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骨折的护理特点.

小儿骨折的护理特点.
小儿骨折的护理特点.

小儿骨折的护理特点

小儿由于天性活泼好动,却又缺乏生活经验,识别危险的能力不足,故容易发生各种意外伤害,如跌伤、高空坠落、车祸等,常常可发生骨折。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最活跃的阶段,其骨骼系统的生长发育从组织解剖、力学性能、损伤及愈合特点均与成年人有明显的区别,护理人员应熟悉上述特点,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才能在护理工作中采取相应对策,预防各种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护理质量。

1 儿童骨骼特点

1.1 生长特点儿童骨骼在相对生长活跃的基础上,大约有两个快速生长期,一个是自出生后至3岁之间;另一个在青春期(一般女孩在11~13岁,男孩在12~14岁),此外,儿童的个体差异也有很大的不同。

1.2 损伤修复特点①儿童骨骼有机质较多,年龄越小,有机质的比例越大,故幼儿骨骼的弹性和韧性较大,易变形,遇到暴力可能折而不断,发生裂纹或青枝骨折。②儿童的骨膜较成人为厚,一般创伤时不易破裂,通常在骨折的一侧仍保持相连,因此儿童骨折后一般移位较少,有助于稳定复位。③儿童骨骼常常在生长机构(包括骨能、能板、骨膜等结构)发生损伤,这是儿童时期所独有的骨骼损伤,也是儿童骨骼损伤中最重要的部位。④骨的生长塑形与患儿的年龄密切相关、年幼的儿童对骨折后不满意的对合复位有较强的代偿能力,甚至对不良的对线及短缩,成角畸形等都能自行矫正。⑤骨的生长修复能力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骨骼发育越不成熟,其代谢生长的功能就越活跃,一旦损伤修复的潜能就越大,儿童受伤1周后往往形成纤维愈合。

2 护理特点

2.1 对外固定要求高由于儿童骨折损伤修复的特点,对儿童骨折除关节内及骨髓骨折外,大多可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复位后予以外固定,时间约3~4周,因儿童生性好动,对患肢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容易损坏外固定而导致固定失败发生骨折端再移位,故用于儿童骨折的外固定物必须十分牢固。石膏固定是目前使用较多且有效的外固定方法之一,使用石膏固定时,一定要注意抬高患肢,密切观察患肢血运,此外,还应注意防止皮肤擦伤,压疮等发生。在日常护理中注意随时观察患儿的一般情况、外固定物的位置,特别是患肢肢端的血运情况:皮肤颜色、温度、感觉。肿胀消退后,外固定松动时应及时重新固定,必要时提示主管医生,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清况。

2.2 疼痛的护理措施疼痛常由骨骼损伤、软组织肿胀,外固定物过紧,开放性骨折时感染等引起,四肢严重的疼痛,还应考虑为骨筋膜室综合征所致。

在婴幼儿医护人员要完全了解疼痛感受几乎是不可能,但婴幼儿的哭闹为疼痛的最显着的信号,应仔细观察、分析,从中做出判断;学龄前儿童,可从他们的精神、食欲及面部表情进行分析判别;对于年长儿,已能明确地描述疼痛的性质、程度,可教会他们一些自我止痛方法,如放松、分散注意力等。对损伤引起的正常反应性疼痛,要耐心倾听患儿对于疼痛的描述,进行一些安抚,必要时遵医嘱采用药物治疗、冷疗、热疗等对症治疗。观察应详细,检查患肢肿胀,皮肤温度,肢端血液循环,肢体远端活动情况,牵引或外固定效果及肢体摆放位置等,如有异常及时通知主管医生解决处理。对一切能引起疼痛

的治疗,护理工作尽可能集中进行,注意动作准确、轻柔,尽量避免给患儿造成痛苦;操作中注意提前告知,并随时用鼓励性的语言取得患儿配合,如表扬同病室的勇敢者等。

2.3 皮肤护理小儿皮肤娇嫩,容易发生破溃而引起感染,且一旦感染极易扩散。

2.4 注意全身皮肤的清洁卫生,做好晨晚间护理,尤其是颈部、腋窝等皮肤皱褶处及受压部位的清洁。天气炎热时防止发生痱子,防止蚊虫叮咬。婴幼儿每次排便后应及时轻洗会阴部。

2.5 保持正确体位儿童骨骼损伤常须卧床,并需要特定体位,才能保证骨折顺利愈合。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很难长期保持一种体位,当班护士应根据小儿能理解的程度,作好患儿及家长的解释工作,并注意发挥家长的作用,以取得患儿的合作和家长的配合。

2.6 饮食方面充分的营养是修复损伤组织,产生能量和维持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小儿代谢率高,合理饮食才能促进骨折顺利愈合。根据儿童生长发育需要及治疗需要调配饮食,注意各种营养素的比例,多喝牛奶等含钙食物。对有偏食厌食患儿,要时常变换花样,鼓励进食,防止营养不良。对幼儿及需仰卧位喂饭时,不可大口喂食或哄逗患儿,以免引起误咽呛咳。

3 功能锻炼

由于儿童好动的特点,只要不痛就会自动使用肢体,因此一般不会发生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也不需要再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护理,但损伤早期由于疼痛、恐惧,自我保护表现非常强烈;加之独生子女的自我娇惯心理和父母的过度溺爱呵护,使早期锻炼难以进行,因此,在锻炼前应加强心理护理和沟通,取得患儿及家长的信赖和配合,锻炼时应具备极大的耐心、爱心,注意循序渐进。必要时遵医嘱配合使用镇痛药物,尽量减轻锻炼时的痛苦,争取初次锻炼成功,相对减轻患儿及家长心理上的压力。同时根据儿童的特点在锻炼形式上注意趣味性、娱乐性,寓锻炼于游戏中,可借助部分玩具,使患儿乐意接受,也给予同病室患儿及家长极大地安慰。在损伤后期锻炼时,由于疼痛消失,患儿在伤肢的活动使用中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容易造成活动过度而致再损伤,所以在锻炼过程中一定要有专人看护,并提示家长应加以保护,千方不可麻痹大意。

4 出院指导

4.1 功能锻炼时防止患儿剧烈活动,并加强保护,防止发生损伤。

4.2 经照片证实骨折愈合后才能去除外固定,一般约需1个月左右。

4.3 某些内固定物在骨折愈合后还需行取出术。

5 讨论

在护理患儿的过程中,由于遵循他们自身发育特点及损伤修复特点,加之经过我们的严密观察,精心护理,疗效比成人好,恢复快,均在4~6周左右临床治愈。因此,我们认为小儿骨折的护理应针对他们的特点而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四肢骨折的护理常规

