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与性格

基因与性格
基因与性格

传统观点认为,一个人的性格是由自身经历和周围环境决定的。不过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以及技术的进步,科学家发现性格与基因实际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1993年,《科学》杂志发表了荷兰奈梅亨大学的遗传学家汉·布鲁纳的研究报告。这项研究涉及到一个著名的荷兰家族,该家族的很多男性成员都具有一些奇怪的攻击性,如裸露、纵火、强奸等。他们的愤怒阈值似乎非常低,一些常人看来不值一提的挫折和压力都会激起这些人莫名的疯狂,甚至会殴打激怒他们的人。对他们进行遗传分析后,发现这些男性体内缺少编码单胺氧化酶的基因。这种酶的用处之一是降解一些包括血清素、去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在内的神经递质。氧化酶的缺失导致神经递质在体内的积累。研究者认为正是该基因的缺失诱发了这些男性攻击性格的形成。此后,科学家不断发现基因与性格存在关联的证据。比如在1993年,以色列和美国的科学家各自独立发现,人的第11号染色体上有一种叫D4DR的遗传基因,对人的性格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拥有较长版本的基因的人富有冒险精神且容易兴奋,而长度较短者相对沉默和冷淡。

如今,人的性格与基因存在关联基本不存在太大的争议,主流观点是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是由先天的基因与后天的环境和经历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主要的分歧在于性格到底是“江山易改,秉性难易”,还是在环境的作用下会发生根本的改变。

同卵双生的双胞胎姐妹,一个理性,一个感性。我说这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也就是说我认为基因决定性格而环境只是塑造性格;但遗憾的是我的朋友们说环境决定性格,其中有人认为比如说某年某月某日的下午姐姐被派去打酱油而妹妹正在便秘,而就是因为许许多多这种情况的积累使得姐妹二人性格产生差异。救命。。。

影响性格的DNA名称:D4DR 人的DNA主要遗传自父母,因此,你常会看见人的性格和父母总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度,但是环境影响也挺大的。所以,应该这样说,DNA决定了性格的基本类型,如是外向还是内向。这是先天形成的。而环境则决定了这种外向或内向性格是向好方面发展还是向坏方面发展。因为,无论外向还是内向,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但是,外向是外向得自信呢,还是自大呢,内向是内向得心思细密呢,还是严重自卑呢。这些都是后天环境的影响比较大。所以,性格是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的。向好还是坏方面发展看后天,是外向性格还是内向性格,主要由先天决定,就是DNA决定的。

德科学家发现遗传基因决定人的性格是否易怒

一些人头脑冷静、自控能力强,另一些人却遇到一点刺激就可能勃然大怒,其实是因为他们天生脾气火爆。

德国科学家发现,遗传基因是决定一个人性格是否易怒的关键。

愤怒基因

德国波恩大学研究人员选取超过800名受试者参加问卷调查,评估他们处理愤怒的方式。

研究人员还对受试者进行dna测试,检测他们体内DARPP-32基因的类型。DARPP-32基因共有三种变体,分别为“TT”,“TC”和“CC”。这些变体决定大脑中多巴胺的水平,而多巴胺是影响愤怒和攻击情绪的重要物质。

研究发现,比起拥有“CC”型基因变体的人,“TT”和“TC”型的受试者更易发怒,他们大脑杏仁核中灰质较少。杏仁核是大脑中负责控制情绪的部分。

研究人员认为,“T”基因能提高多巴胺水平,“T”基因越多,人就会越焦躁易怒。

参加这项研究的马丁·罗伊特说:“换句话说,他们不能像没有‘T’基因的人那样良好地控制情绪。”

研究报告将发表于最新一期《行为大脑研究》杂志。

难辞其咎

西方国家大部分人的DARPP-32基因为“TT”和“TC”变体。

“CC”型的人因为没有“T”基因,能轻松控制情绪、保持冷静。英国《每日邮报》3日援引研究人员的话报道:“特别易怒当然较难为社会所接受。但是,适当约束、控制行为举止有助于在社会中获得一席之地。”

虽然基因某种程度上决定性格,但DNA并不是乱发脾气的借口。

研究人员警告说,易怒的人不能把责任都推给DNA。影响性格是否易怒的因素中,基因的比重约占一半,而DARPP-32则是诸多“愤怒基因”中的一个。

罗伊特本人即为“TC”型。他说:“人们能在天性允许的范围内调整自己的性格。我不是个易怒的人,但如果事情很重要,我就会发火。”

有害健康

美国2007年一项研究发现,女性易怒、情绪化的元凶也是大脑中的“愤怒基因”。

大脑中一种基因能产生复合胺,在帮助脑神经细胞信息传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易怒女性体内,这种基因变异成“愤怒基因”,导致复合胺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控制情绪。越易动怒的女性基因变异越明显。

还有一项研究发现,愤怒有害健康。人处于愤怒时血压升高,而血压高是心脏病突发和中风的重要诱因。

研究人员调查559名特别容易发怒的受试者,结果发现,这些人患心脏病的几率是平常人的两倍以上。

英国科学家今年3月发现,健康人如果经常发怒,死于心脏病的风险比其他人高19%。心脏病患者的情况可能更糟。他们勃然大怒一次,死亡概率随即增加24%。

D4DR基因- 起源

1996年初,由以色列和美国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各自单独发表声明:他们已经发现人的第11号染色体上有一种叫D4DR的遗传基因,对人的性格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整组基因,物种自传23篇》(Genome, the autobiography of a Species in 23 Chapters)Matt Ridley中他将它称之为人格染色体。对这一基因的研究让人们开始了解相信平凡爱情的维多利亚女王和寻求兴奋的Lawrence之间的个性差异。

D4DR基因- 性格与D4DR基因

最新的科学证据表明,人的性格确实和遗传基因有关。世界上有一些人喜欢“寻求新奇”。他们的典型性格是,总想从事一种充满惊奇和风险的运动。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经常重新安排自己房间的家具以图新鲜,有的人渴望“跳槽”,从一种工作岗位换到另一种新的工作岗位。他们为什么敢于冒险,追求新奇,形成这样性格的生理机制和过程又是什么?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人的性格是由自身经历和周围环境决定的。然而,最新的科学证据表明,有些人敢冒风险,追求新奇,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他们身上的遗传基因与众不同。1996年初,由以色列和美国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各自单独发表声明:他们已经发现人的第11号染色体上有一种叫D4DR的遗传基因,对人的性格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这是人类首次把一些人的性格特征与一个具体的基因明确地联系在一起。

正如我们所知,早在100多年前,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在花圃里做豌豆试验时就已经发现,所有生物的体征和外形都是由一种化学的遗传因子决定的,这种化学的遗传因子就是后来由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定义的“基因”。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用基因来解释和治疗遗传疾病,却不能用基因来解释和判定人的性格和气质。现在,新发现的基因可决定人的复杂性格,那么将来科学家可以通过控制基因来转变人的性格和气质,甚至还会造出具有某种性格的新人来。

另外,这一发现还预示,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最终将能精密地绘出像身高、体重、情感、性格等人体特征的遗传基因图,并能运用生物和医学的手段来控制人的感情,重塑人的性格,改变人的行为。从心理学上讲,冒险精神和容易兴奋正是“寻求新奇者”的标志。这就是说,“寻求新奇者”的D4DR基因,比起那些较为冷漠和沉默的人来讲,结构更长。通过问卷调查评定了追求新奇的等级。并得出结论,D4DR基因较长的人在追求新奇上要比D4DR基因较短的人高出一个等级。

