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台布依族饮食文化调研报告

【解读】三台布依族饮食文化调研报告

引言

本报告旨在对三台布依族饮食文化进行调研并进行解读。通过

深入研究,我们将了解三台布依族的饮食特点、饮食文化背后的意

义以及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

调研方法

为了全面了解三台布依族饮食文化,我们采用了以下调研方法:

1. 田野调查:我们深入当地,与三台布依族民众进行面对面的

访谈和观察,了解他们的饮食生活俗。

2. 文献研究:我们收集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研究论文,对三台

布依族饮食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

调研结果

1. 饮食特点

三台布依族的饮食以主食和副食为主。主食包括玉米、黍米、

稻米等,副食包括蔬菜、肉类和豆制品等。他们经常食用烟熏肉、

酸菜、酸辣粉等传统美食。此外,三台布依族还有丰富的野菜资源,如野山菜和茶树花。

2. 饮食文化背后的意义

饮食在三台布依族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饮食不仅是满足

生理需求的行为,更是社交、交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三台布

依族的饮食文化反映了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感恩,体现了他们与

土地、自然的紧密联系。食物选择和食用方式的差异也展示了不同

地域和家庭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3. 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

三台布依族的饮食文化对当地人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是布依族民众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

了他们独特的饮食传统。其次,饮食文化成为当地旅游业的亮点之

一,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最后,饮食文化也带动当地农业和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效益。

结论

三台布依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体现了他们与土地和自然的紧密联系。它不仅是满足生理需求的方式,更是社交、交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同时,饮食文化对当地人民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维系了他们的身份认同,还促进了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我们希望通过本报告的解读,能够更好地传播和保护三台布依族的饮食文化。

贵州少数民族饮食文化

贵州少数民族饮食文化 一、贵州的自然环境和少数民族的分布状况 在贵州这块广袤的土地上,除汉族外,还生活着苗、布依、侗、土家、彝、水、瑶、仡佬等多个少数民族。大体说来,黔东南为苗族、侗族聚居区,黔南、黔西南为苗族、布依族聚居区,还有水族和毛南族,黔西北为彝族、苗族、回族聚居区,杂有白族,黔东北为土家族。各少数民族的饮食生活习俗既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不同的主、副食和色彩纷呈的名特菜点 居住在贵州的众多少数民族,由于其居住地域的不同,在主、副食方面是有差异的。大体说来,土家、布依、侗、壮、水等民族,水稻为主要的农作物,他们则终年以大米为主食。而居住在山区的彝、苗、仡佬等民族,水田极少,主要是旱地,以种植薯类和玉米、麦类为主。 米粉:以花溪王氏牛肉粉、飞碗牛肉粉,水城羊肉粉最负盛名。 在贵州,糯米饭团还被侗族等青年男女作为社交的礼品和食物,每当赶坳(或称“坡节”)的日子,姑娘们就带着糯米粑饭团(一般是12 个,闰年则13 个)赠给自己的意中人,取其团圆和美之意。比如侗族的侗果,苗族、布依族、壮族的“五色饭”,也久负盛名。 除大米、糯米外,杂粮食品,威宁荞酥就是彝族人民的杰作。“黔西大定一枝花,威宁毕节苦荞粑”,聪明的彝族人民却用苦荞制成了佳味食品荞酥。相传荞酥是明初水西彝族女首领奢香夫人为给明太祖朱元璋献寿所创制的寿饼,每个重八斤多,饼面图案是九条飞龙围绕一个“寿”字,取“九龙捧寿”之义。朱元璋品尝后连声称赞:“南方贵物!南方贵物!”。 贵州地区的少数民族,除回族因其传统习俗禁食猪肉外,其余各族均以猪肉为主要肉食品,兼食牛、羊肉。猪肉除一般的煎、炒、炖、煮成菜外,各族人民还创制出了许多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肉菜。 苗族、侗族喜吃“剖汤”。即杀年猪后,将猪内脏洗净切碎,加上边角次肉,加姜、蒜、花椒等佐料合煮成一锅,邀亲友一起共享。每人面前一调料碟子,用大碗舀出“剖汤”,主客团团围坐,喝酒吃菜。“剖汤”味道十分鲜美,酒到醉,主人还唱苗歌、侗歌殷勤劝酒劝菜,气氛十分热烈友善。 侗族的“洗澡肉”也别具一格。杀年猪后,迁取膘肥肉厚者,生切成片,有巴掌大小,然后置一大铁锅,盛清水烧煮至开,将切好的生肉片沿锅边放下,主客围坐,各人面前置一放盐和糊辣椒面的调料碟子。待肉片漂浮至锅面,就算煮熟了,将肉片拌上盐和糊辣椒面即食用,主客相互劝酒劝肉,杂以戏谑嘻闹, 酒香肉肥,欢声笑语不绝。

