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骨折分类

AO骨折分类
AO骨折分类

AO骨折分类

骨的定义:肱骨-1,尺桡骨-2,股骨-3,胫腓骨-4,脊柱-5,骨盆环61,髋骨62,手-7,骨-8,14-肩胛骨,锁骨-15,髌骨-34,踝关节44

近端-1,骨干-2,远端-3

简单-A:简单螺旋A1、简单斜形A2、简单横形A3(骨皮质碎片小于10%不计)

楔形-B:螺旋楔形(蝶形骨块)B1、折弯楔形B2、粉碎楔形B3(复位后主折块有接触)

复杂-C:复杂螺旋C1、多段C2、复杂不规则C3

注:尺桡骨折时,A1表示尺骨简单骨折,A2表示桡骨简单骨折,A3表示尺桡骨双骨折;B1表示尺骨楔形骨折,B2表示桡骨楔形骨折,B3表示尺桡骨双楔形骨折;而C表示复杂骨折(双骨折已等同于复杂骨折),故C1表示尺骨本身复杂骨折,合并桡骨骨折;C2表示桡骨本身复杂骨折,合并尺骨骨折;C3表示尺桡骨两骨均为复杂骨折。因此,如果是尺桡骨双骨折,则肯定为A3/B3/C。例如:尺桡骨骨干双简单骨折表示为22-A3,尺桡骨干双复杂骨折表示为22-C3。

特殊例外:肱骨近端、股骨近端、踝关节。

如:股骨骨干多段骨折:32-C2,股骨横形骨干32-A3。股骨转子间骨折31-A

骨水泥分代标准

第一代:(1)、手拌,(2)、不重视骨髓腔的冲洗(即一般水冲及吸引)(3)扩髓后不用髓腔塞,(4)用手放入骨水泥

第二代:(1)、手拌,(2)、开始重视骨髓腔的冲洗,(3)用髓腔塞,(4)骨水泥枪技术。

第三代:(1)、真空或离心法,(2)、加压脉冲冲洗,(3)用髓腔塞,(4)加压装置的骨水泥枪技术(5)采用中置装置(6)特

殊工艺使假体预涂骨水泥

骨盆骨折Tile分类

A型:(稳定,后弓完整),A1型撕脱骨折,A2型髋骨骨折,A3型包括骶骨、尾骨骨折(骶2以下)

B型:(后弓不全损伤,部分稳定,旋转),B1型开书样损伤,B2型闭书样损伤,B3型双侧损伤(开书或闭书)C型:(后弓完全损伤,不稳定,旋转及垂直),C1型单侧,C2型一侧旋转一侧垂直不稳定,C3型双侧均为完全不稳定。

距骨颈骨折Hawkins分类

I型:距骨颈骨折无移位

II型:距骨颈骨折移位,距下关节脱位

III型:距骨颈骨折,距下关节和踝关节脱位

IV型:距骨颈骨折,距下、踝、距舟关节脱位。

周围神经损伤分类

Seddon分类:3类

(1)、神经失用:仅发生传导障碍,仅有节段性脱髓鞘,而轴突完整,不发生变性,不出现Tinel征。

(2)、轴突断裂:

(3)、神经断裂:

Sunderland :5类(更实用)

