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的体格检查

心脏检查

一、视诊

1、心前区隆起与凹陷。

2、心尖搏动:正常位置;

移位:横膈、纵隔、心脏增大、体位改变;

强度和范围的改变;

负性心尖搏动。

3、心前区异常搏动: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搏动;

剑突下搏动:鉴别右心室搏动和腹主动脉搏动;

心底部异常搏动:胸骨左缘或右缘第二肋间。

二、触诊

1、心尖搏动和心前区搏动:与视诊互补。心前区抬举性搏动。

2、震颤:

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部位时相常见病变

胸骨右缘第二肋间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胸骨左缘第3~4肋间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心尖区

心尖区收缩期

收缩期

收缩期

连续性

舒张期

收缩期

主动脉瓣狭窄

肺动脉瓣狭窄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二尖瓣狭窄

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3、心包摩擦感:胸骨左缘第四肋间,前倾坐位、呼气末更明显。

三、叩诊

1、叩诊顺序:先左后右、由下而上、由外向内。

2

(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

3、心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心脏移位、房室增大、心包积液。

①左心室增大:心界向左下增大(靴形心);

②右心室增大:心界向左右增大,向左显著,但不向下增大;

③左、右心室增大:心界向左右增大,且左界向左下增大(普大型);

④左心房增大或合并肺动脉段扩大:胸骨左缘第2、3肋间心界增大,

心腰饱满(梨形心/二尖瓣型)。

⑤心包积液:心界向两侧增大且随体位改变,坐位烧瓶形,卧位心底部浊音界增宽。

四、听诊

1、听诊体位:平卧位或坐位;疑有二尖瓣狭窄,取左侧卧位;疑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取前倾坐位。

2、各瓣膜听诊区及听诊顺序:a、二尖瓣区——心尖搏动最强点(心尖区);

b、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

c、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

d、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3肋间;

e、三尖瓣区——胸骨下段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3、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心包摩擦音。

①心率:正常成人60~100次。

成人>100次/分,婴幼儿>150次/分,为心动过速;<60次/分,为心动过缓。

②心律:窦性心律不齐;

期前收缩;

心房颤动:心律绝对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率快于脉率(脉搏短绌)。

③正常心音:S1与S2的鉴别(下表),S3:健康儿童及青少年可及,S4:病理性,高

血压、肥厚性心肌病。

④心音改变

A、心音强度改变

S1增强:二尖瓣狭窄;高热、贫血、甲亢;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大

炮音)

S1 S1减弱: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P-R间期延长;心肌

炎、心肌梗塞、心肌病、心力衰竭

S1强弱不等:房颤;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大炮音)

S2 = A2 + P2

原理:源于循环阻力增加或血流量增加

S2增强A2 增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S2 P2 增强:肺心病、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

原理:源于循环阻力减少或血流量减少,瓣膜关闭不全、

低血压

S2减弱A2减弱: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P2减弱:肺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B、心音性质改变:钟摆律或胎心律

钟摆律:心尖部第一心音性质改变,音调类似第二心音,心率快,心室收缩与舒张时间几乎相等,两个心音强弱相等,间隔均匀,有如钟摆的

嗒声音,故称钟摆律。

若同时有心动过速,心率120次/min以上,酷似胎儿心音称为胎心律。

临床意义:主要由于心肌有严重病变,心肌收缩无力,第一心音的低钝性音

调改变而似第二心音,常见于心肌炎、急性心肌梗塞。

C、心音分裂

S1分裂:生理儿童与青少年

病理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右心衰竭等

S2分裂:生理儿童与青少年

病理任何原因引起一侧心室排血量过多或排血时间延长

生理性分裂

通常分裂(P2落后于A2):

右室射血延长:完右,肺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

左室射血缩短: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

固定分裂:房间隔缺损

反常分裂(逆分裂即A2落后于P2):完左,主动脉瓣狭窄,

重度高血压。

⑤额外心音

A、舒张期额外心音

奔马律:S2之后出现的响亮的额外心音,心率常增快,每分钟在100次以上。与S1、S2所组成的韵律如奔弛的马蹄声。

舒张早期奔马律:实为病理性S3,出现在舒张中期,短促而低调

收缩期前奔马律:S1之前出现一附加的声音与S1、S2组成奔马律。

此音较低钝,为病理性S4

重叠型奔马律:舒张早期奔马律与收缩期前奔马律在心率相当快时

互相重叠所引起

开瓣音:二尖瓣狭窄;S2后0.07s,音调高、响度强、时限短促的尖锐拍击性附加音

心包扣击音:舒张早期附加音,S2后0.1s,心尖区和胸骨下段左缘,见于

缩窄性心包炎。

肿瘤扑落音:性质类似开瓣音,但出现时间较晚,音调较低,且随体位改

变,心尖内侧。

B、收缩期额外心音

收缩早期喷射音:收缩早期紧随第一心音之后,音调高而锐,清脆呈爆裂

样声音

收缩中、晚期喀喇音:非喷射性,性质与前相同,常见于二尖瓣脱垂,

收缩中、晚期喀喇音+ 收缩晚期杂音= 二尖瓣脱垂

综合征

C、医源性额外心音:人工瓣膜音,人工起搏音。

⑥杂音

最响的部位

传导方向

听诊要点杂音发生的时间

杂音的性质

强度与形态

杂音与呼吸、运动及体位的关系

A、最响的部位:往往就是杂音发生的部位

心尖区-二尖瓣病变

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病变

肺动脉瓣区-肺动脉瓣病变

胸骨左缘3、4肋间的粗糙收缩期杂音-VSD

B、传导方向:MR-左腋下,AS-颈部,MS-无传导

C、杂音发生的时间:首先识别S1与S2,此点对判断瓣膜病变的性质有重要意义。

收缩期杂音:器质性、功能性;

