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的所有知识点

原电池的所有知识点

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它由正极、负极、电解质和隔膜组成。电池的运作原理是通过正负极之间的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电子产品、交通工具、军事装备等。下面将介绍电池的一些主要知识点。

1. 电池的种类和分类:根据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化学反应类型,可以将电池分为原电池和蓄电池。原电池是一次性电池,无法充电;蓄电池是可以充放电多次的电池。原电池包括干电池和碱性电池等,蓄电池包括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等。

2. 电池的电压和容量:电池的电压是指电池能够提供的电能大小,单位为伏特(V)。不同种类的电池具有不同的电压。电池的容量是指电池存储能量的大小,单位为安时(Ah)。容量越大,电池可以提供的电能就越多。

3. 电池的正负极和电解质:电池的正极是指电池中能够氧化的极性,负极是指电池中能够还原的极性。电解质是电池中起到导电和媒介作用的物质,通常是液体或凝胶状。

4. 电池的充放电过程: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化学反应会使电池的正负极逆转,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存储起来。在放电过程中,化学反应会使电池的正负极重新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释放出来。

5. 电池的循环寿命:电池的循环寿命是指电池可以进行充放电的次数。不同种类的电池具有不同的循环寿命。循环寿命一般与电池的质量、使用条件和充放电方式等因素有关。

6. 电池的安全性: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过热、漏液、爆炸等安全问题。为了保证电池的安全性,需要注意正确使用和存储电池,并避免电池短路、过充或过放等情况。

7. 电池的环境影响:电池的生产和处理过程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电池中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可能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因此,应当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如回收和循环利用电池。

8. 电池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池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目前,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未来可能出现更加高效、环保和可持续的电池技术,如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

总结起来,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具有不同种类和分类。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的电压和容量是衡量电池性能的重要指标。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和循环寿命是电池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电池的安全性和环境影响是使用和处理电池时需要关注的问题。未来电池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电动化和可持续能源的应用。

原电池知识点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原电池及其工作原理 1.概念和反应本质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2.构成条件 (1)一看反应:看是否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一般是活泼性强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反应)。 (2)二看两电极:一般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 (3)三看是否形成闭合回路,形成闭合回路需三个条件: ①电解质溶液;②两电极直接或间接接触;③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3.工作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负极正极 续表 易错警示原电池工作原理中四个常见失分点的规避 (1)只有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与导线中电子的定向移动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闭合回路。 (3)无论在原电池还是在电解池中,电子均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溶液中的离子不能通过盐桥。 (4)原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的总数等于正极得到电子的总数。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说明:(1)活泼性强的金属不一定作负极,但在负极的电极上一定发生氧化反应。 (2)溶液中的离子不能通过盐桥。 (3)负极本身不一定参加反应,如燃料电池中,作为负极的材料不参加反应,只起到了导电的作用。 原电池原理的四大应用 1.比较金属活泼性强弱 两种金属分别作原电池的两极时,一般作负极的金属比作正极的金属活泼。 2.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时反应速率加快。例如,在Zn与稀H2SO4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使产生H2的反应速率加快。 3.设计制作化学电源 (1)必须是能自发进行且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 (2)正、负极材料的选择:根据氧化还原关系找出正、负极材料,一般选择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作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可导电的非金属(如石墨等)作为正极。 (3)电解质溶液的选择:电解质溶液一般要能够与负极发生反应,或者电解质溶液中溶解的其他物质能与负极发生反应(如溶解于溶液中的空气)。但如果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容器中进行(中间连接盐桥),则两个容器中的电解质溶液选择与电极材料相同的阳离子,这样可减少离子极化作用,便于电子和离子的移动,如在Cu-Zn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Zn浸泡在含有Zn2+的电解质溶液中,而正极Cu浸泡在含有Cu2+的电解质溶液中。 实例:根据Cu+2Ag+===Cu2++2Ag设计电池: 例如:将反应2Fe3++2I-2Fe2++I2设计成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完整版)原电池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原电池的知识梳理 1、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韵语记忆:一强一弱两块板,两极必用导线连,同时插入电解液,活动导体溶里边。 3、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有电子的得失,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可能被设计成原电池(复分解反应永远不可能被设计成原电池)。 4、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氧化反应和氧化剂的还原反应同时发生,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被设计成原电池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被分别设计在负极和正极发生,两极反应式叠加后应该与氧化还原反应式吻合,要求书写电极反应式时,负极失去的电子数与正极得到的电子数相等。 5、无论什么样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的电解质)构成原电池,只要是原电池永远遵守电极的规定:电子流出的电极是负极,电子流入的电极是正极。 6、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反应(电子流出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得到电子的反应(电子流入的反应)是还原反应,所以在原电池中:负极永远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永远发生还原反应。 7、原电池作为一种化学电源,当它用导线连接上用电器形成闭合回路时就会有电流通过。 (1)在外电路: ①电流的流向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用电器流向电源的负极。 ②电子的流向是从电源的负极出发经用电器流向电源的正极。 (2)在内电路: ①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因为:正极是电子流入的电极,正极聚集了大量的电子,而电子带负电,吸引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②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因为:负极溶解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阳离子大量聚集在负极,吸引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硝酸做电解质溶液时,在H+帮助下,NO3-向正极移动得电子放出NO2或NO)8、原电池的基本类型: (1)只有一个电极参与反应的类型:负极溶解,质量减小;正极本身不参与反应,但是在正极可能有气体产生或正极质量增大。 (2)两个电极都参与反应的类型:例如:充电电池类的:蓄电池、锂电池、银锌电池等。 (3)两个电极都不参与反应的类型:两极材料都是惰性电极,电极本身不参与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的物质发生反应,如:燃料电池,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溶液通常是强碱溶液。 9、电解质溶液的作用:运载电荷或参与电极反应(产生沉淀、放出气体、改变微粒的存在形式)。 10、如果负极产生的阳离子和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不能共存,二者将发生反应使得各自的离子浓度减少,并可能伴有沉淀或气体的产生。

