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总结

原电池和电解池

.1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比较:2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⑴根据电极材料判断: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或者非金属为正极。⑵根据电子或者电流的流动方向:电子流向:负极T正极。电流方向:正极T负极。⑶根据电极变化判断:氧化反应T负极;还原反应T正极。

⑷根据现象判断:电极溶解T负极;电极重量增加或者有气泡生成T正极。⑸根据电解液内离子移动的方向判断:阴离子T移向负极;氧离子T移向正极。3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负极:(1)负极材料本身被氧化:

n+2+

①如果负极金属生成的阳离子与电解液成分不反应,则为最简单的:M-n e- =M 如:Zn-2 =Zn (如果阳离子与电解液成分反应,则参与反应的部分要写入电极反应式中:如铅蓄电池,Pb+S042--2e-=PbS04

⑵负极材料本身不反应:要将失电子的部分和电解液都写入电极反应式,

如燃料电池CH4-02(C作电极)电解液为KOH:负极:CH4+10OH-8 e-=C032-

+7H2O正极:(1)当负极材料能自发的与电解液反应时,正极则是电解质溶液中的微粒的反应,

+

H2SO4 电解质,如2H+2e=H2 CuS电解质:Cu2++2e= Cu

⑵当负极材料不与电解质溶液自发反应时,正极则是电解质中的O2反正还原反应

-①当电解液为中性或者碱性时,H2O比参加反应,且产物必为OH,

如氢氧燃料电池(KOH电解质)O2+2H2O+4e=4OH

+

②当电解液为酸性时,H比参加反应,产物为H2OO2+4O2+4e=2H2O

4.化学腐蚀和电化腐蚀的区别

6.金属的防护⑴改变金属的内部组织结构。合金钢中含有合金元素,使组织结构发生变化,耐腐蚀。如:不锈钢。⑵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常见方式有:涂油脂、油漆或覆盖搪瓷、塑料等;使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在表面镀一层有自我保护作用的另一种金属。⑶电化学保护法①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接上外加直流电源构成电解池,被保护的金属作阴极。②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外加负极材料,构成原电池,

被保护的金属作正极7常见实用电池的种类和特点⑴干电池(属于一次电池)①结构:锌筒、填满MnO2的石墨、溶有NH4C1的糊状物。酸性电解质:②电极反应

Zn-2e-=Zn2+

2NH4++2e-=2NH3+H2

+++

NH3 和H2 被Zn2、MnO2 吸收:MnO2+H2=MnO+H2O,Z h2

4NH3=Zn(NH3)42碱性电解质:(KOH电解质)

-电极反应Zn+2OH-2e-=Zn(OH)2

2MnO2+2H2O+2e-=2MnOOH+ Zn(OH)2 Zn+ MnO2+2H2O-=2MnOOH+ Zn(OH)2

⑵铅蓄电池(属于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①结构:铅板、填满PbO2的铅板、稀H2SO4。②A.放电反应负极:Pb-2e-+ SO42-=原电池正极:PbO2 +2e-+4H+ + SO42- = PbSO42O

B.充电反应阴极:PbSO4-= Pb+ SO42解池阳极:PbSO4- + 2H2O = PbO2 +4H+ + SO4总-式:Pb + PbO2 + 2H2SO4

放电充电

2PbSO4 + 2H2O

注意:放电和充电是完全相反的过程,放电作原电池,充电作电解池。电极名称看电子得失,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要求与离子方程式一样,且加起来应与总反应式相同。⑶锂电池

①结构:锂、石墨、固态碘作电解质。②A电极反应2Li-2e- = 2Li+

正极:I2 +2e- 总=式2:I-2 Li + I2 = 2LiI

B MnO做正极时:

2Li-2e- = 2Li+

正极:MnO2+e- = MnO^ L- +MnO2= Li MnO2

锂电池优点:体积小,无电解液渗漏,电压随放电时间缓慢下降,应用:心脏起搏器,手机电池,电脑电池。⑷A.氢氧燃料电池①结构:石墨、石墨、KOH 溶液。②电极反应H2- 2e-+ 2OH- = 2H2O

正极:02 + 4e- + 2H2 总式= 2HHO2=2H20

(反应过程中没有火焰,不是放出光和热,而是产生电流)注意:还原剂在负极

上反应,氧化剂在正极上反应。书写电极反应式时必须考虑介质参加反应(先常规后深

入)。若相互反应的物质是溶液,则需要盐桥(内装KCl的琼脂,形成闭合回路)。

B.铝、空气燃料电池以铝一空气一海水电池为能源的新型海水标志灯已研制成

功。这种灯以取之不尽的海水为电解质溶液,靠空气中的氧气使铝不断氧化而源源不断

产生电流。只要把灯放入海水中,数分钟后就会发出耀眼的闪光,其能量比干电池高

20〜50倍。电极反应:铝是负极4Al-12e-二二4AI3+

石墨是正极302+6H20+12e-==120H-

8.电解池的阴阳极判断:

⑴由外电源决定:阳极:连电源的正极;阴极:连电源的负极;⑵根据电极

反应:氧化反应T阳极;还原反应T阴极

⑶根据阴阳离子移动方向:阴离子移向T阳极;阳离子移向T阴极,⑷根据电子

几点流方向:电子流向:电源负极T阴极;阳极T电源正极电流方向:电源正极T 阳

极;阴极T电源负极电解时电极产物判断:

⑴阳极:如果电极为活泼电极,Ag以前的,则电极失电子,被氧化被溶解,Zn-

2e-=Zn2+

如果电极为惰性电极,C、Pt、Au、Ti等,则溶液中阴离子失电子,40H-- 4e-

=2H2O+阴离子放电顺序S2->I->Br->Cl->OH->含氧酸根>F-

⑵阴极:(•阴极材料(金属或石墨)总是受到保护)根据电解质中阳离子活动顺

序判断,阳离子得电子顺序—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反表金属活泼性越强,则对应阳离

子的放电能力越弱,既得电子能力越弱。K+

(H+) < Zn2+ < Fe2+ < Sn2+ < Pb2+ < Cu2+ < Hg2+ < Ag+

10.电解、电离和电镀的区别

⑴电解水型:电解含氧酸,强碱,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如稀H2SO4、NaOH 溶

液、Na2SO4 溶液:阳极:4OH--4e-=2H2O+O2T阴极:2H++2e-=H2T 总反应:

2H2O==== 2H2T +,O2T

溶质不变,PH分别减小、增大、不变。酸、碱、盐的加入增加了溶液导电性,从

而加快电解速率(不是起催化作用)。

⑵电解电解质:无氧酸(HF除外)、不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如CuCl2

阳极:2Cl--2e-=Cl2T 阴极:Cu2+ +2e-=总i反应:CuCl2= Cu +C12放氢生

成碱型: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F化物除外)如NaCl

阳极:2Cl--2e-=Cl2T阴极:2H++2e-=H2T 总反应:

2NaCl+2H2O二H2T+Cl2T+2NaOH 公式:电解质+H2O T碱+ H21非金属

⑷放氧省酸型: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如CuSO4

阳极:4OH--4e-=2H2O+O2T 阴极:Cu2+ +2e-=总反应:

2CuSO4+2H2O=2Cu+ O2T+2H2SO公式:电解质+H2O T酸+ O21金属

解NaCl溶液:2NaCl+2H2O ====H2T+Cl2T+2NaOH溶质、溶剂均发生电解反应,PH增大

8.电解原理的应用

电解

电解

A、电解饱和食盐水(氯碱工业)⑴反应原理

阳极:

2Cl

--2e-C12T

阴极:2H+ +==2eH2总反应:2NaCl+2H2O====

H2T+Cl2T+2NaOH⑵设备邙日离子交换膜电解槽)

①组成:阳极一Ti、阴极一Fe (阳离子交换膜的作用:它只允许阳离子通过而阻止阴

离子和气体通过。

⑶制烧碱生产过程(离子交换膜法)①食盐水的精制:粗盐(含泥沙、Ca2+、

Mg2+、Fe3+、SO42-等)T加入NaOH溶液T加入BaCl2溶液T加入Na2CO3溶液T过滤T加入盐酸T加入离子交换剂(NaR) d电解生产主要过程(见图20-1):NaCl从阳极区加入,H2O从阴极区加入。阴极H+放电,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使OH-浓度增大,OH-和Na+形成NaOH溶液。

B、电解冶炼铝⑴原料:(A)、冰晶石:Na3AlF6=3Na++AlF63- (B)、氧化铝:铝土矿------- > NaAlO ---------- >A1(OH)—T A12O3

过滤

电解

NaOH

C02A

过滤

⑵原理阳极202 - 4e-02T

阴极Al3+3e-二A总反应:4Al3++6O2「====4Al+3O2T

⑶设备:电解槽邙日极C、阴极Fe)因为阳极材料不断地与生成的氧气反应:

C+02 T C0+C0故需定时补充。

C、电镀:用电解的方法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金属或合金的过程。⑴镀层金属作阳极,镀件作阴极,电镀液必须含有镀层金属的离子。电镀锌原理:阳极 -Zn 2e~ = Zi

阴+极Zn2++2e~=Zn

⑵电镀液的浓度在电镀过程中不发生变化。⑶在电镀控制的条件下,水电离出来的H+和0H「一般不起反应。⑷电镀液中加氨水或NaCN勺原因:使Zn2+离子浓度很小,镀速慢,镀层才能致密、光亮。

D、电解冶炼活泼金属Na、Mg、Al等。

E、电解精炼铜: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电解液含有Cu2+。铜前金属先反应

但不析出,铜后金属不反应,形成“阳极泥”。

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

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 1.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比较: 装置原电池电解池实例 原理使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作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 流。这种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 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这种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形成条件①电极:两种不同的导体相连; ②电解质溶液:能与电极反应。 ①电源;②电极(惰性或非惰性); ③电解质(水溶液或熔化态)。 反应类型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电极名称由电极本身性质决定: 正极:材料性质较不活泼的电极; 负极:材料性质较活泼的电极。 由外电源决定: 阳极:连电源的正极; 阴极:连电源的负极; 电极反应负极:Zn-2e-=Zn2+ (氧化反应) 正极:2H++2e-=H2↑(还原反应) 阴极:Cu2+ +2e- = Cu (还原反应) 阳极:2Cl--2e-=Cl2↑(氧化反应) 电子流向负极→正极电源负极→阴极;阳极→电源正极电流方向正极→负极电源正极→阳极;阴极→电源负极能量转化化学能→电能电能→化学能 应用 ①抗金属的电化腐蚀; ②实用电池。 ①电解食盐水(氯碱工业);②电镀(镀铜);③ 电冶(冶炼Na、Mg、Al);④精炼(精铜)。 (2014·浙江理综化学卷,T11)镍氢电池(NiMH)目前已经成为混合动力汽车的一种主 要电池类型。NiMH中的M表示储氢金属或合金。该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总反应方程式是:Ni(OH)2 + M = NiOOH + MH。已知:6NiOOH + NH3 + H2O + OH-=6 Ni(OH)2 + N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iMH 电池放电过程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iOOH + H2O + e-= Ni(OH)2 + OH- B.充电过程中OH-离子从阳极向阴极迁移 C.充电过程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H2O + M + e-= MH + OH-,H2O中的H被M还原 D.NiMH电池中可以用KOH溶液、氨水等作为电解质溶液 【答案】A 【解析】NiMH 电池放电过程中,NiOOH 和H2O得到电子,故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iOOH + H2O + e-= Ni(OH)2 + OH-,A正确;充电过程中阴离子向阳极移动,OH-离子从阴极向阳极迁移, B错误;充电过程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H2O + M + e-= MH + OH-,H2O中的一个H原子得到电子

