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呵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是苏联的普里什文,译者茹香雪,选作课文时有改动。【篇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

的草地》教案

教学要求:

1.学生独立识字6个,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片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4.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同时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都见过草地吗?谁来形容一下你见过的草地。

2.读了课题之后你们想到了什么?(这片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板书:金色的草地)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2.自由读,检查生字:

(1)预习时大家已经养成了独立识字的习惯,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3.指名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老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

三、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文中的这片草地在哪里?草地是金色跟什么有密切关系?

2.讨论交流:“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的位置。“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是金色的跟蒲公英有密切关系。

3.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童真:

1.弟弟和哥哥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呢?自读课文第2

自然段,找出答案认真读一读。

2.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弟弟和哥哥玩了怎样的游戏。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探究“变色之谜”:

1.听老师读课文,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

2.分组讨论交流。

我的发现:

早晨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草地又变绿了。

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早晨,花朵(合拢),是(绿)色的,草地也是(绿)色的;

中午,花朵(张开),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傍晚,花朵又(合拢),是(绿)色的,草地就变成(绿)色的。

3.为什么小作者这么厉害,能发现这个秘密?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有了这一发现之后,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了什么变化?

2.讨论交流。

3.体会句子的作用:“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四、总结全文

美丽的大自然中有许多神奇的植物,课文里的小朋友正

是因为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了花朵与草地颜色的秘密,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透过一棵小小的蒲公英,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篇三】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生字,会写“乡下、窗前”等18个词语;

2.能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感受文中人物的快乐,能紧扣关键词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3.能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尝试仿写一个片段,进一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交流,能紧扣关键词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教学难点:

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尝试仿写一个片段,进一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一)出示蒲公英的图片

课件出示:蒲公英的绒球图和花朵图。让学生说说认识它吗,是怎么知道它都是蒲公英的,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蒲公英,学习“蒲”字。

(二)温习旧知。

回顾二年级的《植物妈妈有办法》,齐读课文片段: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三)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

(二)学习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盛开玩耍哈欠钓鱼观察合拢有趣喜爱睡觉

(1)学生开火车带读,正音。

(2)关注“钓”:与“钩”进行对比,发现异同,分别口头组词。

(三)交流初读感受:最喜欢课文中描写的哪个场景。

教师板书:快乐有趣

(四)学习第四段

课件出示第四段,读一读,初步感受快乐、有趣。

三、想象画面,感受快乐

(一)借助图片,感受花开之美

1.出示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想象蒲公英盛开,一片金色的画面,带着想象朗读。

2.出示蒲公英盛开的图片,看着图美美地读。

3.齐读,体会情感。

(二)抓关键词,感受草地游戏之乐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画出最能表现我快乐的词句,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2.反馈交流。

3.想象说话: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三)再读第四段,感受快乐

四、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蒲”、“察”两个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课文1、2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重温草地带来的快乐。

2.引入本课学习:这片草地还非常神奇,颜色会发生变化,一起到课文中寻找草地的变化。

二、了解草地变化,体会观察细致

(一)了解草地的变化

1.课件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草地变化的句子。

2.生交流,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的前半部分,请多名学生说一说。

出示:

早上,草地,________

中午,草地,________

晚上,草地,________

引导学生发现:草地在早、中、晚三个时间颜色发生了变化,从绿色变成金色,再从金色变成绿色。

板书:颜色:绿色金色绿色

3.齐读草地变化的句子,感受神奇。

出示句子: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4.引导学生关注三个表示时间的词,并圈画出来,通过细读发现作者是在早、中、晚三个不同时间进行连续观察才发现草地的变化,初步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板书:时间:早上中午晚上

5.再读草地变化的句子,读出作者当时的惊喜。

(二)了解草地变化的原因

1.体会作者观察时的认真思考。

(1)有了发现之后,作者是怎么做的呢?(去仔细观察)

出示: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2)引导学生关注问句:这是为什么呢?