骨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一、常规护理 1.同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加强与病人的交流,消除不良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向病人讲解各种检查和治疗的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4.根据病情做好饮食指导。 5.卧硬板床,上肢骨折可例外,抬高患肢并置于功能位,防止进一步损伤。、 6.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 7.对有慢性病的病人,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应遵医嘱给予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 二、术前护理 1.配合做好各项检查、药敏试验、配血等,术前一天病人理发、剪指甲、沐浴或擦浴、更换清洁衣服,术晨备皮。 2.属指导需在床上大小便的病人做床上大小便练习并戒烟。 3.遵医嘱完成皮肤准备、禁食水、术前给药等。 4.女性病人月经来潮或体温高于37.5°C的病人及时通知医师,必要时停止手术。 5.保证患者良好睡眠,根据需要适当应用镇静药。 6.术前取下假牙,贵重物品交给家属保管,将病历、术中带药和放射片交给手术室工作人员。 7.根据不同手术要求铺好麻醉床,备好术后用物。 三、术后护理 1.根据麻醉方式进行护理,根据病情更换卧位。 2.观察四肢的感觉、活动、手术肢体温度、血运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监测生命体征。评估疼痛情况,采取适宜的止痛方法。颈椎手术后密切观察呼吸情况。 3.脊柱手术后体位保持病人处于手术伤口及缝线张力最小的体位。根据病情和手术情况行轴型翻身。肢体手术的病人患肢抬高于心脏,以利静脉回流,减少肿胀。 4.术后禁饮,肠蠕动恢复即可饮少量温开水,无不适后再逐渐进饮食。 5.观察伤口引流量、颜色、性质,并记录引流量。术后72小时引流量小于50ml可拔除引流。 四、健康教育 1.饮食指导:病人多吃富含钙食物,如新鲜牛奶、鱼虾、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2.功能锻炼:功能锻炼的原则是全身和局部的情况兼顾,以恢复患肢的固有生理功能为主,功能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辅以必要的被动活动,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以病人不感到疲劳和疼痛为度,活动计划应根据病人锻炼后的不同反应而予以修定。术后功能锻炼可分三期:初期为术后1~2周;中期从手术切口愈合、拆线到去除牵引或外固定物的一段时间;后期从骨、关节等组织的伤愈起到全身、局部恢复正常功能。 3.定期复查:遵医嘱及时复查。 常见症状护理常规疼痛护理常规 1.了解手术的名称、大小、范围和麻醉的方式 2.给予心理护理:安慰患者,态度和蔼、关心体贴,认真倾听患者的疼痛的主诉。 3.教会患者通过疼痛量表表述疼痛的程度 4.指导患者采用分散注意力、放松来缓解疼痛,如看电视、阅读书报、玩游戏等保持环境安静、清洁、整齐,室内光线柔和,以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5.遵医嘱使用止痛剂,带镇痛泵的患者观察镇痛泵的效果 6.满足各种生活的需要。

骨折病人中医护理方案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入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行压痛,纵轴挤压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二)伸直型: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三)屈曲型: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可伴下尺桡关节脱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四)半脱位型: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缘骨折,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呈半脱位,腕横径增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患肢肿痛 1.评估疼痛性质,注意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有无肿胀及桡动脉搏动情况。 2.局部制动,防止腕关节旋后或旋前。 3.遵医嘱局部冷敷,耳穴埋籽,减轻疼痛。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 (二)患肢活动受限 1.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2.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起床时的注意事项。 3.鼓励患者开始积极进行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屈伸锻炼及肩、肘关节的各向活动。解除固定后,作腕关节屈伸,旋转及前臂旋转活动。 4.遵医嘱予以物理治疗如微波、中药贴敷等治疗。 三、中药特色治疗护理 (一)传统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护理 1.整复前告知患者整复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项。 2.观察血供和肿胀情况:特别是在固定后1~4d。应注意观察患肢末端肿胀程度、皮肤温度、色泽及感觉活动等情况,并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正确观察骨折远端血液循环的方法。若指端苍白或呈青紫色,说明静脉回流障碍;若温度偏低,说明动脉供血不足。 3.患肢置于功能位置:病人站位时将肘关节屈曲90°,并用三角巾悬吊胸前,前臂保持中立位或稍旋后位。卧位时自然伸肘并将前臂垫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血液回流及患肢肿胀消退。 4.夹板松紧度调整:一般在复位后3~4d,由于复位继发损伤,部分浅静脉回流受阻,以及局部存在损伤性反应,夹板内压消长变化大,所以应及时给予调整。包扎固定松紧度以上下移动1cm为宜,以使夹板固定有效,防止因固定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失去固定作用而使骨折再移位。 (二)微波治疗护理 1.一般照射距离为10cm,骨科照射强度为45~50W,照射时间为20min,可根据个体情况适度调整。 2.治疗时严格控制微波的温度、距离,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防止烧灼伤,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 3.注意安全,嘱家属不要擅自调整微波治疗仪。 (三)围手术期护理 1.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患者配合。(2)对于吸烟者劝其戒烟,预防感冒。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咳嗽和排痰的方法。 (3)常规进行手术区备皮,药物过敏试验。

