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一、课程说明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一、课程说明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一、课程说明

《植物生理和生态学Plant Physiology and Ecology》(1112020081)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

一、课程说明

1.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植物生理和生态学是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生态学紧密结合共同阐明植物基本生

命过程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Plant Physiology and Ecology closely integrated plant physiology and plant ecology is a science to clarify the basic life processes of plant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plants and environment.

通过讲授自养高等绿色植物的物质生产和光能利用、植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

转变、植物生长发育等生命现象的本质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生理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同时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和解决在GAP生产中的相关问题。培养了合格的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

The basic life processes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environment of material production and light energy use ,of the mutual transformation of material and energy in plants,of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autotrophic higher green plants will be taught in this cours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Plant Physiological Ecology , and use the knowledge to explain and solve the related problems in the production of GAP. Qualified talents of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ll develop.

2.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生理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药用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掌握植物相互间及植物与生存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及研究热点,掌握植物生理生态学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

The basic concepts, the basic principles, the basic rules of life activity of medicinal plants, some basic experimental method of Plant Physiological Ecology should be maste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s and plants, plants and the environment should be mastered basically. While the frontier and research focus of the discipline should be understood.

3.学分:3

4.学时:51

5.性质:必修课

6.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1]《植物生理学》第七版,潘瑞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

主要参考书:

[1]《药用植物生理生态》第1版阮晓王强等编科学出版社2010年

[2]《植物生理学》第4版 Lincoln Taiz Eduardo Zeiger编,宋纯鹏等译科

学出版社 2009

[3]《生态生物化学》第1版李绍文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4]《植物逆境生理生态学》第1版赵福庚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植物生态学》第1版姜汉桥段昌群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6]《植物生理生态学》第1版蒋高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引言

(2学时)

[基本内容]

植物生理生态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植物生理生态学与GAP生产;怎样学好植物生理生态学,注重实验以及结合生产实践。

[基本要求]

1、掌握植物生理生态学的定义

2、熟悉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范畴和内容

3、明确“自养性”是绿色植物代谢活动的最大特点,也是植物生理生态学学

习的重点

4、了解植物生理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5、了解植物生理生态学与GAP生产的关系。

第二章水分因子和水分代谢

(4学时)

[基本内容]

水分生态因子;植物对水分的需要;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蒸腾作用;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基本要求]

1、了解植物对水生态因子的生态适应;了解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蒸腾作用、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2、掌握植物吸水、失水的原理及过程。

3、重点掌握水势的概念。

第三章土壤因子、矿质代谢

(4.5学时)

[基本内容]

土壤生态因子;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分布;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基本要求]

1、了解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2、掌握土壤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植物对土壤生态因子的生态适应;掌握植

物生理学的定义和内容,植物对必需矿质元素的吸收以及其在植物体内的同化、运输,掌握合理施肥的生理学基础。

3、重点掌握植物根对氮的同化。

第四章光照、光合作用

(5学时)

[基本内容]

光生态因子;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叶绿体及叶绿体色素;光合作用的机制;光呼吸;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植物对光能的利用。

[基本要求]

1、了解光生态因子对药用植物生理活动过程的影响;了解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叶绿体及叶绿体色素,植物对光能的利用。

2、掌握光合磷酸化和光呼吸以及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

3、重点掌握光合作用的机理和光合作用的过程。

第五章温度、呼吸作用

(4学时)

[基本内容]

温度生态因子;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生理意义;植物的呼吸代谢途径;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呼吸过程中能量的储存和利用;呼吸作用的调节和控制;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

[基本要求]

1、了解温度对药用植物生理活动过程的影响;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生理意

义;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呼吸过程中能量的储存和利用;呼吸作用的调节和控制。

2、掌握植物的呼吸代谢途径;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3、重点掌握EMP途径、Krebs cycle。

第六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3学时)

[基本内容]

有机物运输的途径、速率和溶质种类;韧皮部装载和卸出;韧皮部运输的机制;同化产物的分布。

[基本要求]

1、了解有机物运输的途径、速率和溶质种类。

2、掌握有机物的转变和在韧皮部运输的机制;同化产物的分布。

3、重点掌握韧皮部装载和卸出。

第七章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

(4学时)

[基本内容]

糖类与蛋白、脂类的转换;初生代谢与次生代谢;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理生态学功能;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特点;不同生态因子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和积累的影响;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调控

[基本要求]

1、掌握植物几大类初级代谢产物之间的关系,掌握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的关

2、重点掌握次级代谢产物的种类、合成途径以及生态因子对植物初级代谢产

物积累的影响

3、了解初级代谢产物的生理生态功能、积累的特点、生产调控等

第八章植物体内的细胞信号传导、植物生长物质

(4.5学时)

[基本内容]

信号与受体结合;跨膜信号转换;细胞内信号转导形成网络。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乙烯;脱落酸;其他天然的植物生长物质;植物生长抑制物质。

[基本要求]

植物体内的细胞信号传导作一般了解

1、了解各类生长物质的合成、代谢和运输。

2、掌握各类生长物质的种类和化学结构以及它们的生理作用和应用。

3、重点掌握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乙烯、脱落酸的生理作用

第九章光形态建成

(2.5学时)

[基本内容]

