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交变电流 教学设计说课稿 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3.1 交变电流》

一、教材分析

①本节课主要介绍交变电流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类型,为后续学习交变电流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②教材突出了交变电流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认识到交变电流的广泛应用。

③本课程涉及到数学知识,如正弦函数、平均值等,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

④教材通过实例和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交变电流的概念和特点。

二、学情分析

①学生已掌握直流电流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物理学基础,有利于学习交变电流的相关知识。

②学生对交变电流的概念和应用场景有一定了解,但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③学生对于涉及数学知识的部分可能存在困惑,需要教师引导和解答。

④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实验环节加强指导和训练。

三、核心素养

1.物理观念

①培养学生理解交变电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明确其与直流电流的区别。

②使学生了解交变电流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交变电流的广泛应用。

③引导学生探究交变电流的类型,如正弦交变电流、方波交变电流等。

2.科学思维

①教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交变电流的特点,如正弦函数、平均值等。

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原理分析交变电流的产生和传输过程。

③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直流电流和交变电流,理解二者的优缺点。

3.科学探究

①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交变电流的产生和特点,培养动手能力。

②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比较不同类型交变电流的特点。

③引导学生关注交变电流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

①培养学生积极探究交变电流现象的精神,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②教导学生遵循科学方法和实验规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验安全意识。

③鼓励学生关注电能的节约使用和可持续发展,培养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①理解交变电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其与直流电流的区别。

②学习交变电流的类型,如正弦交变电流、方波交变电流等。

③了解交变电流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和广泛应用。

2.难点

①学生可能对涉及数学知识的部分存在困惑,如正弦函数、平均值等,需要教师适时解答和引导。

②学生对于交变电流的实验操作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加强实验环节的指导和训练。

③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原理分析交变电流的产生和传输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

①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家用电器,如电风扇、电视等,讨论这些电器所使用的电源类型,引出交变电流的概念。

②请学生回顾直流电源,例如电池等,引导学生思考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的区别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③通过观察城市夜景中的霓虹灯,引导学生思考霓虹灯闪烁的原因,从而引出交变电流的周期性特点。

④让学生观察变压器,引导他们了解变压器在交流电传输过程中的作用。

⑤向学生展示家庭用电计量器,让他们了解交流电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主干知识导引

①引导学生理解交变电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习正弦交变电流和其他类型交变电流。

②让学生探究交变电流与直流电流的区别和联系。

③引导学生了解交变电流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④让学生思考交流电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3.主要知识详解

①讲解交变电流的定义,强调周期性、方向和大小的变化特点。

②详细讲解正弦交变电流,引导学生掌握其相关数学表达式。

③分析交变电流与直流电流的差异,从电流方向、电压变化、功率传输等方面进行讲解。

④讲解交流电的频率、周期、振幅等基本概念。

⑤介绍交变电流的产生方式,如发电机等。

⑥介绍交流电在电力系统中的传输过程,如输电线路、变压器等。

⑦讲解交流电在家庭和工业中的应用,如家用电器、工厂设备等。

⑧实验演示交变电流的相关现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4.知识总结

①总结交流电的概念、特点和类型。

②总结交流电与直流电的差异及各自的优缺点。

③回顾交流电在现代电力系统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课后拓展

①让学生研究日常生活中的家用电器,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交流电的作用。

②让学生探讨交流电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如心电图、X射线等设备。

③请学生研究交流电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如光纤通信等。

④让学生探究交流电在新能源发展中的作用,例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

⑤请学生了解交流电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如高铁、地铁等。

六、总结与反思

①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交流电的概念及特点。

②检查学生对交流电与直流电的理解程度,总结易混淆的概念,以便加强学生的认识。

③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结合实际生活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④反思实验教学环节,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019-2020年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3《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说课稿

2019-2020年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3《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说课稿教材分析:本节介绍描述交变电流的多个物理量,是本章的概念基础,对理解交变电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重点:表征交变电流的几个物理量,特别是“有效值”。 难点:有效值的理解和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理解交变电流的周期频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②理解交变电流最大值有效值的含义,并能利用有效值的定义进行相关的 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以及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发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交变电流的产生及变化规律,对交变电流的表达式和图像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这一节我们将对交变电 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和理论推导法相结合。 教具:学生电源、二极管、灯泡(6V,0.3A)、电容器(6V,500F)、手摇发电机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在学案上以提问的形式复习上一节所学的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以正弦式交流电为例分别用公式和图像两种方法进行描述。(本节与上节内容有密切的联系,是上节内容的延续,设计本环节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了知识铺垫。并指出用公式及图像描述交变电流还远远不够,为更详细全面的了解交流电,我们还需要其他更多的物理量,从而引入新课。) 新课教学: 一、周期与频率

