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句型转换大全——转换技巧解读

句型之间的转换

一、直接引述改成间接转述

在说话与写作中,有时需要直接引用别人的对话,有时需要转述,即改成第三者转述。如:“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子里什么也没看见。’”是直接引语。直接引用改间接引用,是将引用人物语言的句子改成转述语句。

例: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子里什么也没看见。”改为第三者转述

雨来摇摇头说,他在屋子里什么也没看见。

特殊:老师问我:“我讲课,你能听懂吗?”

一般的说来,直接叙述改间接叙述要注意三点变化:

1、标点变化。要将表示直接叙述的冒号改为逗号。

2、人称变化。要将直接叙述句中的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即“我”改为“他” “我们”改为“他们”)第二人称一般改为人名。

3、文字变化。可以改动少量文字。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原则:第一,不改变原句的意思;第二,句子通顺,无语病。

如果想把说话人的语气、感情充分表达出来,写得有声有色,就用直接叙述;如果只需要表达说话的内容,就用间接叙述。

例:

①温总理对废墟中的孩子说:“我是温家宝爷爷,你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的。”(直接叙述)

温总理对废墟中的孩子说,他是温家宝爷爷,让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的。(间接叙述)

②同伴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直接叙述)

同伴焦急地对向导说,要向导得想想办法。(间接叙述)

同伴焦急地要向导想想办法。(间接叙述)

两种句式相比较,可以看出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所表达的内容完全相同。只是用直接叙述的方式表达,更能彰现说话人当时的语感、情态,使人物形象更具体生动,用间接叙述的方式来写,虽然表达的意思相同,但只能是一种理性的表达,读来不带有任何的感情色彩。

练习:

1、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2、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

3、李老师兴奋地说:“我们班战胜了四(1)班,获得了冠军。”

4、王老师对小华说:“我把你的书包缝好了。”

二、反问句改为陈述句,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一个意思可以用陈述句表达,也可以用反问句表达。两个不同的句式,表达的意思相近,但语气不同。如:“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真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这两句话中,第一句是反问句,第二句是肯定句,两句话的意思基本相同

例:①”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不会望而却步。(陈述句)

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

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

②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陈述句)

看着老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怎能不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呢?(反问句)

反问句改陈述句要注意三点:

1、词语的变化。

如果反问句是肯定的意思,则去掉“难道……不……”或“怎能……不……” ;

如果反问句是否定的意思,则去掉“难道……”或“怎能……”,再将原句中肯定的意思改为否定的意思。

2、标点的变化。

反问句改陈述句后一定要将问号改为句号。

3、语气的变化。

反问句改陈述句后一定要去掉疑问词。

练习:

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陈述句改反问句与之相反:

1、词语的变化:

如果陈述句是肯定的意思:可加入疑问词“难道……不……”或“怎能……不……” ;

如果陈述句是否定的意思:则加入疑问词“难道……”或“怎能……”,再将原句中否定的意思改为肯定。

2、标点的变化:陈述句改反问句后一定要将句号改为问号。

3、语气的变化:陈述句改反问句后要添加疑问词。如果添加的是“难道……不……”或“难道……”则疑问词为“吗”;如果添加的是“怎能……不……” 或“怎能……”,则疑问词为“呢”。

练习:

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三,双重否定句和陈述句的转换

(一) 双重否定句

(1)定义

双重否定就是有两个否定词,即表示肯定的意思。双重否定句是相对于单纯否定句而言的,它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语意。一般的语法书普遍认为,双重否定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例如:“他不是不来”意思是他要来的。“我不得不承认那个本是我的.”,不得不就是双重否定,这句话的原意为:我承认那个本是我的。

(2)双重否定的两种形式:

1、由两个不构成。如:这件事我不得不做。

2、由一个反问词(难道,怎能等)加一个不组成,构成反问句.但也是双重否定句.

注:确定句子到底是肯或否,先数一下有几个否定词。偶数个否定词,句意为肯;奇数个否定词,句意为否。表示否定的词大概有:未、非、否、莫、不等等。

(二)陈述句变双重否定句练习(用两种方法分别对下列陈述句进行修改)

方法1:先找出句子的中心,即主谓宾部分,在动词前面加上或改为“不得不,不能不……”或两个否定词之类的词语,使其变为双重否定句,但是最后一定要检查一下,不要改变句子原来的本意。

方法2:用前面讲过的把陈述句变反问句的方法也可以用。

1 香港回归伟大的住过,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

2 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

3 我对同学的勇敢精神,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4 这是伟大的奇观。

5 你应该知道这件事。

6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7 星期天,我们必须去看比赛。

8 我们应当参加集体活动。

9 要去遥远的地方,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10 我们得保证那东西完好无缺。

11报纸的诱惑力如此之大,我每天都要读它。

(后面的题是改为两个否定的词语)

12 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还是有道理的。

13 问题还没有弄清楚,但已经有了一点头绪。

14 小明的作文写的不怎么样,但还是有希望的。

(三)双重否定句改陈述句的练习

方法:先找到双重否定的词即两个否定词,在原句意思不变的情况下,把它改为肯定的意思。

15人们不会不喜欢他这样的孩子。

16一块儿来的小伙伴见了奶奶没有一个不低下头,谁也不敢吱声。

17讲台桌上的那束鲜花,难道不正表达了我们对老师的一片深情吗?

