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智共生课堂模式介绍

情智共生课堂模式介绍
情智共生课堂模式介绍

情智共生课堂模式介绍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情智共生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肇庆市端州区第三小学

一、问题的提出

1.萦绕心中的情结——理想中的课堂充满情智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管理,我们对课堂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情结。总希望课堂上老师能激情澎湃,灵动机智,游刃有余;学生精神抖擞,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师生平等对话,情感交融,智慧碰撞,如沐春风。在愉快和谐中,思维的河流在汩汩地流淌,智慧的宝库在悄悄地丰盈,情感的种子在茁壮地发芽。师生身心愉悦,精神饱满,不知不觉的完成教学任务,当堂解决问题,带着笑容与满足步出教室,投入轻松的课外学习与生活。教师教的优质、高效、幸福,在没有过重课外辅导与质量压力困扰的教育氛围中度过几十年职业生涯;学生学的主动、轻松、愉快,生活多姿多彩;校园真正成为师生幸福生活与成长的精神家园。

2.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来自课堂的挑战和思考

走进课堂,我们发现,大部分课堂了无生机,还处于低效状态。课堂上,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师生之间有的是知识传递,而缺乏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学生死气沉沉,教师严肃紧张,低效劳动,无效劳动严重制约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埋下了课内损失课外补的隐患。教师教的劳累,在沉重的压力下体会不到事业的乐趣;学生学的辛苦,品尝不到学习的幸福。课堂教学的劣质、低效,成了制约师生走向“轻负担、高质量”的瓶颈,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3.“爱心育人、育人爱心”的办学理念需要情智共生的课堂

爱是教育的真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育人、育人爱心”的办学理念的确立,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课堂是落实“爱心育人、育人爱心”办学理念的主阵地,情智共生课堂是播撒爱心,培养爱心的有效载体。

4.众里寻他千百度——与情智课堂邂逅

几年前,在广州农大的礼堂里,我们有幸听到了南京东路小学孙双金老师的观摩课——《天游峰的扫路人》。孙老师充沛的情感,幽默风趣的语言,巧妙的启发引导,对学生恰当而又真诚的鼓励点燃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学的积极主动,富有成效。整个课堂学生小手直举,小口常开,小眼放光,小脸通红,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蓦地,令人眼前猛然一亮,茅塞顿开-----这不就是我们苦苦追求的理想课堂吗后来,通过网上深入的学习,我们对孙双金及他的情智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构建我们的情智共生课堂教学模式的决心与信心。为不让情智教育这棵“淮南的橘”到了新密以后变成“淮北的枳”,我们因地制宜,开始了漫长的探索之路。

二、模式的详细解读

1.理论依据:

(1)当代教育的呼唤

当代教育呼唤两大精神:一是科学精神;二是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智慧”问题,人文精神的核心是“情感”问题。现代教育教学的本质内涵就是情智。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大写的人。人是由一撇一捺支撑起来的,这一撇上应该写着“高尚的情感”,那一捺上应该写着“丰富的智慧”。一撇一捺有一个交叉点,就叫情智交融,和谐共生。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健全的、大写的人。“情智课堂”就是为了培养下一代成为富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和谐统一的大写的人。

情智共生课堂教学模式着眼于教育的两大领域------情感领域和智慧领域,并且相互促进,和谐共生,人的发展要求情感和智慧和谐统一,协调发展,我们情智课堂教学模式的最高理念就是“情智交融,和谐共生”。

(2)新课程理念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三维目标:一维是“知识和技能”,二维是“过程和方法”,三维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以为,“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可以纳入“智慧教育”范

畴,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以纳入“情感教育”范畴。因此可以说,“情智共生课堂教学模式”与新课改理念不约而同,异曲同工。

(3)心理学研究理论

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什么素质可言。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和智慧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人处在平等、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思维灵动,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尤其当人处在兴奋状态之下,往往会灵感涌动,妙思连翩,奇思异想,层迭不穷。相反,人如处在压抑、恐惧的学习状态下,往往思维之门禁闭,大脑一片空白,茫然不知所措。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有一个过程,其间包含着儿童的心理进程。首先需要启动。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那它就平静不下来。教学如要成功,需以情感为纽带。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该理论倡导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这里,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则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5)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生是一个知情合一的人,他们渴望用自己的情感经验和认知方式做事。教学就是要提供一种人道主义的、令人愉快的环境气氛。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他们能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尊重,能使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有效地统一起

来,他们的兴趣、爱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不以权威、指导者自居,其作用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条件,教师只起到顾问、咨询服务的作用,他应学生的要求参加讨论、探索。该理论要求我们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心理自由和安全的学习环境,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民主的伙伴关系。

2、情智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是情智共生课堂教学的土壤和空气。

(2)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以情激情,以情唤起是情智教学的重要原则,因为无情的教师教不出有情的学生,无情的教学创造不出情智的境界。

(3)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火种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以智启智,以思启思也是重要原则。因为没有思想的教师教不出有思想的学生,没有智慧的教师也撞击不出智慧的火花。

3、情智课堂的外显特征

情智课堂在学生的身上有如下表现:

“小脸通红”它指向学生的情感领域。只有当教学触及到学生情感的琴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兴奋起来时,学生才会“小脸通红”,否则只会小脸无神,小脸发白。

“小眼发光”它指向学生的智力领域。只有当学生智慧的火花被点燃的时候,只有当学生情感闸门不断开启的时候,学生才会“小眼发光”,否则只会小眼发直,小眼发呆。“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它指向学生的参与领域。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课堂上理所应当让学生畅所欲言,自主互动。在和文本、教师、学生的相互对话中,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