因为人体中的D4DR基因含有遗传指令,能够在大脑中构成许多受体。这些受体分布在人的神经元表面,接受一种叫做多巴胺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会持续地激起人们敢于冒险、寻求新奇的欲望。科学家们还发现D4DR基因有调节多巴胺的功能。多巴胺在人脑中起到化学信使的作用,可使人产生情感和欢乐。较大的基因可形成较长的受体,较长的受体不知不觉会引起人脑中多巴胺的感应,从而使人想要蹦跳、冲动,敢于冒险。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说任何生物能把自己的一些特性遗传给后代。人的性格遗传也是这样。美国和以色列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终于搞清楚,影响人的性格的D4DR遗传基因有着不同的形式。其中一种比较长,由7个重复的DNA结构序列组成;另一种比较短,只有4个重复的DNA结构序列组成。脑部的D4DR基因较长的人,在敢于冒险、追求新奇方面的得分较高。这些人容易兴奋,善变,激动,性情急躁,喜欢冒险,比较大方。D4DR基因较短的人,得分较低。他们比较喜欢思考,忠实,温和,个性拘谨,恬淡寡欲,并注意节俭。同时还指出,遗传对人的性格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不过,遗传对人的性格的影响是有限的。大量试验数据表明,D4DR遗传基因的长短对一个人是否喜欢坐过山车等冒险行为的影响只有10%。研究人员还设想了另外四五个与多巴胺有关的遗传基因。但是,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家克洛林格认为,任何种类的遗传基因对寻求新奇者的性格影响还不到一半。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场所对同一种类型的人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

总之,科学家们相信,大多数人的个性特征是先天和后天两种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培养良好的性格要从家庭做起,家庭和睦和父母爱护是孩子们性格健康的基石,只有在良好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才会有良好的性格。巴甫洛夫说得好:“性格是天生与后生的合金,性格受于祖代的遗传,在现实生活中又不断改变、完善。”

科学家发现了D4DR遗传基因,填补了性格遗传研究上的空白。但是,这一发现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学家担心,大公司的老板将会运用遗传学的这一研究成果来解雇那些“寻求新奇者”;保险公司的经理也会拒绝爱冲动的人前来投保;父母也将会要求对出生的孩子作产前检查,以便淘汰那些有着错误性格基因的孩子。

D4DR基因- D4DR基因动机和板扣

D4DR基因对控制兴奋水平并对身体活动和动机都很重要的神经递质多巴胺产生影响。美国马里兰州毕士大国家癌研究所中基因结构及调节机制部门的领导者,Hamer主任,通过研究那些喜爱蹦极跳、花样跳伞和冰山攀登的家庭成员来研究D4DR基因。寻求对一些新鲜事情的体验是这些人的酷爱;他们喜爱那些特别新颖、远离常规的音乐,奇特而动人的旅行,以及任何新颖的事物。他们不能忍受重复的经验、常规的工作和令人厌烦的他人。他们容易冲动、易敏感生气,而且他们在少年时代还可能陷于吸毒或由于对精力、体力提出过分要求而出现健康衰退、身体衰竭的状况。他们非常健谈并擅长于说服他人。他们愿意冒险去获得奖赏。他们倾向于使生活丰富多彩和将极限推到新的高度。这些新奇的探求者被发现有较长的D4DR基因,而且他们对神经递质多巴胺较不敏感。因此,他们需要体验生活中的兴奋和刺激,以便产生较高水平的多巴胺。

Hamer随后研究了那些他认定为“低新奇探求”的人,并指出这些人的D4DR基因较短,且对多巴胺高度敏感。因为他们在安静的活动中也有足够的多巴胺,所以他们在生活中不需要太多的“吵闹声”。他们也从其它神经递质体验到与此不同的美妙情感,对此我将在后面再加以讨论。

低新奇探求者倾向于是喜爱反思的个体,他们非常满足于较慢的生活节奏。从兴奋和冒险中,他们感到得更多的是不舒服,而不是享受。他们是有秩序的和小心谨慎的,他们喜欢常规带来的舒适和对事物的熟悉;因此,他们不会有太多的冒险。低新奇探求者在开始从事某事之前,喜欢在脑海中思考较长远的景象,因此他们在长期的事业中会做得很好。他们性情平和,善于倾听,对人忠诚。

D4DR基因- 个性特征

●分析性格基因D4DR,查明个性特征,行为举止与特定基因相关。先天本性与后天教养均对塑造性格产生一定影响。

●D4DR性格基因长短各异,分别影响外向型与内型性格。

●焦虑情绪与脑中指令调节血清素的基因相关,先天和后天各占50%

●数千对挛生儿研究表明,武断个性60%源于遗传背景;幸福愉快感 80%源于遗传背景。11号染色体上“惊险基因”的表达,致使大脑释放出多巴胺引起追求险境、寻求新刺激的欲望,以满足欣快感,遗传率占59%。

●烟瘾:烟中尼古丁由肝中CYP2A6酶代谢,CYP2A6基因缺陷,尼古丁代谢慢,烟瘾小。人群调查表明:不吸烟者中,CYP2A6基因缺陷占20%;吸烟者中,该基因缺陷占10%。

●已发现XYY男性,有暴力倾向。

●另一调查估计了遗传对性格的影响程度:焦虑性,55%;创造性,55%;顺从性,60%;攻击性,48%;外向性61%。

●因仅继承了母方一条X染色体的女儿,患特纳综合征,在待人接物等社交方面比从父方继承X染色体的女孩有更大的困难。后者更富于表情,善于社交。从母方继承了X染色体的男孩,社交能力也较差。有一份研究报告推测,较好的社交能力,包括与他人联系的能力,可能是女性的进化优势;男性较不敏感的心理可能在战争和杀害他人和动物时具有优势。

●同性恋:研究发现X染色体一个DNA标记与男性性取向之间的关系。76个家族分析表明,13.5%的同性恋男性其兄弟也是同性恋者-为男性中同性恋患病率的6倍。该报告认为,95.5%的可能同性恋因素存在于一个或几个基因,位于来自母方X染色体长臂末端。也有研究认为,同性恋和异性恋男性的差异定位大脑底部。这些研究引起了争论:同性恋是一种生物禀性,社交倾向,一种疾病,是对正常行为的简单偏离,还是性能的正常变异?

●酗酒:缺乏5-HT1b(五羟色胺)受体基因的小鼠对酒精耐受量为正常小鼠的2 倍。认为酗酒不是单基因疾病,涉及多个基因,遗传与环境各占50%。

●家庭关系处理得好坏有“遗传因子”,“自省的社会自信是遗传的”,“高度焦虑与压力感”也是遗传禀性。

诸如上述的研究结果引导出了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新的认识:就是对人的性格与行为特征的成因的认识从环境因素起主导作用变为遗传基因起主导作用。简言之,就是从教化的观点回归到自然的观点。许多人主张“大多数社会和经济行为的关键应在遗传水平上寻找”,“为了改变社会,我们必须首先愿意改变基历,因为,如果环境是一个因素,基因则是决定性的个人或团体行为形成过程的最终物质。”

D4DR基因- 第11号染色体和D4DR看出你的命宫主星

基因是什么?从1953年发现DNA是双螺旋对称结构后,世人都认为已经找到了人类生命的奥妙。今年6月26日美国的克林顿总统与英国的布莱尔首相同时宣布完成人类基因组草图。虽然如此,离人类能够破解所有的基因密码时候还早得很。可是,就现在所知的基因研究,却已透露出许多的信息。紫微斗数可以很精确的推论生命的某些特质。例如个性,那是先天具备的,后天只能调适,不能改变,而基因的研究也得到相同的结果。例如,位在第11号染色体短臂上的D4DR基因,是一个称为多巴胺受体(dopamine receptor)的蛋白质配方,它的任务就是在人的脑部,从神经元与神经元间的接合处,伸出到细胞膜外,准备抓住多巴胺。多巴胺是什么?它是一个神经传导物质,脑部若缺乏多巴胺,便会导致优柔寡断而冷漠的个性,甚至无法移动自己的身体,最极端的形式,便是所谓的帕金森症候群。而若脑部多巴胺过量,人会变得极富好奇心,爱冒险,积极进取。有些迷幻药的功效,便是刺激多巴胺系统。简单的说,多巴胺就是脑部的积极性化学物质,太少的话,一个人便会缺乏启动力和积极性。太多的话,一个人又很容易感到无聊,常要

去找寻新的冒险,这就是个性差异的根源。基因和桃花有关编辑本段为了找出基因跟个性的关系,科学家作了许多实验,证明D4DR基因越长,对多巴胺的反应就越低,在生活上就会需要更多的冒险,以获得和有短基因的人从事简单事物获得的等量多巴胺。为了证明要发展出寻求新奇事物的个性需要多巴胺,科学家举出另一种令人震惊的范例,证明喜好新奇事物的个性与D4DR有关。在美国的一个大规模实验,双性恋男人中,有长D4DR基因的人和不同男人共眠的机会,是有短基因的人的六倍;而有长基因的人和不同女人同眠的机会,是有短基因的人的五倍。

