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的表面形态第2节风成地貌讲义湘教版必修1(最新整理)

第二节风成地貌

学习目标:1。了解风成地貌的成因和分布。(重点)2.掌握并能区分不同风成地貌的主要特点。(重难点)3。了解风沙活动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一、风蚀地貌

1.风蚀作用:指地面物质在风力作用下脱离原地,包括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

2.风蚀地貌

(1)含义:由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

(2)类型: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壁龛、风蚀残丘、风蚀沟槽等。

(3)雅丹地貌: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的地貌组合。

[特别提醒]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多荒漠、戈壁,风力作用强盛,因此多风成地貌。

1.含义:风中携带的沙粒,在风速降低时沉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

2.沙丘

(1)概念:风力作用下沙粒堆积而成的丘状或垄状地貌.

(2)错误!错误!

(3)新月形沙丘——最基本的形态

特点错误!

[特别提醒]有的沙丘上生长植物,对流沙起到固定作用,成为固定沙丘;没有植被的固定,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形成流动沙丘。

1.危害:破坏建筑物,降低土壤肥力,掩埋房屋、农田、道路等,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2.防治措施:设置障蔽或植树种草,采取草方格、石方格、高立式沙障、防护林等措施。

(1)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风力堆积的结果。

()(2)风蚀作用就是风的吹蚀作用。

(3)雅丹地貌是干旱地区的一种风积地貌。( )

(4)与草方格防沙相比,防护林防沙效果更好. ()

(5)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其外力作用主要有()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搬运

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

提示:(1)×我国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的结果,但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则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2)×风蚀作用包括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

(3)×雅丹地貌是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

(4)√尽管草方格防沙效果较好,但使用寿命有限,每隔3~5年就要重新铺设。防护林则具有更好的固沙和阻沙效果。

(5)B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所以其外力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搬运。]

风蚀地貌

城”,一方面是因其造型各种各样,有些太奇特,甚至恐怖;二是这里地处风口,时常狂风不断,如箭的气流在怪石山岩间穿梭回旋,发出尖厉的声音,如狼嗥虎啸,鬼哭神嚎,在月光惨淡的夜晚,四周萧索,情境更为恐怖。

问题1 (区域认知)准噶尔盆地的气候主要特征是什么?

提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是其主要特征。

问题2 (综合思维)“魔鬼城"内的典型地貌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主要由风力侵蚀而成.

[归纳总结] 常见的风蚀地貌

1.风蚀蘑菇:突起的孤立岩石,尤其是裂隙比较发育的不太坚实的岩石,遭受风蚀后呈现出上部宽大、下部狭小的蘑菇状形态。

2.风蚀柱: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或土体,在长期的风蚀作用下,形成一些孤立的石(土)柱。

3.风蚀壁龛:陡峭的岩壁遭受风蚀后岩壁表面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凹坑,呈现出蜂窝状形态。

4.风蚀残丘:风蚀谷经长期风蚀,不断扩展,使风蚀谷之间的地面不断缩小而成为岛状高地或孤立小丘,称风蚀残丘。它常成群或呈带状分布,丘顶呈尖峰状或平顶状,但以平顶状居多,其高度一般10~30米。在我国青海柴达木盆地分布广泛。

5.风蚀洼地:由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经风吹蚀,形成了宽广而轮廓不大明显的、成群分布的洼地,叫作风蚀洼地。其外形多呈椭圆形,成行分布,并沿主要风向伸展。背风坡一侧的坡度较陡,迎风坡一侧较缓。风蚀洼地在我国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广泛发育。

6.雅丹地貌:在干旱地区,由土状堆积物所组成的地面,经风化、流水冲刷和风蚀等作用,形成了相间排列的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的地貌组合.有些雅丹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罗布泊地区。

1.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表现为土墩(垄)和凹槽的组合.读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1)~(2)题.

(1)下面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 )

①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②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

③地面支离破碎④土墩奇形怪状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下列省区中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是( )

A.山东B.云南

C.新疆D.广东

(1)D (2)C[第(1)题,读图可知,雅丹地貌景观的特征是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①对;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②错;地面支离破碎,③对;受风力侵蚀作用,土墩奇形怪状,④对。第(2)题,由题目材料可知,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说明雅丹地貌分布在干旱地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省区是新疆,山东、云南、广东位于季风区,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

风积地貌下面的照片是面向东方拍摄的西北地区典型景观—-流动沙丘。

问题1 (综合思维)沙丘和流动沙丘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在风力搬运沙尘过程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时,风沙会沉积,形成沙丘。如果地表植被稀疏,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就会发生移动,形成流动沙丘。

问题2 (地理实践力)观察沙丘的形态,结合西北地区的盛行风向,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提示:沙丘是沙漠地区基本的地表形态,其迎风坡凸而缓,背风坡凹而陡,多呈新月形。

问题3 (综合思维)很多个新月形沙丘连在一起形成沙丘链,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大致垂直。我国西北沙漠地区的沙丘链大多沿什么方向延伸?

