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学规

岳麓书院学规
岳麓书院学规

岳麓书院学规

注:《岳麓书院学规》是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学规,仅次于《白鹿洞书院揭示》,由清代国学大师王文清于1748年(乾隆十三年)手定,后由门人曹盛朝等47人刻成碑刻,嵌于讲堂左壁上。其拓本流传海内外,为学者所重视。

18条规章大致分成德行修养、学目内容和态度方法三个方面:一、谈道德规范约束:

时常省问父母;朔望恭谒圣贤;气习各矫偏处;举止整齐严肃;服食宜从俭素;外事毫不可干;行坐必依齿序;痛戒讦短毁长;损友必须拒绝;不可闲谈废时;

二、讲学习课目及内容:

日讲经书三起;日看纲目数页;通晓时务物理;参读古文诗赋;三、讲学习的态度与方法:

读书必须过笔;会课按时蚤完;夜读仍戒晏起;疑误定要力争。

省:xǐng 看望父母、尊亲:~亲。~视。朔:shuò农历每月初一:~日

望:wàng 月圆,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日

朔望:每月的朔日和望日,也就是农历的每月初一和十五谒:yè拜

见:~见。拜~。进~。

讦:jié揭发别人的隐私或攻击别人的短处:攻~。告~。晏:yàn 迟,晚:~起。~驾。“时常省问父母”是说要孝敬父母;

“朔望恭竭圣贤”要求对先辈圣贤要恭敬,因为古时候书院有祭祀的功能,岳麓书院也有文庙,是用来祭祀孔子的地方。朔望日要去谒见孔子等先贤;

“气习各矫偏处;举止整齐严肃;服食宜从俭素;行坐必依齿序;痛戒讦短毁长;损友必须拒绝”是对习惯、举止、行为、品格及交友进行要求,这也是道德规范的一个部分。

“外事毫不可干;不可闲谈废时”要求学习要专心致志,抓紧时间,不要因为与己无关的事情和闲谈浪费了时间。

“日讲经书三起;日看纲目数项”说的是读书要有计划、要持之以恒。“通晓时务物理;参读古文诗赋”是说不要只读死书,要关心时事和生活知识。还要读一些陶冶性情的杂书。

“读书必须过笔”,意即读书要动脑和动手,把学与思结合起来。“会课按刻早完”,是说一日事一日毕,不要拖欠作业,不可荒废光阴。“夜读仍戒晏起”,说的是学习要持之以恒,切忌一曝十寒。“疑误定要力争”,是指学习要穷根究底,不可不求甚解,浅尝辄止。

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

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 1717年(清康熙五十六年),王文清在岳麓书院任山长时,制订此学规。全文如下: 古语有之,其为人而多暇日者,必庸人也。况既以读书为业,则当惟日不足,以竞分寸之阴,岂可作无益以害有益乎!或有名为读书,縻廪粟而耽棋牌者,即不敢留。至于剧钱群饮,猜令挥拳,牵引朋淫,暗工刀笔,亦皆禁止。盖鄙性拘方,不能曲徇也。 《诗》有之“朋友攸摄,摄以威仪”。无有不敬而能和者,倘或同群之中,谑浪笑傲,即隙之所由生也。甚至拍肩执袂,以为投契,一言不合,怒气相加,岂复望其共相切磋,各长其仪乎!有蹈此弊者,亦不敢留。君子爱人以德,幸垂谅焉。 每日于讲堂讲经书一通。夫既对圣贤之言,则不敢亵慢,务宜各顶冠束带,端坐辨难。有不明处,反复推详。或照所不晓者,即烦札记,以待四方高明者共相质证,不可质疑于胸中也。 每月各作三会。学内者,书二篇,经二篇,有余力作性理论一篇。学外者,书二篇,有余力作小学论一篇。 照此凭臆见丹黄,倘或未当,即携原卷相商,以求至是。更不等第其高下,伊川先生云“学校礼仪相先之地,而月使之争,殊非教养之道”,至哉言乎! 《四书》为六经之精华,乃读书之本务。宜将朱子《集注》逐字玩味,然后参之以《或问》,证之以《语类》,有甚不能道者,乃看各家之讲书可也。次则性理为宗,其《太极》、《通书》、《西

铭》已有成说矣。至于《正蒙》,尤多奥僻,尝不揣愚陋,为之集解,然未敢示人也,诸君倘有疑处,即与之以相商焉。其程朱语录、文集,自为诵习可也。 圣门立教,务在身通六籍,所传六经是也。今之举业,各有专经,固难兼习,然亦当博洽而旁通之,不可画地自限。乃若于六经之内,摘其堂堂冠冕之语,汰其规切忌讳之句,自矜通儒,皆蒙师世俗之见,不可仍也。试观御纂《周易折衷》,何字何句不细心玩索?以无纵圣学,而且如此,况吾辈乎?至于《周礼》,虽不列于学官,然实周公致太平之成法,亦尝集先儒之说为传,有相质证者,不敢隐焉。 学者欲通世务,必须看史。然史书汗牛充栋,不可遍观,但以《纲目》为断。至于作文,当规仿古文,宜取贾、韩、欧、曾数家文字熟读,自得其用。制艺以归唐大家为宗,虽大士之奇离,陶庵之雄浑,皆苍头技击之师,非龙虎鸟蛇之阵也。论诗专以少陵为则,而后可及于诸家,先律体,后古风;先五言,后七言,庶可循次渐进于风雅之林矣。 《书》言“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猩猩能言,不离走兽;鹦鹉能言,不离飞禽。为言而徒以诗文自负,何以自别于凡民乎!故学问思辨,必以力行为归也。力行之事多端,惟《白鹿洞揭示》及芷田《吕氏乡约》得其要领,他日当纂集而剞劂之,以公同好云。