光敏色素的发现、分布和性质;光敏色素的生理作用和反应类型;光敏色素的作用机制;蓝光和紫外光反应。

[基本要求]

1、了解光敏色素的作用机制;蓝光和紫外光反应。

2、掌握光敏色素的发现、分布和性质。

3、重点掌握光敏色素的生理作用。

第十章植物的生长生理

(3.5学时)

[基本内容]

种子的萌发;细胞的生长;程序性细胞死亡;植物的生长;植物的运动。

[基本要求]

1、了解程序性细胞死亡、植物的运动。

2、掌握种子的萌发、细胞的生长、植物的生长。

3、重点掌握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和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特性。

第十一章植物的生殖生理

(3学时)

[基本内容]

植物的幼年期;春花作用;光周期现象;花器官的形成及其生理;受精作用。

[基本要求]

1、了解植物幼年期的特征;花器官的形成及其生理;受精作用。

2、掌握春花作用;光周期现象。

3、重点掌握春花作用;光周期现象中的重要概念以及春化和光周期理论在农

业上的应用。

第十二章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

(3学时)

[基本内容]

种子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果实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种子和延存器官的休眠;植物的衰老;植物器官的脱落。

[基本要求]

1、了解种子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植物的衰老;植物器官的脱落。

2、掌握果实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种子和延存器官的休眠。

3、重点掌握呼吸骤变。

第十三章植物的抗性生理

(4.5学时)

[基本内容]

植物的抗冷性、抗冻性、抗热性、抗旱性、抗涝性、抗盐性、抗病性等

[基本要求]

1、了解植物抗逆机制。

2、掌握逆境对植物的伤害;植物对逆境的适应。

3、重点掌握提高药用植物抗性的生理措施。

第十四章植物种群、群落生态学简介;植物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

(3.5学时)

[基本内容]

植物与环境:光、温度、水、土壤等生态因子;植物种群生态学;植物群落生态学;植物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

[基本要求]

1、了解了解我国现有的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及其所处的生态环境,认识到保

护植物资源的重要性,理解合理开发植物资源与利用植物资源的关系。

2、掌握植物种群、植物群落概念及理论以及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3、重点掌握植物种群的基本特征、植物种群的增长;植物群落的结构(包括

群落的种类组成、种类成分的数量特征,群落的综合特征等);植物群落的分类;植物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

中药资源与开发前景报告

专业景气度调查报告 中药资源与开发

调查报告说明 本调查报告系安博教育集团与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联合制作,以为莘莘学子在选择志愿时提供有效参考。报告中所有文字、图片、表格均受到中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条例的版权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没有经过安博教育集团的书面许可,不得将本报告中的信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如引用本调查报告的数据,需注明数据源于安博教育集团2008年专业景气度调查报告。 本报告中关于专业景气度的调查为安博教育集团与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研究员采用行业访谈、毕业生抽样调查以及焦点组讨论等方法获得。为了确保数据的客观真实,调查共发放了4983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745份,问卷有效率达95.2%。但是,因为本报告中发布的调研数据系通过抽样方法采集,数据结果受到样本量和样本主观判断的影响。由于调研方法及样本抽取的限制,数据结果无法达到完全的精准真实,本报告只提供给用户作为选择志愿的参考资料,安博教育集团和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不对报告数据与个人情况的对应承担法律责任。

目录 调查报告说明 (2) 目录1 专业大总结 (3) 1 专业大总结 (4) 2 就业方向调查分析 (4) 2.1毕业最适合岗位调查 (5) 2.2毕业生去向分布表 (5) 2.3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匹配度 (6) 3 专业具体景气指数分析 (7) 3.1毕业薪酬指数 (7) 3.1.1毕业1年薪酬指数 (7) 3.1.2毕业2年薪酬指数 (8) 3.1.3毕业3年薪酬指数 (9) 3.2职位级别指数 (9) 3.3应届就业率指数 (10) 3.4毕业深造指数 (11) 3.5发展前景指数 (11) 3.6创业指数. (11) 3.7工作舒适度指数 (13) 3.8全球化指数 (13) 3.9学习压力指数 (13)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程教学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根本性体现。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认真贯彻上海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2009-2013年)》文件精神,继续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实施“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程”。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经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突出教学过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推动理论与实践、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学习做人与学习做事的结合。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精品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精品课程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有: 1.整体优化原则:要立足于专业建设,从课程体系的整体角度出发,优化结构,精选内容,突出个性,注重实践,形成特色。 2.协调发展原则:要把素质教育置于课程建设的核心地位,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知识、专业能力与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3.以人为本原则:要强化学生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4.辐射示范原则:要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与辐射效应,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二、建设目标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我校教育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

《中药药理学》 作业答案

《中药药理学》第1次作业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许多温热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1分]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 2. 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3. 下列哪项为大多数寒凉药的药理作用 [1分]E.具有抗感染作用 4. 相畏配伍的目的是 [1分]A.减少毒性 5.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温热药长期给药后引起动物的机体变化 [1分]B.体温降低 6. 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B.有机酸 7. 中药材储藏条件不适宜的是 [1分]D.日照 8. 黄连与连翘同用抗感染为下列哪项配伍方法 [1分]B.相须 9. 下列药物,除哪项外,均有镇静、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 [1分]C.麻黄 10. 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是 [1分]A.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11. 下列哪种配伍为复方配伍禁忌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1分]A.相反 12.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 [1分]E.机体病理状况 13. 昆布、海藻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14. 甘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蛋白质 15. 知母可兴奋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寒证(阳虚证)病人的能量不足的药物是 [1分]E.附子