桡骨远端骨折AO分型

A型,即关节外骨折。A1.尺骨骨折,桡骨完整;A2,桡骨

单纯压缩骨折;A3,桡骨多节段骨折。

B型,即部分关节内骨折。B1,桡骨矢状面骨折;B2.桡骨背侧骨折(背侧Barton骨折);B3,桡骨掌侧骨折(掌侧Barton骨折)。

C型,即完全关节内骨折。Cl,单纯关节面或干骺端骨折;C2,关节面单纯骨折,干骺端粉碎性骨折;C3,桡骨粉碎性骨折。

Smith骨折分为三个类型,即I型:即反科累氏骨折;Ⅱ型:即掌侧Barton骨折;Ⅲ型:骨折线背侧在关节内未涉及关节面,而掌侧在关节外。

胫骨平台骨折的AO分型和Schatzker分型

胫骨平台骨折的AO分型和Schatzker分型胫骨平台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骨折的类型不同,其治疗方法及结果也不相同。同时,为了评估治疗效果,也需要分型的统一化、标准化,胫骨平台骨折常用的分型方法为AO分型和Schatzker分型。Schatzker分型是Schatzker 于1979年提出的,它的特点是简单实用,临床上应用起来很方便。它把胫骨平台骨折分为六型,每一型都有相对应的手术入路和固定方法,并且预后相同。SchatzkerⅠ型、Ⅱ型、Ⅲ型是典型的低能量损伤造成的,而复杂的Ⅳ型、Ⅴ型、Ⅵ型骨折,则是由高能量损伤造成的。 Schatzker分型 Ⅰ型——单纯外侧平台劈裂骨折(),典型的楔形非粉碎性骨折块向外下劈裂移位,此型骨折常见于无骨质疏松的年轻患者。 Ⅱ型——外侧平台劈裂合并凹陷骨折(),侧方楔形骨块劈裂分离,并有关节面向下压缩陷入干骺端,此型骨折最常见于老年患者。 Ⅲ型——单纯外侧平台中央压缩骨折(),关节面被压缩陷入平台,外侧皮质完整,易发生于骨质疏松者。 Ⅳ型——内髁骨折(),此型骨折可以是单纯的楔形劈裂或是粉碎和压缩骨折,常累及胫骨棘。 Ⅴ型——双髁骨折(),两侧胫骨平台劈裂,特征是干骺端与骨干仍保持连续性。Ⅵ型——伴有干骺端与骨干分离的平台骨折(),除单髁、双髁及关节面骨折外,还存在胫骨近端横形或斜形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的AO分型 41(胫腓近端) A——关节外骨折 A1——关节外骨折、撕脱性骨折 1、腓骨头骨折 2、胫骨结节骨折 3、交叉韧带附丽点骨折 A2——关节外骨折、干骺端简单骨折 1、冠状面斜形骨折 2、矢状面斜形骨折 3、横断骨折

A3——关节外骨折、干骺端粉碎骨折 1、完整楔形骨折 2、粉碎骨折 3、复杂骨折 B——部分关节内骨折 B1——部分关节内骨折、简单劈裂骨折 1、外侧关节面骨折 2、内侧关节面骨折 3、斜形、类及胫骨嵴及一侧关节面 B2——部分关节内骨折、简单压缩性骨折 1、外侧完全压缩骨折 2、外侧部分压缩骨折 3、内侧骨折 B3——部分关节内骨折、劈裂压缩骨折 1、外侧骨折 2、内侧骨折 3、斜形、类及胫骨嵴及一侧关节面 C——完全关节内骨折 C1——完全关节内骨折、关节简单骨折、干骺端简单骨折 1、轻度移位骨折 2、单髁移位 3、双髁移位 C2——完全关节内骨折、关节简单骨折、干骺端粉碎骨折 1、完整楔形骨折 2、粉碎楔形骨折 3、复杂骨折 C3——完全关节内骨折、粉碎骨折 1、外侧粉碎骨折 2、内侧粉碎骨折 3、外侧+内侧粉碎骨折

