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港唐家渡码头开工

武汉新港唐家渡码头开工

武汉城市文化

在全球性的“城市时代”,以文化为轴心的城市发展战略成为世界各大城市的共同选择。在不久前举办的武汉发展战略规划论坛上,武汉市长阮成发一口气列举了10余个国外城市的特色文化:“巴黎有时装,威尼斯有水,维也纳有音乐,罗马有建筑,洛杉矶有电影,里约热内卢有狂欢节,日内瓦有会议,达沃斯有论坛,汉诺威有会展,海德堡有大学城,硅谷有创意……”继而,向与会者提出了尖锐的问题—— 拥有着丰富历史资源和人文积淀的武汉,最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到底是什么? 以什么为载体向世人展现武汉独特的城市魅力? 应当怎样塑造武汉的主题城市文化,使我市能够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浪潮中,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竞争力和生命力? 在城市竞争已从经济领域上升到文化领域的当下,文化作为城市竞争力的综合标志,已然成为城市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因此,阮市长提出的关于城市文化的疑问,确然是武汉在“崛起”时必须深入思考和慎重回答的重大命题。 如果说,政府作为城市规划者的使命是探索展现城市文化底蕴、维护城市文化多样性和彰显武汉独特文化魅力的建设途径和模式,那么开发商作为土地建设者的责任则在于,避免“破坏性的开发”和“开发性的破坏”,把握城市的文化脉搏,让城市的居民找到最本质的文化归属。 永恒的母题:水文化 武汉地处中部腹地,接南转北,承东启西,历来在城市文化上体现出兼容并蓄的特点。伴随着近千年商品、人口、信息的流动,武汉几乎将中原文化、秦晋文化、巴蜀文化、湖湘文化、岭南文化、吴越文化、江淮文化、江右文化及齐鲁文化等共冶于一炉。而近代汉口开埠以来,对外贸易的发展、西方教会的到来、外国租界的开辟、现代工商业的兴办以及新式教育体系的创立,尤其是当代改革开放和境外资本的进入,使武汉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活跃,更凸现出武汉文化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品质。 武汉江汉交汇,百湖连珠,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水文化和壮丽的水景观。作为自然资源和文化景观,水对人类的影响不止在生产、生活和交通上,而且对人的思想观念和生存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水的流动性和容变性使得水文化成为武汉城市文化永恒的母题和多元

从码头文化感悟武汉人的乐天精神

从码头文化感悟武汉人的乐天精神 武汉的码头分为“本土码头”和“洋码头” 本土码头主要分布在汉水沿岸(汉正街因此诞生),以小船停靠为主,沟通江汉平原、荆沙各地,以农副产品为主,比如菜码头、蛋码头、肉码头、布码头、粪码头(将城市的废弃物输出)以及杂货码头。货物源头主要来自荆沙、襄樊一带。码头工人其实就是船夫农民和搬运工。 真正变化比较大的长江码头,这时的码头开始固定。1865年到1910年(45年间),汉口开埠后,外国商人陆续在汉开设工厂,开办洋行,从事贸易。这些商人注意到汉口的地理位置特点(当时外国人在中国长江沿岸开埠的城市:上游重庆,下游上海,中游便是汉口),迅速把汉口作为长江中游的一个航运枢纽。这期间外国在租界开设的洋行和轮船公司多达113家。这时的码头成为汉口的重要贸易场所,可直通海上。于是洋码头附近多了货栈、仓库、银行。当时汉口的洋码头多达74个:有俄国的“顺丰砖茶码头”、英国的“怡和洋行码头”(现在武汉港19码头)、日本的“日清码头”、还有德法等国的码头。 码头文化四原素:动、爽、利、俚 无论是本土码头还是洋码头,无一例外地将武汉文化赋予了“码头”的原素: 一是“动”的原素。码头汇四江,码头文化“动”的原素极多。尤其是在汉口,东南西北的文化文艺形式并存。就拿戏曲来讲,京、汉、楚、越、评剧等都有专业剧团,都有自己固定的观众和爱好者;比如武汉的小吃:北方的酱肉大包,广东的叉烧包、本土的小笼灌汤包,江浙的苏式菜包……各有各的市场;再拿语言来讲,南腔北调在这里不是稀罕事,一个小区里,广东话、浙江话、北京话、东北话、四川话都可以沟通。由此“动”的原素就奠定了码头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也是优势。 二是“爽”的原素。包容是通过豪爽体现的。这里的人性格爽朗,既有北方人的豪气,又有南方人的精灵;既有四川人的放松,又有上海人的“精明”,但仍是“爽”的成分居多。市作协主席池莉笔下的武汉人和武汉文化多体现了这一特色。这一原素表现为武汉人“乐于助人”的风尚。 三是“利”的原素。码头文化充分体现了城市格局你的非政治性,完全以市民文化为特征。武汉的读书人经商弃文的越来越多,这些人将自己的文化知识转为商品。比如“书法家往往自定润格,有求其书画者,或予以一元至十元不等,谓之润笔。”“利”这一原素表现出文化不得商品属性和商业价值观。 四是“俚”的原素。这里的“俚”可以理解为下里巴人的幽默和风趣。由于码头工人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且多是处于社会底层的苦力,他们喜欢的是民间文艺,或街头巷尾的杂耍,或民间武术,或浪语油腔等等。“俚”所代表的就是幽默和风趣。 码头文化在今日武汉的痕迹 在武汉,码头文化的痕迹很深。如“占码头”、“打码头”、“抢码头”、“抽跳”(有过河拆桥之意)等;又比如说语言中的“老子”、“婊子”等等,形成了一些不良的文化影响:比如不讲卫生、随便骂人、逞强称霸、打架斗殴等不

