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当代史教学大纲

世界现当代史教学大纲
世界现当代史教学大纲

《世界现当代史》教学大纲

2012- 2013 学年第 1 学期

教研室历史学教研室

授课对象历史学专业2010本科

授课教师李桂峰

职称讲师

教材名称五种教材

临沂师范学院文学院

2012年7月3日

《世界现当代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世界现当代史

学时:72

学分:3

任课教师:李桂峰

审核人:

第一讲课前阅读材料:

1.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900-2000,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导论部分。

2.齐涛: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导论部分。

3.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前言部分。

4.齐世荣:世界史(当代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前言部分。

5.王斯德: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的世界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前言部分。

6.徐天新:世界通史(现代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导言部分。

7.徐天新:世界通史(当代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导言部分。

8.马世力:世界史纲(上、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导言部分。

9.王红生:二十世纪世界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导言部分。

课前问题思考:

1.什么是历史,找几个国内外著名学者对“历史”这一概念的界定,分析它们的优点及其不足,并谈谈你的看法。

2.你认为我们经常提及的“世界史”与“世界历史”是否同一概念,提出自己的看法。

3.关于世界现当代史的开端与分期国内外学术界有哪几种不同的认知,试列举之,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4.你认为我们为何要学习历史乃至世界现当代史?

5.你认为我们应当如何学习和研究世界现当代史?

第一讲导论

课堂问题与讨论:

1.什么是历史,列举几个国内外著名学者对“历史”这一概念的界定,分析它们的优点及其不足,并谈谈你的看法。

2.“世界史”与“世界历史”是否同一概念。

3.关于世界现当代史的开端与分期国内外学术界有哪几种不同的认知,试列举之,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4.为何要学习历史乃至世界现当代史?

5.如何学习和研究世界现当代史?

6.如何评价世界现当代的历史?

讲授内容:

一、何谓“历史”

二、什么是“世界史”

三、世界现当代史的开端与分期

四、学习世界现当代史的原因

五、研读世界现当代史的方法

六、世界现当代史评价

延伸阅读:

1.(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修订版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美)本特利,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英)韦尔斯:世界史纲(第十五版)(上、下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上下),商务印书馆,1998-1999年版。

5.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订版),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

第二讲课前阅读材料

1、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900-2000,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一章(一、二节)第三章(二、三、四、五、六节)、第四章、第七章、第十一章、第十四章、第二十一章。

2、齐涛: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一章(一、二)、第二章(一、二、三、四)、第四章、第五章(二、

三、四、六、七)、第八章(四、五、六)。

3、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一章(一二三节)、第二章、第五章(一二三四五节)、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

4、齐世荣:世界史(当代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一章第一节、第四章、第七章。

5、王斯德: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的世界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一章(一二三节)、第二章(二三四节)、第四章(一二三四节)、第五章(二三四五节)。

6、徐天新:世界通史(现代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一章(一二三节)、第三章、第五章、第十二章、第十四章。

7、徐天新:世界通史(当代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二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三章、第十七章。

8、马世力:世界史纲(上、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四编相关部分(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九章、第十二章)。

9、王红生:二十世纪世界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相关部分。

课前问题思考: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英法经济发展快慢原因之比较。

2.英法德美俄日等帝国主义的模式各是什么?何因使它们形成不同的模式?

3.试析早期三次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原因、特点及其影响。

4.简述门户开放政策提出的背景及内容。

5.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及其影响是什么?

6.如何评述门户开放政策?

7.国内关于门户开放政策的评价有哪些观点?你认为哪种观点比较合适?为什么?

8.“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是怎样形成的?

9.萨拉热窝事件是怎样发生的?它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10.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1.分析一战的性质并说明它产生了怎样的后果与影响。

12.什么是委任统治,其性质如何?

13.简述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及特点。

14.析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政治影响。

15.简述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西方国家经济上的分化。

16.试评凯恩斯主义。

17.试论美、英、法西方国家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

18.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19.试论罗斯福新政的历史作用。

20.简述日本法西斯化的进程。

21.浅论日本法西斯专政的特点。

22.试论希特勒上台的原因。

23.简述纳粹法西斯独裁体制的形成。

24.简论德国法西斯独裁体制的特点。

25.试比较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的异同。

26.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根源。

27.慕尼黑会议及其影响。

28.比较英法苏美四国绥靖政策的异同。

29.评价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四个中立法案。

30.分析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3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32.美国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33.评述杜鲁门的公平施政政策。

34.评价麦卡锡主义。

35.评述戴高乐的内政与外交。

36.联邦德国在战后崛起的原因。

37.评述日本战后初期的政治和经济改革。

38.比较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崛起的异同。

39.简述欧共体建立的基本过程并分析其影响。

40.如何理解布莱尔主义。

41.第三条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历史背景是什么。

42.评论第三条道路的历史影响。

43.德国统一后内政外交存在的问题。

44.评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政策。

45.评叶利钦时代的政治和经济转轨。

第二讲动荡、发展与革新:20世纪的资本主义世界课堂问题与讨论: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迅速发展的原因。

2.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

3.20世纪初西方的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4.什么是法西斯主义?

5.英法美绥靖政策的原因。

6.二之后美国历届政府的经济与社会政策。

7.战后德国和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

讲授内容:

一、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世界

(一)帝国主义早期发展的模式及状况

(二)大国列强的优势地位

(三)美日崛起

二、两次世界大战间的资本主义世界

(一)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恢复与政治调整

1、战胜国英法的困扰

2、魏玛共和国

3、意大利法西斯统治建立

4、美国的繁荣

5、日本的政党政治与协调外交

(二)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下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德国法西斯统治建立

3、日本法西斯统治

4、罗斯福新政

三、二战后50-6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恢复与发展

(一)美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日本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三)西欧各国的恢复与发展

四、20世纪70年-9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与调整

(一)西方国家经济形势的基本概况

(二)美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和调整

(三)西欧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和调整

(四)日本的政治、经济发展和调整

五、冷战后英美法德俄罗斯的发展和调整

(一)布莱尔政府与新英国

(二)1992年以来的美国

(三)国家统一之后的德国

(四)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

延伸阅读:

1.(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修订版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美)本特利,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英)韦尔斯:世界史纲(第十五版)(上、下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上下),商务印书馆,1998-1999年版。