AO胸腰椎骨折分型

AO胸腰椎骨折分型 A型椎体压缩 A1:嵌压骨折 A1.1:终板嵌压 A1.2:楔形嵌压骨折,包括1.2.1:上方楔形嵌压骨折;1.2.2:侧方楔形嵌压骨折;1.2.3:下方楔形嵌压骨折 A1.3:椎体塌陷,即骨质疏松性骨折导致椎体完全压缩成平面 A2:劈裂骨折 A2.1:矢状面上的劈裂骨折 A2.2:冠状面上的劈裂骨折 A2.3:pincer(钳夹??)骨折 A3:爆裂骨折 A3.1:不完全性爆裂骨折,包括3.1.1:上方不完全性爆裂骨折;3.1.2:侧方不完全性爆裂骨折;3.1.3:下方不完全性爆裂骨折 A3.2:爆裂-劈裂骨折,包括3.2.1:上方爆裂-劈裂骨折;3.2.2:侧方爆裂-劈裂骨折; 3.2.3:下方爆裂-劈裂骨折 A3.3:完全性爆裂骨折,包括3.3.1:pincer(钳夹??)爆裂骨折;3.3.2:完全性屈曲爆裂骨折;3.3.3:完全性轴向爆裂骨折 B型前后方结构牵张性损伤 B1:后方分离,主要为韧带结构分离(屈曲-牵张损伤) B1.1:伴有椎间盘的横断分离,包括1.1.1:屈曲-半脱位;1.1.2:前方脱位;1.1.3:屈曲-半脱位/前方脱位且伴有小关节突及A型骨折者 B2:后方分离,主要为骨性结构分离(屈曲-牵张损伤) B2.1:横行的两柱骨折(Channel骨折) B2.2:伴有椎间盘分离,包括2.2.1:通过椎弓根及椎间盘的分离;2.2.2:通过峡部及椎间盘的分离 B2.3:伴有椎体的A型骨折,包括2.3.1:通过椎弓根,伴有椎体A型骨折;2.2.2:通过峡部,伴有椎体A型骨折 B3:前方分离,通过椎间盘(过伸-剪切力损伤) B3.1:过伸-半脱位,包括3.1.1:不伴有后柱损伤;3.1.2:伴有后柱损伤 B3.2:过伸性的椎体滑脱 B3.3:后方脱位 C型前后方结构旋转性损伤 C1:A型(压缩)损伤伴有旋转 C1.1:旋转型楔形骨折 C1.2:旋转型劈裂骨折,包括1.2.1:旋转型矢状面劈裂骨折;1.2.2:旋转型冠状面劈裂骨折;1.2.3:旋转型pincer(钳夹??)劈裂骨折 C1.3:椎体分离(旋转型爆裂骨折),包括1.3.1:不完全性旋转型爆裂骨折;1.3.2:旋转型爆裂-劈裂骨折;1.3.3:完全性旋转型爆裂骨折 C2:B型损伤伴有旋转 C2.1:B1型损伤伴旋转(屈曲-牵张损伤伴旋转),包括2.1.1:旋转型屈曲-半脱位;2.1.2:旋转型屈曲-半脱位合并单侧关节突骨折;2.1.3:单侧脱位;2.1.4:旋转型前方脱位伴或不伴关节突骨折;2.1.5:旋转型屈曲-半脱位合并A型骨折,伴或不伴单侧关节突骨折;2.1.6:单侧脱位伴A型骨折;2.1.7:旋转型前方脱位合并A型骨折,伴或不伴关节突骨折

胸腰椎骨折AO分型

A型:椎体压缩 A1:压缩骨折 A1.1终板嵌压 A1.2楔形嵌压 .1上缘楔形嵌压骨折 .2侧方楔形嵌压骨折 .3下缘楔形嵌压骨折 A1.3椎体塌陷 A2: 劈裂骨折 A2.1矢状面劈裂骨折 A2.2冠状面劈裂骨折 A2.3钳夹样骨折 A3:爆裂型骨折 A3.1不完全爆裂骨折 .1上缘不完全爆裂骨折 .2侧方不完全爆裂骨折 .3下缘不完全爆裂骨折 A3.2爆裂分离骨折 .1上缘爆裂分离骨折 .2侧方爆裂分离骨折 .3下缘爆裂分离骨折 A3.3完全分离骨折 .1钳夹分离骨折 .2完全屈曲爆裂骨折 .3完全纵轴向爆裂骨折 B型:前方及后方结构牵张性损伤 B1:后方韧带结构损伤(屈曲牵张型损伤) B1.1伴有间盘的横贯损伤 .1屈曲半脱位 .2前方脱位 .3屈曲半脱位/前方脱位伴关节突骨折 B1.2 后方韧带结构为主的损伤伴有A型椎体骨折 .1屈曲半脱位伴有A型椎体骨折 .2前方脱位伴有A型椎体骨折 .3屈曲半脱位/前方脱位伴关节突骨折+A型骨折B2:后方骨性结构损伤(屈曲牵张型损伤) B2.1两柱横贯性骨折 B2.2伴有间盘损伤 .1损伤通过间盘及椎弓根 .2损伤通过间盘及峡部(屈曲—峡部裂)B2.3伴有A型椎体骨折 .1经椎弓根伴有A型椎体骨折 .2经峡部伴有A型椎体骨折

