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去行政化

高等教育去行政化
高等教育去行政化

课程论文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课程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课程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成果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课程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湖南科技大学有关保存、使用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科技大学可以将本课程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课程论文。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湖南科技大学。

论文作者签名: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摘要

高等教育行政化不仅表现在现在的大学里,更表现在现在的高等教育体系中。表面上,教育行政化主要表现在学校内部各单位部门的行政级别上; 实质上,教育行政化是指行政权力对教育的过度干预,表现为教育目标、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模式的行政化、政治化。行政化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主要障碍,对于高校的办学管理、教学质量、师生关系等诸多方面造成了消极影响,严重影响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去行政化是中国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但受体制、观念的影响,中国教育去行政化还任重道远。什么是教育行政化?教育行政化表现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影响?如何“去行政化”?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行政化;去行政化;自主办学

Abstract

Higher education town government not only in the present universities, more performance in the present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On the surface, education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in school internal administrative level of each unit department; In essence, education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refers to the excessive intervention of administrative power of education, education target, education idea and education management mode of town government, political. Town government is the main obstacle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education, school management, teaching qua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negative influence caused by many aspects, such as the serious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Go to town government is the main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but the influence of the system, the concept, Chinese education to the town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What is the education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Education town government in what place, what is the effect? How to go to town?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se problems, and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Go to the town; Run independently

原创性声明................................................................................. II

关于课程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III

摘要........................................................................................................ I V

Abstract ........................................................................................................... V

引言 (2)

一、高等院校的行政化 (3)

(一)什么是教育行政化及其表现 (3)

1.教育行政化 (3)

2.具体表现 (3)

(二)出现高等教育行政化的原因 (3)

1.历史原因...................................................................................................... .3

2.现实原因 (3)

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去行政化的必要性 (4)

(一)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4)

(二)重塑大学精神的需要 (4)

三、高等院校“去行政化”的建议 (4)

(一)建立区别于政府行政体系的内外部管理制度 (4)

(二)立足于本国国情 (4)

(三)社会监督 (5)

(四)推进高等教育法治建设 (5)

四、结语 (5)

参考文献 (5)

致谢 (6)

自2010年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并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高等教育“去行政化”就已经成为学术界热烈探讨的问题。

从改革开放以来的高等教育发展史来看,高校行政化曾发挥过重要作用,比如高校进入行政序列,保障了教育经费的到位,以及教学方向也得到了指导。

但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也取得了显著成绩,随之,教育行政化不再适合当今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教育行政化也给现在的高校带来了诸多问题。曾任耶鲁大学校长的小贝诺?施密德特认为中国大学不存在真正的学术自由,他说中国大学“对政治的适应,对某些人利益的迎合,损害了大学对智力和真理的追求”。教师自觉地放弃自己的教学理念,成为了高校行政教育需要的工具,高校教育是去了自主性,同时高校内部管理越来越功利性等等许多问题的出现证明,教育行政化是不适合现在的教育体制的,这种体制亟待改革。

在改革的大浪潮中,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便是一个典型代表,朱清时曾说过:“办一所‘去行政化’‘去官化’的大学!”朱清时敢为天下先,迈出了中国高等院校“去行政化”的第一步。但是我们是不是要把“去行政化”说的那么绝对呢?不是的。“自主办学”与“去行政化”不能完全对立而言,二者只能相对而言。在高等教育系统内,“自主办学”和“去行政化”不管在逻辑上还是在现实中都是一对交叉关系概念,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完全对立。高等教育改革是一个漫长而且艰难的过程,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完成这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不能去简单的批评政府过度干预高等教育,虽然说高等教育要进行“去行政化”改革,但是高等院校不能完全脱离“行政”,高等院校无论是从内部管理还是外部管理来说,应建立一套区别于政府化的行政管理模式。坚决反对在大学内部彻底去行政化的行为。

一、高等院校的行政化

(一)什么是教育行政化及其表现

1.教育行政化

指高校与行政机关在体制构成和办学过程方面有着共同或相近的属性与功能,高等学校基本是按行政机关的体制来操作。行政权力深入到高校办学的各个角落,行政结构、行政运行机制、行政行为方式在高校随处可见,高等学校俨然是一个科层制严格的行政机构。

2.具体表现

从内部看,教育行政化是学校及其内部的教学单元、管理部门被确定了严格的行政级别,对应地其负责人也享受相应级别的行政待遇。比如把四年制本科院校定为厅局级,其中985 高校及其党委书记和校长被定为副部级。大学内部的学院或者系定为县处级。学校的党政一把手纳入组织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双重管理,属于国家干部。从外部看,在政府和学校的关系层面,指政府按照行政逻辑和规则管理学校,把学校当成了其下属的一个部门随意发号施令,横加干涉; 在学校运行和内部管理上实行自上而下的行政控制,在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和内部治理等方面都体现浓厚的行政色彩。因此,教育行政化的实质是行政权力对学校和教育的过度介入与不当干预。教育行政化的深层问题是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即把学校当成了行政单位来管理,把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当成了行政事务来处理,把教师和科研人员当成了行政人员来管理。

(二)出现高等教育行政化的原因

1.历史原因

中国高等教育可以追溯到近代的“洋务运动”,当时的办学目的是为了抵制外夷,正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也就是说,当时的办学目的背负着一个民族的希望,政府的强大全靠这些人才,办学是为了强国,而不是单纯的学术学习。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照搬“苏联高等教育模式”,大学就已经开始成为了政府的附属品,计划经济时期,大学专门为国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也就是当时读大学“包分配”原因,国家早已经为高等院校铺好路,就要按国家铺的路走。这在当时是无法选择的。

2.现实原因

伴随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高等院校并没有摆脱政府的行政管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和地方性的法律法规都对高校的办学做了这样或那样的限制,这同样导致高校无法自主性办学。