5.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订版),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

7.(美)肯尼迪:大国的兴衰,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年版。

8.(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社会实录),海南出版社,2006年版。

9.(美)马克·C·卡恩斯,(美)约翰·A·加勒迪:美国通史(第12版),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版。

10.(美)加里·纳什: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上下)(1492—1877年)(第6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版。

11.刘绪贻,杨生茂:美国通史(全六卷)1945-2000,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2.(美)麦克莱恩:日本史,海南出版社,2009年版。

13.(美)托特曼:日本史(第二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4.(美)希诺考尔,芝瑞,盖伊:日本文明史,群言出版社,2008年版。

15.(日)新渡户稻造:武士道——日本丛书,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16.(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17.阎照祥:英国史,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8.张芝联:法国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9.吴友法:德国现当代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第三讲课前阅读材料

1.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900-2000,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二章、第十章、第十五章。

2.齐涛: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一章四、第三章、第五章五、第六章一节、第八章一二三节、第十章一三四节。

3.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一章第四节、第三章、第六章。

4.齐世荣:世界史(当代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

三章、第六章第一节、第八章。

5.王斯德: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的世界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二章、第四章第二节、第六章。

6.徐天新:世界通史(现代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一章(第四节)、第七章、第十三章第三节。

7.徐天新:世界通史(当代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三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六章。

8.马世力:世界史纲(上、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四编相关部分。

9.王红生:二十世纪世界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相关部分。

课前问题思考:

1.什么是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理想是怎样由空想变为现实的?

3.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4.如何认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观点?

5.什么是列宁主义?列宁主义为什么能在经济、政治比较落后的俄国产生?

6.列宁主义是怎样产生的?

7.为何说列宁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8.1905年俄国革命的原因和过程。

9.1905年俄国革命的性质、特点、败因及历史意义是什么?

10.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在1905年革命中的两条策略路线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11.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12.俄共(布)在二月革命后,确定革命和平发展方针的依据是什么?

13.《四月提纲》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14.布尔什维克党是怎样由弱变强的?

15.十月革命迅速而容易地取得胜利,但巩固起来比较困难,这是为什么?

16.试述十月革命的特点、道路和意义。

17.苏俄是怎样实现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的?

18.浅论共产国际的功与过。

19.评述苏联的工业化历程

20.评述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历程

21.评述大清洗

22.评述列宁去世后苏联党内的斗争

23.斯大林为何能够在列宁去世后的斗争中异军突起,并最终掌握最高权力?

24.如何评价托洛茨基?

25.二战结束后,苏联遭受了何种巨大的创伤?

26.二战之后苏联在斯大林的带领下是如何恢复经济的,取得了什

么成果,又存在什么问题?

27.二战后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进行了那些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斗争,造成了什么影响?

28. 如何评价斯大林?

29.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是不是等同于苏联模式?

30.斯大林模式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角色?

31.如何评价赫鲁晓夫?

32.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内容及其影响?

33.评述赫鲁晓夫的改革

34.如何认识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

35.如何认识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老人政治?

36.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其结果?

37.如何认识戈尔巴乔夫其人?

38.学术界对于苏联解体有那些观点?你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39.如何认识东欧社会主义的兴衰

40.评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模式

第三讲从理想到实践:20世纪的社会主义

课堂问题与讨论:

1.在教材中是如何描述托洛茨基的,你通过课外阅读认为应该如何评价托洛茨基其人及其作为?

2.在教材中是如何描述斯大林的,国内外学界的相关传记又是如

何描述的,学界关于斯大林的评价主要有哪几种观点,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斯大林?

3.毛泽东是如何评价斯大林的,如何认识毛泽东的评价?

4.国内外学界关于斯大林模式有那些观点?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5.国内外关于大清洗有哪些不同的认识,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大清洗?

6.国内外学界对于赫鲁晓夫其人有哪些认识观点,应该如何评价其人?

7.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了吗?

8.如何评价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

9.戈尔巴乔夫为何没有能够成为苏联的“邓小平”?

10.关于苏联解体国内外学界有哪些观点,你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11.如何认识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道路?

1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何发生巨变?

讲授内容:

一、苏联: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

(一)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开创

1、俄国革命的兴起

(1)社会矛盾的深化和革命形势的酝酿

(2)工人运动与列宁主义诞生

(3)1905年革命

(4)斯托雷平改革

(5)1917年二月革命与沙皇制度的覆灭

2、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设

(1)“两个政权”并存

(2)列宁的革命战略

(3)七月到十月革命形势的发展

(4)十月革命

3、苏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苏俄建国初期的内外政策

(2)国内战争与“军事共产主义”

(3)新经济政策

(4)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建立(5)列宁逝世前后的党内斗争

(6)共产国际

4、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1)新经济政策的终结

(2)五年计划、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3)大清洗与集权体制的定型

(二)战后苏联的历史进程

1、战后国民经济的回复和斯大林模式的僵化

2、赫鲁晓夫执政及其改革

3、停滞的年代: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

4、戈尔巴乔夫改革

5、苏共解散与苏联解体

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的兴衰

(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二)苏南冲突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制制度的实践

(三)战后波兰的三次危机与政局变化

(四)1956年匈牙利事件和卡达尔执政时期的改革

(五)布拉格之春的夭折

(六)东欧剧变

三、亚洲社会主义

(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二)越南、朝鲜

四、古巴社会主义

延伸阅读:

1.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共三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2.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苏联兴亡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俄)鲁·格·皮霍亚:苏联政权史(1945~1991),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

4.吴恩远:苏联史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张建华:俄国史,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俄)沃尔科戈诺夫:斯大林(全两册)(修订版),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9年版。

7.(俄罗斯)叶梅利亚诺夫:斯大林:未经修改的档案——通向权力之路,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

8.(俄罗斯)叶梅利亚诺夫:斯大林:未经修改的档案——在权力的顶峰,译林出版社,2006年。

9.陈之骅:苏联兴亡史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意)萨洛莫尼:列宁与俄国革命,三联书店,2006年版。