提示:由于我国西北地区盛行西北风,沙丘链大多沿与其方向垂直的东北-西南方向延伸。

问题4 (区域认知)森林能防风固沙,能不能在这里通过植树造林来固定沙丘?

提示:不行.森林的生长需水量大,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不能为森林提供足够的水分,树林很难成活。

[归纳总结]认识风积地貌

根据沙丘形状和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

1.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

2.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

搬运物随风速的减弱而堆积,颗粒大的先堆积,颗粒小的后堆积,所以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

2.沙丘是干旱地区的一种微地貌类型。下图为沙丘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沙丘形成原因,正确的是()

A.泥沙在缓坡一侧被搬运,在陡坡一侧沉积

B.泥沙在陡坡一侧被搬运,在缓坡一侧沉积

C.泥沙在缓坡、陡坡均为搬运作用

D.泥沙在缓坡、陡坡均为沉积作用

(2)下列关于该地沙丘特征的判断,正确的是()

A.风力越大,沙丘坡度越陡

B.缓坡砂粒小于陡坡

C.缓坡一侧为迎风坡

D.该沙丘所在地主导风向是西北风

(1)A (2)C[第(1)题,缓坡一侧为迎风坡,风力更大,主要表现为搬运作用,在陡坡一侧沉积。第(2)题,风力越大,迎风坡沙丘坡度越缓;缓坡风力较大,细小的砂粒多被搬运;该沙丘所处具体地点不确定,因而不能确定是西北风。]

下图为一组景观照片.读图,回答1~2题。

1.四种地貌中,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2.四种地貌中,因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D 2。A[图中①为三角洲地貌,②为沙丘地貌,③为峡谷地貌,④为风蚀雅丹地貌,即①为流水堆积地貌,②为风力堆积地貌,③为流水侵蚀地貌,④为风力侵蚀地貌。]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石蘑菇和沙丘图片。据此回答3~4题。

3.石蘑菇是指顶部大、基部小的形似蘑菇状的岩石,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作用B.风力堆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

4.图中沙丘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作用B.流水堆积作用

C.风力堆积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

3。A 4.C[第3题,据图可知,石蘑菇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

成的.第4题,图中所示沙丘是由风速降低被风搬运的物质沉积形成,属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5.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各区域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

A.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沉积、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D.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沉积、流水侵蚀

C[图中显示高空西风在①区域吹起沙尘,并把沙尘带到②区域降尘,则①、②分别是风力侵蚀和风力沉积作用,③、④区域接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使其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作用,③对应区域地势较高且落差较大,流水主要表现的是侵蚀作用;④地势低平,流水主要表现的是沉积作用。]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风成地貌

第二节 风成地貌 [学生用书P27] 一、概述 1.风是干旱、半干旱区地表形态的主要“雕刻师”。 2.风成地貌? ????风蚀地貌 风积地貌 二、风蚀地貌 1.风蚀作用 (1)定义:地面物质在风力作用下脱离原地,称为风蚀作用。 (2)分类 ①吹蚀作用:风吹过地面时,带走细颗粒物质,造成地面的破坏。 ②磨蚀作用:挟带沙粒的风吹过地面物体时,风中运动的沙粒对经过的物体进行磨蚀,造成地面物体的破坏。 2.风蚀地貌 (1)定义:由风蚀形成的地表形态。 (2)常见风蚀地貌 ①风蚀蘑菇:突起的孤立岩石,尤其是裂隙比较发育的不太坚实的岩石,遭受风蚀后呈现出上部宽大、下部狭小的蘑菇状形态。 ②风蚀柱: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或土体,在长期的风蚀作用下,形成一些孤立的石(土)柱。 ③风蚀壁龛:陡峭的岩壁遭受风蚀后,岩壁表面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凹坑,呈现出蜂窝状形态。 ④风蚀残丘:风蚀作用形成的岛状高地或孤立的小丘。

