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与优化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与优化

1)第一产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第二产业。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投资所占比重只有2%左右,结果农业机械化水平很低,第一产业产值和就业人数两个比重下降不同步,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过高,每年每个农村劳动生产率约为200美元,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2)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主要是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的增长不协调,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和产品比重不高。具体表现为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加工工业盲目建设和扩张,一般加工工业供过于求,高质量的加工产品供不应求,传统加工业比重大,以电子、生物工程、海洋工程和航空航天等科学领域带动的新兴产业比重相对较小。

(3)在第二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没有得到同步发展,产业技术水平地,使得第三产业明显滞后,处于世界较落后的水平。投资率持续偏高,消费率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加大。工业化阶段是以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为特征的经济发展阶段。由于第三产业中的大部分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容纳大量劳动力就业,同时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消费结构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要采取措施加大对这些产业的投资力度,促进其加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

优化(1)加强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农业要走出集约型产业投资的道路。

(2)合理安排第二产业投资,在保证第二产业投资绝对量有所增长的同时,使其内部投资结构得到显著改善。

(3)强化第三产业投资,第三产业将得到迅速发展。

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附件1: 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市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国务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调整规划》,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努力打造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双引擎、以现代制造业和基础服务业为双支撑、以都市型工业和现代农业为重要补充的产业格局,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提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实现首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进退有序、松紧结合”。按照首都功能定位的要求,积极发展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端产业,推进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产业的有序退出;研究探索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引导产业发展的新模式,综合运用产业、财政、规划等政策措施,建立“松紧结合”的政策引导体系,促进符合首都经济发展方向的产业加速发展。 “自主创新、循环集约”。按照建设创新型城市和节约

型城市的要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以创新带动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和首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坚持循环经济和集约发展,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扬长避短、重点突破”。紧紧围绕北京城市功能定位,扬长避短地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将科技、人才、文化、信息、区位、市场、总部等优势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发展一批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重点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根植北京、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 “产业融合、功能提升”。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带动首都的工业结构调整,推动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提升区域服务功能,使北京不仅成为国际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转移的承载地,更要积极成为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的承载地。 “深度开放、双向服务”。进一步加强对国内外各种所有制经济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双向服务”,一方面提升服务能力,完善服务功能,改善服务环境,更好地为中央和全国服务,另一方面充分吸纳和争取中央在京资源,为首都产业的发展服务。 “明确定位,协调发展”。首都功能核心区着重发展金融、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城市功能拓展区重点发展科技研发、体育休闲、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扩大总部经济规模;城市发展新区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和为生产、生活

