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有答案)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二氧化碳

学习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学习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学习难点1.CO2与水的反应。2.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学习过程

一、课前学习

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影视舞台上常用于产生云雾翻滚的效果,使人如入仙境的物质是_________,其中产生云雾效果的原因是_________;根据它产生雾的性质,说出它的两个主要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干冰干冰升华时吸热,周围空气温度降低,使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

二、预习展示

学习建议:认真学习,然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下面的关于二氧化碳学案的检测题,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定会有丰硕的收获!

石灰浆抹墙壁,为加速墙壁硬化,常在室内放一个炭火盆,其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是化学原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考查学生联系生活,联系实际的能力。

答案:C+O2点燃

CO2Ca(OH)2+CO2====CaCO3↓+H2O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探究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活动与探究]1.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台阶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将一个集气瓶中的CO2缓慢地沿烧杯内壁倒入烧杯中(注意:集气瓶上的玻璃片不要拿掉,只需露出瓶口的1/3),观察现象并分析。

2.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塞,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

[探究]你知道汽水、啤酒打开时为何冒气泡吗?放出的气体是什么?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

根据上述观察分析填写下表: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态CO2叫干冰(致冷剂、人工降雨)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活动探究] 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第一朵小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小花喷上水,第三朵小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小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花的颜色变化。然后将第一朵小花和第四朵小花取出小心加热,观察现象。

2、CO2能与H2O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O2+H2O===H3CO3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受热时分解更快。

H2CO3===H2O+CO2↑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用于检验CO2

4、CO2能与NaOH反应

CO2+2NaOH===Na2CO3+H2O -------用于吸收CO2(除杂)

5、镁条能在CO2中燃烧2Mg+ CO2点燃2MgO+C

[练习]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

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变得潮湿?

[学生思考回答]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石灰浆〔Ca(OH)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墙壁越来越硬,刚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三、CO2的用途

1.二氧化碳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作温室里的气体肥料。

2.能灭火。

3.因为易溶于水,所以可制汽水等碳酸饮料。

4.干冰可用作人工降雨,创造云雾缭绕的景象;还可作制冷剂,用于冷藏食物。

5.是一种很好的化工原料。

探究点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负面影响——温室效应

1.全球温度升高,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许多城市。

2.现在温带的农业发达地区,由于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干旱,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

3.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②促进节能产品和技术的开发和普及,提高能源的生产效率和使用效率;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④人工吸收CO2。

[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做才算是“低碳”?

四、课堂训练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不断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却基本保持不变,这是由于( )

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②矿物燃料的燃烧③死亡动植物的腐烂④矿物如CaCO3的分解

A.①③B.①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思路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这是由于一方面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不断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矿物燃料的燃烧、死亡动植物的腐烂、矿物如CaCO3的分解等又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D

2.近年来地球气候逐渐变暖,科学家们认为这是“温室效应”所致。下列气体进入大气层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是( )

A.CO B.CO2 C.SO2 D.NO2

思路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使地球气候逐渐变暖,这就是“温室效应”。

答案:B

3.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思路解析:A实验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B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能与石灰石反应,C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这些均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体现。D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这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答案:D

4. 2019年3月,我国在世界上首先用二氧化碳作原料生产出了一种无毒、阻气、透明、全降解塑料——二氧化碳聚合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生产该聚合物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

B.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廉价资源生产全降解塑料

C.该塑料可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包装、一次性餐具等方面

D.二氧化碳聚合物就是固体二氧化碳

思路解析:二氧化碳聚合物是一种无毒、阻气、透明的全降解塑料,并非固体CO2,可用来包装食品、制一次性餐具等。由于CO2是生产聚合物的原料之一,故能减缓温室效应。

答案:D

第二课时一氧化碳

学习目标

1.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

2.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学习重点一氧化碳的性质。

学习难点一氧化碳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课前学习

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1.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虽然都是由_________元素和_________元素组成的,但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_________,这种不同的分子构成,使得它们性质_________。 答案:碳 氧 氧原子 有很大的不同

2.一氧化碳主要化学性质是_________性、_________性和_________性。它的主要用途是作_________和在冶金工业中作_________剂。

答案: 可燃 还原 毒 燃料 还原

3.用纯净的CO 还原CuO 时,试管中的CuO 由_________色逐渐变为_________色;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可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

答案:黑 红 变浑浊

二、预习展示

学习建议:认真学习,然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下面的关于一氧化碳学案

的检测题,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定会有丰硕的收获!