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去行政化的必要性

(一)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为适应时代需求,充分发挥其办学自主性,只有实现高校去行政化,赋予高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真正实现大学自治,才能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也是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重塑大学精神的需要。中华民族自古重视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发扬,目前科层式的管理体制和高校行政化,不断衍生出高校“官本位”思想及官僚化、功利化、工具化、庸俗化等风气,严重冲击大学人文精神,渐使大学失去应有的气质和风骨。

三、高等院校“去行政化”的建议

(一)建立区别于政府行政体系的内外部管理制度。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关系应该是服务和协调关系;学校内部不该像政府一样,科层严密,等级森严,学校应以学术为主,让管理体制服务于办学。

(二)立足于本国国情。对于西方的成功经验,我们则是立足于如何改革高校行政化管理体制的弊端,向这些国家广泛学习和借鉴而不是直接的照搬照抄,盲目崇洋媚外。

(三)社会监督。高校去行政化的制度改革要求公民社会的积极全面参与,高校去行政化是全社会的事情,不仅仅是高校内部、政府或者某个群体的事情。高校的“去行政化”必须接受社会的民主监督。

(四)推进高等教育法治建设。完善高等教育法制体系,是大学去行政化的法治保障。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法制体系的不健全已经成为催生大学行政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结语

“高等教育去行政化”改革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历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这一几十年来的问题,理性分析其中的对与错。首先,我们应该正视困难,加强这方面的研究,特别是从立法的角度来研究解决对策。其次,应该统筹安排规划,协调有序地开展工作。再次,要充分论证,逐步实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高校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要做好充分的论证,注重改革实效,确保高校体制改革有条不紊地推进。最后,要依托高校,发挥主体优势,先试点,后展开。

参考文献:

[1]张慧. 高校“去行政化”问题研究[D]. 长春工业大学, 2012.

[2]张希玲. 高校“去行政化”舆论的议程设置研究[D]. 首都师范大学, 2013.

[3]张宏喜; 汪元宏. 大学“去行政化”——基于高等教育系统的整体思考[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4):26-30.

[4]任增元刘元芳. 大学去行政化研究进展、争议与展望[J]. 现代大学教育, 2012(6):71-81.

[5]刘成玉. 对教育去行政化的理性思考 [J]. 高校教育管理, 2011, 5(4):8-10.

[6]李柯柯. 高等教育“去行政化”何以可能[J]. 现代教育论丛, 2012(3-4):30-57.

[7]熊文钊; 郑毅. 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基本问题及其对策——以法律规制为核心视角[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1(3):86-92.

[8]贾秀娟. 高等教育去行政化路径研究[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4, 30(1):21-23.

[9]占春旺, 曾志嵘. 高等教育体制创新与大学去行政化[J]. 河北学刊, 2012, 32(3):217-220.

[10]陈昕. 基于不同层面要求的高等教育去行政化探析[J]. 现代教育管理, 2011(5):6-8.

致谢

本论文从立题到论文撰写整个过程都是在指导教师戴年红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特别是指导教师在选题上给予我极大的帮助,更注重培养我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及创新能力,为我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开阔了我的视野。指导教师敏捷的思维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我将最诚挚的谢意奉献给我的指导教师戴年红。

教育行政化的影响分析

教育行政化的影响分析 【摘要】教育去行政化伴随着教育行政化的脚步成为当今教育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对于学校的行政管理现状,以及国家对学校过多的行政干预现象,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或主张消除行政化,或主张规范高校现有行政体系。那么学校行政化体系是否有必要存在,应该根据现今中国的教育现状,从根本上分析教育行政化所带来的影响,分析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的利害关系,对于正面影响予以保留,对于负面影响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并最终消除。有效的教育改革不是致力于“一鼓作气”的改变根深蒂固而又关系复杂教育漏洞的措施,而在于能够取得渐进效果的小改变。 【关键字】教育行政化教育去行政化教育影响改革措施

[ Abstract ]the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with administrative education footsteps and become the hot topic in education circle, for the school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as well as the state of the school too much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phenomenon, different scholars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or claim to eliminate administrative, or claim for existing administrative system in universities. Then the school administrative system whether it is necessary to exist, should according to the modern Chinese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from the fundamental analysis of administrative education the impact analysis, positive influence and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stakes, for positive effect negative effect to be retained, to take measures to improve, and ultimately eliminate. Effective education reform is not committed to the" done in one vigorous effort" change ingrained and complex relationship education flaw measures, but can achieve progressive effect of small change. [ Key words ] administrative education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education reform measures

