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建筑保护模式及应用研究

12 IndustrialConstructionVol畅44,No畅5,2014

工业建筑 2014年第44卷第5期

徽州古建筑保护模式及应用研究倡

季文媚 牛婷婷

(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合肥 230022)

摘 要:古徽州地区传统聚落保存完整,数量众多,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因岁月侵蚀,徽州古建筑皆有不同程度损坏,因此必须进行多种方式的示范性保护。对徽州古建筑实体保护的模式大致可分为:整体保护,原地保护,异地保护和恢复重建。另外,对于古建筑的虚拟保护,则是对以上几种保护模式的有益补充。通过数据记录的方式,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三维模型、虚拟仿真、再现和测评,实现对古建筑的最佳全方位保护,将保护与利用有机结合,发挥社会价值作用。 关键词:徽州;古建筑;保护;模式;再利用 DOI:10畅13204/j.gyjz201405004

STUDYOFPROTECTIONMODEANDUSEFORHUIZHOUANCIENTBUILDINGS

JiWenmei NiuTingting

(Architecture&UrbanPlanningSchool,AnhuiJianzhuUniversity,Heifei230022,China)

Abstract:TherearemanyancientbuildingsintheregionofancientHuizhou.Protectingandreformingthesebuildingswillbenefitthe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ofthemtoday.Theprotectionmodecanbedividedintofourmode:wholeprotection,andoriginalsiteprotection,othersiteprotection,andresumingandrebuilding.Inaddition,thevirtualprotectionoftheancientbuildingsisabeneficialsupplementforthoseprotectingmodes.Itmakesgooduseofthecomputertechniqueandcompletesvirtualsimulation,virtualreappearanceandtestevaluationtoachievethebestoverallprotectionbythewayofthedatarecord.Aftercombiningprotectionwithutilization,aroleofthesocial

valuefunctionwouldbegiven.

Keywords:Huizhou;ancientbuildings;protection;mode;recycle

倡“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2BAJ08B01)。第一作者:季文媚,女,1973年出生,硕士,副教授。电子信箱:jwm3720@126.com收稿日期:2013-10-25

1 概 述

徽州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典型标本。徽州古建筑深受徽文化浸染,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社会、历史内涵,是地域历史、社会、文化的缩影,是徽州人民长期生态营建理念和技术的结晶;其不仅展现着徽州艺术的卓越成就,营造着徽州聚落优美的乡村景观,体现着徽州独特的地方文化,也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徽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据2010年公布的安徽省第三次文物调查统计数据,皖南域内仅黄山市行政区划境内就拥有徽州古建筑(1820年前)13438栋。现存最早为宋代建筑,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这些独具特色的古建筑遗存,不仅数量众多、种类齐全,且规模宏阔壮观,影响广泛,已独成一派,是我国建筑之林的一朵奇葩。

徽州建筑因其良好的兼容性和发展性,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仍为人们使用。但因岁月风蚀、人事纷扰,徽州古建筑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倒

塌、倾斜、构件缺损、材料腐蚀、石雕缺损等现象普遍存在。针对这种现象,当地政府、专家、学者为了有效保护珍贵历史遗存、传承徽文化、提升当地人民居住水平,于2009年正式启动了“百村千幢”工程,意在黄山市境内选择101个古村落和1065幢古民居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用5年时间分两期实施完成对古民居的保护和利用。通过进行多种方式的示范性保护,以期取得经验,推广于整个皖南地区甚至全国各地。

本文将对笔者参与的保护性修复项目中的古建筑保护模式和应用方法进行介绍,传承、发展徽州传统文化和建筑,真正使古村落、古民居流传后世,永续利用。同时,也可以为其他类型古民居保护和旅

徽州古建筑概述考试提纲

?第一章 徽州建筑历史成因与沿革 ?徽州建筑的界定 ? 1 、地理学界定又称“新安”行政区域:歙县、黟县、 祁门、休宁、绩溪、婺源一府:徽州府 ? ?2、文化学概指明清徽州府辖区内萌芽和成形的一种以强化 儒家伦理道德秩序为主要精神特征,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建 筑。 第一节自然成因 一、地形、地貌、气候因素 ?1、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 a)地域中的山: 北有黄山山脉 ?中有齐云山脉,古称“白岳” 属丹霞地貌 ?东部绩溪、歙县有:天目山余脉及延至歙县、休宁的 白际山脉。 ?西南祁门、婺源、休宁境内由西向东走向的五龙山脉 为浙庐两水发源地。 b)地域中的水: 徽州是新安江的发源地,主要河流多属新安的水系。 2、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日照时数相对较少,不利于农作物种植、生长,适合多种林木的生长。 3、地貌及气候对徽州建筑的孕育作用。 ? a 吸引士族迁徒的重要因素,造成了村落园林化。 ? b 审美观的形成,性格的铸就的影响又潜在地影响了建筑 风貌。 ? c 万山环顾所形成的屏蔽,有效减少了兵火的侵扰,有利 于保护早期建筑的特征与古韵 二、生态和资源因素 ?地形、地貌、气候造成了资源特征: 山多田少、林木繁茂、雨水充沛、景色宜人、色调素雅 资源影响 a 促使了徽商队伍的形成,而徽商是徽州建筑的“艺术赞助人”,也是使用者,因而其特征也影响了建筑风格及型制。 b 充裕价廉的材料资源,促使了木结构的形成。 c 耕地少、人口多、土地紧,刺激了楼居建筑的流行,也是徽州园林小型化的诱因。 第二节人文因素 徽州建筑萌生于宋元时期,成型于明清 时期,孕育于宋以前。 商周:从发掘的随葬物品来看,文化的发达程度已与中原相近,兵器

探究徽州古建筑门楼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城市与建筑考察实习报告实习题目徽州古牌坊、门楼的演变

