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导学案

班级:初三()姓名:学科:化学课型:新授编者:谢晓春审核:备课组【学习目标】

1、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学习重点】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学习难点】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旧知回顾(检查自我,我沉着!)

1、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是,原因是。

2、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二、知识架构(充实自我,我自强!)

一、二氧化碳:化学式_______物质类别_______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①色、味、态______________②溶解性______________③密度________________

注意:干冰是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酸不稳定,常温下易分解,化学方程式

③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常用来________ 。

④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注意:二氧化碳本身_________毒(填“有”或“没有”)。

⑤二氧化碳与炽热的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总结:二氧化碳可以与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反应。

3、二氧化碳的主要用途(4个)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温室效应的危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防治温室效应可以采取的措施: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三、成果展示(展示自我,我自信!)

四、知识完形(完善自我,我能行!)

1、倾倒二氧化碳实验[实验6-4]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如何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操作\现象\结论[实验6-5]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实验[实验6-6]

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的紫色干燥纸花,分别按图6-14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Ⅰ. ,Ⅱ.________________,Ⅲ. ,Ⅳ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进行的Ⅰ、Ⅱ两项实验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进行四组对比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用文字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实验Ⅳ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达标测试(测试自我,我细心!)

1、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井之前,为了保证人身安全,应先做一个________实验,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不要进入。

2、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0.03%正常情况下能维持这个含量基本不变是

因为自然界存在如右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图中A处不包括下列哪项()

A. 发展和和利用太阳能

B. 植物的呼吸作用

C. 人和动物的呼吸

D. 含碳燃料的燃烧

3、要把鸡蛋保鲜相当长的时间,有人提出了四种方法,你认为最好的方

法是() A.放入冰箱中 B.放入食盐水中 C.放入石灰水中 D.煮熟了保存

4、有关CO2的实验中,不能证明

CO2化学性质的是 ( )

六、拓展延伸(超越自我,我最棒!)

5、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分袋包装的蛋糕发生了兴趣,因为蛋糕包装在充满气体的小塑料袋内(如图),袋内的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个小“枕头”。他们认为这种充气包装技术,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够较长时间地保鲜、保质。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小红猜想是氮气,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

⑴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

正确,简要写出操作步骤:;

⑵小明的猜想如果正确,现象应是;

⑶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

①;②;③。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及使人中毒的原因。

2、理解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

【学习重点】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旧知回顾(检查自我,我沉着!)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相应的用途

二、知识架构(充实自我,我自强!)

三、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 化学式_______物质类别_________一氧化碳中毒,俗称____________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色、味、态________________溶解性__________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3个)

①可燃性: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还原性:(写出化学方程式)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③毒性: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_____________结合,从而使__________不能很好的与氧

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中毒,严重时会危机生命。

3.一氧化碳的用途(2个):

①_____________(利用一氧化碳的______性)

②_____________(利用一氧化碳的______性)

三、成果展示(展示自我,我自信!)

四、知识完形(完善自我,我能行!)

1、如图:煤在煤炉中燃烧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煤炉内底部、中部、上部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上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底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说出煤炉燃烧的防毒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防煤气中毒,煤气厂常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其作用是_ __,这

种难闻气味的气体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如发生煤气泄漏,应采取的措

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开灯,开换气扇等能够产生火花的操作)

3、一氧化碳对人和环境有利也有弊.请写出它的利与弊:

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性质不同,这是因为___ 不同。

A

C ①

五、达标测试(测试自我,我细心!)

1、如图,实验室用一氧

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加热氧化铜前,

需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

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A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B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A处有_________气体生成.反应的方程式为。

(3)在C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燃尾气的目的是_____

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时先撤去酒精灯①,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至试管冷却,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拓展延伸(超越自我,我最棒!)

