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展开与折叠 第2课时 学案与课后习题

1.2展开与折叠(2)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了解圆柱、圆锥、棱柱的侧面展开图;能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能根据展开图判断或设计

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2.通过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操作,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对应关系。

3.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展开与折叠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通过操作活动,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展开与折叠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难点:通过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操作,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对应关系.

三、教学方法:生本教学法

四、自主学习

1.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___________,圆柱底面圆的______是长方形的______,圆柱的高是长方形的_____;

2.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___________,圆锥底面圆的周长是扇形的______;

五、课后作业

(一)基础练习

1.下列图形哪个不是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2.把如图所示的纸片沿着虚线折叠,可以得到的几何体是( )

A.三棱柱B.四棱柱C.三棱锥D.四棱锥

3.如图,添加一个小正方形,使该图形经过折叠后能围成一个四棱柱,不同的添法共有( )

A.7种B.4种C.3种D.2种

4.将图27中的阴影部分剪下来,围成一个几何体的侧面,使AB,DC重合,则所围成的几何体是图28中的( )

图27 图28

(二)巩固提升

5.如图31是无盖长方体盒子的展开图(接缝处不计),则盒子的容积为________.(提示:长方体的容积=长×宽×高)

图31

6.如图是一张铁皮.

(1)计算该铁皮的面积;

(2)它能否做成一个长方体盒子?若能,请画出它的几何图形,并计算它的体积;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折叠之后与A重合的是哪个字母?

(三)培优训练

7.如图,小华用若干个正方形和长方形准备拼成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拼完后,小华总觉得所拼图形似乎存在问题.

(1)请你帮小华分析一下拼图是否存在问题.若有多余的部分,请把多余部分涂上阴影;若还残缺,则直接在原图中补全.

(2)若图中的正方形边长为2 cm,长方形的长为3 cm,宽为2 cm,请直接写出修正后能折叠成的长方体的体积.

(提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1.2 展开与折叠 第2课时 学案与课后习题

1.2展开与折叠(2)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了解圆柱、圆锥、棱柱的侧面展开图;能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能根据展开图判断或设计 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2.通过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操作,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对应关系。 3.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展开与折叠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通过操作活动,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展开与折叠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难点:通过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操作,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对应关系. 三、教学方法:生本教学法 四、自主学习 1.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___________,圆柱底面圆的______是长方形的______,圆柱的高是长方形的_____; 2.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___________,圆锥底面圆的周长是扇形的______; 五、课后作业 (一)基础练习 1.下列图形哪个不是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2.把如图所示的纸片沿着虚线折叠,可以得到的几何体是( ) A.三棱柱B.四棱柱C.三棱锥D.四棱锥 3.如图,添加一个小正方形,使该图形经过折叠后能围成一个四棱柱,不同的添法共有( ) A.7种B.4种C.3种D.2种

4.将图27中的阴影部分剪下来,围成一个几何体的侧面,使AB,DC重合,则所围成的几何体是图28中的( ) 图27 图28 (二)巩固提升 5.如图31是无盖长方体盒子的展开图(接缝处不计),则盒子的容积为________.(提示:长方体的容积=长×宽×高) 图31 6.如图是一张铁皮. (1)计算该铁皮的面积; (2)它能否做成一个长方体盒子?若能,请画出它的几何图形,并计算它的体积;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折叠之后与A重合的是哪个字母? (三)培优训练 7.如图,小华用若干个正方形和长方形准备拼成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拼完后,小华总觉得所拼图形似乎存在问题. (1)请你帮小华分析一下拼图是否存在问题.若有多余的部分,请把多余部分涂上阴影;若还残缺,则直接在原图中补全. (2)若图中的正方形边长为2 cm,长方形的长为3 cm,宽为2 cm,请直接写出修正后能折叠成的长方体的体积. (提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课时教案1.2展开与折叠(第二课时)