周期和频率不是本节的难点,概念的理解上也不存在难度,所以在学案上设计以下问题: ①什么叫交流电的周期,频率? ②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③以正弦式交流电为例,如何从公式和图像中得到周期频率? ④周期和频率的物理含义? 这几个问题学生通过教材自主学习,在此不过多强调。为了使学生更好的领会交变电流的变化快慢,在此设计一个小实验:手摇起电机、二极管、灯泡连成回路进行演示,观察手摇的快慢与灯泡闪亮的快慢,体会周期、频率的物理含义。(通过演示实验,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同时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最大值与有效值 1,最大值的概念、物理意义及其求解方法同样由学生自主学习。 2,有效值是这一节的重点和难点,为突破这一概念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1)演示实验a:将两只“6V,0.3A”的小灯泡A和B,分别接在6V直流电源和最大值为6V的交流电源上,观察亮暗。(很明显,接交流电源的灯泡要暗一些.)然后调节交流电压,使其增大,直到两灯泡亮度相同。这个实验说明该交流电流过灯泡和该直流电流过该灯泡效果相同,从而得出有效值的定义;该实验还说明该交流电的有效值小于最大值。 演示实验b:将刚才实验中的小灯泡换成(6V,500F) 的电容器,发现接6V直流电压时,电容器正常工作;接有效值为6V的交流电时,闻到烧焦味,后听到爆炸声。该实验说明电容器的耐压值要大于交变电流的最大值。 (该实验说明两个电路对小灯泡效果相同,但对于电容器就不同啦,指出效果是指

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选修3-2 第5章第1节交变电流教案

5.1 交变电流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课名 5.1 交变电流 学科(版本)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 章节第五章第一节学时一课时年级高二 二、教材分析 物理教材我们选用的是人教版,人教版物理选修3-2是针对理科班设计的物理必修课,课本重视物理知识板块的完整性和物理规律的内在联系,用多种演示实验和现实应用实例尽量充分揭示物理规律的内涵,应该说这对理科班学生深入理解物理规律,完整掌握物理知识板块都做好了充分铺垫。教材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和推理演化,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非常适合理科班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形成学科素养。这节《交变电流》是教材电磁板块第五章第一节内容,是电磁理论在现实生活应用的典范。 电能是我们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交变电流是电能的利用和远距离传输的基础。这节《交变电流》主要介绍交变电流的特性,产生原理和表达式。课本通过手摇发电机的发电,增强学生对交变电流方向不断变化的理解;通过交流发电机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探究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同时利用分层设问的形式,锻炼了学生利用第四章电磁感应原理自行解决新情景物理问题的能力。课本给出了正弦式交流电的表达式,并对峰值,瞬时值等概念做了强调。最后课本以课外阅读的形式,对交流发电机做了深入介绍。课本沿着从感性到理性,从定性到定量的思路,试着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和探究最终对交变电流建立起完整清晰的印象。 三、学习者分析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交变电流其实对学生来说不陌生,家庭电路中的交流电每天都接触,学生有一定的认识基础。通过生活中的用电引入,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这样,既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又使他们有亲切感,感觉物理就在身边,激发兴趣。 通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宏志班的学生基本掌握了学习物理的技巧和能力,本班学生物理知识基础扎实,导学案能够积极主动的完成。这节《交变电流》是继电磁感应学习之后,第一次利用所学知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尝试。通过这节知识的学习,他们会学到一些新的物理概念,并深化和扩展原有知识的内涵。这是一次锻炼过程也是一次提高过程,相信他们中的一些同学已经通过预习触摸到了交变电流的实质。这对我们教师而言,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自然完成其知识的更新和能力的提高就显得非常重要。 四、教学目标

3交变电流 教学设计说课稿 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3.1 交变电流》 一、教材分析 ①本节课主要介绍交变电流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类型,为后续学习交变电流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②教材突出了交变电流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认识到交变电流的广泛应用。 ③本课程涉及到数学知识,如正弦函数、平均值等,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 ④教材通过实例和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交变电流的概念和特点。 二、学情分析 ①学生已掌握直流电流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物理学基础,有利于学习交变电流的相关知识。 ②学生对交变电流的概念和应用场景有一定了解,但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③学生对于涉及数学知识的部分可能存在困惑,需要教师引导和解答。 ④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实验环节加强指导和训练。 三、核心素养 1.物理观念 ①培养学生理解交变电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明确其与直流电流的区别。 ②使学生了解交变电流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交变电流的广泛应用。 ③引导学生探究交变电流的类型,如正弦交变电流、方波交变电流等。

2.科学思维 ①教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交变电流的特点,如正弦函数、平均值等。 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原理分析交变电流的产生和传输过程。 ③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直流电流和交变电流,理解二者的优缺点。 3.科学探究 ①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交变电流的产生和特点,培养动手能力。 ②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比较不同类型交变电流的特点。 ③引导学生关注交变电流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 ①培养学生积极探究交变电流现象的精神,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②教导学生遵循科学方法和实验规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验安全意识。 ③鼓励学生关注电能的节约使用和可持续发展,培养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①理解交变电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其与直流电流的区别。 ②学习交变电流的类型,如正弦交变电流、方波交变电流等。 ③了解交变电流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和广泛应用。 2.难点

