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自考《公共关系学》讲义第四章

第四章公众心理与行为

一、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大脑对于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知觉是思维的“窗口”,为思维提供感觉信息,而思维又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把知觉组织起来,使其获得一定的意义。

人们对客观事实的知觉经常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变形或歪曲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知觉的选择性,二是知觉的偏见。

二、知觉的选择性★★★

所谓知觉的选择性就是在知觉过程中,为了清晰地反映对象,人们总是从许多事物中自觉地(主动地)或不自觉地(被动地)选择知觉对象的心理过程。

这种知觉的选择性,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

(一)客观因素

在知觉过程中,由于某些客观事物在相互对比中有的呈现出较明显的相对特点,致使我们去知觉它。这是知觉的被动选择性。

1.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

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3.对象的组合

(二)主观因素

在知觉过程中个人某些主观因素的作用,在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知觉的选择性,表现为主体主动地感知对象。这属于知觉的主动选择性。

1.需要与动机

需要是人对客观现实的需求(包括自然需求和社会需求)的主观反映,而动机则是人们为了满足需要而激励着主体采取行动的内隐性意向,二者密切相关。

凡是能够满足需要、符合动机的事物,往往容易引起有意注意,成为知觉对象;反之,与需要和动机无关的则容易被忽略。

2.兴趣

兴趣是动机的进一步发展,一般指热切地追求知识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外现性意向。兴趣在更大程度上制约着知觉的主动选择性。感兴趣的事物,较容易从复杂的环境中被注意到,成为知觉对象。不感兴趣的事物,即使被注意到了,往往也会从知觉中随即消失。

3.性格

性格是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在意志、自尊心、情绪、对人态度、权力需求、竞争心理等方面的特征影响着知觉的选择性。

4.气质

气质主要是受神经过程的特性决定的行为特征,它往往与性格交织在一起。气质行为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典型类型,它们对知觉选择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定时间内知觉的速度和数量上。

5.经验知识

经验知识对知觉选择性的影响很明显,主要是使熟悉的对象易于从环境中分出,成为知觉的对象。

三、知觉的偏见★★★

知觉的偏见是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由于特殊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对事物产生一种片面的或歪曲印象的心理过程。

1.首因效应

即第一印象的强烈影响。事物给人最先留下的印象往往有强烈的作用,左右着人们对事物的整体判断,影响着人们对事物以后发展的长期看法。

2.近因效应

即最近或最后印象的强烈影响。事物给人留下的最后印象往往非常深刻,难以消失。

3.晕轮效应

即一种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片面知觉。人们在认识事物或人的时候,往往会从对象的某些突出的特征或品质推广为对象的整体印象和看法,从而掩盖了对象的其他特征或品质,形成某种幻化的知觉。

4.定型作用

即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也称“刻板印象”。人们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凭借自己以往形成的固有经验和固定的看法去判断评价某类人或事物的特征,并对该类人或事物中的个体加以类推。

四、需要理论的要点★★

需要是人对特定目标的渴求与欲望,是推动行为的直接动力。

早在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理论》一文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并于1954年在其名著《动机与人格》中作了进一步阐述。

马斯洛认为人有许多基本需要,并将这些需要排成一个具有高低层次的系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需要是有层次的,行为是由优势需要所决定的。

五、需要的五个层级★★★

1.生理的需要

这是人类为了维持其生命最基本的需要,也是需要层次的基础。这些基本的物质条件是人们行为最强大的动力。

2.安全的需要

当一个人的生理需要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之后,他就想满足安全的需要。即不仅考虑到眼前,而且考虑到今后,考虑自己的身体免遭危险,考虑已获得的基本生理需要及其他的一切不再丧失和被剥夺。

3.社交的需要

当生理及安全的需要得到相当的满足后,社交的需要便占据主导地位。因为人类是有感情的动物,他希望与别人进行交往,避免孤独,希望与伙伴和同事之间和睦相处,关系融洽。他希望归属于一个团体以得到关心、爱护、支持、友谊和忠诚。

4.尊重的需要

当满足归属感的需要以后,会产生尊重的需要。即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工作、人品、能力和才干给予承认并给予较高的评价。希望自己在同事之间有一定的声誉和威望,从而得到别人的尊重并发挥一定的影响力。

5.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当自尊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成为第一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要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力并获得成就的需要。这种需要往往是通过胜任感和成就感来获得满足的。

六、五种需要排列关系

马斯洛认为,对一般人来说,这五种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排成一个阶梯,当低层次的需要获得相对的满足后,下一个需要就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了驱动行为的主要动力。

在这里,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属低级需要,尊重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高级需要,社交的需要为中间层次,基本上也属于高级需要。必须先满足低级的需要,然后才能逐级上升。

马斯洛又认为,这个层次顺序并非很刻板,而是有许多例外的。

七、优势需要决定行为

马斯洛认为,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存在多种需要,其中有一种占优势地位的需要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当一种需要满足以后,一般地说它就不再是行为的积极推动力,于是,其他需要就开始发生作用。

八、态度及其结构

态度是人们在认识和行为上相对固定的倾向。包括人对事物和社会的认知倾向、情感倾向、意图倾向。

态度反映的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一般说来,态度由认知、情感、意图三个因素构成:

其一,认知,认知是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整体了解和评价,特别是对对象的价值评价,这是态度形成的基础。

其二,情感,指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

其三,意图,指主体作用于态度对象的行为准备状态。

九、态度的特性★★★

1.态度的社会性

这是指人的态度产生于社会中,并指向和作用于社会。

2.态度的针对性

这是指任何一种态度都有其相对应的特定对象即“态度对象”。没有针对性的态度是不存在的。

3.态度的协调性

这是指构成一种态度的各个因素是协调一致的。

4.态度的稳定性

这是指态度一旦形成,将持续一段时间而不轻易改变。在这方面情感起着突出的作用。

5.态度的两极性

这是指对事物往往有两种相互对立的极端态度。就其表现形式来看,有肯定与否定态度、赞成与反对态度、亲近与疏远态度等。就其意义来看,有积极与消极态度。

6.态度的间接性

这是指态度只是行为表现前的心理状态,即行为准备状态。

十、影响和改变态度的因素★★

态度的改变可分为两种:

其一,态度的一致性改变,指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而其方向不变,如稍微反对(或赞成)的态度改变为强烈反对(或赞成)的态度。可以说,态度的一致性改变是态度“量”的改变。

其二,态度的不一致性改变,指以新的态度取代旧的态度时其方向变了。如由反对的态度转变为赞成的态度,或者相反。也可以说,态度的不一致性改变是态度“质”的改变。

(一)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是指社会上各种事物,包括社会制度、社会群体、社会交往、道德规范、国家法律、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

(二)团体因素

许多社会因素往往通过各种团体而起作用,团体是社会的缩影。团体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个人与团体的关系。

(三)宣传因素

许多社会因素和团体因素往往通过一定的宣传因素而起作用。宣传因素是指在宣传过程中由宣传者的威信、宣传内容、宣传方式方法等结合成为一种客观的说服力,影响着被宣传者有关态度的形成和改变。

(四)个性因素

主观的个性因素含个性倾向性因素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因素。

1.个性倾向性因素

个性倾向性是指个体心理活动中稳定的意识倾向性特征,主要有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因素。

2.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心理活动中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三个因素。

(五)态度系统特性因素

一个人形成某些态度,这些态度往往相互组合成为一个态度系统。该系统具有各种特性,作为主观的心理条件而影响着态度的形成和改变。

十一、霍夫兰的说服模式★★

霍夫兰认为人的态度的改变主要取决于说服者的条件、信息本身的说服力以及问题的排列技巧。

(一)说服者的条件

一个对某问题享有盛誉的人总比无声誉的人更能引起更多人的态度改变。

声誉的最主要成分是专门知识(或专家身份)和超然的态度。

(二)信息本身的说服力

(三)问题的排列技巧

十二、流行★★★

只要社会上某些有影响的特定的人物表现出某种新奇的行为,许多人就会竞相仿效,从而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流行。

(一)流行的概念

1.流行的定义

流行(或时尚)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心理现象,是指社会上许多人都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使这种生活方式在较短的时期内到处可见,从而导致了彼此之间发生连锁性的感染,即所谓的“一窝蜂”现象。

2.流行的三方面的含义

①流行是人们对某种生活方式的随从和追求,它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

②流行是有相当多的人去随从和追求某种生活方式;

③流行是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过了一定的时间便不再流行。若长时间持续,就会转化为人们的习惯,成为社会传统。

3.分类

流行又可以根据表现的热情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分为时髦与时狂。

(二)流行的特点

1.新奇性

新奇性是所有流行项目的最显著的特征。

2.时效性

流行一般表现为突然迅速的扩展与蔓延,又在较短时间内消失。

3.周期性

流行变化具有周期性。今天作为时髦的事物,几个月之后也许变成陈旧的东西。

4.两极性

流行项目的变化总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三)追随流行的心理原因

1.从众与模仿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被人视为乖僻、孤独是不能忍受的。于是,人们就要努力去适应周围环境,以保持

心理上的平衡。可供选择的最简便而又可靠的方法,便是模仿社会上流行的东西。

2.求新欲望

人有一种基本欲望,即想要从自己周围环境中寻求新刺激的欲望,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3.自我防御与自我显示

有些人感到自己社会地位不高,为了克服自己的劣等感而采用华丽的流行项目,以求消除自己的劣等感。

另外,有些人往往喜欢标新立异。他们有意无意地向他人表现和主张自己与众不同,以此显示自己的地位与个性,表明自己的嗜好与欲望。

4.追随流行有个别差异

追随流行有年龄与性别的差异。

十三、流言★

(一)流言的定义及其类型分析

流言是提不出任何信得过的确切根据,而在人们中相互传播的一种特定的虚假信息。

流言的类型:1.愿望流言;2.恐怖流言;3.攻击流言。

(二)流言内容变化的特点

流言内容的变化经过一般化、强调和同化三个阶段。

十四、舆论★

(一)舆论的定义及其特征

1.定义:公众意见与看法,是社会全体成员或大多数人的共同信念,是人们彼此间信息沟通后的一种共鸣。

2.舆论的特征:

(1)获得多数人赞成与支持。

(2)舆论涉及社会安宁与幸福。

(3)舆论本身含有合理性。

(4)舆论是有效的。

(5)舆论不是政府的意见,是广大民众的呼声。

(二)舆论的结构

1.舆论对象

包括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冲突,社会运动等等。

2.舆论主体

特点:

(1)有共同的话题;

(2)参与议论过程;

(3)自发性与松散性;

(4)有一定的层序性。

3.意见

(三)舆论的作用

1.舆论的制约与监督作用

2.舆论的鼓动作用

3.舆论的指导作用

十五、价值观与公众行为

(一)价值观的定义

价值观是人们对于是非、善恶、好坏的评价标准,对自由、幸福、荣辱、平等这些观念的理解和轻重主次之分,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

(二)影响人们价值观的四个因素

1.个人的成就感、事业心;

2.过去的成功或失败的经历;

3.周围环境、生活条件的影响;

4.对目标的接近程度。

十六、团体压力与从众心理★★

(一)从众心理的定义

从众心理是指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下,个人不愿意因为与众不同而感到孤立,从而放弃自己的意见,采取与团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以获得安全感、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现象称作社会从众行为,或叫团体压力下的顺从现象,俗称为“随大流”。

(二)决定团体成员是否从众的三个方面的因素

1.团体方面

2.个人方面

3.问题本身

十七、逆反心理与公众行为★★

逆反心理指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所能接受的限度而产生的一种相反的体验,使个体有意识地脱离习惯的思维轨道,向相反的思维方向探索。

(一)心理感应抗拒理论

心理感应抗拒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布林在其专著《心理感应抗拒理论》中首次提出的。

(二)影响心理抗拒的因素

布林认为,心理抗拒的强弱是由以下因素所决定的:

1.对自由的期望

人们对自由的期望越高,则当自由被剥夺时,其心理抗拒力量也越大。

2.对自由剥夺的威胁

有时候,个人的某种自由行为并未被剥夺,只是有可能被剥夺,即这种自由只是受到威胁,人们也会产生心理抗拒且企图使自己保持这种自由。

3.自由的重要性程度

如果一项自由对自己越重要,则当这项自由被剥夺时,其心理抗拒也越大。

4.是否会影响到其他自由

如果人们的某种自由被剥夺,还会影响到其他自由也被剥夺,则其心理抗拒会更强。

(三)心理抗拒阻止态度的转变

人们产生心理抗拒之后,将会影响其态度的转变,表现在认知、行为和情感意图方面。

自考公共关系学第四章练习题祥解

一、单项选择题 1.各种感觉的符合就是()。 A.知觉 B.感觉 C.印象 D.意识 2.第一印象的强烈影响,在知觉的偏见的产生原因中称作()。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型效应 3.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指人的()。 A.兴趣 B.性格 C.气质 D.经验 4.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片面知觉,在知觉的偏见的产生原因中称()。 A.定型作用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5.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在知觉的偏见的产生原因中称()。 A.定型作用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6.人对特定目标的渴求与欲望是指人的()。 A.态度 B.需要

C.知觉 D.心理 7.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是在()。 A.动机与人格 B.人类动机理论 C.进化论 D.资本论 8.马斯洛在其需要层次理论中认为,人的最低层次需要是()。 A.安全需要 B.归属需要 C.生理的需要 D.社交的需要 9.一个人若果同时缺少食物、安全、爱情及价值等,则其最强烈渴求当推对食物的需求,这种需求是指人类的()。 A.社交需求 B.自我需求 C.生理需求 D.尊重需求 10.通过胜任感和成就感来获得满足的需要是指()。 A.安全需要 B.自尊的需要 C.社交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1.马斯洛认为,决定人们行为的需要是()。 A.长远需要 B.发展需要 C.优势需要 D.高级需要 12.在一定条件下,多种需要中会有一种最为迫切、起主要支配作用的需要,即()。

A.自我需要 B.成就需要 C.胜任需要 D.优势需要 13.反映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的是()。 A.行为 B.认知 C.精神 D.态度 14.一旦形成,将持续一段时间而不轻易改变是指态度的()。 A.针对性 B.间接性 C.稳定性 D.两极性 15.公众的旧的消费观念和习惯的改变与新的消费观念和习惯的形成是指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的()。 A.团体习惯 B.宣传因素 C.社会因素 D.个性因素 16.今天作为时髦的事物,几个月后会变成陈旧的东西是指流行的()。 A.新奇性 B.时效性 C.周期性 D.两极性 17.下列关于流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流行涉及的范围很狭小 B.时髦是流行的一种典型表现 C.流行是一种长期不变的社会现象 D.流行是少数人随从和追求某种生活方式

2020年自考《公共关系学》讲义第五章

第五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一、拉斯韦尔的“5W”模式★★ 传播学中,总体研究范畴的规划者是美国人哈罗德·拉斯韦尔。1948年,拉斯韦尔发表了《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使其成为传播学的始创者之一。在这篇论文里,拉斯韦尔提出了界定传播研究范畴的经典模式——5W模式。 5W 分析内容 控制分析传播的法规与政策;传播者的社会控制和自我控制;传播者对传播的影响;传播者的社会责任 内容分析传播的分类;传播的符号;传播的宣传方法等 媒介分析传播的媒介环境;传播的媒介特点等 对象分析传播对象的心理;传播对象的劝服等 效果分析传播的效果类型;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测定传播效果的定量方法等 二、把关人理论★★ (一)把关人的概念 “把关人”又称“守门人”,它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和报道能够采取“疏导”与“抑制”行为的关键人物。这个概念原出于德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在1947年所写的《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 (二)把关人的传播行为 一般地说,把关人的传播行为包括“疏导”与“抑制”两个方面。把关人对某些信息准予流通的便是疏导行为,对另一些信息不让其流通或暂时搁置的便是抑制行为。 三、两级传播模式★ “两级传播论”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 观念总是先从广播和报刊传向“意见领袖”,然后再由这些人传到人口中不那么活跃的部分。也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是按照“媒介一意见领袖一受众”这种两级传播的模式进行的。 四、受众选择“3S”论★★★ 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传播学者发现受众在接触媒介和接收信息时有很大的选择性,这就是受众心理上的自我选择过程。这个选择过程表现为三种现象,简称为“3s”: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 (一)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是指在信息接收过程中,人们的感觉器官虽然受到诸多信息的刺激,但是他们不可能对所有

《公共关系学》第4章自学测试题问答题参考答案

《公共关系学》第4章自学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共关系部:是贯彻组织公共关系思想、事项公共关系目标的专业机构。(P.70) 2、公共关系公司:是由各具专长的公共关系专家和公共关系技术人员组成,受具体企事业单位委托,为其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提供设计方案、决策参考的社会服务机构。(P.77) 3、公共关系人员的角色:公共关系人员角色上可以分为:专家型角色、领导型角色、技术性角色、事务型角色。(P.81) 4、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是指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人员的气质、性格、兴趣、风度、学识和技能方面的综合品质。(P.84) 二、判断题: 1、√ 2. X 3. X 4. X 三、单项选择题: 1. D 2. B 3. A 4. C

四、多项选择题: 1. ACDE 2. BCE 3.ADE 4. ABCD 5.ABCDE 五、问答题: 1、简述公共关系部的设置原则 答:任何一个组织在设置公共关系部时,应该要考虑以下几项原则: (1)规模适应性。所谓规模适应性,是指公共关系部规模的大小应当与组织的规模及其发展相适应。 (2)整体协调性。所谓整体协调性,则是在设置公共关系部机构时,应与组织内部各部门相协调。同时,在机构内部人员的设置也应考虑整体效应,使公共关系部协调一致地工作。 (3)工作针对性。所谓工作针对性,是指公共关系部的机构设置,要根据不同组织的工作性质和自身所面向的社会公众的特殊性来确定。 (4)机构权威性。公共关系部是代表一个组织进行工作的,它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系到组织的形象和整个事业的顺利发展。 (P.72-73)