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归纳

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归纳(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一.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比较: 二.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⑴根据电极材料判断: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或者非金属为正极。 ⑵根据电子或者电流的流动方向:电子流向:负极→正极。电流方向:正极→负极。 ⑶根据电极变化判断:氧化反应→负极;还原反应→正极。 ⑷根据现象判断:电极溶解→负极;电极重量增加或者有气泡生成→正极。 ⑸根据电解液内离子移动的方向判断:阴离子→移向负极;氧离子→移向正极。 三.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注意点: 1.弱电解质、气体、难溶物不拆分,其余以离子符号表示; 2.注意电解质溶液对正负极的影响; 3.遵守电荷守恒、原子守恒,通过添加H+ 、OH- 、H 2 O 来配平 1.负极:⑴负极材料本身被氧化: ①如果负极金属生成的阳离子与电解液成分不反应,则为最简单 的:M-n e-=M n+如:Zn-2 e-=Zn2+ ②如果阳离子与电解液成分反应,则参与反应的部分要写入电极反应式中: 如铅蓄电池,Pb+SO 42--2e-=PbSO 4 ⑵负极材料本身不反应:要将失电子的部分和电解液都写入电极反应式, 如燃料电池CH 4-O 2 (C作电极)电解液为KOH:负极:CH 4 +10OH-8 e-=C0 3 2- +7H 2 O 2.正极:⑴当负极材料能自发的与电解液反应时,正极则是电解质溶液中的微粒的反应, H 2SO 4 电解质,如2H++2e=H 2 CuSO 4 电解质: Cu2++2e= Cu ⑵当负极材料不与电解质溶液自发反应时,正极则是电解质中的O 2 反正还原反应 ①当电解液为中性或者碱性时,H 2 O参加反应,且产物必为OH-, 如氢氧燃料电池(KOH电解质)O 2+2H 2 O+4e=4OH- ②当电解液为酸性时,H+参加反应,产物为H 2 O 如氢氧燃料电池(KOH电解质) O 2+4O 2 +4e=2H 2 O 装置原电池电解池实例 原理使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作定向移 动,从而形成电流。这种把化学 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 池。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 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叫做电解。这种把电能转变为化 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形成条件①电极:两种不同的导体相连; ②电解质溶液:能与电极反应。 ③能自发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④形成闭合回路 ①电源;②电极(惰性或非惰 性); ③电解质(水溶液或熔化态)。 反应 类型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电极名称由电极本身性质决定: 正极:材料性质较不活泼的电 极; 负极:材料性质较活泼的电极。 由外电源决定: 阳极:连电源的正极; 阴极:连电源的负极; 电极反应负极:Zn-2e-=Zn2+ (氧化反应) 正极:2H++2e-=H 2 ↑(还原反应) 阴极:Cu2+ +2e- = Cu (还原反 应) 阳极:2Cl--2e-=Cl 2 ↑ (氧化反 应) 电子流向负极→正极 电源负极→阴极;阳极→电源正 极 电流方向正极→负极 电源正极→阳极;阴极→电源负 极 能量 转化 化学能→电能电能→化学能 应用①抗金属的电化腐蚀—牺牲阳极 的阴极保护法; ②实用电池。 ①电解食盐水(氯碱工业);② 电镀(镀铜);③电冶(冶炼 Na、Mg、Al);④精炼(精 铜)。 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

电解池与原电池知识点

原电池: 一:基本知识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反应属于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能量转化角度看,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有三个: (1)电极材料由两种金属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由金属与其他导电的材料(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等)组成。 (2)两电极必须浸泡在电解质溶液中。 (3)两电极之间有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 还要求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也就是说,化学电源必须是原电池,但原电池不一定都能做化学电池。 3.电极的构成: a.活泼性不同的金属—锌铜原电池,锌作负极,铜作正极; b.金属和非金属(非金属必须能导电)—锌锰干电池,锌 作负极,石墨作正极; c.金属与化合物—铅蓄电池,铅板作负极,二氧化铅作正 极; d.惰性电极—氢氧燃料电池,电极均为铂。 电解液的选择:电解液一般要能与负极材料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原电池正负极判断: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得到电子。 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5.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负极:活泼金属失电子,看阳离子能否在电解液中大量存在。如果金属阳离子不能与电解液中的离子共存,则进行进一步的反应。例:甲烷燃料电池中,电解液为KOH,负极甲烷失8个电子生成CO2和H2O,但CO2不能与OH-共存,要进一步反应生成碳酸根。 正极:①当负极材料能与电解液直接反应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例:锌铜原电池中,电解液为HCl,正极H+得电子生成H2。②当负极材料不能与电解液反应时,溶解在电解液中的O2得电子。如果电解液呈酸性,O2+4e-+4H+==2H2O;如果电解液呈中性或碱性,O2+4e-+2H2O==4OH-。 特殊情况:Mg-Al-NaOH,Al作负极。负极:Al-3e-+4OH-==AlO2-+2H2O;正极:2H2O+2e-==H2↑+2OH-Cu-Al-HNO3,Cu作负极。 注意:Fe作负极时,氧化产物是Fe2+而不可能是Fe3+;肼(N2H4)和NH3的电池反应产物是H2O和N2 无论是总反应,还是电极反应,都必须满足电子守恒、电荷守恒、质量守恒。