大学去行政化研究现状与思考

2009年西席节,朱清时受聘南方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时提出将来的南方科学技术大学将“去行政化”。之后,关于大学去行政化的问题引起高等学界和社会各界热议。出格是在今年年初,天下“两会”和教改规划纲要征求理论期间,不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物纷纷就这一问题畅所欲言,媒体高度报道,网民广泛参与,大学去行政化更成为热门话题,同时也成为前所未有的关注核心。总体看来,大都人对大学去行政化持欢迎和肯定立场,认为“去行政化”是遵照高等教育纪律办学,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一定要求。也有人对大学去行政化表示出担忧,提出了保留理论,认为应该对大学去行政化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和面临的问题予以足够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成长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成长规划纲要》都明确夸大大学要“去行政化”,大学去行政化已经成为国家和政府的意志。现在问题的关键是,高等学校如何才能“去行政化”,“去行政化”后如何才能使成为事实大学的理想和改革的目标。咱们认为,应该理性认识大学去行政化问题,要在明确大学去行政化基本内在的基础上,明确大学去行政化需要面临息争决的哪些问题,深切探寻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只有弄清楚大学“为什么要去行政化”和“如何去行政化”,才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的改革与成长。 1、大学去行政化内在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按照雅虎第83期“核心关注”网上查询拜访情况表明,网民们对大学去行政化的认识存在许多差异。[1]为止2010年6月29日,1400人参与“您如何对待高校去行政化”查询拜访成果:解放学术,解放学校,解放教育(270票,19%);中国“去‘官本位’”的开端(128票,9%);难于真正落到实处的新的空口说(956票,68%);将打乱教育体制,造成恶劣影响(46票,3%)。1373人参与“高校为何被行政化”查询拜访成果:逐利需要,行政柄代表好处和话语权(347票,25%);行政柄力无孔不入(173票,13%);高校需要行政柄的保护和支持(43票,3%);官本位社会,高校岂能例外(810票,59%)。1059人参与“您如何看当今的‘教官’”查询拜访成果:官职代表对教授的尊重(15票,1%);官职是对教授的亵渎(137票,13%);教授有当官的权力(35票,3%);官员攫取教授名头是败北(872票,82%)。1073人参与“高校为何也败北”查询拜访成果:危言耸听,高校依然是象牙塔(14票,1%);“教官”专权的产物(121票,11%);国家太重视教育,投入太多了(15票,1%);行政即败北,行政化的高校当然败北(923票,86%)。1168人参与“您如何看高校去行政化远景”查询拜访成果:乐不雅,大师、一流大学行将现世(26票,2%);审慎乐不雅,教育回归自身的开始(77票,7%);不乐不雅,阻力太大,困难重重(255票,22%);灰心,高校逃不出“官本位”的节制(810票,69%)。 大学去行政化的概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代表性的不雅点主要有四种: 第一种不雅念认为,大学去行政化就是要大学要“去官化”。[2]目前一些处所和大学存在“权力通吃”:一小我私家只要当了官,手里有了权,其职称、项目、声誉样样优先。学术研究作为许多人当官的敲门砖。个别高校出现40多个教授竞聘一个处长岗位。大学行政化的表现是一切运作都以行政柄力为主导,做什么事都是靠行政命令,谁官大谁说了算,而不是通过学者、科学家会商。南方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南方科学技术大学将是一所没有行政级另外大学的大学,那里的行政人员没有级别,不是处长、科长,都是像秘书同样的办事员。 第二种不雅念认为,大学去行政化就是“取消大学行政级别”。[3]目前我国的“985”高校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作业(原版及答案)

电大学历教育专科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作业 (试用) 姓名: 学号: 入学时间: 分校: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成绩记录单

第一部分 专业基础知识

请同学们在完成本毕业综合大作业之前,认真复习一下本专业的所有核心课程,然后再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一:勿庸置疑,对于我们学习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弄清楚行政管理这个词语的含义,至关重要;这也是我们学习这门课程、甚至这个专业的第一步。 关于行政管理的定义,通过在网上的搜索,大致找到了这样两种说法:一种认为行政管理就是当官的去管老百姓的行为;另一种认为行政管理就是企业中的后勤部门、办公室等所从事的工作。那么,行政管理到底是指什么呢? 请同学们谈谈你对行政管理定义的理解。 _____行政管理定义行政管理(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也可以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行政管理系统是一类组织系统。它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分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的对象日益广泛,包括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市政建设、社会秩序、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现代行政管理多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支出和浪费,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行政管理职能 从行政管理过程来看,它主要有四项基本职能。 计划。包括制定计划、下达指示、作出决议、进行安排等。 组织。把已经确定的计划和决策付诸实施。组织活动还包括对机构的设置、调整和有效运用,对人员的选拔调配、培训和考核。 协调。通过政策、法令和各种具体措施,不断改善和调整组织之间、人员之间、活动之间的各种关系。使各项工作分工明确、配合密切、步调一致,以共同实现预定目标。 控制。即监督、检查的职能。可以通过统计资料和实时信息的分析,如人事、组织、财务等情况进行控制。 现代行政管理的含义 最广义的: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行政管理学执行的社会活动。 广义的:指国家政治目标的执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 狭义的:指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又称为公共行政。 行政管理特点 1、一切行政活动都是直接或间接与国家权力相联系,以国家权力为基础的。 2、行政管理是根据国家法律推行政务的组织活动。在执行中又能动地参与和影响国家立法和政治决策,制定政策是行政管理的一种重要活动方式。 3、行政管理既管理社会的公共事务,又执行阶级统治的政治职能。 4、行政管理要讲究管理的效能和效率。它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监督和改革等方式,最优地实现预定的国家任务,并达到应有的社会效果。 5、行政管理是人类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的一个特定领域,有它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关于深化中小学校去行政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关于深化中小学校内部去行政化改革 的意见 (初稿) 为深入推进依法自主办学,不断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加快建立管办评分离的现代学校制度,根据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委组织部等四部门<深化和完善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潍办发〔2011〕31号)、《关于深化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潍办发〔2014〕33号)和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指导纲要>的通知》(潍教字〔2015〕18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意见。 一、充分认识学校内部去行政化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市在推进中小学去行政化和校长职级制改革方面不断探索创新,逐步建立起保障专家办学和依法自主办学的制度机制,学校办学活力显著增强,办学质量不断提高。但与新时期教育发展面临的学生成长个性化、发展需求多样化、改革创新综合化、治理方式多元化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相比,学校内部仍然存在着:管理层级多、“上传下达”的行政管理模式普遍存在;机构设置不合理、岗位权责边界不清晰;行政后勤服务人员多、服务效能和意识不高;教师参与学校治理的渠道不畅、意愿不强、效果不好等突出问题。深化学校内部去行政化改革,既是学校实现由“管理”向“治理”转变,加快建立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又是调动和激发教职工积极性,落实立

