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 短文两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 短文两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 短文两

第25课短文两篇

章、节第五单元课时第 1 课时课型精读课文

教学

目标

(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3)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以及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重点

难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

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教师复备一、导入新课:

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女娃造人的故事还记得吗?你还读

过哪些神话故事?

(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娃补天,精卫填海)

二、文学常识

1、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许多自然现象

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只好借助

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

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

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

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节奏。

2、学生齐读2遍。(齐声朗读)

3、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师生交流。

逐走:竞跑,赛跑。欲得饮:想要。

饮于河:黄河。大泽:大湖。邓林:桃林。

4、学生口头翻译课文。(同桌交流)加深理解。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

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

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5、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

(明确: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弃杖化邓

林)

教学过程

教师复备

论文:浅析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

论文:浅析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论文关键词】策略发现闪光点精妙优秀构思 【论文摘要】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采取一定的策略,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要想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如善于发现作文的闪光点,用肯定的态度去欣赏并利用这些闪光点,让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乐趣,激发写作的兴趣,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收效甚微。有的学生在教师不厌其烦的训练下,甚至对写作产生了厌烦情绪。一说作文就头痛,哪里还能写出好的作文。 笔者认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能用刻板的标准去评价和衡量学生的作文,而应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出发,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的作文,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著名教育家家叶圣陶认为:“学生作文中任何一点可取的地方,都应找出来,肯定他的想法和写法。”心理学告诉我们:希望是人们奋斗的原动力。学生完成一篇作文后,都希望得到老师的承认和肯定。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要求不宜过多、过高。面对学生幼稚的作文,教师要尽量发现其闪光点,

以正面肯定、鼓励为主,不求全责备,不扼杀学生创造的火花。即使学生作文中有一点进步,也应该得到老师的肯定。我们认为,学生只要用心去写了,在一篇作文中,总会有那么一些字词使用得比较恰当,甚至某些段落写得比较精彩。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应作重点批注,并在作文讲评课上予以赏析、肯定和褒扬,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发现了用得好的字词、写得好的句子、段落,但又不可能在讲评课上对每篇作文中的精美句子段落都一一赏析。但老师又不能对这些好的句子、好的段落置之不理。如果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还可能因为老师的漠视打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采取摘抄学生作文中精美语句的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具体可以这样操作:教师把所有作文中的精美语句抄写在黑板上,每句话的后面注明班级、姓名,同时要求学生把这些语句抄写在专门的摘抄本上。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把这些精美的语句打印出来,张贴在学习园地,让学生课后去抄,这样学生可以不占用上课的时间。 如果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的作文的话,我们就不难发现班上也有不少优秀作文。这些作文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够反映出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其中好的作文对全班同

江苏省历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精彩试题及获奖范文

省历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 省首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 初中组 1.以“我家最富有的时刻”为题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每个家庭都有美好的憧憬与有趣的故事,以“全家出走”为题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省第二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 初中组 总题目:中学生与学校 1.2003年度本班新闻文物 2.有风从校园吹过 要求:(1)任选其中一题作文;(2)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不超过2000字。 高中组 总题目:中学生与文学 1.一首诗,一滴泪 2.被照耀的喜悦 3.不放在书橱里的书 要求:(1)任选其中一题作文;(2)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不超过2500字 省第三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 初中组(任选一题): 第一题:父老乡亲 第二题:门里门外 获奖文 父老乡亲 自从有了同在桑梓共同呼吸的那一丝冲动开始,父老乡亲就不再是谈吐间一个简单的字眼。曾几何时,它已被灌入了镌刻山河,雕镂人心的独特秉赋,成为乡人心间一方漩涡世界的魔井。 父老乡亲,像一壶久经泡制的功夫茶,须红泥小火炉轻煨慢炖,用火焰细细蒸腾,待只剩下茶中精髓的那一刻,一气呵成,灌入宜兴紫砂壶,静坐藤箱,待君品尝。君可细啜名种,亦可牛饮茶汤,但无论怎样,它都会滋润你的喉嗓,温暖你的心田。无论你身在故里或是客居他乡,均可一品其香醇。烦恼时,它似忘川水,一切不悦都化为烟云,惟留温馨徜徉心间。快乐时,它似玉液琼浆,使你的春风得意多了一份归属感,从此你便不再寂寞,孤伤。 父老乡亲,像一盘玄机妙藏的棋局,每个人都在其中司行各自的职责,无论你官居宰辅或是一介布衣,都只浓缩为其中一分子,共同演绎着人生的浮沉荣辱,共同构建着一方水土。瓜棚豆架下的村夫野老,闹市茶寮里的有闲阶级,均可为其投下一子,正是由于有了这种亲和力,它才拥有了吐纳百代,生生不息的秉承。观生死,识兴替,知古今。观此局者,只有心静如水,才能了解个中趣味。 父老乡亲,像一蜿蜒百尺的画卷,画上可以是清明上河,溪山行旅,自古丹青妙手,无不为其抹上一笔,骚人墨客,在此川行华章。每个乡人的落款也不偏不倚的烙上。它永远是海外游子亘古不易的行囊。也许你只是隐居山林的一只闲云野鹤,但当你翻开这一画卷,你也会不自主为乡情所折服。身边的一草一木,都会勾起你对身处之地的眷恋。全世界的人都是你的父老乡亲,胸襟开阔,这世界便小了。 乡亲父老,有了你们,我这一生便不再似不系之舟,匆匆过客,你永远是我身心的栖所。

