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体格检查教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山西医科大学

教案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模拟医院

任课教师姓名王娜:

诊断学(物诊实习)称:名课程

2014.12.05

—014.12.01 间:2 时授课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心脏的视诊、触诊和叩诊检查

优秀教案名师精编

心脏查体的注意事项:、温暖安静的环境;1 2、良好的暴露;、检查前嘱被检查者取平卧位。3(inspection)

一、心脏视诊检查者下蹲,以切线方向进行观察。

(一)注意事项:环境安静,光线充足,最好来源于左侧,平静呼吸,取坐位或仰卧位。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者右侧,冬天注意保暖。(二)内容:胸廓外形、心前区是否隆起与凹陷。1.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脏病伴有心脏增大者。儿童时期即患心脏病伴有心脏增大者。2.心尖搏动最强点的位置、范围、强度、速率和节律。。部位:正常在胸骨左缘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0.5-1cm

。2-2.5cm 范围: *心尖搏动位置的改变:生理因素体位、体型、左心室增大—向左下移位病理因素:右心室增大—向左移位。 *心尖搏动强弱及范围的改变:胸壁、肋间隙。生理因素

病理因素:左心室增大—抬举样心尖搏动.心前区的异常搏动。3 4肋间搏动—右心室肥大。、、胸骨左缘第(1)3 肋间搏动—肺动脉高压。2、胸骨左缘第(2).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肋间搏动—升主动脉瘤、主动脉弓瘤。、胸骨右缘第(3)2 、剑突下搏动—右心

室肥大、腹主动脉瘤。(4)(palpation)

二、心脏触诊。心尖搏动及心前区异常搏动(包括剑突下搏动)或)(一)注意

事项及方法:手部应温暖,常用右手掌尺侧(鱼际部手指指腹轻放于检查部位,适当调节所用压力以求得到较好效果。(二)内容:、强度、速率)(以多少厘米

直径表示1.心尖搏动:注意位置、范围和节律。.心前区其他部位有无搏动。2),3.心前区各处是否有震颤(猫喘发生机制:与杂音相同,系血液经狭窄的瓣

膜口或关闭不全或异*心壁或血管壁产生振动传常通道流至较宽广的部位产生漩涡,使瓣膜、至胸壁所致。决定震颤是收缩期或舒张期的方法如下:*⑴利用

心尖搏动:紧随心尖搏动冲击手掌之后发生为收缩期震颤,

在其前发生为舒张期震颤。在其前紧随颈动脉跳动后发生为舒张期震颤,⑵利

用颈动脉搏动:

发生为舒张期震颤。紧随第二⑶利用心音听诊:紧随第一心音之后发生为收缩

期震颤,

心音发生为舒张期震颤。容易触到,病人取坐位)心包摩擦感:胸骨左缘第四肋

间处(裸区4.舒张期亦能触及,是心包炎的特征。深呼气之末更易触诊,收缩期

明显,产生机制:急性心包炎时,心包膜纤维素渗出致表面粗糙,心脏收缩时

脏层与壁层心包摩擦产生振动传至胸壁所致。(percussion)

三、心脏叩诊(一)目的:确定心界,判定心脏大小、形状。心脏(被肺遮盖)——心脏(不被肺遮盖)肺部——.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绝对浊音)(清音)(相对浊音)(二)注意事项及手法:平静

呼吸,取坐位或卧位。环境安静,温暖,适当暴露检查部位。用间接轻叩诊法,仰卧时作为叩诊板指的左手坐位时检查者左手叩诊板指与心缘中指放在肋间隙,与心脏边缘垂直。平行。叩诊的力度适中要均匀。

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叩诊。先左后右沿肋间从外到内、(三)顺序:肋间5处(一

般为第1.左界叩诊:从腋前线或从心尖搏动外2-3cm自左向右叩击,由清音变

浊音时即为心脏左缘。如此)左锁骨中线稍外向上逐一肋间叩击,直至第二肋间隙。连接叩诊确定的各点,就是心脏的左缘。右界叩诊:先叩出肝脏相对浊音

界后,在其上方一个肋间,沿肋.2间隙由右向左叩击。叩诊音由清音变浊音时,

即为心脏右缘,如此向上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就是心脏右缘的轮直至第二肋间隙。逐一肋间叩击,廓。。测量记录:测定锁骨中线到前正中线的距离,一般为8-10cm. 3前正中线,通过胸骨正中垂直线。锁骨中线,从锁骨胸骨端开始测量,处作一

标记,用直尺至锁骨肩峰端的距离,在此两点间直线距离的1/2测定各标记点向

胸廓引出与前正中线平行的纵行直线,即为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的距离。第

3cm, 、3肋间不超过.正常心浊音界:如下表所示,心右界42,心尖部不超

过锁骨中线,心腰部约为最下部浊音界4cm4肋间不超过。的1/2

cm左()肋间cm右()

2-3 2-3 Ⅱ3.5-4.5 2-3 Ⅲ5-6 3-4 Ⅳ7-9

Ⅴ8-10cm) (左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

心脏的体格检查

心脏检查 一、视诊 1、心前区隆起与凹陷。 2、心尖搏动:正常位置; 移位:横膈、纵隔、心脏增大、体位改变; 强度和范围的改变; 负性心尖搏动。 3、心前区异常搏动: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搏动; 剑突下搏动:鉴别右心室搏动和腹主动脉搏动; 心底部异常搏动:胸骨左缘或右缘第二肋间。 二、触诊 1、心尖搏动和心前区搏动:与视诊互补。心前区抬举性搏动。 2、震颤: 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部位时相常见病变 胸骨右缘第二肋间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胸骨左缘第3~4肋间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心尖区 心尖区收缩期 收缩期 收缩期 连续性 舒张期 收缩期 主动脉瓣狭窄 肺动脉瓣狭窄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二尖瓣狭窄 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3、心包摩擦感:胸骨左缘第四肋间,前倾坐位、呼气末更明显。 三、叩诊 1、叩诊顺序:先左后右、由下而上、由外向内。 2、正常心相对浊音界距胸骨中线距离及各部组成