小结:如果没有这个思考,作者就不会再去仔细观察了,

看来,在观察的时候,认真思考特别重要。

2.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

(1)再读第3自然段,画出草地变色原因的句子。

(2)生交流,口头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早上,草地________,因为蒲公英;

中午,草地________,因为蒲公英;

傍晚,草地________,因为蒲公英。

小结:原来草地会变色的原因是草地上的蒲公英会变色,蒲公英花瓣张开、合拢的姿态不一样就使草地的颜色不一样。

【板书】姿态:合拢张开合拢

(3)手势模仿:师生一起一边读课文,一边来模仿蒲公英花盛开、合拢的样子。通过动作的演示体验,让学生对蒲公英花瓣变化导致草地颜色变化有更好地理解。(蒲公英张开时,五指张开;蒲公英合拢时,五指合拢握拳。)(4)看蒲公英花张开、合上的图片,直观感受,加深印象。

(5)请学生动笔完成课本第2题练习题。(动笔练习时指导学生写字姿势。)

(6)回顾第3自然段,分层朗读。

①课件出示第3段,朗读感受草地变色的神奇,作者观察的细致。

②藏去草地和蒲公英的变化地词语,引导学生记忆朗读。

3.品味语言

(1)替换原文:草地的变化及变化原因,课文第2小题中简单的几句话就讲明白了,把第3自然段替换掉读一读。

(2)比较朗读:你更喜欢原文的写法还是替换掉的写法。

小结:虽然意思一样,但是原文的写法读起来更有趣一些,读着读着能让我们想象到当时的情景。

(3)再读原文。

(三)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1.课件出示早、中、晚草地的图片,引导:为什么作者发现这神奇的秘密?

板书:细致观察

2.回顾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的细致观察体现在哪。

小结:正因为作者的细致观察,发现了草地变色的秘密,也让他更加喜爱这片草地。

3.齐读最后一段。

三、交流观察所得,尝试片段描写

(一)交流课外观察所得

1.《搭船的鸟》这节课学习后布置学生去持续观察身边的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看看有没有发现变化,并记录在观察记录单上,先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观察所得,重点评价是否进行持续观察,发现事物的变化。

(二)尝试进行片段描写

1.播放含羞草被触碰后发生变化的视频,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含羞草被轻轻触碰之后叶片慢慢合拢,3至5分钟后叶片慢慢张开,用力触碰含羞草,叶片快速合拢)

2.出示含羞草被触碰之后的变化原因:原来含羞草叶柄里充满了水分,当用手轻轻碰触它时,叶柄水分就立即向上或两边流去,叶柄就下垂,叶子就合拢了。不触碰它时,水分就会慢慢回到叶柄里,叶子就又张开了。

3.仿写

课件出示片段仿写的提示

今天,我仔细观察了含羞草。用手轻轻触碰它时,含羞草______。过了3至5分钟,________。________时,含羞草_______。真是________。这是为什么呢?老师告诉我,原来,含羞草的叶柄_________,用手轻轻碰触它时,叶柄_________,叶子________。不触碰它时,水分-_______,叶子________。

4.交流分享仿写片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16课 金色的草地 教案

16 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盛”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3.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相容相合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教学难点】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盛”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课堂作业新设计】 —、看拼音,写词语。 shèng kāi wán shuǎ diào yú ( ) ( ) ( ) guān chá hé 1ǒng yì běn zhèng jīng ( ) ( ) ( ) yǒu qù yǐn rén zhù mù ()() 二、组词。 耍( ) 欠( ) 钓( ) 拢( ) 要( ) 吹( ) 钩( ) 笼( ) 三、填合适的词。 ()的花瓣()的草地()的笑脸()的花瓣()的草地()的笑脸 参考答案: —、盛开玩耍钓鱼观察合拢一本正经有趣引人注目 二、玩耍哈欠钓鱼合拢 只要吹气铁钩笼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原文及教案 【原文】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呵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是苏联的普里什文,译者茹香雪,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教案】 教学要求: 1.学生独立识字6个,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片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4.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同时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篇1 课题名称 16.金色的草地 课时2 课标要求 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初步感受作品中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背景分析 本篇课文内容贴近儿童,以日常生活中的植物为描写对象,重在引导学生体会观察的细致和好处,增强留心观察的意识。 学习目标 1.会认“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生字,会写“窗前、蒲公英”等1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述的场景。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3.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难点: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所需条件 学生:课前观察身边的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 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板书设计 16.金色的草地 时间: 早上——中午——傍晚 草地颜色:绿色——金色——绿色 花的形状:合拢——张开——合拢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 2.板书课题:金色的草地 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间去找答案吧! 3.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生字,会写“窗前、蒲公英”等1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述的场景。 二、学习任务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2021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16 金色的草地 公开课教学

