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创伤急救处理及原则

创伤骨科急救处理及原则

创伤患者的现场及急诊检查

呼吸状况——恢复通气道

血压及脉搏——心肺复苏及休克处理

神志及瞳孔状况——颅脑损伤的处理

颈部活动及胸腰部状况——截瘫与四瘫

骨盆状况——失血性休克

神经系统检查——瘫痪与神经损伤

肢体血运状况——血运障碍

创伤骨科的现场急救原则

包扎——可利用包扎材料

止血——严格止血原则

固定——非治疗性固定

转运——保证病情平稳

一、多发伤

临床特征

1、伤情重

多系统、多器官;早期低氧血症>90%;呼吸困难型

隐蔽型

2、休克多:>50%

严重创伤刺激;急性大出血;心泵效率;胸、腹→ 67% ;休克后1h内救治——死亡率0%;>8h内救治——死亡率>75%

3、易漏诊

损伤部位多;明显、隐蔽同在;开放、闭合并存;伤员不能如实诉述伤情;检查者思维定势,检查不细

4、处理顺序矛盾

多发伤动态过程、多科损伤、约50%需手术;局部整体、轻重缓急、主次先后矛盾;抓住危及生命要害;先急后缓,先重后轻;胸→腹→颅→四肢

二、四肢骨折

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病因。1、直接暴力2、间接暴力: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旋转和肌收缩使肢体远处发生骨折;3、积累性劳损骨折X线检查:对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骨折急救。1、抢救休克;2、包扎伤口;3、妥善固定;

4、迅速转运;

5、院内诊治

急救处置。抢救生命、保护患肢、防止组织再损伤和再污染。首先应抢救伤员的生命,对疑有骨折的伤员均应按骨折急救处置,一切动作要求谨慎、稳妥和轻柔。

骨折伤员的伤情判断

根据:伤员的外伤史、生命体征变化、受伤部位,简单而迅速地做出伤情判断

初步复苏措施

根据伤员的重要体征变化采取相应的复苏措施。

伤员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就地实施心肺复苏术。

伤员休克,抗休克进行液体复苏。

注意伤员的保暖

合并颅脑伤而处于昏迷状态的伤员要采取积极措施,以保证其呼吸道的通畅。

避免过多搬动伤员,以免加重病情或增加伤员的痛苦。

若伤肢肿胀明显,应及时剪开衣袖或裤管。闭合性骨折移位显著,骨折端有刺破皮肤或周围血管、神经的危险时,应手法牵引消除显著的移位畸形,并用长条木板妥善固定伤肢。

止血和伤口包扎,应注意无论伤口大小都不宜用未经消毒的水冲洗或外敷药物。

绝大多数伤口,压迫包扎后可止血。

大血管出血,在伤口近端结扎止血带,及时记录开始止血带的时间。

骨折端戳出伤口,并已污染,不宜立即复位,以免将污特带入伤口深处。可待清创术将骨折端清理后再行复位。

伤肢妥善固定

避免搬动过程中骨折软组织、血管、神经或内脏器官的进一步损伤;减轻伤员的疼痛,并有利于防止休克;便于伤员的运送。

可靠地、临时固定,固定范围要超过上下关节。

固定材料应就地取材,树枝、木棍、木板、枪支等都适于作夹板之用。在缺乏外固定材料时也可以进行临时性的自体固定,如将受伤的上肢缚于上身躯干,或将受伤的下肢同健肢缚于一起固定。

迅速运送伤员。骨折伤员须经妥善固定后再运往医院,运送途中应有医护人员密切观察和陪同。特别要注意脊柱骨折时的搬运方式和姿势。

院内诊治(主要手术治疗)

患者和患肢的早期运动

AO原则,复位并固定骨折以恢复其正常的解剖结构

根据骨折患者和创伤不同程度,对骨折进行绝对或相对稳定的固定。通过轻柔复位技术和细致处理来保护软组织和骨的血液供应,让患者及患肢进行早期和安全的活动及康复训练。

颈椎外伤伤员搬运。专人托扶其头颈部,沿纵轴方向略加牵引,并使头颈部随躯干一同滚动。或由伤员自己双手托住头部后再缓慢搬移。严禁随意强行搬动头部。伤员躺在木板上时应用沙袋或折好的衣物放在其颈部的两侧加以固定。

合并截瘫伤员搬运。在运送截瘫伤员时,木板上应铺一柔软的褥垫,伤员衣物里的坚硬物件应及时取出以防压伤。禁用热水袋或盐水瓶等进行保暖以免发生烫伤。

骨折的早期并发症

1、休克;

2、脂肪栓塞综合症;

3、重要内脏器官损伤

4、重要的周围组织损伤。(1)重要血管损伤;(2)周围神经损伤;(3)脊髓损伤;

5、骨筋膜室综合征

三、脂肪栓塞综合症

临床表现和诊断

肺部症状:以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发绀为特征,伴有PaO2↓和PCO2↑;

无头部外伤的神经症状:意识模糊、嗜睡、抽搐、昏迷;

皮肤粘膜出血点。

几种次要症状:心率>120次/min;体温>39℃;血小板计数<150×109/L;尿或痰中找到脂肪滴;难以解释的红细胞压积降低。

长骨骨折病人具有1项主征和3项副征或2项主征和2项副征者即可诊断FES。

诊断另一个因素是外伤后至少间隔6—12h才出现临床症状,有报道FES的潜伏期为4—72h,24h内出现主要症状约60%,48h内出现约85%。

FES治疗。目前尚无直接溶解脂栓的特殊疗法,因此其治疗措施以保护重要器官(肺、脑)功能为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各种并发症的综合治疗。

呼吸支持治疗。FES死亡原因主要是呼吸衰竭导致的低氧血症,呼吸支持治疗是FES的最基本治疗方法。

保护脑功能。头部降温,体温下降10C,脑代谢下降6.7%;脱水疗法:20%甘露醇200ml,2—3次/日;镇静。

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防止碱中毒,必要时补充全血和白蛋白,提高胶体渗透压。

四、药物治疗

1、激素:在抗生素的控制下,大剂量激素。

(1)氢化可的松,500—1500mg,3—5天后停用,减少

炎性刺激,抑制细胞水肿,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2)地塞米松,4mg/kg,降低血内脂肪滴,降低游离脂肪酸,提高PaO2。

2、白蛋白,50—100ml/日,游离脂肪酸与之结合。

3、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1次/12—24h。抗凝、改善微循环。

4、利尿剂,速尿40mg/次。

5、高渗葡萄糖加胰岛素,降低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及体脂的分解。25%GS 500ml,1—2次/日。

