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与开发

中药资源与开发
中药资源与开发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社会现有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状况,了解社会目前对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的需求及培养要求,从而为确定我院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提供基本的依据。我们对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从社会宏观背景及相关行业的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调研,我院采用问卷调查、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手段,就相关行业和企业对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定位

随着我国中药现代化的持续蓬勃发展,中药领域新学科、新行业的不断涌现,社会迫切需要一批新型中药人才,以推动中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然而,高等院校目前培养的中药人才却不能满足中药行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出现了专业与行业需求脱节的现象。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人才就业市场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才市场已从供方市场转变为需方市场,各类人才必须主动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才能在异常激烈竞争的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动态设置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新型专业方向,实施拓宽中药专业方向的改革,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已成为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医学院校的当务之急。

中药现代化需要新型中药人才。随着中药现代化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更新和发展,传统的中药人才知识体系已远远不能满足中药现代化的要求。因此,培养一批符合中药现代化要求的新型人才已是势在必行。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市场化,社会对新型中药人才培养的层次和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社会对中药人才的需求呈现持续增长和多样化趋势;另一方面,中药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大,中药行业也趋于多样化扩展,不仅需要中药专业技术人才,而且更需要复合型新型中药人才。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则是在中药学与农学两门交叉学科的基础上开设的,所培养的人才是典型的复合型新型中药人才。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主要培养具备中药学学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及其相关的中医学、药学、农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从事中药资源调查、中药材栽培、中药材鉴定、中药原料采购、中药新药研究开发、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的人才。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开设顺应社会

发展和现代教育的形势,满足社会对中药现代化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具有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中药学、农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中药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中药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毕业生主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中医药学、农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2.掌握主要中药材栽培、鉴定、质量评价及中药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基本方法和技术;

3.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4.掌握中药药理学与毒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

5.具有中药制剂设计及合理生产工艺的设计能力。

6.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营销的基本知识。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计算机各种应用程序使用的技能。

8. 了解现代中药学发展的动态,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国内需求现状

进入21世纪后,高等中药教育必须以“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的两个重要转变作为办学根本,适应时代需求,把高等中药教育推向新的水平。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与世界各国在经济与科技等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而高等院校作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场所,其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及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才的质量的竞争的胜负。正如《中国教育与发展纲要》指出的:“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中医药学是我国的国粹,我国是中草药、中药材、中成药的生产大国。但是,目前能打入国际市场的中药产品寥寥无几。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中药产品不符合国际医药市场的标准和要求,无法用现代的、科学的指标对现有中药进行阐释、研究,没有有力的客观依据来说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和药效原理以及中药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如中药原料、药效成份不明确,质量标准不可

目前中药资源的保护已迫在眉睫,据科学时报报道,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很多中药材资料省区资源遭受严重破坏。内蒙古的甘草,青海的冬虫夏草,新疆的雪莲花等原生物产地不仅遭受严重破坏,而且已濒临物种灭绝危机。以素有“四大中药材”基地之称的贵州省为例,号称有资源3000余种,目前的情况是,有的品种有种无量;有的品种只知其名,但多年不见物。据了解,中药里面“十方九草”,甘草的药用量最大。而目前我国野生甘草分布面积已减少了70%,如不紧急采取有效保护措施,甘草也将难逃绝迹命运。广东省“南药”蕴藏极其丰富,但由于没有很好地保护开发资源,导致某些品种濒临枯竭。因此对中药资源的保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现实告诉我们只有加强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才能使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中药业的发展首先有赖稳定、良好的中药药材资源。我国急需建立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系统,利用高科技手段对中药资源产量、蕴藏量、主产区分布及需求量进行数据库管理,形成中药材信息管理系统、中药材蕴藏——需求预测系统和决策系统。应该根据需要生产,并且规范中药材栽培种植,完善中药资源的保持与利用,防止药用资源面临灭绝的可能。事实上,传统中药的出路必须建立在保护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基础上,确保野生资源不被毁灭。大力发展名贵药材的栽培、养殖,在资源的天然生长地,通过人工养育及科学管理,逐步形成半野生栽培状态的资源居群,以满足生产需要。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意义在于:保证药源的可持续供应,保护中药的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

随着生物经济时代的到来,中药种植资源作为生物工程及生物制药的基础和治理生态灾难的战略性资源,其战略地位愈加显要。一个新基因、新品种在农业、医药业的经济潜力可能高达数百亿甚至数千亿,足以带活一个行业,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因为中药资源与开发的专业人才匮乏,所以培养人才的艰巨任务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如何做到在对中药资源进行合理地综合开发利用的同时又能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社会对中药资源与开发方面的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急速增加。

三、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广东省地区人才需求情况

广东省中药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数据显示,广东省中药产业对经济发

展贡献不小。2003年广东中药总产值达到80亿元,占全国的比例仅以0.4个百分点低于吉林省的10.9%,名列第二。而销售收入则占全国总销售收入的9.6%,居全国第一。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建设中医药强省,完全可以使之成为一个新的强大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把这一中华瑰宝变成取之不尽的“金矿”。而从当前来看,中药简、便、验、廉的特点,对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大有裨益。广东是中药大省,生产历史已有1300年,陈李济、王老吉、潘高寿等一批百年老字号至今光彩耀世。药材种类共2645种,占全国的20.7%.中成药工业因为起步早,企业实力及品牌影响有一定的先发优势,近几年稳步发展,并呈现加速集约化的良好势头。2004年全省中药产业销售收入74.5亿元,占全国8.4%,位居第一;中药饮片加工利润和中成药制造业利润分别居全国同行第4位和第3位。中药产业生产、销售、品种、效益等方面一直居全国各省市前列。