小儿股骨干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小儿股骨干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发表时间:2013-04-10T08:40:37.1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期供稿作者:蔡辉[导读] 股骨干骨折多见于11岁以下儿童,手术治疗要取得满意疗效,须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 蔡辉(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万店卫生院 441300)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2-0361-01【摘要】股骨干骨折多见于11岁以下儿童,手术治疗要取得满意疗效,须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术前:必须仔细检查患儿的生理心理变化,重点做好皮肤护理;耐心做好心理护理;准备好牵引用具,做好牵引护理。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指导和协助患儿进行功能锻炼;做好出院指导。【关键词】小儿股骨干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股骨干骨折是指股骨小粗隆下2~3cm和股骨髁上2~多3cm间的骨干骨折,多见11岁以下的儿童。2008年2月~2011年6月共收治了小儿股骨干骨折14例,均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7~12岁,平均年龄10岁。其中皮肤牵引11例,骨牵引3例。均有外伤史,x线片证实为股骨干骨折,一般手术行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 术前准备。术前做好血、尿常规、血压、血型检查以及药物敏感试验,重点做好皮肤护理。患儿对疾病的体验往往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讲述得很清楚和具体,因此,必须仔细检查患儿的生理病理变化,了解患儿是否存在合并症,如有及早给予相应处理。 2.1.2 心理护理。小儿对创伤及疼痛的心里承受能力较差,且害怕医院陌生环境及打针吃药,常常表现恐惧、哭闹、固执等,不配合治疗或拒绝治疗,因此医护人员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平时说话语言要和蔼可亲,多用儿童语言,与他们交朋友或充分利用“爱抚的动作,如摸摸患儿的头部、小手、脸庞以表示关心及友好,使其情绪稳定下来,并能愉快的接受、配合治疗及护理。” 2.1.3 牵引护理。患者一般术前行患肢牵引,以使骨折复位及减少患者疼痛。牵引术前应准备好牵引用具,皮肤牵引应注意胶布处皮肤有否过敏、水泡、皮疹、感染等,应及时给予处理,经常检查牵引是否松脱,是否压迫腓总神经,踝关节能否正常活动,密切注意患肢血运及活动能力,肢端有无因绷带缠的过紧或其他原因,压迫血管神经而引起青紫肿胀、发冷、麻木、疼痛、运动障碍等情况。同时注意牵引装置有无阻挡,行骨牵引时应有反牵引装置,如抬高床尾,将患肢放置布朗氏架上,以保证牵引的有效性。 2.2术后护理 2.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麻醉清醒时间及局部变化,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防止急性心衰或肺水肿。 2.2.2 密切观察患肢血运情况,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避免伤口污染。如切口渗出较多应及时更换敷料,切口感染都在术后3~7天,若局部红肿、疼痛、伴体温升高,是早期切口感染的征兆,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2.3 预防并发症。患儿的耐受力差,反应性强,骨折后应特别怕疼、卧床时间长、活动少、血循环差、肺活量减弱、肺功能下降等原因,易引起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血管栓塞、肺炎、感染褥疮等。因此,在护理上要特别细心。加强基础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感染,定时给患者翻身、按摩,减轻受压部位,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保持床单清洁,减少皮肤刺激,鼓励患儿多食用水果、蔬菜以防便秘。 2.2.4功能锻炼。护士要正确指导和协助患儿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主要加强股四头肌锻炼,促进患肢血循环,加强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2.2.5 出院指导。嘱患儿及患儿家属出院后继续加强患肢功能锻炼,勿过早负重,出院后一个月复查x线片,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制定锻炼计划,如有异常,及时检查处理。 参考文献 [1]顾沛.外科护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2):142-143. [2]王国强.心身疾病心理护理的实施.实用护理杂志,2000.16(6):46.

下肢骨折中医护理常规

下肢骨折中医护理常规 下肢骨折指下肢及下肢骨连带的骨连续性中断。常见的有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干骨折、髌骨骨折、胫腓骨干骨折踝部骨折等。 一、临床表现 以局部肿胀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骨骼、涉及肾。 二、护理评估 1、受伤史、暴力性质 2、其他脏器有无损伤。 3、患肢疼痛的性质、程度、肿胀、瘀斑的范围 4、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5、X线摄片、CT、血常规很生化检查结果。 6、辩证:气滞血瘀标本俱实证,气滞血瘀标实本虚证。 三、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嘱患肢保持功能体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3、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四、并发症护理 1、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肢局部疼痛、皮肤颜色、温度、足背 动脉搏动等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外固定包扎的松紧度,发现问题时,报告医师,及时调整。

五、给药护理 1、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或针刺止痛。 2、遵医嘱局部敷贴时,注意避免烫伤皮肤,过敏时及时揭去,并 注意观察药后反应。 3、中药汤剂宜温服,注意观察服药后反应。 六、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 2、气滞血瘀标本俱实证:宜进食清肺润肠通便之品如:菜干蜜枣 汤、大蕉、雪梨等。 3、气滞血瘀标实本虚证:宜进食健脾益胃化瘀食物如:淮山、黑 木耳、玉竹煲田鸡等。 七、情志护理 做好情志疏导和生活护理,避免患者焦虑情绪和恐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八、临证(症)施护 1、下肢骨折一般应使髋关节屈曲15°、外展20°膝关节屈曲 15°踝关节背伸90°足尖向上位。 2、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应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防止外旋、内收。 3、适当抬高患肢,可放在软枕或布朗市架上。 4、遵医嘱患部外涂云南白药气雾剂等祛瘀消肿药时,需坚持涂 擦,切忌按摩。

小儿股骨干骨折皮肤牵引的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14595980.html, 小儿股骨干骨折皮肤牵引的护理 作者:石彦芳 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22期 摘要:小儿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血循环丰富,成骨能力强,骨折愈合快,而且具有较强的塑形能力,所以对于年龄3岁以下的骨折常首选非手术疗法,即采用双腿垂直悬吊皮牵引加小夹板外固定[1],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近2年来悬吊牵引的18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但由于患儿在治疗中配合欠佳,故护理方面比较困难,就护理问题说几点体会。 关键词:小儿;股骨干骨折;悬吊牵引;小夹板外固定;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中,男11例,女7例;年龄1个月~3岁。中上段骨折9例,中 段骨折5例,中下段骨折4例。车祸致伤7例,高处坠下致伤2例,平地跌伤9例;粉碎性骨折3例,横断骨折5例,斜形骨折6例,螺旋形骨折4例,无开放性骨折。伤后至就诊时间40 min~7 d,平均12 h。 1.2病例诊断收录标准①年龄 1.3方法 1.3.1材料准备①医用胶布:长度从骨折线处致足跟下5 cm,宽度一般为膝部周径的 1/2。②支撑板2块:6 cm×6 cm×1.5 cm,板中心留一小孔。③牵引绳2条,长度适中。④牵引钩及牵引砣。⑤绷带。 1.3.2垂直悬吊皮牵引加小夹板外固定操作,先作皮肤牵引,一助手双手置于患儿双侧腋下,另一助手把持患侧踝部,两助手对抗牵引,维持患肢中立位。先取合适医用胶布并粘在股部内侧达支撑板上,把支撑板置于足跟下4 cm处,再把近端胶布撕成2条,粘于患肢的外侧,注意胶布近端不能超过骨折线,胶布要平整,骨突处加棉垫以免产生压疮;然后用绷带缠紧。同样方法牵引健肢。 1.3.3持续牵引下手法复位一助手双手置于患儿双髂骨翼处,另一助手把持患侧踝部,两助手持续对抗牵引,术者立于患侧,在助手拔伸的同时,运用按压、提端、旋转等手法复位,使断端骨擦音消失,畸形纠正。 1.3.4小夹板固定在维持对抗牵引下,先用棉纸保护患肢,再根据骨折移位情况放置棉垫,然后固定夹板,用鞋带加压固定,鞋带上下移动1 cm即可。最后将双下肢通过滑轮垂直悬吊牵引,重量以患儿臀部离开床面即可[2]。