三江港新区开发建设的战略分析

三江港位于长江中游南岸、阳逻港下游约20公里,是武汉新港核心港区,武汉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重要基地,是以集装箱运输和综合保税物流为主导的综合性港区。根据《鄂州市三江港新区总体规划》,三江港新区总体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规划为武汉城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中重要的现代化临港新城。新区将以三江港为依托,按照“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实现产城一体,形成融合发展的临港产业新城、宜居新城、生态新城。 一、三江港新区开发建设的战略机遇 2009年2月,交通运输部和湖北省政府联合发文批复《武汉新港总体规划》。三江港被纳入总体规划,并被确定为武汉新港的核心港区。武汉新港建设将为三江港新区开发建设带来重要机遇。 2011年1月21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标志着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我国内河水运主力军的长江航运迎来了加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武汉将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三江港作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重要基地,将迎来新的战略机遇。 今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市,武汉在长江经济带处于中心位置,拥有内河航运的先天优势,又有京广铁路,陆路交通便捷,承东启西、连南贯北,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无疑将为武汉和三江港新区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三江港新区是鄂州市重点发展的七个新城之一,鄂州市作为湖北省“一改两化”(综合改革、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试验区,这些都将为三江港新区开发建设带来重大机遇。 二、三江港新区的发展优势 1.优越的地理区位 三江港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中游,距离武汉阳逻港、花山港约20公里,上通川渝,下抵苏沪,通江达海,距离武汉仅为45公里,距离鄂州主城区17公里。 2.良好的港口资源 三江港拥有岸线总长度12.3公里(自黄冈长江大桥上游1公里至下游樊口大闸之间),常年水深-6米以上,涨水季节水深约-12米,可布置5000吨级泊位112个,拥有9110万吨散货和集装箱320万标箱的吞吐能力。可常年通航8000吨级船舶,丰水期可停泊万吨巨轮。 3.齐备的交通网络 经过三江港新区的高速公路有3条—— —武黄高速、汉鄂高速、鄂黄高速,铁路3条—— —武鄂黄城际铁路、武鄂冈城际铁路、武九铁路。现有城际铁路华容东站、华容南站,武 三江港新区开发建设的战略分析 周平 (鄂州市葛店经济开发区城建环保局湖北鄂州436000) 摘要:三江港是武汉新港核心港区,武汉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重要基地。以港口为依托开发建设三 江港新区,形成港、产、城融合发展的临港产业新城,对推动我国港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在 分析三江港新区发展优势和规划布局的基础上,为其下一步的开发建设提供了的战略性建议,以供建设决策 者参考。 关键词:三江港新区;开发建设;战略分析 28 港口经济2014.8

武汉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

武汉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 一、工业历史资源的现状 基于武汉市志工业志、以及各区区志记载,从1860年代至1990年代选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371家企业(解放前132家、解放后239家)作为本次规划的调研对象。通过对371处企业的全面调查,目前全市还存有实物的工业企业为95处。 二、工业遗产的评判标准 一是在相应时期内具有稀缺性、唯一性,在全国或武汉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工业企业;二是在全国同行业内具有代表性或先进性,同一时期内开办最早,产量最多,质量最高,品牌影响最大,工艺先进,商标、商号全国著名的工业企业;三是建筑格局完整或建筑技术先进,并具有时代特征和工业风貌特色的工业企业;四是其他有较高价值的工业遗存。 三、工业遗产推荐名单 在95处工业遗存中确定29处作为武汉市推荐工业遗产名单。该29处工业遗产从发展阶段上涵盖了6个时期、13个行业。其中,具有稀缺性、在全国有较高影响力等具有“最”字特点的遗产13处,已被列为国家、湖北省、武汉市文保单位的遗产15处(其中第五批市级文保单位6处);从建筑形式上则包含了建筑群11处,单体建筑16处,附属建构筑物2处。(详见附表1) 四、工业遗产的分级保护 《规划》分为三个保护级别进行保护,其中一级工业遗产15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3处,省级文保单位3处,市级文保单位9处),二级工业遗产6处,三级工业遗产8处:一级工业遗产:已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业遗产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的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办法实施管理。此类工业遗产以保护为主,充分尊重历史特征,对建筑原状、结构、式样进行整体保留,不得随意拆除,应在

武汉市中医医院异地扩建项目

武汉市中医医院异地扩建项目环境阻碍报告书简本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 2018年1月

前言 三和集团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管桩生产商之一,全国五百强建材企业,其主导产品“三和牌管桩”2006年荣获“中国名牌”称号,成为管桩行业最具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知名品牌。 湖北三和管桩是三和企业集团在国内建设的第十家生产基地,公司位于鄂州市华容区临江乡。临江乡有长江黄金水道依境而过,境内长江岸线长10多公里,多处可建深水良港。项目所在地距三江码头3公里,距年货运能力300万吨的华容火车站5公里,距高速公路庙岭站26公里,交通较为便利。 湖北三和管桩项目建设要紧包括3条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生产线、综合区、辅助车间、物流运输和码头。其中,码头工程拟建设1个500DWT散货进口临时泊位和1个3000DWT综合泊位。 拟建码头为湖北三和管桩专用码头,该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18年10月由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完成,码头货种要紧为:原料砂石料进口52.5万吨/年,预应力水泥桩出口18万吨/年。 依照《环境阻碍评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阻碍评判分类治理名录》,该项目应编制环境阻碍报告书。2009年8月20日受湖北三和管桩托付,由我院承担湖北三和管桩码头工程项目环境阻碍评判工作。

