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二十章第二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第2课时开发能源教案

第2课时开发新能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太阳的结构,知道太阳能是太阳内部发生核聚变形成的,知道太阳能是人类的资源宝库.

2.了解利用太阳能的方式.

3.常识性了解核能及核能的获取方式.

4.了解原子核的结构及核能的利用.

5.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能正确说出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应用

6.常识性了解地热能、潮汐能、风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上设计太阳能凉帽装置,课下制作改进的过程,培养学生思考动手的能力,切实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通过主动学习,提高学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搜集与核能有关的资料,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说说怎样利用核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和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的精神.

【教学重点】太阳能的利用方式.核能的利用.

【教学难点】太阳的内部结构,太阳能的优缺点.核能产生的两种方式:裂变和聚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塑料袋(白色、黑色)、凹面镜、三角支架、玻璃杯(带盖子)、水、温度计、太阳能凉帽(或太阳能电动玩具车)、火柴.

【教学课时】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加之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家电下乡的实施,使太阳

能热水器进入了我国广大居民家庭,它具有方便、节能、高效的特点,深得人们的青睐.同学们,你们知道它的原理吗?它是怎么样工作的?要明白这些道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开发新能源.

【预习指导】

阅读课本P200-203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规律以及太阳能、核能的相关应用用双色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学案”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学科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

【课堂导学】

知识点1 太阳能

一、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教师指导点拨.

师:1.太阳能有哪些优点?举例说明.

生:1.清洁,取之不尽,是可再生能源.

师:2.目前,开发利用太阳能有哪些方式?举例说明.

生:2.光能转化为电能,如太阳能电池,光能转化为热能,如太阳能热水器.

[要点归纳](1)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如化石能源,从根本上说也是远古以来贮存下来的太阳能;地球上的风能、水能、生物能等都是来源于太阳能.

(2)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集热器把水等物质加热,另一种是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

思维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应课时中思维拓展题目,并进行讲解.

知识点2 核能

二、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教师指导点拨

师:1开发和利用核能有哪两种方式?

生:1.核裂变、核聚变.

师:2.什么是核裂变?什么是核聚变?原子弹和氢弹分别是利用什么原理制成的?

生:2.较重的原子核裂变为较轻的原子核的一种反应是核裂变,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为较重的原子核的一种反应是核聚变,原子弹是核裂变原理,氢弹是核聚变原理.

师:3.核电站是利用什么原理发电的?发生了怎样的能量转化?

生:3.是利用核裂变原理发电的,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重难点点拨]1.核能的获得途径:核裂变和核聚变.

2.核电站:原理是核裂变,消耗材料少、运输成本低、释放能量大,但需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

3.核能属于一次能源,不可再生.

思维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应课时中思维拓展题目,并进行讲解.

知识点3 其他新能源

三、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教师指导点评.

师:1.什么是地热能?开发和利用情况如何?

生:1地球内部蕴藏着大量的热,称为地热能,利用地热发电,如地热发电厂.

师:2.什么是潮汐能、风能?开发和利用前景怎样?

生:2涨潮和落潮蕴藏着巨大的能量称为潮汐能,风具有很大的能量称为风能,潮汐发电和风能发电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新能源.

思维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应课时中思维拓展题目,并进行讲解.

[课堂小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1.目前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两种:

(1)用太阳能集热器把水等物质加热,转化为水的内能 (光热转换);

(2)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光电转换).

2.间接利用太阳能——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生物质能储存在植物体内(光化转换).

3.太阳能的优点:

(1)太阳能巨大,仅一小时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就比目前全世界一年能源生产的总量还多;

(2)供应时间长,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永久性能源;

(3)分布广阔,获取方便;

(4)安全清洁、无污染.

4.原子的结构:

5.核裂变:较重的原子核裂变为较轻的原子核的一种.

6.链式反应加以控制,得到利用——核电站、核潜艇等;不加以控制——原子弹.

7.核聚变: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为较重的原子核的一种反应.氢弹是利用核聚变原理制造的.