B3:经间盘前方损伤(过伸剪切损伤) B3.1过伸半脱位 .1不伴有后柱损伤 .2伴有后柱损伤 B3.2过伸—峡部裂 B3.3后方脱位 C型:前方及后方结构旋转性损伤 C1:A型(压缩)损伤伴有旋转 C1.1楔形旋转骨折 C1.2劈裂旋转骨折 .1矢状面劈裂旋转骨折 .2冠状面劈裂旋转骨折 .3钳夹样劈裂旋转骨折 C1.3椎体分离(旋转爆裂骨折) .1不完全旋转爆裂骨折 .2旋转爆裂分离骨折 .3完全旋转爆裂骨折 C2:B型损伤伴有旋转 C2.1 B1损伤伴有旋转(屈曲牵张型损伤伴有旋转) .1屈曲旋转半脱位 .2屈曲旋转半脱位伴有单侧关节突骨折 .3单侧脱位 .4向前旋转脱位伴有单侧关节突骨折 .5屈曲旋转半脱位伴或不伴有单侧关节突骨折+A型骨折 .6单侧脱位+A型骨折 .7向前旋转脱位伴或不伴有关节突骨折+A型骨折C2.2 B2损伤伴有旋转(屈曲牵张型损伤伴有旋转) .1两柱横贯性旋转骨折 .2单侧屈曲峡部裂伴有间盘损伤 .3单侧屈曲峡部裂+A型骨折 C2.3 B3损伤伴有旋转(过伸剪切损伤伴有旋转) .1旋转过伸半脱位伴或不伴有椎体后方结构的骨折 .2单侧过伸峡部裂 .3向后旋转脱位 C3:剪切旋转样骨折 C3.1切皮样骨折 C3.2斜行骨折

骨折的AO分型

骨折的AO分型 对骨折及伴发软组织损伤的范围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可以为医师对骨折的治疗、研究和交流提供统一的标准,更好地制订治疗方案,追踪治疗结果并做对比分析,同时也为新的治疗模式提供可评价的基础。为了这一目的,就需要一个科学、统一的命名和分类系统,同时为了能够被广泛接受和使用,最好简单实用。从1970年开始,瑞士AO/ASIF(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ternal Fixation)的创始人之一Maurice Muller教授及其同事,就着手建立了一个长骨骨折综合分类系统(Comperhensive Classification of Fractures of the Long Bones),该分类系统通过字母和数字的组合,描述了长骨骨折的部位、形态和严重程度等特征。美国OTA(the Orthopaedic Trauma Association)在Marc Swiontkowski教授领导下的骨折编码和分类委员会(the Committee for Coding and Classification),采用了Muller 教授的长骨骨折分类系统,并将其分类方法和原则应用到全身其他骨骼,形成了AO/OTA骨折分类系统。这个字母数字编码分类系统虽然不是最理想的,但目前尚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能够像它这样将全身骨骼包括进来,这一分类方法科学实用,被创伤骨科专家广泛接受、应用,并被不断修正。 一、AO/OTA骨折分类的原则和定义 AO/OTA骨折分类的原则,总体上遵循Muller的长骨骨折综合分类系统的原则,将全身的骨骼以阿拉伯数字编码(图