黔西南布依族文化要素总结

布依族97%分布在贵州省,贵州省布依族分布情况如下: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全州面积16804平方千米,人口292万) 册亨县面积2596平方千米,总人口21万,其中布依族人口占74.5%(约15.6万人) 望谟县面积3006平方千米,总人口27万,其中布依族人口占65%(约17.5万人) 贞丰县面积1512平方千米,总人口34万,其中布依族人口占40%(约13.6万人) 晴隆县面积1327平方千米,总人口27万,其中布依、苗等少数民族占54% 安龙县面积2238平方千米,总人口41万,其中苗、侗(应为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占43% 兴仁县面积1785平方千米,总人口44万,其中布依、苗等少数民族占20% 兴义市面积2911平方千米,总人口70万,有汉、布依、苗、回、黎等族,以汉族为主普安县面积1429平方千米,总人口28万,有汉、布依、苗等族 其中,册亨县、望谟县、罗甸县的布依族人口比重超过50%。布依族人口比重在30%-49%的贵州县市则可能有贞丰县、晴隆县、安龙县; 贵州布依族人口较多(5万以上)或比重较大(20%)的县市,从行政区划上看,主要分布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顺地区(现为安顺市)以及相邻的六盘水市、贵阳市和黔东南东族苗族自治州部分县市;从流域上看,主要分布于北盘江流域、南盘江北岸、蒙江(涟江)流域、曹渡河流域、金城江上游等(这些江河大多流入广西),从地形上看则多分布于云贵高原到广西盆地的过渡地带上。 自新石器时代起,布依族先民就在贵州生息繁衍,创造灿烂的石钺文化和青铜文化。 稻作文化,是古越人文化的重要标志,至今仍是布依族突出的生产生活文化特征。

关于南北饮食文化差异的调查报告

关于南北饮食文化差异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高子乔、刘家璇、雷洋、彭孟晨、杨雪洁、杜艳指导教师:毛志宏时间:2015/11 地点:全国各地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饮食文化已成为华夏文明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南北纬度差距大,横跨温带、亚热带、热带这三大温度带,也正是由于南北温度、环境及气候差异巨大,使得我国南北方饮食习惯出现了显著的差异。 一、调查背景 由于大一新生来自全国各地,从小到大的饮食习惯、生活环境迥然不同。乍然来到一个饮食体系完全不同的地点,自然会产生诸多不适。例如:在军训开始的前几天,每个连队都有着为数不少的病号连成员,这便是因为许多来自南方的同学,由于不适应北方的环境和饮食而出现了水土不服等不适的情况。更有甚者,连续数天食不下咽,体重骤降。 二、调查情况简介 1.调查对象:来自全国各地的四百余人 2.调查目的:了解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对南北饮食文化差异的影响,以便于为学校食 堂的菜品合理化提出更好的建议 3.调查方法和手段:通过制作网络问卷并将其发至朋友圈获得数据以达调查目的。 三、调查内容