原电池基本知识点总结

原电池基本知识点总结 1、原电池的基本情况 (1)构成:两极、一液(电解质溶液)、一回路(闭合回路)、一反应(自发实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2)能量转化形式: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电极与电极反应:较活泼的一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较不活泼的一极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4)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5)电子流向:负极(通过导线)→正极;在电解质溶液中,靠阴、阳离子发生定向移动而导电。 2、原电池电极反应规律 (1)负极反应(与电极材料相关) ①若为活泼电极:金属失去电子生成金属离子(注意:Fe→Fe2+); ②若为惰性电极(石墨、铂):通到正极上的H 2、CH 4 等燃料发生氧化反应; ②正极反应(与电极材料无关):阳离子放电(常见阳离子的放电顺序为: H+< Cu2+< Fe3+< Ag +)或通到正极上的O 2、Cl 2 等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 3、重要原电池的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式 (1)铜—锌—稀硫酸电池 负极:Zn - 2e- == Zn2+ 正极:2H+ +2e- == H 2 ↑ 总反应式:Zn+ 2H+ == Zn2+ + H 2↑Zn+ H 2 SO 4 == ZnSO 4 + H 2 ↑ (2)铜—锌—硫酸铜溶液电池 负极:Zn - 2e- == Zn2+ 正极:Cu2+ + 2e- == Cu 总反应式:Zn+ Cu2+ == Zn2+ + Cu Zn+ CuSO 4 == ZnSO 4 + Cu (3) 铜—石墨—FeCl 3 溶液电池 负极:Cu - 2e- == Cu2+正极:2Fe3++ 2e- == 2Fe2+

原电池的所有知识点

原电池的所有知识点 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它由正极、负极、电解质和隔膜组成。电池的运作原理是通过正负极之间的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电子产品、交通工具、军事装备等。下面将介绍电池的一些主要知识点。 1. 电池的种类和分类:根据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化学反应类型,可以将电池分为原电池和蓄电池。原电池是一次性电池,无法充电;蓄电池是可以充放电多次的电池。原电池包括干电池和碱性电池等,蓄电池包括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等。 2. 电池的电压和容量:电池的电压是指电池能够提供的电能大小,单位为伏特(V)。不同种类的电池具有不同的电压。电池的容量是指电池存储能量的大小,单位为安时(Ah)。容量越大,电池可以提供的电能就越多。 3. 电池的正负极和电解质:电池的正极是指电池中能够氧化的极性,负极是指电池中能够还原的极性。电解质是电池中起到导电和媒介作用的物质,通常是液体或凝胶状。 4. 电池的充放电过程: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化学反应会使电池的正负极逆转,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存储起来。在放电过程中,化学反应会使电池的正负极重新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释放出来。