课时教案1.2展开与折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经历将棱柱展开,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 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剪,折等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逐步学会正确判断简单几何模型与展开图之间的相互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探究式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细致、严谨、求实的学习习惯;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化未知为已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②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图形运动变化现象,自己加以数学上的分析,进而形成正确的数学观,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及审美意识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重点了解直棱柱,圆锥、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 难点将直棱柱展成规定的平面图形及根据展开图正确判断立体几何模型. 关键通过剪,折等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逐步学会正确判断简单几何模型与展开图之间的相互联系. 突破方法分析探索、问题解决. 四、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①采用引导发现法:逐步呈现教学信息,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独立性、又体现合作性。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师生互动,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②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③讲练结合、步步设疑、逐渐深入、引导猜想、归纳总结、实验验证的探究式思维训练。④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习方法观察——分析——探索——概括. 五、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圆柱,圆锥的模型(必须是可以剪的)三种不同形状的扇型纸板,剪刀,胶水,剪刀等.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立方体的展开与折叠,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究其他几何模型的展开与折叠.(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棱柱的展开与折叠 如图1,将图1中的棱柱沿某些棱剪开,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你能得到哪些形状的平面图形? 图1

展开与折叠(第二课时)教学案

课题:展开与折叠(第二课时) 主备教师张锡军参与教师初一年级数学学科组全体老师审核人王芳课时 1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开始学习较为规范的几何语言。(2)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2、过程与方法:(1)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图形的形状。(2)根据简单立体图形的形状画出它的展开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展开与折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重点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难点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图形的形状。 方法在展开与折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准备相关数学模型与纸片剪刀等。 导学过程导学设计补充完善 【预习案】 【预习检查】(10 )分钟:1、人们通常根据底面多边形的_将棱柱 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因此,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_____棱 柱 1、如果一个棱往是由12个面围成的,那么这个棱柱是____棱柱. 3、一个六棱柱模型,它的上、下底面的形状、大小都相同,底面边长 都是5cm,侧棱长4cm,则它的所有侧面的面积之和为______. 【预习自测】(5 )分钟:一个直棱柱共有n个面,那么它共有______条棱,______个顶点 【探究案】 1、一、【导入】( 5 )分钟:如图l—12,其中的三个图形经过折叠能 否围成棱柱?先想一想,再折一折 2、底面是三角形、四边形、八边形的棱柱各有多少条棱? 3、下面10个图形中哪些可以折成没有盖子的五个面的小方盒?请指明. 二、【自主学习】(10 )分钟:你能画出一个正方体的6种以上的表面展开图吗?对照模型对应说明 动手实践与联想相结合 及时总结规律 小组确定

1.2 展开与折叠(2)练习

1.2 展开与折叠(2)练习 一、目标导航 1.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并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2.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 3.能把正方体表面展开成平面图形. 4.按照预定的形状把正方体展开成平面图形. 二、基础过关 1.下面图形经过折叠不能围成棱柱的是( ) 2.如图,把左边的图形折叠起来,它会变成( ) 3.右图能折叠成的长方体是 ( ) 4.一个几何体的面全部展开后铺在平面上,不可能是( ) A.一个三角形 B.一个圆 C.三个正方形 D.一个小圆和半个大圆 5.(1)侧面可以展开成一长方形的几何体有; (2)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 (3)各个面都是长方形的几何体是; (4)棱柱两底面的形状,大小,所有侧棱长都 . 6.用一个边长为4cm的正方形折叠围成一个四棱柱的侧面,若该四棱柱的底面是一个正方 形,则此正方形边长为 cm. 7.如图,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边长为1cm的正方形,侧棱长为2cm,请你画出展开图.

三、能力提升 8.已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圆,求它的侧面积与底面积的比. 9.如图,在一个正方体木块的两个相距最远的顶点外逗留着1只苍蝇和1只蜘蛛,蜘蛛沿哪条路径去捉苍蝇最快?请说明理由. 10.把如左图所示的正方形按虚线剪开后重组得到的图形是下列一组中的 ( ) A B C D 11.正方体沿棱剪开,需要剪几条棱?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是由六个正方形构成的,一共有 多少种呢?动手画一画并与同学们一起归纳总结到下面网格中.

四、聚沙成塔 12.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的特征是它的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1,1,2,3,5,8,13,21, 34,……其实对于前面的两个“欺骗眼睛”的几何问题,都可以用它来丰富、发展,例如仿照82~5×13,设计出132~8×21……,那么除此之外,你还能有新的设计吗?最后,送给大家一句华罗庚教授的话作为结束语,“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