1.现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20 g ,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先使该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_。

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得

20 g ×(1-64%)=m(CaCO 3)×12%

则m(CaCO 3)=60 g 。

答案:60 g

2.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一氧化碳吸进肺里跟血液里的_________结合,使血液里的这种物质不能很好地跟________结合,致使人体缺少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一氧化碳的毒性。

答案:血红蛋白 氧气 氧气

3.要使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则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由题意得m(CO 2)×

4432=m(CO)×28

16m(CO 2)∶m(CO)=11∶14 答案:11∶14

4.下列有关CO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氧化碳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B.在炉火上放一盆水,可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C.一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和碳元素,所以它属于混合物

D.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一氧化碳的性质。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一氧化碳吸进肺里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液里的这种物质不能很好地跟氧气结合,致使人体缺少氧气。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炉火上放一盆水,水不能吸收一氧化碳,所以此方法不能避免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是化合物,属于纯净物,不是混合物。

答案:D

5.CO和CO2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都是无色有毒的气体B.都是氧化物,都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C.都能用碳和氧气反应制得D.都能溶于水,并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的对比。二氧化碳是无色无毒的气体,A错。一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B错。都能用碳和氧气反应制得,当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当氧气不足时,生成一氧化碳,C正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D错。

答案:C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探究点一:一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有剧毒

CO中毒的原理: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讨论]1.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煤气中毒?

(煤气泄漏,室内通风不良,或生煤炉火的房间不装烟囱)

2.有人用煤火取暖,又担心煤气中毒,临睡前在煤炉上和地上放两大盆冷水,这样做能预防煤气中毒吗?(水不能预防煤气中毒,因为CO难溶于水。)

3.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便于煤气泄露易被察觉;关闭煤气阀门,然后开窗通风。)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2CO+O2点燃2CO2

[介绍]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一氧化碳在燃烧。

3 、还原性:

[演示实验]

在玻璃管中放入氧化铜,通入一氧化碳赶走玻璃管内的空气后,加热。观察现象并与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作对比。

现象:玻璃管中的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说明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CO+CuO △

Cu+CO2

注意:一氧化碳有毒,用酒精灯点燃尾气是防止未与氧化铜充分反应的一氧化碳散失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问]该反应是否是还原反应?若是还原反应,哪种物质具有还原性?

[答]是还原反应,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三、CO的用途。

1、作燃料;

2、冶炼金属:

Fe2O3+3CO高温2Fe+3CO2

[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一氧化碳的三大性质:可燃性、毒性、还原性。另外锻炼了大家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训练

1.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的是( )

A. 澄清的石灰水

B. 蒸馏水

C.灼热的氧化铜

D.紫色的石蕊试液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的差异。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一氧化碳能使灼热的氧化铜由黑色变为红色。

答案:B

2.(经典回放)含有硫的煤在火炉中不完全燃烧时,排放出的下列气体组合中都属于大气污染气体

的是( )

A.SO2、CO2

B.CO2、CO、SO2

C.CO、CO2

D.CO、SO2

思路解析:CO2不属于大气污染气体,故A、B、C三项排除。

答案:D

3.(经典回放)小杰设计了如右图所示装置(铁架台等固定装置略去)来验证石蜡中含碳、氢两种元素。

装置A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石蜡中含有__________元素;装置B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石蜡中含有______________元素。

思路解析:将石蜡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无水CuSO4和澄清石灰水,若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成蓝色晶体,则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从而可推出石蜡中含有氢元素;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CO2,从而可推出石蜡中含有碳元素。

答案:白色固体变成蓝色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碳

4.现有A和B组成的黑色混合物,按以下图示进行实验:

根据实验推断,并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_ ,

B. _____________ ,

C. _____________ ,

D. _____________ ,

E. _____________ 。

思路解析:此题是实验推断题,学生要根据所学知识和题目中有关信息和物质间的联系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C CuO CO2Cu CO

5.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A、B两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实验的方案。A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如下图甲所示。B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按下图乙进行实验,观察小花颜色变化(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红色)。

请你对A、B两同学的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

(1)哪个同学的方案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既需证明它能与水反应,又需要证明反应后生成物具有酸性。A同学做的实验甲,易产生“二氧化碳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错误结论。B同学做的实验乙,其中Ⅱ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Ⅳ说

明只有二氧化碳与水相互作用后的产物才能使石蕊变红,与Ⅰ实验对比说明该产物具有酸性。

答案:(1)B同学的实验方案合理

(2)B同学进行了多个对比实验,通过观察小花颜色的变化可以说明:紫色石蕊变红不是水作用的结果,也不是二氧化碳作用的结果,而是酸作用的结果,二氧化碳溶于水一定生成了具有酸性的物质

6.某纯净气体通过下图装置时,可观察到:A中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判断:气体和黑色粉末可能的组合是什么?