2、有A、B、C、D、E五种常见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关系:

已知:C是一种金属,气体D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气体有毒,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写出这五种物质的化学式:

A.B.C.D.E.。

七、单元总结

B

九年级化学学科第六单元的教案课题三: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九年级化学学科第六单元的教案

4、CO2不能燃烧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如何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呢? 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是否比空气大。 2、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支持燃烧。 3、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 探究1.二氧化碳的性质—密度、是否支持燃烧 演示实验 下层的蜡烛先熄灭, 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CO2的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 结论:1、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密度比空气的大。 探究2.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否溶于水 现象:塑料瓶变瘪 结论:CO2能溶于水,使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小,大气压强使瓶子变瘪。 小结CO2的物理性质: 1.C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 3.能溶于水。 承上启下:CO2能溶于水,是发生了物理变化,那么溶于水CO2的有没有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呢? 探究3.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是否与水反应 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五、当堂练习: 1.为了区别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无色气体,下列说法中不可行的是() A.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C.分别通入水中 D.用塑料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入1/2体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 2.下列做法容易发生危险的是() A.用石灰浆抹墙 B.用干冰制造舞台上的云雾效果 C.到溶洞探险前,先用手电筒照明试探能否进入 D.进入红薯和白菜的地窖前,先进行灯火实验 3.写出下列转化关系的方程式。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以及环境的影响。 当堂练习。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课题3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这两种气体得重要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与主要用途,知道自然界中得氧循环与碳循环。 2、了解一氧化碳得毒性,知道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与增强环保意识。 3、通过探究二氧化碳性质得实验,学会对实验中出现得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得方法。 4、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实验与完成一些实验,培养学生得基本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得现象,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得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得性质,培养学生得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得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得问题意识以及思维得严密性。 2、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得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得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得喜悦与对化学学习得持续兴趣。 教学重点 1、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得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得比较。 2、二氧化碳得重要化学性质。 3、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得用途。 4、温室效应得形成、危害性及其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 1、二氧化碳化学性质得探究。 2、辨证观点得培养。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观察、对比分析、总结、联系实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CAI多媒体课件、紫色石蕊浸泡过得干燥小纸花、澄清石灰水、新鲜鸡血、抗凝血剂、CuO、干冰、导管、试管、烧杯、铁架台、玻璃管、阶梯蜡烛、酒精灯、单双孔塞、火柴等、学生分组(四人一小组)。 2.学生准备:大试管、单孔橡皮塞、导气管、橡胶导管、药匙、酒精灯、小木条、火柴、集气瓶、玻璃片、小烧杯、镊子、白铁皮阶梯架、软塑料瓶、浸过石蕊试液得小花(每小组4朵)、大理石、稀盐酸、醋酸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课 (幻灯片)1.有人牵着一条狗走进爪哇得毒谷,狗晕倒了,人却安然无恙;当人弯腰欲救狗时,人也晕倒了。这就是为什么呢? 2.谜语:它可以翻手为云,复手为雨,就是“植物得粮食”、“灭火得先锋”、墙壁得“粉刷匠”、也就是造成温室效应得罪魁祸首之一。它就是一种什么物质? [教师讲述] 1.就是二氧化碳所致;2.二氧化碳。 [引言] 认识一种物质主要就是从物质得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等方面着手,以便我们更好地使用它。那么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呢?本节课我们先来一起探究一下。 授新课 一、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得性质 。 [学生活动] 制取并收集三个集气瓶与一个软塑料瓶得CO 2 活动与探究一: (幻灯片)⑴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阶梯架上,把阶梯架放在烧杯里,将一个集气瓶中得CO 缓慢地沿烧杯内壁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分析。 2

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教案--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 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仓” 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称它为“天然的粉刷匠”;环境师则认为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提出问题 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里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开汽水、啤酒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冒出,以上两个生活现象说明了哪些问题? 讨论交流 讨论相关原因。 探究实验 课堂讨论 低处的蜡烛先熄灭说明CO 2有什么样的性质? 下层阶梯上的蜡烛先