(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 3、心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心脏移位、房室增大、心包积液。 ①左心室增大:心界向左下增大(靴形心); ②右心室增大:心界向左右增大,向左显著,但不向下增大; ③左、右心室增大:心界向左右增大,且左界向左下增大(普大型); ④左心房增大或合并肺动脉段扩大:胸骨左缘第2、3肋间心界增大, 心腰饱满(梨形心/二尖瓣型)。 ⑤心包积液:心界向两侧增大且随体位改变,坐位烧瓶形,卧位心底部浊音界增宽。 四、听诊 1、听诊体位:平卧位或坐位;疑有二尖瓣狭窄,取左侧卧位;疑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取前倾坐位。 2、各瓣膜听诊区及听诊顺序: a、二尖瓣区——心尖搏动最强点(心尖区); b、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 c、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 d、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3肋间; e、三尖瓣区——胸骨下段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3、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心包摩擦音。 ①心率:正常成人60~100次。 成人>100次/分,婴幼儿>150次/分,为心动过速;<60次/分,为心动过缓。 ②心律:窦性心律不齐;

精选-心脏体格检查教案

山西医科大学教案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模拟医院任课教师姓名:王娜 课程名称:诊断学(物诊实习) 授课时间:2014.12.01—2014.12.05

心脏查体的注意事项: 1、温暖安静的环境; 2、良好的暴露; 3、检查前嘱被检查者取平卧位。 一、心脏视诊(inspection) 检查者下蹲,以切线方向进行观察。 (一)注意事项:环境安静,光线充足,最好来源于左侧,平静呼吸,取坐位或仰卧位。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者右侧,冬天注意保暖。 (二)内容: 1.胸廓外形、心前区是否隆起与凹陷。 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脏病伴有心脏增大者。儿童时期即患心脏病伴有心脏增大者。 2.心尖搏动最强点的位置、范围、强度、速率和节律。 部位:正常在胸骨左缘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0.5-1cm。 范围:2-2.5cm。 *心尖搏动位置的改变: 生理因素体位、体型、 病理因素:左心室增大—向左下移位 右心室增大—向左移位。 *心尖搏动强弱及范围的改变: 生理因素胸壁、肋间隙。 病理因素:左心室增大—抬举样心尖搏动 3.心前区的异常搏动。 (1)、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右心室肥大。 (2)、胸骨左缘第2肋间搏动—肺动脉高压。

(3)、胸骨右缘第2肋间搏动—升主动脉瘤、主动脉弓瘤。 (4)、剑突下搏动—右心室肥大、腹主动脉瘤。 二、心脏触诊(palpation) 心尖搏动及心前区异常搏动(包括剑突下搏动)。 (一)注意事项及方法:手部应温暖,常用右手掌尺侧(鱼际部)或手指指腹轻放于检查部位,适当调节所用压力以求得到较好效果。 (二)内容: 1.心尖搏动:注意位置、范围(以多少厘米直径表示)、强度、速率和节律。 2.心前区其他部位有无搏动。 3.心前区各处是否有震颤(猫喘), *发生机制:与杂音相同,系血液经狭窄的瓣膜口或关闭不全或异常通道流至较宽广的部位产生漩涡,使瓣膜、心壁或血管壁产生振动传至胸壁所致。 *决定震颤是收缩期或舒张期的方法如下: ⑴利用心尖搏动:紧随心尖搏动冲击手掌之后发生为收缩期震颤,在其前发生为舒张期震颤。 ⑵利用颈动脉搏动:紧随颈动脉跳动后发生为舒张期震颤,在其前发生为舒张期震颤。 ⑶利用心音听诊:紧随第一心音之后发生为收缩期震颤,紧随第二心音发生为舒张期震颤。 4.心包摩擦感:胸骨左缘第四肋间处(裸区)容易触到,病人取坐位深呼气之末更易触诊,收缩期明显,舒张期亦能触及,是心包炎的特征。 产生机制:急性心包炎时,心包膜纤维素渗出致表面粗糙,心脏收缩时脏层与壁层心包摩擦产生振动传至胸壁所致。 三、心脏叩诊(percussion) (一)目的:确定心界,判定心脏大小、形状。