1.南北方饮食总体差异 【南米北面】 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南甜北咸】 长期以来,我国北方人形成爱吃咸食的习惯,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口重”。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在过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难以过冬,同时又不舍得一时“挥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也养成了吃咸的习惯。人说苏州菜甜,其实与无锡的相比,苏州菜不过是淡。无锡炒鳝糊放很多糖,包子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对北方人讲,根本没法吃。广东、浙江、云南等地居民也大多爱吃甜食。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比起北方来,蔬菜更是一年几茬。南方人被糖类“包围”,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糖用甜菜现在主要分布在40°N以北地区,而在我国古代没有甜菜,北方居民只好以“咸”代“甜”来调剂口味了。虽说北方现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间的延续,这种咸甜相对的趋势会减弱的。 2.南方主要菜系及形成原因 粤菜 广东地处亚热带,濒临南海,雨量充沛,四季常青,物产富饶。故广东的饮食,一向得天独厚。粤菜注重质和味,口味比较清淡,力求清中求鲜、淡中求美。而且随季节时令的变化而变化,夏秋偏重清淡,冬春偏重浓郁。食味讲究清、鲜、嫩、爽、滑、香;调味遍及酸、甜、苦、辣、咸;此即所谓五滋六味。有“食在广州”的美誉。代表品种有:广州文昌鸡、龙虎斗、白灼虾、烤乳猪、香芋扣肉、黄埔炒蛋、炖禾虫、狗肉煲、五彩炒蛇丝等。 徽菜 徽菜的形成与江南古徽州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饮食习俗密切相关。绿树丛荫、沟壑纵横、气候宜人的徽州自然环境,为徽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徽菜原料。例如在安徽省绩溪县,民间宴席中,县城有六大盘、十碗细点四,岭北有吃四盘、一品锅,岭南有九碗六、十碗八等。徽菜系在烹调技艺上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较少,重油、重色、重火功。其特点,一是就地取材,以鲜制胜。徽地盛产山珍野味河鲜家禽,就地取材使菜肴地方特色突出并保证鲜活。二是善用火候,火功独到。根据不同原料的质地特点、成品菜的风味要求,分别采用大火、中火、小火烹调。三是娴于烧炖,浓淡相宜。除爆、炒、熘、炸、

【解读】三台布依族饮食文化调研报告

【解读】三台布依族饮食文化调研报告 引言 本报告旨在对三台布依族饮食文化进行调研并进行解读。通过 深入研究,我们将了解三台布依族的饮食特点、饮食文化背后的意 义以及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 调研方法 为了全面了解三台布依族饮食文化,我们采用了以下调研方法: 1. 田野调查:我们深入当地,与三台布依族民众进行面对面的 访谈和观察,了解他们的饮食生活俗。 2. 文献研究:我们收集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研究论文,对三台 布依族饮食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 调研结果 1. 饮食特点

三台布依族的饮食以主食和副食为主。主食包括玉米、黍米、 稻米等,副食包括蔬菜、肉类和豆制品等。他们经常食用烟熏肉、 酸菜、酸辣粉等传统美食。此外,三台布依族还有丰富的野菜资源,如野山菜和茶树花。 2. 饮食文化背后的意义 饮食在三台布依族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饮食不仅是满足 生理需求的行为,更是社交、交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三台布 依族的饮食文化反映了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感恩,体现了他们与 土地、自然的紧密联系。食物选择和食用方式的差异也展示了不同 地域和家庭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3. 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 三台布依族的饮食文化对当地人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是布依族民众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 了他们独特的饮食传统。其次,饮食文化成为当地旅游业的亮点之

一,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最后,饮食文化也带动当地农业和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效益。 结论 三台布依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体现了他们与土地和自然的紧密联系。它不仅是满足生理需求的方式,更是社交、交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同时,饮食文化对当地人民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维系了他们的身份认同,还促进了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我们希望通过本报告的解读,能够更好地传播和保护三台布依族的饮食文化。

布依族的饮食文化习俗

布依族的饮食文化习俗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布依族的农户家里,他们有哪些饮食文化呢?接下来,店铺就和大家分享布依族的饮食文化,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布依族的饮食文化习俗 一、饭食 土家族人的饮食,多用铁鼎罐架在火坑里铁三脚架上煮熟,只包有红白喜事,人客众多的时候,才在灶房煮大锅饭,或用杉木甄子蒸饭。饭食品种很多,有大米饭、包谷饭、小米饭、或大米拦谷的“两合饭”,或大米加多种杂粮,俗有“三合”、“四合”之称。如大米、苞谷、绿豆拌合煮的“三合饭”,煮制得法,色、鲜、味俱佳,老少皆宜。土家族地区,多产红薯、洋芋(马铃薯),土家族人常吃大米和洋芋或大米、苞谷米和红薯煮饭,吃起来,既香又甜,别有风味。三伏天,土家族人喜食大米拦绿豆煮稀饭,色淡绿,浓而香,既能散热,又可清心。土家族人在过年时,将各种菜肴备办后,拌合糯米粉或糯小米,用甄子蒸“合饭”。春社时,将腊肉切成颗粒,与糯米、蒿草拌合,煮成“社饭”。 二、饮料 土家族山寨泉水较多,凡有住人的村寨和农业生产的地方以及要道旁,均有大小山泉井水。由于山泉比较清洁。杂物极少,且冬温夏凉,土家族人喜欢饮用。从而,使土家族山寨的人们养成了一种喝生水的习惯,山泉井水也就成了土家族人的主要饮用水。 土家族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以山泉水为主要原料,制作了适应山区特点的各种饮料。其中,除酒类以外,主要的有这样几种:一是茶水,即用土家族山寨制作的青茶叶冲开水喝,有些地方还有冷水(即生水)泡茶水的习惯,故有“冷水泡茶慢慢浓”的歌句;二是油茶汤,即将青茶叶拦苞谷籽或黄豆籽,加少许芝麻,用锅炒香熟,酌上油、盐、水,把水烧开之后再放些炒米,喝起来香、咸可口,是土家族人在春秋季节待客的上等饮料;三是甜酒冲凉水,味甜、清凉,是在