学生姓名:黄琪钶学号:201403325 班级:建学142 专业:建筑学指导教师:郝赤彪许从宝解旭东程然耿雪川日期:2016.9.4

徽州古牌坊、门楼的演变 摘要 徽州古民居建筑博大精深,其中最吸引人的是位于显眼的入口出的造型多变、雕工繁复精妙的门楼部分。门楼作为徽派建筑装饰的重点部位,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装饰物,而是成为了包括徽州特有的艺术、文化、审美意味、哲学思想在内的综合体,所以门楼的形成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整个徽州的文化、艺术的发展。 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宏村等徽州古建筑村落以及书籍收集并基于徽州地区的 地域文化、艺术特征和人文思想,结合了徽州地区的习俗、经济条件、艺术特征、文化脉络和徽商的影响,对门楼的装饰特色、由简到繁的艺术风格的演变以及功能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归纳总结。 关键词 徽州建筑;门楼;砖雕;渊源 一、序言——徽州建筑序幕 我在徽州大地实习的时候,见到一座座村落,星罗棋布,错落有致。如果将徽州建筑比作一曲凝固的音乐,耳畔就好像听到了音乐的回声,历史的交响乐章,在思想荧光屏上浮现出来,觉得徽州建筑的宏观体系都十分契合音乐的旋律,感到徽州建筑的结构都激扬着音乐的和声。

当在黟县西递、宏村等村落探古寻幽时,见到的路亭、牌坊,好似音乐的前奏曲(序幕、开端);驻足观赏的廊桥,仿佛音乐的协奏曲(衬托);精心考察的居室,恍如音乐的主体歌(发展、过程);凝视的宗祠,像是音乐的主题歌(高潮);悠然闲步的庭院,可比作音乐的终场曲(尾声)。你的耳畔,仿佛奏响由无数砖瓦木石组合而成的交响乐。这便是建筑的音乐性,也是徽派建筑音乐性。 当然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泛指,是广义的,是针对建筑的音乐物质而言。作为徽派建筑而言,它那凝固的音乐性还别具一种特指的意义。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突出一个“徽”字。“徽”字,是它的个性特征。它那凝固的音乐性,不能离开徽派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就是:古雅淳朴,凝重深厚,隐僻幽邃,清淡简洁。 在宏村等古民居实习的时候,常常会在进村之前首先会看到的是牌坊——作为门楼的一种特殊的类型,它仿佛是乐章的序幕,开场时就以昂扬的声调,激越的情调,去扣动观众的心弦,给我造成强烈的印象,使得我怀着憧憬的心理,经过牌坊,跨进村口,并期待着下面的场景的到来。这是一切艺术的共同点:开头要吸引观众,引起读者的好奇心。所以,牌坊以及门楼作为建筑群的入口和各个建筑门口的精彩装饰值得深入研究。 二、门楼的实用功能 首先,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是门楼?”这里的门楼不是指“古代供瞭望、射敌之用的城楼。”而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为一户人家起到围护、分隔内外空间及交通疏散,并兼有采光、通风和装饰等作用之物;它还是住宅规模的标识、

古建门楼维修工艺

https://www.360docs.net/doc/572230545.html, 门楼是中国传统建筑之一。作为一户人家贫富的象征,所谓“门第等次”即为此意,故名门豪宅的门楼建筑特别考究。门楼顶部结构和筑法类似房屋,门框和门扇装在中间,门扇外面置铁或铜制的门环。门楼依附厅堂而建。下面就让歙县建国徽派古建材料厂为您简单讲解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门楼是古代一户人家贫富的象征。门楼顶部有挑檐式建筑,门楣上有双面砖雕,斗框边饰有花卉和蝙蝠、蝴蝶等图案。新碶街道石高塘林家大宅的门楣就显示了这一特征。有的匾额还显示出该房祖先根在何处。如大碶\街道老贺村被称为“花墙门”的一清代建筑,其门楣上有“鉴湖遗风”的砖刻,可见贺姓的根在绍兴。有些豪门大宅在大门左右各放一对石狮子或一对石鼓。石狮子、石鼓不仅具有装饰美,且有驱祟保安之意。

https://www.360docs.net/doc/572230545.html, 门楼,门楼是一家一户的总甬道(后门,旁门不是主要通道),又是主人的“门面,直接反映主人的社会地位、职业和经济水平。门楼的高低大小、砖瓦村质,彩绘文字、和左邻右台关系都有规定,应与身份相符。比如大官吏多数居住在胡同的北半部,门楼在主房的东南,采用广亮门或金柱门。 歙县建国徽派古建材料厂,承接国内外:古建施工,四合院施工,古建门头,古建牌坊,寺庙道观,古建凉亭,油漆彩绘、古建园林工程。

https://www.360docs.net/doc/572230545.html, 公司拥有各类古建筑、园林工程的专家和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能够承建国内外各种类型的古建园林和古建筑工程项目。歙县建国徽派古建材料厂由高水平的能工巧匠组成,管理和施工人员长期在工地,对古建筑施工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领悟,营造出一支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施工队伍。我们坚持“在竞争中保持生存,在挑战中保持实力,在实践中培养人才”的管理理念,始终以“弘扬民族文化,为人民创造美丽的居住环境”为宗旨。真诚期待与您合作,我们会履行承诺,以真诚的服务,优异的质量,合理的造价,精湛的技术为用户奉上满意的作品。

徽派建筑特点及工艺特征

徽派建筑特点及工艺特征 徽派建筑特点: 黛瓦粉墙、马头山墙、亭台楼榭,错落有致、地方特色浓郁。国内最大的傩面雕塑是婺源的一张名片,高耸在街的东广场;牌楼、大型水车挺立在街的西头。街内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大型民俗表演,十多支民俗表演队,上百演员活跃于街区,几十个节目轮番上演。婺源古代民俗博物馆有江西民间第一馆之称,馆藏宝物5000余件,全面展示了婺源历史、文化。画廊长52米,集书画展览、创作、销售、培训为一体,是婺源书画艺术展示、交流的一个最佳平台。景德镇艺术瓷器精品展销厅、茶楼、珠宝厅等一批既有艺术品位,又有文化内涵的展馆次第落户。街内商家林立:中华美食街区、土特产品街区、工艺品街区、特色民俗服饰街区、娱乐休闲街区、古玩街区等。 古代徽州建筑在成型的过程中,受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显示出较鲜明的区域特色,在造型,功能,装饰,结体诸多方面自成一格。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州缙绅和商业集团势力的崛起,徽派园林和宅居建筑亦同步跨出徽州本土,在江南江北各大城镇扎根落户,如江苏的扬州,金陵,浙之的杭州,金华,江西的景德镇等地,全年都是徽式建筑相对密集的城市。“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古建流派,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作为设计和实施者,江南民间的“徽州帮“匠师集团对这一流派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徽派建筑“风