心脏体格检查【范本模板】

心脏体格检查 一。内容及时间分配(共3 学时) 10分钟1.讲授心脏体格检查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提问回答心脏视、触、叩诊的内容,复习体表标志线的定位。 20分钟2.以学生或标准化病人为模特,演示心脏视、触、叩检查的内容和正确手法。50分钟3.将学生男女分开,按2 人一组分组进行分组训练。老师现场给予演示和指导,并对学生的错误手法进行纠正。 10分钟4.介绍心脏听诊训练模型及训练程序,指导每位学生根据不同训练的内容和要求进入相应的训练程序. 10分钟5.同学分组练习听诊方法并分辨第1、2心音 20分钟6.借助心肺触听模型和心音磁带听取各种心脏病理音(两遍) 30分钟7.同学分组进病房,听取异常心音及杂音 二. 准备工作 1.选择一处环境安静、温暖、明亮而且避风的检查地点。 2.器械准备:听诊器、直尺(精确到毫米)、体表标记笔(蓝色或黑色). 3.模型准备:检查人体体检教学模型能否正常使用,必要时准备病人作为检查对象。4.体位准备: 端坐位:适合于正常人和一般病人,肌肉松弛,双上肢自然下垂,充分暴露胸部. 仰卧位:适合于病情重者,注意光线应明亮,从上方直射病人胸部。 三。操作步骤 1.心脏视诊(3 项内容) 病人体位:卧位。 检查者视线与搏动点成切线。 (1)心前区隆起。 (2)心尖搏动:正常人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0cm,搏动范围以直径计算为2。0-2.5cm。 ①心尖搏动移位:8。 ②心尖搏动强度与范围的改变: 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同左下移位。 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同左移位。

左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同左下移位。 ③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称为负性心尖搏动。主要见于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 (3)心前区搏动(心脏搏动) ①胸骨左缘第3-4 肋间搏动为右心室持久压力负荷增加所致的右心室肥大。 ②剑突下搏动见于右心室肥大,腹主动脉瘤。 ③心底部搏动见于肺动脉扩张或肺动脉高压。 报告心脏视诊检查结果。 2.心脏触诊 检查者先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置于心前区,然后逐渐缩小到用手掌尺侧或示指、中指及环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必要时也可单指指腹触诊。 (1)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当心尖搏动增强时,用手指触诊,可使指端被强有力的心尖搏动抬起,并停留片刻,称为抬举性心尖搏动,是左心室肥大的可靠体征;而胸骨左下缘收缩期抬举性心尖搏动是右心室肥厚的可靠指征。 (2)震颤:震颤是触诊时手掌感觉到的一种细微振动,又称猫喘,是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特征性体征之一。其产生机制是血液经狭窄的口径或循异常的方向流动形成湍流造成瓣膜、心壁或血管壁震动传至胸壁所致。 (3)心包摩擦感:是心包炎时在心前区触到的一种摩擦震动感.多在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第4 肋间触及,心脏收缩期及舒服期均能触知,但以收缩期、坐位前倾或呼气末更为明显。报告心脏触诊检查结果。 3.心脏叩诊 (1)叩诊方法:常采用间接叩诊法,受检查者取仰卧位或坐位,检查者以左手中指作为叩诊板指,板指与肋间平行或心缘平行。叩诊时,板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诊的部位,以右手中指藉右腕关节的活动均匀叩击板指,并由外向只逐渐移动板指,以叩诊音由清音变为浊音来确定心浊音界。测量变音点至胸骨正中线的距离. (2)叩诊顺序:叩诊顺序一般为先叩左界,后叩右界,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进行叩诊。(3)正常成人相对心浊音界: 右(cm)肋间左(cm) 2-3II2-3 2-3III 3.5—4.5 3-4IV5—6 V7—9

心血管体格检查

心血管疾病体格检查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机构组成。其功能是为全身组织器官运输血液,通过血液将氧、营养物质、酶和激素等供给组织并将组织代谢废物运走,以保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进行。此外,循环系统尚有内分泌功能。 循环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心脏、大血管及其分支直至交织成网的毛细血管,构成了循环的管道系统。毛细血管网遍布全身各部位的组织器官中。循环系统的运输功能是通过心脏的泵血功能来维持。 一、心脏 心脏处于循环系统的中心,由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四个心腔以及左、右房室瓣和半月瓣四个瓣膜组成。其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如同泵一样推动血液循环:将自腔静脉回流来的含氧量低的血液(血氧饱和度66%-88%)泵入肺动脉;又将自肺静脉回流来的在肺泡壁毛细血管氧合后含氧量高的血液(血氧饱和度95%-100%)泵入主动脉,供应全身各个脏器。心脏泵血主要依靠心肌细胞的舒缩功能。构成心脏重量一半以上的是圆柱状的心肌细胞,其中心房肌细胞较小,心室肌细胞较大。心房和心室肌细胞有横纹并分叉,细胞外为功能复杂的细胞膜(肌膜),内有束状肌原纤维。肌膜凹陷形成管状结构(横管),横管延伸于细胞外间隙与细胞内部。一些肌细胞可有几个细胞核。丰富的线粒体散布在肌原纤维间和紧靠肌膜下,其功能是产生三磷酸腺昔(ATP)以满足维持心脏收缩功能和离子梯度的能量需要。心肌舒缩的基本单位是组成肌原纤维的肌节。肌节由粗细两种肌丝交错排列构成:粗肌丝为肌凝蛋白,位于肌节中央;细肌丝为肌动蛋白,位于肌节的两旁,并与肌凝蛋白部分重叠。在肌动蛋白上还有两种调节蛋白―肌钙蛋白与原肌凝蛋白的复合体,在心肌舒张时它们阻碍了肌动蛋白与肌凝蛋白的结合,使两者保持分离状态,肌节弛展。当心肌细胞除极时,膜外的钙离子随同钠离子内流,经肌膜进入肌管系统(肌浆网和横管系统),刺激肌浆网终池中储存的钙离子大量释放,后者作用于调节蛋白复合体,使肌动蛋白上的受点暴露,肌凝蛋白的球形末端遂与之结合,形成横桥,位于两旁的肌动蛋白向肌节中央滑行,导致肌节缩短、心肌收缩。在此过程中肌丝相互滑过而没有肌动蛋白和肌凝蛋白个体分子的实际缩短,称为兴奋-收缩藕联。此后,钙离子与调节蛋白复合体分离,排到肌管系统和肌膜外,调节蛋白遂作用于肌动蛋白的受点上,使收缩蛋白间横桥分离,肌动蛋白向两旁滑行回复原位,肌节弛展,心肌舒张。心肌在收缩和舒张过程中需消耗能量,且舒张时所耗能量较收缩时更多,所消耗能量由肌凝蛋白三磷酸腺昔(ATP)酶作用于线粒体制造出ATP而得。 心脏有节律地舒缩主要由特殊心肌细胞组成的起搏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和浦肯耶纤维网的作用。该系