16.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长期给寒凉药后,对动物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的影响 [1分]D.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增多 17. 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理作用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1分]E.枳实 18. 辛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A.挥发油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1. 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是 [1分] D.麝香、麻黄 2. 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是 [1分] A.黄芩、栀子 3. 炮制后,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率增加的是 [1分] D.延胡索 4. 炮制后,药物的毒性消除或降低的是 [1分] B.乌头 5. 由温热药造成的热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D.痛阈值降低,惊厥阈值降低 6. 由寒凉药造成的寒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C.中枢抑制性递质5-HT含量增加 7. 附子经炮制后 [1分] B.毒性降低 8. 黄芩炒制的主要目的是 [1分] C.便于贮存 9. 具有增效协同作用的配伍方法为 [1分] B.相须、相使 10. 减低或消除毒性的配伍方法为 [1分] C.相畏、相杀 11. 温热药对寒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C.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释放 12. 寒凉药对热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B.基础体温降低,痛阈升高 13. 抑制机体基础代谢的药物是 [1分] B.大黄、黄连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2004级药事管理学期末考试试题B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2004级药事管理学期末考试试 题B 一、简答题(本大题4小题.每题5.0分,共20.0分。) 第1题《药品管理法》中劣药的定义及按劣药论处的情形? 【正确答案】:答案: 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劣药”此外,即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按劣药论处:①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②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③超过有效期的;④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⑤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⑥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第2题伦理委员会在人员构成方面有哪些要求? 【正确答案】:答案: 为确保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的权益,须成立独立的伦理委员会,并向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伦理委员会应有从事医药相关专业人员、非医药专业人员、法律专家及来自其他单位的人员,至少由5人组成,并有不同性别的委员。伦理委员会的组成和工作不应受任何参与试验者的影响。 第3题 GMP的基本点与指导思想? 【正确答案】:答案: GMP的基本点是:要保证生产药品符合法定质量标准,保证药品质量的均一性;防止生产中药品的混批、混杂、污染和交叉污染。 GMP 的指导思想是:一切药品的质量形成都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单纯检验出来的。药品生产要控制生产全过程中所有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用科学的方法保证质量,在保证所生产的药品符合质量要求、不混批、不混杂、无污染、均匀一致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再经检验合格,这样的药品才属真正合格。监督实施GMP是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保证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有效的可靠措施。 第4题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在使用过程中有哪些规定? 【正确答案】:答案: 医疗机构制剂一般不得调剂使用,只能在本医疗机构内凭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使用,并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所载明的诊疗范围一致。但发生灾情、疫情、突发事件或者临床急需而市场没有供应时,需要调剂使用的,属省级辖区内医疗机构制剂调剂的,必须经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属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特殊制剂以及省级之间医疗机构制剂调剂的,必须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此外,医疗机构制剂的调剂使用,不得超出规定的期限、数量和范围。 二、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每题15.0分,共15.0分。) 第1题试述我国对罂粟壳实验研究的管理要点。 【正确答案】:答案: 罂粟壳属于麻醉药品的一种,故其实验研究应满足麻醉药品实验研究的管理。开展罂粟壳实验研究活动必须具备相应条件,并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才能进行。罂粟壳的临床试验,不得以健康人为受试对象。开展罂粟壳的实验研究应具备的条件:(1)以医疗、科学研究或者教学为目的。(2)有保证实验所需罂粟壳安全的措施和管理制度。(3)单位及其工作人员2年内没有违反有关禁毒的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罂粟壳实验研究,申请人应具备相应的条件,并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取得《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研究立项批件》方可进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实验研究立项批件》不得转让。申请人经批准开展罂粟壳实验研究,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药物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向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办理药品注册审批手续。并严格控制试制

浅谈我国中药资源的现状与保护

浅谈我国中药资源的现状与保护 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地理分布、时间、空间变化、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学科。该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自然学科,它是在生物分类学、生态学、地理学、生物化学、天然产物化学和中药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多学科、跨学科兼有管理学科性质的新兴边缘学。我国开发利用中药资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兴旺发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中药资源是我国人民防治疾病、康复保健的重要物质基础,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丰富的科学内容,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应用,对社会主义的经济事业和人民卫生保健事业有明显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中药资源是自然资源的一部分,人类在漫长的生活实践和生产实践中利用自然资源,发现并累积了利用植物、动物和矿物防病治病的知识,并逐渐形成体系,著成多部本草学。随着人口增加,社会对中药资源的需求量随之增加,从而使中药原料供求矛盾突出。近年来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成果 ,为中药资源学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先进的实验手段。 一、我国中药资源的现状 我国是资源大国,拥有全球物种总数的10%-14%。据全国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统计,我国有药用植物资源11146 种。但我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增长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占有资源量相对不足,人们对药用植物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必然导致人均资源拥有量的迅速降低。在被开发利用的药用植物资源中,约80%为野生药材,只有不到20%药材被人工栽培。 中药资源中近80%的种类来源于野生资源。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合理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认识不足,使得我国一些地区不同程度上对中药资源进行了掠夺式的过度采收、捕猎;又由于违反自然规律的垦殖等原因,使一些药用动、植物丧失了适宜的环境,减弱了中药资源的再生能力,造成中药资源的减少和枯竭,加之近10年来我国天然植物药的需求翻了三番,年需求量已高达6000万公斤,出口约3000万公斤,如此高的开采量已经致使大面积植被被毁,导致近10年野生