麓山景区详细规划

麓山景区详细规划 [来源:长沙市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 作者:admin] 一、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的年限为2006年至2020年,其中近期到2010年,中期到2015年,远期到2020年。 二、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确定麓山景区的范围:南到麓山南路,西到西南环线,北到长宁路。总面积为561.23公顷,界线具体坐标详景区界线坐标图。 三、规划结构 “三区、一带、一片” “三区”为清风峡、仰天坪、赫石坡三个景观区域。 清风峡景观区域,它是麓山景区自然与人文景观最集中、最主要的精华区域,以体现湖湘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为主线,突出人文景观的历史文化内涵。自然景观则以保护为主,体现幽奥、繁盛的本色,反映麓山景区最本质的特性; 仰天坪为岳麓山南部景观区域,它以高旷、通透的自然景观为主,突出自然个性; 赫石坡为岳麓山北部景观区域,以七十三军抗日纪念为主,规划突出“和平”的主题。 “一带”为位于山脊的景观带,它以高旷、通透为主,是景区登高望远、俯揽胜景的景观廊道,同时又是城区仰望的制高点,成景与得景度都很高。规划以建设观景的亭、台为主,突出景区与城区的互视关系。 “一片”为景区西部及北部片区,这里景观相对较少,规划以生态抚育为主,适当僻出林间小径,供游客林中漫步或观赏野生动物。 四、景观组团: 7个景观组团:赫石坡景观组团、兰涧景观组团、观日台景观组团、清风峡景观组团、响鼓岭景观组团、穿石坡景观组团及麓山西北部景观组团。 1、清风峡景观组团 拓宽主游道,加强景观引导作用;适当梳理山溪、水景,修伴溪游道,用人工循环水来突出水景;组团内的名人墓葬仅稍加整治即可。 为更系统地梳理岳麓山的名人文化,更好地向游人宣传与展示,规划利用鸟语林拆除后的用地建旧民主主义革命纪念园,以自由、活泼和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形成新的文化景点。 2、响鼓岭景观组团 主要包括黄兴墓庐、印心石屋、云起亭、响鼓岭、云麓宫等景点,此组团以适当整治为主。 3、穿石坡景观组团 规划适当梳理现有茶园,加强对茶的培育,并铺石板采茶道,结合岳麓

岳麓书院学规

岳麓书院学规 注:《岳麓书院学规》是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学规,仅次于《白鹿洞书院揭示》,由清代国学大师王文清于1748年(乾隆十三年)手定,后由门人曹盛朝等47人刻成碑刻,嵌于讲堂左壁上。其拓本流传海内外,为学者所重视。 18条规章大致分成德行修养、学目内容和态度方法三个方面:一、谈道德规范约束: 时常省问父母;朔望恭谒圣贤;气习各矫偏处;举止整齐严肃;服食宜从俭素;外事毫不可干;行坐必依齿序;痛戒讦短毁长;损友必须拒绝;不可闲谈废时; 二、讲学习课目及内容: 日讲经书三起;日看纲目数页;通晓时务物理;参读古文诗赋;三、讲学习的态度与方法: 读书必须过笔;会课按时蚤完;夜读仍戒晏起;疑误定要力争。 省:xǐng 看望父母、尊亲:~亲。~视。朔:shuò农历每月初一:~日 望:wàng 月圆,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日 朔望:每月的朔日和望日,也就是农历的每月初一和十五谒:yè拜

见:~见。拜~。进~。 讦:jié揭发别人的隐私或攻击别人的短处:攻~。告~。晏:yàn 迟,晚:~起。~驾。“时常省问父母”是说要孝敬父母; “朔望恭竭圣贤”要求对先辈圣贤要恭敬,因为古时候书院有祭祀的功能,岳麓书院也有文庙,是用来祭祀孔子的地方。朔望日要去谒见孔子等先贤; “气习各矫偏处;举止整齐严肃;服食宜从俭素;行坐必依齿序;痛戒讦短毁长;损友必须拒绝”是对习惯、举止、行为、品格及交友进行要求,这也是道德规范的一个部分。 “外事毫不可干;不可闲谈废时”要求学习要专心致志,抓紧时间,不要因为与己无关的事情和闲谈浪费了时间。 “日讲经书三起;日看纲目数项”说的是读书要有计划、要持之以恒。“通晓时务物理;参读古文诗赋”是说不要只读死书,要关心时事和生活知识。还要读一些陶冶性情的杂书。 “读书必须过笔”,意即读书要动脑和动手,把学与思结合起来。“会课按刻早完”,是说一日事一日毕,不要拖欠作业,不可荒废光阴。“夜读仍戒晏起”,说的是学习要持之以恒,切忌一曝十寒。“疑误定要力争”,是指学习要穷根究底,不可不求甚解,浅尝辄止。

白鹿洞书院揭示

《白鹿洞书院揭示》 白鹿洞书院揭示原文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 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别如左: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右为学之序。 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别如左: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右修身之要。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右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右接物之要。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今人之为学者,则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 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所持循哉?近世于学有规,其待学者为已浅矣。而其为法,又未必古人之意也。

故今不复以施于此堂,而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条列如右,而揭之楣间。诸君其相与讲明遵守,而责之于身焉,则夫思虑云为之际,其所以戒谨而恐惧者,必有严于彼者矣。 其有不然,而或出于此言之所弃,则彼所谓规者,必将取之,固不得而略也。诸君其亦念之哉。 编辑本段《白鹿洞书院揭示》详解如下 一、五教之目: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解:五教之目出自《中庸章句·第二十章》【原文】“天下之达道五,日: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朱熹注曰:“孟子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五教”就是进行五个方面的伦理关系的教育。“五伦”即五常: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在《礼记·昏义》和《孟子·滕文公上》中皆有论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意思是:父子之间应该有亲情,君臣之间应该有道义,夫妇有内外之别,长幼尊卑次序,朋友有诚信。也就是说为父要慈、为子要孝、为君要仁、为臣要忠、为夫要义、为妻要从、为长要惠、为幼要顺、为友要相互讲诚信。 二、为学之序 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