2021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16 金色的草地公开课 教学 2021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16金色的草地公开课教学 16金色的草地 文本沃苏什卡: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我”家门前有一大片蒲公英的草地,每当蒲公英 盛开的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的,“我”和“弟弟”总是在这片草地上自由自在,尽情 地玩耍游戏,但是有一次我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还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变化的原因, 由此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著童趣,不仅为我们展现出了俄罗斯乡下迷人的风景,体会 至小自然领略到孩子们生活的欢乐,还通过蒲公英奇妙的变化唤起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爱好 之情,通过自学培育学生爱好自然,爱好生命的情感,培养注意安全观测身边事物的习惯。设计说明: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生活在乡下的两个小朋友(兄弟俩)的故事,内容也比 较简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让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 验大自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因此,本课的教学 就不能仅停留在“草地玩耍游戏”和“蒲公英的变色”上。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 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同时引领学生体会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在表情达 意方面的作用,抓住典型语言信息,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通过情境表演、有感 情朗读、对比发现、资料补充、读写结合等教学环节的设计,引领学生感悟大自然给我们 的生活带来的乐趣。教学目标: 1、重新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可以写下“蒲、英、丰”等13个生字,恰当读 取“花开、嬉戏、一本正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 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3、唤起学生擅于注意安全观测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培育学生与大自然息息相通、 兼容相异的幸福情感。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 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教学难点: 把握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相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精细观测的重要性,懂只有细心地观测,就可以辨认出事物的本质,就可以辨认出生活中的美。教学准备工作:有关课件等。 课时精心安排:2课时。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案

16金色的草地 《金色的草地》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生活在乡村的“我”观察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并寻找原因的过程,表达了“我”探索发现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课文语言平实,意境优美,充满童真童趣。 课文开头介绍了蒲公英生长的地点,描写了蒲公英盛开时草地变成金色的场景,为后文的观察发现做了铺垫;接着描述了“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快乐情景;然后重点描写了“我”发现草地的颜色会变化的现象,并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解释了变化的原因;结尾抒发了“我”对草地、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正是因为“我”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所以从平凡的大自然中看到了有趣的变化,发现了变化的秘密。 课文中“很早”“中午”“傍晚”等表示时间的词语,及描写草地、蒲公英在不同时间里不同样貌的词句,表明作者留心观察了事物的变化。 课后题直接指向本单元语文要素。第一题重在引导学生了解“我”观察到的事物和场景;第二题重在引导学生了解“我”观察到的草地变化的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第三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并引导同学交流观察所得。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展现了兄弟俩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游戏情景。画面色彩鲜艳,形象活泼生动,有助于学生直观了解草地的样子,感受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快乐。 1.通过自主认读、小组合作互相正音的方式认读“蒲、英”等生字;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正确书写“蒲、英”等生字和“窗前、蒲公英”等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想象画面等方式理解“一本正经、引人注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绘的场景,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快乐。 3.通过交流,紧扣关键词句,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公开课教案第【1】篇〗 金色的草地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苏联乡下两个小朋友(兄弟俩)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俩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作者先写这种带有调皮和开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俩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接着写“我”(哥哥)无意中发现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再写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总结全文: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自然现象的喜悦。教学本课,重在让学生感受广阔的大自然的美丽可爱,童年生活丰富多彩;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结合语文学习,学会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并能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学情分析: 爱玩儿是孩子们的天性。本文讲的是生活在苏联乡下兄弟俩的故事。故事涉及小朋友在草地上无拘无東、自由自在、尽情玩要的情景。