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

4、情智共生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与环节设置:

启动情智——生成情智——展现情智——发展情智

5、应用范围:语文、数学

语文学科

入境------启动情智

--------内涵:这是一种容易引发情感共鸣以至心灵震撼的过程,根据教学的特点,采用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景,诱发学生启动情智,让学生以良好的心境体验文章情感,引起学生认知情感和愉悦情绪,在教学情智触发的教学环境里,学生可以徜徉在轻松愉悦的精神活动中,使个性与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而教师可以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教学规范来引导学生接受情智。

--------操作说明:激发兴趣,引发学习热情

(1)认新入境:依据教材特点,揭示矛盾,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认疑激趣:根据预习,主动设疑,展开思维触角。

(3)认境激情:创造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受到触动、感染,诱导情智的萌发。

感悟---------生成情智

-------内涵:感悟,是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直觉化技能,是语文智力技能的核心要素。学生在生趣盎然的情境中感悟丰富多彩的语言,或概括,或想像,或思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同时,学生的情感得以生成,充分利用学生在已有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的情感,如对动物的喜爱,对英雄的敬仰,对太空的向往等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迁移,可推动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品赏,并在品赏过程中使这些“原始”的情感得以发展,乃至升华;充分利用教师的情感,以情悟情,可以唤起学生对课文的体验,促使他

们带着已有的体验,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

--------操作说明:

(1)初读感悟,诱发情智

尝试读好:感悟的基础是读好文章。学文伊始,教师运用各种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方法,让学生把文章读的正确、流利,引导学生把无声的书面语言的含义通过有声的语言形式,正确、连贯地表现出来。(本环节相机检测学生掌握生字、多音字、词语等方面知识的情况)

尝试感悟:要学生在初读时,初步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尝试质疑:引导学生在初读感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2)细读感悟,深化情智

感悟形象:学生细细品味课文,感悟作者文字所描绘的生动形象。

感悟情理: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语言文字所包含的人文情怀,感悟文中的表达方法与技巧。

感悟写法:学生细学课文,在水到渠成时,引导学生感悟表达方法与技巧。

联想成悟: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诱发创新思维的生成、引导学生适时适地联想,让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充分发展。(把相关的知识点以问题、填空、作业的形式适时呈现,当堂掌握。)

交流-------展现情智

--------内涵: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学习过程中感悟语言,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去亲身体验。这样,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心中涌动着许多体悟急需倾吐。此时,教师采用各种交流形式,让学生展示情智,并发展能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操作方法:

(1)辩论式交流: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基础上,学生个体形成鲜明的立场,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让学生越辩越明白,越辩越聪明。

(2)倾诉式交流:学生对课文深入的感悟以后,产生一种急需倾诉的欲望,想马上把自己的理解化成有个性的语言倾诉表达出来,此时,教师就要成为倾听者,同时也要成为倾诉者,与学生产生共鸣。

(3)拓展式交流:语文学习要注意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要关注学生超文本的阅读感受。只有这样,学生对语言、对事物、对人的认识才会是立体的、多元的,如果达到这样的境界,师生之间的交流才是拓展性的交流。

表达----发展情智

--------内涵:语言的学习,是一个表达与思维和谐发展的过程。这里的表达,不仅是口头表达,还包括书面表达。学生通过拓展阅读,丰富了知识、经验,积淀了语文素养;另一方面,教师不断地调动学生的理性解析,更注重学生的创造性体验,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得学生常常闪现和迸发灵动的火花。

------操作方法:

(1)迁移表达:让学生经历由仿到创的成长过程。在迁移运用中,学生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感运用能力。

(2)想像表达:幼童时期是一个充满想像和梦幻的时期,情感一旦被激发,想像的翅膀也就能迅速展开。教师要善于寻找想象点,引导学生想象,当然不能游离于语言文字之外,要将想象力的开发,开阔情怀的培养与言语能力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3)感受表达:对语言文字的材料,每个学生阅读后都会有自己的体验,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更要引导学生感受别人的表达,要让学生对语言的感知,不

仅体现在语言符号的理解上,更要体现在对语言符号所包含的情感性体验程度上。

最新孙双金情智课堂的魅力

孙双金情智课堂的魅 力

情感与智慧共生 ——孙双金情智课堂的魅力孙双金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学会理事。曾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和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现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情智教育的倡导人,是情智课堂的领军人物。事迹收入《江苏教育名人录》《中国当代教育名人录》和《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精品录》。 一、情智课堂的经典思想 (一)情智教学的探索 情智教学是着眼于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的教学。它着力于唤起学生沉睡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情感更丰富、更高尚,让学生智慧更灵动、更丰厚。 古人说:“亲其师而信其道也”,“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些均应说明教学离不开情感,情感是教学艺术的核心,是教学艺术的生命,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是没有魅力的教学,是不能真正深入学生内心世界的教学。因此,教师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情感。 语文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思想是人类几千年智慧的结晶,人们在交流思想的过程中传递智慧,碰撞智慧,产生智慧。怀特海认为,“一个不重视智慧训练的民族是终究要灭亡的民族。”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知识是通过外在获取的,而智慧是个体内在生成的。知识不等于智慧,但智慧统

