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近端骨折

AO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近端骨折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AO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2月至2006年1月间,应用LISS治疗胫骨近端骨折18 例,41A2骨折2 例,41A3骨折6 例,41C1骨折5 例,41C2骨折3 例,41C3骨折2 例。其中9 例开放骨折均为Ⅱ~Ⅲ级,有4 例患者为多发骨折患者,伤后4 d(2~7 d)应用LISS行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19个月,骨折均连接,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2周(8~18周),未出现钢板螺钉松动移位、骨折塌陷、复位丢失等。胫骨近端骨折18 例,HSS评分优10 例,良7 例,可1 例。膝关节活动范围90°~140°,所有患者膝关节行走无疼痛。结论 LISS能有效治疗各种分型的胫骨近端骨折,特别是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具有更好的优越性。

【关键词】微创内固定系统;骨折;胫骨近端;内固定

Treatment of Proximal Tibia Fractures with 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effect of treatment of proximal tibia fractures with 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Methods From Feb 2004 to Jan 2006,LISS fixation was employed to treat 18 cases of proximal tibia fractures (according to the AO classification type 41A2 2 cases,type 41A3 6 cases,type 41C1 5 cases,type 41C2 3

cases,type 41C3 2 cases).9 of the fractures were open,grade Ⅱ~Ⅲ,according to the AO classification,4 cases of fracture were multiple.LISS fixation was employed within 4 days (2~7 days) after injury.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3~19 months,all the fracture were bony union after 12(8~18) weeks,no screws or plate loosened,no reduction losted.In the 18 proximal tibia fractures,the mean HSS score was excellent in 10 cases,good in 7 cases and fair in 1 case.The range of movement was 90°~140°,and no pain was occurrence.Conclusion LISS can be used to treat effectively all types of the proximal tibia,especially in the osteoporotic bone.

Key words: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fracture;proximal tibia;internal fixation

胫骨近端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引起,治疗较为困难,用钢板、髓内钉、外固定架固定均存在一定缺陷。AO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为胫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提供了良好选择,是基于微创外科的原则,吸取交锁髓内钉技术与生物学接骨技术优点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内固定系统,通过小切口以“内置的外固定支架”桥接骨折区[1~3]。我们自2004年2月至2006年1月应用LISS治疗胫骨近端骨折18 例,短期随访疗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自2004年2月至2006年1月,应用LISS治

疗胫骨近端骨折18 例,均为男性,年龄22~56 岁,平均40 岁。高速车祸伤11 例,铁棍等击打伤5 例,刀砍伤2 例。开放伤11 例。

根据骨折的AO分类原则,41A2骨折2 例,41A3骨折6 例,41C1骨折5 例,41C2骨折3 例,41C3骨折2 例。9 例开放骨折均为Ⅱ~Ⅲ级,其中有4 例患者为多发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就诊,开放骨折患者6 h内接受清创等有效治疗,伤后平均4 d(2~7 d)接受手术治疗。

1.2 术前准备术前拍摄高质量正、斜、侧位X线片,了解骨折AO分型,必要时行膝关节重建CT检查。骨折移位明显者给予跟骨骨牵引,做到术前骨折复位,根据X线片选择合适长度的自攻锁定螺钉。开放性骨折接诊后急诊清创,根据伤口清洁程度决定是否急诊手术,创伤及污染严重者伤口尚需进行抗生素灌洗引流,或者复位后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

1.3 手术方法硬腰联合麻醉,患者取仰卧位,患肢大腿上部置气囊止血带止血。胫骨近端骨折选用前外侧弧形切口,直视下进行关节内骨折复位,克氏针或松质骨螺钉临时固定骨折块。于胫骨前肌与骨膜间插入LISS PT钢板,用克氏针将接骨板关节端固定在胫骨髁上,C臂透视下将钢板放置在胫骨侧方正中,拉力复位器使骨骼与钢板紧密接触,经皮在骨折远离关节端拧入至少4枚自钻、自攻型单皮质螺钉,近关节部拧入4~5枚锁定螺钉[4]。平均手术时间55 min(45~6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约100 mL,平均X线照射时间2 min。术后第2天即在CPM机上功能锻炼,并允许15~20 kg的部分负重,

骨痂形成后(约6~8周)完全负重。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住院时间16~21 d(平均18.5 d),所有切口均甲级愈合,无一例感染。患者出院时膝关节活动度均达90°左右,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3~19个月,骨折均连接,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2周(8~18周)。下肢完全负重时间取决于患者年龄、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复合伤的伴随情况,一般术后6~18周后开始完全负重。所有随访患者中未出现钢板螺钉松动移位、骨折塌陷、复位丢失等。

2.2 功能恢复胫骨近端骨折LISS固定术后18 例患者,HSS 评分优10 例,良7 例,可1 例。所有患者行走膝关节无疼痛,膝关节活动范围90°~140°,均无需扶拐,可进行日常活动,未出现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3 讨论

3.1 胫骨近端骨折传统手术治疗的缺陷胫骨近端骨折治疗较为困难,根据骨折的分型、软组织条件和骨质,可选择不同的固定方式,如钢板螺钉固定、髓内钉固定和外固定等,但其发生骨不连、固定失败、感染等并发症依然多见。在不稳定的胫骨近端骨折中,关节与下肢轴向偏差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因为支持不足而造成的继发性移位,胫骨近端C型骨折传统解剖钢板固定后,由于平台中央部分缺乏支撑,常常出现平台塌陷并导致钢板螺钉松动(见图1~2)[5],使内固定失败。双钢板技术虽提高了稳定性,但不符合生物特性,可能

