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近年来,大学“去行政化”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话题。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

机构,行政化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行政化给大学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人浮于事、负担过重、效率低下等。大学“去行政化”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实现大学的“去行

政化”,需要探索一条可行的路径。

大学要强化教学为本的理念。当前,很多大学过分注重行政工作,而忽视了教学工作

的重要性。这就导致了大学教学不稳定、师资不足、教学质量下降的问题。要实现大学的“去行政化”,必须要优先教学工作,将教学放在首位。大学应该加大对教师的支持力度,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声誉,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加入到教学工作中。大学要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估,激励和奖励那些有成就的教师。只有加强对教学的重视,大学才能够真正做到“去行政化”。

大学要优化治理结构。大学现有的治理结构过于沉重,决策过程繁琐,导致了行政工

作效率低下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学要进行治理结构的优化。可以适当减少层级,精简决策程序,提高决策效率。大学要加强规范化管理,明确各级管理岗位的职责和权限,避免行政部门之间的重叠和冲突。大学还可以加强内部沟通,提高信息共享的效率,促进

学术交流和合作,减少无谓的行政工作。

大学要加强专业化管理。目前,很多大学的行政工作与教学工作脱节,导致了专业性

不强、效率低下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学要加强对行政人员的培训和选拔,提高

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大学还可以引进专业化的管理制度和模式,借鉴企业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大学可以建立行政职位的专业化发展通道,鼓励行政人员在专业领域

深耕并取得成绩,提高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大学要加强社会的监督和参与。大学是公共机构,应该接受社会的监督和参与,以减

少行政工作的滥用和浪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学可以建立学生和教职工代表制度,增

加他们在决策中的参与度。大学还可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和合作,开展专业服务和社

会服务,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评价,推动大学的“去行政化”。

大学“去行政化”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持续的改革。大

学要强化教学为本的理念,优化治理结构,加强专业化管理,加强社会的监督和参与,才

能够实现真正的“去行政化”。希望大学能够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

的路径,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析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的困境及对策

浅析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的困境及对策 概述 高校去行政化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旨在让高校更 加注重教学科研工作,减轻行政管理的负担,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然而,在实践中,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境,如何有效解 决这些困境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大问题。 实践中的困境 1.行政化思想根深蒂固尽管高校去行政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 成果,但某些高校内部的行政化思想和体制仍然根深蒂固。部分高校仍然强化行政管理,拘泥于繁琐的规章制度,而忽视了教学科研工作的本质和重要性。 2.管理体制不健全“去行政化”并不意味着消除一切管理机 制,恰恰相反,它需要建立与现代大学相适应的管理制度。然而,在实践中,高校管理体制并不健全,业务学科管理机制、教师招聘晋升机制、考核评估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3.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高校去行政化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同 合作,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但是,在有些高校中,不同部门间的沟通不畅,信息流通不畅,导致高校的各项工作难以协调和推进。 4.人才流失严重行政化会让一些优秀的教师和学者感到束缚, 影响他们的创造力和发展动力,导致他们离开高校。虽然高校通过采取各种措施留住人才,但在一些高校中,人才流失现象仍然存在。 解决困境的对策 1.改变行政化思想高校需要将教学科研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树立行政管理服务教学、科研的理念。同时,高校还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增强他们引领学生的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完善管理体制高校需要建立更加完备的管理制度,包括业 务学科管理机制、教师招聘晋升机制、考核评估机制等。此外,高