帅知识!”在当今知识爆炸时代,教师仅教知识肯定是不行的,语文教学要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发展智慧,丰富智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和智慧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人处在平等、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思维灵动,智慧的火花才能不断闪现。尤其当人处在兴奋状态下,往往会灵感涌动,妙思联翩,奇思异想迭出不穷。相反,人如处在压抑、恐惧的学习的状态下,往往思维之门禁闭,大脑一片空白,茫然不知所措。 鉴于此,情智教学要求教师做到如下几点: 1.教师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是情智教学的土壤和空气。 2.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以情激情、以情唤情是情智教学的重要原则。 3.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火种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以智启智、以思启思也是重要原则。因为没有思想的教师教不出有思想的学生,没有智慧的教师也是撞击不出智慧的火花。 情智的课堂有哪些外显特征呢?孙教师认为情智的课堂在学生身上有如下表现: “小脸通红”,它指向学生的情感领域。只有当教学触及学生情感的琴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兴奋起来时,才会“小脸通红”,否则只会小脸无神,小脸发白。

除了翻转课堂,这十大教学模式一样值得模仿

除了翻转课堂,这十大教学模式一样值得模仿 今天小编在整理十大课堂教学模式时,深有感触,印证了“教无定法”,觉得这些模式都体现出了课堂教学新理念,值得学习和模仿。 一、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二、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三、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

“循环大课堂”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号进课堂,通过独学(自学)、对学(对子间的合作)、群学(小组间合作探究),形成“!”号,然后再通过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号最终变成“。”号。四、夏镇一中“自学·释疑·达标”教学模式“自学·释疑·达标”教学模式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其基本结构分为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两大部分;分为自学、释疑、达标三大板块;分为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小组展示、纠错互评、点拨拓展、提炼总结和诊断评价七个环节。自学包括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小组展示和纠错互评四个环节。释疑包括合作探究、小组展示、纠错互评、点拨拓展和提炼总结五个环节。达标包括提炼总结和诊断评价两个环节。三大板块相互兼顾、相互关联。同时,该模式以“教学案”为载体。“教学案”是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的一体化。它是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自学·释疑·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特点,集思广益,兼融教师的个性特点而形成的,目的在于摒弃课堂的形式主义,追求课堂的实效。一方面它是教师集体备课的抓手,便于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另一方面它是学生自学的罗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五、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 “自学·交流”学习模式:从提前一天将“学案”发放给学生,新知学校即开始了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把原属于学生的思维权利通过“自学”还给学生,通过“交流”表达自我的权利。新知

浅谈培智学校语文教学中的直观教学模式

直观教学模式培智学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任何的认识活动都始于直观感知。智障学生缺少像正常儿童那样丰富的表象,他们的表象和现实差距较大,内容较简单,而且不清晰、不准确,易发生混淆和遗忘,而且抽象概括能力差,对事物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受具体情景的束缚,他们基本上是根据形状、色彩和声音等特征进行思考。因此,在教学中就特别需要借助直观教学手段,尽量增加智障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对有关的对象进行观察、触摸和体验,从而使之更丰富、精确。 一、直观教学能趣化智障学生语文教学的氛围 兴趣,能激发智障学生的求知欲,调动智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智障学生由于生理、心理诸方面的问题及语文教材的特殊性,导致智障学生对语文学习无兴趣和被动状态。要培养智障学生语言交流和文字书写的能力,以适应将来走向社会,就必须改变智障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被动状态。采用多种形式的直观教学,增强对智障学生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就成为对智障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 直观教学形式多样化,易于对智障学生的感观进行多种刺激,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为智障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从而有效地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语文教学进入“愉悦”的境界,使学生在一种充满兴趣与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学习,有利于提高智障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效果。

在对智障学生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紧扣主题,运用一个实物、一幅图片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都可以收到趣化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一课时,为了使智障学生理解词语“一个一个地”和“渐渐”,拿出预先准备的装有半瓶多水的窄口瓶和一包石子,让学生上台,拿起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里,放几个后,问同学们:这样是一个一个地放吗?学生回答完后又问:把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里,瓶里的水会有什么变化?然后示意学生继续一个一个地放石子直至水将升至瓶口,问水是怎么升高的?学生回答渐渐升高。这样,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很容易就突破教学难点,而且还激发了智障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见,直观教学对趣化教学氛围,可以收到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教学效果。 二、直观教学能活化智障学生语文教学的内容 所谓活化语文教学内容,就是对智障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教材予以具体化,再现理性认识赖以产生的客观对象的形象,并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产生联系,为语文课提供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这正符合智障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特征和认识规律。智障学生现在使用的语文教材虽贴近生活易理解,但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仍属于理性认识范畴,而且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向智障学生进行传授。因此,活化对智障学生语文教学内容,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概念的东西形象化非常必要。 直观教学有再现物象的本领,它可使静态为动态、无声为有声,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断提高智障学生对语文知