二、从工作方式来考察,简述公共关系部的三种组织类型及各自的优点 答:从工作方式来观察,公共关系部的组织类型可以分为公共关系对象型、公共关系手段型和公共关系复合型等三种类型。 (1)公共关系对象型,也称分类公共关系型。优点是:有利于熟悉自己的工作对象,了解其需要和反映,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关系活动。 (2)公共关系手段型,也叫做公共关系技术型。优点是:各部门的工作内容按照工作人员的技术专业划分,工作人员根据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着重在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方面下功夫,便于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各自的公共关系手段,开展多方面的公共关系活动。 (3)公共关系复合型。优点是:把手段型和对象型结构合二为一,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下属机构,不拘泥于固定模式。在机构内具体部门其机构名称既反映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又反映公共关系的对象。(P.73-74) 3、简述选择公共关系公司的标准 答:主要标准有:1)公司的信誉。包括公司成立时间、规模、知名度、美誉度,在公共关系界是否有权威,能提供哪些服务项目,举办过哪些著名的、重大的公共关系活动,

《公共关系学》真题模块训练第四章

《公共关系学》真题模块训练第四章 单选题 1.所有流行项目的最显著特征是 [单选题] * A 周期性 B 新奇性(正确答案) C 时效性 D 两极性 3.人们希望归属于一个团体以得到关心、爱护、支持、友谊和忠诚,这种需要属于[单选题]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社交需要(正确答案) D.尊重需要 4.许多人竞裰效仿某些有影响的特定人物的某种新奇行为而形成的社会风尚被称为[单选题] * A.流行(正确答案) B.流言 C.舆论 D.风俗 5.个人不愿意因为与众不同而感到孤立,从而放弃自已的意见的“随大流”行为是[单选题] * A.自我评价行为

B.社会逆反行为 C.自我认知行为 D.社会从众行为(正确答案) 6.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片面知觉是 [单选题]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正确答案) D.刻板效应 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最高层次需要是 [单选题] * A.安全的需要 B.社交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正确答案) 8.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务的整体反映被称为 [单选题] * A.知觉(正确答案) B.映射 C.思维 D.反馈 9.所有流行项目的最显著特征是 [单选题] * A.两极性 B.周期性 C.时效性 D.新奇性(正确答案)

10.提出需要层次论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单选题] * A.泰罗 B.弗鲁姆 C.赫兹伯格 D.马斯洛(正确答案) 首次提出心理感应抗拒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单选题] * 布林(正确答案) 阿基里斯 法约尔 麦格雷戈 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称为 [单选题] * 兴趣 需要 气质 性格(正确答案) 许多人竞相效仿特定人物的某种新奇行为而形成的社会风尚被称为 [单选题] * 流行(正确答案) 流言 舆论 信念 个人不愿意因为与众不同而感到鼓励,从而放弃自己意见的“随大流”行为是 [单选题] * 社会抗拒心理

2020年10月自考《公共关系学》第四章 公关工作程序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公关工作程序 一、单项选择 1、公关活动的起点是() A公关调查B公关策划C公关实施D公关评估 2、公众的客观态度是指() A调查对象对组织形象的直接感受和评价B调查对象对组织形象的间接感受和评价 C 调查对象对组织形象的一种想象和愿望D调查对象对组织形象的态度 3、公众的主观臆想是指() A调查对象对组织形象的直接感受和评价B调查对象对组织形象的间接感受和评价 C 调查对象对组织形象的一种想象和愿望D调查对象对组织形象的态度 4、()是社会调查中最古老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A抽象调查法 B问卷法 C访谈法 D追踪调查法 5、公关调查是公关四部工作法中的() A第一步 B第二步 C第三步 D第四步 6、()型公关是公关走向“繁荣”的标志 A接待型 B 传播型 C 应急型 D 策划型 7、公关策划的关键要素是() A策划者B策划目标C策划对象D策划内容 8、高层次的公关策划内容是指() A总体公关战略规划 B公关实务专题活动策划 C具体的操作性公关活动 D公关策划实务 9、亚层次的公关策划内容是指() A总体公关战略规划 B公关实务专题活动策划 C具体的操作性公关活动 D公关策划实务 10、表层次的公关策划内容是指() A总体公关战略规划 B公关实务专题活动策划 C具体的操作性公关活动 D公关策划实务 11、借助于媒介开展宣传工作的公关活动模式称为() A宣传性公关 B交际性公关 C服务性公关 D社会性公关 12、通过人际交流来开展公共关系的公关活动模式称为() A宣传性公关 B交际性公关 C服务性公关 D社会性公关 13、以提供优质服务为主要手段的公关活动模式称为() A宣传性公关 B交际性公关 C服务性公关 D社会性公关 14、企业利用举办或资助各种社会性活动来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公关活动模式称为() A宣传性公关 B交际性公关 C服务性公关 D社会性公关 15、社会组织为开创新局面、树立新的形象而采用的公关活动模式是() A建设性公关 B矫正型公关 C维系型公关 D进攻性公关 16、适用于组织初创阶段或新产品、新项目推出时采用的公关活动模式是()A建设性公关 B矫正型公关 C维系型公关 D防御性公关 17、社会组织稳定发展之际,应采用的公关活动模式是()

2020年自考《公共关系学》讲义第四章

第四章公众心理与行为 一、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大脑对于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知觉是思维的“窗口”,为思维提供感觉信息,而思维又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把知觉组织起来,使其获得一定的意义。 人们对客观事实的知觉经常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变形或歪曲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知觉的选择性,二是知觉的偏见。 二、知觉的选择性★★★ 所谓知觉的选择性就是在知觉过程中,为了清晰地反映对象,人们总是从许多事物中自觉地(主动地)或不自觉地(被动地)选择知觉对象的心理过程。 这种知觉的选择性,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 (一)客观因素 在知觉过程中,由于某些客观事物在相互对比中有的呈现出较明显的相对特点,致使我们去知觉它。这是知觉的被动选择性。 1.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 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3.对象的组合 (二)主观因素 在知觉过程中个人某些主观因素的作用,在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知觉的选择性,表现为主体主动地感知对象。这属于知觉的主动选择性。 1.需要与动机 需要是人对客观现实的需求(包括自然需求和社会需求)的主观反映,而动机则是人们为了满足需要而激励着主体采取行动的内隐性意向,二者密切相关。 凡是能够满足需要、符合动机的事物,往往容易引起有意注意,成为知觉对象;反之,与需要和动机无关的则容易被忽略。 2.兴趣 兴趣是动机的进一步发展,一般指热切地追求知识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外现性意向。兴趣在更大程度上制约着知觉的主动选择性。感兴趣的事物,较容易从复杂的环境中被注意到,成为知觉对象。不感兴趣的事物,即使被注意到了,往往也会从知觉中随即消失。 3.性格 性格是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在意志、自尊心、情绪、对人态度、权力需求、竞争心理等方面的特征影响着知觉的选择性。 4.气质 气质主要是受神经过程的特性决定的行为特征,它往往与性格交织在一起。气质行为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典型类型,它们对知觉选择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定时间内知觉的速度和数量上。 5.经验知识 经验知识对知觉选择性的影响很明显,主要是使熟悉的对象易于从环境中分出,成为知觉的对象。 三、知觉的偏见★★★ 知觉的偏见是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由于特殊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对事物产生一种片面的或歪曲印象的心理过程。 1.首因效应 即第一印象的强烈影响。事物给人最先留下的印象往往有强烈的作用,左右着人们对事物的整体判断,影响着人们对事物以后发展的长期看法。