8.地热能、潮汐能、风能都可以用来发电.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风能的来源

风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地球表

面各处受热不同,产生温差,从而引起大气的对流运动形成风.风能就是空气的动能,风能的大小决定于风速和空气的密度.据估计到达地球的太阳能中虽然只有大约2%转化为风能,但其总量仍是十分可观的.全球的风能约为2.74 xl09MW,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 x 107M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空气流动所形成的动能即为风能,风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太阳的辐射造成地球表面受热不均,引起大气层中压力分布不均,空气沿水平方向运动形成风.风的形成是空气流动的结果.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优秀教案:第二十章第二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第2课时开发新能源

第2课时开发新能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太阳的结构,知道太阳能是太阳内部发生核聚变形成的,知道太阳能是人类的资源宝库. 2.了解利用太阳能的方式. 3.常识性了解核能及核能的获取方式. 4.了解原子核的结构及核能的利用. 5.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能正确说出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应用 6.常识性了解地热能、潮汐能、风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上设计太阳能凉帽装置,课下制作改进的过程,培养学生思考动手的能力,切实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通过主动学习,提高学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搜集与核能有关的资料,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说说怎样利用核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和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的精神. 【教学重点】太阳能的利用方式.核能的利用. 【教学难点】太阳的内部结构,太阳能的优缺点.核能产生的两种方式:裂变和聚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塑料袋(白色、黑色)、凹面镜、三角支架、玻璃杯(带盖子)、水、温度计、太阳能凉帽(或太阳能电动玩具车)、火柴. 【教学课时】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加之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家电下乡的实施,使太阳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教案(第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2)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思考、讨论的方法来获取信息。 (2)运用实验的方法来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化石燃料的形成、使用年限,对人类所起的重要作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培养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了解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和不可再生性。 2.认识化石燃料对人类所起的重要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4.知道石油炼制的几种主要产品及用途。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加工信息的能力。 2.拓展性课题“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探究实验→得出结论→联系实际→拓展视野。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1)投影仪,冷而干燥的烧杯,试管,小烧杯,玻璃片; (2)CH4气体,镁条,盐酸,氢氧化钡晶体,氯化铵晶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化石燃料;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第二课时:拓展性课题——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引入新课] [介绍]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它们作为重要的能源,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天然气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我们具体来学习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 [板书]拓展课题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 [活动与探究] 讨论或思考: 1.你家中做饭、洗浴等使用什么燃料? 2.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使用什么燃料? 3.炼钢厂、热电厂等使用什么燃料? [答案]1.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 2.汽油、煤油、柴油等。 3.炼钢厂、热电厂都用煤作燃料。 [追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煤气、汽油等作燃料,那么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 [回答]1.为了使煤得到综合利用,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就可以使煤分解成许多有用的物质,其中就有煤气。

九年级物理 第二十章能量和能源教案 沪科版

沪科版第二十章《能量和能源》概述 一、课标要求: 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2.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3.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4.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5.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6.能结合事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7.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8.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能源和材料、信息一样被视为现代工业和科学的三大支柱之一。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为了减少能源的大量消耗和能源利用工程中对环境日益严重的污染,使国民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合理用能和节能。节能已成为我国发展经济的一项战略方针而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是自然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从更深的层次上反映了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本质。它广泛渗透在各门学科中,并和各种产业及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及进一步学习其他科学技术,都是十分重要的。 本章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内容涉及能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都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有关能量和能源的基本常识并学会关注自然、关注社会是本章教学的主要目标。 本章教材编写有两条线索,第一条线索为“能量”,第二条线索为“能源”,内容分为三节。第一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是以“能量”为线索,主要内容是介绍自然界各种形式的能量和能量的转移与转化,并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对能量的转化有一个感性的认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二十章 第二节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二节能源 的开发和利用教案 第二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知道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区别。 (2)知道太阳能和核能。 (3)了解能源的利用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 2.科学态度和责任 关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强节约能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核聚变与核裂变。 2.难点:理解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分类及能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颗不大的原子弹能让一个城市变成废区,它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威力?原来这种威力来自核能,太阳能也来自核能,核能和太阳能是极具发展的新能源。带着这个问题,今天我们来研究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今天我们来研究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二)新课教学