思路解析:本题是由实验现象探讨物质组成的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实验过程中,A中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说明该气体既不是酸性气体(CO2、HCl、SO2……),也不是碱性气体(NH3)。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经过B装置反应后有CO2气体生成。已知通入的气体和B中玻璃管内盛的黑色粉末都是纯净物,说明玻璃管中盛的不是炭粉跟氧化铜的混合物。根据已有知识可确定气体和黑色粉末的可能组成是:氧气和炭粉或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粉末。

答案:氧气和炭粉或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粉末。

2019-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6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有答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知识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实验探究 1、倾倒二氧化碳实验 A、步骤:向盛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如图)。 B、现象: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 C、分析:接触二氧化碳的蜡烛会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低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先沉到烧杯底部。 2、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A、步骤: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加入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 盖,振荡。 B、现象:塑料瓶变瘪。 C、分析:瓶子扁了,说明瓶内压强降低,证明部分二氧化碳溶解到水里去了。 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密度为1.997 g/L),能溶于水(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增大压强会溶解的更多)。 干冰及其用途 二氧化碳有三态变化,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做干冰。干冰能直接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这个过程能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作制冷剂,也可用于人工降雨等。 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探究实验: (说明:本实验中用到的小纸花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再干燥的纸花) 操作 喷稀醋酸喷水直接放入CO2 中喷水后放入CO2中,取 出再烘干

现象小花变红小花不变色小花不变色小花变红;烘干后变紫 分析稀醋酸能使小 花变红 水不能使石蕊变红 干燥的CO2不 能使石蕊变红 二氧化碳和水作用生成 了碳酸,碳酸不稳定, 受热易分解 结论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b.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H2O+CO2↑ 2、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了。这是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白色碳酸钙的缘故。化学实验中常用这个现象来检验二氧化碳。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 ↓+H2O 理解辨析 1、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一般不用燃着的木条来检验二氧化碳,因为氮气也不支持燃烧。 例题1、如图所示,在一个盛有氢氧化钙溶液的容器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 现用一只杯子将蜡烛罩住,猜想一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D) A.蜡烛燃烧不变,液面下降B.火焰逐渐熄灭,液面下降 C.蜡烛燃烧更旺,液面上升D.火焰逐渐熄灭,液面上升 例题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C ) A.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 B.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二氧化碳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例题3、“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其中还含有少量柠檬酸,柠檬酸受热不分解、不挥发),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A) A.先变红后变紫 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先变红后变无色 D.先变蓝后变紫 例题4.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小芳曾用四朵紫色干燥的石蕊小花做了下图所示的四个探究实验,得出了“CO2溶于水生成酸”的结论.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六单元 课题3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含答案)

第六单元课题3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H2B.N2C.O2D.CO2 2.比较下列三种物质,判断不正确的是() A.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 B.组成上都含碳元素 C.属于单质的是干冰 D.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大理石 3.用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尿素中有2个氮原子 B.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g C.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质量比是44:17 D.该反应是充分利用CO2的一种有效途径 4.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A.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 B.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5. O2和CO2总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O2具有助燃性,而CO2可用来灭火 B. 空气中O2过多无害,而CO2过多会形成酸雨 C .它们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自然界里它们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转化

6.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一一氧化碳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A.组成: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CO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用途: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气体可作燃料 D.危害: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 7.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C.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 D.一氧化碳可用做燃料 8.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活性炭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B.可以利用CO的还原性炼铁 C.CO2可作为大棚种植农作物的气体肥料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性质相同 9.下列气体中.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是() A.SO2B.CO2C.N2D.CH4 10.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有毒 B.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D.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 11.向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变化顺序正确的是()A.红色﹣紫色﹣红色 B.紫色﹣红色﹣紫色 C.红色﹣紫色﹣蓝色 D.红色﹣无色﹣红色 12.下列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A.紫色石蕊变红B.石灰水变浑浊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有答案)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二氧化碳 学习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学习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学习难点1.CO2与水的反应。2.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学习过程 一、课前学习 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影视舞台上常用于产生云雾翻滚的效果,使人如入仙境的物质是_________,其中产生云雾效果的原因是_________;根据它产生雾的性质,说出它的两个主要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干冰干冰升华时吸热,周围空气温度降低,使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 二、预习展示 学习建议:认真学习,然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下面的关于二氧化碳学案的检测题,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定会有丰硕的收获! 石灰浆抹墙壁,为加速墙壁硬化,常在室内放一个炭火盆,其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是化学原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考查学生联系生活,联系实际的能力。 答案:C+O2点燃 CO2Ca(OH)2+CO2====CaCO3↓+H2O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探究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活动与探究]1.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台阶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将一个集气瓶中的CO2缓慢地沿烧杯内壁倒入烧杯中(注意:集气瓶上的玻璃片不要拿掉,只需露出瓶口的1/3),观察现象并分析。

