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行社的发展历程

中国旅行社的发展历程

中国旅行社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国内的旅游产业还未起步。1954年,中国成立了第一家国营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主要负责境外旅游业务。此后,在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开始建立起一些地方性旅行社,

比如北京旅游局、上海国际旅行社等。据统计,到1971年底,全国有160家旅行社。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旅游业开始蓬勃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旅游消费的扩大和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加,旅行社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1983年,中国政府推出了全国范围内的旅游市场开放政策,允许国内市场能够与国际市场接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和国际旅行社进入中国市场。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旅游业进入了急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国内旅行社开

始增加接待入境游客的旅游业务。同时,出境旅游市场也开始迅速发展。1990年,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颁布了《旅行社管理条例》,规范了旅行社经营和管理行为,进一步推动了

中国旅行社的成长。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旅游市场进一步开放,中国的旅行社开始

获得更广泛的市场机会。不仅如此,近年来,中国旅行社作为国家先进制造业和未来发展

重点领域之一,积极发展新型旅游业态,加速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旅游业的可持

续发展。

通过上述历程的回顾,可以发现中国旅行社在发展历程中逐步成长为行业的重要组成

部分,对于我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具有重大意义。未来,中国旅行社将继续

深化国内和海外市场的合作,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按照“全球共享”的理念,推进旅游

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优质、高效的旅游服务,实现中国旅

游产业的新跨越。

中国第一家旅行社的历史

陈光甫与中国第一家旅行社 2009-08-28 16:52:12 来源:档案春秋记者:童然星进行评论中国旅行社业务大发展 中国旅行社业务发展最迅速的阶段是1931年至1937年,陆续增设的分社和办事处达45所,其拓展有一特点,即与国内新开辟的交通线相同步。中国旅行社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既办客运,又办货运;既办招待所、旅馆、饭店,又代办火车上的餐饮;既组织国内旅游,又组织国外观光;既代办出国手续,又发行旅行支票;既设立旅行社游览团体,又直接投资开发景点;并牢牢抓住大型会议的机会开展业务。 组织旅行游览是中旅的主要业务,社内专设游览部,每年春季与铁路局协商特开游杭专列,并适时组织海宁观潮、惠山游湖、超山探梅、富江揽胜及游览各地名胜古迹,其中行程较长的如1933年招待爪哇华侨实业考察团游京沪,1937年组织的赣、闽、湘、桂、粤五省旅行团,都深得社会人士的欢迎。1935年8月起,中旅还主办了一种旨在营造集体旅游氛围、领略祖国名胜风光的经常性旅游团体——“中旅社旅游团”,凡参加者可以得到各种优惠,并在总社辟有专室供团员聚会、消闲、联络感情,到1937年春,团员人数已从初创时的150人增加到900人。 1929年杭州举行首届西湖博览会,盛况空前。中旅从香港、南京、天津等地组织团体赴杭参观,还特别编辑《西子湖》一书散发。此后如1933年在青岛举行的华北运动会,1934年在上海举行的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第十二届全国大会,1935年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全国运动会等多次重要会议上,都能看到中旅的身影。 1926年暮春,中旅首次办理赴日本观樱团。此后,海外市场不断开拓。从1933年起,每年组织中国伊斯兰教信徒赴麦加朝圣团;1936年中国参加柏林第11届奥运会的代表团及参观团的出国手续、票务及行前指导等亦由中旅办理。仅1931年春与日本国际观光局合作,中旅就接待了日本游览团体计20余批,参加者3000余人。 严格管理与宣传教育 中国旅行社有着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独到的宣传教育方法。陈光甫曾对旅行社人员说:“吾人经营斯业,宗旨在辅助工商服务社会,平时待人接物宜谦恭有礼,持躬律己宜自强不息,务求旅客之欢心,博社会之好感,庶几无负创业初衷。”他要求对顾客要笑脸相迎,衣着整齐。对员工一律招考录用,通过培训、实习,达到一定水平后才安排工作,工作后先在各部门轮流循环工作,多年后便成为多面手。至于人员的升降,一律以才能学识为标准,学历仅作参考,