归纳总结CO2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CO2气体会变成固体——干冰,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知识拓展和氧气、氢气类似,在加压降温冷却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冷却成无色液体、雪花状固体。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其含义“外形似冰,融化无水”,干冰在101KPa,-78.5℃升华。干冰易升华。 探究点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 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 提出问题 1.在探究CO2的密度实验时,两支蜡烛都熄灭说明CO2有什么样的性质?2.CO2能供给呼吸吗? 讨论交流学生结合上述实验和生活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1)CO2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但对有些物质也有助燃性,例如镁带可以在CO2中燃烧。因此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CO2来灭火。 (2)CO2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CO2含量达到1%时,对人体就有害处,达到4%~5%时,会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达到10%时,能使人呼吸停止、以致死亡。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或溶洞,应进行灯火实验,以探明其中CO2含量是否过量。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课堂讨论上述四个实验如果去掉其中任何一个,还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吗,为什么?实验Ⅰ在探究二氧化与水的反应中起什么作用? 归纳总结如果把Ⅳ中得到的红色小花小心加热,红色消失,小花又变为紫色。其原因是碳酸不稳定,震荡或加热时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H2CO3 = H2O+ CO2↑。 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提出问题①如何验证反应中有二氧化碳生成? ②如何检验你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五课时) 主备教师:董有丽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在介绍二氧化碳时,首先让学生利用课题2中讨论确定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探究它的性质,同时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介绍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它对维持整个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国联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危及全球,然而,二氧化碳却又有广泛的用途。关于一氧化碳的教学,教材主要通过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归纳它的可燃性、毒性和还原性。 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困难、障碍)是(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归纳)(指出问题),产生这一问题(或困难、障碍)的原因是(学生缺乏观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分析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或困难、障碍),就要(多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解决方法),其中关键是(做演示实验)(方法的关键)。 四、支持条件分析 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及蜡烛等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设计: 情景导入:讲述意大利死狗洞的故事 二氧化碳 (一).物理性质 活动探究:倾倒二氧化碳 现象:底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分析: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也不支持燃烧。 活动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现象:塑料瓶变扁了 分析:CO2溶于水后,瓶内的气压减小,大气压把瓶子压扁 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为空气的倍(3).溶解性:易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4).干冰的升华:气体的C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在常温常压下易升华,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作致冷剂。 解释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原理。

唐县第一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3.认识一氧化碳,了解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主要用途。 4.知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以及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对一氧化碳性质的研究,进一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科学习惯。 3.通过实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 1.二氧化碳的性质与检验。 2.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难点 1.二氧化碳与水和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教学准备: 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导管、塑料瓶、两瓶分别装有稀醋酸和水的喷雾瓶、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等。 药品:石灰石、盐酸、澄清石灰水、一瓶雪碧、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新鲜鸡血、抗凝血剂、氧化铜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展示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请两位学生互相配合,在3min内制好三瓶二氧化碳。引导学生适时地评价他们的操作。 师:下面我们就用刚制好的二氧化碳做一组实验,通过实验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师:请一位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1.展示一瓶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2.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加入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3.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 师:从以上3个实验,我们发现了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A+B)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学目标 1. 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2. 了解二氧化碳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 3. 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4. 知道温室效应,了解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应采取的措施。 教学重点 1. 二氧化碳的性质。 2. 一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 1.CO2与水的反应。 2.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充有一氧化碳的贮气瓶、导管、烧杯、试管、铁架台、玻璃管、酒精灯、单双孔塞;澄清石灰水、新鲜鸡血、抗凝血剂、CuO、干冰。 学生用具:大试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集气瓶、烧杯、酒精灯、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软塑料瓶;石灰石、稀盐酸、木条、蜡烛、石蕊溶液、花、稀醋酸。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案A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CO2在自然界中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有必要探究CO2的性质。 二、新课教学 1. 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6-3:如教科书第117页图6-14所示,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 实验6-4:如教科书第 117页图6-15所示,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 第 1 页

根据实验6-3、6-4完成下表: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生产汽水等碳酸型饮料就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这一性质。 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实验6-5: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然后将第四朵纸花取出, 学生:第一朵小花遇醋酸变成红色;第二朵小花遇水不变色;第三朵小花遇二氧化碳也不变色;第四朵小花同时接触水和二氧化碳后,由紫色变成红色。这说明水和二氧化碳接触后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类似醋酸的物质。 将第一朵小花和第四朵小花分别小心加热后,第一朵小花的红色未褪去,而第四朵小花的红色褪去,又恢复为紫色。这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物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教师讲解:CO2与H2O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O2+H2O H2CO3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受热时分解更快。 H2CO3 H2O+CO2↑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学生: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CO2 +Ca(OH)2 CaCO3↓+H2O 归纳总结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 (2)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Ca(OH)2 CaCO3↓+H2O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单元是初中最为完整的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既能联系到碳单质,又学习到了碳酸和碳酸钙等化合物知识,同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本课题内容是本单元内容的核心和纽带。本节教材总体来说难度不大,很多知识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相关的化学问题,提升科学素养水平。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氧化碳,知道其重要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实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2)通过学生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水平。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学生懂得二氧化碳能够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实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用紫色石蕊试纸来实行实验探究,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3)通过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感受化学就在他们身边,增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注重。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二氧化碳的性质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二、教法分析 因为初三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移,他们习惯于依靠感性来理解事物,所以本节课以引导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表达学科特点,发挥实验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感知和探索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学法指导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己实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初三年级学生绝大局部处在14—15 岁的年龄段,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往往通过自主探究来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喜欢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所以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总结得出结论,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发展新知识,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合作学习,达到发展思维水平的目的。 四、设计思路 本节课堂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也较多,所以,我在设计时以探究可乐饮料为活动线,以获得二氧化碳性质用途为知识线。将二氧化碳的性质等知识搭上了趣味、愉悦、竞争的载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充分表达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个教学宗旨。 五、教学程序