6、其他:如肝素,抑肽酶,酒精等。

肝素可能有助于刺激脂肪酶的活性,减少脂肪的聚集,但同时是一种抗凝剂,对于外伤病人有增加出血危险性。

死亡率。暴发型死亡率极高,临床型(完全型)死亡率10%—20%。常见原因为呼衰。

预防及治疗

外伤后预防。在病人抢救中,长骨骨折处理需十分小心,尽量少搬动,伤肢尽快用夹板固定。早期制动能减少骨折端活动及组织再损伤,可降低FES发生率。

及时补充血容量,防止和治疗休克,是预防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最重要的措施。在外伤现场、救护途中及入院早期的静脉输液很重要。早期止痛可限制类交感神经反应。

一旦出现呼吸急促及呼吸困难等肺部症状,应及时通过面罩或鼻导管吸氧,如果肺功能恶化可行气管插管和机械换气。

四、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间室综合征(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 OCS)多为肢体外伤骨折后严重并发症,尤以前臂及小腿多见,疗效取决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正确的处理。

早期诊断主要根据典型临床表现。1、出现与骨折不相称的剧烈疼痛及被动牵拉试验阳性,后者尤为重要,在没有测压的条件下,它是确立诊断的主要依据,而且是定位标志和手术减压指征;2、高度肿胀;3、骨折端远侧部分有静脉回流障碍或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4、局部有麻木,蚁走感或肌无力;5、尿中出现肌红蛋白。

治疗。早期应用甘露醇加地塞米松适用于早期轻症或重症患者手术前后辅助治疗,有预防和治疗的双重作用。早期应用甘露醇50g加地塞米松10mg,2h后追加1次,有效逆传病理过程,避免筋膜切开减压,待肿胀消退后,酌情选用骨折复位和固定方式。对甘露醇不能消肿降压的病例,筋膜切开减压和清除坏死组织是唯一有效手段。

OCS切开减压的指征为:

(1)筋膜间室区出现本症的典型症状;(2)筋膜间室压力>5kPa;(3)甘露醇治疗无效;(4)手术切开减压的临界时间是发生本症8h内。

因持续骨牵引、石膏或夹板外固定均有再次诱发OCS的可能,故主张在彻底减压基础上早期内固定或外固定支架固定,尤以外固定支架更为合适,因其有骨膜剥离少,固定可靠,符合骨折生物学特性,不增加筋膜间室内容积,便于术

后创面护理和功能锻炼,感染机会少等优点。

切口选择及创面的处理

减压切口目前主要有皮肤小切口深筋膜潜行切开减压和大切口皮肤深筋膜广泛切开减压两种。事实证明,减压彻底可以减少或防止组织坏死发生,深部感染机会反而会大为减少。

五、脊柱骨折

胸腰椎骨折分类;根据脊柱稳定程度分类。

脊柱是否稳定取决于中柱,而非后方的复合结构,中柱破坏则脊柱不稳定。区别脊柱是否稳定对选择治疗方案极有意义。

稳定性损伤

(1)所有的轻度骨折,如横突骨折、关节突骨折或棘突骨折;(2)椎体轻度或中度压缩骨折。

不稳定损伤

(1)在生理负荷下可能发生脊柱弯曲或成角者属于机械性不稳定,包括严重的压缩骨折和坐带骨折;(2)未脱位的爆裂骨折继发的晚期神经损伤;(3)骨折脱位及严重爆裂骨折合并有神经损伤。

脊柱复合伤

复合性脊柱损伤指伴有其它组织、器官损伤,该类损伤机制、病情复杂,主张早期处理。

有无伴发脊髓损伤的分类

各种暴力造成脊柱骨折脱位,通常合并不同程度和类型

的脊髓损伤。可以分为:(1)脊椎损伤伴脊髓永久性损伤;(2)脊椎损伤伴一过性脊髓损伤;(3)无脊髓损伤的脊椎损伤

临床表现、检查和诊断

1、有严重外伤病史

2、胸腰椎损伤后,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站立及翻身困难。腹膜后血肿刺激腹腔神经节,使肠蠕动减慢,常出现腹痛、腹胀甚至出现肠麻痹症状。

3、检查时要详细询问病史,受伤方式,受伤时姿势,伤后有无感觉及运动障碍。

4、注意多发伤,多发伤病例往往合并有颅脑、胸、腹腔脏器的损伤。要先处理紧急情况,抢救生命。

5、检查脊柱时暴露面应足够,必须用手指从上至下逐个按压辣突,如发现位于中线部位的局部肿胀和明显的局部压痛,提示后柱已有损伤;胸腰段脊柱骨折常可摸到后突畸形。检查有无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的表现,如有神经损伤表现,应及时告诉家属或陪伴者,并及时记载在病史卡上。

由于颈椎前方半脱位是一种隐匿性损伤,没有明显的骨折,普通的x线摄片检查时很容易疏忽掉而难以诊断。如果仔细读片,仍可发现有四种特征性X线表现:(1)棘突间间隙增宽;(2)脊椎间半脱位;(3)脊椎旁肌痉挛使颈椎丧失正常前凸弧。(4)下一节椎体前上方有微小突起,表示有轻微的脊椎压缩性骨折。

急救搬运

脊柱骨折者从受伤现场运输至医院内的急救搬运方式至关重要。一人抬头,一人抬脚或用搂抱的搬运方法十分危险,因这些方法会增加脊柱的弯度,可以将碎骨片向后挤入椎管内,加重脊髓的损伤。

正确的方法是采用担架,木板甚至门板运送。先使伤员双下肢伸直,木板放在伤员一侧,三人用手将伤员平托至门板上;或二三人采用滚动法,使伤员保持平直状态,成一整体滚动至木板上

脊椎外伤伤员的搬运:木板或门板。注意不要使伤员的躯干扭转,切忌使用搂抱,或一人抬头、一人抬足的方法,同时禁用凉椅、藤椅之类的工具运送伤员。

六、脊髓损伤

治疗原则

合适的固定:颌枕带牵引或颅骨牵引。防止移位而产生的再损伤。

减轻脊髓水肿和继发性损害:地塞米松;甘露醇;甲泼尼龙(甲基强地松龙)冲击疗法,适用于伤后8小时以内;高压氧。

手术治疗:只能解除对脊髓的压迫和恢复脊柱稳定性。

急性脊髓损伤早期药物治疗是治疗重要环节。

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

体液与电解质紊乱

消化道溃疡出血或穿孔、胰腺炎

妨碍创口愈合

加重因蛋白质分解造成的负氮平衡

颅内压增高、精神紊乱

增加潜在感染机会

当创伤失血性休克对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当急性脊髓损伤的早期(8小时以内),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是有效的对症辅助治疗药物。