中国旅行社发展历程

中国旅行社发展历程及 在中国旅行社现形势下对旅游人才的要求 托马斯·库克于1845年在英国的莱斯特正式成立了托马斯·库克旅行社,开始专门从事旅行代理业务。从此,为方便旅游者并服务于旅游者的旅行社诞生了,这标志着近代旅游业开启了新篇章。中国近代旅游业发源于上海。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旅行社是爱国人士陈光蒲先生与1923年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设立的旅行部,1927年更名为中国旅行社,现为香港中国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之后,我国与1949年在厦门成立了华侨旅行社,现为中国旅行社;于1954年再北京成立了中国国际旅行社;于1979年再北京创建了中国青年旅行社。从而,建成了我国知名度最高的三大旅行社。从旅行社发展历史来看,中国旅行社业发展起步较晚。并且虽然我国旅行社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但是直到1978年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后才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行业。 一、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发展过程可将其话费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1、旅行社业发展的前期(1978年以前)。我国实施对外开放以前,我国仅有中国国旅和中国旅行社及其在各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在此阶段,旅行社数量少,从业人员少,旅游活动少,不具备行业规模,但却累积了不少经验,培养了一批人才,为今后旅行社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旅行社发展的初期(1978—1989年)。这一阶段我国旅行社形成国旅、中旅、和青旅三足鼎立的行业垄断的局面。在1985年,为加强旅行社行业管理,国务院颁布了《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这是我国旅行社行业的第一部管理法规。 3、旅行社发展的增长期(1990—1994年)。1989年国际国内形式风云变幻的背景下,我国旅行社遇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负增长,在旅行社经营者的努力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国际入境旅游得到恢复和更大的发展。 4、旅行社的调整时期(1995年至今)。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管理条例和规定,为我国旅行社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显示,到2000年,我国旅行社总数为8993家。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普及,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已经来到。 二、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旅游产业已经形成规模,旅游产业支柱作用也更为强化,旅游产业在质和量

旅行社发展历程

旅行社发展历程 旅行社是为游客提供旅行服务的机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增加,旅行社逐渐发展壮大。以下是旅行社的发展历程: 旅行社最早起源于欧洲,最早的旅行社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的旅行社通常是由个体经营者建立,提供一些简单的旅行线路和服务,主要面向富有的上层社会。 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和旅游观念的普及,旅行社逐渐开始向大众化发展。1925年,德国的库肯霍夫旅行社成为全球第一家 正式注册的旅行社,标志着旅行社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20世纪50年代,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旅行社开始提供 更多的国际旅行线路。此时的旅行社已经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行业,其中一些大型旅行社开始形成。 20世纪7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的增加,旅游需 求进一步增加,这也推动了旅行社的发展。很多国家开始建立旅游局或旅游协会,通过扶持和管理旅行社,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到了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旅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互联网为旅行社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旅行社可以通过互联网宣传自己的线路和服务,吸引更多的客户;另一方面,互联网也为消费者提供了大量的旅游信息和在线预订的便利。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旅游业的智能化趋势,现代旅行社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很多旅行社开始建立自己的线上销售平台,提供在线预订、旅游攻略和客户服务等一站式服务。同时,一些新型旅游平台也应运而生,通过互联网技术连接供应商和消费者,改变了传统旅行社的经营模式。 如今,旅行社已经成为旅游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休闲观念的改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旅行社在旅游业中起到了组织、策划和提供服务的重要作用,为游客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便利。 总之,旅行社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经历了从个 体经营到大众化发展的过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旅行社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无论是传统旅行社还是新型旅游平台,旅行社都在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而不断努力。

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近代旅游业是指从中国近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活动逐渐成为一种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并且产生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产业和服务。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一、近代旅游业的起步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在19世纪末,中国开始逐渐与世界接轨,西方的旅游观念也逐渐传入中国。当时,旅游活动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名胜古迹之间的短程旅游,以及一些富有冒险精神的人士进行的长途旅行。这一时期,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较为缓慢。 二、战争和革命时期(20世纪20年代-40年代)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国经历了多次战争和革命,旅游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一时期,旅游业几乎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衰退的现象。战争和政治动荡导致旅游资源的破坏和游客数量的大幅减少,旅游业遭受了严重的打击。 三、改革开放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政府将旅游业确定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促进旅游业的