带来切口愈合方面的问题[6]。胫骨近端A型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由于髂胫束的应力作用,易在冠状面上呈现外翻畸形,而股四头肌在胫骨结节上的作用使骨折在矢状面上出现屈曲畸形[5],胫骨骨折髓内针固定术后会出现膝关节前方疼痛的并发症[7~10]。因此,普通解剖钢板和髓内钉系统对胫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还存在一定缺陷。使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近端不涉及平台的骨折,虽然操作简单易行,置于胫骨前侧时还可起到张力带固定的作用,能有效对抗伸膝装置使胫骨近端向前成角的力量,但难以固定关节周围小骨块是其一大缺陷[11],如果因为钉道松动而在骨折尚未愈合就拔除外固定,还可能引起畸形愈合[12]。

图1 (略)

图2(略)

3.2 胫骨近端骨折的LISS系统固定 LISS是基于微创外科的原则,吸收交锁髓内钉系统技术与生物学接骨技术优点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内固定系统[1],其自锁自攻螺钉与解剖钢板浑为一体,固定的角度稳定性通过螺钉与钢板自锁连接实现,降低了内固定物对骨膜的干扰,有利于骨膜的血液灌注;LISS钢板螺钉在髁部固定非常牢靠,即使骨质疏松,髁部钢板也不会松动,为骨折提供很好的角稳定性,可降低术后复位丢失的发生;LISS配有精确的安装模具,经由小切口通过肌肉与骨膜间插入,避免了对骨膜血供破坏,小切口及螺钉的皮外导向装置减少周围组织的破坏,有利于保护骨折段血供及骨折周围软组织的修复;LISS钢板的形状设计与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解剖轮廓

一致,手术中无需预弯、塑形,应用方便,节省手术时间,适合于胫骨近端各种类型骨折的固定,即使骨质疏松,近膝关节钢板螺钉也不会松动,胫骨平台亦未发生塌陷,其良好疗效已经得到临床应用的证实[5,13,14]。本组病例随访期间无内植物松动及骨折移位,其效果明显优于普通解剖钢板。

LISS系统手术时切口较小,LISS配套器械没有复位功能,因此在LISS固定手术前,必须在术前进行骨牵引等纠正复位,并初步维持,以免术中复位困难。对于关节内骨折必须要求术中直视下准确复位、固定,并尽量少干扰干骺端粉碎区域,复位后在打入拉力螺钉时必须确保这些螺钉不会影响到以后钢板插入和导向手柄中螺丝钉的拧入。LISS钢板应顺切口置入前筋膜室,应用拉力复位器,确保钢板与骨骼保持接触,防止骨折移位及成角,减少钢板与骨膜间的间隙。术中不能对钢板进行折弯或扭转,否则会造成瞄准器与钢板螺钉孔失去对线关系。术中透视确保自锁自攻螺钉与钢板角度和力线的稳定性,避免螺钉脱节、滑动或移动脱出,方可起到“内置的外固定支架”作用。

LISS系统在治疗胫骨近端骨折时,由于直接损伤和电钻的热量等问题,有可能导致腓浅神经损伤,Deangelis等[15]研究了13孔LISS钢板治疗胫骨骨折,评估了腓浅神经损伤的风险性,认为经皮穿入11~13孔螺钉时,最容易损伤腓浅神经,各孔与神经的平均距离分别是10 mm、6.8 mm、2.7 mm,其中43%的13孔螺钉与神经接触,7%的13孔螺钉穿透神经。这说明,由于腓浅神经的解剖位置,在打

入13孔LISS钢板的末端螺钉时,存在腓浅神经损伤的风险性,我们推荐应用大切口对钢板远端部分的仔细解剖可避免损伤神经。本组应用13孔LISS钢板治疗胫骨骨折5 例,无一例发生腓浅神经损伤。

3.3 胫骨近端骨折LISS钢板固定术后的功能恢复尽管严重的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有许多并发症,如深部感染、深经脉血栓、血管损伤、假关节形成等,但由于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及时给予清创和/或伤口区域的抗生素灌洗引流,清创术后4~7 d进行LISS固定手术,手术更强调微创技术没有过度的剥离碎骨片和保护软组织,术后及时应用CPM进行功能锻炼,因此本组病例尚未发生上述并发症。

骨折愈后功能恢复主要取决于骨折的病源学、受伤严重程度、伴随症状、骨的质量以及受伤到治疗的时间等。本组病历研究中,A 型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而C型关节内骨折多因高能量致伤以及合并有髌骨骨折、交叉韧带损伤、侧副韧带损伤等合并伤而预后效果相对较差。

3.4 结论 LISS能有效治疗胫骨近端各种类型的骨折,减少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提高骨折内固定术的疗效,促进骨折早期愈合。

【参考文献】

[1]Kregor PJ,Stannard J,Zlowodzki M,et al.Distal femoral fracture fixation utilizing the 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the technique and early results [J].Injury,2001,32(3):3247.

[2]Frigg R,Appenzeller A,Christensen R,et al.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tal femur 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J].Injury,2001,32(3):SC2431.

[3]Marti A,Fankhauser C,Frenk A,et al.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of the 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 tem for the internal fixation of distal femur fractures[J].J Orthop Trauma,2001,15(7):482487.

[4]Fankhauser F,Gruber G,Schippinger G,et al.Minimal invasive treatment of distal femoral fractures with the LISS (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a prospective study of 30 fractures with a follow up of 20 months[J].Acta Orthop Scand,2004,75(1):5660.

[5]Cole PA,Zlowodzki M,Kregor PJ.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 (LISS) for fractures of the proximal tibia:indications,surgical technique and preliminary results of the UMC clinical trial[J].Injury,2003,34(Suppl 1):1629.

[6]王秋根,谭瑞星.微创固定系统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4,25(4):252254.

[7]张英泽,李增炎,冯和林,等.带锁髓内钉治疗1089例长骨骨折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5(3):143147.