抗氧化剂

维生素C。VitC兼有抗炎及抗氧化作用,其分子量较小能直接进入细胞内,直接或间接清除氧自由基,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VitC 还能通过恢复VitE的活性发挥抗氧化作用神经节苷脂。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膜上,以脑脊髓含量丰富,动物实验证实外源性GM-1能透过血脑屏障在神经损伤区浓度最高,与神经细胞有高度亲和力,稳定胞膜功能与结构。研究表明给予外源性GM-1能减少大鼠SCI后神经脱髓鞘改变,促进功能恢复。

骨科急救处理原则

骨科急救处理原则 骨科急救是指在遇到骨折、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等骨科急症时,采取的紧急救治措施。正确的骨科急救处理可以快速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并为进一步的治疗打下基础。下面将介绍一些骨科急救处理原则。 1. 保护伤口 在发生骨折或关节脱位后,首先要保护好伤口,防止进一步损伤。可以通过固定伤肢的方法来保护伤口,如用纱布、木板等固定伤肢。同时,要避免过度移动伤肢,以免加重损伤。 2. 控制出血 骨折或关节脱位时,常伴有出血。出血量多少视伤口情况而定,但如果出血过多,就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止血。可以通过直接压迫伤口或提高伤肢部位的位置来控制出血。 3. 缓解疼痛 骨折或关节脱位时,常伴有剧烈疼痛。可以通过应用冰袋或冷敷物来缓解疼痛。冷敷可减少炎症反应,缓解肿胀和疼痛。 4. 尽量不要移动患者 在急救过程中,尽量不要移动骨折或关节脱位的患者,以免加重损伤。如果需要移动患者,要注意固定伤肢,避免进一步伤害。

5. 及时送医院 在进行初步的急救处理后,应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医院有更专业的设备和医生,可以对骨科急症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处理。 6. 个体化处理 在处理骨科急症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处理。不同类型的骨折、关节脱位,以及不同部位的损伤,处理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急救处理时,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处理。 7. 防止并发症 在骨科急救处理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骨折时要注意避免感染和创伤性休克,关节脱位时要注意避免血管和神经损伤。及时、正确的急救处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8. 应用药物 在骨科急救处理过程中,有时需要应用药物来缓解疼痛、减轻肌肉痉挛等症状。但应用药物要谨慎,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处方。 总结起来,骨科急救处理原则包括保护伤口、控制出血、缓解疼痛、尽量不要移动患者、及时送医院、个体化处理、防止并发症和应用药物等。在处理骨科急症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处理,以达到最佳的救治效果。同时,也要注意在急救处理过程中保护好伤肢,避免进一步损伤。及时、正确的急救处理对于骨科

创伤急救知识资料

创伤急救知识 一、“三先三后”的原则 1.对出血伤员,先止血、后搬运。 2.对骨折的伤员,先固定、后搬运。 3.对窒息或心跳呼吸骤停的伤员,必须先进人工呼吸或心脏复苏后再搬运。 二、止血方法(掌握三种) 发现伤员大出血要根据出血的位置,立即进行止血,如果血液呈鲜红色喷射而出则是动脉出血;如果血液是暗红色缓慢流出则是静脉出血。 指压动脉止血法:适用于头部和四肢某些部位的大出血。方法为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动脉,将动脉压向深部的骨头,阻断血液流通。 直接压迫止血法:适用于较小伤口的出血,。用无菌纱布直接压迫伤口处,压迫约10min。 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各种伤口,是一种比较可靠的非手术止血法。先用无菌纱布覆盖压迫伤口,再用三角巾或绷带用力包扎,包扎范围应该比伤口稍大,并将肢体抬高。也可在肢体的弯曲处加垫,然后用绷带缠好。 填塞止血法:适用于颈部和臀部较大而深的伤口。先用镊子夹住无菌纱布塞入伤口内,如一块纱布止不住出血,可再加纱布,最后用绷带或三角巾绕颈部至对侧臂根部包扎固定。 止血带止血法:用加压包扎止血不能奏效的四肢大血管出血应用

及时采用止血带止血法。止血带有橡皮止血带(橡皮条和橡皮带)、气性止血带(如血压计袖带)和布制止血带。其操作方法各不相同。 上臂外伤大出血应扎在上臂上1/3处,前臂或手大出血应扎在上臂下1/3处,不能扎在上臂的中1/3处,因该处神经贴近肱骨,易被损伤。下肢外伤大出血应扎在股骨中下1/3交界处。 三、包扎方法(掌握三种) 1、绷带包扎 环形包扎法 螺旋形包扎法

螺旋反折包扎法 8字肘、膝关节绷带包扎:先用绷带的一端在伤口的敷料上环绕两圈,然后斜向经过关节,绕肢体半圈再斜向经过关节,绕向原开始点相对应处,再绕半圈回到原处。这些反复缠绕,每缠绕一圈覆盖前圈的1/3~1/2,直到完全覆盖伤口。 2、三角巾包扎法 头部包扎 (1)三角巾帽式包扎:适用于头顶部外伤。先在伤口上覆盖无菌纱布(所有的伤口包扎前均先覆盖无菌纱布,以下不再重复),把三角巾底边的正中放在伤员眉间上部,顶角经头顶拉到枕部,将底边经耳上向后拉紧压住顶角,然后抓住两个底角在枕部交叉反回到额部中央打结。

创伤急救的五大原则

创伤急救的五大原则 创伤急救是指在遭受创伤或意外伤害后,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以保护伤员的生命,并减少伤害的程度。创伤急救的五大原则是指:安全优先、止血为主、保护呼吸道、保持体温和转运伤员。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五大原则。 安全优先。在进行创伤急救时,要确保自己和伤员的安全。如果现场存在危险,如火灾、交通事故等,应首先确保自己的安全,然后再去救助伤员。此外,还要注意观察现场是否有其他伤员,及时报警并寻求专业救援。 第二,止血为主。创伤后的出血是危及生命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进行创伤急救时,需要迅速止血。常见的止血方法有直接按压、提高伤肢、使用止血带等。在进行止血时,要注意不要使用太大力度,以免造成二次伤害。同时,应保持伤员平卧,避免过度活动,以减少血液流失。 第三,保护呼吸道。创伤后,特别是头颈部受伤时,可能会导致呼吸道阻塞。在进行急救时,要及时清理呼吸道,确保伤员能够正常呼吸。常见的方法有侧卧位、头后仰等。如果伤员停止呼吸,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以恢复呼吸功能。 第四,保持体温。创伤后,伤员可能会出现失血、休克等症状,体温会下降。为了保护伤员,应及时采取措施保持体温。可以使用保