1 总论 1.1 评判依据 1.1.1 法律法规与部门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爱护法》,1989年12月26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阻碍评判法》,2002年10月28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修订;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治理法》,1998年8月; (9)《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爱护法》,1988年11月; (10)《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爱护条例》,1996年9月; (11)《土地复垦规定》(国务院令第19号); (1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29日;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2003年6月28日;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29日;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治理条例》(2001.11.19) ;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治理条例》(2002.6.9);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爱护治理条例》; (18)国家环保总局(2002)第14号令《建设项目环境爱护分类治理名录》; (19)国家环保总局(2006)第28号令《环境阻碍评判公众参与暂行方法》; (20)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2000年7月27日公布的7号令“当前国家重点鼓舞进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名目”(2000年修订); (21)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95]56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计委、交通部

武汉新港白浒山港区左岭作业区煤码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长江航道局【定稿】)

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括 一、编制依据 (一)《武汉新港白浒山港区左岭作业区煤码头工程施工招标文件》(招标编号:HBNYGG-2012030)、招标图纸和招标文件澄清函; (二)我单位工程现场踏勘资料及咨询调查信息。 (三)执行国家、交通部现行的施工技术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以及建筑法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本工程主要引用并遵循的国家及有关部门颁发的标准、规范、规程有: (1)《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S167-1-2010); (2)《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J254-98); (3)《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S202-2011); (4)《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270-98); (5)《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S147-1-2010); (6)《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 (7)《港口工程桩基动力检测规程》(JTJ249-2001); (8)《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S202-2-2011); (9)《水运工程测量质量检验标准》(JTS258-2008); (10)《公路路基施工规范规程》JTGF10-2006; (1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 (1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T F50-2011; (13)交通部及国家其它现行标准和规范。 二、工程概况 (一)基本概况 1、工程名称:武汉新港白浒山港区左岭作业区煤码头工程 2、建设单位:湖北能源集团鄂州发电有限公司 3、建设地点:湖北省鄂州市

工程规模:建设5000DWT煤炭泊位1个(码头结构兼顾10000DWT货船)及相应的配套设施,设计年吞吐量为进口150万吨。 5、工程主要内容及主要结构型式 本次工程招标施工范围包括码头平台、引桥、变电所平台、污水处理站平台、抛石护岸等内容。 其中码头平台长度153m,宽度为22m。码头平台排架基础采用Φ1200预制型芯柱嵌岩钢管桩,每榀排架设3根直桩和1对6:1叉桩。码头面以下设三层钢系缆平台,平台之间高差约 4.0m。码头上部结构由横梁、前边梁、后边梁、轨道梁、纵梁、迭合面板、钢系缆平台和钢靠船构件等组成。引桥分三段布置,均为高桩排架结构,排架基础分别采用3根Φ1000预制型芯柱嵌岩钢管桩或Φ1000灌注桩组成。引桥上部结构由现浇钢筋砼横梁、预应力砼空心板、现浇钢筋砼实心板及面层组成。 6、工期和工程质量要求 工期:本招标工程计划工期10个月,预计2012年10月开工,具体开工时间按实际情况,经甲乙双方确认后为准。 质量要求:符合国家工程验收规范,质量合格。 (二)自然条件 本工程地理位置、水域地质条件、自然条件、气象条件、水文及地形、地貌等详见招标文件。

