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文化

姓名:莫朝发

学号:201307050026

专业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课程名:中国民族理论

年级:2013

黔南荔波县布依族文化与风俗习惯调查报告

摘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中南部,东与黔东南州相连,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西与安顺市、黔西南州接壤,北靠省会贵阳市。在黔南有美丽的方——荔波县小七孔。荔波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份,其中以布依族、水族、苗族和瑶族为主,我本人就是一个荔波县甲良镇的布依族人。

荔波县,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南部。东北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从江县、榕江县接壤,东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环江县、南丹县毗邻,西与独山县相连,北与三都水族自治县交界。面积2431.8平方千米,人口17.28万人(2010年),荔波县气候怡人,景色优美,是一个驰名中外的旅游县城。在荔波县生活着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它是荔波县主要的人口组成部分---布依族。布依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贵州省有200多万人,占布依族人口的95%以上。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贵州的都匀、荔波、独山、平塘、镇宁等10个县(市)。其余散居于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区)。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虽然我们没有自己的文字,但语言还是流传了下来,主要是靠上一代人对下一代的传授、交流。

由于地理因素的差异因此各个地方的同一个民族在文化和生活风俗上还是存在各种差异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荔波县的布依族人民的文化与风俗习惯。

关键字: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布依族、民族文化、民族风俗习惯

一、

饮食习惯:

荔波县的布依族人传统以务农为主,种植水稻的历史较为悠久。我们闲时每日两餐,忙时三餐。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小麦、高粱、薯芋和豆类为辅,肉食主要来自家畜和家禽,烹调方法多为烧、煮、爆、炸、腌、冻,一般不吃生食。酸菜和酸汤几乎每餐必备,尤以妇女最喜食用。在酸菜系列中有一道酸菜值得一提,那就是荔波县人民最喜欢的“酸肉”,酸肉是经过拿生肉去腌制而制成的,第一次见到这道美食的时候都是会被吓到的,因为在看相上它还是和生肉一样,但是当你尝上一口,你就完全会喜欢上这个美食。此外我们还善制作咸菜、腌肉和豆豉,民间特有的腌菜“盐酸”、“虾酸”、“臭酸”驰名中外。还有血豆腐、香肠及用干、鲜笋和各种昆虫加工制作的风味菜肴。还善于调制糟辣、面辣和泡菜,以香鲜酸辣为美。

谈到饮食怎么会少了酒呢,酒在我们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酒不仅仅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它还贯穿于布依族文化之中,很多布依族文化就传承在酒中。每年秋收之后,家家都要酿制大量的米酒储存起来,以备常年饮用。布依族喜欢以酒待客,不管来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为先,名为"迎客酒"。饮酒时不用杯而用碗如往来的客人也是喜酒之人,那么在酒过三巡之后行令猜拳、唱歌助兴。最能体现酒在风俗文化中那就属在办喜酒的时候了,在我们荔波男方在结婚当天到女方家接亲的时候娘家人会在门口摆上一个大长桌,然后会在桌上摆上很多碗酒,有一百零八的有八十的有六十的,总是碗数都是吉利的数字,男方必须要带上亲朋好友把酒喝完才能进门接新娘拿嫁妆。这久是荔波人结婚的最热闹环节----拦门酒。在喝拦门酒之前男方人会派一个能说会道的人去跟娘

家人“谈判”,要求要将酒碗数减一减,此时娘家人回故意“刁难”,这样的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谈判人不仅要说话得体,而且还要会唱歌,用布依歌来相互交锋,旁边的两对人会相互喝应,场面及其热闹。

二、

民族节日与节日特色

荔波县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有一部分和汉族的也是一样的例如:春节、清明、端午还有中秋等,此外还有一些是汉族节日中没有的,就比如六月六、四月八、三月三等,在过节的方式上也有很大的特色。在荔波县甲良镇的阳凤那里每年过的“四月八”在荔波县是出了名的。“四月八”俗称“牛王节”,在四月八的前一天阳凤的妇女们会到山上采收嫩绿的枫树叶和一种叫“黄盖”的植物果,然后拿回家将它们分别按各自的工艺将其中的汁提取出来,然后当晚用来侵泡糯米,第二天早上就将糯米拿去蒸熟,这一天会有来自各个地方的朋友到家中做客,此时主人家会拿出香喷喷的糯米饭来招待客人,用枫树叶泡制的糯米会变得黑呦光泽而且特别的香,而经过”黄盖”侵泡的糯米饭是金黄透亮的香气更诱人。其中“三月三”是布依族的传统盛大节日,农历三月初三稻耕开始,要祭山神、土地神和祖先神及稻米魂,男女青年要聚集在“查白歌场”玩山对歌,参加者达数千至上万人,很多未婚男女青年站在山的对面通过吹木叶、对歌,相识、相爱、订终身。不过现在的风俗已经减少了许多,有些地方还汉化了,大部分都已经是自由恋爱了。其中“三月三”是布依族的传统盛大节日,在以前历三月初三稻耕开始,要祭山神、土地神和祖先神及稻米魂,男女青年要聚集在“查白歌场”玩山对歌,参加者达数千至上万人,很多未婚男女青年站在山的对面通过吹木叶、对歌,相识、相爱、订终身。不过现在这个节日已经逐渐的消失了,很多传统节日的过节方式现在已经逐渐的汉化,很多的传统方式也只有老一辈的人才能见过了,现在的年轻人由于受到新式的教育与接触到太多的现代新鲜事物很多民族传统的传统节日方式也都不愿在学习和继承了,不知是该为社会的进步个感到可喜还是为民族传统文化的消失而可悲。