南京市秦淮高级中学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测试卷

南京市秦淮高级中学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测试卷得分 2017.4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 )1.《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修订稿)》提出了课程内容确定的四方面原则,包括时 代性原则、基础性原则、关联性原则和下列哪种原则。 A. 选择性原则 B.个性化原则 C. 国际化原则 D.本土化原则 ( )2.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 )3.“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A. 皮亚杰 B.陶行知 C.维果斯基 D.加涅 (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工作 B.德育工作 C. 教科研工作 D.总务工作( )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 终身性 D.现代性 ( )6.下列哪项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 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法律 ( )7.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这是利用知觉的 A.对比性 B.整体性 C.恒常性 D.选择性( )8.“产婆术”的提出者是 A.孔子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笛卡尔姓名学科。 ( )9. 《大教学论》的著者是 A. 胡适 B.笛卡尔 C.康德 D.夸美纽斯 ( )10.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A.教育规律 B.教育现象 C.教育价值 D.教育问题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40分)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一书中指出,21世纪的教育 四大支柱为、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2.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 1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新课程强调的学生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 4.教学的基本程序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和批改、、学业成绩的测量与评价五个环节。 5. 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6.孔子认为,应当强调“学-思-行”的基本过程,他认为“学而不思则罔,”. 7.前苏联经典教育名著《给教师的建议》的作者是 . 8.江苏省现行高考方案首次实施是年。 9.根据普通心理学理论,思维的品质有敏捷性与灵活性、广阔性与深刻、 . 10.记忆系统一般分为三个系统,即、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11.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核心教育思想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12.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13. 是教学工作中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14.当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推动下,基于 培养的学校教育已成为国际共识。 15.心理学家一般都同意把学习分成三大领域:(1)认知领域、(2) 、(3)动作技能领域。 16.“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这便是记忆中过 程。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等五校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等五校2014-201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 研试题 一(27分) 1.用古诗文原句填空(10分) ①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周敦颐《爱莲说》) ②相顾无相识,▲。(王绩《野望》) ③何夜无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而。(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④▲,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⑤月下飞天镜,▲。(李白《渡荆门送别》) ⑥▲,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⑦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 ⑧▲,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⑨晨兴理荒秽▲。(陶渊明《归园田居》) ⑩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 2.下列加点字读音两两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劫.难—诘.问藩.篱—翻.阅 B.交卸.—琐屑.骷髅.—镂.空 C.阻遏.—扼.杀绮.丽—倚.靠 D.疮.疤—伧.俗肃穆.—日暮. 5.在读书活动启动仪式上,主持人引用了莎士比亚的一段话: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这段话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热情,请你参考前面的句式,以“阅读”为对象,完成对莎士比亚这段话的仿写。(2分) 阅读是人生中的一份耕耘。生活里没有阅读,▲;思想里没有阅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6.学校为活动开设了橱窗专栏,小明找来了一条指引大家读书的标语。请将下列三个词的序号分别填入这条标语中。(3分) A. 实用 B.流行 C. 经典 读(▲)的书,就发现了世界的入口;读(▲)的书,就走在了时代的前列;读(▲)的书,就架设了生活的桥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7.下面是学校语文组有关“初中生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课题研究的调查表格,请你表述此表格的调查结果。(3分) 阅读实验前后学生对写作的态度变化 对写作的态度实验前(%)实验后(%) 害怕60 20 喜欢10 30

