩、柳而面目为之一变,于浑厚坚实中寓有一气贯注的精神气脉和情感力量,展现出异常鲜明的个性特征。

唐传奇发展阶段和代表作品:(1)初、盛唐时代为发轫期。作品数量少,艺术上也不够成熟。王度的《古镜记》、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张鷟的《游仙窟》。(2)中唐时代为兴盛期。名家名作辈出,唐传奇的大部分作品产生于这个时期。爱情传奇:第一期神怪色彩:如陈玄佑的《离魂记》(张倩娘)、沈既济的《任氏传》(人狐相恋)、李朝威的《柳毅传》(人神相恋)元稹的《莺莺传》、白行简的《李娃传》、蒋防的《霍小玉传》仙道传奇:沈既济的《枕中记》(卢生遇道士吕翁)、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淳于棼)。历史传奇:陈鸿的《长恨歌传》(3)晚唐时代为衰落期。作品内容单薄,无复昔时光彩。豪侠小说最为出色。如杜光庭的《虬髯客传》(风尘三侠:红拂、李靖、虬髯客)等等。

唐传奇主要艺术特色:(1)注重作品的审美价值和小说愉悦性情的功用,全方位地展示纷纭复杂的人世生活。(2)善于虚构、想象,在故事展开过程中,既大量使用虚构想象以求,又致力于细节描写以求真,从而在小说这一文体的独立历程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3)构思奇异新颖、富于变化,情节曲折委婉。(4)人物形象生动传神。(5)叙述事件简洁明快,人物对话生动传神,词汇丰富,句式多变。

“小李杜”:所谓“小李杜”是和“李杜”相区别而言的。“李杜”指的是盛唐诗人李白和杜甫;“小李杜”则是指晚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二人皆擅长于“咏史诗”的创作。诗歌形式上杜牧长于七绝,李商隐长于七律,为晚唐诗坛增辉甚多。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李商隐是唐诗发展到晚期最有成就的诗人,以其独具特色的美仑美奂诗歌登上了整个晚唐诗创作的艺术最高峰。一、他对于爱情的执着,开创了诗歌上新风格、新境界。他的诗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律、七绝。李商隐继承了杜甫的沉郁顿挫,有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1)写景中融合比兴象征,寄寓困顿失意的身世之感。(2)爱用冷僻的典故。故诗中的意象特别美丽,而整体意旨往往隐晦。(3)语言绮丽而对仗工整,音律圆美婉转。(4)“近

而不浮,远而不尽”之趣,富于象征暗示色彩,有朦胧之美。二、他的绝句写得深情绵邈、沉博绝丽,有的比较隐晦,但可以在精工富丽的辞章中体会到他的婉转情思,而且很伤感。如《夜雨寄北》感情细腻、意境婉约,在艺术上的明显特色便是细美幽约、朦胧含蓄,为伤感唯美文学的典型。杜牧怀古咏史诗的主要特点杜牧的怀古咏史诗数量比较多,而且大多抒写对于历史上繁荣昌盛局面消逝的伤悼情绪,寓有盛衰兴亡不可抗拒的哲理意味。按内容和艺术特点可分两类,一类借古喻今,讽刺帝王的荒淫,议论朝政得失,如《过华清宫》在史实的基础上,驰骋丰富的艺术想象,既引人人胜,又耐人寻味。全诗不着一句议论而题旨自见。另一部分以诗论史,借题发挥,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具有史论色彩。如《赤壁》,借慨叹周瑜因有东风之便取得成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这一写法尤为后代许多诗人所仿效。对现实政治的关切,在杜牧诗中形成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即使是流连山水、描摹自然之作,也常常融合了他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有一种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后蜀赵崇祚编,收入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黄埔松,韦庄等十八家词500首。欧阳炯作《花间集序》,指出这些词人把视野完全转向花柳风月,写女性的姿色和生活,特别是她们内心的生活;在艺术上则文采繁华,轻柔艳丽,追求婉美,形成了缛采轻艳的花间词风,花间词的这种特点对词体文学的影响特别大。

“花间词”:五代时后蜀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的词为《花间集》。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词派因此得名。其核心内容不脱冶游宴乐、男女私情,风格绮艳婉丽,对宋词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温韦”:温庭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词名家的人,以宫怨闺诗为主要题材,韦庄是唐末另一位卓有成就的词人。二人齐名,并称“温韦”。温韦词的主要特点在词的发展史上,温庭筠和韦庄都有很高的地位。他们开始大量填词,成为文人词的奠基者;同时温庭筠和韦庄是花间派两位最重要的代表作家。花间派多写闺阁生活、女子相思,以香艳缠绵、简练典雅为特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作为同一流派的两位代表人物,所以温韦并称。但他们的词作也有一定的区别。温庭筠词浓艳香软、含蓄婉约;韦庄词则清淡疏朗、抒情热烈而真挚。温庭筠的词华美浓丽,多通过一系列外在物象来烘托人物的情思心绪,给人无限深远自由的想象;韦庄的词则多对人物的情态心理作直接的刻画,真切率直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深语秀。

李煜词的主要成就:李煜词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⑴善于运用白描手法,传达人物的情态和心理,于平淡中见新奇。⑵善于借助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段将抽象的难以言状的心理活动,化成具体可感的形象,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⑶语言朴素生动,而耐人寻味,达到直白通俗与形象精练统一的完美境界。

“西昆体”:西昆诗派(西昆体):宋代初年,诗人杨亿编《西昆酬唱集》,西昆诗体和诗派便由此而得名。《西昆酬唱集》全部为近体律诗,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西昆作家均是身居清要的馆阁之士,诗的内容无外乎歌咏宴引生活,咏物、咏史及泛咏男女情爱,创作追求用典丰缛,属对工整,音节铿锵;诗文标榜学习李商隐,其中杨亿、刘筠以骈体文著称。西昆派多数作品缺乏真情实感,堆砌过甚,不免剽窃之讥。西昆派作家唯美风格固然是对宋初浅俗的白体诗风和缺乏文采的复古文风有所矫正,但其创作脱离现实,偏离传统的文学标准,馆阁气十足,仅重外表精美的艺术趣味,注定了主导文坛的时间不会长久,但在北宋文坛上仍有一定影响。

“晩唐体”:“晩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晩唐体”。“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较突出。“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最为有名。这一群诗人的作风稍异于九僧,他们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内容也稍为充实一些。他们多注意身边景物,抒写