2.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塞,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 [探究]你知道汽水、啤酒打开时为何冒气泡吗?放出的气体是什么?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 根据上述观察分析填写下表: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态CO2叫干冰(致冷剂、人工降雨)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活动探究] 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第一朵小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小花喷上水,第三朵小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小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花的颜色变化。然后将第一朵小花和第四朵小花取出小心加热,观察现象。 2、CO2能与H2O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O2+H2O===H3CO3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受热时分解更快。 H2CO3===H2O+CO2↑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用于检验CO2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及答案 要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97g/L ,比空气大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4)固态的二氧化碳又叫干冰,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 加压、降温 加压、降温 气态液态气态(-78℃升华)减压、升温减压、升温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注意:由于二氧化碳能够支持某些活泼金属的燃烧,因此由于活泼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2223CO H O H CO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2322H CO CO H O =+ (3)二氧化碳与石灰石反应生成白色碳酸钙沉淀,利用这一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 2232OH =CO Ca CaCO H O +↓+()(清变浊) 【拓展】实验室吸收二氧化碳使用氢氧化钠溶液22322CO NaOH Na CO H O +=+ 3、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实验 (1)高低蜡烛实验 ①实验现象: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出的蜡烛后熄灭 ②结论: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 的密度比空气大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实验 ①实验现象:A 纸花变红,BC 纸花不变红,D 纸花变红,加热后又变回了紫色②实验结论: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③注意:在题目中若出现石蕊溶液则是石蕊与水的混合物,遇到二氧化碳可直接变红 4、二氧化碳的用途 (1)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制水汽、作气体肥料、化工产品的原料 (2)固态的二氧化碳又叫干冰,可用作制冷剂、形成人工云雾(舞台上)、人工降雨 5、煤炉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由上到下) 222222 22222C O CO C O CO C CO CO C O CO ++++点燃点燃高温点燃 【要点诠释】 (1)二氧化碳一般不支持可燃物的燃烧,但不是所有的物质,如金属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2)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时,会观察到石蕊溶液变红,使石蕊溶液变红的不是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硫酸、盐酸等也能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和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前者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后者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4)实验室久置的石灰水内壁会有一层白色的物质,白色物质是CaCO 3,反应的原因:石灰水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同步练习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 将二氧化碳制成干冰 B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C .石蕊试液遇二氧化碳变红 D .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木炭层产生一氧化碳 答案:A 2.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既与物理性质有关,又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 制干冰 B.灭火 C .制纯碱 D .制尿素 答案:B 3.下列各组物质中的主要成分都可用CaCO3来表示的是( ) A. 生石灰,石灰石 B .石灰浆,石灰石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课时) 第二课时 [引言]碳的氧化物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1个CO2分子比1个CO分子多1个氧 原子,这就使得它们的性质有很大的不同。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氧化碳的性质。 [活动与探究](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分析) 观察贮气瓶内一氧化碳的颜色和状态,然后在贮气瓶的导管口点火,观察火焰的颜色;把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现象并分析。 现象 分析 [交流]一氧化碳是无色的气体,一氧化碳可以燃烧,火焰呈蓝色;烧杯内壁变浑浊,说明一氧化碳点燃时生成二氧化碳。 [讲解并板书] 二、一氧化碳 1.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2CO+O22CO2 [介绍]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一氧化碳在燃烧。 [教师]有人用煤火取暖容易发生煤气中毒,你知道中毒的原理吗? [演示实验]在试管中加入新鲜鸡血(加入抗凝血剂),然后通入一氧化碳气体,观察血液颜色的变化。

[学生描述]通入一氧化碳后,血液由深红色变成鲜红色。 [教师]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板书]3.一氧化碳有剧毒 [讨论]1.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煤气中毒? 2.有人用煤火取暖,又担心煤气中毒,临睡前在煤炉上和地上放两大盆冷水,这样做能预防煤气中毒吗? 3.用煤火取暖时,怎样预防煤气中毒? 4.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 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 [总结]1.如果煤气泄漏,室内通风不良,或生煤炉火的房间不装烟囱,都有可能导致煤气中毒。 2.水不能预防煤气中毒,因为CO难溶于水。 3.首先室里应装烟囱,其次应注意睡觉时头不要靠墙边,因为CO的密度略小于空气,它会沿着墙壁慢慢地向上飘。 4.因为一氧化碳无色无味,煤气泄露不易被察觉,所以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果发生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煤气阀门,然后开窗通风。 [教师]我们探究了一氧化碳的两大性质,它还会有什么性质呢? [演示实验]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同步检测(含答案解析)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步检测 一、单选题 1.某文章的“主角”是一氧化碳,该文章的标题可能是() A.PM2.5与雾霾天气 B.新装修屋内的空气杀手 C.酸雨的罪魁祸首 D.室内燃气热水器的安全防范 2.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在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是一种化合物 B.乙是一氧化碳 C.丙是一氧化碳 D.丙是二氧化碳3.向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变化顺序正确的是()A.红色—紫色—红色 B.紫色—红色—紫色 C.红色—紫色—蓝色 D.红色—无色—红色 4.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能用作灭火剂 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D.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5.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6.为了区分O2和CO2两种气体,下列说法中不可行的是() A.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满上述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 B.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