江苏省历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及获奖范文解析

江苏省历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 江苏省首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 初中组 1.以“我家最富有的时刻”为题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每个家庭都有美好的憧憬与有趣的故事,以“全家出走”为题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汉字情怀郭倩彤 (2014-01-13 15:00:42) 转载▼ 那一缕汉字情怀在晨钟暮鼓中漫成天涯海角,剪一段缱绻的时光,藏一季过往的心绪,穿越苍山洱海,隔着一川烟雨的距离,寂静凝望,深沉牵挂…… 水墨丹青,浓墨重彩,我倚身于窗前。窗外,淅淅沥沥的雨淋湿了街道,淋湿了行人,淋湿了心情,清清然然,落寞了行者的脚步;案上,是一幅墨竹题诗,那字,如行云流水,老树琼枝。猛然一阵风将宣纸吹出了窗外,我起身欲寻,思绪,飘然…… 竹中画,画中诗 清风,穿过花海,掠过竹林,渐行,渐远。我又回到了老家的竹林,爷爷似乎依然那样抖擞,白花花的头发遮挡着额前的缕缕皱纹,却更显得清朗。爷爷酷爱书画,尤爱王羲之的《兰亭序》和郑板桥的墨竹,便在门前种了一大片竹子。当春风还未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她青春活力的真实写照。这时,爷爷就会挥毫泼墨,作上一幅雨润新竹图,再题上一句“莫嫌雪压低头,红日归时,即冲霄汉;莫道土埋节短,青尖露后,定刺苍穹。”我站在爷爷身后,有几许惊讶,亦有几许敬佩,却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丹管一枝,写尽人间春色。竹中画,画中诗,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爷爷是一首无声的歌,而汉字却是一幅有色的画,我的心性完美的凝结在汉字情怀中。 花前雨,云中霞 到了夏天,当尘世暄嚣扑面而来,爷爷隐逸在他的山林之中,一笔一墨一尺宣,畅游在他的书画之海中。见我来,笑着将我搂着,要教我习字。那汉字在我的眼中活泛起来:一横一竖圆润洒脱,端庄秀丽,一撇一捺静中有动,飘飘欲仙,我的秉性与心境完整地凝练在这墨色留香的世界中。横,似流水,昭示着律动的绚丽;竖,似青山,折射着巍峨的尊严;撇,似柳枝,摇曳着婀娜的风采;捺,似游龙,舞动着健美的身姿。似乎,我和爷爷在执笔流转之间,挥洒着绝美的传奇。夕阳西下,一老一少在竹林中背影是那样和谐而又温暖:花前雨,云中霞,我在汉字情怀中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云中月,水中花 秋风!秋雨!满卷起枯黄的落叶和落花。熏染了一季的凄凉,爷爷,离我而去。他并未带走什么,却留下了一个字:淡。再次踏进竹林,我突然明白,爷爷,并未离开,而是化身成了一棵竹,永远屹立于天地之间,从此虚怀若谷,素面朝天,与世无争,用伟岸的身躯诠释着正直。云中月,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 10月月考数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设集合A={x|x2–4≤0},B={x|2x+a≤0},且A∩B={x|–2≤x≤1},则a=() A.–4 B.–2 C.2 D.4 2. 若,则z=() A.1–i B.1+i C.–i D.i 3. 某外商计划在四个候选城市投资3个不同的项目,且在同一个城市投资的项目不超过2个,则该外商不同的投资方案有( ) A.16种B.36种C.42种D.60种 4. 中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牛?马?羊食人苗.苗主责之粟五斗.羊主日:“我羊食半马.”马主日:“我马食半牛.”今欲衰偿之,问各出几何?”翻译过来就是:现有牛?马?羊吃了人家的田里的青苗,青苗主人要求三畜的主人一共赔偿粟米5斗.羊主人说;“我的羊所吃数是马的一半.”马主人说;“我的马所吃数是牛的一半.”现在按照三畜所吃青苗数的比例进行分配赔偿,问牛?马?羊的主人赔偿粟米斗数分别为() A.B.C.D. 5. 已知函数(其中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则图 象大致为() A.B.