5. 电池的循环寿命:电池的循环寿命是指电池可以进行充放电的次数。不同种类的电池具有不同的循环寿命。循环寿命一般与电池的质量、使用条件和充放电方式等因素有关。 6. 电池的安全性: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过热、漏液、爆炸等安全问题。为了保证电池的安全性,需要注意正确使用和存储电池,并避免电池短路、过充或过放等情况。 7. 电池的环境影响:电池的生产和处理过程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电池中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可能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因此,应当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如回收和循环利用电池。 8. 电池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池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目前,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未来可能出现更加高效、环保和可持续的电池技术,如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 总结起来,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具有不同种类和分类。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的电压和容量是衡量电池性能的重要指标。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和循环寿命是电池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电池的安全性和环境影响是使用和处理电池时需要关注的问题。未来电池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电动化和可持续能源的应用。

原电池基础知识点总结

原电池基础知识点总结 原电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高中化学知识点,本篇攻略对原电池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 1.原电池的基本情况 (1)构成:两极、一液(电解质溶液)、一回路(闭合回路)、一反应(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2)能量转化形式: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电极与电极反应:较活泼的一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较不活泼的一极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4)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5)电子流向:负极(通过导线)→正极;在电解质溶液中,靠阴、阳离子发生定向移动而导电。 2.原电池电极反应规律 (1)负极反应(与电极材料有关) ①若为活泼电极:金属失去电子生成金属离子(注意:Fe→Fe2+);②若为惰性电极(石墨、铂):通到正极上的H2、CH4等燃料发生氧化反应; ②正极反应(与电极

材料无关):阳离子放电(常见阳离子的放电顺序 为: H+< Cu2+< Fe3+< Ag +)或通到正极上的O2、Cl2等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 3.重要原电池的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式 (1)铜—锌—稀硫酸电池负极:Zn - 2e- =Zn2+ 正极: 2H+ +2e- =H2↑总反应式:Zn+ 2H+ ==Zn2+ + H2↑ Zn+ H2SO4 ==ZnSO4+ H2↑ (2)铜—锌—硫酸铜溶液电池负极:Zn - 2e- =Zn2+ 正极:Cu2+ + 2e- =Cu 总反应式:Zn+ Cu2+ =Zn2+ + Cu Zn+ CuSO4 =ZnSO4+ Cu (3) 铜—石墨—FeCl3溶液电池负极:Cu - 2e- =Cu2+ 正极:2Fe3++ 2e- =2Fe2+ 总反应式:2Fe3+ + Cu =2Fe2+ + Cu2+ 2FeCl3 + Cu =2FeCl2 + CuCl2 *(4)铅蓄电池负极:Pb+SO42--2e- =PbSO4 正极: PbO2+4H++SO42- +2e- =PbSO4+2H2O 电池总反应: Pb+PbO2+2H2SO4=2PbSO4+2H2O (5)氢氧燃料电池①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负极: 2H2+4OH--4e- =4H2O 正极:O2+2H2O+4e-=4OH- ②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负极:2H2-4e- =4H+ 正极:O2+4H++4e-=2H2O 电池总反应:2H2+ O2=2H2O (6)钢铁的电化学腐蚀①吸氧腐蚀负极:2Fe - 4e- =2Fe2+ 正极:O2+2H2O+4e-=4OH- 总反应式:2Fe + O2+2H2O=2Fe(OH)2

原电池相关知识点总结

原电池相关知识点总结 一、原电池 1. 原电池 (1) 概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 实质: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原电池工作原理(以锌铜原电池为例) 3.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1) 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2) 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形成闭合回路(或两极直接接触)。 (3) 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 电子流向 负极→ 正极(电子不能通过溶液) 5.电极反应 负极:一般是活泼性较强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一般是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导电非金属),发生还原反应。 6. 盐桥的组成和作用 ⑴ 盐桥中装有饱和的KCl、KNO3等溶液和琼胶制成的胶冻。