舒张期杂音:器质性

连续性杂音:器质性

双期杂音

早期、中期、晚期、全期。

MS:舒张中晚期MR:全收缩期

D、杂音的性质:主要决定于心脏杂音的音色和音调(声波的频率)。

音调(柔和、粗糙):功能性杂音往往柔和,器质性杂音往往粗糙。

音色:吹风样、隆隆样、雷鸣样、机器样、喷射样、叹气样、乐音样、鸟鸣样等。

E、强度与形态

杂音的强度:即杂音的响度及其在心动周期中的变化。Levine 6级分级法用于收缩期,舒张期不分级,也可分为轻、中、重。

杂音的形态:是指在心动周期中杂音强度的变化规律。用心音图记录类型:

递增型:MS;递减型:AR;递增递减型:菱形AS;连续型:

高峰在S2处,下一个S1前消失PDA;一贯型:MR。

F、杂音与呼吸、运动及体位的关系

体位:左侧卧位-MS↑,坐位前倾-AR↑,由卧位或下蹲改为站立(回心血量减少):MR、TR、AR、PS、PR↓,HOCM↑;

呼吸:深吸气(回心血量增加):TS、TR、PS、PR↑;

Valsava 动作:HOCM↑。

运动:使杂音增强

G、杂音的临床意义:有重要价值,但并非必备条件,分:功能性杂音与器质性杂

音。

功能性杂音:生理性杂音、无害性杂音、相对性杂音:有临床意义(与器质性杂音可合称病理性杂音)。

器质性杂音:收缩期杂音与舒张期杂音。

收缩期杂音的临床意义:

二尖瓣区

功能性:运动、发热、贫血、妊娠、甲亢。特点:柔和、吹风样、短促、

2/6级、局限。

相对性:左室扩大引起相对关闭不全。高心病、冠心病、贫血性心脏病、扩心病。

器质性: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脱垂。特点:粗糙、吹风样、高调、全收缩期、3/6级以上、向腋下传导。

主动脉瓣区

器质性:主动脉瓣狭窄。特点:A2减弱、喷射性、响亮、粗糙,常有震颤、向颈部传导。

相对性:升主动脉扩张,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特点:A2增强、杂音柔和。

肺动脉瓣区

生理性:尤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特点:柔和、吹风样、短促、2/6级以下

相对性:肺血增多或肺动脉高压引起肺动脉扩张产生肺动脉瓣相对性狭窄。见于:ASD、二尖瓣狭窄。

器质性:肺动脉瓣狭窄。特点:P2减弱、喷射性、响亮、粗糙、常有震颤。三尖瓣区

相对性:右室扩大引起三尖瓣相对关闭不全。柔和、吹风样、短促、3/6级以下,吸气增强,右室扩大时杂音可移向心尖。

器质性:极少见。可伴有颈静脉及肝脏的收缩期博动

胸骨左缘3、4肋间:室间隔缺损(VSD)、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

舒张期杂音的临床意义:

二尖瓣区

器质性:二尖瓣狭窄。S1亢进、心尖区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递增型、震颤。

相对性: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ustin Flint 杂音)。

主动脉瓣区:各种原因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先天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特发性主动脉瓣脱垂、梅毒性升主动脉炎、

Marfan 综合征。

坐位前倾、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最清楚;舒张早期、递减型、叹气样、向

胸骨左缘及心尖传导。

肺动脉瓣区

相对性:肺动脉扩张。P2亢进、递减型、吹风样、柔和,称Graham Steell 杂音,见于二尖瓣狭窄伴肺动脉高压。

器质性:极少

三尖瓣区:胸骨左缘4、5肋间隆隆样,三尖瓣狭窄。

连续性杂音的临床意义

动脉导管未闭:胸骨左缘第2肋间,机器样伴震颤

收缩期生理性与器质性杂音的鉴别要点

⑦心包摩擦音:心包脏、壁两层因炎症渗出,表面变得粗糙,而在心脏收缩或舒张

时发生摩擦所发生。

音质粗糙、高调、搔抓样、很近耳,与心搏一致,收缩期与舒张期

均能听到,来回性,与呼吸无关,见于各种感染性心包炎、或AMI、

SLE、尿毒症等。

心肺腹体格检查步骤

心肺腹体格检查步骤 心肺腹体格检查是医生在诊断病情和评估患者身体健康状况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肺腹体格检查的步骤,包括观察、听诊、叩诊和触诊等内容。 1. 观察 观察是心肺腹体格检查的第一步,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和身体特征,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1.1 外貌观察 外貌观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皮肤颜色:正常人的皮肤颜色应该是粉红色,苍白可能表示贫血,发绀可能表示缺氧。 •皮肤湿度:正常人的皮肤应该是干燥的,过度湿润可能表示出汗过多或者水肿。 •皮肤黏膜:正常人的口唇和舌黏膜应该是湿润的,苍白或干燥可能表示贫血或缺水。 •眼睛:注意眼球是否对称,眼睑是否肿胀。 •面容:观察面部是否有疼痛、疲劳、焦虑等不适表情。 1.2 呼吸观察 呼吸观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呼吸频率:正常成年人的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2-20次。 •呼吸节律:正常呼吸应该是平稳有规律的,不应该出现异常的鼾声、喘息或者咳嗽等。 •呼吸深度:深浅适中,过度深或者过度浅都可能是异常表现。 1.3 胸廓形态观察 胸廓形态观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胸廓对称性:注意胸廓两侧是否对称,是否有突起或凹陷。 •胸廓活动度:正常人的胸廓在呼吸时应该有适度的上下运动。