展开与折叠(二)说课稿

展开与折叠(二)说课稿 展开与折叠(二)说课稿 梅列区三明八中肖凡 [教学内容] <<展开与折叠(二)>>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小节 [学情与教材分析] 1.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和自我发展的意识,对与自己的直观经验相冲突的现象、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因此在学习活动的安排上除了关注数学的用处之外,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初步形成并学会数学地思考。此外,酷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并且往往当自己的观点与集体不一致时,才会产生纠正自己思想的欲望,所以教学内容在难度上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鼓励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营造出互动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几何体已有一些认识,并体会到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感受到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课本将<<展开与折叠>>内容分为两课时,鉴于展开与折叠的过程互逆,并且互相影响,在第一课时当中侧重折叠所体现的共点共线等性质。在第二课时中,侧重研究关于正方体的展开图,在本章的教材的编排顺序上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是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多面体可由平面图形围成,而立体图形可不同方式展开成平面图形,更重在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使学生了解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同时也为平面几何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充分的时间,使学生能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 2.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二)能力目标:经历展开与折叠活动,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一系列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 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热情。 2.进一步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对空间与图形的好奇心,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 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展开,展成平面图形。 2.圆住、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难点: 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将一个正方体展成平面图形,并用语言描述其过程。突破重难点策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再适当加以点拨,便可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使学生因成功的尝试树立起学习几何的自信心。 [教学准备] 若干个硬纸板做成的正方体、剪刀、微机。 [教学过程分析]

七上数学第一章1.2展开与折叠第2课时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2展开与折叠(二) 一、备课标: (一)内容标准: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实物模型。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核心概念:让学生在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十大核心概念在本节课中突出培养的是模型思想、几何直观,空间观念。 二、备重点、难点: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第二节“展开与折叠”第二课时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图形的变化”。本节是在学生积累了探索正方形展开图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一般的棱柱、圆锥、的展开与折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棱柱、圆锥、平面展开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找出棱柱、圆锥、展开图的特征。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实物模型。 (二)重点、难点分析:本节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知道了一般棱柱、圆锥的展开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找出一般棱柱、圆柱、圆锥展开图的特征。经历由“立体向平面”的转换过程,学生在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基于学生已经对正方体展开图了解的基础上,教材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认识一般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及其特征,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所以确定:重点: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 难点:棱柱展开图的各种情形,并用语言描述其过程。 三.备学情: (一)学习条件和起点能力分析: 1.学习条件分析: (1)必要条件: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对立体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已经学过了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2)支持性条件:本节主要研究一般棱柱、圆锥的展开图,研究过程中充满着

七年级数学第一章 第二节 展开与折叠 第2课时Microsoft Word 文档

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二节展开与折叠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2.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比较、类比与联想、分析与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获得动手制作的乐趣及制作成功后的成就感;在制作实践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维与方法,感受生活中立体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与折叠.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在操作实践中认识棱柱的某些性质.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法学法: 对于教师来说,上好本节课的关键是弱化概念,重视操作实践.发挥多媒体的声、像、动画功能,动态展示展开与折叠的全过程,直观而形象的反映棱柱等的性质,从而突破难点. 对于学生来说,上好这节课要求“仔细观察、大胆探索、勇于发现、善于概括.”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棱柱、圆柱、圆锥实物、展开图的模板图形. 2.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收集一些实际生活中棱柱、圆柱、圆锥的例子. 2.剪刀、直尺及硬纸板,用于做实际的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教师:让学生观看生活中常见的棱柱、圆柱、圆锥图片.并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几何体吗?

学生:棱柱、圆柱、圆锥(踊跃回答). 教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与折叠. 引出本节课题《1.2展开与折叠(2)》并在黑板上板书.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 教师:将下图中的棱柱沿某条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你能得到哪些形状的平面图形? 学生进行裁剪,教师巡视.把学生剪好的平面图形贴在黑板上并编号(重复的不再贴),可以得出棱柱不同的展开图: 如:三棱柱: …… 四棱柱: …… 五棱柱: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展开与折叠(2课时)》名师教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折叠与展开教学设计 课题 1.2折叠与展开单元第一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七年级 上 教材分析折叠与展开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重要内容,该课时主要围绕立体图形的展开、平面图形的折叠等知识展开深入的讲解和探讨,主要培养学生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转换能力。 学情分析折叠与展开这一课时的内容,不光需要学生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需要学生对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性认识,通过实际操作,深入探讨折叠与展开之间的联系。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一些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一些立体图形可展开成平面图形,发展空间观念;(2)由观察、折叠等数学活动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3)了解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能由侧面展开图想象出棱柱。 过程与方法:通过数学活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能力及语言归纳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敢于表达,合作交流感受数学活动的生动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重点:通过数学活动认识棱柱的特征,能感受到研究空间问题的思维方法。 难点正确判断哪些图形可以折叠成棱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观察几个立体图形,都能展开成平面图形吗教师引导学生 认真观察几个 立体图形,思 考这些立体图 形都能展开成 平面图形吗? 并且让学生积 极地和同学们 展开交流与合 作,一起发现 数学乐趣。 教师引导学生 认真观察几个立 体图形,,通过数 学活动经历和体 验图形的变化过 程,培养学生动 手实践和解决问 题能力及语言归 纳能力,发展空 间观念。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_《展开与折叠》第2课时参考教案