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基础教育领先地位的迫切需要。 二、压缩校内管理层级,推进扁平化管理 加快建立以师生为导向,有利于简化程序,快速响应师生、教育教学需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的管理机制。 1.减少学校管理层级。根据学校办学规模,积极探索由副校级干部直接兼任年级(学部)主任或中层部门负责人制度。学校中层机构原则上不再设立正、副两个层级,年级(学部)内部不再细分管理层级,大幅压缩校长和教师之间的管理层级,畅通决策、执行和监督渠道。 2.合理设置学校内设机构。学校在教育行政部门党委规定的内设机构数和干部职数内,根据各自实际,本着精简高效原则,自主制定方案,设置内设机构,明确职能分工。完善各组织机构间相互约束机制和组织机构内部各岗位、各领域、各环节的监督制约机制。 3.落实教师的教学自主权。保障《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给予教师的各项自主权,保障教师主人翁地位。落实教师参与学校管理、评价学校干部和行政服务效能、开展教学改革和实验、开发校本课程、评价学生成长、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批评等权力。 4.全面落实学校干部兼课制度。学校干部原则上均应兼课,不得脱离教学一线。兼课类别和课时量,参照省人社厅、省教育厅鲁人社办发[2013]51号文件,由学校党委集体研究后确定。干部兼课情况予以公示,并作为干部年度考核、职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转变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转变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运行机制主要是指:国家高等教育行政体制 严格遵循相关的特定规范,以某一种组织方式运行,包括机制设置、行政管理机构关系、职权划分等内容。对高等教育领域的行政管理 运行机制展开全面地分析研究极为重要。 一、健全完善信息化管理运行系统 学校的各行政部门首先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强对信息化管理 工作的重视,对学校、各院系、相关部门的组织运行流程进行整合 优化,建立全面化、广阔化的数据信息及办公信息资源库。与此同时,积极建立好一套完整科学化的信息发布、维护机制,可突破空间、地域的限制,实现各行政信息之间的传输,以此实现科学的行 政管理。 二、建立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 (一)积极开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在高校的行政管理中,积极鼓 励多类投资主体的参与,主要目的是为高校运转、发展谋求更多的 社会资金。因而高校在行政管理中,需注意加强自身与社会之间的 联系。在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改变高校 投资依赖职能的现状,使高校成为多元化的融资主体。具体措施可 分三项。第一,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优势,加强教育改革,提升人才质量,争取更多支持。第二,采用自主及校企合作的科研 方式,尽量争取到更多的科研经费。第三,采用校办企业的方式扩 大经费来源。凭借高等教育人才集中的优势,开办各类知识型企业 为社会发展提供助力,实现行政管理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的转变。 (二)扶持教育中介机构一同参与管理在高等教育的行政管理中,需促进各类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使其为高校分担一部分的行

政管理责任。将非政F组织参与、管理作用实现最大化地发挥,不仅仅是政F职能转变的需求,同时也是进一步扩大民主的要求。教育中介机构在发展中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对政F、高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协调,且可增加一些社会人士参与到行政管理工作中,可有效提升决策的透明与公正,达到较好的教育管理效果。 三、提升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中政F的调控能力 (一)加强中Y政F对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在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中,有一问题较为突出,即政F在教育管理中起到的是什么作用。政F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应积极转变自身职能,采用宏观调控方式,改变重管理、轻服务的现状,避免直接性地干预管理。具体可从以下三点入手。第一,中Y政F积极应用规划、评估、信息服务、拨款等方式对高等教育实行宏观管理。第二,中Y政F需注意加强对教育宏观决策的研究,尽可能地实现教育管理决策的科学、民主化。第三,政F需注意加强有关高等教育的法规建设,完善其法律规范体系。 (二)加大高等教育中省级政F的管理范围在现今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运行中,需注意协调好中Y与地方两者的关系,进一步扩大省级政F管理范围。具体操作方式为:第一,切实解决地方政F对于高等教育的投资、收入问题。进一步扩大地方政F的行政管理权限,落实好地方政F对于高校发展的投资,采用政F办学方式,确保高校良好生存、发展。第二,合理扩大省级政F对于高校的管理范围,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办学特色。所谓办学特色即实现与地方发展状况有机结合的特色,这可进一步促进地方优势的发挥,实现地方及高等教育管理的双重发展。中Y和地方政F管理力度及

