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患儿的效果。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1年8月58例小儿病毒性肺炎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应用利巴韦林联合炎琥宁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儿经治疗,31例(53.4%)治愈,23例(39.7%)有效,4例(6.9%)无效,治疗总有效率93.1%。结论:利巴韦林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小儿病毒性肺炎(viral pneumonia)是因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并向下蔓延所致的肺部炎症。此疾病冬夏秋冬均可发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为干咳、全身酸痛、头痛、发热等。病毒性肺炎的发生与病毒的毒力、感染途径以及宿主的年龄、免疫功能状态等有关[1]。儿童易于发生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肺炎为吸入性感染,可通过人与人的飞沫传染。小儿的发病率高于成人[2]。2010年9月-2011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应用利巴韦林联合炎琥宁治疗58例小儿病毒性肺炎患儿,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9月-2011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58例小儿病毒性肺炎患儿,其中男25例,女33例,患儿年龄为5个月~9岁,平均(6.1±1.9)岁。患儿的病程为2~13 d,平均(4.8±1.2)d。患儿均有发热,体温为38.2~39.4 ℃,平均体温为(38.3±1.1)℃。58例患儿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咳少量黏痰、发热、乏力、头痛等。所有患儿均进行X线检查,结果显示,有肺部炎症,呈斑点状、片状或均匀的阴影等表现。所有患儿的诊断均符合儿科学小儿病毒性肺炎的诊断标准[1]。

1.2治疗方法58例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强心、平喘、止咳、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应用利巴韦林联合炎琥宁进行治疗,10 mg/(kg·d) 利巴韦林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静点,80~160 mg炎琥宁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静点。1周为1个疗程。

1.3疗效标准患儿治疗1个疗程后,依据儿科疾病临床诊疗规范教程的标准进行评定。(1)治愈:患儿的症状、体征消失,X线显示阴影吸收完全;(2)有效: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患儿症状、体征明显改善,X线显示阴影明显吸收;(3)无效:患儿经治疗后各项情况无明显改善或出现恶化[3]。

2结果

所有患儿经治疗,31例(53.4%)治愈,23例(39.7%)有效,4例(6.9%)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3.1%。患者退热时间为1~3 d,平均(2.1±0.5)d,咳嗽、咳痰改善时间为3~6 d,平均(3.4±1.3)d。4例无效患儿又经2个疗程治疗后转为有效。

3讨论

在急性呼吸道感染中,有90%左右为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多发生在上呼吸道,引起肺炎的病毒以流行性感冒病毒为常见,其他为副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和某些肠道病毒等。病毒性肺炎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可散发流行或暴发。在非细菌性肺炎中,病毒感染约占25%~50%,患者多为儿童,成人相对少见。病毒性肺炎多为间质性肺炎,肺泡间隔有大量单核细胞浸润,多为局灶性或弥漫性,偶呈实变[4]。

笔者所在医院应用利巴韦林联合炎琥宁对小儿病毒性肺炎进行治疗,利巴韦林又名病毒唑,是广谱强效的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副作用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多为可逆性的,其主要不良反应有血清胆红素升高、皮疹、腹泻、胃肠道出血、贫血、白细胞减少等。此药物进入体内后,经磷酸化生成具有活性的代谢产物-利巴韦林单磷酸,其主要由肾脏排泄,仅有少量随粪便排出。现今对利巴韦林的作用机理研究还不是很清楚,但其疗效还是很肯定的[5]。注射用炎琥宁有清热解毒及抗病毒作用,主要用于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其为穿心莲的提取物。现代药理学证明,此药物可以阻断肌苷酸转化为鸟苷酸,进而抑制病毒RNA/DNA的合成[6]。

本文中所有患儿均应用利巴韦林联合炎琥宁进行治疗,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1%,这表明,此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效果明显,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缩短,明显减少了患儿的痛苦。

综上所述,利巴韦林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叶素芬,苏国法.利巴韦林联合痰热清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0):34-35.

[2] 曾海权.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3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4(9):112-113.

[3] 常宏,伍倩,宋丹妮.莪术油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医药,2005,25(6):99-100.

[4] 冯艳伟,吴永奎.注射用穿琥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50例疗效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6,23(6):69-70.

[5] 马洪恩,刘华.利巴韦林联合清肺祛瘀汤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7):64.

[6] 温博贤,何杏勤,邓俭美.炎琥宁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07,21(18):45-47.

