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标记ppt文本

主要内容

一、话语标记语的界定及识别

二、话语标记语的名称

三、话语标记语的研究角度

四、研究派别及国内外部分研究

五、总结

1.话语标记语的定义及特征

1.1 话语标记语的定义

话语标记语是说话人为了引导和制约听话人正确理解话语而选择的语言标记。它是一种常见的话语现象,是一些在交际中具有一定语用功能的词语或结构。

话语标记语这一说法是由Schiffrin提出的,即“标记话语单元序列关系的独立的语言成分”。

冉永平(2003) :英语中well, oh, you know, you see, I mean, that is to say, in other words, as I said 等和汉语中“你知道”、“大家知道”、“我的意思是”、“也就是说”等是言语交际中常见的话语表达形式,我们统称为“话语标记语”(discourse markers)

1.2 话语标记语的特征

从形式上看,话语标记语主要由以下三种语言单位充当:①词,如:now,well,like,anyway,so等;②短语,如:in other words,in addition to,in short,after all等;③句子,如: you know, I think,you see,that is to say等。

从词尾变化上看,像介词、冠词一样,它是固定的语言形式,没有性、数、格的变化。如: like 不会被说成likes,liked等; that is to say不会变成复数形式those are to say。

从位置上看,大多数话语标记语位于它们所连接的两个句子之间,即位于第二个分句的句首,有时也会夹在一句话中间。

(1) John can’t go. And Mary can’t go eit her.

(2) We were late in getting up. Anyway, we attended the lecture on time.

(3) A: Susan’s not coming today.

B: After all, Tom’s in town.

(4) A: I hope you manage to do some work today.

B: Oh, I have been working. I’m working on Sandy’s talk.

I mean, my talk in Sandy’s class.

(5) Rose: You like this woman. You used her several times.

Jack: Well, she had beautiful hands, you see.

Rose: I think you must have had a love affair with her…

从功能上看,话语标记语本身不添加任何话语内容,对话语表达的命题不产生影响,但能衔

接句子结构,从整体或者局部上对话语的理解产生制约性,体现说话者意图,表明对信息、观点的认识状态。同时促进话语的理解,一方面减少受话人处理话语时所付出的努力,另一方面减少产生误解。

例如,说话者可以用话语标记语表达与另一个说话人相反的观点,避免了直接说出反对意见时的面子问题。如:

eg: A: I think he has done a terrible job at that moment.

If it were up to me I would fire him.

B: See, I don’t know if I’d go that far.

说话人也可以利用话语标记语表达自己想改变话题的想法,标志了一个新话题的开始。如:

eg: That gets on my nerves. Anyway,tell me about your new house.

Holker(引自Jueker&Ziv, 1998:3)提出的关于话语标记语的特征:

1)话语标记语不会影响话语的真值条件;

2)话语标记语不对话语的命题内容增加任何新信息;

3)话语标记语与说话当时的情况有关,但与被论及的事物本身无关;

4)话语标记语具有表情功能,但没有指称、外延、或认知功能。

1.3 话语标记语的识别

在交际过程中,有时很难判定哪些语言单位是话语主体,哪些是话语标记语。其界限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但是actually, now, anyway, like, so, basically, well, I mean, you know, see, let’s see, you see等在构成话语时一般情况下是话语标记语,而不含有其他意义。尤其是actually, anyway和basically,它们放在句首时只做标记语,当然偶尔也会在句尾,如:

Actually,I am busy at the moment—can I phone you back?It’s too late now anyway.

某个词或短语在话语中的作用不是绝对的,可能发挥一种作用,也可能发挥几种作用。除了作为标记语,它们还保留其字面意义,如:

I like fruit rather than smoking, you know, an apple a day keeps doctors away.

you know在话语中是个引导语,连接上下文所述内容。它又是一个公认的事实的标记,将说话人和受话人置于一个共知的范围内,拉近交际双方的距离,有利于交往的顺利进行。在这个例子中you know标记了一个公认的事实—多吃水果身体好。

那么,一个词或短语到底是不是话语标记语呢?

Fuller指出,对话语标记语的确认有两个标准:

第一,如果标记语被从话语中移去,它所关联的语言成分仍具有原来的语义关系。看下面的例子:

a) I lived in Peking when I was like five.

b) I lived in Peking when I was five.

去除like前后,I 和five仍然保持主语和补语的关系.

