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体展开与折叠2

展开与折叠(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丰富对棱柱,圆柱,圆锥的认识.

2 、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正确地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学习重点

1、在操作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形成规范的语言。

2 、能根据棱柱的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

学习难点

根据棱柱的展开图判断和操作简单的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棱柱的分类

我们已经了解了棱柱,那么棱柱之间是否还有区别呢?

通常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你来试一试

1、如图:

( 1 )长方体有_________个顶点,_________条棱,

_________个面,这些面形状都是_________。

( 2 )哪些面的形状和大小一定完全相同?

( 3 )哪些棱的长度一定相等?

2 .想一想,再折一折,下面两图经过折叠能否围成棱柱?

二、用心做一做

[例1]三棱柱有_______条棱,_______个面,其中侧面是_______形,_______面的形状一定完全相同.

完成p10页图1—9

[例2] 如下图,哪些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棱柱?先想一想,再折一折.

部分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

(1)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是_________作底面和______________作侧面.

(2)圆锥的表面展开图是___________作底面和_______________作侧面.

小结:

能折成棱柱的平面图形的特征

我们已经见过很多平面图形了,但并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都能折成几何体.比如:棱柱.若能折成棱柱,一定要符合以下特点:

(1)棱柱的底面边数与侧面数_______.

(2)棱柱的两个底面要分别在侧面展开图的_______.

四、堂清测试

1、下面图形经过折叠能否围成棱柱?

2、下图中哪一个是六棱柱的平面展开图

(A)(C)(D) 3下图所示的平面图形是由哪几种几何体的表面展开的?

(1)(2)(3)

A

(4)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3 展开与折叠(2) 教案

5.3展开与折叠(2)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发挥讨论等方法,认识多面体与它们展开图的关系。 2 能正确判断展开图是哪个几何体的展开图。 3 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发展空间概念,养成研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将几何体展开成展开图,利用模型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是重点。 不用模型,展开想象,由展开图怎样叠成几何体。展开图中,多个面在几何体中的对应位置的判断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问题导入:一个正方体木块的2个相距最远的顶点处停了一只壁虎和一只蚊子,那么壁虎可以从哪条最短的路径爬到蚊子处?说明理由? 2.欣赏:制作精巧的正方体纸盒展示给学生看,并提问:这个正方体纸盒漂亮不漂亮? 引入课题 想一想:图中纸筒纸盒沿红线或侧棱剪开,能展开成平面图形吗?会是什么形状呢? 圆柱、正方体、圆锥、四棱锥(展示) 忆一忆: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哪几种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你能想象出它们的样子吗? 二、活动探究,寻求新知: 探究1: 把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请与同伴进行交流。 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实现自己的想法。同时,学生还可以培养动手能力,感受知识来源于实践。 考考你的想象力 这里有老师画的两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成的平面图形,请发挥你的想象力,判断老师做的对吗? 把同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开所得到的平面图形是否一样?

练习:投影出补充作业: 下列图形都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形吗? 【答案】(3) 动手操作、上讲台演示 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边巡视边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剪开正方体棱的过程中,正方体的6个面中每个面至少有一条棱与其它面相连, 鼓励学生尽量剪得与小组中其它成员不一样,并记下自己剪棱的顺序(用编号) 回归问题: 小结:1 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展开图的三种分类、各类型的规律. 2 圆锥、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和表面展开图的形状、特征. 板书:课题 正方体展开图: 教学反思 正方体的展开图小学中已经学过,学生掌握情况较好。但对于有图案的展开折叠缺乏空间想象能力,要求学生多动手操作。