11.(美)费希尔:列宁,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0年版。

12.沈志华:冷战丛书:斯大林与铁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俄)托洛茨基:托洛茨基亲述十月革命:献给被遗忘的先知,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4.(美)斯蒂芬·F.科恩:布哈林政治传记(1888-1938),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

15.(俄)弗拉基米尔·卡尔波夫:大元帅斯大林——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6.(俄)托洛茨基:斯大林评传,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17.(美)陶伯曼:赫鲁晓夫全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8.(俄)尼基塔·谢·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回忆录(全译本)(全

三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9.(俄罗斯)Ю.B.叶梅利亚诺夫:未经修改的档案:赫鲁晓夫传,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

20.(俄罗斯)佩日科夫:“解冻”的赫鲁晓夫,新华出版社,2006年版。

21.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从列宁到普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2.沈志华: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

23.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4.沈志华,李丹慧: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来自中俄双方的档案文献,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5.(俄)谢尔盖·谢曼诺夫:勃列日涅夫传,东方出版社,2010年版。

26.(俄)米·谢·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回忆录(上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27.马细谱:南斯拉夫兴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第四讲课前阅读材料

1.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900-2000,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一章第三节、第六章、第九章、第十三章、第十六章、第十九章、第二十二章。

2.齐涛: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第二章五-十节、第五章八九节、第六章、下编第一、第六、第七、第九、第十章。

3.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四章、第九章、第十章。

4.齐世荣:世界史(当代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二章、第六章、第十章、第十三章。

5.王斯德: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的世界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一章第四节、第三章、第四章、第八章。

6.徐天新:世界通史(现代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四章、第六章、第十三章。

7.徐天新:世界通史(当代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一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九章。

8.马世力:世界史纲(上、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四编相关部分。

9.王红生:二十世纪世界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相关部分。

课前思考问题:

1.国内教材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的分析有那些观点?你认为应当

2.如何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程

《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

社会发展学院《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72 学分:4 适用专业:历史学、世界历史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世界近代史》的学习,将使学生了解世界历史的近代时期的发展线索、重大线索,有高级的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以及能进行初步地运用比较的方法,为良好人文素质的培养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世界近代史》为大学历史系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它是在大学生学习《世界古代史》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世界历史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认识和理解世界文明历史进程的重要部分。通过对《世界近代史》的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认识并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而且由于《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而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在人类历史上曾经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近代史》又是人类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是工业文明的历史,所以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资本主义的理解,理解我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通过对《世界近代史》,还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世界史以及相关专业的教学与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基本要求 根据历史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所需要的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要求,尤其是为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世纪近代史提供指南,特制定本大纲。 《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由之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和反响的历史。它是从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和文艺复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取得支配地位,各发达国家资本主义从自由向垄断过渡。本大纲主要讲述的就是自1500年地理大发现以来至1914

世界文明史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文明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世界文明史》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3120002 (二)课程英文名称:World Civilization History (三)开课对象:全校学生 (四)课程性质: 世界文明史是一门文理基础人文类课程。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了解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历程的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目的 通过?世界文明史?的学习,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过程有初步的概括了解,对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的地位和作用有所认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 (六)教学内容 世界文明史是一门讲述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历程的课程。内容包括古代文明的起源,世界文明的发端,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欧洲中世纪启蒙运动与近代文明、产业革命和现代化,全球一体化与世界文明的展望等。同时还将讲述各种相关的文明理论。 (七)教学时数 教学时数:36学时 学分数:2学分 (八)教学方式 以讲授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核方式为考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人类文明的滥觞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远古人类的文明踪迹,掌握氏族文明的兴衰,理解原始宗教的起源。 1、使学生掌握氏族文明的兴衰。 2、使学生领会农业的诞生。 3、使学生充分理解原始宗教的起源。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远古文明人类的形成 一、远古人类的文明踪迹 二、农业的诞生与人类社会文明的确立 三、氏族文明的兴衰 第二节人类最初的文化成果 一、原始文字的产生及其类型 二、原始宗教观念的起源 三、文化艺术的萌芽 考核要求: 1、远古文明人类的形成 1.1远古人类的文明踪迹(了解) 1.2农业的诞生与人类社会文明的确立(掌握) 2、人类最初的文化成果 2.1原始文字的产生及其类型(掌握) 2.2原始宗教观念的起源(掌握) 2.3文化艺术的萌芽(了解) 第二章西方文明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西方古典文明、中古欧洲的基督教-封建文明、从中古向近代过渡时期的西方文明、近代西方文明产生的基础、近代欧洲文明,了解现代西方文明。 1、使学生充分理解西方古典文明。 2、使学生准确掌握中古欧洲的基督教-封建文明。 3、使学生准确掌握从中古向近代过渡时期的西方文明。 4、使学生理解近代西方文明产生的基础。 5、使学生理解近代欧洲文明。 6、使学生了解现代西方文明 教学时数:18学时

(整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教学大纲 (工学类高中生源本科)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Advanced Mathematics 课程编码:0702002106,0702002206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总学时数/学分数: 192/ 12 实验(上机)学时:0 适用专业:汽车、电子、自动化、计算机、机械 先修课程:无制订日期:2005年11月 一、课程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 高等数学A是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应用非常广泛,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专门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使学生能掌握函数和极限的基本内容和思想精华; 2、使学生能掌握一元函数微积分学的基本内容、重要思想和简单计算; 3、使学生能学会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积分学等的基本内容和计算; 4、学生通过学习能为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取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5、通过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基本运算能力。

三、学时分配表 内容学时习题课总学时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14-16 2 16-18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16 2 18 第三章中值定理及导数应用16 2 18 第四章不定积分12 2 14 第五章定积分14 2 16 第六章定积分应用6-8 2 8-10 第七章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16 2 18 第八章多元函数微分学及其应用16 2 18 第九章重积分12 2 14 第十章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16 2 18 第十一章无穷级数16-18 2 18-20 第十二章微分方程14 2 16 合计168-174 24 192-198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门课采用完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并辅之以适当的习题课便于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通过高等数学A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抽象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基本运算能力。