•胸部畸形:注意是否有胸骨凹陷、漏斗胸等畸形。 2. 听诊 听诊是心肺腹体格检查的重要步骤之一,通过听取心脏和肺部的声音,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心肺功能是否正常。 2.1 心脏听诊 心脏听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位置: •主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 •肺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三尖瓣区:位于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二尖瓣区:位于胸骨左缘第五肋间。 在每个位置,医生使用听诊器仔细听取心脏的两个音频: •第一心音(S1):由心脏收缩引起的,是一个低沉而有力的声音。 •第二心音(S2):由心脏舒张引起的,是一个高调而短暂的声音。 2.2 肺部听诊 肺部听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位置: •上叶前段:位于胸骨上方。 •上叶后段:位于背部上方。 •中叶:位于胸骨中央附近。 •下叶前段:位于胸骨下方。 •下叶后段:位于背部下方。 在每个位置,医生使用听诊器仔细听取肺部的两个音频: •呼吸音:正常情况下,呼吸音应该是清晰而有力的。 •干湿罗音:干罗音可能表示气道狭窄,湿罗音可能表示肺部积液或者感染。 3. 叩诊 叩诊是心肺腹体格检查的另一个重要步骤,通过敲击患者身体表面,可以判断内部器官的大小、位置和密度等信息。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心脏)

体检内容 被检查者仰卧位(或者坐位) (1 分),正确暴露胸部,上至颈以下(1 分),下至中上腹(1 分), 两侧至腋中线(1 分) 考生站在被检查者右侧,其视线与胸部同水平开始视诊(2 分),子细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及 异常搏动,然后正鸟瞰整个前胸,观察心尖搏动位置与范围(2 分)。 能够正确指出被检查者心尖搏动在第几肋间(2 分),在锁骨中线内侧还是外侧(2 分)。(正 常人心尖搏动在第 5 肋间, 锁骨中线内侧 0.5-1.0cm );能够正确描述被检查者心尖搏动范围及 是否正常(4 分),具体搏动范围指划给考官看(2 分)。(正常人心尖搏动范围直径为 2.0-2.5cm )。 考生与被检查者位置正确:被检查者仰卧,考生站在被检查者右侧(2 分)。 考生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置于被检查者心前区(1 分),然后用手掌尺侧(小鱼际)或者食 指、中指及环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3 分),也可用单一手指指腹触诊。 心尖搏动最强点在第几肋间(2 分),在锁骨中线内或者外(2 分)。(正常人心尖搏动于第 5 肋 间左锁骨中线内侧面 0.5-1cm ) (指点不正确不能得分)。 心脏震颤触诊(5 分):考生用手掌或者手掌尺侧小鱼际平贴于心前区各个部位,以触知有无微 细的震动感。 心包磨擦感触诊在心前区或者胸骨左缘第 3-4 肋间触诊(4 分),能说出使触诊满意的条件:被 检查者胸前倾位(2 分)、收缩期(2 分)、呼气末(2 分)。 考生以左手中指的第一、二指节作为叩诊扳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击的部位,扳指与肋间平 行(3 分),右手指自然弯曲,以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扳指)第二指骨的前端叩击方向与叩 诊部位的体表垂直(3 分),叩击时应以腕关节与指关节的活动为主,叩击动作要灵便、短促, 富有弹性。叩击后右手中指即将抬起(3 分),在同一部位叩诊可连续 2-3 下(3 分)。 左侧:在心尖搏动外 2-3cm 处开始叩诊(2 分),由外向内至浊音浮现(2 分),逐个肋间向上 (2 分),直至第 2 肋间(2 分)。 心右界叩诊:先叩出肝上界(4 分),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至浊音止(2 分),逐一肋间 向上叩诊,直至第 2 肋间(2 分)。 心尖区即二尖瓣区(2 分);肺动脉瓣区,即胸骨左缘第 2 肋间(2 分);主动脉瓣区,即胸骨 右缘第 2 肋间(2 分);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即胸骨左缘第 3 肋间(2 分);三尖瓣区,即胸 骨左缘第 4 、5 肋间(2 分)。 自心尖区(1 分)开始→肺动脉瓣区(1 分)→主动脉瓣区(1 分)→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1 分)→ 三尖瓣区(1 分)。每听诊区至少听 30 秒以上(3 分),听诊时间太短应适当扣分。 听诊内容:心率(1 分)、心律(1 分)、正常心音(1 分)、心音改变(正常、异常) (2 分)、 心脏杂音(正常、异常) (4 分)、心包磨擦音(2 分)等。 得分 4 4 10 2 4 4 5 10 12 8 8 10 8 11 分值 心 脏 触 诊 心 脏 视 诊 心 脏 听 诊 心 脏 叩 诊