三、

民族服饰

我住在的村百分之九十九的都是布依族,像我这样年纪的在小的时候还是能看到很多传统布依族服饰的,记得在小的时候,那时候物质还是很匮乏的,母亲和寨子上的大妈婶婶们每每过农忙之后都会在自己织布,小时候我也经常帮着母亲一起理线,大人们将布织好之后就会进入一个重要的阶段,那就是染布,蜡染在布依族中非常流行与独特,主要为蓝色和青色,这些工艺制作起来相当的繁琐,也只有老一辈的人们才能掌握这些工艺了,年轻的姑娘们也没人去学习了,每每想到这些都感到很揪心与无奈,制作的这些布主要是给很多妇女做衣服,也有男士的,很多都做成了精美的床单跟被套,很多母亲会在女孩出嫁时将这些作为嫁妆送给女儿,很多制作的比较好的衣服会在上面绣制很多漂亮的图案,以前一些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衣服上镶上银饰件,布依族的衣服都非常的舒雅大方,布质穿起来非常的舒服,特别是女孩子穿起来特别的优雅漂亮,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长裤。老年人大多穿对襟短衣或长衫。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右衽大襟衣,着长裤或褶子裙,戴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首饰。有的喜欢在衣服上绣花,有的喜欢用白毛巾包头。村里的姑娘们从小就有制作蜡染的灵气,我们所穿的服装大都是亲手缝制,合身得体,古朴典雅。布依族的服饰很有特色,服饰多为青、蓝、白几种颜色。男子的服装式样各地基本相同,多包头帕,头帕有条纹和纯青两种;衣服为对襟短衣,一般是内白外青或蓝,裤子为长裤;老年人多穿大袖短衣或青、蓝长衫,脚上穿布统袜。但我们现代布依族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妇女着大襟短衣,部分着百褶长裙。在布依族聚居的扁担山一带,少女喜穿滚边短衣,系绸缎腰带,头戴织锦头帕,以粗发辫盘扎头巾,额上为织锦图案和数圈发辫,下穿裤子,着绣花鞋。青年女性穿蜡染百褶裙,斜襟短衣,绣花盘肩,用各种花线沿衣肩绣成两排小正

方形的半圆形图案,领圈两边抛花织锦,颜色醒目;衣袖中间为织锦,上下两段是蜡染;衣服下摆为一寸左右的织锦镶边,胸前戴绣花或织锦长围腰,系浅色绸缎腰带;头戴织锦头巾,耳边垂着一束各色线做成的耍须。已婚者的头饰戴“更考”,以竹笋壳和布匹制成,形如撮箕,前圆后矩。每逢盛大节日或宴会时,妇女仍均喜佩带各式各样的耳环、戒指、项圈、发簪和手镯等银饰。而今就算再到布依村寨除了年迈的老人之外也不会再看到身着传统的服饰的布依族人了。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民族的文化大融合大冲击,布依族人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传承的情况是十分的严峻的,就连最基本的民族语言现在都是被很多小孩所撇弃,其中最大的原因还是父母的原因,很多年轻的父母在外打工孩子也跟着到外面去上学,或者到城里居住,于是父母就没有在小孩小的时候对小孩进行本民族语言的传授,再加上没有环境的培养,所以很多小孩从小就不会讲布依话了,虽然知道原因但是这也是一个无奈的伤痛,随着社会的发展,家乡经济落后于是只能背井离乡到外地打工上班,自古都是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我自己作为一个荔波县的布依族人对于这些实际情况有着深深的体会和理解,只希望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要那么快的消失,希望能有一个机构组织能着力于这方面的工作,将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能有一个科学的传承跟记录,同时在此呼吁新一代的年轻人们在接受繁华世界的洗礼之后希望我们还能保持我们的本质,传承我们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布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布依族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风俗,这些传统文化是布依族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布依族的传统节日 1、花山节 花山节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二月初八至十五日之间举行。花山节是布依族人民向神灵祈求丰收和平安的重要节日。在节日当天,布依族人民会在花山上祭祀神灵,同时还会举行各种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等活动,非常热闹。 2、龙船节 龙船节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五至十五日之间举行。龙船节是纪念古代抗击外敌的英雄伍子胥的节日,也是布依族人民庆祝丰收和祈求平安的重要节日。在节日当天,布依族人民会在河流或湖泊上划龙船,同时还会进行各种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等活动。 3、八月会 八月会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八月会是布依族人民庆祝丰收和祈求平安的重要节日,也是布依族人民传统的婚嫁日。在节日当天,布依族人民会进行各种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等活动,还会在晚上举行盛大的婚礼仪式。 二、布依族的传统风俗

1、布依族的服饰 布依族的传统服饰十分华丽,男女的服饰都有自己的特点。男子一般穿着长袍和裤子,头戴斗笠或圆帽,腰间系着腰带;女子则穿着长衣和长裙,头戴花环或发饰,手戴银饰,脚穿布鞋或草鞋。布依族的服饰色彩鲜艳、图案繁复,体现了布依族人民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2、布依族的婚俗 布依族的婚俗有着自己的特点。一般来说,布依族的男女在婚前会进行长达一年的相互了解和交往,以确保彼此的感情。在婚礼当天,新郎要先到新娘家中行礼,向新娘的父母表达敬意,并领取新娘。之后,新郎和新娘要到祖先的祠堂中献上祭品,祈求祖先保佑他们的婚姻幸福美满。最后,新婚夫妇要在家中进行庆祝,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分享喜悦。 3、布依族的饮食 布依族的饮食以米饭、玉米、薯类等为主,以糯米饭和酸菜为特色。布依族人民喜欢吃辣,因此辣椒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此外,布依族人民还喜欢喝酒,以米酒和白酒为主。 总之,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是布依族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让它们在新的时代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贵州黔南布依族歌谣介绍