心脏检查教案

心脏检查教案 教案标题:心脏检查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心脏检查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2. 掌握心脏检查的步骤和操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对心脏健康的重视。 教学内容: 1. 心脏检查的定义和意义。 2. 心脏检查的常用方法: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磁共振等。 3. 心脏检查的步骤和操作技巧。 教学准备: 1. 教学PPT或黑板。 2. 心电图仪器、超声心动图仪器等实物或模型。 3. 适当的教学视频或案例。 教学过程: 引入: 1. 利用教学视频或案例,引发学生对心脏检查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出问题:你知道心脏检查是什么吗?为什么要进行心脏检查? 探究: 1. 分小组进行讨论,学生提出自己对心脏检查的认识和了解。 2.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介绍心脏检查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对心脏健康的重视。

知识讲解: 1. 介绍心脏检查的常用方法,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磁共振等,讲解各种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2. 通过PPT或实物展示,详细介绍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操作步骤和技巧,强调操作的注意事项。 实践操作: 1. 小组合作,学生分角色进行模拟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操作。 2. 教师逐一指导学生操作,纠正错误,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总结: 1. 教师对心脏检查的知识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今后生活中对心脏健康的重视。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心脏检查的相关经验。 拓展: 1. 邀请专业医生或心脏检查技师进行讲座或实地参观,加深学生对心脏检查的理解和认识。 2.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其他心脏检查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 2. 设计小组或个人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心脏检查的实践报告,包括操作步骤、结果分析和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 1.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估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

心脏体格检查教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山西医科大学 教案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模拟医院 任课教师姓名王娜: 诊断学(物诊实习)称:名课程 2014.12.05

—014.12.01 间:2 时授课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心脏的视诊、触诊和叩诊检查

优秀教案名师精编 心脏查体的注意事项:、温暖安静的环境;1 2、良好的暴露;、检查前嘱被检查者取平卧位。3(inspection) 一、心脏视诊检查者下蹲,以切线方向进行观察。 (一)注意事项:环境安静,光线充足,最好来源于左侧,平静呼吸,取坐位或仰卧位。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者右侧,冬天注意保暖。(二)内容:胸廓外形、心前区是否隆起与凹陷。1.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脏病伴有心脏增大者。儿童时期即患心脏病伴有心脏增大者。2.心尖搏动最强点的位置、范围、强度、速率和节律。。部位:正常在胸骨左缘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0.5-1cm 。2-2.5cm 范围: *心尖搏动位置的改变:生理因素体位、体型、左心室增大—向左下移位病理因素:右心室增大—向左移位。 *心尖搏动强弱及范围的改变:胸壁、肋间隙。生理因素 病理因素:左心室增大—抬举样心尖搏动.心前区的异常搏动。3 4肋间搏动—右心室肥大。、、胸骨左缘第(1)3 肋间搏动—肺动脉高压。2、胸骨左缘第(2).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肋间搏动—升主动脉瘤、主动脉弓瘤。、胸骨右缘第(3)2 、剑突下搏动—右心 室肥大、腹主动脉瘤。(4)(palpation) 二、心脏触诊。心尖搏动及心前区异常搏动(包括剑突下搏动)或)(一)注意 事项及方法:手部应温暖,常用右手掌尺侧(鱼际部手指指腹轻放于检查部位,适当调节所用压力以求得到较好效果。(二)内容:、强度、速率)(以多少厘米 直径表示1.心尖搏动:注意位置、范围和节律。.心前区其他部位有无搏动。2),3.心前区各处是否有震颤(猫喘发生机制:与杂音相同,系血液经狭窄的瓣 膜口或关闭不全或异*心壁或血管壁产生振动传常通道流至较宽广的部位产生漩涡,使瓣膜、至胸壁所致。决定震颤是收缩期或舒张期的方法如下:*⑴利用 心尖搏动:紧随心尖搏动冲击手掌之后发生为收缩期震颤, 在其前发生为舒张期震颤。在其前紧随颈动脉跳动后发生为舒张期震颤,⑵利 用颈动脉搏动: 发生为舒张期震颤。紧随第二⑶利用心音听诊:紧随第一心音之后发生为收缩 期震颤, 心音发生为舒张期震颤。容易触到,病人取坐位)心包摩擦感:胸骨左缘第四肋 间处(裸区4.舒张期亦能触及,是心包炎的特征。深呼气之末更易触诊,收缩期 明显,产生机制:急性心包炎时,心包膜纤维素渗出致表面粗糙,心脏收缩时 脏层与壁层心包摩擦产生振动传至胸壁所致。(percussion) 三、心脏叩诊(一)目的:确定心界,判定心脏大小、形状。心脏(被肺遮盖)——心脏(不被肺遮盖)肺部——.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绝对浊音)(清音)(相对浊音)(二)注意事项及手法:平静 呼吸,取坐位或卧位。环境安静,温暖,适当暴露检查部位。用间接轻叩诊法,仰卧时作为叩诊板指的左手坐位时检查者左手叩诊板指与心缘中指放在肋间隙,与心脏边缘垂直。平行。叩诊的力度适中要均匀。 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叩诊。先左后右沿肋间从外到内、(三)顺序:肋间5处(一 般为第1.左界叩诊:从腋前线或从心尖搏动外2-3cm自左向右叩击,由清音变 浊音时即为心脏左缘。如此)左锁骨中线稍外向上逐一肋间叩击,直至第二肋间隙。连接叩诊确定的各点,就是心脏的左缘。右界叩诊:先叩出肝脏相对浊音 界后,在其上方一个肋间,沿肋.2间隙由右向左叩击。叩诊音由清音变浊音时, 即为心脏右缘,如此向上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就是心脏右缘的轮直至第二肋间隙。逐一肋间叩击,廓。。测量记录:测定锁骨中线到前正中线的距离,一般为8-10cm. 3前正中线,通过胸骨正中垂直线。锁骨中线,从锁骨胸骨端开始测量,处作一 标记,用直尺至锁骨肩峰端的距离,在此两点间直线距离的1/2测定各标记点向 胸廓引出与前正中线平行的纵行直线,即为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的距离。第 3cm, 、3肋间不超过.正常心浊音界:如下表所示,心右界42,心尖部不超 过锁骨中线,心腰部约为最下部浊音界4cm4肋间不超过。的1/2 cm左()肋间cm右()