C.D. 6. 已知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A.a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无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 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有关亚洲边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部与欧洲以大高加索山和阿尔卑斯山为界 B、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大洋洲相望 C、亚洲南面、东面分别濒临印度洋和太平洋 D、东北以台湾海峡与北美洲为界 2.下列国家中,第一产业构成比重最大,而第三产业比重最小的是() A、日本 B、美国 C、韩国 D、缅甸 3.关于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为日本是亚洲唯一经济强国,因此,世界经济对其影响较小 B.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达 C.兼有东西方文化的特色 D.港口进出的船只中所运的货物最有可能的是:进港为矿产品,出口为农产品 4.亚洲的河流呈放射状从中部流向周边的海洋,据此可判断出亚洲的地势特征是()A.中部高,四周低 B.中部低,四周高 C.西部高,东部低 D.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5.马六甲海峡交通位置十分重要,它连接了() A.太平洋与印度洋 B.太平洋与大西洋 C.印度洋与大西洋 D.地中海与大西洋 6.全世界希望巴西重点保护的是() A.热带草原 B.亚马逊河水源 C.野生动物 D.热带雨林 7.美国本土部分位于哪一个温度带() A.热带B.南温带C.北温带D.北寒带 假如我国某经贸代表团赴东南亚采购货物并观光考察。据此完成8,9题。 10.关于印度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大,水旱灾害频繁 B.印度大部分地区位于亚热带,多属热带雨林气候

C.印度各地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量都很大 D.印度的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11.有关俄罗斯的正确叙述是() A.领土跨亚非两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B.人口3/4在欧洲部分 C.俄罗斯的消费品制造业发达 D.有世界上最大的亚热带森林电视新闻上常见中东国家领导人,他们往往头上围着头 巾,有的身着白色长袍。根据这段文字,回答12-13题。 12. 你认为身着这种服装的人属于什么民族 ( ) A.犹太民族 B.阿拉伯民族 C.波斯民族 D.大和民族 13.你认为这种服装可以起的作用是:() A.遮风挡雨 B.遮阳挡沙 C.保暖御寒 D.抵御风雪14.下列四张卡片中哪张是正确的 15.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是() A 加拿大 B 美国 C 新西兰 D澳大利亚 18.美国的土著居民是() A.黑人B.犹太人C.印第安人D.玛雅人 19.“到巴西旅游,我终身难忘!”李明从巴西回来逢人便说。他为什么对这次旅游记忆如此深刻难忘呢?下面是他的回答,其中有一句完全是编造的,请找出来:()A.二月下旬我赶上了盛大的狂欢节 B .和巴西孩子一起踢足球,使我球技大增在巴西 C.在圣保罗街头我见到了比哈尔滨规模还大的冰雕艺术 美国的亚 马孙雨林 是世界上 最大的热 带雨林。 澳大利亚 地狭人 稠,经济 发达。 欧洲西部 的工业以 制造业为 主 巴西农业 发达,实 现了地区 的专业化 和机械化 A B C D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思考(论文)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也谈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生活化 宁夏吴忠市郭家桥中心学校王霞 内容摘要:遵循写作规律,改变传统写作教学现状,让教学从立足文本到立足生活,让生活引领课堂教学。从关注共性到关注个性,使生活贴近学生。从强化文体教学到强化心理感知,真正体验有情的生活。从走进现实更走向真实,追求理想的生活。使作文教学更有效。 [正文]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句话指出了社会对于人才的重要作用,也符合写作的规律。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作来自生活是毋庸置疑的。可传统的作文教学恰恰忽视了这一点。脱离生活从文本到文本,由模仿开始到模仿结束。造成了千人一面的现状。如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以人为本,使写作更自然,更科学,是摆在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当务之急。在新课程背景下使作文课堂生活化,未尝不是一种选择。课堂生活化,将生活引入课堂,让课堂就如生活,以课堂作为生活情景的集散地,提供写作素材,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情趣,从而激活写作教学的一种课堂模式。 一、立足文本到立足生活,让生活引领课堂 从立足文本形式,脱离学生实际的范文模写,到以人为本,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从内容上入手,给学生一定创作空间。古人学文,先养气,苏辙云:文不可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如果养成了浩然之气,则“文不难而自至”了。养气就是生活实践。课堂尽可能给学生生活的多种形式,让生活引领课堂,不无裨益。 1、关注生活有助于创作开展 生活是丰富无比的宝藏,其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但生活也是松散无章的。课堂关注的是生活中的焦点。关注学生切近的生活。让学生学会观察。屠格涅夫说道:“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不仅要努力从生活的一切现象里抓住生活,而且要努力去了解它,----不管怎样,要完全忠实于真实性,不要满足于表面的研究,避免一切印象与虚伪。”可以设置一个敏感的话题,如理解。结合口语交际的形式,在活跃的气氛中丰富了表达能力也使写作有了着眼点。而创作由此生发开来,写出学生对于生活中人际交往的感悟。而对于文体的学习可