广东中医药文化积淀深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社会基础,中医药事业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而岭南的亚热带气候又极利于中药材繁殖生长,发展中医、中药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发展总体是“大而不强”,存在资源分布城乡失衡,中药产业增长方式粗放,中医院特色不明显,法规未完善,抢救古方不够等“短板”。

“建设中医药强省”是我省张德江书记在2005年4月提出的指示,为了加快“建设中医药强省”的进程,省委、省政府专门成立了“广东省中医药振兴计划领导小组”,张德江书记、黄华华省长亲自担任该领导小组的顾问,常务副省长钟阳胜任领导小组组长,副省长游宁丰、雷于蓝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并具体提出了通过振兴中药产业,发展中医医疗,建设中医药强省,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来促进广东省的中医医疗、中药产业、中医药科研、中医药人力资源培养四个方面水平大幅提升的目标。

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在建设“广东中医药强省”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医药强省需要有充足的中药资源做坚强的后盾,而做好中药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是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

建设中医药强省需要做好中药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而做好中药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则需要中药资源与开发的专业人才。

为了充分了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情况,我院向本省中药生产企业、医药公司作了相关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目前许多中药生产企业、医药研究开发机构、医药公司急需该专业的人才,每家单位的人才需求量在1~3名之间,且对人才的素质结构要求较高。目前我省有相关的中药生产企业、研发机构、医药公司几百家,该专业人才需求量将会非常大,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四、本专业目前在广东省布点情况及招生规模

我们不仅对目前国内、省内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同时也对目前广东省内高校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情况做了详细的调研,调研结果表明,现在省内高校只有广州中医药大学设有本专业,远不能满足目前我省对该专业人才的市场需要。这说明虽然目前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要较大,但人才相对缺乏,人才培养也相对滞后。我院在我省建设中医药强省的重要时期,开设本专业对于人才培养具有现实意义与战略意义。

五、预计招生规模的可行性

针对省内本专业人才需求较大,而省内本专业布点较少和招生规模相对较小的现状,我院计划在2006年度本专业招生126人。目前我院现有的教学条件完全可以满足本专业126人的优质培养。

学科建设方面,我院所拟开设的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是中药学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方向的拓展与延伸。中药学专业是我校重点学科,办学经验丰富,中药学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方向经过1年时间的专业建设、教学实践和改革探索,已经初步形成较合理的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为正式开设本专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院通过实施人才工程,外引内培,现在已基本建设成了一支科研教学并重、结构基本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富有学术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和在相关领域中有校大影响的学术群体和科研团队,为开设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奠定了基础。

我院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500多万,包括了中药学各方向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实验仪器。学院大型实验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微型多能提取浓缩机组、压片机等,均用于本科教学,利用率较高,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完全可以满足本专业的教学要求。

我学院现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科技厅等多项纵

向科研项目,并有100多万经费的横向研究课题。我学院将按照GAP的要求在中山校区建立示范性药用植物园,以拓展实习基地;在大学城建立约600 m2中药现代化教学与研发中试基地。我学院在名贵药材的栽培、中药鉴定、中药剂型的改进、中药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与企业、公司等进行合作,共同发展,将与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共建中药现代研究中心,并将引进一套价值180万港币的制剂设备,建设中试平台。

六、设置该专业后对省内人才供应的可行性、人才去向预计

目前我省正值建设中医药强省的重要时期,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把大幅提升中医药人力资源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目标。可以预测未来几年中有关中医药类人才的需求必定大大增加,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作为中药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其重要性不可忽视,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在此契机下,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必定很大。本专业的课程是在中药学与农学两门交叉学科的基础上开设的,所培养的人才是典型的复合型新型中药人才,就业面较为宽广。我院本专业毕业生拟主要面向广东省及周边地区包括香港、澳门地区输送人才。本专业大部分毕业生可在药材公司、药店和医院药房及企事业单位中主要从事中药资源调查、中药材栽培、中药材鉴定、中药原料采购、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等方面研究。

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

2005.6

中药资源与开发前景报告

专业景气度调查报告 中药资源与开发

调查报告说明 本调查报告系安博教育集团与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联合制作,以为莘莘学子在选择志愿时提供有效参考。报告中所有文字、图片、表格均受到中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条例的版权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没有经过安博教育集团的书面许可,不得将本报告中的信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如引用本调查报告的数据,需注明数据源于安博教育集团2008年专业景气度调查报告。 本报告中关于专业景气度的调查为安博教育集团与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研究员采用行业访谈、毕业生抽样调查以及焦点组讨论等方法获得。为了确保数据的客观真实,调查共发放了4983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745份,问卷有效率达95.2%。但是,因为本报告中发布的调研数据系通过抽样方法采集,数据结果受到样本量和样本主观判断的影响。由于调研方法及样本抽取的限制,数据结果无法达到完全的精准真实,本报告只提供给用户作为选择志愿的参考资料,安博教育集团和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不对报告数据与个人情况的对应承担法律责任。

目录 调查报告说明 (2) 目录1 专业大总结 (3) 1 专业大总结 (4) 2 就业方向调查分析 (4) 2.1毕业最适合岗位调查 (5) 2.2毕业生去向分布表 (5) 2.3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匹配度 (6) 3 专业具体景气指数分析 (7) 3.1毕业薪酬指数 (7) 3.1.1毕业1年薪酬指数 (7) 3.1.2毕业2年薪酬指数 (8) 3.1.3毕业3年薪酬指数 (9) 3.2职位级别指数 (9) 3.3应届就业率指数 (10) 3.4毕业深造指数 (11) 3.5发展前景指数 (11) 3.6创业指数. (11) 3.7工作舒适度指数 (13) 3.8全球化指数 (13) 3.9学习压力指数 (13)