家畜育种学精品课程建设及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思考赵艳红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第14卷 总第66期)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No.6 2012(Vol.14 Sum No.66) “家畜育种学”精品课程建设及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思考* ● 赵艳红,李金泉,斯日古楞,张燕军,阎晚姝 (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 摘 要:本文阐述了“家畜育种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建设目标,着重提出树立提高精品课程优质资源共享的意识和实现开放共享的资源首先要解决思想理念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资源的问题,要建立健全动态监控机制,保证优质资源共享的开放性和动态性。 关键词:家畜育种学;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应用 DOI:10.3969/j.issn.1009-4458.2012.06.04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12)06-0115-02 进入新世纪,我国教育事业实现了重大的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手段问题,成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关注的重点、热点。为此,2003年4月,我国正式启动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利用5年的时间我国共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00-500门省、自治区精品课程。使得优质课程以网络的形式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共享,并通过精品课程的示范辐射作用,从总体上推动整个高等学院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 一、精品课程的启动与建设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省级、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提高对人才培养质量重要性的认识,紧紧抓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条生命线,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以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国际竞争能力为重点,整合各类教学改革成果,加大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力度,加强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大力提倡和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改革阻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不合理机制与制度,促进高等学校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建立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因此,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系统内各级组织机构重点建设的项目。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从2004年开始,我校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将精品课程建设列入重点项目。并围绕精品课程建设,成立了“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学基本建设委员会”,确定了校院两级一把手责任制度。制定了《内蒙古农业大学学院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精品课程建设成为学院评估和专业评估的重要指标。有力地推动了我校精品课程的建设。 从2007年起,主讲《家畜育种学》这门课程的几位老师就开始着手进行《家畜育种学》精品课程建设,经过老师们共同努力,这门课程先后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及国家级精品课程。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完成了《家畜育种学》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将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实验指导、科研成果、品种资源、电子教案、电子教程及全部教学录像和部分生产实习、实验教学的录像都已上网,并且指定专门的教师来负责课程的完善和网站的管理。 虽然我们下大力气花费大量时间把精品课程创建起来,有了相应的网站和一些优质的教学资源,但在教师的培训、资源的利用和共享、教学资源的监管以及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 1.加强师资的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 家畜育种学课程的师资队伍结构比较合理,师资整体素质较高,但缺乏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交叉。在教学上体现在教师对所承担课程的理解和把握较精准,但缺乏对整个课程体系的融会与贯通,使学生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的各门课程联系起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今后需加强师资的培训,使每位教师对整个课程体系都有一定的了解,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2.对资源共享的目的认识不够 国家启动的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处在国内外教育资源共享的背景之下,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通过名师名家的精品示范课,把优质教学资源传递给不同需求层次的对象,以缓解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同教育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最终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优质课程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作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收稿日期:2012-09-22 基金项目:内蒙古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家畜育种学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与应用机制的研究”、“动物遗传繁育系列课程及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赵艳红(1967-),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市人,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 中药资源与开发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中药资源与开发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中药资源与开发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中药资源与开发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中药资源与开发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中药资源与开发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中药资源与开发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中药资源与开发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中药资源与开发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

中药药理学 作业1

A型题: 1.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长期给寒凉药后,对动物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的影响 A.心率减慢 B.尿中儿茶酚胺排出量减少 C.血浆中和肾上腺内多巴胺β-羟化酶活性降低 D.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增多 E.耗氧量降低 2. 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是错误:正确答案为:A A.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B.抑制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 C.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 D.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释放 E.基础体温降低 3. 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理作用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A.人参 B.麻黄 C.当归 D.附子 E.枳实 4. 辛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A.挥发油 B.有机酸 C.鞣质 D.糖类 E.蛋白质 5.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温热药长期给药后引起动物的机体变化 A.痛阈值降低 B.体温降低 C.心率加快 D.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升高 E.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升高 6. 许多温热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错误:正确答案为:D A.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B.抑制交感神经系统 C.抑制内分泌系统功能 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 E.具有抗感染作用 7. 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A.挥发油 B.有机酸 C.糖类 D.蛋白质 E.以上均非

8. 甘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A.挥发油 B.有机酸 C.鞣质 D.蛋白质 E.苷类 9. 下列哪项为大多数寒凉药的药理作用错误:正确答案为:E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B.兴奋交感神经系统 C.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 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 E.具有抗感染作用 10. 下列药物,除哪项外,均有镇静、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错误:正确答案为:C A.钩藤 B.羚羊角 C.麻黄 D.柴胡 E.大黄 11. 黄连与连翘同用抗感染为下列哪项配伍方法 A.单行 B.相须 C.相畏 D.相杀 E.相反 12. 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A.挥发油 B.糖类 C.蛋白质 D.无机盐 E.以上均非 13. 昆布、海藻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A.挥发油 B.氨基酸 C.蛋白质 D.无机盐 E.以上均非 14. 知母可兴奋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寒证(阳虚证)病人的能量不足的药物是 A.知母 B.黄连 C.黄柏 D.大黄 E.附子 15. 中药材储藏条件不适宜的是