关于中国古代书院的文献书籍汇编

10部书院史古籍文献: 1、[宋]张栻:《潭州重修岳麓书院记》,《南轩集》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7年版。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南宋汉州绵竹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湖湘学派的集大成者,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有《南轩集》留世。 提要:该篇主要讲述了岳麓书院先后经朱洞之、李允则建立后,闻名于天下,后因兵事战乱而尽毁。乾道元年,刘候珙为安抚湖南,遂召集儒雅而重建岳麓书院。岳麓书院的宗旨在于传道济民,进一步说就是“仁”。仁,即人心,是天下万物的主宰。求仁之难,必须通过学才能明白。所以,重建岳麓书院的目的便在于教化庶民,以达到求仁的目标。 2、[宋]马端临:《天下四大书院》,《文献通考》卷四十六,中华书局,2011年版。 马端临(1254—1323),字子舆,号竹洲,饶州乐平人,宋元之际著名的史学家,著有《文献通考》等,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方面的集大成之作。 提要:该文指出宋朝的四大书院为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应天府书院及岳麓书院。作者主要概述了四大书院的建制始末,并阐述了书院之所以兴盛,一是由于当时乡党之学为贤士大夫所建,多胜于州县之学,二是宋统治者多对书院赐额赐田,以鼓励其发展。从作者的论述中可窥见当时书院多以朝廷赐额赐书为荣,为官方所认可的主要教学机构。 3、[宋]马端临:《宋初四书院》,《文献通考》卷六十三,中华书局,2011年版。 马端临(1254—1323),字子舆,号竹洲,饶州乐平人,宋元之际著名的史学家,著有《文献通考》等,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方面的集大成之作。 提要:该文指出宋初四书院为庐山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及应府书院,此外还有茅山书院。作者主要讲述了书院的监管者、朝廷的封赐及书院授徒的规模等。需要指出的是,四书院的学徒数目多为十百人,可见宋初书院并不是特别兴盛。 4、[宋]魏了翁《靖州鹤山书院记》,《鹤山集》卷四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7年版。 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人,南宋学者。庆元五年进士,多次被贬官后又诏回。推崇朱熹理学并创立鹤山书院,授徒讲学,有《鹤山集》等留世。 提要:这篇文章讲述了鹤山书院的建立者因仕途不顺而在山间建立了鹤山书院,及书院所处的地理位置,并描绘了书院环境的宁静优美。作者还指出书院所培养的“士”,其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在于“德”与“孝”,具体的说就是“明善诚身”、“顺亲信友”,唯有这样,才能做到臣子显谏而君王不疑及报答父母亲恩。 5、[宋]吕祖谦《丽泽书院学规》,见邓洪波编《中国书院学规》,湖南大学出版社,湖南,2000年10月,第31—32页。 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寿州人,人称东莱先生。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创立“婺学”,成为当时颇具影响的学派之一。 提要:该学规主要对学子的德行、日常生活、课堂端容、从师礼仪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规定。书院要求学子必须以“孝弟忠信”为德行之本,会讲时妆容必须端而肃,对老师也要永远以礼相待。在日常生活中,学子须得做到毋亵、毋谀、毋妄、毋杂、毋狎非类、毋亲鄙事等。若违反学规,则依据其严重性给予“规”、“责”、“吿于众”、“除籍”等处罚。

岳麓书院学规及对联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 坐落在长沙湘水之滨、南岳之麓的岳麓书院始建于976年(宋太祖开宝九年)。从岳麓书院到清末的湖南高等工业学堂,再到今日的湖南大学一脉相承,故有“千年学府”之称。它比意大利最早的博洛尼亚大学要早近100年,比英国牛津大学更要早近200年。因此可以说,在世界上自建立之日始一直延续至今的高等学府中,长沙岳麓书院是创建最早的一座,也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从岳麓书院至湖南大学的千年办学历史,反映了中国教育制度的变迁,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岳麓书院主体建筑集中在中轴线上,主轴线前延至湘江西岸,后延自岳麓山巅,配以亭台牌坊,于轴线一侧建立文庙,形成了书院历史上亭台相济、楼阁相望、山水相融的壮丽景观。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岳麓山景观由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两部分组成。自然风光占足了奇、珍、幽、美四个字。奇,是指岳麓山区林草繁茂,存有植物种类达几千种,女贞、银杏、樟树、椤木、苦槠、枫香等名木应有尽有,甚至千年以上树龄的古树亦可见到,还有皂荚、白玉兰等濒危树种,而桃花、迎春、玉兰、腊梅、丹桂、百合、芙蓉、蔷薇等花木更是漫山遍野,姹紫嫣红中绣出麓山织锦画幅。珍,是指岳麓山区野生动物繁衍较旺,林中穿梭歌唱着的有画眉、黄鹂、布谷、杜鹃,还有啄木鸟、鹦鹉、猫头鹰等等,而在密林深处若隐若现,时不时露出头脸的有狐狸、山羊、野兔、山鸡等等。幽,幽壑千重,幽泉千缕,若你冬季来此且碰巧遇上岳麓漫天飞雪,一个“幽”字更会让你感受入骨三分,著名的潇湘八景之一有“江天暮雪”,即此。美,岳麓山四季都美,冬雪美,春花美,而秋天来临的时候,不仅眼中看到的美,连口福都是美之又美了,石榴、板栗、南桔、酸枣……,还有不能吃的红叶,更是美不胜收。 岳麓山的人文景观,那是岳麓山另一道亮丽的风景。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是三湘人才辈出的历史记录,而爱晚亭内那吟唱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又留着一缕长髯的老夫子,那情那景更是让人留恋忘返。 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是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由著名的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写的;江夏黄仙鹤勒石刻篆,因为文、书、刻石都十分精美,所以向有“三绝”之称。碑高4米,宽1.35米,碑文共1400余字,此碑以其书法著名于世,最为艺林所看重,传拓碑文曾风靡一时,笔法刚劲有力,是最为著名的唐碑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岳麓书院园林建筑,具有深刻的湖湘文化内涵,它既不同于官府园林的隆重华丽的表现,也不同于私家园林喧闹花俏的追求,而是反映出一种士文化的精神,具有典雅朴实的风格。书院的学规 中国书院一般都有学规。所谓学规,是书院订的用以规范生徒学习、生活行为的规矩章法。岳麓书院的学规,最早源于朱熹的《书院教条》,到清代乾隆年间,欧阳正焕任书院院长时,