贵州黔南布依族歌谣介绍 贵州黔南布依族是一支历史悠久、独特风格的少数民族,其歌谣 文化是其重要的文化特征之一。在黔南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布依族人 民流传着许多各具特色的歌谣,这些歌谣深深地印刻在了布依族人民 的记忆当中,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们向外展示自己文化 的一面窗口。 一、布依族的歌谣概述 布依族的歌谣文化可以追溯到最古老的传说时代。布依族人民在 生活、劳动、婚嫁、受教、祭祀、疗伤等方面都有不同的歌谣,其中 以劳动歌谣、祭祀歌谣、爱情歌谣最为流行。这些歌谣在歌词、曲调、表演形式等方面都有其自己的特色。 二、布依族歌谣的特点 1. 曲调优美:布依族的歌谣曲调优美,常常选择自然、生动的 文字,缓慢而沉稳的节奏让人想起那些久远而深沉的古老传说。 2. 歌词含义深刻:布依族歌谣歌词含义深刻,可以通过歌谣了 解到布依族的信仰、文化、历史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布依 族文化的内涵。 3. 独特风格:布依族的歌谣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并且通过其文化传递出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意义等方面的价值。 三、布依族歌谣的表演形式 布依族歌谣的表演形式比较多样,占主导地位的是朗诵和吟唱。 朗诵是指一些歌谣演唱者通过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歌谣的内容和情感表达,这种表演形式在布依族歌谣中往往比较常见。而吟唱则是指将歌 谣以唱的形式表现出来,布依族人民常常以重音和拖长音调的方式表 达出歌谣的韵味和情感。 四、布依族歌谣在生活中的应用 布依族人民在生活中广泛应用歌谣,它是他们传递文化、习俗、 知识、信息等方面的一种方式。他们在劳动、婚嫁、祭祀、教育和治

疗等方面都有自己的歌谣,这些歌谣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也成为了布依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之,布依族歌谣文化是其重要的文化特征之一。它在传承布依族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每个少数民族的文化都是我们建设全面小康的精神力量之一,因此保护和传承布依族歌谣文化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布依族历史文化

布依族历史文化 一、布依族概述 布依族历史悠久,名称繁多,古代称“濮”或“僚”、“都匀蛮”;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蕃”、“仲家蛮”;元、明、清称“八番”、“仲苗”、“青仲”、“仲家”、“水户”、“仲蛮”,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布依族。布依族早在上古就生活在今贵州地区,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原驻民。布依族与壮族同源,由古代的“僚”、“百越”、“百濮”等部族演变而来。 布依族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大约于春秋战国至西汉末年,处于奴隶制社会阶段。隋唐时期,封建领主经济兴起,王朝始给其首领封号,实行羁縻政策。至明代土司制度日臻完备。至明末清初,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批湖广、四川等地汉民进入贵州,市场交换日益繁荣,出现了诸如贵阳、安顺、都匀、独山、兴义等重要市镇和商业贸易中心。 据1990年的人口统计布依族人口2545059人,主要聚居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顺地区和贵阳市,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遵义地区、毕节区、六盘水特区及云南的罗平、四川的宁南、会理等地也有分布。 布依族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宜于农耕,农业以水稻为主。布依族大多居住在平坝、河谷或依山傍水之处,故素有“布依水乡”、“水乡布依”的美称。布依族地区林业也较发达,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区之一。 二、布依族文化之语言文字 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红水河南岸的壮族北部方言略同,部分兼通汉语,使用汉文。布依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三个土语区,过去没有文字,1956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方案。 三、布依族文化之宗教信仰 布依族信仰多种神灵。山有山神,水有水神,社有社神,每个村寨都建有土地庙。一些古老或奇特的大树,或巨石悬崖以及山洞,都被认为有神灵。甚至耕种的水田也有神。有的还供雷神、门神、灶神、龙王等等。自明及清以后,佛教、道教、天主教传入布依族地区。布依族的祭祀和占卜都由本民族“濮摩”即巫师主持。占卜分为鸡骨卦、竹卦、蛋卦、米卦等等。鬼神有善恶之分,认为善神能赐福于人,保佑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恶鬼则相反,可捉弄人生病,降下灾祸。信仰的神,每一种都是一大集团,每个集团有若干成员。神灵之间有等级之分,各有名字和职司,职司最高者为“报翁”,即皇帝。还有统领军队的将领、执法的法官等等。布依族除既有的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以外,道教、佛教的许多神祗和菩萨亦受到敬奉。 四、布依族文化之文学 布依族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其题材广泛、意境优美、语言生动、富于想象力,而且有独特的格律和韵律。民间广泛流传有神话、故事、童话、寓言、谚语、诗歌等口头文学,传述古老的民族历史,歌颂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 神话传说:神话传说有《洪水潮天》、《十二个太阳》、《报老多采青石盖天》、《赛胡细妹造人烟》、《卜丁射太阳》、《茫耶寻谷种》、《三兄弟找水》等,都是人们喜爱的作品。类似传说还有很多,如《花溪的传说》、《三月三的由来》、《六月六的由来》等。有关乐器的传说有《铜鼓的来历》、《月琴的来历》、《姊妹箫的来历》、《勒尤的故事》等等。 诗歌:民间诗歌是布依族的韵文作品,种类较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劳动歌、叙事诗、习俗歌、盘歌、情歌、苦歌、儿歌等。劳动歌有《种秧歌》、《棉花歌》、《刺绣蜡染歌》等。习俗歌有《造酒》、《敬酒歌》、《接亲歌》、《送亲歌》等。情歌有《月亮歌》、《只要哥真心》等。儿歌有《小青蛙》、《巴山豆》、《燕大哥》等。叙事诗有《河东与河西》、《王仙姑》、《南荷班》等。 戏剧:地戏:因为是在平地演出,不搭戏台,所以称为地戏。民间传说布依族演地戏是