第二,移去标记语后的话语仍合乎语法。实际上,去掉like后的句子似乎更合乎语法。

2.话语标记语的名称

至今, 对于话语标记语的名字学者们还未达成一致的称呼。出于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学者们为其赋予了不同的名字, 如:连接词(conjunctions)、提示短语(cue phrases)、话语联系词(discourse connectives)、话语操作词(discourse operators)、话语指示项(discourse deictic items)、语用联系语(pragmatic connectives)、语用标记语(pragmatic markers)、逻辑联系语(logical connectors)、话语小品词(discourse particles)、语用表达式(pragmatic expressions)等(何自然、冉永平,1999)。

狭义:在互动式言语交际中从不同层面上帮助构建持续互动行为的自然语言表达式。

广义:指书面交际和口语交际中表示话语结构以及连贯关系、语用关系等的所有表达式。

3. 话语标记语的研究角度

3.1 语法—语义研究角度

van Dijk 曾从衔接功能的角度对英语中的话语标记语进行过研究,并将它分为以下几种情况:连词,部分副词,具有插入语性质的一些词语(比如:you know, you see, isn’t it 等),部分固定的习语及句型(比如:to conclude, it follows that 等)。它们是在话语中对话语单位和意义起一种连接作用的一些词语或结构,有学者将它们称为连接词语(link words) 或联系语(connectives)

3.2 语用研究角度

20世纪70年代,随着语用学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对话语标记语的语用研究。话语标记语不构成话语的命题内容,具有重要的语用功能。

代表人物:

Östman是最早对话语标记语进行研究的学者之一。you know是他研究的第一个话语标记语,他称之为语用小品词(pragmatic particles)。他还指出语用小品词具有三方面的作用:i: 标记和组织语言(discourse marking and organizing)、ii: 相互应对性标记(interaction signalling)、iii: 态度标记(attitude marking)

语用学家Levinson (1983)也曾对此有过论述,虽然他没有直接使用话语标记语这一术语,但提及了它们的语用功能(1987:87-88):“英语,毫无疑问,绝大多数语言中,都有很多标记某一话语与前面话语之间所存在的某种关系的词语和短语,这些词语包含非真值条件意义,它们常常表示所在的话语仅仅是前面话语的一种回应、延续。”

Schourup是另一位对标记语研究较早的学者。同样,他使用了不同的名称“普通话语小品词” (common discourse particles), 并认为它们可以向听话者表示说话者在话语生成之前与话语生成时思维过程的某种联系,并通过话语小品词将这种思维关系在话语中表现出来。well,

oh, like, y’know

Erman对you know, you see, I mean 等语用表达式(pragmatic expression)进行过系统研究并指出它们可以对话语单元、题元之间的界面进行标记。此外,这三个语用表达式还可以作为“话语导入标记语” (introductory markers)向听话者表示说话者有话要讲。

Schiffrin是对话语标记语进行系统研究最有影响的学者,其成果集于专著《话语标记语》(1987) 一书。她对十一种话语标记语的话语功能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这些话语标记语包括oh, well, and, but, or 等。

她指出,oh是一个信息管理标记语(information management marker),在相互交流的会话中它能产生一定的语用效果。

well是一个回应标记(response marker) ,它的出现常常表示说话者有话要讲, well还有其它的语用功能(冉永平1995) ,但它与oh 一样都具有普通的话语功能,因为它们都没有指称意义,

And 有两种用法,一是构建语篇的结构性手段,也即起连词的作用;二是具有语用效果的话语持续性(continuation)标记。

But 具有对比性语义,其语用功能依赖于该语义,在语用上它起着“说话者复元标记语”(marker of speaker-return)的作用,表明说话者的话轮重叠与持续,but之后所提供的信息与前面的信息形成某种对比。

Or 是一个选择性标记语(option marker),以听话者为中心,它向听话者提供某种选择,但and 与but都是以说话者为中心, and表明说话者的话语持续性, but表明说话者又重新回到某一论点。

Schiffrin指出and, but, or这三个标记语的话语功能与它们的语法作用相对应,它们所具有的连接词(conjunctions)的并列作用可以当作概念结构功能,其语义作用就是表示语篇意义,语用功能就是产生交互式效果(Interactional effect).

她还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话语标记语对连贯起什么作用?

话语标记语是否有意义?

话语标记语是否有功能?

3.3 认知语用角度

随着关联理论的出现,人们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逐渐由传统的句法—语义分析转向认知语用学研究,从认知的角度去探讨它们在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功能。

Blakemore率先从认知-语用的角度出发,对话语标记语的作用进行研究,其理论依据就是Sperber&Wilson(1986/1995)所提出的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从语用制约与话语连贯的角度进行研究。

根据关联理论,使用话语标记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听话人理解话语时所付出的努

力,所付出的努力越大,话语的关联性越小。使用话语标记能引导听话人获取说话人所期待的语境假设和语境效果,向听话人提供明示的语言标记,以获取话语的关联性,使他无须付出太大的努力便能理解话语的含义。