D4DR基因- 基因和胆识有关

但是,只有D4DR会影响个性吗?显然不是,它只是发现的第一个跟个性有关的基因而已。基本上,胆小或信心也是先天的遗传。一位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研究儿童的状态,他发现,早在四个月大时,便可以分辨出一些形态,进而预测一个人在14年后长大成人时是胆小或充满信心。实验结果显示,对欧裔血统的调查,胆小的青少年比较是蓝眼睛、容易过敏、个子高瘦、面孔狭长、容易激动,且心跳较快。而这所有的特征,都是由胚胎中的一组叫做神经脊的细胞所控制的,而神经脊是脑部扁桃腺的起源,它们全部是用一样的神经传导物质:正肾上腺素,一种和多巴胺非常类似的物质。

D4DR基因- 另一个影响个性的基因-17号染色体

如果各位对此还有怀疑,我们可以多看几个例子。紫微斗数指出有几颗星是特别有洁癖的,如太阴、武曲座命的人。改用基因的说法,血清素(serotonin)是一种单胺,跟正肾上腺素及多巴胺一样,如果脑中的血清素很高,你便是个强制性的人,非常注重整洁,而且小心谨慎,甚至到了神经过敏的地步。极端的病态则称之为强迫症。另一方面,血清素较低的人,会有容易冲动的倾向,冲动犯下暴力罪行或是自杀的人,血清素就较少。ELILILLY药厂根据这个理论发明一种新药PROZAC,来影响血清素系统。增加血清素可以减缓焦虑和沮丧,使原本普通的人变成乐观主义者。但是,且慢,基因研究可不是这么单纯,因为他还有其它互动的影响,反而可能产生完全相反的作用。如第17号染色体上有一段基因,叫“血清素搬运者”,它可以改变某一段基因的“活化序列”,这种基因较多的人,比较不神经过敏,也比一般人更容易感觉愉快。这种新药也同时会影响这个基因,也就是说,影响神经元对血清素的作用。所以,要完全了解所有个性基因的互动是很复杂的大工程。

如果你觉得上面的说法太艰深了,我们给一个大家都认为简单而且在日常生活的例子:胆固醇,所有人都知道,胆固醇太高会增加心脏病的死亡率。但是,太低呢?给你一个惊人的数字,“降低胆固醇的治疗可以减少百分之十四的心脏病发作,但会显著地增加横死率达百分之七十八”。事实上,在八十年代,即已知道冲动、反社会、以及沮丧的人,包括囚犯、暴力犯罪者,以及自杀失败者,他们的胆固醇都比其它人来得低,基本上,胖子是比较没有危险性的。在一项大规模的试验中,来自七个国家、共35万1千人进行七年的试验,证明在固定年龄中,胆固醇非常低和非常高的人,死亡率是胆固醇中等的人的两倍。在胆固醇较低的人当中,额外的死因最主要是意外、自杀或是谋杀。而其中百分之二十五的最低胆固醇的男人,自杀率是其中百分之二十五有着最高胆固醇的男人的四倍,而这些,都跟血清素有关。

D4DR基因- D4DR (H-50)抗体应用

性能参数编辑本段产品名称: D4DR (H-50)英文名称: D4DR (H-50)抗体货号: sc-25649产品规格: 200 μg/mL产品产地:美国(进口)品牌商标: Santa cruz 供应商:友谊中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参考资料编辑本段《整组基因,物种自传23篇》

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

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 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然而对于人类来说,更加不可能要孩子都变成一个样!孩子们生下来,都有自己的天生的气质,有的孩子开朗、有的孩子不善于说话、有的孩子乐观、有的孩子悲观,这些天生自带来的气质,妈妈们又有多少了解呢? 一项研究发现,有些儿童在学前环境中表现出自我控制能力差和易发怒的问题,是因为他们遗传了家长的性格,具有产生行为问题的遗传倾向。 “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养成的?怎么这么爱发脾气/不听话/倔呢?” 答案是:对小宝宝来说,很大程度是基因决定,天生的。 1、科学实验的证明 科学家研究了一对出生即被领养、40年不曾相见的同卵双胞胎达芙妮和芭芭拉。虽然从未谋面,但是她们的爱好、择偶观、生活小习惯、性格几乎完全一样。甚至40年后初次见面,她们选择的衣着都不谋而合,天哪! 近些年脑科学、基因科学的进展,让科学家发觉,之前忽视了基因的强大作用。不论是智力高低,还是内向外向、胆子大还

是胆子小,甚至爱不爱吃辣,都和基因有超强大关系。 所以,其实性格这东西,确实是不太公平的。有的大脑天生就设定成乐天派,有的人性格天生就容易看到黑暗面。基因决定了我们性格的相当程度的底色。 是不是觉得挺震撼的?性格一大部分竟然是基因决定的!但是我们得接受现实啊!这的确是近年来基因科学取得的结论。 要知道,有的孩子天生性格活泼外向,有数不清的精力,这种孩子恰恰需要靠高能量的运动来挥洒出来,天天让他像安静孩子似的呆着,他会很难受的。还有的内向孩子的妈妈总在问:“如何能让我的孩子大方一点? 如果你能明白,这么小的孩子内向、慢热,更多的是天生基因的影响,而不是你教养方式的原因,你也许会释然下来,学会欣赏天赋的本真的他,而不是急吼吼地去改变他,别跟孩子本身的性格较劲。 2、终结你做父母的焦虑 孩子的性格究竟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说:是孩子天生基因和外界互动的结果。父母的教养方式,每个孩子内化的方式都不同。孩子的不同反应,又进一步对父母的教养方式予以反馈。成长二十年左右的数不清的来回、互动,最终才形成了孩子的人格特质。所以,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独特的、无法预测的。孩子

四类东方田鼠的部分遗传特性研究

四类东方田鼠的部分遗传特性研究 本研究从染色体、同工酶及蛋白、DNA三个方面研究了来自湖南、宁夏和黑 龙江三地的四类东方田鼠的遗传特性和亲缘关系,旨在为进一步明确我国东方田 鼠的亚种分类提供遗传学依据。采用骨髓细胞直接制片法对四类东方田鼠的 染色体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显示:湖南东方田鼠的核型为2n=52=12(m+sm)+38(t+st)+XY(m,t); 宁夏东方田鼠的核型为2n=52=10(m+sm)+40(t+st)+XY(m,t);黑龙江大体型东 方田鼠的核型为2n=40=18(m+sm)+20(t+st)+XY(t,t);黑龙江小体型东方田鼠 的核型为2n=40=16(m+sm)+22(t+st)+XY(m,t)。应用乙酸纤维素膜电泳法 分析了四类东方田鼠的10种同工酶及蛋白,并观察了它们在这些生化基因位点 上的基因分布特征以研究它们之间的遗传关系。 结果表明:四类东方田鼠在所观察的10个生化位点上,大部分都存在着多 态性现象;黑龙江小体型东方田鼠与其它三类东方田鼠的电泳结果差异较大,在Es-1、Hbb、Gpi-1、Akp-1、Trf、Ce-2六个位点土都存在其所特有的等位基因, 其中Es-1、Hbb和Gpi-1三位点上它的基因型与其它三类鼠完全不同;湖南、宁夏和黑龙江大体型东方田鼠三者间的遗传距离在0.0633~0.2107之间,而黑龙 江小体型东方田鼠与其它三类鼠的遗传距离在0.7068~0.8953之间。四类东方 田鼠的UPGMA聚类分析图显示:湖南、宁夏和黑龙江大体型东方田鼠聚为一类(湖南鼠与宁夏鼠首先相聚,再与黑龙江大体型东方田鼠相聚),亲缘关系相对较近; 黑龙江小体型东方田鼠单独为一类,与其它三类鼠的亲缘关系均相对较远。 采用垂直板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四类东方田鼠的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和乳酸脱氢酶(LDH)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东方田