可爱的草地,有趣的蒲公英这些内容一下子就能抓住孩子们的心。我们班孩子们都生活在农村,平时也见到过蒲公英的花朵,在学习时孩子们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会读写默本课的13生字,重点指导“耍、绒”,会正确读写“一本正经、使劲(儿)一吹、蒲公英、绒毛、起得很早、花瓣(儿)、争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概括主要段落的意思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4. 读懂课文内容,能说出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童年带来的欢乐,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能力。 重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内容,能说出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童年带来的欢乐,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苏联有个很特别的作家名叫普里什文,鸟之语,草虫之音,并能通过文学创作让我们感受自然的神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作品——《金色的草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优质教案

16 金色的草地(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字,会写“窗前、蒲公英”等14个词语。 2.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教学重点、难点) 3.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准备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字,会写“窗前、蒲公英”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Ⅰ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激情引趣,创设“草地”情境。 (1)课件出示草地图片。引导想象:看到“草地”这个词,你们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一片金色的草地。快来看看吧!(板书:金色的草地)说一说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 2.认识“蒲公英”。 师:我们之前已经预习过课文了,本文与哪种事物有关呢?(蒲公英) 课件出示图片,展示两张图片:一张是成熟的蒲公英,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另一张是盛开的蒲公英。(认读“盛开”一词) 指名读“蒲公英”,认读“蒲、英”,强调“蒲”读二声。猜一猜,“蒲”字的部首是“艹”,这个字下面还有“氵”,这个字可能与什么有关?

“艹”说明“蒲”是一种植物,“氵”表示它长在水岸边,“蒲”是指长在浅水或池沼中的一种草本植物。“蒲”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甫”中竖贯穿上下,右上角有一点。 “英”字下面的“央”的下横要长,一撇贯穿上下,捺在下横处起笔。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草地的特别,激发阅读兴趣。通过图片帮助学生了解蒲公英,并通过字理讲解,激发学生学习“蒲”字的兴趣,感受汉字的魅力。 Ⅱ初读课文,想象画面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读完后想一想:这片草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场景? 2.检查初读情况。 (1)课件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2)指导认读,“耍”字是我们本课的生字,请你想办法记住这个字。 加一加:而+女。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换一换:“要”的上面部分换成“而”。在书写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区分这两个字。 3.学生交流,梳理场景。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对这片草地的印象。 (2)梳理课文描写的四个场景:蒲公英盛开;兄弟俩玩耍;草地的变化;可爱的草地。 【设计意图】围绕课后第一题,整体把握课文中描写的内容,并初步了解什么是“场景”,为观察积累和单元习作做准备。 Ⅲ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 师:课文我们已经读过了,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我”在金色的草地上做的哪些事。 “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我”发现草地变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师:我们把它归纳一下,既简洁又明了。(板书:玩耍变色)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16 金色的草地》部编版

《16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识字、练习书写,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词语。 2.通过情景联想,视频图片激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从而感受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的快乐,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补充课外资料,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课文。 教学方法 讲授、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课件出示谜语:小小伞兵随风飞,飞到东来飞到西,降落路边田野里,安家落户扎根基。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那大家猜一猜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蒲公英) 2.师:介绍蒲公英,你们看到过蒲公英吗?你来说一说?瞧,这就是蒲公英,(出示:蒲公英的图片)这上面白白的,一根一根的就是蒲公英的绒毛,(出示词卡片:绒毛),大家一起读一读。这个“绒”字可不简单,在写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抽生交流)认真看老师写这个字。请同学们拿起笔,在本子上写一个。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其实呀,这绒