古代书院学规中的行为规范教育理念及当代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d7199132.html, 古代书院学规中的行为规范教育理念及当代启示 作者:刘潇 来源:《新一代》2020年第02期 摘要:古代书院学规,内涵博大精深,词简意约,精辟入理,是生徒治学、修身以及日常生活方面的基本守则。古代书院学规在规范生徒日常行为教育中,追求人文理想,致君泽民,传道济民;倡导实事求是,兼容并蓄,经世致用;强调道德践履,涵养品格,知行合一。重新审视古代书院学规中的行为规范教育理念,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微言大义,对于重构当代大学精神,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书院学规;行为规范教育;教育理念;启示 传统书院作为儒家的精神家园,承载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人文理想与社会责任。其中体现核心价值的书院学规,内涵博大精深,词简意约,精辟入理,是生徒治学、修身以及日常生活方面必须恪守的基本准则。千百年来,古代书院学规薪火相传,其内在精髓,历久弥新,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教育思想的重要部分。重新审视古代书院学规中的行为规范教育理念,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微言大义,对于当代高校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仍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一、深刻领会古代书院学规的微言大义 (一)古代书院学规的演变 考察古代书院学规的核心要义,探根究源,古代书院学规的演变有其自身轨迹。书院是中国士人围绕书进行文化积累、研究、创造与传播的文化教育组织,起源于唐代,历经1200余年,到20世纪初(1901年),改制为学堂,成为我国近现代教育的基础。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书院兼取官学和私学之长,摒弃官学沉迷科举和私学制度化不足之流弊,成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态,最终形成了与官学、私学三足鼎立的格局。书院学规渊源可上溯到《管子.弟子职》,其中记述了弟子事师、受业、馔馈、洒扫、执烛、坐作、进退之礼,类似当今学生日常行为守则。及至宋代,学规各项条文日益规范,并发展成为书院的规章制度。明清时期的官学学规,则偏重对学生思想行为的规范和限定,如《岳麓书院学规》、《圣谕广训》等。清人李毓秀所撰《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其本义在于启蒙养正,集儒家圣贤道德教育之大成,内容涉及生活起居、衣服纽冠、行为仪止、道德品性、处世之道等,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养成有德之才的总规程。 (二)古代书院学规的内涵

第八章 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

第八章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 1、教学时数:2学时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宋元明清书院发展的概况,掌握两宋著名的书院、明清著名的书院、书院的组织和教学特点。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两宋著名的书院、书院的组织和教学特点。 3、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是宋代的书院、书院的组织和教学特点。 4、教学难点 难点为书院的组织和教学特点。 第一节书院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一、唐代的书院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以私人创办和组织为主,将图书的收藏、校对与教学、研究合为一体,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多变的办学方式,为历代教育家所取鉴。 书院的名称最早见于唐代,那时的书院有官方创办和私人设置的两类。 官方创办的书院只是校书、藏书的场所,如唐代的丽正书院.唐开元六年(718)将乾元院改为丽正修书院,十三年(725)改丽正修书院为集贤殿书院。 私人所设的书院多是读书人私人读书之地,他们把自己的书房称为书院,如白鹿洞书院。 二、两宋的书院 (一)书院兴盛的原因 唐末五代战乱频繁、仕途险恶,一些学者不愿做官,隐居山林或乡间闾巷读书讲学,吸引了一些士子前来求学,书院开始具有讲学授徒的功能,如白鹿洞书院和应天府书院。但唐末五代的书院数量少,规模不大,故其影响有限。北宋初期,书院开始兴旺起来,其规模和数量大幅度扩展,成为宋初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分。 造成北宋书院兴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北宋科举取士规模日益扩大,而宋初官学却长期处于低迷不振的状态。士人求学需求很大,却苦无其所,在这种情况下,书院应运而生,起到了填补官学空白的作用,为广大士子提供了读书求学的场所。 第二,朝廷崇尚儒术,鼓励民间办学。宋初提倡文治,但国家一时又无力大量创办官学,故朝廷对书院给予多方面的表彰和赞助。像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都得到朝廷赐书、赐匾额、赐学田和奖励办学者等不同形式的支持,这些支持无疑是促进宋初书院兴盛的直接动因之一。 第三,佛教禅林制度的影响。佛教出于僻世遁俗、潜心修行的宗旨,多选择环境僻静优美的山林建立寺庙,五代及宋初的书院也大多建于山林名胜之中。佛教禅林集藏经、讲经、研经于一体,也对书院教学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如:书院的讲会制度就是借鉴了佛教僧讲和俗讲的讲经方式,书院教学的讲义和语录等形式,也是来源于佛教禅林制度。 第四,印刷术的应用,使书籍的制作与手写本相比,变得极为便利,是促成宋代书院兴旺发展的重要基础。书籍不再是珍藏品而是公众都可以拥有的,才有可能使书院拥有丰富的藏书,并真正成为面向社会的教学研究场所。 (二)两宋的书院 在宋初书院的发展过程中,有一部分书院以其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卓有成效的教学模式,赢得了世人瞩目,成为对当时影响较大的著名书院。这些书院代表了宋初书院教育的最高水平,在中国书院教育史上也独树一帜,占有重要的地位。最为著名的有六所书院: 白鹿洞书院 岳麓书院 应天府书院 嵩阳书院 石鼓书院 茅山书院 南宋书院在各方面都比北宋有长足的进步。书院的数量和分布的区域大幅度