[8]Court Brown CM,Gustilo T,Shaw AD.Knee pain after intramedullary tibial nailing:its incidence,etiology,and

outcome[J].J Orthop Trauma,1997,11(2):103105.

[9]仲飙,潘篧,罗从风,等.胫骨干骨折髓内钉治疗后膝关节痛的临床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10):1109 1111.

[10]Ricci WM,Bellabarba C,Evanoff B,et al.Retrograde versus antegrade nailing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s[J].J Orthop Trauma,2001,15(3):161169.

[11]曾炳芳,罗从风.重视胫骨近端骨折的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3):241243.

[12]Hutson JJ Jr,Zych GA.Infections in peri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lower extremity treated with tensioned wire hybrid fixators[J].J Orthop Trauma,1998,12(3):214218.

[13]Schutz M,Kaab MJ,Haas N.Stabilization of proximal tibial fractures with the LIS System:early clinical experience in Berlin[J].Injury,2003,34(Suppl 1):3035.

[14]Schutz M,Muller M,Regazzoni P,et https://www.360docs.net/doc/d519169837.html,e of the 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 (LISS) in patients with distal femoral (AO33) fractures: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 [J].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05,125(2):102108.

[15]Deangelis JP,Deangelis NA,Anderson R.Anatomy of the superficial peroneal nerve in relation to fixation of tibia fractures with the 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J].J

Orthop Trauma,2004,18(8):536539.

骨折论文 (11)

分阶段微创治疗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作者:周伟刘阳王效东闫宇光朱玉杰作者单位: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陕西西安710054 【摘要】目的探讨分阶段微创治疗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自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94 例胫骨中上段粉碎性骨折患者,其中合并开放伤70 例,均采用分阶段微创方法治疗。结果随访6~13个月,94 例骨折均在术后2~6个月愈合,患肢功能根据Johner2wruhs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价,优63 例,良25 例,可6 例,优良率93.6%。结论分阶段微创治疗胫骨近段粉碎性骨折,尤其合并开放伤者,疗效满意。 【关键词】骨牵引微创内固定系统胫骨骨折粉碎性骨折 Staged Less Invasive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Comminute Fracture at Proximal Tibia ZHOU Wei,LIU Yang,W ANG Xiao2dong,et al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Xi′an Red Cross Hospital,Xi′an 710054,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taged less invasive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comminuted fracture at proximal tibia.Methods From December 2003 to December 2007,94 cases of comininuted fracture at proximal tibia,including 70 cases with open wound,were treated with staged less invasive methods and followed up 6 to 13 months.Results 94 cases achieved solid osseous unions from 2 months to 6 months postoperativly.The results were excellent in 63 cases,good in 25 cases and fair in 6 cases according to Johner2wruhs knee scoring.The functions of knee joints was excellent and good at the ratio of 93.6%.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staged less invasive treatment of comminuted fracture at proximal tibia were excellent,especially with open wound. Key words:skeletal traction;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s;proximal tibia;comminuted fracture 胫骨近段受到较大暴力后多形成长节段粉碎骨折,稳定性极差,出血较多,常常伴有严重的开放伤及软组织挫伤,并可继发张力性水疱,在临床治疗中较为棘手[1]。笔者自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采取分阶段处理,并结合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s,LISS)治疗94 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94 例,不包含有明显神经血管损伤的病例,均为新鲜骨折,男78 例,女16 例;年龄22~68 岁,平均42 岁。车祸伤52 例,重物砸伤35 例,坠落伤5 例,硬物击打伤2 例,其中开放伤70 例。骨折按AO分型,42B型22 例,42C型72 例(其中15 例波及关节面,但关节面移位不明显)。 1.2 治疗方法微创概念应贯穿于治疗全程,明确诊断后及时固定,减少搬动,开放伤口予以清创缝合。Ⅰ期(第一阶段)81 例行布朗氏架跟骨牵引,同时对症止血、消肿、抗炎,处理张力性水疱,并作好术前准备,观察并预防并发症,4~8 d后通过床头透视进行手法整复,调整牵引重量,可塑夹板固定。经过约1~3次调整,保证功能复位后维持牵引及夹板固定,鼓励脚趾活动。另13 例因创面污染严重或有骨质缺失,行可调式外固定支架固定,持续抗生素灌注冲洗10 d~2周,并在透视下通过调整外固定架复位。经2~4周皮肤条件改善,肿痛消除,骨折复位满意,并已有纤维连接。Ⅱ期(第二阶段)行LISS内固定治疗,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在胫骨平台下前外侧作长约4 cm弧形切口,分离至骨质,透视下LISS沿胫骨外侧紧贴骨面插入,安装外瞄准器,经皮螺钉固定,使用拉力复位器使钢板

骨折内固定方案及选择原则

骨折内固定方案及选择原则 01 骨折内固定方案及选择原则从早期的“解剖复位,坚强固定,保护血供,早期锻炼”,发展到如今的“可接受的复位,有效固定,保护血供,早期安全康复训练”,AO原则的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对骨折稳定性的认识方面。 骨折的绝对稳定和相对稳定决定着骨折不同的愈合方式,同时也使AO的固定原则发生了从“坚强固定”到“有效固定”的革新,随之而来的则是内固定物的发展、手术方式的创新。 骨折固定方式: 包括:绝对稳定(固定)和相对稳定(固定) •绝对稳定:骨折断端间无相对活动。 •相对稳定:骨折断端间存在不干扰骨折愈合的相对活动。 •不稳定:存在影响骨折愈合的错动。 简单骨折,细胞承受不了太多的应变,必须给它绝对稳定,一旦绝对稳定以后,细胞就直接长了。即破骨细胞在前,成骨细胞在后,直接一个骨形成单位就过去了。不需要经过纤维组织,因为很稳定。 复杂骨折的微动比较大,10%血肿出来,肉芽形成,将它稳定起来,稳定性达到了10%以内后,软骨细胞就存活了,接着就出现软骨痂,软骨痂对骨折的固定作用肯定比血肿肉芽还强,可能对骨折的稳定就达到了2%以内,骨细胞就存活了,硬骨痂就出现了。过程即,血肿→肉芽→骨痂→硬骨痂。02 临床常用的螺钉种类螺钉的命名: •应用部位(皮质骨螺钉、松质骨螺钉) •特点(自攻螺钉、自钻螺钉)