格最为鲜明的是传统民居,它集中地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徽式宅居结体多为多进院落式集居形式(小型者以三合院式为多),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讲求风水价值。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族生存空间。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在装饰方面,徽州宅居的“三雕“之美令人叹为观止,青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使建筑精美如诗,堪称徽式宅居的一大特色。徽州的祠堂和牌坊在徽式建筑中份量也颇重:祠有总祠,支祠之分,一般规模均较宏大,由山门,享堂,寝殿等多进集组而成,梁架雄伟,“三雕“绝妙,富丽堂皇。牌坊则以石质为主,有四柱五楼式,四柱冲天式,八柱式,口字形式等多种,造型雅致,散缀于各乡镇,是古代徽州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徽派建筑“今天仍然充满生机,在大江南北,徽式新建筑群时常可见。作为一个传统建筑流派,融古雅,简洁与富丽于一身的徽式建筑仍然保持着独有的艺术风采。 徽派建筑工艺特征: 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或圆形(清代)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明代立柱

合肥博物馆的导游词文档5篇

合肥博物馆的导游词文档5篇Guide words of Hefei Museum 编订:JinTai College

合肥博物馆的导游词文档5篇 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 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 体之一。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安徽的特点展 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 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合肥博物馆的导游词文档 2、篇章2:合肥博物馆的导游词文档 3、篇章3:合肥博物馆的导游词文档 4、篇章4:合肥三国遗址游记文档 5、篇章5:合肥三国遗址游记文档 安徽省博物馆是中国省级综合性博物馆,建于1956年, 是我国成立较早、规模较大的博物馆,也是毛泽东参观过的唯一一座省级博物馆。今天小泰为大家带来合肥博物馆的导游词。篇章1:合肥博物馆的导游词文档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位于合肥市政务新区怀宁路268号, 北临天鹅湖,周边有合肥大剧院、合肥奥体中心、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等文化体育设施。 建筑面积41380平方米,地上6层,地下局部1层,建 筑高度37.70米。建筑造型体现了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风格。外墙立面采用青铜纹理建材,体现厚重的文化历史,内表面为木质衬里,温暖而人性化,中庭内面采用晶莹剔透的玻璃做幕墙,具有一定的现代感。场地与空间的关节处点缀了深邃的竹海、静谧的水池、精雕的长廊、徽州牌坊的入口框景等,彰显了安徽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渊源。 新馆展陈包括一个基本陈列——《安徽文明史陈列》,4 个特色专题陈列——《徽州古建筑》、《安徽文房四宝》、《新安画派》和《江淮撷珍》。《安徽文明史陈列》位于2 至3楼,《徽州古建筑》位于4楼,《安徽文房四宝》、《新安画派》和《江淮撷珍》位于5楼。 篇章2:合肥博物馆的导游词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安徽省博物馆是安徽省唯一一家集自然、历史、社教为 一体的省级综合类博物馆,旧馆位于合肥市安庆路268号,占

“徽州砖雕”阅读附答案

“徽州砖雕”阅读附答案 (一) 自古以来,徽州砖雕就被誉为我国古徽州地域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砖雕是在徽州盛产的青灰砖上雕刻图案的一种建筑装饰。徽派建筑多用青灰色屋脊和屋顶,雪白色粉墙,水墨青砖的门罩、门楼和飞檐等,砖雕装嵌其中,显得和谐美观。徽州砖雕的图案涉及人物、山水、花卉、走兽、文字等,可谓无所不包。其工艺更是令人赞叹不已,见方尺余、厚不及寸的砖坯上能被雕出情节复杂、前后透视、多层镂空的画面。此外,门楼上访四角翘起、弯曲上扬的砖雕可以避雷,门枢上方的门罩砖雕可以引导鱼雨水顺墙面流下,窗罩的方框砖雕能够遮挡墙面上方的雨水,避免墙窗潮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二) 明代是徽州砖雕的大发展时期,随着徽州商帮的异军突起,徽州砖雕在民居、祠堂、庙塔等建筑中得以广泛应用。这一时期的徽州砖雕构图强调对称,刻风粗犷质朴,多借助于简单线条进行人物造型。清代时,徽州商帮雄踞中国商界翘楚。据《歙县志》记载,商人致富后,即回家“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以此光宗耀祖,炫耀故里。同时,徽商“贾而好儒”的文化品质使他们追求生活的艺术品味,强调用建筑的布局、结构、装饰展现主人的涵养,这也促进了徽州砖雕艺术的发展。另外,徽州本土的新安画派、徽州版画等艺术流派也逐渐繁荣起来,对徽州砖雕建筑艺术的发展也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此时的徽州砖雕风格渐趋细腻繁复,注重情节和构图,雕刻层次更加分明。 (三) 位于安徽屯溪博物馆的一幅门罩砖雕作品,颜色为淡灰色,由52块砖雕拼接而成。砖雕画面主板内容为《三国演义》中的三组故事,从左至右分别为长坂坡赵子龙单枪救阿斗、刘备招亲、借东风。主板画面雕刻有楼台、亭阁、屋宇、人物,布局严谨,远近适宜,层次分明。其四周有数块花卉、寿字纹等雕刻,下面左右边角处刻有对狮,活灵活现。这幅砖雕雕工精细,线条流畅活泼,人物、建筑、狮子极富立体感。 14. 文段(一)主要介绍了徽州砖雕和谐美观、、、实用性强的特点。(2分) 15.阅读文段(二),概括明清时期徽州砖雕得以发展的原因。(3分) 答: 16.借助文段(二)的相关内容,判断文段(三)中屯溪博物馆的门罩砖雕是明清哪个朝代的作品,并简要说明理由。(3分) 答: 参考答案: 14.答案示例:图案题材广泛工艺精湛(共2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5.答案示例:①徽州商帮的崛起。②儒学思想的影响(或“徽商‘贾而好儒’的文化品质使他们追求生活的艺术品位”)。③徽州艺术流派的繁荣。(共3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6.清代 示例一:屯溪博物馆的门罩砖雕作品内容为《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体现了