发展。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旅游业主要以境外旅游为主,国内旅游市场尚未完全开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市场逐渐兴起,成为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各地的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旅游景区数量不断增加,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旅游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旅行社、酒店、餐饮等相关行业蓬勃发展,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利和多样化的服务。此外,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在线预订、支付和分享等功能的出现,使旅游更加便捷和个性化。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旅游业对就业的贡献也越来越大,给许多地区带来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旅游业也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文化创意产业、农业旅游等。 总结起来,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起步阶段、战争和革命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然而,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旅游业的管理和服务质量,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旅行社集团化发展模式

中国旅行社集团化发展模式 旅行社集团属于旅游企业集团的范畴,它是以旅行社为主体,通过产权关系和生产经营协作等多种方式,由众多的企事业法人组织共同组成的经济联合体,而旅行社的集团化就是指单体旅行社共同组建旅行社集团,进行集团化经营的动态过程。 一、中国旅行社集团化发展现状 (一)中国旅行社集团化发展历程。中国旅行社集团化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期,这个时期是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而设立的一些旅行社集团。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改革开放的路线,为我国旅行社大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1979年以后,国旅、中旅和在1980年成立的中国青年旅行社系统都得到很快发展。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到中国加入WTO以前,这个阶段中国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这对中国旅行社集团化改革增加了强大的政策抉择,中央和地方都出现了一些新的旅行社集团,如广之旅、上海春秋等,这个阶段也是中国旅行社集团的徘徊期和探索期。第三个阶段从加入WTO至今,这个阶段也是旅行社真正开始集团化并且同世界接轨的时期,中国一些旅行社集团开始走向一条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旅行社集团化发展道路。 (二)中国旅行社集团化现状及问题。我国旅行社的特点是资产含量小,多属于代理机构,能具备集团规模的公司屈指可数,这就需要开展资产重组,然后进行一定规模的资产经营,盘活存量资产,吸收外部资产,这样才能迅速地达到具有国际标准的集团化规模,才能更有效地、稳健地进入国际化跨国经营。 目前中国的旅行社集团尚不规范,与国家对于集团化要求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大小旅行社功能雷同,产品同质,价格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散、小、弱、差”是整个行业的写照。大部分旅行社集团存在着结构性缺陷,内部管理与规范的母子公司体制还有差距,集团内部成员联系不紧密,成员之间缺乏资产利益关系,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基础和资产纽带关系,多数只是资产的简单组合和捆绑,不是市场化重组的结果,合作机制不稳固,因此在企业组织、结构、营销、管理上没有按市场的需要运作,在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有限;总社不总,分社不分;集团核心企业投资主体地位难以发挥,核心企业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缺乏感召力和产品、资本等优势,对成员企业无约束力,不能成为融资中心、信贷中心、结算中心;国家对旅行社集团化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等等。 旅行社集团化方向发展本来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企业通过控股或相互持股建立产权连接纽带,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市场行为,而非政府行为。但在目前

