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乳腺癌和甲状腺癌考试试题

2014年乳腺癌和甲状腺癌考试试题
2014年乳腺癌和甲状腺癌考试试题

乳腺癌和甲状腺癌考试试题

一、A型题(本大题20小题.每题1.0分,共20.0分。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

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

有关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 早期发生血道转移

B 肿瘤灰白、质硬

C 可出现乳头回缩现象

D 呈浸润性生长

E 表面皮肤可呈橘皮样变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可引起橘皮样外观的乳腺疾病是:

A 纤维腺瘤

B 浸润性导管癌

C 佩吉特病

D 导管内原位癌

E 小叶原位癌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3题

甲状腺巨细胞型未分化癌的病理组织学特点是:

A 乳头状结构,细胞核呈毛玻璃样

B 细胞异型明显,伴多量瘤巨核细胞

C 瘤细胞较一致,排列成实性巢片状

D 滤泡结构,浸润被膜和血管

E 瘤细胞呈梭形,异型性明显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4题

有关甲状腺髓样癌的特点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 癌细胞呈实性片状或滤泡状排列

B 肿瘤单发或多发,细腻质软

C 免疫组化降钙素阳性,甲状腺球蛋白阴性

D 细胞较一致呈圆形或椭圆形

E 间质常伴有玻璃样变性

【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0分

第5题

在甲状腺滤泡癌的诊断要点中,不包括:

A 滤泡大小

B 远处器官的转移

C 被膜受侵犯

D 血管受侵犯

E 淋巴结转移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第6题

甲状腺癌中,哪种预后最差:

A 髓样癌

B 嗜酸细胞腺癌

探讨乳腺癌并发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后护理分析

探讨乳腺癌并发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后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9-07-22T09:56:42.267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6期作者:郑彩云[导读] 可改善术后患者焦虑主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减少低钙血症、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的发生率。 绥化市第一医院 152000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并发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后护理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6月90例乳腺癌并发甲状腺癌患者,信封方法分对照组45例和全面护理干预组45例,对照组予护理常规,全面护理干预组予全面的术后护理。比较两组满意比率;术后住院平均日数;护理前后术后患者焦虑主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钙血症、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的发生率。结果:全面护理干预组满意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全面护理干预组术后住院平均日数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术后患者焦虑主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相似,P>0.05;护理后全面护理干预组术后患者焦虑主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全面护理干预组低钙血症、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并发甲状腺癌者实施全面的术后护理效果好,可改善术后患者焦虑主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减少低钙血症、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的发生率。 关键词:乳腺癌并发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nursing analysi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thyroid cancer after operation.Methods:Ninety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complicated with thyroid cancer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7 to June 2018 were selected.The envelope method was divided into 45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45 cases in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while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was given comprehensive post-operative nursing care.The satisfaction ratio,average days of hospitalization after operation,subjective anxiety score,visual analogue pain score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incidence of hypocalcemia,subcutaneous effusion and necrosis of skin flap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 0.05);the average days of hospitalization in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 0.05);the subjective scores of anxiety and visual analogue scores of pain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were similar(P > 0.05);the subjective scores of anxiety and visual analogue scores of pain in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after nursing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The incidence of hypocalcemia,subcutaneous effusion and skin flap necrosis in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Conclusion:Comprehensive post-operative nursing for breast cancer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thyroid cancer is effective.It can improve the subjective anxiety score and visual analogue pain score,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hypocalcemia,subcutaneous effusion and skin flap necrosis. [Key words]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complicated with thyroid cancer;Postoperative nursing 乳腺癌并发甲状腺癌手术中可出现一定的并发症,若不及时给予有效护理,可发生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不利于术后康复[1-2]。本研究选择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6月90例乳腺癌并发甲状腺癌患者,信封方法分對照组45例和全面护理干预组45例,分析了乳腺癌并发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后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6月90例乳腺癌并发甲状腺癌患者,信封方法分对照组45例和全面护理干预组45例,全面护理干预组男、女例数33例和12例。年龄21-78岁,平均(46.24±2.68)岁。其中,左侧乳腺肿块有24例,右侧乳腺肿块21例。对照组男、女例数31例和14例。年龄21-76岁,平均(46.48±2.34)岁。其中,左侧乳腺肿块有25例,右侧乳腺肿块20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别。 1.2方法 对照组予护理常规,全面护理干预组予全面的术后护理。①病情密切观察,术后6h实施去枕平卧,体位改变时需要保持颈水平位置。抬高患侧肢体改善静脉回流。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对患者血氧饱和度、血压等进行监测,及时处理窒息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保持伤口引流通畅,每小时对引流管进行挤压,保持引流通畅。对引流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引流液体颜色和引流液性质。听患者声音,若有声音嘶哑可能有喉返神经损伤,需要及时处理。鼓励患者有效咳痰,预防肺部感染。②胸部皮瓣护理。术后给予绷带加压包扎胸部伤口减少积液的发生。妥善进行引流管固定,观察敷料松紧度和是否干燥,有异常需要及时换药。保持负压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堵塞、反折等导致皮下积液而影响愈合。③患侧肢体护理。给予患侧肢体护理,加强功能锻炼,术后可给予垫高患肢,术后第一天知道患者进行双手握紧和放松,并进行屈腕运动和前臂伸屈运动等。④疼痛护理。术后对于明显疼痛的患者需要在非药物护理的基础上借助镇痛泵等镇痛方式缓解疼痛。⑤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其心理疏导,使其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并积极配合术后的康复治疗。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满意比率;术后住院平均日数;护理前后术后患者焦虑主观评分(20分表示无焦虑,80分严重焦虑,分值越低则焦虑程度越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0分表示无疼痛,10分剧烈疼痛,分值越低则疼痛程度越低);低钙血症、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SPSS22.0软件统计,检验方式有卡方和t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满意比率对比 全面护理干预组满意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 2.2护理前后术后患者焦虑主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对比