展开与折叠(二)说课稿

展开与折叠(二)说课稿 展开与折叠(二)说课稿 梅列区三明八中肖凡 [教学内容] <<展开与折叠(二)>>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小节 [学情与教材分析] 1.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和自我发展的意识,对与自己的直观经验相冲突的现象、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因此在学习活动的安排上除了关注数学的用处之外,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初步形成并学会数学地思考。此外,酷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并且往往当自己的观点与集体不一致时,才会产生纠正自己思想的欲望,所以教学内容在难度上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鼓励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营造出互动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几何体已有一些认识,并体会到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感受到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课本将<<展开与折叠>>内容分为两课时,鉴于展开与折叠的过程互逆,并且互相影响,在第一课时当中侧重折叠所体现的共点共线等性质。在第二课时中,侧重研究关于正方体的展开图,在本章的教材的编排顺序上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是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多面体可由平面图形围成,而立体图形可不同方式展开成平面图形,更重在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使学生了解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同时也为平面几何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充分的时间,使学生能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 2.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二)能力目标:经历展开与折叠活动,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一系列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 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热情。 2.进一步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对空间与图形的好奇心,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 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展开,展成平面图形。 2.圆住、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难点: 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将一个正方体展成平面图形,并用语言描述其过程。突破重难点策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再适当加以点拨,便可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使学生因成功的尝试树立起学习几何的自信心。 [教学准备] 若干个硬纸板做成的正方体、剪刀、微机。 [教学过程分析]

《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教案

课题: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 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 动 学生活 动 设计 意图 1、目标引入。 这些精美的包装盒是怎么制成的? 要设计、制作一个包装盒,除了美术设计以外,还要了解它展 开后的形状,根据它的展开图来裁剪纸张,再把平面图形折叠 成立体图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 教师 抛出问 题。 学生 独立思 考,各抒 己见。 激发 学生学 习的兴 趣,并 引入新 课题。 二、自主探究: (一)1、你对“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理解: 2、你的疑惑: (二)小组合作,其乐无穷 1、活动一:做一做:请把本小组的正方体沿着一些棱 剪开,展开一个平面图形,展开的平面图形形状是怎么 样的? 各个小组把展开图展示在黑板上。 (学生的展开图通常不足11种情形,教师追问:正方体的平 面展开图就只有这几种?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先进行下一个活 动) 教师 提出问 题。 教师巡 视,了解 展开情 况。 教师引 导学生 观察是 否有类 似的。 学生 独立思 考,发表 自己的 见解。 学生沿 正方体 的棱剪 开正方 体。 学生的 展开图 通常不 足11种 情形。 让学生明 确展开成 “一个” 平面为 止,但各 个面仍要 连在一 起。 通过让学 生动手操 作,使学 生充分动 起手来参 与到课堂 中来。 让学生 知道正 方体有 不同的 展开 图。

来正方体的相对的两个面吗? 4、活动四:想一想:如图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如果折成原来的正方体,与点A 重合的两点应该是( A ). A 、E 和G B 、E 和O C 、F 和O D 、D 和O (提示:把展开图折叠成立体图形) 教师提问:若没有这个平面图形可以折叠,有什么方法可以找出与点A 重合的两点? 若把四边形CMPF 选为底面,DCFE 为后面,MNOP 为前面,BIMC 为左面,FPQG 为右面,AKIB 为上面。则上面的A 与后面的E ,右面的G 重合。 巩固训练: 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如果把它重新折成正方体,那么与点G 重合的是哪两点?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教师引导分析讲解。 学生动手操作,先将展开图(5)标上字母,再还原成正方体,找出与点A 重合的两点。 学生听讲思考。 学生独立思考,并做出回答 让学生在自己的操作过程中体会,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会学生多种方法。由于学生之前的折叠,增强了空间想象能力,容易理解。 巩固学生对方法的掌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6 4 3 2 1

初中数学_1.2展开与折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堂实录】: 课题: 1、2展开与折叠(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 年级:七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充分的实践,使学生能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 2、通过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操作,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转换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发展几何直觉,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充分经历实践、探索、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展开,展成平面图形; 难点: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将一个正方体展成平面图形,并用语言描述其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内容: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正方体形状的物体.将他们完全展开后形状是怎样的?