4.研究派别及国内外部分研究

4.1 研究派别

大体上来说,话语标记的研究可以分为两大阵营(黄大网,2001):

(1)以Schiffrin,Redeker,Fraser等人为代表的“连贯派”;

(2)以Blakemore,Jucker等为代表的“相关派” 。

两派对交际的认识不一,对话语标记的看法也各异。

连贯派认为话语的生成和理解中最为重要的要素是连贯,连贯包括一整套的连贯关系。话语标记通过衔接关系表示一种语义上的联系,其本身表达一种命题意义,它是表征性的(representational),它限制了对话语关系的命题选择,这些命题表达了听话人需恢复并用来理解话语的连贯关系。

相关派则认为,说话人的大脑里已有一种具体阐释自己话语的选择,在交际的过程中他期待听话人能理解并得出这个选择,为此,听话人必须正确地处理说话人的话语。话语标记通过将听话人引向预设的上下文及其效果来限制听话人的理解过程。话语标记编码程序意义,而不形成话语所表达的命题关系,它将听话人引人处理话语所需的语境之中,帮助听话人更好地推导出话语的含义。

Blakemore(1987:77)认为,话语标记的惟一功能是规定语境特征与语境效果,引导听话人理解话语,换言之,它是通过将上下文的某些特征及其达到的效果具体化,帮助听话人理解说话人的话语。

4.2 国内部分研究

在国内,何自然(1999)提出了话语联系语的语用制约性,指出话语标记语对话语的生成和理解具有制约性。

冉永平(2000)探讨了话语标记语的话语功能, 其中主要是句法/语义—语用研究,也有认知—语用研究。(well, you know, “吧”)

李勇忠(2003)认为话语标记至少具有如下三种功能:语篇组织功能、人际商讨功能和元语言功能。

马萧(2003)提出英汉语标记语在话语交际中有共同的语用功能:制约功能、提示功能、谋篇布局功能。(翻译)

4.3 国外部分研究

美国,该国学者目前更多的是进行话语标记的语法化研究(历时性研究),话语标记在第二语言(外语)学习中的习得研究,某类标记的跨语言对比研究。他们的研究中心集中在Georgetown 和Boston两所大学(以Schiffrin, Fraser, Traugott为代表)。

英国学者普遍倾向“相关”派,根源于Sperber和Wilson的“相关理论”(以Blakemore等为代表)。

北欧学者对话语标记的研究颇有特色,他们多结合现有的口语语料库。因此他们的研究成果思路清晰,数理论证颇有说服力;研究中心集中在Bergen和Stockholm大学(以Erman, Stenström, Andersen等为代表).

重要文献

1)English Discourse Particles: Evidence from a corpus

主要研究口语交际中的话语小品词。

2)Modality in Contemporary English

主要分析了情态附加语—话语标记语的一种常见形式

5.总结

一、话语标记语的定义、特征及识别

二、话语标记语的名称

三、话语标记语的研究角度

(语法-语义,语用,认知语用)

四、研究派别(连贯派,相关派)及国内部分研究

参考文献

高春明.话语标记语的识别及其语用功能[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何自然,冉永平.话语联系语的语用制约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

黄大网.话语标记研究综述[J]. 福建外语,2001(1).

莫爱屏.话语标记语的关联认知研究[J].语言与翻译,2004(3).

冉永平.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综述[J].外语研究,2000(4).

话语标记ppt文本

主要内容 一、话语标记语的界定及识别 二、话语标记语的名称 三、话语标记语的研究角度 四、研究派别及国内外部分研究 五、总结 1.话语标记语的定义及特征 1.1 话语标记语的定义 话语标记语是说话人为了引导和制约听话人正确理解话语而选择的语言标记。它是一种常见的话语现象,是一些在交际中具有一定语用功能的词语或结构。 话语标记语这一说法是由Schiffrin提出的,即“标记话语单元序列关系的独立的语言成分”。 冉永平(2003) :英语中well, oh, you know, you see, I mean, that is to say, in other words, as I said 等和汉语中“你知道”、“大家知道”、“我的意思是”、“也就是说”等是言语交际中常见的话语表达形式,我们统称为“话语标记语”(discourse markers) 1.2 话语标记语的特征 从形式上看,话语标记语主要由以下三种语言单位充当:①词,如:now,well,like,anyway,so等;②短语,如:in other words,in addition to,in short,after all等;③句子,如: you know, I think,you see,that is to say等。 从词尾变化上看,像介词、冠词一样,它是固定的语言形式,没有性、数、格的变化。如: like 不会被说成likes,liked等; that is to say不会变成复数形式those are to say。 从位置上看,大多数话语标记语位于它们所连接的两个句子之间,即位于第二个分句的句首,有时也会夹在一句话中间。 (1) John can’t go. And Mary can’t go eit her. (2) We were late in getting up. Anyway, we attended the lecture on time. (3) A: Susan’s not coming today. B: After all, Tom’s in town. (4) A: I hope you manage to do some work today. B: Oh, I have been working. I’m working on Sandy’s talk. I mean, my talk in Sandy’s class. (5) Rose: You like this woman. You used her several times. Jack: Well, she had beautiful hands, you see. Rose: I think you must have had a love affair with her… 从功能上看,话语标记语本身不添加任何话语内容,对话语表达的命题不产生影响,但能衔