2.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也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长迅速,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地区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的第4位。我国甲状腺癌将以每年20%的速度持续增长。 根据肿瘤起源及分化差异,甲状腺癌又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以及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ATC),其中PTC最为常见,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85%~90%,而PTC和FTC合称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在其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DTC生物行为温和,预后较好。ATC的恶性程度极高,中位生存时间仅7~10个月。MTC的预后居于两者之间。 二、诊疗技术和应用 (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有如下病史时需要高度警惕甲状腺癌,尽早进行筛查:①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接触史;②全身放射治疗史;

③DTC、MTC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某些甲状腺癌综合征[如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multiple hamartoma syndrome)、Carney综合征、沃纳综合征(Werner syndrome)和加德纳综合征(Gardner syndrome)]等的既往史或家族史。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患者没有临床症状。通常在体检时通过甲状腺触诊和颈部超声检查而发现甲状腺小肿块。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时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晚期局部肿块疼痛,可出现压迫症状,常可压迫气管、食管,使气管、食管移位。肿瘤局部侵犯重时可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或交感神经受压引起霍纳综合征(Horner syndrome),侵犯颈丛可出现耳、枕、肩等处疼痛等症状。颈淋巴结转移引起的颈部肿块在未分化癌发生较早。髓样癌由于肿瘤本身可产生降钙素和5-羟色胺,可引起腹泻、心悸、面色潮红等症状。 2.体征 甲状腺癌体征主要为甲状腺肿大或结节,结节形状不规则、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并逐渐增大,质地硬,边界不清,初起可随吞咽运动上下移动,后期多不能移动。若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可触诊颈部淋巴结肿大。

乳腺癌患者再发甲状腺癌临床分析_朱斌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年3月第26卷第6期· 91 · 2.3 两组产妇剖宫产、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剖宫产例数和分娩期间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剖宫产、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 620, n (%)〕组 别 剖宫产不良事件对照组197(31.8)113(18.2)观察组 48( 7.7)c 14( 2.3)c 与对照组比较,c P < 0.05 2.4 两组产妇产后2 h 出血量比较 对照组产后2 h 共出血(343.95 ± 65.08)mL ,观察组产后共出血(274.16 ± 49.50)mL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 论 导乐分娩提倡回归自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提倡自由体位,通过试产过程中不同的体位变化,对纠正异常的胎方位有帮助,从而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应用全程人性化导乐分娩模式对产妇实施分娩干预,能够使产程观察的 完整性和连续性得到充分的保障,使助产士在实际工作中的责任心明显增强[6]。完全一对一模式下的助产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将产妇推托给下一班的情况出现,从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减少医疗纠纷,同时又能够从一个产妇的产程中,充分体现助产士的工作质量, 产妇在围产期得到全面照顾的同时,产程能够得到更加严密的观察和处理,使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降低。〔参考文献〕 〔1〕 王翠兰,吴玉珠.导乐式分娩与自然分娩过程几项生物指标 相关性的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09,6(7):95-96 〔2〕 吕安翠,尹秀玲,田霞.导乐陪伴分娩50例临床观察〔J 〕. 宁夏医学院学报,2008,30(6):799-800 〔3〕 王春英,王耕.一对一全程责任制导乐分娩的临床效果观察 〔J 〕.实用护理杂,2003,19(10):35-36 〔4〕 梁红,钱序,梁霁.医护人员对产科干预认识现状的定性 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8-10 〔5〕 赵玉芳,何仲,薄海欣.影响无剖宫产指征孕妇选择分娩 方式因素的调查分析〔J 〕.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1):35-36 〔6〕 李燕玲,牛刚.剖析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变化〔J 〕. 黑龙江医学,2005,29(8):571-573 〔文章编号〕 1007-0893(2016)06-0091-02 DOI :10.16458/https://www.360docs.net/doc/ab17371173.html,ki.1007-0893.2016.06.047 乳腺癌患者再发甲状腺癌临床分析 朱 斌 (京山县人民医院,湖北 京山 431899) 〔摘 要〕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再发甲状腺癌的潜在关系进行研究,并探讨积极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4月-2012年5月12例乳腺癌再发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对12例乳腺癌再发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术后经病理检查诊断乳头状甲状腺癌,并排除系乳腺癌转移;检测结果显示,4例甲状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8例甲状腺癌雌激素受体阴性。结论:对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时,首先要对甲状腺进行常规检查,雌激素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雌激素可能成为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甲状腺癌患者的新型疗法。〔关键词〕 乳腺癌;甲状腺癌;手术治疗;雌激素受体〔中图分类号〕 R 737.9;R 736.1 〔文献标识码〕 B 〔收稿日期〕 2016-02-04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在逐年提高,在恶性肿瘤中,乳腺癌发病率达到7 % ~ 10 %。乳腺癌主要发病人群为女性,发病率仅列居子宫癌之后,给妇女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患者患乳腺癌后,会提高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生率,增加治疗难度。研究[1]指出,治疗乳腺癌再发甲状腺癌患者,通过应用手术切除法,可显著提 高治疗有效率。本次研究笔者回顾性分析本院12例乳腺癌再发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2例乳腺癌再发甲状腺癌患者为本院2009年4月-