人类若干性状的遗传特性及其调查分析

人类若干性状的遗传特性及其调查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人类一些常见遗传特性及其遗传方式; 2.学会系谱调查及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人是最重要的遗传学研究对象之一,由于许多实验方法受到限制,更不能控制人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况且人类世代时间较长,后代个体数很少,以及许多性状遗传的机制也很复杂,人类遗传学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对人类许多遗传性状的遗传特征尚不甚了解。利用系谱方法进展较慢,由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加速了人类性状的研究进展。 不过,利用系谱分析仍是在一定程度上研究决定人类性状或疾病的基因的传递规律的重要方法。所谓系谱,或称家系图,即是指某一家族各世代成员数目、亲属关系与某基因表达的性状或疾病在该家系成员中分布情况的示意图。系谱的调查一般都从最先发现的具有某—性状或症状的先证者入手,进而追溯其直系和旁系的亲属。系谱分析法常用于单基因遗传性状和单基因疾病遗传方式的研究,包括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以及性连锁显性和隐性遗传方式的分析。 本实验将调查一些已知的人类遗传性状,初步了解这些性状的遗传特性,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学生可对自己家庭的某些性状作相应的系谱分析,从而学习基本的系谱分析方法。 同时,根据所测得数据可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判断供试群体是否处于群体平衡状态。三实验过程 1.人类血型的遗传 血型是人体的一种遗传性状,是产生抗原抗体的遗传特征。根据血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划分为各种系或组别。血型从狭义上讲是指红细胞抗原的差异,广以上来说包括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血液各成分的抗原的差异。随着临床输血、组织和器官移植,以及血液免疫学的发展,人们发现了许多新的血型系统,并逐渐了解和掌握了血型抗原和抗体的化学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血型在人类学、遗传学、法医学、考古学和临床医学等各方面的应用日趋广泛。 人类血型的发现早在1900年就由Karl Landsteiner博士报道。这个重要的发现建立了人类ABO血型系统。Landsteiner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ABO血型的划分基础即红血球细胞膜上抗原存在的性质。这种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与红血球表面抗原结合发生凝聚,随之由巨噬细胞清除。ABO血型系统的抗原有两种,分别记为A和B。红血球表面抗原为A的即为A血型,抗原为B的即为B血型,同时具有A、B两种抗原的为AB型,而既没有A,也没有B抗原的为0血型。此外,在相应的血清中,A型者血清含抗B抗体称为β抗体,B型者血清中含抗A抗体或称α抗体,O型者血清中则同时含上述两种抗体,而AB型者血清中没有这两种抗体。由于相应抗原抗体之间的凝聚反应,在输血时对供血、受血者的血型有一定血型限制要求,最好以同血型个体之间供血和受血为好。 从遗传上来看,ABO血型是由红血球抗原类型决定的,而抗原的差别即在其糖基上。这是由相应的基因决定的,即位于人类第九染色体上的3个等位基因IAIB和IO决定的。IA、IB基因为并显性,而IO或记为i对IA、IB为隐性。统计全班的血型,并作纪录,填入表中:2.几种身体特征的遗传 针对以下性状进行调查,统计数据,记录各性状在本班的百分比。不过,这个百分比不能说明这一性状是否遗传,更不能确定是隐性还是显性。要了解这些性状是否是遗传性状,可以通过系谱分析法确定,每个同学调查自己的家庭成员,或别的家庭的成员,画出家庭系

遗传基因决定性格

遗传基因决定性格? 中国科技网 | 2015年04月29日阅读(35358)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人人都希望有令自己满意的性格。据美国媒体报道称,美国有一女子天生“无所畏惧”,美国艾奥瓦大学的科学家们已经对这名被称为“SM”的女性有超过15年的研究。他们发现,“SM”患有一种罕见的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类脂蛋白沉积症,这种病让她大脑中负责恐惧的杏仁体不起作用。即使别人用枪指着这名女子,她也不会表现出一丝恐惧;在遭遇抢劫后,她连警都没有报,因为在她看来这根本就不是事儿。 人的性格真的会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吗?先天与后天因素到底对人的性格影响有多大?后天因素会改变人的性格吗?笔者为此采访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新影。 存在“性格基因” 1993年,《科学》杂志发表了荷兰奈梅亨大学的遗传学家汉·布鲁纳的研究报告。这项研究对一个荷兰家族进行,该家族的很多男性成员都具有一些奇怪的攻击性,如裸露、纵火、强奸等。他们的愤怒阈值似乎非常低,一些常人看来不值一提的挫折和压力都会激起这些人莫名的疯狂,甚至会殴打激怒他们的人。对他们进行遗传分析后,发现这些男性体内缺少编码单胺氧化酶的基因。此后,科学家不断发现基因与性格存在关联的证据。 李新影表示,目前在性格与基因的关联研究中,研究人员关注的主要是与脑内神经递质有关的基因。“例如,如果人脑内…5-羟色胺?这种神经递质较少,人就容易抑郁,5-羟色胺基因、5-羟色胺转运蛋白基因等都与人的抑郁有关。还有去甲肾上腺素、单胺氧化酶等脑内神经递质都会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一定影响。” 我们也常能听见人们说某人身上存在某种基因特质,比如说某人有“冒险基因”“快乐基因”“抑郁基因”等,对于这种将人的性格特征与基因直接挂钩的说法,李新影表示,当前科学界对于人类性格受哪些基因的影响还未搞清楚,只有粗浅皮毛的认识。但某些基因的确与性格行为有关系。“例如,我们人体内都存在的

人的气质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

人的气质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目前,心理学家们普通认为,在通常情况下,人的气质类型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 心理学界对之四种气质是这样解释的: 胆汁质相当与神经活动强而不均衡型。这种气质的人兴奋性很高,脾气暴躁,性情直率,精力旺盛,能以很高的热情埋头事业,兴奋时,决心克服一切困难,精力耗尽时,情绪又一落千丈。 多血质相当于神经活动强而均衡的灵活型。这种气质的人热情、有能力,适应性强,喜欢交际,精神愉快,机智灵活,注意力易转移,情绪易改变冷淡市办事重兴趣,富于幻想,不愿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粘液质相当于神经活动强而均衡的安静型。这种气质的人平静,善于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不为无关事情分心,埋头苦干,有耐久力,态度持重,不卑不亢,不爱空谈,严肃认真;但不够灵活,注意力不易转移,因循守旧,对事业缺乏热情。 抑郁质相当与神经活动弱型,兴奋和抑郁过程都弱。这种气质的人沉静,深含,易相处,人缘好,办事稳妥可靠,做事坚定,能克服困难;但比较敏感,易受挫折,孤僻、寡断,疲劳不容易恢复,反应缓慢,不图进取。 气质性格测试题 本测试题共60道题目,目的只是大概了解一下你的性格类型,为你分配适合的岗位。回答这些问题应实事求是,怎么样想就怎么样回答,不必多做考虑,因为并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和好坏之分。 看清题目后请赋分,认为最符合自己情况的记2分;比较符合的记1分;介于符合与不符合之间的记0分,比较不符合的记-1分;完全不符合的记-2分。 1 、做事力求稳妥,不做无把握的事。 2、遇到可气的事就怒不可遏,想把心里话说出来才痛快。 3、宁可一个人干事,不愿很多人在一起。 4、到一个新环境很快就能适应。 5、厌恶那些强烈的刺激,如尖叫、噪音、危险镜头等。 6、和人争吵时,总是先发制人,喜欢挑衅 7、喜欢安静的环境。。 8、喜欢和人交往。 9、羡慕那些善于克制自己感情的人。 10、生活有规律,很少违反作息时间。 11、在多数情况下情绪是乐观的。 12、碰到陌生人觉得很拘束。 13、遇到令人气愤的事,很好地自我克制。 14、做事总是有旺盛的精力。 15、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优柔寡断。 16、在人群中从不觉得过分拘束。

