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情书春秋-当代诗词名家作品赏析

豪情书春秋-当代诗词名家作品赏析
豪情书春秋-当代诗词名家作品赏析

烛影摇红·庐阳雨中书

星月胜梭,韶华流向何边去?少年孤傲梦难回,伤至无佳句。似锦前程空赌,怎可脱、红尘旧路。高堂长负,负了心伤,几时不负?

独倚危楼,栏杆拍遍人徨顾。山高树密蔽阳关,离恨天涯妒。月影残斜故土。恨无根、飘蓬愈苦。风寒伴怒,雨打眸湿,泪倾庐府。

西江月·夜书

燕舞犹如昨日,寒蝉又历秋初。万山望彻隐归途,月影残斜旧路。

有梦奈沉江海,无怀空把情书。玉身奔走父心辜,更漏愈添愁苦。

西江月·流云流沙

绿水青山常在,韶华红倩须臾。年当而立感身孤,烂漫九霄散去。

独忆少年诸事,犹怀今日前途。步慵路广晚风苏,豪气空沉烟土。

喝火令·迟来的生日祝福

几载秋风度?红颜恨难寻?晓萍佳貌醉人心。生日不曾铭记,初闻在而今。

长忆那时月,残斜细柳林,独思谁可付瑶琴。愿你迷人,愿你解芳音,愿你可人文丽,月月涨劳金。

喝火令·秋风书

落日斜长路,离思起五津,隔云遥望自家门。寒暑九州孤骋,漂泊恨无根。

几载流年度,秋风啸断魂,又闻鸿雁掠青云。独醉长风,独醉笑王孙,独醉梦沉情断,对景起愁新。

喝火令·夜乱书

更漏闻惊鸟,翰林暮夏舒,重云遮月悔当初。风雨为寻前梦,豪气壮心沮。

四海多茕影,行单至三吴,浩原天景共谁图?长梦离思,长梦散风酥,长梦九州何处,不可把情辜。

喝火令·中原夜雨枕边书

醉听风摇叶,须臾滴雨声。玉珠跳瓦扰人惊。三更夜醒无寐,心乱旧愁盈。

又起新蛙噪,焦烦愈难平。倏然冬夏疾难停。长恨几多?长恨许虚情。长恨梦沉江海,别处是前程。

春日

春满九州天,燕低又一年。

柳青垂碧发,童乐笑飞鸢。

鸟唱东山树,人忙四海田。

鹭鸶痴绿水,波上笼寒烟。

大蜀山晚行

迟暮苍山落日孤,

路长时感晚风苏。

林深行处犹云乐,

魂断愁来起鹧鸪。

雨夜思世风日下之作

万里长风撩夜冷,九霄豪雨动神州。

醉斜玉蹋思今古,茕影临窗理旧愁。

不见商君秦木赏,但闻烽火戏诸侯。

淳心本自开天始,渐下尘烟恨难休。

浣溪沙

心畅步慵蹋野丘,骚人千古醉寒秋。风惊双鸟跳枝头。

落日影疏红叶道,秋来春去起新愁。韶华自老任空流。

长相思

星也匆,月也匆,韶华空流恨不终。衾单惧冷风。

雁难逢,人难逢,只影天涯谁伴从。酒撩相思浓。

一剪梅

新酒千杯醉几更,独倚栏杆,愁漫何宁。路遥不见故时灯,月匿铅云,秋露初凝。

惊鸟幽啼催返程,魂断江海,好梦难成。而今寒暑度流年,茕影无依,却向谁行?

生查子

晨起梳倦容,对镜人憔悴。

犹思缈前程,家父无颜对。

书生用何时,念此心常悔。

心比九天高,难成空垂泪。

生查子

醉倚空栏杆,一夜风狂肆。

青灯只影斜,风乱飘丹桂。

清香沁人心,强乐还无味。

衾薄笑寒霜,漂泊已何岁?

生查子

秋风吹几度?暑夏流何易?

燕低犹昨霄,霜叶今朝至。

空伫倚危楼,樽漫人孤对。

韶华恨长流,梦沉人空涕。

阮郎归

香阶久伫独栏凭,醉观秋日晴。寒霜无奈万山青,雁哀四五声。

长安望,玉樽停,长思人影零。何时携手玉街行,雪漫葬后庭。

蓦山溪·江南春

江南春漫,暖岸蹁跹蝶。独上赤红船,更添个、影单人孑。浓波细浪,翰水羡飞禽。效西子,碎步蹑。吴越谁生厌?

天涯望断,盈目舒心叶。景至倚情来,少佳句、潘郎才绝。香阶久伫,空醉拍栏杆,九霄中,彩云巅,彰着吴天阔。

华胥引·夜孤人乱书

穹霄星漫,云匿婵娟,更残宇静。路长人慵,银灯火树斜只影。步近宿鸟惊啼,择陌中幽径。蹋彻天涯,雨豪风急孤骋。

露重沾衣,起冷风、唤离人醒。玉壶载酒,情狂同天酩酊。犹忆书生意气,思少年时迥。醉卧青丛,无心空把情咏。

忆少年·乱书

如云好梦,如铅韶华,如烟尘世。几时冠翎配,夙愿天难遂。

又见婵娟青雾蔽。风凄冷、空伫哀思。独言万杯少,醉同清风寐。

忆少年·长安书

长空星月,长河落日,长行谁伴?寒蝉空啼切,几时长安见?