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总结

原电池和电解池 1.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比较: 2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⑴根据电极材料判断: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或者非金属为正极。 ⑵根据电子或者电流的流动方向:电子流向:负极→正极。电流方向:正极→负极。 ⑶根据电极变化判断:氧化反应→负极;还原反应→正极。 ⑷根据现象判断:电极溶解→负极;电极重量增加或者有气泡生成→正极。 ⑸根据电解液内离子移动的方向判断:阴离子→移向负极;氧离子→移向正极。 3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负极:⑴负极材料本身被氧化: ①如果负极金属生成的阳离子与电解液成分不反应,则为最简单的:M-n e-=M n+如:Zn-2 e-=Zn2+ ②如果阳离子与电解液成分反应,则参与反应的部分要写入电极反应式中: 如铅蓄电池,Pb+SO42--2e-=PbSO4 ⑵负极材料本身不反应:要将失电子的部分和电解液都写入电极反应式, 如燃料电池CH4-O2(C作电极)电解液为KOH:负极:CH4+10OH-8 e-=C032-+7H2O 正极:⑴当负极材料能自发的与电解液反应时,正极则是电解质溶液中的微粒的反应,H2SO4电解质,如2H++2e=H2CuSO4电解质:Cu2++2e= Cu ⑵当负极材料不与电解质溶液自发反应时,正极则是电解质中的O2反正还原反应 ①当电解液为中性或者碱性时,H2O比参加反应,且产物必为OH-,

如氢氧燃料电池(KOH 电解质)O 2+2H 2O+4e=4OH - ②当电解液为酸性时,H + 比参加反应,产物为H 2O O 2+4O 2+4e=2H 2O 4.化学腐蚀和电化腐蚀的区别 6.金属的防护 ⑴改变金属的内部组织结构。合金钢中含有合金元素,使组织结构发生变化,耐腐蚀。如:不锈钢。⑵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常见方式有:涂油脂、油漆或覆盖搪瓷、塑料等;使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在表面镀一层有自我保护作用的另一种金属。⑶电化学保护法 ①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接上外加直流电源构成电解池,被保护的金属作阴极。②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外加负极材料,构成原电池,被保护的金属作正极 7。常见实用电池的种类和特点 ⑴干电池(属于一次电池) ①结构:锌筒、填满MnO 2的石墨、溶有NH 4Cl 的糊状物。酸性电解质: ②电极反应 负极:Zn-2e -=Zn 2+ 正极:2NH 4++2e -=2NH 3+H 2 NH 3和H 2被Zn 2+、MnO 2吸收: MnO 2+H 2=MnO+H 2O,Zn 2++4NH 3=Zn(NH 3)42+ 碱性电解质:(KOH 电解质) 电极反应 Zn+2OH --2e -=Zn (OH)2 2MnO 2+2H 2O+2e -=2MnOOH+ Zn (OH)2 Zn+ MnO 2+2H 2O -=2MnOOH+ Zn (OH)2 ⑵铅蓄电池(属于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 ①结构:铅板、填满PbO 2的铅板、稀H 2SO 4。 ②A.放电反应 负极: Pb-2e -+ SO 42- = PbSO 4 原电池正极: PbO 2 +2e -+4H + + SO 42- = PbSO 4 + 2H 2O B.充电反应 阴极:PbSO 4 +2e -= Pb+ SO 42- 电解池 阳极:PbSO 4 -2e - + 2H 2O = PbO 2 +4H+ + SO 42- 总式:Pb + PbO 2 + 2H 2SO 4 放电=== 充电 2PbSO 4 + 2H 2O 注意:放电和充电是完全相反的过程,放电作原电池,充电作电解池。电极名称看电子得失,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要求与离子方程式一样,且加起来应与总反应式相同。 ⑶锂电池