毛里带着的白白的,是蒲公英的种子,每当春天来临,蒲公英就会开出一朵一朵黄色的小花。你瞧,这朵蒲公英花就已经展开了自己金色的——(出示:花瓣)!一起读两次。这个“瓣”字,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几个字很像,你来接着说,你利用他们的偏旁进行区分,真聪明。这金色的花瓣簇拥在一起,不但美丽,而且把整片草地都染成金色的了。(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分段朗读,整体感知,画出生字、新词。 2.检查朗读情况。 3.师生交流生字、新词,重点指导“蒲、耍、察”的字形。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生汇报、理清文章脉络。 理清文章脉络: 乡下的窗前有一片金色的草地→蒲公英带给我们快乐→发现蒲公英变色→对蒲公英的喜爱。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呀!这片金色的草地除了让小哥俩有所发现,还带给他们很多快乐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继续学习。 五、课后作业 师:同学们把今天学过的喜欢的句子收藏在积累屋里。 六、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回顾内容,问题引导 1.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2.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感受金色的草地带给“我”和弟弟的快乐以及草地的神奇) 二、品词析句,体验快乐

小学三年级语文《金色的草地》原文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金色的草地》原文及教案【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金色的草地》原文 蒲公英成熟的时候,这是我和我的兄弟最开心的日子。常常是这样,我们随便到什么地方去狩猎——他在前面,我跟在他后面。 “谢廖沙!”我一本正经地喊他,等他回过头来,我便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于是他也开始窥伺我,假装打呵欠似的也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我们总是为了寻开心,揪掉这些不引人注意的小花。但是有一次,我有了一个新发现。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就是一片草地。许许多多的蒲公英正在开放,这片草地就变成金黄色的了。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快到中午的时候,我返回家来,整个草地又都变成了金色。我开始注意观察,傍晚时草地又变绿了。我便来到草地,找到一朵蒲公英。原来它的花瓣都合拢了。就像我们的手,手掌花朵张开时它是黄颜色的,要是攥成拳头,黄色就包住了。清晨,太阳升上来,我看到蒲公英张开了自己的手掌,因此,草地也就变成金色的了。 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因为它和我们孩子们一起睡觉,也和我们一起起床。【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金色的草地》教案 一、预设目标。 1、理解词语和句子,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2、结合课文理解,学习四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读题质疑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外国文学《金色的草地》,齐读。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自己的想法和疑问自由读一读课文。(读之前让学生相互提提初读课文的要求。)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易读错的字词或自己进行指导。 3、再读一读课文,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或是你想说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了解蒲公英:出示蒲公英的花和种子图,说说你看到过哪种蒲公英,谈谈自己的认识,教师补充,在认识蒲公英种子时相机学习生字“绒”。) (三)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第一自然段 为什么草地会是金黄色的? (1)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看满地盛开蒲公英花的图理解草地是金黄色的,结合感受读一读句子。 第二自然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金色的草地》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金色的草地》人教部编版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蒲、英、耍”等6个生字,学会“蒲、英、盛”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增强主动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突破重难点: 重点:准确了解草地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 突破方法:一方面,需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第3自然段“我”的观察结果进行品读,同时借助想象进行画面与文字的转化,初步体会“花瓣开、合”与草地颜色变化之间的密切关联;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更为准确地感知草地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 难点: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 突破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的过程中展开想象,将自己幻化成故事中的兄弟俩,感受草地上长满蒲公英的画面的美好,进而体会他们在草地上玩耍的开心快乐,同时,还要联系自己平时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玩耍的情形,进一步形成对课文意境的感知。 教法与学法推荐: 教法:创设情境法,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相关的图片,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这样不仅能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还能进一步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从而轻松突破重、难点;质疑导学法,运用恰当的质疑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学习,这样也充分体现了学习过程中明晰的目的性。 学法:自读自悟、探究交流法,通过自主学习与探究交流相结合的形式,不断融入到文字所营造的富于童趣的画面中,以更好地体会文章作者对于蒲公英的喜爱之情;美读感悟法,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在感知课文内容

16《金色的草地》(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统编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蒲”、“英”、“耍”。 2.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从而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3.能自己观察某一事物的变化情况,把观察所得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蒲”、“英”、“耍”。 2.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从而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教学难点】 能自己观察某一事物的变化情况,把观察所得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听一听 同学们,说起草地,你的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景象呢?你会用怎样的形容词来形容草地呢?碧绿的草地?辽阔的草地?而我们今天要通过课文来欣赏一片“金色的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草地”呢?快让我们一起到课文里找答案吧!