布依族的礼仪习俗文化

布依族的礼仪习俗文化 布依族的礼仪习俗文化 布依族的人们在习俗上有着怎样的风俗的呢,在饮食上的食俗还有一些生活中的禁忌又有着怎样的民俗,对此布依族的民俗文化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别具情趣的布依族婚俗 布依族是个古老的民族,生息在安龙县境内,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因此,在布依族社会中,还保留着富有民族特色、积极健康的节日、风俗、曰惯。 尤其是其婚姻的缔结,更是别具情趣。 “浪哨”系布依语,即恋爱之意。 青年男女浪哨的主要方式是唱歌,通过唱歌来互相认识,互相了解,建立感情,进而选择情投意合的伴侣。 这样的歌就叫“浪咱歌”有些地区又叫“万由”。 “万”即歌的意思,“由”是情人的意思。 因此,一般把“浪哨歌”和“万由”译为“情歌”。 浪哨歌有初识、试探、赞美、蜜恋、起誓、相念、送郎、苦情、逃婚等九类。 男女初次会面,就唱《初识》歌,如“初来唱歌脸皮薄,好比拉牛下陡坡,心跳就像雷打鼓,脸上犹如染红药。 双方认识后,就互相探明对方的情况,即唱《试探》歌:“出门就见映山红,花多叶少开得浓,心想伸手摘一朵,不知妹心同不同?” 互相摸底后,双方情投意合,就从心底发出赞美对方的《赞美》歌:“枝上的玫瑰,朵朵开得美,迎着五彩朝霞,花瓣上还带着露水,寨上的姑娘,赛过朵朵玫瑰,讲话像唱歌,唱起歌来惹得奇心醉。 经过互相赞美,双方的感情又深了一层,都沉浸在甜蜜的恋爱生活中,就唱起《蜜恋》歌:“我在灯下纺棉线,棉线老是断、莫去怪

线断,只怪自家心里烦、莫怪心头烦,只怪楼下月琴叮咚弹、背时月琴呀,声声把我唤。 为巩固忠贞的爱情,双方立下了金玉誓言,就唱《起誓》歌:“生不丢来死不丢,挖舵泥巴捏小牛,小牛放在田坎上,哪年吃草哪年丢。 青年男女的浪哨活动,一般是在节日、赶场的日子进行,平时各自在家进行农事,若久不见面,就唱《相念》歌:“想念情妹呀,心神不定昏沉沉, 走路常常踩进水出里,在家常常碰板凳,错把小鸡当鸭唤,错把石磨当饭颧;像被箭射中的山鹰,周身瘫软没精神。 在浪哨活动中,多半是后生主动到姑娘寨上约会,分别时姑娘唱《送郎》歌:“送郎送到茅草湾,风吹茅草四匹翻,茅草翻来又翻去,犹如刀割妹心肝。 青年男女多由父母包办婚姻,往往使有情人不能结为良缘,被迫与陌生人成亲,受尽苦处就唱《苦情》歌:“园星的青菜没有长高,就被摘去煮吃了;林中的笋子没有成竹,就被砍去作船篙……” 青年男女在达不到婚姻自由时,即双双相约外逃,就唱《逃婚》歌:“快把干粮放进褡裢里,我们一起逃到远方去……只要我俩得做夫妻,纵然一死也甘心。 青年男女的浪哨活动,有在家中进行的,即后生和姑娘们各分为一边,围着火塘,互相对唱,一边一首,“见子打子”,即景生情,随编随唱,不能“翻豆杆”(即不准重复),往往要唱通宵。 主人家不仅要供应充足的青钢柴火,还要供应夜宵,如二块粑、糯米饭等。 也有在寨边或路旁进行的,那是一对对青年男女对白或对唱,声音柔和,娓娓动听。 热恋中,要互赠“信物”。 后生送姑娘一条毛巾,姑娘送后生一双白毛底青布鞋,鞋底纳的是葵花路,毛底边上锁“狗牙绊”,非常精致,以显示姑娘的手艺。 在蜜恋到决心争取成夫妻时,就互相“丢聘”,即互送一两件自