中国传统书院的仪式教育活动及其现代价值

书院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机构和学术研究场所,在中国教育史、学术史和文化史上发挥过重要的影响。当今中国高等教育中,有实行“书院制”的有益探索。中国传统书院教育中蕴涵着许多优秀的因子,其注重仪式教育活动对士子的培养即是其中之一。本文通过梳理中国传统书院的仪式教育活动,分析书院仪式教育活动的特点,进而探讨其对当代高等教育的价值和启示。 一、中国传统书院仪式教育活动的类型 “仪式”这一专有名词早在19世纪就已出现,主要是表达人类经验的一个范畴存在。[1]仪式教育活动的本质是通过情境设置聚集情绪,强调情绪渲染和情绪调动在学习中的作用。中国传统书院教育中的诸多仪式教育活动,无一不体现着书院教育家们通过情境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功能。中国传统书院仪式教育活动的类型主要表现为三大方面。 (一)祭祀仪式教育活动 祭祀活动是中国传统书院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书院的标志性特征,被很多书院研究专家视作书院的“三大事业”之一。[2]书院的祭祀仪式主要包括释奠礼、释菜礼和祭祀先贤。 中国传统书院自创建以来大多非常重视祭祀活动,早在北宋初年,书院中就已经存在祭祀活动。岳麓书院的祭祀传统从北宋一直延续至清代,规模不断扩大和完善。《新增丁祭公费记》中详细记载了清代乾隆六十年(1795年)岳麓书院的祭祀仪式教育活动。“鼓乐彻三日夜,鞭爆应山谷,约数万响不舍,燃灯起朔日,讫于望日,历半月乃止。”[3]从宋初至晚清,书院祭祀活动一直是书院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延至清代,更是出现了戴钧衡所言的“今天下郡县莫不有书院,亦莫不有崇祀之典”[4]的情形。著名的徽州府紫阳书院关于“祀典”有着明确的章程,特别对祭祀仪式有详细、考究的规定。[5]卷三祀典江西白鹿洞书院每年在郡守送生徒入院时举行释菜礼,每年春秋仲月仲丁日举行释奠礼。在祭祀仪式前,所有参加仪式之人都需要“斋戒三日,不饮酒,不茹荤。散斋二日,沐浴更衣,宿于别室。致斋一日宿于洞中”[6]。此外,一些书院学规中还对祭祀仪式中学生不重视的行为进行明确的惩罚,如,河南紫云书院规定书院释菜仪式中如果生徒“或托故不至,或跛倚笑语,礼貌不肃者,各纪过一次,实贴讲堂壁上”[7]。 与官方教育机构的祭祀仪式相比,传统书院祭祀仪式教育活动最重要的特征即祭祀先贤或乡贤。书院祀贤仪式即是对官方“庙学”的延伸,又是“庙学”的补充,也是书院祭祀仪式的亮点所在。北宋初期的书院主要是祭祀孔子,从南宋之后,书院多设先贤祭祠,周敦颐、二程、朱熹和王守仁等理学大师多为崇祀对象。至明代,祭祀王守仁、陈献章等不同学派人物的书院增多,延至清代伴随乾嘉汉学的兴盛,书院又增加了对汉学大儒的祭祀。书院祭祀仪式中很重要的功能是通过祭祀先贤来传播道统和传衍学派。 (二)讲会仪式教育活动 书院讲会时间较为固定,会期一般为月会、大会两种。明代是书院讲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如“区间联合大会”、“各级联属大会”等。[8]清代书院讲会制度更为成熟,讲会仪式教育活动也更为正式。例如,陕西关中书院资料中有记载:“每月四仲月,一会讲。讲日,午初击鼓三声,各具本等服帽,诣至圣前四拜礼,随至冯恭定公少墟先生位前,礼亦如之。礼毕,向各宪三恭,然后东西分班,相对一揖就坐。以齿为序分,不可同班者退一席。讲毕,击磬三声,仍诣至圣前,肃揖而退。”在每次讲会前,会友还需要“斋戒三日”、“习礼成而后听讲”[9]。由此可见,关中书院讲会仪式明确具体,甚至连讲会当日的服饰都做了具体规定。 明清时期讲会颇为盛行的徽州府,书院讲会形式更为多样,有院会、邑会、郡会和四郡大会等。徽州府大小书院每次讲会前都举行仪式教育活动,并且格外庄重。例如,徽州府紫阳书院大会于每年九月十三日开讲,讲会当日,“会赞先设先师位于堂上,设香案,会友如期

湖南大学校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湖南大学校园总体规划 说明书 一.概况 湖南大学坐落在长沙市岳麓山下,分南北两大校区,学校目前占地97.95公顷,其中南校区(原湖南大学)占地70.66公顷,用地范围处于岳麓山国家风景名区范围内,北与湖南师范大学接壤,南与天马村、计算机高等专科学校交界。北校区(原湖南财经学院)占地27.29公顷。 湖南大学历史可追溯到公元976年创建的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变迁,一直保持着文化教育的连续性。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历经变革,先后更名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公立专门学校,1926年定名为湖南大学;197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4月在我国高校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调整中,湖南大学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成新的湖南大学。现在,湖南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科基础较强、文科独具文化背景、经济学科富有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综合实力较强的全国重点大学。 二.南北校区发展定位 在教育产业化、学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校园物质环境精美化、教学与管理网络化的大形势下,湖南大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湖南大学的总体规划必须站在更高的起点、提出更高的要求。 根据《湖南大学发展规划》,“十五”末湖大在校学生达到36000人,其中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为1:5左右。“十一五”期间,湖大在校学生达到50000人,其中研究生约10000人,本科生40000人左右。 湖南大学南校区目前依托岳麓书院悠久的文化教育传统,发展了以工科、理科为主,文科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预期未来发展学生规模为40000人;湖南大学北校区以原财经学院为基础,未来将重点发展经济、管理类专业,预期学生规模10000人。 三.南校区规划 (一)现状主要问题 通过大量社会调查和实地踏勘,我们发现校区现状存在较多的问题急需解决,现归纳如下: 1. 功能结构不合理 校园现状结构是历史形成的单中心的布局结构,教学区处于校园中心部位,用地规模偏小,已不能适应学校的建设发展需要。学生与教师宿舍区分散布局在教学区的周边,生活服务配套设施不齐全,学习生活十分不便。各分区的配套设施急需补充和完善。 2. 交通问题严重 麓山南路是岳麓山大学区的一条重要交通道路,其路面状况已不能交通需求;校区内无专用停车站点和停车场,公交终点站设在校区内部的道路边,使本来就不宽的麓山南路通行能力更差,同时车辆的随意停放也影响学校的环境景观。 公交车辆从校园中心区穿过,给湖南大学师生带来交通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湖大的人车混杂、交通噪音、汽车尾气、灰尘等,严重影响大学校园宁静与优雅的环境。 3. 发展空间不足 校区西向和北向毗邻岳麓山公园和湖南师范大学;东向凤凰山、天马山、湘江等自然屏障限制了湖大进一步向东发展;南向属天马村用地,有密集的房屋和2000多居民,其征地、拆迁工作将面临大量的经济与社会问题;湖南大学地处国家级岳麓山风景名胜保护区内,其建筑受风景区规划限制不可能向高层、高密度方向发展。 4. 历史文化气氛不浓 湖南大学虽然有岳麓书院、自卑亭、吹香亭等知名历史性建筑,但校园历史文化氛围并不浓厚。大学校园形象不鲜明,标志性欠佳,空间领域感不强,岳麓书院没有突出她作为大学起源的历史地位。规划有待加强从沿江大道牌楼口、自卑亭到岳麓书院这条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轴线。 5. 缺乏公共开放空间 湖南大学地处岳麓山风景名胜保护区,其大环境的绿化条件相当好,但校园内绿化量、绿化点少,尤其是能满足教师、学生日常就近休闲散步、交往的室外开放空间数量不多,缺乏有鲜明主题和特色的广场,室外空间功能较少、形式单一,同时缺少休憩设施。 (二)规划依据与原则 1. 规划依据 ●《湖南大学发展规划》湖南大学 2000.10.18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长沙市规划设计院 ●《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1992.8.1 ●湖南大学前几轮规划方案成果 2. 规划原则 注重教学科研的发展