全国十大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全国十大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K币(0)个发表日期:2014年11月27日出处:网络整理【编辑录入:wzhqa】 1、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杜郎口中学因“改”而名扬天下,成为当下中国教育最火爆的风景。其实,杜郎口的经验也没有多么神秘,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 杜郎口模式到底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它是不是真正具有普适性?《中国教师报》试水课改的“田野研究”,在杜郎口中学挂牌成立了第一个“《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为学习和研究杜郎口课改经验的学校和单位提供针对性服务。以鲜明的“行动研究”特色,秉承“问题即课题”的务实态度,追求课堂理想和理想课堂的建设,全情致力于课堂教育改革“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 “10+35”模式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 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点评:今天的杜郎口已经成为了中国课改的代名词,一所乡村学校所创造的教育神话,再一次告诉我们:改,才有出路。 2、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远在课改之前,昌乐二中就是闻名遐迩的高考名校了!被外界称为“山东省领跑高中”。 昌乐二中这样已经“功成名就”的名校竟然也课改? 重新出发的昌乐二中从研究学生、重视自学开始,从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里找到出路。 如今,送孩子进二中上学,早已成为许多家长的一个梦想。在二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屑于谈论升学率。如果你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他们会说: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考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271”模式?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一个是科研组,一个是学习小组,称为学习动车组。 此模式强调“两案并举”,两案即导学案和训练案。导学案要实施“分层要求”——分层学习、分层目标、分层达标、分层训练。 点评:昔日的高考名校,今日的课改名校。在昌乐二中有一句赵校长的名言:高考就是考人品,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他们依靠课改找到了升学的秘诀。 3、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 杜郎口经验适合高中吗?高中课改如何选择切入口?课改如何应对和满足升学的挑战与要求? 山东兖州一中在“师法”杜郎口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高中教学的特点,渐变形成了“循环大课堂”模式。通过改变课堂结构,一改传统的课后辅导、写作业练习这样的旧制,后段变前段,前置变成了预习,课后变成了课前,“把练习变成预习”,从而创造性地解决了课下低效的难题。

十大课堂教学模式

十大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模式的结构 ●理论依据: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不同的教育观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并对构成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起着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正是由于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的这种极强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不同教学模式的个性。不同教学模式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 ●操作程序: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它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步骤应当完成的任务。 ●实现条件:是指能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因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等等。 ●教学评价:是指各种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由于不同教学模式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达到的教学目的不同,使用的程序和条件不同,当然其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有所不同。目前,除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外,有不少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教学模式的特点 1.指向性 由于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而且每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普适性的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好的。评价最好教学模式的标准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必须注意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性能,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 2.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化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较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 3.完整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行要求,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 4.稳定性

让培智语文教学课堂充满生命之光

让培智语文教学课堂充满生命之光 湖北省当阳市特殊教育学校陈丽琴 近年来我国的少年暴力、自杀、他杀现象十分严重,虽然学校一直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注重以人为本,但是从我国现状来看,“人生意义”淡漠,人生境界低俗化和浪费生命、自毁、他毁生命的现象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智障儿童由于智力低于常人,导致了他们各种能力都低于正常人,他们的道德观念与道德自律能力也不如正常人。作为一名培智学校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充满人文关怀、具有生命意识的课本资源,创造性地进行生命教育,培养他们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进而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一、挖掘语文课程资源,体味生命价值。 语文文本中不仅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教育资源,而且包含了古今中外人类的各种观念体系、知识体系、行为方式等,所以语文文本中具备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素材。细心的我们可以发现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直接阐释生命、呼唤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课文。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感悟亲情——认识生命的不易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受着几代长辈的宠爱,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是何等的幸福。可是过多的呵护使他们习惯了来自亲人的爱,觉得亲人为自己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很少想到为亲人付出自己的爱,更不会想到用自己的爱回报亲人,逐渐丧失了一颗敏锐的感受生活,感悟亲情的心。作为教师,我们要及时帮助学生找回迷失亲情,适时地用身边的课文来引导学生感悟亲情。如在《奶奶要晒太阳》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小林对奶奶的至孝亲情,让这些富有生命意识的文字融进学生的思想,从而使学生学会关心亲人、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如《从婴儿到青年》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生命的诞生、成长、是多么的不易,从而让学生从小学学会感恩,感谢抚养、关怀他们的亲人。 2、感悟友情——体会生命的快乐 人的一生必然会有一些朋友,真正的朋友不仅可以同甘共苦,而且可以帮助

情智课堂

情智课堂 肥城市汶阳中学 一、“情智”课堂的缘起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总希望课堂上老师能激情澎湃,灵动机智,游刃有余;学生精神抖擞,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师生之间平等对话,情感交融,智慧碰撞,如沐春风。在愉快和谐中,思维的河流在汩汩地流淌,智慧的宝库在悄悄地丰盈,情感的种子在茁壮地发芽。我们带着学生的期望和落实课堂应该是“唤起学生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理念的主阵地,我们把情智课堂作为播撒爱心,培养爱心的有效载体。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和灵动的表现,我们发现情智课堂正是我们苦苦追求的理想课堂。经过深入的学习和反复的实践,我们对情智课堂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构建我们的情智共生课堂教学模式的决心与信心。为了让情智课堂这棵“教育的参天大树”茁壮成长,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探索下去。 二、情智课堂的含义 “情智课堂”是情商培养和智商开发的课堂,是学校实施生命化教育的核心,它着力于唤起学生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情感更丰富、更高尚,让学生智慧更多彩、更灵动。它是创造适合初中学生学习的“情景交融,情智共生,激发思考,生成智慧”的理想课堂。“情智课堂”的关键落在“情”与“智”。“情”是指情感、情绪、表情、心情、情结、情趣、激情、热情等;“智”指智力、智商、智慧、睿智等。以情激情,以智激情,情智相生,促使学生的智慧不断升华,促进师生情智共生共长,不断焕发生命活力。同时,“情智课堂”也是整体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途径,是全面落实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效载体,更是培养学生智商与情商、兴趣与习惯、掌握知识与技能、彰显个性的核心阵地。“情智课堂”追求的是青少年生命的灵动,青少年情感的放飞,青少年智慧的碰撞,青少年人格的升华。 三、情智课堂的理念: 情智课堂的理念就是唤起学生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课堂充满灵动,让课堂充满诗意。 四、情智课堂的培养目标 1、通过各学科的情智课堂,让学生感受和了解各科知识的发生和发现过程,从而萌发一种关于各科知识发生和发现、模仿和追求的兴趣。 2、通过各学科的情智课堂,形成学生的学科观念,要让学生养成进行“人文思维”、“理性思维”的习惯,在观察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每一个过程中,能用文理科的混合思维观察、审视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每一件事,不断形成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基本素养。 3、通过各学科的情智课堂,养成进行学科交流的能力,能初步运用一种简约、准确的学科语言来接受和表达思想,初步形成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4、通过各学科的情智课堂,养成进行学科应用的意识,初步具备应用学科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各学科的情智课堂,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操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情智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与具体环节 (一)文科情智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启动情智-----生成情智------展现情智----发展情智 具体环节如下: 1、入境------启动情智