乳腺癌和甲状腺癌之间竟有这种关系!教学文案

乳腺癌和甲状腺癌之间竟有这种关系! 实锤一:2018年初,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乳腺癌在全国女性发病率中排名第一位;甲状腺癌在全国女性发病率中排名第四位。 实锤二:据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于内分泌学会2015年年会(ENDO2015)上发布的一项数据库分析表明:与普通人群相比,乳腺癌生存者发生原发性甲状腺癌的风险有所提高;发生甲状腺癌的乳腺癌患者更为年轻,其乳腺肿瘤体积更小,更具侵袭性;乳腺癌患者更长的射线暴露时间,或是对乳腺癌患者更加紧密的监测随访,在患者甲状腺癌风险增加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实锤三:研究表明,自身免疫、电离辐射、碘摄入过量、雌激素、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负性社会心理因素、遗传等都可能促进甲状腺癌发病率。而乳腺癌的发病因素也有自身免疫、雌激素、心理因素等,与甲状腺癌发生的诱因有一定程度的重合。也就是说,发生乳腺癌的诱因也可能导致甲状腺的发生。 实锤四:另有研究显示,乳腺癌患者比普通人群患甲状腺癌的风险高55%,甲状腺癌患者比普通人群患乳腺癌的风险高18%。 乳腺癌患者为何容易得甲状腺癌? 1、甲状腺和乳腺共同受下丘脑-垂体-腺体轴的调控,其激素间的交互影响可能是二者并发的原因之一。雌激素可影响甲状腺的生长,促进垂体释放TSH(促甲状腺激素),当血清雌激素水平升高时,TSH水平也升高。而甲状腺癌组织检测中也发现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较高。此外,雌激素的长期刺激也是乳腺癌的发病因素之一。由此可见,甲状腺癌与乳腺癌的病因学因素有着共同之处。 2、有研究者认为,乳腺癌和甲状腺癌容易“双管齐下”,可能与乳腺癌和甲状腺组织上皮细胞毛对碘的主动转运机制有关。

甲状腺癌需与那些疾病鉴别

甲状腺癌需与那些疾病鉴别 甲状腺癌需与那些疾病鉴别?诊断甲状腺癌前,应与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慢性桥本病,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囊腺瘤,甲状腺转移癌以及其他恶性淋巴瘤等进行鉴别。 1、结节性甲状腺肿一般有缺碘的基础,中年妇女多见,病史较长,病变常累及双侧甲状腺,呈多发结节,结节大小不一,平滑,质软,结节一般无压迫症状,部分结节发生囊性变。部分患者可合并甲亢。服用甲状腺制剂后,腺体可对称性缩小。发生癌变时,甲状腺肿块迅速增大并使周围组织浸润,肿块坚实,活动性差。如压迫喉反神经可出现声嘶。还可出现甲状腺上下淋巴结肿大,继而颈深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2、各种类型的甲状腺炎都可能误诊为甲状腺癌。因为两者在临床表现、肉眼检查很相似,如甲状腺不对称性增大,结节状、韧实,与周围组织粘连和固定,但光镜下的表现不同。 (1) 亚急性甲状腺炎: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甲状腺滤泡的破坏,释放出胶体、引起甲状腺组织内的异物样反应。部分患者发病较急,有体温升高,甲状腺肿大、疼痛并放射至耳枕部。多数患者病情较轻,一侧甲状腺变硬,伴有轻压痛,数周后可累及另一侧甲状腺;有的病例可在数月内反复缓解、发作。基础代谢率升高,血清 T3、T4可略升高,但甲状腺131I吸收率显著降低,这种分离现象有诊断价值。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甲状腺素补充治疗效果较好。大多数病例可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 (2)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多发生在40岁以上妇女,双侧甲状腺慢性、进行性肿大,橡皮样硬度,表面有结节,一般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或固定,颈淋巴结无肿大。临床上难与甲状腺癌鉴别,而且部分与甲状腺癌并存。部分患者有甲减的表现,如黏液性水肿。甲状腺扫描可见131I分布稀疏,甲状腺抗体明显升高。 (3)硬化性甲状腺炎(Riedel病):又称纤维性甲状腺炎,为全身慢性纤维增殖性疾病局部表现。常发生于 50岁左右的妇女。病史长,平均2~3年,基础代谢正常或稍高。甲状腺普遍性增大,质硬如木样,但保持甲状腺原来的外形。本病有进行性发展的倾向,常与周围组织固定并出现压迫症状,表现为呼吸紧迫、困难和声嘶等,难与甲状腺癌鉴别。 3、多发性内分泌腺瘤 (1)MEN2A 型:为单侧或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并有甲状旁腺亢进症,患者多有家族史。如血清降钙素水平升高,在C细胞增殖阶段就可以认为髓样癌存在。位于肾上腺髓质的病变先是增生,然后才发生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常在双侧发生(>50%),且分泌儿茶酚胺。增生阶段较少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儿茶酚胺异常增高时,可出现心悸、多汗、阵发性高血压、头痛等症状。MEN2A伴有皮