闲情逸致,诗歌题材狭窄,风格清苦瘦峭,意境清幽秀雅,有廓清五代浮华文风的作用。其中林逋的“咏梅诗”十分著名,赢得了历代文人词客的赞赏。

柳永词创作的贡献:1、创调方面:用调150多调,大部分为其创调,且多为长调。唐五代时期长调仅十余调。柳永在创调方面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手法方面:用赋体创作。小令多用比兴,长调则需铺叙展衍。如《望海潮》:3、雅俗并陈的风格取向。柳永词创作的两类主要题材:俗词创作:反映市民爱情生活和理想。雅词创作:感伤羁旅行役。柳永在词作风格上雅俗兼取。(宋词到柳永手中才发生重大变化。现存的近200首词收在他的词集《乐章集》中。1、创作态度和影响:柳永是宋代第一位专力于写词的词人,柳永将词从士大夫圈中解放出来,使它走向市民和世俗。柳永通过采纳市井新声,自度曲及改造旧曲等手段,极大地扩展了词的影响范围,使之成为家2、内容题材的开拓:第一,在描写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时,柳词从达官显宦的峻台重阁转向了平民百姓的市井青楼,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第三,描写都市风光。柳永的部分词作展现了北宋承平之世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与多彩多姿的市井风情,这在柳永之前的词作中是不曾见过的。第二,表现羁旅行役之苦。他把这些本来多入于诗的言志抒情内容一并移入词中,用来描写江湖流落的索寞,抒发别离相思的况味,此类作品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境界。3、柳词艺术上的贡献:第一,大量使用长调慢词,改变了以小令为主的传统,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使铺叙手法进入词中。第二、大量吸收俗语入词,使词更接近下层人民,从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柳永贡献最大的是使用极其生动、浅近的语言写出的俚词。他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充分吸收日常生活中的俗语、口语入词,以通俗流利的语言取代雅致绮丽的修辞,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晏殊词的主要特点:其一,晏词中极少出现感情色彩激烈的字眼,而是努力营造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表达一份闲雅的无可奈何情调和少许敏感而旷达的惆怅,表现出一种雅致含蓄的倾向。其二,晏词语言凝练,平淡而富有韵味,明净圆融,写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纤佻。其三,晏词构思曲折精巧,表现自己对多彩人生的内心体验,耐人回味。《浣溪沙》通篇以小园的暮春景色来渲染作者心中无限的旧欢新怨,情景交映;更为难得的是词中还渗透着一种澄澈圆融的理性观照,创造出情中有思的意境,这样就使伤春之情升华为具有永恒意味的人生感触。

欧阳修散文的主要特点: 欧阳修的散文振衰救弊,在散文史上具有开创性。(1)文体多样,议论、叙事和抒情兼备,采“古文”与骈文之长,融成新的风格(2)意蕴上沉厚含蓄。史论文《五代史伶官传序》等,政论文《朋党论》,游记文《丰乐亭记》等。(3)章法有回环流荡。如《醉翁亭记》以乐为线索,先交代醉翁与醉翁亭,再写朝暮四时之景,后写太守与客的宴乐,最后写与民同乐。(4)语言上平易晓畅之美,叙事写景中带着浓厚的抒情气息。叙事简明、生动、抒情深情委婉深细、议论透辟。

“半山体”:指王安石晚年罢相隐居时创作的诗歌。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此时他的诗风化奇崛于寻常之中,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他的这种诗风被称为“半山诗”,或“半山绝句”。这类诗的特点是重炼字炼句,又重修辞,新奇工巧,含蓄深婉,有向唐诗复归的倾向。

“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三人皆为“唐宋八大家”中人。其中苏洵和苏辙以散文创作见长,苏轼则在诗歌、散文及词等领域创作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苏轼诗、词、文的主要特点:苏诗总的艺术特色:长于比喻,长于议论,气势奔放,善于捕捉动态之景,风格刚柔相济而多呈清刚雄健之特色。

苏轼的散文:议论文,包括奏议、策论、杂说等。特点说理透辟,精于思辩,往往意意新警,善于翻空出奇,气势酣畅,善用生动的比喻的说理。如《日喻》、《文说》等。叙事游记文:叙事、抒情、写景、议论的水乳交融,善于抒写性灵,文风上舒卷自如,如《石钟山记》、

《喜雨亭记》等。苏轼的赋继承了欧阳修的传统,又更多地融入了古文的疏宕萧散之气,句式上更加散文化,剔除传统赋中习用套语。

苏词:1、以诗论词,以诗为词,提高词品,自是一家的词风。2、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3、苏词是严守音律的,特是在慢词调运用方面与柳永一起为慢词声律的定型做出了重要贡献。

“江西诗派”:在黄庭坚影响下的一个诗学流派,因南宋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此诗派以杜甫为宗,却未能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而是过分强调形式技巧,讲究章法、句法,喜用拗句,形成一种奇峭艰涩、瘦硬生新的诗风,走上了新的形式主义道路。“一祖三宗”是指江西派标榜和效法的诗歌作家,一祖指杜甫,江西诗派标榜要向杜甫学习,特别是杜诗高度的艺术技巧,学习杜诗的句法﹑字法甚至模仿杜诗的七律形式,但却忽略杜诗的情感特征。三宗指的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其中以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和创作理论作为学习和模仿的关键,在作诗时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黄庭坚诗歌创作的主要主张和艺术特点

主要主张:1、强调学养,要多读书,从中汲取营养,同时强调修身养性。1、作诗要讲究法度和诗艺。他讲究章法,特别是句法、字法。2、争取超越前人而自成一家,力主独创、切忌尘俗。3、推尊杜甫5、黄庭坚不赞成诗歌的直接剌世作用,应做到“不怨之怨”(有利于发展诗歌的美感,不利于发扬诗歌干预现实传统)

艺术特点黄庭坚现存诗歌约一千九百余首,其中赠答诗、次韵诗、咏物诗比重较大,就题材而言其诗中值得关注的是直接涉及现实和侧重表现自我的作品。1、富于理趣,耐人寻味。

2、章法回环曲折,不平铺直叙。

3、善用修辞手段,出奇制胜。

4、声律奇峭,多用拗句。如《题落星寺》。

晏几道、秦观、贺铸词的主要特点:晏几道的词内容基本上还是传统的男女爱情题材。但是,多带有浓厚的感伤色彩,多表现人生变化的梦幻感。在艺术上往往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融情入景,并巧妙地融化前人的诗句,将情感表现得既真实动人,又耐人寻味。

秦观的词有两方面突出的特点:一是善于描写迷离朦胧的意境。二是善于通过比喻、写景等手法,将无形之情写得既形象又富有美感。主要特点为情韵兼胜。贺铸词主要特点为清丽柔婉。一方面沿着苏式抒情自我化的道路,写自我英雄豪侠的精神个性和悲壮情怀。另一方面,语言上又承晚唐温、李密丽的语言风格,而影响到南宋吴文英等人。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周邦彦的成就在于融合各家之长,力避各家之短,将词写得更为精致。其主要表现在:第一,在音乐上,周邦彦确定并创制了许多新调。他利用在大晟府任职的机会,对前代和当时流行的八十多种词调进行了重新审定,确定了各调中每个字的平仄,使各种词调定型。与此同时,他还制作了一些新调,例如《六丑》、《华胥引》、《花犯》等。第二,在语言上,周邦彦非常讲究语言的锤炼、典故的运用以及对前人诗句的融化,因而形成了一种典雅工丽的语言风格。第三,在结构上,周邦彦的词比柳永、苏轼等人的作品更复杂曲折。