露重风悲添思念,人久伫、鸟惊魂断。飘蓬本若此,月明垂孤院。

少年游·危楼书

危楼空伫,香阶久立,愁至望西京。长路人稀,嘒蝉玉树,切切扰心宁。

还休叹,恨沉前梦,孤影向谁行?北海潜龙,忽腾万里,穹宇笑飞鹏。

永遇乐·对书空怀曹操

驰骋中原,威传华夏,天江横槊。风乱凝霜,东临碣石,书传沧江作。烽烟四起,蒿深行处,白骨纵横荒陌。征东吴,长船铁锁,遗盔自笑犹若。

屯田新制,谷满万库,颜笑尽开河岳。烈士残年,中军犹思,生死成恒数。鏖兵南北,恨无一统,月冷泪盈空落。都休叹,蛟龙身远,功高绩卓。

少年游·美人书

江南素女舞佳姿,日晚理青丝。玉手弄眉,裙钗舞地,琼露涤凝脂。

对窗隔云思无那,犹忆诉离时。暑侵鸾帘,目盈残泪,长盼薛郎归。

蝶恋花·酩酊谣

愁入金樽天莫懂。月隐浓云,叶响清风弄。燕舞红残春色送。更深愈忆相思重。纤手倩容情素空。几处青灯,光碧穿新孔。淳酒千杯吾独纵。醉斜玉榻周公梦。

蝶恋花

长路风清蝉愈闹。慵步高歌,小子英年少。前梦何方安可料?浮沉江海人孤笑。又起九州明月皎。景至情来,无有金樽到。更漏微寒残笔俏。才疏空把陈王效。

蝶恋花·庐阳雨

云重覆倾淮右府。风掠翰林,青叶同天舞。雷震鸟惊人犹惧。路稀孤影痴豪雨。切切玉蝉藏玉树。河汉甘霖,酣畅滋焦土。赤帝残尘随暑去。清凉骤袭撩君妒。

蝶恋花·初夏乱书

绿满九州穹暝翰。遥目临河,水戏双飞燕。对景空痴娇女恋。倩容素手何时见?怎奈长山遮路远。此去经年,柳絮盈孤岸。陌上丛花蝴蝶绚。夕阳斜照撩愁乱。

蝶恋花·灵岩山思

竹翠松青山色黛。独醉斜阳,心碧痴难在。见下尘风君勿怪。桃园路远苍天外。对景伫长思露瀣。悠上高亭,问鼎书豪迈。才洒潘江愁怎解。茕身独步沉江海。

蝶恋花·咏曹操

袁绍沐猴而冠带。曹氏枭雄,更漏行残薤。火漫乌巢明夜霭。中军坐拥行苍海。横槊赋诗金缕戴。赤壁鏖兵,虽拜犹豪迈。今世皆言曹魏坏。空叹三国烟难在。

西江月·记梦忆少年

九载韶华易去,三生难忘前情。楼高空伫苦不宁,缘起昨霄梦醒。

长忆书香盈室,又思年少诸朋。而今四海九州行,笔止又浮倩影。

西江月· 青云恋

临景相思长漫,对窗空恋青云。寒蝉切切近黄昏,落日寄余香吻。山峻难传尺素,路迢怎遇佳人。忽闻青鸟泪沾巾,红叶又逢秋近。

西江月·热

盛夏东君似火,路稀茕影如焚。双鸢犹悔入青云,惊掠翰林忽隐。久望绛河圣水,不期赤帝长嗔。纵然后羿力千斤,臂展强弓空引。

西江月·夜思

去岁浮沉江海,今朝又散天涯。为寻前梦负韶华,万古九州皆舍。风疾雨狂无悔,霜寒月冷犹夸。酒酣徒滞指尖沙,玉盏难消永夜。

西江月·金鸡湖行

翰水漫湖波渺,三吴天阔风萧。岸长柳细叶如刀,桥下几人闲钓?绿满李堤人醉,东方门峻楼高。茕身四海步逍遥,韶华忽流空老。

西江月· 并蒂独凋翰水

并蒂独凋翰水,飞鸢双隐高林。玉蝉切切惹悲音,风去相思更甚。陌上田禾含首,孤城落日倾金。难传尺素与残琴,前梦空题汗锦。

西江月·三国思

汉末三分天下,广传几度春秋?当年烽火遍神州,徒羡青梅煮酒。刀剑横行南北,枭雄掠地封侯。英豪皆已作骷髅,万古江山隽久。

西江月·春笔

旭日暖融残雪,严霜痴锁春风。万花齐放九州红,乱鸟惊啼香重。绿隐谁家孤冢,山遮几处青松。乡关望处路无穷,青鸟家书空送。

西江月· 吴越行

吴越夏长似火,江南美女如云。相思重处笑乾坤,月匿九霄长恨。茕影夜行魂断,酒香樽漫甘醇。青灯残照影纷纷,漂泊又临秋近。

西江月· 自嘲

自诩文高千古,诗成笑倒时人。沐猴而冠敝书珍,无病空思长恨。李白笔惊天帝,东坡词艳诸神。竖民狂妄笑王孙,天外山高万仞。

忆江南

九州浮沉楚天下,四海飘蓬浩原中。

三吴迢遥恨难终,豪情撼天梦不成。

姑苏暮夏犹胜春,金湖翰水波似鳞。

闲来独步平江路,路狭人稀无宿处。

平江河中清清水,幽巷时起阵阵风。

风起撩惹河畔柳,聘聘袅袅几时休?

犹忆去岁在斜塘,风雨兼程心诚惘。

皎月无情湿寒衣,夜归宿处玉门闭。

夜冷方思冬衾薄,茕影江海无人依。

夜长难眠生别离,乱心方止月沉西。

春绿灵岩青山竹,独步江南烟雨路。

秦砖汉瓦今难辨,雕梁画栋人空羡。

灵岩山寺闻香烟,落红亭里无落红。

吴王夫差馆娃宫,人去宫随追西凤。

翰景醉迷人久伫,夕阳斜照觅狭路。

披星戴月至古镇,火树银花妒王孙。

乾隆犹道此地好,竖子安能不逍遥?

长街叫卖恨难终,古河画船渡天风。

皎月又照古河水,隔云思归几行泪?

幽径玉树闻惊鸟,乱丝扰心何时了?

天涯蹋彻追前梦,心向长安无冠翎。

待到蛟龙翱苍天,方使高堂展新颜。

陈王才尽玉笔落,笔落疏影斜高阙。

卜算子

皎月匿云浓,慵步相思重。玉蜺空啼紫梧桐,不见双栖凤。

鸳鸯恨不成,情漫同谁共?蝶舞莺斜在梦中,又把春风送。

醉花阴

愁绪侵心撩云重,灯暝青帘笼。空伫玉阶巅,对景犹怀,洛水陈王梦。

宓姬犹思潘郎从,茕影同谁共?雪满冠翎归,长路横风,萧瑟前情弄。

沁园春·热

九州离魂,翰林蝉啼,长路茕行。慕逐阳夸父,梦终力竭;羿君安在?臂展弓横。赤帝无仁,苍龙空啸,才惹人间酷若烹。浩原望,观田禾俯首,笑杀残荆。

犹思西海长宁,使万庶千民玉泪盈。忆益州刘备,夏撩气盛;吴天陆逊,火漫连营。诸葛神机,祁山六出,玉手香扇起远征。望天彻,叠云双飞燕,慵翅无声。

七绝·记暑热

后羿开弓射九阳,夸娥逐日葬何方。

刑天无力挥干戚,赤帝飞身火凤凰。

中外美术经典作品赏析作业

不管是富于意向性的中国山水画,还是善用明快色彩的西方油画都给我们提供了一扇通往美的世界的大门。在欣赏完中国与外国的美术作品后我不经问自己我得到了什麽?粗看之下中外美术绘画作品只是在给我们展示一幅幅山水和人物,并没有向我们展示任何其他的东西,但细想之下我们就会发现那些超越作品单纯表现之外的含义。那不仅仅在是一幅幅的山水和人物,而是整个世界甚至是无所不包的宇宙了。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我发现了以往经常被我们忽视的那些东西,以下就是我的一些感受。 众所周知,美术的鉴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我之所以选了中外美术经典作品赏析这门课其实原因很简单,我自小非常喜欢美术方面的东西,对这些看似神秘的艺术形态十分好奇,很想从这课程当中得到一些艺术的知识与熏陶。记得曾经看过一幅油画,画面上描述了优美的风景,当时只是觉得那很美,想要表达些什麽但却又不知如何说起。后来在上完这门课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我看过的那幅作品竟是西方最著名的风景画的代表,作者就是法国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而这幅作品就是他的《孟特芳丹的回忆》。我尝试着用我在这门课上的心得来再次欣赏这幅作品时,从整幅作品的构图、基调、色彩和透视技巧等方面来再次欣赏,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感受,整幅作品是那样的动人和生动,柔和的颜色充斥于整个画面,渐渐的我仿佛融到了画面之中许久不能自拔,我想这就是美术的魅力之所在吧。当然我懂的还不是很多,但我能稍微懂得作者的心情与这幅画所要表达的感情,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了。 在我看来美术作品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我们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我们的身心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犹如一首淡淡的歌一般,美术已经渐渐的融进了我的身体之中了,它给我的身体带来了养料,在欣赏时我可以完全的投入其中暂时不去思考现实之中的种种不快,美术就是拥有这种令人痴迷的魅力。最后感谢胡老师您了,是你带着我们进入了美的世界并用语言教会了我们如何去发现美的事物。谢谢!