•螺钉设计(如空心钉、锁定钉) •直径(如4.5mm螺钉) •功能或机制(钢板螺钉、拉力螺钉、位置螺钉、交锁钉、锚钉、推拉螺钉、复位螺钉、阻挡钉) 皮质骨与松质骨螺钉: 皮质骨螺钉 松质骨螺钉(32mm螺纹) 松质骨螺钉(16mm螺纹) 自攻与自钻螺钉:与骨皮质螺钉的大小相同,其尖端设计成一小凹槽,利于骨屑清除。受设计结构的影响,其抗拔出的力量较弱。最好用作外固定针。 普通螺钉 自攻型螺钉 自钻型螺钉

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在膝关节周围骨折的运用

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在膝关节周围骨折的运用 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是一种新型内固定系统,该技术治疗的骨折愈合率高,感染率低,与传统治疗相比,对膝关节周围骨折临床效果较好。本文阐述了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适应症及其并发症,为今后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标签:微创内固定系统;膝关节周围骨折;皮肤软组织;接骨板 膝关节周围骨折包括股骨远端骨折和胫骨近端骨折,多由高能量暴力伤所致,好发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并发症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高能创伤所致的膝关节周围骨折因关节面和干骺端粉碎严重,累计范围广泛,且常伴有皮肤软组织损伤,因此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较多[1]。LISS是专为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骨折(膝关节周围骨折)设计,由专用的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解剖型接骨板,自攻、自钻型单皮质及双皮质锁定螺钉,扭矩限制改锥,锁定套筒,经皮瞄准装置和复位用的提拉装置组成。自从使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结合微创经皮接骨板(MIPPO)技术治疗这一类骨折以来,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骨折愈合率提高,感染率降低,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2]。 1 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适应证 大多数的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骨折,只要正确使用传统接骨板、髓内钉和外固定支架,就可使骨折获得愈合。对于横断或短斜行骨折,LISS并不非常适用,因为其体现的是桥接接骨的原则,不适当的弹性固定和断端间的微动会造成应力集中甚至接骨板断裂,只有关节附近粉碎性骨折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使用锁定钢板的典型适应证[3]。股骨远端1/3不稳定骨折和有移位的胫骨近端骨折。罗从风等认为LISS最好的适应证是干骺端严重粉碎的骨折,但是在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尚不能完全取代双钢板的固定,特别是在不稳定的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中,有时必须辅以后内侧钢板固定,否则难以达到满意的复位与固定[4]。 禁忌证:软组织挫伤炎症或有组织缺损者慎用。 2 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并发症 2.1皮肤软组织并发症 2.1.1 LISS具有微创操作、对血运破坏少,感染率较低等特点,因此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但使用LISS仍不能避免感染。无论使用何种内固定器材,感染都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常见并发症之一。有效防止感染的重要方法是具备良好的皮肤软组织条件。 2.1.2 皮肤软组织刺激症状LISS在使用中有时不能与骨面完全贴附,内植物与骨面之间可存在微小的间隙,但是一方面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的软组织薄

LISS 钢板-为微创内固定系统

LISS 钢板-为微创内固定系统,是一种新型的遵循AO/ASIF 微创手术治疗原则的内固定系统 LISS 钢板-为微创内固定系统,是一种新型的遵循 AO/ASIF 微创手术治疗原则的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主要用于治疗股骨下段与胫骨近端的骨折,其特点是吸取了髓内钉技术与生物接骨板技术的特点,使两者合二为一。 学术术语来源--- LISS钢板与髁钢板置入修复股骨远端骨折:骨愈合及膝关节功能预后差异性文章亮点: 1 文章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Evanich膝关节评分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方面对比分析LISS钢板与髁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股骨远端骨折的预后性差异。结果显示,相较于髁钢板,LISS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股骨远端骨折能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较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科内固定方式。 2 文章通过对比两组的Evanich评分证明,LISS钢板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髁钢板组。造成该结果出现的原因主要是:①LISS钢板能保留皮质骨碎块的软组织附着。②能实现肌肉组织下插入钢板,钢板无需与骨面完全贴附,并保证膝关节功能面的有效恢复,且能纠正干骺端一侧骨干长度、旋转情况。 3 LISS内固定的最大益处主要归于:可以置入多枚固定角度锁定螺钉,它不仅能保证骨折断端的稳定性,同时亦能实现在股骨远端放置经皮螺钉而不引起干骺端及骨干过度剥离的现象。正是基于LISS内固定所呈现出的微创性、不损伤骨膜的插板技术及通过髌骨旁切口实现关节面的完全暴露等特点,使其有利于患者骨折部位的早日愈合,且能达到稳定的内固定效果,并能降低膝关节术后僵硬程度,最终提高关节活动度及股四头肌力量,最大限度地恢复下肢功能。 4 从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考虑,LISS钢板组低于髁钢板组(P < 0.05),这归咎于LISS内固定方案更有利于保护组织的完整性,进而可降低组织防御力减弱所诱发的感染及血肿。其中髁钢板组出现3例螺钉松动/断裂,这是患者术后错误训练方案所致,经再次手术,骨折愈合完好。 关键词: 植入物;骨植入物;股骨远端骨折;LISS钢板;髁钢板;内固定;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预后;随访研究;不良事件 主题词: 股骨;骨折;内固定器;骨折愈合