中国甲状腺癌诊治的发展方向

中国甲状腺癌诊治的发展方向 导读我国甲状腺癌诊治的发展方向 我国甲状腺癌诊治的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甲状腺癌的患病率快速攀升,甲状腺癌已经迈进最常见恶性肿瘤行列并迅速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国内外的资料显示,从事甲状腺外科的医师数量近10 年来明显增加,但甲状腺癌的生存率除早期癌外并没有得到明显提高,许多晚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或者未分化癌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 数十年前,国内专家更多强调外科术式的选择与应用,并形成较长时间的学术讨论与争鸣。而近年来学术思想的统一和创新发展已势不可挡,主体呈现显著的良性循环态势。通过专业同仁的不断努力,以往争论较多的外科治疗已逐渐趋于统一化、规范化,但目前我国从事甲状腺癌诊疗人员数目庞多,其学术背景和临床经验参差不齐,对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仍然存在认识不足,从而造成治疗欠规范,如治疗不足、过度治疗以及外科术式掌握不正确,同时包括整体诊断(术前、术中和术后) 的不精准,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MDT) 理念受条件限制无法实施等诸多现象和问题。 如何科学、合理地面对患病率急剧攀升、微小癌权重增加、MDT 理念不断深化等快速涌现的专科形势,是我们目前面

临的重大学科问题,也是专业同仁努力的方向,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有义务和责任团结联合其他专业学会学组一道,共同将最新的甲状腺癌诊治理念推广到全国,带动不同地区及不同级别医院此领域的共同发展,将具有中国特色的甲状腺癌防治事业发扬光大,开启甲状腺癌临床诊治的专业新纪元。 甲状腺癌诊治进展 目前甲状腺癌的诊断已经由最初的触诊逐渐过渡到影像学诊断甚至分子病理诊断,这是以后甲状腺癌诊断方法的必然发展趋势。 治疗亦由最早的单纯手术切除逐渐过渡到外科手术、内分泌抑制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甚至靶向治疗相结合的MDT 模式。外科治疗仍占甲状腺癌治疗的较高权重,已在理念以及技术和器械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外科理念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甲状腺外科的规范化治疗上,而外科技术及器械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甲状腺癌治疗的效果。对于一些晚期不能外科手术的患者,一些新型的分子靶向药物也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孕育而生,并为晚期甲状腺癌的内科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肿瘤头颈外科医生联合普通外科、耳鼻咽喉外科医师,尤其是核医学、内分泌、影像医学、病理学、流行病以及分子诊断专家们的共同加入,使国内甲状腺癌诊疗进入了一个的新时代。标志性的学术成果体现在2010 年国内专家制定了中

甲状腺癌

流行病学 1 甲状腺癌约占人体恶性肿瘤的0.2%-1% 。 2 据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资料统计, 甲状腺癌占头颈恶性肿瘤的3.06%。 3 女性多于男性,一般为2~4:1, 发病年龄一般为21-40岁,以40岁左右中年人居多。 病因 甲状腺癌的病因尚不明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放射线照射的致癌作用: (2)良性甲状腺病变癌变:如甲状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 (3)内分泌紊乱: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与TSH关系较为密切。 (4)遗传因素:甲状腺髓样癌可能与染色体遗传有关。 应用解剖 形态位置: 甲状腺呈“H”型,由两个侧叶和峡部构成。约半数可见锥体叶。 侧叶位于喉与气管的两侧,下极多数位于第4~5气管软骨环 之间,峡部多数位于第2~4气管软骨环的前面。 甲状腺侧叶的背面有甲状旁腺,它调节钙、磷代谢。内侧毗邻 喉、咽、食管。在甲状腺后面的下方,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 脉交叉通过,喉上神经的内、外支经过甲状腺上动脉入喉内。 病理 一、病理类型 1. 乳头状腺癌(Papillary Adenocarcinoma) 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 2. 滤泡性腺癌(Follicular Adenocarcinoma) 甲状腺癌中次常见的类型。 3. 髓样癌(Medullary Carcinoma, MTC) 甲状腺滤泡旁细胞(也称C细胞)发生的癌, 恶性度较高。 4. 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恶性度极高。 根据肿瘤的组织形态又可分为小细胞癌、巨细胞癌和梭形细胞癌 二、扩散与转移 甲状腺内扩散:甲状腺有丰富的淋巴网,肿瘤可在腺体内扩散。 甲状腺外扩展:突破甲状腺包膜,侵犯甲状腺周围组织, 如气管、食管、喉返神经和甲状软骨等。淋巴结转移:常可转移至颈深上、中、下组淋巴结,以中、 下组为常见;喉前淋巴结,喉返神经淋巴链, 锁骨上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也可以转移 远处转移:甲状腺癌常可发生远处转移, 以肺转移最多,其次为骨转移。