高中物理《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说课稿

高中物理《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说课 稿 一、教学理念留美博士黄全愈在他著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指出:“创造性就象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可见,创造性只能培养,不能教。我们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去创设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积极主动地运用探究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新时期物理教育面临的时代背景可以这样概括:建构主义风行全球,素质教育传遍神州,研究性学习方兴未艾、网络教学日渐盛行、洋思模式备受亲睐。教学工作的主要职责是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有序构建。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是本章的重点,又是电磁感应、楞次定律、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右手定则等知识的进一步具体应用,跟生产和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是学生综合应用电磁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提高能力的物理情景。本节内容相对于直流电而言,最大特点就是"变",对于变化的物理量学生往往会感到困难,特别是第一次接触这么多的新名词,如:交变电流、正弦式电流、中性面、瞬时值、峰值等,如

何让学生清楚地理解这些概念,掌握交流电的变化规律,是处理好这节课的关键。 2、学生分析学生的认知结构示意图公式、图像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电磁学知识,观察直流电发光和发电机的模型,说出什么是交变电流和产生交变电流的原因。 2、给定条件,结合实物模型,应用电磁感应的知识分析交变电流的产生,探索交变电流变化的规律。 3、学会用公式和图象来表示交变电流。 4、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 5、了解两种交流发电机的构造和优缺点。教学重点:1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2交变电流的图象及表达式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 四、教学策略 1、利用实验,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在课堂的开始,用学生的设计实验,提出课题,透过现象,用已有的知识提出新概念,点出课题。 2、利用电脑模拟,配合实物模型,降低研究的难度和台阶。 3、充分利用媒体技术,将直观的现象展示给学生,提高兴趣。 4、倡导协作,分小组讨论,并加以旧知识的提示,降低难度。5合理的运用数学知识突破物理难点和目标。

交变电流 教案 说课稿 教学设计

课题交变电流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交变电流的产生,区别交流和直流。 (2)理解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知道什么是中性面。 (3)掌握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会写出交变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会用图象表示,理解峰值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演示实验,体会交直流电的区别,采取由感性到理性,由定性到定量逐步深入的方法,导出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 (2)运用数学规律,研究解决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现实验乐趣,进一步提高对新问题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2)通过对物理规律的定性、定量的推导,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培养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交变电流产生原理和变化规律,中性面,瞬时值,峰值。教学难点:对交变电流产生原理的理解。 教具准备 示波器、滑动变阻器、电池(3V)、开关及导 线教学发电机课件 课时 安排 1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与学法、学情 一、新课引入 介绍19世纪美国交直流大战,引入交流电。 (直流电:爱迪生,交流电:尼古拉。特斯拉) 二、新课内容 (一)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法分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1、观察直流和交变电流的波形图 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实验器材:示波器、滑动变阻器、电池(3V)、开关及导线。 实验操作: ①X轴扫描置于“10~100 Hz”挡,调节扫描线成一直线并与横坐标轴重合。 ②Y轴衰减置于×10挡,把“DC、AC”开关置于“DC”位置。 ③闭合开关S,滑片P自N向M移动,要以看到扫描线为一直线且向上(如电池极性与图中相反则向下)移动。 ④将图中的电池改为学生电源的交流输出,电压选择2 V或3 V,把“DC、AC”开关置于“AC”位置。调节滑片自N向M至适当位置,调节Y轴增益旋钮及X轴扫描频率微调旋钮,使屏幕出现1~2个周期的正弦波形。另外,也可以直接观察示波器内提供的50 Hz正弦交流波形。 2、观察教学发电机发出的交变电流 目的: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从感性角度认识交、直流的区别。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用两个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连接在教学用发电机的两端,观察两个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情况。 实验操作:实验时开始摇动发电机的速度 要慢,可以观察到两个发光二极管轮流发光的情 况;转速微微加快,两个发光二极管几乎同时闪 闪发光,就分不出先后了。 注意事项:转速加快后电压增高,可能烧 坏发光二极管,所以,有必要在电路中串联一个保护电阻(约330 Q,电阻的大小只影响发光二极管的亮度),防止发光二极管被烧坏。 (二)交变电流的产生 首先通过介绍手摇发电机的模型告诉学生实际发电机要复杂的多,我们学习的是抽象出来的理想化模型,介绍教科书图5.1—3。用问题链的方