话语分析

《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读书报告 1.引言 这学期我所读的第二本关于文体学方面的书籍是《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该书由王得杏编著,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 话语分析是现代语言学里的一个新兴学科,发展十分迅速,已经成为语言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当前语言学界很多人关注的课题。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以及语言学家们从不同侧面视图揭示话语结构特征和内在运行规律,使它日益成为语言学中一个包罗万象的研究领域。本书既评介各种话语分析途径的理论观点,又综述近期各种研究途径的研究成果,以便读者全面了解各种话语分析理论的本来面貌。该书还概述了近些年来国内一些研究人员在话语分析研究,尤其是对以英语为外语的中国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使用问题的研究成果。 该书发表于1998年,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但是这本书对话语分析进行了较为全面地介绍和分析。他述评了各个研究途径的理论、方法和成果,全方位的介绍了话语分析这门新兴学科。 在下文,读者先介绍该书的内容简介,评价该书的优缺点,再谈读者的对重要部分的理解。2.该书的简介 本书第一章介绍了话语分析的源流、跨学科性,并列出了关于话语分析的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界说如哈里斯、威多森、拉波夫、斯塔布斯、法索尔德和莱文森等。 第二章集中探讨了言语行为理论,内容涉及哲学背景、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和赛尔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奥斯汀认为句子有的是用来陈述事实的,而有的是用来实施行为的。这种实施某种行为的句子叫施为语句。他认为施为语句必须满足某些条件才能成功地实施某种行为。他把这种条件称为“合适条件”(felicity conditions)。到后期奥斯汀又把言语行为分为三大类即:以言表意的行为、以言施事的行为和以言取校的行为。后来赛尔又补充道以言实施行为时参与一种受规则支配的行为。而这种规则被分为调节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赛尔还从以言实施行为的必要充分条件中抽象出以言实施行为的结构。 第三章分析了谈话隐含。本章先介绍了格赖斯的谈话隐含理论。要理解该理论必须首先理解

兰开斯特汉语语料库介绍

(载《中国英语教育》2007年第3期。) “兰卡斯特汉语语料库”介绍1 许家金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北京100089,北京) 提要:本文介绍“兰卡斯特汉语语料库”(简称LCMC)的取样方案、文本构成、标注体系和应用方面的概况。该语料库是依照英国英语语料库FLOB的取样方案和规模创建的可比汉语语料库,适合开展英、汉语对比研究,同时也适合汉语研究。 关键词:汉语语料库;LCMC;对比研究 1.0 前言 “兰卡斯特汉语语料库”(The Lancaster Corpus of Mandarin Chinese,简称LCMC)系旅英学者肖忠华博士创建的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该语料库严格按照FLOB (Freiburg-LOB Corpus of British English)模式编制,它的建成有助于开展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单语或汉英(英汉)双语对比研究及汉语研究。 2.0 LCMC语料库概况 LCMC语料库是一个100万词次(按每1.6个汉字对应一个英文单词折算)的现代汉语书面语通用型平衡语料库。起先建立时,它是作为英国经社研究委员会资助项目Contrasting Tense and Aspect in English and Chinese的部分成果。肖忠华最初的设想是要将其建成同FLOB和FROWN对应的现代汉语语料库。筹建这样的一个语料库的另一个动因是:尽管已经有很多汉语语料库存在,但却没有一个完全免费对公众开放的平衡的汉语语料库2。 2.1 取样模式与文本收集 考虑到LCMC主要做对比研究之用,肖忠华创建语料库之初就确定了对比的对象。一方面,在短期内想要建成像BNC那样的逾亿词次的语料库并不现实。另一方面,要建立同LOB和Brown平行的语料库的问题在于很难找到1961年前后材料的电子文本。于是,最后对比目标被锁定在语料出版年份主要是1991、1992年的100万词次的FLOB上。鉴于同时还有与FLOB对应的美国英语语料库Frown的存在,LCMC建成以后也可与美国英语进行比较。最后,确定下来的方案是按FLOB的构建模式,从15个文体类型(见表1)中选取500篇2,000词左右的样本。样本的出版日期基本在1991年前后。 LCMC的筹建基本上是严格按照FLOB的取样模式进行,只在两个方面做了微调。 第一、FLOB的取样范畴中,肖忠华将FLOB中第N类样本的“西部和历险小说”改成“武侠小说”。一方面由于中国没有所谓的“西部小说”,另一方面,“武侠小说”和“西部和历险小说”从内容性质上同属一类,且在中国这一类小说中数量众多,因此有充足理由将其收入LCMC 中。 表1:LCMC取样范畴表