高效课堂十大模式

高效课堂十大模式 一、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法则 昌乐二中模式,是一个高效课堂教学概念,也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简称“271课堂法则”。 所谓“271法则”,即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法则”的一切核心是课堂教学。 “271法则”的最大特点:“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现“我的课堂我做主”的理念。 “271法则”的价值趋向:促进教师工作的转变,变备教材、教法为备学生、学法。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轻起来。 “271法则”三大模块:预习、互动、测评。 ●课前准备紧锣密鼓 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初,各班老师就对全班学生按性别、成绩、能力等因素进行均衡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为8—10人),并由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学生任组长。 任课老师将备课过程中准备好的预习提纲提前一至两天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准备。老师根据内容的多少,可灵活采用课代表在黑板上抄写、教师出示小黑板、打印张贴于班级、印发给小组长乃至全体学生等多种方式提供预习提纲。此外,根据内容的难易,老师可灵活采用课外预习、课堂前半部分预习或者整体课预习等方法进行预习提纲的学习。与此同时,各小组要进行组内预习交流,归纳出小组集中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便于上课时进行组间交流。课前周密认真的预习准备为课堂上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小组探究等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课堂互动热火朝天 该课堂模式在一节课的前十分钟,教师引导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每节课轮流),提出本小组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教师对各小组表现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在调动各小组充分发言的同时,又要保证整个过程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以内。

培智生活语文第二册教案设计

培智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 第1课一二三 一、复习导入:1、出示字卡“一”,“二”学生认读。 二、新授 1、认识汉字:“三” (1)、出示小朋友图片,一个一个出示,边出示边让学生数。 (2)、出示3个小朋友,问:现在有多少个小朋友了? (3)对了,现在有三个小朋友了。出示字卡“三”,这就是三。 生尝试读,矫正——跟读——开火车读——举手认读 (4)无提示认读词语:三 抽读——集体读(每次3遍)——找词语(P4第二题,听老师读找出词语)2出示图片找出单位三的图。 3、跟老师读。 一二三,向前走,一二一二摆摆手。 1)范读 2)领读,反复领读 3)师生齐读 4)指名读 4、书写“三” (1)你们读的很好,我们一起来写“三”。 (2)师范写,注意在写的方向和在田字格里的格式。写完讲解:三共有三笔,第一笔短的横写在横中线的上面,第二笔写在横中线上,第三笔写在横中线的下面。三横平平的。 (3)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空。 (4)指名到黑板前来写,边写边指导,写对的同学回到位子上,用小手在桌子上练习。 (5)在作业本上写,先把红字描完再写,师巡视指导。表扬写得好的学生。 三、课堂小结 根据学生书写情况进行小结。 第2课楼梯 教学目标: 1、能认读出:楼梯楼梯; 2、能根据听到的内容找出对应的图片; 3、认识笔画:撇点竖折折钩横折钩 4、会读儿歌《学好样》 教具准备:字卡、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播放图片(楼梯的各种类型、各种场所的楼梯) 1、“楼梯楼梯”分别集体读3遍 2、找字卡:听老师读拿出相应的字卡

(二)新授 1、认识笔画:撇点ㄑ竖折折钩横折钩 尝试认一认 矫正教读 个别认读 集体、分组赛读 画一画:在桌子上画一画笔画的形状 2、听一听,找一找 (1)听老师读词语,找图片 窗床电梯 (2)听老师读,用“√”划出听到的词语 楼梯(√)门()窗() 3、读儿歌《学好样》 (1)试读(T根据情况进行引导和提示) 上周布置大家预习了这首儿歌,老师想看看哪些小朋友自学了的,请他来给大家先读一读。 (2)集体教读 (3)个人或分组展示 (三)课堂小结 1、笔画回顾:撇点ㄑ竖折折钩横折钩 2、作业:认真读儿歌《学好样》,书写笔画 3、一分钟安全提示:上下楼梯靠右慢行,教室内玩耍要小心桌椅,不在楼道上奔跑 第3课上下楼梯 学习目标 1、理解下楼的意思,建立音、形、意之间联系,并进行正确地发音。 2、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说句“谁在下楼。” 3、教育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走,注意安全。