交变电流 说课稿 教案

交变电流 教学目标: 1.了解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 2.定性了解交流的变化规律及其图象表示和主要特征物理量; 3.知道交流能通过电容器的原因,了解交流这一特性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 4.初步了解发电机、交变电流的确发明和利用对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进一步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交流有效值的概念。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9世纪初,蒸汽机改变了自古以来依靠人力、畜力的生产形态。蒸汽动力推动着火车和船队,加快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物质流通和交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激励着一批科学家和工程师进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探索。他们设想厂房中巨型发电机发出的电也许会比蒸汽动力 新课进行: 1.交流发电机 (1)发电机的构造: 由定子和转子组成。在发电机内固定不动的部分叫定 子,能够连续转动的部分叫转子。 (2)原理:线圈相对于磁场绕垂直于磁场的轴转动产生电 流。如图所示。 磁体转动(磁体是转子),而线圈不动(线圈是定子)的发 电机叫旋转磁极式发电机。 线圈转动(线圈是转子),而磁体不动(磁体是定子)的发 电机叫旋转电枢式发电机。 演示实验:手摇交流发电机 转动摇把,可以看到灯泡被点亮,在转动中,灯泡的亮度 有什么变化?电流表的示数有什么变化? (3)交变电流:大小、方向随时间做周期性的变化的电流叫交变电流(alternation current),简称交流电(AC)。 只沿一个方向流动的电流叫直流电(direct current,DC)。 2.交流电的变化规律 演示实验:用示波器观察交流电变化的规律。

(1)电网中交流电变化的规律: 电流、电压随时间按正弦函数的规律变化,叫正弦式电流(sinusoidal current ). 正弦式电流在某一时刻的电流、电压可以表示为: i=I m sin ωt , u=U m sin ωt (2)用函数图象表示: (2)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①峰值(peak value):矩形线圈 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当线圈与磁感 线平行时,电压达到最大值。 ②交变电流的周期和频率 i)交变电流的周期(period):交流电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需要的时间为交流电的周期,代表符号是T ,单位:秒s ; ii)交变电流的频率(frequency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周期性变化的次数为交流电的频率,代表符号是f ,单位:赫兹,简称赫Hz ; iii)交流电的角频率(角速度):产生交流电的线圈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为角频率,代表符号是ω,单位:弧度/秒rad/s ;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f =1/T ,ω=2πf =2π/T 交流电的周期和频率都由线圈转动的周期和频率决定。线圈转一周,交流电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我国市电周期为0.02s ,频率为50Hz 。 交流电的周期和频率都是描述交流电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③有效值(effective value): i)根据电流的热效应规定的,把交流和直流分别通过相同的电阻,如果在相等的时间时它们产生的热量相等,我们就把这个直流电压、直流的数值叫做交流电压、电流的有效值。 ii)正弦式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与峰值间的关系: m m e U U U 707.02≈= ,m m e I I I 707.02≈=

高中物理新课标版人教版选修3-2优秀教案)交变电流}

教学设计(二) 整体设计 教学目的 1.交变电流的产生及变化规律。 2.会用公式和图象表示交变电流。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交变电流产生的物理过程分析及中性面的特点。 2.难点:交变电流产生的物理过程分析。 3.疑点:当线圈处于中性面时磁通量最大,而感应电动势为零。当线圈平行磁感线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而感应电动势最大。即Φmin=0,Em有最大值;Φmax=BS。Emin =0的理解。 4.解决办法 (1)通过对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一周的实物演示,立体图结合侧视图的分析、特殊位置结合任一位置分析使学生了解交变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是如何变化的。 (2)通过侧视图分析线圈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B之间的关系,利用导体切割磁感线方法来处理,使问题容易理解。 教学准备 手摇发电机模型、演示电流计、导线若干、微机、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事件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打开了大门,今天我们使用的电灯、微波炉等家用电器的交流电是怎样产生并且送到我们的家庭中来的呢?这就是这章要学习的内容,先看第一节:交流电的产生。 知识回顾 教师:如何产生感应电流? 请运用电磁感应的知识,设计一个发电机模型。 教师巡视教室一圈,将学生典型的两种画法用幻灯片展现。请学生回答电路中为什么会有感应电流? 学生回答,①电路闭合,②磁通量变化。 引导学生答出甲图由面积增大引起磁通量增加。乙图是由线圈平面与磁感线的夹角变化引起磁通量变化。 [事件2] 交变电流的产生。 拿出手摇发电机模型,介绍主要部件,(对照乙图)将发电机接演示用电流计缓慢转动线框一周,让学生观察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重复两次)。

高中物理《交变电流》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节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 【基础梳理】 一、交变电流 1.交变电流: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2.正弦交流电的产Th和图象 (1)产生: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里,线圈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 (2)中性面 ①定义: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 ②特点:线圈位于中性面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感应电动势为零.线圈每经过中性面一次,电流的方向就改变一次. (3)图象:用以描述交变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果线圈从中性面位置开始计时,其图象为正弦曲线,如图所示.