徽州建筑结构构造与材料

徽州古建筑概述 ——建筑结构、构造与材料 目录: 建筑结构类型 一、建筑结构 混合式体系特征 大木作 二、建筑构造小木作 瓦作 室内材料 三、建筑材料 室外材料 四、总结

一、建筑结构: (一)、抬梁式构架 抬梁式构架是在台基上立柱,柱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梁,梁上立短小的矮柱,矮柱上再架短一些的梁,如此叠置若干层,后在最上层架上立脊瓜柱,这就是一组梁架。在相邻两组梁架之间,通过枋把两组梁架组合起来。每层梁的两端上面,垂直于梁架方向放置檩(lǐn)。檩(lǐn)不仅加强了梁架间水平方向的联系,构成稳固的组合构架,而且承受上部屋顶荷载。 抬梁式可使室内柱子较少甚至是无柱,内部有较大的使用空间,同时还可以形成美观的造型和宏伟的气势。但是,抬梁式构架用料较大,耗费木材较多,结构复杂。而且这种构架基本上不采用三角形这种最稳定的构件组合形式,所以稳定性较差。大型、富丽的住宅,用抬梁式梁架。

(二)、穿斗式构架 穿斗式构架是由柱距较密,直径较细的落地柱(或与不落地的短柱相间布置)直接承檩(lǐn),在柱与柱之间沿房屋进深方向不设架空的梁,而是用一种叫做“穿”的枋木,把柱子组成排架,并用挑枋(fāng)承托挑檐。排架与排架之间用牵子、斗枋(fāng)和檩(lǐn)作横向连接。这种构架因使用较细小的木料,所以节省木材;因柱距较密,所以作为山墙,抗风性能好。但是,柱距较密,使室内空间局促。小型住宅多使用穿斗式梁架,或者是局部使用双步梁架。 抬梁式穿斗式混合式(三)混合式 徽州建筑多采用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即在中部厅堂使用抬梁式构架,以扩大室内空间;在两端山墙,使用穿斗式构架,以提高抗风性能。

陈列馆调研报告

陈列馆调研报告

在此次校史馆设计之前,我们在安徽省调研了三个展览性建筑。分别是,安徽省博物馆新馆,渡江战役纪念馆、徽文化民俗博物馆。 一、安徽博物院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建筑面积41380平米地上6层,地下局部1层,建筑高度37.70米。外墙立面采用青铜纹理建材,体现厚重的文化历史,内表面为木质衬里,温暖而人性化,中庭内面采用晶莹剔透的玻璃做幕墙,具有一定的现代感。场地与空间的关节处点缀了深邃的竹海、静谧的水池、精雕的长廊、徽州牌坊的入口框景等,彰显了安徽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渊源。新馆展陈包括一个基本陈列——《安徽文明史陈列》,4个特色专题陈列——《徽州古建筑》、《安徽文房四宝》、《新安画派》和《江淮撷珍》。《安徽文明史陈列》位于2至3楼,《徽州古建筑》位于4楼,《安徽文房四宝》、《新安画派》和《江淮撷珍》位于5楼。 建筑造型体现了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风格。四“水归堂”即下雨时水从四面流向中庭,中庭开阔的空间营造出富有文化意味的动态景观。而“五方相连”则通过全玻璃建造的水堂序厅连通东、南、西、北四方,营造一种“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空间格局。

·周边环境分析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位于合肥市政务新区怀宁路268号,北临天鹅湖,周边有合肥大剧院、合肥奥体中心、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等文化体育设施。新馆与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美术馆3个文化建筑呈品字形布局,新馆居中,主入口向东,是统领全区的中心标志性建筑。 ·流线分析 展厅成回字形布置,参观流线从一个馆到另一个馆,可一直走下去,也可以回到中间大厅,在进入其他馆参观。不论何时,都可以直接回到大厅,在进行参观,流线设置合适,并且人性化。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

名字:特伦斯 学号:2008326660067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 ——以西递、宏村为例 【摘要】中国古村落建设自古重视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态意识。在徽州无论是整个村落的布局,还是单栋建筑的空间、结构,无不体现着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相地构屋的营建思想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关键词】古村落;风水理论;宏村、西递、建筑 1.引言 中国古民居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建筑类型。徽派民居群体的村落更是中国古村落建筑中最有特色的村落之一。徽州地区现保存着许多风貌古朴、个性鲜明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着极高的文化、历史、地理、美学、建筑、艺术、旅游等学术价值。近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了古村落研究。 2. 徽州古村落天人合一的布局 2.1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徽州古村落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呈坎、棠樾、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 皖南古村落地处古徽州,自古山川秀美,人杰地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在古徽州所属黟县境内,黟县是古徽州地区有名的县份,现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县内群山怀抱,峰峦奇绝。北接著名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黄山,南连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的“白岳”————齐云山。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誉”。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崛起皖南群山之中,横亘于歙县、黟县、休宁县和黄山区、徽州区三县两区之间。黄山古称黟山,因峰岩苍黛

而得名,相传轩辕黄帝曾在此修炼成仙,唐玄宗信奉道教,于747年敕改黟山为黄山。“巧石、奇松、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唐代大诗人李白有“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的赞诗,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次登黄山,认为“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遂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 徽州古村落地图 2.2 独特的风水布局——以宏村为例 宏村,古称弘村,位于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

传统建筑中的“空花墙”(4组)