C.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D.用软质塑料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入相同体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 7.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经检验装置气密性合格后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鸡蛋壳发生了分解反应 B.Ⅰ中鸡蛋壳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 C.Ⅱ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第Ⅲ步是多余的 8.某同学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操作为: ①从b端通入氮气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③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④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其中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③①② D.④③①②③9.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 B.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 C.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大气中CO2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0.下列有关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实验中,只和它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湖北省重点名校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学案新人教版(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学习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2.关注温室效应并注意环保的有关知识。 3.通过对温室效应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1.二氧化碳的性质。 2.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 学习内容一 二氧化碳的性质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117-11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观察瓶中的CO 2,可得出二氧化碳无色无味。 (2)学生演示实验6-3,提示学生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大部分,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着的蜡烛从下往上依次熄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3)学生演示实验6-4,看到的现象是塑料瓶变瘪,说明CO 2能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石蕊溶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酸性物质变红色,遇碱性物质变蓝色。 (2)学生做演示实验,取两支试管A 、B ,分别加入石蕊溶液,在B 试管中通入CO 2(A 作对照),观察现象。 现象:A 试管无变化,B 试管中的石蕊溶液变红色。 提出问题:什么物质使石蕊溶液变色了呢? 猜想:①CO 2,②水;③CO 2和水反应的生成物。 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向第一朵纸花上喷稀醋酸。 现象:纸花变红色。 结论: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为后面的探究做准备。 Ⅰ.向第二朵纸花喷水 现象:纸花不变色。 结论:水不能使纸花变色。 Ⅱ.把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CO 2的集气瓶中 现象:纸花不变色。 结论:CO 2不能使纸花变色。 Ⅲ.把第四朵纸花喷水后放入盛满CO 2的集气瓶中 现象:纸花变红色。 结论:CO 2和水反应生成了酸。 3.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 2+H 2O===H 2CO 3。 4.对变红的石蕊试液加热,看到的现象:红色石蕊试液又变成了紫色。原因是碳酸分解,二氧化碳从溶液里逸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 2CO 3=====△ CO 2↑+H 2O 。 【讨论交流】 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在本质上有无差异? 2.二氧化碳能否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温馨点拨】 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是化学变化,当二氧化碳通入水中时,仅有10%的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其余的90%仍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 2.碳酸具有酸性,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故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九年级化学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含答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二板块你应尽力完成,第三板块则由你决定取舍) 第一板块本课题你学到多少基础知识?不妨检测一下。(约16min) 1. (094、095;10s)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可把混合气体通过() A灼热的炭粉B灼热的氧化铜C澄清的石灰水 D 浓硫酸 2. (088;4s)CO和CO2性质不同,尤其是化学性质的不同,原因是() A.CO 不溶于水 B.CO2比空气重 C.二者分子结构不同 D.二者制法不同 3. (023;5s)不会加剧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的是() A.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 B.燃烧煤炭 C.超音速飞机尾气排放 D.使用太阳能淋浴器 4. (097;20s)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不断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却是基本保持不变,这是由于() 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②矿物燃料的燃烧;③死亡动植物的腐烂;④某些矿物如CaCO3等的加热分解。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 (085;40s)将螳螂放在盛有CO2的A瓶中,将蟋蟀放在盛有CO和O2的B瓶中,两个瓶都拧紧瓶盖,结果瓶中的小动物不久都死了。A瓶中螳螂的死因是____ ___;B瓶中蟋蟀的死因是___ _____。 6. (091、095、187;8min)右图是实验室制取CO2,并检验CO2化学性质的装置。 (1)A是CO 2制取装置,反应容器内装有石灰石,长颈 漏斗内应注入。 (2)B装有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 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是。 (3)C内装有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的现象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4)D中有两支高度不同的燃着的蜡烛,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二氧化碳的具有 的性质,故可用来。 (5)链接问题:从A瓶中放出的CO2是否纯净干燥吗?答。若要制取纯净干燥CO2,我们可以把B、C两瓶中的试剂换成饱和NaHCO3溶液(能吸收HCl气体)和浓H2SO4(具有强吸水性),此时B瓶中一定盛,B瓶中一定盛;若试剂位置颠倒,则不能达到的目的。 7.(018、098、192;6min)“南极的冰化了”。这是中央电视台2002年 5月22日“东方时空”中的一个节目的标题,说的是南极一块叫“拉森 B”的冰架发生崩塌,其断裂面积比上海市还大,这是大自然又一次发出 警告:地球正在变暖!温室效应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 (1)空气中CO2的正常体积含量是() A.78% B.21% C.0.94% D.0.03% (2)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是。 (3)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身做起,比如说双面使用纸张与减缓温室效应之的关系是。 (4)请再举出一件你可以做到的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的事情: 。 第二板块你能把所学的知识用来解决下面的问题吗?祝你成功!(约60min)