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练习题

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 一、A1 1、右腕部跌伤,拟为梳骨下端骨折,具备下列哪一项即可诊断 A、腕部肿胀 B、手指伸屈运动障碍 C、税竹下端压痛 D、腕部瘀斑 E、餐叉样畸形 2、保存断肢的适宜温度为 A、-8℃ B、一4c C、0℃ D、4℃ E、8℃ 3、最易引起股骨头坏死的骨折是 A、股利?上段卅折 B、股骨头下竹折 C、股竹中段骨折 D、股骨颈基底骨折 E、股骨开放性骨折 4、患者哪个部位骨折时脱穿衣服必须先脱左上肢,先穿右上肢 A、左上肢骨折 B、右上肢竹折 C、右下肢件折 D、左下肢竹折 E、件盆骨折 二、A2 1、患者男,34岁。因车祸而致右下肢开放性骨折,大量出血,被送来急诊。在医生未到之前,接诊护士应立即 A、详细询问车祸发生的原因 B、向医院有关部门报告 C、给患者注射镇静剂 D、给患者使用止血药 E、给患者止血,测量血压,建立静脉通道 2、患者,女,30岁,因车祸肱骨干骨折,手术治疗,术后3天,护士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正确的方法是 A、患侧运用握力器进行前臂肌肉舒缩运动 B、患肢爬墙运动,以活动上臂肌肉 C、用手推墙动作,以活动胸大肌,三角肌 D、运篮球动作,以活动上肢各肌群 E、提重物练习,以促进廿痂愈合

3、患者男性,28岁,诊断为尺骨骨折,入院22天,日前可出现下列哪项并发症 A、休克 B、血管、神经损伤 C、脊髓损伤 D、脂肪栓塞 E、关节僵硬 4、患者男性,58岁,诊断为Colles骨折。请问该患者可出现的典型畸形是 A、正而看呈枪刺刀样 B、正面看呈银叉样 C、侧面看呈鹰爪样 D、局部肿胀 E、缩短畸形 5、患者男性,25岁。外伤后出现肘部关节肿胀,可以帮助鉴别肱骨骸上骨折和肘关节脱位的表现是 A、手臂功能障碍 B、肘部剧烈疼痛 C、是否触摸到尺廿鹰嘴 D、时后三角关系失常 E、跌倒后因手掌撑地而受伤 6、男性,26岁,跌倒时手掌着地,自觉肘部疼痛难忍。活动受限,立即去医院诊治。医生检查所见:肘关节处于半伸位,肘可扪及肱骨下端,肘后三点关系失常,肘后饱满肘关节活动障碍。考虑为 A、肱田段上骨折 B、桃竹上端件折 C、尺管上端卅折 D、肘关节脱位 E、肘部软组织挫伤 7、患者,女性,40岁,右肱骨骨折行内固定术后,护士的健康宣教错误的是 A、早期主要进行肢体的等长舒缩运动,防止肌肉萎缩 B、中期逐步活动骨折部位的上、下关节,动静结合 C、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幅度和力量逐渐加大 D、活动量应固定,始终一致 E、主动和被动活动相结合 8、患者,女性,26岁。户外登山时不慎致左大腿骨折。护士接诊应首先注意的并发症是 A、脂肪栓塞 B、神经损伤 C、筋膜间隔综合征 D、休克 E、缺血性骨坏死 9、患者男,65岁。原发性支气管肺癌骨转移。今晨起床时,左小腿疼痛,肿胀,不能行走。X线示左侧胫腓骨骨干双骨折。导致该患者骨折最可能的原因是 A、直接暴力 B、间接暴力 C、肌肉牵拉 D、疲劳性骨折

小儿股骨干骨折皮肤牵引的护理

小儿股骨干骨折皮肤牵引的护理 小儿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血循环丰富,成骨能力强,骨折愈合快,而且具有较强的塑形能力,所以对于年龄3岁以下的骨折常首选非手术疗法,即采用双腿垂直悬吊皮牵引加小夹板外固定[1],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近2年来悬吊牵引的18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但由于患儿在治疗中配合欠佳,故护理方面比较困难,就护理问题说几点体会。 标签:小儿;股骨干骨折;悬吊牵引;小夹板外固定;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中,男11例,女7例;年龄1个月~3岁。中上段骨折9例,中段骨折5例,中下段骨折4例。车祸致伤7例,高处坠下致伤2例,平地跌伤9例;粉碎性骨折3例,横断骨折5例,斜形骨折6例,螺旋形骨折4例,无开放性骨折。伤后至就诊时间40 min~7 d,平均12 h。 1.2病例诊断收录标准①年龄<3岁;②有明确的外伤史;③症状体征明显:大腿疼痛、肿胀、畸形、压痛、纵叩痛阳性,功能障碍等;④经X线摄片确诊为股骨干骨折;⑤均为闭合性骨折,无患肢皮肤擦伤及裂伤。 1.3方法 1.3.1材料准备①医用胶布:长度从骨折线处致足跟下5 cm,宽度一般为膝部周径的1/2。②支撑板2块:6 cm×6 cm×1.5 cm,板中心留一小孔。③牵引绳2條,长度适中。④牵引钩及牵引砣。⑤绷带。 1.3.2垂直悬吊皮牵引加小夹板外固定操作,先作皮肤牵引,一助手双手置于患儿双侧腋下,另一助手把持患侧踝部,两助手对抗牵引,维持患肢中立位。先取合适医用胶布并粘在股部内侧达支撑板上,把支撑板置于足跟下4 cm处,再把近端胶布撕成2条,粘于患肢的外侧,注意胶布近端不能超过骨折线,胶布要平整,骨突处加棉垫以免产生压疮;然后用绷带缠紧。同样方法牵引健肢。 1.3.3持续牵引下手法复位一助手双手置于患儿双髂骨翼处,另一助手把持患侧踝部,两助手持续对抗牵引,术者立于患侧,在助手拔伸的同时,运用按压、提端、旋转等手法复位,使断端骨擦音消失,畸形纠正。 1.3.4小夹板固定在维持对抗牵引下,先用棉纸保护患肢,再根据骨折移位情况放置棉垫,然后固定夹板,用鞋带加压固定,鞋带上下移动1 cm即可。最后将双下肢通过滑轮垂直悬吊牵引,重量以患儿臀部离开床面即可[2]。 1.3.5注意事项若患肢肿胀明显,在牵引下肿胀消退后再复位用小夹板固定。外固定稳妥后,1 w后待X线片显示骨位已纠正,可减少牵引重量,维持在

