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医嘱专项点评表

抗菌药物医嘱专项点评表

*:开具限制级或特殊级的抗菌药物,医嘱医生应具有相应资格或有上级医生签字。合格划“√”不合格划“×”。

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技术规范(含点评模板表)

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技术规范(含点评模板表) 一、概述 处方点评是医疗机构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专项处方点评是医疗机构根据药事管理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点评的范围和内容,对特定的药物或特定疾病的药物(如国家基本药物、血液制品、中药注射剂、肠外营养制剂、抗菌药物、辅助治疗药物、激素等临床使用及超说明书用药、肿瘤患者和围手术期用药等)使用情况进行的处方点评。 为了贯彻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53号令)及《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促进我省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厅将委托云南省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云南省药事管理及临床药学质控中心组织部分专家和临床药师陆续制定我省特定药物的专项处方点评技术规范。首个技术规范为《云南省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技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为《规范》)。 《规范》重点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 1.简化点评项目。重点针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对于抗菌药物一般属性方面的点评工作做出简化,如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方面,这些内容的点评依照《处方管理办法》及药品说明书中所列项执行即可。重点突出抗菌药物的适应证是否适宜、临床应用相关依据是否成立等重点难点问题。 2.注重解释定义。针对现有的指导性文件中一些定义不符合我省省情,在实际工作中给处方点评工作人员造成难点的地方,结合近年来我省一些医院在点评工作中的经验尽量加以解释,统一标准,方便处方点评工作人员具体执行。 3.强化可操作性。现有的一些指导文件对于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及应用范围等做出了规定,但相关规定较为零散,缺乏统一的文件进行归纳明确,造成执行时产生一些争议,本技术规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点评的要点及细则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加强了可操作性。 总之,《规范》侧重于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指标的点评、处方(医嘱)的规范性检查

处方点评医嘱点评

2020年06月医嘱点评 本月药师查房,主要存在药品配伍禁忌问题、溶媒用量问题。 案例1、病历号:xx女岁科室:医师: 临床诊断:2型糖尿病 主要用药: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 维生素C注射液2.5g/静滴每日一次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ml 点评:1、配伍禁忌用药。维生素C注射液辅料中含有碳酸氢钠,碳酸根与葡萄糖酸钙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所以这两种药禁止在同一输液瓶内配伍使用。2、护士需严格把关。 案例2、病历号:xx男岁科室:医师: 临床诊断:多发脑梗死 主要用药: 5月27日:甘露醇注射液250ml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静滴每日一次 点评:配伍禁忌。甘露醇注射液为过饱和溶液,地塞米松为磷酸酯的钠盐注射液,内含0.2%亚硫酸钠,与过饱和20%甘露醇注射液混合,可使甘露醇发生盐析反应,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危险,虽然较为常用,但不推荐临床将这两种药配伍使用。 6月4日:

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维生素C注射液1g 维生素B6注射液0.1g静滴每日一次 氯化钾注射液5ml 点评:这种配伍临床较为常见,虽然没有浑浊、沉淀等配伍变化,但静脉补钾的同时滴注钠盐,会降低钾的转移。一般用法将10%氯化钾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单独滴注。 案例3、病历号:xx女岁科室:医师: 临床诊断:脑梗死 6月4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注射用奥美拉唑40mg;■'续滴每日一次 氯化钾注射液7ml 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吡拉西坦注射液4g/续滴每日一次 氯化钾注射液7ml 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注射用氨甲苯酸0.2g/静滴每日二次 氯化钾注射液7ml 点评:1、氯化钾属于高危药品管理,输液时主观感觉输液部位非常痛而影响用药,浓度太高会造成周围血管炎症,与其它药的输液速度不匹配,宜单独给药。