二、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1.交变电流的周期和频率的关系:T=. 2.交变电流的“四值” (1)瞬时值:交变电流某一时刻的值,是时间的函数. (2)峰值:交变电流(电压或电动势)所能达到的最大的值,也叫最大值. (3)有效值:跟交变电流的热效应等效的恒定电流的值叫做交变电流的有效值.对正弦交流电,其有效值和峰值的关系为:E=,U=,I=. (4)平均值:用=n 来计算. 通常所说交变电流、电压的数值,各种交流电器设备所标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的数值,一般交流电表测量的数值,都是指有效值(除非有特殊说明). 【自我诊断】 判一判 (1)交变电流的主要特征是电流的方向随时间周期性变化.( ) (2)大小变化而方向不变的电流也叫交变电流.( ) (3)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时,经过中性面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 ) (4)在一个周期内,正弦交流电的方向改变两次.( ) (5)交变电压的有效值与峰值之间的关系是U=.( ) (6)交流电压表及交流电流表的读数均为瞬时值.( ) 提示:(1)√(2)× (3)× (4)√(5)× (6)× 做一做 如图所示为一交变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此交流电的有效值是( ) A.5 A B.5 A C.3.5 A D.3.5 A 提示:选B.选择一个周期(0.02 s)的时间,根据交流电有效值的定义和焦耳定律,有:I2R×0.02=(4 A)2R×0.01+(3 A)2R×0.01 解得:I=5 A,即B 项正确. 想一想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2-1 《三相交变电流》教学设计

三相交变电流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三相交变电流是如何产生的.了解三相交变电流是三个相同的交流电组成的. 2、了解三相交变电流的图象,知道在图象中三个交变电流在时间上依次落后1/3周期. 3、知道产生三相交变电流的三个线圈中的电动势的最大值和周期都相同,但它们不是同时达到最大值(或为零). 4、了解三相四线制中相线(火线)、中性线、零线、相电压、线电压等概念. 5、知道什么是星形连接、三角形连接、零线、火线、线电压及相电压.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将知识进行类比、迁移的能力. 2、使学生理解如何用数学工具将物理规律建立成新模型 3、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演绎思维能力. 4、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我国的电力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三相交流电的对称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三相电流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生应对它有一定的了解.但这里只对学生可能接触较多的知识做些介绍,而不涉及太多实际应用中的具体问

题.三相交变电流在生产生活实际中应用广泛,所以其基本常识应让每个学生了解. 教法建议 1、在介绍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时,除课本中提供的插图外,教师可以再找一些图片或模型,使学生明白,三个相同的线圈同时在同一磁场中转动,产生三相交变电流,它们依次落后1/3周期.三相交变电流就是三个相同的交变电流,它们具有相同的最大值、周期、频率.每一个交变电流是一个单相电. 2、要让学生知道,三个线圈相互独立,每一个都可以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电源单独供电.由于三个线圈平面依次相差120o角.它们达到最大值(或零)的时间就依次相差1/3周期.用挂图配合三相电机的模型演示,效果很好.让三个线圈通过星形连接或三角形连接后对外供电,一方面比用三个交变电流单独供电大大节省了线路的材料,另一方面,可同时提供两种不同电压值的交变电流.教师应组织学生观察生活实际中的交变电流的连接方式,理解课本中所介绍的三相电的连接. 教学设计方案 三相交变电流 教学目的 1、知道三相交变电流的产生及特点. 2、知道星形接法、三角形接法和相电压、线电压知识. 教具:演示用交流发电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高中物理《交变电流》说课稿

高中物理《交变电流》说课稿 高中物理《交变电流》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交变电流》,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和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该节主要研究最简单和最基本的正弦式交变电流,其产生的原理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所以本节是前一章的延续和发展,是电磁感应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本节知识是全章的基础,由于交变电流与直流不同,因此,它对各种元件的作用也不同。正因为交变电流的特殊性,才有了变压器及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析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认识交变电流的特点及规律。 难点是:能够分析线圈转动一周中电动势和电流方向的变化。 二、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教学的要求,我确定本课三维目标是: 知识和技能:理解交变电流、直流的概念,知道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表示方法,知道交变电流的峰值、瞬时值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 2)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科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体会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我确定的教法与学法是: 教法: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我采用讲述、对比、探究,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学法: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讨