(完整版)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归纳

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一.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比较:二.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⑴根据电极材料判断: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或者非金属为正极。 ⑵根据电子或者电流的流动方向:电子流向:负极→正极。电流方向:正极→负极。 ⑶根据电极变化判断:氧化反应→负极;还原反应→正极。 ⑷根据现象判断:电极溶解→负极;电极重量增加或者有气泡生成→正极。 ⑸根据电解液内离子移动的方向判断:阴离子→移向负极;氧离子→移向正极。 三.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注意点: 1.弱电解质、气体、难溶物不拆分,其余以离子符号表示; 2.注意电解质溶液对正负极的影响; 3.遵守电荷守恒、原子守恒,通过添加H+ 、OH- 、H2O 来配平 1.负极:⑴负极材料本身被氧化: ①如果负极金属生成的阳离子与电解液成分不反应,则为最简单的:M-n e-=M n+ 如:Zn-2 e-=Zn2+ ②如果阳离子与电解液成分反应,则参与反应的部分要写入电极反应式中: 如铅蓄电池,Pb+SO42--2e-=PbSO4 ⑵负极材料本身不反应:要将失电子的部分和电解液都写入电极反应式, 如燃料电池CH4-O2(C作电极)电解液为KOH:负极:CH4+10OH-8 e-=C032-+7H2O 2.正极:⑴当负极材料能自发的与电解液反应时,正极则是电解质溶液中的微粒的反应, H2SO4电解质,如2H++2e=H2 CuSO4电解质: Cu2++2e= Cu ⑵当负极材料不与电解质溶液自发反应时,正极则是电解质中的O2反正还原反应 ①当电解液为中性或者碱性时,H2O参加反应,且产物必为OH-, 如氢氧燃料电池(KOH电解质)O2+2H2O+4e=4OH- ②当电解液为酸性时,H+参加反应,产物为H2O 如氢氧燃料电池(KOH电解质) O2+4O2+4e=2H2O 四.常见的原电池 1.银锌电池:(负极—Zn、正极--Ag2O、电解液NaOH ) 负极:Zn+2OH––2e-== Zn(OH)2 (氧化反应) 正极:Ag2O + H2O + 2e-== 2Ag + 2 OH-(还原反应) 化学方程式Zn + Ag2O + H2O== Zn(OH)2 + 2Ag 2.铝–空气–海水(负极--铝、正极--石墨、铂网等能导电的惰性材料、电解液--海水) 负极:4Al-12e-==4Al3+ (氧化反应) 正极:3O2+6H2O+12e-==12OH-(还原反应) 总反应式为:4Al+3O2+6H2O===4Al(OH)3(铂网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 ——海洋灯标电池 装置原电池电解池实例 原理使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作定向移动,从 而形成电流。这种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 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这 种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 解池。 形成条件①电极:两种不同的导体相连; ②电解质溶液:能与电极反应。 ③能自发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④形成闭合回路 ①电源;②电极(惰性或非惰性); ③电解质(水溶液或熔化态)。 反应类 型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电极名称由电极本身性质决定: 正极:材料性质较不活泼的电极; 负极:材料性质较活泼的电极。 由外电源决定: 阳极:连电源的正极; 阴极:连电源的负极; 电极反应负极:Zn-2e-=Zn2+ (氧化反应) 正极:2H++2e-=H2↑(还原反应) 阴极:Cu2+ +2e- = Cu (还原反应) 阳极:2Cl--2e-=Cl2↑ (氧化反应) 电子流 向 负极→正极电源负极→阴极;阳极→电源正极电流方 向 正极→负极电源正极→阳极;阴极→电源负极能量转 化 化学能→电能电能→化学能 应用①抗金属的电化腐蚀—牺牲阳极的阴 极保护法; ②实用电池。 ①电解食盐水(氯碱工业);②电镀(镀 铜);③电冶(冶炼Na、Mg、Al);④精 炼(精铜)。

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归纳

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归纳 一、原电池(Galvanic Cell) 1.原电池概念: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通过化 学反应产生电子流,使得物质在两个电解质溶液之间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又称为静电池或化学电池。 2.构成:原电池包括阳极(氧化反应发生的电极)、阴极(还原反应 发生的电极)、电解质溶液和外部电路。 3.工作原理:原电池中,氧化反应在阳极上发生并释放电子,还原反 应在阴极上发生并吸收电子,电子通过外部电路从阴极流向阳极,完成电 流的闭合回路。同时,两个电极之间的电解质溶液中发生离子交换,维持 电荷平衡。 4.电极势:原电池中,每个电极都有自己的电极势,即电压。电极势 是由电极材料本身和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决定的。电池的电动势是两 个电极势之差。 5. 电池符号:原电池用标准符号表示,例如,Zn(s) ,Zn²⁺(aq) ,Cu²⁺(aq) , Cu(s) 表示锌铜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用括号内的形 式表示,双竖线(,)表示电池中的盐桥。 6.电池的类型:根据不同的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原电池可以分为 多种类型,如原电池、干电池、燃料电池等。 二、电解池(Electrolytic Cell)

1.电解池概念:电解池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它通过外部电源,将直流电源施加在电解质溶液中,使得物质在两个电极之间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2.构成:电解池包括阳极(氧化反应发生的电极)、阴极(还原反应发生的电极)、电解质溶液和外部电源。 3.工作原理:在电解池中,外部电源施加的电压将电子从外部电源引入阴极,再从阳极流出。在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释放出电子,而在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吸收电子。 4.电解过程:在电解池中,阳极处的物质被氧化为阳离子,阴极处的物质被还原为阴离子,离子通过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运动而迁移。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浓度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物质。 5.电解质:电解质是一种能够导电的溶液,通常是盐溶液。电解质的选择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来确定。 6. 电解池符号:电解池用标准符号表示,例如,Cu(s) , Cu²⁺(aq) ,Al³⁺(aq) , Al(s) 表示铜铝电解池,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用括号内的形式表示,双竖线(,)表示电解池中的隔板。 总结:原电池和电解池是电化学中常见的两种装置,它们分别将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化。原电池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电解池则通过外部电源的电流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这两种装置在能源转化、储能和电化学分析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总结

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总结 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由两个不同的金属棒(称 为电极)和电解质溶液(称为电解质)组成。当两个电极通过导线连接时,化学反应在电池中发生,并产生电流。以下是关于原电池和电解池的一些 主要知识点总结。 1.原电池的构造 原电池由两个不同的金属棒组成,这些金属棒被称为电极。一个电极 被称为阳极,另一个电极被称为阴极。两个电极之间有一个电解质溶液, 这个溶液允许离子在两个电极之间移动。 2.电解质 电解质是一种能够形成离子,并在电解质溶液中进行传导的物质。常 见的电解质包括酸、碱和盐。电解质在电池中起到传递离子的作用,从而 维持电池中的电流流动。 3.化学反应 原电池的工作基于两个金属电极之间的化学反应。在这种反应中,发 生氧化和还原过程。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而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氧化和还原反应共同构成了电池中的化学反应。 4.电池电势差 电池电势差是指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压差异。电势差是电池能够产生的 电能量的度量。它通常以伏(V)作为单位表示。电池的电势差取决于电 极和电解质的性质,以及在电化学反应中涉及的物质种类和浓度。 5.电池的极性