(收稿日期:2012-02-13)(本文编辑:李静)

小儿重症肺炎气道护理的研究进展

小儿重症肺炎气道护理的研究进展 摘要:小儿重症肺炎通常由小儿感染肺炎后引发,重症小儿肺炎在临床发病 率较高。分析原因认为是小儿自身抵抗力弱,肺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导致的。小儿 重症肺炎发病突然,病情严重,可能引起呼吸衰竭、窒息,对患儿的生命安全构 成严重的威胁。针对重症肺炎患儿的护理干预中需要重视对气道的护理,确保呼 吸通畅,并将痰液进行及时清除。本研究主要阐述小儿重症肺炎的气道护理相关 研究进展。 关键词:小儿重症肺炎;气道护理;研究进展 作为临床的一种常见疾病,小儿重症肺炎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婴幼 儿的气道尚未发育完全,气道相对狭窄,支气管无软骨,痰液粘稠,加上患儿往 往不会自行的咳出痰液,在呼吸道中可能存留一些分泌物,如严重可能导致气管 阻塞,呼吸衰竭[1]。婴幼儿重症肺炎必须要做好气道护理,将痰液进行及时清除,确保患儿的呼吸道畅通,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临床治疗效果[2]。近些 年来,针对小儿重症肺炎的气道护理进行了若干的相关研究。 1. 婴幼儿重症肺炎诊断标准 参考《诸福棠实用儿科学》[3]中关于小儿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如下:(1) 腺病毒肺炎及继发细菌感染和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交叉感染病毒。(2)存 在明显的呼吸困难,面色发紫,肺部湿罗音,X线显示肺部有大片的阴影。(3) 存在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微循环障碍、休克中任意症状。(4)存在气胸、败 血症、中毒性肠麻痹[4]。(5)多功能器官衰竭。满足前两项条件,再加上后三项 中的任意一条,即可确诊为小儿重症肺炎。 1. 婴幼儿气道解剖特点

由于婴幼儿有着相对狭窄的气道,加上声门下的组织结构疏松,气道炎发生 时容易导致气道梗阻和粘膜肿胀,支气管壁弹性较低,支气管软骨比较柔软,呼 气时容易滞留气体,对气体交换造成影响。重症婴幼儿肺炎是一种发病突然的疾病,病情进展速度较快[5]。患儿在患病后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痰、憋喘,且 痰液粘稠,量多。患儿的年龄较小,无法自主咳痰,所以呼吸道中存留一些痰液 等分泌物,引起呼吸困难和呼吸不畅,甚至是阻塞呼吸道或引发窒息,导致患儿 死亡[6]。 1. 气道护理 3.1一般护理 要保持患儿所在病房的温湿度良好,定期开窗通风换气,但要防止对流,室 内要保持空气清新,患儿需卧床休息,适当抬高床头,为患儿做好保暖工作,为 患儿选择棉质舒适宽松的内衣,防止对呼吸造成影响[7]。在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 作和治疗时,一定要保持动作轻柔,这样能够避免患儿哭闹,也能够减少患儿机 体的耗氧量。对患儿的病情变化情况加以密切关注,包括呼吸、心率和神态等[8]。国内学者回顾性分析了400例重症肺炎患儿的资料,并分析了导致重症肺炎病情 危重的危险因素,认为危险因素分别是低血钙、窦性心律过速、先天性心脏病、 脑功能障碍、早产等[9]。所以,若发现患儿存在以上危险因素,护理人员需要加 以注意,并转到icu进行进一步治疗。若患儿出现呼吸衰竭可用人工呼吸器来改 善呼吸状况,憋喘以及呼吸障碍的患儿,往往会表现为烦躁,哭闹,所以护理人 员一定要及时的将患儿呼吸道中的痰液进行清除,并进行吸氧。若患儿的呼吸, 心率异常、面色苍白、肝脏增大要及时告知医生,并协助进行处理。 3.2气道护理措施 在治疗重症肺炎患儿时,要保证患儿呼吸道畅通,这是保证患儿得到良好救 治的根本,也能够清除分泌物,保证正常的气体交换[10]。临床上主要通过吸痰, 雾化等方式对患儿进行气道护理。以往的气道护理模式为遵医嘱进行,两小时进 行一次气道护理,具有较强的机械性,只有到了吸痰的时间护理人员才进行操作,