⑤风蚀沟槽:风力沿着岩石之间的裂隙不断吹蚀,形成的沟槽地形。 ⑥雅丹地貌: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等风蚀地貌的组合,泛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 三、风积地貌 1.定义:风中挟带的沙粒,在风速降低时沉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 2.常见的风积地貌——沙丘 (1)定义:风力作用下沙粒堆积而成的丘状或垄状地貌。 (2)影响因素:受风力大小、地表形态的变化,以及植被、沙源等条件的影响,往往形成形态多种多样的沙丘。新月形沙丘是其中的基本形态。 新月形沙丘的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夹角,称为新月形沙丘的两翼,两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 四、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1.风沙的危害 (1)破坏建筑物。 (2)降低土壤肥力。 (3)掩埋房屋、农田、道路等。 (4)影响当地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严重时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2.防沙措施 (1)设置障蔽或植树种草。 (2)采取草方格、石方格、高立式沙障、防护林带等。 草方格沙障的功能 (1)可以增大地面的粗糙度,削减风力。 (2)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一、判断题 1.风成地貌仅存在于气候干旱半干旱地区。() 2.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有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和沙丘等地貌。() 3.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4.灌丛沙丘多出现在绿洲边缘,往往作为土地退化的标志。() 5.为防治风沙危害,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宜选择杨树等高大乔木作为防护林。() 答案:1.× 2.× 3.√ 4.√ 5.× 二、选择题

(新教材)【湘教版】2020版地理新导学必修一讲义:第2章+第2节 风成地貌和答案

第二节 风成地貌 学习目标:1.了解风成地貌的成因和分布。(重点)2.掌握并能区分不同风成地貌的主要特点。(重难点)3.了解风沙活动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一、风蚀地貌 1.风蚀作用:指地面物质在风力作用下脱离原地,包括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 2.风蚀地貌 (1)含义:由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 (2)类型: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壁龛、风蚀残丘、风蚀沟槽等。 (3)雅丹地貌: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的地貌组合。 1.含义:风中携带的沙粒,在风速降低时沉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 2.沙丘 (1)概念:风力作用下沙粒堆积而成的丘状或垄状地貌。 (2)形成不同形态的影响因素??? 风力大小地表形态的变化植被沙源 (3)新月形沙丘——最基本的形态 特点??? 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 两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

1.危害:破坏建筑物,降低土壤肥力,掩埋房屋、农田、道路等,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2.防治措施:设置障蔽或植树种草,采取草方格、石方格、高立式沙障、防护林等措施。 (1)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风力堆积的结果。 () (2)风蚀作用就是风的吹蚀作用。() (3)雅丹地貌是干旱地区的一种风积地貌。() (4)与草方格防沙相比,防护林防沙效果更好。() (5)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其外力作用主要有()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搬运 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 提示:(1)×我国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的结果,但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则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2)×风蚀作用包括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 (3)×雅丹地貌是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 (4)√尽管草方格防沙效果较好,但使用寿命有限,每隔3~5年就要重新铺设。防护林则具有更好的固沙和阻沙效果。 (5)B[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所以其外力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搬运。]

2020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的表面形态第2节风成地貌讲义湘教版必修1(最新整理)

第二节风成地貌 学习目标:1。了解风成地貌的成因和分布。(重点)2.掌握并能区分不同风成地貌的主要特点。(重难点)3。了解风沙活动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一、风蚀地貌 1.风蚀作用:指地面物质在风力作用下脱离原地,包括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 2.风蚀地貌 (1)含义:由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 (2)类型: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壁龛、风蚀残丘、风蚀沟槽等。 (3)雅丹地貌: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的地貌组合。 [特别提醒]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多荒漠、戈壁,风力作用强盛,因此多风成地貌。 1.含义:风中携带的沙粒,在风速降低时沉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 2.沙丘 (1)概念:风力作用下沙粒堆积而成的丘状或垄状地貌. (2)错误!错误! (3)新月形沙丘——最基本的形态 特点错误! [特别提醒]有的沙丘上生长植物,对流沙起到固定作用,成为固定沙丘;没有植被的固定,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形成流动沙丘。 1.危害:破坏建筑物,降低土壤肥力,掩埋房屋、农田、道路等,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2.防治措施:设置障蔽或植树种草,采取草方格、石方格、高立式沙障、防护林等措施。 (1)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风力堆积的结果。