武汉新港港口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

双方企业自身运作特点,制定并购方案、设定风险管理目标、设定可以初步接受的并购风险种类与性质,并对其进行识别、测度、处理,同时监督并购风险发展状况等,以谋求并购风险管理的优化。 物流企业并购方根据其内外部系统风险、并购目标及自身相关信息,同时结合并购双方的企业战略、经营政策等多方面的信息,根据尽可能搜集到的并购双方的相关信息,运用多种风险识别技术,进行并购风险的识别并判断潜在并购风险的性质及其影响,同时关注物流企业并购中遇到的政策风险、体制风险、产业风险及法律风险,进而根据所获取的全面并购风险信息制定并购风险管理目标。针对已经识别出来的各种风险,参照风险测度规则,运用物流企业并购风险测度技术来评估此次并购风险的危害强度,若测评出的风险危害程度远远高于预期并购风险管理目标,同时又不具有较好的可控性,则应当明智地选择放弃风险管理进程, 终止此次并购交易。 若风险测度的结果在并购可接受的风险强度之内,即可运用风险处理技术,实施风险处理方案,将风险处理结果与预期风险管理目标进行比较。若风险处理结果明显不符合预期要求,同时不存在较好的弥补方案,则应当放弃风险管理进程,终止此项并购;尽管结果不符合预期要求,但通过修订并购方案等措施可以改变风险状况,则按照修订后的并购方案重新搜集并购信息,继续下一个循环的风险识别、测度和处理管理。另外,在物流企业并购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上,都应当监督风险发展状况。 4 结语 综上所述,物流企业的并购是一项高风险的投资活动,企业无论是在并购战略制定中、并购交易过程中以及并购后的整合阶段 武汉新港港口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经管院 王红双 王加青 张欣蕾 摘 要:港口物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新的经济增长极之一。本文对武汉新港港口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SWOT分析,在分析基础上得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对武汉新港港口物流产业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关键词:武汉新港 港口物流 SWOT分析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0)08(c)-123-02港口物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新的经济增长极之一。港口物流服务涉及国民经济的多个方面,是一个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产业,具有强大的经济渗透力。 发展港口物流业可以帮助港口企业最终实现规模经济。因此,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势必对周边地区的相关产业和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在阳逻港二期扩建工程附近,华中钢铁物流基地、煤炭物流配送中心的专用码头正热火朝天地建设。招商物流、国家粮食现代物流中心建设也初露端倪,这些项目每个投资都超过了20亿元,这些将有效地促进武汉新港港口物流业的形成和发展。 1 武汉新港港口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 长江黄金水道,武汉拥水而优,省、市政府作出建设“武汉新 港”决策,有利于缓解能源、土地、环保等资源问题,是运用市场经济和政府引导双重手段,建设“两型社会”的重大探索。 武汉新港,规划2025年建成,吞吐总量1.636亿吨。武汉新港规划范围,左岸从黄陂区窑头至黄冈市蔡胡廖,岸线 全长59720米;右岸从青山区武钢运河口至鄂州市长港出口,岸线全长71310米,形成武汉、黄冈、鄂州三地部分港口组的组合港区。1.1 武汉新港港口物流发展现状 1.1.1 关键内部因素(1)优势 优良深水岸线。被纳入武汉新港规划建设范围的鄂州港区,自然岸线全长46.4千米,深水岸线长达29千米,现有泊位84个,年综合通过能力约400万。鄂州港三江港区丰富的港口岸线资源可满足未来30年以上的需要。纱帽港区岸线总长43717米,港区范围内拥有武汉港上游较为优良的深水岸线资源。葛店港区上自葛店镇猴子矶,下至段店镇,岸线全长18公里,其中深水岸线达5.6公里,港区功能规划以杂货运输为主。 武汉新港集疏运网络规划提出,要构筑多层次互补的综合交通服务体系。东部,由“六纵三横六联”的公路和5条沿江铁路通道都要强调风险理念,并且能够有效地识别和管理风险,并购失败的可能性才会大大降低。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 (1)物流企业战略并购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要以并购风险管理战略为核心,建立健全并购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培育并购风险管理文化,依托并购风险管理方法,规 范并购风险管理流程, 实现全面的、全过程的和全员参与的全面并购风险管理。 (2)各个子系统在整个物流企业并购风险管理过程中起到不同的重要作用,物流企业并购风险管理战略是指导方针和方向,是并购风险管理的核心,并购风险管理组织是并购风险管理任务的承担者,并购风险管理制度是并购风险管理活动的行为规范,是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的保障,并购风险管理技术是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总之,基于战略视角的物流企业并购风险管理认为应以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为基础,以整体风险概念原则和全过程管理原则为指导,将风险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个阶段。利用科学系统的方法,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决策科学化、合理化,减少决策的风险性,管理和处置各种风险,做好风险损失的防范工作。 参考文献 [1] 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1,(2):9~14. [2] 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内涵与框架体系[J].东北财经大学学 报,2004,(1):74~76. [3] 冯均科.关于COSO 报告内部控制框架的一种理论修正[J].中国软 科学,2002,(8):114~117. [4] 韩瑞宾.基于风险导向的物流企业内部控制新机制构建[J].商业 时代,2009,(19):63~64. 123 Logistics 物流商论 《中国商贸》 CHINA BUSINESS&TRADE

武汉文化

武汉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泱泱大武汉,处两江四岸,三镇鼎立,“九省通衢”,物华天宝;为盘龙之城、黄鹤之乡、明清重镇、首义圣地;载录着大禹治水、屈子行吟、伯牙鼓琴、李白放歌的佳话;上演了北伐战争、“二七罢工”、“八七会议”、“浴血”抗日的史诗。武汉文化之大气、之厚重,历来为世人瞩目。 武汉是“水城”,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星罗棋布,水域占市域面积四分之一,为那些缺水的城市、国家和地区所羡慕;武汉是“古城”,有3500年文明传承史,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因为有了武汉,才更加多了几分激情与活力;武汉是“诗城”,从李白、崔灏、孟浩然,一直到伟人毛泽东,都在这里留下大量流传千古的诗篇;武汉是“钢城”,新中国第一座自己兴建的钢铁企业———武钢,效益雄居全国第二;武汉是“车城”,神龙轿车驶入家庭,声誉日隆;武汉还是“桥城”,坐拥大小桥梁1200多座。这些,都令武汉充满诗情画意和文化魅力。 武汉的历史画卷中记载着不朽的文化。这里有“盘龙文化”,件件殷商青铜器皿,展示着当时制造业的巅峰水平,开启江城文明之光;这里有“知音文化”,高山流水,琴台知音,千古佳话,铸就武汉人重情、践诺、守信的品质;这里有“木兰文化”,木兰替父从军,巾帼不让须眉,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和尊老美德;还有萦绕于斯的荆楚文化、黄鹤文化、东湖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等,都浸润着这里的一草一木。武汉的历史和文化,就物化在这残垣断壁、亭台楼阁与山川湖泊之中。 武汉内蕴的城市精神,不断升华着文化的境界与品位。这里有“首义精神”:武汉人敢为天下先,打响了推翻两千多年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制国家的第一枪,其爱国、民主、拼搏和创新精神永远激励后人;这里有“二七精神”:作为“二七”工人运动的发祥地,施洋、林祥谦等烈士血沃江城,先烈们坚定的革命立场、勇气和大无畏牺牲精神,锻造了武汉人钢铁般的意志和品格;这里有“抗洪精神”:1954年和1998年,武汉两遇特大洪水,江城人民齐心协力缚苍龙,铸就了可歌可泣的伟大抗洪精神。 码头幽默号子往往体现创新精神。不拘泥于传统的儒家文化礼教,民国时期武汉开男女混乘一车而不避嫌之先河就证明了这一点。敢于创新使武汉开创了全国多个第一:辛亥革命第