图(5)图(4) 好。(放映问题:如图(3)纸板上有10个无阴影的正方形,从中先出一个,与图中5个有阴影的正方形连在一起,折叠成一个有盖的正方体纸盒,有哪几种不同的做法?规则:①各小组发挥集体智慧,先设计方案,再动手操作;②剪坏的不能再用(每小组4张);③以成功的不同方案多者为优胜。 出示练习图(4)用线段将几何体与能围成它们的平面图形连结起来。 如图(5)要使平面展开图折叠围成立体图形后,相对两面上的数字互为相反数,则x= ,y=.讲边动画演示,先图(3)后 图(4)的折叠的过程) (1)先假定一个基准在面(不 动)。 (2)再考虑四周应是哪几个 面,从最容易确定的开始找。 (3)最后考虑此基准面的对 面是哪个面。(教师边演示中 间过程,边让学生观察思考, 发挥空间想象力,预测下一步 结论)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自己小组 的学习成果,并评出优胜小组 给予鼓励。 是如何想出所设计的方案 的? 先剪下中间的部份,折叠,发 现缺个盖,在与盖相连的四个 正方形上做好记号,展开还原 到原来的位置,再找到与之相 连的满足条件的正方形 图(4):我说不 清楚,只是有点 感觉。 各组先给自己 剪开的正方体 的各个面编号, 想象折叠后的 情况,再进行活 动,验证自己的 想象。 观察演示过程, 发挥自己的想 象力。 x=-1,y=-3.

下列哪些图形是长方体的是棱柱的展开图?他答案是否正确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演示动画过程,边演示中间过程,边让学生想象,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板书设计情境创设 1、 2、 例1:…… …… …… 例2:…… …… …… 习题…… …… …… 作业布置课后随笔

展开与折叠第二课时说课稿

《展开与折叠》的第二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开展的意识,对与自己的直观经验相冲突的现象,对有挑战的任务很感兴趣,因此,在学习活动的安排上除了关注数学的用处之外,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时机,使他们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自我,开展自我,初步形成并学会数学的思考。 三.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分层帮教:将学生分成五个学习小组,并把每个小组分为组长、副组长和组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评价。 学法: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主动探索、实践。通过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快带慢,兵教兵。 四.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了解正方体、圆柱、圆锥的平面展开图,并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过程目标:经历展开与折叠的活动过程,开展空间观念。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1〕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2〕圆柱和圆锥的平面展开图 教学难点:空间观念的建立 六.教具准备 假设干个硬纸板做的正方体,剪刀,电子白板,以及每个小组提前制作的里面写有一句话的正方体 七.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总体设想,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如下教学流程:情景问题.先做后想,先想后做,归纳总结,当堂检测,分层作业。 第一环节:情境问题 每个小组互赠礼物——里面写有一句话的正方体,各小组当场剪开,得到一个平面图形引出本课学习内容——《展开与折叠》 设计意图:通过合理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 第二环节:先做后想活动内容 设计意图:这里利用白板拖拽组合,灵活互动的优势,让学生更快捷轻松的完成任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附图片:

〔3〕为了方便我们记忆这些图形,引导各小组将这十一种图形进行分类。有的小组按层数分,有的小组按列数分,最后大家公认了这种最好的分类方式,按各层的数量分。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屏幕批注,及时反响,使课堂形成全方位互动。有利于开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几道练习以快速抢答的方式完成,检验同学们对十一种展开图的记忆,并归纳口诀“一线不过四〞和“凹田应弃之〞。再配一道习题加以稳固。附图片: 〔5〕练习后思考: 1.既然都是正方体,为什么剪出的平面图形会不一样。 2. “隔一找〞Z字形的“两头找〞。设计意图:通过智能绘图、涂色,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实现了动态课堂。附图片: 〔7〕五道配套练习,要求先单独解决,再小组交流,各组自己选择题目和代 表本组的发言人。学生陈述解决方法。如果是每组的组长答复,给小组加一分,副组长答复加2分,组员答复加3分。各组为了多加分都努力的将组员教会。这里小组积分制不止在课堂上使用,还在作业,小考,纪律等多角度配合,效果很好。