传统建筑中的“空花墙”(4组) 传统建筑中的“空花墙”风华绝代的千年风韵尽在古建平台空花墙是一种镂空的墙体结构,指用砖砌成各种镂空花式的墙。用砖或者蝴蝶瓦(也叫本瓦)按一定的图案砌筑的镂空的花窗,按设计图示尺寸以空花部分外形体积计算,不扣除空洞部分体积。一般用于古典式围墙、封闭或半封闭走廊、公共厕所的外墙等处,也有大面积的镂空围墙。中国四大古建筑群春暖花开我国四大古建筑群为:避暑山庄(河北省承德市),曲阜三孔(山东曲阜)、故宫(北京)、岱庙(山东泰安),四大古建筑群均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承德避暑山庄承德避暑山庄(the Mountain Resort)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建造于18世纪初,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清朝的康熙、乾隆皇帝时期,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要在承德度过,清前期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因此,避暑山庄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它不仅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象征,也是一部研究十八世纪中国历史的教科书和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博物馆。北京故宫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历代宫殿都“象天立宫”以表示君权“受命于

天”。由于君为天子,天子的宫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宫”禁地,故名紫禁城。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历经明清两个朝代24个皇帝。故宫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为世界之最;故宫的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外围是一条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环绕;接着是周长3公里的城墙,墙高近10米,底宽8.62米。城墙上开有4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还耸立着4座角楼,角楼有3层屋檐,72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山东曲阜三孔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是祭祀孔子的庙宇。初建于公元前478年,以孔子的故居为庙,以皇宫的规格而建,是我国四大古建筑群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曲阜孔庙是祭祀孔子的本庙,是分布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2000多座孔子庙的先河和范本。据称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到清代,雍正帝下令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孔庙是中国现存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堪称中国古代大型祠庙建筑的典范。山东泰安岱庙岱庙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称东岳庙或泰山庙。位于泰安市区北,泰山南麓。其南北长406米,东西宽237米,总面积9.6万平方米,是泰山

徽州古建筑和古村落

黄山市不仅以神奇美妙的自然景观名播中外,更以灿烂辉煌的徽州文化著称于世。 徽州文化是历史上的徽州(前称新安郡)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无论在器物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还是在精神文化层面,都有深厚的底蕴和杰出的创造。徽州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徽州文化亦然。东汉、西晋、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强宗大族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使这块土地逐渐成了华夏名区。完全可以说,徽州文化是对中原文化的包容整合。南宋以降,这里更是文风昌盛,人文荟萃,成了“东南邹鲁”、“礼义之邦”。如果说徽州文化的全面崛起始于北宋后期,明清时期达到鼎盛,那么作为一种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它在全国领取风骚已约有800年之久。 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如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等。在文化的其他领域,有的虽然没有形成流派,但所出的著名学者和杰出人物,则如秋空繁星,不可胜数。 国内外学者注意对徽州问题的研究,始于本世纪30年代。进入80年代后,以研究徽州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徽学“(或“徽州学”)概念广为传播,研究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原徽州地区及国内不少城市及美、日、朝、新加坡等国家都相继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组织或机构。90年代后,徽州文化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徽学”被誉为与敦煌学、藏学比肩而立的中国三大地方学之一。 徽州建筑 南宋迁都临安,大兴土木,筑宫殿,建园林,不仅刺激了徽商从事竹、木、漆经营,也培养了大批徽州工匠。徽州是“文化之邦”,徽商致富还乡,也争相在家乡建住宅、园林,修祠堂,立牌坊,兴道观、寺庙,从而开始和形成有徽州特色的建筑风格。本县现存的古村落雄村、江村、许等地的明清民宅,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徽州建筑风格。古村落选址一般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周密地观察自然和利用自然,以臻天时、地利、人和和诸吉咸备,达到“天人合一” 的境界。村落一般依山傍水,住宅多面临街巷,粉墙黛瓦,鳞次栉比,散落在山麓或丛林之间,浓绿与黑白相映,形成特色的风格。同时有大量的文化建筑,如书院、楼阁、祠堂、牌坊、古塔和园林杂陈其间,使得整个环境富有文化气息和园林情趣。站在高外望村落,只见白墙青瓦,层层叠叠,跌宕起伏,错落有致。在民居的外部造型上,层层跌落的马头墙高出屋脊,有的中间高两头低,微见屋脊坡顶,半掩半映,半藏半露,黑白分明;有的上端人字形斜下,两端跌落数阶,檐角青瓦起垫飞翘。在蔚蓝的天际间,勾出民居墙头与天

合肥博物馆的导游词

( 安徽导游词)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35625 合肥博物馆的导游词Guide words of Hefei Museum

合肥博物馆的导游词 合肥博物馆的导游词篇1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位于合肥市政务新区怀宁路268号,北临天鹅湖,周边有合肥大剧院、合肥奥体中心、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等文化体育设施。 建筑面积41380平方米,地上6层,地下局部1层,建筑高度37.70米。建筑造型体现了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风格。外墙立面采用青铜纹理建材,体现厚重的文化历史,内表面为木质衬里,温暖而人性化,中庭内面采用晶莹剔透的玻璃做幕墙,具有一定的现代感。场地与空间的关节处点缀了深邃的竹海、静谧的水池、精雕的长廊、徽州牌坊的入口框景等,彰显了安徽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渊源。 新馆展陈包括一个基本陈列——《安徽文明史陈列》,4个特色专题陈列——《徽州古建筑》、《安徽文房四宝》、《新安画派》和《江淮撷珍》。《安徽文明史陈列》位于2至3楼,《徽州古建筑》位于4楼,《安徽文房四宝》、《新安画派》和《江淮撷珍》位于5楼。 合肥博物馆的导游词篇2 安徽省博物馆是安徽省唯一一家集自然、历史、社教为一体的省级综合类博物馆,旧馆位于合肥市安庆路268号,占地面积约4.6万平方米,新馆位于合

肥市怀宁路268号,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 20xx年8月,安徽省博物馆展览陈列大楼被省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12月,安徽省博物馆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xx年5月,安徽省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xx年6月,安徽省博物馆进入第三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行列。20xx年12月28日更名为安徽博物院。20xx年9月29日新馆建成开放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选址合肥市政务新区,整体建筑风格体现"四水归堂,五方相连"的徽派建筑风格。外墙立面采用青铜纹理建材,体现厚重的文化历史,内表面为木质衬里,温暖而人性化,中庭择晶莹剔透的玻璃作为幕墙,极富现代感。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依靠安徽悠久的历史遗存,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收藏甚丰,现有各类文物、标本、文献、古籍藏品23万余件。 合肥博物馆的导游词篇3 安徽省博物馆是中国省级方综合性博物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安庆路。1953年4月,在安徽省合肥科学馆、皖北文管会、芜湖科学馆、皖南文物馆合并的基础上筹备,1956年11月14日正式成立。 该馆陈列大楼建筑面积11580平方米,文物库房4156平方米。馆藏文物有历代铜、陶、瓷、金、银、玉器、货币、书画、民俗、砖雕石刻、文房四宝、革命文物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文物等,总计104684件。其中古籍109126册(其中善本书8000余册),一级藏品135件。藏品中最具特色的,是历年来安徽各地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如寿县蔡侯墓出土的莲瓣铜壶,通高80厘米,器形高大,盖顶作镂空的莲瓣形,颈部有对称的兽形双耳,四兽作足,造型生动,