勉县第三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 1 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只占0.03%,自然界中如果没有二氧化碳会怎样?[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图6-19,简述二氧化碳对自然界中生命活动的重要性。[教师活动](1)展示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演示[实验6—14]。 (2)讲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与氧气比较) 注意:“干冰”是指固体二氧化碳。 [讲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师活动]①演示[实验6—14]。 ②提出问题:为什么下层的蜡烛先熄灭?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板书]1.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不能供给呼吸。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119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二氧化碳是否有毒? ②在进入深井或深洞的底部时,应先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保证安全? [讲解]二氧化碳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很重要。人体的血液中也需要适量的二氧化碳,以促使呼吸器官的正常工作,如缺少二氧化碳,则呼吸作用就会减弱,以至停止;但如果吸人多量的二氧化碳,则又会妨碍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使新陈代谢不能正常进行。所以当空气的二氧化碳超过1%时,对人有害处,达到10%时,会致人死亡。但是这不能说明二氧化碳有毒。 [板书]3.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教师活动]①演示[实验6—16] ②讲解实验中所发生的两个化学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 [学生活动]①观察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②判断“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红色”这句话是否正确。 [板书]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 CO2 + H2O === H2CO3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H2CO3 === CO2↑ + H2O (碳酸不 稳定) [学生活动]: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活动]写出二氧化碳跟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出这个反应也是鉴定二氧化碳气体的重要反应。 [板书]4.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CO2 + Ca(OH)2 === CaCO3↓ + H2O(用来鉴别CO2)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1.灭火(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2.做工业原料 3.“干冰”的妙用 4.做肥料 [学生讨论]二氧化碳对自然界的生命话动很重要,而且还有很多用途,是不是在自然界中越多越好?[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119-120页,总结二氧化碳的用途。 作业 1.完成教材第123页3-6题。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一氧化碳的性质 (2)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化学实验及相关分析,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2)通过对一氧化碳毒性的认识,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心和爱护我们的地球,从小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 (1)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及不同 【教学难点】 (1)一氧化碳的性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CO还原氧化铜装置所需器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当碳燃烧不充分时,会生成一氧化碳,你能写出它的化学方程式吗? [2C+O22CO] 本节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碳的另一种氧化物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二、新课学习 二、一氧化碳的性质 1.一氧化碳物理性质 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 视频:一氧化碳的燃烧实验 一氧化碳能够燃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化学方程式为: 2CO+O22CO2 想一下,由此性质我们可知一氧化碳的用途是什么? [作燃料] 结合前几节学习内容,研究一下,煤炉中的煤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把煤看成是碳),尝试写出化学方程式。 [最底层:C+O2CO2 中层:CO2+C2CO 上层:2C+O22CO、2CO+O22CO2] 2.还原性 视频: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现象是什么? [黑色的氧化铜变成了红色物质,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一氧化碳和木炭一样具有还原性,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 CuO+COCu+CO2 在做这个实验时,有些注意事项,分析一下原因可能是什么? 1.使用CO前应先验纯。 [因为CO混有O2时,点燃可能发生爆炸] 2.实验开始应先通CO,再加热。 [防止CO与管内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 3.实验结束要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CO。 [防止还原得到的铜高温下又被氧化] 4.尾气要进行处理——点燃或用气球收集。 [防止CO污染空气] 除还原氧化铜外,一氧化碳还可还原多种金属氧化物。 视频: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Fe2O3+3CO2Fe+3CO2 通过以上所知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可知一氧化碳的另一用途是什么? [冶炼金属] 3.毒性 视频:一氧化碳毒性实验 毒性的原因是:一氧化碳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强,使人体缺少氧气而窒息,甚至死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优秀教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 3.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4.知道温室效应,了解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应采取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根据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设计实验方案。 2.通过教师的实验演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及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称它是“粉刷匠”;环境师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请你们猜一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二、推进新课 1.二氧化碳的性质 [演示实验]实验6-3和6-4,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记录] [提出问题]通过实验6-3和实验6-4,可以得出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 [归纳总结]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提出问题]你还能通过哪些事实或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总结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方法) [归纳总结]①一个两端(均有纸筒)已平衡的天平,往一端的纸筒中倾倒二氧