对世界近代史可以这样划分时段和设立主题

对世界近代史可以这样划分时段和设立主题:14世纪—19世纪中叶,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巩固;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一战和一战后的世界格局;20世纪30年代—20世纪40、50年代,二战和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20世纪50年代—20世纪90年代,冷战时代;20世纪90年代至今,冷战后时代和世界多极化发展。 在世界现代史的开端问题上,我国学术界主要存在两种划分历史阶段的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应当以俄国十月革命为开端。因为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成为人类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和向共产主义社会前进的历史里程碑。这种看法的理论根据主要是苏联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类社会形态演进阐述的解读。马克思在1859年为《政治经济学批判》所写的序言中认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胞胎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当年的苏联学者认为,如果说世界古代史主要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历史,世界近代史主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那么世界现代史便是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和发展的历史。 这样的历史分期,首先反映在苏联于20世纪50年代及其后陆续出版的13卷本《世界通史》的编纂体例和历史分期上。该书以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生产方式排列历史,形成了苏联的世界通史体例。 该书对新中国的世界史教育与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1962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周一良、吴于廑主编的新中国第一部4卷本《世界通史》,即简称为“周吴本”的世界通史教材。同样以五种社会经济形态作为划分历史阶段的标准,该教材的世界近代史的下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十月革命只被比较简单地带过,缺少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历史。以后中国学者编写的世界通史或世界现代史教材,都以俄国十月革命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而中学的历史教学大纲和历史教材中的世界现代史,也基本沿用这样的分期,甚至一直到《标准(实验稿)》,都是如此。 另一种看法认为,以20世纪初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比较合适。这种看法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术界的新研究。它的理论依据,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类社会形态演进的阐述,而且根据他们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阐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1845—1846年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已经指出,近代资本主义大工业创造了世界市场,从而“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

西方文明史导论教学大纲

西方文明史导论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全校通选课周学时 2 学分时间 任课教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朱孝远 课程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819223129.html,/pkujpk/course/xfwms 西方文明史导论是一门全校性的通选课,为2006年教育部评选的全国精品课程。旨在用中国人眼光来分析、透视西方文明的发展过程。分专题讲授西方文明的特征、民族性格、国民性、思维方式、文化传统、优缺点,并从全球化角度探讨文明的整合问题。认为东西方文明的互相整合是世界文明发展的趋势。 教材:(1)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简介:这是北京大学马克垚教授主编、由北京大学世界史教师为主撰写的一部教材,任课教师朱孝远、颜海英为《世界文明史》(上册)的分册主编。 (2)教材:[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上、中、下卷。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 简介:在当代的西方历史研究上,社会文化史占着重要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它是整个历史研究的一个基础和一种发展。展开在我们面前的这部《西方社会史》,就是当代西方这方面研究中最杰出的代表作。这是一补介绍西方历史和文化遗产的经典之作。本书以社会史为核心,从普通人的兴趣点出发,重现历史上普通人的生活。本书内容和图片资料极其丰富,所述自古至今,深受读者欢迎。 译文采用的原版是读书1987年的英文修订本,由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三位最为著名的历史学家约翰·P·麦凯、贝内特·D·希尔、约翰·巴克勒编撰而成,该书出版不久就成为众多美国大学相继采纳的通用教材。作者们把历史置入于时空发展的框架之中,表现出动态的历史经验、生命的模式以及智觉、情感、情绪等的复杂形式,通过“历史的理解”和“历史的叙述”来把人类的经验转化成为一个个直接、具体和生动的故事。这部作品并不一定立即告诉读者各种历史结论或历史因果,但却引导你进行历史思考。《西方社会史》对于历史结构的探讨是有独创性的,作者们亲身进行了许多有趣的观察,并且利用这些经验材料论证了自己的观点。他们的见解,特别是他们从文化根源和社会基础出发分析历史演化的因果,无疑为解释历史现象提供了一种客观主义的新视野,对后来的历史学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10.19 第4版) 讲课的内容 (时间安排/讲课重点/难点/知识点) 第一讲绪论(第一周) 讲课的重点:旨在说明什么是“西方”,什么是“文明”,什么是通选课的基本要求。 难点:(1)文明的概念如何理解 (2)文化与文明的关系如何把握

二十世纪世界史

“二十世纪世界史”教学大纲与参考书目一、教学大纲 第一讲导言20世纪的性质与发展动力 一、时代性质 二、20世纪世界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与动力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第二讲20世纪初的西方文明 一、20世纪初西方文明的成就 二、西方文明的扩张 三、西方文明的动力——自由资本主义 四、西方文明面临的挑战 五、西方文明的评价 第三讲改革与革命:20世纪初的东方 一、改革成为革命的催化剂:土耳其、墨西哥、中国 二、改革成为革命替代物:印度宪政改革 三、东方改革与革命的历史地位 第四讲大国争霸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二、火药桶:巴尔干危机 三、一战过程 四、大战的后果 第五讲俄国十月革命 一、俄国的革命传统与列宁主义 二、战争与革命 三、1917年: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 四、关于十月革命评价的几种观点 第六讲亚非拉现代民族解放运动 一、帝国主义对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控制的加强 二、传统社会的解体与阶级关系的变动 三、民族解放运动的基本特征 第七讲法西斯运动与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一、意大利法西斯运动与墨索里尼上台 二、希特勒与德国法西斯上台 三、日本法西斯运动与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四、法西斯政权的特征与性质 第八讲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与终结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第九讲合作、对峙、缓和:1945—1975年美苏关系 一、美苏合作与雅尔塔体制的建立 二、美苏对峙与冷战格局的形成

三、冷战的逐步缓和与东西方关系的调整 四、两极关系之下的世界和平 第十讲中东问题 一、中东地理与历史概况 二、阿拉伯民族主义与一战后阿拉伯地区新国家的形成 三、犹太复国主义与以色列国的成立 四、五次中东战争 五、海湾战争与美国入侵伊拉克 六、中东问题的实质 第十一讲欧洲统一进程 一、欧洲历史与文化 二、欧洲一体化过程 三、欧盟的未来发展前景与历史地位 第十二章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斯大林“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与实践 二、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三、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辉煌与问题 四、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与苏联解体 五、有关苏联改革及其命运的思考 第十三章艰难前进中的发展中国家 一、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影响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问题与发展过程 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与理论范式 第十四章东亚的崛起 一、东亚的革命与东亚的政治崛起 二、东亚的改革与东亚的经济奇迹 三、东亚的合作与东亚的未来 第十五章21世纪初的中国与世界 一、21世纪:历史的终结还是美国时代的终结? 二、经济全球化和一个更加相互依存的世界 三、形形色色的冲突与中国面临的挑战 四、我们应有的心态 二、参考书目 齐世荣、廖学盛主编:《二十世纪的历史巨变》,学习出版社,2005年版。 马克尧主编:《世界文明史》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徐天新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当代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美]斯塔夫里亚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等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美]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英]霍布斯鲍姆著,郑明萱译:《极端的年代》,上、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世界现代设计史教学大纲