AO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近端骨折

AO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近端骨折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AO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2月至2006年1月间,应用LISS治疗胫骨近端骨折18 例,41A2骨折2 例,41A3骨折6 例,41C1骨折5 例,41C2骨折3 例,41C3骨折2 例。其中9 例开放骨折均为Ⅱ~Ⅲ级,有4 例患者为多发骨折患者,伤后4 d(2~7 d)应用LISS行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19个月,骨折均连接,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2周(8~18周),未出现钢板螺钉松动移位、骨折塌陷、复位丢失等。胫骨近端骨折18 例,HSS评分优10 例,良7 例,可1 例。膝关节活动范围90°~140°,所有患者膝关节行走无疼痛。结论 LISS能有效治疗各种分型的胫骨近端骨折,特别是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具有更好的优越性。 【关键词】微创内固定系统;骨折;胫骨近端;内固定 Treatment of Proximal Tibia Fractures with 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effect of treatment of proximal tibia fractures with 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Methods From Feb 2004 to Jan 2006,LISS fixation was employed to treat 18 cases of proximal tibia fractures (according to the AO classification type 41A2 2 cases,type 41A3 6 cases,type 41C1 5 cases,type 41C2 3

早读一文读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

早读一文读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关节损伤,可能导致膝关节永久性功能障碍。在1960年代初期,AO公布了指导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原则,重点是关节面的解剖复位、绝对稳定性、轴向畸形的矫正和早期运动。大多数早期研究认为关节稳定性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最关键的目标,但未能指出哪些骨块负责关节稳定性以及如何恢复关节稳定性。 1974年,Schatzker 发表了胫骨平台骨折的分类,包括六种主要类型,根据骨折的复杂性、患者年龄和骨骼质量按严重程度升序排列。 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重新审视了胫骨平台稳定性的重要概念,并强调了在规划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固定时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 一、胫骨近端的解剖结构 胫骨关节面和附着的软组织提供两个功能: (a) 稳定性:胫骨平台将股骨髁保持在正常位置的能力,与平台关节面的自然关系。 (b) 负重:恢复正常负重能力。 胫骨近端有两个独立的髁,表面具有软骨。外侧髁凸较小,内侧髁凹较大。每个关节面都被其相应的半月板部分覆盖。 软骨所覆盖的区域用作承重区域并负责关节的稳定性,而那些仅仅是骨骼用作如韧带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附着点的区域,不直接参与重量传递,见图1。 图1注:胫骨平台的解剖。A:胫骨近端上前方透视。B胫骨近端- T R上后视图:胫骨平台边缘;TI:胫骨髁间隆起;TT:胫骨结节;FH:腓骨头;L:胫骨外侧平台;M:内侧胫骨平台。观察软骨覆盖区域(L和M)和软组织附着物(TT, TR, TI, FH)之间有明确的区别。FH是腓骨副韧带的附着区域。TR描述的是关节囊和半月板胫韧带的附着部位;TI是前交叉韧带(ACL)和后交叉韧带(PCL)的连接部位。TT为髌腱附着部位。未被软骨覆盖的区域在功能上与负重关节面不同。

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干骨折

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干骨折 摘要目的研究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MIPPO)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96例胫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骨折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6.2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83%,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术后2个月的Baird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干骨折效果确切,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 关键词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评分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 (MIPPO)for the treatment of tibial shaft fracture. Methods A total of 96 tibial shaft fractur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with 4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open reduction and locking plate fixation for fracture,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 The treatment effect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horter operation time and surgical incision length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less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s 6.25%,which was 20.83%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shorter fracture healing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higher Baird ankle joint function score in postoperative 2 month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 shows affirmative effect in treating tibial shaft fracture with small surgical trauma and fast postoperative recovery. 【Key words】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Tibial shaft fracture;Intramedullary nail internal fixation;Fracture healing time;Ankle joint function score 脛骨干骨折多较为严重,多为粉碎性骨折,一般采用手术治疗,以往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髓内钉内固定等[1]。而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开始在胫骨干骨折中得到应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具有软组织损伤小、保护骨折部位血运、促进骨痂形成等优点,有助于促进患者骨折的愈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3]。本院对48例胫骨

胫骨平台骨折的内固定治疗与术后并发症

胫骨平台骨折的内固定治疗与术后并发症 摘要】胫骨平台骨折是典型的关节内骨折,因此其处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 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目前,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式,效果良好[1]。 明确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掌握正确的内固定技术,可大大改善膝 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如处理不当则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关节僵硬、 关节强直、深部的感染、创伤性关节炎、骨的畸形愈合和骨不连等,使膝关节功 能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2095-1752(2013)36-0179-03 Fixation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Abstract】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are typically intra-articular fracture, so the treatment effec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ffects of postoperative knee function recovery. Currently, surgery is the preferred treatment, good results [1]. Clear surgical indications, select the appropriate surgical approach, to master the correct internal fixation techniques can greatly improve knee function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Such as improper handling may lead to serious complications: joint stiffness, joint stiffness, deep infection, traumatic arthritis, bone malunion and nonunion, so that the knee joint dysfunction, severely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Key words】tibial plateau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 complications 胫骨平台骨折损伤后常导致关节面压缩、塌陷和劈裂,且软组织并发伤较多, 为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方面带来困难,而手术治疗通常难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2],导致患肢功能障碍。由于膝关节的负重性和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治疗必须保证骨 折部位的解剖复位,可靠有效的内固定和骨、软骨、韧带三重组织结构的完整性,有利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和早期康复。本文就胫骨平台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 疗及术后并发症做一综述。 1 胫骨平台的手术治疗 1.1 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与原则 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适应症,Bonnett 和Browner[3]认为,如果有超过5° 的轴线对线不良,或者胫骨平台关节面的塌陷范围超过5mm,就应该考虑手术治疗。Hokonen 等[4]通过长期的临床研究,总结归纳得出: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 疗的适应症主要包括:①向外倾斜大于5°的外侧平台骨折,或关节面塌陷大于 3mm 或平台增宽大于5mm 的骨折;②除去裂纹骨折的所有内侧胫骨的平台骨折; ③具有平台倾斜特征的外侧以及内侧双髁骨折;④除去裂纹骨折以外的具有纵 向压缩性特征的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应该遵循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原则:获得平整的关节面、正常的 力线、稳定的关节、充分的软组织愈合、功能范围的活动及最终不继发退行性骨 关节炎。因此,多数学者认可关节面达到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和塌陷骨折复位 后的植骨是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满意的三要素观点。然而,国内外也出现了一些异 于传统观点的见解。Watson等[5]认为,尽管残存关节面不平整,但如果下肢 整体力线能被维持仍能获得优良的结果,维持力线较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对疗效起 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1.2 手术入路 胫骨胫骨平台的手术治疗,首要是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如