论中突破难点。 三、过程分析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设计: 1、引入交变电流的概念:利用示波器展示从手电筒的电池得到的直流电和从墙面插座孔中获得交流电的波形,通过对比,了解交变电流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取材于生活中常用的两种形式的电流的波形,体现了从日常生活现象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让本节的知识环境不显得过于陌生,有助于学生迅速构建交变电流的概念,而图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交变电流的感性认识,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分析交变电流的产生: 首先做个演示实验:先让学生了解教学用发电机的基本构造,然后将电流表连接到其的两端,让学生观察指针的左右周期性的摆动。 其次,我利用单匝的铁丝框边模拟,引导学生分析线圈转动一周中电动势和电流的变化,利用教科书32页交流发电机示意图可设置如下问题: a、矩形线圈转动过程中,哪些边切割磁感线,即哪些边会产生电动势? b、要求学生分别画出甲、乙、丙、丁四中情况的前视图,即将立体图画成平面图; c、在平面图基础上,分析线圈由甲转到乙的过程中,AB边中电流向哪个方向流动?在线圈由丙转到乙的过程中,AB边中的电流向哪个方向流动?电流在何处变向的? d、当线圈转到什么位置是线圈中没有电流,转到什么位置时线圈中的电流最大?这些位置磁通量及磁通量的变化率等有什么特点? 该分析过程只是运用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些基本原理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难度不大,但是我觉得仍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判断、分析;仔细体会线圈各个特殊位置的特点,为后面图像理解做铺垫。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1-1第三单元第3课交变电流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1-1第三单元第3课交变电流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 (2)定性了解交流的变化规律及其图象表示和主要特征物理量; (3)知道交流能通过电容器的原因,了解交流电这一特性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观察实验,分析图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方式; (2)通过师生互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发电机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发电机、交变电流的发明和利用对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进一步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2)通过对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的学习,体会描述复杂事物的复杂性,树立科学、严谨的学习和认识事物的态度; (3)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交变电流知识,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意识,鼓励学生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2新设计 (1)鉴于本节内容的综合性、丰富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同时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本节内容宜分四部分来处理: 一是从交流发电机与示波器等实验的演示,让学生感性地认识交流的特点; 二是让学生在已有的图象知识的基础上学会用图象法表示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 三是交流电能通过电容器的原因; 四是对交流电有效值的定义及简单计算。 本教学设计重点放在第一、二、四部分内容,第三部分只是简要讲述。 (2)适当调整教材的编排顺序,把交流电的有效值提前到交变电流的主要特征物理量之后来讲,使得整节课更有整体性和逻辑性。 (3)充分地挖掘教材以外的资源:有机地融入了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问题更加直观,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如在讲述交流电的产生以及交流如何能够通过电容器时,教材是以文字和图片来阐明的,显得抽象。本教学设计适当运用flash动画,把问题具体化,直观化。 3新设计

5.1《交变电流》教学设计(人教高中选修3-2)1

《交流电》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把概念、规律、公式一股脑儿的灌给学生,特别是新课程实施后,高中物理教师普遍感到课程紧,从而放弃必要的过程教学,大多采用讲授式教学。 其实,讲授式教学的优点在于教师讲课效率高,进程快,学生接受知识的量大。我国的传统教育体制只重视基础,忽视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传统的评价体制,面向结果,过分强调知识和技能,这也许是造成教师过多偏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的一个原因。 因此,重视过程性教学应该是教师考虑的一个教育策略。对于过程性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我进行了一些探讨。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如何产生感应电流?请运用电磁感应的知识,设计一个发电机模型:让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 二、新课教学: 1、交变电流的产生 [演示1] 出示手摇发电机模型,并连接演示电流表 当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电流表的指针随着线圈的转动而摆动,线圈每转动一周指针左右摆动一次。表明电流强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做周期性的变化,这种电流叫交流电。 2、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

[投影显示]: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的四个过程 分析:线圈bc、da始终在平行磁感线方向转动,因而不产生感应电动势,只起导线作用。 (1)线圈平面垂直于磁感线(a图),ab、cd边此时速度方向与磁感线平行,线圈中没有感应电动势,没有感应电流。教师强调指出:这时线圈平面所处的位置叫中性面。 中性面的特点: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最小为零,感应电流为零。 (2)当线圈平面逆时针转过900时(b图),即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平行时,ab、cd边的线速度方向都跟磁感线垂直,即两边都垂直切割磁感线,这时感应电动势最大,线圈中的感应电流也最大。 (3)再转过900时(c图),线圈又处于中性面位置,线圈中没有感应电动势。 (4)当线圈再转过900时,处于图d位置,ab、cd边的瞬时速度方向,跟线圈经过(图2)位置时的速度方向相反,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方向也跟在(图2)位置相反。 (5)再转过900线圈处于起始位置(e图),与a图位置相同,线圈中没有感应电动势。 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如何变化呢? 在场强为B的匀强磁场中,矩形线圈边长为l,逆时针绕中轴匀速转动,角速度为ω,从中性面开始计时,经过时间t。