李清照“别是一家”:李清照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提出了词“别是一家之说“。所谓“别是一家”,意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它不仅像诗那样要分要仄,而且还要“分五音,又分无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歌”。否则,词就成了“句读不葺之诗”,而失却了词作自身的文体特征。词作只有保持自身独立的文体特性,才能不被诗所替代,在文学之林中占有独立的地位。(首先,词必协律。其次,李清照对词的思想内容和审美特点也提出了一套很严格的要求和标准,使词在思想内容和审美特点上有别于诗,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从而达到“别是一家”。她认为词必须文雅、铺叙、典重、故实而有情致。第一,词尚文雅。在这一点上,李清照认为词应该“尚文雅”,要有文人的高雅审美情趣和格调风骨;反对淫冶俚俗。第二,词须铺叙。李清照重视词的文学整体性,反对词内容和意境的散漫破碎。第三,词尚典重。

典重就是典雅、持重。李清照认为词应端庄典雅,含蓄持重,反对轻佻不羁、浮薄放荡。第四,词慕故实。故实即运用典故。用典得当可以增加作品的典雅,充实作品的内涵与意韵,更符合词的情调。第五,词主情致。这是由词的功用和演唱者的身份而提出的要求。)

李清照词前后期创作特点:早期的词主要表现她作为少女和少妇的生活与情怀。在她的笔下,少女生活是充满欢乐的。少妇之词的主旋律则是抒发离别相思的感受,与少女之作相比,明显多了一分沉重。风格委婉清丽、轻盈。她后期的作品则主要表现她作为寡妇的身世之苦、故国之思以及孤寂无聊的心情,情调低沉,凄苦悲凉。风格灰冷凝重、沉重感伤。

“易安体”: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种词风,因她号易安而得名。其具体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情感真实动人。真实地袒露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大胆而又真切。第二,语言浅显自然,却又韵味无穷。第三,情感表现形象具体而富有美感。

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家”,指的是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首推陆游清奇奔放、雄浑自然,愤书强烈的爱国激情于字里行间最为出色;其次,杨万里以描写自然景物见长;范成大以刻画田园风光著称。尤袤虽有才名,可惜作品流传不多,难窥全貌。这四大家虽然早期曾受江西诗派影响,但除尤袤外,其他三人均能跳出江西诗派的樊篱,自创面目。

陆游词的主要题材和艺术特色:创作题材:1、反映民族矛盾,抒发爱国激情。如《关山月》、《书愤》、《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2、描写普通生活情景。如《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等。3、爱情题材。如《沈园》二首。风格特色:1、兼融李白的飘逸奔放与杜甫的沉郁顿挫,雄肆奔放。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2、清新婉丽的风格。

“诚斋体”:杨万里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由江西入,不由江西出,是“诚斋体”得以成立的前提,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写得活泼自然,风趣淡谐,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象,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绘充满生活小情趣的特定场景,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诚斋体”以绝句最为出色,主要学习借鉴了王安石的“半山体”和唐人的“晚唐体”。

范成大田园诗的贡献:范成大田园诗的突出贡献在于全面地表现了农村的各个方面。在范成大以前,描写田园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主要表现田园的优美宁静和文人的隐居之乐;一类以《诗经》中的《伐檀》等为代表的所谓现实主义作品,主要表现农村中农民生活的困苦。范成大的可贵之处是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了,因此《四时田园杂兴》中既有农家景物、风俗、岁时,又有农民的劳动、苦难。所以有人称范成大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辛弃疾词创作的艺术成就和主要内容:艺术成就:1、大量军事意象群的出现2、以文为词、用经用史,典故的大量使用(1)以文为词:将古辞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2)用经用史(3)用典浑融,使表达内容深厚沉郁。也有人对之批评(掉书袋)。3、化刚为柔、亦庄亦谐的多样化风格。主要内容:“辛派词人群”这是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他们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不如辛词多样。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

姜夔词的艺术成就:姜夔的词内容上大多为记游及咏物之作,所表现的情感也多为身世飘零和情场失意的感叹,虽然在内容上并无特别之处,但艺术上颇为精致。他的词一个突出的特色是音节谐婉。同时,也讲究用字,善于渲染气氛。姜词风格清空骚雅,用词与前人有明显的差异,写景、抒情清空。所谓“清空”,指的是在情感上主要抒发高洁的士大夫情怀,艺术表现上避实就虚,侧重于空灵的境界,色彩上偏于素净。

吴文英词的艺术成就:首先是在艺术思维方式上,彻底改变正常的思维习惯,将常人眼中的实景化为虚幻,将常人心中的虚无化为实有,通过奇特的艺术想象和联想,创造也如梦如幻

的艺术境界。其次是在章法结构上,继清真词后进一步打破时空变化的通常次序,把不同时空的情事、场景浓缩统摄于同一画面内;或者将实有的情事与虚幻的情境错综叠映,使意境扑朔迷离。

梦窗词的语文生新奇异。第一是语言的搭配、字句的组合,往往打破正常的语序和逻辑惯例,与其章法结构一样,完全凭主观的心理感受随意组合。第二是语言富有强烈的色彩感、装饰性和象征性。

“永嘉四灵”: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永嘉四灵开始出现于诗坛上。永嘉四灵是指永嘉地区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赵师秀和翁卷。这四人都出于叶适之门,各人的字中都带有一个灵字,所以叶适把他们合称四灵,曾编选《四灵诗选》为之揄扬。四灵诗多数作品内容是题咏景物,唱酬赠答,艺术上精雕细琢,玲珑雅洁,接近贾岛、姚合的诗风。“江湖诗派”:江湖派是稍晚于四灵,并受四灵影响的一个诗派,因作品多收入《江湖集》而得名。他们多为落第文人、江湖清客。诗风不一,有的粗犷豪放,有的幽静清苦,有的新奇,有的旷达。代表人物主要有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等。