化碳,天平向倒入二氧化碳的纸筒一端倾斜;②同体积的气球,充入二氧化碳比充入空气下沉得快;③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等。 [讨论交流]列举一些生活事实,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是否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呢? [演示实验]实验6-5,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记录] [归纳总结]①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 H2CO3。 ②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H2CO3H2O+CO2↑。 [讲解]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沉淀:CO2+Ca(OH)2CaCO3↓+H2O。 [提出问题]生活中为了使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Ca(OH)2]粉刷的墙壁快些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自学及小组合作学习,掌握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学会观察和描述化学现象。 2、进一步认识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的化学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讨论,学习全面认识与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合作、创新精神; 重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与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课堂讨论法、情境激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仪器、药品: 试管、集气瓶、烧杯、蜡烛、可口可乐、干花、石灰水、火柴、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深山谷中有一个著名的屠狗洞,洞中有一个屠狗妖,人进入洞内安然无恙,狗却死亡。科学家波曼尔决定弄个究竟。一天,他打着火把牵着狗走入洞内。他发现火把飘忽不定,狗却晕倒。他如是蹲下看个究竟,感到呼吸困难。他抱起狗走出洞外,哈哈大笑:这屠狗妖就是_____. 师:你能猜出屠狗妖是谁吗? 生:进行猜想 师:板书:二氧化碳 师:关于二氧化碳同学们知道多少呢?说出你的依据。大家组内讨论,每组可选一位代表作答。

生:交流讨论,得出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 师:引导学生整理: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78℃为白色雪状固体――干冰。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制法,你能制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吗?(要求学生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并给学生发放实验卡片) 师:如何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了?这又说明了二氧化碳有什么样的性质? 生:小组讨论并确定实验方案 师:将所有的小组分成两个大组, 第一组做课本实验【实验6-3】, 将已制取的一瓶二氧化碳缓缓地倾倒于烧杯中阶梯上的蜡烛。实验6—3 现象阶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后熄灭 分析1、CO2密度比空气大;2,CO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注意]倾倒CO 2 时,不能把玻璃片完全拿走,且倾倒时应沿蜡烛对面方向倒第二小组做课本实验【实验6-4】。 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软质塑料瓶内快速倒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盖上瓶塞,震荡,观察现象。等得出什么结论? 现象塑料瓶瘪了 分析CO 2 能溶于水 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的讨论,解决学生做实验中提出的问题。 师:哪组的学生愿意将你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 生:分组展示 师:经过我们的探究学习,大家对二氧化碳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请同学们参照课本,相互合作完成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总结。小组相互交流。 [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密度溶解性其它 CO 2无色气体比空气大能溶干冰易发生升华现象 师: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哪些事例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师:请小组讨论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设计 (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化学教材人教版,第六单元第三节,在前二课时研究碳的单质的基础上从本节开始研究碳的化合物,碳的化合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及碳酸盐和有机化合物,其中,学生最熟悉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案要求掌握的三气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它的学习能对氧气和氢气的掌握起着巩固和提高作用,也为学生今后学习 C 、CO2 、CO 、H2CO3、CaCO3等物质及其衍变打下基础,做好铺垫,所以本节内容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从研究方法看,这节采用学生共同参与的探究式教案方法对学生以后研究其他物质具有指导意义。从教育目的看,它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对整个地球和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由于CO2含量的增加造成的温室效应已引起了全人类的共同关注,全面系统的研究CO2的性质具有现实意义。所以本课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初中自然科学的教案重点。由于内容较多所以分二课时完成。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二氧化碳并不陌生,知道它能灭火,能制汽水,还知道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也知道用石灰水检验CO2,但它为什么会有这些用途,是什么性质决定的,它还有哪些用途,是学生们不知道的,要求学生通过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所以这节课重点不在知识的本身,而是形成结论的过程和方法,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具备探究事物内在本质的能力,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同时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培养学生用化学的视觉去看待世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设计意图 二氧化碳是继学生学过氧气后需认识的另一种重要气体,该气体与日常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已有所接触,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对二氧化碳性质和用途的认识还没有构建其知识体系。所以,本节课明线设计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打开雪碧饮料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性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技能性目标:1、熟练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初步学会二氧化碳的制备。 体验性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及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 2、通过认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及人 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意识。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方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相关性质所需仪器。