电池的极性是指电池电极之间电位差的方向。在原电池中,阳极是电 池中腐蚀或氧化的极性,而阴极是电池中还原或产生电流的极性。 6.电解装置 电解装置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它与原电池的结构相似,但工作过程相反。通过应用外部电势差,在电解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被逆转,产生气体或沉淀。 7.电解过程 电解过程是通过在电解质溶液中施加外部电势差来引发化学反应的过程。在电解过程中,阳极被称为阴极,而阴极被称为阳极。电子从阳极流 向阴极,从而触发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还原和氧化反应。 8.电解质的选择 在选择电解质时,需要考虑其溶解度、电导率和反应性。电解质应能 够在适当的浓度下生成离子,并能够在外部电势差下进行溶解和传导离子。 9.应用 总之,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通过化学反应产生 电势差,从而产生电流。电解质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传导离子的作用。电 解池是电解装置的一种,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反转化化学反应。原电 池和电解池都在生活和工业中有广泛应用。

最新高中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总结

最新高中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总结 最新高中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总结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最新高中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原电池; 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反应属于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但区别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是,电子转移不是通过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有效碰撞完成的,而是还原剂在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通过外电路输送到正极上,氧化剂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从而完成还原剂和氧化剂之间电子的转移。两极之间溶液中离子的定向移动和外部导线中电子的定向移动构成了闭合回路,使两个电极反应不断进行,发生有序的电子转移过程,产生电流,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从能量转化角度看,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从化学反应角度看,原电池的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还原剂失去的电子经导线传递给氧化剂,使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有三个: (1)电极材料由两种金属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由金属与其他导电的材料(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等)组成。 (2)两电极必须浸泡在电解质溶液中。 (3)两电极之间有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 只要具备以上三个条件就可构成原电池。而化学电源因为要求可以提供持续而稳定的电流,所以除了必须具备原电池的三个构成条件之外,还要求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也就是说,化学电源必须是原电池,但原电池不一定都能做化学电池。形成前提:总反应为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电极的构成: a.活泼性不同的金属—锌铜原电池,锌作负极,铜作正极; b.金属和非金属(非金属必须能导电)—锌锰干电池,锌作负极,石墨作正极; c.金属与化合物—铅蓄电池,铅板作负极,二氧化铅作正极; d.惰性电极—氢氧燃料电池,电极均为铂。电解液的选择:电解液一般要能与负极材料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正负极判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 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负极:活泼金属失电子,看阳离子能否在电解液中大量存在。如果金属阳离子不能与电解液中的离子共存,则进行进一步的反应。例:甲烷燃料电池中,电解液为KOH,负极甲烷失8个电子生成CO2和H2O,但CO2不能与OH-共存,要进一步反应生成碳酸根。 正极:①当负极材料能与电解液直接反应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例:锌铜原电池中,电解液为HCl,正极H+得电子生成H2。 ②当负极材料不能与电解液反应时,溶解在电解液中的O2得电子。如果电解液呈酸性,O2+4e-+4H+==2H2O;如果电解液呈中性或碱性,O2+4e-+2H2O==4OH-。 特殊情况:Mg-Al-NaOH,Al作负极。负极:Al-3e-+4OH-==AlO2-+2H2O;正极:2H2O+2e-==H2↑+2OH- Cu-Al-HNO3,Cu作负极。 注意:Fe作负极时,氧化产物是Fe2+而不可能是Fe3+;肼(N2H4)和NH3的电池反应产物是H2O和N2 无论是总反应,还是电极反应,都必须满足电子守恒、电荷守恒、质量守恒。 pH变化规律 电极周围:消耗OH-(H+),则电极周围溶液的pH减小(增大);反应生成OH-(H+),则电极周围溶液的pH增大(减小)。 溶液:若总反应的结果是消耗OH-(H+),则溶液的pH减小(增大);若总反应的结果是生成OH-(H+),则溶液的pH增大(减小);

高中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总结! 一、理解掌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构成条件和工作原理 二、掌握电解反应产物及电解时溶液pH值的变化规律及有关电化学的计算 1、要判断电解产物是什么 必须理解溶液中离子放电顺序,阴极放电的总是溶液中的阳离子,与电极材料无关。放电顺序是

若是非惰性电极作阳极,则是电极本身失电子。 要明确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有时还需兼顾到溶液的离子浓度。如果离子浓度相差十分悬殊的情况下,离子浓度大的有可能先放电。 如理论上H+的放电能力大于Fe2+、Zn2+,但在电解浓度大的硫酸亚铁或硫酸锌溶液时,由于溶液[Fe2+]或 [Zn2+]>>[H+],则先在阴极上放电的是Fe2+或Zn2+,因此,阴极上的主要产物则为Fe和Zn。但在水溶液中,Al3+、 Mg2+、Na+等是不会在阴极上放电的。 2、电解时溶液pH值的变化规律 电解质溶液在电解过程中,有时溶液pH值会发生变化。判断电解质溶液的pH值变化,有时可以从电解产物上去看。 ①若电解时阴极上产生H2,阳极上无O2产生,电解后溶液pH值增大; ②若阴极上无H2,阳极上产生O2,则电解后溶液pH值减小; ③若阴极上有H2,阳极上有O2,且,则有三种情况: a如果原溶液为中性溶液,则电解后pH值不变; b如果原溶液是酸溶液,则pH值变小; c如果原溶液为碱溶液,则pH值变大; ④若阴极上无H2,阳极上无O2产生,电解后溶液的pH可能也会发生变化。如电解CuCl2溶液(CuCl2溶液由于Cu2+水解显酸性),一旦CuCl2全部电解完,pH值会变大,成中性溶液。