处理方式:开始以爱因斯坦的名言激励学生要发挥自己的想象,从而引出正方体的展开图是什么形状。我们这节课主要是用实践来验证同学们的想象——引出课题板书:第2节展开与折叠(1)。生活中的图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起了学生探究活动的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名人名言及学生熟悉的正方体入手,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鼓励学生每天保持愉快的心情(笑一笑十年少)进行学习。三通过情境,从中易于抽象出本节知识的数学问题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内容: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能展成一个平面图形吗?你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与同伴进行交流. 1、教师布置活动任务:请同学们将准备好的小正方体纸盒沿某条棱任意剪开,看看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注意强调在剪开正方体棱的过程中,正方体的6个面中每个面至少有一条棱与其它面相连。 2、学生分组进行裁剪,教师巡视。并把学生剪好的平面图形贴在黑板上(重复的不再贴), 可以得出11种不同的展开图:

正方体的展开及解题规律

正方体展开图规律及解题规律 一、两种展开图肯定不能拼成正方体 (1)“田”字格型,只要所给的图形出现“田字格”,就不能拼成正方体。如: (2)“4+2"型,即中间有一行(列)是连续四个小正方形,还有两个小正方形出现在同一侧,如: 二、四种展开图可以能拼成正方体 (1)“1+4+1”型,即中间有一行(列)是连续四个小正方形,还有两个小正方形出现在两侧,这样的展开图可以拼成正方体.如: (2)“3+3"型,即有两行(列),每行(列)3个,但不能出现“田”字格,这样的展开图可以拼成正方体。如 (3)“2+2+2”型,即有三行(列),每行(列)2个,但同样不能出现“田”字格,此型像台阶,这样的展开图可以拼成正方体。如 (4)“1+3+2"型,即有三行(列)中,中间一行(列)有3个连续的小方形,两边分别是一个小

正方形和两个小正方形,不过此型有个要求,这个“1+3+2”中的“2”,即两个小正方形要求连续,不能分开,更不能出现“田字格”,这样的展开图可以拼成正方体。如: 无盖正方体展开图类型 一、“1+3+1”型 二、“1+2+2"型 三、“2+3”型 四“1+4”型

正方体的截面示意图 一、截面是三角形 二、截面是四边形 三、截面是五边形 四、截面为六边形 正方体的展开和折叠问题的解题规律 正方体的展开和折叠问题在中考题中经常出现,多见于填空题和选择题。这种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践、探索能力.本文对几种常见类型的解题规律作初步的探讨.一、判断给定的图形是否是正方体的展开图

例1:将一个正方体纸盒沿棱剪开并展开,共有_______种不同形式的展开图。 解:具体有以下11种图形, 1.“一·四·一" 型,中间一行4个作侧面,两边各1个分别作上下底面,•共有6种. 2.“二·三·一"(或一·三·二)型,中间3个作侧面,上(或下)边2•个那行,相连的正方形作底面,不相连的再下折作另一个侧面,共3种. 3.“二·二·二"型,成阶梯状. 4.“三·三"型,两行只能有1个正方形相连. 二、找正方体相邻或相对的面 1.从展开图找. 例2水平放置的正方体六个面分别用“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左面、右面”表示。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若图中的“进”表示正方体的前面,“步”表示右面,“习”表示下面,则“祝”、“你"、“学"分别表示正方体的________。 解析:“祝"与“进”,“你”与“习”中间都隔一个正方形,是相对的面,所以“学"与“步”也是相对的面。答案:后面、上面、左面 例3右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如果正方体相对的面上标 注的值,那么x=____,y=_______。 解析:“2x”与“8”中间都隔一个正方形,是相对的面,“y" 与“10”是相对的面。所以,x=4,y=10。 2.从立体图找. 例4:如图是3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的三种不同放置方式, 下底面依次是______。 祝 习 进步你学 10 y 2x 8 8 8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

《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虽然人教版数学教材中没有设计例题作为新知学习,仅在做一做中出现,但学生想要直接判断出正方体的展开图还有一定难度,基于学生学习的需要,我特设计本节课教学内容,旨在通过操作、观察、思考,发现正方体展开图的规律及正方体展开图中相对面的特点,并能根据所发现的规律、特点找到快速判断一个平面展开图能否折成正方体的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图形识别能力与探究能力,丰富学生的几何直觉和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初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加深对正方体的认识。 2.经历展开与折叠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现判断一个平面展开图能否折成正方体的方法。 3.渗透转化思想及研究方法的学习,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难点: 1.掌握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迅速找到相对面。 2.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展开图能否折成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导——回顾正方体的特征 1.回顾正方体的知识