新形势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

新形势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 邓启明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福建福州350003) 摘要: 分析了新形势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提出了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指导思想、基 本原 则和应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 着重就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方向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行初步的探讨。关键词: 产业结构; 调整; 优化; 农村; 农业 中图分类号: F 321 文献标识码: A Th ink ing and coun termea sures for adjusting the rura l industr ia l structure in the new situa tion DEN G Q i2m ing ( Institue of S cientif ic and T echnolog ical Inf orm ation, Fuj ian A cad em y of A g ricultural S ciences, Fuzhou, Fuj ian 350003, China) Abstract: The necessity of adjusting the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e new situation w as analyzed. The guiding though t, basic p rincip le and noticeable p roblem s in the p resent adjustment and op tim ization of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w ere put forw ard. The p relim inary exp loration w ith the focus on the direction and useful countermeasures in the adjustment and op tim ization w as conducted. Key words: Industrial structure; A djustment; Op tim ization; Rural area; A griculture 1新时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家庭承包制的推行和乡镇 企业的异军突起, 我国和我省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 巨大的变化, 呈现出三次产业都得到发展并协调并 进的良性态势。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 济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出现了许多新 情况、新矛盾。表现在农业上, 主要是: (1) 农产 品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农业生产的任务 由解决温饱的需要转向小康的需要, 对农产品的品 种和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2) 农业的发展已由资 源约束变为资源与市场双重约束, 但区域性结构差, 不能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 更难以适应加入 W TO 后所面临的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在农村工 业方面, 则表现为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减缓, 吸纳农 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减弱, 难以再继续支持农民收 入的持续增长。此外, 按照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工 业化和城镇化是农村现代化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摘要: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目前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诸多新矛盾、新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农产品不适应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如何解决好这些新矛盾和新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认识、现存问题及其未来发展方向几方面入手,进行探讨。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China's agriculture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is faced with many new contradictions and new problems, which highlights one of the problems is that the marke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not suited to the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s. How to solve these new contradictions and new problems, is placed in front of us is an important issue. This article from the knowledge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direction of several aspects, were discussed. 关键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Keywords: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正文: 我国农业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之所以说我国农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主要是因为:从农业生产来看,我国农业已由资源约束为主转变为市场约束为主。从追求目标来看,农业发展由以追求产量为主转变为以追求效益为主。从发展动力来看,农业发展由体制推动为主转变为技术推动为主。从政府作用的形式来看,农业发展已由过去的行政领导为主转变为政策引导为主。从销售市场来看,沿海省份已呈现由过去的国内市场为主,逐步转变为国际市场为主的趋势。这一系列的改变,使得我国农业发展必须面对产业结构的调整。 所谓农业产业结构是指农业中各产业的构成比例。它可以分为3个层次:一是生产结构,主要表现为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如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二是产品结构,主要表现为同一生产部门中不同产品之间的结构,如种植业中粮食、油料、蔬菜、水果等作物之间的比例;三是品种结构,主要表现为某一产品中不同品种之间的比例,如小麦当中的硬质小麦与普通小麦的比例,大豆当中转基因品种

加快渭南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思考

加快渭南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思考 2015/9/9 8:53:00 陕西统计局 渭南市是个农业大市,建设初期全市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围绕“做强第一产业,壮大第二产业,全面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推动转型升级,积极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使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逆转,形成了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产业格局。但是,目前,三次产业的结构还不优,产业发展不平衡,针对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经济发展过程中诸多不利因素和矛盾依然存在的现实,要保持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地发展,就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 一、全市产业结构的现状和特点 “十二五”以来,渭南不断创新发展理念,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人均水平继续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4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60.94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7.16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794.51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459.27亿元,增长9.7%。人均生产总值27372元,比上年增长8.1%。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6.1:49.2:34.7发展为2014年的14.2:54.4:31.4,和2010年相比,一、三产业占比分别下降1.9个百分点和3.3个百分点,二产占比提高5.2个百分点。 (一)第一产业结构不断调优 全市农业属于土地依赖型,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全市各级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同时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和层次的不断提高,进一步促进了整个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227.61亿元发展到2014年的384.4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5.8%。农林牧渔及服务业产值比为72.2:1.9:20.8:0.9:4.3,2010年为73.4:1.6:20.1:0.7:4.2,农业占比下降1.2个百分点,牧业占比提高0.7个百分点。全市水果产量自2009年突破200万吨后一直保持在200万吨以上,2010年达到254.25万吨,2014年为292.06万吨,年均增长3.5%;蔬菜产量2010年为191.82万吨,2011年突破200万吨,达到201.35万吨,2014年238.8万吨,年均增长5.6%;2010年肉、蛋、奶产量分别为17.83万吨、8.57万吨、33.56万吨,2014年分别突破20、10、40万吨,达到22.2万吨、10.51万吨、40.23万吨,年均分别增长5.6%、5.2%、4.6%。 (二)第二产业主导地位明显 随着“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全市第二产业不断壮大,主导地位依然突出。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394.55亿元发展到2014年的794.51亿元,年均增长16.8%,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49.2%提高到2014年的54.4%,提高了5.2个百分点。

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 【法规类别】国家产业政策 【发文字号】国发[2005]40号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2005.12.02 【实施日期】2005.12.0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 (国发[2005]4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已经2005年11月9日国务院第1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制定和实施《暂行规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改