中青旅发展历史与沿革

中青旅发展历史与沿革 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青旅),是1997年底在国内主板上市的一家旅游行业企业,是我国三大骨干旅行社之一,其前身为1980年由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青联等单位创办成立的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尤其是中青旅上市四年多来所取得的进步,中青旅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旅行社之一,在国家旅游局颁布的“中国百强国际旅行社”排名中,连续三年名列第二,2001年公司旅游主营业务收入13.08亿元,全年共接待各类游客55.6人次。 回顾中青旅走过的二十几年的历史,可将其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特许经营下的业务开拓阶段(1980年-1987年) 青旅总社成立之初,正值我国旅游业的发育期,这一时期也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初创时期,中国旅游业在传统的计划体制内逐渐萌芽。 由于在建国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旅游业一直是作为民间性的外事接待单位运作,仅作为国家外交事业的补充,此时的旅游业还未形成产业。在不鼓励国内旅游的政策前提下,国内旅游市场在特许的背景下几乎被中国旅行社和中国国际旅行社所垄断(1978年改革开放前,我国仅有中国旅行社和中国国际旅行社2家旅行社)。 于1980年成立的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抓住了改革开放后国家鼓励国际青年交流的契机,在共青团中央的支持和直接参与下,取得了旅游业务的特许经营权,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较早设立的旅行社,并且按企业规范运作,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利用自身的优势,顶住了来自国旅、中旅的压力,打破了国内旅游行业的垄断格局,为我国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业务不断拓展,成为国内旅行社行业内的一支新军。 创业之初,中青旅依靠共青团组织的独特优势,利用其特有资源垄断的背景,以入境旅游为主要业务单元,招揽、组团和接待境外旅游者。在人和的作风下,中青旅在80年代末达到最辉煌期,初步确立了国内国、中、青三大骨干旅行社垄断的局面。 政府特许经营下的业务开拓是这一时期的特征,也是中青旅80年代发展的主要特征。 第二阶段:政策开放下的市场粗放式竞争阶段(1988年-1996年) 90年代以后,我国的改革开放逐渐深入,市场经济意识大大加强,国内旅游业也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1988年,青旅总社依靠各地共青团办青年旅行社为网络基础,率先在全国成立了旅行社集团,为实现跨地域联合及规模经营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由于国家对旅游特许的部分解禁,旅游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市场力量也由海外市场外生变量的拉动逐渐转化为国内与国外市场的共同驱动。国内的入境旅游市场在众多竞争对手参与下,成为买方市场,供需失衡;与此同时,国内公民市场开始发育,伴随着中国公司境内旅游的兴起及出境旅游的萌芽,国内旅行社出现了极快的增长,尤其在1995年到2000年间,平均每年增加1000家,到2000年底,全国旅行社总数将近9000家,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新的市场形势,尤其是政策的开放,使国、中、青三大旅行社的资源垄断优势不复存在,市场占有率从80年的79.6%下滑至1995年的20.5%,市场上也涌现出一大批较有竞争力的旅行社,使行业竞争加剧,同时由于旅游行业地域分散的特性和管理规范滞后的原因,使市场争夺较为混乱无序,中青旅面临着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困惑和艰难,尤其1995、1996两年,由于市场的无序,争端进入白热化程度,中青旅发展势头开始渐缓,甚至出现下降局面。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史进程及分析

60年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与中国社会变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旅游业以不断增加的势头迅速发展,已经被正式列入国民经济序列。 新中国建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的起始时间为新中国建国至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由于我国生产力低下和经济落后的影响,制约了国人旅游的需要,从而使国内旅游业很难具备实现发展的条件。同时,由于政治环境的影响,我国旅游部门的工作主要是根据外交工作的需要,负责来华国际友人的接待任务。 在这段时期,中国仍处于十分落后的局面,国际环境的严峻,国内生产水平低下。中国人民仍旧处于难以温饱的状态,在这种局面下,要发展旅游业是很困难的。旅游活动的进行时需要一定时间和足够的经费的。在当时,全国人民都努力建设祖国,全国经济处于起步状态,人们根本就没有空余的时间和金钱去外出旅游。 所以,旅游活动在当时主要是对那些来华的外宾所展开的。随着中国的建立与发展,来华公务和旅游的外国宾客逐渐增多。在一些主要城市都陆续设立了华侨服务社,接待的对象为来大陆的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华人。 为了加强对旅游工作的管理,中国旅行和游览事业管理局与1964年正式成立。国务院明确规定,发展我国旅行和游览事业的方针和目的首先是为了学习各国人民的长处,宣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促进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互相了解,其次才是通过发展旅行和游览事业增加外汇收入。 这些事实表明,这一阶段内我国发展旅游事业的动机仍然是以政治目的为主。但尽管如此,旅行和游览事业管理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已步入新的阶段。 新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的第二个时期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步入正轨和全面振兴的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全国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旅游业作为全国创汇的渠道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其振兴和发展工作也越来越多地得到国务院的重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也自此开始步入正轨,进入全面振兴的发展时期。