⑵ 盐桥的作用:a.连接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b.平衡电荷,使原电池不断产生电流。 【总结提升】 1.工作原理示意图(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2.原电池电极的判断 3. 原电池的负极 一般,在原电池反应中活泼金属作负极包含两层含义: (1) “活泼”是指相对活泼而不是绝对活泼。 (2) 在大部分原电池反应中,金属活动性较强的一极作负极,另一电极作正极。但在某些特殊条件下例外,例如:①冷的浓硝酸作电解质溶液,金属铁或铝与金属铜作电极时,铁或铝在冷的浓硝酸中钝化,金属活动性弱的铜与浓硝酸发生氧化反应作负极。 ② Na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金属镁与金属铝作电极时,因铝能与NaOH溶液反应,作负极,而金属活动性强的镁只能作正极。 4. 原电池的设计 从理论上讲,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以设计成原电池,实际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负极(还原性较强的物质); ⑵正极是活动性较差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 ⑶电解质溶液:两电极浸入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

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归纳

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归纳 一、原电池(Galvanic Cell) 1.原电池概念: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通过化 学反应产生电子流,使得物质在两个电解质溶液之间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又称为静电池或化学电池。 2.构成:原电池包括阳极(氧化反应发生的电极)、阴极(还原反应 发生的电极)、电解质溶液和外部电路。 3.工作原理:原电池中,氧化反应在阳极上发生并释放电子,还原反 应在阴极上发生并吸收电子,电子通过外部电路从阴极流向阳极,完成电 流的闭合回路。同时,两个电极之间的电解质溶液中发生离子交换,维持 电荷平衡。 4.电极势:原电池中,每个电极都有自己的电极势,即电压。电极势 是由电极材料本身和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决定的。电池的电动势是两 个电极势之差。 5. 电池符号:原电池用标准符号表示,例如,Zn(s) ,Zn²⁺(aq) ,Cu²⁺(aq) , Cu(s) 表示锌铜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用括号内的形 式表示,双竖线(,)表示电池中的盐桥。 6.电池的类型:根据不同的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原电池可以分为 多种类型,如原电池、干电池、燃料电池等。 二、电解池(Electrolytic Cell)

1.电解池概念:电解池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它通过外部电源,将直流电源施加在电解质溶液中,使得物质在两个电极之间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2.构成:电解池包括阳极(氧化反应发生的电极)、阴极(还原反应发生的电极)、电解质溶液和外部电源。 3.工作原理:在电解池中,外部电源施加的电压将电子从外部电源引入阴极,再从阳极流出。在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释放出电子,而在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吸收电子。 4.电解过程:在电解池中,阳极处的物质被氧化为阳离子,阴极处的物质被还原为阴离子,离子通过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运动而迁移。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浓度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物质。 5.电解质:电解质是一种能够导电的溶液,通常是盐溶液。电解质的选择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来确定。 6. 电解池符号:电解池用标准符号表示,例如,Cu(s) , Cu²⁺(aq) ,Al³⁺(aq) , Al(s) 表示铜铝电解池,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用括号内的形式表示,双竖线(,)表示电解池中的隔板。 总结:原电池和电解池是电化学中常见的两种装置,它们分别将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化。原电池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电解池则通过外部电源的电流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这两种装置在能源转化、储能和电化学分析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高中化学原电池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原电池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原电池知识点归纳 你知道原电池是什么吗?原电池这个知识点是在必修二的化学课本出现的,原电池是一种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化学原电池知识 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 ②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 ③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 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①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②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 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 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③设计原电池。 ④金属的腐蚀。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要点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原电池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原电池的知识梳理 1、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韵语记忆:一强一弱两块板,两极必用导线连,同时插入电解液,活动导体溶里边。 3、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有电子的得失,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可能被设计成原电池(复分解反应永远不可能被设计成原电池)。 4、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氧化反应和氧化剂的还原反应同时发生,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被设计成原电池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被分别设计在负极和正极发生,两极反应式叠加后应该与氧化还原反应式吻合,要求书写电极反应式时,负极失去的电子数与正极得到的电子数相等。 5、无论什么样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的电解质)构成原电池,只要是原电池永远遵守电极的规定:电子流出的电极是负极,电子流入的电极是正极. 6、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反应(电子流出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得到电子的反应(电子流入的反应)是还原反应,所以在原电池中:负极永远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永远发生还原反应。 7、原电池作为一种化学电源,当它用导线连接上用电器形成闭合回路时就会有电流通过. (1)在外电路: ①电流的流向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用电器流向电源的负极。 ②电子的流向是从电源的负极出发经用电器流向电源的正极. (2)在内电路: ①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因为:正极是电子流入的电极,正极聚集了大量的电子,而电子带负电,吸引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②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因为:负极溶解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阳离子大量聚集在负极,吸引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硝酸做电解质溶液时,在H+帮助下,NO3-向正极移动得电子放出NO2或NO) 8、原电池的基本类型: (1)只有一个电极参与反应的类型:负极溶解,质量减小;正极本身不参与反应,但是在正极可能有气体产生或正极质量增大。 (2)两个电极都参与反应的类型:例如:充电电池类的:蓄电池、锂电池、银锌电池等。 (3)两个电极都不参与反应的类型:两极材料都是惰性电极,电极本身不参与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的物质发生反应,如:燃料电池,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溶液通常是强碱溶液。 9、电解质溶液的作用:运载电荷或参与电极反应(产生沉淀、放出气体、改变微粒的存在形式)。 10、如果负极产生的阳离子和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不能共存,二者将发生反应使得各自的离子浓度减少,并可能伴有沉淀或气体的产生。