()(2)风蚀作用就是风的吹蚀作用。 (3)雅丹地貌是干旱地区的一种风积地貌。( ) (4)与草方格防沙相比,防护林防沙效果更好. () (5)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其外力作用主要有()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搬运 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 提示:(1)×我国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的结果,但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则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2)×风蚀作用包括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 (3)×雅丹地貌是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 (4)√尽管草方格防沙效果较好,但使用寿命有限,每隔3~5年就要重新铺设。防护林则具有更好的固沙和阻沙效果。 (5)B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所以其外力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搬运。] 风蚀地貌 城”,一方面是因其造型各种各样,有些太奇特,甚至恐怖;二是这里地处风口,时常狂风不断,如箭的气流在怪石山岩间穿梭回旋,发出尖厉的声音,如狼嗥虎啸,鬼哭神嚎,在月光惨淡的夜晚,四周萧索,情境更为恐怖。 问题1 (区域认知)准噶尔盆地的气候主要特征是什么? 提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是其主要特征。 问题2 (综合思维)“魔鬼城"内的典型地貌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主要由风力侵蚀而成. [归纳总结] 常见的风蚀地貌 1.风蚀蘑菇:突起的孤立岩石,尤其是裂隙比较发育的不太坚实的岩石,遭受风蚀后呈现出上部宽大、下部狭小的蘑菇状形态。 2.风蚀柱: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或土体,在长期的风蚀作用下,形成一些孤立的石(土)柱。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二章 第2节 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湘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二章第2节地球表面形态》教案湘教版必修1 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地壳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 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貌 (1)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其中亚洲的印度半岛和阿拉伯搬到、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印度板块上,太平洋板块上几乎完全是海洋,其余五大板块都包括陆地和大面积海洋。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地壳不稳定,火山和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壳。 (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貌: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而形成的。 注: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 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群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 ③冰岛(大西洋“S”形海陵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两岛---消亡边界。 ④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版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3、构造运动和构造地貌 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构造地貌分为褶皱和断层,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断层分为地垒和地堑。 (1)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

注:判断确定地质构造特征和构造地貌的依据: ①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背斜一般成为山岭,有时也可成为谷底(地形倒置)。 ②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向斜一般成为山谷,有时也可成为山岭(地形倒置)。 ③地垒:中间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下降→块状山或高地(华山、庐山、泰山) ④地堑:中间岩块相对下降,两边岩块相对上升→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2)褶皱与断层比较 (3)地质构造规律及其意义 ①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聚,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以在向斜槽部打。 ②利用背斜找油气: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气最轻,分布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部为石油。 ③利用背斜、向斜确定钻矿位置:岩层中若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已经被侵蚀搬运掉了。 ④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⑤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 4、火山喷发、地震与地貌全球的火山地震带:①环太平洋带;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带两大地震带 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学案讲义(知识点汇总及配套习题).docx

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 第一节流水地貌 (1) 第二节风成地貌...................................................... -14 - 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27) 第一节流水地貌 三、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1)概念: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 (2)危害:掩埋农田和村庄,阻断道路,淤塞河道,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泥石流: (1)概念: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沟床向下

流动的特殊流体。 (2)危害: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人民生鱼财产等带来很大危害。(3)避灾措施。 ①连续降雨或暴雨时,不要在沟谷中逗留。 ②不要躲在沟谷中的大树上,大树可能会被冲倒。 ③向泥石流沟两侧迅速躲避,不要顺沟往下跑。 ④发现泥石流后要及时报告,以便下游和沟口的居民及时撤离。 填图绘图 结合河谷横剖面示意图。 1.数字1、2、3分别代表什么? 提示:1是河床;2是河漫滩;3是阶地。 2.图中和“-一”分别代表什么? 提示:"-”代表枯水期水位;“一-”代表洪水期水位。 质疑批判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河流下切作用强烈的地区,常常形成峡谷。(V ) 2.在地势陡峭的地区经常会看到河曲和牛轴湖。(X ) 3.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挟带的泥沙大量堆积形成。(V ) 4.所有的河流都有三角洲。(X ) 实践探索 2020年7月17日晚至18日凌晨,四川阿坝矿区发生泥石流及山体滑坡,造成多处矿区道路受损,生产设施遭到破坏,紧急转移员工及家属50余人。汛期,一直是阿坝矿区每年都需要经历的困难过程,特别是7、8月,雨量集中暴发,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阿坝矿区7、8月份易发生泥石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雨量集中暴发。 2.泥石流发生时,处在河谷中的你应如何脱险?