18胜利不得不属于这样的队伍。

19骆驼队来了,没有不停在我家门前。

四,把字句与被字句

(一)转换方法:

“把”字句: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二)举例分析

(1)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变为把字句、被字句)

[分析]陈述句变“把”字句时,将宾语调到主语后加“把”字,谓语放在句子末尾。变“被”字句时,宾语调到主语前加“被”字。

[答案]他把老人的手紧紧地握住了。(把字句)

老人的手被他紧紧地握住了。(被字句)

(2)我把那本课外书读完了。(变为被字句)

[分析]“把”字句变为“被”字句时,宾语调到主语前,删把加被字。

[答案]那本课外书被我读完了(被字句)

另:

1、陈述句与“被”、“把”字句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式变了,使用的场合和效果也有差别。例如:

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苍蝇和蜘蛛。(陈述句)

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整个儿包住了。(把字句)

苍蝇和蜘蛛被一大滴松脂整个儿包住了。(被字句)

由上例可知,把字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的主语是动作的被执行者。变换的具体方法是:

找出陈述句中的两个称谓,(谁或什么)并确定它们之间的执行者与被执行者关系。

2、把字句:要强调执行者,就将句中执行者(例:一大滴松脂)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把”字和被执行者,即成把字句。

3、被字句:要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例:苍蝇和蜘蛛)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

(三)练习:

方法:在做这类题之间的互换的时候,要先找准主语,动作,对象,先不看这三个词前面的修饰词,再利用把字句被字句的句型特点进行修改,如“对象”被”主语”怎么样:”主语”把”对象”怎么样。

1大灰狼把小羊吃掉了。(改被字句)

2蒙蒙细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改把字句,被字句)

3我们在山顶上插上了标志着胜利的队旗。(改把字句,被字句)

4女教师取下了信箱里的花束,轻轻地贴在自己的脸上。(改把字句)

5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睡梦中的我。(改把字句,被字句)

6狡猾的狐狸吃了乌鸦从嘴里掉下来的那块肉。(改把字句,被字句)7猛烈的太阳照得她的皮肤黝黑发亮。(改把字句,被字句)

8小明踩死了这只蟑螂。(改把字句,被字句)

9我不小心弄坏了爷爷的花。(改把字句,被字句)

10鹅毛大雪把大地铺上了一层白色。(改被字句)

11 每天,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改把字句)

12 小华拿走了数学课本。(改把字句,被字句)

13 同学们交给我一项任务。(改把字句,被字句)

14 姐姐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改把字句,被字句)

15 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改把字句,被字句)

小学语文基础句式详解句型转换

小学语文基础句式详解——句型转换 一、句型转换的含义 句型转换主要是指“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反意疑问句和选择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的相互转换。 二、句型转换分类 第一类——肯定句与否定句的转换: *互换的原则是不改变句子的原意。 (1)肯定句变成否定句可以按照“否定词+原词的反义词”。 例1:这次考试他考得很好。(肯定句) 这次考试他考得不错。(否定句) (2)肯定句变成双重否定句,加上合适的双重否定词(不得不、没有不、不是不等)。 例2:楚王只好尊重晏子了。(肯定句) 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了。(双重否定句) *把肯定句中的“只好,只能”用“不得不”替换。 例3:离毕业不远了,我们必须加倍努力学习(肯定句) 离毕业不远了,我们不能不加倍努力学习。(双重否定句) *把肯定句中的“一定,必须”改为“非……不可”“不能不” (3)否定句变成肯定句就是去掉否定词。

例4:没有一个孩子不爱自己的母亲。(否定句) 每个孩子都爱自己的母亲。(肯定句) 例4:他这样做虽然有点过分,但不无道理。(否定句) 他这样做虽然有点过分,但还是有道理的。(肯定句)大家只要记住,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的意思就可以了。 第二类——把字句与被字句转换: 1.把字句变被字句:把一个句子分析成甲把乙怎么样,甲乙互换位置,把字换成被字就可以了 例5:弟弟把水喝了。(把字句) 【分析】弟弟可以看成“甲”,水就是“乙”,记得“把”要换成“被”,甲乙互换。 【变为被字句】水被弟弟喝了。 2.被字句变把字句:把句子分析成甲被乙甲乙互换位置,被字变把字就可以了。 例6:树叶被风吹落了。(把字句) 【变为】风把树叶吹落了。(被字句) 第三类——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 大家先来观察判断下面的两个句子:

小学语文各种句型转换的方法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方法 一、把字句与被字句 (一)转换方法: “把”字句: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二)举例分析 (1)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变为把字句、被字句) [分析]陈述句变“把”字句时,将宾语调到主语后加“把”字,谓语放在句子末尾。变“被”字句时,宾语调到主语前加“被”字。(2)我把那本课外书读完了。(变为被字句) [分析]“把”字句变为“被”字句时,宾语调到主语前,删把加被字。 二、反问句变陈述句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三、陈述句变反问句 第一步与第三步正好相反,第二步一样。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四、缩句 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先看看这句话是写人还是写景物的,然后可以提出“谁是什么”、“谁干什么”、“谁怎么样”或者“什么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来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 2、表示时间、地点、数量、方向、环境、修饰词语(的、地、得前面的词语)都可以缩去。 五、单句扩展: (什么样的)谁(怎么样地)(在什么时间、地点)(用什么)干什么。