AO分型详细图文解说

骨折经常用到AO分型,AO分型是一种临床常用的骨折分型方法,下面介绍一下具体划分方法: 骨折AO分类由5位诊断数码组成,前两位表示部位,后三位表示形态特点 部位编码:1肱骨,2尺桡骨,3股骨,4胫腓骨,5脊柱,6骨盆,7手,8足,91.1髌骨,91.2锁骨,91.3肩胛骨,92下颌骨,93颅面骨骨干骨折分型:A简单骨折,B楔形骨折,C复杂骨折 骨端骨折分型:A关节外骨折,B部分关节内骨折,C完全关节内骨折前两位数分别表示骨折的部位以及节段

从上至下分为三个节段(骨干骨折分型是指的图中各骨的2的部分) 第三位数表示形态特点:骨干骨折分为3型,A简单骨折,B楔形骨折,C复杂骨折

各型根据严重程度分为3组,成为第四位数,以1、2、3表示 对于C组骨折,根据严重程度又可分为3个亚组,成为第五位数,用1、2、3表示 以上是骨干骨折的分型 下面是干骺端的骨折的分型(同样的前两位数分别表示骨折的部位以及

节段):A关节外骨折,B部分关节内骨折,C完全关节内骨折 而干骺端骨折又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在各型又分为3组,以1、2、3表示 根据损伤的程度,AO分类系统将肱骨近端骨折分为A、B、C三种类型。A型骨折是关节外的一处骨折。肱骨头血循环正常,因此不会发生头缺血坏死。 A1型骨折是肱骨结节骨折。再根据结节移位情况分为三个类型。 A1-1:结节骨折,无移位。 A1-2:结节骨折,伴有移位。 A1-3:结节骨折,伴有盂肱关节脱位。 A2型骨折是干骺端的嵌插骨折(外科颈骨折)。根据有无成角及成角方向也分为三个类型。 A2-1型:冠状面没有成角畸形。侧位前方或后方有嵌插。 A2-2型:冠状面有内翻成角畸。

骨折分型(汇总)

下肢骨折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的分型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按骨折部位分为:头下型、经颈型和基底型 2.按骨折线的方向分型 外展型:Pauwels角<30度,股骨头向外翻,外侧骨皮质有嵌插,为稳定型 中间型:30度<Pauwels角<50度,为不稳定型 内收型:Pauwels角>50度,为极不稳定型 3.按骨折移位程度的分型(Garden分型) GardenI型:不完全性骨折 GardenII型:完全骨折,无移位 GardenIII型:有部分移位 GardenIV型:完全移位 关于GardenIII型和GardenIV型,其主要区别是看髋臼骨小梁与股骨头骨小梁有无移位。临床上还有一个鉴别方法:GardenIII型股骨头往往低头,即内翻畸形;GardenIV型股骨头完全移位,骨小梁力线与髋臼骨小梁重排,侧位x片上可见IV型往往伴有较明显的前后移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 1.AO/OTA分型 1 转子间简单骨折 A1.1沿转子间线 A1.2经大转子部 A1.3经小转子下方 A2 经转子部多块骨折 A2.1有一内侧骨折块 A2.2有数块内侧骨折块 A2.3延伸至小转子下超过1cm A3转子间骨折 A3.1反向简单骨折 A3.2横行简单骨折 A3.3粉碎骨折 2.Jensen-Evans分型(由Jensen 于1975年通过改良Evans分型而来) 基于大、小粗隆是否受累及骨折是否稳定首先分为顺粗隆间骨折和逆粗隆间骨折两类,前者分为五型 I型:两骨折块,骨折无移位 II型:两骨折块,骨折有移位,大小粗隆完整 III型:三骨折块,有大粗隆骨折 Iv型:三骨折块,有小粗隆骨折 V型:大、小粗隆同时骨折,为III型和Iv型的合并 R型:逆转子间骨折,骨折线自大转子下外方斜向小转子内上方 股骨粗隆下骨折 股骨粗隆下骨折的分型以Seinsheimer分类较为常用,它按骨折块数目、骨折线部位和形状,将其分为五型: I型:骨折无移位,或移位<2mm II型:骨折移位为两个骨折块