心脏体格检查的内容

心脏体格检查的内容 一、概述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对于心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心脏体格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心脏评估方法,通过对心脏的触摸、听诊、观察等手段,可以了解心脏的大小、形状、收缩力、杂音等情况,帮助医生进行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 二、目的 心脏体格检查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发现心脏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征象和症状。通过体格检查,可以了解心脏的基本状况,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 三、检查内容 1. 体检仪器和设备准备 在进行心脏体格检查之前,需要准备一些基本的体检仪器和设备,包括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体重秤、测量尺等。这些仪器和设备能够帮助医生获取心脏相关的数据,并进行准确的诊断判断。 2. 患者准备 在进行心脏体格检查之前,患者需要有适当的准备。首先,患者应该松弛身体,保持放松的状态。其次,患者应该脱去上身衣物,并穿着开衩前胸的医用短袖,方便医生进行检查。最后,患者需要告知医生有关自己的病史和症状。 3. 心脏位置的观察 心脏位置的观察是心脏体格检查的第一步。医生需要仔细观察患者胸壁表面,并寻找心脏的位置。通常,心脏位于胸骨左侧第二肋间到第五肋间的位置,但在某些心脏病病例中,心脏位置可能有所偏移。

4. 心脏尺寸和形状的评估 心脏尺寸和形状的评估是心脏体格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医生可以通过触摸和敲击患者的胸壁,感受心脏的大小、形状和位置。通常,心脏的尺寸和形状与年龄、性别以及心脏疾病的类型和程度有关。 5. 心脏听诊 心脏听诊是心脏体格检查的核心内容之一。医生使用听诊器来聆听心脏的声音,包括心音和杂音。心脏听诊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心脏瓣膜的功能和是否存在心脏杂音。 5.1 心音的听诊 心脏有四个心腔,每个心腔在收缩和舒张时都会产生不同的心音。医生需要在适当的位置和时机进行心音的听诊,包括听升主动脉瓣区、肺动脉瓣区、三尖瓣区和二尖瓣区。 5.2 心脏杂音的听诊 心脏杂音是指由于血液流动异常或心脏疾病引起的异常心音。医生需要仔细辨别心脏杂音的时间、位置、强度和音调,并结合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6. 血压测量 血压是评估心血管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医生需要使用血压计来测量患者的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血压测量结果可以反映心脏的收缩力和血管的弹性。 7.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是一种常用的心脏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可以评估心脏的节律和传导。医生可以通过心电图检查,了解心脏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和心室肥厚等问题。 四、结论 心脏体格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心脏评估方法,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体格检查,医生可以评估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发现心脏病和心血管

心脏体格检查教案

心脏体格检查教案 一、引言 心脏体格检查是评估心脏状况和诊断心脏疾病的重要方法。它通过观察、听诊、触诊等手段,对心脏的大小、位置、形态以及心音等进行全面的检查。本教案旨在介绍心脏体格检查的步骤和技巧,以帮助医务人员准确评估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 二、心脏体格检查的步骤 2.1 准备工作 进行心脏体格检查前,需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 确认患者的身份信息。 2. 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检查环境。 3. 准备好所需的医疗器械,如听诊器、血压计等。 2.2 患者的姿势 心脏体格检查时,患者通常采取如下的姿势: 1. 患者直立:用于观察心脏震颤、心包积液等。 2. 患者仰卧:用于听诊、触诊等。 2.3 心脏的观察 心脏的观察包括以下步骤: 1. 观察胸廓外形:注意胸骨与肋骨的关系、胸骨凹陷或突出等。 2. 观察心前区皮肤:检查有无水肿、色素改变等。 3. 观察心前区脉搏:观察动脉搏动的强度、频率和规律性。 2.4 心脏的听诊 心脏的听诊是心脏体格检查的重要步骤。常用的听诊点有四个,分别是: 1. 主动脉瓣区:位于右第二肋间,用来听取二尖瓣关闭音和主动脉瓣区收缩音。 2. 肺动脉瓣区:位于左第二肋间,用来听取肺动脉瓣关闭音。 3. 三尖瓣区:位于剑突下2.5cm处,用来听取三尖瓣关闭音。 4. 心尖区:位于左乳头线第五肋间,用来听取收缩期听诊音和尖叫样音。