民族风情布依族艺术舞蹈

民族风情布依族艺术舞蹈 布依族艺术舞蹈 布依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作 为一个历史悠久、独特而充满魅力的民族,布依族以其独特的风情和 艺术舞蹈而闻名于世。本文将探讨布依族的艺术舞蹈,并对其特点和 影响进行分析。 一、布依族的文化背景 布依族是中国独特的民族之一,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和习俗。他们居住在山区,依靠农耕和手工艺为生。布依族的文化深受自然环 境的影响,对山水的热爱和对自然界的崇拜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布依族人民对于舞蹈和音乐有着天生的热情和天赋,通过舞蹈来 表达他们对生活、自然和神灵的虔诚和感恩之情。 二、布依族艺术舞蹈的特点 布依族艺术舞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热情闻名。舞蹈的动作优美流畅,充满力量和激情。舞者们的动作准确而灵活,舞蹈节奏明快,给人一 种活力四溢的感觉。布依族艺术舞蹈通常以群舞形式呈现,舞者们手 牵手,围成一个大圆圈,跳舞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团结。布依族 舞蹈还融入了许多民族特色,如手工艺品、民族服饰和传统乐器等元素,让人们感受到了布依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 三、布依族艺术舞蹈的影响

布依族艺术舞蹈不仅在布依族内部有很大的影响力,也逐渐吸引了 更多的人关注。布依族艺术舞蹈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精湛的表演技巧, 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目光。近年来,布依族艺术舞蹈纷纷走出国门,参 加各种国际文化交流和艺术节,让更多的人了解、欣赏和学习布依族 的舞蹈艺术。布依族艺术舞蹈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为中华民族的传统 文化保护和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布依族艺术舞蹈的保护和传承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进步,布依族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丧失和衰退的危险。为了保护和传承布依族的舞蹈艺术,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 列措施。加大对艺术舞蹈学校的投资和培养,组织各种表演和比赛, 加强对年轻一代的传统文化教育,都是保护和传承布依族艺术舞蹈的 重要举措。同时,布依族人民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舞蹈的保护和传承 中来,传授舞蹈技巧和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布依族的艺术舞蹈。 五、结语 布依族艺术舞蹈是布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 影响力。通过舞蹈,我们可以感受到布依族人民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了解布依族的风土人情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保护和传承布依族的 艺术舞蹈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心和支持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努力, 让布依族的艺术舞蹈继续在世界范围内发光发热。

布依族的饮食文化习俗

布依族的饮食文化习俗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布依族的农户家里,他们有哪些饮食文化呢?接下来,店铺就和大家分享布依族的饮食文化,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布依族的饮食文化习俗 一、饭食 土家族人的饮食,多用铁鼎罐架在火坑里铁三脚架上煮熟,只包有红白喜事,人客众多的时候,才在灶房煮大锅饭,或用杉木甄子蒸饭。饭食品种很多,有大米饭、包谷饭、小米饭、或大米拦谷的“两合饭”,或大米加多种杂粮,俗有“三合”、“四合”之称。如大米、苞谷、绿豆拌合煮的“三合饭”,煮制得法,色、鲜、味俱佳,老少皆宜。土家族地区,多产红薯、洋芋(马铃薯),土家族人常吃大米和洋芋或大米、苞谷米和红薯煮饭,吃起来,既香又甜,别有风味。三伏天,土家族人喜食大米拦绿豆煮稀饭,色淡绿,浓而香,既能散热,又可清心。土家族人在过年时,将各种菜肴备办后,拌合糯米粉或糯小米,用甄子蒸“合饭”。春社时,将腊肉切成颗粒,与糯米、蒿草拌合,煮成“社饭”。 二、饮料 土家族山寨泉水较多,凡有住人的村寨和农业生产的地方以及要道旁,均有大小山泉井水。由于山泉比较清洁。杂物极少,且冬温夏凉,土家族人喜欢饮用。从而,使土家族山寨的人们养成了一种喝生水的习惯,山泉井水也就成了土家族人的主要饮用水。 土家族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以山泉水为主要原料,制作了适应山区特点的各种饮料。其中,除酒类以外,主要的有这样几种:一是茶水,即用土家族山寨制作的青茶叶冲开水喝,有些地方还有冷水(即生水)泡茶水的习惯,故有“冷水泡茶慢慢浓”的歌句;二是油茶汤,即将青茶叶拦苞谷籽或黄豆籽,加少许芝麻,用锅炒香熟,酌上油、盐、水,把水烧开之后再放些炒米,喝起来香、咸可口,是土家族人在春秋季节待客的上等饮料;三是甜酒冲凉水,味甜、清凉,是在