心脏体格检查【范本模板】

心脏体格检查 一。内容及时间分配(共3 学时) 10分钟1.讲授心脏体格检查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提问回答心脏视、触、叩诊的内容,复习体表标志线的定位。 20分钟2.以学生或标准化病人为模特,演示心脏视、触、叩检查的内容和正确手法。50分钟3.将学生男女分开,按2 人一组分组进行分组训练。老师现场给予演示和指导,并对学生的错误手法进行纠正。 10分钟4.介绍心脏听诊训练模型及训练程序,指导每位学生根据不同训练的内容和要求进入相应的训练程序. 10分钟5.同学分组练习听诊方法并分辨第1、2心音 20分钟6.借助心肺触听模型和心音磁带听取各种心脏病理音(两遍) 30分钟7.同学分组进病房,听取异常心音及杂音 二. 准备工作 1.选择一处环境安静、温暖、明亮而且避风的检查地点。 2.器械准备:听诊器、直尺(精确到毫米)、体表标记笔(蓝色或黑色). 3.模型准备:检查人体体检教学模型能否正常使用,必要时准备病人作为检查对象。4.体位准备: 端坐位:适合于正常人和一般病人,肌肉松弛,双上肢自然下垂,充分暴露胸部. 仰卧位:适合于病情重者,注意光线应明亮,从上方直射病人胸部。 三。操作步骤 1.心脏视诊(3 项内容) 病人体位:卧位。 检查者视线与搏动点成切线。 (1)心前区隆起。 (2)心尖搏动:正常人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0cm,搏动范围以直径计算为2。0-2.5cm。 ①心尖搏动移位:8。 ②心尖搏动强度与范围的改变: 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同左下移位。 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同左移位。

左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同左下移位。 ③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称为负性心尖搏动。主要见于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 (3)心前区搏动(心脏搏动) ①胸骨左缘第3-4 肋间搏动为右心室持久压力负荷增加所致的右心室肥大。 ②剑突下搏动见于右心室肥大,腹主动脉瘤。 ③心底部搏动见于肺动脉扩张或肺动脉高压。 报告心脏视诊检查结果。 2.心脏触诊 检查者先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置于心前区,然后逐渐缩小到用手掌尺侧或示指、中指及环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必要时也可单指指腹触诊。 (1)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当心尖搏动增强时,用手指触诊,可使指端被强有力的心尖搏动抬起,并停留片刻,称为抬举性心尖搏动,是左心室肥大的可靠体征;而胸骨左下缘收缩期抬举性心尖搏动是右心室肥厚的可靠指征。 (2)震颤:震颤是触诊时手掌感觉到的一种细微振动,又称猫喘,是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特征性体征之一。其产生机制是血液经狭窄的口径或循异常的方向流动形成湍流造成瓣膜、心壁或血管壁震动传至胸壁所致。 (3)心包摩擦感:是心包炎时在心前区触到的一种摩擦震动感.多在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第4 肋间触及,心脏收缩期及舒服期均能触知,但以收缩期、坐位前倾或呼气末更为明显。报告心脏触诊检查结果。 3.心脏叩诊 (1)叩诊方法:常采用间接叩诊法,受检查者取仰卧位或坐位,检查者以左手中指作为叩诊板指,板指与肋间平行或心缘平行。叩诊时,板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诊的部位,以右手中指藉右腕关节的活动均匀叩击板指,并由外向只逐渐移动板指,以叩诊音由清音变为浊音来确定心浊音界。测量变音点至胸骨正中线的距离. (2)叩诊顺序:叩诊顺序一般为先叩左界,后叩右界,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进行叩诊。(3)正常成人相对心浊音界: 右(cm)肋间左(cm) 2-3II2-3 2-3III 3.5—4.5 3-4IV5—6 V7—9

心血管体格检查

心血管疾病体格检查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机构组成。其功能是为全身组织器官运输血液,通过血液将氧、营养物质、酶和激素等供给组织并将组织代谢废物运走,以保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进行。此外,循环系统尚有内分泌功能。 循环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心脏、大血管及其分支直至交织成网的毛细血管,构成了循环的管道系统。毛细血管网遍布全身各部位的组织器官中。循环系统的运输功能是通过心脏的泵血功能来维持。 一、心脏 心脏处于循环系统的中心,由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四个心腔以及左、右房室瓣和半月瓣四个瓣膜组成。其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如同泵一样推动血液循环:将自腔静脉回流来的含氧量低的血液(血氧饱和度66%-88%)泵入肺动脉;又将自肺静脉回流来的在肺泡壁毛细血管氧合后含氧量高的血液(血氧饱和度95%-100%)泵入主动脉,供应全身各个脏器。心脏泵血主要依靠心肌细胞的舒缩功能。构成心脏重量一半以上的是圆柱状的心肌细胞,其中心房肌细胞较小,心室肌细胞较大。心房和心室肌细胞有横纹并分叉,细胞外为功能复杂的细胞膜(肌膜),内有束状肌原纤维。肌膜凹陷形成管状结构(横管),横管延伸于细胞外间隙与细胞内部。一些肌细胞可有几个细胞核。丰富的线粒体散布在肌原纤维间和紧靠肌膜下,其功能是产生三磷酸腺昔(ATP)以满足维持心脏收缩功能和离子梯度的能量需要。心肌舒缩的基本单位是组成肌原纤维的肌节。肌节由粗细两种肌丝交错排列构成:粗肌丝为肌凝蛋白,位于肌节中央;细肌丝为肌动蛋白,位于肌节的两旁,并与肌凝蛋白部分重叠。在肌动蛋白上还有两种调节蛋白―肌钙蛋白与原肌凝蛋白的复合体,在心肌舒张时它们阻碍了肌动蛋白与肌凝蛋白的结合,使两者保持分离状态,肌节弛展。当心肌细胞除极时,膜外的钙离子随同钠离子内流,经肌膜进入肌管系统(肌浆网和横管系统),刺激肌浆网终池中储存的钙离子大量释放,后者作用于调节蛋白复合体,使肌动蛋白上的受点暴露,肌凝蛋白的球形末端遂与之结合,形成横桥,位于两旁的肌动蛋白向肌节中央滑行,导致肌节缩短、心肌收缩。在此过程中肌丝相互滑过而没有肌动蛋白和肌凝蛋白个体分子的实际缩短,称为兴奋-收缩藕联。此后,钙离子与调节蛋白复合体分离,排到肌管系统和肌膜外,调节蛋白遂作用于肌动蛋白的受点上,使收缩蛋白间横桥分离,肌动蛋白向两旁滑行回复原位,肌节弛展,心肌舒张。心肌在收缩和舒张过程中需消耗能量,且舒张时所耗能量较收缩时更多,所消耗能量由肌凝蛋白三磷酸腺昔(ATP)酶作用于线粒体制造出ATP而得。 心脏有节律地舒缩主要由特殊心肌细胞组成的起搏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和浦肯耶纤维网的作用。该系