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丰富的图形世界》1.2 展开与折叠2教案学案

1.2 展开与折叠2 【学习目标】: 1.通过折叠几何体,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3.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体会几何体与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 利用模型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是重点。 【学习难点】: 不用模型,展开想象,由展开图怎样叠成几何体。 导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下面每个图片都是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其中不能折成正方体的是 (B) 2:下列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皆为全等的正方形),可以是一个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 (C) 二、创设问题情景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见到其他几何体的盒子,如长方体的、三棱柱的,圆柱的等等的盒子。为了设计和制作的需要,我们要了解它们的展开图。那么,你知道长方体、其它棱柱等的展开图吗? 三、探索其它棱柱的展开图

解:棱柱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多边形底面和一些长方形侧面围成的.沿棱柱表面不同的棱剪开就可以得到不同的表面展开图.如图是棱柱的一种展开图. 棱柱的表面展开图是两个完全相同的N边形(底面)和N个长方形(侧面). 四、平面图形折叠成棱柱

练一练: 如图,请你在横线上写出哪种立体图形的表面能展开成下面的图形. 解析: 答案:三棱柱六棱柱长方体三棱柱 五、探索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08 圆柱圆锥侧面展开图形.swf 六、练习巩固

解:1图(1)底面是四边形,它是长方体的展开图;图(2)底面是五边形,它是五棱柱的展开图。 2图(1)能折叠成三棱柱,图(2)因2个底面同侧,所以它不能折叠成长方体。 解:(1)为三棱柱;(2)为圆柱;(3)为六棱柱;(4)为圆锥

六年级数学上册 1.2 展开与折叠学案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数学上册 1.2 展开与折叠学案鲁教版五 四制 1、2展开与折叠 【学习目标】 1、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 3、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并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基础知识精讲】 1、棱柱的分类我们已经了解了棱柱,那么棱柱之间是否还有区别呢?通常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四棱柱、 2、棱柱的特点若有若干几何体,你能立刻找到棱柱吗?棱柱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征呢? (1)棱柱的上、下底面是完全相同且互相平行的多边形、(2)棱柱的侧面都是矩形、(3)棱柱的侧棱长都相等、(4)棱柱各元素间的数量关系如下:名称底面形状顶点数棱数侧棱数侧面数侧面形状总面数n棱柱n边形2n个3n个n条n个长方形(n+2)个 3、部分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将一个几何体的外表面展开,就像打开一件礼物的包装纸、礼物外形不同,包装纸的形状也各不相同、那么我们熟悉的一些几何体,如圆柱、圆锥、棱柱的表

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呢?(1)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是两个圆(作底面)和一个长方形(作侧面)、图110(3)棱柱的表面展开图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多边形(作底面)和几个长方形(作侧面)图112 【学习方法指导】 [例1]三棱柱有_______条棱,_______个面,其中侧面是_______形,_______面的形状一定完全相同、点拨:n棱柱的数量特征如下:它有3n条棱,(n+2)个面,侧面一定是长方形、对于完全相同的面则需注意、棱柱的侧棱都是相等的但底面边长不一定相等,因此以底面边长和侧棱为长和宽的侧面的大小不一定相同、如:图114所示的平面图形是由哪几种几何体的表面展开的?(1) (2) (3) 图115点拨:看能否围成棱柱,可参考“内容全解4”中的几条内容,如有不符合,就不能围成棱柱、解答:(1)侧面数(4 个)≠底面边数(3条),不能围成棱柱、(2)两底面在侧面展开图的同一端,不在两端,所以也不能围成棱柱、(3)可以折成棱柱、[例5]一个正方体纸盒沿棱剪开,最多剪几条棱?最少呢?点拨:正方体是四棱柱,共有12条棱,要剪开纸盒使每个面相连,必须剪开部分棱,棱的总数不变(即12),若知道剩下未被剪开的棱数,就可以得到剪开的棱数了、解答:由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知

七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1.2《展开与折叠》学案2(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