中国国旅

中国国旅 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有限公司,前身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英文缩写:CITS,成立于1954年,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旅行社企业集团,荣列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企业500强”,是500强中唯一的旅游企业,现为中国国旅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两大企业之一。简介: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成立于1954年,于2008年3月更名为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国旅)。经过几代国旅人的艰苦创业,现已发展为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旅行社企业集团,累计招揽、接待海外来华旅游者1000多万人次。“CITS”已成为国内顶级、亚洲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国驰名商标,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注册。 (摘自百度百科) 一、发展历程: 1954年4月15日,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在北京正式成立。同年,在上海、天津、广州等12个城市成立了分支社。成立之初,国旅总社是隶属国务院的外事接待单位。当时,

全国还没有专门管理旅游业的行政机构,国旅总社实际上代行了政府管理职能。 1957年底,国旅在全国各主要大中城市设立19个分支社,国旅的接待业务网络初步形成。在这一时期主要以政治接待为主。 1958年1月,周恩来会见日本客人。根据当时我国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决定国旅各地分支社一律划归当地省(市)人民政府直接领导,国旅总社对分支社由原来垂直领导关系,变为业务指导关系。国旅系统在对外宾开放城市增设了分支机构,增加了旅游线路,扩大旅游者的游览、参观范围,到1958年底发展到35个分支社。 1958年6月,国务院下发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关于筹设国际旅行社分、支社机构的报告的批示。 1964年7月,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国家旅游局的前身)成立,中国旅游业的管理体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个时期实行的是政企合一的体制,国家旅游局和国旅总社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对外招徕用国旅总社的牌子,对内行业管理行使国家旅游局的职能。至1966年,国旅系统发展到46个分支社。 1982年,国旅总社与国家旅游局开始按“政企分开”的原则,分署办公和经营。 1984年,国家旅游局批准国旅总社为企业单位。从此,国旅总社从原来归口外事工作转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大型旅游企业。 1989年,国家旅游局批准中国国际旅行社集团成立。 1992年,国家经贸委批复同意成立中国国旅集团,国旅总社为集团

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

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 我国旅行社业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旅行社发展的初期(1978—1989),随着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旅游业迅速发展,中国国际旅行社、中国旅行社、中国青年旅行社、成立形成了我国旅行社三足鼎立的行业寡头垄断的局面。为满足急剧增长的国际入境游客的需求,中国旅行社、旅游交通、海外饭店都大量建设。 这一时期的主要热点:(1) 入境旅游人数和消费总额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的持续增长和旅游外联权的下放,分别从市场规模和制度环境两个方面推动着旅行社产业供给规模的扩大;(2) 政府开始将旅行社作为相对独立的经济行业实施有效的管理,旅行社作为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开始为人们所认识;(3) 旅行社的业务由发展初期单一的国际入境旅游业务发展成为国际入境旅游业务与国内旅游业务并举。 第二阶段,旅行社发展的增长期(1990—1994)在这一时期,我国政府开始允许中国公民出国探亲和旅游。这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又一重大突破。 这一时期中国旅行社业运营的主要特征有:(1)国内旅游市场逐渐发育成熟,成为旅行社产业除入境旅游市场以外的另一个市场支点;(2)市场集中度逐渐降低。(3)一批在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并熟悉市场机制的旅行社群体成为中国旅行社产业的新兴推动力量 第三阶段,旅行社发展的调整期(1995—2001)这一段时期,各法律条规相应出台,更好的保障旅游者和旅行社的合法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标志中国旅行社业的健康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有:(1)中国旅行社业的市场运行基础更加完善。(2)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兴起和产业投资管制的宽松,一些非政府的投资机构开始进入这一领域。(3)一系列的专项治理使得一部分违规经营的旅行社退出了市场,从而净化了产业运行环境,市场秩序逐渐向好的方面转化。 第四阶段,全面开放期(2002至今)在这一时期,旅游市场借助宏观面上的开放导向,正在强有力地推动着旅行社产业的全面开放进程。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有:(1)旅行社业的对外开放步伐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展开;(2)在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的同时,中国旅行社业也在积极地对内开放。