论话语标记语的功能与分类

论话语标记语的功能与分类 论话语标记语的功能与分类 摘要:话语标记语是一种新的词类,跟传统词类相比,它不表达 真值语义关系,只传达程序意义,具有“句法上的可选择性,交际中的不可或缺性”。本文尝试着从话语的三大要素——发话者、受话者及话语出发,对话语标记语的功能及分类进行初步的论述。 关键词: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分类 话语标记语(DMs)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频繁出现在文学 作品、戏剧、影视和日常对话中,最近几十年得到了蓬勃发展。 一话语标记语的概念 话语标记语不属于任何传统词类,而是一种新的词类。传统语法词类中的词或词组都可能弱化成话语标记语,比如说连词(例如:不过,and, but, so等),副词(如:毕竟,那么,当然,well, therefore 等),感叹词(如:哎呀,嗯,oh, ah等),代词(这个,那个等),词组(如:as a result, on the contrary等),甚至小句(如:你知道,别说,you know, I mean等)。它与传统词类的区别在于话语标记语不 传达主题或语义所指含义,只传达程序意义。因此,话语标记语不充 当任何句子成分,可以归为虚词。 学者们,如Schiffrin(1987)、Blackmore(1987,2002)、Hōlker (1991)、Briton(1996)、Fraser(1990,1998)等,都对话语标记语 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但其研究思路、研究视角各不相同,对于话语标 记语的定义、分类、功能等很难达成一致的看法,但话语标记语的一 些基本特征却是无可争议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话语标记语具有“句法上的可选择性,交际中的不可或缺性”;

模式训练法名词解释

模式训练法名词解释 模式训练法又称“生成语法”或“基于模式的语法分析”,是一种特殊的语法分析方法。它以人们对某类实际的语言现象所持有的看法为依据,按照一定的方法,并运用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加工,从而产生各种模式来解释实际语言现象,如语法体系、词语搭配关系、话语标记和句型等。 1、系统描述法(systematicdesignanalysis)。系统描述法最早由加拿大学者研究话语分析而提出,后来发展为美国学者提出的一种系统的语法研究方法,他们认为,话语结构总是包含了若干个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同决定着话语的结构。他们把这些要素称为语言单位。语言单位通常包括组成话语的各个词汇单位、各种句法结构单位、各种语篇结构单位等,其中,句法结构单位是比较抽象的结构层次。该方法的具体内容可表述为: 2、词汇结构与句法分析法(semanticagensle,grammaticalAnalysis) 3、短文生成法(shorterdictivela)。短文生成法又叫“转换生成语法”或“文本翻译法”。它是通过将原始输入文本中某些部分重新排列组合,将其重新设置到另外一个文本中,并利用电脑中所有的词汇和知识,自动地得到一个全新的短文文本,即重写文本。生成的新文本和原始文本在格式上、词汇上、风格上等差别不大。 4、命题推理训练法(propositionordering training)。该方法是一种分析论证文本并自动提取语法规则的计算机方法。论证的主要步骤包括:确

定文本中句子的命题;识别和判断一组真值表达式,包括给出关于每 个真值表达式的三个条件;由系统选择适当的代数规则自动生成文本。 1、语言分析的基本程序。首先,进行语言的系统描述,建立语 法体系。其次,编制出适合语法规则分析的词典,即词汇表。第三,编制出适合语法规则分析的软件。第四,利用自动化分析程序,编制出适合具体语法项目分析的程序。第五,把形成的语法模式作为词库或其他训练材料。 2、模式训练法的优缺点。其优点是,模式编制的质量易于控制,其精确度较高;模式的更新很快;所建立的语法体系易于被人接受。其缺点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耗费时间长,并且分析的结果还未必能完全反映真实情况。