2.5 心脏的触诊 心脏的触诊包括以下步骤: 1. 触诊心尖搏动:用手掌轻触心脏的触诊点,感受心尖的搏动。 2. 触诊胸骨左缘的震颤:用手指轻轻触诊胸骨左缘,感受心脏的震颤。 3. 触诊心脏杂音:用手指轻压听诊点,触诊有无心脏杂音的存在。 三、心脏体格检查中的注意事项 3.1 检查的时间 心脏体格检查通常在患者的身体最舒适和轻松的状态下进行,可选择在上午或傍晚进行。 3.2 检查器械的选择 心脏体格检查所需的器械包括听诊器、血压计、心电图机等,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器械进行检查。 3.3 检查的顺序 心脏体格检查一般按照观察、听诊、触诊的顺序进行,并且应严格按照步骤进行,确保检查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4 检查记录的内容 检查记录中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检查的日期、检查的步骤和结果等内容,以便于后续评估和治疗。 四、心脏体格检查的临床意义 4.1 评估心脏的健康状况 心脏体格检查能够评估心脏的大小、位置、形态和心音等,对评估心脏的健康状况起到重要作用。

心脏的体格检查

心脏的体格检查 一、视诊1、心前区隆起与凹陷。 2、心尖搏动:正常位置; 移位:横膈、纵隔、心脏增大、体位改变; 强度和范围的改变; 负性心尖搏动。 3、心前区异常搏动: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搏动; 剑突下搏动:鉴别右心室搏动和腹主动脉搏动; 心底部异常搏动:胸骨左缘或右缘第二肋间。 二、触诊1、心尖搏动和心前区搏动:与视诊互补。心前区抬举性搏动。 2、震颤: 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部位时相常见病变胸骨右缘第二肋间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胸骨左缘第3~4肋间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心尖区心尖区收缩期收缩期收缩期连续性舒张期收缩期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二尖瓣狭窄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3、心包摩擦感:胸骨左缘第四肋间,前倾坐位、呼气末更明显。 三、叩诊1、叩诊顺序:先左后右、由下而上、由外向内。 2、正常心相对浊音界距胸骨中线距离及各部组成右界(c m)肋间左界(c m)2~3(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右心房)2~3 3~4 Ⅱ Ⅲ Ⅳ Ⅴ 2~3 (肺动脉段)3.5~4.5 (左心耳)(左心室)5~6 7~9 (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 3、心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心脏移位、房室增大、心包积液。 ① 左心室增大:心界向左下增大(靴形心); ② 右心室增大:心界向左右增大,向左显著,但不向下增大; ③ 左、右心室增大:心界向左右增大,且左界向左下增大(普大

型); ④ 左心房增大或合并肺动脉段扩大:胸骨左缘第2、3肋间心界增大,心腰饱满(梨形心/二尖瓣型)。 ⑤ 心包积液:心界向两侧增大且随体位改变,坐位烧瓶形,卧位心底部浊音界增宽。 四、听诊1、听诊体位:平卧位或坐位; 疑有二尖瓣狭窄,取左侧卧位; 疑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取前倾坐位。 2、各瓣膜听诊区及听诊顺序: a、二尖瓣区——心尖搏动最强点(心尖区); b、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 c、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 d、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3肋间; e、三尖瓣区——胸骨下段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3、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心包摩擦音。 ① 心率:正常成人60~100次。 成人>100次/分,婴幼儿>150次/分,为心动过速; <60次/分,为心动过缓。 ② 心律:窦性心律不齐; 期前收缩; 心房颤动:心律绝对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率快于脉率(脉搏短绌)。 ③ 正常心音:S1与S2的鉴别(下表),S3:健康儿童及青少年可及,S4:病理性,高血压、肥厚性心肌病。 标志机制:瓣膜起源学说特点音调强度性质历时心尖搏动最响部位S1 心室收缩开始二、三尖瓣关闭较低较响较钝较长0.1s 同时心尖部S2 心室舒张开始主、肺动脉瓣关闭较高较S1低较S1 清脆较短0.08s 之后心底部S3 心室舒张

体格检查教案

体格检查教案 教案标题:体格检查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体格检查的重要性和目的。 2. 掌握体格检查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培养学生进行体格检查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体格检查的定义和意义。 2. 体格检查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常见体格检查项目的介绍和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师:PPT、投影仪、实物模型、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触诊模型等。 2. 学生:笔记本、笔等。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体格检查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思考体格检查的重要性。 步骤二:理论讲解(15分钟) 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向学生介绍体格检查的定义和目的,解释为什么体格检查对于医学诊断和健康管理非常重要。 步骤三:基本步骤和技巧(20分钟) 教师详细讲解体格检查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包括:

1. 视诊: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面色、皮肤等,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 2. 听诊:使用听诊器听取心脏、肺部、血管等器官的声音,检查是否有异常。 3. 叩诊:用手指轻敲患者身体表面,通过声音和震颤来判断器官是否正常。 4. 触诊:用手触摸患者身体各部位,检查肿块、压痛、温度等情况。 步骤四:常见体格检查项目介绍(2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体格检查项目,如测量体温、测量血压、检查脉搏等,并演示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步骤五:练习与巩固(1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进行体格检查,并互相给予反馈和改进意见,巩 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步骤六:总结和评价(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的事项和技巧。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参与医院或社区的体格检查活动,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2. 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和了解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的特殊体格检查项目和技巧。 教学评价: 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完成的练习和作业。 3. 学生对于体格检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