高效课堂模式

高效课堂模式 一、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改理念指明“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把课堂交还给真正的主人——学生。先从改变学习状态入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从提高学习效益开始——让效果好起来。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动,既要求身动,更要求心动和神动。课堂上让学生大声说、相互讲,走到黑板前写。课堂45分钟,先预习,再交流,最后把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使预习——展示——交流,贯彻课堂。 二、高效课堂要改变教师观念,关注教与学的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关注的重点也要变,新课标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关注,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要表达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变“学会”为“会学”从而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这样一种勤于思考的学习好习惯。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成为“四者”:促进者、学习者、决定者、幸福者。 1.教师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教师应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指导者。2.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还应该成为终身的学者,与学生一起“同学”。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改变自身知识结构的单一和知识面的狭窄,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持续发展,才能适应社会进步及教育改革的要求,这也是未来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3.一节高效课堂,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教师决定着一节课能否成为优质课、高效课,也就是说“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出高效课,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只能上出低效课来”,所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家”。4.从职业特点上讲,教师还要改变生命现状,做一个幸福的职业者。 三、高效课堂重在操作 真正的高效课堂重在具体操作,他们把学习状态解读成“课堂生存状态”,狂欢其实是一种精神存在的状态,而不在于形式本身——动或者静,一旦课堂执迷于动,那么这样的动和静一样都显得可怕。课堂即生态、课堂即情感、学习即自然生长和自由选择,以杜郎口中学的课堂评价为例,他们推进“快乐不达标”一票否决制,用“直观判断”来厘清快乐的内涵——一察表情、二看动作、三听声音,与此相对应的是基于自主课堂构建的三个参照——自主指数、合作指数和探究指数的评判。高效课堂教育围绕自主性、主动性、生长性来建构“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超市的隐语是丰富性、自主性、选择性;狂欢的隐语是生命的状态——教育者有责任和义务让每个学生享受学习成长的快乐。 四、高效课堂强调“三段一体”

以三S理念打造“情智共生,卓越课堂”的研究

以三"S"理念打造“情智共生,卓越课堂” 的研究 目前,教育改革的春风正扑向全国各地,在教学改革的春风中,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应试教育必须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在中国,必须搞素质教育,可以说是教育界改革的产物。素质教育是具体的,决不是抽象的,我认为,素质教育最基本的实践途径是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效益,应该是教育系统工作的重中之重。课堂效益高了,学生也就满意了,社会也对我们放心了,努力提高课堂效益是一个长远的历史课题,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课题。当然提高课堂效益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三S”心理控制法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简单易行,操作性强,可明显提高课堂效益,可让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什么是“三S”心理控制法呢?可简单地理解为惊异(surprise)悬念(suspersion),满意(satisfaction)。一堂课只有四十五分钟,我们必须精心处理好这三个环节,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益。 一、有意制造气氛,产生课堂“惊异”氛围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学生都有一种自然的心理需要——学习好,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的好奇心一般都是特别强的(根据人的自然发展过程看)他们经常希望在学习中发现一些新东西,看到一些新东西,运用一些新东西。这一点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是非常有利的,那么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我们就应该激起学生“惊异”

的学习心理,完全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任课老师应多考虑“直观性教学原则”、“效果在课内,功夫在课外”,我们应该在课外想尽一切办法来实现这一原则。具体地,在课的起始阶段,我们可以向学生展示与当堂课相关的标准教具作为教学信号,此时,老师最好沉默,充分让学生看,激发起学生的惊异心理,使学生的精神处于活泼状态。这实质上运用了当前国外的一种教学方法——英国心理学家特尼奥提倡的“沉默教学法”,我们也可以向学生展示教学挂图来吸引学生,让其产生惊异的心理,我们也可以用简笔画来吸引学生,让其产生惊异的心理,也可以创设适当的逼真的英语文化氛围情境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产生惊异心理。总之,直观的事物是“多”的,只要我们去挖掘,总是有的。比方说,我在上初中英语第三册77课时,我就作了这样的尝试,在课的起始阶段,我挂着一个精致的小皮包走进教室,我事先在小皮包的外面写了“金额特大”四个字,然后挂在黑板上……此时学生很快产生惊异的心理,认为老师本堂课带来好多好多的钱来,此时,不管学生得到钱或得不到钱都无关紧要,他们已要认为,这堂课必然有“好戏”看。当然,作为我们老师心里是明白的,钱多,需要用大数字来表达,而77课正好是学习英语有关大数字的表达法。再比方说,我在上Ann’s Birthday一课时,在课的起始阶段,我一言不发地把一个生日蛋糕放在讲台上,插上蜡烛,然后点燃蜡烛,待我点燃后,教室出现了“火”,学生也“火”了,自发

全国九大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全国九大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1、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杜郎口中学因“改”而名扬天下,成为当下中国教育最火爆的风景。其实,杜郎口的经验也没有多么神秘,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 杜郎口模式到底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它是不是真正具有普适性?《中国教师报》试水课改的“田野研究”,在杜郎口中学挂牌成立了第一个“《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为学习和研究杜郎口课改经验的学校和单位提供针对性服务。以鲜明的“行动研究”特色,秉承“问题即课题”的务实态度,追求课堂理想和理想课堂的建设,全情致力于课堂教育改革“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 “10+35”模式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 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点评:今天的杜郎口已经成为了中国课改的代名词,一所乡村学校所创造的教育神话,再一次告诉我们:改,才有出路。 2、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远在课改之前,昌乐二中就是闻名遐迩的高考名校了!被外界称为“山东省领跑高中”。 昌乐二中这样已经“功成名就”的名校竟然也课改? 重新出发的昌乐二中从研究学生、重视自学开始,从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里找到出路。 如今,送孩子进二中上学,早已成为许多家长的一个梦想。在二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屑于谈论升学率。如果你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他们会说: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考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271”模式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一个是科研组,一个是学习小组,称为学习

简议培智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措施

简议培智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措施 【摘要】语文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除了给学生传授一些文化历史和内涵,语文也是所有知识积累的基础,还是学生面对生活的基础。对于智障学生,教师更应该做到耐心、认真、全方位各种角度的授课,从而帮助这类孩子健康的成长,为以后的生活打下坚实基础。基于此,本文简述了培智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对加强培智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措施进行了论述分析,旨在提高培智学校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培智学校语文课堂教学重要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G764 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142-02 一、培智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课堂对于培智学生而言,不仅是传授文化教育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兴趣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对于其思想道德的教育和生活能力的提高。所以,对于特殊性学生,不能使用传统方法,应该具备独特的教育模式。并且对于弱智儿童教育不在于传授高深的文化知识,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其生活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并且是为了培养其学习兴趣、生活爱好、审美情趣和建立乐观的生活态度,具有识别是非的观