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

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LT

推断,获取语篇的完整意义。语言研究的成果与教学实践的“联姻”,使语言学在教学中有了用武之地,亦为英语教学提供了理据。从理论到实践,语篇分析为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语篇分析这门新兴学科在教学中得以充实与发展,从而形成良性互动的“双赢”局面。 三、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 1.分析信息结构 语言结构遵循从已知(given)到未知(new)、从确定(definite)到不确定(indefinite)的原则。已知信息是指说话人认为受话人已经知道的信息,而新信息是指说话人认为受话人不知道的信息。比如:A girl called while you were on your break.She said she’d call back later.(你休息的时候,一个女生打来了电话。她说晚些时候会再给你打电话。)第一个句子中出现了一个女孩(a girl),因此第二句中的she 就是已知信息。在对语篇进行分析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在功能表达中的结构差异。包含未知信息的名词短语经常使用更为复杂的语言结构,比如:完整的名词短语、形容词性的修饰语或者关系从句等。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李荫华主编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版)第一册中的第六单元Text A “A Valentine Story”为例,布兰查德描述第一次和霍利斯?梅奈尔见面时的情景:A young woman was coming toward me,

her finger long and slim.Her golden hair lay back in curls from her delicate ears;her eyes were blue as flowers.Her lips and chin had a gentle firmness and in her pale green suit she was like springtime come alive.这段话用了名词短语、修饰性的语言和关系从句来凸显未知信息,一位“如花似玉、生机盎然”的年轻姑娘形象跃然纸上。相反,已知信息在行文中往往采用更为“节俭”的形式,有时甚至完全省略。 语言信息结构分析中,还应重视话题(topic)和述题(comment)。话题是“关于什么”(what the utterance is about),也就是一个句子的“关注中心”,在英语表达中通常出现在句子的开头。例如:After tea,will you please go shopping with me?”“After tea”是句子的话题,但并不是句子的主语。述题是指“话题怎样展开“(what is said about the topic)。虽然在英语中,标记一个句子的主语比标记一个句子的话题更普遍,但是主题的标记在语言的信息结构表达中十分重要,有助于学生理解功能-结构在行文中的不同表达。 2.分析句际关系和句子含义 句际关系的分析是语篇分析的重要内容。对句际关系的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句内含义。英语的句际关系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对应关系、并列关系、分解关系、顺序关系、重复关系、分指关系、解释关系、转折关系和因果

修辞结构理论(RST)评析

摘要:修辞结构理论(RST)对文本关系及其结构分析以及连贯的解释具有较高理论价值,可以增进我们对文本机制的深入理解。其关系定义和理论框架还可广泛用于话语分析各个领域,促进文本生成、阅读、理解、记忆和二外习得等领域的研究。 关键词:修辞关系;关系层级结构;连贯;文本机制;话语分析 一、RST理论要点 RST理论要点可以简述如下: (一)文本关系结构具有层次性 RST理论认为,文本是凭借各部分间的关系而组结起来的一个层次性结构体,该结构保证了文本的连贯。文本每一部分相对于其他部分而言,都承担着一个特定任务,完成一项特定功能。RST关系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如,连贯关系(coherencerelations)、话语关系(discourserelations)、联结关系(conjunctiverelations)等,也有人把它称为修辞关系(rhetoricalrelations)。用语虽异,但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用于描述使文本连贯一体的关系。 根据话语效果的位置,RST关系可以分为两个大类:并列型的“多级核心(mulitinuclear)关系”和主从型的“核心(nuclear)/辅助(satellite)关系”。多级核心关系共有五个,它们是对比、结合、列举、多级核心重述和序列。主从型关系进一步分为“表述(presentational)”和“主题(subject-matter)”关系。这里,表述关系指称这样的关系,它们要达到的效果是加强读者的某种倾向,比如,行动的愿望,或对核心单位表述内容的赞同、信仰或接受程度。表述关系有对照、背景、让步、使能、证据、证实、动机、准备、重述和总结十类。主题关系意在让读者识别谈论话题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包括:环境、条件、详述、评价、解释、方式、非意愿性原因、非意愿性结果、另外、目的、解答、无条件、除非、意愿性原因和意愿性结果十五个。 上述每一类RST关系又依据功能和语义标准从四个方面得到定义:核心单位(N)限制、辅助单位(S)限制、核心辅助单位联结(N+S)限制以及作者意图。以“总结关系(Summary)”为例,它分别包括四点:S无限制;N要受到限制(即,N的单位必须大于一);S复现N的内容,但更简短;读者(R)识别出S是对N的简要重述。分析者在定义一特定关系的时候要根据语境和作者意图,对其作可信性判断。如此,定义中的每一要素都包含于一个暗示结构,或者说,它应该被置于这样一个限制中理解:“在作者看来,该关系要受到如下限制,它们包括……四个方面。分析者觉得这些限制是可信的。” 所有的RST关系可以构成一个层级性(hierarchical)结构。一,两个最小分析单位之间存在某种功能语义关系,该关系再和其他单位联结构成高一级关系,如此类推,最后,最高级单位将整个文本联接起来构成一个整体;二,在不同类型/文体文本中,关系层次的多少是不固定的,主要由文本单位间语义关系的复杂程度决定。一般而言,语义关系越复杂的文本,RST关系层次越多;三,层次具有同质性(homogeneity),每一个层次都可依照功能的考虑加以描写。 (二)话语具有核心性特征 根据RST理论,各语言都有一套既普遍又具自身特点的功能/语义关系,其中,某些关系使用频率较高,其他关系则较少或根本不出现。并且,绝大部分关系内部是不对称的。文本内的情况也是如此。RST把文本内相对而言能完成某种功能的从短语到段落群各级别的语言片段分为核心与辅助两大类。核心单位是最重要的部分,对作者目的而言,这一部分不可或缺。辅助单位则从属于核心部分。这一“核心性原则”同划分较低级层次的主从关系(如,复合句内主句和从句关系)标准是一致的。可以说,处于小句层面的从属关系结构就是RST修辞关系语法化的结果。就彼此间互相独立、于作者目的同等重要的平行单元来说,RST使用“多级核心单位关系”这一概念将其归结为“并列型关系”。 (三)文本分析可采用树状结构图表明RST关系 二、RST还存在的问题