师:昨天,老师收到了一件精美的礼物,它的外包装正好是我们学过的一个立体图形,猜一猜,他可能是什么形状? 出示正方体礼盒 师:它是一个正方体。谁来说说什么是正方体?它有什么特征? 2.问题激趣导入: 师:想知道老师这个正方体礼盒是怎样做成的吗?我们把它试着拆开研究一下就知道了。 师:今天我们将探究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板书课题) (第一环节是通过回顾正方体的概念和特征,加深学生对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正方体的认识,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立体图形的表象) 二、剪——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 师:谁来给老师出出主意,怎样拆开这个礼盒? 生:剪 师:剪开正方体时能随手剪吗? 生:不能随便剪,那样小正方体全会散掉。 师:所以剪之前,我们要首先想想怎么剪才能不断开? 师:老师这有一段视频可以帮助大家,希望同学们仔细观看,图中是怎样剪开正方体的?一共剪开了几条棱?正方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观看正方体展开的动画) 生:图中一共剪开了7条棱,正方体由立体图形变成了平面图形 师:这个过程就是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换,这个展开的平面图形就是正方体

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优秀教案

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将正方体的表面展开成平面图形,判断一个平面图形能否折叠成正方体, 判断展开图的各个面在几何体中的对应位置。 2.教学内容解析: 《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这一课时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极佳的一个载体, 是一个充满丰富想象力的探求过程,也是人的思维不断在二维和三维空间之间 转换、利用直观进行思考的过程。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的相关知识,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认识,本次课的学习旨在通过动手操作活动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观,建立起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换, 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关系,同时为九年级三视图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剪、展、折)将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展开成平面图形,初步归纳出正方体展开图的几种形式,能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否为正方 体的展开图。 2.学生通过想象与动手实践,探索不能围成正方体的平面图形的特点,并 对正方体的展开图进行操作,能找出展开图中是正方体相对的两个面。 3.通过对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操作,使学生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 的对应关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观,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4. 通过活动一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活动二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通 过“折一折乐一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对其他立体图形的研 究兴趣,渗透学习方法。 学情分析 本内容是鲁教版(五四制)中六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学生年 龄约在12岁左右。六年级的学生对丰富的图形世界相当感兴趣,他们的认知规律是“动作感知——表象——形成概念”,抽象能力与概括能力正在发展阶段,在很大程度上还须凭借动作来进行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实践 操作,给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建立起平面图形 与立体图形的对应关系,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新知识在学 生的操作中产生,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培养几 何直观。本节课的情景设计与活动设计,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探索过程中充满着大量的操作实践活动,学生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操作探索中来,带着 收获与好奇向新的探索领域进发。 教学重点:将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展开成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尽可能多地将一个正方体展成平面图形,并判断 展开图的各个面在几何体中的对应位置。 教学用具:20个小正方体、双面胶、剪刀、彩笔、方格纸、多面体展开模板、 当堂测评卷、PPT。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建构联系 1.用图片展示孩童拼装积木、工人组装书柜、设计师指导建筑施工的情景。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教案