元好问“纪乱诗”的主要特点:一、他对国家灭亡、人民遭难的现实不是一味地哀叹悲泣,而是把悲壮慷慨的感情表现于苍莽雄阔的意境之中。如“北风猎猎悲笳发,渭水潇潇战骨寒”(《歧阳三首》之三),以雄劲的笔力书写深哀巨痛。情感悲凉而骨力苍劲是元好问的独特诗风。二、具有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他往往把对现实的悲怆情怀与对历史的批判意识融合在一起,从而增加了诗的思想深度。如《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塞外初捐宴赐金,当时南牧已骎骎。只知灞上真儿戏,谁谓神州遂陆沉。华表鹤来应有语,铜盘人去亦何心。兴亡谁识天公意,留著青城阅古今。”诗人在国家沦亡的悲愤中,对国家装备松弛而招致败亡的历史教训作了深刻的省察。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笔记5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笔记5篇 《侯鲭录》取汉代娄护合制美食五侯鲭的故事作为书名,意即多方采取合制成的精品。全书8卷,诠释名物、习俗、方言、典实,记叙时人的交往、品评、佚事、趣闻及诗词之作。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侯鲭录》 宋代名物考据辩证类笔记,8卷。南宋赵令畤撰。赵令畤(10511134),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景贶,又字德麟,自号聊复翁,又号藏六居士。宋太祖次子燕王德昭之后。哲宗元祐六年(1091)签书颍州公事。苏轼知颍州,与他共治颍州西湖,并荐之于朝;因此与苏轼、陈师道等来往甚密,日相唱和。后被人告发与苏轼交通,罚金,入党籍。不久依附内侍以求晋升,颇被清议所非。高宗绍兴初,袭封安定郡王,迁宁远军承宣使,同知行在大宗正事。亦赵令畤能文,但文集已佚。他所作的咏张生崔莺莺故事的12首《商调蝶恋花》鼓子词,是研究宋元说唱文学与戏剧文学的重要资料,在中国戏剧史上是块里程碑。 但所记故实,多为习见者,而且以讹传讹。有些条目,即采自唐宋人笔记,如《封氏闻见录》、《唐国史补》、《刊误》、《江邻几杂志》等。其考辨之语,亦无新异,唯谈诗文者,颇有可取。由于作者在元祐年间与苏轼、黄庭坚等人交游,故所记诸人轶事、议论,多得之见闻,较为可信,如卷七记王安石对当时填词的另一种见解:荆公云:

古之歌者,皆先有词,后有声,故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如今先撰腔子,后填词,却是永依声也。此外,像卷四记苏轼在韩子华家即席赋诗,因韩子华的舞姬鲁生为游蜂所蛰,故有窗摇细浪鱼吹目,舞罢花枝蜂绕衣,上句用典故点破鲁姓,下句言蜂蛰事。虽是叙席间谈笑,则可为苏诗作注。卷中记黄庭坚父黄庶的《怪石》诗句:山鬼水怪著薜荔,天禄辟邪眠碧苔就很怪诞恣肆,可见江西派的家学渊源。又如记苏轼长子苏迈少年时所作诗句:叶随流水知何处,牛带寒鸦过别村,苏轼笑为村长官诗,这类零章断句当代辑录,亦有助于研究宋诗,考证宋人轶事。 《侯鲭录》通行本有《稗海》本,《知不足斋》本。 今有:《侯鲭录墨客挥犀续墨客挥犀》,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侯鲭录》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2001年版,;《侯鲭录》大象出版社宋代笔记第二编,2006年版。 《曲洧旧闻》 追述北宋历史轶事以及诗文评的笔记,十卷。南宋朱弁撰。朱弁(1085~1144)字少章,号观如居士。婺源(今属江西)人,朱熹叔祖,太学生出身。建炎元年自荐为通问副使赴金,为金所拘,不肯屈服,拘留十六年始得放归,高宗诏为忠义守节,有司提议论朱弁之功应晋升数级,因曾劝宋高宗恢复中原,得罪秦桧,仅授奉议郎。绍兴十四年四月病逝。其侄孙朱熹写有《奉使直秘阁朱公行状》,《宋史》即据此立传。他在留金期间写下了不少怀念故国的诗作,深切婉转,是南宋初期的重要诗人。元好问《中州集》收入38首。另有《曲洧旧闻》、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部分 导论 第五篇宋代文学 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 名词解释: 西昆体 1.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4.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 1.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2.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3.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 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 1.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中的“奇崛”,似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却视奇崛为平常了。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2.“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特点是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第三章苏轼 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袁行霈主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导论 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 一.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 1.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2.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 3.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对于山川之美的描写与赞颂。 二.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亲情主题: 1.爱情。 可分为来自民间和受民间作品影响的一系和文人作品的一系。 来自民间的一系:表现出更为充分的人性特点。从《诗》开始到乐府民歌,所表现的男女之爱很少受到礼的约束,表现更为热烈执着、更带野性色彩。 文人的描写爱情之作:表现得较为复杂。含蓄了、深化了、带有理想的色彩(白朴《墙头马上》、加进悲剧色彩(《会真记》、《长恨歌》、董解元《西厢记》、王实甫《西厢记》、《长生殿》、《牡丹亭》、《红楼梦》)。 2.友情。 视朋友如兄弟,这是我国思想传统里的一种认识。交友不因贵贱而阻隔,不以利而以义,守之以信,忠之以言。 三.我国文学中的人生感悟主题: 1.对于生命虽短促而宇宙却永恒的感悟。对于历史、人生的思索,实际是对于生命永恒的向往,是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2.对于人生的感悟主题,还表现为对于现实人生的反思,往往交叉着宗教理路,劝善惩恶,提出人生的归宿问题。在小说、戏剧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特征: 1.抒情传统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特色,但无论是抒情文体还是叙事文体,都有明显的抒情特色。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诗化世界的认知方式,因此在表诉上就常常着重于内心感情的抒发而不是着重与外物的描写。从古诗十九首开始的内心世界的展示,深远地影响了我国诗歌的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 一、知识点: 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p.21 2、《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p.27 3、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载芟》)、颂赞诗(《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节南山》、《小弁》)、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采薇》、《无衣》)。p.34-P.49 4、《尚书》以记言为主。p.58 5、《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p.77 6、《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p.79 7、诸子百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p.85 8、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p.91 9、《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

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p.92 10、《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p.94 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p.98p.99 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p.105 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荀子主张“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 p.117 14、荀子有《成相》和《赋篇》两篇韵文。清代卢文弓召(chāo)称《成相》为“后世弹词之祖”。P.120 15、韩非的主张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的寓言有“守株待兔”、“郑人买履”。p.121p.124 16、《吕氏春秋》以道家黄老学派的观点为主流。p.125 17、李斯的名篇是《谏逐客书》。p.126 18、屈原的作品共二十三篇,包括《离骚》、《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天问》、《招魂》。p.133 19、宋玉的作品在《楚辞章句》中载有《招魂》、《九辩》两篇,后人确信为宋玉作品的是《九辩》。p.164