甲状腺癌临床路径

甲状腺癌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甲状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甲状腺癌(ICD-10:C73) 行甲状腺癌根治手术(ICD-9-CM-3:06.2-06.4伴4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甲状腺外科》(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1.症状及体征:颈部肿物,可伴有声音嘶哑或呼吸、吞咽困难,体格检查有甲状腺结节,有或无颈部肿大淋巴结。 2.影像学检查:主要依靠超声彩色多普勒、放射性核素扫描诊断,CT、MR及SPECT等可提供参考; 3.血清降钙素测定对早期诊断甲状腺髓样癌有十分重 要的价值。 4.病理:针吸细胞学诊断或术中冰冻活检。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甲状腺外科》(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

版社,第7版)。 1.以手术治疗为主,辅助应用核素、甲状腺激素及放射治疗。 2.手术治疗:对于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应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1)乳头状癌、滤泡状癌:甲状腺次全切除(即病灶侧甲状腺叶全切除,对侧甲状腺叶次全切除,峡部全切除)或患侧叶甲状腺全切除+峡部切除;确定双侧腺体内都有甲状腺癌结节时,应作全甲状腺切除术及中央组淋巴结切除术。颈淋巴结肿大并证实为甲状腺癌转移的患者,应进行包括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在内的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手术。病灶相当广泛累及双侧腺体并转移至双侧颈部淋巴结,原发病灶与转移灶相互融合粘连应作全甲状腺切除+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 (2)髓样癌:术中如能以冰冻切片确诊为髓样癌,则应作全甲状腺切除。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73甲状腺癌的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甲状腺癌的检查

甲状腺癌的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生化检查 血清生化检查有助于甲状腺癌的诊断及术后随访。 (1)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k,TG)测定:TG值>10ng/ml为异常,如单纯性甲状腺肿,均可发现血清TG升高,故TG不能作为肿瘤标志物用于定性诊断,或虽有甲状腺残存,但131I 治疗后甲状腺不再存在,应不再有TG,若经放射性免疫测定,发现TG升高,则表明体内可能有甲状腺癌的复发或转移,TG可作为较具有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用作术后的动态监测,了解体内是否有甲状腺癌复发或转移,仍有甲状腺残留,则检测TG仅能作为参考,而不如前者的效用大,以免干扰检查结果。 (2)降钙素测定:正常人血清和甲状腺组织中降钙素含量甚微,放射性免疫测定降钙素的水平为0.1~0.2ng/ml,大多数>50ng/ml,血清降钙素明显升高为阳性,正常人无此反应,但降钙素对血钙水平的调节作用远不如甲状旁腺激素强大,故血清钙水平大多正常,患者无骨质吸收的X线表现,如血清降钙素恢复正常,说明肿瘤切除彻底;如血清降钙素仍高,表示仍有肿瘤残留或已发生转移,有助于及早发现肿瘤复发,提高治疗效果,增加存活率。 (3)甲状腺功能检测:甲状腺癌患者都应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包括血浆PBI,血清T3。 2.甲状腺癌病理检查 对于针刺检查,可能对癌造成扩散,因而不主张广泛采用,最好是进行开放性甲状腺组织活检,有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用细针穿刺甲状腺肿物,抽得微量细胞后涂片,进行细胞学检查(FNAC),一般确诊率5%~79%,在B超引导下进行穿刺,可提高确诊率,但快捷,有时半小时内即有结果,细胞核有包涵体时,可诊断甲状细乳头状癌,可作颈淋巴结的FNAC,如发现乳头状癌结构可考虑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可判断为滤泡性肿瘤,但不能鉴别良性或恶性。 3.基因诊断 FNAC和B超检查可以明确甲状腺肿瘤的诊断,通过FNAC提供的细胞学证据是术前诊断甲状腺癌的最佳办法,FNAC的准确性依赖于训练良好,通过检测甲状腺肿瘤细胞不同的基因表达,进而判断甲状腺肿物的良恶性成为可能。

2018年外科学考题(甲状腺、乳腺疾病)