原电池知识点总结

原电池知识点总结 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下面是 关于电池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1.电池的构造: 电池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组成。正极是电池中电子流入的地方,负 极是电流离开的地方,电解质负责在正负极之间传递离子。 2.电池的分类: 根据电解质的类型,电池可以分为干电池和湿电池。干电池使用固态 电解质,湿电池使用液态或胶状电解质。 3.电池的工作原理: 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在反应过程中,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电解质中的离子传递电荷,形成 电流。 4.电池的电动势: 电池的电动势是指电池提供的电压能力。电动势可以通过正负极之间 的电势差来测量,电势差越大,电池的电动势越高。 5.电池的容量: 电池的容量是指电池能够存储的电荷量。容量通常以安时(Ah)来表示,表示电池能够在一小时内提供的电流。 6.电池的循环寿命:

循环寿命是指电池可以充放电的次数。循环寿命取决于电池的化学反应以及使用和充电的方式。 7.常见的电池类型: 常见的电池类型包括碱性电池、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和镍氢电池。不同类型的电池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 8.电池的环境影响: 电池在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中会产生环境污染。废弃电池中的化学物质可能对环境和健康造成损害,因此正确处理和回收电池非常重要。9.电池的应用: 电池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家用电器、电子设备、交通工具和储能系统等。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池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 10.电池的安全性: 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问题。过度充电、过度放电和高温等因素可能导致电池短路、漏液、爆炸等安全问题。 总之,电池作为一种储能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了解电池的构造、工作原理、电动势、容量和循环寿命等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电池的性能和适用范围,合理使用和处理电池,保障我们自身的安全和环境的健康。

高中化学原电池知识点总结 原电池知识点大全

高中化学原电池知识点总结原电池知识点 大全 高中化学原电池学问点总结原电池学问点大全工作化学选修四是高中化学的重点部分,也是高中化学中最难的一部分学问。其中原电池更是让许多同学学的是叫苦不迭,但是却又不得不学,现在我将工作化学原电池部分的学问点进行了总结,供大家学习和复习时使用。 高中化学原电池学问点一 1、形成条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反应属于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但区分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是,电子转移不是通过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有效碰撞完成的,而是还原剂在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通过外电路输送到正极上,氧化剂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从而完成还原剂和氧化剂之间电子的转移。两极之间溶液中离子的定向移动和外部导线中电子的定向移动构成了闭合回路,使两个电极反应不断进行,发生有序的电子转移过程,产生电流,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从化学反应角度看,原电池的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还原剂失去的电子经导线传递给氧化剂,使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 2、构成条件:

1电极材料由两种金属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由金属与其他导电的材料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等组成。 2两电极必需浸泡在电解质溶液中。 3两电极之间有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 3、形成前提: 总反应为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 电极的构成:a.活泼性不同的金属锌铜原电池,锌作负极,铜作正极; b.金属和非金属非金属必需能导电锌锰干电池,锌作负极,石墨作正极; c.金属与化合物铅蓄电池,铅板作负极,二氧化铅作正极; d.惰性电极氢氧燃料电池,电极均为铂。? 电解液的选择:电解液一般要能与负极材料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原电池正负极推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高中化学原电池学问点二 1、原电池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1列出正、负电极上的反应物质,在等式的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 2标明电子的得失。