高等学校去行政化的对策建议

高等学校去行政化的对策建议 发表时间:2016-03-30T15:46:58.0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3期供稿作者:杨谚[导读] 苏州市高新区安监局在行政部门推行教育职员制度,使行政更好地为学术服务。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尝试“终身教职制”和聘任制双轨并行的用人制度。杨谚 苏州市高新区安监局摘要:高校“去行政化”的关键是对权力的重新分配和管理模式的调整。正确处理好政府和高校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切实保障大学的办学自主权,是“去行政化”的核心问题。制定具有能规范双方职责与权界的法典是依法治校的保障。我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赋予大学与政府同等的法律地位,政府对高校提出目标和要求、批准学校的章程和发展规划,提供财政及政策支 持、进行绩效评估,高校在宏观框架内实行自主办学。管理的原则是“宏观有序、微观搞活”。 关键词:去行政化;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结合本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借鉴国外的经验,以及高校行政化表现的内外部两个方面。认为“去行政化”的关键即是对权力的重新分配和管理模式的调整。正确处理好政府和高校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切实保障大学的办学自主权,是“去行政化”的核心问题。在采取各项改革措施之前,必须对此问题进行深入透彻地研究,充分考量应对措施的利弊,才能实施行动。通过长期的、艰苦的高校工作,结合理论的探讨,笔者认为去行政化的主要对策概括起来应该是以下几个方面:(一)建立新型政校关系,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 1.建立新型政校关系。 新型政校关系一是二者之间是法律关系,不是行政隶属关系;二是二者合理分权,实行政校分离。大学与政府之间管理缺乏规范,“人治”空间远大于“法治”空间,制定具有能规范双方职责与权界的法典是依法治校的保障。我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赋予大学与政府同等的法律地位,建立一种新型的契约管理机制,在性质上,政府与高校的契约关系为行政契约,界于行政行为和私法契约之间,兼具行政的公务性和契约的合意性。政府对高校提出目标和要求、批准学校的章程和发展规划,提供财政及政策支持、进行绩效评估,高校在宏观框架内实行自主办学。管理的原则是“宏观有序、微观搞活”。特许状或大学章程既是大学自治的一个保证,也是政府参与大学治理的一个机制。它们既规定了大学的权利,也相应地规定了大学承担的公共责任。契约为一种合意,是解决人际纠纷、维持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形成共识、实现社会和谐的反映。加强对高等学校发展的总体设计和分类指导工作,加强高等学校的“建章立制”工作,推进政府对高校的契约管理关系,推动这一合约管理关系的发展,政府还需改革对高等学校的拨款和评估方式。如变短期预算为中长期预算,即把预算周期由一年调整为五年,以遵循教育规律利于高校的发展;引入第三方评价,以客观评估高校实现政府目标的程度。近期内可选择那些有明确建设目标、自主权较大、办学规范程度高的高校,如一流大学建设学校,开展试点工作。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校分离、合理分权,确立学校的法人主体地位,实现“事权统一”,是推行校本管理的关键,“校本管理”(School-Based Management)就是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基础的管理,强调教育管理重心的下移,学校成为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独立法人实体,从而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充分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使高校按照高等教育法,拥有真正的自主权,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制定教学计划、选编、组织实施教学活动、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等等。建立大学与政府间的中介机构,比如:英国的拨款委员会等中介组织,使得高校合法的自主权诉求可以表达出来,同时,还要确保中介机构的合法独立性。 2. 高校自主办学要靠法治化来保障,而法治化的前提是有法可依。 (1)完善法制,确保办学有法可依。高校自主办学要靠法治化来保障,而法治化的前提是有法可依。完善高校内部的章程和各类规章制度,制定大学章程是大学自主办学的依据。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自批准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学校法人需明晰两种关系:一是办学的外部关系,即所谓的面向社会和依法办学;二是办学的内部关系,即所谓的自我管理和约束机制。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治国方略,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必然要求依法治校,要求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真正实现依法行政、科学管理的发展目标。 (2)强化监督,确保法规、制度有效实施。由于并没有规定办学自主权具体的行使方式,在现实中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致使高校办学自主权极易受到行政权力的不当干预。因此,一方面,应该在完善法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法律做出具体的运行规划,使每一项权力的具体实施都有相应的法规依据;另外,确保法规、制度的统一性和有效性,消除不同法规间可能存在的漏洞。 (3)切实保障高校自主办学权力。专业设置权和招生权是高校办学自主权的重要标志,将专业设置权、招生权还给高等学校。然而,自主招生权的落实相对而言难度较大。 新型政校关系的建立,使高校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可以自主地处理高校内部事务,政府不能直接命令或者“居高临下”地对高校提出任何法律以外或违背高校办学理念的要求,政府应该给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法律保障,构建并逐步完善新型高校法人治理结构,以依法行政为原则,实行教育问责制度。 (二)切实加强高校内部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建立高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及制度,引入社会力量多元参与高校管理。 建立高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实现高校依法自主办学、校长治校、教授治学、学术自由、民主管理。建立校理事会或董事会是党领导教育管理体制的一项改革活动,校理事会或董事会不仅没有改变我国高校的办学方向,而且是实现教育家管理高校的有效途径。理事会或董事会治理只能在自主办学的大学里才能进行,理事会或董事会由政府代表、人大代表、社会贤达人士、学校领导、教授教师代表、学生代表、高校行政人员代表、校友代表共同组成。理事会或董事会是高校中的最高权力机构和决策机构。推行理事会或董事会下的校长负责制,由高校理事会或董事会负责高校校长的选拔。 实施高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制度,引入社会力量多元参与高校管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扩大社会合作。探索建立高等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随着高等教育发展步入新的阶段,政府不再能够包办大学的全部事务,扩大社会参与大学治理已经刻不容缓。逐步形成政府、教师、学生、校友及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利益相关者治理结构。

大学去行政化改革的措施和意见

大学去行政化改革的措施和意见 一、营造舆论氛围,巩固改革的民意基础 (一)广泛开展讨论和思想交流。以社会各界对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密切关注和广泛热议为契机,通过高等教育与学术界知名人士的专业宣讲和大众传媒的正确引导,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场关于大学“去行政化”的专题讨论和思想交锋,并借此时机加强对全社会的“大学启蒙教育”,使社会各阶层对“大学何谓”、“大学何为”、“学术何谓”等大学发展的基本认知问题和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学术本位等经典的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制度与大学文化形成更全面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大学的“去行政化、趋学术化”变革提供或不可缺的民意基础和舆论支持。 (二)针对不同群体采取差异化宣传措施。对于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其相应的专业培训及同高等教育界专业机构与人士的合作,促进其积极转变高等教育行政观念,尊重和遵循教育与学术逻辑,遏止高等教育领域的“工程化”决策思维和“项目化”政策设计,依法治教,减少对大学教育与学术的不当行政干预。对于其他社会机构和普通公众,应通过专业宣讲与媒体传播加强其对大学和学术的理解与认知,使其在高等教育发展相关议题上形成正确的认知。 二、加强高等教育行政层面的行政立法,促进高校内部组织变革与制度创新

(三)加强高等教育行政立法,规范高等教育行政行为。依据大学教育与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政府有必要在高等教育界人士的参与下,以现行《高等教育法》等相关基本法律为依据,制定和施行“高等教育行政规程”等据以规范政府高等教育行政行为的行政法规,明确政府高等教育行政职能的任务、目标、内容、边界、实现方式及规范要求等,明晰大学举办者与大学管理者的职权范围,确认大学作为自主办学者的地位与权力,廓清政府管理权和大学办学权的权力边界,减少和遏制高等教育行政领域的不当行政干预。与此同时,必须督促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依法行政,切实转变高等教育行政职能,努力实现向行政立法、制定规划、财政拨款、政策支持、质量监控、信息服务等核心职能的聚焦,推动其职能模式由“政府包揽型”向“政府监控型”的转向,实现政府与大学的关系由“主导依附型”向“合作伙伴型”的转型。 (四)完善有关高校领导体制和运作机制的法律法规。依据大学作为学术组织的根本属性及其教育与学术本位的运行规律,以现有《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为基础,制定和颁布符合大学组织属性及运行规律的“大学组织条例”,就大学的领导体制及其运作机制,大学内部的权力分配、机构设置、资源配置等基本组织问题作出更明晰的界定,从法制层面进一步确认大学的学术组织属性及其教育与学术本位逻辑,进一步明确大学组织内部学术权力的中心地位、机