暖毯、加热设备等方法,避免伤员过度失温。保持体温有助于减少伤员的痛苦,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伤员的生存率。 转运伤员。在进行创伤急救后,需要将伤员迅速转移到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在转运过程中,要保持伤员的稳定,避免进一步损伤。可以使用担架、救护车等工具,将伤员稳固地转移到医疗机构。转运时要注意伤员的呼吸和循环状况,及时调整姿势,避免加重伤情。 创伤急救的五大原则是安全优先、止血为主、保护呼吸道、保持体温和转运伤员。这些原则在创伤急救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进行创伤急救时,要牢记这些原则,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护伤员的生命和身体健康。同时,也要注意定期参加急救培训,提高自己的急救能力,为他人的安全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骨科创伤的急救处理方法

骨科创伤的急救处理方法 生活中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意外,跌倒、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创伤事故,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骨科创伤。骨科创伤可能会造成感染、神经血管损伤、损伤性骨化、创伤性关节炎等,不仅会导致患者行动不便、十分痛苦,严重的话还可能造成残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必须要明确骨科创伤发生后的应急处置措施,充分掌握其基本技术,避免或减少创伤带来的伤害。 1.骨科创伤概论 本质来说,骨科创伤即人体骨骼在外力或者暴力等外力作用下造成创伤,并引发的各种骨折疾病,包括局部的骨组织、表面的皮肤组织、软组织以及神经组织在内,都属于这个范畴。骨骼创伤并不一定是骨折,这是一个广义概念,骨折仅仅属于其中的一个狭义概念。另外,有些骨科创伤并非是单纯的骨头损伤,还要注意骨组织周围的软组织损伤,例如皮肤、肌肉组织缺损等,这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恢复。 2.骨科创伤患者的救治原则 2.1生命支持 在抢救骨科创伤患者时,首先要注意患者生命状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呼吸状况:急救时,首先要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解除呼吸道梗阻,避免气道堵塞(2)血压及脉搏:对骨科创伤患者重点判断其意识、呼吸、心跳。患者如伴有胸骨骨折、多发肋骨骨折、血气胸、心脏压塞、心肌破裂等状况,可能会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开胸心脏挤压(3)休克处理:骨科创伤患者往往伴随低血容量性休克,需要及时进行休克治疗,抬高患者头、躯干以及下肢,保持中凹体位。 2.2急救

对于严重骨科创伤患者,治疗与诊断必须同时进行。(1)检查患者神志及 瞳孔状况,判断患者是否为颅脑损伤,一旦确诊需要先降低颅压(2)有些骨科 创伤患者血管损伤导致脏器破裂,失血过多,引发失血性休克,需要尽快补液(3)检查患者神经系统、颈部活动及胸腰部、肢体血运状况,整体检查各部位 创伤。根据患者创伤情况,制定急救措施,时刻监测患者器官功能。 3.骨科创伤患者的急救四大技术 3.1止血 3.1.1指压止血 指压止血法是救护止血使用的应急措施,即用手指将出血部位血管上方的动 脉压迫到临近的骨面上,这种方法适用于头部或者四肢出血的情况。将患者创伤 处抬高,用食指或拇指准确找到动脉压迫点,保持力度适中,压闭血管、中断血液,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 3.1.2止血带止血 止血带法适用于四肢伤大血管的出血,出血量比较大,并且没有其他办法可 以控制止血。最好使用充气止血带,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绷带、橡皮胶管、绷 带等,达到止血的目的。止血带不能直接缠绕在皮肤上,扎在患肢的根部或者中部。使用止血带要注意时间,每隔1小时放松2-3分钟,注意千万不能用细布条、电线、绳索等直接捆绑。 3.1.3加压包扎止血 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四肢、头顶、躯干等外伤引起的静脉出血以及毛细血 管出血。毛细血管出血时,表现为血液从皮肤渗出,出血量少、颜色红,出血点 一般不太明显,这种出血可以快速止血,危险性不大。处理伤口时,首先用碘伏、酒精消毒,接着用纱布、手帕或毛巾包扎止血。静脉出血颜色呈暗红色,血流缓慢,不断从伤口流出,局部血管收缩后,血流才会减缓,危险性也不大。止血时,首先抬高患者伤处,加压包扎、加速止血。

创伤急救原则

创伤急救原则 创伤急救是指在突发的创伤事件中,通过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尽可能地减少伤害并保护生命。以下是创伤急救的一些基本原则: 1. 保护自己和现场安全:在进行急救前,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创伤现场可能存在危险因素,如火灾、化学品泄漏等,应尽量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2. 判断伤势严重程度:在急救前,需要对受伤者的伤势进行初步判断。可以观察呼吸、意识、出血情况等。对于严重的创伤,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等待专业医疗人员的到来。 3. 停止出血:创伤常伴随出血,而大量出血可能危及生命。急救人员可以通过直接压迫伤口、提高伤肢、使用止血带等方法来控制出血。在进行出血控制时,应尽量避免感染和进一步损伤。 4. 保持呼吸道通畅:创伤可能导致呼吸道受阻,造成窒息。急救人员应确保受伤者的呼吸道通畅,可以采取头后仰、侧身托举等方法来保持呼吸道畅通。 5. 给予心肺复苏: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急救人员可以进行心肺复苏。这包括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以维持氧气供应和血液循环。 6. 固定骨折和关节脱位:创伤可能导致骨折和关节脱位,这会给受伤者带来剧痛和进一步伤害。急救人员可以通过适当的固定方法,如夹板、绷带等,来固定骨折和关节脱位,减轻疼痛并防止进一步损伤。 7. 保持体温:创伤会导致体温下降,而低体温可能会对受伤者的生命体征和恢复产生不良影响。急救人员可以使用毯子、保温垫等方法来保持受伤者的体温。 8. 提供心理支持:创伤事件对受伤者的心理状态常常造成巨大冲击。急救人员可以通过安抚和鼓励的方式,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受伤者稳定情绪。

以上是创伤急救的一些基本原则,但请注意,这些原则仅供参考。在实际急救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和专业知识来进行判断和处理。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并等待专业医疗人员的到来是最重要的。

骨科创伤急救原则及方法,你了解多少?