布依族文化概况

布依族文化概况 韦正律 一、农耕稻作 传统农耕:贞丰县布依族世居地域溪河分布密集,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当地布依先民在河谷岸边开垦农田,把陡坡开成耕地。田丘种植稻谷,地块种植玉米、杂粮、豆子、瓜果、桑麻、棉花和蓼草等。其中,稻作是极具代表性的农耕文化。稻田分类:在河谷两旁开辟水田,地势较平而连片的叫“坝子田”;在地势不平的山坡上开垦的稻田,因田块形状而称为“梯子田”。河流筑堰、田上开渠,水网纵横,水源丰富,引灌相当便利,这叫“软水田”;不能直接引水,全靠降雨灌溉的稻田叫做“硬水田”。 灌溉设施:筑堤截流或架设水车引灌,渠沿留有供水口。在不能凿渠的跨沟田上,采用竹木笕槽引灌。 水田农具:主要有长犁、水耙、水锄、泥板、水弯刀等。 稻作类别:水稻、旱稻、梗稻、糯稻、单季稻、双季稻等。 收割工具:主要有镰刀、挞斗、朗筛、撮箕、簸箕、风簸、麻袋、挑箩、驮篼等。加工机械:主要有水碾、木碓、木齿磨、小石磨等。 囤粮用具:主要有谷架,仓廪、木筒、木柜、囤箩、晾谷楼类等。 二、餐食饮品 粮类食物:纯米饭、两掺饭、糯米饭、糯糍粑、甜糍粑、饵块粑、油粽粑、褡裢粑等。. 肉类食物:牛肉、羊肉、猪肉、狗肉、鸡肉、鸭肉、鹅肉等。其中,“猪活血”、“猪血肠”、“狗血肠”、“鸡八块”等是特色食物。 水产食物:鱼类、虾类、蟹类、螺类、蚌类等。 饮类食物:甜酒、火酒、其他杂料酒;古丁茶、甜叶茶、熬膏茶、草药茶等。三、民居建筑 干栏式:分成积木干栏、竹木干栏、土木干栏、木石干栏、砖木干栏、砖石干栏、钢混干栏。主要分布在鲁容、沙坪、连环、挽澜、白层、鲁贡等乡(镇)。盖草、盖瓦、或浇成平顶等。 立柱式:古有“七柱数瓜”或“九粒数瓜”排扇式木架房,多用“吊脚耍瓜”为前檐。观代用“五柱六瓜”者居多,基本款式与古代相似,屋顶盖瓦。 四、纺织与服饰 纺纱织布:主要分为:纺棉、桄线、牵纱、组线、绕轴、上机、编织。 染布缝衣:大体分为:配料、装缸、洗布、浸染、浣布、复染、定色、上胶、裁缝、制扣、烫整、折叠等。 服装款式:古装和今装有别。1、古装男性头包青色或花格帕子,上穿蓝色或灰色右衽布扣长衫,下穿蓝色或灰色大裆筒裤,腿穿白毛布底青色布帮鞋和自制布袜;女性头上搭系精美绣片,上穿布料园绣片合缀的高腰短袄,下系挑花织锦合缀长裙,腿穿船形绣花布鞋和布制袜。幼儿头戴绣花银饰或玉饰须帽,其余与成人相似。2、今装的男性头饰、下装及鞋袜沿袭古式,上衣改为短袄,开襟布结扣子。女性改包牛角形头帕,布料与男性相同;上衣改为右衽中腰短袄,系上挑

布依族传统节日

布依族传统节日 布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在布依族的文化中,节日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布依族的传统节日不仅是他们庆祝丰收和感恩的时刻,也是人们团聚、交流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机会。下面将介绍一些布依族传统节日。 节日一:苗族年 布依族的苗族年是布依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苗族年通常在阴历农历的10月1日开始,持续三天。这是一个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时刻。在苗族年期间,人们会穿着传统的服装,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蹈、歌唱和民俗表演。人们还会制作美味的食物,如年糕和酒,与亲朋好友分享。 节日二:火把节 火把节是布依族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它通常在每年的1月13日举行,持续五天。在火把节期间,人们会点燃火把,围绕村庄和农田跳舞。这个节日象征着驱逐病魔和厄运,祈求新年的好运和平安。火把节还伴随着音乐和舞蹈表演,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娱乐。 节日三:望族节 望族节是布依族的春节,也是布依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之一。望族节通常在农历的正月初一开始,持续五天。人们会扮演布依族的传统角色,穿着华丽的服装进行游行和表演。节日期间,人们还会举行祭祀仪式,祈求祖先保佑和家庭幸福。

节日四:吃新节 吃新节是布依族农事习俗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它通常在每年的3月15日,也是农历的二月初二,早晨开始,在农田里进行。这个节日庆 祝农作物的新鲜收获。布依族人们会带着自己种植的新鲜蔬菜、水果 和肉食,聚在一起开展集体野餐,品尝新鲜的农田产品,并祈求来年 的丰收。 节日五:布秧节 布秧节是布依族传统农耕活动中的一项重要节日。它通常在农历的 四月初举行,在农耕季节的开始。布秧节期间,人们会举行祭祀仪式,祈求土地的祝福和来年的丰收。人们还会进行社区游行,展示布依族 的传统服饰和手工艺品。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承载着布依族人民的文化和历史记忆。这些节日 不仅是庆祝丰收和感恩的时刻,也是人们传承和展示布依族文化的重 要机会。通过举办各种庆祝活动,人们可以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交流,同时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学习布依族的文化。布依族的 传统节日在保留传统的同时也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成为布依族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布依族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在布依族的传统文化中,节日和风俗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代表了布依族人民的精神信仰和生活方式。 一、传统节日 1. 农历正月初一:乌未节 乌未节是布依族的新年,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或初二举行。在这一天,布依族人民会穿上传统的节日服饰,举行祭祖、祭神、办喜事、串门等活动,同时也会进行各种传统文艺表演和比赛活动。乌未节是布依族人民表达祈福和团聚的最佳方式。 2. 农历三月三:鬼节 鬼节是布依族的祭祀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或初四举行。在这一天,布依族人民会向祖灵和鬼神献供,祭祀祖先和英魂。同时也会进行芦笙舞、打瓮等传统文艺活动。 3. 农历六月六:康娃节 康娃节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六月初六或初七举行。在这一天,布依族人民会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赛马、打鸟、拔河、吃面等传统的民俗竞技活动,同时也会开展音乐、舞蹈、歌唱等文艺表演。