处方抗菌药物专项点评总结【范本模板】

二0一七年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 按照卫办政发(2016)32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2017年7月对医院门诊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开具的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点评。点评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药品说明书等,对处方的用药指征、联合用药、用药频次、给药剂量等项目进行合理性评价。 点评中提取门诊2017年6月处方3900张,含抗菌药物处方941张,占总处方百分比为24。13%;其中急诊处方454张,抗菌药物165张,使用率36.34%;;门诊处方3446张,抗菌药物776张,抗菌药物使用率22.5%。 分科使用情况如下:儿科处方591张,抗菌药物284张,使用率48。05%;妇产科249张,抗菌药物138张,使用率55。42%;口腔科62张,抗菌药物31张,使用率50%;内二科495张,抗菌药物134,27。07%,耳鼻喉科116张,抗菌药物28张,使用率24。14%;便民门诊346张,抗菌药物50例,14.45%;内一科147张,抗菌药物16例,10。88%;外二科185张,抗菌药物19例,10。27%;外一科806张,抗菌药物67例,8。31%。 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416张,占总处方数10.67%,占抗菌药物处方数的44.21%.限制级处方73张(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替安、头孢他啶),占抗菌药物处方数7。76%;含口服抗菌药物处方591张,占抗菌药物处方数的62.81%;含静脉滴注处方数350张,占抗菌药物处方数37.19%。 抗菌药为处方点评结果分析: 给药途径:静脉滴注的抗菌药物占37。19%。静脉输液可以使抗菌药物在患者感染部位集中,快速提高有效血液浓度,对抵抗抗原菌的侵袭十分有效。静脉输液是一种创伤性的给药方式,其可以直接对患者的循环系统进行影响,患者经此方法治疗效果较好,但也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进入血液循环,极易出现肺肉芽肿、肺水肿、静脉炎症和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严格控制门诊患者静脉输注使用抗菌药物比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推荐大部分轻、中度感染予以口服治疗。现浙江、江苏、广东等省以全面取消普通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安徽省卫计委公布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后附). 给药频次: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绝大多数为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其杀菌活性与药物浓度超过对细菌MIC 时间长短有关,血液或组织低于MIC时,细菌可

住院病历抗菌药物点评(五篇范例)

住院病历抗菌药物点评(五篇范例) 第一篇:住院病历抗菌药物点评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医嘱点评总结 通过上半年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统计,发现临床科室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方面仍不规范,为此,医院组织以主管院长为组长,医务科长、药剂科长及多学科高职医师为成员的专项检查小组人员,对我院八月份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专项抽查,并就应用合理性及管理方面点评如下:一、八月份全院出院人数827人,抗菌药物使用人数539人,其中,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人数17人,使用率占使用抗菌药物人数的2%。 各临床科室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患者数:内一科2人(1207173、1206390),一例为发热待查,一例为肺部感染; 儿科4人(1206151、1206765、1206550、1206909),四例均为支气管肺炎患儿; 普外科2人(1207059),一例为淋巴管炎,一例为肝硬化、肺炎; 神经外科9人(1205610、1208056、1206769、1206887、1207035、1206824、1205782、1206952、1203450),四例为高血压脑出血,五例为脑外伤。 五官科、内二科、妇产科、骨科未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二、存在问题 1、使用指征不明确。 非手术科室的6例患者均为感染性病例;手术科室的11例患者中,外科2例为抗感染治疗,神经外科的9例患者均为预防性用药。 2、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送检率严重不足。 按照卫生部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方案》中要求,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送检率需达到100%。8月份,非手术科室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前内一科2例均送检,儿科4例未送检;手术科室:11例应用特殊级抗菌药物均未进行微生物送检。

病历医嘱单点评工作表

病历医嘱单点评工作表(总3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病房医嘱单点评工作表医疗机构名称: 点评人: 填表日期:

注: 1.有=1 无=0;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A:用药品种总数; C:使用抗菌药的病历数; D:抗菌药使用百分率= C/病历用药总数; E:使用注射剂的病历数; F:注射剂使用百分率= E/病历用药总数; G:病历中基本药物品种总数; H:国家基本药物占病历用药的百分率= G/A; I:病历中使用药品通用名总数; J:药品通用名占病历用药的百分率 =I/A; O:合理病历医嘱总数 P:合理病历医嘱百分率:O/病历总数2.存在问题代码 (1)不规范病历医嘱书写: 1-1.病历医嘱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1-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 1-3.新生儿、婴幼儿病历未写明日、月龄的; 1-4.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病历的; 1-5.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 1-6.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 1-7.病历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进行用药分析记录的; 1-8. 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 1-9. 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病历的; 1-10.中药饮片病历药物未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等特殊要求的。 (2)用药不适宜病历: 1-1.适应证不适宜的; 1-2.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 1-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 1-4.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 1-5.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1-6.联合用药不适宜的; 1-7.重复给药的; 1-8.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 1-9.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3)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病历应当判定为超常病历:

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总结

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总结 临床药学室对2019年01月份抗菌药物处方进行专项点评。按照要求,对我院25%的医生每人50张处方的标准进行随机抽查,利用临床药学管理系统进行随机抽取,涉及42位医生共计抽取的使用抗菌药物处方1105份,进行集中点评。现将点评结果总结如下: 1105份抗菌药物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合理995份,不合理110份,合理使用率为90.04%,与2018年12月份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不合理问题详细情况如下表: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主要问题集中在给药间隔不适宜,此类不合理处方共计96例,占不合理处方总数的87.2%,占全部抽查处方的8.69%,如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给药频次不适宜,克拉霉素缓释片超出常用给药频次,诺氟沙星胶囊用法用量不适宜,头孢克肟胶囊给药频次偏低,阿奇霉素肠溶片超出常用给药频次;门诊静滴甲磺酸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菌药物用法用量不适宜等。给药剂量也是不合理问题集中的原因之一,共计21例,占不