从管理职能的角度探究高等教育去行政化

从管理职能的角度探究高等教育去行政化 教育去行政化一直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界的热点问题,不同领域的学者都试图以其擅长的角度来剖析教育行政化现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文章从管理职能的角度出发,对教育行政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在理性思考该现象的同时阐述教育去行政化的意义。 标签:教育去行政化;高等教育;管理职能 一、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一般概述 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指出,高等教育行政化倾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对学校的行政化倾向,二是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倾向。所以高等教育去行政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定义:第一,从外部来说,即调整政府与高校的关系,给予高校应有的办学自主权;第二,从内部来说,减少高校内部管理人员行政级别,调整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关系,强化行政人员为学术人员服务的意识。 二、高等教育行政化的原因分析 1.“计划”方面的行政化 计划,从其动词意义上讲,就是要决定做什么,什么时候做,怎样做和由谁来做。从其名词意义上来说,是指计划活动的结果,包括战略、决策等计划方案。 就教育行政化来说,“计划”方面的行政化是从其外部来说的,即高校与政府的关系。表现为政府对高校宏观战略与重大战略决策的干涉,如高校办学方向、发展规模、招生目标等。政府对高校的把控,使高校办学自主权成为空谈,过强的行政化影响了大学的学术自由发展,政治的干预压缩了学术空间。 2.“组织”方面的行政化 组织,同样具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而组织方面的行政化主要是指其名词含义:组织结构的行政化。随着高校生存的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高校自身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而高校单纯依靠学术权力处理学校事务已不可能,因此需要更强大的行政系统和行政权力的介入。但是行政系统在发展的过程中机构不断臃肿,逐渐失去高效性。而行政权力的作用也不断异化,本来处于服务地位的行政权力却逐渐压制学术权力,使得高校内部学术话语权降低。 3.“领导”方面的行政化 领导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是领导者及其领导活动的简称。高校管理体制由“教授治校”转变为“官员治校”,

中国大学教育去行政化利大于弊

中国大学教育去行政化利大于弊 所谓行政化,是指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由各行政部门管理,以国家意志为基本准则的公共治理模式。而大学教育的主要职能是输送人才和进行科研。今天,我方观点是:中国大学教育去行政化利大于弊。而利弊比较的标准则在于能否让大学职能得到更好的发挥。首先,我要声明:我方认为去行政化不代表完全去除行政方面的因素。 自建国以来,我国套用苏联的办学模式,将大学作为政府的附属机构。大学本身同样高度政府机关化。并且收到中国传统“官本位”观念的影响,最终苏联模式在中国大行其道。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大学不同于其他部门,以简单的强制性的行政命令管理大学教育和科研工作。不仅扼杀了大学管理和执行层人员的工作自主性,还造成了资源浪费或资源搭配错位。本应该百花齐放的大学校园,就这样在现实的引力中砰然坠地失去活力。从这个方面来看,大学去行政化,我国大学才能寻求更加自主高效的发展。 但在大学内部,我国目前实行校长任命制,大学校长直接由政府任命并具有行政等级。同时我国盛行校长负责制,简言之行政、学术权力都属于校长权力。所以即使上级下放权力,但大学内部的高度集权仍会造成大学自我管理的行政化。搞管理的不搞学术,搞学术的不搞管理。搞管理还要搞学术,你还有这么多精力搞学术吗?于是,因为行政手段强力高效等原因行政终于压倒了学术。但这所谓的强力高效却是行政学术一把抓。这是简单粗暴一刀切的强力高效。而非,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强力高效。于是,行政化状态下的大学里面,有两重追求目标,除了学术,还有类似于官员的追求。科学研究在行政权力面前,常常受到压抑和挑战。从这个方面来看,大学去行政化,有利于大学高效的自我管理,和各项工作的开展。 综合来看,去行政化解决旧体制的弊端是我们的目的也是我们的需求,而达成这一目的的困难才是更应该考虑的事情。这些困难在于,如何去行政化,同时如何建立一个新体制和新体制的可行性,以及新体制运行中可能产生的问题。 那么,如何去行政化呢?我方认为需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上级管理部门下放权力,政府要转变职能,由对学校的直接行政管理,转变为运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管理。不能不管,也不能管的太宽。二,对于大学内部,行政权力要与学术权力分离。校长对大学进行日常事务管理,成立学术委员会对教学,科研项目评估与决策,成立校董事会制定学校教育的政策、规划学校的发展、审核教育经费的预算,参与学校重大事务的管理监督与决策等。具体事项在此不一一赘述。另外本段大部分内容引自1985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本方案的可行性。同时南方科技大学的建立,也为大学去行政化提供了本土典例进一步证明了新体制完全有可能建立并且运转。 综上,我方认为中国大学教育去行政化利大于弊。

2013.4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管理试题含答案

全国自学考试2013年4月 行政管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7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古德诺等人在行政学创立阶段提出的最重要观点是 A.行政与管理的分离 B.政治与行政的分离 C.行政与经济的分离 D.行政与立法、司法的分离 2.下列属于行政管理主体的是 A.中共北京市委 B.上海市人大 C.教育部 D.重庆市政协 3.为传统行政组织理论奠定基础的是 A.科学管理理论 B.管理过程理论 C.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D.官僚制理论 4.真正使行政生态研究成为一门系统的行政学分支学科,并使其在学术界占据一席之 地的学者是 A.高斯 B.卡斯特 C.雷格斯 D.林德布洛姆 5.“受限市场模式”在我国主要表现为价格双轨制和 A.价格的不可决 B.全国市场的分割性 C.政企不分 D.弱势政府 6.从权力特性看,权力可分为本原性权力和 A.公共性权力 B.政治权力 C.从属性权力 D .经济权力 7.正确处理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A.权力大于责任 B.权力与责任相称 C.权力小于责任 D.权力与责任分离 8.标志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成果已经为法律所确认、并于2004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法律是A.《行政许可法》 B.《公务员法》 C.《行政诉讼法》 D.《国家赔偿法》 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职能的重心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C.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D.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10.任何行政管理机构都必须依照法律规定并通过一定程序设立,行使法律所赋予的权力,履行法律规定的行政职能。这体现了行政管理机构的 A.权威性 B.主体性 C.执行性 D.合法性 11.在国家最高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中,法国第五共和国实行的是 A.内阁制 B.半总统制 C.总统制 D.委员会制 12.西方现代国家公务员制度或文官制度是在1870年出现于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日本 13.依据职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及所需资格条件而进行的人事分类是 A.职位分类 B.品位分类 C.职能分类 D.职级分类 14.行政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以及群众互相沟通、共同参与决策的领导方式是 B.专断式行政领导方式 A.放任式行政领导方式 C.民主式行政领导方式 D.保守式行政领导方式15.目前行政组织体制为委员会制的典型国家是 A.德国 B.意大利 C.匈牙利 D.瑞士 16.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在日常工作中根据需要随时进行的监督称为 A.舆论监督 B.审计监督 C.专门监督 D.一般监督 2013年4月行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第1页共4页