股骨干骨折中医护理常规

股骨干骨折护理常规 股骨干骨折是指局部肿胀、疼痛、压痛,功能丧失,出现缩短、成角和旋转畸形,可扪及骨擦音、异常活动为主要表现的股骨转子下至股骨髁上部位的骨折。 一、护理评估 (一)受伤史、暴力性质。 (二)患肢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情况。 (三)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四)X线摄片及CT等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肢体功能位或所需的治疗性体位。 3.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骨折部位疼痛、肿胀、血运情况。 (2)外固定包扎的松紧度,发现问题时,报告医师,及时调整。 (3)患肢皮色、皮温、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被动活动足趾时的反应等。 (二)用药护理遵医嘱局部给予贴敷、熏洗,过敏者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用药反应。 (三)饮食护理 1.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骨折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3.长期卧床患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四)情志护理做好情志疏导和生活护理,避免患者产生焦虑情绪和恐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五)临症护理 1.患肢功能位保持:髋关节屈曲15°、外展0°、膝关节屈曲踝关节背伸90°、足尖向上位。 2.肿胀甚者,遵医嘱行中药外敷。

3.协助患者坐起,深呼吸并拍打背部,预防肺部感染。 (六)并发症护理 1.出血 (1)观察体温、神志、尿量、创面出血情况。 (2)给予局部压迫止血或手术,需要时补充血容量。 2.神经损伤 (1)观察患肢的感觉,足、足趾的活动情况。 (2)避免石膏支具卡压神经,避免肢体过度牵引。如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3.感染 (1)观察创面、骨牵引或外固定支架针孔有无红、肿、热、痛,渗液,体温,血象变化。 (2)及时换药,每日2次给予75%酒精消毒针孔,抗炎治疗。 4.肺栓塞 (1)观察神志、生命体征、氧饱和度、胸闷胸痛、皮肤情况。典型表现为发热、体温突然升高、脉快、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意识障碍、嗜睡、朦胧或昏迷、周身乏力,可出现抽搐、皮肤有出血斑肺部X线可见全肺暴风雪状阴影。 (2)骨折部位给予外固定、制动,操作手法轻柔,小心搬运,患肢抬高位放置,预防感染和预防休克,纠正酸中毒,给氧。 (3)如有严重骨折创伤要注意观察有无低氧血症表现。 (4)治疗以症状治疗为主。可给予呼吸支持疗法;头部降温;脱水疗法;镇静剂;溶栓疗法、溦素、抑肽酶、利尿剂,严格控制晶体液量,加强抗感染等。 5.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注意观察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征象,如发现肢体肿胀、麻木疼痛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2)预防:加强小腿肌肉静态收缩和踝关节的活动、理疗、预防性抗凝溶栓治疗。 (3)教会陪护人员按摩患肢并指压有关穴位,如涌泉、足三里以活血通络、止痛。

小儿四肢骨折护理

小儿四肢骨折肢体肿胀的护理要点 摘要探讨小儿四肢骨折发生肿胀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医院2008年12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四肢骨折发生肢体肿胀患儿150例子。结果经过合理的护理能够有效的促进患儿骨折愈合及四肢肿胀的消退。结论合理的护理对于促进患儿的骨折愈合及肿胀消退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四肢骨折肢体肿胀护理要点 小儿骨骼根据其生理特点在组织解剖、损伤及愈合特点等方面与成人存在明显差异,其骨折主要发生在肱骨髁上骨折、尺桡骨干双骨折、胫腓骨干骨折为多见[1]。通过合理的护理,对于多数患儿骨折后发生明显肢体肿胀情况,起到积极作用。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收集2008年12月~2013年9月,我科共收治小儿四肢骨折患者150例,其中男86例,女64例,年龄8个月~14岁,平均年龄6.5岁。其中肱骨髁上骨折46例,尺桡骨干骨折35例,胫腓骨干骨折37例,锁骨骨折12例,其他部位骨折及四肢多发骨折共20例。住院7~32天,患儿痊愈或好转出院,均未发生感染等并发症。 2 护理与观察体会 2.1 健康宣教及指导 患儿入院后对其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及指导,如向其详细讲解骨折后肢体肿胀发生的原因及不良后果。不仅能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重视,而且对于降低四肢骨折后并发症的出现起到积极的作用。骨折后

患儿多表现为悲痛、紧张及家属焦虑等情况,良好的沟通,会使患儿顺利接受治疗,疼痛明显减轻[2]。所以对于患儿除了做常规护理以外,在健康宣教及指导方面也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患儿心理上给予更多关心,稳定患儿情绪。争取患儿及家属的配合。 2.2 冰敷治疗 冰敷可以有效的促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及肿胀。对于受伤在24小时以内的患儿及术后患儿,均应对肢体进行冰敷治疗。冰敷可以将患儿肢体肿胀及疼痛减至最低限度。冰敷时要注意防止局部冻伤,定时观察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3]。 2.3 接骨丹治疗 对于采取保守治疗的患儿,我科在维持有效外固定的同时,给予接骨丹外敷治疗。接骨丹选用的中药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等作用。将其涂擦患处,能够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达到促进肿胀消退及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根据患儿皮肤较成年人细嫩,对于外敷药物的耐受能力可能较成年人稍差,因此,护士应该加强责任心,密切观察,经常巡视。使其在有效的时间内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2.4 术后护理及营养指导 对于手术后患儿,应注意观察其伤口的渗血情况,同时注意观察患儿肢体末端的感觉、血运及活动情况。在术后的患儿由于蛋白质分解亢进,较易出现负氮平衡情况。因此,应当适当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以及高热量饮食,促进患儿伤口康复[4]。 2.5 指导功能锻炼