4. 农历十月十五:祭月节 祭月节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十月初十五举行。在这一天,布依族人民会祭月、祭祖、祀鬼,同时也会举办族内竞技、美食比赛和各种文化活动。 二、传统风俗 1. 芦笙舞 芦笙舞是布依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旋律优美动听,舞姿热情豪放。通常伴随着庆祝节日、祭祀祖灵等活动进行。 2. 打瓮 打瓮是布依族的一种传统游戏,通常在新年、鬼节等节日举行。游戏规则是将一只装满水的陶罐抛向空中,由参与者接住并再次抛回,如果没接住就要去接其他参与者的罚站位置。打瓮不仅锻炼手眼协调能力,还有丰富的娱乐性。 3. 赛马 赛马是布依族的一种传统文化活动,是其民间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在康娃节等节日举行,参与者们骑着马匹,在竞技场上进行趣味性的比赛。 4. 翻糖 翻糖是布依族的传统糖画技艺,也是其民间美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制作翻糖需要将糖块在铺满绸布的碗中,翻

布依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概况

布依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概况 从类型上看布依族民居建筑不是通常所谓的经典建筑也不是所谓的通俗建筑,而是民俗学重点研究的民间建筑,是我国最早的民居形式之一的干栏式民居建筑,它与庭院式、穴居式、蒙古包式等建筑类型有很大区别。其房屋顶一般为悬山式,还有少量的歇山顶和重檐,由于对汉文化的借鉴,也有少量硬山式的屋顶,有的外围加上高高的马头墙护体起到防火防风的作用。硬山式的屋顶与山墙平齐,所以主要适合于干旱少雨的北方地区,而悬山式屋顶伸出山墙之外则适合于温和多雨的南方气候类型。因为悬山式屋顶不仅有前后出檐,在两侧山墙上也有出檐,能更好的遮挡雨水,减少风雨对房屋的侵蚀,布依族民居选择悬山屋顶,并非具有民族性,而是区域性气候使然。 布依族民居大体类型除了布依族先民从巢居延续来的上层住人下层养猪牛的干栏式以外,还有与其它民族文化交融的平地楼形式。就房屋的单体结构来看,其房屋类型是对中国古建筑中的穿斗式结构的继承发展,其内部全部采用的是传统的榫卯(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穿合,不用一钉一铆。从就地使用的建筑材料来看主要又有石板房和木楼两种。 从历史上来看,远古时代的布依族先民曾采用什么样的住房形式,由于目前民族学、考古学资料没有为我们提供有关这个问题的足够证据,同时因布依族没有本民族文字(现代的文字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制的)加以记载,因此到今天为止我们仍不能考证。关于布依族干栏式建筑的历史信息在一些汉文文献中有零星的记述。不过,“干栏“一词直到南北朝时期才在史籍中出现,之前都说“巢居”。布依族源于我国先秦时期的百越人(“布依族”这一

名称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定的)。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考古学家们在浙江、江苏、江西、湖北、广东、广西等原百越民族的发祥地和分布地,陆续发现了7000多年以前古越人的一些建筑遗址。从结构特征上看,与后来的干栏建筑极其相似。同一时期在云南、湖北等地发掘的青铜器时代的遗址和器物上也发现了干栏建筑的遗址和铸型。说明了干栏式建筑是古越人典型的居住形式。对干栏这种建筑形式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着作,当时称为“檐巢”、“巢居”、或“构木为巢”。特别是晋代张华着的《博物志》里面记载:“南越巢居,北朔穴居,避寒暑也。”这样就一语道破,“巢居“这种建筑形式是南方越人的典型居住特征。而“干栏”一词直到南北朝时期才在史籍中出现,“干栏”又作“干阑”、“杆栏”、“阁阑”、“高栏”、“葛栏”、“麻栏”等。《魏书》(第101卷)记载,僚人“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阑’,干阑大小,随其家口之数。”现在大多数学者的看法是: 上层住人,下层养畜即为干栏。 从上面众多的历史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布依族曾经有过巢居的历史。在对六枝特区调查采访中,捞河(己酉、大寨、箐脚寨所属地)布依族地区流传的一个《阿乡与茅妹》的传说故事也能说明这一点。阿乡和茅妹的故事是月亮河下游捞河布依族动人凄美的爱情传说。据说阿乡是今天月亮河拢脚一带的年轻小伙,茅妹是今月亮河茅口一带的姑娘。茅妹家来了好几辈人。阿乡和茅妹两人通过“浪哨”即赶表(布依族婚前择偶习俗)认识。之后,相互产生爱慕之情。通过进一步的交往,感情升华,最终决定要在一起。然而,由于家长的反对,要为他们各自包办婚姻。当地的官爷对漂亮的茅妹也眼红,所以极力反对并干涉他们的婚姻问题。于是两人决定私奔。那时布依族人还没有房子住,人们都是居住在用一种叫做“芦茆“的植

布依族文化概况

布依族文化概况 布依族是XX省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布依族人口近250万。主要居住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其次是XX地区、六盘水市和XX市郊。XX 省其他地区也有部分布依族人分布。 布依族,据历史文献和民族学资料考证,是属于古越人中“骆越”的一个支系。布依族的祖先,自古以来就生息、繁衍于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布依族人应该是黔贵之地的原住民之一。 布依族人在历史上的称谓,有“蛮越”、“夷濮”、“俚僚”、“仲家”、“水户”、“土边”等。1953年11月4日新华社报道:“一九五三年冬召开的布依族人士协商统一民族名称的代表会议……认为解除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水户’、‘夷家’、‘土边’、‘本地’等等不是布依族的自称。会议通过,今后应根据布依族人民共同的自称,统一用‘布依’作为本民族的名 称。布依族语言文化布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自己民族的语言和语言文化。布依语,特别是其语汇(语词及谷语、谚语等)部分,保存了本民族的社会历史、思想意识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文化内涵,反映出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各地布依语的词汇基本一致,语法相同,语音有细微差别。所以,布依语无方言差异,只有土语区别,各地布依族人都可以用本民族语言交流。 布依语分为三个土语区。都匀、独山、荔波、平塘、罗甸、惠水