布依族服饰展调研报告

布依族服饰展调研报告 布依族服饰展调研报告 一、引言 布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布依族的服饰文化丰富多样,特色鲜明。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布依族服饰的特点及其发展现状,为促进布依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观察和采访两种主要方法。首先,我们前往布依族聚居地进行实地观察,对布依族群众的日常生活进行观察和记录;其次,我们选择了布依族服饰展来获取更多的信息,通过与设计师和展览工作人员的交流,了解布依族服饰的历史背景、设计理念和市场情况。 三、布依族服饰特点 1. 鲜艳多彩:布依族服饰以鲜艳的色彩为主,色彩丰富多样,常见的颜色有红、黄、蓝、绿等,这些色彩展现出布依族民族特色和生活态度。 2. 刺绣工艺:布依族服饰以刺绣工艺为特色,手工绣花精细繁复,常常运用到刺绣工艺的地方有袖口、衣袋、腰带等部位,刺绣的图案多为花鸟虫鱼和神话人物。 3. 布料选择:布依族的服饰多采用当地生产的棉布和丝绸为主要面料,棉布透气舒适,丝绸光滑柔软,同时也能展现出布依族服饰的特色。 4. 鞋靴装饰:布依族的服饰中,鞋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布依

族人民注重对鞋靴的装饰,包括刺绣、织带和银饰等,这些装饰既美观又富有传统文化内涵。 四、布依族服饰展与设计师 我们参观了一场布依族服饰展,并与设计师进行了交流。设计师表示,他们致力于将布依族服饰与现代时尚相结合,推出适合现代人穿着的布依族服饰。他们通过对传统服饰的改良和创新,将布依族服饰打造成为时尚的代表,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和购买。 五、布依族服饰市场现状 布依族服饰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布依族服饰的生产工艺需要手工制作,制作周期较长,需要提高效率;其次,布依族服饰的宣传和推广工作需要加强,以提升消费者对布依族服饰的认知度;此外,价格也是影响布依族服饰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昂的价格限制了一部分人的购买能力。 六、推动布依族服饰发展的建议 1. 支持传统工艺: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资金和技术支持等方式,帮助布依族服饰制作工艺的传承和创新。 2. 提升品牌形象:设计师和布依族服饰企业应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形象,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3. 拓宽销售渠道:通过电商平台、传统零售渠道等多种方式,拓宽布依族服饰的销售渠道,使更多的人可以购买到布依族服饰。 4. 加强教育宣传: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开展布依族服饰文化的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2006~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西南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辖兴义市和兴仁县、安龙县、晴隆县、普安县、册亨县、望谟县、贞丰县、义龙新区,素有“西南屏障”和“滇黔锁钥”之称。黔西南州居住着布依族、苗族、彝族、仡佬族、回族、瑶族等34个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各民族长期的生产生活形成了多样而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是黔西南州民族文化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黔西南州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项、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6项。在贵州省内,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总数仅次于黔东南、黔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总数仅次于黔东南,这足以说明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民间民族文化传统多样且具研究价值。 一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概况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人类应该也必须坚守的精神财富,是一个民族漫长岁月中积淀下的文化记忆,更是当代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国家对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可以概括为三个板块:一是对非遗名录的挖掘、整理、申报、保护及传承;二是在公平、公正及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壮大传承人队伍;三是以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为文化资源开展各种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关活动。也就是说,一切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发展途径,都是围绕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以下简称“非遗传承人”)进行的,非遗传承是一个活态的过程,活态的具体体现便是非遗传承人。 (一)黔西南州国家级非遗名录 到目前为止,黔西南州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2项14处[1],有贵州省省级非遗项目76项92处[2]。黔西南州是一个以布依族、苗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自治州,布依族民族文化最具特色,所以国家级非遗以布依族非遗项目居多,1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布依族非遗就占了10项,主要分布在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技艺、传统戏剧、曲艺、民俗六大类(见表1)。在贵州省9个州市中,黔西南州国家级非遗项目入选总数居第三位,可见黔西南州非遗种类繁多、内容丰富。