小学英语句型转换技巧

小学英语句型转换技巧 一、肯定句改否定句的方法 1、在be动词后加not。如:is not , are not , am not 2、在can,should, will等后加not。 如:can not, should not,will not; 3、上述都没有的,在动词前加助动词否定形式don’t/doesn’t/didn’t。 4、 some 改成any。 如:I am a girl. → I am not a girl. You are a student. →You are not a student. →You aren’t a student. This is Tom’s bag, → This is not Tom’s bag.→ This isn’t Tom’s bag. 二、肯定句改一般疑问句的方法 1、把be动词放在句首,剩下的照抄,(some 改成any,I改成you,my改成your)句点改成问号。 2、把can,shall, will等放到句首,剩下的照抄,(some 改成any,I改成you,my改成your)句点改成问号。 3、上述都没有的,在句首请助动词Do/Does/Did帮忙,剩下的照抄,(some 改成any,I改成you,my改成your)句点改成问号。 注意:句首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句尾标点应为“?”。 如: I am in Class 6. →Are you in Class 6? You are from America. →Are you from America? It is an orange. →Is it an orange? 4、就一般疑问句回答 一般疑问句有两种回答,即:肯定回答和否定回答。其中,肯定回答用yes,否定回答用no。语句顺序为:Yes + 主语 + am /is/ are/was/were.|can.|do/does/did|; No + 主语+ am not/ isn’t/ aren’t 如: —Are you an English teacher?→Yes, I am. /No, I am not. —Is that a bird? →Yes, it is./ No, it isn’t. 三、对划线部分提问 “就划线部分提问”是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难点,但是一旦掌握了规律,就变得容易多了。小学英语对划线部分提问之答题口诀: 一代:用正确的疑问词代替划线部分 二移:把疑问词移至句首 三倒:颠倒主谓语,但对主语或其定语提问时除外(some 改成any,I改成you,my改成your)四抄:照抄句子剩余部分 特殊疑问词的确定要根据划线内容而定,在小学阶段常出现的有以下几种: ①划线部分是“事或物”,特殊疑问词用what 如: This is a book.---What is this? I often play football on Saturdays .---What do you often do on Saturdays ? ②划线部分是“人”,特殊疑问词用who 如:He is my brother. ---Who is he ?

(全)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常见句式变换详解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常见句式变换详解 附-最全的关联词用法 一、扩句和缩句 扩句是把只有基本意思、表达简单的句子进行扩充,给其添加一些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 扩句时要注意 1、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2、增添的词语要和原句中的词语搭配恰当。 缩句是把一个表达具体、生动的句子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保持句子最基本的成分。 缩句的方法

其实,缩句就是去掉修饰的部分,只要留下句子的主干。哪些是修饰部分呢? 1、去掉“的”字前面的词语 例:深红的太阳发出夺目的亮光。这个例句只要去掉“深红的”和“夺目的”就行了。 可是,有些句子中的“的”字不出现,隐含在句中,我们可以先把它找出来,然后再缩句。 例: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此句只要变成“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的好”,缩句就容易多了。 2、去掉?“地”字前面的词语 例: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地入睡了。此句在去掉“古老的”同时,还要去掉?地“字前的?沉沉地”。 有些“地”字会隐含起来 例:清澈的小河缓缓流向远方。我们同样得在“缓缓”后补“地”,然后将它去掉。

3、去掉?“得”字后面的词语 例:调皮的小姑娘高兴得跳起来。“得”字后面的“跳起来”要去掉。 4、去掉表示数量的词语 例:月台两头的杏树引来一群蜜蜂。“一群的”要去掉,当然,“月台两头的”也要去掉。 5、去掉表示介绍时间、处所、方向、方式、目的等词语,这些词语往往有固定格式,如“在”、“上”、“从”、“到”、“用”等等,很容易将他们找出来。 例:胜利的红旗在小学上空迎风飘扬。“在小学上空”介绍了红旗所在的位置,所以我们应将它去掉。 6、“着、了、过”不能删除 例:他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大苹果。“着、了、过”是时态助词,助词在句子中几乎没有独立性,是不能删除的。应当缩为:他吃着苹果。 二、陈述句、“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

小学生句型转换技巧及练习重点

小学生句型转换技巧及练习 一、直接引述改成间接转述 在说话与写作中,有时需要直接引用别人的对话,有时需要转述,即改成第三者转述。直接引用改间接引用,是将引用人物语言的句子改成转述语句。 例: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子里什么也没看见。”改为第三者转述 雨来摇摇头说,他在屋子里什么也没看见。 特殊:老师问我:“我讲课,你能听懂吗?” 一般的说来,直接叙述改间接叙述要注意三点变化: 1、标点变化。要将表示直接叙述的冒号改为逗号。 2、人称变化。要将直接叙述句中的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即“我”改为“他”“我们”改为“他们”)第二人称一般改为人名。 3、文字变化。可以改动少量文字。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原则:第一,不改变原句的意思;第二,句子通顺,无语病。 如果想把说话人的语气、感情充分表达出来,写得有声有色,就用直接叙述;如果只需要表达说话的内容,就用间接叙述。例:①温总理对废墟中的孩子说:“我是温家宝爷爷,你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的。”(直接叙述)

温总理对废墟中的孩子说,他是温家宝爷爷,让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的。(间接叙述) ②同伴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直接叙述) 同伴焦急地对向导说,要向导得想想办法。(间接叙述) 同伴焦急地要向导想想办法。(间接叙述) 两种句式相比较,可以看出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所表达的内容完全相同。只是用直接叙述的方式表达,更能彰现说话人当时的语感、情态,使人物形象更具体生动,用间接叙述的方式来写,虽然表达的意思相同,但只能是一种理性的表达,读来不带有任何的感情色彩。 练习: 1、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2、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 3、李老师兴奋地说:“我们班战胜了四(1)班,获得了冠军。” 4、王老师对小华说:“我把你的书包缝好了。”