唐宋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复习资料 基础知识部分(填空题和名词解释) 1.唐朝诗人的别号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杰——王勃 诗狂——贺知章诗豪——刘禹锡诗骨——陈子昂诗魔——白居易 诗魂——杜牧诗囚——孟郊诗奴——贾岛诗鬼——李贺 诗家夫子、七绝圣手——王昌龄五言长城——刘长卿 孤篇横绝——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倒全唐) 2.唐朝诗人的并称 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高岑——高适、岑参元白——元稹、白居易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 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3.△上官体: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上官体具有“琦错婉媚”的特点。 4.△大历十才子:唐代宗大历年间十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十才子”之名最早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十人分别是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5.山水田园诗派:继承魏晋时期陶渊明的田园诗、谢灵运和谢眺的山水诗形成的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代表诗人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柳宗元等。 6.边塞诗派: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7.韩孟诗派:是中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韩愈为领袖,包括孟郊、李贺、卢仝、马异、刘叉。他们主张“不平则鸣”,苦吟以抒愤,并互相切磋酬唱他们具有变态的审美趣味;“以丑为美”,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索枯槁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表现出重主观心理、尚奇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笔记 “初唐四杰”:指初唐诗坛上的四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出现在唐高宗至武后时期,他们名高而位卑,官小才大,心中充满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共同的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诗中始见壮大的气势,具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突破了宫体诗的狭小范围,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表现力,在题材、风格、形式方面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题材上“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朔漠”,风格上与宫体诗的绮靡不同,而是真实情感的抒发,开朗豪放、积极进取。诗体上王、杨长于五律,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主张和创作特点:创作主张:一、复归风雅。陈子昂在著名的《与东方左使虬修竹篇序》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初唐宫廷诗人们所奉为偶像的齐梁诗风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指出了“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光辉传统作为创作的先驱榜样,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实现诗歌内容的真正革新。“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发扬比兴寄托的优良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这一倡导,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二、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创作特点:诗歌创作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倡导风雅兴寄,具有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追求风骨以及对美学思想的提出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中的一个曲名,为南朝陈后主制作,属宫体诗。艺术特色为:1、诗情、画意、哲理的完美融合。借景抒情;以月光统摄群象,画面清新明丽;融入人生短暂、明月长圆而人情难圆的感伤。2、结构清晰,线索分明,重点突出。标题即线索。全诗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八句围绕春江花月夜依次展开,后八句由江月联想到人生。第二部分先总写明月之下的离别相思,由思妇到游子,最后八句将题中五字再一一收束。3、语言优美自然,韵律和谐婉转,富于音乐美。张若虚是借用宫体诗旧题作诗。在这首诗中,他用清丽婉转的诗句描绘了春江之夜的静谧与美好,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彻底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是历来被人传诵的唐诗名篇。 初唐诗人为盛唐诗歌的繁荣作了哪些准备 一、确定了合南北文学之两长的文学发展方向。南北文学的差异。先秦诗经与楚辞。南北朝时期南北文学。南北文人相互学习,相互批评,相互促进。二、在写景体物的技巧、对仗等方面作出有益的探索,如上官仪的上官体为代表。“上官体”诗的主要特点:绮(有花纹的丝织品)。错(泛指镶嵌或绘绣。)婉媚。上官仪提出六对、八对之说。三、诗歌题材的开拓初唐四杰的诗歌题材从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走向关山大漠。陈子昂的诗歌创作中反映现实政治生活的作品。四、风骨的倡导杨炯倡导“骨气”、“刚健”;陈子昂倡导“汉魏风骨”、“风雅兴寄”,他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的相关论说。五、五律的声律定型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宫庭文人,题材较为狭窄,但对近体诗的形成作出重要贡献,在声律、对仗方面都作了积极探索。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为例说明: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沈佺期、宋之问在五律定型上的贡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唐~清整理) 一·<唐> 诗歌诗词:诗 初唐(618~713): 两大诗派1、以上官仪和杜审言、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调、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2、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他们的入主诗坛,标志着中下层文人打破了宫廷文人的一统天下.批判六朝文学,主张言志抒怀,咏叹人生。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建清新,启迪盛唐。 两大乐府诗名篇:刘希寿《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713~765): 两大诗派1、王、孟山水田园诗(清丽的疏淡的笔墨,描绘题咏山水田园。抒情寄趣,多用五言古体和律体) 2、高、岑边塞军旅诗 3、其他特色诗歌(王翰、王昌龄、李颀、崔颢、祖咏等其他个性特色诗歌) ▲两大诗人:1、李白(以澎湃雄放的气势、奇特瑰丽的想象、清新自然的语言、飘逸不群的风格,抒写拯物济世的怀抱,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反应民生的苦难,藐视权贵,反抗礼教,成为反映盛唐时代精神风貌的一面镜子) 2、杜甫(忧国伤时,谴责战乱,哀恤民瘼,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映现实,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情) 中唐(766~859): 与盛唐相比的变化:其一,内容上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强,题材有所拓宽,如揭露商贾渔利,反映南国风情,描写男女爱情,总结历史教训的题材增多。其二,形式上流派众多,风格各异。

其三,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如以文为诗,以议论为传,以律调入歌行,用传奇的手法叙事写人等。两大诗派1、元白新乐府运动及轻俗平易诗风(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等主张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干预现实.以俗为美,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流派) 2、韩(愈)、孟(郊)、李贺等奇崛险怪诗风 3、其他特色诗歌:大历诗风(大历十才子;刘长卿、韦应物等)刘禹锡、柳宗元 晚唐(860~907):唐代诗歌衰微时期 两大诗人(小李杜):1、杜牧(评记史诗,针砭时政的怀古咏史诗,《泊秦淮》)2、李商隐(深于寄托,巧于比兴;用典精工巧妙;语言精炼,注意锤炼实词,选择虚词,运用叠词) 两大倾向:1:重艺术的司空图、韩偓、韦庄等2:多讽喻的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 诗歌诗词:词 中唐前早期文人词:文人词初起 李白、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尝试写词,把这一文体初步引入了文坛。 李白《菩萨蛮》、《忆秦娥》 张志和《渔歌子》 白居易《忆江南》 刘禹锡《竹枝词》 晚唐温、韦:文人婉约词的确立 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 温庭筠:第一个大力写词的文人(文学史上第一个以词名家的词人,被奉为花间词派的鼻祖。婉约)《菩萨蛮》、《荷叶杯》、《蕃女怨》等 韦庄:文人化色彩加重,确立了婉约为宗的文人词。 五代词:文人婉约词的发展 西蜀“花间派”:以晚唐温、韦为宗

宋代文学发展概况--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宋代文学发展概况 宋文学基本沿中唐的方向发展: 一.古文运动。道统与文统更紧密结合,形成具很强政治功能又实用宋代古文。 二.诗歌。重反映现实,题材风格倾向通俗化。三.词达到巅峰。四.戏弄、说话等通俗文艺。形成以话本和诸宫调、杂剧、南戏等戏为代表的通俗叙事文学,改变了古代文学长于抒情短于叙事、重视正统文学轻视通俗文学的局面。 第一节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 一.崇文抑武的国策,士大夫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 二.理学在元明清是官方意识形态。 (一)理学思想主要是士大夫阶层主体意识的理论表现; (二)宋士大夫较自觉的卫道意识,积极著书弘己斥人。北宋后期有王安石与司马光、二程等的新、旧学之争,旧学内部有以苏轼为首的蜀学与以二程为首的洛学之争,及朱熹与叶适、陈亮之争。 三.政治上和学术的使命感,重视政治教化功能。 (一)儒家重“文”“道”关系,“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文心•原道》。 (二)韩愈“文以贯道”思想,重视文学社会政治功能。 (三)宋代。 1.宋初柳开、穆修石介等观点矫激偏颇,欧阳修观点平正通达,总体