心脏体格检查教案

心脏体格检查教案 教学主题:心脏体格检查 教学目标: 1. 了解心脏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掌握心脏听诊的技巧; 3. 能够正确描述心脏听诊所听到的心音。 教学内容: 1. 心脏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心脏听诊的技巧; 3. 心脏听诊所听到的心音的描述。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心脏体格检查; 2.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心脏体格检查的重要性。 二、讲解(20分钟) 1. 心脏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1)观察: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颈静脉等;

(2)触诊:触诊心前区,了解心脏位置、大小、形态等;(3)听诊:听诊心脏,了解心音的情况。 2. 心脏听诊的技巧: (1)正确使用听诊器; (2)正确摆放听诊器; (3)正确选择听诊点; (4)正确判断心音的强度、节律和音调。 3. 心脏听诊所听到的心音的描述: (1)第一心音:lub,代表心脏收缩; (2)第二心音:dub,代表心脏舒张; (3)第三心音:ta,代表心脏充盈; (4)第四心音:dub-ta,代表心脏收缩和充盈。 三、演示(15分钟) 1. 教师演示心脏体格检查的方法和步骤; 2. 教师演示心脏听诊的技巧; 3. 教师演示心脏听诊所听到的心音的描述。 四、练习(15分钟) 1. 学生两人一组,互相进行心脏体格检查; 2. 学生进行心脏听诊,描述所听到的心音。 五、总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 强调心脏体格检查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 1. 学生能否正确描述心脏听诊所听到的心音; 2. 学生能否正确进行心脏体格检查。 教学反思: 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但是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 2. 在练习环节,可以加强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心脏体格检查的方法和技巧。

心脏体格检查内容

心脏体格检查内容 一、望诊 心脏的望诊主要观察心脏的外观形态、运动情况和心前区有无异常。正常心脏呈圆锥形,位于胸腔前纵隔内,紧靠胸骨后方。左、右心房及左、右心室增大时,可在心前区看到或触及心尖搏动。左、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左、右心房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侧移位。 二、触诊 心脏的触诊主要检查心脏的震颤和心包摩擦感。震颤是由于血液经狭窄的口径或循环异常的方向流动形成涡流造成瓣膜、血管壁或心脏壁震动传至胸壁所致。多见于左、右心室肥厚,二尖瓣或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等。心包摩擦感是由于急性心包炎时,心包积液或纤维素渗出物使脏层与壁层心包变得粗糙,在心脏搏动时产生摩擦而出现呈抓刮样粗糙的心音,听诊时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响亮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三、叩诊 心脏叩诊是用来确定心脏的大小和形状。正常情况下心脏叩诊为心浊音界,左侧第2肋间相当于肺动脉段,稍向下外相当于左心房,向上相当于二尖瓣听诊区,向外相当于左心室,右侧第2肋间相当于主动脉段,向外相当于主动脉瓣听诊区,向上相当于右心室。 四、听诊 心脏的听诊是用来听心脏的异常声音。正常心脏可听到心率和节

律均正常的心脏搏动音。若二尖瓣狭窄时,可听到二尖瓣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若主动脉瓣狭窄时,可听到主动脉瓣区收缩期粗糙而响亮的射流样杂音;若肺动脉高压时,可听到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呈叹气样;若心包积液时,可听到心包摩擦音。 五、触脉 心脏的触脉是通过触摸脉搏来了解心脏的跳动情况。正常脉搏强而有力,节律均匀一致,指端清楚。若出现心率增快或减慢、节律不齐、脉搏短绌(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均为异常征象。 六、电生理检查 电生理检查是通过给心脏施加电刺激来了解心脏传导系统的功能。它包括窦房结功能检查、房室传导功能检查、窦房传导功能检查等。若窦房结功能不良或房室传导阻滞均为电生理异常征象。 七、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显像等。通过这些检查可以了解心脏的形态、运动情况以及心肌供血情况等。例如心电图可以诊断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可以诊断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放射性核素显像可以诊断心肌梗塞等。

心脏体格检查

心净体格查看之阳早格格创做 一. 实量即时间调配(共3 教时) 10分钟1.道授心净体格查看的准备处事战注意事项.提问回问心净视、触、叩诊的实量,复习体表标记线的定位. 20分钟2.以教死或者尺度化病人为模特,演示心净视、触、叩查看的实量战透彻脚法. 50分钟3.将教死男女分启,按2 人一组分组举止分组锻炼.教授现场赋予演示战指挥,并对于教死的过得脚法举止纠正. 10分钟4.介绍心净听诊锻炼模型及锻炼步调,指挥每位教死根据分歧锻炼的实量战央供加进相映的锻炼步调. 10分钟5.共教分组锻炼听诊要领并辨别第1、2心音 20分钟6.借帮心肺触听模型战心音磁戴听与百般心净病理音(二遍) 30分钟7.共教分组进病房,听与非常十分心音及纯音二. 准备处事 1.采用一处环境宁静、温温、明明而且躲风的查看天面. 2.器械准备:听诊器、曲尺(透彻到毫米)、体表标记表记标帜笔(蓝色或者乌色).