1.能源与社会 教学情境:阅读教材第198页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老师讲解归纳知识点。 知识归纳: (1)不可再生能源: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这类能源称为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2)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这类能源称为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水能、电能、沼气等。 (3)未来理想能源满足的条件: ①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 ②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 ③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 ④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2.能源与环境 教学情境:消耗能源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产生哪些危害?阅读教材第199~200页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的内容,老师讲解归纳知识点。 知识归纳: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1)大量燃烧化石能源造成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 (2)一些欠发达国家过分依赖柴薪能源,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2019-2020年九年级科学下册《4.2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第二课时)》教案 浙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科学下册《4.2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第二课时)》 教案浙教版 教学目标:1、了解能源的分类,并能通过阅读图表,说明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特点 2、了解煤、石油的主要特点,能借助图说明煤和石油的分布情况 3、了解原子能和太阳能的主要特点,能简要说明当今世界对原子能和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情况 4、了解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源的重要性,能举例说明科技进步对人类能源危机的影响 5、渗透生活中节约能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合理利用资源的价值观念 教学难点:氢能和核能等新能源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设计:人类发展面临的第三类问题:即人类发展与能源的问题。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1、读课文,说说能源的分类:(矿质能源与非矿质能源) 2、世界主要能源 的消费情况及存 在问题(通过读图 了解世界能源消 费总量的变化及 能源结构的变 化):消费总费逐 年上升,消费结构 不断改变。 思考:为什么有这 些变化?(1)生 产技术与消费技术变化(2)可再生性与不可再生性影响(3)环境污染的制约 存在的问题:环境污染及不可持续发展(存量有限) 而这些问题是否原来就存在的?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能源利用的变化, (1)古代生物质能和水能 (2)第一次工业革命煤炭 (3)第二次工业革命石油、电能大量使用 (4)21世纪核能的大量使用 从而体会到能源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能源的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如中国现阶段的石油危机与应对策略) 5、面对能源问题,人类该怎么办? (1)开发新能源 沼气、原子核能、太阳能、风能、氢能、乙醇

从下图可以看出什么? 2)改进现有能源的使用方式 (如20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后,煤碳开采、运输和利用技术获得重大突破,使得煤炭又作为石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2节 电生磁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

甲通电乙断电丙改变电流方向比较甲、乙可知:。 比较甲、丙可知:。 设疑:既然电能生磁,为何手电筒在通电时连一根大头针都吸不上? 这是因为磁场太弱了。如果把导线绕在圆筒上,就做成了螺线管(线圈),各条导线产生的磁场叠加在一起,磁场就会强得多。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1、螺线管(线圈):导线绕在圆筒上。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动漫演示,观察小磁针的指向。 3、想一想:通电后,轻轻敲板,铁屑为什么会产生规则排列?铁屑的排列与什么现象一样? 观察结果:1)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相似; 2)它的两端相当于条形磁体的两极。 4、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

5、想一想:电流的方向改变,小磁针的指向有变化吗? 改变电流的方向重做以上实验,看一下当电流方向改变时,小磁针的指向是否改变,从而确定通电螺线管中的磁场是否改变。 实验现象:小磁针指向相反。说明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有关 6、归纳与提升: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1)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着磁场;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3)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取决于电流方向。 7、如何判断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方向呢? 动漫演示:用右手顺着电流方向握住通电螺线管判断极性。 三)安培定则 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 四)小试身手 1、在下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极和S极。

2、如图所示,分别标出通电螺线管和小磁针的N、S极。 五)小结 1、奥斯特实验说明了什么? 2、怎样判断通电螺线管的N、S极(或电流方向)? 六)巩固与提高 1、如下图所示,通电螺线管附近有甲、乙、丙、丁四个小磁针,静止时它们的磁极是 ( )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第二课时教案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第二课时教案

第 2 页

第 3 页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选用燃料的依据,新能源及新燃料的优点。 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的知识难度不大,因此主要采用了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教学方式,辅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采用以下 教法和学法:教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法。 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归纳法。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关燃料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学生:预习新课,上网查阅有关酸雨的知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有关燃料 燃烧对环境造成污染 的图片;播放视频《兰 州蓝,我们在行动》; 让学生阅读文章《中 国未来的8大奢侈 品》。提醒学生注意下 面的问题: 1.引起空气污染的原 因是什么? 2.燃料燃烧对环境有 哪些影响? 观看图片、视 频,阅读文章, 思考问题。 通过观看图片、视频 以及阅读文章,使学 生初步感知生活中 燃料燃烧对环境的 影响,引出课题《使 用燃料对环境的影 响》。 第二环节:温故知提问:思考、回答。通过复习旧知识,为 第 4 页