关于特色美食调研报告

关于特色美食调研报告 特色美食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探索和了解我国特色美食,探讨美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一步挖掘和宣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调研方法 1. 数据收集:通过采访、问卷调查、网络信息等方式,收集与特色美食相关的数据和意见。 2. 走访调研:对地区特色餐馆、农家乐等进行走访,了解本土特色美食的制作工艺和口味特点。 3. 人文交流: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特色美食的态度和看法。 三、调研结果 经过调研,我们了解到以下几个特色美食: 1. 北京烤鸭 北京烤鸭是中国菜中的名菜之一,以其皮脆肉嫩、香味浓郁而著名。北京烤鸭的制作工艺独特,需要经过腌制、烘烤等多道工序,烤出的鸭皮金黄酥脆,肉质鲜嫩,成为了京城的代表性特色美食。 2. 四川火锅 四川火锅是中国各地火锅中的代表性美食之一,其辣味独特、麻辣味浓郁,广受国内外食客的喜爱。四川火锅除了以牛羊肉

为主要原料外,还有各种蔬菜、豆腐以及各种调料,口味多样,选材丰富。 3. 广东早茶 广东早茶是广东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美食之一,广东早茶包括白粥、糯米饭、糕点、汤圆等,种类繁多、口味鲜美。广东早茶以其精巧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品种而闻名,各类小吃特色突出,成为早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湖南辣椒炒肉 湖南辣椒炒肉是湖南菜的代表菜肴之一,以其麻辣鲜香的口感而闻名。湖南辣椒炒肉的特点是色泽鲜亮、味道浓郁,是湖南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特色美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1. 保留传统工艺:特色美食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保留传统的制作工艺,才能保证口味的正宗和独特。 2. 融入创新元素: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特色美食也需要不断融入创新元素,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3. 推广宣传:在特色美食的发展过程中,推广宣传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各类媒体渠道和推广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品尝到特色美食。 总结: 特色美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地饮食文化的瑰宝。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中国特色美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其发展趋势有了一定的认识。特色美食的传承和发展

贵州布依族调研报告

贵州布依族调研报告 贵州布依族调研报告 根据对贵州布依族的调研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下是本次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论。 1. 调研目的和方法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贵州布依族的生活状况、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共计调查了100位布依族居民和20位专家学者。 2. 布依族概况 布依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据统计,布依族人口约为360万人,占贵州省总人口的10%左右。布 依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3. 生活状况和社会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布依族地区的居民仍存在一些生活困难和社会问题。例如,部分地区的居民收入较低,生活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学校和医疗条件落后;一些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这些问题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关注和解决。 4. 文化传统和保护 布依族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包括服饰、民歌、舞蹈等。调查显示,大部分布依族居民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感到自豪。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因此,应加强对布依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动文化旅游的开发。

5. 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 布依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业占据主导地位。调查结果显示,居民普遍希望通过发展旅游业、加强产业结构转型等方式改善经济状况。相关部门应关注布依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提供扶持政策和资源。 6. 教育和医疗状况 布依族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条件相对较差。部分学校的教育设施老化,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医疗方面,居民普遍反映医疗资源不足,远离乡村的居民就医较为不便。应加大对教育和医疗事业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水平。 综上所述,贵州布依族地区存在一些生活困难和社会问题,但大部分居民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着强烈的认同和自豪感。为了促进布依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该地区的支持和帮助,改善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条件,同时加强对布依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广西美食调研报告