新人教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三Unit1Art单元分析

Unit1 Art单元分析 本单元主题:人与社会、人与自我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围绕“艺术”这一主题展开,通过介绍西方绘画艺术发展简史,展示中国水墨动画片的代表作品,提供艺术展览信息,逐步引导学生了解艺术的价值和意义,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学会欣赏作品,体会艺术的魅力。对艺术发展史、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和解读,不仅仅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展学生语言交流的空间,更重要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让艺术滋养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 Opening Page 主题图选取了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的壁画作品《雅典学院》。画家以想象之力打破时空界限,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举办雅典学院之逸事为题材,令自从古希腊以来的哲学、数学、音乐、天文等不同学科领域的文化名人齐聚一堂,其中包括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毕达哥拉斯等。画家借画作追忆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表达对追求智慧和真理者的赞颂、对美好未来的向往。选择这幅画作为单元主题图,一方面因为它是拉斐尔(“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最壮丽辉煌的作品,无论是作品主题、背景构图,还是人物形象,都具有丰富的寓意,值得观赏者慢慢挖掘、细细品味,这无疑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让学生结合这一画作思考艺术家创作的意图和动机,理解艺术家如何通过作品表达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这样的感悟和体会过程,引导学生从艺术中汲取灵感和智慧,产生触类旁通的作用。 1.本单元的引言出自美国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的散文《论美》(Beauty)。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对美的喜爱是品味。对美的创造是艺术。”在《论美》一文中,爱默生指出:美是人类灵魂的一种需求。人人都有爱美之心,而艺术家不能仅仅满足于对美的仰慕之情。对美的追求和热爱,激励着艺术家不断创造作品,以新的形式去表现美。这种美的创造就是“艺术”。

Unit 4 Space Exploration示范课教案【英语人教必修第三册】

Unit 4 Space Exploration 子主题3:探讨太空探索的意义Period 3 Reading and Writing

Worksheet Unit 4 Reading and Writing Activity 1: Look and answer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 do you know about Mars? Activity 2: Watch and complete Watch the video and comple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1) Mars is the fourth planet from the Sun and the _______ smallest planet in the solar system. (2) Mars is about ______ of the size of Earth. (3) Like Earth, Mars has volcanoes, valleys, polar ice caps, ________, and weather. (4) Olympus Mons, the largest volcano on Mars, is about __________ as high as Mount Qomolangma. Activity 3: Look and discuss Look at the title and the picture, and then discuss the question. What do you expect to read about in this text? Activity 4: Skim, check and answer (1) Is the content of the passage the same as what you expect? What’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2) What is the writer’s conclusion about living on Mars? Activity 5: Read and answer What’s the evidence for the writer’s conclusion? Activity 6: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at writing techniques are used in this article? (2) Where can you find these writing techniques in this article? Activity 7: Look and share

英语课堂的知识、文化链接----以Travel Young,Travel Far为例

英语课堂的知识、文化链接 ----以 Travel Young,Travel Far为例 【摘要】单元整体设计能为学生创设整体语言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以单元为整体,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以Travel Young,Travel Far的教学实践为例,教师合理统筹, 适度整合教材,创设语境,形成英语课堂上知识、文化的链接,达到贯通整体的效果,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单元整体设计;课堂链接;主题语境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明确指出: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必须构建与其一致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课程标