《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教案

生2:我认为7、8、9归为一类,它们第一行是1块,第二行都是3块,第三行都是2块,10和11单独归为一类。 师:两位同学的分类都有道理,我们可以来看1-6的展开图中,中间四连方,两侧各一个,可称为“一四一”型。中间三连方,两侧各有一、二个,可称为“一三二”型。中间二连方,两侧各有二个,可称为“二二二”型。两排各三个,可称为“三三”型。 正方体的展开图口诀:“一四一”“一三二”,“一”在同层可任意, “三个二” 成阶梯, “二个三”“日”相连, 异层必有“日”,掌握此规律,运用定自如。 [设计意图]因为正方体的展开图种类繁多、有11种情形。对学生来说,如果不掌握规律,在众多复杂的图形中,就无所适从。(1)在这个环节中,运用分类归纳的思想,使知识井然有序。(2)运用口诀使知识简单化,既容易理解,又容易记忆。 5.通过相关练习,又一次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观念,加固了他们的认识程度,能由操作层面上升到知识层面。 活动2 把刚才正方体剪开得到的平面图形再折叠,找出正方体中相对的面,并在平面图形中用相同的符号作标记 (学生把刚才剪开的平面图形再折叠,在发下去的草稿纸中,11种正方体展开图上用符号作上标记,再让学生对照多媒体一一说出在平面图形中相对面的位置。) 师:根据在平面图形中相对面的位置,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吗?(学生讨论) 生1:“一四一”型时,上下两个一是相对的,中间隔着一个相对。“一三二”、“二二二”“三三”型时,隔着“日”相对。 生2:“一三二“型时,第一行的一和第三行的第一个正方形相对。 师:总结的很好,当有三个相连时,隔着一个相对;当出现Z字形且只有四块时,走三步也是相对的。这就是正方体相对的面在平面图形中的规律。 [设计意图]对学生来说,直接从平面展开图中找出某个的邻面与对面,比较困难。运用讨论、反思、总结的方法激励他们,既能加深印象,又能培养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下列哪个平面图形沿虚线折叠不能围成正方体的是( )

七年级上册-第二课(展开与折叠)

第二讲展开与折叠 一、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 下面图形中,都能围成一个正方体? a b c 有些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有些平面图形————→立体图形 1.展开是将某些立体图形展成一个平面图形,同时这个平面图形可以折叠成相应的立体图形.展开和折叠是过程. 2.正方体是一个特殊的四棱柱,它的所有棱长都相等,所有面都是正方形且大小相等,将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其展开图共有11种形式. 一四一型 二三一型二二二型三三型 要点精析:(1)图形的展开与折叠是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过程; (2)判断一个平面图形能否折叠成立体图形的方法:一看面数够不够;二看各面的位置是否合适,尤其是底面的位置;三看对边的长度是否相等. (3)为了更好地记忆展开图和展开图中相对的面,请同学们熟记口诀“一线不过四,凹、田应弃之,相间、‘Z’的两端是对面”. 例1图中能折叠成正方体的是() 练1.将一个无底无盖的正方体沿一条棱剪开得到的平面图形为() A.长方形B.正方形C.三角形D.五边形 练2.如图,将4×3的网格图剪去5个小正方形后,图中还剩下7个小正方形,为了使余下的部分(小正方形之间至少要有一个边相连)恰好能折成一个正方体,需要再剪去1 个小正方形,则应剪去的小正方形的编号是() A.7 B.6 C.5 D.4

练 3.如图,它需再添一个小正方形,折叠后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图中的灰色小正方形分别由四位同学补画,其中正确的是( ) 二、正方体与其表面展开图间的对应关系 图中的图形可以折成一个正方体形的盒子.折好以后,与1相邻的数是什么?相对 的数是什么?先想一想,再具体折一折,看看你的想法是否正确. 例2把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如图(1)),请根据各面上的图案判断这个正方体是图(2)中的() 图1图2 例3如图,一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中,用每个面内的大写字母表示该面,用小正 方形边上所标注的小写字母表示该边. (1)说出这个立体图形的名称; (2)写出所有相对的面; 练1.如图,有一个正方体纸巾盒,它的平面展开图是() 练2.明明用纸(如图)折成了一个正方体的盒子,里面装了一瓶墨水,与其他空盒子混放在一起,只凭观察,选出墨水在哪个盒子中() 练3.图①是一个小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小正方体从图②所示 的位置依次翻到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这时小正 方体朝上一面的字是() A.梦B.水C.城D.美 三、柱体的展开与折叠 想一想(1)如图,哪些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棱柱?先想一想,再折一折.