小学四年级语文句式变换详解

(一)“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 “把”字句: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相转换,但意思不能改变。 (二)把直接说的话改变为第三者的转述。 例如:妈妈对小明说:“你的作业要尽快完成,明天,我要带你去学钢琴。” 改成转述句是:妈妈对小明说他的作业要尽快完成,明天,妈妈要带他去学钢琴。 注意点:一是改变标点,不用冒号和引号,改用逗号;二是改变人称,把“你”“我”改成“他”“妈妈”即与引号前的人称一致起来;三是需要时可作少量的文字改动。 (三)改变说法,做到语言美。 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一位老太太上车,一个小学生连忙让座,应怎么说呢? 应说:“老奶奶,请您坐这儿!” 注意点:如说“喂,老太婆,坐这儿来!”就很没有礼貌。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要学会使用“请”“打扰”“对不起”“谢谢”“没关系”,接电话时,要用“您好!请问……”等。 (四)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例如:他是三好生。 改成:他难道不是三好生吗? 又如:想想过去,看看今天,我激动,感到自豪。 改成:想想过去,看看今天,我怎能不感动,怎能不感到自豪呢?

注意点:陈述句改成反问句,要把句中表示肯定的词改成表示否定的词,句末的句号改成问号,并加上“吗”、“呢”等。也可以在句子开头加上“难道”等。反之,把句子中表示否定的词和句末的“吗”、“呢”等去掉,把问号改为句号。 (五)句子合并 例如:1、年轻的妈妈请大夫。2、大夫给孩子看病。 合并后为:年轻的妈妈请大夫给孩子看病。 注意点:第一句中动词“请”的后面是“大夫”,第二句句首也是“大夫”,所以去掉一个“大夫”。 (六)写有两个以上连续动作的句子。 例如:战士们摸进山坳潜伏下来。 注意点:这一句中有“摸”,“潜伏”,是“战士们”的两个连续动作,这一类句子中间不加逗号。注意与这一句相区别:她一边看书,一边听音乐。这是同时进行的动作,无先后之分,因而不是表示连续动作。 (七)变换提示语的位置。 1、我说:“爸爸,也许它不会死……”(提示语在前) 2、“爸爸!”我说,“也许它不会死……”(提示语在中间) 3、“爸爸,也许它不会死……”我说。(提示语在句末) 注意点:提示语位置 (八)分别用三个四字短语,扩展下面的句子。 1、校园是美丽的,这里,,。 2、学生是可爱的,他们,,。 3、老师是令人尊敬的,他们,,。 答案提示:1、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教室明亮。

小学考试中常见的语文句式变换详解

小学考试中常见的语文句式变换详解小学语文常见的句型变换并不多,孩子掌握了下面这些,就掌握了一大半,赶紧为孩子留着吧! 1.“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 “把”字句: 将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例如: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改为把字句:蚂蚁把一条大虫吃了。 “被”字句: 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例如: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改为被字句:一条大虫被蚂蚁吃了。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相转换,但意思不能改变。 2.把直接说的话改变为第三者的转述 例如: 妈妈对小明说:“你的作业要尽快完成,明天,我要带你去学钢琴。” 改成转述句是:妈妈对小明说他的作业要尽快完成,明天,妈妈要带他去学钢琴。 注意点:

一是改标点,不用冒号和引号,改用逗号; 二是改人称,把“你”“我”改成“他”“妈妈”,即与引号前的人称一致起来; 三是需要时可作少量的文字微调整。 3.改变说法,做到语言美 例如: 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一位老太太上车,一个小学生连忙让座,应怎么说呢? 应说:“老奶奶,请您坐这儿!” 注意点:如说“喂,老太婆,坐这儿来!”就很没有礼貌。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要学会使用“请”“打扰”“对不起”“谢谢”“没关系”,接电话时,要用“您好!请问……”等。 4.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例如:他是三好生。 改成:他难道不是三好生吗? 又如:想想过去,看看今天,我激动,感到自豪。 改成:想想过去,看看今天,我怎能不感动,怎能不感到自豪呢? 注意点: 陈述句改成反问句,要把句中表示肯定的词改成表示否定的词,句末的句号改成问号,并加上“吗”“呢”等。也可以在句子开头加上“难道”等。 反之,把句子中表示否定的词和句末的“吗”“呢”等去掉,把

小学四年级语文句式变换详解

(一)“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 “把”字句: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相转换,但意思不能改变. (二)把直接说的话改变为第三者的转述. 例如:妈妈对小明说:“你的作业要尽快完成,明天,我要带你去学钢琴.” 改成转述句是:妈妈对小明说他的作业要尽快完成,明天,妈妈要带他去学钢琴. 注意点:一是改变标点,不用冒号和引号,改用逗号;二是改变人称,把“你”“我”改成“他”“妈妈”即与引号前的人称一致起来;三是需要时可作少量的文字改动. (三)改变说法,做到语言美. 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一位老太太上车,一个小学生连忙让座,应怎么说呢? 应说:“老奶奶,请您坐这儿!” 注意点:如说“喂,老太婆,坐这儿来!”就很没有礼貌.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要学会使用“请”“打扰”“对不起”“谢谢”“没关系”,接电话时,要用“您好!请问……”等. (四)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例如:他是三好生. 改成:他难道不是三好生吗? 又如:想想过去,看看今天,我激动,感到自豪. 改成:想想过去,看看今天,我怎能不感动,怎能不感到自豪呢?