[word格式] 徽州四绝之徽州砖雕

[word格式] 徽州四绝之徽州砖雕徽州四绝之徽州砖雕 豳1支物謦它f双轨鉴析 砖雕是中国传统的建筑雕刻艺术,它是在建筑 的砖面上进行雕刻,并且通过千奇百怪的内容和不 同的部位之间的雕刻,进而形成独特的搭配,组合 和呼应,最终构成统一而完美的艺术形象.中国砖 雕的形成和发展是和中国古代采用的独特建筑方式 分不开的,这与外国古代的石材建筑不同,中国古 代的高级建筑多是以砖木为主要材料. 古徽州地区由于受儒学影响很深,再加上古时 徽商强烈的宗族观念,所以徽派砖雕给人以条理清 晰明快,布局庄重严谨之感,但其中亦不缺乏民间 喜闻乐见的题材.而且也正因为这些有别于他处砖 雕的特点,使徽州砖雕具有了独特的艺术,人文和 历史价值. 一 ,徽州砖雕的工艺手法及其作用 徽州砖雕作为泥巴,火和人工造型艺术的完美 结合,它既有粘土的柔软可塑性,又具备了石块坚 硬耐磨损的特点.而若要了解徽州砖雕,就必须先 先从它独特的工艺手法来入手. 徽州砖雕主要工艺可以分为窑前工艺,窑后工

艺等.砖塑是古老的窑前工艺,先用泥塑或模压法使砖坯成型,然后入窑烧制而成.这种工艺的特点是易于加工,但造型层次少,不够精细,通常用于制作距离视线较远的建筑构件.雕砖则是在完整的砖的基础上加工雕刻,属于窑后工艺,与砖塑相比较费时,其成品层次清晰,精致而适于近观. 雕砖时,最适宜的材料是经特殊技艺烧制,掷 地有声且色泽纯清的水磨青细砖.制作这种砖首先48 应从选土开始,一般都为积沉土,与普通砖不同的是,这种材料需要人工淘洗后制成砖坯,阴干后进窑烧制,工序比较复杂.然后在砖坯上面勾勒出画面的部位,凿出物体的深浅,确定画面的远近层次,再根据各个部位的轮廓进行精心刻画.局部“出细”即由技艺熟练的艺人精工细作,使事先设计好的图案一一凸现出来.而徽州砖雕具体的雕刻手法,在初期时主要承袭了徽州石,木雕刻的风格,多采用高浮雕,线条粗壮,古拙朴素.明代砖 雕的风格逐渐趋于粗犷,且技法朴素,形象较为稚拙,一般都是浮雕或仅一层的浅浮雕,虽然缺乏透视变化,但对称性极强,整体效果突出,颇有汉代画像砖,画像石的感觉.到明末清初,由于徽商们对奢华生活的追求,而当时绘画与木刻的发展也对砖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砖雕也一改明初时期粗

浅谈徽派建筑中的门楼设计

浅谈徽派建筑中的门楼设计 摘要:徽派建筑是中国建筑中最重要的派系之一,主要流行于徽州地区,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特点鲜明,富有地域特征。徽派建筑中,门楼作为房主身份地位和财力的象征,是徽派建筑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详细体现了徽派民居的文化内涵和工艺技术。文章从门楼分类、装饰和内涵3个部分,初步探究了徽派建筑中的门楼设计。 关键词:徽派建筑;门楼;建筑文化 古徽州,主要是指现在安徽省的绩溪县、歙县、黟县、屯溪,江西省的婺源县及其周边等地。徽派建筑,顾名思义,就是主要流行于徽州地区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雕镂精湛,风格独特,黛瓦粉墙,结构严谨。布局上,依山就势,自然得体;平面上,形状设计灵活,富于变化;空间上,造型多样,讲究韵律;工艺上,材质丰富,技法纯熟。其中,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徽州建筑的大门作为整个民居的重点,其位置与造型、装饰都是非常重要的。有安全、交通、分隔、采光、保温等功能,还具有风水、象征功能,是房屋建设的重中之重。门楼位于家宅宅院门外部,用来装饰大门。门楼设计则是徽派建筑的亮点之一,盛行于民居建筑中。徜徉于徽州古村镇街巷,那些或单体高耸、或沿街成排相连,形制各异的门楼尤为引人注目。门楼顶部结构和筑法类似房屋,门框和门扇装在中间,门扇外面镶有铁制的门环。门楼顶部有挑檐式建筑,门楣上有双面砖雕,一般刻有“紫气东来”、“竹苞松茂”等字样。斗框边饰有花卉、蝙蝠等吉祥图案,有锦上添花之美感。 1 门楼的分类 徽派建筑中常见的门楼形式有城门、宫门、殿宇门、府第门、山门、如意门、五脊门楼、牌楼门、垂花门、花门、随墙门、什锦门等。现存徽州古民居多为明清及民国遗构,门多为随墙门,其所处位置境况、造型、色调、材质既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也富有时代感,主要反映在繁简、工拙、图案选用等方面。明至清初,徽派民居门楼造型常见有八字形、牌楼形、垂花式、字匾式等。一般官吏和商贾居住在胡同的南半部,门楼在主房的西北,多用如意门。门楼虽小却十分华丽。门小院大房屋多,属于显贵不漏富之意。无论门楼在街巷中的北部或南部,部足在吉祥的位置,因为门楼位置的选择影响纳福避邪,所以是每家每户特别关心的大事。 在门框两边的上方,各嵌砌一根垂莲柱,柱下端分别雕一朵莲花,两柱之间用两层板连接,之上有嵌饰各种富含寓意的砖雕图案,之下有雀替和伸出垂莲柱外的仿头。门楼的装饰根据官阶和富贵程度来选择,简单的有两柱一间三楼,复杂的有四柱三间五楼。柱仿多用水磨砖砌制,有的用砖、石混合砌成。如婺源理坑的“天官上卿”宅,其大门门楼即为八字型。该门楼采用砖、石两种材质,组成二柱单门三楼。门框、门楣及门槛均用石质材料,采用砖雕工艺。门柱通体用水磨青砖包砌,支撑起主楼屋顶。门楣上方粉砌匾额,上书“天官上卿”。五飞砖承挑出檐,正脊两端饰以鱼龙吻。整座门楼很少雕饰,主次分明,线条简洁,作风淳朴,是典型的明代风格。绩溪湖村一条“中华门楼巷”,至今完整地保存了砖雕门罩7座,其数量之多,造型之灵活,雕刻之精细,题材之广泛,内容之丰富,