骨折治疗的AO及BO原则

骨折AO分类由5位诊断数码组成,前两位表示部位,后三位表示形态特点 部位编码:1肱骨,2尺桡骨,3股骨,4胫腓骨,5脊柱,6骨盆,7手,8 足,91.1髌骨,91.2锁骨,91.3肩胛骨,92下颌骨,93颅面骨 骨干骨折分型:A简单骨折,B楔形骨折,C复杂骨折 骨端骨折分型:A关节外骨折,B部分关节内骨折,C完全关节内骨折 骨折治疗的AO 原则:①解剖复位;②坚强固定;③无创操作;④早期无痛活动。AO 原则追求骨折无骨痂性一期愈合,一直是骨折治疗的经典法则,但是,为了达到坚强固定和解剖复位的目的,常常以严重损伤骨的血供为代价,无创操作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并且随着AO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弊端也愈发突出,常发生术后骨不连、感染、固定段骨质疏松和去固定后再骨折等并发症。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AO学者Gerber[3]、Palmar[4]等提出生物学内固定 (BO,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原则,充分重视局部软组织的血运固定坚强而无加压,骨折愈合为典型的二期愈合,即骨愈合历经血肿机化、骨痂形成和骨痂塑形等阶段。 BO原则:

1.远离骨折部位进行复位,以保护骨折局部软组织的附着; 2.不以牺牲骨折部的血运来强求粉碎骨折块的解剖复位,如必需复位的较大的骨折块,也应尽力保存其供血的软组织蒂部 3.使用低弹性模量,生物相容性好的内固定器材 4.减少内固定物与所固定骨之间的接触面(皮质外及髓内)。 5.尽可能减少手术暴露时间。 目前新的内固定器材有1.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 LC- DCP),可减小接骨板和骨的接触面积,2.锁定螺丝钉( LHS)、3点接触固定器( PC Fix) 4.微创固定系统( LISS)等 .

Barton骨折的治疗

Barton骨折的治疗 Barton骨折是指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由剪切应力所至,包括掌侧Barton 骨折及背侧Barton骨折。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人民医院于2004年7月至2008年7月共收治18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8例患者均为暴力外伤所至闭合性骨折,无并发其他部位骨折。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30~70岁,平均55岁,均为急诊入院。影像学检查患肢腕关节X线,正侧位18例,均为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12例为掌侧缘骨折,伴腕关节向掌侧脱位或半脱位,AO分型,为B型8例,C型4例;6例为背侧缘骨折,伴腕关节向背侧脱位或半脱位,AO分型为B型6例。 1.2 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背侧缘骨折病例,全部经手法整复满意后,行腕背屈前臂旋前石膏外固定,1周后复查移位2例,行手术治疗。掌侧缘病例8例,经手法整复满意后行腕掌屈前臂旋后石膏外固定,1周后复查6例移位,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臂丛麻醉下,背侧入路2例,行克氏针内固定。掌侧入路12例,行T型钢板内固定,并植骨2例。 2 结果 保守治疗共6例,石膏外固定视年龄大小,分别固定4~6周后拆除,功能煅练。手术治疗共12例,2周拆线后,视骨折粉碎情况拆除外固定功能煅练。均获随访。X线片视骨折愈合时间为5~12周,平均8周。根据ATF评分标准[1]本组优6例、良11例、差1例,优良率95%。 3 讨论 Barton骨折患者多为中老年人,这与其骨质疏松有关。治疗上主要有非手术与手术治疗两种方法。非手术治疗是复位后用石膏外固定,但其因涉及关节面骨折,复位后难以维持其复位后位置,尤其掌侧缘骨折部位,针对患者的康复及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手术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2]。本院对掌侧缘移位的Barton骨折,均采用T型钢板内固定,且对关节面破坏严重的C型骨折,用T 型接骨板,恢复掌侧皮质连续性后取自体髂骨植骨以支持尺背侧骨折块和桡骨茎突骨折块的复位[3]。均获较满意的疗效,因此T型钢板满足了AO学说对关节内骨折严格解剖复位提供了坚强内固定,减少了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故笔者认为T型钢板是治疗Barton骨折,尤其掌侧缘骨折的有效方法,可以普及临床。 参考文献 [1]Clinical assessment committee. Total active flexion scale.American sociefy for surgery of the hand report.New Orleans:clinical Assessment