(完整版)中药资源学(2)

名词解释 中药资源:通常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可供中医药使用的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的总称,包括植物药资源、动物药资源、矿物药资源。 道地药材:指经过长期医疗实践证明,具有特定种质、特定产区、特有的生产加工技术或加工方法而生产的质量、疗效优良的药材。 民族药:指一些少数民族特有的药材,民族药医疗体系独特,用药习惯和习用药用种类与中医中药有较大不同,包含了藏药、维吾尔族药和蒙药等。 样地: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所抽取样品的实体,在中药资源调查中称为样地,是进行精确调查观测的地块。样方:在对密集分布的草本植物进行种类调查或药材实施采收时,受工作量限制,一般将区域范围较大的样地再划分成为若干小的单位,只对其中部分单位做详细观测,称其为样方。 药材蕴殿量:指一个地区某一时期内某种中药资源的总蓄积量。 药材经济量:指一个地区某一时期内某种中药资源有经济效益那部分蕴藏量,即只包括达到标准和质量规格要求的那部分量,不包括幼年的、病株或达不到采收标准和质量规格的那部分量。 药材年允收量:指平均每年可允许采收药材的经济量,即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可持续利用的采收量。“3”技术:主要包括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 “5”技术:主要包括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其密切相关的专家系统ES 和智能决策系统IDSS。 就地保护:将药用动、植物资源及其生产的自然环境就地加以维护,从而达到保护药用动、植物资源目的。异地保护:又称迁地保护,即将珍稀濒危药用种类迁出其自然生长地,保存在动物园、植物园、种植园内,进行引种驯化研究。 离体保护:即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来保存药用动、植物体的整体、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等。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引下,从实际出发,依靠富有远见的宏观调控政策、先进的经营管理机制,因地制宜确立中药资源发展战略与选择发展模式,合理利用中药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发展后劲,确保当代人及其后代人对中药资源的需求不断得到 满足的发展。 中药资源人工培育:指中药资源在人工干预下进行的资源再生过程,主要包括野生资源抚育和人工栽培(饲养)两种途径 填空 1.中药资源的构成,按照自然属性可以分植物、动物、矿物资源。 2.中药资源的构成,按照社会属性可以分为中药、民族药、民间药资源。 3.中药资源的构成,按照生产来源可以分为野生、人工资源。 4.民族药体系中的中药资源,比较完整有藏药、蒙药、维吾尔药、傣药、壮药、苗药。 5.中药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可再生性、可解体性(降解性)、有限性、动态性、地域性、多用性。 6.我国的地形地貌特征,具有以下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地形多样,山区面积广 大,山脉定向排列。 7.我国的气候特征,具有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8.中药资源区划的原则,具有以下四个:优质性原则(道地性原则)、差异性原则、相似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 9.我国的中药资源区划采用二级分区系统,将全国中药生产区域划分为9 个一级区、28 个二级区,阐 明各区的现状、特点及开发潜力,确定今后的开发方向和建设途径。 10.关于道地药材的质量形成,优良的物种遗传基因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内在因素,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 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外在条件,中医药理论和实践是道地药材形成的思想基础,完善的裁培加工技术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可靠保证。 11.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至少包括三个系统:管理系统、技术系统、监督系统。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2004级药事管理学期末考试试题B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2004级药事管理学期末考试试 题B 一、简答题(本大题4小题.每题5.0分,共20.0分。) 第1题《药品管理法》中劣药的定义及按劣药论处的情形? 【正确答案】:答案: 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劣药”此外,即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按劣药论处:①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②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③超过有效期的;④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⑤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⑥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第2题伦理委员会在人员构成方面有哪些要求? 【正确答案】:答案: 为确保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的权益,须成立独立的伦理委员会,并向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伦理委员会应有从事医药相关专业人员、非医药专业人员、法律专家及来自其他单位的人员,至少由5人组成,并有不同性别的委员。伦理委员会的组成和工作不应受任何参与试验者的影响。 第3题 GMP的基本点与指导思想? 【正确答案】:答案: GMP的基本点是:要保证生产药品符合法定质量标准,保证药品质量的均一性;防止生产中药品的混批、混杂、污染和交叉污染。 GMP 的指导思想是:一切药品的质量形成都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单纯检验出来的。药品生产要控制生产全过程中所有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用科学的方法保证质量,在保证所生产的药品符合质量要求、不混批、不混杂、无污染、均匀一致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再经检验合格,这样的药品才属真正合格。监督实施GMP是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保证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有效的可靠措施。 第4题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在使用过程中有哪些规定? 【正确答案】:答案: 医疗机构制剂一般不得调剂使用,只能在本医疗机构内凭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使用,并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所载明的诊疗范围一致。但发生灾情、疫情、突发事件或者临床急需而市场没有供应时,需要调剂使用的,属省级辖区内医疗机构制剂调剂的,必须经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属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特殊制剂以及省级之间医疗机构制剂调剂的,必须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此外,医疗机构制剂的调剂使用,不得超出规定的期限、数量和范围。 二、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每题15.0分,共15.0分。) 第1题试述我国对罂粟壳实验研究的管理要点。 【正确答案】:答案: 罂粟壳属于麻醉药品的一种,故其实验研究应满足麻醉药品实验研究的管理。开展罂粟壳实验研究活动必须具备相应条件,并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才能进行。罂粟壳的临床试验,不得以健康人为受试对象。开展罂粟壳的实验研究应具备的条件:(1)以医疗、科学研究或者教学为目的。(2)有保证实验所需罂粟壳安全的措施和管理制度。(3)单位及其工作人员2年内没有违反有关禁毒的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罂粟壳实验研究,申请人应具备相应的条件,并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取得《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研究立项批件》方可进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实验研究立项批件》不得转让。申请人经批准开展罂粟壳实验研究,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药物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向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办理药品注册审批手续。并严格控制试制