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建立责任制,狠抓落实,按照《暂行规定》的要求,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实际,制订具体措施,合理引导投资方向,鼓励和支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切实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和修订财税、信贷、土地、进出口等相关政策,切实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体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家发展改革、财政、税务、国土资源、环保、工商、质检、银监、电监、安全监管以及行业主管等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机制,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增强产业政策的执行效力。在贯彻实施《暂行规定》时,要正确处理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国务院 二00五年十二月二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引导社会投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措施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措施 1建设绿化苗木培育基地 林业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项基础的产业,同时也关系着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等。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的美化城市绿化,对绿化建设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因此,为了更好的达到景观绿化的效果,要使用具有一定规格的大苗,逐渐地绿化城市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和建筑的发展成比例、相协调。这要充分的利用林区的天然林地,构建出一批具有本地特色树种的大苗繁育基地,要重点培育和发展新颖的、适销的且经济价值比较高的、生长速度比较快的品种。经过精心的组织技术力量,注意大苗的培育方法,建立培育的标准体系,逐渐地培育出具有发达紧凑根系、完美树形以及健壮的生长势和较大的树体,这也为绿化用苗提供出适应的栽植条件,而且还能够顺利地存活和生长的树种来。 2林业分类经营理论 林业产业发展模式的确立,主要是以林业分类经营理论作为最终依据的,这也是现阶段林区发展所倡导的具体要求。由于当下在林业发展过程当中,为了加大林业资产的收益,需要在天然林资源的基础上,再建设一个具有特色与优势的原料林生产基地,要真正能够突出树种的优势,不断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这样做的目的既能够保证带动本地林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的同时,还能够为特殊产业的生产经营等提供具有特色以及优势的树种与材料。对当地的林业发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3对林业经济机构进行有效调整,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为了满足当地林业发展的具体需求,首先需要对林业经济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与规划。现阶段,我们也知道有很多的森林资源都遭到了大面积的破坏,要想使得林业资源的破坏降到最低点,需要建立合理的林业经济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合理地开发与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还能够为促使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再让森林资源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维护生态发展的平衡,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保障社会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提供强有力的后盾。对于促进林业产业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强化价值观,促进人和自然间的和谐相处 在林业资源发展过程当中,不管是从事造林、采伐或者是培育行业等,为了促使其可持续发展,首先都要充分遵循着自然环境的客观发展规律的,而且还要科学合理地借助这种自然力的优势,真正地提升林业产业的生产力。一旦发现有破坏生态环境或者是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等的一些不良的林业生产行为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严格制止,严厉打击,要真正地促进人和自然等系统的平衡与协调发展。依据市场环境的需要,从全方位多视角出发,做好林业结构的调整,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发展林区经济以及维持生态建设的一条必经渠道。为促使生态文明向着更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做好准备工作。 5加大林业产业投入,加强人才建设与培养,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加大资金投入和支持,是推进林业产业发展最为直接且有效的一个途径。对于一些贫困地区,可以通过增加国家的财政支出,对其进行大力的支持。对于森林资源收益较好的区域可以实行以林养林的制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总的来说一句话;就是建立完善的资金,大力支持林业产业的发展。资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是用于人才建设投入,一类主要是用于对实际林地的保护。其中,人才的建设与培养对于林业产业的发展和建设的意义是重大的,林业的建设、保护、包括林业砍伐实际上都是一些人为造成的,因此,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产业技能的人才以及产业劳动素质过硬的队伍,通过专业的培训,对林地进行合理的修剪、利用以及维护。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也才能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上的帮助。 6林业产业发展要依托市场发展的需求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需要反思的若干问题 1、我国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目标过分强调比例关系的变化 理论界研究工业发达国家在不同工业化阶段所对应的产业各种比例关系(如钱纳里模式、库兹涅茨模式等所规定的三次产业比例关系)。我国往往以此为基准来确定当前我国工业化阶段,确定三次产业之间是否存在偏差,并以“纠偏”作为结构调整的目标。当前我国一直强调要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就是以为当前工业化阶段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偏低,从而要进行“纠偏”。 追求单纯的数量比例关系变化往往其效果难以取得。这么多年来我国一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其纠偏效果并不明显,值得反思。实际上,单纯的数量上升并不能解决产业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从产业发展角度看,(三次)产业之间内在的协同发展往往比单纯的数量比例关系更为重要。也就是说,解决某些制约相关产业的“瓶颈”更为重要。 2、我国工业发展的定位目标没有确定 一是重化工业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定位没有确定。目前我国有两种观点,一是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要尽量利用国际贸易或走出去来获取重化工业产品,从而减少能耗和污染;二是我国无法绕过重化工业阶段,重化工业将为我国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支撑。尽管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但依靠国外市场来发展本国经济总是存在风险和难度。不能否认根据世界工业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工业化道路所总结出来的工业化规律。当然,重化工业阶段随着技术不断创新,应该说,重化工业的内容和工业发达国家工业化阶段存在差异。 二是制造业的国际产业分工定位目标尚未确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理论界一致认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加工厂”,要向世界制造业中心转型,要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实际上,一方面,我国产业发展需要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是基本出发点;但另一方面要解决产业高端化(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创造”)问题,需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是战略任务。这二者之间存在矛盾性。从而导致了我国产业政策的出台存在摇摆性或者矛盾性。 3、重视产业链升级融入国际产业链而忽视了本土产业链的建设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产业结构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种粮难于致富表现为现实。据该旗农业信息办公室专题调查表明:97%的农民认为,单一靠种粮食来致富发家,是不可能的。绝大多数农民认为,现阶段种粮食只能是糊口,不种粮食又种什么呢?只有3%的农民认为,种粮食可以致富,前提是要土地广,资金雄,技术强,形成一定规模种植。 二是农民致富欲望减退了,小富即安,甚至不富也安思想较为严重,极不适应时代要求。据该旗农业信息办专题调查获悉:只有15%的农民对农业生产树立了一定信心,还在一定程度上探索新领域、摸索新技术、收集新信息、寻找新项目,75%的农民对农业生产,特别是对种粮食生产表现为无可奈何,总认为不种粮油就没有办法,只有还是种起吗?10%的农民干脆不种,举家外出务工,其中40%的农民认为:只要政策不变,现在这样,种点耍耍粮食够自己吃饭就行了。只有10%左右的农民认为:农村、农业还有搞头,还想将自己的粮食多点,存款多点。 三是农民科技文化、思想素质、劳动意识与脱贫致富奔小康、农村产业化发展要求极度不适应。该旗农业信息办公室调查表明:%农民,都选择的是不愿意请人有偿服务和自己学习新技术,这可能与现实农业劳动力有关,目前,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劳动力真是: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年轻点、有知识的、会经营的农村劳动力基本上都外出务工去了,剩下来在家务农的这部份人,一般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较差,因为,基础上就相差了。