原电池知识点总结

原电池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原电池的知识梳理 1、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韵语记忆:一强一弱两块板,两极必用导线连,同时插入电解液,活动导体溶里边。 3、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有电子的得失,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可能被设计成原电池(复分解反应永远不可能被设计成原电池)。 4、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氧化反应和氧化剂的还原反应同时发生,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被设计成原电池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被分别设计在负极和正极发生,两极反应式叠加后应该与氧化还原反应式吻合,要求书写电极反应式时,负极失去的电子数与正极得到的电子数相等。 5、无论什么样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的电解质)构成原电池,只要是原电池永远遵守电极的规定:电子流出的电极是负极,电子流入的电极是正极。 6、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反应(电子流出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得到电子的反应(电子流入的反应)是还

原反应,所以在原电池中:负极永远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永远发生还原反应。 7、原电池作为一种化学电源,当它用导线连接上用电器形成闭合回路时就会有电流通过。 (1)在外电路: ①电流的流向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用电器流向电源的负极。 ②电子的流向是从电源的负极出发经用电器流向电源的正极。 (2)在内电路: ①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因为:正极是电子流入的电极,正极聚集了大量的电子,而电子带负电,吸引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②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因为:负极溶解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阳离子大量聚集在负极,吸引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硝酸做电解质溶液时,在H+帮助下,NO3-向正极移动得电子放出NO2或NO) 8、原电池的基本类型: (1)只有一个电极参与反应的类型:负极溶解,质量减小;正极本身不参与反应,但是在正极可能有气体产生或正极质量增大。 (2)两个电极都参与反应的类型:例如:充电电池类的:

原电池知识点归纳

原电池 知识一:铜锌原电池 自发氧化还原反应:Zn+Cu2+=Zn2++ Cu(得失电子,Zn发生被氧化,Cu2+发生被还原) 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隔开(如右图)即是一个原电池。 1、现象:有盐桥存在时,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有电流通过电路。锌片溶解,质量减少,铜片质量增加。 2、原理:活泼金属锌失电子,铜离子得到电子 在硫酸锌溶液中,锌片逐渐被溶解,即锌原子失去电子,Zn被还原,形 成Zn2+进入溶液 Zn-2e-=Zn2+(氧化反应) 从锌片上释放出的电子,经过导线流向铜片,硫酸铜溶液中的Cu2+ 从铜片上得到电子,还原成为金属铜并沉积在铜片上。 Cu2++2e- =Cu (还原反应) 3、盐桥 盐桥:盐桥中装有饱和的KCl溶液和琼脂制成的胶冻,胶冻的作用是防止管中溶液流出。 盐桥的作用:可使由它连接的两溶液保持电中性。 锌盐溶液会由于锌溶解成为Zn2+而带上正电,铜盐溶液会由于铜的析出减少了Cu2+而带上了负电,此时盐桥中的Cl-会移向溶液中的硫酸锌溶液,K+移向硫酸铜溶液,使硫酸锌和硫酸盐溶液保持电中性,氧化还原反应得以继续进行,从而使原电池不断地产生电源。 没有盐桥的情况下,则会停止反应。 导线的作用是传递电子,沟通外电路。而盐桥的作用则是沟通内电路。 知识点二:原电池 1、原电池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实质:将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的不规则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 即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形式释放。(原电池反应速率比化学反应速率快)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条件) (2)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其中能与电解质溶液自发反应的为负极) (3)电解质溶液(能与电极反应) (4)形成闭合回路(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且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 3、电极材料的选择(了解知道) 必须导电。电池的负极必须能与电解质溶液反应,且正负电极用不同材料。 一般情况下,两个电极的构成可分为四种: 1)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例,锌铜原电池中,锌为负极,铜为正极 2)金属和非金属:例,锌锰干电池中,锌为负极,石墨为正极