怎样做好四肢骨折的康复护理

怎样做好四肢骨折的康复护理 四肢骨折在临床中,是比较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四肢骨折发生率有所增加。在发生四肢骨折后,家属往往会将患者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但是如何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是大多数四 肢骨折患者家属想要了解的,下面笔者就来领着大家谈一谈如何做好四肢骨折的康复护理。 1.什么是四肢骨折 四肢骨折多数发生在四肢长骨,多数四肢骨折是由疾病或外伤而导致的骨结构连续性以及完 整性受到破坏。四肢骨折临床表现主要是活动异常、骨擦音、畸形、功能障碍、肿胀、疼痛。 2.导致四肢骨折的因素 大多数四肢骨折都是由骨骼疾病、创伤而导致,但是还是以创伤为主。导致四肢骨折的因素 由以下几点: (1)直接暴力,是指使用暴力直接作用在患者骨骼的某一位置处而导致该位置的骨折,通 常大多数患者伴有软组织破坏等情况,例如在车祸中,患者被车轮碾压而出现的股骨干股骨折。 (2)间接暴力,此作用是通过杠杆、扭转或纵向传导作用使骨骼远离原本位置诱发骨折, 例如高处坠落而诱发的胫腓骨骨折。还有一种就是,骨骼疾病,这种疾病也是诱发骨折的直 接因素,常见疾病有骨质疏松、骨肿瘤、骨髓炎等,上述疾病均会诱发骨质破坏,致使骨骼 抵抗力降低,受到轻微外力后就会发生骨折,临床中将其称作为病理性的骨折。 3.四肢骨折表现 四肢骨折通常会有以下表现: (1)全身表现:以休克为主,长骨骨折所诱发的休克主要因素为出血,特别是多发性骨折、股骨骨折,如果是股骨干骨折的出血量达到1500ml左右的时候,大多数患者会伴有血压降 低以及面色苍白的表现。还有一种表现就是发热,在一般情况下长骨骨折后,患者的体温正常,但是大量出血者,例如股骨骨折,在血肿逐步吸收时会出现低热的情况,体位不会超过38℃,如有开放性骨折,可能出现高热的情况。 (2)局部表现,这种表现可以说是代表了所有骨折的症状,有功能障碍、局部肿胀以及疼痛。骨折后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局部剧烈疼痛的情况,特别是在移动患肢时候加重,并伴有明 显的压痛感,在发生骨折的时候,还会伴有软组织损伤、出血而诱发的水肿,导致患者患肢 出现严重的肿胀,故而出现皮下瘀斑、张力性水疱等。此外患者还会出现骨折处肿胀况,使 患者活动受到限制,情况严重者甚至出现肢体活动功能完全丧失的情况。除此以外当骨折合 并血管损伤的情况时,会伴有循环异常的表现,例如胫腓骨骨折合并胫前后血管损伤时,部 分患者会出现足静脉搏动减弱的情形。 4.四肢骨折的康复护理 说起四肢骨折笔者不得不说一说四肢康复护理的定义,康复护理是指维护病例精神健康以及 身体健康,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以及活动,最大程度的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条件, 同时要将功能训练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最大程度的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为了避免二次残 疾以及并发症所应用的护理方式。下面笔者阐述下,康复护理的具体实施流程, (1)功能锻炼,以动静结合为康复要求,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为了预防关节强直 粘连、肢体肌肉萎缩的后遗症,患者应尽早的进行锻炼,在锻炼中应从骨折牵引以及固定、

下肢骨折中医护理常规

下肢骨折中医护理常规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下肢骨折中医护理常规 下肢骨折指下肢及下肢骨连带的骨连续性中断。常见的有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干骨折、髌骨骨折、胫腓骨干骨折踝部骨折等。 一、临床表现 以局部肿胀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骨骼、涉及肾。 二、护理评估 1、受伤史、暴力性质 2、其他脏器有无损伤。 3、患肢疼痛的性质、程度、肿胀、瘀斑的范围 4、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5、X线摄片、CT、血常规很生化检查结果。 6、辩证:气滞血瘀标本俱实证,气滞血瘀标实本虚证。 三、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嘱患肢保持功能体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3、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四、并发症护理 1、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肢局部疼痛、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等病情变 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外固定包扎的松紧度,发现问题时,报告医师,及时调整。 五、给药护理 1、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或针刺止痛。 2、遵医嘱局部敷贴时,注意避免烫伤皮肤,过敏时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药后反应。 3、中药汤剂宜温服,注意观察服药后反应。 六、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 2、气滞血瘀标本俱实证:宜进食清肺润肠通便之品如:菜干蜜枣汤、大蕉、雪梨等。 3、气滞血瘀标实本虚证:宜进食健脾益胃化瘀食物如:淮山、黑木耳、玉竹煲田鸡 等。 七、情志护理 做好情志疏导和生活护理,避免患者焦虑情绪和恐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八、临证(症)施护

股骨干骨折病人护理常规

股骨干骨折病人护理常规 一、定义 股骨干骨折是指股骨小转子以下、股骨髁以上部位的骨折,约占全身各类骨折的6%多见于青壮年。 二、临床表现 1、局部疼痛、肿胀和畸形较明显,活动障碍,远端肢体异常扭曲,出现反常活动、骨擦音。 2、股骨干骨折可因出血量大出现休克症状和体征。 三、护理诊断 1、躯体活动障碍:与骨折、牵引或石膏固定有关; 2、焦点/恐惧:与担忧骨折后肢体功能恢复程度有关; 3、有牵引效能降低或失效的可能:与牵引锤脱落、扩张板阻挡有关; 4、便秘:与长期卧床、活动受限造成的肠道功能失调有关;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躯体活动受限有关; &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与长期卧床,缺乏锻炼有关; 四、观察要点 1、术前 (1)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呼吸、血压、脉搏、尿量、患肢的肿胀程度。 (2)开放性损伤者,观察伤口包扎止血效果。 (3)创伤早期注意颅脑、内脏损伤及休克的发生,并详细记录,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出相应处理。 (4)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脂肪栓塞等。 2、术后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2)观察伤口局部渗血以及负压引流管情况。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发生。 五、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同骨科常规术前护理。 (2)牵引的护理:同牵引护理常规。 2、术后护理 (1)同骨科常规术后护理。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观察伤口局部渗血以及负压引流管情况,如有异 常及时通知医生并作相应处理。 (3)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保持正确体位的重要性,指导病人及家属配合保持 正确体位。将薄枕垫于患者腘窝及小腿处,以促进淋巴及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合并血管损伤等患肢不宜抬高,以免加重肌肉缺血、肿胀、坏死,切勿按摩,肿胀可用皮尺测量并与健肢对比,做好记录。上1/3骨折应屈髋40-50。,外展约20。,适当屈曲膝关节;中1/3骨折屈髋屈膝约20。,并按成角情况调整外展角度;下1/3骨折时,膝部屈曲约60-80。,以便腓肠肌松弛,纠正远侧骨端向后移位。 (4)术后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药物疗效,避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5)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主要有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压疮 等,并做好相应处理。 (6)加强功能锻炼,术后当天即可做肌肉的静力收缩或舒张,每天2-3 次, 每次15-30分钟,术后2-3天锻炼膝关节屈曲80°,踝关节伸曲活动;术后第二天即可开始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循序渐进进行功能锻炼。 六、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 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消除紧张、绝望心理,让患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高纤维饮食,补充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 3、出院指导 (1)同骨科出院指导。

小儿骨折的护理特点.