四是干部农村工作方法与市场经济要求和农村工作新情况、新形势极度不适应。调查研究中发现:一些乡镇干部和农村干部整天忙于日杂事务,思农村发展规划、想农村富裕措施、带群众走富裕路,促先进帮后进的想法都不曾有过,终日忙于应酬,长期喝得醉醉的,红起一张脸,声音又大不过的,更可笑的是,一部份乡镇、农村干部一说起,农村、农业结构调整问题就自言自语地说:“不外乎是少种粮食多种经作,格外还要啷个搞吗?”这种现象虽然是极少数,但的确存在。 五是少数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对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不象搞“形象工程”、“民心工程”哪样热心。其表现在:一些乡镇主要领导对本乡镇农业资源认识不足,心中无数,对农业结构调整无整体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或者是只召开了相关会议,具体行动差,与中央农业结构调整要求相距太远了。 六是农业结构调整与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实施农业综合规划没有紧密地结合起来,部分乡镇农业结构调整仍表现为就结构调结构,没有充分发挥本地资源、区位资源、人文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前期农业规划、区划研究成果。 七是宣传力度不够,产业政策未鼓励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调整本身需要一定的投资,需要全体农民自觉参与,笔者调查了解到,个别乡镇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农民群众真正了解本乡镇结构调整规划的不多,乡镇出台了农业结构调整产业政策的更不多,即是出台了产业政策也不具体,难于操作。