《交变电流》教学设计任晓鹏

交变电流 ——基于高中物理核心概念的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高中物理的核心概念是位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的概念性知识和规律,包含了重要概念、原理、理论等的基本理解和解释,内容上更能够体现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与现代图景,是高中物理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高中物理的核心概念超越了那些孤立而散乱存在的事实或技能,侧重于那些关键性的概念、原则和方法。核心概念不是孤立的,每一个核心概念都包括若干重要的基础的具体概念。因此,要使学生理解核心概念必须先使他们循序渐进地理解大量相关具体概念。而教学设计正是落实教育理念的蓝图。如何围绕核心概念进行教学设计,是解决具体概念促进核心概念学习的实施路线图,是实现围绕核心概念进行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对接的关键环节。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围绕核心概念分析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相对于直流电而言,最大特点就是"变",对于变化的物理量学生往往会感到困难,应该让学生意识到,只要基本概念清晰,“变”并不可怕,设计教学环节时要从电磁感应定律这个基本概念(L1)入手,通过分析,掌握与交流电的变化规律有关系的一系列重要概念(L2),如:交变电流、直流电流、稳恒电流、中性面、峰值,力争让学生清楚地理解这些重要概念,最后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在交变电流产生的过程中“正弦式交流电”这个本节课的主题核心概念(L3),进而为下一节课继续讲解“交变电流的有效值”时阐述机械能在不断地转化成电能并且最后转化成为内能,从而体现“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这个学科核心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教的这个班的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右手定则等基础知识,对感应电流的产生方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高二第一学期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有关恒定电流的基本性质;对交变电流,学生只听说过名词,没有确切的概念的建立,对于交变电流与恒定电流、直流的关系也不清楚。前面学习磁场部分的时候,暴露了他们大部分人空间想象能力的不足,数学基础不扎实,不善于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但是通过启发应该有少部分学生会有突破。

3.1 交变电流 教学设计 -2023年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3.1《交变电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1.理解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知道中性面和峰值面。 2.理解交变电流的瞬时值和最大值含义。 科学思维 1.掌握描述物理量的三种基本方法(文字法、公式法、图象法)。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将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 经历与理论推导交变电流瞬时值表达式的过程,理解瞬时值与峰值之间的关系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1.感受交变电流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体会数学函数与图象在物理知识上广泛运用,感受运用数学知识在推导物理规律过程中所带来的愉悦感 二、教学重点 运用电磁感应的基本知识,分析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掌握交变电流的产生及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 理解正弦式交流电的图像及表达式,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及其规律与特点。 四、教学准备 手摇发电机、小灯泡、示波器、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电流表、自制线圈等。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通过上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当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在闭合回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而磁通量变化的方式不同,产生的感应电流也不同,感应电流可以是恒定的,可以是变化的,也可以是周期性变化的。本节我们将研究一种十分重要的周期性变化的电流——正弦交变电流.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开始学习交变电流。 新课教学 [板书]§5—1交变电流 (一)直流电流和交变电流 [演示实验] 实验1:用干电池给电流表供电,观察指针的偏转情况。 实验2:用手摇交流发电机给电流表供电,观察指针的偏转情况。 实验3:用示波器显示交流电的波形图和直流电的波形图。

《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说课稿

《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说课稿 泸西县第一中学马克斌 我说课的内容是: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一、教材分析 地位: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一直以来都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与难点。 作用: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又是电磁感应、楞次定律、右手定则等知识的进一步具体应用,跟生产和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本节内容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教材处理:本节内容相对于直流电而言,最大特点就是"变",对于变化的物理量学生往往会感到困难,特别是第一次接触这么多的新名词,如:交变电流、正弦式电流、中性面、瞬时值、峰值等,如何让学生清楚地理解这些概念,掌握交流电的变化规律,是处理好这节课的关键。针对此问题我采用了从感性到理性,从定性到定量逐渐深入的方法来来处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本着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渗透方法有机结合的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交变电流产生的原理。 (2)掌握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表示方法。 (3)理解交变电流的瞬时值和最大值及中性面的准确含义。 (4)知道交流发电机的简单构造及种类。 2、能力目标

(1)掌握描述物理量的三种基本方法(文字法、公式法、图象法)。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将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结合教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交变电流产生的物理过程分析。 难点: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四、教法分析 1、理论依据 为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准备采用前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列尔涅尔、斯卡特金等人所倡导的问题教学法。其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启发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A、引入(约3分钟)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几个片段,让学生从感性上意识到研究交流电变化规律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面的教学过程做好准备。 B、新课教学(约30分钟) (一)交变电流的特点 1.课件展示:交流发电机的模型. 2.学生活动:观察电流计指针的偏转,你认为交流电和我们上学期学习过

交变电流--优质获奖精品教案 (20)

第五章第一节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 一、教材分析 1.单元高度:本节内容是高中物理选修3-2第五章“交变电流”第一节。本节内容是整章内容的理论基础,是后3节“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变压器”“电能输送”的基础,所以本节内容的安排对整章内容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立体整合:第五章“交变电流”内容是第四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延续,本节内容起着连续这两章内容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生活中最实际最广泛的应用就是通过发电机发电。本节内容解释了发电机原理联系实际应用于实际,让学生体会到物理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学特点。 3.本节内容:本节内容分三部分 (1)认识交流电:通过图像类比,演示实验让学生认识到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区别。 (2)交变电流产生:通过对教学用发电机的理论分析得出交流电变化规律。 (3)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总结归纳出交变电流的规律。 过渡:了解学情是开展教学工作的第一步,下面进行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直流电的特性,直流电满足的一些计算公式同样可以应用于交流电,比如欧姆定律、焦耳定律、功率计算等。 2.能力基础:通过对第四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分析电磁感应现象中电流方向、电动势大小等分析判断能力,学生对理论应用于实际分析的能力也大大提高。 3.生活经验:交变电流是生活和生产中最常用的电流,可以说知识于生活。虽然如此但学生对交流电的认识却仅限于“家用电器使用的就是交流电”这种表