新 1.三大化石燃料是指 什么? 2.目前被计入空气污 染指数的物质有哪 些?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和准备。 第三环节:学习新知提问: 天然气燃烧对空气有 没有影响? 思考、回答。师生共同分析得出 天然气燃烧后产生 的二氧化碳会形成 温室效应,从而再引 出其他的清洁燃料。提问: 常见的清洁燃料除去 天然气外还有哪些? 思考、回答。引出其他两种常见 的清洁燃料——乙 醇和氢气。 提问: 乙醇和氢气的化学 式、特点以及燃烧的 化学方程式等。 思考、自学课文 并回答。 让学生知道两种清 洁燃料的特点,尤其 是让学生知道氢气 是最清洁的燃料。讲解: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听讲、记忆,书 写化学方程式。 使学生掌握氢气的 实验室制法。 组织学生讨论:目前, 天然气作为燃料使用 已经非常广泛,而氢 气还不能作为燃料被 广泛应用。你能说出 几点原因吗? 思考、自学课文 并回答。 让学生知道氢能源 的开发还有许多困 难,增强学生的资源 意识和挑战意识。思考:思考、回答。让学生了解新能源 第 5 页

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第2课时)(教案)-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燃料的利用带来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 2、知道解决能源问题的一般途径; 3、掌握氢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4、通过能源问题的产生及解决的了解,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⑴知道化石能源使用带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 ⑵了解解决能源问题的一引起途径; ⑶掌握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2、教学难点 理解影响燃料充分燃烧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回顾: ⑴按热量的变化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哪几类? ⑵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分别有哪些? ⑶化石燃料主要包括哪些?它们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⑷煤的干馏能得到哪些产物?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⑸石油的分馏得到哪些产物?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得到的产物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⑹甲烷的物理性质是怎样的?燃烧产生哪些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2、引入 展示P140图7-30,体会化石能源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化石燃烧在生产、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用途,在使用化石燃料的过程,又给人类带来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燃料的利用带来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

2、知道解决能源问题的一般途径; 3、掌握氢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三)质疑探究 1、探究活动一 ⑴学生阅读P141讨论,根据表7-3在坐标图中画出石油、天然气和煤的使用时间柱状图,体会化石燃料产生的能源问题之一: ①能源短缺。 ⑵展示P142图7-34和P143图7-37,初步体会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⑶学生阅读P1142-143相关内容,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污染。 ⑷展示P143图7-35和P143图7-36,引导学生归纳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②环境问题: a.对空气造成污染: 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等; 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 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碳粒等排放到空气中形成浮尘。 b.形成酸雨; c.造成温室效应。 ⑸展示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图片,并归纳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 汽车燃料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主要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 2、探究活动二 ⑴讨论: ①化石燃料使用带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现阶段能否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②对化石燃料本身而言,如何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⑵展示节能标志,引导学生分析解决能源短缺问题首先是要节约。 ⑶展示P141图7-31及蜂窝煤不完全燃烧的图片,完成相关讨论,并介绍影响燃料充分燃烧的因素。 ⑷引导学生归纳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途径之一: ①节约能源,使燃料充分燃烧: 使燃料充分燃烧考虑的因素: a.燃烧时提供足够的氧气;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二十章能源、材料与社会复习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二十章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认识能量的转移和转化 (2)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3)知道能源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需要不断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4)知道太阳能和核能是两种新能源 (5)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6)了解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的一些特点 (7)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2、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内容涉及能源的开发、环境保护和材料的开发,都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学会关注自然、关注社会是本章教学的主要目标。 3、中招考点 本章内容在中考试题中主要以填空、选择、计算题的形式出现,以能量及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材料为主;虽然占分不多,但是能量和能源是各个国家关注的问题,因此也是近几年来中招的热点,有时部分知识会与其他知识综合在一道题中考查,也会和环境保护一起出题,希望同学们重视。 4、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复习本章知识时,应在亲身讨论、探究过程中感受、关注能源及材料可持续发展问题,逐渐从情感参与角度对能源、材料可持续发展问题形成稳定的态度、价值观。对尖端学科知识要通过各种手段去了解他们的发展情况,了解一些新的名词术语,增加知识、开阔眼界。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课本内容,学生能够说出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2、通过回顾能量的开发和利用,使学生认识并掌握 a、能源与社会 b、能源与环境 c、开发新能源 3、通过回顾材料的开发和利用让学生掌握 材料的分类、半导体材料的应用、超导材料、纳米材料及其应用 三、评价任务 1、通过大量的例子让同学们认识多种形式的能量,能熟练准确的判断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并熟 练掌握能量守恒定律。 2、让学生了解能源与社会、能源与环境、及开发新能源 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知道能量的大量开发和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如何 在开发和使用能源的同时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让学生知道我们周围的物品都是由材料制成的以及材料的发展