外科学考题(甲状腺、乳腺疾病) 一、选择题 A型题 1.甲状腺癌中,预后最好的是下列哪一型? A.未分化癌 B.滤泡状腺癌 C.乳头状腺癌 D.髓样癌 E.鳞癌 2.下列除哪一条外,都是亚急性甲状腺炎具有的特点? A.基础代谢率略增高 B.甲状腺疼痛,并可波及耳、顳部 C.先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D.腺体坚硬如石 E.甲状腺增大,并有压痛 3.甲状腺癌根治术不会产生: A.手足抽搐 B.血钙过多 C.磷的排泄减少 D.血钙过少 E.任何这些症状 4.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伴有: A.血钙升高、血磷降低 B.血钙、血磷都升高 C.血钙降低、血磷升高 D.血钙、血磷都升高 E.血钙、血磷均无异常 5.功能性甲状旁腺腺瘤通常是: A.良性和单发的 B.恶性和单发的 C.良性和多发的 D.恶性和多发的 E.混合的 6.乳腺癌最常见的部位是: A.内上象限 B.外上象限 C.内下象限 D.外下象限 E.乳晕区 7.年轻女性病人有分界不清的乳房肿块,月经来潮时有明显疼痛,提示:A.乳腺癌 B.乳腺炎 C.乳腺病 D.乳管内乳头状瘤

E.乳腺纤维腺瘤 8.关于乳房检查,除了哪条外,下列各条都是正确的? A.触痛提示炎症或囊性乳腺病 B.一个硬的无痛性不规则结节时癌症的特征 C.检查时以手指掌面而不是指尖作扪诊 D.乳头内陷表示有病变 E.多发性结节提示囊性乳腺病 9.关于乳腺癌,除了哪条外,下列各条都是正确的? A.乳腺癌多无疼痛 B.单发的乳房包块为其主要症状 C.累及Cooper韧带,使乳头回缩、凹陷 D.皮下淋巴管堵塞,皮肤呈“桔皮样”改变 E.乳腺癌淋巴转移多见于腋窝 10.乳腺病的突出表现是: A.乳房胀痛和乳头溢液 B.乳房胀痛和肿块 C.乳房胀痛 D.乳房肿块 E.乳头溢液 11.除哪条外,下列都是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A.出现寒战、发热 B.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 C.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D.乳房皮肤红肿、增厚、粗糙 E.乳房疼痛,局部红肿、发热 12.乳腺癌的主要转移途径是: A.经血运转移至肺 B.经内侧淋巴管达锁骨上淋巴结 C.经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 D.经皮下淋巴管转移至对侧乳房 E.经血运转移至骨 13.下列除哪个外,都属于乳房肉瘤: A.乳房间质肉瘤 B.乳房淋巴肉瘤 C.乳房纤维肉瘤 D.乳房分叶状纤维腺瘤 E.乳房纤维腺瘤 14.关于乳管内乳头状瘤,下列哪一条不正确:A.肿瘤小,常不能触及 B.多见于经产妇 C.可从乳头溢出血性液 D.除乳头溢液外,一般无自觉症状 E.属于良性病变,不会恶变 15.关于乳腺癌病因,下列不正确的是:

甲状腺癌诊治指南

甲状腺癌诊治指南 简介 甲状腺癌 (thyroid carcinoma)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是来源于甲状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3%~1.5%,且近年有增长趋势。除髓样癌外,绝大部分甲状腺癌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按病理类型可分为乳头状癌(60%)、滤泡状腺癌(20%)、未分化癌(15%)、髓样癌 (7%)。其中乳头状癌较早出现颈淋巴结转移,但预后较好;滤泡状腺癌肿瘤生长较快,属中度恶性,易经血运转移;未分化癌预后很差,平均存活时间3~6个月。 临床上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腺瘤或结节性甲状腺肿有时不易鉴别,处理亦感到困难,故需加以重视。此外,还可有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或转移癌,也有少见的甲状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甲状腺肉瘤及恶性畸胎瘤等。甲状腺癌中以乳头状癌在临床上较为多见。 流行病学 甲状腺癌在国内外均为散发性。 1.发病率 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因受到被调查人群的影响而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通常认为,甲状腺良性结节是常见疾病。目前,我国没有甲状腺结节发病率的确切统计资料,美国的资料表明,4%~7%的成年人在体检时可发现甲状腺结节,而通过超声波检查甲状腺,或尸检发现的甲状腺结节更多,可高达30%~50%。但甲状腺结节中恶性结节的发生率仅为1%~5%,在甲状腺外科手术中可占甲状腺肿瘤的14%左右。也有报告甲状腺癌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3%,女性占73%,男性占27%,并与外源性射线有关。 (1)地域分布:甲状腺癌的年发病率因地域、肿瘤登记系统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一般而言,男性甲状腺癌的年发病率为1.2/10万~2.6/10 万,女性为2.0/10万~3.8/10万。冰岛和夏威夷是高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地区,几乎是北欧和北美,如美国和加拿大的两倍。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较低,据天津市1993~1997年肿瘤发病登记资料,甲状腺癌的年发病率为0.35/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0.78%。在医院收治的病例中,甲状腺癌所占的比例因医院的类别有所不同,广西肿瘤医院15年收治各种恶性肿瘤18064例,甲状腺癌占1.70%,为第13位。 上海科大学肿瘤医院 1957~1990年收治甲状腺癌1732例,为该院头颈外科收治患者的首位。天津市肿瘤医院1954~1984年收治甲状腺癌1261例,占该院同期收治恶性肿瘤的4.42%。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近10年也治疗400余例甲状腺癌。内分泌系统的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高,甲状腺癌占内分泌系统癌