注意点:陈述句改成反问句,要把句中表示肯定的词改成表示否定的词,句末的句号改成问号,并加上“吗”、“呢”等.也可以在句子开头加上“难道”等.反之,把句子中表示否定的词和句末的“吗”、“呢”等去掉,把问号改为句号. (五)句子合并 例如:1、年轻的妈妈请大夫.2、大夫给孩子看病. 合并后为:年轻的妈妈请大夫给孩子看病. 注意点:第一句中动词“请”的后面是“大夫”,第二句句首也是“大夫”,所以去掉一个“大夫”. (六)写有两个以上连续动作的句子. 例如:战士们摸进山坳潜伏下来. 注意点:这一句中有“摸”,“潜伏”,是“战士们”的两个连续动作,这一类句子中间不加逗号.注意与这一句相区别:她一边看书,一边听音乐.这是同时进行的动作,无先后之分,因而不是表示连续动作. (七)变换提示语的位置. 1、我说:“爸爸,也许它不会死……”(提示语在前) 2、“爸爸!”我说,“也许它不会死……”(提示语在中间) 3、“爸爸,也许它不会死……”我说.(提示语在句末) 注意点:提示语位置 (八)分别用三个四字短语,扩展下面的句子. 1、校园是美丽的,这里,,. 2、学生是可爱的,他们,,. 3、老师是令人尊敬的,他们,,. 答案提示:1、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教室明亮.

小学句型转换大全——转换技巧解读

句型之间的转换 一、直接引述改成间接转述 在说话与写作中,有时需要直接引用别人的对话,有时需要转述,即改成第三者转述。如:“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子里什么也没看见。’”是直接引语。直接引用改间接引用,是将引用人物语言的句子改成转述语句。 例: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子里什么也没看见。”改为第三者转述 雨来摇摇头说,他在屋子里什么也没看见。 特殊:老师问我:“我讲课,你能听懂吗?” 一般的说来,直接叙述改间接叙述要注意三点变化: 1、标点变化。要将表示直接叙述的冒号改为逗号。 2、人称变化。要将直接叙述句中的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即“我”改为“他” “我们”改为“他们”)第二人称一般改为人名。 3、文字变化。可以改动少量文字。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原则:第一,不改变原句的意思;第二,句子通顺,无语病。 如果想把说话人的语气、感情充分表达出来,写得有声有色,就用直接叙述;如果只需要表达说话的内容,就用间接叙述。 例: ①温总理对废墟中的孩子说:“我是温家宝爷爷,你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的。”(直接叙述) 温总理对废墟中的孩子说,他是温家宝爷爷,让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的。(间接叙述) ②同伴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直接叙述) 同伴焦急地对向导说,要向导得想想办法。(间接叙述)

同伴焦急地要向导想想办法。(间接叙述) 两种句式相比较,可以看出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所表达的内容完全相同。只是用直接叙述的方式表达,更能彰现说话人当时的语感、情态,使人物形象更具体生动,用间接叙述的方式来写,虽然表达的意思相同,但只能是一种理性的表达,读来不带有任何的感情色彩。 练习: 1、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2、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 3、李老师兴奋地说:“我们班战胜了四(1)班,获得了冠军。” 4、王老师对小华说:“我把你的书包缝好了。” 二、反问句改为陈述句,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一个意思可以用陈述句表达,也可以用反问句表达。两个不同的句式,表达的意思相近,但语气不同。如:“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真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这两句话中,第一句是反问句,第二句是肯定句,两句话的意思基本相同 例:①”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不会望而却步。(陈述句) 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 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 ②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陈述句) 看着老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怎能不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呢?(反问句) 反问句改陈述句要注意三点:

小学句型转换类型及方法技巧

小学句型转换类型及方法技巧 小学句型转换类型及方法技巧 (一)把握句式结构,明确词语分类 1.严格地把握句式结构 语文句式变换的方法及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变换句式的训练内容众多,例如句子的缩写,对句式进行仿写等。因为常见变换句式的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化,小学生在刚刚接触时很难在一时间内理解和掌握,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后知识容易混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分解句式的主要结构,将较为复杂的句式转变为较为简单的句式,更加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缩句教学时,可以举例“我每天需要走很远很远的路去上学”,让学生把这句话缩减成十个字、七个字、五个字的句子。学生可以以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讨论,最终将讨论结果向教师汇报。讨论的过程也是对学生的训练过程,教师需要正确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 讨论过程中了解句式结构,找寻缩句的规律。 2.明确词语的应用范围 想要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句式变换能力,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注重学生词语敏感性的培养,使学生了解词语在句子中承担着怎样的成分。在训练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让学生思考有哪些词语可以相互替换,或者找寻句子中能够代表动作、形态的词语,使得学生明确词语在句子中的成分。 加强对学生的训练,提升学生对词语的感知能力,使学生对词语的类别可以做出明确的判断,而不是依据自身的感觉。 (二)句式训练以个例学习为基础,引导学生发掘句式规律 1.理解个例 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想要学生掌握某种句式,那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提供相应句式的范例,使学生通过教师所提供的范例,对于句式有直观性的了解,并且在实际训练中提升语感。例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技巧解读