校还应考虑调整干部任免制度,对优秀的教师和学者给予更好的支持和激励。 3.加强沟通机制建设高校需要建立更加有效的沟通机制,充 分发挥不同部门的作用,加强信息共享和流通,避免信息孤岛。高校还可以推进内部人员交流,增进彼此了解,提高合作效率。 4.完善人才流失机制高校可以通过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良好 的职业发展机会、加强业务学科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来留住优秀教师和学者。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引进高层次人才,增强学术实力。 结语 高校去行政化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历史任务之一,但实践中面临许多困境。只有通过改变思想观念、健全管理体制、完善沟通机制以及留住人才等各种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才能更好地推进高校去行政化进程,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学术氛围。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不断完善和发展,大学“去行政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行政化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大学在追求管理效率的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大学“去行政化”成为了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将就大学“去行政化” 路径进行浅谈。 一、背景与现状 当前,我国的高校管理存在着明显的行政化倾向。大学在实行人员招聘、财务审批、 科研管理等方面都受到了行政体制的束缚,导致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受到了不必要的干扰。行政管理的繁琐和低效,不仅影响了大学的创新活力,也给学校带来了巨大的管理成本和 压力。行政化管理模式也容易导致腐败和权力寻租现象的蔓延,损害了学校的声誉和形象。大学“去行政化”势在必行。 二、选择多元治理体系 在大学“去行政化”过程中,选择多元治理体系是一个关键的路径。多元治理体系是 指建立一个相对独立于政府行政管理的机构,通过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科研评估委 员会等机构参与大学内部决策和管理,实现内部自治和精英治理。通过多元治理体系,可 以减弱政府对大学的干预,提升学校的自主权和办学效率。 三、推进学术 democracy 学术democracy是指通过广泛的学术自由和学术民主的机制,建立起学校内部的决策 和管理体系。在大学“去行政化”过程中,推进学术democracy可以有效地减少行政干预,增强学术自主权。学术democracy还可以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增强学校 的核心竞争力。 四、着力构建以学术为核心的评价体系 要推动大学“去行政化”,必须着力构建以学术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当前,大学管理 评价体系往往以行政管理层面为导向,忽视了学术质量和创新能力。应当建立一个对教学、科研和学术层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体系,确定绩效考核的标准和指标。只有让学术成果成 为评价的核心,才能真正助力于大学“去行政化”。 五、加强内部治理机制 为了实现大学“去行政化”,必须加强学校的内部治理机制。内部治理机制是指通过 完善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科研评估委员会等学术机构,实行学术自主权、教学科研 自由和管理独立的机制。只有通过加强内部治理机制,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管理的“去行政化”。

学校去行政化调研报告

学校去行政化调研报告 学校去行政化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和背景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持续推进,为了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一些地区开始探索学校去行政化的改革路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学校去行政化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以期为进一步推进学校去行政化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我们选择了10所学校作为调研样本,其中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以覆 盖不同类型和层级的学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意见,以全面了解学校去行政化的实施情况。 三、调研结果 1. 学校去行政化的实施情况 调研结果显示,受访学校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去行政化改革。其中,教育教学决策权限的下放、行政人员数量的减少以及学校财务自主权的提升是学校去行政化的主要内容。但是,不同学校在实施路径和力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2. 学校去行政化存在的问题 尽管学校去行政化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学校行政人员和教师的角色转变不彻底,一些行政人员仍然在教育教学决策中扮演重要角色。其次,学校财务自主权的提升并未完全落地,学校在预算使用和项目管理方面面临困

难。此外,学校去行政化还面临着培训和支持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3.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学校去行政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对学校行政人员的培训,帮助他们转变思维和角色,逐步转变为服务型的行政人员。其次,要加大对学校的财务培训和支持力度,提高学校在预算管理和项目执行方面的能力。最后,要加强学校间的交流和合作,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不断完善学校去行政化改革的路径和模式。 四、结论 学校去行政化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学校去行政化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只有进一步加强人员培训、完善财务管理和增强学校间合作,才能推动学校去行政化改革取得更好的效果。希望本次调研的结果对相关部门和学校的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管理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其中,高校管 理实现“去行政化”是一个重要的方向。本文将分析高校管理“去行 政化”的必要性和现状,并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该项工作。 一、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必要性 1. 提升高校管理效率 高校管理中存在大量的行政管理工作,例如文档审批、会议组织等,这些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投入。如果可以实现“去行政化”,那么可以释放出更多的人力资源去开展教学、科研等核心业务,提高高校管理的效率。 2. 增强高校活力和竞争力 “去行政化”可以缩短高校决策的时间和流程,加速高校的响应速度。当高校遇到市场变化、政策调整等情况时,能够快速做出反应, 增强高校的活力和竞争力。 3. 改善高校内部管理 行政管理过多容易导致高校内部管理混乱,员工劳累过度,工作效 率低下。通过“去行政化”,可以让高校管理更加简洁、规范,从而 改善学校内部管理。 二、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现状 目前,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进程已经开始。作为体制改革的重 要内容之一,高校“去行政化”已经被列入了国务院的《国家中长期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2017年11月,教育 部发布了《关于高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去行政化”、“精细化管理”等举措。 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开始在“去行政化”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例如,复旦大学开展了“新复旦管理”改革,取消了大量的冗杂程序;清华 大学创新“一报两审一批准”制度等。这些实践探索为高校“去行政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三、进一步推进高校管理“去行政化” 1. 建立绩效评估机制 为了推进高校管理“去行政化”,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评 估机制。通过绩效评估,可以对高校管理的效率和效益进行评估,发 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推动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深入发展。 2. 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重要手段。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各项管理工作的自动化,减少手工操作,缩短作业周期,提 高管理效率。因此,高校应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顺利实现。 3. 加强人才培养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需要有专业的、能力强的管理人才支持。因此,高校应加强人才培养,特别是针对管理人才的培养。通过培养具 备精细化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管理人才,可以为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四、结论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是高校管理创新的重要方向。本文深入分析 了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必要性和现状,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高校 管理“去行政化”的措施。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高校管理 “去行政化”必将实现。