体格检查标准(心脏、胸、腹)

考生姓名:得分: 考官签名: ___________

考生姓名:得分: 考官签名:___________

考官签名:___________ 神经系统检查

请你做肱二头肌反射、膝腱反射检查并能说出这些反射中枢区域的临床意义。(在被检查者人体上操作) 评分标准: 1、考生操作(15分) (1)查体前:多沟通交流、关心病人,告知相关事项.(0。5分) (2)肱二头肌反射。(7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4分) 被检查者前臂屈曲,检查者以左拇指置于被检查者肘部肱二头肌腱上(2分),然后右手持叩诊锤叩击左拇指末端指节,可使肱二头肌收缩,前臂快速屈曲(2分)。 (两侧检查对比,只检查一侧扣2分) ②考生口述反射中枢区域和临床意义。(3分) 反射中枢为:颈髓5~6节(1分);临床意义:两侧腱反射不对称,时神经损害的重要定位体征(2分)。 (3)膝腱发射。(7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4分) 取坐位检查时,(或坐于床边),使被检查者小腿完全松弛下垂而不着地(2分),(仰卧位检查时,被检者仰卧,考生在其右侧,以左手托起其膝关节使之屈曲约120°),右手持叩诊锤扣髌骨下方股四头肌腱(2分),可引出小腿伸展。(两侧检查要对比,只检查一侧扣2分)。 ②考生口述反射中枢区域和临床意义。(3分) 反射中枢为腰髓2~4节(1分).临床意义:以腱发射消失或亢进不同情况反应对应反射中枢神经损害的重要定位体征(2分)。 (4)检查结束:关心病人或告知相关注意事项.(0.5分) 2、提问(2分) 左侧大脑中动脉出血时,会导致哪些侧肢体瘫痪?为什么? 答案:右侧肢体瘫痪(1分),因脑神经交叉后支配对侧肢体(1分)。 3、考生素质评分(1分) 仪表整洁,仪态、举止大方,语言文明。在体检过程中操作规范,认真细致,表现出良好的医生素质.

心肺体格检查

心肺体格检查 1触压胸廓,了解胸廓的弹性,检查皮下气肿、胸壁压痛、胸骨压痛。 女性则常规触诊乳房,先查健侧,后查患侧。按内上、外上、尾部、内下、外下顺序由浅入深触诊,最后触诊乳头。 2检查胸廓扩张度。两手掌及伸展的手指置于胸廓前下部的对称位置,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两拇指间距约2cm。然后嘱被检者作深呼吸动作。 3.触诊语音震颤。将双手掌置于被检者胸部上、中、下三部位的对称位置,嘱其以同等强度发“yi”长音,并双手作一次交换。 4.触诊胸膜摩擦感。双手掌置于被检者胸廓下侧部, 嘱其深吸气。 5检查胸部叩诊音分布。由第1肋间至第4肋间,按由外向内、自上而下、两侧对照的原则叩诊。 6肺下界叩诊。按右锁骨中线、左腋中线、右腋中线顺序叩三条线。被检者平静呼吸,自上而下, 由清音叩到实音时翻转板指,取板指中部用标记笔作标记。 7肺部听诊。按锁骨中线、腋前线和腋中线三条线,上、中、下部左右对称部位听诊。必要时嘱被检者作深吸气动作。 8检查语音共振。嘱被检者以一致的声音强度重复发“yi”长音,同语音震颤检查上、中、下三个部位,作两侧对比。 9听诊胸膜摩擦音。嘱被检者深吸气,在前下侧胸壁听诊。 心脏 1观察心前区是否隆起、心尖搏动。检查者下蹲,以切线方向进行观察;视诊心前区异常搏动。 2.触诊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包括剑突下搏动)和震颤。用手掌在心前区和心底部触诊,必要时用手掌尺侧(小鱼际)确定具体位置和时期。 3触诊心包摩擦感。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用手掌触诊。 4叩诊心浊音界。先叩左界, 从心尖搏动最强点外2~3cm处开始,由外向内,由清变浊,作标记;如此自下而上叩至第2肋间。叩右界则沿右锁骨中线, 自上而下,叩至浊音,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叩出浊音界,自下而上叩至第2肋间;然后用直尺测量左右心浊音界各标记点距前正中线的垂直距离和左锁骨中线与前正中线间的距离。 5.心脏听诊。先将听诊器体件置心尖搏动最强的部位。听诊心率(1分钟)、心律、心音(强度改变、心音分裂、额外心音)、杂音。然后依次在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听诊。 6听诊心包摩擦音。在胸骨左缘3、4肋间听诊。