博物馆考察报告

博物馆考察报告 目的:体验历史厚重的历史文化,大致了解安徽发展史,增长历史知识,提升文化修养 参观主要分为五个方面,分别为:安徽文明史.徽州古建筑.文房四宝.新安画派.江淮撷珍 安徽文明史 安徽人类历史可上溯至250多万年前——人字洞 遗址,亚欧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存。各地 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则显示了安徽境内氏族 社会文化的高度发达。这个陈列馆以时间为线,分为 史前时期的安徽、夏商周时期的安徽、汉魏晋时期的安徽、隋唐宋元时期的安徽、明清时期的安徽五大部分,撷取安徽历史长河中的绚丽之花,借助于现代科技表现手段,如同打开通往古代安徽的时空隧道,带领观众展开一次时空转换的历史文明之旅。其中和县人头盖骨正是安徽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标准,他已经属于直立人,距今约30万年,同样也是是见证人类演进的重要标志。 徽州古建筑 徽州古建筑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砖、石、木“三雕” 艺术使之富有细部审美要素。徽州建筑在建筑技艺、民众 生活、伦理观念、审美追求方面传递着诸多文化信息。徽 州代表性的村落如宏村、西递、龙川、呈坎等,建筑的自 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体现了良好的生态文明。本陈列通过建筑构件、模型、图片等,全景式展示徽州建筑的美轮美奂,又从徽州整体搬迁古民居一幢,原状陈列,观众身临其境,尽情感悟徽州古建的魅力 文房四宝 安徽是宣纸、徽墨、宣笔、歙砚的故乡,自古以“四 宝” 齐全著称于世。本陈列展出了纸、墨、笔、砚四 种主要文具,同时还展示了造型美观、质地精良、制 作工巧的笔筒、墨床、镇纸、水盂、砚滴、笔搁、印 章等各种辅助文具。此外,陈列中还设有互动区,观 众可尝试造纸制墨等工艺实践活动,从中体验制作文 房四宝的雅趣【歙砚】中国名砚类名。歙砚为中国 四大名砚之一,是砚史上与端砚齐名的珍品。以砚 石在古歙州府治加工和集散而得名。歙砚始于唐代。据北宋唐积《歙州砚谱》载:婺源砚在唐开元中,猎人叶氏逐兽至长

徽州砖雕与扬州、苏州地区砖雕的特点

徽州砖雕与扬州、苏州地区砖雕的特点 徽州民居素来以“三雕”著称于世,一村之内、一宇之中往往木雕、石雕、砖雕三艺齐备,三雕并美。在古徽州六县古民居中,风格独特、工艺精良的砖雕作品可谓比比皆是,其流韵直接影响到江、浙一带的砖雕艺术。 徽州砖雕在画面构图和雕作技法上大胆借鉴了新安版画的艺术成就和北方官式建筑的砖作工艺。与徽州天井院民居一样,徽州砖雕也是熔冶古今、自成一格的大制作。徽州民居历来以小巧精致著称,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和封建礼法的严格制约,徽州民居并不追求建筑的对称、工整和恢宏的气势,而以典雅、精工和秀逸见长。 故而徽州建筑在雕刻装饰上极尽工巧之能事,尤其是门楼、八字墙等处的砖雕运用,更是别具地方风味。 徽州砖雕最杰出之处是门楼、门罩。它们形式多样,有垂花门楼、飞砖式门罩,有普通的双柱门楼,也有四柱三间五凤门楼,有的门楼下抱鼓石,样式和牌坊类似。徽州人对住宅门楼的装饰极为看重,视其为“门脸”。

无论富贾豪门还是村民百姓,门楼、门罩都是其建筑雕刻的重点所在。在大块素白的建筑立面上以浅刻、透雕甚至圆雕、捏塑等手法雕出独幅或成组的生动形象,在灰瓦粉墙的映衬下显得尤其突出,光影变化丰富,无论立体或平面化门罩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祠堂和富商之家的门楼大多为五凤楼样式,一主二副对称布局,显得庄重大方。从檐口向内以青砖起三道叠涩,下饰花边,此下依次安装额枋、方框、元宝横枋、字匾等,直至与墙体平。普通民居门楼则相对单纯,仅在大门外框上方以磨砖砌成外凸的线脚,顶上附以飞砖檐条,上覆瓦檐。徽州砖雕一般凸起较小,出墙仅半尺许,属平面类砖雕。门楼雕刻集中于构件横竖交接的部位,起到收头和点缀作用。 通景枋是门楼装饰的重点,多为整组具有情节的群雕。一条通景就是一幅手卷或人物画、山水画,长六七尺,高一尺多,以五至七块水磨青砖拼成。题材以人物、楼台为主,主体人物突起于前,衬景往往阴刻于后,纵深上相互掩映。由于刀法精熟,在厚不盈寸的薄条砖上,往往能雕镂达六七层之多,前呼后应,具有层次美和距离感,光影效果显著,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借景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徽州门楼艺术上的可贵之处在于注重平面构成形式,装饰有节制,简繁得体,体现出古雅的文化品味,这在民居砖雕中是不多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徽州门