中国旅行社的发展历程

中国旅行社的发展历程 中国旅行社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国内的旅游产业还未起步。1954年,中国成立了第一家国营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主要负责境外旅游业务。此后,在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开始建立起一些地方性旅行社, 比如北京旅游局、上海国际旅行社等。据统计,到1971年底,全国有160家旅行社。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旅游业开始蓬勃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旅游消费的扩大和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加,旅行社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1983年,中国政府推出了全国范围内的旅游市场开放政策,允许国内市场能够与国际市场接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和国际旅行社进入中国市场。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旅游业进入了急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国内旅行社开 始增加接待入境游客的旅游业务。同时,出境旅游市场也开始迅速发展。1990年,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颁布了《旅行社管理条例》,规范了旅行社经营和管理行为,进一步推动了 中国旅行社的成长。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旅游市场进一步开放,中国的旅行社开始 获得更广泛的市场机会。不仅如此,近年来,中国旅行社作为国家先进制造业和未来发展 重点领域之一,积极发展新型旅游业态,加速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旅游业的可持 续发展。 通过上述历程的回顾,可以发现中国旅行社在发展历程中逐步成长为行业的重要组成 部分,对于我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具有重大意义。未来,中国旅行社将继续 深化国内和海外市场的合作,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按照“全球共享”的理念,推进旅游 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优质、高效的旅游服务,实现中国旅 游产业的新跨越。

中国旅行社的发展历程

中国旅行社的发展历程 09级旅管2班 陈润 学号:09110229 论文摘要: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到现如今形势下的现状和趋势,深入浅 出的概述了中国对于旅游人才的需求以及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更多 这样的旅游人才? 论文关键词:旅游发展需求 序言:我国旅行社的最初兴办要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虽 然也有外事接待的旅行社诞生,但真正作为经济行业兴起、发展、壮大还是 在改革开放以后。截至2008年底统计,全国有国际旅行社1970家,国内旅 行社18721家,总计20691家。 正文: (一)发展历程 (二)旅游业的起步 新中国的旅游业起步于1949年11月19日成立的厦门华侨服务社。成 立之初,厦门华侨服务社是为海内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和国际友人提供服务 的专门机构。其后,重点侨乡广东省、福建省和许多中心城市相继成立华侨 服务社,并于1957年统一更名为“华侨旅行服务社”。1974年,周恩来总理 提议,保留“华侨旅行服务社总社”,同时加用“中国旅行社总社”名称。 作为新中国第一家旅行社,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旅行社,经过六十年的发展,中国 旅行社总社由一家以接待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同胞、台湾同胞为主的旅行社,发展成 为入境游、出境游、国内游三业并举,每年接待数十万中外游客的国际一流旅行社。 前二三十年——接待西方游客为主 随着中国外交活动的开展,1956年、1957年我国旅行社先后与苏联、 东欧、蒙古各国以及23个西方国家的旅游机构建立了业务联系,开始接待自 费的外国旅游者。在前期,如1957年,苏联、东欧各国的旅游者占总数95%, 直到60年代中期,如1965年,才转变为西方游客为主,占总数80%以上, 然而每年外国旅游者入境总数仅在四五千人。 1964年11月2日,中国旅游事业管理局召开第一次旅游工作会议,确定:1965年接待8000人,到1969年达到4.5万人。五年可收入4300万美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大事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10月第一版)然而,1966年5月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旅游业进入停滞状态。自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期的20多年时间里,按行政和事业单位 运转的国旅和中旅系统垄断了中国的旅行社行业,但其业务也仅限于接待一 些外交访团。从规模上看,尽管其业务都有零星发展,但接待量一直不大。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旅行社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 迅速发展,并保持着旺盛的生机与活力。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旅行社行业对 我国开放以来飞速发展的旅游业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尤其是为当地的旅游 餐饮、住宿、交通、景区、购物、娱乐等相关行业的拉动消费功效,是其他 产业都无法替代和媲美的。旅行社业为整体经济和其他上下游产业输血、打气、牵连和带动的作用已经得到世人高度重视。 旅行社进入——“跑马圈地”时代