《守礼据实——感悟春秋笔法,秉笔直书—彰显史家精神》

守礼据实――感悟春秋笔法 秉笔直书――彰显史家精神 北京丰台二中陈巧梅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亓东军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三单元的题目是《春秋笔法》。春秋笔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它以合乎礼法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的曲笔的一面。经典原文《晋灵公不君》和相关读物《直书》主要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史学据事直书的一面,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感受我国古代史官“不避强御,秉笔直书”的精神品质,了解我国历史叙述传统――春秋笔法。 二、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晋灵公不君》是一篇比较浅易的文言文,在字面理解上,学生不会有什么障碍,就是鉴赏晋灵公和赵盾的形象,学生也不会有什么偏差。但绝大多数学生对董狐在史书中记载“赵盾弑其君”却很不理解,对孔子以及刘知几等人关于董狐的评价更不理解,因为用现在的眼光来审视董狐的记载,他明明是在歪曲历史,根本不是如实地记录历史。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难点设定为:理解我国古代史官记史的标准,学习读史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的选定 1、比较材料,区分异同。 2、探究真相,了解标准。 3、相关阅读,传承精神。 4、总结归纳,提升认识。 教案

对于离开大学校门十几年的我来说,“春秋笔法”早已成为一个陌生的概念,因此,接到上课的任务以后,我就开始从“中国知网”上大量搜集资料,总算对“春秋笔法”的概念有了一个较清晰地认识。可是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却又不知该怎样运用这些资料,总想着这

些知识应该让学生了解,那些知识应该让学生知道,试讲下来要么是内容太繁琐,主干不清晰;要么是内容太深奥,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一节课下来就像推一个大石碾子,老师费劲不少,学生收获不多。后来市教研员刘老师告诉我:“教学的设计要删繁就简,不能脱离文本、不能脱离学生实际。”于是我又全盘推翻以前的设计,遵循以上原则对教学内容重新设定,最后形成了这节课。课后老师们评价这堂课“思路清楚,主干明确,紧紧围绕文本,学生课堂气氛活跃。”通过这次公开课,我对选修课教学内容的设定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的设定要符合学生实际。 首先,符合学生实际要解决学生的疑惑,学生读完这篇文章后,感到最疑惑的是“赵盾到底有没有弑君,如果没有弑君,为什么董狐要在史书中记载他弑君呢?”所以这节课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材料、研读文本,从而了解事实的真相,探讨董狐记史的标准,明白董狐在史书中记载赵盾弑君的原因。其次,符合学生实际还要研究课文对学生的价值究竟在哪里。我想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要了解中国古代史书有秉笔直书这一优良传统,还应该学会一些阅读古代历史著作的方法,因此我在引导学生分析完史官撰史要依从标准后,又设计了学生讨论“这节课的学习对你读古代历史著作有什么启示”这一环节。 二、教学内容的设定要符合教材的编排。 这一单元的单元题目叫《春秋笔法》,春秋笔法包括“直书”和“曲笔”两方面,但从教材的单元说明、经典原文和相关读物的编排上,我们都可看出这一单元重点突出的是“春秋笔法”中“秉笔直书”的一面,所以课上我只带领学生学习了“秉笔直书”的一面,“曲笔”让学生课下学习。 三、教学内容的设定要符合选修模块的特点。 首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模块教学应该围绕经典原文,体现单元内各部分内容的有机整合。因此我在教学内容的设定上重点突出了“经典原文”《晋灵公不君》一文的学习,又辅以“相关读物”中《直书》的学习,同时也兼及“大视野”中《怎样研究中国历史》一文。其次,将问题式教学提升为专题式教学。过去我习惯设计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学习,有时还为自己问题的设计能够环环相扣而沾沾自喜,现在反思这样的教学模式确实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而专题式教学恰恰相反,它扩大了学生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自由度。在这节课中我也尽量尝试去做,比如将问题“赵盾是一位什么样的大臣呢?他有没有弑君呢?”变为专题“依据《晋灵公不君》的记载分析赵盾是否参与了弑君的谋划。” 这次公开课,使我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转变,尤其是专题式教学这一理念,它不仅解放了学生的思维,也为教师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今后,我将继续学习并实践这种新的教学理念。

《图画书 阅读与经典》读后感

带你游走在经典图画书间 我读《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今天能够跟大家在一起交流我的读书心得,我感到很荣幸,感谢园领导给我这样一个与大家相互学习交流,同时能够锻炼提高的机会。 这些天我一直在读一本名叫《图画书阅读与经典》的书,因为自己对绘画的偏好,所以当我发现这本书时,自然地就对它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说到这里,也许大家心里会有些疑问,图画书都是小孩子读的,有什么意思?但是如果你读过了这本书,可能会颠覆你对图画书的固定认识。 首先,我想谈谈什么是图画书。 我们也可以看到,如今的书店被各式各样的带图的书占据着,绘本、漫画,班里图书角那些《字宝宝》、《幼儿画报》等等&&这些书被模糊地通称为图画书。 但到底什么是图画书?这个概念似乎总有些模棱两可。 在《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中,作者彭懿对这个概念做了一个较为详细的介绍。他指出,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的。在图画书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甚至有很多图画书是一个字也没有的无字书。不需要文字,图画就可以讲故事,这是图画书的一个典型特点。 此外,图画书还强调画面的连贯,在规定的几十页内,画面要形成一个连续的视觉映像。彭懿把图画书的作者比喻成导演,作者必须在限定的篇幅里把一个故事讲得既清楚又好看。一本好的图画书,能让一个不识字的孩子仅看画面也能读出个大意。 图画书的构成要素一是图画,二是故事。图画形式多样,有素描、版画、油画、水彩、拼贴等等,其中不乏大师的作品。图画书的故事短小单纯,像久远的传说,读过之后,会产生立即告诉别人的冲动。这样的图画加上这样的故事,就成了创意独特、想象新奇、个性鲜明、生动有趣的图画书。这样的图书,内容上易理解,形式上易接受,特别适合儿童阅读。你可以用点滴时间很快读完,但要用一生来咀嚼和回味。 其次,我想跟大家说的是我们可能大都习惯看书就看主体,也就是书的内容,不太关注一本书的结构,可是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才明白什么叫环衬,什么叫勒口,什么叫扉页。以《小蓝和小黄》这本图画书来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封面:一本书首先映人读者眼帘的是它的封面,所以向来讲究的书籍都是精心设计封面和版式装帧的。一本书的封面同时也透露出这本书的某些重要信息,甚至是这本书品位的一种象征。 环衬:打**面之后,我们会看到封面与书芯之间有一张衬纸(简装本则没有)。这就是环衬,又称为蝴蝶页。这是成人最容易漏读的一页,一般人匆匆翻过,后者干脆与扉页连在一起一翻而过,这样往往会错过作者和编辑的独运匠心。孩子一般不会漏过环衬的,虽然他们可能说不出什么,可能会有新奇的发现与联想。 护封:有些精装书在厚厚的硬壳外面还套着一张封面,一般称作护封,护封前后都有一个向里折的折口,叫勒口,前后勒口上往往印着许多与这本书相关的一些重要信息,不能漏看。 扉页:翻过蝴蝶页之后,我们便看到了扉页。扉页上一般写着书名、作者和绘者以及译者和出版社。有的扉页上还有作者、绘者的简介以及本书的获奖记录。读图画书,扉页一定要仔细地看,因为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它会告诉你这本书的主人公是谁,大致发生了什么事。比如《活了l00万次的猫》的扉页上就是那只威风的虎斑猫,它与封面的姿态略有不同,扉页上的猫正张开双臂,仿佛在诉说什么。 正文:好了,翻过扉页,总算到了正文。一般人读书总是以为正文才是书的开始,但对