2020-2021学年湘教版(2019)必修一地理2.2 风成地貌教学设计

第二章地球的表面形态 第二节风成地貌 教材分析: 教材中介绍风力作用中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着重介绍了风蚀地貌和沙丘的形成,以此为实例,给学生介绍风力地貌是如何影响地表形态的。 课标要求: 通过野外观察或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并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学习目标(课标解读): 1.能够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各种风成地貌并能描述其特点。(地理实践力) 2.能够辨识给定区域的地貌类型,归纳风成地貌的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区域认知) 3.能够从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的角度,分析风成地貌的形成过程。(综合思维) 4.能够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风成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风成地貌的类型 2、难点:雅丹地貌和治沙主要措施的理解。 课堂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具、模型、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本节课核心要点 1、风成地貌的主要分布地区; 2、主要风蚀地貌类型及成因; 3、主要风积地貌类型及成因; 4、风沙活动的危害以及防治。 【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组风成地貌的图片 【教师】打开课本P48,我们看一下课本上关于黄土高原的活动题。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上的活动内容,认真思考。进行问题的回答 【教师总结】对所作回答进行纠错和点评。黄土分为不同的种类,是由于风力携带的能力有所不同。在风力搬运的过程中,颗粒大的物质先沉积,而颗粒较小的物质后沉积,因此,如图大家看到的,自北向南依次为沙黄土、典型黄土和黏黄土。这也指示了黄土高原的沙土来源来自于北部西北地区。 【教师】同学们,咱们看下一个问题:风成地貌的含义、分类和分布地区【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根据问题依次回答含义、分布以及分类。 1含义: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成地貌。 2分类:风蚀地貌、风积地貌。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二节风成地貌课时1风蚀地貌风积地貌课堂速练含解析1

课时1 风蚀地貌&风积地貌 知/识/清/单 一、风蚀地貌 1。地面物质在风力作用下脱离原地,称为__________,包括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作用.风吹过地面时,带走细颗粒物,造成地面的破坏;挟带沙粒的风吹过地面物体时,风中运动的沙粒对经过的物体进行磨蚀,造成地面物体的破坏。 2。由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叫作__________。包括风蚀蘑菇、__________、风蚀柱、__________、风蚀沟槽等. 3. 突起的孤立岩石,尤其是裂隙比较发育的不太坚实的岩石,遭受风蚀后呈现出上部宽大、下部狭小的蘑菇状形态,称为__________。陡峭的岩壁遭受风蚀后,岩壁表面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凹坑,呈现出________形态,称为风蚀壁龛。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或土体,在长期的风蚀作用下,形成形态各异的石柱或土柱,叫作________。 4。雅丹地貌泛指干旱地区的一种_______地貌。 二、风积地貌 1。风中挟带的沙粒,在风速____________时沉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就是____________地貌,主要以各种形式的____________呈现。 2。沙丘是风力作用下沙粒堆积而成的_____状或_____状地貌.受_________、地表形态的变化,以及植被、_______等条件的影响,

沙丘形态多种多样。 3. 新月形沙丘_________坡形微凸而平缓,_________坡形下凹、坡度较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新月形沙丘的两翼,两翼延伸方向指向_________。 课/时/速/练(限时8分钟)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地貌广泛分布于() A。湿润地区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 干旱地区 2。这种地貌的成因是() A。风力侵蚀B。风力沉积 C。冰川侵蚀D。流水侵蚀 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表现为土墩(垄)和凹槽的组合.读“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3~4题。 3。下面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

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的表面形态第二节风成地貌同步优化含答案

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的表面形态 第二节风成地貌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洁白的新月形沙丘从海岸边一直向内延伸50公里。读巴西河流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千湖沙漠”景观中沙丘的成因主要是() A.风力堆积B.海浪堆积C.流水堆积D.冰川堆积 2.图示区域沙丘的沙源主要是() A.巴西高原疏松的土壤B.大西洋浅海滩涂 C.亚马孙平原裸露的土壤D.河流携带到河口的泥沙 读图甲和图乙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下面小题。 3.图甲所示地貌名称为( ) A.三角洲B.沙丘 C.冲积扇D.沙滩 4.图乙所示地貌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D.流水沉积