武汉文化形考答案2

1.1871年,英国顺丰洋行在俄租界列尔宾街(今兰陵路)建顺丰砖茶厂码头,专供汉茶出口外运, 汉埠有企业专用码头从此开始。√ 2. 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武汉商业改制驶入快车道。通过实施“壮大龙头、放活龙尾”的企业发展 战略,全市商业出现了资产重组、兼并联合的局势。“鄂武商”、“汉商”、“中百”、“中商”、“武石油” 等商业股份制集团公司股票相继上市。√ 3. 汉口租界按地理方位从西南向东北排列,分别为英、俄、法、德、日五国租界。√ 4. 武汉新港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中游,由原武汉港和黄冈市、鄂州市、咸宁市的部分港区组成。√ 5. 1923 年前后,一批华商巨头筹资辟土,建成一个与租界抗衡的区域,并命名为“模范区”,作为 老式华街的模范,亦有“超越租界区”之意。× 6. 新中国伊始,在武汉三镇中心城区,逐步形成九大商业区,分布在汉口的江汉路、六渡桥、汉正 街、车站路、硚口路,武昌的解放路、水果湖、青山红钢城,汉阳的钟家村一带。√ 7. 武汉的码头最早起源于内河,码头修建也是先在汉水沿岸然后在长江沿岸。√ 8. 武汉属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夏季酷热、冬季较冷的特点。 9. 武汉长江隧道位于武汉长江大桥和武汉长江二桥之间,又称“万里长江第一隧”。√ 10. 1898年张之洞率先在汉口设立商务局,推行政策;次年创办湖北《商务报》,1902年开办商 务学堂和商务公所。√ 11. 汉口水运的繁盛带动了武昌鲇鱼套、下新河、汉阳鹦鹉洲等港埠的兴起和发展,成为汉口港埠 的延伸和补充。√ 12.成语“大水淹了龙王庙”指的是汉阳、汉口、武昌三镇的连接点——龙王庙。√ 13.在江汉路步行街的尽头是武汉江汉关。√ 14.长春观位于武昌大东门东北角双峰山南坡,黄鹄(hú)山(蛇山)中部,是我国道教著名十方 丛林之一,为历代道教活动场所,称“江南一大福地”。√ 15.2008年4月,天河国际机场第三航站楼的启用标志着天河国际机场成为中部第一个也是唯一一 个跨入千万级行列的机场。× 16.史学大师翦伯赞把汉口、无锡、镇江三镇称为长江沿岸三大码头:“无锡是著名的布码头,汉口 是船码头,镇江是银码头”。√ 17.上海路天主教堂所在地是基督教英国循道会在武汉最先传教的地方。× 18.双街是从汉阳到汉口的集家嘴、四官殿的要津。岸上是店铺毗连,短短的街道上,天天是人挤人, 人挨人,可谓摩肩接踵;江里,有篷的货驳,无篷划子,天天是船挤船,船挨船,舟樯云集,给人以街中套街、街中有街的感觉,故取名…双街?。√ 19.武钢、武重、武船、武锅等“武”字头的一批重点企业的竣工投产,构成了武汉工业体系的核心, 为武汉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武汉以商品或手工作坊命名的街巷遍及三镇,涵盖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武昌有打铜街、板 厂街、剪子街、花布街、绣花街、衣铺街、淮盐巷、靛行巷、大火巷(以铁铺为主)、皮业巷、豆腐巷等。√ 1. 作为武汉市第一个开发区,()由纯政策区起步,重视体制机制创新,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率先建立企业孵化体系,培育了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吸引了海内外众多公司的投资。东湖高新 2. 武汉现有大小湖泊()个,其中中心城区湖泊40个。166 3. ()位于武昌蛇山之上,以拥有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而闻名海内外。黄鹤楼 4.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商法—()。商律 5. 武汉地形以()为主,且市内湖泊塘堰众多。平原 6. 1926年,汉口市政府设立(),管理工商事务,受理企业登记、核发证照、商标注册等业务。 社会 局