好书推荐——《图画书 阅读与经典》

好书推荐——《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好书推荐——《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好书推荐——《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2011年11月15日 重要提醒:系统检测到您的帐号可能存在被盗风险,请尽快查看风险提示,并立即修改密码。 | 关闭 网易博客安全提醒:系统检测到您当前密码的安全性较低,为了您的账号安全,建议您适时修改密码立即修改 | 关闭 听见花开的博客 共同呵护一(4)这个温馨的家,在这里你我共成长~编辑推荐 穿越时空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感动,偶然的相遇改变一生的阅读,无数大人和孩子因为《图画书阅读与经典》而迷上图画书。 《图画书:阅读与经典》获奖记录: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将(图书奖)获奖图书,第三届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全国最佳少儿读物评选活动“最美少儿图书”迥国书刊发行协会“2006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品种”,《中华读书报》“2006年度百佳图书”,卓越网“2006年度编辑推荐一种注目单元十大好书”。 内容简介 300000文字,内容准确,讯息及时,生动易读。900幅插图,风格多样,印制精美,目不暇接,183种图画书参考67种国际知名重要奖项、排行榜及权威推荐书目介绍和举例,83个主条目和专题深入图画书艺术发展的方方面面,800条名词索引帮助读者轻松穿行于各个主条目和专题之间。 阅读迷雾轻轻拂去,经典故事娓娓道来。 从形态到表现,透过实例告诉读者如何从头至尾阅读一本图画书,从比得兔到兔子朋友,跨越百年解读具重要影响的60种世界经典。

作者简介 懿,1958年出生于沈阳。毕业于复旦大学及日本东京学艺大学,教育学硕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日本大阪国际儿童文学馆客座研究员。曾任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编导、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现任职于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 主要学术著作有《西方现代幻想文学论》《世界幻想儿童文学导读》《宫泽贤治童话论》《幻想教室》:长篇幻想小说有《与幽灵擦肩而过》《半夜别开窗》《怪物也疯狂》《魔塔》《妖孽》《湖怪》《九命灵猫》《三条魔龙》;摄影旅行笔记有《独去青海》《三上甘南路》《约群男人去稻城》《很远很远的地方有片树》《背相机的旅人》《租辆废车上天堂?我的西藏之旅》《邂逅白狐?我的新疆之旅》:译作有《遭遇异人的夏天》《安房直子幻想小说文集》等,《花香小镇》获第11届APPA(亚太地区出版者协会)图书奖翻译铜奖。 目录 怎样阅读这本书 上篇:阅读图画书 〔从头到尾阅读一本图画书〕 封面 环衬 扉页 正文 封底 〔图画书的形态〕 开本 折页、散页及其他 〔图画书的表现〕

布列松摄影作品赏析汇总

布列松摄影作品赏析 “借最好的一刹那,来使事件产生全新的意义与境界” "在拍摄的时候,我总是闭着一只眼睛,我用这只眼睛观察自己的心灵;我又总是睁着一只眼睛,我用这只眼睛观察整个世界。"——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法国著名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 法国总统希拉克在获悉布列松逝世的消息后悲痛地说:“法国失去了一位天才摄影家、一位真正的大师、他是20世纪最具天赋并深受世人尊敬的艺术家之一。” 布列松,这位羞怯、热情的法国人,毕生用他小巧的、35毫米的莱卡照相机走遍全世界,见证了20世纪所有的重大事件,从西班牙内战到德国占领法国、印度的分裂、中国文化革命、1968年法国学生的起义,他的“瞬间美学”理论堪称影响了全球的媒体和影像。他创建的Magnum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和时间最长的摄影机构。 他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家之一,及现代新闻摄影的创立人,他个性鲜明的摄影作品曾登上过全世界最著名的杂志和报纸,他让拍摄新闻照片成为了一种艺术。 为了更近距离的接近人群,布列松经常将照相机隐蔽起来。他的拍摄理念富创造性,非常善于用镜头捕捉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画面。他曾这样描述自己对摄影的迷恋:“我整日在街头寻找,随时准备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将活生生的生活完全记录下来。”他用黑胶带遮住照相机的闪光部分,以便更好地融入到人群中。他坚持摄影师必须仅仅使用现有的光,不要在暗房里剪辑,而更应该在“照相机”里现场剪辑。 布列松的照片所截取的瞬间,不仅是当下发生在他眼前的一瞬,更是事件此前此后整个过程中的一个波峰。他的作品集《决定性瞬间》成为无数摄影爱好者的教科书,“决定性瞬间”摄影理念也为广大同行接受和效仿。

中国古代文学之先秦文学

文学常识 一、中国古代文学 (一)先秦文学 1、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起封建社会,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主要由上古歌谣和神话、《诗经》、先秦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为代表)和诸子散文(?论语?、?孟子?、?墨子?、?庄子?为代表)两类]、楚辞为构成内容。 2、文学史上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是诗歌,原始劳动歌谣是我国诗歌的起源。最具代表性的是?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即断竹黄歌。(《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惜君不知) 3、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这些神话散佚在山海经、楚辞、庄子、列子、淮南子等文学作品中。 4、?山海经?是中国早期的百科全书,是我国第一部神话集。山川形势、风物特产、珍禽异兽、神灵鬼怪无所不载。鲁迅称之为“古之巫书”。 5、伏羲八卦图: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伏羲氏,轩辕氏五帝:颛臾帝喾尧舜禹启(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钧) (舜选择鲧作为接班人,后治水不成功死了)禅让制:以民主的方式选举最高领袖的选举制度,原始社会后期,选举准则:德才兼备尧的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考验德。 禹代表原始社会的结束,启代表阶级社会的开始—国家的出现,医学院关系维系 6、商周之际,伯夷、叔齐不食周黍,以?采薇歌?明志。 7、中国散文的萌芽:殷商时期的甲骨刻辞和铜器铭文 8、文王拘而演周易:易经可分为卦象象征、爻位象征、卦爻辞象征,都具有文学色彩,为孔子所推崇。 9、《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也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相传由孔子编选。今天能看到的有58篇,虞书五篇,夏书四篇,商书17篇,周书32篇。五十八篇又分为“伏生”系统33篇,?泰誓?3篇,“晚书”系统22篇。唐韩愈称尚书为“佶屈聱牙”。要旨在于明仁君治民之道、明贤臣事君之道。 10、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编撰人,被后人推崇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相传曾修《诗》《书》,订《礼》