痰热清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的疗效

痰热清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的疗效 目的:研究痰热清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0年12月来本院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更昔洛韦对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服药后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在常规基础治疗上采用痰热清联合更昔洛进行治疗,效果明显,能提高治疗有效率,患者服药后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痰热情;更昔洛韦;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是儿科常见疾病,通过空气飞沫进行传播[1]。常见临床症状为高热、鼻炎、咽炎、喉炎等,严重可导致肺炎,容易引发多种病发症[2],严重影响婴幼儿的生命健康。随着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开始重视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的治疗,寻找治疗方法成为临床医生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对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还未有统一的治疗方法,本文主要是讲述采用痰热清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1月-2010年12月来本院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患者50例,其中男性婴幼儿29例,女性婴幼儿21例,婴幼儿年龄5个月~6岁,平均(2.1±1.8)岁。发病时间到就诊时间5 h~3 d,平均时间(1.2±0.9)d。50例患者有18例婴幼儿为轻型,32例婴幼儿为普通型。50例患者均通过诊断确诊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排除对痰热清和更昔洛韦过敏的婴幼儿,排除有严重心血管、肾、肺、造血系统等病婴幼儿。排除婴幼儿在患呼吸道感染同时感染其他系统疾病。排除患病严重的患者。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50例婴幼儿患者入院后采用氧气、平喘药、雾化吸入、袪痰药等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3]。如果婴幼儿患者体温在38 ℃以下可以使用柴胡注射液进行治疗,如果婴幼儿患者体温在38 ℃以上需要采用复方氨基比林进行退热。50例患者同时使予利巴要注射液进通过静脉滴入婴幼儿体内,每天2次静滴,每次15 mg/kg。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进行滴入,1次/d,每

儿童肺炎的发病原因和治疗分析

儿童肺炎的发病原因和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儿童肺炎的发病原因以及治疗情况,主要是为了提升儿童的健康水平。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诊治的152例儿童肺炎患儿,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76例患儿运用阿洛西林进行治疗,观察组的76例患儿运用阿莫西林/舒巴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速度快速对照组,患儿止咳、退热、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早。观察组患者中,68例痊愈,痊愈率达到89.5%,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中,46例痊愈,痊愈率达到60.5%,有效率为84.2%。结论:儿童肺炎运用阿莫西林/舒巴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对患儿来说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标签:儿童肺炎;发病原因;治疗分析 肺炎是指肺泡、终末气道及肺间质的炎症,这是儿童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也是导致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WHO调查指出,年龄不超过5岁的儿童死亡中居于首位的原因是肺炎[1]。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儿童出现肺炎的几率逢高,研究指出年龄不超过5岁的儿童每年约有400万死于肺炎。对儿童肺炎的发病原因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儿童的健康水平。我院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诊治的152例儿童肺炎患儿,对其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我院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诊治的152例儿童肺炎患儿,其中88例为男性,64例为女性;年龄在1~8岁之间,平均为(4.5±1.2)岁;所选患者的体征、症状、病原学检查以及胸部X线片检查均符合相关儿童肺炎的诊断标准,患儿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喘息、咳嗽、呼吸困难、气促等呼吸道症状,肺部检查可见呼吸音减低或者湿罗音,胸部X线检查肺部有浸润影。患儿在住院前1周未服用过青霉素类抗生素,同时排除患有青霉素过敏、严重并发症、肝脏疾病以及肝功能异常的患儿。将所选的患者均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治疗方法将所选的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患儿运用阿洛西林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儿运用阿莫西林/舒巴坦进行治疗。 1.3判定标准痊愈: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胸部X线检查以及实验室均在正常范围内;显效:患儿的病情均有所好转,上述检查至少有1项未回到正常范围内;有效:患儿经过治疗后病情好转但是未见明显改善,上述检查项目至少有2项检查没有完全恢复正常;无效:患儿经过72h治疗后病情未见明显改善,甚至有所加重。 1.4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5.0系统软件,用X?检验表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研究作者单位:410300 湖南省浏阳市中医院 通讯作者:张红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将70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抗感染、止咳、平喘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治疗,疗程均为10 d。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和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有效率为6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有利于迅速改善病情,缩短病程。 标签:小儿支气管肺炎;肺部感染;中西医结合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寒冷季节较多。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低出生体重儿等均易发生本病。病原微生物为细菌和病毒,发达国家中小儿肺炎病原以病毒为主,发展中国家以细菌为主。细菌感染以肺炎链球菌多见,近年来肺炎支原体和流感嗜血杆菌有增多趋势[1]。2009年6月~2011年6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35例,疗效良好,并与采用常规治疗的35例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收治确诊为支气管肺炎的病例7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对照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2个月~5岁。均有咳嗽、喉中带痰,肺部听诊以中细湿啰音为主,可有痰鸣,但不伴有喘息。两组患儿年龄、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常规给予抗感染及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主要成分有:双花、连翘、桑叶、薄荷、黄芩、大青叶、板蓝根、前胡、麦冬、甘草等;两组疗程均为10 d。 1.3 疗效判断痊愈:主要症状体征完全或基本缓解,客观检查指标恢复正常;显效:主要症状体征好转,客观检查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客观检查指标好转不明显或加重[2]。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8.57%;对照组总有效率62.8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