合理处方总数的19.1%,占全部抽查处方的0.19%,如抗Hp联合治疗方案使用不规范以及用药与适应证不相符,如急性胃肠炎、肠系膜淋巴结炎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抗菌药物给药剂量不适宜。其次不合理处方的问题集中在临床诊断中无病原学诊断(诊断不够详细、明确,使用抗菌药物指征不明确等),共计17例,占不合理处方总数的15.45%,占全部抽查处方的1.54%,如诊断炎症未明确是急性还是慢性,上呼吸道感染未注明细菌感染,上呼吸道疾病、肠炎、胃炎、眼外伤、腹痛、咯血待查等无病原学诊断病。 此次点评结果已经按规定上报有关职能科室。 临床药学室 2019年02月12日

抗菌药物专项点评表

抗菌药物专项点评表 科室:非手术;月份。病历号。医生。序号: 基本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体重Kg 入院时间。出院时间。住院天数: 药物过敏史:无/有(药名:);其他慢性疾病: 诊断: 1、 2、 3、 检查日期 T(℃) ___) N(%) CRP(mg/L) ALT(IU/L) AST(IU/L)

Cr(μmol/L) 其它检查 影像学诊断: 1.X线/CT/磁共振 2.部位: 3.结论: 临床症状: 与感染有关的症状: 1.未做 2.做(送检日期。送检标本:)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 细菌培养及___结果: 用药目的: 1.预防 3.治疗(感染诊断)

三级管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注射用药请同时写清溶剂名称及用量): 溶媒(量)及药品名称(单次剂量)频次 途 径 总用量起止时间(月/日/时/分) 累计使用抗菌药的量g和天数天 治疗结果: 治愈/好转/无效/其它 有/无继发(医院)感染 有/无使用抗真菌药 合理 不合理,原因: 用药合理性评价: 无适应症 药物选择 单次剂量 给药频次

溶媒 给药途径 药品更换 药品配伍 疗程 经济学原则 检查完善度 开具资质 微生物送检 会诊 是否存在医师越权使用: 管理指标 否,病程中有记录(上级医师查房意见) 有/无特殊级抗菌药物会诊单 是,病程记录中无记录(主治医师以上医嘱)填表人: 科室:手术;月份。病历号。医生。序号:

基本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体重Kg 入院时间。出院时间。住院天数: 药物过敏史:无/有(药名:);其他慢性疾病: 出院诊断: 1、 2、 3、 检查日期 T(℃) ___) N(%) CRP(mg/L) ALT(IU/L) AST(IU/L) Cr(μmol/L) 其它检查

住院病历抗菌药物点评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医嘱点评总结 通过上半年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统计,发现临床科室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方面仍不规范,为此,医院组织以主管院长为组长,医务科长、药剂科长及多学科高职医师为成员的专项检查小组人员,对我院八月份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专项抽查,并就应用合理性及管理方面点评如下: 一、八月份全院出院人数827人,抗菌药物使用人数539人,其中,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人数17人,使用率占使用抗菌药物人数的2%。 各临床科室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患者数: 内一科2人(1207173、1206390),一例为发热待查,一例为肺部感染; 儿科4人(1206151、1206765、1206550、1206909),四例均为支气管肺炎患儿; 普外科2人(1207059),一例为淋巴管炎,一例为肝硬化、肺炎; 神经外科9人(1205610、1208056、1206769、1206887、1207035、1206824、1205782、1206952、1203450),四例为高血压脑出血,五例为脑外伤。 五官科、内二科、妇产科、骨科未应用特殊使用级抗

菌药物。 二、存在问题 1、使用指征不明确。 非手术科室的6例患者均为感染性病例;手术科室的11例患者中,外科2例为抗感染治疗,神经外科的9例患者均为预防性用药。 2、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送检率严重不足。 按照卫生部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方案》中要求,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送检率需达到100%。8月份,非手术科室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前内一科2例均送检,儿科4例未送检;手术科室:11例应用特殊级抗菌药物均未进行微生物送检。 3、使用权限的管理。 按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时必须严格掌握指征,需经过相关专家讨论,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但在我院病历抽查中发现,大部分病历在记录中未发现相关人员讨论情况及同意的记载,存在超权限使用情况。 三、整改措施 1、各科室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培训,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掌握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指

抗菌药物医嘱点评

住院医嘱(出院病历)抗菌药物点评 点评方案: 1.抽样频率:1次/月 2.抽样时间:每个月初(对上一个月出院病例进行点评) 3.抽样范围与点评内容:重点抽查抗菌药物使用比例较高的临床科室,外科(外 一、外二、外三),眼科等手术科室出院病历的抽取,每个科室抽取5份出 院病历进行抗菌药物合理性点评,重点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指证、联合用药指证、用法用量、病原学、分级管理落实情况及抗菌药物临床分析记录。 点评标准: 一、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点评标准(手术病例) (一)是否存在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 1. 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臵、人工关节臵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 污染手术(Ⅲ类切口):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二)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用是否适宜: 1. 抗菌药物选用的品种 2. 抗菌药物给药剂量、频次和途径是否合理。 (三)给药方法是否适宜