3、进行有关电化学计算,如计算电极析出产物的质量或质量比,溶液pH值或推断金属原子量等时,一定要紧紧抓住阴阳极或正负极等电极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这一规律。 三、理解金属腐蚀的本质及不同情况,了解用电化学原理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1、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1)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铁等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而被氧化成金属阳离子的过程,可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金属与氧化剂(一般非电解质)接触,直接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腐蚀叫化学腐蚀,如铁与氯气接触发生的腐蚀为化学腐蚀。而更普遍存在的,危害也更为严重的是电化学腐蚀,即不纯的金属或合金与电解质溶液发生原电池反应引起的腐蚀。如钢铁在水膜酸性较强条件下发生析氢腐蚀Fe-2e-=Fe2+,2H++2e-=H2↑;在水膜酸性很弱或中性条件下,则发生吸氧腐蚀: 2Fe-4e-=2Fe2+,2H2O+O2+4e-=4OH-。 (2)金属的防护方法 ①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 ②覆盖保护层; ③使用电化学保护法 2、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制作多种化学电源,如干电池、蓄电池、高能电池、燃料电池

原电池与电解池知识点(自己总结的)

原电池知识点总结 原电池:形成条件①电极两种不同的导体相连②电解质溶液能与电极反应 负极氧化反应较活泼的电极,正极还原反应不活泼的电极, 电子流向:负极→正极电流:正极→负极 电解池:形成条件①电源②电极惰性或非惰性③电解质水溶液或熔化态。 阳极连电源的正极氧化反应阴极连电源的负极还原反应 应用:①电解食盐水氯碱工业②电镀镀铜③电冶冶炼Na、Mg、Al ④精炼精铜一原电池简介 原电池正负极判断 ①反应②溶液中阴阳离子移动③电子电流的移动 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负极:失电子,看阳离子能否在电解液中大量存在。如果金属阳离子不能与电解液中的离子共存则进行进一步的反应。例甲烷燃料电池中电解液为KOH要进一步反应生成碳酸根。正极:①当负极材料能与电解液直接反应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②当负极材料不能与电解液反应时溶解在电解液中的O2得电子。如果电解液呈酸性O2+4e-+4H+==2H2O如果电解液呈中性或碱性O2+4e-+2H2O==4OH-。 特殊情况: Mg-Al-NaOHAl作负极。负极Al-3e-+4OH-==AlO2-+2H2O 正极2H2O+2e-==H2↑+2OH- Cu-Al-HNO3 Cu作负极。 pH变化规律: ①电极周围消耗OH则电极周围溶液的pH减小反应生成OH则电极周围溶液的pH增大 ②溶液若总反应的结果是消耗OH-(H+)则溶液的pH减小(增大)若总反应的结果是生成OH-(H+)则溶液的pH增大(减小)若总反应消耗和生成相等则溶液的pH由溶液的酸碱性决定溶液呈碱性则pH增大溶液呈酸性则pH减小溶液呈中性则pH不变。 二两类原电池 吸氧腐蚀:金属在酸性很弱或中性溶液里空气里的氧气溶解于金属表面水膜中而发生的电化腐蚀叫吸氧腐蚀例如钢铁在接近中性的潮湿的空气中腐蚀属于吸氧腐蚀负极Fe 2Fe - 4e = 2Fe2+ 正极C 2H2O + O2 + 4e = 4OH- 钢铁等金属的电化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 析氢腐蚀: 在酸性较强的溶液中发生电化腐蚀时放出氢气叫做析氢腐蚀。

原电池和电解池全面总结

原电池和电解池 1 2•化学腐蚀和电化腐蚀的区别 3 4 5.6

考点解说 1电化腐蚀:发生原电池反应,有电流产生 (1) 吸氧腐蚀 「负极:Fe — 2e==Fe + \ 正极:O 2+4e -+2H 2O==4OH 「 总式:2Fe+Q+2H 2O==2Fe(OH 2 4Fe(OH )2+O 2+2H z O==4Fe(OH 3 2Fe(OH )3==Fe 2O 3+3H 2O (2) 析氢腐蚀: CQ+H 20= H 2CC3= H ++HCQ - -负极:Fe — 2e -==Fe 2+ "正极:2H + + 2e==H 2 T 总式:Fe + 2CQ + 2H 2O = Fe(HCO )2 + H 2 T Fe(HCO )2水解、空气氧化、风吹日晒得 Fe 2O 3。 3。 常见实用电池的种类和特点 ⑴干电池(属于一次电池) ① 结构:锌筒、填满 MnO 2的石墨、溶有NH 4CI 的糊状物。 ② 电极反应f 负极:Zn-2e -=Zn 2+ '正极:2NH 4++2e -=2NH 3+H 2 NH 3 和 H 2被 Zn 2J MnO 2 吸收: MnO 2+H 2=MnO+H 2O,Zn 2+ + 4NH 3=Z n(NH 3)42+ ⑵铅蓄电池(属于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 ① 结构:铅板、填满 PbO 2的铅板、稀H z SO 。 ② A.放电反应[■负极:Pb-2e -+ SO 2- = PbSQ \ 正极: PbO 2 +2e -+4H + + SQ 2- = PbSQ + 2H ?O 2 B. 充电反应 「阴极:PbSQ +2e -= Pb+ SQ - 1 2 l 阳极:PbSQ -2e - + 2H z O = PbQ +4H+ + SQ - 、 、 放电 总式:Pb + PbQ + 2H 2SQ 一===一 2PbSQ + 2H 2O 充电 注意:放电和充电是完全相反的过程,放电作原电池,充电作电解池。电极名称看电子得失,电极反应式的书 写要求与离子方程式一样,且加起来应与总反应式相同。 4. 电解反应中反应物的判断——放电顺序 ⑴阴极A •阴极材料(金属或石墨)总是受到保护。 B •阳离子得电子顺序 一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反表: _ 2+ 2+ 3+ 2+ 2+ _ 2+ 2+ _ 2+ 2+ + K+ I - > Br - > C 「> OH > NO 3-等含氧酸根离子 > F - B.阳极是活泼电极时:电极本身被氧化,溶液中的离子不放电。