心脏体格检查的内容

心脏体格检查的内容 一、概述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对于心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心脏体格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心脏评估方法,通过对心脏的触摸、听诊、观察等手段,可以了解心脏的大小、形状、收缩力、杂音等情况,帮助医生进行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 二、目的 心脏体格检查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发现心脏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征象和症状。通过体格检查,可以了解心脏的基本状况,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 三、检查内容 1. 体检仪器和设备准备 在进行心脏体格检查之前,需要准备一些基本的体检仪器和设备,包括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体重秤、测量尺等。这些仪器和设备能够帮助医生获取心脏相关的数据,并进行准确的诊断判断。 2. 患者准备 在进行心脏体格检查之前,患者需要有适当的准备。首先,患者应该松弛身体,保持放松的状态。其次,患者应该脱去上身衣物,并穿着开衩前胸的医用短袖,方便医生进行检查。最后,患者需要告知医生有关自己的病史和症状。 3. 心脏位置的观察 心脏位置的观察是心脏体格检查的第一步。医生需要仔细观察患者胸壁表面,并寻找心脏的位置。通常,心脏位于胸骨左侧第二肋间到第五肋间的位置,但在某些心脏病病例中,心脏位置可能有所偏移。

4. 心脏尺寸和形状的评估 心脏尺寸和形状的评估是心脏体格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医生可以通过触摸和敲击患者的胸壁,感受心脏的大小、形状和位置。通常,心脏的尺寸和形状与年龄、性别以及心脏疾病的类型和程度有关。 5. 心脏听诊 心脏听诊是心脏体格检查的核心内容之一。医生使用听诊器来聆听心脏的声音,包括心音和杂音。心脏听诊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心脏瓣膜的功能和是否存在心脏杂音。 5.1 心音的听诊 心脏有四个心腔,每个心腔在收缩和舒张时都会产生不同的心音。医生需要在适当的位置和时机进行心音的听诊,包括听升主动脉瓣区、肺动脉瓣区、三尖瓣区和二尖瓣区。 5.2 心脏杂音的听诊 心脏杂音是指由于血液流动异常或心脏疾病引起的异常心音。医生需要仔细辨别心脏杂音的时间、位置、强度和音调,并结合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6. 血压测量 血压是评估心血管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医生需要使用血压计来测量患者的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血压测量结果可以反映心脏的收缩力和血管的弹性。 7.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是一种常用的心脏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可以评估心脏的节律和传导。医生可以通过心电图检查,了解心脏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和心室肥厚等问题。 四、结论 心脏体格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心脏评估方法,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体格检查,医生可以评估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发现心脏病和心血管

诊断学-心脏体格检查要点详解

诊断学-心脏体格检查要点详解 胸部检查(心) (一)视诊 ①胸廓畸形 (1)扁平胸:瘦长体型或慢性消耗性疾病。 (2)桶状胸:多见于慢支。 (3)佝偻病胸:多见于佝偻病儿童,沿胸骨各肋软骨与肋骨交接处常隆起,形成串珠状,即佝偻病串珠。若胸骨剑突处显著陷,形似漏斗,即漏斗胸。 (4)胸廓一侧变形:多见于一侧大量胸腔积液、气胸或一侧严重代偿性肺气肿。 (5)心前区隆起:多为先心病造成的右心室肥大,或儿童因其他病变引起的心脏肥大。 ②心尖搏动 主要由于心室收缩时的心脏摆动,心尖向前冲击前胸壁相应部位而形 成。正常人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侧锁中线0.5~1.0cm处,搏动 围直径约为2.0~2.5cm(各加1.5)。 (1)心尖搏动移位: 1)肥胖、妊娠或小儿,膈肌上移,心脏横位,心尖搏动多 位于第4肋间隙。瘦长或坐位、站位可使膈肌下降,心脏垂 位,达第6肋间。 2)解剖位置上:右心略比左心靠前,所以右心室增大向左 侧移位,左心室增大向左下侧移位。 3)纵隔和膈肌移位可引起心脏移位。 (2)心尖搏动强度、围改变 1)强度:强度增加见于甲亢、贫血、高热或左心肥厚的代 偿期。强度减弱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功能不全。

2)围:增大见于扩型心肌病。 (3)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产生搏动陷。见于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 ③心前区搏动 心前区即心脏在前胸壁的体表投影。 (1)胸骨左缘3~4肋间搏动:心脏收缩在此处形成强有力持久的搏动,为右心室压力负荷过重导致右心室肥厚现象,多见于先心病所导致的右心室肥厚(如房间隔缺损)。 (2)剑突下搏动:右心室收缩期搏动(右心肥大),或腹主动脉搏动引起(腹主动脉瘤)。 ·鉴别方法 1)患者深吸气后,搏动增强是右心室造成,若减弱则是腹 主动脉造成。(深吸气后,肺负压,抽吸肺动脉血液,引起 腔静脉回心血量增高,右心输出量增高)。 2)手指平放从剑突下向上压入前胸壁后方,右心搏动冲击 手指末端,腹主动脉搏动冲击手指掌面。 (3)心底部搏动:胸骨左缘第2肋间搏动,多见于肺动脉扩或高压(此区为肺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搏动,多见于主动脉弓动脉瘤或升主动脉扩(此区为主动脉瓣区)。 (二)触诊 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后逐渐变为尺侧小鱼际或中间三指并拢触诊。 ①心尖搏动与心前区搏动 (1)结合视诊更好地定位两个区域。此外触诊可以检查“抬举性搏动。 (2)抬举性搏动:是指心尖区有力的搏动可以使检查手指抬起并持续到第二心音开始,并伴有心尖搏动围扩大(左心室肥厚体征)。 ②震颤: (1)手掌尺侧或指腹感到一种细小的震动感,是血液经狭窄的口径或血流因异常流动造成涡流所致。多见于某些先天性病变或狭窄瓣