《世界现代设计史》教学大纲(成教)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76课时,其中理论26课时,实践10课时,自学40课时 学分:4学分 考核方式: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世界现代设计史是专业必修的专业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世界现代设计史发展的历史,了解现代设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了解现代设计领域的基本知识,通过对现代设计作品以及历史文化背景的认识,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品位,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 (一)概论 1、什么是设计; 2、了解现代设计的发展; 3、了解现代设计教育; (二)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 1、了解工业革命初期的设计发展情况; 2、掌握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 (三)新艺术运动; 1、新艺术运动产生的背景; 2、法国的新艺术运动。 3、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与亨利.凡德.维尔德; 4、西班牙新艺术运动与安东尼.高帝的贡献; 5、苏格兰新艺术运动和马金托什以及格拉斯哥四人设计集团; 6、奥地利分离派与德国青年风格运动 7、新艺术运动的平面设计发展; (四)装饰艺术运动 1、装饰艺术运动的基本概念; 2、装饰艺术运动在法国的发展; 3、美国与英国的装饰艺术运动; (五)现代主义设计的萌起 1、了解现代主义运动产生的背景; 2、现代主义运动的思想基础; 3、现代主义运动在欧洲的发展; (六)包豪斯 1、包豪斯成立的宗旨; 2、格罗佩斯的设计影响; 3、魏玛时期的包豪斯; 4、迪索时期的包豪斯;

5、泛政治化时期—迈耶时期; 6、米斯.凡德诺的设计影响; (七)工业设计的兴起 1、美国工业设计兴起; 2、“有计划废止制度”的建立与流线型风格; 3、消费主义与流行样式; (八)国际主义风格的形成 1、国际主义风格的形成背景; 2、国际主义风格的代表设计家; (九)世界现代设计 1、日本的设计发展 2、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设计发展 3、意大利、比利时、德国、荷兰、西班牙与瑞士的设计; (十)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 1、国际主义的衰退; 2、后现代主义设计; 3、其它设计风格; 三、参考书目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外国工艺美术史》张夫也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世界近代史内容标准解析

初中历史(四)专题五课程文本:世界近代史内容标准解析 世界近代史内容标准解析 北京师大附中白幼蒂张文燕 研讨问题一:世界近代史的主要内容与编写体例 1.世界近代史的起讫 张:关于世界近代史的断限,一直是史学界争论的问题。《课标》是如何定位的?依据是什么? 白:《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稿,将世界近代史的起讫时间定位:16世纪前后至19世纪末。 首先,从史观的角度来看。苏联学术界:以决定社会发展形态转变的某一个重大政治事件作为历史分期的标准。一般以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 欧美学术界:70年代以前,一般都认为世界近代史,就是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的历史。例如,以英?乔治?克拉克的《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美?帕尔默科尔顿的《近现代世界史》为代表,均以欧洲历史为中心,基本上以文艺复兴为开端。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史观越来越影响西方的学术界。以美?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为代表,突破了以国家为单元的传统世界史体系,强调不同地区之间的关联和不同文明之间的跨文化互动,认为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开始于新航路开辟。 中国学术界:曾长期受到苏联五种社会形态观影响,以英国或法国或尼德兰革命为开端。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学术交往的扩大,日益重视历史的横向发展。20世纪80年代,吴于廑先生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近代资本主义大工业和世界市场,消除了以往历史形成的各民族、各国的孤立闭塞状态,日益在经济上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从而“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的论述,对“世界历史”学科做出了定义:世界历史

现代设计史教学大纲

《现代设计史》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说明 一、教学目的、任务 本课程通过对工业革命以来现代设计的发生、发展以及设计师作品的分析讲授, 使学生对人类在造物史方面的发展线索、各个运动的审美风格有初步的了解, 达到以开拓学生的设计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目的,为设计专业其他专业课的开设做好理论准备。 二、教学的具体要求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发现问题。 (二)通过讲授和课堂讨论,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现代设计的发生、发展概况,达到建立学生设计意识的目的。 三、教学效果检查 本课程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共56学时,课程结束通过考试方式或论文形式评定学生课程成绩。 四、教学时数分配 第二部分讲授内容 第一章现代设计发展的理论模式 一、设计师与独立制作的手工艺人的区别 二、现代设计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维多利亚时代的特点(1831-1901年) (二)维多利亚时期的设计 第二章工艺美术运动出现前的设计 第一节工艺美术运动之前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现代的普罗米修斯——工业革命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为解决城市矛盾的实验性规划设计 三、新专业分工的出现 第二节工艺美术运动之前的设计潮流——维多利亚风格 第三节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水晶宫”(the Crystal Palace)的出场 第四节工艺美术运动的兴起 第五节芝加哥学派·沙利文 第六节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 一、与工艺美术运动的异同 二、代表人物及作品 第七节装饰主义运动(Art Deco)1920—1935年 一、装饰主义运动所源之影响方面 二、代表地区及人物、作品 第八节现代主义(Modernism) 一、主要设计师 (一)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以下简称格氏) (二)密斯(Mies Van der Rohe) (三)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四)赖特(Frank Wright) (五)阿尔托(A.Alto) 二、主要设计风格和流派 (一)荷“风格派”运动 (二)表现主义 (三)德意志制造同盟 (四)俄——1918至1925年间的构成主义 第三章包豪斯BAUHUASE(1919—1933年) 德语Bauhuase意为“建筑房子”。格罗皮乌斯创立,她旨在通过建立一个完整的现代艺术和设计教学体系,达到个人进行微型社会试验和改造社会文化的目的,同时快速提高德国设计水平,满足战后的物质需求。 第一节魏玛时期(1919—1925年) 一、课程改革 第二节德骚时期(1925—1933年)——其中1925-1927年为黄金时期