3.模型准备:查看人体体检教教模型是可仄常使用,需要时准备病人动做检点查于象. 4.体位准备: 端坐位:符合于正凡是人战普遍病人,肌肉紧张,单上肢自然下垂,充分表露胸部. 俯卧位:符合于病情重者,注意光芒应明明,从上圆曲射病人胸部. 三. 支配步调 1.心净视诊(3 项实量) 病人体位:卧位. 查看者视线与搏动面成切线. (1)心前区隆起. (2)心尖搏动:正凡是人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0cm,搏动范畴以曲径估计为2.0-2.5cm. ①心尖搏动移位:8. ②心尖搏动强度与范畴的改变: 左心室删大时,心尖搏动共左下移位. 左心室删大时,心尖搏动共左移位. 安排心室删大时,心尖搏动共左下移位.

心脏体格检查

胸骨右缘第 2 肋部位 间 时相收缩期胸骨左缘第 2 肋间 收缩期 肺动脉瓣狭 窄 胸骨左缘第胸骨左缘第 3~4 肋间 2 肋间 心尖区心尖区收缩期 常见病变主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 连续性 动脉导管未 闭 舒张期 二尖瓣狭窄 收缩期 重度二尖瓣 关闭不全 心脏体格检查 一、视诊:(光线来源于左侧) 1.胸廓畸形:正常人基本对称 1)心前区隆起:由心脏肥大所致 2)鸡胸、漏斗胸、脊柱畸形 2.心尖搏动:位于第 5 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 0.5-1.0cm,搏动范围以直径计算为 2.0- 2.5cm。1)心尖搏动移位: 生理因素 因素 心尖搏 动移位 备注因素 病理因素 心尖搏 备注 动移位 肥胖上外 体型 消瘦下内年龄婴儿 卧位上体位右卧位右第 4 肋间左心室增大左下 第 6 肋间心脏右心室增大左 第 4 肋间因素左右心室增大左下 右位心右胸 1.0- 2.5cm 患侧胸膜牵拉、肺不张等 心脏纵隔移位 左卧位 妊娠上2)波动范围和强度2-3cm 外因 素横膈移位 对侧气胸、液气胸、胸腔积液等 左外横膈抬高所致 右下横膈下降所致 (1)生理因素:体瘦、儿童、交感神经兴奋 搏动增强,范围扩大: 病理因素:甲亢、发热、贫血 (2)生理因素:体胖、迷走神经兴奋 搏动减弱,范围缩小: 病理因素:甲减、心肌受损、气胸、胸腔积液、肺气肿(3)负性心尖搏动:缩窄性心包炎(Broadbent 征)、严重的右心室肥大。 3.心前区异常搏动 1)胸骨左缘第 2 肋间收缩期搏动:交感神经兴奋、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扩张 2)胸骨左缘第 2 肋间及胸骨上窝收缩期搏动:升主动脉瘤(或扩张)、主动脉弓瘤(或扩张)、主动脉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的贫血 3)胸骨左缘第 3、4 肋间收缩期搏动:右心室肥厚 4)剑突下搏动:右心室肥厚、腹主动脉瘤、消瘦二 、触诊: 1.心尖搏动、心前区搏动及剑突下搏动(临床意义多同心脏视诊) 心尖区抬举性搏动:左心室肥厚胸骨左下缘抬举性搏动:右心室肥厚 2.震颤(器质性病变体征):机制:狭窄或产生涡流,与血流速度、病变狭窄程度、两侧压力差和胸壁厚薄有关。多见于瓣膜狭窄。 3.心包摩擦感:胸骨左缘 3、4 肋间处、前倾位、呼气末易触及,见于心包炎。

心脏体格检查

心脏体格检查 一、视诊:(光线来源于左侧) 1.胸廓畸形:正常人基本对称 1)心前区隆起:由心脏肥大所致 2)鸡胸、漏斗胸、脊柱畸形 2.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搏动范围以直径计算为。 2)波动范围和强度 (1)生理因素:体瘦、儿童、交感神经兴奋 搏动增强,范围扩大: 病理因素:甲亢、发热、贫血 (2)生理因素:体胖、迷走神经兴奋 搏动减弱,范围缩小: 病理因素:甲减、心肌受损、气胸、胸腔积液、肺气肿 (3)负性心尖搏动:缩窄性心包炎(Broadbent征)、严重的右心室肥大。 3.心前区异常搏动 1)胸骨左缘第2肋间收缩期搏动:交感神经兴奋、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扩张 2)胸骨左缘第2肋间及胸骨上窝收缩期搏动:升主动脉瘤(或扩张)、主动脉弓瘤(或扩张)、主动脉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的贫血 3)胸骨左缘第3、4肋间收缩期搏动:右心室肥厚 4)剑突下搏动:右心室肥厚、腹主动脉瘤、消瘦 二、触诊: 1.心尖搏动、心前区搏动及剑突下搏动(临床意义多同心脏视诊) 心尖区抬举性搏动:左心室肥厚胸骨左下缘抬举性搏动:右心室肥厚 2.震颤(器质性病变体征):机制:狭窄或产生涡流,与血流速度、病变狭窄程度、两侧压力差和胸壁厚 三、叩诊:心界——相对浊音界。左侧轻扣,右侧重扣。 正常心脏浊音界及其组成

右界(cm)肋间左界(cm) 2~3(右心房)III 3.5~4.5(左心耳)3~4IV5~6(左心室)(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8~10cm)V7~9(左心室) 1、心率 2、心律 心音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1)心音强度改变 增强:二尖瓣狭窄、高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S1 减弱: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关闭不全、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强弱不等:心房颤动、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增强:主动脉压增高、肺动脉压力增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