中考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含解析)

中考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含解析) 一、单选题 1.实验室要收集一试管CO2,最好选用的装置是() A. B. C. D. 2.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刚石、石墨和C60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 B. CO和CO2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C. 反应CO+CuO Cu+CO2说明CO和CO2都有还原性 D. 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3.将CO2通入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加热试管,然后在试管中加入足量活性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A. 红色→紫色→无色 B. 红色→无色→紫色 C. 蓝色→紫色→无色 D. 无色→紫色→红色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直接采用的发生装置是() A. B. C. D. 5.下列关于CO2 与CO的不同点的比较,错误的是() A. 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 性质:CO2能溶于水,不能燃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 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 危害:CO2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6.小明同学学习化学后,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识进行了总结,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将实心煤块做成蜂窝煤,使煤燃烧更充分 B. 进入干涸的深井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 C. 油锅里的油着火燃烧,应立即盖紧锅盖 D. 厨房内发生天然气泄漏时,应先打开电排风扇保持通风 7.下列关于碳和碳和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CO2既可用排水法又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 工业上可以利用CO的还原性炼铁 C. CO2可作为大棚种植农作物的气体肥料 D.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热 B.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需检验纯度 C. 可燃物只要达到着火点就能燃烧 D. 在加油站使用手机可能会引发燃烧或爆炸 9.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做法或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 用澄清石灰水去检验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B. 由"氮气不为人体所吸收"可推出呼出的气体中含氮气 C.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以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D. 用带火星的木条来判断呼出的气体中含的氧气比空气中少 10.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中,既跟物理性质有关,也跟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 人工降雨 B. 植物的光合作用 C. 灭火 D. 用作化工原料 11.实验表明,不能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而能用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由此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A. 能发生反应的物质之间是否发生反应,与反应条件有关 B. 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C. 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化学性质不同 D. 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组成不同 12.用碳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装入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出现浑浊,继续加热,但始终没有看到黑色固体变红的现象.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A. 碳过量很多 B. 氧化铜过量很多 C. 反应还没有发生 D. 装置漏气 1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处于循环状态 B. 二氧化碳可用于生产碳酸饮料 C. 干冰可用于储藏食物和人工降雨 D. 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检验二氧化碳 二、多选题 1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点含答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讲学) 课标定位 1、初步学会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 2、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知识梳理 核心知识归纳 1.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燃着的木条检查集气瓶是否已收集满二氧化碳。检查时,木条应放在瓶口。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H2O+CO2H2CO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碳酸很不稳定,在加热条件下又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H2CO3H2O+CO2↑。 3.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 2+Ca(OH)2CaCO3↓+H2O,此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 5.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2CO+O22CO2。 (2)一氧化碳具有毒性: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 (3)一氧化碳的还原性:CuO+CO Cu+CO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反应现象:①黑色固体变成红色;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步骤: ①先通入CO一会儿;②加热;③停止加热;④继续通入CO到玻璃管冷却为止。

知识点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知识在线 1.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是1.977 g/L,约是空气密度的1.5倍。 (1)验证CO2是否集满的方法,见下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根据二氧化 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用燃着的木条检查集气瓶是不是已收集满二氧化碳,检查时燃着的木条应放在集气瓶口 若燃着的木条熄 灭,则说明集气瓶 中的二氧化碳已收 集满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沉在集气瓶底部,收 集二氧化碳时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 (2)将二氧化碳气体从集气瓶倾倒入烧杯中,见下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将CO2气体慢慢倒 入烧杯中 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二氧化碳不燃烧,一般情况下也 不支持燃烧,其密度比空气大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 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瓶子变瘪 二氧化碳能溶 于水,使瓶内 的气体体积减 小,因而压强 减小,外界大