沪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十章 第二节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案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了解什么是能源。知道哪些属于可再生能源,哪些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知道能源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但需要不断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以解决能源的供需矛盾和环境问题。 (2)知道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知道人类发现、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就是其认识自然、理解自然的历史,并能通过。 (3)了解能源的利用和开发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带来了能源危机,也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学会辨证的思考问题、学会关注自然、关注社会。 2. 过程与方法: (1) 能在实验和探究中发现、提出问题,并能制定简单的实验方案 (2) 在讨论、评估、交流中能用书面和口头表明自己的观点,能利用互联网工具搜集相关资料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能源的利用和开发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带来了能源危机,也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学会辨证的思考问题、学会关注自然、关注社会。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知道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区别 (2)了解能源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3)知道释放核能的两种方式 2、难点:理解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分类及能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各种形式的能,在日常生活中做饭、照明、取暖等需要能量。在工厂里机器的运转、在公路上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动力的产生等都需要能量。人类自身生命的运动、生长也需要能量……人类生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能量,没有能量,人类将无法生存! 今天我们来研究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二)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之前请同学们阅读和自学书上的内容,定时5分钟。 一、能源与社会 1、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请学生列举,生活中所使用的能源。(如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能源,若学生基础更好,会举例电荒、石油危机等现象。)然后通过讨论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能源。 能源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煤、石油、天然气等都是埋藏在地底下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通常被称为矿物质能源(有时也称为化石能源),这三种能源是当今世界一次能源的三大支柱 2.通过放微视频使同学们理解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并举例。 定义: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如:化石能源、核能 定义: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如:水能、风能、太阳能 二.能源与环境 能源的大量使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资源和环境问题,通过ppt展示几组材料让同学们结合本课谈一谈你认为会带来哪些问题? 同学们分组讨论,研究,也可以根据目前我们生活的状况畅所欲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2课时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及能源的利用和开发(教案)

第2课时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及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模拟试验,认识酸雨的危害。 (2)运用讨论的方法,猎取更多的新学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加保护环境的意识。 (2)激发更强的求知欲,培育对化学、对科学的喜爱。 (3)逐步培育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燃料”的燃烧。 【教学重点】 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逐步培育学生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的能力。2.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烧杯、“模拟酸雨水”、树叶、镁带、大理石。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以图片的对比,创设情境第一组:课本P140图7—30。第二组:课本P142图7—34、课本P143图7—35、图7—36。 [设问]这样的两组画面给同学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呢? [学生回答]第一组画面显示的是化石燃料在人类生活中的用途;第二组画面显示了燃料在燃烧供应能量的同时,却给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腐蚀岩石,污染空气。 [新课引入]燃料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是燃料的使用正如一把双刃剑一样,在带给人类便利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今日就来学习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二、推动新课 1.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提问]三大化石燃料是什么?煤中含有哪些元素?煤燃烧后会生成什么物质? [回答]煤、石油、自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煤中主要含碳元素,此外还含有少量的H、S 、N、O等元素。煤的燃烧会产生的空气污染物主要有CO2、CO、SO2、NO2、烟尘等。 [设问]我们知道煤燃烧产生的SO2、NO2气体污染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那么酸雨会对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呢? [试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完成酸雨危害的模拟试验。 酸雨危害的模拟试验 向一个空集气瓶和一个布满SO2的集气瓶中各加入少量水。分别将表中所列物质放入上述两种液体中,观察现象。 [现象](1)植物叶片(或果皮)都变色。 (2)有气泡冒出,镁条或锌粒渐渐变小。 (3)有气泡冒出。 [讨论]比较上述试验,试说明酸雨对环境和人类等造成了哪些危害呢? [回答](1)酸雨引起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严峻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 (2)它能破坏土壤、植被、森林。 (3)酸雨对金属、油漆、皮革、纺织品及建筑材料都有腐蚀性。 (4)酸雨渗入地下,可能引起地下水酸化。 (5)对人体的健康有直接的危害,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毒性比二氧化硫大得多,可以侵入肺的深部组织,引起肺水肿等疾病而使人致死。 …… [讨论]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她在流泪,她在滴血,她的儿女们不能坐以待毙。那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保护她呢? [回答]