(部分)、册亨、、兴仁、安龙、贞丰等县,属第一土语区。、龙里、贵定、清镇、平坝、开阳、、惠水(大部分)等县,属于第二土语区。镇宁、关岭、紫云、晴隆、普安、六枝、盘县、水城、、威宁等县,属于第三土语区。 布依族人与兄弟民族交往,通常以汉语为交流工具。布依族在历史上有语言而无文字。其民间现存的XX祭祀用书,大约始于明代,是用汉字作记音符号记录的。有一种称为“方块布依字”的,包括“借汉布依字”和“自造布依字”两大类,实际上仍是用汉字或汉字偏旁组合来记录布依语。1956年国家创制的拉丁字母布依文,目前正在推行之中。但是有人提议,布依族和傣族、壮族同出一源,语言相通,其文字可以“联盟”,实行东、西两大方言区的联盟文字。 布依语汇中,反映其农耕(主要是稻作)状况、居住条件、婚姻家庭、风俗习惯的词汇和谚语非常多。 布依语地名中,多冠以“纳”(意为“水田”)、“董”(意为“田坝”)。如罗甸县的“纳善”、“纳闹”,望谟县的“纳夜”、“纳坝”,册亨县的“纳力”,XX县的“纳灰”、“纳省”,贞丰县的“纳窝”、“纳翁”,安龙县的“纳赖”、“纳院”,晴隆县的“纳屯”等。又如罗甸县的“董王”、“董当”,惠水县的“董照”、“董朗”,安龙县的“董岭”,荔波县的“董亥”、“董莽”,望谟县的“董万”等。这说明布依族很早就从事农耕,种植水稻。 此外,布依语中关于“稻作文化”的词汇很多。如“谷穗”、“籼稻”、“水耙”、“拦水坝”、“耘”、“犁”等。许多谚语总结了

布依族传统文化保护的现状及对策

布依族传统文化保护的现状及对策 布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省份。布依族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包括舞蹈、音乐、习俗、祭祀等方面。然而,由于现代化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布依族传统文化正面临严重的威胁,需采取一系列对策加以保护和传承。 一、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文化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布依族传统文化也不例外。青年人更喜欢追求现代化的生活,而老年人则面临文化失传的风险。另外,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许多文化遗产机构和传承人无法维护和传承布依族传统文化。 二、对策 1.政策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布依族传统文化保护的力度,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切实保障布依族的文化权益。政府还应加大对传统文化研究和保护的扶持力度,增加文化遗产机构的投入,保证这些机构的运转和文化遗产的保护。 2.传承人培训 传承人是布依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但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需要特别的培训来加强他们的文

化意识和传承技能。传承人培训应该从小学开始,为学生提供民间文化课程,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政府也可以通过资助传承人组织演出、培训等方式来鼓励传承人传承布依族传统文化。 3.旅游文化开发 文化旅游是有效保护和传承布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政府可以通过投资建立文化旅游设施,如布依族民俗博物馆、文化展览馆,增强游客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同时,通过资助文艺团体如歌舞队、乐团等开展旅游演出,让更多的人欣赏和了解布依族传统文化。 4.网络文化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文化形式。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开发布依族文化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让更多的人通过网络了解、感受和传递布依族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只有从政策、传承人培训、旅游文化开发、网络文化建设等方面着手,才能全面保护和传承布依族传统文化,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这是维护多元文化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必经之路。

布依族文化小班教案

布依族文化小班教案 布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某些地区。布依族文化独特且丰富多彩,其中包括语言、民俗、传统工艺等方面的内容。下面将为你介绍一份布依族文化小班教案,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传播布依族文化。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布依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内涵。 2.掌握布依族传统服饰、民俗风情和传统工艺的基本知识。 3.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意识。 二、教学准备 1.图片和视频资料:包括布依族传统服饰、节日庆典和传统工艺等相关素材。 2.制作教具和模型:可以展示布依族传统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 3.课件或PPT:整理和展示布依族文化的重要信息和图片。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介绍布依族简介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布依族文化的兴趣,并

提出以下问题引导讨论: - 你对布依族有什么了解吗? - 布依族的传统服饰和传统工艺有什么特点? 2.学习布依族文化(15分钟) 以PPT和图片资料为基础,介绍布依族的传统服饰、民俗风情和传统 工艺等方面的内容。要点包括: - 布依族传统服饰的特点和样式:色彩鲜艳、图案繁复、富有民族特色。- 布依族的节日庆典:如苗年、依节,以及丰富多彩的庆祝形式和活动内容。 - 布依族的传统工艺:如布依刺绣、木雕和银饰等,展示相关工艺品的图片和制作过程。 3.互动讨论(1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和分享,以加深对布依族文化的理解和思考。 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或话题: - 你对布依族传统服饰和传统工艺中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 你认为多元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什么意义? 4.实践体验(15分钟) 通过制作教具和模型,让学生亲自参与布依族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 可以选择布依刺绣或木雕等,根据教材的指导进行实践操作。这将激 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加深他们对布依族传统工艺的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