从高考命题的改革谈世界近代史教学

从高考命题的改革谈世界近代史教学 从高考命题的改革谈世界近代史教学 从高考命题的改革谈世界近代史教学 2007-03-30 历史论文 从高考命题的改革谈世界近代史教学 高考命题对中学历史教学具有客观的评价作用和积极的导向作用。自恢复高考至80年代,历史科高考命题的主要特征是采取闭券式知识型考试。命题范围“以本为本”,“以纲为纲”。试题类型以填充、列举、解词、问答题唱主角。考查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列举、解词和问答题虽有测试归纳、综合、分析的功能,但由于评分时按点记分,不管概念的正确与混乱,观点的清晰与含糊,表达有无逻辑性,只要有一个知识点,就给分数。结果也变成知识点的考查了。 受高考命题的影响,在较长的时间里,中学历史教学“抓纲务本”照本宣科,师生追求单纯的知识记忆。这与高校选拔、培养专业人才相矛盾,所以引起社会和教育界的关注,不断探讨中学历史教学和高考命题的改革。 进入90年代以来,高考命题的改革和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切实加强了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以世界近代史高考问答题为例,分析比较一下,有助于更清楚地认识高考命题的趋势,也有助于把握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方向。 1979年试题:“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后果如何?”1983年试题:“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创立的?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答案基本上是教材原文,按点记

分。考查的范围仅限于教材的一章。均是浅层次、低要求的叙述题,只考查了知识的记忆能力。 1989年试题:“根据美国独立后到内战前,内战结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初期的主要史实,说明美国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发展成为帝国主义大国的?”1990年试题:“结合13世纪至20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分析英国议会和政党政治的变化。”高考命题出现“大跨度、高概括”的特点。命题向考查思维能力为主过渡,命题改革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进入90年代以来,在继续保持“大跨度、高概括”优点的同时,出现了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的问答题,如1991年试题“以英法关系”论证帕默斯顿名言的材料论证题。 近二年则进一步出现理论性问答题。如1993年试题:“简述工业革命的后果,并据此指出19世纪70年代以前在政治领域内世界上有哪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从中各举出两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试题注重考查审题能力和理解能力。考生由于审题能力差,不理解题中“19世纪70年代以前”和“据此”二字的暗示,把三次工业革命的后果或工业革命前发生的历史事件全答上了。命题对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有很强的区分度。试题在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方面也颇具特色,试题范围涉及教材第七章至第十五章的重大历史事件;概念涉及对“ 世界政治领域的进步历史潮流”含义的理解及其与工业革命的因果联系。对考生的理论素养要求是很高的。 1994年试题:“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新革命高潮很快还会到来,无产阶级将获得最终胜利。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写道:‘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方式的程度’。试结合19 世纪50、60年代欧洲大陆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基本原因和性质,阐述对恩格斯这一结论的理解。恩格斯观察历史的着眼点是什么?对原先的结

《中外历史》教学大纲

《中外历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 《中外历史》是2010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拓展课。 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专业性和趣味性,对拓展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进一步理解世界文明史均有实际的意义。 其教学目的主要是: (一)使学生掌握世界各主要文明的发展历程; (二)使学生掌握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 (三)使学生掌握中国历史的进程及各朝代对中华文明所做出的贡献; (四)使学生了解西方文明史中的重要事件及其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二、本课程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结构 《中外历史》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世界文明史的发展历程、中国历史的辉煌成就、西方文明的源头及发展等知识,通过一定的理论学习,将知识切实转化为能力,能熟练地掌握秘书工作方法,从而提高学生从事秘书工作的实际办事能力,具备专业秘书需要的工作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秘书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 (一)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中国神话 教学内容:中国神话的由来、内容及特点。 教学要求: 1、了解神话的由来; 2、了解中国神话的内容; 3、了解中国神话的特点。 教学重点:中国神话的内容及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神话的特点。 第二章希腊罗马神话 教学内容:希腊神话的起源、内容及特点,罗马神话的内容。 教学要求: 1、了解希腊神话的起源;

2、了解希腊神话的特点; 3、了解希腊神话的内容; 4、了解罗马神话。 教学重点:讲述希腊神话的特点、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希腊神话所反映的社会状态。 第三章先秦时期文化 教学内容:先秦时期的概念及特征,先秦时期文化的特点、主要内容及影响。 教学要求:1、了解先秦时期的概念及特征; 2、了解夏、商、周朝的社会状态; 3、了解先秦时期文化的特点、主要内容及影响。 教学重点:讲述先秦时期特征及春秋战国时期文化。 教学难点:理解分封制、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第四章西方古典文明 教学内容:西方古典文明的源头、希腊城邦制、古希腊文明及罗马文明。 教学要求:1、了解西方古典文明的源头; 2、了解希腊城邦制及古希腊文明; 3、了解古罗马文明。 教学重点:讲述西方古典文明的源头及古希腊、罗马文明。 教学难点:理解希腊城邦制。 第五章秦汉时期文化 教学内容:中央统一专制王权的建立,儒家文化的确立,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中央统一专制王权的建立; 2、了解秦朝的文化成就; 3、掌握儒家文化在汉代的确立; 4、了解汉朝的文化成就。 教学重点:讲述中央统一专制王权的建立及儒家文化在汉代的确立。 教学难点:理解儒家文化在汉代的确立。 第六章罗马帝国及中世纪欧洲 教学内容:罗马帝国的成就及兴衰,西欧中世纪的文化遗产,西欧中世纪修道院的作用。教学要求:1、掌握罗马帝国的成就及兴衰; 2、了解西欧中世纪的文化遗产; 3、了解西欧中世纪修道院的作用。 教学重点:讲述罗马帝国的成就及兴衰 教学难点:理解西欧中世纪的文化遗产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 教学内容:魏晋风骨,“竹林七贤”,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B1003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英文名称:Outline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学分/学时: 2.5学分/40学时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全院本科各专业建议开设学期:2 开课单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通过讲授19世纪中叶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史,帮助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懂得近现代中国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渐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认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课程讲授内容与基本要求 开篇的话(2学时)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课程性质、地位和特点 1.回答纲要课课程性质的必要性 2.纲要课是以历史为载体的政治理论课 3.纲要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4.纲要课的16字特点:寓论于史,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以史育人 二、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三、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时期的划分 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核心和目标 五、教学计划、安排和要求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2学时)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世界现代史》课程教学大纲.pdf