(完整版)中药资源学

第一章:绪论 1、中药资源学:是研究重要资源的特点、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 时空变化规律的科学。 2、中药: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使用的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对人体保健 发挥作用的物质。 3、自然资源:①可再生资源,如生物资源②不可再生资源,如矿物资源 4、中药资源的特点:①地域性:地道药材: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质量好、疗效 高、产量大的药用种类。②再生性③共存性④多用性⑤可解体性 5、中药资源学的研究内容:{药用动物植物矿物资源种类及其地理分布、产量(含 蕴含量)、资源更新} (1)重要资源调查的技术: 传统调查技术:踏查和访问调查法、详查和样地调查法、统计报表、抽样调法现代调查技术:RS技术、GIS技术、GPS技术、3S技术 (2)药用动植物资源区划与产地适宜性分析 ①区划:地域性、综合性、宏观性 ②产地适宜性分析:单品种产地适宜性区划、单项地理生态因素区划、多项自然生态区划 (3)药用动植物资源的野生抚育和可持续利用(实行围栏保护封育) 野生抚育:生理生态学研究、资源学研究、生物学研究 (4)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动态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利用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应以药物开发为中心并进行其他多产品的开发 (5)积极寻找和扩大药用动植物新资源 (6)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的评价和监测 问答题:请你为保护濒危药用动植物提出意见? 答:1、要对药用动植物资源区划和进行产地适宜性分析,这样能因地制宜。2、可以实行围栏保护封育。3、合理开发利用研究4、积极寻找和扩大药用动植物新资源,这样能取代那些濒危的药用动植物资源。 第二章:传统的中药资源区划及其资源状况 1、关药区:野山参、关黄柏 2、怀药区: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怀山药 3、浙药区:浙贝母、麦冬、玄参、白术、白芍、杭菊花、延胡索、温郁金 4、川药区:川芎、川附子、川牛膝、川贝母 5、南药区:广藿香 6、蒙药区:黄芪、甘草、知母 7、维药区:肉苁蓉、甘草、锁阳、阿魏、枸杞 8、藏药区:冬虫夏草、大黄、甘松9、海药区:昆布、海藻、石决明、牡蛎 第三章:中药资源自然属性的构成 1、药用植物种类(87%) ①藻类②菌类③地衣类④苔藓类⑤蕨类⑥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2、药用动物种类(12%) 3、药用矿物种类(不足1%) 第四章:中药资源的应用种类

(完整版)中药资源学资料重点总结.doc

石河子大学2012 级中药学 中药资源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特点,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 科学。 2.民间药:也称草药。是指在局部地区的草药医生和民间用来防治疾病的天然药物及加工 品,通常根据经验用药,无医药理论指导也无统一的加工炮制工艺。 3.民族药:我们国家少数民族使用的,以本民族传统医药理论和实践为指导的天然药物及 其加工品。 4.蕴藏量:指某种药用动植物资源在一定时间和地区范围内的自然蓄积量,可分为总蕴藏量 和可利用蕴藏量 5.年允许量:在一年内允许采收的量,既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永续利用的采收量。 6.最大持续产量:保证在采收某种药用动植物资源时,仍能保持其原有资源量,即在正常自 然更新时所允许采收的最大产量。 7.3S 技术:是遥感( rs)地理信息系统( gis)和全球定位系统( gps)三种技术的简称。其中,遥感 技术是基础,地理。。。起辅助信息处理作用,全球。。。用于辅助空间定位。 8.就地保护:是将药用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就地加以维护,从而达到保护药用动 植物资源的目的。 9.异地保护:又称迁地保护。即将珍稀病危药用动植物种类迁出其自然生长地,保存在保护 区,动物园植物园等,进行引种驯化研究。 10.道地药材 11.外业调查:实地调查是取得中药资源蕴藏量的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方法,要在充分掌握被 调查地区的地形土壤气候植被和农业林业牧业等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一切可行的调查路线和 调查方案,进行实地调查。 12.内业整理:是对野外实地调查取得的原始数据资料标本进行系统整理,并分析研究药材 的历史资料和数据。 13.维药:维药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采阿拉伯、古希腊等民族医药之所长,并受到中 医学的影响,是我国民族医药的独立分支,历史上为西域各族人民的繁衍和昌盛做出过重要 贡献。 二、简答题 1.中药资源九大区域(关怀南海,浙川藏蒙维) 2.主要民族药种类:藏蒙维傣壮药五大类 3.药用植物的濒危程度划分为:我国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将濒危植物分为三个 保护等级:即一级保护植物,指具有极为重要的科研,经济和文化价值的稀有濒危种类;二 级保护植物,指在科研或经济上有重要意义的稀有或濒危种类;三级保护植物,指在科研或 经济上有一定意义的渐危或稀有种类。 4.植物类中药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类。 5.中药资源学研究内容: a 中药资源调查技术; b 药用动植物资源区划与产地适宜性分析; c 药用动植物资源的野生抚育和可持续利用; d 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动态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研 究; e 积极寻找和扩大要用动植物新资源; f 濒危用用动植物资源的评价与监测。 中药资源的地位与价值: a 中药资源是人类健康事业的物质保障; b 是中药产业发展的物质