九年级物理下册 20.2开发新能源练习 (新版)粤教沪版

20.2 开发新能源 知识点1太阳能——永恒的动力之源 1.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实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图画出了太阳能三种转化的方框图,其中椭圆表示转化的装置或物体,菱形表示由太阳能所转化的另一种能量形式。则按顺序在图中的三个空白处填入相关的文字正确的是(D) A.内能太阳能电池光合作用 B.内能太阳能电池绿色植物 C.太阳能电池光合作用内能 D.太阳能电池绿色植物内能 2.下列选项所说的,哪个不是太阳能的优点(B) A.相对清洁无污染 B.利用时受天气影响大 C.分布广阔获取方便 D.属于可以长期提供的能源 3.导学号39384078下列关于太阳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太阳能分布广阔,获取方便 B.太阳能安全、清洁。利用太阳能不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C.太阳能是可供人类利用的一种新能源,但无法被人类直接利用 D.对于人类来说,太阳能可以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永久性能源 4.太阳能手电筒采用的是超亮度LED灯,把电池朝阳光方向放在阳光下充电6~8小时,即可持续使用6~7小时,关于太阳能手电筒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太阳能电池板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B.LED灯发光时是将内能转化为光能 C.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D.LED是一种发光二极管 5.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太阳能把水从低温加热到高温,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图示为太阳能热水器主件——真空集热管的构造图,每根集热管由双层玻璃管组成,双层玻璃管之间是真空,玻璃集热管的内表面涂了一层黑色的吸热材料,玻璃集热管的上部与保温储水箱相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 B.太阳能集热管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的装置 C.双层玻璃管之间抽成真空是为了起到减少热量损失的保温作用

高中物理《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案教科版讲义

高中物理《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案教科版讲义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流程 案例引→出学生讨论:能源危→机能源开发(环境问题)综合运用教 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能源。知道什么是一次能源、二次能源。 (2)能够区分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知道哪些能源是常规能源、哪些能源是新能源。2.过程与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授课思维基本框架:发现问题(能源危机→)分 析讨论(能源特点、能源形势→)解决问题(发现新能源、应用新能源→)思想道德教育(忧患意识、节能意识、环保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和大局观,提高学 生的分析表达能力。 (2)熟习我国乃至世界的能源形式,能够思考能源问题的重要性和 主要出路。树立自觉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难点 怎样辨别一次、二次能源,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教学方法开放式 讨论教学器材 太阳能演示器、风车教学环境

通风、采光的科技室或露天英语角教学实录 一、引入新课 教师:现在我们大量使用能源——电能,但实际消耗的还是转化成电 能的其它能源——目前我国主要还是消耗化石燃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和进步,特别是近三、四十年以来,随着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人们的生活也渐趋现代化,使能量消耗的增长趋势十分明显,为了便 于比较,我们把各种能源的消耗量都折合成燃烧值为2.93某107焦/千 克的标准煤计算(在1950年是26亿吨,1987年就是110多亿吨,估计 到2000年要超过200亿吨)。我们国家的能源消耗量也在迅速增加, 1953年全国能源消耗仅为0.54亿吨标准煤,到1992年已达到10.89亿 吨标准煤,增加了近20倍,预计到2000年将增加到14~17亿吨标准煤,几乎接近20世纪初全世界1年能源消耗的总量。能源消耗的迅速增长。 会不会引起“能源危机”呢?人类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煤 和石油越采越少,人类可能要出现能源危机。教师:怎么办? 学生:人们可以寻找新的能源。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有关能源的问题——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新课教学 1、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教师:汽油、柴油都是从石油提炼出来的。那么煤、石油、天然气等 等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地下开采出来的。 教师:地下的这些东西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精品】《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第二课时 精品教案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与开发清洁燃料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通过对燃料的选用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树立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通过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与开发清洁燃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难点】 (1)燃料燃烧对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选用燃料的依据。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化石燃料的使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影响如图,冰川融化、环境污染等。 二、新课学习 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燃料的使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在利用化石燃料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 燃烧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等。含氮物质会形成一氧化氮或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视频:酸雨 酸雨的危害: 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腐蚀金属、影响人体健康、破坏森林、腐蚀文物雕塑等。 视频:酸雨及其危害的模拟实验 酸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目前防治酸雨的主要方法是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很多地方已用天然气来替代煤。 化石燃烧的造成各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1)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 (2)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 (3)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形成浮尘. 汽车利用的也是化石燃烧,也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 尾气污染物: 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 这些污染物会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 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我们有如下方法: (1)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以使汽油能充分燃烧。 (2)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3)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4)使用压缩天然气[CNG]或液化石油气[LPG]作燃料。 (5)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 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 它是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沸点低,能与水混溶,有可燃性。 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5OH+3O22CO2+3H2O 酒精可以适当的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它属于可再生能源。 教材P144,车用书本汽油,同学们读书了解 四、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面临枯竭的危险,所以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要求。 氢气做为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被认为是最清洁的能源。 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学案-第二十章-能量和能源