人教版九年级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测试题(含答案)

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如果煤燃烧后大量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NO2B.CO2 C.SO2D.可吸入颗粒物 2.某学校图书馆开展了以“保护地球”为主题的网上竞答活动。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废旧电池回收处理 B.用新能源汽车代替燃油汽车 C.提倡植树造林 D.任意排放“三废” 3.小明在学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后,对有关知识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其中合理的是() A.CO2和CO都是有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CO2和CO都有毒 CO2和CO都有可燃性 D. CO2和CO都能用于冶炼金属 4.关于下列装置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此装置制取氧气B.用此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C.用此装置收集氢气D.用此装置收集氧气5.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A.使用太阳能 B.乘公交出行 C.使用一次性木筷 D.增大绿化面积 CO的说法正确的是( ) 6.关于CO和 2 A.组成: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分子构成也相同 B.性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且都有毒 CO可以做化工原料 C.用途:CO可以用来灭火, 2 D.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7.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它们有如下关系:①甲与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②乙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丙;③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 则甲、乙、丙、丁分别是 A.C、CO、CO2、CaCO3B.C、CO、CO2、H2CO3 C.CO、C、CO2、CaCO3 D.CO2、C、CO、H2CO3 8.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4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列4个实验。 实验Ⅰ、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 B. 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 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D. 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9.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2的水溶液使石蕊显红色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紧闭门窗用木炭烤火易使人中毒 D.金刚石导电性能良好 10.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①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 ②CO被还原为CO2 ③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 A.①② B. ①④ C.②④ D.③④ 二、填空题 1.一氧化碳在工业上有重要作用 (1)作燃料: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时训练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含答案】

2021-2022学年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时训练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下列有关CO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B.在炉火上放一盆水,可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C.一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和碳元素,所以它属于混合物 D.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 2.CO和CO2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是无色有毒的气体 B.都是氧化物,都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C.都能用碳和氧气反应制得 D.都能溶于水,并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不断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却基本保持不变,这是由于( ) 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②矿物燃料的燃烧③死亡动植物的腐烂④矿物如CaCO3的分解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4.近年来地球气候逐渐变暖,科学家们认为这是“温室效应”所致。下列气体进入大气层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是( ) A.CO B.CO2 C.SO2 D.NO2 5.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6. 2004年3月,我国在世界上首先用二氧化碳作原料生产出了一种无毒、阻气、透明、全降解塑料——二氧化碳聚合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生产该聚合物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 B.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廉价资源生产全降解塑料 C.该塑料可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包装、一次性餐具等方面 D.二氧化碳聚合物就是固体二氧化碳 7.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的是( ) A. 澄清的石灰水 B. 蒸馏水 C.灼热的氧化铜 D.紫色的石蕊试液 8.含有硫的煤在火炉中不完全燃烧时,排放出的下列气体组合中都属于大气污染气体的是( ) A.SO2、CO2 B.CO2、CO、SO2 C.CO、CO2 D.CO、SO2 9.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与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关的是() A.制纯碱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灭火 D.光合作用

2022年九年级上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检测(附答案解析)

2022年九年级上化学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测试时间:1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7江苏扬州中考)下列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 A.H2 B.N2 C.O2 D.CO2 答案 D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N2和O2是空气的主要组成成分,不是温室气体;氢气不是温室气体。故本题选D。 2.(2017湖南永州中考)向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 A.红色—紫色—红色 B.紫色—红色—紫色 C.红色—紫色—蓝色 D.红色—无色—红色 答案 B CO2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具有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 色;H2CO3是一种不稳定的酸,受热易分解重新放出CO2,使溶液恢复中性,石蕊溶液又由红色变成紫色,因此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紫色—红色—紫色。 3.除去一氧化碳中含有的少量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 A.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通过红热的铁丝 C.用燃着的木条 D.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答案 A 要除去CO 中含有的少量CO2,加入的物质只能与CO2反应,不与CO 反应,且反应后不能产生新的气体杂质。红热的铁丝不与CO2反应,B项错;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用燃着的木条不能除去CO2,C项错;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时,CO发生反应,D项错;氢氧化钠溶液能与CO2反应,不与CO反应,A项正确。 4.下列有关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是( )