心脏体格检查

心脏体格检查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心脏体格检查 一. 内容及时间分配(共3 学时) 10分钟1.讲授心脏体格检查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提问回答心脏视、触、叩诊的内容,复习体表标志线的定位。 20分钟2.以学生或标准化病人为模特,演示心脏视、触、叩检查的内容和正确手法。50分钟3.将学生男女分开,按2 人一组分组进行分组训练。老师现场给予演示和指导,并对学生的错误手法进行纠正。 10分钟4.介绍心脏听诊训练模型及训练程序,指导每位学生根据不同训练的内容和要求进入相应的训练程序。 10分钟5.同学分组练习听诊方法并分辨第1、2心音 20分钟6.借助心肺触听模型和心音磁带听取各种心脏病理音(两遍) 30分钟7.同学分组进病房,听取异常心音及杂音 二. 准备工作 1.选择一处环境安静、温暖、明亮而且避风的检查地点。 2.器械准备:听诊器、直尺(精确到毫米)、体表标记笔(蓝色或黑色)。 3.模型准备:检查人体体检教学模型能否正常使用,必要时准备病人作为检查对象。4.体位准备: 端坐位:适合于正常人和一般病人,肌肉松弛,双上肢自然下垂,充分暴露胸部。 仰卧位:适合于病情重者,注意光线应明亮,从上方直射病人胸部。 三. 操作步骤 1.心脏视诊(3 项内容) 病人体位:卧位。 检查者视线与搏动点成切线。 (1)心前区隆起。 (2)心尖搏动:正常人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搏动范围以直径计算为。 ①心尖搏动移位:8。 ②心尖搏动强度与范围的改变: 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同左下移位。 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同左移位。

左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同左下移位。 ③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称为负性心尖搏动。主要见于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 (3)心前区搏动(心脏搏动) ①胸骨左缘第3-4 肋间搏动为右心室持久压力负荷增加所致的右心室肥大。 ②剑突下搏动见于右心室肥大,腹主动脉瘤。 ③心底部搏动见于肺动脉扩张或肺动脉高压。 报告心脏视诊检查结果。 2.心脏触诊 检查者先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置于心前区,然后逐渐缩小到用手掌尺侧或示指、中指及环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必要时也可单指指腹触诊。 (1)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当心尖搏动增强时,用手指触诊,可使指端被强有力的心尖搏动抬起,并停留片刻,称为抬举性心尖搏动,是左心室肥大的可靠体征;而胸骨左下缘收缩期抬举性心尖搏动是右心室肥厚的可靠指征。 (2)震颤:震颤是触诊时手掌感觉到的一种细微振动,又称猫喘,是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特征性体征之一。其产生机制是血液经狭窄的口径或循异常的方向流动形成湍流造成瓣膜、心壁或血管壁震动传至胸壁所致。 (3)心包摩擦感:是心包炎时在心前区触到的一种摩擦震动感。多在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第4 肋间触及,心脏收缩期及舒服期均能触知,但以收缩期、坐位前倾或呼气末更为明显。 报告心脏触诊检查结果。 3.心脏叩诊 (1)叩诊方法:常采用间接叩诊法,受检查者取仰卧位或坐位,检查者以左手中指作为叩诊板指,板指与肋间平行或心缘平行。叩诊时,板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诊的部位,以右手中指藉右腕关节的活动均匀叩击板指,并由外向只逐渐移动板指,以叩诊音由清音变为浊音来确定心浊音界。测量变音点至胸骨正中线的距离。 (2)叩诊顺序:叩诊顺序一般为先叩左界,后叩右界,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进行叩诊。(3)正常成人相对心浊音界: 右(cm)肋间左(cm) 2-3II2-3 2-3III IV5-6 V7-9 报告心脏叩诊检查结果。

心脏的体格检查

心脏的体格检查 一、视诊1、心前区隆起与凹陷。 2、心尖搏动:正常位置; 移位:横膈、纵隔、心脏增大、体位改变; 强度和范围的改变; 负性心尖搏动。 3、心前区异常搏动: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搏动; 剑突下搏动:鉴别右心室搏动和腹主动脉搏动; 心底部异常搏动:胸骨左缘或右缘第二肋间。 二、触诊1、心尖搏动和心前区搏动:与视诊互补。心前区抬举性搏动。 2、震颤: 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部位时相常见病变胸骨右缘第二肋间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胸骨左缘第3~4肋间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心尖区心尖区收缩期收缩期收缩期连续性舒张期收缩期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二尖瓣狭窄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3、心包摩擦感:胸骨左缘第四肋间,前倾坐位、呼气末更明显。 三、叩诊1、叩诊顺序:先左后右、由下而上、由外向内。 2、正常心相对浊音界距胸骨中线距离及各部组成右界(c m)肋间左界(c m)2~3(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右心房)2~3 3~4 Ⅱ Ⅲ Ⅳ Ⅴ 2~3 (肺动脉段)3.5~4.5 (左心耳)(左心室)5~6 7~9 (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 3、心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心脏移位、房室增大、心包积液。 ① 左心室增大:心界向左下增大(靴形心); ② 右心室增大:心界向左右增大,向左显著,但不向下增大; ③ 左、右心室增大:心界向左右增大,且左界向左下增大(普大