第二十章能量与能源 第一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一些常见的能量名称,知道自然界有多种形式的能量。 2.知道能量守恒定律。知道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3能自觉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有关问题。 二、课前准备 1.自带物品:细线、两个小球、皮球 2. 复习回忆:(1)能量是。 (2)总结一下,我们前面讲过哪些形式的能量。 3. 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三、合作探究 (一)通过自主学习回答下列问题: 1. 自然界中能量的存在形式:。 2.化学能:是由于,物质的变化。 例如:木材的燃烧是一种,燃烧时产生的光和热就来源于木材储存 的。 3.核能:则是由于,物质的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能量。 例如:、爆炸时释放的能量就来源于。 4. 地球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这些能量发生的释放出来的。 5. 煤、石油和天然气中的能量则来源于亿万年前植物、动物体内的 (二)交流和讨论 观看课本图20-7说出各种物体所具有的能量。(1)山顶上的石块;(2)滚动的足球;(3)加热后的物体;(4)牛奶、面包、水果;(5)导线中的电流。 (三)实验探究: ▪活动1 能量的转化 ▪做一做填一填:小实验 1、来回迅速摩擦双手能转化为能;

2、电风扇通电能转化为能; 3、电炉通电能转化为能; 4、电灯通电能转化为能;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相互转化 能量转化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电能转化为光能 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参考图20-12,填写课本157页的填空。 活动2、能量的转移 做一做填一填: 1、每人桌子上都有一杯冷水,将你的手指放人杯中,你有什么感觉? 能转移为能; 2、将一个小球放在桌子上,让另一个运动的小球撞击它,你会发现小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能转移为能; ▪自然界中,能量不但可以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而且可以从一种形式 为另一种形式。 (四)能量的守恒定律 活动3 做一做:取一皮球,掉在地上观察其每次反弹高度的变化?其结果是一次比一次低,直至静止为止。

《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第2课时示范课教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源、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3.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源、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难点: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你们家里做饭时用的是什么燃料?我 们烧开水时为什么要开窗户或开换气扇?走在路上时, 一辆汽车从你身边经过你有什么感觉? 【过渡】燃料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提供能量、带来方 便的同时,却对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讲解】一、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影响呢? 【讲解】酸雨 【讲解】煤燃烧时排放出SO2、NO2等气体,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酸雨对建筑物、金属制品、土壤、森林等都有破坏作用。化石燃料燃烧时排放大量的CO2等污染物,会加剧“温室效应”,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目前,我国已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很多地方已用天然气来替代煤。 (2)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等; (3)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形成浮尘。 【提问】在市区内几乎不使用煤做燃料,可我们的生活环境为什么也会如此恶劣?这是什么引起的? 【讲解】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它们燃烧时产生的一些物质,如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会随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 【总结】 1.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能充分燃烧;

2.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3.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4.加大检测尾气力度,禁止未达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 5. 改用压缩天然气(CNG)或液化石油气(LPG)作燃料,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6. 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过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环境的追求,人们正在寻找各种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水能和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氢气则是一种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你知道它有哪些优点吗? 【讲解】二、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1. 氢能源—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总结】 ● 来源广泛:氢气可由水分解制得。 ● 燃烧值高:(1) 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同质量甲 烷的2倍多;(2)液氢完全燃烧约为同质量汽油的3倍。 ● 无污染: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 2H 2+O 2=====点燃 2H 2O 【提问】为什么暂时还不能广泛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22.1能源》教学案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22.1 能源》教 教案导教案 自主研究 1.煤、石油、天然气是千百万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 长的地质年月形成的 , 称为。 2.能够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能源 , 称为。没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 一定经过耗费一次能源才能获取的能源 , 称为。 3.化石能源的储量是有限的 , 并且不可以重生 , 未来会耗费殆尽 , 是全世界范围内的重要课题。 合作研究 一、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 自主学习 : 阅读课本 P166~P167的内容 , 学习相关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钻木取火在人类利用能量的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2.蒸汽机的工作过程中能量是怎么转变的 ?蒸汽机的发明在人类利用能量的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 3.什么是化石能源 ?哪些是一次能源 ? 二、 21 世纪的能源趋向 自主学习 : 阅读课本 P167~P168 的内容 , 学习相关的知识 , 回答以下问题。 1.化石能源作为现在世界的主要能源 , 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2.使用化石能源有什么弊端 ? 3.如何解决能源问题 ? 讲堂检测 1.以下物质是能源的是 ( ) 2.以下不属于一次能源的是 ( )