(完整版)东莞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东莞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东委发[2009]7号 为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推动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探索转型发展之路,2009年4月16日,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重点方向以及主要措施。 一、深刻认识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30年来东莞走的是一条典型的传统发展道路,尤其是集粗放型增长与外源型主导为一体的产业结构,带来了土地、人口、资源、环境等难以为继的突出问题。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东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最核心任务,今天不主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明天就会被产业结构所调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加深,东莞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抗经济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凸显,遇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同时,金融危机客观上带来了市场优胜劣汰的机会,利用时机重新洗牌,就能越洗越强。因此,我们必须坚定在金融危机条件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信心,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创造性地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团的讲话精神,强化机会意识,抓住国家政策更加有利、国际原材料大幅下跌和企业转型升级主动性更强、空间更大的时机,发挥我市软硬实力较为

雄厚的优势,继续坚持“四个忍得住”,下大气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矢志不移地抓转型升级,坚持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努力稳定加工贸易的增长,着力加快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再创竞争新优势,既为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积极努力,又为今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全市产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完成之日,就是东莞经济脱胎换骨之时,从而实现建设富强和谐新东莞的目标。 二、全面把握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和目标 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为指引,以省委省政府“三促进一保持”的决策部署为工作重点,以产业规划统领结构调整,以帮扶重点企业夯实产业基础,以企业转型带动产业链延伸,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强化产业关键缺失项目招商,稳步推进低附加值项目有序转移,优化调整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确保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双转型。 目标要求: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产业规划和政策,力争用10 年左右的时间,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并转”、高新技术产业和适度重化工业“两翼齐飞”、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产业发展转入自主化、高端化、规模化、集聚化、品牌化的轨道,实现三次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必要性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的必要性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必要性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比改革开放时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目前仍要继续优化。总体上说,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新阶段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产品供求关系逐步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由过去单一的变为资源和需求双重约束,农产品结构和质量问题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突出矛盾。随着城乡居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迈进,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明显上升,并且表现出农产品需求多样化的特点。面对这种市场需求的变化,迫切要求农业生产从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向适应优质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转变,从追求数量为主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 2.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特别是我国加入WT()后,农业的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需求来安排农产品的生产,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生产资源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有利于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从目前看,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依靠增加农产品数量或提高农产品价格来增加收入的潜力已经不大。而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档次,发展名特优新产品,一方面可适应市场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4.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的重要手段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农业资源一方面相对短缺,过度开发利用,另一方面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不高,浪费严重。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挖掘资源利用的潜力,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就可以做到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合理保护相结合,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则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科学安排。由于各地的条件不同,农业产业结构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一般说,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以市场为导向 要根据市场需求及其变化趋势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满足社会对农产品多样化和优质化的需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不能局限于本地市场,而要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不仅要瞄准农产品的现实需要,还要研究未来的市场需求趋势,以便在未来的市场变化中抢占先机。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市场变化趋势的研究,逐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产品流通体制,建立反应灵敏的信息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讲解

内容提要及关键词 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振兴农村经济, 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根本途径。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特别是积极引导粮、棉高风险区的乡镇农户种植香菇、甘蔗、油茶、两用油菜等作物和发展畜、禽产业, 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新的跨越。在农村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中、新型产业增加值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确保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稳定增加及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但从当前形势分析,我们仍面对着买方市场发育不全、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的巨大压力, 以往修修补补式的结构调整已很不适应目前宏观经济形势, 如何加快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为此, 笔者对××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研究。发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存在的一些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农业结构调整给农民带来更大的实惠。 关键词: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对策和建议 目录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 (4) 1、农村经济总量增加, 农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4) 2、种植业结构调整有了较大进展, 培植出一批骨干产业 (4) 3、畜牧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 培育出一批特色畜禽产品 (4) 4、科技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农产品质量有一定改善 (4)