浅谈我国中药资源的现状与保护

浅谈我国中药资源的现状与保护 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地理分布、时间、空间变化、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学科。该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自然学科,它是在生物分类学、生态学、地理学、生物化学、天然产物化学和中药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多学科、跨学科兼有管理学科性质的新兴边缘学。我国开发利用中药资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兴旺发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中药资源是我国人民防治疾病、康复保健的重要物质基础,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丰富的科学内容,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应用,对社会主义的经济事业和人民卫生保健事业有明显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中药资源是自然资源的一部分,人类在漫长的生活实践和生产实践中利用自然资源,发现并累积了利用植物、动物和矿物防病治病的知识,并逐渐形成体系,著成多部本草学。随着人口增加,社会对中药资源的需求量随之增加,从而使中药原料供求矛盾突出。近年来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成果 ,为中药资源学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先进的实验手段。 一、我国中药资源的现状 我国是资源大国,拥有全球物种总数的10%-14%。据全国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统计,我国有药用植物资源11146 种。但我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增长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占有资源量相对不足,人们对药用植物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必然导致人均资源拥有量的迅速降低。在被开发利用的药用植物资源中,约80%为野生药材,只有不到20%药材被人工栽培。 中药资源中近80%的种类来源于野生资源。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合理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认识不足,使得我国一些地区不同程度上对中药资源进行了掠夺式的过度采收、捕猎;又由于违反自然规律的垦殖等原因,使一些药用动、植物丧失了适宜的环境,减弱了中药资源的再生能力,造成中药资源的减少和枯竭,加之近10年来我国天然植物药的需求翻了三番,年需求量已高达6000万公斤,出口约3000万公斤,如此高的开采量已经致使大面积植被被毁,导致近10年野生

对我国中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思考

对我国中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思考 (王建建)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的中药材资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国家或政府必须立即重视中药材的开发利用,制定合理的政策,建立起完善的医疗开发中药机构,用信息化的手段管理中药材生产制成企业,从而保证对中药材的最大化合理利用。 关键词:中药材,中药优势,发展阻碍,对策 当前,加快对我国中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几经成为我国中医药科研任务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中国已经加入WTO 的形势下,如何怎样抓住机遇从而促进我国中药学的现代化,这是我国医药工程的重大而又紧迫的课题。在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自己的见解看法,以及对其的思考。 1:中国中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独特优势 据了解我国药材资源非常丰富,中国的中药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医学一样,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据报道,仅我国少数名族药物约有3500余种,分布于我国的56个名族所在的地区,期中藏“药花锚”、“晋兰獐牙菜”、傣药“亚乎奴”、景颇族“木札”等等,其药早已被开发研究制成了具有临床效果的新药。伟大的毛主席也曾经说过:“中药资源作为伟大的基因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利用”。由此可见,我国的药材资源极其丰富是作为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最大优势。 2:具备良好的试验技术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高等中医院校综合力量逐渐增强,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各个省、市、的中医药院加大了对基础设施以及科研力量的投入与建设,多年来多所高校已经建成一批国家级、部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具备了当地教学、科研及医疗研究的能力,诞生了一批拥有深厚中医学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的中医大师,如“唐仲英”等国学医师。凡此种种,都为中药资源的发掘、研究、制成、利用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3:国家政府对中药学的重视 一方面,国家政府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对中药资源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加以利用,另一方面又很重视对其的保护,进行可持续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副局长苏刚强曾指出:“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通过开展一系列科学研究和建立完善的监控管理系统,实现中药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满足人类的不断增长的需求,达到保护资源永续利用的目的”。 2制约中国中医药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 (1)反传统文化思潮对其带来的后果 清朝时期,封建巩固派为了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政权,不得已开展了洋务运动,目的在于“师夷长技以制夷”,但1894年甲午之战造成北洋水师全体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后康有为、梁启超等提出“君主立宪,百日维新”,这场运动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也未获成功。这样中国近代始终以失败而告终,始终笼罩在失败的阴影下,这样的近代中国被迫呈现某种趋势即自我否定—否定传统文化。这样之后的“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更是彻底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中医中药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自然而然受到前所未有的“批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 中药资源与开发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中药资源与开发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中药资源与开发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中药资源与开发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中药资源与开发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中药资源与开发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中药资源与开发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中药资源与开发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中药资源与开发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