板书设计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 无气体无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O2+H2O=H2CO3 H2CO3= H2O+ CO2↑ (2)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3)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3、二氧化碳的用途 (1)二氧化碳可以制汽水。 (2)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3)二氧化碳是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等用途 附: 课堂练习一 1、国外试行用“汽水”(碳酸饮料)浇灌植物,它的作用是() A、对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利 B、加速光合作用的进行 C、在植物上形成温室 D、改良土壤 2、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径是() A、江、河、湖、海溶解二氧化碳 B、大森林火灾 C、原始森林的光合作用 D、矿物燃料的燃烧 3、意大利有一“死狗洞”,游客牵着小狗进入洞内,小狗会晕倒在地,而人却能安全出入,后来科学家波曼发现洞内湿漉漉的泥土中冒着气泡(CO2),据此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 4、用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具有下列性质:(1)CO2的密度比空气大。(2)CO2能溶于水。 随堂检测 1、判断正误,并将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1)干冰不是冰,而是固体二氧化碳。 (2)盛石灰水的试剂瓶用久了瓶壁上有白色沉积物,是因为石灰水长期放置,水分蒸发干,最后氢氧化钙沉积在瓶壁上。 (3)物质燃烧后,都有二氧化碳生成。 (4)氢气与二氧化碳一样,可以从一个容器向另一个容器里倾倒。 (5)通常情况下,加压可以使二氧化碳在水里溶解得更多些。 2、为什么有时人走进久未开启的菜窖会突然晕倒?进入菜窖前应该怎样检验,才能避免发生这种事故? 3、如何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会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你对现今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呈现上升趋势的客观事实,有什么看法? 4、在下左图所示的密闭暗箱里,放一盆生机盎然的绿色植物,烧杯中盛有蒸留水,并悬浮着一个塑料小球,数天后,发现塑料小球漂浮在液面上,根据上述现象回答: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塑料小球漂浮的原因是。 (3)要证明(1)中发生的变化,可在烧杯中滴入试剂,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作业: 1、书P120页3,6,7,8题。 2、课后完成书P119页调查与研究。 教学反思:二氧化碳使空气中的一种常见的气体,它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但向空气中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导致“温室效应”,影响生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能灵活应用CO?性质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2)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并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学会应用。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仪器:烧杯,试管,试管夹,集气瓶,酒精灯,玻璃片。 药品:稀盐酸,石蕊试液, 其它:塑料矿泉水瓶,蜡烛。 曾’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述“死狗洞之谜”,引起学生兴趣,引出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推进新课

1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取一瓶CO2,观察、记录物理性质 (2)实验探究: 教师演示实验【实验6-3】 [共同分析] 【实验6-3】中发现烧杯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说明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像水一样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 教师演示实验【实验6-4】 【实验64】中发现软塑料瓶瘪了。说明CO?能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填表: [课件展示] [小结归纳]CO2的物理性质:(1) CO?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3)能溶于水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师活动] (1)介绍紫色石蕊试液。 (2)将软塑料瓶中的液体导入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猜想:哪种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了? 1、水使紫色石蕊变红 2、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 3、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设计实 验: 1、将干燥的紫花上滴加水 2、将干燥的紫花直接放在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案