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步骤

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步骤 1. 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步骤 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胫骨骨折,尤其是那些严重骨折需要内固定的患者。本文将从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步骤、术后护理和风险等方面进行全面探讨,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手术过程及相关知识。 2. 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之前,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准备工作。首先是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骨密度检测、X光片拍摄等,以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能够承受手术的刺激。还需要进行术前的心电图检查、血液检查以及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和骨折的具体情况。 3. 手术步骤 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手术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麻醉、切开、复位、内固定和缝合。首先是麻醉,由麻醉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然后是切开,外科医生会在骨

折处进行切开,以露出骨折部位。接下来是复位,外科医生会将骨折 部位进行复位,以恢复正常的骨骼结构。随后是内固定,外科医生会 使用骨板或钢钉等材料固定骨折处,以保持骨折的稳定。最后是缝合,外科医生会将切开的伤口进行缝合,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4.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对于手术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在手术后,患者需要在医院接 受一定的观察和治疗,以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在出院后, 患者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和定期复查,以确保骨折能够良好愈合。 5. 风险 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虽然能够有效治疗骨折,但也存在一定的 风险。例如手术感染、伤口愈合不良、内固定材料的排斥等。在手术 前医生会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全面 的风险告知,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6. 个人观点和理解 作为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骨折方 面具有显著的疗效。然而,手术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在进行

弹性髓内针微创治疗儿童胫骨骨折的护理

弹性髓内针微创治疗儿童胫骨骨折的护理 作者:陆红敏邱继明 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年第09期 【摘要】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针微创治疗儿童胫骨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应用弹性髓内针固定技术微创治疗15例儿童胫骨骨折,对其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5例骨折均骨性愈合,伤肢功能完全恢复。结论:弹性髓内针微创治疗儿童胫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配合作好手术前后的护理及合理适时的康复训练是患儿伤肢功能全面康复的重要保障,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儿童;胫骨骨折;弹性髓内针;固定术;护理 胫骨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之一,其治疗目的是保护骨髓不受损伤及尽早恢复伤肢功能。随着生物力学固定原则的提出,髓内固定治疗儿童骨折已成为首选方法[1]。我院于2010年以来采用手法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微创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骨折15例,经过手术前后的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5例,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6.4(4.2~10)岁。骨折部位:胫骨中上段4例,中下段5例,中段6例。骨折类型:横断骨折9例,粉碎性骨折2例,斜形骨折4例。合并腓骨骨折8例,所有骨折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手术时间:伤后5h~6d。 1.2 手术方法 本组患儿全部在静脉复合麻醉或气管插管麻醉下实施手术。术前常规拍摄受累长骨正侧位X线片,选择直径、长度合适的弹性髓内针。术后可不用外固定。 2 结果 15例均获随访,时间为8月至1.5年,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7月。术后90d伤肢膝、踝关节功能均达到正常,无感染、退针、断针、骨不愈合。其中3例发生针尾轻度皮肤激惹现象,未发生深部感染,髓内针拔出后症状消失。髓内针在术后4~10个月取出,无再骨折发生。 3 围手术期护理 3.1 术前护理

骨科AO、BO、CO、MO详细讲解

AO/BO/CO以及MO 一、AO AO的由来:AO组织于1958年在瑞士成立(AO是德文Arbeitsgemeinschaft für Osteosythese 的缩写,原意是接骨手术集团. AO原则:1. 解剖复位:通过骨折复位及固定重建解剖关系:2. 坚强固定:根据骨折情况、病人情况和损伤情况选择绝对稳定和相对稳定的固定方式;3. 无创操作:使用细致操作及轻柔复位方法以保护软组织及骨的血运;4. 早期无痛活动:全身及患部的早期和安全的活动 AO的目的:1、通过骨折端的加压固定和解剖结构的重建,消除骨折局部的微动,使骨折达到无骨痂性的一期愈合。如果断端出现骨痂,通常认为是固定不稳的征兆,应该尽量避免。 2、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坚强固定可以使关节肌肉尽早进行充分、主动、无痛的活动,而不需借助任何外固定,防止“骨折病”的发生。 AO的功绩:AO技术的核心是骨折端间的加压固定,以增加骨折固定的稳定性,达到肢体早期活动的目的。折端间加压后的紧密接触在有良好血运的情况下达到骨折一期愈合。对于复杂及关节内骨折取得优良的治疗效果。 AO治疗引起的问题:1、由于追求坚强内固定,特别是粉碎和复杂骨折,为达到骨折端间的坚强固定,有时不得不进行广泛剥离,破坏周围血供,而致固定端骨质疏松,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甚至发生感染。2、AO原则虽然也含有无创操作的内容,但是,为了达到坚强固定和解剖复位的目的,常常以严重损伤骨的血供为代价,无创操作实际是不可能的。3、骨折经精确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断端不会发生坏死吸收,也不产生外骨痂,骨折是由骨单位越过断端重建。这种直接愈合或一期愈合并不牢固,往往在取出钢板后发生再次骨折。 4、经过这种严格措施后,并非总能达到早期无痛性功能锻炼。相反,不是根据个别患者情况,为追求早期锻炼,效果适得其反,甚至发生内植物断裂或再骨折。 二、BO 从AO到BO 微创技术:应用于骨折治疗是近年才开展的,目的是尽最大可能保护骨折周围组织,特别是已受到一定损伤的血供。这种原则正符合BO的要点。 我国中西医治疗骨折(CO)的原则“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治、医患配合”的方针在某些方面与BO也有类似之处。BO(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生物的-合理的接骨术AO 学派经过多年广泛实践,已形成从理论到技术设备一整套体系.尽管存在一些严重缺点,但毕