句型之间的转换 1、认识什么是句子。 句子就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其组成形式是“谁(什么、哪里)”加“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例如: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地学习知识。 认识句子对我们后面的修改病句、句式变换等很有帮助。 2、分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子类型。 陈述句: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号。如:我游览了长城。疑问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如: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祈使句:向别人得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有时也用感叹号。如:油库重地,请勿吸烟! 感叹句: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如:我们的生活多幸福啊! 一、直接引述改成间接转述 在说话与写作中,有时需要直接引用别人的对话,有时需要转述,即改成第三者转述。 一般的说来,直接叙述改间接叙述要注意三点变化: 1、标点变化。要将表示直接叙述的冒号改为逗号。 2、人称变化。要将直接叙述句中的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即“我”

改为“他”“我们”改为“他们”)第二人称一般改为人名。 3、文字变化。可以改动少量文字。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原则:第一,不改变原句的意思;第二,句子通顺,无语病。 例子: ①温总理对废墟中的孩子说:“我是温家宝爷爷,你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的。”(直接叙述) 温总理对废墟中的孩子说,他是温家宝爷爷,让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的。(间接叙述) ②同伴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直接叙述) 同伴焦急地对向导说,要向导得想想办法。(间接叙述) 同伴焦急地要向导想想办法。(间接叙述) 练习: 1、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2、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 3、李老师兴奋地说:“我们班战胜了四(1)班,获得了冠军。” 4、王老师对小华说:“我把你的书包缝好了。” 二、反问句改为陈述句,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一个意思可以用陈述句表达,也可以用反问句表达。两个不同的句式,表达的意思相近,但语气不同。 例子: ①”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不会望而却步。(陈述句)

小学英语句型转换详解(附练习)

小学英语句型转换详解(附练习) 1. 什么是一般疑问句? 一般疑问句用于对某一情况提出疑问,通常用yes和no来回答,读时用声调。 2. 变一般疑问句的方法: A:把句子中的be动词提到句首(be动词包括:am is are) 例如:I am a student.→Are you a student? She is a teacher.→Is she a teacher? They are good friends.→ Are they good friends? B:把句子中的情态动词提到句首(情态动词包括can may must will should等) 例如:She can play football.→ Can she play football? I will help you. → Will you help me? C:如果句子中没有be动词和情态动词,就要在句首加上助动词帮助其变成一般疑问句。(情态动词包括do和does) 主语是第一、二人称和复数人称时在句首加上Do; 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时加Does。加上Does之后,原来句子中的三单形式要还原。 人称:第一人称:单数:I 复数:we

第二人称:单数:you 复数:you 第三人称:单数:she、he、it以及人名 复数:they 例如:You have a friend. → Do you have a friend? She likes apples. → Does she like apples? Amy does her homework at home. → Does Amy do her homework at home? 注意: 1.句点变问号; 2.句子中的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互换; I can help you . → Can you help me? 3.some→ any; I have some apples. →Do you have any apples? 4.动词的三单形式还原问题。 She goes to school on foot. →Does she go to school on foot?专项练习 将下列句子改成一般疑问句并回答。 1. It is a lovely dog. 2. She is a lovely girl. 3. He is my father.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包括第一,二,三人称,转述等较复杂的讲解(转换方法),最好有例句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包括第一,二,三人称,转述等较复杂的 讲解(转换方法),最好有例句 直接叙述与转述 1、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A对B说话,然后B转述给第三个人听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A对B说话,然后C转述给第四个人听。妈妈对爸爸说:“她明天要去开会。”军官对夜莺说:“要是路带对了,他就把这东西送给你。” (二)从被转述的人(说话的那个人)来分析大致有3种情况1、直述句提示语在前面。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2、直述句提示语在中间或者在后面。“工作太多了。”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妈妈说,工作太多了,她明天还要去开会。“我明天还要去开会。”妈妈说。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三)代词响应变化的分析1、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中的人称代词的变化。 A、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要去开会。”改为: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B、妈妈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改为:妈妈对我说,让我好好学习。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中人称代词的变化。 A、妈妈对爸爸说:“你去买点菜。”改为:妈妈对爸爸说,让爸爸去买点菜。3、指示代词的变化(这,那)A、叔叔在信里对我说:“有时间我一定到你那儿玩。”改为叔叔在信里对我说,有时间他一定到我这儿玩。 B、他对我说:“这是我的铅笔。”改为:他对我说,那是他的铅笔。4、没有代词的情况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改为: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5、趋向动词的情况(去,来)妈妈对我说:“我来给你烧饭。”改为:妈妈对我说,她去给我烧饭。陈述句改为转述句的方法:一、改变人称;二、去掉说后面的冒号和双引号,改为逗号;三、看句子前面是谁对谁说话。练习题:1、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2、妈妈对小宁说:“昨天,你到哪里去了?我找了你一整天。”3、妈妈说:“我今晚上要加班,回家要迟一点,你先睡觉。”4、老师傅对鲁班说:“我要考考你的木工活。”5、老师严厉地对小敏说:“你必须把教室打扫干