武汉博物馆调研报告

博物馆调研报告 【摘要】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如有关自然、历史、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事物或标本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通过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在训练理解与把握建筑的创意与构思;建筑的造型;建筑的内部空间以及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上,都有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调研并分析湖北省博物馆、中南民族大学博物馆,对博物馆建筑的舒适性、适应性、经济性、科学性等方面做一些论述,也对如何做好新颖、经济、科学的博物馆设计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关键词】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建筑分区、湖北省博物馆、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 【正文】博物馆建筑的文化性、艺术性,使得它往往成为这个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不仅要在功能上满足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之用,同时在流线上将参观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很好的分流。 一、基地分析: 这次设计任务是为展示湖北文化,促进湖北文化发展,促进湖北旅游,从而促进湖北社会与经济发展,拟在武汉市建设“湖北文化博览中心”作为展示与研究湖北地域文化的基地。“中心”选址位于沙湖之滨,视野开阔,风景优美。我们的基地相当规整,面朝沙湖,背对正在兴建的图书馆大楼。 二、博物馆建筑组成: 博物馆自身的功能日趋复合化,在沿袭传统模式的同时,常常会有一些会议,观察、图书,甚至餐饮、商业、娱乐等服务设施加入其中,无形中成为某种文化综合体的代名词。正如瑞士建筑师马里奥博塔所说,“在当今时代,博物馆正扮演着与过去的神庙相类似的社会功能。”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代表着一个国度及其民族历史及现代文化。无论人们对博物馆的看法如何纷繁,全球的博物馆正呈现一个不断发展的态势。 博物馆建筑的组成内容因各馆的性质、规模不同而有差异。根据博物馆的共性,建筑组成可划分为 4个功能分区:①陈列、展览、教育与服务分区;②藏品库分区;③技术工作分区;④行政与研究办公分区。在建筑布局上各个功能分区应该是互有联系的,为了安全保卫和管理方便,建筑物的平面与空间布局设计,必须把观众参观路线与内部工作人员行经路线、藏品运送路线明确分开。 第一分区系博物馆对外开放的区域,由门厅、基本陈列室、临时 (专题) 展览厅、教室、

武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武汉项目可行性研 究报告 1 2020年4月19日

武汉阳逻新港航运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武汉阳逻新港航运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航服中心”)项目。 (二)承办单位概况 武汉阳逻港口服务有限公司由武汉市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与湖北爱特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于 3月9日在武汉市新洲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人民币壹仟万元,注册号为 4 ,具体构成如下:。 公司矢志成为一家为众多货运代理及进出口企业提供畅通信息交流的综合服务企业。我们将坚持"诚信服务,和谐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尽心尽力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作为目标,提高市场竞争力。计划在几年内,将公司发展为武汉阳逻新港重要的信息联动平台。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武汉港口总体规划>( ,送审稿); 2、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规划土地管理分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

书>(阳规选字[ ]004号); 3、武汉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关于武汉新港大厦用地的报告>(武交投字[]68号); (四)项目建设背景 近年来,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国内运输需求的迅速增长,铁路、公路等主要运输方式的建设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瓶颈制约效应日益显著。作为大宗商品长途运输的水运行业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期”。与其它运输方式相比,水路运输具有占地少、运能大、能耗低、污染小、成本低的天然优势,被誉称为”绿色航运”。 武汉位居长江经济带的中心位置,是兼具经济腹地和中转型的长江港口城市。武汉铁路、公路运输四通八达,水运通江达海,天河国际机场是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武汉具有承东启西、接南转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重要作用。长江水系水运量当前已占到全国内河水运总量的80%。 在长江中游北岸以阳逻为中心,左岸从武汉黄陂区到黄冈市蔡胡廖,右岸从武汉青山区至鄂州市长港,这片长80公里的带状区域,形成武汉城市圈核心地带,未来十五年,这里将成为中部崛起、湖北及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阳逻港区位于阳逻经济开发区,上距武汉关27.4km,紧临汉施路、平江路,阳大、阳四公路直通鄂东、皖西和豫南,下游的阳逻长江大桥为外环线的组成部分,经过外环线可与京珠、沪蓉高速公路相连,阳逻电厂铁路专用线与京广铁路相接,对外交通条件十分优越。

樊城码头文化——大事记

·大事记· ◎公元前323年,楚怀王铸造并颁发给鄂君启金节作为水陆运输的通告凭证,铭文载有汉水至唐白河商运路线。 ◎唐贞元元年(785年),江西、湖南漕米经襄阳港转运长安约40万石。 ◎南宋景定四年(1263年)至元至十年(1273年)发生襄樊之战,元军调集战船筑城垒12座围困襄樊二城,南宋从江淮调集战船2000艘援战,港口战船云集。 ◎明宣德四年(1429年),官府在重要港口设立钞关收船税,襄阳府钞关设樊城,下设巡检司。 ◎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巡道聂贤将襄阳大北门至长门杨泗庙间的河堤改建成石驳岸,并修建大北门、小北门两座青石台阶码头。 ◎清道光八年(1828年),襄阳知府郑敦允主持将樊城原陡坡式土码头改为条石阶梯式码头,部分码头上建有牌楼。 ◎清咸丰五年(1855年),湖北开征厘金税,襄樊设有樊城厘局和张家湾、东津两个分局。 ◎清咸丰八年(1858年),清政府开征船捐,襄樊港设襄樊专局和张家湾分局,征收下水船捐。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唐白河改道由龙坑(今张湾)入汉江,因原张家湾厘金分局迁于龙坑,改名为张家湾。 ◎清同治十年(1871年)至光绪二十年(1894年),《TradeReturns》(《输入贸易》)记载,俄商经襄阳港转运的茶叶达2684214担,占俄国输入茶叶总量的15.9%,最高年份的1871年占到64.7%。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煤油行销襄樊及汉江上游各地,成为港口新货源。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湖北商办内河小轮船上航到襄樊港口。 ◎1915年,襄阳港年进入樊城木帆船约16000船次,港内码头发展到21个。 ◎1918年,襄阳港输出粮食140万石。 ◎1944年,由封建把头操纵的“樊城码头转运业理事会”成立。 ◎1945年3月,日军两次在樊城纵火,樊城河街、后街化为瓦砾,码头、商号、货栈遭到破坏。 ◎20世纪50~60年代,樊城修长汉江大堤,部分码头封闭,部分码头为适应机械化作业被改造。 ◎1956年,湖北省航运管理局投资兴建迎旭门码头。 ◎1958年,襄樊市城建部门将兴武街码头、闸口码头改建成斜坡式码头。 ◎1959年,丹江口水利工程局在迎旭门矶头下首修建专用码头。市搬运公司将火星观、米公祠、晏公庙、官码头4个码头改造成斜坡码头。 ◎1962年,襄樊市搬运公司将老龙堤的梯级码头改建成斜坡式码头。 ◎1965年,回龙寺码头改建为直立式码头,林家巷码头改建为斜坡式码头。 ◎1973年,梯子口码头修筑直立式码头石驳岸,并首批安装塔吊。