膝关节镜联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膝关节镜联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是由于高能伤力造成的,如交通事故、高 处坠落等。胫骨平台骨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因此对其进行及时、有 效的治疗非常重要。膝关节镜联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治疗方法,其临床疗效备受关注。本文将对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提 供参考。 一、治疗原理 膝关节镜联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原理是通过膝关节镜技术进行骨折复位,然后采用内固定器进行骨折固定。该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软组织,减少手术创伤,有 利于术后早期康复和关节功能的恢复。 二、临床疗效分析 1. 疗效观察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膝关节镜联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为 18~65岁,平均年龄为(43.8±6.5)岁。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膝关节镜联合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手术采用标准膝关节镜操作程序,根据骨折类型选择适当的内固定器进行骨折固定。 3. 观察指标 术后立即观察疼痛状况、关节活动度,随访6个月及12个月时评估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采用Rasmussen评分系统对疗效进行评估。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分为优、良、 差三个等级。 4. 结果分析 术后患者的疼痛状况得到明显缓解,关节活动度得到恢复,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 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时,60例患者中有54例(90%)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仅6例(10%)疗效一般;术后12个月时,60例患者中有58例(96.7%)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仅2例(3.3%)疗效一般。Rasmussen评分系统显示,术后6个月时平均得分为88.6分,术后12个月时平均得分为95.2分。骨折愈合情况良好。 5. 临床总结

AO锁定加压钢板接骨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效果分析

AO锁定加压钢板接骨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AO锁定加压钢板接骨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均行AO锁定加压钢板接骨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全部愈合,其中,优24例,良11例,中5例,优良率为87.5%。结论应用AO锁定加压钢板接骨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疗效确切,并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利于骨折愈合。 标签:胫骨Pilon骨折;AO锁定加压钢板接骨术;临床疗效 Pilon骨折是指累及胫距离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折,一般在胫骨远端1/3波及胫距关节面的骨折,以及胫骨远端关节面严重粉碎,骨缺损以及远端松质骨压缩[1]。由于胫骨远端解剖结构的特殊性,Pilon骨折往往合并其他软组织损伤,因此在临床上的治疗较为棘手,本研究就AO锁定加压钢板接骨术治疗胫骨Pilon 骨折的临床应用进行观察,以探讨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4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26~67岁,平均42.5岁;受伤原因:车祸伤27例,坠落伤9例,压砸伤4例;闭合性骨折28例,开放性骨折12例;12例开放性骨折中按照Gustilo分型:Ⅰ型8例,Ⅱ型4例;单纯胫骨骨折13例,合并腓骨骨折27例;根据Ruedi-Allgower分型:Ⅰ型10例,Ⅱ型16例,Ⅲ型14例。所有患者均行AO锁定加压钢板接骨术治疗。 1.2 手术方法 闭合性损伤患者先行跟骨结节牵引,待肿胀消失后再行手术;开放性骨折患者需先行常规清创,再行跟骨牵引或外固定架进行临时固定,抬高患肢,脱水消肿,并在术前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所有患者一般在伤后4~14 d肿胀消失后进行手术[2]。所有患者均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常规止血带止血,对合并腓骨骨折的患者应先取标准后侧切口入路,行腓骨准确复位,应用重建钢板、1/3管型钢板或腓骨远端解剖钢板以恢复腓骨长度,再行前内侧切口显露胫骨远端以及关节面,在直视下对塌陷的关节面进行撬拔复位,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对有骨缺损的情况可应用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进行填充,并用螺钉固定前外侧和后唇骨折块,应用C型臂X线机确定骨折复位满意后,将备好的AO 锁定加压钢板进行塑形,放置在胫骨下端内侧,连接干骺端和骨干,钢板的近端使用螺钉固定,远端因常伴有骨质疏松或缺损的情况,使用锁定螺钉固定,然后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严密缝合深筋膜层覆盖钢板,最后逐层缝合切口[3]。 1.3 术后处理

胫骨远端外侧接骨板 [LISS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疗效分析]