小学英语句型转换方法归纳学习方法

小学英语句型转换方法归纳学习方法 小学英语句型怎么转换才不会出错?其实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就可以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英语句型转换方法归纳学习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第一节改为一般疑问句 1、先找be动词am, is, are, was, were或情态动词can, may ,must, would,should ,could .如果有这些词,直接把这些词放在句子最前面,some 改成any,句号改成问号!其余照抄;(如果主语是第一人称则变成第二人称) 2、如果句子中没有be动词或者是情态动词,要在句子最前面加助动词 do 、does或者是did。 首先判断句子时态,如果句子是过去式,则要在句最前面加Did,后面动词用原型,some改成any,句号改成问号,其余照抄;(如果主语是第一人称则变成第二人称) 如果句子不是过去式,则判断是否为第三人称单数,如果第三人称单数,要在句子最前面前加助动词Does,后面动词用原型,some 改成any,句号改成问号,其余部分照抄。(如果主语是第一人称则变成第二人称) 其他情况均要在句子最前面加助动词do,some改成any,句号改成问号,其它部分照抄. (如果主语是第一人称则变成第二人称) 第二节改为否定句 1、先找be动词am, is, are, was, were或情态动词can, may ,must, would,should ,could .如果有这些词,直接在这些词的后面加not, some 改成any,其余照抄; 2、如果句子中没有be动词或者是情态动词,要在动词前面加don’t 、doesn’t或者是didn’t。 首先判断句子时态,如果句子是过去式,则要在动词前面加didn’t,后面动词用原型,some改成any,其余照抄; 如果句子不是过去式,则判断是否为第三人称单数,如果第三人

(完整版)小学英语句型转换方法归纳与总结(超级经典),推荐文档

小学英语句型转换方法归纳 改为一般疑问句 1、先找be动词 am, is, are, was, were或情态动词can, may ,must, would, should ,could .如果有这些词,直接把这些词放在句子最前面, some 改成any,句号改成问号!其余照抄;(如果主语是第一人称则变成第二人称) 2、如果句子中没有be动词或者是情态动词,要在句子最前面加助动词 do 、does或者是did。 首先判断句子时态,如果句子是过去式,则要在句最前面加Did,后面动词用原型,some改成any,句号改成问号,其余照抄;(如果主语是第一人称则变成第二人称) 如果句子不是过去式,则判断是否为第三人称单数,如果第三人称单数,要在句子最前面前加助动词Does,后面动词用原型,some 改成any,句号改成问号,其余部分照抄。(如果主语是第一人称则变成第二人称) 其他情况均要在句子最前面加助动词do,some改成any,句号改成问号,其它部分照抄.(如果主语是第一人称则变成第二人称) 改为否定句 1、先找be动词 am, is, are, was, were或情态动词can, may ,must, would,should ,could .如果有这些词,直接在这些词的后面加not, some 改成any,其余照抄; 2、如果句子中没有be动词或者是情态动词,要在动词前面加don’t 、doesn’t或者是didn’t。 首先判断句子时态,如果句子是过去式,则要在动词前面加didn’t,后面动词用原型,some改成any,其余照抄; 如果句子不是过去式,则判断是否为第三人称单数,如果第三人称单数,要在动词前面前加doesn’t,后面动词用原型,some 改成any,其余部分照抄。 其他情况均要在句子动词前面加don’t,some改成any,其它部分照抄. 对划线部分提问 第一步:先把句子改成一般问句 第二步:把提问部分省略,在句子最前面加疑问词。(如果提问部分是动词词组,要把它改成do;如果提问部分是动名词词组,要把它改成doing)

(完整版)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

一、反问句与陈述句间的转换:有不(否定词)去不,无不加不(否定词)。 陈→反:加上疑问词(怎么、难道)和语气词(呢?吗?) 二、把字句:主动者(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把+被动者(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被字句:被动者(动作行为的承受者)+被+主动者(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三、调换顺序意思不变: 时间(地点、重点强调的内容)+逗号(,)+其余句子内容 四、直接引语(人物直接说的话,提示语后有冒号、引号) 间接引语(转述别人的话,提示语后加逗号,去掉引号) 注意:人称代词要变换 第一人称:我、我们 第二人称:你、你们 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它们、她们 如:直接→间接 小明告诉我:“我明天要去春游。” 小明告诉我,他明天要去春游。 五、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有两个否定词) 方法:一般改在后半句,找能构成否定词的字(有、能、是、可能……),如果没有可以再加否定词,最后看句子是否通顺,可进行适当的增减。 用“非……不可”的句式改双重否定句。 这些作业我一定要完成。 这些作业我非要完成不可!(句号→感叹号) 这些作业我不能不完成。 六、把句子改为比喻句。 一样事物(本体)+比喻词(好像、仿佛、是、宛如、似乎)+另一样事物(喻体,和原事物有相似之处:性质、形状、颜色、特点等) 七、把句子改为拟人句。 被描述的对象一般是动物或植物,改拟人句就是赋予他们人的动作或行为。(好处:生动、形象) 八、直接叙述与转述 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 A对B说话,然后B转述给第三个人听 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 A对B说话,然后C转述给第四个人听。 妈妈对爸爸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军官对夜莺说:“要是路带对了,他就把这东西送给你。” (二)从被转述的人(说话的那个人)来分析大致有3种情况 1、直述句提示语在前面。 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直述句提示语在中间或者在后面。 “工作太多了。”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妈妈说,工作太多了,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我明天还要去开会。”妈妈说。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三)代词响应变化的分析 1、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中的人称代词的变化。 A、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要去开会。”改为: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B、妈妈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改为:妈妈对我说,让我好好学习。 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中人称代词的变化。 A、妈妈对爸爸说:“你去买点菜。”改为:妈妈对爸爸说,让爸爸去买点菜。 3、指示代词的变化(这,那)