念。 二、加强培智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措施 1.确定培智语文教学目标。对培智语文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时必须根据智力障碍儿童的具体生理与心理特点、接受情况等多种因素进行考量,确立起全面化、分层化的培智语文教学目标。具体表现为: (1)教学目标确定的全面化。培智语文教学目标设定要根据智力障碍儿童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改变传统的灌输知识理论,不仅要重视起对学生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教授,还要努力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综合素质,寻找并发展智力障碍儿童的个性,教会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与学习技能,并帮助他们熟练掌握。 (2)教学目标任务的分层化。语文教师在对语文教学课程进行设计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与接受、学习能力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在对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后再加以整合,确定最终的分层化语文教学目标,从而提高培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合理??用情景式教学。由于智障学生的认知能力、记忆力、理解力都比正常学生要落后。如何能让学生集中精力听课,并能很好地理解教师所讲内容,而且在生活中很好地运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教师应该先从调动学生兴趣入手,让学生能集中精神在老师所讲的内容上。建立情景式教

情志课堂2

让“情智”在科学课堂上绽放 余崇林慈溪第三实验小学315300 摘要:课堂,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而人的发展离不开智商与情商的发展。因此,让学生在课堂上情智得以绽放,是师生永恒的追求。 关键词:引发认知冲突情智得以发展 “情智课堂”是情商培养和智商开发的课堂,是学校实施生命化教育的核心,它着力于唤起学生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情感更丰富、更高尚,让学生智慧更多彩、更灵动。它是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情景交融,情智共生,激发思考,生成智慧”的理想课堂。“情智课堂”的关键落在“情”与“智”。 “情”是指情感、情绪、表情、心情、情结、情趣、激情、热情等;“智”指智力、智商、智慧、睿智等。以情激情,以智激情,情智相生,促使学生的智慧不断升华,促进师生情智共生共长,不断焕发生命活力。同时,“情智课堂”也是整体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途径,是全面落实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效载体,更是培养学生智商与情商、兴趣与习惯、掌握知识与技能、彰显个性的核心阵地。 策略一:巧妙导入启动情智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导入是一堂课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启动情智最关键之处是能引发学生和原来认知上的冲突。在《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这课的导入中,我原先让学生看一股水流往下流的动态图画,在重力的作用下,水流沿直线往下流。在当经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水流的运动曲线发生了偏移。水流运动曲线的改变引发学生认知的强烈冲突。水流为什么会拐弯呢?是什么力量引发他拐弯呢?这里真的有一种看不见的无形力量存在?这种力量还存在在什么地方呢?种种问题如一颗石子投入水中激起了千层浪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教学环节

煤山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教学环节及过程性评价办法 八环节 ?(一)课前预习 ? 1、任务布置:布置学生预习的目标要求、预习内容以及预习作业,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 ? 2、检查评价:教师批改学生的课前预习作业(全程助学);并打出评价分.要求□+□,其中前面这个□针对全程助学上交及时 打分,总分4分;后面这个□针对完成全程助学课前预习作业的 质量,总分6分,共计10分。 ?(二)互助学习1 ?要求学生订正、交流课前预习作业,要求组内学生互帮互学,切忌对答案。老师巡视课堂,了解学情,指导学习,并对每个小 组参与情况打分,总分3分,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三)教师讲解 ?教师讲解的重点是归纳知识点,典型题目的思路分析,思想方法、解题策略的参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要突出重点,分解难点。 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认真倾听老师讲解,没有听懂可向老师提 出质疑。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四)巩固练习 ?当堂训练或思考问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时间控制在7分钟左右。 ?(五)互助学习2 ?每个小组完成之后,针对刚才做的题目或问题,组内开展互助交流,要求A生教B生或C生,或B生教C生,可一起互教互学,可让组内某生进行板书。老师巡视课堂,对每个小组参与情况进 行打分,总分3分。时间控制在4分钟以内。 ?(六)成果展示: ?学生代表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学习成果,其它同学认真倾听,C生展示正确的,该小组分为6分,B生展示正确的,该小组分为 4分,A生展示正确了,该小组分为2分。不正确的酌情给分,教 师随时作点评,灵活机动给回答学生加分,关键在于激励学生, 时间控制在8分钟左右。 ?(七)检测反馈: ?精选题目若干,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然后进行反馈,根据反馈结果,进行打分,总分3分。时间控制在4分钟左右。若当堂反 馈时间紧,可收卷后在课后批改,并评价打分。 ?(八)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反思,并让学生回答,教师帮助概括、提炼,布置作业,酌情加分。时间控制在2分钟左右。