一 遗传特性

一遗传特性、控制基因 1 大白菜抽薹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 程斐,李式军,奥岩松,陈广福 摘要对大白菜(B rassica cam p estrise subsp. p ek inesis) 抽薹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 大白菜抽薹期是受核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与细胞质遗传无关; 该性状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 其中加性基因效应比显性基因效应更为重要, 显性效应表现为部分显性; 控制该性状的隐性基因比显性基因要多, 早抽薹对晚抽薹为显性。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8, 22(1): 26-28. 2 大白菜及种内杂种小白菜×大白菜、芜菁×大白菜的晚抽薹遗传效应研究 余阳俊张凤兰赵岫云张德双何娟张振贤 摘要:为进一步将小白菜、芜菁的优良晚抽薹特性转育到大白菜材料中,同时为转育遗传提供理论依据,有必要对大白菜、小白菜、芜菁间的晚抽薹遗传效应进行研究。以4组晚抽薹与易抽薹的材料的对应亲本(YH和BY;FMS和BY;WS和BY;MM和BY)及其杂交、回交世代(F1,F2,B1,B2)为试材分别进行遗传模型分析及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大白菜(YH)、小白菜(FMS和WS)、芜菁(MM)的晚抽薹性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加性效应为主,兼有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早抽薹呈显性,其中WS的晚抽薹显性效应值不显著。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因此,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可望在晚抽薹育种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要育成一个晚抽性强的杂交品种必须双亲同时具备晚抽性才能成功。 华北农学报, 2005, 3: 17-21. 3 大白菜抽薹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卓祖闯万恩梅张鲁刚张明科惠麦侠 摘要:以大白菜易抽薹自交系06S1703和耐抽薹自交系06J32形成的P1、P2、F1、F2、B1和B2等6个世代为材料,应用主基因+多基因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大白菜抽薹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白菜的抽薹性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其中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分别为-3.5758和-13.619,显性效应值分别为-3.7552和-2.2577.B1、B2和F2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7.95%、95.13%和96.25%,只在B1群体中检测到多基因效应,遗传率仅为1.39%,说明大白菜的抽薹性是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可以进行早期选择. 西北植物学报, 2009, 5: 923-928 4 二春化与光周期 1 种子春化与光周期处理对大白菜花芽分化和抽薹的影响 奥岩松李式军 摘要:大白菜在进行种子春化处理时,不同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植株的花芽分化和抽薹过程影响很大。8℃的经双3,13℃下植株的花芽分化得早,分化速度快,抽薹时间早。抽薹期早晚不同的大白菜品种在花芽分化和抽薹上存在着大的遗传差异性,春化15d时,3℃和13℃的处理温度,均不能使晚抽薹材料S-1和YC完成花芽分化并引起植株的抽薹。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6, 3: 250-254. 2 春化温度对大白菜花芽分化和抽薹的影响 惠麦侠张鲁刚巩振辉张明科侯沛 摘要:以冬性有明显差异的6个大白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4个存化温度对大白菜的花芽分化和抽薹的影响。结果表明,弱冬性材料在3~11℃范围内,花芽分化和抽薹均能在较短的时间完成;强冬性材料适宜的春化温度为3~7℃.超过7℃,花芽分化和抽薹急剧延迟;冬性中等材料适宜的春化温度为3~9℃。故一般采用3~7℃的春化温度对不同冬性材料均适宜。 西北植物学报, 2004, 13: 2359-2361

六大特性百分之一百会遗传给孩子

6大特征,100%会遗传给孩子~ 想要生个健康宝宝的父母要注意哪些呢?有哪些因素孩子会遗传自父母呢?为了孩子的未来,遗传知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 遗传因素 1.寿命 如果你的家族中有长寿的先例,那么你的孩子长寿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不过,寿命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饮食习惯、生活环境、工作环境、服用保健品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左右着人的寿命。 2.身高 研究表明,人的身高有70%取决于遗传,后天因素的影响只占到30%。一般来讲,如果父母身材较高,孩子身材高的机会为3,矮的机会为1。 3.胖瘦 代谢率低的人就容易长胖,这是由于体形遗传因素而决定的。如果父母体形属于容易长胖的那种类型,孩子就容易偏胖。因此,这样的孩子出生后,喂养上要注意营养平衡,不要吃得过多。如果父母中有一人肥胖,孩子发胖的机会是30%。如果父母双方都肥胖,孩子发胖的机会是50%-60%。

肤色在遗传时往往不偏不倚,让人别无选择。它总是遵循着“相乘后再平均”的自然法则,给孩子打着父母“综合色”的烙印。比如,父母皮肤较黑,绝对不会有白嫩肌肤的孩子;如果父母中一个人较黑,一个人较白,那么在胚胎时“平均”后,便给孩子形成一个不黑不白的中性肤色。 5.眼睛 父母的眼睛形状对孩子的影响显而易见。只要父母双方有一个人是大眼睛,生大眼睛孩子的可能就会大一些。还有双眼皮、眼球颜色、睫毛豆是遗传的。 6.鼻子 一般来讲,鼻子大、高而鼻孔宽的人呈显性遗传。父母双方中有一人是挺直的鼻梁,遗传给孩子的可能性就很大。

1.糖尿病 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有家族遗传倾向。Ⅱ型比Ⅰ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更显著。 2.心脏病 如果父母患心脏病,子女发生心脏病的几率要比父母没有心脏病的子女高出5-7倍。 3.高血压、高血脂 如果父母一方患高血压或高血脂,孩子患病几率是50%;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高血压或高血脂,几率将提高到75%。 4.肥胖症 父母一方是肥胖症,孩子超重的可能性是40%;如果父母双方都是肥胖症,可能性就会提高到70%。即便如此,只要孩子一直坚持健康饮食,锻炼身体,也能长成一个体重正常的孩子。 5.高度近视 近视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当爸妈均为高度近视时,宝宝近视的几率就会更大,即使不是一出生就近视,一旦受到环境的影响,就可能发展为近视。因为遗传因素而成为近视的人数仅占近视总人数的5%,后天环境和习惯的影响更加不容忽视。

性格与基因遗传和环境影响

性格与基因遗传和环境影响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认定某个人“像他父亲一样脾气暴躁”或者“像他母亲一样多愁善感”,是说明了我们性格中的多大特征来自遗传。一般来说,在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或早或晚都能够隐约地见到其性格中的某些方面相似于他父母中的一个。 心理遗传学是遗传学中发展最慢的,这个学说还没有系统化。据说性格一半来自遗传,一半来自后天。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如果从父母一方获得的遗传物质DNA可以确定子女的身体特征,那它也会影响他们性格的某些方面。因此,像激动、胆怯或者外向这些性格表现都是从母亲或父亲的基因中遗传下来的。 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些学者试图通过对豚鼠大脑刺激的研究来证明这个观点。1984年,他们对一些经过处理的豚鼠胚胎进行实验,使一部分豚鼠的身上只带有雄性基因,另一部分则只含有雌性基因,研究得到的结论是:母亲的基因对孩子智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父亲的基因则主要影响易感性和情绪。 当然,除了遗传素质,环境对个性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美国哈佛大学完成的一些研究显示:儿童大概从两岁开始就在自制力、易感性和外向性格方面有了差别。他们在对父母的科学心理测试中,证实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某些相似性,也可以断定存在着某种遗传因素,不过这种断定只能在下列情况下有效:如果这种遗传因素紧密地同孩子存在的环境相关联,如果他的出生易受遗传影响,如果他生活在他的家庭这样的特定环境中。为了证明这个论点,通过实验证明了精神障碍是有遗传性的,但是这种遗传性只有与特定的环境发生联系时才能显示出来。例如,如果父母一方患有一种特殊的神经紧张症,其孩子一定是神经质的;但如果孩子远离他们的父母,那么孩子的神经质会有所抑制。就像精神疾病有遗传性那样,气质、性格的表现能够在母体怀孕的过程中遗传。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在社会生活中接触的范围扩大,他的性格趋向社会性,受环境的影响加深。在现实中,绝大多数人的性格为混合型,性格再开朗的孩子也有内向的时候,而急躁的孩子在处理事情中也会表现冷静的方面。性格开朗的人基本上一生都是性格开朗的,性格内向的人,基本上一辈子性格内向。虽然多数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开朗、活泼,但事实上,哪一种性格都各有利弊,不能完全决定人生。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宝宝性格不好或与基因有关

性格不好或与基因有关教育和遗传谁更重要孩子性格脾气不好可能是天生的? 据英国《每日邮报》10月25日报道,俄勒冈州立大学Cascades校区研究 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有些儿童在学前环境中表现出自我控制能力差和易发怒的问题,是因为他们遗传了家长的性格,具有产生行为问题的遗传倾向。 研究人员收集并研究了233个家庭的数据,发现消极情绪强烈、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家长更有可能生养出因行为问题而苦恼的孩子。他们还研究了被收养孩子的情况,发现尽管抚养孩子的不是亲生父母,但是孩子的行为与亲生父母的性格有关系。 研究人员认为,基因解释了一些孩子在学前环境中茁壮成长,另一些孩子却产生行为问题的原因。那些孩子很难融入更大的同龄人群体和更广泛的社交活动,也许不是老师或家长的问题,而是遗传问题。 研究报告的首席作者香农·利普斯科姆表示:“假如这样的调查结果具有普遍性,我们就可以不再那么担心所有孩子都有可能在幼托机构产生行为问题了。不过,在不同的环境,比如在家里或更小的群体中,受遗传因素影响的孩子也许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不建议孩子接受基因检测,但是家长和看护人员可以评估孩子的需要,帮助他们在更适合的环境中成长。 此前不久,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披露,放在日托中心或与保姆呆在一起的孩子更可能出现行为问题,例如多动症。研究人员还发现,在学前托儿所逗留时间长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处问题更少,而那些与祖父母呆在一起时间长的孩子在与同龄人相处时更有可能出现问题。 孩子脾气是天生的还是后天教出来的?