小学句型转换大全——转换技巧解读

小学句型转换大全——转换技巧解读 中华民族面对任何灾难,不会望而却步吗?(反问句) ②XXX看到了妈妈买的新衣服。(陈述句) XXX没有看到妈妈买的新衣服吗?(反问句) 要注意的是,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语气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哪种句式,以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练: 1、他真的不想去旅游了吗?(反问句) 2、你喜欢这个颜色吗?(陈述句) 3、这个问题难道不是很重要吗?(反问句) 4、我昨天见到了你的朋友。(陈述句) 3)双重否定句和陈述句的转换 双重否定句可以通过转换为肯定句或简单否定句来让语言更加清晰明了。转换方法如下: 1、将双重否定句转换为肯定句,即将两个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或使用与其相反的词语。例如:“他不是不来”可以转换为“他会来”或“他不会不来”。

2、将双重否定句转换为简单否定句,即将两个否定词都去掉。例如:“我不得不承认那个本是我的”可以转换为“我承认那个本是我的”。 练: 1、我不是不想去,只是实在太忙了。 2、他不是不喜欢那个女孩,只是不知道怎么表达。 3、我不认为他不会来,只是可能会迟到。 4、他不是不想帮忙,只是不知道怎么做。 5、她不是不喜欢这个礼物,只是不知道怎么回应。 二)陈述句变双重否定句练 1.我们不得不承认香港回归是伟大的事件,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2.没有一个小孩子不喜欢小动物。 3.我对同学的勇敢精神,从心底里感到无限敬佩,不是没有道理的。 4.这不是普通的奇观,而是非常伟大的。 5.你不应该不知道这件事。 6.XXX是我们国家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不是无名之辈。 7.星期天,我们不能不去看比赛。

8.我们不能不参加集体活动,这是有益的。 9.我不得不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才能去遥远的地方。 10.我们不能不保证那东西完好无缺,这是很重要的。 11.报纸的诱惑力如此之大,我每天都不得不读它。 12.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不是没有道理的。 13.问题还没有弄清楚,但不是没有一点头绪的。 14.XXX的作文写得不怎么样,但不是没有希望的。 三)双重否定句改陈述句的练 15.人们一定会喜欢他这样的孩子。 16.来的小伙伴们见了奶奶都低下了头,谁也不敢说话。 17.讲台桌上的那束鲜花,一定表达了我们对老师的深情。 18.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 19.骆驼队来了,每只骆驼都停在我家门前。 四)把字句与被字句 1.我把老人的手紧紧地握住了。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的方法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的方法 1、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改:把“把”或“被”前后的部分的词语进行交换(一般情况下),其余的照写。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实施者)的句子叫主动句;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受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 例如:1.我被老师表扬了一番。老师把我表扬了。 2、陈述句改反问句:(1)、第一步:加上反问词、句号改问号(难道、、、、、、吗?或怎么、、、、、、呢?或不、、、、、、吗?)(2)、第二步:肯定改否定或否定改肯定。(3)、第三步:改完后读读句子是否通顺再进行适当加减字。 例如:(1)美丽的草原让人陶醉。改:美丽的草原怎能不让人陶醉呢? (2)真正的力量是人民群众。改:真正的力量难道不是人民群众吗? (3)秦王我都不怕,也不怕廉将军。改:秦王我都不怕,难道会怕廉将军吗? 3、反问句改陈述句:(1)、第一步:去掉反问词,问号改句号。(2)第二步:、 肯定改否定或否定该肯定。(3)、第三步:改完后读读句子是否通顺再进行适当加减字。 例如:如果我们不好好学习,将来能报效祖国吗?改:如果我们不好好学习,将来不能报效祖国。 4、缩句:(1)第一步:去掉“的”“地”“得”前面的词语。(2)第二步:去 掉表时间、表地点、表方位、表数量、表程度等词语。(3)、第三步:缩句后剩下“谁干什么”或“谁是什么”(一般为三个部分)。名词+动词+名词或名词+动词。 例如:(戴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拾起(地上的)碎纸。 5、扩句:刚好与缩句相反。

6、修改病句:(1).成分残缺;例如:在这次活动中,受到了很大教育。改: 在这次活动中,我受到了很大教育。 (2).搭配不当;例如:春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改:北京的春天是美丽的季节。 (3).用词不当;例如:班长把同学们的意见反应给老师。改:班长把同学们的意见反映给老师。 (4).词序混乱;例如:两个新旧社会,真是天壤之别。改:新旧两个社会,真是天壤之别。 (5).自相矛盾;例如:我估计他一定把这道题做好了。改:我估计他把这道题做好了。 (6).重复啰嗦;例如:班会上,小军首先第一个发言。改:班会上,小军首先发言。 (7).分类不当;例如:农贸市场里有黄瓜、豆角、白菜、西红柿、西瓜等蔬菜。 改:农贸市场里有黄瓜、豆角、白菜、西红柿等蔬菜。(8).错用关联词;例如: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改:即使我们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浪费。 (9)、指代不明;例如:小明和小军在教室写作业,老师叫他去一下办公室。改:小明和小军在教室写作业,老师叫小明(小军)去一下办公室。(10)、不合事理;例如:昨天下午,下了一整天的雨。改:昨天,下了一整天的雨。 (11)、一个动词两个宾语;例如:昨天下午,他戴着一顶帽子和一件大衣出门了。改:昨天下午,他戴着一顶帽子,穿着一件大衣出门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