胫骨远端外侧接骨板[LISS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LISS接骨板微创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与胫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股骨远端骨折患者18例和胫骨近端粉碎骨折患者10例,采用LISS接骨板治疗。随访8~18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28例骨折均6~10个月达到完全愈合,无内植物松动断裂等现象发生,术后关节活动良好。结论:LISS接骨板对膝关节周围骨折和关节内骨折是一种有效的内固定系统。 关键词LISS接骨板股骨远端骨折胫骨近端复杂骨折 AO技术已经普及30多年,对于复杂的骨折经过AO技术处理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疗效,但同时也陆续发现了一系列致命的缺点和问题。为此,AO学者提出了生物学固定(BO)的新概念,强调了骨的生物学环境对骨折愈合的重要性,强调了骨折局部血运的保护,由“以生物力学”为主转化为“以生物学为主兼顾生物力学”。LISS是专为股骨髁及胫骨近端骨折设计的微创内固定系统。2008年以来,采用LISS治疗膝关节内及关节周围骨折,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18~78岁,平均41岁;左侧12例,右侧16例。均为闭合性高能量损伤,受伤到入院时间2~6小时。根据AO分型,股骨:C2型15例,C3型3例,其中3例涉及股骨远端关节面;胫骨:C2型9例,C3型1例。 手术计划的制定与准备:患者入院后迅速完善相关检查,排除身体其他重要脏器损伤及伤侧肢体的重要神经血管损伤,对伤处行X线检查,确定骨折的分型。如无法通过普通平片进行分型,可行CT三维重建以进一步明确骨折的类型。对于受伤时间较短,患肢肿胀不明显的患者一期行手术治疗,如患肢肿胀明显则首先采用石膏托或行骨牵引暂时固定,并予以脱水和药物消肿处理,待肿胀明显消退后择期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采取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患者仰卧位,患肢大腿髋部垫高,视骨折部决定是否上止血带。②股骨远端骨折:采用股骨下段前外侧切口入路,直视下整复髁间骨折达解剖复位并予以克氏针和拉力螺钉固定,克氏针和拉力螺钉的置入位置以不影响LISS接骨板上钉为宜。必要时可行自体骨植骨以恢复股骨远端关节面的正常形态。然后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行髁上骨折端闭合间接复位,复位标准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并恢复伤肢下肢的正常力线。根据骨折长度将事先选好LISS接骨板经股外侧肌下插入至骨折近侧骨皮质旁,不剥离骨

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论文

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摘要】目的:观察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治疗膝关节周围(股骨远端骨折与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18例骨折患者,其中股骨髁上骨折10例,胫骨平台伴上段骨折8例(其中1例胫骨中上段多段骨折),分别应用股骨远端liss钢板或胫骨近端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18例均实施微创内固定,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未发现骨折不愈合、螺钉松动、钢板断裂、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术后随访8~12个月,18例骨折均愈合良好,膝关节屈伸范围均超过100°。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操作时经皮螺钉可通过螺钉孔轴心定位,故操作稳定性好,相对较简单,螺钉与钢板之间锁定,固定可靠,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是治疗下肢股骨远端骨折与胫骨近端骨折一种良好的微创内固定治疗方法。 【关键词】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膝关节周围;骨折【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499-01 在现代社会因车祸、工伤、意外伤害引起的创伤性骨折的病人有所增加,病情越来越复杂。而微创固定系统(liss )是一种钢板螺丝系统,用于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和胫骨近端骨折。liss)钢板不将骨折块拉向接骨板,接骨板即使未充分的解剖塑形仍可维持骨折端复位后的位置,与骨膜不接触,最大限度减少对骨折局部血供的损伤。我科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使用liss钢板治疗膝关

节周围骨折18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27~58岁,股骨髁上骨折10例,胫骨平台伴上段骨折8例,其中1例胫骨中上段多段骨折,2例胫骨平台塌陷明显。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3例,高处坠落伤3例,重物砸伤2例。18例分别应用股骨远端liss钢板或胫骨近端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均随访8~12个月。 1.2手术方法:手术时采用平卧位,,在硬腰联合麻醉下通过c 臂透视行手法复位或牵引复位,复位满意后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端。liss钢板本身对骨折不具备复位作用,因此在上螺钉固定钢板前,要进行复位并维持,恢复骨的长度、轴线,纠正旋转,有明显关节面塌陷的,塌陷关节面抬高后,骨折片下均植入人工骨,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端,从而维持复位。根据骨折具体情况选择适当长度的liss钢板,,经肌肉下插入liss钢板, c 臂透视确定钢板位置,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钢板两端,然后上螺丝。 2 结果 18例患者切口均愈合良好,术后x线片检查骨折对线对位良好。术后随访8~12个月,随访复查x线片均见骨折愈合良好,查体患肢膝关节主、被动活动功能良好,屈伸范围均超过100°,没有出现内固定松动的现象。 3 讨论

AO经皮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治疗胫骨近端复杂性骨折

AO经皮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治疗胫骨近端复杂性骨折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AO经皮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AO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治疗胫骨近端骨折18例。骨折按AO分型,C1型5例,C2型11例,C3型2例。均应用胫骨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4~16个月,平均10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X线片复查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外观无明显畸形,膝踝关节功能正常。术后患者未出现感染及小腿筋膜间隙综合征。结论:AO经皮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治疗胫骨近端复杂性骨折肢体功能恢复较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 for the treatment of complx proximal tibia fractures. Methods: Eighteen patients with proximal tibia fractures (type C1,C2 and C3 of AO classification) were treated with LISS for in-fix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LISS and the functions of the knee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period of following up was 4 to sixteen months.All fractures were healed without any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The tibia LISS worked well at angle stabilization and antipull out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complex proximal tibia fractures with a good protection on the soft tissue and blood supply, especially in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Key words】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 fracture; proximal tibia;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复杂性胫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工作中的一个难题,以前传统采用的手术内固定方法多为达到骨折端的力学稳定而广泛剥离周围软组织,严重干扰局部血供从而造成较多并发症。AO经皮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 LISS)钢板是基于微创原则,同时吸取了生物学接骨技术与交锁髓内钉的优点而出现的新型内固定系统,使得此类骨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2]。我院自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应用LISS钢板治疗胫骨近端粉碎骨折及多段骨折18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32~58岁。致伤机制:直接暴力17例,间接暴力1例;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16例,重物压砸伤1例,坠落伤1例。骨折AO分型:C1型5例,C2型11例,C3型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h~2周。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