骨科创伤急救原则及方法,你了解多少? 在遇到骨折的时后及时进行合理且有效的急救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那么, 你知道那些关于骨折方面的急救措施呢?最早骨科创伤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骨 折,骨折可大可小,不管是轻微骨折,还是重创骨折,及时合理急救尤为重要, 那么我们知道在骨科创伤时有哪些急救原则以及方法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吧! 一、什么是创伤以及引起创伤的原因 所谓的创伤就是通过物理、化学或者生物等导致我们身体受伤,对人体某些 部位或者组织完整性损害或者某些功能造成伤害等,例如人体受到突然撞击等。 骨折一般分为外伤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 导致外伤性骨折的原因分为下面三种:直接暴力;间接暴力以及积累性劳损。直接暴力很好理解,就是指受到外界突然暴力的作用所造成的骨折,例如车轮辗 压;间接情况下的暴力也就是指通过一定的媒介的传输、杠杆、旋转以及肌肉收 缩等而促使肢体处发生骨折,通常也叫做外界的暴力;耳所说的积累性劳损是指 长时间、一直重复或者保持一个姿势、轻微外力作用下导致的骨折,例如远距离 长期行军就特别容易导致第二、三跖骨骨折以及我们常说的腰肌劳损等。病理性 骨折一般指的是骨骼类的疾病,例如骨骼内有肿瘤,或者是被感染,轻微外力就 会引起的骨折。 二、骨折的表现形式 骨折一般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严重的还会出现局部功能障碍,严重的会 出现畸形,行动异常等。所以在初次检查时,最好能够用最少次数检查,防止加 重受伤部位组织的再次损伤,特别是对人体来说非常重要的血管神经的周边。 三、骨折的急救原则以及方法

骨折的急救措施主要包括:及时的抢救休克,处理包扎伤口,妥善的固定好 以及迅速进行转运。那么让我们具体来看看怎么做以及在急救中应该注意哪些? 骨折急救原则:首先必须尽快的抢救生命、保护好患者肢体、防止患者的身 体再次受到损伤以及二次感染或者被污染。在抢救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好伤员的生命,然后对疑似出现骨折的伤员及时的进行急救处理,在整个急救的过程中动作 必须保持谨慎的、稳妥的,动作尽量保持轻柔的力度。要根据伤员表面的受损情况,以及其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将受损的部位进行简单而迅速的判断,以便进 一步治疗。 1.抢救休克 在抢救过程中,如果伤员的心跳呼吸突然停止,应该立刻实施正确有效的心 肺复苏术来及时的进行抢救;如果伤员发生休克的现象,应该立刻采取液体复苏 的方式,在整个抢救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伤员的体温变化,采取好保暖工作。如果 发生颅脑伤导致处于昏迷状态的情况时,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伤员呼吸 道方面的通畅,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过多的移动伤员的位置,防止加重病情或者 增加伤员的痛苦。如果伤员的肢体发生明显的肿胀情况,应该马上剪开衣服袖子 或者裤腿等。如果伤员发生闭合性骨折移位的情况时,在患处刺破了皮肤周围血 管以及周围的神经时,应该马上采取专业的手法进行牵引从而消除有明显情况的 移位畸形,而且需要用长条的模板固定好受伤的肢体,减少再次伤害。 2.包扎伤口 无论伤口大小,都要首先用消毒水来冲洗患处,然后进行外阜药物,正常情 况下,绝大多数的伤口都是需要通过去进行压迫包扎从而达到止血效果的。如果 大血管出血情况时,在处理伤口时一定要记住在接近患处的末端时一定要把止血 带进行结扎,及时的记录最开始使用止血带的时间。另外,如果在骨折端戳出了 伤口,而且已经被无感染或者污染了,那就不能立刻复位,需要对其进行消毒清 理了污染源后进行复位,以便污渍或者细菌被带入伤口深处。 在进行抢救的过程中中,止血的方法即是一个最常用又是最重要的一个技术,出血部位出现不同时,止血的方式也是不同的,而当动脉出血时,就需要通过手

创伤急救原则

创伤急救原则 创伤急救是指在发生创伤事故后,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紧急救治措施,以尽快控制伤情、减轻病情,保护生命和健康的一种急救方式。创伤急救原则是指在处理创伤伤情时,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本文将详细介绍创伤急救的原则和具体操作步骤。 一、创伤急救的原则 1. 保护现场安全:在进行创伤急救时,首先要确保现场的安全,避免进一步的伤害。可以采取隔离现场、设置警示标志、确保自己和伤者的安全等措施。 2. 评估伤情:在进行创伤急救前,需要对伤者的伤情进行评估,了解伤者的病情和伤势的严重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3. 快速救治:创伤急救要求进行迅速、有序的救治。在救治过程中,要尽快控制出血、固定骨折、处理伤口等。 4. 优先救治生命威胁:在创伤急救中,要优先救治那些生命威胁较大的伤者。例如,对于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停止的伤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5. 综合治疗:创伤急救不仅要处理伤者的急性伤情,还要考虑到伤者的全身状况和合并症的处理。例如,对于伤者可能存在的颅脑损伤、内脏损伤等,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6. 保持沟通:在创伤急救过程中,要与伤者保持良好的沟通,给予他们安慰和支持。同时,要与其他急救人员和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确保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创伤急救的具体操作步骤

1. 保护自己:在进行创伤急救时,要注意自身的安全。戴上手套,避免直接接 触伤者的血液和体液,以免感染疾病。 2. 呼叫急救:如果伤者的伤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呼叫急救车或拨打急救电话,以便将伤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 3. 停止出血:对于出血较为严重的伤者,要尽快采取止血措施。可以使用纱布、绷带等进行直接压迫止血,或者采用提高患肢的位置来减少出血。 4. 固定骨折:对于骨折伤者,要尽快进行骨折的固定。可以使用夹板、绷带等 固定骨折部位,以减轻疼痛和避免进一步的损伤。 5. 处理伤口:对于开放性伤口,要先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进行包扎,以避免感染。如果伤口较大或深,可以用清洁的水冲洗伤口,并用碘酒进行消毒。 6. 给予心肺复苏:对于出现心跳停止的伤者,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可以进行 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以维持伤者的生命体征。 7. 保持体温:创伤伤者往往伴有大量的血液流失,容易出现低体温。可以使用 毯子、热水袋等保暖措施,以避免伤者出现低体温症状。 8. 送往医院:在进行了必要的急救处理后,要尽快将伤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 的救治。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要保持伤者的体位稳定,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总结: 创伤急救原则是在处理创伤伤情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保护现场安全、 评估伤情、快速救治、优先救治生命威胁、综合治疗、保持沟通是创伤急救的基本原则。在具体操作步骤上,要保护自己的安全,呼叫急救,停止出血,固定骨折,处理伤口,给予心肺复苏,保持体温,送往医院等。创伤急救的目标是尽快控制伤情、减轻病情,保护生命和健康。在进行创伤急救时,要保持冷静、有序,同时与伤者和其他急救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以提高救治效果。