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跟随课文,我们脑海中似乎也出现了蒲公英盛开的金色草地,看到了快乐玩耍的兄弟俩,更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秘密。怪不得作者不由赞叹: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朗读课文时,我要读准字音,特别注意蒲公英的“蒲”是二声。仔细观察玩耍的耍、钓鱼的钓两个字,不要认错。耍的上面是“而”,钓鱼的“钓”里面不就像钓鱼的鱼饵吗,而钩子的钩要勾起来,里面是撇折点。 扫清了字词障碍,让我们继续探寻金色草地的秘密吧!原来它就藏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你看,多奇妙啊,作者看到草地在早上——绿色,中午——金色,傍晚——绿。

这一段还有一个比喻句,把蒲公英的花比作我们的手掌。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蒲公英的花,张开时就像我们打开的手掌,而且蒲公英的花就是金色的。而当蒲公英的花合拢时,金色的花瓣就被包住了,看起来不就是绿色的了吗? 这样一来,我们就明白了,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我们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疑问,这道课后题一定难不倒你了。相信你不仅能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还能体会到作者观察的细致。 首先,爱观察的作者直接到了金色草地的美丽景象。接下来,留心观察的作者又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事物——草地进行观察,发现了不同时间草地的颜色变化。通过一步步仔细观察,终于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秘密就是因为蒲公英花的张开与合拢。 对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作者都能这样仔细观察,更能让我们体会到作者观察的细致和其中的快乐。 说一说: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 《金色的草地》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两个小朋友(兄弟俩)的故事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欢迎阅读! 《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呵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寻找蒲公英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生字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小朋友们,大家去草地上玩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16金色的草地 【课前解析】 关注场景: 课文开头描写了蒲公英盛开时草地变成金色的场景,接着描写了“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快乐情景,然后重点写了“我”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现象并解释了变化的原因。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想象这些场景,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到作者观察到了什么,是怎样观察的。 关注细致观察: 引导学生了解“我”观察到的草地变化的情况及变化的原因,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我”观察的细致以及细致观察的好处。 关注实践活动: 观察生活中某一事物或场景的变化情况并交流观察所得,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并为单元习作做准备。 【教学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盛、耍”等13个生字,会写“窗前、蒲公英”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观察到了什么。 3.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4.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们交流。 【教学重点】 1.概括文章描写的场景,了解作者观察到了什么。 2.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教学难点】 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们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观察记录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盛、耍”等13个生字,会写“窗前、蒲公英”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观察到了什么。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出示课件3) 1.猜谜语:绿叶黄花青杆,每人一把小伞,随风传播各地,生命之火永燃。(打一植物) 预设:蒲公英 2.揭示课题:是的,同学们猜对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和蒲公英有关的文章《金色的草地》。 3.教师板书课题,(板书:金色的草地)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猜谜语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出示课件4、5) 1.教师提出要求: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词。 (1)检查词语“蒲公英、玩耍、哈欠、钓鱼、合拢”的认读。 (2)引导学生自主采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 教师相机指导:可以借助熟字识记生字,如通过与形近字“要”比较而记住“耍”的字形。 (3)进行识字游戏,检验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三、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出示课件6)请学生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读完想一想: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场景?这片草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交流,梳理场景。(出示课件7) (1)梳理课文描写的三个场景:蒲公英盛开;兄弟俩玩耍;草地的变化。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对这片草地的印象:可爱、有趣。 3.(出示课件8)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交流:课文中描写的哪些场景让你觉得有趣? (出示课件9)预设1:蒲公英盛开的场景。 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抓住关键词“一大片”“长满”“盛开”“金色”,感受草地的有趣,并朗读感受。 (出示课件10)预设2:兄弟俩玩耍的场景。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优秀教案