书院藏书的管理与利用

书院藏书的管理与利用 历代书院藏书楼,就像国家、私人和寺院藏书楼一样,都十分重视藏书的管理与保护,这也是藏书楼时代书院的一项重点工作。但由于书院藏书的读者对象为本院师生和一些地方上的读书人,它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保藏,更是为了方便书院读者使用,它便不像国家、私人和寺院藏书那般过于封闭,在管理方法上形成了一套具有公共性、开放性的书院藏书制度。如《仙源书院藏书目录初编序》中说:“书籍渐充,急须讲求读书之法,务令积书之后与未积之先气象大不相同,要于文章经济上见出,于精神福泽上见出,于风俗人心上见出,才是藏书真实作用,非徒欲汗牛充栋,万轴琳琅,为夸多斗靡计也。”这是对书院藏书注重利用、注重发挥藏书社会教育作用的精辟见解。 管理人员。一般书院都配备有专门人员进行管理,抄录书籍,负责书籍的购买、分类编目、登记、借阅、清理、修补等工作。中国书院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应该说是相当高的。最早应该首推南宋白鹿洞书院设“管干”管理藏书。当时朱熹主持书院,制订了一套详细的藏书管理制度,设有“管干”一职,专门对书籍进行日常管理。至于大规模的校勘、清理、曝晒等工作,就临时由山长组织人员进行。由于此书院在当时名声很大,所以其藏书管理制度也就在全国各地书院推广了,并延及后代。如宋代岳麓书院院设“监院”管理藏书,文正书院设“斋长”管理藏书,而大梁书院则设“司书吏一人,经管用:司阍役一名,典守锁钥”(《大梁书院藏书目》),中江书院规定藏书楼“尊经阁”由一人管理,负责看守书籍和抄写,还“派定正办、副办,事有专责,若有遗失,惟正副办是问”(《安徽于湖中江书院藏书目》)。这些管理人员都具有一定的目录学知识和较高的文化修养,他们在管理藏书的同时还进行藏书整理与编目工作,利用书院丰富的藏书编写书目、撰写文献,积极开展目录学研究,从而推动了古代目录与图书馆学的发展。 登录、分类和编目。书院通过各种途径购进书后,首先要进行登录工作。对书的来源、收购日期、卷册数都予以登记。然后是分类编目工作。如文正书院“购既竣,以数目编诸册”。岳麓书院曾先后有三部藏书目录:《岳麓书院新置官书总目录》、《岳麓书院新捐书目录》和《捐助岳麓书院书籍题名》。一般不分类或以传统的四部分类法分类,分至二级类目。如莲州书院的学古堂藏书,经部