(完整版)中药资源学

第一章:绪论 1、中药资源学:是研究重要资源的特点、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 时空变化规律的科学。 2、中药: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使用的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对人体保健 发挥作用的物质。 3、自然资源:①可再生资源,如生物资源②不可再生资源,如矿物资源 4、中药资源的特点:①地域性:地道药材: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质量好、疗效 高、产量大的药用种类。②再生性③共存性④多用性⑤可解体性 5、中药资源学的研究内容:{药用动物植物矿物资源种类及其地理分布、产量(含 蕴含量)、资源更新} (1)重要资源调查的技术: 传统调查技术:踏查和访问调查法、详查和样地调查法、统计报表、抽样调法现代调查技术:RS技术、GIS技术、GPS技术、3S技术 (2)药用动植物资源区划与产地适宜性分析 ①区划:地域性、综合性、宏观性 ②产地适宜性分析:单品种产地适宜性区划、单项地理生态因素区划、多项自然生态区划 (3)药用动植物资源的野生抚育和可持续利用(实行围栏保护封育) 野生抚育:生理生态学研究、资源学研究、生物学研究 (4)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动态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利用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应以药物开发为中心并进行其他多产品的开发 (5)积极寻找和扩大药用动植物新资源 (6)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的评价和监测 问答题:请你为保护濒危药用动植物提出意见? 答:1、要对药用动植物资源区划和进行产地适宜性分析,这样能因地制宜。2、可以实行围栏保护封育。3、合理开发利用研究4、积极寻找和扩大药用动植物新资源,这样能取代那些濒危的药用动植物资源。 第二章:传统的中药资源区划及其资源状况 1、关药区:野山参、关黄柏 2、怀药区: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怀山药 3、浙药区:浙贝母、麦冬、玄参、白术、白芍、杭菊花、延胡索、温郁金 4、川药区:川芎、川附子、川牛膝、川贝母 5、南药区:广藿香 6、蒙药区:黄芪、甘草、知母 7、维药区:肉苁蓉、甘草、锁阳、阿魏、枸杞 8、藏药区:冬虫夏草、大黄、甘松9、海药区:昆布、海藻、石决明、牡蛎 第三章:中药资源自然属性的构成 1、药用植物种类(87%) ①藻类②菌类③地衣类④苔藓类⑤蕨类⑥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2、药用动物种类(12%) 3、药用矿物种类(不足1%) 第四章:中药资源的应用种类

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摘要:中药资源是我国人民防治疾病的重要物质基础, 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 由于人均拥有资源量降低、需求的迅速增加和无序的开发利用, 我国药用动植物资源的贮量已逐年下降或趋于枯竭。只有坚持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的原则,通过完善和健全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机构、建立中药资源保护体系,完善自然保护区和药用植物园区的建设以及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及预警系统等方法才能够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关键字:中药资源,保护,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中药资源是指在一定地区或范围内分布的各种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及其蕴藏量的总和。中药资源包括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矿物资源。药用植物和药用动物为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性资源;药用矿物为非再生性资源。我国开发利用中药资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千百年来, 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兴旺发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中药资源是我国人民防治疾病、康复保健的重要物质基础, 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丰富的科学内容, 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应用,对社会主义的经济事业和人民卫生保健事业有明显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生物多样性大国”之一,拥有全球物种总数的10%~14%。据全国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统计,我国有药用植物资源11146 种。但我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增长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占有资源量相对不足,人们对药用植物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必然导致人均资源拥有量的迅速降低。在被开发利用的药用植物资源中, 约80%为野生药材, 只有不到 20%药材被人工栽培。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的中药业长期处于“吃资源”以换取低成本的生产方式, 经过长期采挖或不合理的采收和采猎, 我国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的贮量已逐年下降或趋于枯竭, 加之近 10 年来我国天然植物药的需求翻了三番, 年需求量已高达 6 000 万公斤, 出口约 3 000 万公斤, 如此高的开采量已经致使大面积植被被毁, 导致近10 年野生药用物种分布区域逐渐缩小, 蕴藏量大为减少, 中药资源在不到 20 年的时间里已经锐减至 6 000余种, 400 种常用药材中有 20%以上已经处于短缺状态, 部分常用中药材和道地药材的野生种质已趋于消失, 少数物种濒临灭绝, 某些种类已基本灭绝, 近千种药用植物资源濒危。据报道[1], 在我国处于濒危状态的近 3 000 种植物中, 用于中药或具有药用价值的约占60%~70%, 我国《中国植物红皮书》所收载的 398 种濒危植物中, 药用植物达 168 种, 占 42%。这不但使中药资源加速枯竭, 而且使生态环境恶化, 给自然环境和资源造成巨大压力。因此, 若不注意合理地开发利用我国的药用动植物资源, 不重视野生药材资源的驯