16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生字,会写“窗前、蒲公英”等14个词语。 2.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重 点) 3.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难点) 学前准备 学生预习“——”。 课 时 安 排 2 课 时教师备课“”。 “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2个生字,会写“窗前、蒲公 英”等13个词语。 ,了解课文描写的场景。朗读课文,感悟草地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引导学生说说平时观察到的草地。 导语:生活中我们随处都能见到草地,公园里、山坡上、操场边、田野里……。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草地?用一个词来形容形容。 2.出示课文题目,引导学生思考质疑: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蒲公英的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就是金色的了。)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出示蒲公英的图片,指名学生介绍蒲公英。 蒲公英小小伞兵随风飞,飞到东来飞到西,降落路边田野里,安家落户扎根基。这则谜语的谜底就是“蒲公英”。我们平时看到的一个个白色的、毛茸茸的小球,实际上是蒲公英的种子,它的花其实是黄色的。每当春天来临,蒲公英

就会开出一朵一朵黄色的小花。这种黄色的小花有个特性,中午花瓣张开,早上、傍晚花瓣合拢,特别有趣! 2.教师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相机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识字方法:“蒲”字可运用偏旁表义的方式进行识记,是植物,所以是“艹”而不是“氵”;“耍、欠”等字可与形近字进行对比识记;“钓、拢”等字可以结合动作演示的方法识记;“英、察、趣”等字可编一编谜语进行识记。学生也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生字识记。 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讨论交流怎么把字写好。教师示范书写重点字,指导生字书写。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及难句,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点拨重点词语,指导朗读。 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 ....的样子,喊:“谢廖沙!”(先让学生根据上下文说说什么是“一本正经”,或是演一演,再用这个词说句子。“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 ....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引导学生联系近义词理解“引人注目”的意思,再用这个词说句子。“引人注目”是“吸引人注意,受人关注”的意思。) 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 ..的。(做一做“合拢”的动作,或是集体演一演。“合拢”是“合到一起,闭合”的意思。)(2)标出段落序号,分小组或指名学生接力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声音洪亮,尽量读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感情。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读后说说草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先让学生自主归纳出“美丽”“可爱”“有趣”等词,再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作者直接赞美的语句“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三年级上册语文《金色的草地》教案5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金色的草地》教案5 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金色的草地》教案1 教学目标: 1. 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引人注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 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金色的草地 2.课前置疑:读了课题,你想问什么问题吗?

整理问题: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间去找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小老师教读:多音字:“假”“朝” 字形:“绒” “耍” 3.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蒲公英的资料、并展示图片。 4.抽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情,你能找出来吗? 归纳总结:1 哥俩在草地上玩耍。 2 草地会变色的原因。 四、理解课文 1、齐读一自然段:思考:我们窗前有一个什么样的草地?由“长满”“盛开后变为金色”体会蒲公英的多。 2、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齐读第一自然段 草地这么美,我和弟弟常去玩,他们怎么玩呢? 二.感知第二自然段 1 自读第二自然段.

2 演一演: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同桌分角色进行表演. 3.汇报表演. 4.想像自己的脚下就是那片长满了蒲公英的草地,说一说,在这样一个地方,你的感觉怎么样? 5朗读:读出欢乐的气氛.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1 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了什么?对了,]金色的草地在悄悄的变化,说一说,它是怎么变的? 早上:绿色白天:金色晚上:绿色 2 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小组讨论,在书上勾出句子,读一读,再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 汇报: 4蒲公英的花瓣可以张开,合上,所以草地也就跟着变色了. 5朗读:体会草地的变化的原因. 6、齐读4自然段:从这里,你体会到小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四、完成课后练习二 五、回顾全文: 从课文哪些地方,你感受到草地的有趣和蒲公英的可爱。 六、有感情地朗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