码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码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 为了适应水陆运输的需要,乾隆时期汉口的码头逐渐建立,后来在历史的洪流之中,继汉口通商后,码头林立,各种帮派也随之建立,码头成为兴盛一时的主要货物和人员的集中地。除了保留初建时的货物运输等需要,码头的客运量逐渐增大,而搬货卸货产生的劳动号子更是层出不穷。同时,作为“火炉”的武汉,人们纳凉的首选地便是这依托长江水的码头边,万家灯火为码头这粗犷的轮廓增添一份细腻。这样,码头文化便在这亦商亦娱的功能中不知不觉中形成了。随着城那市化的发展,码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势必为这九省通衢的武汉更增添一份活力。 关键词:码头码头文化长江

(一)汉水改道与汉口镇 明朝中叶以前,武汉一直都是武昌、汉阳的地理位置的统称。那时候,我们现今所熟悉的车船林立,人潮拥挤的汉口只是一个四周芦苇丛生,人烟稀少的荒凉地。每每到洪水暴发的季节,犹如一片汪洋,看不见陆地,而到了洪水退潮的季节,更是野草丛生。这样的蛮荒之地怎么会是现在的汉口?这一切,都要感谢“汉水改道”。汉水发源于山西宁强县大巴山系,自西北向南流入湖北,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如此,就可以理解在洪水时期,犹如一片汪洋的原因了。大概在明朝成化年间(1465-1470),汉水的下游连年大水,堤防总是决口,而这就使汉水下游的水文形势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其他入江口淤塞,形成了一个主河道入江口,汉水流至汉阳县西排沙口,郭茨口间集中水流,径直而下,经过龟山北麓注入长江,形成今天的景观。 “汉水改道”结束了汉水下游河道飘忽不定的历史。新的水口的南岸仍称之为汉阳,而北岸,后则成立为汉口镇。新的水口两岸地域开阔,港湾水域条件良好,再建立坚固的堤坝,很快便成为“占水道之便,擅舟楫之利”的天然良港。 (二)近代港口和码头 明确记载的民船码头是在乾隆元年(1736),天宝码头。从此以后,在汉江沿岸的硚口到龙王庙一带,人们陆陆续续建立起大大小小的码头,像杨家河、老水港、彭家巷、小硚口、五显庙、大王庙、龙王庙等,多达20多处。但是,这些码头都是根据自然坡岸而建,设备非常简陋,如缆桩,跳板都是直接取材,少有坚固加工,安全性也小。值得欣慰的是,伴随着轮船事业的兴起,受长江水位变化大,风浪大的影响,轮船码头也出现在世人眼前。 1863年,英国宝顺洋行在汉口建立了宝顺栈五码头-----第一座洋行码头。1871年,即苏伊士运河通航后的第三年,在汉口经营砖茶的俄国茶商在汉口专

探析武汉“城市家具”设计的特色

探析武汉“城市家具”设计的特色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开始朝着特色化发展,而城市特色化的突出表现就是“城市家具”的设计与建设。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就对武汉市的“城市家具”设计的特色展开分析,为其它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引言 “城市家具”,简单来说就是指城市中的一切事物,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能看到的一切用来装点城市的东西,就叫做“城市家具”。通过对“城市家具”的巧妙设计,可以更好地了解城市的发展方面以及城市特色,从而推动城市化的进程。那么接下来就主要从进行武汉“城市家具”设计的特色分析的意义以及武汉“城市家具”设计的特色分析等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来加深人们对武汉市的了解。 进行武汉“城市家具”设计的特色分析的意义 对于武汉“城市家具”设计的特色分析的来说,它对整个武汉市的发展和建设都是非常重要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通过对“城市家具”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城市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城市家具”的具体内容,以及一些基本的组成特点,诸如一些气候或者是地理环境等等,这样就可以根据城市的发展特色来进行合适的家具的选择;

除此之外,从对武汉“城市家具”特色的分析,就可以看出武汉市的发展风格以及未来的发展格局,这样一来人们就可以根据“城市家具”的特色来分析出武汉市的一些重要的地标特色。所以说,通过进行武汉“城市家具”设计的特色分析,不仅仅可以使城市之外的人更加的了解这座城市,还可以使这座城市得到更好地发展。 武汉“城市家具”设计的特色分析 1.“楚文化”的武汉“城市家具”设计特色 武汉这个城市位于湖北省,是古代楚国的所在地,同时也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心地,因此当谈到武汉市的“城市家具”时,自然离不开楚文化的代表。例如,通过考古发掘出来的一系列的楚文化的古迹,包括一些青铜器、玉器以及一些雕刻艺术品和丝竹艺术品的等等,这些都极具楚文化的浪漫、活泼的特性。往往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人与自然的一种和谐的关系,借助一些浪漫的色彩来展现生命的活力。在这样的历史发展背景之下,就使得“楚文化”成为了武汉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同样也构成了武汉市“城市家具”设计的主要的风格与特色。这样的“楚文化”的独特的艺术色彩,就使得武汉这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具有了十分神秘的色彩,使它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独具艺术风格的现代都市。 2.“水文化”的武汉“城市家具”设计特色

武汉市宏观经济分析及文化概述(优选.)