江苏省作文大赛特等奖第一名作文新鲜出炉

全省作文大赛特等奖第一名作文新鲜出炉能从60余万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摘得特等奖第一名的桂冠,而且更牛的是,她上届就获得了特等奖的第六名。如此骄人的成绩,不禁让人对这位16岁的文学少年,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她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下,我爱上了阅读。从最初的童话故事,到散文小说、天文地理、唐诗宋词。不知不觉中,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视野也开阔了许多。阅读从最初带给我的愉悦感受,逐渐变为我的思考。读的书越来越多,脑海中的框架就越来越清晰。 读的越多,我越被文字所折服,我惊异于它强大的表现力。朱自清,温文尔雅,书生气息浓厚,文章自然内敛;贾平凹生于乡土,自然源于生活;张爱玲,大宅深院,难免犀利尖锐。透过文字,我甚至看到了他们的性格和人生。既然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想要倾诉,想要表达,便有了动笔写作的欲望。不须多,兴致来了,只一两行。久而久之变成了一种习惯。” “最初我从在博物馆参观的经历为基础,首先我看到了云锦对它外观的描写,因为它是发源于东晋时期,由于等级的观念,我们知道云锦上的方案也是大有考究的,它有着机械和工具无法取代的艺术价值,把它写入了我的文章里,也希望这种工匠情怀能够被传承下去。” 下面就为大家展示王丽行的现场决赛佳作,看看她是如何书文学积淀,写思想精华的。 那么近,那么远 如东县实验中学924班王丽行 我站在博物馆的玻璃展柜前,痴痴地向里张望。柔光照射下的是一方小小的云锦静静躺卧。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云锦这个词。只一读,委婉入耳,内心便是轻柔欣悦。云锦,如云似锦,仿佛穿上这轻薄的一件衣裳,便真能腾云驾雾,看尽人间的花团锦簇。我离它不过几十厘米的距离,俯下身来,用手轻轻抚上玻璃似乎就能触及,不过,我终究也只能隔上一层玻璃而不能亲手拂过它。 我看着它,大红鸾凤,金丝银线交织镶嵌,仔细看才能望见密密的针脚。再凑近些,隐约能看到五彩的暗纹,犹如光影流动、行云流水一般水到渠成。我的嘴角在不经意间微微上扬,我能听得见它无声的语言。眼前不由浮现出这样的景象——正值芳华的女子穿上心心念

2021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中学高三年级1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

秦淮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阶段性检测 语文试卷 2021年1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9分) 材料一: 如今,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手机客户端新媒体的崛起给年轻一代的阅读和交流提供了更多可能,但由此而带来的“碎片化”阅读趋势也越来越引起大众的关注。身处其中的青年人应如何对待这样的阅读方式? 其实,“碎片化”阅读作为一种快速阅读方式,也并非全无是处。有人认为,“碎片化”阅读可以使大量的信息和知识以概念和模块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比如“知乎”等问答网站的兴起,让知识的获取更加方便,大家可以迅速找到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现实指导性的建议,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不见得是坏事。 但另一个共识是,对于想要通过阅读提高思维能力,获取某个领域专业知识的人来说,“碎片化”阅读显然是不够的。入职某金融公司不久的小楠就在努力抵抗“碎片化”阅读对自己传统阅读方式的冲击。“微信上的内容太多太杂,但是时间太少了。如果有大段的时间,比如周末或者晚饭后,我还是愿意坐下来,有系统地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他说。“碎片化”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方式孰优孰劣?无法一概而论。其实一次阅读是否深入有效,关键在于阅读者对阅读内容的选择,而非阅读方式的选择。手捧畅销的成功学书籍,和认真阅读一些有含金量的微信推送文章,两者高下,不言而喻。 (摘编自《如何做一个靠谱的阅读者》)材料二: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阅读成为常态,上下班通勤、等人排队、出差途中,这些碎片化时间都可以成为阅读时间。一篇篇微信、一条条微博、一段段抖音小视频、一个个喜马拉雅音频,内容涵盖时政新闻、明星八卦、育儿心得、心灵鸡汤甚至广告软文……我们从早到晚看微信、刷微博,每天花费大量时间阅读,仿佛天下事十之八九尽在胸中。可这种泛化阅读并没有带来个人真正的成长,这是很多人共同的感觉。 这一方面与互联网的内容呈现特点有关,跳跃式的非线性阅读,使得人们的思维不断被分散,注意力很难集中于某一个主题,结果阅读变成浏览,知识的获取变成了简单的资讯检索。另一方面,在眼球经济时代,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不少内容生产者热衷于用耸人听闻的标题或所谓爆款文章来吸引人们的关注,这些内容适合浅阅读,迎合了大众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可阅读者的思辨能力却在逐渐退化。 因此,在这个“形散”已经不可避免的时代,要想保证“神不散”,读者在阅读活动过程中就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阅读的时间可以碎片化,但阅读的内容不能碎片化,即要形成知识系统。因为没有目的的阅读,就如同没有购买需求的主妇进了熙熙攘攘的大集市,茫然不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个性化作文初探 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还中学文学教育以本原面目——中学文学教育本体阐释 语文课程标准研究 论语文教学中的独立人格建构 语文教育中德育问题再思考 阅读障碍学生的创造力、学习适应性特征研究 基于问题学习理论及其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 台湾高中国文现行教科书研究 个体社会化心理积淀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影响 职专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试论学生写作主体性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文学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指向 中学语文教师素质构建的前瞻性思考 浅论协商对话式的阅读教学 农村中学生口语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学口语教学现状与改革 中学生语文听力素质的培养及测量研究 重建中学生写作动机系统 中学语文合作学习初探 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素质现状调查与反思 试论研究性阅读 审美与人格——中学文言教学的双重指向 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结构 职业中专语文教师素质研究 不同阅读能力中学生语篇阅读中的推理加工(博士) 学生作为研究者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 论导引中学生叙述性作文构思与语言表达 语文教学与思维培养 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初探 应当重视中学阶段鲁迅小说人道主义思想的教学 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探讨 谈古诗词与歌曲音乐的相融教学 中学作文教学规律初探——论中学生作文由模仿到创新的渐变