灌木丛植被对风有削弱作用,使泥沙在灌木丛的背风坡形成沙丘,称为风影沙丘。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图1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图2示意该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A.东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西南风 6.风影沙丘() A.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B.长度与植株高度成反比 C.高度受灌丛叶片大小影响大D.体积与植株高度成正比 7.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 A.风蚀作用不断加强B.风积地貌趋于稳定 C.荒漠扩张速度加快D.大气降水显著增加 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出现众多风蚀坑,坑边发育有植被覆盖的沙丘,研究发现风蚀坑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以后,该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2.2风成地貌能力提升(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风成地貌 [学生用书P91(单独成册)] [学考合格练] (2019·天津部分区期末)下图为甘肃省张掖市境内合黎山一处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 1.形成这一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风力侵蚀B.河流堆积 C.岩层挤压D.火山喷发 2.这一景观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是( ) A.植被茂盛B.草原广阔 C.湿润多雨D.干燥少雨 解析:第1题,图示地貌景观是风蚀蘑菇,形成这一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风力侵蚀,A 对;河流堆积形成的是平原地貌,B错;岩层挤压是褶皱构造的成因,C错;火山喷发是岩浆喷出地表,属于岩浆活动,D错。第2题,这一景观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是干燥少雨,外力以风力侵蚀为主,D对。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植被稀少,A、B、C错。 答案:1.A 2.D 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由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A.吐鲁番盆地、雅丹地貌 B.天山山脉、沙丘地貌

C.吐鲁番盆地、天山山脉 D.雅丹地貌、沙丘地貌 4.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 A.流水侵蚀、风力侵蚀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风力堆积D.风力侵蚀、风力堆积 答案:3.D 4.D 雅丹是指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经风化、流水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下图为甘肃敦煌雅丹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5~6题。 5.雅丹地貌的岩石从成因上属于( ) A.喷出岩B.变质岩 C.侵入岩D.沉积岩 6.据材料推测,雅丹地貌发育的先后顺序是( ) ①纵向沟槽切割,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 ②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 ③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 ④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加深 A.④①③②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D.②④③① 答案:5.D 6.C 读植被覆盖率、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回答7~8题。 7.图中反映出( ) A.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 B.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22风成地貌(2)

湘教版(2019)必修一第二章地球的表面形态 第二节风成地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风成地貌的主要分布地区。 2.认识风蚀地貌的主要类型及景观特征,尝试描述其形成过程。 3.认识风积地貌的主要类型及景观特征,尝试描述其形成过程。 4.知道风沙活动的成因和危害,能说出防沙的具体措施。 【重点关注】 1.风蚀地貌 2.风积地貌 3.雅丹地貌 4.设置障壁 5.植树种草【知识清单】 一、风蚀地貌 1.风蚀作用: 吹蚀作用风吹过地面时,带走细颗粒物质,造成地面的破坏 磨蚀作用沙粒的风吹过地面物体时,风中运动的沙粒对经过的物体进行磨蚀,造成地面物体的破坏。 2.风蚀地貌: 地貌形成过程地貌特点 风蚀蘑菇接近地表部分的气流中含沙量较 多,岩石磨蚀强烈上部宽大,下部 的蘑菇状的形态 风蚀柱垂直节理厚层发育的岩石或土体 经过长期的风蚀作用后形成 柱或土柱 风蚀壁龛陡峭的(尤其是砂岩花岗 岩)长期在风蚀作用下形成岩壁表面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呈现出蜂窝状形态 雅丹地貌在地区,由土状堆积物所 组成的地面,经风化、流水冲刷和 风蚀等作用,原平坦的地面发育成相间排列的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 的地貌组合

许多不规则的槽沟,槽沟之间为鳍 形垄脊,形成雅丹地貌 二、风积地貌: 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堆积的一层层沙的结构 是由里向外逐渐的堆积。 流动沙丘流动沙丘堆积的一层层沙基本上 是和陡坡的,沙丘移动方 向与风向一致。 三、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风沙的危害破坏建筑物,降低土壤肥力,掩埋房屋、、道路等,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防沙措施(1)设置障蔽或植树种草。 (2)采取格、石方格、高立式沙障、带等。 【课上检测】 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的土层之上的、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 风力侵蚀 B. 流水堆积 C. 岩层挤压 D. 火山喷发 2.“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 A. 湿润地区 B. 半湿润地区 C. 半干旱地区 D. 干旱地区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知识要点二 地球表面形态