面层次。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更利于学生形成理论到实际应用完善学观念的建立。 过渡: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我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做如下分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区分交流和直流的不同 (2)理解交流电产生的原理,知道中性面,会分析线圈转动过程中电流方向。 (3)掌握交变电流变化规律,会写交变电流的的瞬时表达式会用图像表示电流变化,理解峰值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进行理论分析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 (2)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 (1)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对学的好奇心。 (2)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和探究研习中体会到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过渡:恰当的教学模式会让教学工作事半功倍,下面说一下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模式。 四、教学模式 新的课程目标更加注重从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针对新课程标准要求,本节课的教学模式采用莘州中学“新课导入明确目标;问题引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表达交流;

交变电流的描述 高中物理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交变电流的描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什么是交变电流的峰值和有效值,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交变电流的周期、频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我国生产和生活用电的周期(频率)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能应用数学工具描述和分析处理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多种电器铭牌,介绍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重难点】 1.交变电流有效值概念。 2.交变电流有效值概念及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交变电流(AC) 电流、电压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这样的电流叫作交变电流。 2.正弦式交变电流 (1)最大值(峰值):E m、U m、I m (2)瞬时值:u、i、e 3.正弦交流电的变化规律:(从中性面开始计时) 瞬时电动势e=E m sinωt 瞬时电流i=I m sinωt 瞬时电压u=U m sinωt 二、新课教学 (一)周期和频率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交变电流的周期? (2)什么叫交变电流的频率? (3)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4)我国使用的交变电流的周期和频率各是多大? 1.交变电流完成一次周期性的变化所用的时间,叫做交变电流的周期,用T表示。2.交变电流在1s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做交变电流的频率,用f表示。T=1/f 我国使用的交变电流频率f=50Hz,周期T=0.02s。 3.角速度:一秒内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转动的角度(弧度),用ω表示。 ω=2π T =2πf (二)峰值和有效值 1.峰值:交变电流在一个周期内所能达到的最大数值。(E m、U m、I m) [演示]电容器的耐压值 将电容器(8V,500μF)接在学生电源上充电,接8V电压时电容器正常工作,接16V电压时,几分钟后闻到烧臭味,后听到爆炸声。 电容器的耐压值是指能够加在它两端的最大电压,若电源电压的最大值超过耐压值,电容器可能被击穿。但是交变电流的最大值不适于表示交变电流产生的效果,在实际中通常用有效值表示交变电流的大小。 结合上节课所学,交变电流的峰值为:E m=NBSω 思考与讨论: (1)如图所示电流I=2A通过一个R=2Ω的电阻。它是恒定电流。怎样计算通电1s 内电阻R中产生的热量? 解:根据焦耳定律得:Q=I2Rt=22×2×1J=8J (2)如图所示电流I通过一个R=1Ω的电阻。它不是恒定电流。 ①怎样计算通电1s内电阻R中产生的热量? ②如果有一个大小、方向都不变的恒定电流通过这个电阻R也能在1s内产生同样的热量,这个电流是多大?

高中物理_交变电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2第五章交变电流 第一节交变电流 【5.1 交变电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观察电流(或电压)的波形图,理解交变电流、直流的概念。 (2)、分析线圈转动一周中电动势和电流方向的变化,能对交变电流的产生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具有运用基本原理解决新情况下问题的能力。 (3)、知道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表示方法,知道交变电流的峰值、瞬时值及中性面的物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描述物理量的三种基本方法(文字法、公式法、图象法)。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将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观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中性面的特点; 2、正弦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 3、正弦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图象和三角函数表达式。 三、教学难点: 1、正弦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 2、正弦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图象和三角函数表达式。 四、教学方法: 演示法、分析法、归纳法。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1:观看教学视频,用示波器观察交流电和直流电的波形图 师:两种电流的特点是什么?电流方向是否随时间改变? 师:电路中的电流大小是否随时间改变?

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和预习的课本知识回答。让学生答出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定义。 小结:(板书)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叫做直流电,简称直流(DC)。 (板书)(1)交变电流: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简称交流(AC)。 视频演示2:课本P31“做一做” 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回答出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和大小在交替变化。引出课题------交变电流。 (板书课题)5.1交变电流 (二)讲授新课 (板书)1、交变电流 视频演示3: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通过观察视频教师提出问题:师:为什么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时线圈里能产生交变电流? 投影:多媒体演示交流发电机构造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