中国古典诗文的情志因素与青少年人格教育 论语文教学价值的生成与创新 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模式·个性·文学性 论散文与中学语文教育 论语言美与语文教育 语文课堂对话教学初探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出路 论语文教育与生命意识的培养 中学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 语境与非预设性语文阅读教学 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美国(麻萨诸塞州)《英语语言艺术课程标准纲要》的比较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话题作文的主体性研究 生成秩序—当今阅读教学新范式 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优化阅读,给学生一双腾飞的翅膀 初中语文教材体系研究 中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探索 论作文教学中写作主体意识的开发 基于网络的语文阅读辅助导读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运用解读学原理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架起“意会”与“言传”的桥梁——论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性 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 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当今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教师职业化诉求的现实意义探析 中学语文教学矫正问题研究 运用情境教学进行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新课标形势下高中阅读教学新模式系统的构建 汉语教学与英语教学比较研究初探 论“超文本”阅读教学 试论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 中国与新加坡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实施之比较分析 论诗歌的“超文本”教学 高中诗歌教学的意象探讨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写作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 走入意境: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路径 试析《漱玉词》的艺术风貌 论宋词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中学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多元解读探索 人文精神:诗歌的价值体认与诗歌教学的价值取向

第十三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

第十三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 篇一:江苏省历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及获奖范文 江苏省历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 江苏省首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 初中组 1.以“我家最富有的时刻”为题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2.每个家庭都有美好的憧憬与有趣的故事,以“全家出走”为题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第二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 初中组 总题目:中学生与学校 1.20XX年度本班新闻文物 2.有风从校园吹过 要求:(1)任选其中一题作文;(2)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不超过2000字。高中组 总题目:中学生与文学 1.一首诗,一滴泪 2.被照耀的喜悦 3.不放在书橱里的书 要求:(1)任选其中一题作文;(2)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

不超过2500字 江苏省第三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 初中组(任选一题): 第一题:父老乡亲 第二题:门里门外 获奖范文 父老乡亲 自从有了同在桑梓共同呼吸的那一丝冲动开始,父老乡亲就不再是谈吐间一个简单的字眼。曾几何时,它已被灌入了镌刻山河,雕镂人心的独特秉赋,成为乡人心间一方漩涡世界的魔井。父老乡亲,像一壶久经泡制的功夫茶,须红泥小火炉轻煨慢炖,用火焰细细蒸腾,待只剩下茶中精髓的那一刻,一气呵成,灌入宜兴紫砂壶,静坐藤箱,待君品尝。君可细啜名种,亦可牛饮茶汤,但无论怎样,它都会滋润你的喉嗓,温暖你的心田。无论你身在故里或是客居他乡,均可一品其香醇。烦恼时,它似忘川水,一切不悦都化为烟云,惟留温馨徜徉心间。快乐时,它似玉液琼浆,使你的春风得意多了一份归属感,从此你便不再寂寞,孤伤。 父老乡亲,像一盘玄机妙藏的棋局,每个人都在其中司行各自的职责,无论你官居宰辅或是一介布衣,都只浓缩为其中一分子,共同演绎着人生的浮沉荣辱,共同构建着一方水土。瓜棚豆架下的村夫野老,闹市茶寮里的有闲阶级,均可为其投下一子,正是由于有了这种亲和力,它才拥有了吐纳百代,生生不息的秉承。观生死,识兴替,知古今。