答案 D D项中的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物理性质);A项中的实验能证明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且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的性质;B项中的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能够与石灰水发生化学反应;C项中的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故选D。 5.实验室中常用如图所示装置,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下列对该实验的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B.反应完成后,硬质玻璃管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会减少,减少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 C.为保证实验安全和得到纯净的还原铁粉,实验开始时应先通一氧化碳,实验结束后应继续通一氧化碳至试管冷却 D.为了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答案 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反应后硬质玻璃管内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Fe2O3中氧元素的质量,故B项错误。 二、填空题 6.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过程如图所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6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下列试剂或方法不可行的是( ) A.澄清石灰水 B.燃着的木条 C.紫色石蕊试液 D.闻气味 2.下列有关CO2的实验中,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实验是() 3.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 A. ④比①先红,②、③不变红 B. ①比④先红,②、③不变红 C. 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 D. 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 4.下列关于CO2性质和用途描述错误的是() A.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B.CO2能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C.CO2不溶于水D.CO2的固体(干冰)可作制冷剂 5.下列关于CO2性质的信息,组合正确的是( ) ①可以助燃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可溶于水,但不能与水反应 ④可供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6.如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①不能燃烧②不能支持燃烧③还原性 ④密度比空气大⑤密度比空气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⑤ 7.向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A.红色-紫色-红色B.紫色-红色-紫色 C.红色-紫色-蓝色D.红色-无色-红色 8.为了区分O2和CO2两种气体,下列说法中不可行的是() A.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满上述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 B.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 C.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D.用软质塑料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入相同体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吸烟对人体有害。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 A.氮气B.氢气C.一氧化碳D.二氧化碳 2.下列对一氧化碳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B.极难溶于水 C.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 D.具有可燃性 3.有关碳及其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 C.一氧化碳气体易溶于水 D.加热条件下,木炭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 4.自然界中碳循环、氧循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呼吸作用放出氧气 B.化石燃料燃烧会大幅降低大气中氧气含量 C.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CO2全部吸收 D.碳、氧循环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

5.一定条件下物质间可以转化。结合如下转化过程和初中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CO-→CO2→H2CO3→CaCO3→CaO A.CO是有毒气体B.CO2不是空气污染物 C.H2CO3受热易分解D.CaCO3可直接转化为Ca(OH)2 6.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Y为C6H12O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一中X溶液显酸性,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B.图二转化1实现了无机化合物到有机化合物的转化 C.图一、图二对比说明,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 二、填空题 7.请用给定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氮气②一氧化碳③硫酸④大理石⑤金刚石 (1)重要的建筑材料是__; (2)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__; (3)常用作保护气的是__; (4)具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气体是__; (5)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等的是__. 8.物质世界离不开化学,把下列符合题意物质的序号写在横线上: ①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硫③氮气④氧气⑤四氧化三铁⑥稀有气体 (1)黑色固体物质有_____; (2)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的物质是_____; (3)有刺激性气味且对空气构成污染的气体是_____; (4)通常用作保护气和通电时发出有色光的是_____; (5)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是_____。 9.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回答下列含碳元素屋子的有关问题,

人教版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练习: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含答案)

课题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练) 【基础篇】 1、下列属于有毒气体的是() A.CO B.CO2C.O2D.N2 【答案】A 【解析】二氧化碳、氧气、氮气都是无毒气体;一氧化碳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失去了携氧能力,造成生物体内缺氧,而发生中毒。 2、工业炼铁中会发生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A.CO B.Fe2O3 C.CO2D.Fe 【答案】A 【解析】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在此反应中一氧化碳得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氧化铁失氧发生了还原反应,是氧化剂。 故选A。 3、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焦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C.二氧化碳通过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性质相同 【答案】B 【解析】A、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故A错误; B、二氧化碳和碳高温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或还原金属氧化物又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B正确; C、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具有酸性质故C错误;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故D错误。 4、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木炭都能与氧化铜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应都有CO2气体生成B.反应都有红色固体生成 C.反应类型都是置换反应D.一氧化碳和木炭都具有还原性 【答案】C 【解析】A、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木炭都能与氧化铜反应,均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生成二氧化碳,故选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课题3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单选题 1.下列客观事实与对应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2.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都是黑色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都由碳原子直接构成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3.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活性炭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净化饮用水B.镁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可用于制作烟花C.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D.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4.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 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B.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C.铅笔芯主要是用铅和少量碳粉制成的 D.古代用墨(用炭黑制成)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B.金刚石和石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黑色固体D.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6.下列宏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白糖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溶解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原子的种类不同 D.把液化石油气压缩进钢瓶——分子体积变小 7.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下列物质中含有碳元素的是 A.硫B.金刚石C.铜D.氯化钠 8.下列与水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B.活性炭在净水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D.明矾可促进浑浊水中悬浮物的沉降 9.激光打印机是常见的办公用品,它所用墨粉的主要成分是极细的碳粉。碳粉用于打印文件主要利用的化学性质是() A.常温下稳定B.可燃性C.质软D.黑色 10.下列有关物质粒子或图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都不发生改变 B.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某粒子示意图为,表示的是一种金属阳离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