创伤急救的五大原则

创伤急救的五大原则 创伤急救是指在意外事故中,对受伤者进行紧急的抢救和处理。正确的创伤急救措施能够有效减轻伤者的痛苦,避免二次伤害,并提高其生存率。下面将介绍创伤急救的五大原则,帮助大家了解如何正确应对各种创伤情况。 一、保护生命优先 在创伤急救中,保护生命是最重要的原则。发现伤者后,首先要判断其生命体征是否正常。对于意识清醒、呼吸正常的伤者,应保持其舒适,并尽快送往医院。如果伤者呼吸困难、心跳停止等,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以保持心脏供血和氧气供应。 二、止血控制 在创伤急救中,及时止血非常重要。大量出血会导致休克和死亡。当遇到出血伤口时,应立即采取控制出血的措施。一般可以通过直接压迫伤口、提高伤肢或使用止血带等方法来实现。对于严重的出血情况,应尽快就医。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 创伤导致的呼吸道阻塞是生命威胁性的急救情况。在创伤急救中,要保持伤者的呼吸道通畅,确保其能够正常呼吸。这包括清除口腔、鼻腔中的异物,保持头部正中位等。如果有颈部或脊柱损伤,应小心翼翼地保持颈部稳定,避免进一步损伤。

四、固定伤口和骨折 在创伤急救中,对于骨折、关节脱位等伤情,要及时进行固定。固定伤口和骨折可以减轻疼痛,防止伤口进一步损伤,避免骨折造成的神经和血管损伤。固定可以通过简单的包扎、夹板或石膏固定等方式实现。 五、妥善处理伤口 在创伤急救中,要妥善处理伤口,以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首先要清理伤口,去除其中的异物和污物。然后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并用无菌敷料进行覆盖。对于严重的撕裂伤口或刀割伤口,应尽快缝合或手术处理。 创伤急救的五大原则是保护生命优先、止血控制、保持呼吸道通畅、固定伤口和骨折、妥善处理伤口。在创伤急救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伤势采取合适的措施。同时,创伤急救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支持,建议参加相关的急救培训,提高自己的应急能力。希望大家能够牢记创伤急救的五大原则,为意外事故中的伤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

骨折急救牢记五大原则

的急救是在骨折发生后的即时处理,包括检查诊断和必要的临时措施.骨折的急救很重要,处理不当能加重损伤,增加病人的痛苦,甚至形成残废影响生命.因而,及时进行合理有效的急救是十分重要的.有些人可能由于没有经验或一时救人心切,使用了一些错误的急救方法,比如:为减轻疼痛,习惯用手揉捏受伤部位,并按摩伤部等;或骨折后随意搬运、止血等不当处理,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如颈椎部位的骨折,不当急救操作可使颈部脊髓受损,发生,严重时导致危及生命;胸腰部脊柱骨折时,不恰当的搬运也可能损伤胸腰椎脊髓神经,发生下肢. 那么如果遇到骨折等重伤病人,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首先,要判断是否是骨折.在判断不清是否有骨折的情况下,应按骨折来处理. 骨折通常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大类.闭合性骨折指皮肤软组织相对完整,骨折端尚未和外界连通;开放性骨折则是指骨折处有伤口,骨折端已与外界连通.全身各个部位都可发生骨折,但最常见的还是四肢骨折. 一旦怀疑有骨折,应尽量减少患处的活动,转送时尽量用硬板床.下面是骨折后急救的5个原则. 抢救生命 严重现场急救的首要原则是抢救生命.严重或多发骨折及合并有其他创伤病人更易,要注意预防,更要早发现,早处理.如发现伤员心跳、呼吸已经停止或濒于停止,应立即进行胸

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病人应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其口;病人有者可针刺其人中、百会等穴位;开放性骨折伤员伤口处可有大量出血,一般可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严重出血 者若使用止血带止血,一定要记录开始使用止血带的时间,每隔30分钟应放松1次每次30至60秒钟,以防肢体缺血坏死.如遇以上有生命危险的骨折病人,应快速运往救治. 伤口处理 开放性伤口的处理除应及时恰当地止血外,还应立即封闭伤口.最好用清洁、干净的布片、衣物覆盖伤口,再用布带包扎;包扎时,不宜过紧,也不宜过松,以防伤口继续被污染.伤口表面的异物要取掉,如遇骨折端外露,注意不要尝试将骨折端放回原处,应继续保持外露,以免将细菌带入伤口深部引起深部感染.有条件者最好用等消毒液冲洗伤口后再包扎、固定.如将骨折端或脱位的关节复位了,应给予注明,并在送医院时向交待清楚. 简单固定 现场急救时及时正确地固定断肢,可减少伤员的疼痛及周围组织继续损伤,同时也便于伤员的搬运和转送.但急救时的固定是暂时的.因此,应力求简单而有效,不要求对骨折准确复位;开放性骨折有骨端外露者更不宜复位,而应原位固定.急救现场可就地取材,如木棍、板条、树枝、手杖或硬纸板等都可作为固定器材,其长短以固定住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为准.如找不到固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带直接将伤肢绑在身上. 下面介绍几种骨折肢体临时固定方法: 1、上肢骨折主要用夹板固定,用三角巾悬吊,并将伤肢用绷带固定在胸壁上; 2、下肢骨折主要用半环托马斯架固定或绑在健腿上,膝以下骨折固定在小夹板上; 3、疑有脊柱及损伤时,应尽量避免骨折处有移动,以免引起或加重损伤.在搬动时,最好3人站在同侧,用手平平托起,再平放于木板上,以防脊柱扭曲造成;

创伤急救的四项基本原则

创伤急救的四项基本原则 概述: 创伤急救是指在紧急情况下对创伤患者进行的紧急救治。创伤急救的目的是迅速止血、缓解疼痛、减轻伤情,以便争取更好的救治效果。以下将介绍创伤急救的四项基本原则。 一、保护生命优先 在创伤急救中,保护生命是最为重要的。无论患者伤势有多严重,首先要保证其生命安全。当发现有创伤患者时,应立即判断其是否有生命危险,如有,则需要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进行心肺复苏、止血等。同时,在救治过程中要确保自身的安全,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二、停止出血 创伤患者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伤情,需要尽快止血。在创伤急救中,应根据出血部位和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于外出血,可以通过直接按压、提高患肢、使用止血带等方式进行止血。对于内出血,应尽快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同时,在进行止血时,应避免使用过度的力量,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三、防止感染 创伤患者容易引起感染,因此在创伤急救中,要注意防止感染的发生。在处理创面时,应先进行手部消毒,戴上手套,尽量避免直接