武汉市宏观经济分析 一、武汉1+8城市经济圈战略 1.武汉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汉水交汇处,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国 大陆的七大中心城市之一。 2.武汉周边与湖北省黄州、鄂州、大冶、咸宁等12个市、县接壤,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的 彩蝶。 3.武汉经济地理位置优越,与邻省的长沙、郑州、洛阳、南昌、九江等大中城市相距600 公里左右,与京、津、沪、穗、渝、西安等特大城市均相距约1200公里。 4.武汉位于江汉汇流处,水运便利,拥有“九省通衢”的美称,使武汉成为全国最重要的 水陆交通枢纽之一。 5.316国道、318国道、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汉十高速公路交汇于 武汉,它更位于京广铁路、汉丹铁路、长荆铁路、武九铁路、武麻铁路交汇处,是全国最为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 6.优越的经济地理位置、便利对外交通,给予了以武汉为中心建立“8+1”武汉城市圈的 必要条件。 7.市场对接,区域经济走向一体化。与以往的“地方割据”不同,城市圈在打破地方封锁、 建立彼此开放市场方面,使商品在城市圈内货畅其流。 8.城市圈对产权、科技、人才市场也实行对接。圈内部分城市已按监管机构、信息发布、 交易规则、审核鉴证、收费标准“五统一”的原则,整合了产权交易市场。另外,圈内各市已建立武汉人才市场分市场,正着手建立一体化的区域人才和劳动力市场。 9.以武汉为核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包括武汉及黄石、鄂州等八个周边城市。 总面积约2.45万公里,人口3050.87万人。 10.建成武汉城市圈交通设施高速化、网络化、一体化的框架,利用高速公路、轨道交通、 快速铁路等缩短以武汉为中心的各地的时间距离,加强各地联系紧密度。不断提高武汉的首位度,以武汉为龙头的,带动周边地区快速发展。 武汉城市圈主要经济指标(2011年) 指标金额全省占比 规模工业增加值4643.01 亿元54.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54.01 亿元63.5% 武汉城市圈规划 1.近期规划: ◆做大做强武汉,是实现城市圈经济起飞的关键; ◆全面推动非公经济发展,充分的发挥市场主导作用; ◆“内生型”和“外向型”齐头并进,探索各自最优发展路径; 2.远期规划: ◆提前实现全面小康,武汉市率先在长江中游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是武汉城市 圈成为我国内陆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

武汉城市发展概况

武汉城市发展概况 一、武汉的历史概述 武汉是一座历史悠久而又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武汉地区考古发现的历史可以上溯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武汉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朝方国宫城,是迄今中国发现及保存最完整的商氏古城。武汉被学者认为是中华长江流域文明和黄河流域文明融合的突破口。1986 年经国务院颁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武汉是中国建成史最为悠久的特大城市之一,武汉的考古可上溯距今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汉口古有夏汭、鄂渚之名。黄陂区境内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朝方国宫城,是现今发现且保存最完整的商代古城。古语云“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故名汉阳。汉阳及武昌皆有1800年历史,而汉口在明代以前,不过是紧连汉阳的荒洲。 二、武汉地区城市中心的变迁 在武汉地区这个江汉平原东端、江河交汇的地理单元数十公里范围内,最早出现的城市莫过于商代盘龙城了。它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当时控制长江最大支流汉江入江口这个战略要地的军事重镇,也是一个行政中心。而在其后直至三国时期,现武汉地区经过考古发掘和见诸史籍的古城址有位于黄陂的作京城(年代约为东周至西汉之间)、新洲的邾城(西汉诸侯国)、黄陂的马寨城(汉代)、江夏的五谷城(又

称武穆城,东汉)、黄陂的石阳城(东汉、三国)、汉阳的却月城和鲁山城(三国)、武昌的夏口城、蔡甸的诸葛城(三国)。 武汉地区比较独特的现象是,从三国时期直到宋元时期,由于长江的阻隔,长期形成武昌和汉阳两个紧临的城市中心。到了明清时期,由于汉口的崛起,更形成三镇鼎立的格局。 三、武汉经济发展——码头文化 码头的功能就是集散和流通,而城市也就是集散和流通的产物。武汉城市的发展变迁,与武汉码头的兴衰流变息息相关。从古至今,武汉码头大约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 内河经济时代 武汉码头即为“不夜港”。武汉的码头最早起源于内河。武汉有名可考的最早码头是1736年(清乾隆元年)在汉江上修建的汉口天宝巷码头,码头停泊木船最大吨位约900吨。但在此以前,武汉就因横跨东西的长江和连通南北的汉水而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至明末清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汉口即成为中部地区集散商货的著名码头。鸦片战争前,汉水口北岸即有“二十里长街八码头”之称谓。湖北、江西、四川等省及下江商人、徽商来汉进行贸易的商船,均有停泊的码头。当时汉水两岸所停泊的船只常在二万四五千艘上下,一派繁忙景象,清人曾用“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霄明”的诗句将之喻为“不夜港”。 随着水上航运规模的扩大,汉水两岸港区已不能满足需要,码头始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