甲状腺癌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癌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摘要] 甲状腺与乳腺疾病之间的关系早在1896年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考虑到两种疾病发病均以女性为主,且同时受到下丘脑---垂体---腺体轴调控的事实,研究两者的关系对于进一步了解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碘、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等在甲状腺癌和乳腺癌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两者关系机制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与乳腺之间的关系早在19世纪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896年Beatson就尝试利用甲状腺的提取物治疗乳腺癌。随后的一系列研究指出,甲状腺功能障碍与乳腺癌之间存在联系,但也有众多研究表明两者并无联系。Sarlis等在2002年回顾了既往发表的有关甲状腺和乳腺关系的文章,指出既往有关甲状腺与乳腺关系的结论可能是由选择性偏倚所造成的。到目前为止,甲状腺和乳腺之间有无联系、通过何种途径发生联系尚无明确的结论。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先后罹患甲状腺癌和乳腺癌的患者并不少见。流行病学资料也显示,甲状腺癌及乳腺癌发病都以女性为主,且两者同时受到下丘脑一垂体一腺体轴调控。考虑到上述两者都是严重危害人类健的疾病,研究两者的关系对进一步了解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近年来关于甲状腺癌和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1 碘碘作为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TH)的原料,在维持甲状腺生理功能上起着关键的作用。但除了甲状腺之外,唾液腺、胃肠道黏膜以及哺乳期乳腺等器官也有吸收碘的能力,这种吸收是通过钠碘转运体(NIS)来完成的。NIS eDNA的克隆成功证实了NIS作为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在甲状腺、唾液腺及哺乳期乳腺组织中有着丰富的表达j。Tazebay等在乳腺癌细胞中发现了内源性NIS的表达,认为这可能是一种细胞缺碘的代偿性反应。1.1 碘与甲状腺癌碘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目前尚不明确。1935年,Hellwing L5 在低碘喂养的大鼠中成功诱导出甲状腺癌后,碘缺乏被广泛认为是促进甲状腺癌发生的因素之一。随后Maier等的基础研究证实,低碘能导致甲状腺细胞DNA损伤。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体外碘的补充能够诱导甲状腺细胞的凋亡,甚至抑制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发生并促进其凋亡卜。目前认为,碘可能通过阻止正常细胞的恶变及诱导肿瘤细胞死亡的方式来抑制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发生。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碘摄人增加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正相关,高碘摄人地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比例也有所提高,提示碘对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作用并不单一,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阐明其作用机制。1. 2 碘与乳腺癌某些良性的乳腺病变如导管增生、周期性的乳腺胀痛等被认为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J。碘摄人缺乏的小鼠,持续雌激素(estro—gen,ER)喂养可导致乳腺发生类似良性乳腺病变的病理改变,而对于已有上述病变的小鼠,碘的补充可逆转上述病理改变¨。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生育及哺乳对于乳腺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生育和哺乳过程中乳腺组织的再分化有关。同时,妊娠后期及哺乳期的乳腺组织明显增加了对碘的吸收,并同时发生了腺体的再分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过程中乳腺组织碘吸收的位置正好是乳腺癌高发的位置。因此有理由认为,生育及哺乳期对于乳腺的保护作用可能源自于同期乳腺组织对于碘的吸收,增加的碘的吸收可能在乳腺组织的再分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在药物诱导的乳腺癌鼠模型中,补充碘能够有效地抑制肿瘤的发展。Aceves等¨也证实了碘的这种抗肿瘤作用。1. 3 碘的作用机制尽管仍存在争议,碘作为甲状腺合成甲状腺素最重要的成分,可能对甲状腺癌和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存在保护作用。碘的不足可能是上述两者发生病理改变的潜在原因之一。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碘可能是通过与不饱和脂肪酸共价结合形成碘脂的方式来发挥此种促凋亡和抗氧化作用¨Dohan等¨利用药物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hyroid peroxidase,TPO)活性后,发现I一失去了促凋亡的作用。Garcia—Solis等也在药物诱导的大鼠乳腺癌模型中发现,I一要发挥抗肿瘤作用需要乳腺组织特异的乳过氧化物酶(1actoperoxidase,LPO)功能的完整性。这暗示碘的这种抗肿瘤机制是通过I,而不是I一来发挥作用的。Arroyo