小儿骨折的护理特点 小儿由于天性活泼好动,却又缺乏生活经验,识别危险的能力不足,故容易发生各种意外伤害,如跌伤、高空坠落、车祸等,常常可发生骨折。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最活跃的阶段,其骨骼系统的生长发育从组织解剖、力学性能、损伤及愈合特点均与成年人有明显的区别,护理人员应熟悉上述特点,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才能在护理工作中采取相应对策,预防各种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护理质量。 1 儿童骨骼特点 1.1 生长特点儿童骨骼在相对生长活跃的基础上,大约有两个快速生长期,一个是自出生后至3岁之间;另一个在青春期(一般女孩在11~13岁,男孩在12~14岁),此外,儿童的个体差异也有很大的不同。 1.2 损伤修复特点①儿童骨骼有机质较多,年龄越小,有机质的比例越大,故幼儿骨骼的弹性和韧性较大,易变形,遇到暴力可能折而不断,发生裂纹或青枝骨折。②儿童的骨膜较成人为厚,一般创伤时不易破裂,通常在骨折的一侧仍保持相连,因此儿童骨折后一般移位较少,有助于稳定复位。③儿童骨骼常常在生长机构(包括骨能、能板、骨膜等结构)发生损伤,这是儿童时期所独有的骨骼损伤,也是儿童骨骼损伤中最重要的部位。④骨的生长塑形与患儿的年龄密切相关、年幼的儿童对骨折后不满意的对合复位有较强的代偿能力,甚至对不良的对线及短缩,成角畸形等都能自行矫正。⑤骨的生长修复能力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骨骼发育越不成熟,其代谢生长的功能就越活跃,一旦损伤修复的潜能就越大,儿童受伤1周后往往形成纤维愈合。 2 护理特点 2.1 对外固定要求高由于儿童骨折损伤修复的特点,对儿童骨折除关节内及骨髓骨折外,大多可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复位后予以外固定,时间约3~4周,因儿童生性好动,对患肢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容易损坏外固定而导致固定失败发生骨折端再移位,故用于儿童骨折的外固定物必须十分牢固。石膏固定是目前使用较多且有效的外固定方法之一,使用石膏固定时,一定要注意抬高患肢,密切观察患肢血运,此外,还应注意防止皮肤擦伤,压疮等发生。在日常护理中注意随时观察患儿的一般情况、外固定物的位置,特别是患肢肢端的血运情况:皮肤颜色、温度、感觉。肿胀消退后,外固定松动时应及时重新固定,必要时提示主管医生,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清况。 2.2 疼痛的护理措施疼痛常由骨骼损伤、软组织肿胀,外固定物过紧,开放性骨折时感染等引起,四肢严重的疼痛,还应考虑为骨筋膜室综合征所致。 在婴幼儿医护人员要完全了解疼痛感受几乎是不可能,但婴幼儿的哭闹为疼痛的最显着的信号,应仔细观察、分析,从中做出判断;学龄前儿童,可从他们的精神、食欲及面部表情进行分析判别;对于年长儿,已能明确地描述疼痛的性质、程度,可教会他们一些自我止痛方法,如放松、分散注意力等。对损伤引起的正常反应性疼痛,要耐心倾听患儿对于疼痛的描述,进行一些安抚,必要时遵医嘱采用药物治疗、冷疗、热疗等对症治疗。观察应详细,检查患肢肿胀,皮肤温度,肢端血液循环,肢体远端活动情况,牵引或外固定效果及肢体摆放位置等,如有异常及时通知主管医生解决处理。对一切能引起疼痛

胸腰椎骨折中医护理常规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护理常规 胸腰椎骨折是脊柱创伤中的一种常见损伤,在创伤骨折中约占3-5%,且常合并脊髓损伤及其它系统的并发症,对于该类损伤的护理,尤其需要周密的护理计划,科学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程度,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胸腰椎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以患者为主的自我心理调节与功能锻炼,对恢复患者信心、缩短病程、预防并发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 临床表现 1、有明确外伤史。 2、局部肿痛,压痛,畸形,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合并脊髓损伤。 3、X线正、侧、斜位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部位及类型。 2. 临症施护 1.生命体征的观察椎体骨质疏松,血运丰富,骨折后易致出血,病情易发生变化,故在入院初期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一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并做好详细记录,以防止气血虚脱的发生。 2.体位护理胸腰椎骨折患者仍潜在继续损伤的危险,做好体位护理非常重要。患者平卧硬板床,骨突部位垫海绵垫,在骨折部位垫一薄枕,使脊柱背伸,腰下垫一薄枕,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可使患者更为舒适及用便盆时减轻疼痛。为防止患者因卧床时间过长而发生压疮和褥疮,需定时为患者翻身,并按摩骶尾部或用红花酒精擦拭,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翻身时嘱患者挺直腰,绷紧背部肌肉以形成自然内固定,护士或亲属夹托患者肩部,骶部及双下肢同时翻动,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切忌脊柱旋转扭曲,以免加重损伤。 3.功能锻炼功能锻炼能起到舒筋活络、强壮筋骨、加速骨连接的作用。采用脊柱骨折的四步练功法(即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飞燕点水法)是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强直、恢复腰背肌功能、减少后遗症的关键。因此要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年迈体弱的患者,开始时需要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使臀、背部离开床,每日做3一4次,每次100下。臀、背部抬得越高,速度越快越好,动作要协调,循序渐进,由少到多,逐渐加大。60岁以下的青壮年患者,一般能较好地完成弓桥支撑或三点支撑法,要求每次完成200下以上。护理人员每日观察患者练功,并做好记录。嘱患者勿过早下床活动,锻炼时勿急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有利于早日康复。 3.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并宜在餐前或餐后30M-1h服用 (2)疼痛剧烈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或针刺止痛 (3)中药熏洗时水温宜,观察用药前后肢体变化,做好记录。 (4)局部贴敷药物时,观察局部有无过敏,出现红疹或糜烂,应停止用药,通知医生,敷药要保持一定的温度,每日更换一次,观察疗效, 4. 饮食护理 1、早期饮食护理患者因胃肠蠕动减弱出现腹胀、便秘,此时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的饮食或半流质为主,多吃水果、蔬菜,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及易胀气的豆类食物,忌饮牛奶。必要时以大承气汤水煎服或灌肠。