1.2 展开与折叠 课题:1.2.1展开与折叠(第一课时)课型:新课 学习目标 1 、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 2 、了解棱柱展开图的形状,能正确地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学习重点 1、在操作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形成规范的语言。 2 、能根据棱柱的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 学习难点 根据棱柱的展开图判断和操作简单的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从做一做中认识棱柱的特性(师生互动) 1、棱柱的特点 若有若干几何体,你能立刻找到棱柱吗?棱柱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征呢? (1)棱柱的上、下底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棱柱的侧面都是______________. (3)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_____________. (4)棱柱侧面的个数与底面多图形的边数______________ 。 (5*)棱柱各元素间的数量关系如下: 名称底面形状顶点数棱数侧棱数侧面数侧面形状总面数 n棱柱 2、棱柱的分类 我们已经了解了棱柱,那么棱柱之间是否还有区别呢? 通常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你来试一试(带*为选做) 1、如图: ( 1 )长方体有_________个顶点,_________条棱, _________个面,这些面形状都是_________。 ( 2 )哪些面的形状和大小一定完全相同? ( 3 )哪些棱的长度一定相等?

2 .想一想,再折一折,下面两图经过折叠能否围成棱柱? 师生小结: 三、用心做一做 [例1]三棱柱有_______条棱,_______个面,其中侧面是_______形,_______面的形状一定完全相同. [例2] 如下图,哪些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棱柱?先想一想,再折一折. [例3]一个六棱柱模型如右图,它的底面边长都 是5 cm ,侧棱长 4 cm 。 观察这个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 1 )这个六棱柱一共有多少个面?它们分别 是什么形状?哪些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 2 )这个六棱柱一共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分别是多少? 学生小结:

1.2展开与折叠练习题(经典练习)

建 设 和 谐 社 会 第二节展开与折叠练习题 姓名____________ (友情提示:认真做题,细心检查你的进步会很快........加油,相信你是最棒的) 1.(2013 福建 龙岩)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图中“加”字所在面的对面所标的字是( ) A .北 B .京 C .奥 D .运 2.如果有一个正方体,它的展开图可能是下面四个展开图中的( ) 3.将一圆形纸片对折后再对折,得到图5,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开, 得到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展开后的平面图形是 ( ) 4、(06广东)水平放置的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用“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表示,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若图中“2”在正方体的前面,则这个正方体的后面是 ( ) A .O B . 6 C .快 D .乐 5、(06广西贺州)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将它折叠成正方体后,“建”字的对面是( ) A.和 B.谐 C.社 D.会 6.(06贵阳)如图是正方体的一个平面展开图,如果折叠成原来的正方体时与边a 重合的是 ( ) (A d (B ) e (C ) f (D ) i 7、(05河北)将一正方形纸片按图5中⑴、⑵的方式依次对折后,再沿⑶中的虚线裁剪,最后将⑷中的纸片打开铺平,所得图案应该是下面图案中的( ) A . B . C . D. 8. (05锦州)一张正方形纸片经过两次对折并在如图位置上剪去一个小正方形,打开后是( ) 9.(05黄石)如图所示,把一个正方形三次对折后沿虚线剪下,则所得图形是( ) A . B . C . D. 10、(2007福建宁德)如图5-1是一个小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小正方体从如图5-2所示的位置依次翻第1格、第2格、第3格,这时小正方体朝上面的字是( ) A .和 B .谐 C .社 D .会 11、(2007四川巴中)李明为好友制作一个(图1)正方体礼品盒,六面上各有一字,连起来就是“预祝考成功”,其中“预”的对面是“中”,“成”的对面是“功”,则它的平面展开图可能是( ) 12、(2008遵义)如图(1)是一个小正方体的侧面形展开图,小正方体从图(2)所示的位置依次翻到第1格、 2格、第3格,这时小正方体朝上一面的字是 ( ) A B C D 图3 图5 图5-1 图5-2 祝 中 考 成 预 功 祝 成 考 功 预 中 预 祝 中 考 成 功 祝 成 预 图1 预 祝 中 考 成 功 A. B. C. D.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第2节展开与折叠第2课时练习新版北师大版 .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第2节展开与 折叠第2课时练习新版北师大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 1.下列各图不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 A. B. C. D. 2.哪个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棱柱() A. B. C. D. 3.一个几何体的展开图如图所示,这个几何体是() A.圆锥 B.圆柱 C.四棱柱 D.四棱锥 第3题第4题第5题 4.如图是下列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 A. B. C. D. 5.如图,有一个正方体纸巾盒,它的平面展开图是() A. B. C. D. 6.如图,将四棱锥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至少需要剪开