图画书阅读与经典读后感

《图画书阅读与经典》读后感 带你游走在经典图画书间 ——我读《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今天能够跟大家在一起交流我的读书心得,我感到很荣幸,感谢园领导给我这样一个与大家相互学习交流,同时能够锻炼提高的机会。 这些天我一直在读一本名叫《图画书阅读与经典》的书,因为自己对绘画的偏好,所以当我发现这本书时,自然地就对它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说到这里,也许大家心里会有些疑问,图画书都是小孩子读的,有什么意思?但是如果你读过了这本书,可能会颠覆你对图画书的固定认识。 首先,我想谈谈什么是图画书。 我们也可以看到,如今的书店被各式各样的“带图的书”占据着,绘本、漫画,班里图书角那些《字宝宝》、《幼儿画报》等等……这些书被模糊地通称为“图画书”。 但到底什么是图画书?这个概念似乎总有些模棱两可。 在《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中,作者彭懿对这个概念做了一个较为详细的介绍。他指出,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的。在图画书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甚至有很多图画书是一

个字也没有的无字书。“不需要文字,图画就可以讲故事”,这是图画书的一个典型特点。 此外,图画书还强调画面的连贯,在规定的几十页内,画面要形成一个连续的视觉映像。彭懿把图画书的作者比喻成导演,作者必须在限定的篇幅里把一个故事讲得既清楚又好看。一本好的图画书,能让一个不识字的孩子仅看画面也能“读”出个大意。 图画书的构成要素一是图画,二是故事。图画形式多样,有素描、版画、油画、水彩、拼贴等等,其中不乏大师的作品。图画书的故事短小单纯,像久远的传说,读过之后,会产生立即告诉别人的冲动。这样的图画加上这样的故事,就成了创意独特、想象新奇、个性鲜明、生动有趣的图画书。这样的图书,内容上易理解,形式上易接受,特别适合儿童阅读。你可以用点滴时间很快读完,但要用一生来咀嚼和回味。 其次,我想跟大家说的是我们可能大都习惯看书就看主体,也就是书的内容,不太关注一本书的结构,可是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才明白什么叫环衬,什么叫勒口,什么叫扉页。以《小蓝和小黄》这本图画书来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春秋”考辨研究

文献综述 xx文学 “春秋”考辨研究 “春秋”一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一个常用语辞。我国的文化在漫长的发展中对“春秋”这一个语辞进行不断的发展与补充。从而形成了现在“春秋”这一语辞丰富而复杂的内涵。而也正是因为此语辞的不断发展与时代的不断变迁,使很多人并不清楚此语辞最初的本意与它诸多的引申。 纵观现如今的语言,关于“春秋“的应用还是相当的普遍,人们对于这一个词还是非常的熟悉的。比如“春秋笔法”、“春秋五霸”、“春秋鼎盛”、“春秋无义战”等等语辞,人们还是经常会与此打交道。 然而当问起“春秋”这一次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怎么产生的,最初是什么意思,大多数的人只能凭一己之见而进行猜测臆断,而很多字典词典当中给出的解释则比较片面或是有某些误解,不能给以很好的引导与诠释的作用。这也对学者等的研究加大了难度。 现今学者对于春秋这一词主要执着于对于《春秋》书的理解与研究,对书中的很多项内容与部分的语辞进行了相当谨严的考究,也的确得出了很多有目共睹的成就。然而对于“春秋”这一语辞本身给予的关注却并不多。很多专业书籍只是给出了一个模糊地大意,对于其中的精妙之处未能充分体味。因此,在资料的收集和考辩中存在着很大的难度。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它的学术空间尚待开发。 根据对资料的整理与归纳发现,一般的认为,春秋的词条为春秋指的是春季和秋季。在历史上《春秋》是儒家五经之一,是孔子据鲁国史书《鲁春秋》修订的,借由记载各诸侯国重大历史事件,宣扬王道思想。由此,春秋一词又被用作指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 笔者认为这样的认识是还不够的,还有需要补充与完善的地方。 综合现今汉语的关于“春秋”的词义,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经典绘本推荐及理由讲解-共11页

经典绘本推荐及理由 各位亲爱的妈咪: 应倩怡妈妈的邀请,挑选了一些我认为经典的绘本,字体标红的书是我们已经购买并阅读了的书,另外的大部分是绝版了购买不到,看过电影或电子版。 现在正是“六一”,各大网络书店都在搞促销活动,有兴趣的妈妈可以趁机挑选一些!我们也可以交换看!我也会在家里的绘本中挑一些送到幼儿园给朵朵们阅读。 希望这些能给大家一点参考意见。 二妞妈 5-28 1、《逃家的小兔》 推荐理由:这又是一个关于兔子的亲情故事。小兔子长大了,想要离家出走,妈妈就不断地变幻着模样,时刻关注、守护着小兔子。这个故事简单得只剩下几段对话,却让世界上的人都为之着魔了。几乎每个孩子都曾经在游戏中幻想过像小兔子一样离开家,用这样的方式来考验妈妈对自己的爱,而这个小兔子的经历就像他们自己的游戏一样,给他们带来了一种妙不可言的安全感。尽管我们知道,小兔子的离家出走,并不是出于他的叛逆或是遭遇了什么委屈,他不过是想知道妈妈有多么爱他――但我们还是不能不佩服这位机智而又豁达的妈妈,她没有惊诧,甚至没有问一句为什么,而是欲擒故纵地展开了一场欢快而又奇特的追逐游戏。 在讲述过程中(特别是看过两三段对话后),可以适当作些小游戏。:假如你是兔妈妈,小兔变成小鱼、小花、大石头、小鸟时,你会怎么办。一起玩玩这个游戏,让孩子记录下属于自己,而又富有智慧和温情的对话。 2、《可爱的鼠小弟》 《可爱的鼠小弟》(共12本) 推荐理由:该套书故事内容简单、文字较少,画面比较清晰,但构思奇妙、趣味十足。这套书的每一本封面都有一个彩色单色的边框,空白的上部写着红色的书名,下部中央是一只小老鼠。进入到正文,则分成了左右对衬的文字页与图画页。文字页是彩色底白字,而图画面依然保持了那个彩色的边框。它就好比是一个舞台,铅笔画的鼠小弟、猴子、大象。。。一个个鱼贯登台亮相,为我们上演了一幕幕可笑而又温情的话剧。老师讲述时,可注意到“舞台”的场景。例如:登台亮相的赏们在一个接一个地不断发生着变化。鼠小弟站在舞台中央的时候,

最最经典摄影作品赏析

最最经典摄影作品赏析 [时代广场的胜利日] 这是一张极其经典的照片,作为二战胜利的象征被广为流传,又是人类最美好爱情的见证!当二战结束的消息传到纽约的时代广场,一位狂喜的海军士兵搂过正在身旁的陌生护士热烈地亲吻着她。旁边的人则报以会心的微笑:毕竟胜利来临了,是值得高兴的事!照片出现于《时代》杂志,是反映战争结束后人们轻松欢乐心情的优秀作品。它不饰雕琢,清新自然。40年后,摄影者阿尔夫里德.伊森斯塔特在报上刊登寻人启事找到了当年的这两位照片中的男女,他们已成了子孙满堂的爷爷和奶奶。

[小大人]照片中三位美国女孩在西班牙塞维尔某个地方交谈。这张照片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美国销售第二的明信片。