广西美食调研报告 广西是中国南方一个风景优美、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多元文化而闻名。这里的美食文化也是非常丰富多样的。本篇报告将对广西美食进行调研分析,并介绍其中几个著名的美食。 广西的美食文化主要受到多个民族的影响,其中以壮族、瑶族和侗族的饮食习惯最为突出。这些民族的美食特色都在广西的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形成了广西特有的美食文化。 广西的美食以独特的口味和多样化的菜系而闻名。壮族菜是最有代表性的菜系之一。其特点是鲜、香、浓、辣,以及注重原汁原味的烹饪方式。壮族菜中最有名的是螺狮粉和酸汤鱼。螺狮粉是广西的传统面食,以独特的米线和浓郁的汤底而闻名。酸汤鱼是一道以草鱼为原料烹制的菜品,汤汁酸辣可口,让人食指大动。 除了壮族菜,广西还有瑶族和侗族的特色美食。瑶族的美食特点是清淡、鲜美,注重保持食材的原始风味。瑶族人善于利用山地和水源开展农业和渔业,他们的美食以山珍海味为主要食材。瑶族的著名美食有瑶山竹蚕豆、瑶汁腊肠等。侗族的美食则独具特色,他们以野生食材为主要食材,烹饪方式独特,以窑烧为主,烹饪的菜品保留了食材的原汁原味。侗族的美食中最有名的是腊味、野味和竹笋,其口味独特,令人回味无穷。 除了这些特色菜系,广西还有许多其他美食值得一提。广西的海鲜也是非常有名的,尤其是北海的海鲜。这里的海鲜新鲜多

样,尤其是虾、贝类和鱼类,以其肉质鲜美,成为了广西美食中的瑰宝。此外,广西的柳州米粉也是当地的特色美食之一。柳州米粉以其细而软的口感、浓郁的汤底和丰富的配料而享誉全国,受到了广大美食爱好者的喜爱。 总之,广西的美食文化丰富多样,融合了多个民族的饮食习惯和烹饪技巧。壮族菜、瑶族菜和侗族菜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特色。此外,广西的海鲜和柳州米粉等美食也备受瞩目。通过对广西美食的调研,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广西的饮食文化,并享受到其丰富多样的口味。

关于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

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 关于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篇1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像五月初五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就此问题,我对西安部分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二、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 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xx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贵州省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现实依据

贵州省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现实依据 作者:鲁拉拉王力年 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11期 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既包括源远流长的汉文化,又包括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旨在分析贵州省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新发展所具备的现实条件。布依族文化的积累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城镇化进程是文化创新的外在条件;有关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法律是文化创新的保障;布依族民族自治区是文化创新的大平台。 关键词:布依族文化;文化创新;现实依据 习近平在十九大上对于民族文化有一番精彩的论述,他强调文化需要创新和创造性发展,要想获得这种创新,需要激发全民族的创新活力。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互借鉴,共同进步,一起为中华文化永葆生命力而奋斗。本文以布依族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内有关文化创新的政策为背景,来具体地探讨一种少数民族文化——布依族文化创新发展的现实依据。 一、布依族文化的积累是其文化创新的基础 布依族文化主要由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文学艺术、生产与生活技术等几类组成,有着深刻的农耕文明烙印。布依语是汉藏语系中的一种语言;在文字方面,最初有布依古文字,大多与布依族传统宗教——摩教有关,这些文字形成摩教的经文或者用来记录布依族古歌,但是布依古文字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濒临失传的危险。之后在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组织专家对布依族进行全面考察,工作组在充分论证之后,以拉丁字母为基础,为布依族创制了一种新的拼音文字;布依服饰、厚重的饮食习俗、节日等构成其风俗习惯;宗教有原始宗教和外来宗教;生产生活技术丰富,如住宅建筑、冶铸、采掘、蜡染、纺织、雕刻、医药等。布依族文化凝结着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的智慧结晶,体现布依族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状况,是维系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 二、城镇化进程是布依族文化创新的外在条件 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许多少数民族进入城市生活,由于经济、文化、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需要,進入城市生活的一些少数民族集中在一起,形成城市少数民族聚落,主要有因民族工作机关、民族教育发展、进城经商或者打工而形成的少数民族族群,再加上原来城市世居的少数民族族群,此外,还有因特色旅游景点而形成的少数民族聚落。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有利于布依族保留自己的民族文化,且有利于布依族传统文化在一定范围的传播。总的来说,城市变得多民族化得益于城市中的少数民族聚落;它既能在城市中保留民族