我国旅行社性质的演变历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b18986090.html, 我国旅行社性质的演变历程 作者:吕威锋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6年第02期 旅行社业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中的龙头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在散客时代,传统旅行社业面临着在线旅游代理商的激烈竞争,增长乏力。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走出此困境,需对旅行社经营商的性质进行重新定位。本文立足于法律层面,通过对我国旅行社性质的演变历程进行梳理,对新时代环境下旅行社经营商的定位提出质疑,以期为旅行社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向。 一、行业初创,企业性质未立 旅行社这一行业组织是由西方传入我国的。1923年,民族资本家陈光甫先生在其经营的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内特设旅行部。作为中国第一家旅行代理机构,专司为旅游者提供服务,提倡中国旅游事业,这一专业化旅游机构的出现也标志着中国近代旅游业的诞生,其历史意义可谓开天辟地。陈光甫创立旅行部,并于1927年将其扩充为独立的旅行社,“唯一宗旨,即扩服务之范畴,引提倡中国旅行事业为己任”。直至1937年抗战爆发,虽然其在十多年间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引领了中国旅游新风尚,但就其行业规模以及社会经济影响力而言,并不构成一个独立的行业。 新中国成立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全国只有中国国际旅行社与中国旅行社(华侨旅行社)两大旅行社系统,其主要职能是为华侨回国探亲、访友、参观游览提供服务,兼及赚取少量的旅游创汇,政治意义较高。其规模并不足以构成一个行业,且体制上属于行政事业单位,不具备企业性质。 二、改革开放至今,经营商的企业性质不断深化 1978年改革开放后,旅行社开始由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经营,开始了产业化进程。1980 年成立中国青年旅行社,隶属于共青团中央,目的是加强和扩大国际青年之间的友好往来。至此三大旅行社系统按照各自分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垄断经营中国的旅行服务,尤其是入境旅游业务。1984年旅游外联权下放,旅行社由寡头垄断向垄断竞争的格局转变。总的来说,1978年至1984年,这一时期的旅行社业开始了产业化的进程,但受制于当时国内的政治意识形态,旅游接待工作仍有很强的非经济性,事业单位性质很强。 随着中国旅行社业的迅速发展,为了加强对旅游行业的管理,国务院于1985年颁布了《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简称条例)。《条例》第二条规定“旅行社是指依法设立并具有法人资格,从事招徕、接待旅行者,组织旅游活动,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政府第一次人为的以行政法规的方式规定了旅行社的企业性质。同时根据经营业务范围不同将旅行社分为三大类,三类社的出现和发展是国内旅游迅速发展的结果,同时表明政府开始将旅行社作为相对独

中国旅行社的产生与发展初步阶段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中国旅行社的产生与发展初步阶段 中国是世界上旅行活动兴起最早的国家之一,远在周代时期就已经有了旅行游览活动,当时,车、船、马等已成为主要的出行工具。 中国的第一家旅行社,是1923年8月由陈光甫在上海创立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1927年,更名为中国旅行社,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独立出来,并在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的15个城市设立了分(支)社,这便是香港中国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 中国近代旅行社行业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萌芽时期、外事接待时期、产业形成时期和旅行社大发展时期。 (1)萌芽时期(1923年一1949年)——由于长期战乱和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中国的旅游业规模小,发展慢,旅行社也寥寥无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陈光甫在上海创办的“中国旅行社”; (2)外事接待时期(1949年一1978年)——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这一段时期是中国旅游的政治接待时期。1949年11月新中国成立了第一家旅行社“厦门华侨旅行服务社”。1957年,由各地的华侨服务社组建而成的华侨旅行社总社(1974年更名为中国旅行社,也就是现在的中旅)总社及其分社、支社相继成立,专门负责接待海外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台同胞等,属于政府的侨务系统。在周恩来总理的倡议下,1954年,中国国际旅行总社成立了,同时还成立了15家分社,主要从事对外国旅游者的接待工作; (3)产业形成时期(1978年一198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随着旅游业被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后,旅行社逐步转变为以经营服务为主的经济性产业。1980年,中国青年旅行社(中青旅)成立,它是以来华旅游的青年旅游者为主要接待对象。在这一时期,中旅、国旅、中青旅三大旅行社系统基本上垄断了吸引海外客源的外联权,这标志着中国旅行社业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了。1984年,国务院就我国旅行社的体制改革做出了两项决定:一是打破垄断,允许各旅行社之间展开竞争。二是旅行社由行政或事业单位改为企业。1985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旅行社行业的第一部管理法规《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 (4)旅行社大发展时期(1989年至今)——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旅行社已经发展到22 784家。为了适应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变化和发展,国务院于2009年1月21日颁布了新的《旅行社条例》,对旅行社行业的管理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条例的出台,使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宏观管理更加严谨和合理,对我国旅行社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从此,我国旅行社业逐步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