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实施方案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意义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内涵建设,促进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果应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并通过搭建数字化学习中心平台,借助海量存储系统,以优质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网络环境下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手段多媒体化、教学过程多样化、学习过程自主化,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特启动学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 二、建设目标 拟用2年时间初步建成覆盖重点、特色专业的20个共享专业资源库,其中2012年底前完成五个重点专业(群)共享资源库建设。 拟用2年时间初步建成400门课程教学资源,其中,2012年底完成200门。 三、建设原则 按照“科学规划、分期建设、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突出内涵、自主学习、区域共享”的原则,建设数字化学习中心,形成网络自主学习交流平台;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共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四、建设内容

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总体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一)专业建设资源库 包括专业区域人才需求调研、行业职业标准及岗位职业能力调研、专业介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等资源,该资源要同时考虑全国范围内的普适性和区域特色,并将新技术、新工艺不断融入专业发展中。 (二)课程资源库 包括课程标准、课程整体设计、教学单元设计、数字化理论教材、实训教材、实训项目手册(实训指导书)、教学课件、习题库、试题库等资源。 (三)教学资源库 包括企业案例分析、实训项目、考核评价体系、技术标准、业务流程、作业规范、教学录像等资源。 (四)实训及其基地资源库 包括虚拟企业、虚拟场景、虚拟设备以及虚拟实训项目、企业生产工具、生产对象、生产场景、校内教学条件等资源。 (五)社会服务资源库 包括大赛作品库、师资培训项目、职业资格考证项目及题库、合作企业在岗职工培训项目、技术开发与推广、社会培训与技术服务及其他社会服务项目等资源。 五、建设办法 各类资源采取项目化管理的方式,按照自愿申请→立项评审→中期检查→期末验收的流程,由专业或课程负责人组织团队申请立项(***专业或***课程建设项目);以院(部)为单位,收交

中药药理学第1次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许多温热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1分] A.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B.抑制交感神经系统 C.抑制内分泌系统功能 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 E.具有抗感染作用 2. 昆布、海藻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1分] A.挥发油 B.氨基酸 C.蛋白质 D.无机盐 E.以上均非 3. 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是 [1分] A.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B.抑制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 C.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 D.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释放 E.基础体温降低

参考答案为:A,您选择的答案为:E 4. 黄连与连翘同用抗感染为下列哪项配伍方法 [1分] A.单行 B.相须 C.相畏 D.相杀 E.相反 5. 下列哪种配伍为复方配伍禁忌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1分] A.相反 B.相须 C.相使 D.相畏 E.相杀 6. 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理作用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1分] A.人参 B.麻黄 C.当归 D.附子 E.枳实 7. 甘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 A.挥发油

B.有机酸 C.鞣质 D.蛋白质 E.苷类 8.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 [1分] A.药物的品种 B.炮制加工 C.药物剂型 D.药物配伍 E.机体病理状况 9. 相畏配伍的目的是 [1分] A.减少毒性 B.协同作用 C.减少个体差异 D.更易吸收 E.增强疗效 10. 知母可兴奋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寒证(阳虚证)病人的能量不足的药物是 [1分] A.知母 B.黄连 C.黄柏

D.大黄 E.附子 11. 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 A.挥发油 B.有机酸 C.糖类 D.蛋白质 E.以上均非 12. 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 A.挥发油 B.糖类 C.蛋白质 D.无机盐 E.以上均非 13. 下列哪项为大多数寒凉药的药理作用 [1分]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B.兴奋交感神经系统 C.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 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 E.具有抗感染作用 14.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长期给寒凉药后,对动物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的影响 [1分]

(完整版)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口腔正畸学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方案 (口腔医学专业) 系部口腔医学系年级2016级 编写赵明君 二〇一七年六月

《口腔正畸学》课程建设方案 目录 前言: (1) 一、指导思想 (1) 二、课程定位 (1) 三、课程建设目标及思路 (2) 四、课程的建设方法 (3) 五、课程体系 (4) 六、课程资源 (5) 七、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6) 八、课程的教学效果 (7) 九、课程的课程考核 (7)

前言 课程建设是职业教育教学基本建设中最具基础性的核心工作,其水平、质量和成果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全力实现国家级示范学校创建目标,把改革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并结合我校专业实际情况,将口腔正畸学的课程进行建设,特制订本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口腔正畸学是具有特色的课程,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特别是专业课程要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课程设置合理,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辐射作用。 二、课程定位 大专院校的口腔正畸学课程设置必须以从事医疗行业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口腔行业发展对正畸学人才质量的需求为依据,以行业发展趋势为指导。 《口腔正畸学》课程是我校口腔医学专业的考查课,与本专业其它课程如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等联系密切。口腔正畸学课程的开设,使学生不仅掌握正畸学的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与实践、来真正熟悉和理解所学的正畸操作技能。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就业前景.doc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就业前景_高考升学网当前位置:正文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就业前景 更新:2019-05-29 18:38:07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介绍专业简介 中药资源与开发主要研究中药学、中药资源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中药资源的调查分析、中药材的培养生产、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更新等。例如:中药资源种类、数目、分布的普查,当归、人参等中药材的栽培养护,中药新药的研制,中药材新品种的研发等。 培养目标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培养掌握中药学与中药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各类中药和中药资源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制药企业、流通领域及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中药资源调查、开发、科学研究、综合利用、生产加工、质量监控、营销与管理的高级中药资源学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主要学习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调查分析中药资源和中药材培养生产、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