布依族民族文化调研报告

布依族民族文化调研报告 本报告共分为10大部分:1、布依族民族简介,2、布依族民族建筑,3、布依族节日,4、布依族歌舞,5、布依族服饰,6、布依族饮食、7、布依族体育运动,8、布依族婚俗、9布依族神话传说、10布依族信仰。 一、布依族民族介绍: 布依族是中国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主要分布在、、等省,总人口2545059人(1990年),其中以的布依族人口最多,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7%。 布依族的先民,一般被认为是由“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来。布依族自称“布依”、“布雅伊”、“布仲”、“布饶”、“布曼”,这可能是古代“僚”、“蛮”、“仲家”、“蛮僚”、“俚僚”、“夷僚”称谓的来源。从民族语言、古称、自称与地理分布考察,布依族与壮族有同源的关系。在晋南北朝至唐代,布依族、壮族都称为“俚僚”、“蛮僚”或“夷僚”,五代以后,布依族称“仲家”、宋代壮族称为“僮”。“仲”与“僮”仍然是同音异写。后来由于长期分居,经济文化生活与风俗习惯产生了差异,便逐步形成了布依与壮两个民族。 二、布依族民族建筑:

布依族居住的显著特点是依山傍水聚族而居。建筑多为干栏式楼房或半边楼(前半部正面是楼,后半部背面看是平房)式的石板房。的镇宁、等布依族地区盛产优质石料,而且还有可一层层揭开的薄厚基本均匀的平整的大石板,这种薄片石来源于水成页岩。当地布依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石料修造出一幢幢颇具民族特色的石板房。石板房以石条或石块砌墙,墙可垒至五六米高;以石板盖顶,铺成整齐的菱形或随料铺成鳞纹,石头民居不仅不透风雨,而且古朴美观,屋顶举重若轻,安居而不压抑。总之,除檀条椽子是木料外,其余全是石料,甚至家庭日常用的桌、凳、灶、钵、碓、磨、槽、缸、盆等,都是石头凿的。一切都朴实淳厚。这种房屋冬暖夏凉,防潮防火,只是采光较差。 布依族建造房屋有很多讲究。首先要请阴阳先生看“风水”,选择依山傍水处作宅基,不仅要背靠青山,而且要面朝碧峰。靠山最好是“卧狮拱卫”、“青龙环护”、“贵人座骑”等山势;向山要选“二龙抢宝”、“双龙戏珠”、“万马归槽”、“寿星高照”等形态。好在布依族地区多为石灰岩山地,这种苍山翠岭并不难寻。起房造屋要选吉日,吉日前一个月请木匠破料做房架。竖房架的吉日要供祭鲁班师傅。房架竖好,岳父家送来大梁,大梁上拴有红绸扎的大花朵,并有乐队和舞狮队鸣鞭炮伴送。上梁时又要举行歌舞祭礼和宴饮。最后是接祖宗牌位和灶神(炭火)到新居。建新房的整个过程,在布依族村寨里都充满喜庆与互助的气氛。

布依族“三月三”节日文化研究

布依族“三月三”节日文化研究 作者:毛天松 来源:《科教导刊》2012年第26期 摘要布依族“三月三”是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传统节日。布依族“三月三”以浓烈、古朴、神秘的独特方式展现和传承着独具特色的布依族习俗文化,是一项宝贵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2011年,布依族“三月三”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拟对布依族“三月三”节日文化作初浅研究,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关键词布依族三月三扫寨祭山议郎规 中图分类号:C912.5 文献标识码:A 1 布依族“三月三”的历史渊源 布依族是贵州省北盘江地区土著民族,历史上自称“布越”,先秦两汉时期,居于南盘江、红水河沿岸濮族的一支,渐向北盘江流域迁徙,与分布于牂牁江畔百越中的支系“骆越”和“西瓯”人,以及后来从川西北迁徙来的氐羌民族部分支系、从川东迁徙来的賨人、南迁的汉族和别的一些民族长期融合,形成了夜郎国的“濮越”民族,就是自称“濮越”的布依族。 “三月三”,即农历三月初三,是布依族较为普遍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节日来源与活动内容,随居住地区不同有所区别。贵州贞丰在布依族过“三月三”举行祭祀山神活动,又叫“过三月虎”。“三月三”布依语称为“香尚”。传说古时,在三月初三这天,掌管着农业生产的“山王神”出生了,各种蚊蝇、蝗虫、蚂蚱等害虫也随之而来,使庄稼受灾,人畜患病。后来,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布依族村寨都要举行“扫寨驱邪”、“祭祀山神”等活动,以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布依族的“三月三”祭山活动,清乾隆年间《南龙志·地理志》就有:“……每年三月三宰牛祭山,各聚分肉,男妇筛酒,食花糯米饭,……三、四两日,各寨不通往来,误者罚之。”的记载,流传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2 布依族“三月三”节日活动内容 2.1 扫寨驱邪消灾 “扫寨”意为“驱妖魔、保丰收”,“三月三”当日,布依族寨子要进行庄重的“扫寨”仪式,“扫寨”程序是:先请来“补摩”(即摩公),召集“扫寨”队伍,将事先编好的草龙(又称“香火龙”)、龙船(又称“小火龙”)、印好赶鬼符章等物件准备到位。由“补摩”手执法器带领寨老和身披蓑衣,头戴斗笠,脚穿草鞋的扫寨队伍舞着草龙,鸣锣击鼓,浩浩荡荡地一家一户进行扫寨,摩公念颂祭扫词和驱鬼咒语,打“阴阳卦”测算凶吉;打开房门,将豆粒杂粮五谷向屋里