() A.4条棱 B.5条棱 C.6条棱 D.7条棱 7.把图1所示的正方体的展开图围成正方体(文字露在外面),再将这个正方体按照图2,依次翻滚到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此时正方体朝上一面的文字为() A.富 B.强 C.文 D.民 8.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外表面展开图,则这个正方体是() A. B. C. D. 9.如图,在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中A、B两点间的距离为6,折成正方体后A、B两点 是正方体的顶点,则这两个顶点的距离是() A.3 B. C.6 D.3 10.下面四个图形都是由相同的六个小正方形纸片组成,小正方形上分别贴有北京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五个福娃(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的卡通画和奥运五环标志,如果分别用“贝、晶、欢、迎、妮”五个字来表示五个福娃,那么折叠后能围成如图所示正方体的图形是() A. B. C. D.

第10题第11题第12题 11.如图所示为一个无盖长方体盒子的展开图(重叠部分不计),根据图中数据,可知该无盖长方体的容积为() A.4 B.6 C.8 D.12 12.如过正方体中有公共顶点的三条棱的中点切出一个平面,形成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其正确的展开图为()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13.如图所示的平面纸能围成正方体盒子,请把与面A垂直的面用图中字母表示出来是______ . 14.如图是某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则这个几何体是 ______ . 第13题第14题第15题15.将如图中的图形剪去一个正方形,使剩余的部分恰好能折成一个正方体,问应剪去哪个小正方形? ______ (说出两种即可) 16.以下三组图形都是由四个等边三角形组成.能折成多面体的选项序号是 ______ .

1.2-展开与折叠教案

1.2-展开与折叠教案

1.2《展开与折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展开与折叠》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五四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第二节。 《展开与折叠》是继“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是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有些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而立体图形可按不同方式展开成不同平面图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养成探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一)通过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2、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维与方法。 3、初步获得动手制作的乐趣及制作成功后的成就感;在制作实验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中立体图形的美,增强美感。 (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棱柱的特性, 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教学难点是:准确判断出可有效展开或折叠的图形并能合理制作。

教师演示巩固认识) 出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图中棱柱并结合手中的包装盒来研究分析这些棱柱的构成及特点,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棱柱的上、下底面一样吗?它们各有几条边? (2)这个棱柱有几个侧面?侧面是什么图形? (3)侧面的个数与底面多边形的边数有什么关系? (4)这个棱柱有几条棱?有几条侧棱?侧棱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结合课本第7页有关概念理解) (5)这是个几棱柱? (对这五个问题的处理要求学生结合刚刚制作的棱柱模型和手中的棱柱包装盒,使学生在同一棱柱的展开折叠变化中、不同的棱柱中寻找棱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展开与折叠》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展开与折叠》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展开与折叠》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将正方体长方体棱锥棱柱展开成平面图形;并由它们的平面图形折叠成立体图形 2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 3经历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认识归纳出棱柱的特性,并能初步感受到研究空间问题的思维方法教学难点: 根据简单的立体图形判别平面图形;反之,根据平面图形判别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 让学生自己出示现实生活中某些商品的包装盒(课前准备工作),制作这些纸盒,我们是先根据它们表面展开后图形的形状剪裁纸张,再折叠围成,从而引入课题——展开与折叠。 二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图形(棱柱)的感受,体会棱柱的性质做一做 活动一: 1如图1所示的平面图形经过折叠能否围成一个棱柱?请同学们以同桌的形式动手做做看。 2操作完后,请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模型。 3实践验证图1所示的平面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如图2所示的棱柱。 4教师介绍棱柱的各部分名称。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展开与折叠》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2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的模型,纸盒剪刀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一说: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1) 六个面(2)12条棱 (3)8个顶点 不同点:六个面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1剪一剪: 引导学生通过把1个正方体盒子沿着棱剪开图。 2说一说: 正方体展开图是怎样的? 3将长方体盒子沿棱剪开,试试看。 4比一比。学生回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相同点不同点 学生动手剪开正方体纸盒。 观察,得到了一个怎么样的展开图。 小组中进行交流。说说自己剪的方法,比一比展开图是否相同? 引导学生剪开长方体盒子,观察长方体的展开图。 引导学生对长方体盒子和正方体盒子进行比较。 通过复习巩固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引入认识展开长方体正方体的折叠。通过剪一剪等实践活动,把长方体正方体盒子剪开得到平面图形的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