(完整版)中药资源学资料重点总结.doc

石河子大学2012 级中药学 中药资源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特点,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 科学。 2.民间药:也称草药。是指在局部地区的草药医生和民间用来防治疾病的天然药物及加工 品,通常根据经验用药,无医药理论指导也无统一的加工炮制工艺。 3.民族药:我们国家少数民族使用的,以本民族传统医药理论和实践为指导的天然药物及 其加工品。 4.蕴藏量:指某种药用动植物资源在一定时间和地区范围内的自然蓄积量,可分为总蕴藏量 和可利用蕴藏量 5.年允许量:在一年内允许采收的量,既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永续利用的采收量。 6.最大持续产量:保证在采收某种药用动植物资源时,仍能保持其原有资源量,即在正常自 然更新时所允许采收的最大产量。 7.3S 技术:是遥感( rs)地理信息系统( gis)和全球定位系统( gps)三种技术的简称。其中,遥感 技术是基础,地理。。。起辅助信息处理作用,全球。。。用于辅助空间定位。 8.就地保护:是将药用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就地加以维护,从而达到保护药用动 植物资源的目的。 9.异地保护:又称迁地保护。即将珍稀病危药用动植物种类迁出其自然生长地,保存在保护 区,动物园植物园等,进行引种驯化研究。 10.道地药材 11.外业调查:实地调查是取得中药资源蕴藏量的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方法,要在充分掌握被 调查地区的地形土壤气候植被和农业林业牧业等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一切可行的调查路线和 调查方案,进行实地调查。 12.内业整理:是对野外实地调查取得的原始数据资料标本进行系统整理,并分析研究药材 的历史资料和数据。 13.维药:维药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采阿拉伯、古希腊等民族医药之所长,并受到中 医学的影响,是我国民族医药的独立分支,历史上为西域各族人民的繁衍和昌盛做出过重要 贡献。 二、简答题 1.中药资源九大区域(关怀南海,浙川藏蒙维) 2.主要民族药种类:藏蒙维傣壮药五大类 3.药用植物的濒危程度划分为:我国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将濒危植物分为三个 保护等级:即一级保护植物,指具有极为重要的科研,经济和文化价值的稀有濒危种类;二 级保护植物,指在科研或经济上有重要意义的稀有或濒危种类;三级保护植物,指在科研或 经济上有一定意义的渐危或稀有种类。 4.植物类中药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类。 5.中药资源学研究内容: a 中药资源调查技术; b 药用动植物资源区划与产地适宜性分析; c 药用动植物资源的野生抚育和可持续利用; d 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动态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研 究; e 积极寻找和扩大要用动植物新资源; f 濒危用用动植物资源的评价与监测。 中药资源的地位与价值: a 中药资源是人类健康事业的物质保障; b 是中药产业发展的物质

《中国中药资源发展报告》

中药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 中药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具有独特的文化和经济价值。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中药现代化面临的重要课题,关系到生态安全,产业发展,人民健康和国际形象。在此背景下,《中国中药资源发展报告》得以发布,详细阐述了我国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应遵循的四大原则,通过“四个结合”,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双赢,充分供给与确保质量的统一,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的并行,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的协调。 (一)中药资源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工作之一 1、中药资源具有独特的文化和经济价值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先行者,是连接全球华人的纽带。中药资源是中医药学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中药资源的丰富程度与质量关系到中医药战略的实施和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药资源主要是生物资源,根据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统计显示显示,我国有中药资源12807种,其中包括植物11146种,动物1581种,约占总数的99%。近年来由于中药生产的工业化,改变了传统的中药使用方式,中药资源需求量明显增加,致使生物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导致某些生物物种濒临灭绝。根据2002年,我国中药工业产值为494亿元,2013年达到5065亿元,增长了10多倍。2013年我国中药进出口额为31.4亿美元,同比增长25.5%,是我国医药贸易中增速唯一超过20%的产品。我国中医院就诊人数超过4亿人次,收入达1769亿元。 2、中药资源过度采挖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在我国三万多种野生高等植物中约有三分之一具有药用价值记载,技术成熟

的人工栽培种仅占总数的2%,约200种左右。我国野生药材只有76个物种被列入《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条例》,在《濒危动植物国际公约》中有209种植物分布在我国,其中涉及药材(可否改为“具有药用价值的”)24种,在《国家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有69种,这些物种在贸易和利用上受到相应的管制和限制。在我国处于受威胁状态的近3000种植物中,用于中药或具有药用价值的约占60%-70%。1980年以来宁夏挖甘草破坏超过800万亩草原;1990年以来全国每年因采收麻黄而破坏的草场逾2700平方公里。 3、中药资源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公约》谈判的重点领域 201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获取遗传资源和公正和公平分享其利用所产生惠益的名古屋议定书》(简称《名古屋议定书》),2014年10月12日《名古屋议定书》正式生效。中药制药行业是我国对生物遗传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最多的行业之一,目前中药资源仍以出口为主,《名古屋议定书》的生效整体有利于规范我国中药资源的管理。但同时,《名古屋议定书》生效对我国香料产业(东南亚)、冬虫夏草(尼泊尔)、甘草(西北亚)、玛咖(秘鲁)等相关产业带来影响。如何利用好《名古屋议定书》趋利避害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公约》谈判的重点。 (二)绿皮书发布旨在促进中药资源的绿色可持续利用 1、促进中药资源绿色可持续利用的意义 促进中药资源的绿色可持续利用,是保障我国生态安全的需要。大量野生中药资源生长分布于极端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中,如青藏高原、西北干旱沙漠等地区,这些地区的野生中药资源如果开发利用不当,在导致中药资源灭绝的同时,也会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此外,一些中药材在人工栽培过程中,如果操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就业前景.doc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就业前景_高考升学网当前位置:正文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就业前景 更新:2019-05-29 18:38:07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介绍专业简介 中药资源与开发主要研究中药学、中药资源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中药资源的调查分析、中药材的培养生产、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更新等。例如:中药资源种类、数目、分布的普查,当归、人参等中药材的栽培养护,中药新药的研制,中药材新品种的研发等。 培养目标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培养掌握中药学与中药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各类中药和中药资源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制药企业、流通领域及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中药资源调查、开发、科学研究、综合利用、生产加工、质量监控、营销与管理的高级中药资源学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主要学习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调查分析中药资源和中药材培养生产、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