中国饮食文化调查报告

中国饮食文化调查报告 中国饮食文化调查报告 为了了解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我们需要调查清楚情况,我们在调查结束后还需要完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饮食文化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国饮食文化调查报告1 一、课题提出的目的意义 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在生理上需求各种各养,而我们的家长总认为只要给我们吃饱,多吃肉类,我们的身体健康会比较好,而这往往使我们得不到需求的各种营养,触发了一些疾病,例如:贫血、营养不良……为了使同学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健康地成长,我小组对校园饮食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 首先,我们先从指导老师处得到一些青少年成长背景知识,从而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接养,我们小组分组对食堂和同学分别进行了调查。在食堂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食堂承包者注重对菜种类的安排,菜多达几十种。随着四季的转换,菜的炒法也各有特色。据承包者介绍,男生喜爱各种各式的菜,营养比较全面和丰富,而女生则更喜爱吃一些清淡的菜类,而且偏食现象明显比男生严重。在同学购物方面,我们也发生同学们对小包装零食、碳水化合物的饮料以及果法、牛奶等独有钟情。 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小组讨论,制定了如下内容的调查表: 1、饮食时,是否注意营养的搭配? a、是 b、不是 2、你喜欢哪一类食物: a、猪肉类 b、鸡肉类 c、鱼肉类 d、蔬菜类 e、水果类 3、你是否有偏食的习惯? a、有 b、没有 4、你是否有厌食的习惯?

a、有 b、没有 你厌哪类? a、肉类 b、鸡肉类 c、鱼肉类 d、蔬菜类 e、水果类 5、你是否有吃泡面的习惯? a、有 b、没有 c、经常(主食) 6、你喜欢正列哪类食品和饮料?喜欢的打上“√” 可乐等汽水类、茶类、水果汁类、牛奶类、矿泉水类、薯钉(片)类、饼干、饼、面包、话梅类、蛋糕、糖果类、果冻类、干果类、鸡翅、鸡腿、粽子、其它……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们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按百分比统计如下: 校园饮食调查数据 1、饮食时,是否注意营养的搭配? a、66.5% b、33.5% 2、你喜欢吃哪一类食物? a、14.9% b、15.4% c、17.3% d、25.7% e、26.7% 3、你是否有偏食的习惯? a、55.7% b、44.3% 你偏于哪类? a、23.2% b、15.5% c、18.9% d、25.7% e、26.7% 4、你是否有厌食的习惯? a、35.2 b、64.8% 你厌哪类? a、34.4% b、22.5% c、20.1% d、2.3% 5、你是否有吃泡面的习惯? a、65.3% b、29.5% c、5.2% 6、你喜欢下列哪些饮料和食品? 可乐等汽水类7.3% 茶类2.3% 水果类10.0% 牛奶类9.2% 矿泉水类2.1% 薯条类(片)13.5% 饼干4.6% 饼0.3% 面包5.9% 话梅类7.1% 蛋糕3.3% 糖果类4.5% 果冻类5.2% 干果类2.2% 鸡翅10.4% 鸡腿12.4% 粽子0.9% 其它0.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