中国大学去行政化利大于弊

谢谢主席,各位好 今年啊,在深圳出现了这样一所特殊的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它是完全以教育科研为主,跳脱于中国原有的高等教育行政化的体制之外的。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无疑是一次重大的变革。但这个变革是否合理、前景如何,却是众说纷纭。而正是这样一个问题,也引发了我们今天的讨论:中国大学教育是否应该去行政化。 所谓行政化,是指以公权力为主导,由各行政部门管理,以国家意志为基本准则的公共治理模式。今天,我方观点是:中国大学教育去行政化利大于弊。而利弊比较的标准则在于能否让大学职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能否对我们的社会、学校、学生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从必要性来看。去掉大学行政化,我国大学才能寻求更加自主高效的发展。现在的高校中,政府部门过多的以行政方式干预学校的工作,使得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受到了限制。试想一下,当一个高校的专业设置、科学研究和经费使用等都必须由国家决定时,高校的自主权在哪里?所以说只有去行政化后大学才能更大程度上做到更加合理的资源配置和资金分配。而且政府的过多干预更导致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以我国08年的审计报告来看,通过对几百个高校课题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的审计发现,用于课题研究的费用开支仅占40.5%,管理费用、人员经费却占近六成。如此本末倒置,对大学的发展无疑产生了极大的桎梏。 那么当行政化已然成为了高校进步发展的绊脚石,为什么我们不该勇于改革,以去行政化,求更好发展呢? 再从可行性看。诚然,学校的发展不可能完全独立于国家或政府之外,如果完全去掉行政因素的支持,大学的发展便会失去依托,但在我国今天的大学里,行政因素和行政权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它应有的限度。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去行政化,实现大学的“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要实现这个目标也许是艰难曲折,任重而道远的,但我们绝不是无法做到。首先,政府部门可以更多的给学校下放权力,既可以让高校的发展不用过多受政府制约,又能减少政府因为权力过度集中带来的资源浪费。其次,通过对行政职位进行精简,通过权力分散,互相制衡的办法,把高校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分别下放,以行政管行政,以学治学,从而解决高校的行政权力压制学术的问题,给高校一个更合适的发展模式。 其实,我们今天讨论这个辩题,最后的落脚点也在于大学精神的实现。大学与中小教育的不同之处正在于它追求的不仅仅是学术,更是个性的建立和思想的发展。只有去行政化才能让大学跳出行政力量的过度制约,让独特之个性,自由之精神得到真正的回归。

中小学教育应该去行政化

高校行政化一度从去年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一度被公众认为是“高校腐败源头”。这一热点话题也被纳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并首次明确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事实上,中学也应该也要去行政化,不再设立行政级别。 中小学校长行政化带来的严重后果有目共睹的。一是校长队伍的官僚习气越来越重,“人文气”越来越差。许多校长坐车、办公、做事习惯于讲排场,一个个离“书生气”越来越远,离“老板气”越来越重,以至于中小学校长在社会上的形象越来越差。二是校长队伍素质的专业要求越来越差,行政化越来越重。不少人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挤进校长队伍,看重的不是校长承担的崇高的社会责任,而是所谓的行政级别,把当校长当作解决自己升迁的机会。结果,不少没有教育经历,不懂教育规律的人,走上校长岗位,严重地削弱了校长队伍的专业素质。三是中小学教育管理越来越行政化。现在的中小学校长一般都是科级或处级,校长的任用与管理归组织或人事部门,不少行政官员走上校长工作岗位后,能上不能下,最擅长的管理方式就是照搬行政管理那一套,如上下班打卡,下达升学指标,排队、排名,奖惩,等等,、官僚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四是不少中小学校长不但不上课,而且长期不进课堂,不走进教师的生活,以至于学校管理干部与教师的关系日益对立。五是加大了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管理的难度。有些学校行政级别高,教育主管部门行政级别低,导致管理不顺,而级别高的校长更不愿意下到级别低的学校去,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的人员到学校指导工作根本不受重视,影响了对人才的使用和调配。凡此种种,无形中对教育的发展设置了障碍。 取消中小学校长的行政级别,实行校长职级制,对老校长是一种鞭策,对青年校长是一种激励,这对建立符合中小学特点,符合校长成长规律的管理制度是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它不仅是校长队伍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而且对提高校长队伍的整体素质将产业深远的影响。 为此建议: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的同时,也要取消中小学校长的行政级别,实行校长职级制,对校长评定职级,校长的人事档案由组织人事部门转为教育部门归口管理。 2009年10月31日,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同志溘然长逝。斯人已去,言犹在耳——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个问题深深地困扰着上至总理下至学生的全体中国人民,所幸国家正锐意改革,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道路。窃以为中国之基础教育欲有大发展,必先解决教育管理行政化这个问题。 教育管理行政化,即教育体系被纳入行政体制内,行政主导教育。它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体现有三: 其一,地方教育局对中小学校的直接干预过多。众所周知,在当前中国,地方教育局与当地绝大多数的中小学之间是简单的上下级关系。教育局在拥有对中小学校的过多过大权力的同时,也担负着更多更大的责任。过多过大的权责常使它们将自身的自立需求强加于教