准提出了由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 六要素构成的课程内容以及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以语篇为 依托,整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内容,创设具有综 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实施好英语课程需要有机整合课程内容,精心设计学习活动,以实现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融合统一。 目前制约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主要问题如下:1、课程内容直接缺 乏有机的关联与整合,学生对整体主题语境思维、认知不足。2、学生课堂学习 仍然较为被动,机械,多为recite, repeat, remember, review等低层次思维。 3、教师教学较为模式化,碎片化,多关注信息提取,做题技巧训练,忽略了主 题语境,文化内涵和学生的思维、认知发展。 要解决以上问题,势必要改变观念,突破碎片化教学模式,重新整合课程内容,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建立内容的有机关联,形成课堂上知识、文化的有序链接,达成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理论基础 2017年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教学指导意见 中明确指出:“课程单元是承载主题意义的基本单位,单元教学目标是总体目标 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老师在传授课程过程中,应重点把握主题,全部课程 设计都要围绕这一目标来构建。以单元主题教学为线索,以单元主题贯穿各个知 识课型,全面发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课程标准》也强调了单 元教学的课程内容六要素,它们是“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巧和学习策略”,为我们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指导思想。 具体案例分析

人教版高中英语第二册Unit 4 JOURNEY ACROSS A VAST LAND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英语第二册Unit 4 JOURNEY ACROSS A VAST LAND教学设计 文本简析 本单元阅读文本的话题是两名中国学生坐火车从西到东横跨加拿大的旅途见闻。文本旨在向学生介绍加拿大的一些基本情况,包括地理环境、自然风光、重要省市和地方等,从而开拓学生视野,加深其对加拿大的了解。 本文是旅游类叙事文体,记述了李戴予和刘倩去加拿大看望表兄妹的旅途见闻。标题“Seeing the True North Via Rail: Vancouver and the Heart of Canada”暗示文章体裁,同时体现了文本的核心内容。全文共六段,篇章结构清晰。第一段为总起段,介绍了旅行的人物、缘由、起始地点、交通方式、感想等基本背景;第二段介绍了主人公在温哥华两天的行程和活动;第三段描绘了主人公探访露易斯湖时所见的湖光山色;第四段至第六段介绍了主人公在火车上一路向东经过加拿大多地最终到达多伦多的旅途所见和所感。 在进行文本教学设计时,需要理清旅行行程以及主人公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想,同时帮助学生梳理旅行类话题语言,包括景色描写、“见”的各种表达、对所见的感想与评价。此外,文本中的话语标记语也值得梳理。本文标题蕴含丰富信息,可以根据标题对文本进行多方位预测,提升思维能力,并根据标题对段落进行框架梳理,阅读后可进一

步探讨标题,深入理解文本。最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旅游类文章的写作基本要素和技巧,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主题意义的表达。 教学设计(共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 理解全文,明确文本结构,理清旅行的基本信息和行程路线,归纳每处所见,梳理语篇标记词,积累“看”的丰富性表达语块。 二、课时目标 1. 围绕旅行主题,讨论并自主提问,根据标题和图片,预测文本内容,激活背景知识和相关话题语言。 2. 通过略读、梳理、归纳等策略,结合标题,提取文本信息,梳理文本段落关系,理清语篇结构,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文本分析以及问题回答,理清旅行的基本信息和行程路线,归纳每处所见内容并根据上下文理解相关词义,整理和丰富相关语言,最后通过课文复述巩固所学。 三、教学过程 Activity 1: Talking about travelling 本活动旨在落实课时目标1。

话语标记ppt文本

话语标记ppt文本

主要内容 一、话语标记语的界定及识别 二、话语标记语的名称 三、话语标记语的研究角度 四、研究派别及国内外部分研究 五、总结 1.话语标记语的定义及特征 1.1 话语标记语的定义 话语标记语是说话人为了引导和制约听话人正确理解话语而选择的语言标记。它是一种常见的话语现象,是一些在交际中具有一定语用功能的词语或结构。 话语标记语这一说法是由Schiffrin提出的,即“标记话语单元序列关系的独立的语言成分”。 冉永平(2003) :英语中well, oh, you know, you see, I mean, that is to say, in other words, as I said 等和汉语中“你知道”、“大家知道”、“我的意思是”、“也就是说”等是言语交际中常见的话

语表达形式,我们统称为“话语标记语”(discourse markers) 1.2 话语标记语的特征 从形式上看,话语标记语主要由以下三种语言单位充当:①词,如:now,well,like,anyway,so 等;②短语,如:in other words,in addition to,in short,after all等;③句子,如: you know, I think,you see,that is to say等。 从词尾变化上看,像介词、冠词一样,它是固定的语言形式,没有性、数、格的变化。如: like 不会被说成likes,liked等; that is to say不会变成复数形式those are to say。 从位置上看,大多数话语标记语位于它们所连接的两个句子之间,即位于第二个分句的句首,有时也会夹在一句话中间。 (1) John can’t go. And Mary can’t go either. (2) We were late in getting up. Anyway, we attended the lecture on time.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