2020年自考《公共关系概论》章节习题及答案

2020年自考《公共关系概论》章节习题及答案公共关系概论 一、单选题 1[.单选题]公共关系是确定、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益关系的一种管理功能的学者是()。 A.卡特利普和森特 B.雷克斯•哈罗 C.詹姆斯•格鲁尼格 D.蔡尔滋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公共关系的定义,管理论强调公共关系的管理属性,题干中的表述是美国学者卡特利普和森特的观点。 2[.单选题]对公共关系下定义时,侧重于公共关系的决策咨询功能的是()。 A.社会关系论 B.咨询论 C.管理论 D.传播管理论 [答案]B [解析]公共关系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学科,涉及不同的学科领域和不同的实践领域.因此对其定义有多种不同的表述,其中咨询论侧重于公共关系的决策咨询功能。

3[.单选题]公共关系的目标是()。 A.控制舆论 B.协调沟通 C.影响舆论、控制组织的形象 D.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答案]D [解析]公共关系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是公共关系的目标。 4[.单选题]现代政府公共关系的本质是政府组织和公众之间的关系()。 A.单向沟通 B.双向沟通 C.形象沟通 D.舆论沟通 [答案]B [解析]无论是政府公共关系还是企业公共关系,其实质都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关系。 5[.单选题]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着某种特定的情形和状况就是组织的公众关系状态,具体包括与组织相关的()。 A.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关系观念 B.社会舆论状态和社会关系活动 C.社会关系观念和社会关系活动

D.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舆论状态 [答案]D [解析]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着某种特定的情形和状况就是组织的公共关系状态,具体包括与组织相关的社会系状态和社会舆论状态两个方面。 6[.单选题]下列选项中,既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又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结果的是()。 A.公共关系观念 B.公共关系状态 C.公共关系行为 D.公共关系舆论 [答案]B [解析]公共关系状态又称公共关系情势,是指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公共关状态与公共关系活动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共关系状态既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又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结果。 7[.单选题]作为公共关系的一种特殊的组织管理职能的是()。 A.公共关系观念 B.公共关系实务活动 C.公共关系组织 D.公共关系状态

《公共关系学》第四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公共关系学组织机构 一、名词解释 1.公共关系部门:公共关系部门是组织内部针对一定的公关目标,为开展公共关系工作而设置的专门职能管理机构或部门。 2.公共关系公司:公共关系公司又称公共关系顾问公司,它由各具专长的公共关系专家和各种专业人员组成,专门从事各种公共关系技术、咨询业务,或受客户委托为其开展专门性的公共关系活动的营利性组织。 二、问答题 1.答:有公共关系部和公共关系公司两种类型。 公共关系部的利与弊。任何社会组织,都需要公共关系组织机构来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部与公共关系公司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为了有效地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组织首先必须了解本组织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还应明确两种机构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以便综合利用这两种公共关系组织机构。 (1)在组织内部建立公共关系部,对于开展公共关系有以下好处:①熟悉组织情况;②能提供及时的公共关系服务;③有利于保持公共关系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④有利于节约经费。公共关系部的弱点表现主要有:①职责不明,负担过重;②看问题有时不够客观,即所谓“当事者迷”;③总费用可能比聘请公共关系公司多;④有可能成为组织的一种负担。 (2)公共关系公司的利与弊。与公共关系部比较,公共关系公司的长处有:①职业水准比较高;②看问题比较客观;③社会关系广泛;④信息比较灵通;⑤机动性强;⑥建议容易为人们所重视;⑦节约经费。公共关系公司的弱点主要有:①不太熟悉客户情况;②工作缺乏连续性、持久性;③远离客户。 当然这两种机构的利与弊不能一概而论。由于公共关系顾问的职业素质不同,具体情况不同,所以聘请公共关系顾问容易存在的弊病也不是绝对的。组织除了自己设置公共关系部外,同时可聘请公共关系顾问,使二者密切配合,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以达到最佳效果。2.答:就组织中有关公共关系的政策

2022国开形考任务 《公共关系学》(4)