马斯德乌说:“我们可以将神经系统与手做比较。如果一个人的双手用来打铁,那么必定是手指粗壮却不灵活,相反,如果双手被用来弹钢琴,那手指必定修长而灵活。”因此,教育子女的方式比基因遗传更加重要。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认定某个人“像他父亲一样脾气暴躁”或者“像他母亲一样多愁善感”,是说明了我们性格中的多大特征来自遗传。一般来说,在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或早或晚都能够隐约地见到其性格中的某些方面相似于他父母中的一个。 据说性格一半来自遗传,一半来自后天。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如果从父母一方获得的遗传物质DNA可以确定子女的身体特征,那它也会影响他们性格的某些方面。因此,像激动、胆怯或者外向这些性格表现都是从母亲或父亲的基因中遗传下来的。 母亲的基因对孩子智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父亲的基因则主要影响易感性和情绪。 除了遗传素质,环境对个性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美国哈佛大学完成的一些研究显示:儿童大概从两岁开始就在自制力、易感性和外向性格方面有了差别。他们在对父母的科学心理测试中,证实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某些相似性,也可以断定存在着某种遗传因素,不过这种断定只能在下列情况下有效:如果这种遗传因素紧密地同孩子存在的环境相关联,如果他的出生易受遗传影响,如果他生活在他的家庭这样的特定环境中。为了证明这个论点,通过实验证明了精神障碍是有遗传性的,但是这种遗传性只有与特定的环境发生联系时才能显示出来。例如,如果父母一方患有一种特殊的神经紧张症,其孩子一定是神经质的;但如果孩子远离他们的父母,那么孩子的神经质会有所抑制。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管理情绪 最近火爆荧屏的《爸爸去哪儿》引起了各路网友看客的追捧。其中五位爸爸的育儿方法也是不少人谈论的话题。爸爸妈妈在欣赏完之后,联想到自家的宝宝,唯一的感慨就是,孩子们真的是乖巧时可爱像天使,暴走状态时又如“恶魔”。

园林植物同源四倍体的遗传特性(精)

园林植物同源四倍体的遗传特性 [ 10-12-14 10:34:00 ] 作者:尚瑛男杨鹏 鸣编辑:studa20 摘要多倍体在园林植物中广泛存在,由于多倍体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已逐渐成为广大遗传育种学家研究的热点。就同源四倍体与相应二倍体核DNA、雌雄配子育性、受精过程的差异;同源四倍体结实率(或育性)降低的原因及其随世代推移的变化;叶绿体、线粒体与核基因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关键词园林植物;同源四倍体;多倍化;遗传特性 一个物种生物体内细胞染色体组数达到3组或3组以上时,称为多倍体。多倍体作为高等植物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园林植物中广泛存在,如景天科、蔷薇科、锦葵科、禾本科、鸢尾科内多倍体种特别多。细胞核内染色体组加倍以后,常带来一些形态和生理上的变化,这些改变都与基因剂量有关。一般表现在叶大、茎粗、花大、色浓;育性低;抗逆性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植物碱等表现偏高。如四倍体紫罗兰、桂竹香芳香性强、蜜腺多。自然界的多倍体的产生多出现在分布区的一些边缘地带,多在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这些地区多倍体的出现常伴随着抗逆性的相对提高,如报春花原产温带,我国云南很多,原始种为二倍体,而新生的异源四倍体分布在二倍体区域内的高山上,三倍体和八倍体分布在更北或更南的高山上,而十四倍体生长在极地。20世纪30年代,自人们发现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方法以来,育种家们在植物倍性育种方面作出了较多的探索,形成了一些人工多倍体的商业品种。在花卉方面,矮牵牛、金鱼草、鸡冠花等多倍体植物多表现为叶片肥厚、花色艳丽、花期长、花瓣多等特点,观赏价值得到了提高;林木方面,四倍体桑树及刺槐在生长量及抗逆性方面都较之二倍体对照有了较大提高。 同源四倍体育性的降低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既有同源四倍体核内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间配对不正常致使育性降低,也有其他原因。植物的育性主要受核内染色体减数分裂及雌雄配子的育性、授粉受精过程等方面的影响。由于染色体倍性的变化,植物同源四倍体在前述几个方面较其起源二倍体均有所差异。植物同源四倍体的染色体倍性的变化或其变化过程而造成同源四倍体遗传物质或遗传物质之间的互作效应在DNA水平上与其起源二倍体的差异,研究这些变异有益于从分子水平上揭示同源四倍体表现型变异的原因。 1同源四倍体与相应二倍体核DNA、雌雄配子育性、受精过程的差异 1.1同源四倍体与其起源二倍体DNA遗传结构的差异 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人们把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技术引入到同源四倍体DNA遗传结构变异分析工作之中。从报道的若干植物种类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基因和同工酶水平上,同源四倍体的DNA遗传结构与其起源二倍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表现为DNA分子标记或同工酶的电泳图谱与起源二倍体相比有特异性谱带的增减。综合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2点:一是非加倍因素。即伴随着染色体加倍而产生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突变及重组、核-质之间及合子胚与胚乳之间协调关系的变化等[1]。二是加倍

夫妻中谁的基因决定孩子的相貌,性格和智商

夫妻中谁的基因决定孩子的相貌,性格和智商 准妈妈们,看着自己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你一定会跟孩子他爹争论肚子里的孩子会长得像谁的问题吧?虽说相貌遗传这问题是难预知的,但从科学角度来说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XX与XY,谁来决定胎宝宝的智商和相貌? ————身高是谁的遗传大? ————父母各占一半。 在营养状况下的前提下,孩子的身高有70%的主动权掌握在父母的手里,父母的遗传是决定孩子身高的主要因素,因为决定身高的因素35%来自父亲,35%来自母亲。假若父母双方个头不高,那就要靠宝宝后天那30%的努力了。 ————智力是谁的遗传大? ————妈妈。 智力有一定的遗传性,同时受到环境、营养、教育等后天因素的影响。据科学家评估,遗传对智力的影响约占50%-60%,就遗传而言,妈妈聪明,生下的孩子大多聪明,如果是个男孩子,就会更聪明。这其中的原因在于,人类与智力有关的基因主要集中在X染色体上。女性有2个X染色体,男性只有1个,所以妈妈的智力在遗传中就占有了更重要的位置。 为证明此点,我们首先来复习下高中生物知识: 男宝宝和女宝宝是怎样来的? 男生是XY,X (卵)是来自母亲,Y(精子)是来自父亲。