客家民居门楼

客家居民门楼 门楼是客家民居中最为人注意的突出部位之一。由于受特殊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客家民居门楼充满着浓郁的客乡风情,其外在的艺术表现形式往往内在地蕴涵着深刻的客乡文化,体现了客家人的生活生产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审美观念。 客家民居建筑主要有围楼、走马楼、五凤楼、四点金、殿堂式、围龙屋和中西混合式等,围龙屋是其中最普遍也是最具特色的。它与北方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中国民间五大传统民居建筑形式,被誉为“中国古建筑的奇葩”,“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客家民居不但在外型上具有独特的“客”味,在具体的细节中也能突出地反映“客”的文化特征。门楼乃客家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蕴含着浓郁的“客家”文化底蕴。客家民居建筑的独特外形及其浓郁的客家文化特征早已受到了中外客家学研究者的重视,①然而,客家民居门楼却似乎被忽略,在对客家民居建筑的研究中几乎未作探讨。本文旨在对此作一初步的探讨,从客家民居门楼的设置及其装饰艺术,揭示其设计中的民俗与文化内涵。 一、客家门楼的类型及影响门楼安置的因素 门楼是一栋大型建筑物的最主要甚至是整栋建筑物的通道口,是人和物进出的主要通道。客家民居的门楼通常包括大门、侧门、斗门三大类。大门是整个民居的中心,其位置与造型、装饰都是非常重要的。有安全、交通、分隔、采光、保温等功能,还具有风水、象征功能。围龙屋、五凤楼、土楼等所有的客家民居都必有大门。门的造型和色彩对客家民居的整体装饰效果影响很大,因此,一般都将其纳入建筑总设计的重中之重。围龙屋的大门两旁,设方形石座,有的设石狮。大门进去则是下厅,过天井之后则是上厅。 侧门是围龙屋、五凤楼等府第式客家民居特有的门类,是堂屋两侧横屋的外大门,呈对称在大门两边。小的民居有一对,大的民居有三对,根据两边的横屋排数而定。 有些客家民居正大门前有禾坪,其周围有高高的墙,在墙的两端各开一个大门,叫“斗门”。外围门楼的功能有如现代住宅小区的出口和保卫室。客家民居通过房屋的外墙和围墙把整座民居、门坪、池塘等围成相对独立、而紧骤的一个区域。一般来说,整座民居里居住的都是叔伯、妯哩等近亲,传统的近亲意识比较浓郁。 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因自然气候、地理环境等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带有鲜明的、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的文化。客家民居门楼的安置与客家人的生活与生产以及具体的生产生活方式、环境息息相关,也与客家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心理有关,贯穿着独特的理念。 1.百年开基观念 在客家人看来,客家民居的修建将是百年立基的开始,而客家门楼的安置则是整个建筑中的关键事项,甚至被认定将影响整个家族未来发展是否兴盛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它的朝向、它的安置时刻、它的大小规格甚至于它细微局部的装饰如色调设计等,所有这些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性。

徽派古建筑的形成及风格特点

徽派古建筑的形成及风格特点 徽州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被世人关注,当是基于它的风格特色以及形成这些特色的原因。徽州古建筑本身就是生活在黄山市的大部分地域和江西婺源及宣城地区的绩溪在内的多少代人民所写下的另外一种文字形式与文化符号的大块文章。歌德赞誉“建筑为凝固的音乐”。它可以像音乐那样唤起人们的美好情感,其本身即具有形体组合的和谐与韵律美,又同时具有可因体现技艺的创新性而产生的新奇美。这就足以说明作为“凝固的音乐”的建筑,能使设汁思想、技术于段和艺术形象结合为—个整体,并为其实用的设施功能服务。徽派建筑有着高超的建造技艺和浓厚的文化内涵以及独有的地方特色,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显示出较鲜明的区域特恒,从布局到色彩都给人一种较为统一的格调和风貌。 徽派古建筑的形成及风格特点 到中叶以后,随着徽州商帮和官绅的势力日益增强,徽派建筑也逐渐形成自己特殊风格的建筑体系,数百年来—直为当地人们所安居乐住,并且也为外来人所交口称赞,还跨川本土,在大让南北各大城镇扎根落户。徽派建筑在今天仍然充满生机,作为一个传统建筑体系,融古雅、简洁和富丽于一体,保持着独有的艺术风格,不仅具有实用功能和开发使用价值,而且具有科技工艺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乃至旅游观赏价值。

徽派建筑的风格特色上要体现在村落的民居建筑上,从设汁、选址、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十地反映了徽州的土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所谓民居是指古时遗存的、相对于“官式做法”的民间居住房屋,它与宫殿、府邮、坛庙、陵园建筑不同,一般都采用较经济的手段,囚地制宜,因材致用,以满足生活及生产上的需要,其功能、形式、构造和用材相互适应,巧妙结合,各地民居又带有不同的人文特征,风格迥异,丰富多样而又淳朴自然。徽州建筑之所以为世人关注,当是基于它的特色及其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地理因素。 首先,徽州村落民居建筑的选址和设计,体现出依山傍水,随坡就势的格局,即利用天然的地形、地貌进行规划设计,通过适量采用花墙、漏窗、楼阁、天井等建筑手法,沟通内外空间,以使房屋群落都达到与环境巧妙结合的意境。由于徽州丘陵山地结构特殊,群山环绕,川谷崎岖,峰峦掩映,山多而地少,岩谷数倍于土田.正所谓“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因此,徽州村落视野都富有这种特殊的山水意境,宛如一幅凝固的中国山水画和一曲中华民间音乐,正如有识之士所认定的那样,兼有山之静态与水之动态的交汇、山之封闭与水之开放的互补。这就使得徽州民居村落,大都以天然山水为依托,重视地理环境的选择,充分认识自然,服从:厂自然以至利用自然,而后源于自然,融入自然及改造自然。徽州丘陵地带,万山丛立,山就必然成了村落选址的主要构成要素;民俗认为“山厚人肥,山清人秀,山驻人宁”,所以,山之厚、清、驻等也就成了民居选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