骨折分型治疗

第一节肿胀分度 Ⅰ度:皮纹存在,轻微肿胀; Ⅱ度:皮纹消失,但无水泡形成; Ⅲ度:有张力性水泡出现,静脉回流受阻或栓塞时,组织肿胀明显,皮纹消失,甚至出现张力性水泡。 第二节美国压疮咨询委员会(NPUAP)2007年压疮分期 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有紫色水疱、淤青,但皮肤完整。 Ⅰ期:皮肤完整,血管受损,有不退色发红。 Ⅱ期:浅表溃疡,无腐肉。皮肤破损、疼痛、无坏死、但未超过真皮、可出现水泡。 Ⅲ期:全层溃疡,但未见肌腱、骨膜。表皮和真皮完全受损,基底无疼痛感、深达皮下组织,没有影响筋膜和肌肉层,可出现坏死组织、渗液和凹洞。 Ⅳ期:全层溃疡,可见肌腱、骨膜、骨外露等。深至筋膜、肌肉和骨头、伤口穿透皮下组织、有广泛坏死。 第三节开放性骨折 一、开放性骨折Gustilo-Anderson分型 Gustilo-Anderson开放性骨折分型 骨折类型损伤情况 Ⅰ度:皮肤撕裂伤<1cm,伤口干净,绝大多数是由于骨折由内向外穿透皮肤所致。轻微肌肉挫伤。骨折为简单的横行骨折或短斜形骨折 Ⅱ度:皮肤撕裂伤>1cm,并伴有广泛的软组织损伤,或者皮肤脱套伤。轻到中度的挤压伤。简单的横行或短斜形骨折伴轻度粉碎 Ⅲ度:包括肌肉、皮肤和神经血管结构的广泛软组织损伤,通常的暴力损伤伴有严重的挤压伤ⅢA度:广泛的软组织撕裂伤,但骨组织有较好的覆盖。阶段性骨折,枪弹伤 ⅢB度:广泛的软组织损伤伴有骨膜剥离骨质外露。通常为重度污染 ⅢC度:伴有需要修复的血管损伤 另外还有AO/ASIF分类、Tscherne和Lange分类 二、开放性骨折的治疗 治疗分3个阶段 第一阶段:急性期处理 第二阶段:针对开放性骨折后遗症。如骨不愈合、感染、畸形愈合等重建处理

骨折分型图示

骨折分类的原则和定义 AO/OTA骨折分类的原则,总体上遵循Muller的长骨骨折综合分类系统的原则,将全身的骨骼以阿拉伯数字编码(图1-1 ),将每一骨骼分为3个部位或节段(近端、骨干、远端),再将每一部位的骨折根据骨折形态分为3型(A、B、C),每型下面又分3组(1、2、3),这样一个部位或节段的骨折可以有27个亚组(如A11,A12...C32,C33)。

图1-1 骨骼定位编码 1.骨骼编码骨折该系统将全身的骨骼以阿拉伯数字编码(颅面骨和胸骨不在本范围描述),包括有肱骨(1)、尺桡骨(2)、腕骨(24)、掌骨(25)、指骨(26)、股骨(3)、胫腓骨(4)、髌骨(45)、距骨(72)、跟骨(73)、足舟骨(74)、楔骨(75)、骰骨(76)、跖骨(81)、趾骨(82)、脊柱(5)、骨盆(6)、锁骨(06)、肩胛骨(09)。 2.骨骼节段长骨分为不同的节段,包括近端(1)、骨干(2)、