知识要点二地球表面形态 第一节流水地貌 新课标要求: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一、流水侵蚀地貌 1.峡谷 (1)分布地区:湿润或半湿润山区。 (2)形成:流水侵蚀切割地面形成。 (3)形态特点:横断面大多呈V字形。 2.河漫滩 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的部分。 3.河流阶地 (1)概念:在河谷两侧常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 (2)特点:河流阶地地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 二、流水堆积地貌 1.冲积扇 (1)位置:河流自山地流至山麓。 (2)成因:①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 ②所挟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成的扇状堆积体。 2.洪积扇 (1)位置:暂时性河流在山谷出口处。 (2)成因:水流分散而形成的扇状堆积体。 (3)分布: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3.冲积平原 在河流的中下游,或河流流经盆地时,常形成沙洲和地形平坦的冲积平原。 4.三角洲 (1)位置和成因:河流挟带较多的泥沙入海时,泥沙在河口大量沉积,常形成三角洲。 (2)典例:黄河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等。 三、滑坡和泥石流 1.发生条件 (1)地区:流水侵蚀强烈的山区,尤其是峡谷地区。 (2)条件:山高谷深、坡陡流急;遭遇暴雨。 2.滑坡 (1)概念: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 (2)危害:掩埋农田和村庄、阻断道路、淤塞河道,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泥石流 (1)概念: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质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沟床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 (2)危害: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等带来很大危害。 难点突破1.河流不同侵蚀类型及其影响 河流的侵蚀类型包括:溯源侵蚀、下蚀、侧蚀三种类型,它们对河流的影响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1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2节风成地貌学案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 湘教版(2019)必修1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 第2节风成地貌学案 【热点链接】2020年4月21日,内蒙古赤峰市出现沙尘暴,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50米。赤峰市气象台于21日8时50分发布大风黄色预警,未来12小时,赤峰市大部分地区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并可能继续伴有扬沙天气。沙尘暴形成的地貌和气象条件是什么? 提示地貌:地形起伏小,地表多沙漠。气象条件:多大风,空气干燥。 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定位 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水平1:能够结合资料,说出主要的风成地 貌的类型和分布。 水平2:能够根据景观图、示意图等地理资 料,归纳风成地貌的主要特征及形成条件。 水平3:能够结合资料,说出风沙活动的危 害及防治措施。 水平4:能够结合资料,分析风成地貌与地 理环境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结合地理资料说明人 类活动与风沙活动的关系。 综合思维:运用地理资料分析风成 地貌的形成与地貌特征的关系。 区域认知:风成地貌的分布。 地理实践力:调查学校所在地风沙 活动特征及周边地区风成地貌的 分布。 一风蚀地貌 1.风蚀作用:地面物质在01风力作用下02脱离原地,称为风蚀作用。风蚀作用包括03吹蚀作用和04磨蚀作用。 2.风蚀地貌:由05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叫风蚀地貌。 3.形态:被风长期吹蚀的岩石或土体,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态,被形象地称为06风蚀蘑菇、07风蚀壁龛、08风蚀柱等。风蚀作用还可以形成09风蚀残丘、10风蚀沟槽等。 4.雅丹地貌:在干旱地区,由土状堆积物所组成的地面,经风化、流水冲刷和风蚀等作用,形成了相间排列的11风蚀柱、12风蚀残丘和13风蚀沟槽的地貌组合,称为雅丹地貌。 1.判断正误。 (1)风蚀地貌主要发育在我国东部地区。(×) (2)埃及狮身人面像严重缺损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风蚀作用。(√) 2.关于风蚀地貌分布地区气候特征的描述最符合的是( )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二节风成地貌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风成地貌 学习目标 1.了解风成地貌的主要类型和地区分布。 2.了解风蚀地貌、风积地貌的成因、主要类型及形态特征。 3.理解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知识导引 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学习新知挑战自我 一、风力作用 风是________、________地区地表形态的主要“雕刻师”。风力作用可让地面受到破坏,形成各种________地貌;风中挟带的沙粒在地面沉积,则形成各种________地貌。 二、风蚀地貌 1.地面物质在风力作用下________,称为风蚀作用。风蚀作用包括______作用和________作用。风吹过地面时,带走________物,造成地面的破坏;挟带沙粒的风吹过地面物体时,风中运动的沙粒对经过的物体进行________,造成地面物体的破坏。 2.由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叫作________。被风长期吹蚀的岩石或土体,呈现出________的形态,被形象地称为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壁龛等。风蚀作用还可以形成风蚀残丘、风蚀沟槽等。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的地貌组合,称为________地貌。 助学助记 风蚀蘑菇的成因

风蚀蘑菇是由风蚀柱逐渐磨蚀而成的。接近地表的气流中含沙量较多,磨蚀力强;距离地面越高,风中含有的沙子越少,磨蚀作用越弱,于是形成了上大下小的蘑菇形状的石头。 三、风积地貌 1.风中挟带的沙粒,在________时沉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就是风积地貌。 2.风积地貌主要以各种形式的________呈现。________沙丘是其中的基本形态,因平面形态如一弯新月而得名。 3.新月形沙丘示意 新月形沙丘________坡坡形微凸而平缓,________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新月形沙丘的两翼,两翼延伸方向指向________向。 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四、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1.危害:风沙在运动过程中,往往破坏建筑物,降低土壤______,掩埋______、________、道路等,使当地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严重时还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2.防治:通过设置障蔽或植树种草来增大地面的粗糙度,以降低________,削弱________的破坏作用,从而达到阻沙和固沙的目的。防治风沙灾害,可采取________、________、高立式沙障、防护林带等措施。