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 农民增收渠道有新的拓展........................... 5 二、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5 1、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 (5) 2、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条件总体水平低,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5) 3、农村市场发育不全, 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滞后, 农产品流通渠道仍不顺畅 (5) 4、农民科技素质较低, 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够,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5) 5、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亟须提高 (5) 6、涉农龙头企业数量不多, 规模不大, 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能力弱 (6) 7、农业投融资体制不畅, 结构调整的资金不足............................................. 6 三、今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和措施 (6) (一进一步认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刻内涵 (6) (二今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工作重点 (6) 1、工作思路 (6)

关于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问卷(终审稿)

关于新农村产业结构调 整调查问卷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问卷 ——关于沂蒙老区改革开放调查 平邑县(市、区)郑城乡(镇)石家庄村 同志,您好! 我们是内蒙古大学13级的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为了解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为了解调查各领域变迁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把握和理解国家深化改革的政策举措,为了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们做出此次调查。请您大力支持、积极配合。谢谢!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一、您的性别为: □男□女 二、您的文化程度为: □不识字或少识字□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 三、您的职业是: □农民群众□村干部□乡(镇)干部□其他 四、您对您所在的村(镇)目前农村现状的看法: 1、种植业生产 1.1您认为您所在村发展种植业的自然条件(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很好□好□一般□比较差 1.2您所在村耕地实现机播、机耕、机收的情况为: □基本上没有实现□有一半都实现□基本上都实现 1.3您对您所在村农资供应(化肥、种子、农药、地膜、饲料等)状况: □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太满意 □不满意 2、养殖业生产 2.1您所在村(镇)的养殖业情况为: □没有人养殖□散户养殖为主□规模养殖为主 2.2养殖方式为: □坡养为主□圈养为主 3、您所在村的自然条件是:

□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居住相对集中、交通、信息还算不错 □居住集中、交通便捷、信息畅通 4、您对您家近几年的家庭收入提高状况是否满意 □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太满意 □不满意 5、您对您所在村(镇)的生存环境是否满意 □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太满意(脏、乱、差) 6、您认为您所在村(镇)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如何 □水平低□一般□水平较高 7、村级班子 7.1您所在村(镇)有无下派大学生村官 □有□无 7.2您觉得大学生到了您村(镇),对您村(镇)的发展是否有所帮 助 □大有帮助□帮助不大 7.3您是否期盼着给您村(镇)也下派大学生村官 □是□否 7.4您最希望大学生村官最能给你们提供哪方面的帮助 □给我们带来科技致富的知识 □给我们带来好的发展点子和思路 □配合村干部搞好村里的工作 五、您对国家在农村实行的各项惠农政策措施的态度: 1、您对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怎么看 □非常好,确实落到了实处□正在逐步落实,但实施起来困难很大 □基本上没有落实□只停留在口头上 2、您村(镇)对国家粮食综合补贴政策的贯彻执行: □公开、公平、公正,农民满意,种粮积极性高涨 □存在不公正的现象,村干部克扣了一部分补贴 □存在不公平的现象,有些人没种那么多粮,却拿到了不少的补贴 □存在不公开的现象,种粮补贴,村里没有张榜公布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与新举措》(下)93分答案