旅游业发展历史

旅游业的发展历史 内容简介:一、旅游渊源;二、古代旅行活动;三、近代旅游兴起;四、现代旅游发展学习目的:1.了解旅游的早期形式,区别迁徙、旅行、旅游的关系。 2.了解中西方古代旅行的发展及主要事件,掌握古代旅行的主要特征。 3.掌握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 4.掌握现代旅游的主要特征。 一、旅游渊源 (一)什么是旅游? “旅游”从字意上很好理解。“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通俗的讲,旅游就是“出去玩”。这里面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出去”,二是“玩”。 旅游,即离开惯常居住地,以休闲娱乐为目的而进行的旅行活动统称旅游。 (二)原始社会人类的迁徙活动 人类旅游活动从何时起,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定论,但是毫无疑问,旅游并不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 旅游是属于人类的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享受活动。原始社会的人类的迁徙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生存的要求,更换生存环境,从而改善生存条件,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种迁徙的行为不属于旅游活动。旅游不是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而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三)旅行的发展 与原始人类的迁徙活动相比,古代旅行可以认为旅游活动的萌芽时期。 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的一座“文物博物馆”就曾向公众开放过。 埃及人也曾举办过各种宗教节庆活动,吸引许多人来观赏,节日期间,有小贩出售食品和饮料,导游,货郎等。 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人发明了货币,其贸易发展标志着现代旅行时代的开始。苏美尔人是世界上第一个运用金钱进行商业交易的民族,他们使用钱或通过物物交换来支付交通和住宿费用。因此,人们普遍认为,他们就是旅游业的奠基者。 结论:古代旅行开始于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古代旅行繁荣与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有很大的关系。古代旅行的动机主要是贸易和宗教,尤其是贸易,也可以这样认为,古代旅行的开拓者最早是从商人开始的。他们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消遣、休闲,所以古代旅行不同于今天的旅游活动,但可以看作是旅游的萌芽时期。 (四)旅游业的出现 真正意义上旅游,是19世纪中叶才开始发展起来的。随着资本主义国家产业革命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快速的发展,同时,人们财富的增加,交通工具的改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等一系列有利条件大大地推动了旅游活动的发展,以致于在19世纪中叶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该旅行社的出现标志着旅游作为产业开

最新-简析我国旅游业发展演变历程 精品

简析我国旅游业发展演变历程 一、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简要回顾一从事业型到产业型的转变我国旅游业发展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举世瞩目。 改革开放前,旅游业以外事接待为主,只具备产业雏形,不完全属于产业范畴。 1978年转换机制,发展产业型旅游业。 1984年中央提出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齐上、自力更生与利用外资一齐上的旅游建设方针,揭开了全方位发展旅游产业的序幕。 1986年国务院决定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正式确立其国民经济地位。 1992年中央明确提出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之后,中共中央提出的《关于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建议》,旅游业被列为第三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序列的第一位。 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此后,国家计委把旅游项目列入国债项目,铁路部门及时开行了数百列旅游专列。 中央和国务院的支持为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发展阶段来看,1980年以前,旅游产业总体规模较小;六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提高,国内旅游开始起步;七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继续发展,国内旅游有较大发展;八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发展,国内旅游迅猛崛起,这一时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 九五计划时期,产业基础夯实,稳步发展;2001年受世界旅游业整体负增长的形势影响下,中国的旅游业是在困难中继续前进,但增长速度有所下降;2002年中国旅游业是整体回升,四项旅游经济指标增速均超过10。 总之,我国旅游业借改革开放之力,2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形象日益鲜明,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 二从旅游小国到旅游大国中国是世界上旅游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接待人数180万人仅为世界的07%,居世界41位;2002年接待海外旅游者达到9791万人次,跃居世界第五大旅游吸引国、亚洲首位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