原电池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及习题)原电池的知识梳理 1、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韵语记忆:一强一弱两块板,两极必用导线连,同时插入电解液,活动导体溶里边。 3、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有电子的得失,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可能被设计成原电池(复分解反应永远不可能被设计成原电池)。 4、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氧化反应和氧化剂的还原反应同时发生,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被设计成原电池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被分别设计在负极和正极发生,两极反应式叠加后应该与氧化还原反应式吻合,要求书写电极反应式时,负极失去的电子数与正极得到的电子数相等。 5、无论什么样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的电解质)构成原电池,只要是原电池永远遵守电极的规定:电子流出的电极是负极,电子流入的电极是正极。 6、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反应(电子流出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得到电子的反应(电子流入的反应)是还原反应,所以在原电池中:负极永远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永远发生还原反应。 7、原电池作为一种化学电源,当它用导线连接上用电器形成闭合回路时就会有电流通过。 (1)在外电路: ①电流的流向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用电器流向电源的负极。 ②电子的流向是从电源的负极出发经用电器流向电源的正极。 (2)在内电路: ①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因为:正极是电子流入的电极,正极聚集了大量的电子,而电子带负电,吸引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②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因为:负极溶解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阳离子大量聚集在负极,吸引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硝酸做电解质溶液时,在H+帮助下,NO3-向正极移动得电子放出NO2或NO)8、原电池的基本类型: (1)只有一个电极参与反应的类型:负极溶解,质量减小;正极本身不参与反应,但是在正极可能有气体产生或正极质量增大。 (2)两个电极都参与反应的类型:例如:充电电池类的:蓄电池、锂电池、银锌电池等。 (3)两个电极都不参与反应的类型:两极材料都是惰性电极,电极本身不参与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的物质发生反应,如:燃料电池,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溶液通常是强碱溶液。 9、电解质溶液的作用:运载电荷或参与电极反应(产生沉淀、放出气体、改变微粒的存在形式)。 10、如果负极产生的阳离子和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不能共存,二者将发生反应使得各自的离子浓度减少,并可能伴有沉淀或气体的产生。 11、在特定的电解质溶液的条件下:能单独反应的金属做负极,不能单独反应的金属做正极。

原电池知识点总结

原电池知识点总结(二)引言: 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在本文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原电池的知识点,包括电池的工作原理、种类和应用等方面。 概述: 原电池是指利用化学反应中直接释放出的电能来提供电流的电池。与其他电池相比,原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较低的成本,因此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正文内容: 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化学反应: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化学反应,其中发生一种化学反应,通过这种反应产生电能。 2.电解质:原电池中的电解质是促进化学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增加反应速率并提高电池的效率。 3.电极:原电池由正极(阳极)和负极(阴极)组成,其中正极是化学反应发生的地方,负极是电子流入的地方。 二、原电池的种类

1.碱性电池:碱性电池是原电池中最常见的一种,它使用碱性电解质,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并使用氢氧化银作为阳极。 2.酸性电池:酸性电池使用酸性电解质,如硫酸或盐酸,并使用金属作为负极和阳极。 3.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可充电原电池,它使用锂离子作为电荷传递剂。 三、原电池的应用 1.电子产品:原电池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如手持设备、计算机和摄像机等。它们提供了便携式能源,使这些设备可以在没有外部电源的情况下工作。 2.交通工具:一些低功率的交通工具,如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汽车,也使用了原电池。这些电池提供了高能量密度和长时间的续航能力。 3.太阳能储能:原电池可用于太阳能系统中的能量储存,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供后续使用。 4.医疗设备:医疗设备如心脏起搏器和听觉设备等,通常使用原电池作为电源,以提供持久且可靠的能量供应。 5.应急设备:原电池还广泛应用于各类应急设备,如防灾电源和便携式手电筒,以备不时之需。

高中化学原电池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原电池知识点归纳 原电池是指在化学反应中产生电场和电势差,利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类电池。原电池的基本特点是,所产生的电能依靠化学反应而非外界能源,因此具有自主性。下面将介绍原电池的知识点。 1. 原电池的构成 原电池由两种不同金属和一种离子溶解物组成。其中,一种金属作为负极,另一种金属则作为正极,溶解物则是电解质。另外还有一种被称作“盐桥”的物质,可以将电池内部的溶液连结起来,使其处于电中性状态。 2. 电解质 电解质是指能支持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化学反应,并与电子交换的物质。在原电池中,电解质经过电解作用后将被氧化或还原,从而释放或吸收电子,最终导致电荷分离和电势差的产生。 3. 电动势 电动势是指原电池在不连接外部电路时所能够产生的电势差。在原电池中,电荷得以沿着电场线进行传递,而电电势则表示这些电荷在经过电路时所能够产生的功率与所消耗的能量之比。这比值就是电势差。 4. 极性反转 在某些原电池中,可能会出现极性反转的情况。这是由于在电池反应中,正负极上生成的电荷有可能会被再次还原或氧化,从而导致原来的电势差发生逆转。