和利用以及保护更新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将受到系统的中药资源与开发的专业基本训练,具有中药资源调查,中药原料的生产、加工,中药新药开发和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的基本能力。 名人学者 韩丽、李敏、张文生等。 中药资源与开发课程要求主干课程 《中医药基础理论》、《药用植物学》、《药用动物学》、《植物生理和生态学》、《生药学》、《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资源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分析化学》、《中药生物技术》学科要求 该专业对生物科目要求较高。该专业适合对中药原料的生产、加工,中药新药开发感兴趣的学生就读。 知识能力 1.具备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中药资源的调查规划、开发利用、保护更新和经营管理的知识与技能; 3.掌握药用动植物的种质保存、引种驯化、栽培饲养的知识与技能; 4.掌握寻找与开发中药新资源的初步能力和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现代科学知识和技能; 5.具有较强的自学和科研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中药药剂学Z》 次作业答案

《中药药剂学Z》次作 业答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中药药剂学Z》 您本学期选择了“中药药剂学Z” 说明:本次作业的知识点为:1-24,总分为120分,您的得分为120分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热原的性质不包括:[1分] E.水不溶性 2.咀嚼片、口含片宜选用的稀释剂是:[1分] E.甘露醇 3.薄荷水制备时加入滑石粉的目的是:[1分] E.分散 4.炉甘石洗剂属于:[1分] C.混悬液 5.益母草膏属于:[1分] C.煎膏剂 6.采用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是利用热原的:[1分] B.不挥发性 7.紫外线杀菌力最强的波长是:[1分] 8.水蜜丸的溶散时限为:[1分] 小时 9.加入冰糖、黄酒在胶剂制备中的操作过程为:[1分] E.浓缩收胶 10..片剂包糖衣的工序中,对于有引湿性、易溶性或酸性药物的片剂,需要:[1分] A.隔离层 11.下列错误论述胶囊剂的是:[1分] A.胶囊剂只能用于口服 12.需检查融变时限的是:[1分] A.栓剂 13.采用滴制法制备的是:[1分] B.软胶囊 14.提高中药制剂稳定性的方法不包括:[1分] B.采用GMP厂房生产 15.采用凝聚法制备微囊时,加入甲醛的目的是:[1分] D.固化剂 16.下列不属于肠溶衣材料的是:[1分] B.丙烯酸树脂Ⅳ号 17.麝香宜采用下列那种粉碎方式:[1分] D.加液研磨法 18.薄荷水为:[1分] B.真溶液 19.采用升法制备的是:[1分] C.红升丹 20.滴眼剂的制备流程为:[1分] A.药物+附加剂-溶解-滤过-灭菌-无菌分装-质检-包装 21.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之比,这一概念指的是:[1分] A.置换价 22.属于亲水胶体的是:[1分] A.高分子溶液 23.藿香正气水属于:[1分] B.酊剂 24.又称升华干燥的方法是:[1分] C.冷冻干燥 25.不能作为片剂糖衣物料的是:[1分] B.丙烯酸树脂IV号 26.水丸的制备方法为:[1分] B.泛制法 27.无菌、无热原是对下列哪个剂型的要求:[1分] A.注射剂

全国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大学排名 一本二本大学名单.doc

全国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大学排名一本二 本大学名单 全国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大学排名一本二本大学名单 2018年高考结束后考生就开始准备预测分数线然后开始了解填志愿的相关事情,讨论志愿,自必说到专业。说专业,盯着的是职业及本专业未来的就业前景以及本专业的排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相关知识。那么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怎么样,开设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大学名单和开设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大学排名是怎么样的。整理如下知识,希望可以对你有帮助和参考作用。 2018-2019开设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大学院校最新排名

在最新公布的2018年中国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大学院校排行榜中,天津中医药大学的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排名第一;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排名第二;排名第三的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大学院校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下表是具体开设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大学排名详情! 排名大学院校星级1天津中医药大学5★2南京中医药大学5★-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4★4吉林农业大学4★5中国药科大学4★6成都中医药大学3★7广州中医药大学3★8广西中医药大学3★9山西农业大学3★10江西中医药大学3★11山东农业大学3★12湖北中医药大学3★13湖南农业大学3★14河南中医药大学3★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2018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和使用领域从事中药检验、制剂、开发、临床合理用药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性中药人才。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毕业生可从事中药资源调查、中药材栽培、中药材鉴定、中药原料采购、中药新药研究开发、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等方面工作。

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网络营销》 在线开放性精品课程项目建设方案 商贸管理学院 二0一七年十二月