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通用版)(含答案)

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 (小学五、六年级) 单选题(共12道,每道8分) 1.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把它折叠成一个正方体时,与点M重合的点是( ) A.点A和点H B.点K和点H C.点B和点H D.点B和点L 2.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把它再折回成正方体后,则下列说法:①点H与点C重合;②点D与点M、点R重合;③点B与点Q重合;④点A与点S重合.其中正确说法的序号是( )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3.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如果将它折叠成原来的正方体,那么与边LK重合的边是( )

A.AB B.FJ C.IJ D.NM 4.如图,有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纸盒,下底面标有字母“M”,沿图中粗线将其剪开展成平面图形,这个平面图形是( ) A. B. C. D. 5.如图,有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纸盒,下底面挖去了一个小洞,沿图中粗线将其剪开展成平面图形,这个平面图形是( ) A. B.

C. D. 6.如图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其中哪两个完全相同( ) A.(1)(2) B.(2)(3) C.(3)(4) D.(2)(4) 7.明明用如图所示的硬纸片折成了一个正方体的盒子,里面装了一瓶墨水,只凭观察,选出墨水在哪个盒子中( ) A. B. C. D. 8.将下图正方体的相邻两面各划分成九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并分别标上“○”、“×”两符号.若下列有一图形为此正方体的展开图,则此图为( )

A. B. C. D. 9.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这个正方体是( ) A. B.

C. D. 10.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这个正方体是( ) A. B. C. D. 11.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这个正方体是( ) A. B. C. D. 12.有一个正方体和四个展开的正方体表面图形,其中可以折叠成如图正方体的是( ) A. B.

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教案

正方体的睁开与折叠 教材剖析 1.教课内容: 将正方体的表面睁开成平面图形,判断一个平面图形可否折叠成正方体, 判断睁开图的各个面在几何体中的对应地点。 2.教课内容分析: 《正方体的睁开与折叠》这一课时是培育学生空间观点极佳的一个载体, 是一个充满丰富想象力的探究过程,也是人的思想不停在二维和三维空间之间 变换、利用直观进行思虑的过程。在此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的有关知识,对峙体图形有必定的认识,本次课的学习旨在经过着手操作活动 培育学生空间观点,发展几何直观,成立起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 感觉生活与数学的关系,同时为九年级三视图的学习确立基础。 教课目的 1.学生经过着手操作(剪、展、折)将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睁开成平 面图形,初步归纳出正方体睁开图的几种形式,能判断一个平面图形能否为正 方体的睁开图。 2.学生经过想象与着手实践,探究不可以围成正方体的平面图形的特色, 并对正方体的睁开图进行操作,能找出睁开图中是正方体相对的两个面。 3.经过对正方体的睁开与折叠操作,使学生感觉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 的对应关系,初步成立空间观点,发展几何直观,累积数学活动经验。 4.经过活动一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经过活动二培育学生的分类意识,经 过“折一折乐一乐”活动培育学生的发散思想,激发学生对其余立体图形的研 究兴趣,浸透学习方法。 学情剖析 本内容是鲁教版(五四制)中六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学生年 纪约在12岁左右。六年级的学生对丰富的图形世界相当感兴趣,他们的认知规 律是“动作感知——表象——形成观点”,抽象能力与归纳能力正在发展阶段,在很大程度上还须依靠动作来进行思想。所以,在讲堂教课中重视学生的实践 操作,给学生着手实践操作的时机,把操作与思想联系起来,成立起平面图形 与立体图形的对应关系,让操作成为培育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新知识在学 生的操作中产生,帮助学生累积数学活动经验,促使空间观点的发展,培育几 何直观。本节课的情况设计与活动设计,内容切近学生的生活实质,探究过程中充满着大批的操作实践活动,学生能以饱满的热忱投入到操作探究中来,带着 收获与好奇向新的探究领域进发。 教课要点:将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睁开成平面图形。 教课难点:学生经过小组合作尽可能多地将一个正方体展成平面图形,并判断 睁开图的各个面在几何体中的对应地点。 教课器具:20个小正方体、双面胶、剪刀、彩笔、方格纸、多面体睁开模板、 当堂测评卷、PPT。 教课过程 一、激趣导入,建构联系 1.用图片展现孩童拼装积木、工人组装书厨、设计师指导建筑施工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