古代书院建筑形式

1.1 建筑环境选择 受传统堪舆术的影响,历代书院对选址极为讲究,多依山傍水,师法自然。素有“天下四大书院”之称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又名睢阳书院),其选址都在著名的风景区。白鹿洞书院地处庐山五老峰下,前有流水潺潺,后有松柏敝日。岳麓书院地处湖南长沙岳麓山下,倚山而瞰湘江,尽览壮美山川。嵩阳书院则地处中岳嵩山南麓,背靠峻极峰,面对双溪河。应天书院旧址在河南商丘睢阳古城内,现址在商丘南湖风景区的湖心小岛上,环境优美。 1.2 建筑总体布局 (1) 规则形布局 古书院主体建筑多采用规则形中轴对称布局,这种布局充满着秩序井然的理性美,有助于创造庄严肃穆、端庄凝重、平和宁静的空间境界。规则形布局可以细分为串联、串并联、串并列三种形式。①串联,多进院落沿着纵深轴线串联布置,是书院庭院组群的基本布局方式。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中轴线上主体建筑布局都是采用这种串联式的庭院布局模式(图1)。②串并联,串并联布局则是多路多进组群在纵横两向都存在着规整的轴线对位关系。应天书院,从南向北,依次为中心主轴线和左右副轴线组成的三组串联式多进院落;白鹿洞书院,以礼圣殿为主轴,主次轴线共五条,沿地形地势依次并列(图2);各主副轴线关系呈规整对称状,轴线院落之间有门联结(图3)。③串并列,串并列是多进院落相对独立地并列布置,没有形成横向的轴线对位关系。以嵩阳书院为例,整体建筑组群有两条纵深的轴线,主轴线上布置有五进院落,为书院主体建筑。侧跨院考场建筑群为次轴线,主次轴线建筑不存在横向对位关系,呈现相对独立状态(图4)。 (2)自然形布局 自然形布局主要应用在地形地势不规则的书院建筑群或书院庭院的园林部分,主要是为了顺应自然地形或追求自然情趣。岳麓书院的园林建筑群就是自然形布局的典例,整个园林布局,游廊曲折,建筑与自然相映成辉,实现了书院师生对话自然、修身养性的精神诉求。 (3)有机形布局 就书院建筑空间布局来说,还有一种空间形态介于几何形和自然形之间,即对主体建筑空间来说,是规整的几何形布局,而对于附属建筑,针对建筑组群的功能性质、审美意匠、环境特点等的不同,可以调节出不同的建筑组合方式、不同的空间尺度等。如岳麓书院,从讲堂绕过屏风到御书楼,从御书楼进到园林,从讲堂走到文庙,不同的庭院空间组合和光影变化,都给人步移景异、“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好奇,体现了建筑空间布局的有机趣味性。 1.3 建筑群体组合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的平面组合形式分类,可以参照中国古典建筑以院落特征为标准的分类方式,在平面组合类型上可细分为墙院式、廊院式、合院式三种[1] 。①墙院式:在有关书院建筑的文献中,“周以缭垣”,“环以园墙”的说法十分常见。书院用墙有两方面作用,其一,书院内外空间界定;其二,划分功能分区,形成一些较独立的院落,院落之间通过门、漏窗或者建筑加以联系(图5)。②廊院式:廊院式布局,是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建筑物及其对面的次要建筑,再在院子左右两侧用回廊将前后建筑围合起来。无论是岳麓书院的园林连廊、斋舍连廊,还是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的碑廊,都相当开敞,廊内外空间流通渗透,追求与自然亲近。书院建筑采用廊院式布局,应该还和气候有关,人走在其中可以“雨不湿足,日不曝首”(图6)。③合院式:合院式布局的特点是由若干栋建筑单体围合而成的四合院,每一院落为一“进”,若干“进”沿纵深轴线串联,称为一“路”。合院式布局在造型上、空间上都呈现出左右均等、中轴对称格局,谙合传统审美观和礼制观,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书院布局(图7)。 1.4 建筑单体

建筑设计概论之岳麓书院

岳 麓 书 院 的 建 筑 与 保 护 景观一班 谭逸嘉 20110808107

摘要:中国古代建筑在茫茫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已经发展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建筑体系和造型样式,在华夏文明中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无论历史价值、科研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非常高,尤其是它复杂的结构,更是显示了中国人的智慧的丰富。在经济和科技发展如此快的今天,对于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更是应该被重视,这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深入研究古建筑的技术是重中之重。本文以岳麓书院为例介绍了古建筑的一些结构以及技术,讨论了如何保护古建筑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木框架抬梁式斗拱古建筑保护 岳麓书院作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所古代高等学府,其内在的研究价值是巨大的,特别是对中国古建筑的研究与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岳麓书院古建筑群分为教学、藏书、祭祀、园林、纪念五大建筑格局。主体建筑有大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各部分互相连接,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本文以岳麓书院为例,结合另外一些实例探讨一下古建筑的构造与保护。 岳麓书院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木结构是整个建筑群的支撑,不管是承重梁还是屋顶,都是以木头为主要材质。 纵观中国古代建筑,用料最广泛的就是木材,木架结构长期广泛

的应用,有其内在的优势。 1、取材方便 2、适应性强 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4、施工速度快 5、便于修缮,搬迁 中国古建筑的木质结构,由立柱、横梁及顺檩等主要构件组成。各构件之间的结点用榫卯相结合,构成了富有弹性的框架。 木结构件筑以木材作为承重结构,墙壁起到的只是围护作用,不起承重作用。这种古代木结构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形式,即:抬梁式、穿斗式与密梁平顶式。 穿斗式结构是用穿 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 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 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用斗 枋将柱子串联起来形成整 体框架。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用料少且整体性强,便于施工,且抗震能力强,缺点是柱子排列密,内部空间不大。 柱梁(抬梁)式结构是在柱上抬梁,梁上安柱(短柱),柱上又抬梁的结构方式。其特点是可以使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以满足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所在湖南省长沙市 分类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时代清 编号3-75 登录1988年 岳麓书院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东麓,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历经宋、元、明、清各个朝代,迨及晚清(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至今仍为湖南大学下属的办学机构,历史已逾千年,是世所罕见的“千年学府”。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岳麓山风景名胜区重要观光点。 历史 前期(唐末至元代) 岳麓山自古就是文化名山。西晋以前为道士活动据点,曾建有万寿宫、崇真观等。西晋武帝泰始四年(268年)麓山寺创立,至今仍保存完好。东晋陶侃曾建杉庵读书于此。六朝建道林寺。唐代马燧建“道林精舍”。唐末五代智璿等二僧为“思儒者之道”,在麓山寺下,“割地建屋”,建起了“以居士类”的学舍,岳麓书院就是在智璿等办学的基础上“因袭增拓”而诞生的。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原僧人办学的遗址上,即岳麓山下的抱黄洞附近正式建立起了岳麓书院。北宋大中祥符(1008-1017)年间,岳麓书院进入了北宋的鼎盛时期。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亲自召见山长周式,对周式兴学颇为嘉许,亲书“岳麓书院”匾额,书院之名始闻于天下,有“潇湘洙泗”之誉。至今书院所存明代“岳麓书院”刻石,便是当年宋真宗的手迹。在周式执掌下,岳麓书院的从学人数和院舍规模都有很大发展,遂成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关于“四大书院”有多种说法,但唯有岳麓为诸家共推,反映了古之学者对岳麓的推崇。 两宋之交,岳麓书院遭战火洗劫,乾道元年(1165年)湖南安抚使知潭州刘珙重建岳麓书院。他还延聘著名理学家张栻主教岳麓,更加强了岳麓书院在南宋教育和学术上的地位。张栻主教期间,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培养出了一批如吴猎、赵方、游九言、陈琦等经世之才的优秀学生。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朱张会讲”。前来听讲者络绎不绝,时人描绘“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这次会讲,也推动了宋代理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所以不仅是长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朱张会讲之后,岳麓书院名声更加远播,元代理学家吴澄在《重建岳麓书院记》中说:“自此之后,岳麓之为岳麓,非前之岳麓矣!”绍熙五年(1194年),在岳麓会讲27年之后,朱熹任湖南安抚使,再次来到潭州,重整岳麓书院,颁行《朱子书院教条》。经过他的整治,岳麓书院再次进入到繁盛时期,理学史上颇负盛名的“湖湘学派”即发展于此[1]。 1275年元兵攻破长沙,岳麓书院被付之一炬。岳麓书院几百学生参与战斗,城破后大多自杀殉国。元统治者统一全国后,极力推动书院的恢复和发展,潭州学正刘必大主持重建岳麓书院,仅废10余年的岳麓书院又开始恢复生机。1314年(延元年)郡别驾刘安仁再次主持大修。元末战乱再起,岳麓书院又于1368年(至正十八年)毁于战火。 中期(明代) 明初,朱元璋奉行“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政策。重视地方官学的复兴,而不倡导书院教育。全国书院颓废,岳麓书院也因此沉寂了百余年。成化(1465-1487)年间,书院开始逐渐恢复。1432年(宣德七年),由民间集资促成岳麓书院最早的一次修复。1469年(成化五年),长沙知府钱澎再次兴复书院,但不久又废。1494年(弘治七年)长沙府通判陈钢终于使岳麓书院基本恢复旧貌。自明宣德始,经地方官员陈钢、杨茂元、王韬、吴世忠等多次修复扩建,岳麓书院主体建筑第一次集中在中轴线上,主轴线前延至湘江西岸,后延至岳麓山巅,配以亭台牌坊,于轴线一侧建立文庙,形成了书院历史上亭台相济、楼阁相望、山水相融的壮丽景观。书院的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得到了全面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现存建筑基本格局。 1507年(正德二年),阳明心学一代宗师王阳明来岳麓讲学。王阳明及其弟子在岳麓书院的讲学是继南宋湖湘学派之后,岳麓书院的又一次重要学派活动,导致了岳麓书院又一个学术繁荣期的到来。