《世界现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内容、任务 (一) 课程性质: 《世界现代史》为我校三年制大专历史教育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教学 计划安排在第二学年上学期使用。《世界现代史》课程是历史专业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知识领域的必修课程。 (二) 课程内容: 通过对这一时段世界历史的学习,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学生们可以完整 地把握人类文明史的全部进程,全面地认识现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加深对20世纪人类社会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本质的理解,比较科学地分析21世纪的世界未来走向。作为人文科学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世界现代史》课程的学习既是相关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从事本专 业的教学和研究,并拓宽学科视野,从事其他人文科学事业的必要条件。世界现代史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世界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历史发展的现代阶段。世界现代史是一门历史系专科专业基础 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世界现代史的基础知识,了解世界现代史中的重大事件与著名人物,从而把握现代世界发展的脉络与规律,培养学生在世界视野下看问题的思维。让学生了解相关问题的研究动态、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世界现代史又是人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 世界现代史从20世纪初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大体上可分为四 个阶段: 20世纪初到1923年,是战争、革命、动荡时期; 1924---1929年,是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 1929---1939年是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德意日法西斯走上战争时 期; 1939---194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世界现代史的内容极其丰富,我们要从全球的视野出发,既注重各个地区、 各个国家历史发展的特殊情况,又要特别注意各个国家及各种事件彼此之间的内 在联系,探源明流,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对世界现代史有个总体的了解。学习 世界现代史就是要学习历史,认识历史,预见未来,更准确地理解变革时期的深邃历史内涵,更深刻认识当今世界自觉地顺应历史发展的规律,不断前进。

北大历史系本科《世界史通论》教学大纲及课件(2010年)

《世界史通论》教学大纲及课件(2010年) 第1讲导论:历史·世界史·文明史 1、什么是历史? 2、什么是世界史? 3、文明在交往中演进——我们的世界史观 基本阅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致读者及推荐序) 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第5章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导言》 参考阅读: 马克垚,“困境与反思:‘欧洲中心论’的破除与世界史的创立”(《历史研究》2006年第3期第3-22页) 张芝联,“中国大学世界史教学及观念的变化”(张芝联《二十年来演讲录》第150-6页) 课件:上古史通论 (中间部分待补充) 第8讲1500年前后的世界 1、中华文明 2、印度文明 3、中东文明 4、欧洲文明 5、其他边缘文明 基本阅读: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第6、7章,第9-19章 参考阅读: 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第11章 第9讲新文明晨曦初现 1、所谓“资本主义”的兴起 2、地理大发现及其意义 3、若干现代观念的发生 基本阅读: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第20-23、25章 郭华榕、徐天新主编,《欧洲的分与合》第二编第5章 参考阅读: 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第12-13章 第10讲国际社会的诞生

1、欧洲的统一与分裂 2、王权国家之间的战争 3、国际法的创生及其现代意义 基本阅读: 郭华榕、徐天新主编,《欧洲的分与合》第二编第4、6章 参考阅读: 佩里·安德森,《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 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第15章 第11讲17世纪中后期的世界 1、民权国家取代王权国家的初步努力(世界政治民主化第一次浪潮) 2、这个时期的东方世界 基本阅读: 郭华榕、徐天新主编,《欧洲的分与合》第二编第7章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中)第1章第1、2节 参考阅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18、19章(重温) 刘新成、刘北成主编,《世界史·近代卷》第4、5章 第12讲现代文明诸原则的确立 1、科学革命与科学化观念 2、工业革命与工业化观念 3、民主革命与民主化观念 基本阅读: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中)第2、3、4章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26(第1-5节)、27(第1-7节)章参考阅读: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 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第16-20章 第13讲世界交往关系的大拓展 1、英国称霸海洋的历程 2、俄国与美国的大陆扩张 3、全球交往关系网络的初步形成 基本阅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24、25(重温)、30、35章 刘新成、刘北成主编,《世界史·近代卷》第11章第一节(一) 参考阅读: 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第二篇第3章

世界历史-阎照祥-《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世界近代史 英文名称: Mordern History of the World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 72 讲课学时: 64 讨论学时: 4 习题学时: 4 学分: 4 适用对象: 普通高校本科生 先修课程: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一、课程简介 世界近代史是师专政史专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世界近代史是世界从地区间相互分散隔绝到形成统一整体世界的过程。是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并走向成熟的历史。世界近代史的上限是1500年,下限是1900年。通过世界近代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与世界近代史有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抓住世界近代史的本质、主要矛盾和重点。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世界近代史是给人文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世界近代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通过学习,要使学生立足于全世界全人类,从宏观的角度掌握1500—1900年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并向全世界扩张的历史,了解整体世界历史的形成,认识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和讲授世界近代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同借鉴和吸收西方史学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受传统理论和框框的限制,要突出世界近代史的主旋律,突出它的本质和精髓:突出资产阶级历史革命性,正是他们的活动,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使世界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同时也不忽视资产阶级的反动一面。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世界近代史通论 第一章16世纪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商业革命 第二节文艺复兴 第三节宗教改革 第四节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16世纪中国和日本 教学重点:介绍西欧资本主义的扩张和发展,主讲三大事件:一是地理大发现,二是文艺复兴,三是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 教学难点:分析三大事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为何将1500年左右作为世界近代历史的开端;了解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增强全球意识;达到认识这些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的巨大作用。