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总结

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总结

————————————————————————————————作者:————————————————————————————————日期:

原电池和电解池 1.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比较: 2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⑴根据电极材料判断: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或者非金属为正极。 ⑵根据电子或者电流的流动方向:电子流向:负极→正极。电流方向:正极→负极。 ⑶根据电极变化判断:氧化反应→负极; 还原反应→正极。 ⑷根据现象判断:电极溶解→负极; 电极重量增加或者有气泡生成→正极。 ⑸根据电解液内离子移动的方向判断:阴离子→移向负极;氧离子→移向正极。 3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负极:⑴负极材料本身被氧化: ①如果负极金属生成的阳离子与电解液成分不反应,则为最简单的:M-n e -=M n+ 如:Zn-2 e -=Zn 2+ ②如果阳离子与电解液成分反应,则参与反应的部分要写入电极反应式中: 如铅蓄电池,Pb+SO 42--2e -=PbSO 4 ⑵负极材料本身不反应:要将失电子的部分和电解液都写入电极反应式, 如燃料电池CH 4-O 2(C 作电极)电解液为KOH :负极:CH 4+10OH-8 e -=C032-+7H 2O 正极:⑴当负极材料能自发的与电解液反应时,正极则是电解质溶液中的微粒的反应, H2SO4电解质,如2H + +2e=H 2 CuSO 4电解质: Cu 2++2e= Cu ⑵当负极材料不与电解质溶液自发反应时,正极则是电解质中的O 2反正还原反应 ① 当电解液为中性或者碱性时,H 2O 比参加反应,且产物必为OH -, 装置 原电池 电解池 实例 原理 使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作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这种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这种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形成条件 ①电极:两种不同的导体相连; ②电解质溶液:能与电极反应。 ③能自发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④形成闭合回路 ①电源; ②电极(惰性或非惰性); ③电解质(水溶液或熔化态)。 反应类型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电极名称 由电极本身性质决定: 正极:材料性质较不活泼的电极; 负极:材料性质较活泼的电极。 由外电源决定: 阳极:连电源的正极; 阴极:连电源的负极; 电极反应 负极:Zn-2e -=Zn 2+ (氧化反应) 正极:2H ++2e -=H 2↑(还原反应) 阴极:Cu 2+ +2e - = Cu (还原反应) 阳极:2Cl --2e -=Cl 2↑ (氧化反应) 电子流向 负极→正极 电源负极→阴极;阳极→电源正极 电流方向 正极→负极 电源正极→阳极;阴极→电源负极 能量转化 化学能→电能 电能→化学能 应用 ①抗金属的电化腐蚀; ②实用电池。 ①电解食盐水(氯碱工业);②电镀(镀铜);③电冶(冶炼Na 、Mg 、Al );④精炼(精铜)。

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总结

原电池和电解池1.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比较:

2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⑴根据电极材料判断: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或者非金属为正极。 ⑵根据电子或者电流的流动方向:电子流向:负极→正极。电流方向:正极→负极。 ⑶根据电极变化判断:氧化反应→负极;还原反应→正极。 ⑷根据现象判断:电极溶解→负极;电极重量增加或者有气泡生成→正极。 ⑸根据电解液内离子移动的方向判断:阴离子→移向负极;氧离子→移向正极。 3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负极:⑴负极材料本身被氧化: ①如果负极金属生成的阳离子与电解液成分不反应,则为最简单的:M-n e-=M n+如:Zn-2 e-=Zn2+ ②如果阳离子与电解液成分反应,则参与反应的部分要写入电极反应式中: 如铅蓄电池,Pb+SO42--2e-=PbSO4 ⑵负极材料本身不反应:要将失电子的部分和电解液都写入电极反应式, 如燃料电池CH4-O2(C作电极)电解液为KOH:负极:CH4+10OH-8 e-=C032-+7H2O 正极:⑴当负极材料能自发的与电解液反应时,正极则是电解质溶液中的微粒的反应, H2SO4电解质,如2H++2e=H2CuSO4电解质:Cu2++2e= Cu ⑵当负极材料不与电解质溶液自发反应时,正极则是电解质中的O2反正还原反应 ①当电解液为中性或者碱性时,H2O比参加反应,且产物必为OH-, 如氢氧燃料电池(KOH电解质)O2+2H2O+4e=4OH- ②当电解液为酸性时,H+比参加反应,产物为H2O O2+4O2+4e=2H2O 4.化学腐蚀和电化腐蚀的区别

5.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的区别 考点解说 6.金属的防护 ⑴改变金属的内部组织结构。合金钢中含有合金元素,使组织结构发生变化,耐腐蚀。如:不锈钢。⑵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常见方式有:涂油脂、油漆或覆盖搪瓷、塑料等;使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在表面镀一层有自我保护作用的另一种金属。⑶电化学保护法 ①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接上外加直流电源构成电解池,被保护的金属作阴极。②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外加负极材料,构成原电池,被保护的金属作正极 7。常见实用电池的种类和特点 ⑴干电池(属于一次电池) ① 结构:锌筒、填满MnO 2的石墨、溶有NH 4Cl 的糊状物。酸性电解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