[最著名的吻]这是有关接吻的著名照片中最早的一张。面对这张在公共场合抢拍的照片,今天的人们可能会想到肖像权,隐私权这样的字眼,实际上它的确引发了一场肖像权的官司。但这并没能阻挡它在全世界流传。

[撤退]这是在朝鲜战争中撤退的美国海军士兵。摄影者大卫.道格拉斯.邓肯别具匠心,真切的表现了当时极度的寒冷,1950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朝鲜作战,冬季来临之前战况一直不错。当时麦克阿瑟将军的部队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以为他们会顺利推进到朝鲜北部,他们都意想不到地受到中国援朝军队的回击。史密斯将军的话使他们的失利更加出名:“撤退?他*的!我们打错了方向”! [温斯顿.丘吉尔]1941年1月27日,刚开完会的丘吉尔来到唐宁街10号的一个小隔间拍摄几张表现坚毅刚强的照片。然而,抽着雪茄的丘吉尔显得过于轻松,跟卡特所设想的领导神韵不符,于是卡特走上前去,把雪茄从这位领袖的嘴里拿开,丘吉尔吃了一惊,他被卡特的举动激怒了。就在他怒视卡特的一剎那,卡特按下了快门。这张照片在世界广为流传,成为丘吉尔照片中最著名的一张。

世界图画书经典阅读与欣赏-笔记

世界图画书经典阅读与欣赏 ·主要内容 1、什么是图画书? 2、图画书具有哪些特质? ·什么是图画书 图画书,也称绘本,这一概念来源于西方,英文名称是“picture book” 所谓图画书,指的是一种完全或主要通过图画来表达内容的书 ·图画书的兴起 社会教育观儿童观改变 儿童书籍插画艺术品质提升 彩色印刷技术的发展 社会经济文化及消费水平的提高 儿童图书市场的繁荣与成熟 ·图画书的分类 能够归属到图画书一类的图书种类很多,包括婴儿书、玩具书、字母书、数数书、概念书、模型书、图画故事书等 根据内容,可以分作认识和文学两大类;根据读者对象年龄区分,可以分作儿童图画书和成人图画书两大类 ·图画书的分类 成人图画书(如几米、桑贝、寂地等人的作品系列) 儿童图画书 ·文学类图画书:图画故事书picture story book 属于文学类图画书(包含教育元素) 主要用图画讲述故事 有别于传统的插画配图读物 文字量依据需要多少不等 有完全无字的图画书 ·图画故事书 图画故事书的图画 图画故事书的文字 图画故事书的故事 图画故事书的整体构成 图画故事书的阅读 ·图画书的特质 作为一种符号,图画直观、生动、通过空间和视觉印象,表达作者特定的思想和意义 推荐书目: 《图画书:经典与阅读》彭懿 再版多次,有精装、平装、缩印三种不同的版本选择,虽然价格贵些,但是内容多信息量大,也算是超值之选了,各网上书店都有售,折扣也比较大。不过需要提醒一点,彭懿也不是图画书方面的专家(毕竟人家的本职是儿童文学作家,帮助翻译推广图画书只是副业),他在书中介绍的很多是自己帮助翻译的书籍,虽然都是经典之作,但并不见得都适合普遍的阅读兴趣哦。另外其中也有一些解读是受专业人士质疑的哦(这也是难免的),请大家在阅读的时候自行甄别,尽信书不如无书嘛。另外小书房制作过电子书,上篇(即对图画书阅读

经典影像作品赏析

1.约翰汤姆逊是如何展现他的东方视角 约翰·汤姆逊(John Thomson)是第一个最广泛拍摄和传播中国的西方摄影家,是第一个对中国早期摄影术进行珍贵记录的摄影家,是第一个在拍摄中国人时孜孜追求摄影审美的艺术家和沟通大师,同时还第一个对中国人民表现出广泛友好和同情的西方摄影家。 “街头摄影家”出版了四卷本摄影集《图说中国及其人民》 作品:《老妪1868-1870》 1868-1870年汤姆逊年虽然是在大街上拍摄的这位老妪,但照片很像一个照相馆的作品。关于这位老妪和他的丈夫,汤姆逊在照片说明中写道:他们的儿子和孙子已经支撑起了这个家庭,但这位老妪仍然忙着家务。她针线活很熟练,在别人病倒时是个很好的护士。她的头发已经变细和发白了,但她每天都精心地梳理和呵护它。汤姆逊独特的拍摄视角,和老妪独特的姿势产生了巨大的视觉冲击力。 《满族新娘(1871-1872年)》 汤姆逊拍摄了大量身着盛装的满族新娘的照片,但他对这些新娘的未来生活并不乐观,甚至和奴隶制相比:富人的孩子一般比穷人的孩子结婚早,但满族少女只有到了十四才能订婚。一般来说,人们会雇用媒婆来提早安排一桩婚事,但未来的主妇必需符合四个标准:一是要和蔼,二要文静,三要勤快,四要好看。对比这个新娘的盛装,她忧郁的眼神也许正反映了摄影师的心境。

《福建厦门夫妻》1870-1871年 这是身穿传统服饰的一对厦门夫妻。根据中国习俗,当时的夫妻是不会有这样对望的姿势的,这肯定是沟通大师约翰逊的杰作。虽然,他们的表情有点勉强,目光也没有完全相对。 汤姆逊有意识地发现平凡生活之美,比如他拍摄了大量中国妇女的发式的特写照片,拍摄了大量妇女头饰的影像,从沿海的香港、厦门、福州到内地北京,从客家农妇到满清格格,这些珍贵的照片对我们研究清末女子头饰和服饰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参考。 纵观汤姆逊拍摄的中国照片,虽然他也拍摄了达官贵人,风景名胜,但他更多是拍摄了大量普通人的生活和街头小景。在这些照片中,我们看到了很多悠闲的市民小姐,也看到了街边正在享受午餐的"苦力",还有正沉浸在欣赏"西洋景"的孩子们。可以说,在汤姆逊镜头下,我们发现了许许多多大清帝国臣民纯朴、美好的一个侧面,这样的影像不论在早期外国摄影师还是中国照相馆的拍摄中都是很少见的。这张旗人女子梳头的照片中,端坐的小姐自然、放松,面带微笑,旁边站立的丫环面容敦厚,神情专注,而一侧的孩童天真无邪,直到今天,这张照片依然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对中国人民的广泛友好和同情,拍摄时孜孜追求摄影审美,发现细节,勤于沟通 作品题材 在汤姆森这本影集中,有关风景古迹和社会风俗的照片占有很大比重。在题材选择上,力求全面地反映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这也是汤姆森创作个性在作品上突出的体现。影集中既有表现中国锦绣河山、城市风光的作品,也拍摄了人民从事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的情景,既有广州洋行买办藩仕成奢华的私人园林,也有处在社会最低层的劳苦人的生活状况。这些照片所表现的人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辛酉政变后的恭亲王,贵族妇女,集市上待雇的城市贫民,鸦片吸食者,瘦弱的更夫,戴木枷的囚犯,以及剃头、修脚、拉洋片等手艺人,无不成为拍摄对象。 为了更多地展现不同人的生活侧面,汤姆逊拍摄了大量不同的中国人的肖像。“翻看西方摄影师早期在中国拍摄的照片,大部分人是抱有一种猎奇的心态,因此,小脚女人、乞丐等社会的阴暗面成为摄影师拍摄的主题,拍摄的人物大都神情木讷、呆板。但当你去审视汤姆逊拍摄的中国照片时,更多的中国人的笑脸和放松下的中国人的状态。汤姆逊一直致力于 记录真实的中国和中国人