《岳麓书院学规》(十八条,图文)

《岳麓书院学规》(十八条,图文) (一)时常省问父母;(二)朔望恭谒圣贤;(三)气习各矫偏处;(四)举止整齐严肃;(五)服食宜从俭素;(六)外事毫不可干;(七)行坐必依齿序;(八)痛戒讦短毁长;(九)损友必须拒绝;(十)不可闲谈废时;(十一)日讲经书三起;(十二)日看纲目数项;(十三)通晓时务物理;(十四)参读古文诗赋;(十五)读书必须过笔;(十六)会课按刻早完;(十七)夜读仍戒晏起;(十八)疑误定要力争。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 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别如左: 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右为学之序。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别如左: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右修身之要。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右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右接物之要。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则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所持循哉?近世于学有规,其待学者为已浅矣。而其为法,又未必古人之意也。故今不复以施于此堂,而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条列如右,而揭之楣间。诸君其相与讲明遵守,而责之于身焉,则夫思虑云为之际,其所以戒谨而恐惧者,必有严于彼者矣。其有不然,而或出于此言之所弃,则彼所谓规者,必将取之,固不得而略也,诸君其亦念之哉。 ——朱熹《白鹿洞书院学规》

岳麓书院学规

岳麓书院学规 参读古文诗赋; 读书必须过笔;会课按时蚤完; 夜读仍戒晏起;疑误定要力争。 注:《岳麓书院学规》是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学规,仅次于《白鹿洞书院揭示》,由清代国学大师王文清于1748年(乾隆十三年)手定,后由门人曹盛朝等47人刻成碑刻,嵌于讲堂左壁上。其拓本流传海内外,为学者所重视。 18条规章大致分成德行修养、学目内容和态度方法三个方面: 一、谈道德规范约束: 时常省问父母;朔望恭谒圣贤; 气习各矫偏处;举止整齐严肃; 服食宜从俭素;外事毫不可干; 行坐必依齿序;痛戒讦短毁长; 损友必须拒绝;不可闲谈废时; 二、讲学习课目及内容: 日讲经书三起;日看纲目数页; 通晓时务物理;参读古文诗赋; 三、讲学习的态度与方法: 读书必须过笔;会课按时蚤完; 夜读仍戒晏起;疑误定要力争。

省:xǐng 看望父母、尊亲:~亲。~视。 朔:shuò 农历每月初一:~日 望:wàng 月圆,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日 朔望:每月的朔日和望日,也就是农历的每月初一和十五 谒:yè 拜见:~见。拜~。进~。 讦:jié 揭发别人的隐私或攻击别人的短处:攻~。告~。 晏:yàn 迟,晚:~起。~驾。 “时常省问父母”是说要孝敬父母; “朔望恭竭圣贤”要求对先辈圣贤要恭敬,因为古时候书院有祭祀的功能,岳麓书院也有文庙,是用来祭祀孔子的地方。朔望日要去谒见孔子等先贤; “气习各矫偏处;举止整齐严肃;服食宜从俭素;行坐必依齿序;痛戒讦短毁长;损友必须拒绝”是对习惯、举止、行为、品格及交友进行要求,这也是道德规范的一个部分。 “外事毫不可干;不可闲谈废时”要求学习要专心致志,抓紧时间,不要因为与己无关的事情和闲谈浪费了时间。 “日讲经书三起;日看纲目数项”说的是读书要有计划、要持之以恒。“通晓时务物理;参读古文诗赋”是说不要只读死书,要关心时事和生活知识。还要读一些陶冶性情的杂书。 “读书必须过笔”,意即读书要动脑和动手,把学与思结合起来。“会课按刻早完”,是说一日事一日毕,不要拖欠作业,不可荒废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