行政管理学(答案)

行政管理学补修复习资料及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持广义行政观的代表人物是(魏劳毕)。 2.被称为“管理理论之父”的是(法约尔)。 3.行政体制的核心是(行政权力的划分和行政职能的配置)。 4. 我国行政组织系统中的公安派出所属于(派出机关)。 5.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又称(新古典组织理论)。 6.行为科学时期的主要行政学家有(瓦尔杜西蒙狄莫克)。 7.行政环境的特点包括(互动性复杂性多样性可变性)。 8.巴纳德认为,正式组织的构成要素有(协作意愿信息联系共同目标)。 9.行政领导活动的要素有(领导者被领导者作用对象)。 10.党的监督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日常监督专门监督)。 二、判断辨析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最早提出行政环境问题并予以研究的是里格斯。 理由分析:……是高斯; 2、中国的公共行政最大的特点是公共性。 理由分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3、英国地方政府形式是最典型的自治体体制。 理由分析:……应该是自治体地方政府; 4、人事行政机关实行的是党统一领导制的国家是美国。 理由分析:……应该是中国; 5、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理由分析:……应该是自由资本主义;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舆论监督:是指通过对在公共论坛的言语空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 行政方法: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为了达成行政目标,从公共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和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一定的公共行政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的指导下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手段、方法和技术等的总称。 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机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你如何看待行政领导责任和其行政职位、行政职权是统一的 答:行政领导责任和其行政职位、行政职权是统一的。首先,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位,即新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中所处的法律地位和担任的行政领导职务,这是行政领导者行使职权、履行责任的前提。其次,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行政职权,即来自于行政职位的权力,它是行政职位所具有的一种由法律规定的权力,是兴这个领导者履行责任的必要依据。再次,行政领导者要履行行政领导责任: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中处于一定的职位,具有一定的职权,就要承担国家所委托的一定工作任务,并对国家负有责任,这就是行政领导者的行政领导责任。作为领导者,责任是第一位的,权力是第二位的,权力是尽责的手段,责任才是行政领导的真正属性。 2、行政区划体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高校去行政化的现实意义

高校“去行政化”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高校行政化的问题是中国教育体制长期发展下累积形成的一个老问题。今天,我们要谈的高校“去行政化”就是要高校实行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同时按照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高等学校办学规律和学术发展规律办高校,把高校作为学术性组织而非行政机构进行管理。这就意味着高校要突出与重视教授治学、学术至上、大学自治、民主管理等内容。 那么,高校“去行政化”究竟有什么现实意义呢?我觉得主要从以下几点来去认识。 1、高校“去行政化”的现实必要性 高校行政化倾向的长期存在,不仅违背了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和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精神,也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实践证明,高校过度行政化严重影响大学自主权的发挥,不利于教育家办学,甚至将教育机构、学术机构演变成了官僚机构,助长了官本位意识,不利于大学民主管理的实施,更不利于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因此,高校“去行政化”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2、高校“去行政化”有利于正本清源,重塑我国高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 评价一所高校的优劣,关键看它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同样,评价一位校长是否杰出,不是看其行政级别的高低,而是看他对高校的贡献。当前我国的大学和校长们,热衷于提升学校的档次和“高大全”,重视外在的表现形式,却忽视高校的内涵发展,以致中国的大学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正如前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所说:“我们的学校领导人都是上级任命的官员,靠行政权力治校,下级服从上级。教授没有话语权,只能去迎合权力,或者主动去做官。于是产生了大学不去竞争学术,而是崇尚权力大、地位高的校园文化,在这种氛围中,学术就萎缩了。” 3、高校“去行政化”有利于落实我国高校办学的自主权 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对外是自主办学,对内是学术自由,崇真求实,以人为本,民主管理等。在高等教育的改革历程中,我国已由法律形式确定了大学拥有的各项自主权,但是大学办学自主权迟迟不能落到实处。究其原因是学校的行政权力过于集中,甚至凌驾于学术权力至上。这不仅存在于高校内部学术系统与行政系统,在高校与政府的外部关系上,政府部门对高校的管理依然过多过细。作为举办者的政府部门,实际上直接参与大学的各项事务,使得大学自主办学的空间十分狭小,越来越难发挥办学的能动性,从而丧失活力和个性。 4、高校“去行政化”有利于我国高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行政化背后所隐含的“行政思维”与教育家办学所强调的“教育思维”在实践中可能带来截然相反的效果,这是由于行政思维和教育思维存在着诸多的不同。行政的手段往往是命令和强制,教育的方式往往是教育,使人从内心生发出认同。行政思维阶级分明,层次清楚,层层服从。而教育思维不讲阶层,只讲道理。行政思维追求现实利益,教育思维追求长远利益,有更高价值追求,教育家治校,学校就会散发出特有的人文光辉。而现今,高校长期以来行政权力掌握着资源的分配、高校内行政和学术科员的地位等,以致行政权力侵蚀、挤压学术权力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便使得学术创新能力日渐削弱,学术精神渐渐沦丧,教授、教师的积极性挫伤,各种腐败现象滋生,矛盾冲突不断激化。在这样的行政思维下,大学极易变成一个名利场,教师们热衷于行政权力的追逐,获得了行政权力,背后所潜藏的高附加值也会随着而来。高校的基本任务是教学和科研,教师的精力和重点没有放在教学和科研上,直接受损失的是学生。因此,高校去行政化理应注重引导纯粹学术权利的回归,赋予纯粹学术人员和基层学术组织更多的参与学术事务管理的机会和决策权力。 5、高校“去行政化”有利于遏制高校“泛行政化”倾向,更有利于大学精神的回归 大学的核心价值取向是追求知识、追求真理。大学作为以知识为基础的学者共同体的定位,正体现出大学的基本理念在于发展知识、追求真理。因此,大学必须为教师提供一个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