考试标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与新举 措》试卷本试卷共有判断题10 道,单选题10 道,多选题10 道,总分100 分,85 分 及格。 所属课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与新举措》(下) 倒计时 43:27 您的得分:93.33!恭喜,您通过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与新举措》(下)的考试! 一、判断题(10 道) 1. 全球总的产品供给需求环境,将会出现供给较大增长和需求不断增大的趋势。 正确 错误 2. 从全球资源能源的市场来看,需求相当旺盛,资源能源的储备快速增长,甚至在不断地增大。 正确 错误 3. 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挑战包括国际贸易进入缓慢增长期、全球产业结构深刻转型、工业化成本显著上升和全球产业结构深刻转型。 正确 错误 4. “创新是经济繁荣的永续源泉”。语出汤因比。 正确 错误 5. 人口大国出现民工荒,劳动力的成本会上升,会导致工业化成本上升。 正确 错误 6. 在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的产业结构调整必然会加快,尤其是气侯问题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后,产业结构必然要向低碳等新的产业结构模式转型。 正确 错误 7. 大变局大调整,使传统的产业生产模式,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发展急剧转型。 正确

错误 8. 中国较多的依靠对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会遇到很多机遇。 正确 错误 9. 从资源能源的供给看,中国需求很大,人均水平较低,人均的资源能源水平占有量较低。 正确 错误 10. 绝大多数的国家,在工业化的初中期阶段,享受“人口红利”。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10 道) 1. 从()看,需求相当旺盛,资源能源的储备不可能快速增长,甚至在不断地减少,正是这种供需状况,使世界市场上的资源能源争夺战越演越烈。 A. 资源能源的开发 B. 资源能源的供给 C. 资源能源的需求 D. 全球资源能源的市场 2. 从()看,中国需求很大,人均水平较低,人均的资源能源水平占有量较低。 A. 资源能源的使用 B. 资源能源的供给 C. 资源能源的需求 D. 资源能源的开发 3. 对于所有产业的不同的生产环节,进行鼓励或者限制,指的是()。 A. 结构性的产业政策 B. 独立性的产业政策

2019年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后发展地区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必须只有奋力抢占国际经济科技制高点,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对科技创新作出全面部署。xx作为后发展地区,经过上个世纪未国有企业改制,大部分国有工业企业被民营企业所替代。民营企业结果多年的发展,在管理模式、工业技术、产品换代等方面,随着工业高速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从全国的范围来看,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全国工业平均发展水平,很多企业产品单一,创新能力差,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低,企业生存困难,市场竞争力弱。纵观这些企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根本原因仍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低。 一、后发展地区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 为了找准后发展地区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后发展地区72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只有4%的企业生产拥有自己发明专利的产品;35%的企业生产传统产品,31%生产外来引进产品,30%直接贴牌代加工。4%生产自有知识产权产品的企业,在国际国内同行业知名度极高,皆是同行业龙头企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部分企业家极为重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他们重视创新人才的收集和培养,都建有专门编制的产品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每年都

有2-3个新的发明专利和3-5个实用新型专利推出。在与企业家交谈中,我们发现他们即有很大的抱负誓做第一,又有敏感的危机意识不断的通过科技创新去保持自己领先同行的地位。他们都深刻意识到科技创新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首要前提,并付之于坚定不移的行动中。结果是创造了自己品牌,占领市场,影响市场,很快在几年间完成了跨越式壮大发展。另外96%的没有生产拥有自己知识产权产品的企业,在与企业家的交谈中,感觉到相当一批企业家还是认识到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但他们创业的初衷仍是与盈利赚钱自足为目的,尽管这种想法在企业初始发展期为积累资金是于情于理可以认可,但相当一批企业在完成初始资金积累后,企业家并没有采取抓住时机,积极拓展谋求发展的态度,而是仅看眼前利益,满足现状,不敢或推迟科技创新的步伐,企业过分的强调了科技创新投入的人力、资金、市场开发的风险,不了解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不了解市场未来的变化,不善于借助国家对科技创新支持力量去帮助企业进行跨越式发展,结果始终停留在被动落后市场一步的境地,很多年来挣扎在市场竞争边缘。总结起来,就是明知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就是下不了决心走出这一步。 (二)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确立 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后发展地区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比较大。据统计,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只有0.76%,远低于发达国家2.5%—4%的水平;有科技研发活动的企业仅为38.7%,设立研发