2019-2020南京南京市秦淮中学八年级下册英语“线上线下教学衔接” 期中考试(包含答案,部分解析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线上线下教学衔接”随堂测试 八年级英语试卷 本卷考试时间:100 分钟总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 1.The UK is European country with a long history. A. an B. a C. / D. the 2.Her father has been a member of CBA he graduated from high school. A. after B. before C. since D. for 3.You may use a to click on the ‘Camera' icon, then you'll see some beautiful pictures. A. screen B. mouse C. keyboard D. main unit 4.So much today’s class. A. for B. to C. with D. of 5.—Hello! Could I speak to Daniel? —Sorry, he is not here. He the UK. A. have been to B. have gone to C. has been to D. has gone to 6.—It is over ten years since Mr. Chen began to teach in our school. —Oh, you are lucky to have a teacher with rich in teaching A. advice B. confidence C. experience D. information 7.My father work on the farm , but he is a driver now. A. is used to B. was used to C. used to D. gets used to 8.The old lady didn't know when the house caught fire. A. how to do with it B. what to do C. how to do D. what to do it 9.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a fact but an opinion? A.There is a highway running past the town. B.Our town is 30 kilometers south of Nanjing. C.Our town had few high buildings in the past. D.Our town is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places in China. 10.—Would you mind the door? —Not at all. It's really noisy outside today. A. closing B. opening C. to close D. to open 11.Though he is at home, he doesn't feel for he has many things to do. A. alone, lonely B. lonely, alone C. lonely, lonely D. alone, alone 12.—have you lived here? —Since I got married. A. How often B. When C. How long D. What time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等五校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英语试题

一、单项选择(共15小题;每小题1分,计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可以填入句中空白处的最佳答案。 ( ) 1. —You’ve dropped_______ “s”in the word “acros”. —Oh, _______letter “s” should be doubled like this “across”. A. a ; a B. an ; a C. an ; the D. the ; the ( ) 2. The victim was wounded with a knife and bled _______ A. to death B. to die C. die D. to dying ( ) 3. The engineer has won high_________ from everyone because of his hard work. A. wisdom B. praise C. progress D. courage ( ) 4. That problem is _________ difficult for me _________ solve A. so; that B. too; to C. such; that D. as; as ( ) 5. —How many students are there in your school? —_______the students in our school _______over five hundred. A. The number of, is B. The number of , are C. A number of , is D. A number of, are ( )6. ---Which do you prefer to use to keep in touch with your friends, QQ_____ MSN? --- QQ. A. and B. or C. but D. so ( ) 9. I don’t know if it______ tomorrow. If it________,I won’t go fishing. A. rains ; rains B. rains ; will rain C. will rain ; rains D. will rain; will rain ( )10. ---Could you tell me_________________? ---Sure. By hard work. A. how can I achieve success B. when I can achieve success C. how I can achieve success D. where can I achieve success ( )11. – Listen! Sally is singing in that room. -- It ______ be sally. She has gone to Paris. A. may B. can’t C. might D. mustn’t ( )12. ---Dad, I have won an Award for Best Student in our school. --- Congratulations! But remember not to ____________ everywhere. A. turn off B. show off C. get off D. take off ( )13.We all think _____necessary ______to the teacher carefully in class. A it; listening B. that; to listen C. it’s; listen D. it; to listen ( )14.—Listen! Someone is playing the piano.

以人为本推进中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效果++论文

以人为本推进中学语文作文的教学 效果 作文的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是“半壁河山”,而中学教学中又存在教授时间长收效慢的问题。如何在中学阶段推进作文教学,切实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字叙写能力,使作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课程改革注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个性能力。本文试从意识、观察、积累、创造等方面,进行论证就如何以人为本,切实激发学生写作激情,进而使作文教学能有效并循序渐进发展,作一些粗浅的探究。 一、增强意识 中学阶段虽对学生写作阅读鉴赏能力有过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因存在教学费时长效果差的问题,故未引起教师足够重视,且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安排合理性,有极大随意性,而学生思想中不够重视,甚至是漠视,认为作文提高并非是一朝一夕,收效慢,而作文训练又与考试题存在极大不一致,故在平常写作中就不积极参与,只在考试时拼凑而成。因而作文教学收效甚微。 基于上述原因,首先要提高作文教学重要性的思想意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同时它也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学生知识积累和语言逻辑整合能力的集中反映,也可以说是学生语文素质能力的集中体现,所以每一个教师都要有极强的