认同“文以贯道”思想; 2.理学家:周敦颐率先提出“文所以载道”(《周子通书•文辞》)新命题,强调“道”的第一性,“文”仅被视为负载工具;朱熹反对“文以贯道”说,对“文以载道”说作更深入的理论阐述。 3.苏轼蜀学文道观与“文以载道”接近,但其“道”内容较宽泛。 4.“文以载道”说把文学的社会政治功能置于审美功能之上。推向极端即是“作文害道”,从根本上否定文学;但宋作家强调“道”,未放松“文”。 四.印刷业和教育事业空前发展。 (一)私人藏书丰富;《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以私人藏书为对象的目录学专书宋首次出现。 (二)学校数量和种类增加:除官办学校外,私立学校兴盛。如白鹿洞书院等。 (三)宋士人学术水平高度空前。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陆游等是学者型作家,学养提高使作家更善于深刻地思考社会和人生,也更善于细密周详地议论。 五.宋文学家普遍关注国家社会。 (一)宋文学作品,尤其被视为正统的诗文,反映社会、干预政治是最重要主题。 (二)继承杜甫、白居易等传统,描写民瘼或抨击时弊成为整个文坛的创作倾向。虽缺少名篇,但普遍程度高。 (三)社会政治功能加强使宋诗文具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刚健的骨力,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大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大全 1.先秦文学:包括诗经、楚辞、《论语》等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生 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2.唐宋文学:唐朝和宋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杰 出的文学作品,如《全唐诗》、《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 3.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小说,被称为四大名著,影响深远。 4.元曲:元代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重要时期,以杂剧为代表,如 《西华山》、《汉宫秋》等。 5.宋词:宋代是中国古代词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词人,如 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他们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感情和艺术性。 6.典故: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常使用典故来表达意思,如《孟母三迁》、《管鲍之交》等。 7.语言风格:中国古代文学注重辞章饱满、音韵优美,常使用比喻、 夸张等修辞手法。 8.唐诗盛行:唐代的诗歌流派繁多,有李白的豪放派、杜甫的现实派、白居易的婉约派等。 9.玄言体文学:玄言体是古代文学的一种写作风格,注重言之凿凿, 反映了当时思想和社会风气。 10.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五经》是中国古代经典的重要部分,对后来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1.闺秀文学:古代闺秀生活空间狭小,因此闺秀文学以婉约为主, 反映了女性内心世界和情感。 12.佛教文学: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佛教文学的发展,如《法华经》等经典作品。 13.神话传说: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丰富多彩,如《山海经》、《封神 演义》等。 14.游记和笔记:古代文人常常以游记和笔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见闻,如《纪游九天》、《牡丹亭记》等。 15.辞章和文论:古代文学作品常常伴随着文论和辞章的撰写,如 《文心雕龙》、《吴地吴语》等。 16.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宋代以来文学界的一场运动,对古代文学 的研究和推崇。 17.戏曲:古代戏曲有京剧、昆曲、豫剧等,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 色和风格。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重点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重点知识点 隋朝: 薛道恒:被认为是隋朝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吕思道的作品《过去的盐》:他的杰作《参军》;杨苏的代表作《走出国境》 初唐诗坛: 贞观后期,上官义形成了上官体。 王绩散文作品《野望》成为唐代最早的合律诗。 初唐四大英雄:王勃、杨炯、卢兆麟、罗斌旺。提倡齐梁的诗风。歌曲风格:李白、 杜甫、陈子昂、爬山幽舟之歌、刘喜一、白头翁一代、张若旭、春江花、月夜 盛唐诗坛: 山水田园诗人: 孟浩然:唐代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宿建德江》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山居秋暝》《鸟鸣涧》田园诗《渭川田家》王维孟浩然并称为“王孟” 边疆诗人: 高适:成就最高《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七绝圣手” 《出塞》十分著名,誉为“唐人绝句压卷之作”李颀:《古从军行》,盛唐诗坛上把难以 名状音乐描绘生动具体第一人。王之涣:《凉州词二首》《登x雀楼》崔颢:唐人七律第一,《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王翰:《凉州词》二首,葡萄美酒夜光杯。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道路艰难”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登高”是“沮丧” 中唐诗坛: 袁杰:强调诗文的“美政治”,是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先驱,被认为是新乐府 运动的先驱。谷匡,刘长清:芙蓉山的主人在每一场雪中都称自己为“五字长城”。魏义武:滁州西溪 大历十才子:卢纶成就最高。代表风格是羁旅、赠别和山水景物诗。李益:中唐边塞 诗代表,代表作《塞下曲》 白居易与袁真:新乐府运动白居易:《秦中音》最成功、最有影响力的是《新乐府歌》50首、《秦中音》10首,以及感伤诗《长恨歌》和《琵琶行》。寓言诗:“卖木炭的人”

元稹:《连昌宫词》,最具特色的是艳情诗和悼亡诗。《离思五首》其四中“曾经沧 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张籍:《野老歌》《山头鹿》 王健:既有新的乐府,也有古老的乐府。 李绅:与传统古题乐府区别开来是第一人。《悯农》三首。 韩愈和孟郊被称为韩孟诗派。孟郊:《游子颂》,奇险难思。韩愈:“岳阳楼,不要 让窦思志”,奇怪而危险。贾岛:苦吟的诗人。他在郊区很瘦。《隐士未遇》、《剑客》 姚贺:与贾岛合称“姚家”,李贺:浪漫主义诗人,《金铜仙词汉歌》刘玉玺:《竹枝词》,这是历史和怀旧中最受赞誉的作品。“西塞山怀旧”。柳宗元:《江雪》空寂的意 境 晚唐诗坛:杜牧:《泊秦淮》《赤壁》,风格特征“俊,爽”,长于七绝。李商隐: 晚唐最出色的诗人。《马嵬》。朦胧形态表现复杂变换内心情绪是他对中国诗歌一大贡献。 文婷芸和李商隐被称为“文丽” 宋朝: 严澍:《朱语词》、《富家诗人》 《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 人憔悴。 浣溪沙:花落燕子归。 欧阳修:《集古录》《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蝶恋花》:泪眼问花 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范仲淹: 《范文正公集》《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苏幕遮》:明月 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张贤: 《张子野词》 刘勇; 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大量创作慢词的大家。对婉约词影响直接,宋词分为雅俗 这个词以刘勇开头。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一、古代文学概述 1.1 古代文学概念 古代文学是指中国古代各个历史阶段上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它 包括诗、词、赋、曲、文、小说等多种文学体裁。古代文学承载了古 人的智慧和情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1.2 古代文学发展阶段 古代文学经历了先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 期的发展。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文学特点和代表性作品。 二、先秦文学 2.1 先秦文学特点 先秦文学以诗歌为主要表现形式,注重音韵和韵律的运用。代表作 品有《诗经》和《楚辞》。 2.2 先秦文学代表作 2.2.1 《诗经》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包含了周代以前的民歌、宫廷赋诗等。它记载了古人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2.2.2 《楚辞》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辞章集合,以楚国地区的文化为主要背景。它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抒发民族忧患为主题,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 三、汉魏晋文学 3.1 汉魏晋文学特点 汉魏晋时期的文学以散文为主要表现形式,注重情感表达和思想独立性。代表作品有《世说新语》和《古文观止》。 3.2 汉魏晋文学代表作 3.2.1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了东汉至西晋时期人物言行的散文集。它以言语和行为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思想,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瑰宝之一。 3.2.2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是一部汇集了汉魏晋时期各类散文的文集。它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的散文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唐宋文学 4.1 唐宋文学特点 唐宋时期的文学成就辉煌,诗歌成为当时最重要的文学形式。唐代注重形式和技巧,宋代则更加注重内容和思想。代表作品有唐诗和宋词。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内容笔记整理(部分) (2)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部分) 初唐部分 唐诗繁荣的原因: 内因(文学自身的因素): 1、诗歌传统到汉魏古诗、乐府直到南北朝新体诗的萌芽,中国诗歌已经走过一千多年的历程,各种题材、风格、体式基本都已经出现,有的已经接近成熟; 2、南北朝文学的成就对唐诗的繁荣有积极的作用,即唐诗对南北朝文学成就的继承与发展。 外部: 1、社会经济因素,唐朝国力强盛,经济十分繁荣; 2、思想文化因素,儒释道三家并存而且兼取其长,三家思想的碰撞与融合为唐诗的繁荣提供了思想基础; 3、社会风气与生活方式,唐朝以诗取仕; 4、其他因素,党争,贬谪等。 杨炯诗歌成就及其特点: 杨炯诗才出众,擅长五律,尤以写边塞战争诗作最为上乘,诗中洋溢着为国立功的战斗豪情,气势雄放,风格豪壮。其他唱和、纪游之作则未脱尽绮艳之风。 四杰的价值与地位: 1、具有改革绮艳诗风的自觉意识,并有明确的审美追求; 2、开拓了诗歌视野和题材; 3、昂扬的诗歌感情基调;