学校德育案例材料:“1+X”课程实施,推进情智共生德育实践

“1+X”课程实施,推进情智共生德育实践 海阳市亚沙城小学 【内容摘要】我校着眼德育课程一体化整体工作,统筹规划,突出“德性”教育核心,确立了“1+X”课程模式,开启对学生实施“情智”同步,“情智”共生的“课程育人”与“活动育人”相得益彰的德育实践探索。通过校本培训、专家引领、课堂教研等举措,夯实学科德育主体,在课堂教学主阵地中落实学科德育指向,构建全科育人课堂。在学科科课程夯实德育认知的基础之上,充分整合、利用地域“物化”、“文化”、“人力”资源,做好德育拓展课程,落实学生的德育实践活动课程,找到了打通学生“外化”与“内敛”德育通道的有效路径,使之成为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实施的有力载体,从而使抽象的德性规范与价值内化为学生真实的道德情感、道德体验、道德认知,提高“立德树人”教育成效。 随着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深入推进实施,德育已为学校校本教研、课程实施的主题。我校也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的教育任务,予以重点关注,全面推进。我们着眼德育课程一体化整体工作,统筹规划,突出“德性”教育核心,在具体工作中,确立了“1+X”课程模式,开启对学生实施“情智”同步,“情智”共生的“课程育人”与“活动育人”相得益彰的德育实践探索。 “1”,即:以“学科德育课程”为主体;“X”,即以“校内资源课程”、“校外地域资源课程”、“网络平台课程”等为“X”拓展课程。我们将其定义为“X”,拓展课程旨在工作中不断补充、丰富、完善课程资源,发现好的德育课程资源,我们就会纳入到“X”课程资源体系当中,最终形成适切学生,适宜校情,“内容多元”、“内涵深厚”、“形式多样”的课程德育实施载体与路径,精准而有效地落实德育实践,构建有课程支撑、有活动引领、有多方合作的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推进格局。 一、抓好“学科课程”德育落实,夯实德育基础 学科课程是德育实施的主体。在学科课程当中,有人文性、艺术性课程,本

培智语文教学反思

培智语文教学反思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培智语文教学反思 刘露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主张引导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那么,在培智一年级新生中怎样来实现学生“主体”呢?学生探究合作学习应该是其中的一方面。在培智一年级学生的课堂学习中,怎样让刚上学的新生适应合作型的学习方式呢。 一、激励交往热情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借助教学常规、课程等重要中介而进行的认知、情感态度诸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教学目标上,要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针对培智学生缺乏合作交流的特点,教学要多方激发学生参与交往的热情,引导学生从交往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可以从两个方面尝试:一是创设交往情境,让学生入境生情,产生良好的交往情绪,从而主动地参与交往。创设问题情景、游戏情境、交际情境都是激发学生参与交往的有效做法。在识字教学《自选商场》时,针对孩子都喜逛超市、商店的习惯,设置到商店中的情境,让大家说说

商店中有哪些物品,学生立即充满兴趣地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二、改变评价方式。 教师对合作交流的评价,除了对小组成员个体的评价以外,更要注重对小组团体交往过程的评价,会利用恰当的时机表扬小组学习过程中团结合作精神,并对这些小组给予整体的小励(如小红花、小红旗等),激发学生的小组荣誉感,让学生愿意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 三、培养交往技能 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出现在弱智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一开始组织实施时,学生会因缺乏合作而显得生疏,难免会出现乱说乱叫,秩序混乱等状况。为了达到良好的合作效果,教师必须进行恰当地引导。比如提倡学生“说明白话”,小组合作交流,每个成员都有说的机会。培智学生可以说并心直口快,往往还没有想好就急于脱口而出,有时是会说半截话,有时说一半话又重说。对于这样的学生,要求小组成员要对他们提出更正的意见,再重新来说。还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小组成员在交流时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才能听清楚别人说的意思。在实际课堂上我们发现许多培智学生听的习惯特别不好,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比如让学生静静地听老师说一句话,然后再同学重复。也可以请同学说一句话,听完之

我的数学“情智课堂”(孙玲娟)

我的数学“情智课堂” 皋埠镇新桥小学:孙玲娟 长期以来,数学给学生的感觉好像就是一副冰冷、枯燥、抽象和繁难的面孔。许多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多是为考试用的,生活中没多大用处;学好数学得靠反复的练习、做无尽的习题。许多数学老师也缺乏对数学真正的了解,他们体会不到数学本身的智慧和力量,产生不了热爱之情,更难以自己的情和爱去感染学生,导致数学课堂普遍沉闷、单调和乏味,大多数学生惧怕数学,讨厌数学,不愿意学数学,更不愿意研究数学。其实,数学本身是生动、火热、富有创造性的,每一个数学知识的产生都蕴涵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和智慧,充满生动的、曲折的探究过程,富有无穷的探究乐趣。 数学课堂是感受理性之美、智慧之美、成长之美的园地。为此,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变课堂教学。可以有效运用各种策略,从而让数学课堂成为师生情智共生、富有个性、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学习过程;课堂上,好奇心不断被驱动,思索的热情时时被激发,时而是恍然大悟,时而是浮想连翩,这一直是我眼中的有效情智课堂。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听课情况谈几点感受:(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我在充分进行教材分析、教案设计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自己的课堂语言,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感受到这是一次自由、合作、交流的活动,感受到一种学习的快乐。努力去改变有时在课堂上出现的沉闷的学习气氛,换作以他们自己积极地探讨、解决问题的学习气氛;改变自己讲得多,学生讲得少的局面,换作以学生讲得多,老师讲得少的局面;改变老师操作学生看为学生动手操作互相讨论的现象。 (二)抓住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实现教案预设的转化 在课堂上,我们教师的教学往往是要抓住关键性的问题,而后作为一个切入点使学生更好的教学内容。一般教学问题的提出都是老师来设定的。但是在教学中往往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就会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或许这时我们教师的设计思路还没有进行到这里,所以就草率的放过,其实我们更应该抓住孩子的这个关键性的生成性问题,巧妙地进行运用会更好地加深学生的理解。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与学生的互动上,及时与学生相互交流,反馈信息,才能默契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