目录 一、课程建设思路与目标 (1) (一)建设思路 (1) 1. 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1) 2.课程建设的现实条件 (1) (二)建设目标 (1) 1.课程建设的特色 (1) 2.建设目标 (2) 二、课程建设的内容 (4) (一)建设内容与进度 (4) (二)教学主要内容 (5) (三)建设具体措施 (5) 四、建设预期效果、验收要点 (9) (一)预期目标 (9) (二)验收要点 (9) 五、经费使用说明 (11) (一)建设资金总预算 (16) (二)建设资金使用明细 (16) 六、保障措施 (17) (一)组织保障 (17) (二)资金保障 (18) (三)制度保障 (18)

在线开放性精品课程项目建设方案---《网络营销》 一、课程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思路 1. 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正在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发生变革,给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线精品开放课是适应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面向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优质课程资源。 2.课程建设的现实条件 《网络营销》课程已于2017年开始进行了教学资源库建设,经过积累,目前已有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建设在线精品课程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保证。(二)建设目标 1.课程建设的特色 《网络营销》课程是基于项目实践过程,结合市场、行业需求而开发的课程,在上海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本课程主要依托校内教师、学生评价,同时结合校外专家评价,目前的评价效果较好。 (1)校外专家、行业专家评价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doc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更新:2018-11-28 20:47:36 本页讲述了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毕业后能做什么工作、用人企业招聘需要的要求、就业后的工资待遇、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在哪些城市比较吃香以及同类专业还有哪些专业比较好。 工资待遇 截止到12月24日,113158位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5023 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3635元,10年以上工资4635元,0-2年工资4843元,3-5年工资6602元,6-7年工资7927元,8-10年工资10539元。 就业方向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中药资源调查、中药材栽培、中药材鉴定、中药原料采购、中药新药研究开发、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等方面工作。 就业岗位 otc省区经理、营销总监、招商经理等。 城市就业指数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武汉。薪酬最高的地区是舟山。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武汉[15个]、北京[14个]、南京[12个]、广州[10个]、西安[8个]、成都[7个]、深圳[5个]、上海[4个]、杭州[4个]、石家庄[4个]等。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舟山[8450元]、上海[7265元]、北京[6818元]、深圳[6606元]、珠海[6269元]、厦门[5521元]、杭州[5513元]、苏州[5360元]、南京[5250元]、南昌[5184元]、广州[5153元]等。 同类专业排名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医学类中的药学类,其中药学类共10个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在药学类专业中排名第6,在整个医学大类中排名第27位。 在药学类专业中,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专业有:药学,中药学,应用药学,药物制剂,药事管理,中药资源与开发,藏药学,海洋药学,蒙药学等。

《中药药理学》1-5作业答案

《中药药理学》第 1 次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许多温热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1 分 ]D. 加强基础代谢功能 2.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1 分 ]D. 无机盐 3.下列哪项为大多数寒凉药的药理作用[1 分 ]E. 具有抗感染作用 4.相畏配伍的目的是[1 分 ]A. 减少毒性 5.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温热药长期给药后引起动物的机体变化[1 分 ]B. 体温降低 6.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1 分 ]B. 有机酸 7.中药材储藏条件不适宜的是[1 分 ]D. 日照 8.黄连与连翘同用抗感染为下列哪项配伍方法[1 分]B. 相须 9.下列药物,除哪项外,均有镇静、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1 分]C. 麻黄 10.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是[1 分]A. 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11.下列哪种配伍为复方配伍禁忌中应当遵循的原则[1 分 ]A. 相反 12.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1 分]E. 机体病理状况 13.昆布、海藻的主要有效成分是[1 分 ]D. 无机盐 14.甘味药的主要成分是[1 分 ]D. 蛋白质 15.知母可兴奋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寒证(阳虚证)病人的能量不足的药物是[1 分 ]E.附子 16.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长期给寒凉药后,对动物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的影响[1 分]D. 尿中 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增多 17.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理作用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1 分 ]E.枳实 18.辛味药的主要成分是[1 分 ]A. 挥发油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1.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是[1 分 ] D. 麝香、麻黄 2.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是[1 分 ] A. 黄芩、栀子 3.炮制后,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率增加的是[1 分] D.延胡索 4.炮制后,药物的毒性消除或降低的是[1 分]B.乌头 5.由温热药造成的热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1分 ] D. 痛阈值降低,惊厥阈值降低 6.由寒凉药造成的寒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1分 ] C. 中枢抑制性递质5-HT 含量增加 7.附子经炮制后 [1 分 ] B.毒性降低 8.黄芩炒制的主要目的是[1 分 ] C. 便于贮存 9.具有增效协同作用的配伍方法为[1 分 ] B.相须、相使 10.减低或消除毒性的配伍方法为[1 分 ] C. 相畏、相杀 11.温热药对寒证大鼠的影响是[1 分] C. 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释放 12.寒凉药对热证大鼠的影响是[1 分 ] B. 基础体温降低,痛阈升高 13.抑制机体基础代谢的药物是[1 分 ] B. 大黄、黄连 14.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具有兴奋作用的药物[1 分 ] A.附子、肉桂 15.黄连可泻心火、除心烦,归()经[1 分] C. 心经 16.具有泻下作用的大黄、芒硝、番泻叶等中药入()经率亦达100% [1 分] D. 大肠经 17.归经药理研究发现,具有抗惊厥作用的勾藤、天麻等,入()经率达100%。 [1 分 ] A.肝经 18.具有止咳作用的杏仁、百部、贝母等中药入()经率亦达100% [1 分 ] B.肺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