关于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改革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随着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要求,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已成为当前改革的重点之一。本文 将从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必要性、方法与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必要性 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有 企业改革的需要。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着政企不分、政垄断、政治干预等 问题,导致企业效率低下,利润率下降,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国有企业 去行政化管理势在必行。 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能够促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管理。去行政化管 理能够落实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让企业真正脱离政府干预,发展自主 经营,提高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能够实现国有企业资源配置决策 的市场化,在市场竞争中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国有企业去行 政化管理也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内部管理机制。 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有利于防范腐败,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去行政化管理能够 减少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减少腐败的机会;加强企业内部监管和约束,保护国有资产;落实企业的社会责任,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保护员工的权益,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劳动关系。 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是国企改革的必由之路,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也是提 高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推进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已经成为当今 改革的迫切需要。 在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运用一系列方法和手段,同时也会面临一系 列挑战。那么,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方法与挑战是什么呢? 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一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确保政治权和所有权分离,实现企业的独立运营和自主决策。 二是改革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加强内部监管和约束,建立内部合理的透明化和规范化管理 制度,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经营效益。三是激励企业员工。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激励机制, 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企业员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四是建立健全的社会责任 制度。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管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国有企业长期 以来在管理体制上存在政企不分、政府干预等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和引导思想观念的

关于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和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和发展一直备受关注。长期 以来,国有企业的行政化管理模式一直备受诟病,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对国有企 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既是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对提高国有企业效率、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一、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现状 国有企业的行政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干预严重。在国有企业中,政府的行政干预严重,干预范围广泛,包括人事调配、资源配置、经营决策等方方面面。政府多次以国有企业的地位,直接进行资源调配, 直接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干预。 2.企业管理混乱。受政府的行政干预影响,国有企业的企业管理混乱,管理机构庞大,管理层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利益纠纷,严重制约了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竞争力。 3.资源配置不合理。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方式多以政府行政命令为准,资源配置不合理、浪费严重。这导致了国有企业的效益低下,还浪费了国家的资源。 三、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路径 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并不是简单地降低政府干预程度,而是需要通过一系列完善 的改革措施来实现。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 1.优化国有企业企业治理结构。国有企业应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产权和所有权,推进企业治理结构改革。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内部治理机制,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竞争力。 2.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国有企业要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机制,完善企业内 部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创新、提高效率。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 3.加强企业与政府的分离。国有企业应当与政府进行深度分离,减少企业与政府之间 的交叉干预。企业要独立经营,政府应当以法规法规的形式进行监管,而不是直接进行干预。 4.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需要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 加强对市场经济的监管,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有效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四、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挑战