型); ④ 左心房增大或合并肺动脉段扩大:胸骨左缘第2、3肋间心界增大,心腰饱满(梨形心/二尖瓣型)。 ⑤ 心包积液:心界向两侧增大且随体位改变,坐位烧瓶形,卧位心底部浊音界增宽。 四、听诊1、听诊体位:平卧位或坐位; 疑有二尖瓣狭窄,取左侧卧位; 疑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取前倾坐位。 2、各瓣膜听诊区及听诊顺序: a、二尖瓣区——心尖搏动最强点(心尖区); b、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 c、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 d、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3肋间; e、三尖瓣区——胸骨下段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3、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心包摩擦音。 ① 心率:正常成人60~100次。 成人>100次/分,婴幼儿>150次/分,为心动过速; <60次/分,为心动过缓。 ② 心律:窦性心律不齐; 期前收缩; 心房颤动:心律绝对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率快于脉率(脉搏短绌)。 ③ 正常心音:S1与S2的鉴别(下表),S3:健康儿童及青少年可及,S4:病理性,高血压、肥厚性心肌病。 标志机制:瓣膜起源学说特点音调强度性质历时心尖搏动最响部位S1 心室收缩开始二、三尖瓣关闭较低较响较钝较长0.1s 同时心尖部S2 心室舒张开始主、肺动脉瓣关闭较高较S1低较S1 清脆较短0.08s 之后心底部S3 心室舒张

心脏、胸肺、腹部体格检查评分标准

心脏、胸肺、腹部体格检查评分标准

检查者精神饱满(0.2)仪表端庄(0.2)举止大方(0.2)态度诚恳和蔼(0.2)关心体贴患者(0.2) 查体前检查者准备:自我介绍(0.5),洗手(0.3)备齐检查用物(0.2) 查体前被检查者准备:解开患者衣服(0.5)充分暴露前胸部(0.5) 检查者与被检查者位置正确;被检查者坐位或卧位(0.5)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心脏检查 体检内容分 值 心脏视诊被检查者仰卧位(或坐位)(1分),正确暴露胸部,上至颈以下(1分),下至中上腹(1分),两侧至腋中线(1分) 4 考生站在被检查者右侧,其视线与胸部同水平开始视诊(2分),仔细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及异常搏动,然后正俯视整个前胸,观察心尖搏 动位置与范围(2分)。 4 能够正确指出被检查者心尖搏动在第几肋间(2分),在锁骨中线内侧还是外侧(2分)。(正常人心尖搏动在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侧 0.5-1.0cm);能够正确描述被检查者心尖搏动范围及是否正常(4分),具体搏动范围指划给考官看(2分)。(正常人心尖搏动范围直径为 2.0-2.5cm)。 10 心脏触诊考生与被检查者位置正确:被检查者仰卧,考生站在被检查者右侧(2分)。 2 考生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置于被检查者心前区(1分),然后用手掌尺侧(小鱼际)或食指、中指及环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3分),也 可用单一手指指腹触诊。 4 心尖搏动最强点在第几肋间(2分),在锁骨中线内或外(2分)。(正常人心尖搏动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面0.5-1cm)(指点不正确不 能得分)。 4 心脏震颤触诊(5分):考生用手掌或手掌尺侧小鱼际平贴于心前区各个部位,以触知有无微细的震动感。 5 心包摩擦感触诊在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诊(4分),能说出使触诊满意的条件:被检查者胸前倾位(2分)、收缩期(2分)、呼气 末(2分)。 10 心脏叩诊考生以左手中指的第一、二指节作为叩诊扳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击的部位,扳指与肋间平行(3分),右手指自然弯曲,以中指指端叩击左 手中指(扳指)第二指骨的前端叩击方向与叩诊部位的体表垂直(3分),叩击时应以腕关节与指关节的活动为主,叩击动作要灵活、短促, 富有弹性。叩击后右手中指立即抬起(3分),在同一部位叩诊可连续2-3下(3分)。 12 左侧: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叩诊(2分),由外向内至浊音出现(2分),逐个肋间向上(2分),直至第2肋间(2分)。8 心右界叩诊:先叩出肝上界(4分),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至浊音止(2分),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2肋间(2分)。8 心脏听诊心尖区即二尖瓣区(2分);肺动脉瓣区,即胸骨左缘第2肋间(2分);主动脉瓣区,即胸骨右缘第2肋间(2分);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即胸骨左缘第3肋间(2分);三尖瓣区,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2分)。 10 自心尖区(1分)开始→肺动脉瓣区(1分)→主动脉瓣区(1分)→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1分)→三尖瓣区(1分)。每听诊区至少听30秒以上(3分),听诊时间太短应适当扣分。 8 听诊内容:心率(1分)、心律(1分)、正常心音(1分)、心音改变(正常、异常)(2分)、心脏杂音(正常、异常)(4分)、心包摩擦音 (2分)等。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