4、对歌行与五律两种体式的探索,也为唐诗在体制上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吴中四士:初唐诗人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五姓七家:太原王、范阳卢、荥阳郑、清河博陵二崔、陇西赵郡二李。 律诗体制的发展过程: 1、永明体: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所形成的诗体。其特点是强调声律,对近体诗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其诗又名“新体诗”。 2、初唐:唐太宗、唐中宗及武后时期的宫廷文人多身居高位,亲近皇帝。他们所创作的诗歌主要内容有谏规、应致、颂美、娱乐等。内容多为台阁文学,主要成就在于发展了声律学,使律诗走向定型。如上官仪总结六对、八对,虽较繁琐,但对于规范律诗对仗探索其内在规律有一定贡献。 3、文章四友及四杰:四友以杜审言为代表,五、七律诗及排律、绝句创作杰出。四杰分别在五律和歌行两方面有建树。 4、沈宋:沈宋完善了诗歌音律法则:即“回忌声病,约句准篇”,要求诗歌创作遵守粘对规则为声律格式,使律诗进一步定型规范化并得到时人认可。 盛唐部分 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 1.诗中有画:王维的诗歌充满了诗情画意,具有色彩美、布局美、意境美。 2.音乐美:王维的诗歌意象新奇,富于音乐美。 3.禅趣:王维的诗作大都以禅入诗。 王维诗歌总体评价: 1.王维众体兼擅,五律绝句造诣犹高,七绝质优量少。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重点知识点整理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古代文学的起源和发展、各个时期的文学特点以及代表作品等。以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的重 点知识点整理。 一、古代文学的起源和发展 1.文字的出现和发展:包括甲骨文、金文、竹简等不同的文字形式。 2.诗经的出现: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文学作品集合,是以《诗经》为代表的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 3.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主要包括楚辞、《左传》等作品,以及孔子 的《论语》。 4.先秦时期散文的兴起:例如《庄子》、《韩非子》等作品。 二、汉代文学 1.古文运动:以史书为主要表现形式,主要代表作品有《史记》、 《汉书》等。 2.新文学的兴起:以五言绝句为主要表现形式,主要代表作品有《楚辞》、《古诗十九首》等。 3.乐府民歌的出现:乐府民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兴起的一种民间音乐 形式,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局势。 4.古琴文化的兴起:古琴是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个别琴谱被后人列 为古代文学作品,如《广陵散》、《阳关三叠》等。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1.乐府民歌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乐府民歌的发展呈现出洞庭诗派、东方朔诗派等不同的流派。 2.与佛教的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学蓬勃发展,出现了大量的 佛经和佛教诗歌。 3.世说新语的出现:《世说新语》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魏晋 南北朝时期散文著作之一,以记事故障的方式展现了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 四、唐代文学 1.诗歌的全盛时期: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诗歌创作最为繁荣的时期,杜甫、李白等被称为“诗仙”。 2.近体文学的发展:近体文学是唐代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包括了骈文、诗词等。 3.散文的独立地位:唐代的散文有独立的发展趋势,代表作品有韩愈 的《韩文公集》等。 五、宋代文学 1.诗词的发展:宋代诗词以古文为基础,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代表作 家有苏轼、黄庭坚等。 2.元曲的创作: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一种重要形式,包括了杂剧、 散曲等。 3.散文的发展:宋代的散文创作有较大突破,代表作品有周敦颐的 《爱莲说》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宋代文学-话本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宋代文学-话本小说

一、基本知识 1、说话:在宋代城市的大众娱乐场所“瓦肆”中,有一种以讲故事、说笑话为主的活动,即“说话”。“说话”分为四家,即小说、讲史、说经、合生。 2、话本:就是宋代说话人说话(说书)的底本,它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前者是用浅近的文言讲述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的故事;后者指的是用通行的白话来讲述平凡人的故事。 1、宋代的讲史话本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宋代的讲史话本主要有《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全相平话五种》等。 2、宋代小说话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主要的代表作是什么? 参考答案:宋代小说话本一般为短篇故事,多表现现实生活,其中爱情和公案题材比较多。作品人物多为下层百姓中的平凡人物,形象鲜明,颇具个性色彩,善于通过行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女性形象塑造尤为成功,如《快嘴李翠莲》中的李翠莲、《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等。情节安排曲折生动,脉络清晰,引人入胜。基本运用白话,通俗简明,生动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代表作有《错斩崔宁》、《碾玉观音》、《志诚张主管》、《闹樊楼多情周胜仙》等。 3、宋代话本的地位如何? 参考答案:鲁迅先生曾经指出,宋元话本的出现“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中国小说史的历史变迁》)。宋代话本小说与长期以文言文为语言的中国古代文学传统完全不同,它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

次将白话作为小说的语言进行创作。在人物塑造上,宋代话本小说以平凡人物为主,不再将非凡人物作为主要的塑造对象,这是中国小说进一步走向平民化的标志。另外,宋代话本小说采取的是在“说话”这样的场景里展开故事的叙述方式,这样的叙述模式后来成了白话小说的经典叙述方式。以上几个方面对于明清小说、白话小说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宋代文学-苏轼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宋代文学-苏轼