接触创面。可以使用清洁的生理盐水对创面进行冲洗,然后进行包扎,以保持创面的清洁和湿润。同时,要避免使用过期的药品和非消毒的工具。 四、保持体温稳定 创伤患者由于伤势的原因,往往会伴随着体温的下降。因此,在创伤急救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患者的体温稳定。可以通过给予患者保温毯、使用热水袋等方式进行保暖。同时,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患者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 总结: 创伤急救的四项基本原则是保护生命优先、停止出血、防止感染和保持体温稳定。在创伤急救过程中,要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迅速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止血、防止感染,并注意保持患者的体温稳定。这些原则的遵守可以为创伤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提高其生存率和康复质量。

创伤急救原则

创伤急救原则 创伤急救是指在突发的意外事故或其他外力导致的身体损伤情况下,通过紧急 救护措施,尽量减少并防止进一步的伤害,并保护伤者的生命和健康。以下是创伤急救的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对伤者进行正确有效的急救。 1. 保护自己和现场安全 在进行创伤急救时,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避免受到任何潜在的危险。例如, 如果发生车祸,应先确保交通状况安全,然后才能接近伤者。同时,确保现场安全,避免进一步的伤害或事故发生。 2. 快速评估伤者的状况 在进行创伤急救时,需要快速评估伤者的状况,以了解伤势的严重程度。可以 通过观察伤者的呼吸、意识、血液流动情况和身体的外观来判断伤势的严重程度。根据伤势的严重程度,可以决定采取何种急救措施。 3. 停止出血 创伤常伴随着出血,而大量出血可能导致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在进行创伤急 救时,需要尽快采取措施停止出血。可以通过直接压迫伤口、提高受伤部位的位置、使用止血带等方法来控制出血。 4. 保持呼吸道通畅 创伤可能导致呼吸道受阻,严重时可能导致窒息。因此,在进行创伤急救时, 需要确保伤者的呼吸道通畅。可以通过头后仰法、侧卧位等方法来保持呼吸道通畅。 5. 给予心肺复苏

在创伤急救中,如果发现伤者没有呼吸或心跳,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心肺 复苏包括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可以帮助维持伤者的生命体征,直到专业医务人员到达现场。 6. 保护受伤部位 在进行创伤急救时,需要保护受伤部位,避免进一步的损伤。可以通过固定、 包扎和使用支撑物等方法来保护受伤部位。例如,如果伤者有骨折,可以使用夹板或绷带进行固定。 7. 及时就医 尽管创伤急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伤者的痛苦和伤害,但仍然需要及时就医。只有在医院环境下,医务人员可以进行更全面和专业的治疗,以确保伤者的康复和健康。 总结: 创伤急救原则是在突发的意外事故或其他外力导致的身体损伤情况下,通过紧 急救护措施,尽量减少并防止进一步的伤害,并保护伤者的生命和健康。这些原则包括保护自己和现场安全、快速评估伤者的状况、停止出血、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心肺复苏、保护受伤部位和及时就医。创伤急救的目标是尽可能地提供最佳的急救措施,以确保伤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

骨折急救牢记五大原则

骨折急救牢记五大原则 RUSER redacted on the night of December 17,2020

骨折急救牢记五大原则 的急救是在骨折发生后的即时处理,包括检查诊断和必要的临时措施。骨折的急救很重要,处理不当能加重损伤,增加病人的痛苦,甚至形成残废影响生命。因而,及时进行合理有效的急救是十分重要的。有些人可能由于没有经验或一时救人心切,使用了一些错误的急救方法,比如:为减轻疼痛,习惯用手揉捏受伤部位,并按摩伤部等;或骨折后随意搬运、止血等不当处理,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如颈椎部位的骨折,不当急救操作可使颈部脊髓受损,发生,严重时导致危及生命;胸腰部脊柱骨折时,不恰当的搬运也可能损伤胸腰椎脊髓神经,发生下肢。 那么如果遇到骨折等重伤病人,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首先,要判断是否是骨折。在判断不清是否有骨折的情况下,应按骨折来处理。 骨折通常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大类。闭合性骨折指皮肤软组织相对完整,骨折端尚未和外界连通;开放性骨折则是指骨折处有伤口,骨折端已与外界连通。全身各个部位都可发生骨折,但最常见的还是四肢骨折。 一旦怀疑有骨折,应尽量减少患处的活动,转送时尽量用硬板床。下面是骨折后急救的5个原则。 抢救生命 严重现场急救的首要原则是抢救生命。严重或多发骨折及合并有其他创伤病人更易,要注意预防,更要早发现,早处理。如发现伤员心跳、呼吸已经停止或濒于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病人应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其口;病人有者可针刺其人中、百会等穴位;开放性骨折伤员伤口处可有大量出血,一般可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严重出血者若使用止血带止血,一定要记录开始使用止血带的时间,每隔30分钟应放松1次(每次30至60秒钟),以防肢体缺血坏死。如遇以上有生命危险的骨折病人,应快速运往救治。

创伤急救的五大原则

创伤急救的五大原则 急救是指在紧急情况下对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进行紧急处理的一种医疗行为。创伤急救是急救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针对各种创伤,如骨折、出血、烧伤等。创伤急救的五大原则是指创伤急救过程中应遵循的五个基本原则,包括检查、报警、止血、固定和送医。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五大原则。 一、检查 在进行创伤急救时,首先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伤者的呼吸、心跳、意识等情况的评估,以确定伤者的病情和伤势的严重程度。同时,还需要检查伤者的伤口情况,如是否有出血、骨折等,以及身体其他部位是否有其他明显异常。通过检查,可以初步判断伤者的伤势,为后续的急救措施提供依据。 二、报警 在确定了伤者的伤势后,应及时拨打紧急救援电话,将伤者的情况告知医护人员,以便他们提前作好准备和安排。报警时要准确、清晰地描述伤者的病情和所处的位置,以便救援人员能够快速到达现场。 三、止血 在创伤急救中,止血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措施。对于出血较多的伤者,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以避免大量失血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常