题目:在公共关系调查中,随机抽样法是一种准确率高,且又省时、省力、省钱的好方法。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错 题目:开放式问卷的特点是答案比较规范,调查对象回答方便,结果便于定量分析。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错 题目:服务型公关模式以提供各种实惠的服务工作为主,目的是以实际行动获得社会公众的好评,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政府关系是社会组织可以回避的一种关系。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错 题目:员工是组织最重要的内部公众,良好的员工关系,可培养组织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长期的公共关系活动适宜选用电子媒介,短期公共关系活动适宜选用印刷媒介。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错 题目:与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相比,大众传播的信息不再具有保密性。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公共关系广告和商品广告都属于付费的宣传活动。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人际传播的情感影响力往往要超过大众传播,主要得力于说话人的表情和目光。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界点是谈判者制定价格政策的出发点,也是全部谈判的价值基础。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错 题目:根据传播学原理,公众对大众传播中输送的信息,并不是无条件接受的。研究公众,必须研究能够经常影响他们意见的领袖,如专家学者、权力人物、社会名流、新闻记者等。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美国当代著名的公共关系专家艾瑞克·亚威包姆指出:“任何公共关系活动或战术都应由如下四要素构成:新闻价值、商业信息、媒体目标、预期目标。”他提出的这四个方面,可以作为我们确定公共关系目标时考虑的关键要素。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公共关系宣传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要注意语言价值色彩的选用。公关宣传要尽量选用中性的词语,以显得平易近人,慎用最高级的赞语。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公共关系人员在对不同地区进行宣传时,不需要考虑那里的经济发展水平,因为在实施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不会存在障碍。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错 题目:公共关系活动基本是循着公共关系调查、公共关系策划、公共关系实施、公共关系评估这四个阶段进行的。但这四个阶段不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是可以跳过某个阶段进行的。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错 题目:消费者公众也称服务对象公众,是各类组织主体服务对象的总和。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2020年10月全国公共关系学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D.进攻型公关 C.防御型公关 7. 传播沟通对象中,最具社会权威性的对象是 ( ) A.顾客公众 B.媒介公众 C.政府公众 D.社区公众 8. 对公共关系下定义时,强调公共关系是一种公众性、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的是 ( A.管理说 B.传播说 C.咨询说 D.关系说 9. 美国闻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指出的传播模式是 ( ) A.5W 模式 B.把关人理论 C.两级传播模式 D.受众选择“ 3S 〞论 10. 我国政府公关工作所奉行的首要原那么是 ( ) A.真实公开原那么 B.公众利益至上原那么 B.公益广告 PDCA 工作法中,P 指( B.实施 C.观念广告 ( ) D.响应广告 ) C.检查 D.总结 全国2021年10月高等教育白学考试 公共关系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82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 号内.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 公共关系的主体是( ) A, 组织 B.传播 2. 以下思想家中,被后人誉为了公共关系之父的是 A. 马斯洛 B.艾维•李 3. 被称为了广告开 展全新阶段的是 ( ) A.全面效劳期 C. 广告别离期 4.1923年出版的被称为了公共关系理论开展史的“第一个里程碑〞的专著是6. 适合于组织的开创阶段,以及某项事业或产品效劳初创、 问世阶段的公共关系行为了模式是 ( ) A.建设型公关 C.公众 D.个人 ( ) C.韦伯 D.伯尼斯 B.传播别离期 D.整合传播期 ( ) A. «公众舆论的形成> C.〈〈有效的公共关系> 5. 创办我国第一个公共关系本科专业的高校是 A.复旦大学 B.北京大学 B. «公共关系学> D. «舆论> ( ) C. 中山大学 D. 南京大学 B.维系型公关

公共关系学自考题-4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公共关系学自考题-4 (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传播模式是( ) A.“5W”模式B.把关人理论 C.两级传播模式D.受众选择“3S”论 SSS_SIMPLE_SIN A B C D 分值: 1 答案:C 2. 影响受传者选择性理解的心理因素不包括( ) A.需要B.态度 C.情绪D.认知 SSS_SIMPLE_SIN A B C D 分值: 1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受众选择“3S”论。 [要点透析] 受众选择“3S”论包括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三个方面,其中,影响受传者选择性理解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态度、情绪三个方面。 3. 组织报刊面对的公众主要是( ) A.大众B.社会公众 C.特殊公众D.组织公众 SSS_SIMPLE_SIN A B C D 分值: 1 答案:D 4. 在我国,最为大众化的传播媒介是( ) A.报纸B.杂志 C.广播D.电视 SSS_SIMPLE_SIN A B C D

分值: 1 答案:C 5. 标记语言和行动语言属于( ) A.文字传播媒介B.网络传播媒介 C.电子传播媒介D.非语言传播 SSS_SIMPLE_SIN A B C D 分值: 1 答案:D 6. 公共关系策划的生命力是( ) A.目标性B.思想性 C.创造性D.灵活性 SSS_SIMPLE_SIN A B C D 分值: 1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公共关系策划的特征。 [要点透析] 公共关系策划具有目标性、思想性、创造性、程序性、灵活性、时机性的特征,其中,创造性是公共关系策划的生命力。 7. 公共关系策划的“六步工作法”的提出者是( ) A.哈罗德·拉斯韦尔B.弗兰克·杰夫金斯 C.库尔特·卢因D.麦库姆斯 SSS_SIMPLE_SIN A B C D 分值: 1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公共关系策划的“六步工作法”。 [要点透析] 英国著名公共关系专家弗兰克·杰夫金斯提出了公共关系策划的“六步工作法”,即确立目标、设计主题、分析目标公众、选择媒介、编制预算、审定方案六步。 8. 公共关系预算的内容不包括( ) A.费用预算B.人力预算 C.时间预算D.效果预算 SSS_SIMPLE_SIN A B C D 分值: 1

2020年10月自考00182公共关系学试题及答案

2020年10月自考00182公共关系学试题 及答案 1.最早问世的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书籍是《修辞学》。 2.公共关系作为一门学科,最早产生于美国。 3.______1986年。 4.公共关系意识的核心是沟通意识。 5.标志我国公共关系已得到国家有关部门认可的事件是___的成立。 6.组织最重要的基本目标公众是内部公众。 7.一种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片面知觉是晕轮效应。 8.议题设置论的最杰出的研究者是___。 9.承载、复制并传递信息的物理形式是媒介。 10.以客观事实报道和评论为主要内容,利用印刷文字,以较短的时间间隔定期发行的一种媒体是报纸。 11.决定广告策划成败的关键是广告创意。 12.纵向展览会又称为单一商品展览会。 13.新闻稿的灵魂是导语。 14.某公司为庆祝其产品抽查合格率全国第一而举办的庆典活动属于重大成果庆典。

15.企业为部队战士提供文体娱乐设施的活动属于赞助活动。 16.CIS指的是组织识别系统。 17.提出危机管理阶段划分4R说的学者是___.___。 18.公共关系危机最为明显的特征是信息不对称。 4)危机管理人员。(1分) 5)关系维护人员。(1分) 33.简述危机管理的基本流程。 答:危机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1)预警和准备阶段,即预先识别危机的可能性,制定危机管理计划,培训危机管理团队。(2)危机发生阶段,即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危机扩大,向公众传递信息。(3)危机后期阶段,即进行后续跟踪,评估危机处理效果,进行形象修复。(每个阶段1.5分) 34.简述公共关系策划的基本步骤。 答:公共关系策划的基本步骤包括:(1)确定目标,即明确公共关系策划的目标和受众。(2)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受众需求和态度。(3)制定策略,即制定公共关系推广的策略和方案。(4)实施计划,即实施公共关系推广计划。(5)评估效果,即评估公共关系推广计划的效果。(每个步骤1.5分) 35.简述广告的特点。