历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

历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 法鉴赏_书画 三国钟繇 钟繇(151-230),字元常,颖川长社人。明帝时受太傅衔,故世称"钟太傅"。其书学曹喜,蔡邕,刘德升等人。能书隶、草、真、行诸体,尤以真书绝世。唐张怀瑾《书断》称他:"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泰汉以来,一人而已。"存世墨迹,最著名的有以王羲之临本翻刻的《宣示表》、《荐季直表》等。《荐季直表》"纸墨奇古,《三希堂法贴》以此冠首。笔法深沉。" 西晋索靖月仪贴 索靖,(239-303)字幼安,敦煌人。草圣张芝之姊孙。他博通经史,有逸群之量。《月仪贴》是他的代表作。字数逾干,其书法法度森严,锋芒尖锐,骨力非凡。张怀瑾《书断》将索靖书法列入神品。 摩诃般若波罗密经 在甘肃敦煌藏经洞发现。此为卷第十四。此经卷书法尚存隶意,茂密淳朴,实在两晋风范。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 东晋王羲之集王圣教序碑 受禅表碑 三国魏黄初(202年)刻。在河南许昌县,额篆书题"受禅表"。字方正,渐开唐隶之门。 天发神谶碑

三国吴天玺元年(276年)七月立。原碑为幢形。刻于江宁(今南京)天禧寺。此碑文字似篆似隶,厚重雄浑,奇异雄伟,在书法史上是史无前例的特例。张叔韦说此碑:"雄奇变化,沉着痛快,如折古刀,如断古钗,为西汉以来不可无一,不能有二之第一佳迹。" 西晋陆机平复贴 释文:彦先赢疗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庆承使口男幸为复失前忧耳口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临西复来威仪详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恩识口量之迈前执所恒有宜口称之夏口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亭上海市松江人。陆机"少有异才,文章冠世。"善行草书。《平复贴》为写给朋友的一封信,是传世文人中最早的一件。书体为章草。此帖使用秃笔,质朴志健,自然畅达,对书法考古和研究有重要价值。 王兴之夫妇墓志 《王兴之夫妇墓志》为同一块墓石两面分别刻夫妇两志,分别刻于340年和348年,字迹相同,出土于南京燕子矶人台山其墓志笔画挺直,棱角方整,如刀削状,有稚拙厚重之书风,与北朝碑刻有相近之处。 东晋王羲之孔侍中帖 东晋王王旬伯远帖 王王旬,(350-401),字元琳,小名法护。祖籍琅琊临沂。官至尚书令。是王献之族兄弟,王导是其祖父,父王洽,弟王珉,均有书名。《伯远帖》,清代收入清宫,乾隆将此帖与王羲之《快雪时晴》、王献之《中秋帖》视为三件"希世之宝",使此帖成为著名的"三希"之一。此帖结字严谨,有文人风韵文采。董其昌评:"王王旬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 爨宝子碑局部 中岳嵩高灵庙碑

鲁班书_民间故事

鲁班书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鼎鼎有名的木匠师傅叫鲁班,传说他曾经得到过仙人的指点,世间没有他不会做的东西。魯班把毕生所学都写进了一本书里,这书就叫做《鲁班书》。为此,天下学艺的人都争着来拜鲁班为师,希望得到《鲁班书》。 鲁班挑选徒弟非常严格,不但要聪明勤奋,还要人品好,所以多年来他门下收的徒弟不多。 有一天,鲁班去拜访一个住在山上的朋友,下山的时候,他不慎被草丛里的毒蛇咬伤了脚,情况危急。幸好有位青年路过,他看了看鲁班受伤的脚,然后毫不犹豫地蹲下身子,用嘴帮鲁班把伤口里的毒液吸了出来。 鲁班十分感激青年对他的救命之恩,主动表明身份说自己就是鲁班,问青年叫什么名字,是否愿意学习木工手艺。青年高兴地连连点头,“咿咿呀呀”地比画说,他叫阿木。 鲁班这才知道阿木是个只会听、不会说的哑巴,但是鲁班不介意,他把阿木带回家中,收为小徒弟,对阿木十分喜爱。 时隔不久,鲁班得到鲁国国君的传召,宣他去宫里做一批木工活。鲁班拿出了珍藏的《鲁班书》,放进随身携带的工具箱中,叫阿木陪同他一起去。 师徒俩日夜赶路,这天经过东海边时,天已近黄昏,鲁班决定在海滩上歇息一晚,明早再走。

阿木生起一堆火,准备做晚饭,到海边舀水时,一不小心将装干粮的包裹掉进了海里,包裹很快就被海水冲走了,急得阿木直跺脚。 鲁班一边安慰阿木不要着急,一边从工具箱中拿出一截发光的木头、一个刨子和一个布袋。他用刨子在木头上刨了几下,很快就刨出一些刨花来,然后吩咐阿木将刨花用布袋装好,扎紧袋口,放入海水里,说过半个时辰再把布袋取出来,便有东西可以吃。 阿木看得一愣一愣的,半信半疑地把布袋放入海里,暗想:刨花怎么能吃呢?难道师父会变戏法?他实在按捺不住好奇心,不到半个时辰就把布袋取了出来,解开袋口一看,袋子里面居然是十几条活蹦乱跳的小鱼,阿木高兴坏了。要知道,当时大海里的鱼又大又凶猛,人们是根本不敢捕捞来吃的。 阿木烤好鱼后,请师父先品尝。鲁班在吃鱼时,发现鱼头很难吃,剥开一看,里面竟然还有一些刨花。他知道一定是阿木过于心急,时间未到便把布袋捞出来,才导致鱼头还没有变全。后来人们就把鱼头像刨花的部位叫做鱼鳃,由于不能吃,在杀鱼时必须清理干净。 两人都吃饱后,阿木把没有吃完的鱼放回了东海里。这种鱼很快在东海里繁殖起来,人们在海里捕捞到这种鱼后,知道是鲁班用刨花变的,便高兴地把这种鱼取名为刨花鱼,也叫黄花鱼。 夜晚闲来无事,师徒俩一起坐在火堆旁聊天,鲁班拿着那截发光的木头告诉阿木说,此木头来历非凡,是神仙赠送的,用这截神奇的木头做出的任何东西,遇水皆可变成活物。 阿木听得两眼发光,比画着请师父用神木为自己做一个木头人,