A.风能 B. 电能 C. 太阳能 D. 核能 3.对于能源 ,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 A.能量就是能源 B.空气和水是能源 C.汽油和木柴是能源 D.化肥和阳光是能源 4.在以下能源中 , 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 ) A.太阳能、地热能、风能 B. 煤、石油、天然气 C.核能、生物质能、水能 D. 电能、汽油、柴油 5.从人类生计的环境考虑 , 以下能源最理想的是 ( ) A. 氢气 B. 煤 C. 石油 D. 天然气

青州市第七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十章 能源、材料与社会 第二节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教案 沪科版

第二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能源。知道哪些属于可再生能源,哪些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知道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知道人类发现、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就是其认识自然、理解自然的历史,并能通过。具体的事例进行说明。 3.了解能源的利用和开发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带来了能源危机,也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学会辨证的思考问题、学会关注自然、关注社会。 教学重点: 1.知道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区别。 2.知道世界能源的构成和我国能源的结构。 3.了解能源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分类及能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一颗不大的原子弹能让一个城市变成废区,它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威力呢?原来这种威力来自于核能,太阳能也来自于核能,核能和太阳能是极具发展的新能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能源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能源与社会 学生阅读课本,了解人类能源及其利用的发展过程。 教师:1.什么是能源?

2.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学生回答:1.像煤、石油、天然气、水流、太阳光等能够为人类提供生活、生产所需能源的资源统称为能源。 2.可再生能源:可长期提供货可以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等。不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如煤、石油等。 探究点二能源与环境 教师引导:能源的大量开发和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如何在开发和使用能源的同时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呢? 学生讨论交流:你认为人类如何才能解决好能源与环保这一问题呢?请畅所欲言! 探究点三开发新能源 1.太阳能 学生阅读课本得出太阳能的两种主要利用方式: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教师归纳:采用光转化为热的方式可以发电,也可以供家庭用来取暖、加热生活用水。 太阳能的优点:能量巨大、供应时间长、分布广泛、获取方便、无污染、安全经济。 缺点:能量分散,且又间断和不稳定。 2.核能 核能的开发和利用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核裂变释放能量;另一种是利用核聚变释放能量。 (1)核裂变

初三物理第二十章能量和能源教案

初三物理第二十章能量和能源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第二十章能量和能 教学目标: 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 能结合事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 教学重点: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教学过程设计:一、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师:自然界和生活中,能量以多种形式存在着,请大家思考以下你所知道的能量有哪些? 生:太阳能、化学能、内能、光能、电能、机械能、核能、潮汐能、水能、风能、地热能

师:要求学生必须懂得识别各种能量,特别要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化学能和内能。 师:自然界中的能量可以发生转化和转移吗? 生:交流讨论:能量转化的事例: 化学能内能 化学能电能 电能内能 电能机械能 机械能电能 太阳能电能 机械能内能 内能机械能 师:能量从一种形式变为另外一种形式,叫做能量的转化。能量不仅可以发生转化,也可以发生转移。 生:交流讨论能量发生转移的事例 物体碰撞时,动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热传递时,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 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探究能量的转化。 师:我们知道燃烧木柴,发生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内能,这一过程中木柴的化学能减少,而内能增加,减少的化学能消失了吗?不是的,那是因为减少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同样,干电池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干电池的

化学能减少了,但我们获得了电能,科学家们研究表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必须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师:用能量守恒观点分析以下几个实例: 提出问题:小球在运动过程中,能量应该守恒,似乎小球应该永远运动下去,可事实上,小球的机械能不断减小,最终会停下来。机械能是不是消失了呢?原来,小球在运动过程中,与空气摩擦,所以把机械能变为内能,因此减少的机械能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化为内能。 分析跳动的小丑中的能量转化 分析从手上掸落的篮球的能量转化过程 二、能源与社会 师:能量是由什么提供的呢? 生:能量是由能源提供的。 师:能源可分成哪二大类? 生: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师: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有何特点? 生:可再生能源可长期提供或可以再生;不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很难再生 师:可再生能源包括哪些能源? 生:太阳能、风能、水能以及动植物的化学能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