2020年自考《公共关系学》考点:公共关系策划(最新)

公共关系策划的含义 制定公共关系活动计划的过程就叫公共关系策划。 策划也可以被理解为“出谋划策”,就是公共关系人员根据组织形象的现状和目标要求,分析现有条件,设计行动方案的过程。 公共关系策划的性质 目标性 确定目标作为公共关系策划全过程的首要环节,是策划的前提。 思想性 公共关系策划是高级的公共关系工作,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公共关系策划的思想性较强。 创造性 创造性是公共关系策划的生命力。要将创造性思维方法贯彻到公共关系策划的始终。 程序性 公共关系策划是一种程序,它是管理活动、决策活动和计划活动之前的一种制度化的程序。同时,公共关系策划本身也是一种科学程序。 灵活性 由于公共关系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活动,它的成功与否要受诸多外界条件的影响,这就要求公共关系策略保持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从而卓有成效地实现动态策划。 时机性 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中,时间和速度是策划的重要因素。 公共关系策划的作用 1.公共关系策划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2.公共关系策划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任务

(1)公共关系策划是企业高层经营管理者的首要任务。 (2)公共关系策划是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依据。 3.公共关系策划是塑造组织形象的关键 4.公共关系策划是公共关系活动成功的保证 公共关系策划是公共关系活动科学化、健康化的重要保证。 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则 利益性原则 公共关系策划必须事前弄清组织公共关系行为的深层次动机。马克思说过:“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利益的获取。”利益应当是公共关系策划和公共关系行为的原动力。组织的利益由组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构成。 在公共关系策划中首先要考虑的应当是公众的利益。 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在公共关系策划运作过程中,策划者通过各种努力,使自己的主观意志自觉地、能动地符合客观实际。主观指导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这是公共关系策划的一条根本原则。 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在公共关系策划中,应将公共关系活动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按系统的观点与方法进行谋划与运筹。任何系统都具有整体性、层次性、结构性、关联性、有序性等特点。 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指策划方案可被实施并能取得科学有效的效果。具体要求是: (1)进行可行性分析。 (2)进行可行性实验。 (3)方案必须具备行动性和有效性。 灵活性原则

2022年自考公共关系学考点流行

2022自考公共关系学考点:流行 流行 (一)流行的概念 1、流行的定义:流行(或时尚)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心理现象,是指社会上很多人都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使这种生活方式在较短的时期内处处可见,从而导致了彼此之间发生连锁性的感染,即所谓的“一窝蜂”现象。 2、流行的三方面的含义:①流行是人们对某种生活方式的随从和追求,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②流行是有相当多的人去随从和追求某种生活方式;③流行是在肯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过了肯定的时间便不再流行。若长时间持续,就会转化为人们的习惯,成为社会传统。 3、时髦是流行的一种典型表现,它在肯定时间内受人赞许而且常常发生变化,它也包含对某些被认为有待改良的行为标准的叛逆。因此,人们对时髦的追求乃是偏离传统行为而倾向于当前新奇入时的生活方式。 4、时狂是流行的狂热表现,是热忱追求某些生活方式而缺乏理智的倾向。例如“追星族”和“发烧友”之类,就是一种时狂。 (二)流行的特点 1、新颖性 新颖性是全部流行工程的最显着的特征。

2、时效性 流行一般表现为突然快速的扩展与扩散,又在较短时间内消逝。 3、周期性 流行变化具有周期性。今日作为时髦的事物,几个月之后或许变成陈旧的东西。 4、两极性 流行工程的变化总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以革新性为标准把人分为五种类型: 第一类:先驱者。他们一般都是属于财力雄厚、富有冒险精神、有士气、常常盼望尝试新设想的人。在生活中他们有时会被认为是“怪人”。此类人数很少,仅占总人数的2.5%。 其次类:早期采纳者。他们是有见解、有视力的人,也往往是为四周人所信任而起着舆论指导作用的人。这种人能够胜利地预见新事物的进展趋势,坚决地采纳新的设想。此类人数较少,占总人数的13.5%。 第三类:前期跟随者。这些人很少带头前进,对于新的设想比拟慎重,但是却能相当乐观地跟随流行。此类人数较多,占总人数的34%。 第四类:后期追随着。这些人对于新的设想持非常慎重的态度,直到大多数的人都采纳时才决心加以采纳。此类人数较多,占总人数的34%。 第五类:落伍者。这些人对于新的设想常常保持戒备,倾向于旧传统,对于人们追随流行的倾向非常不满,并看不惯。他们和先驱者一样,在许

2020年1月全国自考公共关系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关系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82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 1 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选项中,认为公共关系主要协调组织与公众之间社会关系的是( A.咨询说 B. 关系论 C.平衡论 D. 形象论 2.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活动的( A. 主体 B. 对象 C. 目的 D. 过程和方式 3.个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指的是( A. 公共关系 B. 人际关系 C.人群关系 D. 公众关系 4.被称作公共关系学科化“旗手”的人是 ( A.詹姆斯格鲁尼格 B.艾维李 C.爱德华伯尼斯 D.雷克斯哈罗 5.我国第—个公共关系协会成立的地点是( A. 广州 B.武汉 C.上海 D. 北京 6.组织形象的客观基础是( A. 产品形象信息 B .服务形象信息 C.效益形象信息 D. 管理形象信息 7.公共关系对组织的直接功能主要表现为树立组织形象和( A. 强化组织管理 B. 协调关系网络 C.辅助组织决策 D. 打通上下关系 8.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提出“新一代公关从业人员的新方法、新工具”主题的时间 是 A.1986 年 B.1995 年 C.1998 年 D.2000 年 1