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

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 按照卫办政发(2011)56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2012年第一季度对医院门诊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点评。点评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药品说明书等提供的信息对处方的用药指证、联合用药、给药频次、给药剂量、平均用药品种等项目进行点评。 我们抽查了门诊处方661张,含抗菌药物处方268张,占总处方数的40.54%;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8张,占总处方数的1.21%;限制性抗菌药物65张,占总处方数的9.83%;含口服抗菌药物处方112张,占总处方数的16.94%;含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处方140张,占总处方数21.18%。 2012年第一季度各临床科室268张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汇总表1 抗菌药物处方点评结果分析: 1.给药途径静脉滴注的抗菌药物占21.18%(140/661)。医师对患者采取的主要治疗措施多选择输液,输液已经成为我国临床主要的给药途径。有报道,2011年中国输液消耗量110亿瓶,人均8瓶,远高于国际人均 2.5- 3.3瓶的水平。如何减少抗菌药物的输液量,提倡非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值得推广。

2.给药频次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绝大多数是时间依赖型的,其杀菌活性与药物浓度超过对细菌MIC时间长短有关,血液或组织低于MIC值时,细菌可迅速重新生长。应该依 据PK/PD原理制定给药方案,时间依赖型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且半衰期短的抗菌药物应多次给药使T>MIC的时间延长,达到最佳抗菌效果[1]。我院门诊给予该类抗感染用药均为一日一次,不甚合理。 3.单次给药剂量 1)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2g(阿莫西林1.0g克拉维酸钾0.2g),依据2008版药物手册给药条件说明,克拉维酸钾单次剂量不应超过 0.2g[2],而点评的部分处方单次剂量用到0.4g,因此建议医师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重指数及体表面积酌情给予合适的给药剂量。2)一7岁患儿,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给予阿奇霉素分散片0.2g,p.o,qd。阿奇霉素成人剂量一般为0.25g,p.o,qd,明显剂量偏大。 4.日总剂量抗菌药的日给药剂量过少药物浓度偏低,达不到抗感染的目的,过大又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头孢噻肟按照说明书一般感染一日3-4g,中重度感染6-8g静脉滴注,而我们的某些处方中头孢噻肟2.0g静滴达不到抗感染的目的。 5.遴选药物不适宜的涉及到的药品为1)注射用氨曲南,适用于敏感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也用于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过敏的患者,某处方胃溃疡患者联用氨曲南而不是经典的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拉霉素等和PPI联用。2)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某非感染性腹泻,应用热毒宁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明显无抗菌药物使用指证。 6.越级用药在急诊科出现较多,主要原因是急诊科低年资医师多,且急诊科部分病人外伤较多。 总结:自从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整治以来,在医院的大

药讯内容医院抗菌药医嘱点评汇总

2012年三季度处方点评小结 为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建立处方点评制度,本着促进本院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适度之目的,对处方实行综合评价。现将各门诊2011年第三季度的处方点评小结如下: 一、资料 从2012年7-9月份各门诊处方中,每月随机抽取一百张进行分析评价,以了解处方合理用药、费用控制、抗生素使用等情况。 二、方法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中处方评价表的要求,重点评价抗菌药物、注射剂使用、处方合理率及平均每张处方金额等情况 三、结果 门诊名称用药品种数(个抗生素使用率% 注射剂使用率% 处方平均金额元处方合理率% 1门诊 3.31 50.7 37 142.59 84.3 2门诊 3.68 55 54 100.88 94.3 3门诊 4.33 69.3 55.3 75.55 39 4门诊 4.0 67.6 47 98.55 72 5门诊 4.41 59.3 61.3 93.47 87.3 合 计 3.95 60.38 50.9 102.21 75.38 四、讨论 从2011年第三季度各门诊的处方点评中发现各门诊的抗生素使用率平均为60.38%,还偏高很多,处方平均金额为102.21元,其中1门诊为142.59元最高.从八月份开始,处方质量大有好转,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也提高不少,越级使用特殊类抗生素现象少见,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意识不断加强。但仍有如下问题:1.诊断字迹潦草看不清很多。2.‘上感“病人无指征使用抗生素现象7例。3.药品规格和剂型错误现象时有。4.诊断与用药不符现象7例。5,重复用药5例。详情见当月点评。希望各临床医生熟悉药品规格和剂型,严格按药品说明书用药,药房同时加强把关,坚持“四查十对”,把各种隐患消灭在萌芽中,使我院的门诊处方合理率上一个新台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