女生是XX,X (卵)是来自母亲,X(精子)是来自父亲。 所以生男生女都是先生的错,不要怪罪妈妈的肚皮不争气。 请注意: 男生是XY,所以男生的智商全部都是来自母亲的遗传,女生是XX,所以女生的智商是父亲跟母亲各有一半影响。 因为女生的智商是父亲母亲都有影响,所以会有中和的效应。所以女生智商的分布会呈现自然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就是倒钟状,中间最多,两边较少。 然后男生因为是完全只受一方影响,所以男生智商分布会呈现在偏向在两个极端。也就是说,男生天才比较多,但是同时,蠢材之中也是男生特别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1. 你要判断一个男生聪不聪明,看他妈妈就知道了。可是,你又要怎么判断一个男生的妈妈聪不聪明?......。.想不出简便的方法...。. 2. 然后我们用机率来算: 生男孩的机率= 1/2;生女孩的机率=1/2。 生男孩的时候,母亲对于男孩智商的影响力= 1 生女孩的时候,母亲对于女孩智商的影响力= 1/2 所以说母亲跟父亲对于下一代智商的影响力(期望值)的比例是 1*1/2 + 1/2*1/2 : 0*1/2 + 1/2*1/2= 0.75 :0.25= 3 :1= 母:父 所以说,如果你: 1. 是男生,如果你觉得你很笨的话。你千万要娶一个聪明的女生来。这样你小孩翻盘的机率还有七成五,人生还是充满了希望。 2. 是女生,如果你觉得你很笨的话,因为,你翻人家盘的机率有七成五...。.啊,

性格与遗传

性格与遗传 1.性格会遗传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那么一个人的性格是先天决定的还是后天形成的?对性格的形成是遗传因素还是环境因素更重要?这是千百年来哲学家、科学家争论不休的问题,而采取哪种立场,有时与个人的体验有关。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他的同事起初都是环境决定论者,直到他们有了第二个孩子,才意识到遗传因素的重要性。许多父母也有同样的感受。 国内正在热播一部国产武侠动画片,有人认为该片“充满了暴力、脏口、恐吓、威胁”,孩子们长期观看,“会产生很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请求停播该片。但有一位被称为“童话大王”的儿童文学作家对此很不以为然,对记者表示:“我认为一个孩子的性格怎么样,基本上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后天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影响有多大我不是很清楚,但是父母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基本上就应该是怎样的了。” “童话大王”的观点,是属于所谓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向来被认为是反动的、保守的,环境决定论则被认为是进步的、开明的。争论虽然激烈,在以前却缺乏严谨而客观的科学研究,或者是出于社会偏见,或者是出于美好的愿望。近二十年来,才有了比较可靠的科学研究,可以对基因、环境对人的性格的影响下一个结论。 在遗传学上,要研究基因与环境的关系,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有着相同的基因组的个体(也就是所谓克隆)控制在不同的环境中生长,比较其结果。同卵孪生子有着相同的基因组,是很好的实验材料,但是我们却无法拿人来做这种控制实验,只能进行调查统计。 这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比较同卵孪生子和异卵孪生子的异同。同卵孪生子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发育来的,他们的基因组相同,遗传相似程度达到100%。异卵孪生子则是两个(或更多个)卵分别被两个(或更多个)精子受精产生的不同受精卵分别发育而来的,虽然他们在同一时间位于同一子宫,但是他们的遗传相似程度与同一对父母在不同时间生下的两个孩子是一样的,平均为50%。如果某种行为特征在同卵孪生子之间的相似程度并不比异卵孪生子高,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这种特征的遗传程度很弱。反之,如果同卵孪生子在某种行为特征的相似程度高于异卵孪生子,那么它就很可能是受到遗传影响的。 另一种方法是比较出生后不久就被分开在不同家庭抚养的同卵孪生子和在同一个家庭抚养的同卵孪生子。这个办法的依据是认为在不同家庭抚养的孪生子有不同的生长环境,因此其相似性就可认为是由于有相同的基因导致的。这个依据并不完全可靠,因为孪生子在被分开抚养之前,至少已有九个月的时间是处于相同的环境中的(母亲的子宫),而且在不同的家庭抚育,并不等于其生长环境就完全不同,其中完全有可能有很相同的环境因素。 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都不能只比较个案,而必须对大量的孪生子做调查、统计。在世界上,已有多项这种调查,其中最大的一项是美国明尼苏答大学的研究人员负责的,他们共研究了8000多对同卵孪生子和异卵孪生子,包括130多对在不同的家庭长大的同卵孪生子。他们之所以能找到这么多被分开抚育的同卵孪生子,得益于美国历史上一个悲惨的时期: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经济大萧

行为偏好与遗传基因的研究实例

行为偏好与遗传基因的研究实例 一、引言 在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成果出版50年之后,近年来的成果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对基因与行为认识的革命性变化,一百多年就先天还是后天决定行为这种非此即彼的争论,以及调和的悖论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澄清。通过下面的讨论,可以指出的是(Matt Ridley, 2003):基因决定了大脑如何构造、如何吸收经验(how genes build brains to absorb experience)。 由此, 决定个体经济行为的偏好,及其随经历、场景可能发生的变化范围或程度是否存在可靠的经验学科基础,成为经济学值得关注的基本问题。 就中国读者了解的情况而言,因为1986年以后在中国大陆陆续出版的译著,如《新的综合》、《自私的基因》等,中国读者已经相当熟悉演化生物学的代表人物威尔逊和道金斯了。他们的研究领域是生物行为,当然主要是人类行为,考察如何受演化过程中的基因支配或影响。威尔逊学派中有一位经济学出身的追随者——Terry Burnham。作为一位哈佛经济学教授,Terry Burnham的涉猎面甚广,虽然曾经在华尔街供职于高曼、Progenics(一家生物高科技的共同基金,致力于癌症和艾滋病治疗研发投融资)等公司,但其主要研究领域是经济行为的演化起源问题。他与生物学家Jay Phelan 合作的Mean Genes 一书(Burnham, Terry and Jay Phelan, 2000)展示了基因支配的人类行为,曾经使我们的祖先生存繁衍兴旺,现在如何对现代社会做出反应。不过,他们的大部分经验实例还是来自经济学以外的研究成果。 1998年《经济学家》杂志的一篇文章②这样描述科学界对基因与个性关系的认同与分歧:“如今,没有一个令人尊敬的科学家会否认基因在大脑和性格形成中的作用。日趋激烈的论证问题也不过是这个作用到底有多大。”回顾此前研究和争议的历程却令人印象深刻。最早尝试考察遗传因素对个体行为特征影响的是19世纪后期的Francis Galton,他与达尔文不仅同时代,而且就是堂兄弟。一方面Galton想到了用在不同环境中长大的孪生子对比遗传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直接建立实验室测量个体的感觉运动能力,希望考察个体差异与遗传因素的关系③。接着,社会政治势力和利益集团中的左派和右派都对遗传因素为自己所用而热情有加,结果遗传研究被人类驾驭自然(从人种上驾驭自己从而优于别人)的实用取向——纳粹积极推进的种族优生工程,弄得声名狼藉,学术界主流对基因与个体行为能力及倾向关系的研究也退避三舍。对遗传学雪上加霜的是,1971年又出现了灾难性的Cyril Burt丑闻。在Cyril Burt这位英国研究者死后的资料里显示,他的许多遗传研究数据是伪造的!这算是遗传学史上的辟尔唐。继Cyril Burt之后,第一个大规模重整旗鼓,再研究同卵双胞胎的是明尼苏达大学的Thomas Bouchard。他领导下的研究结果,将基因对个体行为影响程度估计得很大(高达78%),而另外一些研究,例如针对家庭领养的孩子,却得出了差别很大的估 ①例如认为人的行为背后同时既有自由意志(free-will)、又受本能和文化支配的悖论。 ②What we learn from Twins. The Economist 网络版Jan 1st 1998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1998, January 3) , 74-76. https://www.360docs.net/doc/5110310873.html,/displayStory.cfm?Story_ID=109401 。本段介绍的遗传研究历程梗概主要取自于这篇文章。 ③Galton早在1874年就对英国皇家协会的会员进行了问卷式的量表调查。对此,出于人人平等而憎恨先天差异的心理学家一直谴责Galton是可恶的智商测试方法的开创者,见Ken Richardson. The Making of Intelligence.SDX Jiont Publishing Company, 2000.