责任感和深刻意识。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学习作文的思想意识,端正学习作文的思想态度,借助中外名家的故事,名言警句来树立良好的成功意识,增强努力求新的信念。中学生想象力极为丰富,我们应该以此为突破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学习作文的目标。无疑给他们的心灵点燃一盏明灯,可借助优秀高考作文或情真意切的美文佳篇培养感知汉语言文字的精美,中华民族文化灿烂瑰丽,引发学生对作文写作兴趣。 德国第斯多惠说“凡是能够引起学生的思想工作和智力上的主动精神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学生是会思维的主体,只有引发他们的主动精神,才会使学生发挥巨大潜力。良好思想意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教学效果的前提,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关爱,体现一种人性化的关爱,正确引导培养学习作文正确思想意识,增强学习作文的信念,提高作文写作积极性,这都会为作文教学发展起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完善教育可能使人类的身体的智力的和道德的力量得到广泛的发挥。”(乌申斯基) 所以要想使作文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就必须从思想道德意识高度进行正确引导,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可以使学生养成积极学习态度,并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氛围,这些对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水平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 “以德服人者,心悦诚服也。”(孟子) 二、教会观察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教案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教案 【篇一:七年级下册语文作文教学教案设计】 七下语文第一单元作文教案设计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一).激趣: 用一则寻人启事激发学生兴趣,知道观察人物要抓住特征,并导入 新课。导入语:大千世界,人海茫茫。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擦肩而过,一张张鲜活各异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 我们面前闪现。那么如何去将一张张缤纷的面孔定格,化作永恒的 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画,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而我们所 能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笔去描绘。俗语说:“画人画虎,难画皮。” 意思是说,无论画人还是画虎,要画出虎和人的外形是比较容易的,但要画出虎和人的内在精神却不太容易。那么,如何才能将人物刻 画得栩栩如生呢?板书课题: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二)介绍写人物个性特征并提示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 (三)指导习作 1.肖像描写 照片激趣:你觉得照片上的老人的身份是什么?你为什么认为是这 样的? 明确:肖像描写的作用不止在于画出这个人的外部面貌,而是为了 以形传神,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揭示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身份、 性格和生活际遇)。 课文范例:(作家笔下人物猜测) 1.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衫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 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鲁迅外形瘦弱、精神矍铄、意志顽强) 2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 难以形容的愉快的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外祖母开朗的性格,年轻、明朗的心态) 明确:成功的肖像描写是理解人物性格的一把钥匙 练一练:肖像描写,写出人物特征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中数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若9人乘坐2辆汽车,每辆汽车最多坐5人,则不同的乘车方法有多少种?() A.B.C.D. 2. 若随机变量,则等于() A.B.C.D. 3. 如图,点,在函数的图象上,且, 为的导函数,则与的大小关系是() A.B. C.D.不能确定 4. 有10件产品,其中3件是次品,从中任取两件,若X表示取得次品的个数,则P(X2)等于 A.B. D.1 C.

5. 若直线是曲线的一条切线,则实数的值是()A.-1 B.0 C.1 D.2 6. 为支援边远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现有5名师范大学毕业生主动要求赴西部某地区三所不同的学校去支教,每个学校至少去1人,甲、乙不能安排在同一所学校,则不同的安排方法有( ) A.180种B.150种C.90种D.114种 7. 展开式中的系数为() A.10 B.24 C.32 D.56 8. 已知函数的导函数为,在上满足,则下列一定成立的是() A.B. C.D. 二、多选题 9. 下列各式中,等于的是() A.B.C.D. 10. 对于二项式,以下判断正确的有() A.存在,展开式中有常数项; B.对任意,展开式中没有常数项; C.对任意,展开式中没有的一次项; D.存在,展开式中有的一次项.

11. 已知是定义域为的函数的导函数,如图是函数的图象,则下列关于函数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A.单调递增区间是,B.单调递减区间是, C.是极小值D.是极小值 12. 已知函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函数存在两个不同的零点 B.函数既存在极大值又存在极小值 C.当时,方程有且只有两个实根 D.若时,,则的最小值为 三、填空题 13. 在某项测量中,测量结果服从正态分布,若在(0,4)内取值的概率为0.6,则在(0,+∞)内取值的概率为__________ 14. 设n为正整数,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最大值为x,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的最大值为y,若,则n=__________. 15. 的展开式中的系数是 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