世界文明史教学大纲

世界文明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文化研究是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而文明史是文化研究的基础。要培养高层次的人文和社会学科的人才,必须打好这方面的基础,从文明的历史发展中,对人类文明和文化有新的认识,从而能够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更深刻地认识世界文化的走向。文明史还是其他人文和社会学科专业的基础,现今的政治、法律、管理、哲学、艺术、文学、史学等方面都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只有了解本学科知识的历史,才能更全面地掌握本学科的知识,通过历史知识的触发,引出新的创见。文明史也可以扩展我们的知识面,探寻人类发展的规律,学习人类文明史,有利于加强对当代世界的了解,可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经验和教训。本课程是为大学一年级开设的基础课,注重知识面的拓宽和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课程以简要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作为背景,而将重点放在文化史上,内容涉及政治、法律、管理、哲学、艺术、文学、史学等方面。 本课程注意介绍国内外的最新学术动态,强调思想的交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结论。 本课程将尽量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 二、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以课堂授课为主。学期中,布置写一篇小论文,组织一次讨论会。并安排一次教学电影观摩。 三、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每周3学时,共15周 主要内容:(具体讲授内容及学时) (一)、导言………………………………………………………3学时 1、“文化”与“文明”的含义(1学时) 2、文明史课程的主要内容和难点(1学时) 3、历史的意义(1学时) (二)、文明之前的人类…………………………………………3学时 1、探求人类的起源(1学时) 2、关于“劳动创造人”命题的讨论(1学时) 3、文明前人类的文化成就(1学时) (三)、古埃及文明………………………………………………3学时 1、寻找古埃及的踪迹(1学时) 2、埃及文明的时空背景(1学时) 3、古代埃及文明的主要特征(1学时) (四)、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波斯文明…………………………6学时 1、简要比较与埃及文明的异同(1学时) 2、苏美尔文明的贡献(1学时)

世界现代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现代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World Modern History of Design) 课程编号: 104139 学分: 2 学时:30 (其中:讲课学时:30技法学时:0 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设计概论 后续课程:毕业设计 适用专业:动画专业 开课部门:艺术设计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该课程是艺术设计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旨在建立对设计历史及各时期设计风格样式的了解与认识,激发对设计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培养对设计艺术理论的认知与思考力,为专业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设计语言,感受、思考设计家对造型设计基本要素的创造性应用,提高学生对优秀设计的鉴赏与评价能力,使学生在崇尚设计家的同时、打破名家神话观念,增强对设计学科学习的信心,在名作鉴赏中,理解认识创造能力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探索创新观念。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阶段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6课时) [知识点] 现代设计的发展和现代设计教育;工业革命初期的设计发展状况 [重点] 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 [难点] 法国、比利时、西班牙、苏格兰的新艺术运动及代表设计师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能了解世界设计史的开端

[实践与练习] 课下多读、多看相关书籍和影片,收集相关资料;做好预习、复习工作。第二阶段现代主义设计与工业设计的兴起(9课时) [知识点] 了解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背景、思想基础、早期的包豪斯 [重点] 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包豪斯成立的宗旨及奠基人 [难点] 设计上“有计划的废止制度”的建立和流线型运动、消费主义与流行式样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能了解现代设计史发展的社会背景。 [实践与练习] 课下多读、多看相关书籍和影片,收集相关资料;做好预习、复习工作。第三阶段丰裕社会与国际主义风格、世界现代设计(9课时) [知识点] 了解波普设计运动、国际主义风格的发展、意大利、法国、英国的现代设计等内容 [重点] 丰裕社会与国际主义风格、人体工程学的发展 [难点] 西方当代设计的发展趋势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能理解现代设计史发展的趋势及经济、政治、文化因素 [实践与练习] 课下多读、多看相关书籍和影片,收集相关资料;做好预习、复习工作。第四阶段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6课时) [知识点] 了解国际主义设计运动的衰退、现代主义以后的其它主要新设计风格

世界史文献与名著教学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史文献与名著》教学大纲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历史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限选课。 (二)教学目的:为了使学生在世界是学习过程中能更好地了解、掌握主要的世界史文献、名著、了解国内外相关世界史研究领域的主要成果、学者观点,以提高学生学习和研究世界史的能力,为学生世界论文的撰写提供资料和文献的指导。 (三)教学內容:本课程主要介绍世界古代史、世界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当代史相关的历史文献、国内外重要的名著、有代表性的理论和观点。 (四)教学时数:36课时。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讲述和导读的方法,并适当布置参考书目。可以根据授课情况或授课对象灵活掌握或作适当调整,以期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本课内容 第一讲世界上古史文献 教学要点:古希腊历史文献、古罗马历史文献、古印度及两河流域文献。 教学时数:5学时 教学内容: 1、1希罗多德《历史》、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神谱》(1) 1、2色诺芬《苏格拉底的辩词》、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1) 1、3凯撒《高卢战记》、李维《罗马建成以来历史》(1) 1、4塔西陀著《日耳曼尼亚志》《编年史》(1) 1、5《古印度吠陀时代和列国时代史料选辑》、《汉莫拉比法典》(1) 第二讲世界上古史名著 教学要点:古代希腊历史名著、古代罗马历史名著。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2、1摩尔根《古代社会》、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罗马帝国衰落记》(1) 2、4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1-3卷)(2) 第三讲世界中古史文献 教学要点:中古英国历史文献、中古法国历史文献、中古意大利历史文献。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5、1《法兰克人史》、彼德《英吉利教会史》、《盎格鲁萨克逊编年史》、奥古斯丁《上帝之城》(1) 5、2马基雅维利《君主论》、马丁路德《五十九条论纲》、《英国大宪章》(1) 5、3阿贝拉尔《亲吻神学——中世纪修道院情书选》、克里斯蒂娜?皮桑《妇女城》(1) 第四讲世界中古史名著 教学要点:中世纪早期历史名著、中世纪中后期历史名著、文艺复兴历史名著。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4、1、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佩里?安德森《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绝对主义国家的谱系》、约翰?赫伊津哈《中世纪的衰落》、艾因哈德《查理大帝传》、(1) 4、2马克垚《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沃尔克《基督教会史》、(1) 4、3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布罗代尔《菲利普二世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哈斯金斯《12世纪文艺复兴》(1) 4、4埃文斯《中世纪的信仰》、勒戈夫《中世纪的知识分子》、约阿希姆?布姆克《宫廷文化:中世纪盛期的文学与社会》(1) 4、5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4—6卷)(2) 第五讲世界近代史文献 教学要点:世界近代史各时期文献汇编、法国大革命文献选编、美国南北战争资料选辑。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5、1梅雪芹主编《世界近代史资料汇编》、蒋相泽《世界通史资料选辑》、刘文涛等《高校世界历史配套教材?近代史卷》、辜燮高《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大陆诸国》(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