见的止血方法包括直接压迫伤口、提高伤肢以减少出血、使用止血带等。在进行止血时要注意,不要使用过于紧绷的止血带,以免阻断血液循环。 四、固定 在创伤急救过程中,固定伤者的伤口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固定伤口,可以减少进一步的损伤和疼痛,并保护伤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对于骨折等情况,应使用合适的固定器具将受伤部位固定住,以避免骨折片移位或者进一步的骨折。对于其他伤口,可以使用绷带等材料进行包扎和固定。 五、送医 在进行了前面的急救措施后,应尽快将伤者送往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的治疗。尽管在创伤急救过程中已经进行了一些措施,但这只是初步的紧急处理,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只有在医疗机构接受专业的治疗,伤者才能得到更好的救治和康复。 总结起来,创伤急救的五大原则包括检查、报警、止血、固定和送医。通过这五个基本原则,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有效地进行创伤急救,最大限度地减少伤者的损伤和痛苦,提高救治效果。在实际急救中,我们应该熟悉这些原则,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准确地进行创伤急救,以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应加强相关急救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急救水平,为他人的生命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骨折急救五原则以及处理方法

骨折急救五原则 骨折通常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大类。闭合性骨折指皮肤软组织相对完整,骨折端尚未和外界连通;开放性骨折则是指骨折处有伤口,骨折端已与外界连通。全身各个部位都可发生骨折,但最常见的还是四肢骨折。一旦怀疑有骨折,应尽量减少患处的活动,转送时尽量用硬板床。下面是骨折后急救的5个原则。 抢救生命 严重创伤现场急救的首要原则是抢救生命。如发现伤员心跳、呼吸已经停止或濒于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昏迷病人应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其口咽部异物;病人有意识障碍者可针刺其人中、百会等穴位;开放性骨折伤员伤口处可有大量出血,一般可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严重出血者若使用止血带止血,一定要记录开始使用止血带的时间,每隔30分钟应放松1次(每次30至60秒钟),以防肢体缺血坏死。如遇以上有生命危险的骨折病人,应快速运往医院救治。 伤口处理 开放性伤口的处理除应及时恰当地止血外,还应立即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布包扎伤口,以防伤口继续被污染。伤口表面的异物要取掉,外露的骨折端切勿推入伤口,以免污染深层组织。有条件者最好用高锰酸钾等消毒液冲洗伤口后再包扎、固定。 简单固定 现场急救时及时正确地固定断肢,可减少伤员的疼痛及周围组织继续损伤,同时也便于伤员的搬运和转送。但急救时的固定是暂时的。因此,应力求简单而有效,不要求对骨折准确复位;开放性骨折有骨端外露者更不宜复位,而应原位固定。急救现场可就地取材,如木棍、板条、树枝、手杖或硬纸板等都可作为固定器材,其长短以固定住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为准。如找不到固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带直接将伤肢绑在身上,骨折的上肢可固定在胸壁上,使前臂悬于胸前;骨折的下肢可同健肢固定在一起。 必要止痛 严重外伤后,强烈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休克,因此应给予必要的止痛药。如口服止痛片,也可注射止痛剂,如吗啡10毫克或杜冷丁50毫克。但有脑、胸部损伤者不可注射吗啡,以免抑制呼吸中枢。 安全转运 经以上现场救护后,应将伤员迅速、安全地转运到医院救治。转运途中要注意动作轻稳,防止震动和碰坏伤肢,以减少伤员的疼痛;注意其保暖和适当的活动。 处理方法细节 1、迅速使用夹板固定患处,固定不应过紧;木板和肢体之间垫松软物品,再用带子绑好,木板长出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如果没有木板可用树枝、擀面杖、雨伞、报纸卷等物品代替。 2、有破口出血的开放性骨折,可用干净消毒纱布压迫,压迫止不住血时,可用止血带环扎伤口的上方(近心端)止血。 3、大腿骨折时,内出血可达1000毫升(人体总血量大约4000毫升)。包扎固定过紧也能引起神经麻痹,须密切注意患者状况。 专家指出现场骨折的处理比较多样性,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为轻度无伤口骨折,尚未肿胀时,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先进行冷敷处理,使用冰水、冰块或者冷冻剂敷住骨折部位防止肿胀,冰冻的矿泉水和纯净水也可,但不建议使用自来水,固定后送医院处理。 如有伤口则不宜冷敷,用消毒纱布压迫止血,如遇出血严重不便或不能压迫止血的(一般指大腿开放性骨折或者其他部位严重出血的)应用止血带或者布条等环扎该部位近心脏的一侧,立即送往医院,且不断与伤者交流,注意其情况,防止其失血过多引起昏迷、休克甚至死亡。止血可采用压迫止血方法。要记住的是一旦采用布带、绳子捆扎止血时,必须记录扎带的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小时,以免时间过长导致肢体缺血坏死。一般每1小

骨科的各种应急预案

(一)实时通知医生的同时,快速为患者成立静脉通路,增补血容 量,抽取血标本,必需时遵医嘱输血,正确实时应用药物。 (二)遵医嘱赐予骨盆外固定,以减少出血,缓解痛苦。 (三)遵医嘱赐予留置导尿,注意尿管插入过程中能否顺利,尿液颜 色及性状。 (四)惯例收集血液标本,以便实时做生化、肾功能、血惯例等化验 检查,辅助做各样辅助检查。 (五)急救的同时做好术前准备,禁饮食准备、备皮、皮试、术前用药 准备、各样检查结果报告单( X线片、 CT片、磁共振等)。(六) 心理护理: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病情危重者,专人陪同,使其有安全感,听取并解答患者或家眷的疑问,以减少他们的惧怕和忧虑心情。 【程序】通知医生→成立静脉通路→察看生命体征→骨盆外固定→ 留置导尿→ 术前准备→ 心理护理

(一)实时通知医生的同时,快速为患者成立静脉通路,增补血容 量,抽取血标本,必需时遵医嘱输血,正确实时应用药物。 (二)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畅达,必需时赐予氧气吸入,改良 患者的通气功能,提升组织血氧含量。 (三)伤肢妥当固定,伤处包扎止血,充足裸露患者身体各部分,以 发现危及生命的重要创伤。 (四)遵医嘱赐予留置导尿,注意尿管插入过程中能否顺利,尿液颜 色及性状。 (五)惯例收集血液标本,以便实时做生化、肾功能、血惯例等化验 检查,辅助做各样辅助检查。 (六)急救的同时做好术前准备,禁饮食准备、备皮、皮试、术前用 药准备、各样检查结果报告单( X线片、 CT片、磁共振等)。 (七)注意察看病情变化,有无并发症发生,如骨筋膜室综合症,成 人呼吸窘况综合症。 (八)心理护理: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病情危重者,专人陪同,使其有 安全感,听取并解答患者或家眷的疑问,以减少他们的惧怕和忧虑心情。 【程序】通知医生急救→ → 成立静脉通路→ →察看生命体征→ → 氧气吸入→→骨折外固定→→留置导尿→→术前准备→→防治并 发症→→心理护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