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核心提示 “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国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全面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是当务之急。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在工作中,我们要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 本期“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联席评论”关注话题——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我们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长。节能减排工作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节能减排形势还相当严峻。必须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节能减排思想不动摇,工作不松懈,力度不减弱,步伐不放缓,全面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密切相关。要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按照“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要做好下面五项工作: 一、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约束,依法严格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用地审查,严格贷款审批。建立健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责任制,严肃查处越权审批、分拆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坚持高标准,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 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抓紧制定重点行业“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方案,将任务按年度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指导、督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安排资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中央财政统筹支持各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加大支持和奖励力度。完善淘汰落后产能公告制度,对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严格控制国家安排的投资项目,暂停对该地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办理核准、审批和备案手续;对未按期淘汰的企业,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对虚假淘汰行为,依法追究企业负责人和地方政府有关人员的责任。

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与挑战

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与挑战 近两年我国经济发生新的变化,出现一些新特点,最突出的是经济增长速度呈现趋势性放缓,经济转型的动力增强,压力加大。世界经济也在发生一些变化,比如,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实施重振制造业战略,新一轮技术创新和产业革命孕育着突破,等等。这些新变化不仅给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不少机遇,也带来不少挑战。 面临五个方面的机遇 机遇一:新的区域增长极和产业升级动力正在生成。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其实正在发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现代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相当活跃,近两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一直处于扩张期,今年以来这种态势仍然明显延续。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效果凸显,新的区域增长极正在形成。在东部工业增加值、出口利润和财政收入等指标明显下滑时,中西部一些省份和城市的这些指标却逆势上扬,甚至大幅度上升。产业迁移促使要素流动,有利于矫正扭曲的市场价格和效益分布状况,催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新动力。制造业技术创新和转化应用能力有所增强,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逐步提高。同时,全社会就业总量并未减少,相反还在扩大,去年经济增速慢于8%,但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年初预期目标366万人。正是由于产业结构、区域布局和增长动力的这些新变化,我国才能在经济增速放慢的情况下扩大就业容纳量。 机遇二:我国的市场回旋余地大,综合竞争优势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新技术和产业容易形成规模经济,应用新技术的成本会迅速下跌,成本下跌就可以促进产业化、商业化、规模化。当前,虽然我国土地、资源、环境、劳动力等综合成本确实在上升,但我们的综合竞争优势仍然明显。有12项指标,其中除了对劳动力成本和水电成本上升的评分为下降之外,其他10项指标评分全部是上升的,包括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基础设施条件、产业配套环境、政府服务效率,还有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等。 这表明我们的综合竞争优势仍然明显。虽然我国劳动力数量增长速度放慢了,甚至绝对量减少了,但是这么多企业肯定并继续看好中国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可见,不能简单说年轻劳动力减少,人口红利就没了,而劳动力素质提高则是我们新的人口红利来源。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当中,劳动力素质提高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我国的市场规模和回旋余地这么大,又有这样明显的综合竞争优势,我们应该利用好这些积极因素,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机遇三:地区分工和产业布局将展开新的重组。我国坚持扩大内需方针,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汇成4股潮流,居民消费结构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升级进程持续活跃,投资和消费两大内需十分旺盛。中西部和东部的差距也是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中西部正在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一些资源型城市加快产业转型,新的市场需求和后发优势孕育积累,产业梯度转移的战略纵深不断拓展。“十二五”期间,突出环境约束、民生改善和创新驱动的转型导向日益鲜明,支持结构优化、实体经济发展和有利于构建生态文明的财税金融改革、资源价格改革,以及鼓励竞争的改革,亦将陆续配套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分工、市场需求、产业关联、制度环境等都将继续发生新的变化。 机遇四:产业组织和供应链将发生新的整合。在新技术和新市场的引导下,原有的工业门类可能演化为生产性服务业,传统的服务业可能整合为新型的服务业,制造业的核心业务可能越来越趋向于精、专、强,而原来的非核心业务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