远端(3);胫腓骨增加了踝部(4);骨盆分为骨盆环(1)、髋臼(2)。 骨干(2)是指在骨的近端和远端之间的节段。近端(1)和远端(3)定义为骨骺和干骺端部位,Heim用平方法划分长骨的近端和远端为长骨两端的正方形区域,其边长为骨骺最宽处。股骨近端是例外,股骨近端指股骨近侧经小转子下缘横线以近的部分(表1-1)。 表1-1 长骨的近端和远端 二、长骨骨干骨折分类 长骨骨干骨折根据骨折复杂程度分为A、B、C三型,每一型可再分为3组(表1-2)。 A型——简单骨折(simple fractures)一处单独的环绕骨干的破裂,只有2个骨折块。可分为3组:A1—简单螺旋骨折;A2—简单斜行骨折,即骨折面与长骨垂线的交角大于30°;A3—简单横行骨折,即骨折面与长骨垂线的交角小于30°。若骨皮质碎片小于10%则忽略不计。 B型——楔形骨折(wedge fractures)有一块以上的中间骨片,

AO骨折分类

AO骨折分类 骨的定义:肱骨-1,尺桡骨-2,股骨-3,胫腓骨-4,脊柱-5,骨盆环61,髋骨62,手-7,骨-8,14-肩胛骨,锁骨-15,髌骨-34,踝关节44 近端-1,骨干-2,远端-3 简单-A:简单螺旋A1、简单斜形A2、简单横形A3(骨皮质碎片小于10%不计) 楔形-B:螺旋楔形(蝶形骨块)B1、折弯楔形B2、粉碎楔形B3(复位后主折块有接触) 复杂-C:复杂螺旋C1、多段C2、复杂不规则C3 注:尺桡骨折时,A1表示尺骨简单骨折,A2表示桡骨简单骨折,A3表示尺桡骨双骨折;B1表示尺骨楔形骨折,B2表示桡骨楔形骨折,B3表示尺桡骨双楔形骨折;而C表示复杂骨折(双骨折已等同于复杂骨折),故C1表示尺骨本身复杂骨折,合并桡骨骨折;C2表示桡骨本身复杂骨折,合并尺骨骨折;C3表示尺桡骨两骨均为复杂骨折。因此,如果是尺桡骨双骨折,则肯定为A3/B3/C。例如:尺桡骨骨干双简单骨折表示为22-A3,尺桡骨干双复杂骨折表示为22-C3。 特殊例外:肱骨近端、股骨近端、踝关节。 如:股骨骨干多段骨折:32-C2,股骨横形骨干32-A3。股骨转子间骨折31-A

骨水泥分代标准 第一代:(1)、手拌,(2)、不重视骨髓腔的冲洗(即一般水冲及吸引)(3)扩髓后不用髓腔塞,(4)用手放入骨水泥 第二代:(1)、手拌,(2)、开始重视骨髓腔的冲洗,(3)用髓腔塞,(4)骨水泥枪技术。 第三代:(1)、真空或离心法,(2)、加压脉冲冲洗,(3)用髓腔塞,(4)加压装置的骨水泥枪技术(5)采用中置装置(6)特 殊工艺使假体预涂骨水泥 骨盆骨折Tile分类 A型:(稳定,后弓完整),A1型撕脱骨折,A2型髋骨骨折,A3型包括骶骨、尾骨骨折(骶2以下) B型:(后弓不全损伤,部分稳定,旋转),B1型开书样损伤,B2型闭书样损伤,B3型双侧损伤(开书或闭书)C型:(后弓完全损伤,不稳定,旋转及垂直),C1型单侧,C2型一侧旋转一侧垂直不稳定,C3型双侧均为完全不稳定。 距骨颈骨折Hawkins分类 I型:距骨颈骨折无移位 II型:距骨颈骨折移位,距下关节脱位 III型:距骨颈骨折,距下关节和踝关节脱位 IV型:距骨颈骨折,距下、踝、距舟关节脱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