新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学案-第二章-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含解析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地球运动旋转能和引力能以 及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 产生的热能 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 用、地震等 地壳表层物质的破坏、搬运和堆 积 关系 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同时起作用,它们作用的结果往往 交织在一起 【思考】 喜马拉雅山脉是什么作用的结果?其能量来源是什么? 提示:喜马拉雅山脉是内力作用的结果。其能量来自地球本身,包括地球内部旋转能和引力能,以及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构造学说。 ①地球的岩石圈被断裂构造带(海岭、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 ②六大板块名称: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③板块不断运动。 (2)板块运动与边界类型。 ①消亡边界:板块与板块互相碰撞处。 ②生长边界:相邻板块彼此分离处。 (3)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运动形成地貌举例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海沟、岛弧、海岸山 脉 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 ——岛弧链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 撞 巨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板块张裂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连一连]将下面板块间的相互关系对应产生地形连线。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地质构造:由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叫地质构造。 (2)褶皱。 ①概念: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 ②褶曲形态。 类型岩层倾斜方向形成的地貌类型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岭,地形倒置形成谷地(上图A)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形成谷地,地形倒置形成山岭(上图B) (3)断层。 ①形成: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作用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层破裂,两侧岩块沿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而形成。 ②形态。 类型地垒地堑 示意 图

浙江专用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2风成地貌课时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风成地貌 (30分钟·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①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 ②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③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④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①沙尘暴②水土流失 ③泥石流④土地荒漠化 A.①②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1选A,2选B。第1题,蒙古高原的裸岩荒漠是由风力侵蚀形成的,a为风力侵蚀作用.黄土高原的黄土是风力从蒙古高

原搬运来的,b为风力搬运作用.华北平原则是流水从黄土高原上搬运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c为流水搬运作用,d为流水堆积作用。第2题,c为流水搬运作用,可造成水土流失和泥石流。沙尘暴和土地荒漠化主要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 有一些干涸湖底,常因干缩龟裂,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使之日益增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这种地貌称为雅丹地貌。读“雅丹地貌示意图”,完成3、4题. 3.典型的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东南丘陵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D。黄土高原 4.已知该地区经常吹东北风,则雅丹地貌垄、槽的伸展方向为() A.东南-西北 B.东北-西南 C。东西方向D。南北方向 【解析】3选B,4选B。第3题,结合材料“湖底干缩龟裂”“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可知该地为干旱地区,因风力侵蚀作用是雅丹地貌的主要成因,故判断可能分布于我国的西北地区,结合选项只有塔里木盆地属于干旱地区;东南丘陵和四川盆地属于湿润地区;黄土高原属于半湿润地区。第4题,由材料可知,该地风向为东北风,干涸的湖底在盛行风吹拂下,岩性较差的被侵蚀掉,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版)必修1讲义:第二章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版)必修1讲义:第二章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Word 版 含答案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1.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 2.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六大板块的分布: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如图中A 为亚欧板块、B 为太平洋板块、C 为印度洋板块、D 为美洲板块、E 为非洲板块、F 为南极洲板块。此外,这六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 (2)板块边界类型:图中M 为消亡边界,N 为生长边界。 (3)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关系: ①图中a 是两大陆板块互相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②图中b 、c 是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深邃的海沟、山脉或岛弧。 ③图中d 是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形成了东非裂谷带。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褶皱:

①从地质构造上看,A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B为向斜,岩层向下凹陷。 ②从岩层新老关系上看,A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B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 ③从地形上看,A常形成山地,B常形成谷地;但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A会被侵蚀成谷地,B则成为山岭。(地形倒置) (2)断层: 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称为断层。其中,A部分叫地垒,常发育成山峰;B部分叫地堑,常形成盆地或谷地。 3.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1)岩浆喷出地表即为火山喷发,其熔岩物质的堆积常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多种火山地貌。 (2)大地由于构造运动而快速震动称为地震,其结果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 [温馨提示] 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仅依据地表形态判断地质构造是不准确的。 知识点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核心要点掌握好———————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读部分板块构造示意图,回答1~3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