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 宋代古文家苏轼各体散文众多,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 一.议论文,以政论、史论为突出。他的议论文多雄辩滔滔气势纵横,议论与文采交融,感情与理智并注,语言明快畅达,长于形象的说理,颇具文学价值。 二.记叙文包括碑传文、记体文及文赋等,而以其中的山水游记和亭台楼阁记为代表。凭借议论为文章辟出新的境界,善于表现对自然景物的赏会与人生哲理领悟之间的融合。山水游记,如前、后《赤壁赋》,表现出借景立论的特点。亭台记,如《喜雨亭记》先叙为亭 作序之由,次则记雨,再渲染人之喜乐,文章如水波层层荡开去,文理自然。记叙文多数是文学性散文,将叙述、描写、抒情错杂并用,随意挥洒。 三.小品文,篇幅短小、写作随意的书札、题跋、杂记和随笔为主要文体样式,最能反映作者的真性情、真思想。杂记和随笔、记述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见闻和感受,如《记承天寺夜游》。这类小 品文,不拘格套,独抒性灵,写作特点是信手拈来,漫笔写成。 苏轼散文总的艺术特色是: 一.“辞达”、“通脱”,有圆活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真率之美。 二.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如《前赤壁赋》 三.有诗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 苏轼诗歌的内容:

按题材内容,苏诗大体可分为: 1.社会政事诗:反映民生疾苦和时政得失的诗篇,如《荔枝叹》。 2.山水景物诗:将人生感悟融入山水写景中的抒怀遣兴之作,写流动景色的《江上看山》;写奇幻烟云的《登州海市》;写景寄怀升华的人生感悟日哲理高度,或寓有浓厚的身世之感,如《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 3.和陶诗:寄情山水,以自适为趣的意味更浓,如《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平浅而有深味,在艺术上把握了陶诗豪华落尽见真淳的特色,能够将亲身经历的生活场景予以真切、平淡自然的描写,达到了“神似”陶诗的地步。 4.题画诗:把画景转化为诗境,善于写出画面的动态,并就画意进行艺术联想,揭示画外之韵味,如《惠崇春江小景》。 试叙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1.“以文为诗”是苏诗的显著特色之一,多用散文的句法而以气格贯穿,如《石鼓歌》。“以文为诗”实际上靠以才气为诗而获得成功。 2.丰富的比喻,也称“博喻”,如《百步洪》。 3.敏锐细致的观察力与出色的文字表现力,平凡事物,一经其手写出,给人以触处生春之感,如《汲江煎茶》。 4.以才学为诗,体现为好议论、善于使事用典。有意识地以议论入诗,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如《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苏诗兼备各体而以七言为擅长,而且风格多样,七绝清丽精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宋代文学-宋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宋代文学-宋诗

1、宋初三体:一以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如徐铉、李昉等为代表,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是当时的主流诗歌,此为白体诗。一以稍后的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此为西昆体。一以魏野、林逋等隐士为代表,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此为晚唐体。 2、苏梅:苏舜钦在诗歌上创作上与梅尧臣齐名,人称苏梅。 3、半山体: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 4、苏黄:在宋代,黄庭坚被认为是与苏轼并驾齐驱的诗人,称之为“苏黄”。 5、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这是黄庭坚的创作方法,就是对前人的作品加工改造,一是不改变前人作品的意思,但用新的语言来表达;一是袭用前人的语言,但表达的是新的意思。 6、江西诗派:南宋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将黄庭坚、陈师道等二十余人列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在黄庭坚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们的创作具有与黄庭坚类似的众多特点,讲究用典,生新瘦硬,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派。 7、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家):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家”,指的是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这四大家虽然早期曾受江西诗

派影响,但除尤袤外,其他三人均能跳出江西诗派的樊篱,自创面目。 8、永嘉四灵:永嘉四灵。指的是浙江永嘉(今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字灵芝)、翁卷(字灵舒)。他们的诗以贾岛、姚合为宗,多为近体,喜用白描,不用典,主要描写山水自然和自我感受,境界狭窄,讲究苦吟,诗风单一。 9、江湖诗派:江湖派是稍晚于四灵,并受四灵影响的一个诗派,因作品多收入《江湖集》而得名。他们多为落第文人、江湖清客。诗风不一,有的粗犷豪放,有的幽静清苦,有的新奇,有的旷达。代表人物主要有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等。 1、宋诗与唐诗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宋诗与唐诗最大的区别在于,唐诗重“象”,宋诗重“意”;唐诗是诗人之诗,宋诗是学者之诗。这就是说,唐诗重在描绘形象、意象,通过形象、意象的描绘来表现情感思想,与此特点相联系,唐诗意境鲜明、情寓于象,语言简洁,表现含蓄而耐人寻味。宋诗则侧重于直接表现情感、思想,“象”的描绘是次要的。因此,宋诗往往多议论,语言也不像唐诗那样简洁凝炼,表现也不太含蓄。唐诗基本上能做到用诗人自己自然平易的语言来表达,宋诗则往往用典故和前人的话来表现,因而宋代的诗人首先是学者。 2、宋代中期的欧阳修等人是如何改革宋初诗风的? 参考答案:宋仁宗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以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为代表的诗人,对诗歌进行了改革,将诗歌引入了新的方向。他们的改革主要表现在多写古体诗,拉近诗歌与政治与社会的距离,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期末复习

“初唐四杰”: 指初唐诗坛上的四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出现在唐高宗至武后时期,他们名高而位卑,官小才大,心中充满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共同的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诗中始见壮大的气势,具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突破了宫体诗的狭小范围,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表现力,在题材、风格、形式方面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题材上“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朔漠”,风格上与宫体诗的绮靡不同,而是真实情感的抒发,开朗豪放、积极进取.诗体上王、杨长于五律,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沈宋” 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主张和创作特点: 创作主张:一、复归风雅.陈子昂在著名的《与东方左使虬修竹篇序》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初唐宫廷诗人们所奉为偶像的齐梁诗风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指出了“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光辉传统作为创作的先驱榜样,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实现诗歌内容的真正革新.“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发扬比兴寄托的优良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这一倡导,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二、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 创作特点:诗歌创作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倡导风雅兴寄,具有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追求风骨以及对美学思想的提出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中的一个曲名,为南朝陈后主制作,属宫体诗。艺术特色为:1、诗情、画意、哲理的完美融合。借景抒情;以月光统摄群象,画面清新明丽;融入人生短暂、明月长圆而人情难圆的感伤。2、结构清晰,线索分明,重点突出。标题即线索。全诗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八句围绕春江花月夜依次展开,后八句由江月联想到人生。第二部分先总写明月之下的离别相思,由思妇到游子,最后八句将题中五字再一一收束.3、语言优美自然,韵律和谐婉转,富于音乐美。张若虚是借用宫体诗旧题作诗.在这首诗中,他用清丽婉转的诗句描绘了春江之夜的静谧与美好,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彻底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是历来被人传诵的唐诗名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