5. 电极反应 在原电池中,电极反应是化学反应的本质。它是指在电 极表面,金属和离子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对于不同的原电池,电极反应也各不相同。 6. 阻滞电池 当原电池中的一种电极和电解质发生反应时,有可能会 形成一些难以传递的物质,从而影响电池的正常运行。这种情况下,电池无法提供足够的电流,被称为阻滞电池。 7. 废旧电池的回收 废旧电池中所含有的金属和化学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 都有一定的危害。因此,对于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处理是必要的。一般情况下,回收废旧电池的方法包括物理分拣、化学处理、电化学处理等。 总而言之,原电池是一种在化学反应中产生电场和电势 差的电池,具有自主性。它由两种不同金属和一种电解质组成,通过电极反应来产生电能。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原电池的所有知识点

原电池的所有知识点 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电子产品、交通工具、能源储备等。下面将从电池的类型、工作原理、构造、使用注意事项和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电池的类型 1.原电池按照化学反应方式可分为原电池和蓄电池。原电池是一次性使用的,无法进行充电,如碱性电池、锌碳电池等;蓄电池则可以通过反向化学反应进行充电和放电,如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等。 2.原电池按照电化学反应类型可分为干电池和湿电池。干电池是指电解质以固体形式存在于电池中,如碱性电池;湿电池是指电解质以液体形式存在于电池中,如铅酸蓄电池。 二、电池的工作原理 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在电池中,正极和负极之间存在差异的电势,通过连接导线和外部电路,电子在负极和正极之间流动,从而产生电流。化学反应中的氧化物和还原物在电解质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子和离子,从而维持电池的电荷平衡。 三、电池的构造 1.原电池通常由正极、负极、电解质和外壳组成。正极是电池的正

极电极,负极是电池的负极电极,电解质是正负极之间的介质,外壳则用来保护电池内部结构。 2.蓄电池的构造比较复杂,包含正极、负极、电解质、隔膜、电解液和外壳等部分。正极和负极分别由活性材料和电极支撑材料构成,电解质用于离子传递,隔膜用于阻止正负极直接接触,电解液则是导电介质。 四、电池的使用注意事项 1.不同类型的电池具有不同的电压和容量,使用时应根据设备要求选择合适的电池。 2.电池在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高温和湿度。 3.在更换电池时,应注意正负极的正确安装,避免反装导致电池短路或损坏。 五、电池的环境影响 1.电池的生产和回收过程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如废水、废气和废渣等。 2.部分电池中含有有害物质,如重金属铅、汞等,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3.因此,应该加强电池的回收利用,推广绿色环保的电池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高中化学专题之原电池的知识点总结

(3)金属的防护 ①防止化学腐蚀:在金属表面覆盖油漆、或者形成致密的氧化膜等保护层,隔绝氧化剂;。

②防止电化学腐蚀:利用原电池原理,使被保护的金属作为正极,然后与之相连的活泼金属作为负极。例如:要保护一个钢铁桥梁,可以将其与一个锌块相连,使锌作为原电池的负极。 ③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增强抗腐蚀的能力。例如:不锈钢 4、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1)酸性锌锰电池 以锌筒作为负极,并经汞齐化处理,使表面性质更为均匀,以减少锌的腐蚀,提高电池的储藏性能,正极材料是由二氧化锰粉、氯化铵及碳黑组成的一个混合糊状物。 (2)碱性锌锰电池:负极Zn,正极MnO2,电解质KOH 负极:Zn+2OH--2e-=Zn(OH)2 正极:2MnO2+2H2O+2e-=2MnOOH+ 2OH- 总反应:Zn+ 2MnO2+2H2O-=2MnOOH+ Zn(OH)2

说明:MnOOH氢氧化氧锰 (3)锌银电池(纽扣式微型电池) 负极:Zn+2OH--2e-=Zn(OH)2 正极:Ag2O+H2O+2e-=2Ag+ 2OH- 总反应:Zn+ Ag2O +H2O-= Zn(OH)2+ 2Ag (4)锂电池:锂、石墨、固态碘作电解质 I2作正极: 负极: 2Li-2e- = 2Li+ 正极: I2 +2e- = 2I- 总反应式:2Li + I2 = 2LiI MnO2做正极时: 负极: 2Li-2e- = 2Li+ 正极:MnO2+e- = MnO2- 总反应式:Li +MnO2= Li MnO2 (5)铅蓄电池:正极板上覆盖PbO2,负极板上覆盖Pb,电解质是H2SO4溶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