园林植物同源四倍体的遗传特性(一)

园林植物同源四倍体的遗传特性(一) 摘要多倍体在园林植物中广泛存在,由于多倍体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已逐渐成为广大遗传育种学家研究的热点。就同源四倍体与相应二倍体核DNA、雌雄配子育性、受精过程的差异;同源四倍体结实率(或育性)降低的原因及其随世代推移的变化;叶绿体、线粒体与核基因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关键词园林植物;同源四倍体;多倍化;遗传特性 一个物种生物体内细胞染色体组数达到3组或3组以上时,称为多倍体。多倍体作为高等植物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园林植物中广泛存在,如景天科、蔷薇科、锦葵科、禾本科、鸢尾科内多倍体种特别多。细胞核内染色体组加倍以后,常带来一些形态和生理上的变化,这些改变都与基因剂量有关。一般表现在叶大、茎粗、花大、色浓;育性低;抗逆性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植物碱等表现偏高。如四倍体紫罗兰、桂竹香芳香性强、蜜腺多。自然界的多倍体的产生多出现在分布区的一些边缘地带,多在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这些地区多倍体的出现常伴随着抗逆性的相对提高,如报春花原产温带,我国云南很多,原始种为二倍体,而新生的异源四倍体分布在二倍体区域内的高山上,三倍体和八倍体分布在更北或更南的高山上,而十四倍体生长在极地。20世纪30年代,自人们发现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方法以来,育种家们在植物倍性育种方面作出了较多的探索,形成了一些人工多倍体的商业品种。在花卉方面,矮牵牛、金鱼草、鸡冠花等多倍体植物多表现为叶片

肥厚、花色艳丽、花期长、花瓣多等特点,观赏价值得到了提高;林木方面,四倍体桑树及刺槐在生长量及抗逆性方面都较之二倍体对照有了较大提高。 同源四倍体育性的降低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既有同源四倍体核内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间配对不正常致使育性降低,也有其他原因。植物的育性主要受核内染色体减数分裂及雌雄配子的育性、授粉受精过程等方面的影响。由于染色体倍性的变化,植物同源四倍体在前述几个方面较其起源二倍体均有所差异。植物同源四倍体的染色体倍性的变化或其变化过程而造成同源四倍体遗传物质或遗传物质之间的互作效应在DNA水平上与其起源二倍体的差异,研究这些变异有益于从分子水平上揭示同源四倍体表现型变异的原因。 1同源四倍体与相应二倍体核DNA、雌雄配子育性、受精过程的差异1.1同源四倍体与其起源二倍体DNA遗传结构的差异 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人们把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技术引入到同源四倍体DNA遗传结构变异分析工作之中。从报道的若干植物种类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基因和同工酶水平上,同源四倍体的DNA遗传结构与其起源二倍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表现为DNA分子标记或同工酶的电泳图谱与起源二倍体相比有特异性谱带的增减。综合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2点:一是非加倍因素。即伴随着染色体加倍而产生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突变及重组、核-质之间及合子胚与胚乳之间协调关系的变化等1]。二是加倍因素,即纯

人的性格与基因有关

人的性格与基因有关 你也许从电视上看到这样一条新闻:河南省32岁的走钢丝演员冯九山跨越黄河壶口瀑布,创造了高空走钢丝最长的世界吉尼斯记录。美籍加拿大人科克伦也曾手持平衡杆在我国长江三峡上空走过,令世界为之轰动。生活中总有一些人"胆大包天",敢于冒险,也有一些人谨慎胆小,行为保守。人们不禁要问这种区别究竟是天生造就的,还是社会环境促成的?最新的科学证据表明,人的性格确实和遗传基因有关。 世界上的确有一些人喜欢 "寻求新奇"。他们的典型性格是,总想从事一种充满惊奇和风险的运动,如高空走钢丝、空中花样跳伞、海上冲浪、滑水等,冯九山和科克伦就属于这样性格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有的人经常重新安排自己房间的家具以图新鲜,有的人渴望 "跳槽",从一种工作岗位换到另一种工作岗位。他们为什么敢于冒险,追求新奇,形成这样性格的生理机制和过程又是什么?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科学家。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人的性格是由自身经历和周围环境决定的,俗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指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最新的科学证据表明,有些人敢冒险,追求新奇,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他们身上的遗传基因与众不同。1996年初,由以色列和美国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各自单独发表声明:他们已经发 DR的遗传基因,对人的性格有不可忽视的影现人的第11号染色体上有一种叫D 4 响。这是人类首次把一些人的性格特征与一个具体的基因明确地联系在一起。 早在100多年前,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在花圃里做豌豆试验时就已经发现,所有生物的特征和外形都是由一种化学的遗传因子决定的,这种化学的遗传因子就是后来由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定义的"基因"。在过去遗传学成果辉煌的日子里,人们用基因来解释和治疗遗传疾病,却不能用基因来解释和判定人的性格和气质。现在,新发现的基因可决定复杂性格,那么将来科学家可以通过控制基因来转变人的性格和气质,甚至还会造出具有某种性格的新人来。 另外,这一发现还预示,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最终将能精密地绘出像身高、体重、情感、性格等人体特征的遗传基因图,并能运用生物和医学的手段来控制人的感情,重塑人的性格,改变人的行为。正如纽约大学的尼尔坎教授所说: “新发现的基因,促使一种全新遗传学的诞生,即遗传学不仅能够控制疾病,而且可以在特定的范围内解释人的性格和行为,它有着如此巨大的感染力,可让你对人们身上发生的每一件事从单一的生物学的角度来找出原因。” 在1996年初新出版的一期美国 (自然遗传学)杂志上,发表了两份研究报告,一份是一群志愿者的问卷式性格调查,另一份是对他们血液进行的基因分析。这两份研究报告分别是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所长海姆带领的研究小组和以色列赫兹格纪念医院的理查德·艾泼斯坦博士为首的研究小组作出的。他们在研究报告中指出,那些富有冒险精神和容易兴奋的人,其大脑中的D DR基因,比起 4 那些较为冷漠和沉默的人来讲,结构更长。在以色列,研究小组对124个志愿者进行了问卷式调查,在美国对315个志愿者进行了问卷式调查。他们对被调查者

耳聋基因的遗传特性

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 在两组染色体中,只要有一组有聋的成分,就会表现出耳聋。 1.父母双方有一方是聋人,他(她)们的子女出现耳聋的可能性为50%;如果父母均是聋人,则子女出现耳聋的可能性为75%。 2.耳聋子女的下一代仍可能是聋人,不聋子女的下一代不会再出现遗传性聋。 3.这种遗传性聋,没有性别差异。 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聋 这种遗传性聋的特点是:只有来自父母双方的染色体均含有致聋信息时,才表现耳聋。如果只有一组染色体有问题,并不出现耳聋,而成为携带者。 1.如果父母双方不聋,但均为携带者,那么,其子女出现耳聋的可能性为25%,成为携带者的可能性为50%,完全正常的可能性为25%。如果一方是聋人,另一方为正常人,则其子女均不出现耳聋,但均是携带者。如果双方均是聋人,则其子女出现耳聋的可能性为100%。 2.耳聋的子女如果同正常人结婚,其下一代不会出现耳聋,但均是携带者。不聋的子女的下一代是否会出现耳聋,则要看他(她)本人是否为携带者,同时还要看他(她)的配偶的情况,也就是说,不聋的子女的下一代,也可能会有聋儿产生。 3.这种耳聋没有性别差异。 三、伴性遗传性聋 前面曾提到过,在人的23对染色体中,有一对决定性别的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如果致聋因素位于这一对染色体上,当然也会向下传递,这种遗传性聋称伴性遗传性聋。这种耳聋的特点是,在一个家族中,耳聋的发生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在整个遗传性聋中,这种耳聋所占的比例较少,大约为1%左右。 四、多基因遗传性聋与染色体异常性聋 多基因遗传性聋与环境因素造成的聋不易区分。链霉素中毒性聋具有明显的家族易感性。有人认为,这种家族易感性就属于多基因遗传。染色体异常性聋多伴有智力和其他方面的发育障碍,在临床上易于发现,另外,这种耳聋可以通过化验检查发现。 以上四种情况,前三种占遗传性聋的绝大部分。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也可以了解近亲结婚出现耳聋子女的可能性较大的原因,那就是由于男女双方有较近的血缘关系,出现相同特征染色体的可能性比非近亲结婚者大得多,有害染色体相组合的机率也高得多。据理论分析,表兄妹结婚生出先天性聋子女的可能性比非近亲结婚的人多7.8倍。因此,应严格禁止近亲结婚,以确保优生优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