和利用以及保护更新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将受到系统的中药资源与开发的专业基本训练,具有中药资源调查,中药原料的生产、加工,中药新药开发和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的基本能力。 名人学者 韩丽、李敏、张文生等。 中药资源与开发课程要求主干课程 《中医药基础理论》、《药用植物学》、《药用动物学》、《植物生理和生态学》、《生药学》、《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资源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分析化学》、《中药生物技术》学科要求 该专业对生物科目要求较高。该专业适合对中药原料的生产、加工,中药新药开发感兴趣的学生就读。 知识能力 1.具备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中药资源的调查规划、开发利用、保护更新和经营管理的知识与技能; 3.掌握药用动植物的种质保存、引种驯化、栽培饲养的知识与技能; 4.掌握寻找与开发中药新资源的初步能力和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现代科学知识和技能; 5.具有较强的自学和科研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 开发利用的目的在于合理地、充分地应用和发展中药资源,使之更有利于防病、治病和康复、保健,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同时,加强在畜牧业、农业。食品及化工等各方面的综合利用,以进一步造福人类。 古代中药资源的利用主要是采集、猎取自然界可供药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很少进行有目的人工栽培或饲养。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中药资源开发赋予了许多新的内容。新中国成立后,在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的基础上,中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药资源深层次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增进人们健康和丰富人民生活发挥了广泛的作用。 (一)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沿革 我国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用历史悠久,从神衣尝百草到东汉《神农本草经)问世,从明代《本草纲目》到现代《中华本草》的编篡,浩瀚的本草文献深刻反映了我国医药发展和劳动人民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丰富经验。 我国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的历程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即起源时期(公元前221年以前)、古代时期(公元前221-1840年)、近代时期(1840-1949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1949年以后)。 (1)起源时期 “神衣尝百草始有医药”和“药食同源”的传说,是关于医药起源的概括。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在采集食物的过程中,经过无数次的口尝身受,逐步认识到哪些植物可以食用,哪些植物可以治疗疾病,初步积累了一些关于植物药的知识,形成了原始的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进入氏族公社以后,狩猎和捕鱼已成为人们重要的劳动内容和生活来源,又发现了一些既可食用又可治疗疾病的动物药。氏族公社后期,人类定居下来,开始了原始的农业生产,人类有条件对农作物和植物进行长期。细致地观察和尝试,又认识了更多的药物。《淮南子·修务训》关于“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之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的记载,即是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和疾病的斗争中,发现药物、认识药物的真实而生动的写照。但是,当时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盲目的、自发的。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由采集,渔猎向农业进化,特别是火的发现,文字的出现及陶器的应用,为中药资源的发掘下利用创造了条件。周代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全盛时期,药物知识以及人们对药物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如:《书经》有‘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 《易经》有“无忘之疾,勿药有喜”;《礼记》有“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周礼》有“医师掌医之政,聚毒药以供医事”以及“五毒”(石胆、丹砂、雄黄、矾石和磁石5种矿物药烧炼的升华物)等的记载。药物的来源已由植物、动物发展到矿物及人工制品。春秋时期,药物扩大到100多种,如甘草、贝母、枸杞子、苍耳子、芹菜和益母草等已为当时的常用药物。战国时期,我国进入封建社会。据《山海经》记载,药物已多达124种,其中植物药51种、动物药66种、矿物药3种和其他4种。记载的内容涉及药物的产地、形状、特点及用法等。人们采集、使用的药物逐渐增多,同时对药物的作用进行了总结和分类,据记载,当时已把药物分成补益、生育、美容、预防、毒类、杀虫、兴奋、兽用等10类。公元前3世纪末,《五十二病方》记

全国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大学排名 一本二本大学名单.doc

全国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大学排名一本二 本大学名单 全国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大学排名一本二本大学名单 2018年高考结束后考生就开始准备预测分数线然后开始了解填志愿的相关事情,讨论志愿,自必说到专业。说专业,盯着的是职业及本专业未来的就业前景以及本专业的排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相关知识。那么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怎么样,开设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大学名单和开设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大学排名是怎么样的。整理如下知识,希望可以对你有帮助和参考作用。 2018-2019开设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大学院校最新排名

在最新公布的2018年中国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大学院校排行榜中,天津中医药大学的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排名第一;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排名第二;排名第三的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大学院校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下表是具体开设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大学排名详情! 排名大学院校星级1天津中医药大学5★2南京中医药大学5★-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4★4吉林农业大学4★5中国药科大学4★6成都中医药大学3★7广州中医药大学3★8广西中医药大学3★9山西农业大学3★10江西中医药大学3★11山东农业大学3★12湖北中医药大学3★13湖南农业大学3★14河南中医药大学3★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2018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和使用领域从事中药检验、制剂、开发、临床合理用药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性中药人才。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毕业生可从事中药资源调查、中药材栽培、中药材鉴定、中药原料采购、中药新药研究开发、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等方面工作。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doc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更新:2018-11-28 20:47:36 本页讲述了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毕业后能做什么工作、用人企业招聘需要的要求、就业后的工资待遇、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在哪些城市比较吃香以及同类专业还有哪些专业比较好。 工资待遇 截止到12月24日,113158位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5023 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3635元,10年以上工资4635元,0-2年工资4843元,3-5年工资6602元,6-7年工资7927元,8-10年工资10539元。 就业方向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中药资源调查、中药材栽培、中药材鉴定、中药原料采购、中药新药研究开发、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等方面工作。 就业岗位 otc省区经理、营销总监、招商经理等。 城市就业指数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武汉。薪酬最高的地区是舟山。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武汉[15个]、北京[14个]、南京[12个]、广州[10个]、西安[8个]、成都[7个]、深圳[5个]、上海[4个]、杭州[4个]、石家庄[4个]等。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舟山[8450元]、上海[7265元]、北京[6818元]、深圳[6606元]、珠海[6269元]、厦门[5521元]、杭州[5513元]、苏州[5360元]、南京[5250元]、南昌[5184元]、广州[5153元]等。 同类专业排名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医学类中的药学类,其中药学类共10个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在药学类专业中排名第6,在整个医学大类中排名第27位。 在药学类专业中,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专业有:药学,中药学,应用药学,药物制剂,药事管理,中药资源与开发,藏药学,海洋药学,蒙药学等。