【推荐】浅析城市社区居委会“去行政化”何以可能--优秀word范文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浅析城市社区居委会“去行政化”何以可能? 一、被行政化 现实: 城市社区的行政职责清单法定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被各类行政事务包 围是不争的事实。媒体报道,杜甫很忙,纪委很忙,居委会也很忙,它们负责 开很多证明,盖很多章,制作很多台账。有学者调查发现,居委会承担了286 项行政任务,需提供证明( 盖章) 事项约为106 项,形成的台账多达数十本甚 至上百本。本文依据对北京市C 区24 个社区的调查数据,以清单形式显示了 社区承担的行政职责,展现了大都市社区居委会成为政府科层体系一环被行政化、机关化的图景: 社区承接各类行政事务的数量与规模是多少? 这些事务是 如何下达的? 下达事项的完成频次与周期,以及履职的考核方式。 第一,承接行政事务的数量及构成。由党政机关职能部门、群团人民团体下派 给社区的行政事务共计221 项,包括由党的部门和群团机关交办给社区党委的 事务为34 项; 由党政、群团、事业单位机关下派给社区居委会的事务为75 项,其中区职能部门通过街道办事处直接下派的有43 项,需要居委会协助的有32 项; 由区行政机关、群团或事业单位下达给社区服务站的事务为112 项,其中 由区直接下派到服务站的事务63 项,区下派给街道而街道无力承担又二传给 服务站的49项,主要为需要统计上报的大量台账数据。 第二,承接行政事项的性质和行为频次。社区党委承接事项的大头来自区委组 织部,占常规事项的64. 7%,计22 项,其次是区委社会工委7项,以排查与 信息填报、党员服务、教育培训活动、走访联络和临时任务居多。34 项中有 26 项为常规工作,占76. 4%; 居委会承接的行政事项总体集中在党政机关所 属委办局( 条条) 实施的各种专项项目,主要负责组织基层社会网络来助力项 目计划实现。按照动用资源和发生频次多寡排序,事务集中在采集并协助核查 信息、协助上级检查、排查与核实情况、培训与组织学习、开具证明,制作台账、录入并上报指定数据、人民调解、发现并上报信访事件、各类评优推举等,其中,常规事务和弹性、临时性事务差不多各占50%。每逢国家有重大仪式或 活动,各委办局下达的临时任务,如大面积高频次巡查无法具体统计。社区服 务站接受的行政事务绝大部分为日常工作事项,主要涉及各委办局或具有审批 权的事业单位下达的行政审批事项,接受申请人的申请材料并进行初审,信息 系统维护,开具各类证明,入户调查相关信息并填报表格,协助开展补助发放 和临时性救助,提供助残、养老、低保、就业、保障房登记等窗口服务。残联、

社区居委会“去行政化”改革问题及对策

社区居委会“去行政化”改革问题及对策 文章介绍了社区居委会“去行政化”现行改革做法。分析了居委会“去行政化”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去行政化”改革对策建议:区分冗余行政和基础行政的关系;发挥党委在居委会的领导作用和核心地位;积极培育社区自治力量;转变居委会工作人员思想观念。 标签:社区居委会;去行政化改革;居民自治;对策建议 推进我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被写入党章,对于中国的政治发展,乃至整个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来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城市社区治理作为我国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效推进了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在基层群众中的落实,又能将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向上进行反映,起到了一种上通下达的作用。社区居委会既是社会各级政府完成社会管理任务的最后层级,接受行政派出机构的大量行政任务与指令,具有“行政性”属性,又因为具有法律授予的群众性自治组织职能而具有“自治性”,这种二重性在实际运行中往往由于行政力量的过于强大而呈现出过度行政化的特征。但实际运行过程中,考核检查多,材料会议也多,社区居委会早已不堪重负,更难以将重心转变到其自治职能上来,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需要。而且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口不断涌入城市,社区事务的处理更加复杂,社区居民对于居委会社区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缓解社区居委会的行政压力,使其能够专注于履行与自身定位相匹配的自治职能,提高社区自治能力与水平,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去行政化”改革。 一、社区居委会“去行政化”现行改革做法 我国有关社区居委会的去行政化改革,主要想要解决的是大量行政事务在基层的落实问题,从而使居委会能够从冗杂的行政性事务中解放出来,回归到其自治职能上去。在实践中不外乎两个基本的改革路径,第一是将行政事务向上集中,由街道作为行政事务的最后解决机构,原先社区居委会的人员及办公设备并入街道,享受街道编制,处理行政事务,原先社区居委会只留下数人负责履行社区的自治职能。试图通过削减组织层级,降低组织交易成本来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第二种采取的是将行政事务下移的改革路径,通过成立与居委会互相平行的机构,比如说以社区工作站的形式来负责处理大量行政事务,居委会只用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好,对于部分服务职能可以外包出去,吸引社会资本的关注,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参与。总体来说,改革主要集中于实现三个总体目标,即各项行政事务在社区的执行、居委会自治功能的发挥和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将社区居委会的职能具体划分为行政、自治和公共服务职能,将社区党委作为社区工作的领导中心,对社区工作进行统一安排。 二、居委会“去行政化”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1、难以划分居委会职责边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