幼儿文学经典作品赏析期末辅导资料

0617《幼儿经典文学作品赏析与教学》2014年6月期末考试 指导 一、考试说明 《幼儿经典文学作品赏析与教学》通过对幼儿文学作品基本理论的学习,以及对幼儿诗歌、散文、童话、生活故事、图画书等内容的学习及赏析以及对幼儿文学教育活动内容的学习,以期更好地在实践中使用幼儿文学作品对幼儿进行教育及引导。 本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题型及分值如下: 1、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2、填空及简答: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3、简答题:共3题,共50分。 二、章节重点内容 第一章儿童文学经典作品概述 1、17世纪以前的儿童读物 17世纪以前属世界儿童文学的史前时期,没有儿童文学,只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儿童读物。一种是非文学的训诫书、知识书;一种是受儿童喜爱的、浅显的民间口头创作和成人文学。如: 2~6世纪在印度成书的《五卷书》,是一种大故事套小故事结构的作品。 6~7世纪在希腊问世的《伊索寓言》,是以动物故事为题材,用形象的小故事比喻、说明生活道理,形式短小精悍。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部被高尔基誉为人民口头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式的名著。 12~13世纪法国出版的《列那狐传奇》,是儿童最喜爱的、最早的一部长篇动物故事诗。 2、17世纪儿童文学的诞生 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有了对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特世界的认识后,专门为儿童创作的读物和文学作品,才逐渐出现。 法国古典主义作家让·德·拉封丹的《寓言诗》,由239首寓言诗组成。 3、18世纪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 18世纪中叶,法国的卢梭出版了儿童教育自传体小说《爱弥儿》,这是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第一部把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描写的小说。 4、19世纪儿童文学创作的繁荣 安徒生是闻名世界的童话作家,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举世闻名,是《安徒生童话》中的代表作。 5、中国现代儿童文学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产生于五四时期,这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进步思潮猛烈冲击古老中国的趋势。1921年前后,影响最大的是叶圣陶的童话、冰心的散文。。 冰心的《寄小读者》是她留学美国时寄往国内的文艺通讯,计29篇,1926年结集出版。 第二章赏析幼儿文学经典作品的相关理论 1、文学作品的内容 (1)题材;(2)主题;(3)情节;(4)人物和环境。

经典广告之摄影作品赏析

经典广告摄影作品赏析(2) 广告摄影作品鉴赏(一) 广告摄影作品鉴赏(二)

广告摄影作品鉴赏(三)

广告摄影作品鉴赏(四)

不同的商业摄影领域需要进行不同的准备工作,一般而言,摄影师需要选择设备、布置场景、准备道具、制作时间排期表等所有繁琐的工作,还要以最完整的方案防止计划的临时改变,例如发生意外情况时所增加的费用由谁来承担,拍摄是不是有序进行,是不是需要调整拍摄方案,在拍摄的前期一定要协商到位。在拍摄准备阶段,摄影师与策划人员的沟通非常重要,当然有时摄影师本身就是策划者,如果把摄影拍摄想象为电影拍摄,策划者就像是整部电影的制片人,负责很多繁杂的工作,对于所有的细节都要全部考虑周全。 对于场景的制作,一般分为移动与固定场景,置景的空间、材料的质地纹理是置景效果的衡量要点,一般来讲,为了追求丰富的画面效果,摄影师对于场景的陈列效果与肌理细节十分重视,另外考虑到便于摄影师选取角度,也便于控制成本,在商业摄影前期的拍摄准备阶段,一般选择专业的有一定审美标砖的置景团队完成前期的场景制作。

广告摄影作品赏析(五) 商业摄影的拍摄必须符合一个规则,即摄影师与客户需要在摄影创意、风格、角度等达成共识。在商业摄影拍摄流程中,从摄影师与客户进行沟通、制定方案、签订合同、到前期的准备工作之后,一般比较大的摄影项目或者有条件的客户会给摄影师试拍的机会和时间,以便进一步确定拍摄的成片效果,顺利完成最终拍摄。 商业摄影的拍摄并不是取景、构图、按下快门的简单动作,为了在合作上取得成功,往往需要摄影师与客户方不断的沟通、磨合和融合。另外,摄影师即使与客户的意见达成共识,并制定了让客户十分满意的拍摄方案,最终的拍摄结果也有可能和客户所期望的有一定偏差,毕竟对于摄影来说,拍摄计划与草图终归是有些纸上谈兵。 摄影师的试拍需要方案确定后客户的签字,根据之前的商讨计划和拍摄方案进行,以此避免客户中途所进行的一些意见性干扰。拍摄过程中,摄影师的拍摄要有步骤,灯光、背景、道具等即时到位,有条理的进行,和其它团队成员的配合要默契,尤其在拍摄杂志片和人像的时候,摄影师要会与模

_经义考_通说_引文考辨十二则_陈开林

《经义考·通说》引文考辨十二则 陈开林, 齐颖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 要:朱彝尊《经义考·通说》四卷,辑录历代关于经学评论的文字四百余则,均未注明详细出处,且引文多经其剪裁。 后代学者不明《经义考·通说》引文原始出处,据以征引时,无从覆案原文,以致时有谬误产生。本文考辨《经义考·通说》十二则引文的出处,期于增加学界转引《经义考·通说》相关材料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间附辑录朱彝尊佚文《两汉精华跋》,并考订出何洛文、刘曰宁二人的生卒年。关键词:经义考;通说;朱彝尊;经学;辑佚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3X (2015)03-0109-07 Arguments for Twelve Essays in the Introduction to JingYi KaoTongShuo CHEN Kai-lin ,QI Ying (College of Literature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China ) Abstract :“Jing Yi Kao Tong Shuo ”by Zhu Yizun ,consisting of four volumes ,is a collection of criticisms of Confucian classics in the past dynasties.Without exact footnotes of the sources and pruned a lot in addition ,it makes the later scholars impossible to know the original provenance and inevitably make mistakes when quoting from Jing Yi Kao Tong Shuo.Therefore ,the arguments of this paper will help to ensure the authenticity and preciseness of the quotations to discover the sources of the quoted essays.It attempts to research the sources of ten quoted essays in Jing Yi Kao Tong Shuo to reduce the mistakes in the course of secondary quoting and ,meanwhile ,find one article unprinted in the complete works of ZhuYizun ,making clear the birth and death dates of He Luowen and Liu Yuening. Key words :Jing Yi KaoTong Shuo ;Zhu Yizun ;Confucian classics ;scattered manuscript 《经义考·通说》四卷(即卷295-298,以下简称《通说》 )辑录历代有关经学的评论共499则,每则引文只冠以 “某人曰”、“某书曰①的形式,而未注明其详细出处。由于朱彝尊在引述诸家评论时,大多并非照原本直录,而对材料有所加工。这方面的问题已引起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如台湾学者杨果霖先生在《朱彝尊<经义考>研究》一 书中专设“引文的方式” [1]173-189 一节,将《经义考》的引文方式概括为“直录”、“约引”、“讹增”、“抽换”、“倒置”、“并合”、“析离”七类。除“直录”外,其他引文均对原始材料进行了剪裁,而非 原貌,且部分条目改换严重。 囿于该书不详注引文的“缺陷”,后代学者在引述《通说》相关材料时,无从按图索骥,以核检其引文的原本。加之朱彝尊所见书籍极多,部分书籍今已亡佚或罕见流传,也给覆案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因此,后代学者常直接引用《通说》的内容,而未暇考订其真实性和准确性。《通说》“直录”的文字,后人据以转引,并无问题;但经过朱彝尊加工的文字,如果直接引用,难免有一间之隔,甚至有误。 如何区分《通说》部分的引文是“直录”或经 收稿日期:2015-03-26 作者简介:陈开林(1985-),男,湖北麻城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目录学。齐颖(1991-),女,河南信阳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①笔者据《<经义考·通说>疏证》统计:引文条目 ,《通说一》132条,《通说二》170条,《通说三》135条(另有朱彝尊按语3条),《通说四》 62条(另有朱彝尊按语1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