9.从管理作用上看,公共关系职能部门在组织总体中扮演() A.中介的角色 B.核心的角色 C.无足轻重的角色 D. 基础的角色 10.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成立于() A.1945 年 B.1950 年 C.1955 年 D.1985 年 11.公共关系与组织的“无形资产” 直接相关,对于扩大组织的知名度,提高美誉度至关重要。这说明公共关系具有非常特别的() A. 监督职能 B.促销职能 C.组织职能 D. 管理职能 12.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属于( A. 互益性组织) B.营利性组织 C.服务性组织 D. 公益性组织 13.根据关系的稳定程度,可以把公众分为( A. 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 ) B. 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边缘公众 C. 受欢迎公众、不受欢迎公众和被追求公众 D•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 14.下列各公众对象中,与组织自身相关性最强的是() A. 内部公众 B.外部公众 C.社区公众 D. 媒介公众 15.第一印象往往左右着人们对事物的整体判断,影响着人们对事物以后发展的长期看法,这一心理现象是() A. 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 定型作用 16.首次提出需要层次论的心理学家是( A. 霍夫兰 )B.马斯洛 C纟纳普 D. 阿什 17.下列关于流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流行涉及的范围很狭小 ) B. 流行是少数人随从和追求某种生活方式 C. 流行是一种长期不变的社会现象 2

自考公共关系学(重点)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 (一)、掌握公关七种的不同学说,及各自的侧重点。 答:1、管理说:美国著名公关学者雷克斯。哈罗博士研究分析了472个不同的公共关系定义后提出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美国学者卡特利普和森特认为:“公共关系是这样一种管理功能:它确定、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益关系。” 2、传播说:英国著名公关学者弗兰克。杰夫金斯; 3、传播管理说:这类定议将管理说和传播说结合起来,詹姆斯。格鲁尼教授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4、咨询说:1978年8月发表的《墨西哥宣言》:“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 5、关系说:蔡尔兹; 6、协调说; 7、形象说。 (二)、为什么说组织、公众、传播沟通是构成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答:因为:1、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即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 2、公众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的对象; 3、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和方式。 (三)、如何理解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答:“传播沟通”是贯串整个公共关系的一条基线,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精髓,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可以进一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加以说明: 1、公共关系的“关系”性质; 2、公共关系的“职能”性质; 3、公共关系的“学科”性质。 (四)、如何理解公关活动、公关观念? 答:公共关系活动(实务)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 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关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五)、如何理解公共关系“形象”的概念? 答:“形象”一讯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 1、首先,公共关系所说的“形象”其本质是信誉,重视组织形象实质上重视组织信誉; 2、其次,公共关系将建设和完善组织形象的内涵放在第一位,然后才考虑建构组织形象的外观; 3、再次,公共关系塑造的是组织的整体形象,而不仅仅限定在个别的、具体的产品形象或人员形象要素上; 4、最后,公关形象是通过组织的传播活动去影响公众的观念和态度而形成的。 (六)、什么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与公共关系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人际关系“主要指个人关系、私人关系,即个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包括了一部分人际关系;从方法上看,公共关系实务也包括了人际沟通的技巧,即面对面的情感交流矣说服技巧。 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 1、首先,从主体上看,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的行为主体仅是个人; 2、其次,从对象上看,公共关系的对象是与组织相关的所有公众及其舆论,而人际关系则包含许多与组织无关的私人关系对象; 3、再次,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的管理活动与职能,处理的是组织事务和公众事务,人际关系处理的许多私人事务与公众没有关系;

自考科目-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各章重点)

您的位置:复习指导 >〉笔记串讲〉〉管理类 《公共关系学》各章节重点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 1、“公共关系”一词源自英文Public Relations,也可称为“公众关系". 2、公共关系的定义: A、管理说:突出公共关系的管理属性。(美:雷克斯.哈罗) B、传播说:公共关系的传播属性.(英:费兰克) C、传播管理说:强调PR是组织一种特定的传播管理行为和职能。 美,詹姆斯.格鲁尼格:PR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D、咨询说:PR的决策咨询功能。《墨西哥宣言》 E、关系说:公众性或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美:蔡尔兹) F、协调说:是关系说的深化,指协调组织与公众间的关系。 G、形象说:为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 3、美国《公共关系季刊》详细罗列了公共关系的14种特征。 4、确定PR本质的依据和方法: A、分析构成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要素。(PR三要素:组织、传播、公众) B、分析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本质联系. 组织传播沟通公众 (主体)(客体) 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 现代公关传播的本质特征是: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 “传播沟通”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精髓,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5、理解公共关系本质属性的三个角度: A、PR的“关系”性质: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关系。 B、PR的“职能”性质: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即传播(沟通)管理。(现代组织经营管理的“四大支柱":资金、技术、人才和PR) C、PR的“科学"性质: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一门以传播学和管理学为主要依托的传播管理学或组织传播学。 (总之,PR是组织的“传播沟通关系",组织的“传播沟通职能”,组织的“传播管理学科",“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是其本质属性.) 6、公共关系状态:一个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基础、结果) 7、公共关系活动(实务):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和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工作.(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志:是否有现代的公共关系意识和科学的公关理论作指导.) 8、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指导着公关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9、组织:是PR活动的主体,即PR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 10、公众:是PR传播沟通的对象。 11、传播沟通:是PR活动的过程和方式。 PR的方式: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公众传播、大众传播;言语沟通、文字沟通、非语言文字沟通的方法等;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实物媒介的技术等。 组织与公众联结的方式、公共关系的运行机制就是传播沟通。 12、关系: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两个主要特征:一是特指组织与公众间的关系;二是特指信息交流的关系.) 13、舆论:在PR中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 14、形象: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 15、与PR相关的两个“关系”概念: 人际关系:指个人关系、私人关系,即个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人群关系:指群体内部活动和组织管理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群体的关系。 16、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及区别: 联系: A.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包括了一部分人际关系。 B。从方法上看,公共关系实务也包括了人际沟通的技巧,这也有助于组织公共关系的成功。 区别 A.从主体上看,公关的主体是组织,人际的主体是个人。 B。从对象上看,公关的主体是公众,人际的主体是私人关系对象. C。从内容上看,公关是组织的管理活动与职能,处理的是组织和公众事务;人际处理的完全是私人事务。 D.从方式上看,公关强调远距离、大范围的公众沟通,而人际则局限于面对面、个人对个人的交流. 17、公关与人群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A。人群关系指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内部关系同时也是公关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B。公关也要借助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公众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规律,以科学的处理公众关系。 区别: A。公关不局限于组织的内部沟通,还包括大量的外部关系,而对复杂的社会公众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