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与石蕊溶液相互混合的各种情况的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水溶性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稳定性 三、教学过程 【设问引入】 在具体上本节内容前请大家思考以下2个问题 【展示课件】 1、有人牵着一条狗走进爪哇的毒谷,狗晕倒了,人却安然无恙;当人弯腰欲救狗时,人也晕倒了,这是为什么呢? 2、谜语:它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云,是“植物的粮食”、“灭火的先锋”、“墙壁的粉刷匠”,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之一。它是一种什么物质? 【学生思考猜想】 1、第一个问题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而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所以是植物的粮食 3、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所以是灭火的先锋。 【点评引入】 同学们回答的都不错,所有这些现象都是因为二氧化碳,那么二氧化碳除了有大家提到的这些性质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性质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讨的内容。 【提问】那么在同学们的了解中,关于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并展示幻灯片】1、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3、能溶于水4、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5、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6、不能支持呼吸 【追问】那么这些性质是你们确实感受到的,还是老师告诉你的呢?你们有没有具体的事实或实验呢?那么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事实和实验来让同学们更了解它的性质。首先同学们能不能解决它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学生回答】我们通过实验室收集到的气体它就是无色无味的 【补充】其实现在大家就可以马上确定这个性质了大家都知道我们呼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现在就请同学们深吸一口气,再呼出,再问一问你呼出的这口气! 【学生深呼吸得到事实】 【过渡】那么它是不是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呢?下面请看这个视频中的实验,同学们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二掌握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过程和方法 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通过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的认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2.运用化学方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的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CO 2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原理的分析。 教学难点:CO 2 【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法、情景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的性质。 展示一瓶可乐。教师引入新课,探究CO 2 二、联系实际,感知化学 学生通过生活经验,观察收集好的二氧化碳气体,思考并归纳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2.学生分组设计并实验:利用现有的仪器和药品(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和水)探究二氧化碳的水溶性。 3.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观看干冰视频,了解其性质和用途。 三、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演示实验:梯形蜡烛实验。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推理这一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 2. 学生分组设计并实验:利用现有的仪器和药品(新制二氧化碳、紫色石蕊试液、水、干燥的石蕊纸花)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学生分组并设计实验:在刚才的软质矿泉水瓶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什么现象? (2)实验现象: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可使紫色石蕊试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1(第1课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时1 二氧化碳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和实验探究了解CO2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通过动手实验掌握CO2相关性质的实验操作的具体步骤; 3.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知道温室效应的危害,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并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三、教学过程 【旧知回顾】上节课我们学过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回顾该实验装置及实验原理。 【思考】为什么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观察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的有哪些物理性质? 【过渡】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我们用制取的二氧化碳来探究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将二氧化碳慢慢倒入放有高低不同位置的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分析。 【总结与交流】 【方法展示】 【探究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

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 【总结与交流】 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就是利用了这一性质。 【交流讨论】汽水的生产原理我们已经知道,那为什么可乐、雪碧等饮料统称为“碳酸饮料”?“碳酸”是什么呢?CO2溶于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 【过渡】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教师演示实验: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纸花。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提示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成红色) 【分析与总结】 2 红色。H2O+CO2=H2CO3 【过渡】演示实验:将上述实验的第四步得到的变红的小纸花,小心的用吹风机烘干,看到红色的纸花又变成了紫色。

2021年初中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1) 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鉴别二氧化碳。 2.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性质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能灵活应用CO 2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检验。 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 新课引入 同学们,虽然二氧化碳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很小,但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火灾发生时,消防员叔叔们就会用到二氧化碳泡沫灭火器,他们把灭火器倒过来轻轻磕一下,打开开关,马上会有一股强大的气流从气罐中喷出,使火焰熄灭。二氧化碳为什么可以使火焰熄灭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二氧化碳的世界吧! 教学过程 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自主完成P117实验6-3、实验6-4,探索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 [学生活动] 的制法,完成教材P118实验6-3,制备下面(1)根据课题2 中所学的CO 2

实验需要的CO 。 2 ,观察、记录现象。 (2)取一瓶CO 2 (3)实验探究:结合教材实验内容及插图,完成教材P117实验6-3、实验6-4,叙述现象,并讨论分析原因。 [共同分析] 不实验6-3中发现烧杯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CO 2 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像水一样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中。 能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 实验6-4中发现塑料瓶瘪了。说明CO 2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填表: (4)[视频]干冰升华:解释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原理。 [讲解]如果利用飞机从高空中撒布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吸收了空气中的热量,水蒸气迅速冷凝成水滴,于是就开始下雨。这就是人工降雨的奥秘。 Ⅱ.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教师活动] [设问] CO 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2 [猜想]学生猜测 [提供信息]介绍紫色石蕊溶液。 [学生]分组完成教材实验6-5,叙述现象并讨论分析原因,填写下表。 O [共同分析]二氧化碳跟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H 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