第一节 中药资源

第一节中药资源 一、常规中药材的种类: 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而中药材又是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据调查,全国用于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中药材有1000~1200余种,其中野生中药材种类占80%左右;栽培药材种类占20%左右。在全国应用的中药材中,植物类药材有8000~9000种,占90%;动物类药材100多种;矿物类药材70~80种。植物类药材中,根及根茎类药材在2000~2500种;果实种子类药材180~230种;全草类药材1600~1800种;花类药材600~700种;叶类药材500~600种;皮类药材300~400种;藤木类药材400~500种;菌藻类药材20种左右;植物类药材加工品如胆南星、青黛、竹茹等200~250种。动物类药材中,无脊椎动物药材如紫梢花、海浮石等有300~400种;昆虫类药材300~400种;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药材400~600种;兽类药材60种左右。 中药资源显著的地域性决定了我国各地生产、收购的药材种类不同,各地用药习惯不同,所经营的中药材种类和数量亦不同。全国各地生产、收购的中药材种类各具特色,构成了中药材区域化的模式。我国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以耐寒、耐旱、耐盐碱的根及根茎类药材居多,果实类药材次之。长江流域及我国南部广大地区以喜暖、喜湿润种类为多,叶类、全草类、花类、藤木类、皮类和动物类药材所占比重较大。我国北方各省、区收购的家、野药材一般在2000~3000种;南方各省、区收购的家、野药材约在3000~4000种。东北地区栽培(饲养)种类以人参、鹿茸、细辛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黄柏、防风、龙胆、蛤蟆油等为代表;华北地区的栽培种类以党参、黄芪、地黄、山药、金银花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黄苓、柴胡、远志、知母、酸枣仁、连翘等为代表;华东地区栽培种类以贝母,金银花、延胡索、白芍、厚朴、白术、牡丹皮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蝎子、蛇类、夏枯草、蟾酥、柏子仁等为代表;华中地区栽培种类以茯苓、山茱萸、辛夷、独活、续断、枳壳等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蜈蚣、龟板、鳖甲、半夏、射干为代表;华南地区栽培种类以砂仁、槟榔、益智、佛手、广藿香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何首乌、防己、草果、石斛、穿山甲、蛤蚧等为代表;西南地区栽培种类以黄连、杜仲、川芎、附子、三七、郁金、麦冬等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麝香、川贝母、冬虫夏草、羌活为代表;西北地区栽培种类以天麻、杜仲、当归、党参、枸杞子等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甘草、麻黄、大黄、秦艽、肉苁蓉、锁阳等为代表。海洋药物以昆布、海藻、石决明、牡蛎、海马等为代表种。在全国经营的药材品种中,常用药材大约500~600种,少常用药材200种左右,不常用药材约100种,还有少数冷门药。 我国药材出口历史久远,据记载,自唐宋时代就向外输出药材。输出的药材品种主要有: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一、课程说明

《植物生理和生态学Plant Physiology and Ecology》(1112020081)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 一、课程说明 1.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植物生理和生态学是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生态学紧密结合共同阐明植物基本生 命过程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Plant Physiology and Ecology closely integrated plant physiology and plant ecology is a science to clarify the basic life processes of plant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plants and environment. 通过讲授自养高等绿色植物的物质生产和光能利用、植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 转变、植物生长发育等生命现象的本质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生理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同时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和解决在GAP生产中的相关问题。培养了合格的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 The basic life processes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environment of material production and light energy use ,of the mutual transformation of material and energy in plants,of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autotrophic higher green plants will be taught in this cours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Plant Physiological Ecology , and use the knowledge to explain and solve the related problems in the production of GAP. Qualified talents of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ll develop. 2.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生理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药用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掌握植物相互间及植物与生存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及研究热点,掌握植物生理生态学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 The basic concepts, the basic principles, the basic rules of life activity of medicinal plants, some basic experimental method of Plant Physiological Ecology should be maste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s and plants, plants and the environment should be mastered basically. While the frontier and research focus of the discipline should be understood. 3.学分:3 4.学时:51 5.性质:必修课 6.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1]《植物生理学》第七版,潘瑞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

中药资源与开发(四年制)教学计划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教学计划 (四年制)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㈠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中医药事业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中药新药开发和生物技术制药、中药资源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特色和优势,从事中药相关产品研究开发、生产的实用型科学技术人才。 ㈡基本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理论;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理想;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热爱中医药事业,有为振兴中医药事业而献身的精神;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开拓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达到本专业的业务培养要求,具有大学生应有的文化修养,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有从事本专业实际业务的工作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 4.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和军事训练的合格标准;身心健康,体魄健全,能够胜任正常工作,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 ㈠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现代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生物技术制药、中药资源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特色和优势,从事中药新药、生物药品、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它中药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等方面的实用型科学技术人才。 ㈡业务培养要求 学生应掌握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生物制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重点掌握中药材的规范化种养、鉴定、炮制加工及其质量控制的方法和要求,熟悉中药药性、药理作用及制剂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新资源、新产品、新用途开发和研究能力。毕业后能从事中药产品(含中药新药、保健品等)、生物药品的开发等方面工作。 本专业学生应获得以下的知识和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