高明:中国甲状腺癌诊治的发展方向

中国甲状腺癌诊治的发展方向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高明 回顾我国甲状腺癌的专业及学术发展,我们既经历了努力前行、不断积累的过程,又体验了学术争论并举、并至快速发展的结果。2014年成立了我国首个关注甲状腺癌诊治的国家级二级学术团体——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这是专业发展主、客观需求的必然结果,也迈出了我国甲状腺癌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的关键一步。 我国甲状腺癌诊治的发展方向 我国甲状腺癌诊治的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甲状腺癌的患病率快速攀升,甲状腺癌已经迈进最常见恶性肿瘤行列并迅速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国内外的资料显示,从事甲状腺外科的医师数量近10年来明显增加,但甲状腺癌的生存率除早期癌外并没有得到明显提高,许多晚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或者未分化癌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 数十年前,国内专家更多强调外科术式的选择与应用,并形成较长时间的学术讨论与争鸣。而近年来学术思想的统一和创新发展已势不可挡,主体呈现显著的良性循环态势。通过专业同仁的不断努力,以往争论较多的外科治疗已逐渐趋于统一化、规范化,但目前我国从事甲状腺癌诊疗人员数目庞多,其学术背景和临床经验参差不齐,对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仍然存在认识不足,从而造成治疗欠规范,如治疗不足、过度治疗以及外科术式掌握不正确,同时包括整体诊断(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不精准,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MDT)理念受条件限制无法实施等诸多现象和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面对患病率急剧攀升、微小癌权重增加、MDT理念不断深化等快速涌现的专科形势,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重大学科问题,也是专业同仁努力的方向,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有义务和责任团结联合其他专业学会学组一道,共同将最新的甲状腺癌诊治理念推广到全国,带动不同地区及不同级别医院此领域的共同发展,将具有中国特色的甲状腺癌防治事业发扬光大,开启甲状腺癌临床诊治的专业新纪元。 甲状腺癌诊治进展 目前甲状腺癌的诊断已经由最初的触诊逐渐过渡到影像学诊断甚至分子病理诊断,这是以后甲状腺癌诊断方法的必然发展趋势。 治疗亦由最早的单纯手术切除逐渐过渡到外科手术、内分泌抑制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甚至靶向治疗相结合的MDT模式。外科治疗仍占甲状腺癌治疗的较高权重,已在理念以及技术和器械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外科理念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甲状腺外科的规范化治疗上,而外科技术及器械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甲状腺癌治疗的效果。对于一些晚期不能外科手术的患者,一些新型的分子靶向药物也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孕育而生,并为晚期甲状腺癌的内科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肿瘤头颈外科医生联合普通外科、耳鼻咽喉外科医师,尤其是核医学、内分泌、影像医学、病理学、流行病以及分子诊断专家们的共同加入,使国内甲状腺癌诊疗进入了一个的新时代。标志性的学术成果体现在2010年国内专家制定了中国首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及“卫生部甲状腺癌临床诊治路径”。2012年我国最具权威的3个甲状腺癌相关专业分会学组制定了“中国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2014年成立了我国首个甲状腺癌诊治国家级二级学术团体——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 甲状腺癌诊治热点及难点

医院三基考试乳腺癌和甲状腺癌

乳腺癌和甲状腺癌 (总分:33.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型题(总题数:20,分数:20.00) 1.占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的是: ?A.卵巢癌 ?B.子宫内膜癌 ?C.肺癌 ?D.乳腺癌 ?E.胃癌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2.甲状腺癌中,哪种类型预后最好: ?A.髓样癌 ?B.滤泡性癌 ?C.嗜酸细胞腺癌 ?D.未分化癌 ?E.小头状癌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3.有关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早期发生血道转移 ?B.肿瘤灰白、质硬 ?C.可出现乳头回缩现象 ?D.呈浸润性生长 ?E.表面皮肤可呈橘皮样变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4.可引起橘皮样外观的乳腺疾病是: ?A.纤维腺瘤 ?B.浸润性导管癌 ?C.佩吉特病 ?D.导管内原位癌 ?E.小叶原位癌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5.常伴有砂砾体的甲状腺癌是: ?A.髓样癌 ?B.鳞状细胞癌 ?C.乳头状癌 ?D.滤泡癌 ?E.未分化癌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6.甲状腺巨细胞型未分化癌的病理组织学特点是: ?A.乳头状结构,细胞核呈毛玻璃样

?B.细胞异型明显,伴多量瘤巨核细胞 ?C.瘤细胞较一致,排列成实性巢片状 ?D.滤泡结构,浸润被膜和血管 ?E.瘤细胞呈梭形,异型性明显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7.在甲状腺滤泡癌的诊断要点中,不包括: ?A.滤泡大小 ?B.远处器官的转移 ?C.被膜受侵犯 ?D.血管受侵犯 ?E.淋巴结转移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8.有关甲状腺滤泡癌的特点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瘤细胞浸润被膜和血管 ?B.易发生早期血行转移 ?C.肿瘤多呈结节状,境界较清,包膜不完整?D.瘤细胞核呈毛玻璃样 ?E.滤泡状结构,上皮具有不同程度的异型性 (分数:1.00) A. B. C. 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