外固定技术治疗小儿骨折中的护理观察

外固定技术治疗小儿骨折中的护理观察 发表时间:2016-11-23T09:58:22.24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21期作者:牛宏伟 [导读] 临床采取外固定技术对骨折进行治疗时,主要应用在粉碎性骨折、开放性骨折以及多发性骨折等骨折类型患者的治疗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六九医院第198临床部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应用在外固定技术治疗小儿骨折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前往我院行外固定技术治疗的小儿骨折患儿50例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前往我院行外固定技术治疗的小儿骨折患儿50例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满意率98%,对照组总满意率72%,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康复时间显著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在外固定技术治疗小儿骨折护理中,能促使患儿早日康复,并提高其满意度,值得推 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外固定技术;小儿骨折;效果 临床采取外固定技术对骨折进行治疗时,主要应用在粉碎性骨折、开放性骨折以及多发性骨折等骨折类型患者的治疗中[1]。一般来说,骨折患儿因为年龄较小,治疗时配合性较低,一旦护理工作不到位,较容易诱发压疮、肌肉萎缩及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基于此,给予患儿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保证临床效果的关键[2]。为了观察护理干预应用在外固定技术治疗小儿骨折中的护理效果,本文对前往我院行外固定技术治疗的100例小儿骨折患儿作出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50例骨折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2-14岁,平均年龄(7.14±0.26)岁;按骨折类型分:上肢骨折26例,下肢骨折24例。同时将我院同期收治的50例骨折患儿设为对照组,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7.08±0.12)岁;按骨折类型分:上肢骨折27例,下肢骨折23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 予以观察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术前护理。术前护理人员应做好心理护理干预,将外固定技术治疗的目的、操作方法及安全性等详细告知患儿及其家属,同时采取安抚性语言及动作积极与患儿沟通,帮助患儿克服焦虑、急躁及紧张等消极情绪,指导患儿认真配合手术治疗及护理干预。此外,术前还应该完成有关辅助检查,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严格监测,遵照医生嘱托预防性给予抗生素,同时将活动限制的重要性告知患儿,术前6h患儿需要禁止饮食[3]。(2)外固定护理。石膏托固定是当前临床常用外固定方法。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骨折石膏托外固定时,应将患儿的患肢抬高,从而预防患儿产生肿胀等现象。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肢末端血液循环、皮肤的体温计颜色进行详细的观察,若出现异常状况后,护理人员应该松解石膏。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儿的皮肤感觉以及指趾端活动状况进行详细观察,若产生感觉减退或者消失则表明患儿神经受到压迫,并出现缺血现象。为了预防尿液污染石膏或者将石膏弄湿,护理人员应定时对患儿翻身,顺便预防压疮的出现。若患儿年龄小于3岁,并行双腿悬吊牵引时,受牵引力影响,患儿膝部血管会被压迫,情况严重时还会产生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对此,护理人员应按时检查患儿,若出现胶布脱落或松散时,应及时进行处理[4]。(3)术后护理干预。术后护理人员应让患儿去枕平卧6h,并且让患儿头偏向左侧或者右侧,同时将患儿的上身及患肢各抬高15。、25。。此外,护理人员还应该指导患儿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纤维素及维生素C的食物;常规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对其患肢血运、温度、皮肤色泽、肿胀、动脉搏动及足趾活动等进行详细观察,对夹板固定布带松紧度进行适当调整,同时合理评估患儿的疼痛程度,然后采取抚摸、转移注意力等措施减轻患儿疼痛。另外,护理人员还应该遵医嘱给患儿使用活血化疲类药物,嘱托患儿多晒太阳。 1.3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及记录两组患儿的康复时间及总满意度。其中总满意度主要应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结果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三个等级。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两组患儿的临床数据资料处理分析均使用专业医学软件SPSS16.0以及excel软件进行,其中计数资料使用率方式来表示,并进行X2检验;计数资料含量应用()方式来表示,并进行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及康复时间对比 如表2所示,观察组患儿的总满意率为98%,对照组患儿的总满意率为72%,将两组患儿的总满意率进行对比,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

肋骨骨折病人中医护理常规

肋骨骨折病人中医护理 常规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肋骨骨折 一、临床表现 1、局部疼痛、肿胀、有血肿或瘀斑,打喷嚏、深呼吸和转身时疼痛加剧。 2、多根多处骨折时可出现反常呼吸,吸气时骨折处胸壁塌陷,呼气时反而隆 起,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产生呼吸困难、发绀,甚至休克等严重症状。 3、合并严重气胸、血胸者,可出现胸闷、气促、面色苍白、紫绀、呼吸困难、 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 二、病情观察 1、观察神志、瞳孔、胸部和腹部体征以及肢体活动情况等,警惕复合伤。 2、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弯化及有无皮下气肿、胸闷、气促、吸吸困难、发绀 等症状。 3、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者,需严密观察有无反常呼吸。 4、合并大量气胸、血胸者,需严密观察胸腔闭式引流的情况。 三、一般护理 1、病室空气流通。 2、卧床休息,给予半卧位,休克者给予休克体位。 3、职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给予吸 氧。 4、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病人极易引起严重呼吸循环衰竭,应及时配合医生紧急行 胸腔加压包扎固定,矫正胸壁凹陷,以恢复胸壁支架作用,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 5、合并大量血、气胸者,及时行胸腔闭式引流。

6、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病人行有效咳嗽和排痰。痰不易咯出时,嘱病人多饮 水,给予氧气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 7、肋骨固定带固定松紧要适宜。 8、病人疼痛减轻时练习腹式呼吸及有效咳嗽排痰,以及行患侧肩关节及手臂的 抬举运动和早期下床活动。 9、饮食易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逐渐增加高蛋白高热量的饮食,多饮水,多食 粗纤维食物。忌辛辣刺激食物,禁烟酒。 四、辩证施护 1、气滞血瘀 (1)卧床休息,减少肋骨的活动,行外固定3-4W。 (2)气促时给予低流量吸氧,取半坐卧位。 (3)痰稠难咯时嘱其多饮水,给予氧气雾化吸入。 (4)饮食宜清淡、活血化瘀之品如田七田鸡汤、金针云耳蒸瘦肉,蔬菜,鱼片汤等。 (5)给予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中药温服。 2、郁瘀化热: (1)烦躁不安者加强巡视,做好保护。 (2)发热者降温,多饮水,更换汗湿衣服。 (3)大便不通者,多食蔬菜、大蕉、蜂蜜等以润肠通便,或用番泻叶冲水饮。(4)饮食以祛瘀清热为主如茅根竹蔗水,生地、玄参煲瘦肉汤,冬瓜水,绿豆汤、西瓜汁等。 (5)给予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中药,宜凉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