婴幼儿重症肺炎病原及临床分析

婴幼儿重症肺炎病原及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婴幼儿重症肺炎病原及临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所收治的50例婴幼儿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并分析其病原和临床。结果50例患儿中检出有22例患儿为病毒性特异性抗体,5例患儿为肺炎支原体。10例患儿接受细菌学检查,有6例患儿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其中病例数最多的为肺炎杆菌感染。超过50%的患者是和病毒或者支原体双重感染,于临床上,婴幼儿后喘憋型肺炎PFV与RSV感染率均比较高,其年龄主要集中在2~10个月,其中RSV感染者大部分营养状态为良好,其病程多数为1w内。PFV感染患儿中超过半数的患儿出现营养不良,且体弱,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气道痰稠多,小气道被痰栓阻塞,导致呛咳频繁发生,突然窒息发生率较高,且恢复比较慢。7例AdV肺炎患儿中,有4例患儿高热持续的时间大于1w,有2例患儿经X线胸片检查显示器肺部存有大片阴影,1例患儿多系统功能受到损害,且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情况较严重,在治療期间,感染菌耐药性比较强。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病毒依旧是婴幼儿重症肺炎患儿的主要病原,且患儿自身免疫状态较差,多方面的因素可促使细菌感染。对此在予以治疗时,应基于病原的明确上实施病因治疗,结合患儿自身实际情况予以具有针对性的治疗,以此提高治疗效果。 标签:病原;临床;婴幼儿;重症肺炎 在新生儿疾病中,肺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特点为弥漫性肺部病变和不典型临床表现,因新生儿呼吸器官以及功能不是很成熟,若不及时予以诊断和治疗,很容易引发呼吸衰竭、败血症以及心力衰竭,严重时还会造成死亡,对此需要及早进行诊断以及正确处理[1-2]。婴幼儿肺炎的起病较快、发热起病、病情较重、热程较长且紧张迅速,主要为病毒感染。下面笔者就婴幼儿重症肺炎病原以及临床进行研究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所收治的50例婴幼儿重症肺炎患者,其中有20例患儿为女性,30例患儿为男性,患儿年龄在1个月~3岁。 1.2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病程在1~3w进行静脉血和鼻咽分泌物的采集,分别采取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法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来对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IFA)A2和A3、腺病毒(AdV)3型和7型以及副流感病毒(PFV)Ⅰ型和Ⅲ型等相关特异性抗原抗体实施检测,所用试剂盒为中国预防医学科病毒研究所提供,其中10例患儿实施细菌学培养鉴定,即通过气管壁穿刺吸痰,于气管内插管在深部取痰,接着胸腔穿刺获得标本。 1.3诊断标准婴幼儿重症肺炎诊断标准主要如下:①患儿病情较重,且全身中毒现象明显;②除了呼吸系统受到严重受累以外,患儿其他系统均在不同程度

喜炎平注射液应用于小儿肺炎治疗的疗效研究

喜炎平注射液应用于小儿肺炎治疗的疗效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喜炎平注射液应用于小儿肺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2016年5月到2017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炎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利巴韦林组(对照组)40例和喜炎平注射液组(试 验组)40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并对两组患儿发热、咳嗽、喘息和啰 音消失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数据经 检验P<0.05。两组患儿发热、咳嗽、喘息和啰音消失时间相比试验组早于对照组,数据经检验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应用于小儿肺炎治疗的效果较好,能有效提升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喜炎平注射液;小儿肺炎;治疗效果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感染性疾病,其病原体主要以细菌和病毒为主。根据临 床上对小儿肺炎的研究,其在冬春两季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并且很容易导致婴幼 儿死亡[1]。由于婴幼儿的身体各项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因此在发病后经常会导致 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本研究将以我院收治的80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分 析喜炎平注射液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6年5月到2017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炎患儿80例作为研 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利巴韦林组(对照组)40例和喜炎平注射 液组(试验组)40例。对照组患儿男23例,女17例,患儿年龄5个月~8岁, 平均年龄(3.48 1.05)岁。试验组患儿男22例,女18例,患儿年龄7个月~9岁,平均年龄(3.52 1.14)岁。两组患儿的性别和年龄等资料的差异经统计学检 验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儿入院后均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并对患儿进行止咳、化痰、退热、平喘 等治疗,给予患儿营养支持和水电解质平衡维持等。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将利巴韦林注射液按照10~15㎎/㎏的标准加入到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进行静脉滴注,按照1次/d的标准连续治疗5d时间。 试验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具体方法为将喜炎平注射液按照5~10㎎/㎏的标准加入到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进行静脉滴注,按照1次/d的标准连续 治疗5d时间。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并对患儿发热、咳嗽、喘息和啰音等消失 时间进行观察统计。其中疗效判定标准为:患儿金治疗后发热和咳嗽等症状基本 消失,肺部X线检查无明显病灶,则为显效;患儿经治疗后发热和咳嗽等症状明 显改善,肺部X线检查病灶有所改善,则为有效;患儿经之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变 化甚至加重,并且病灶无明显吸收,则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用百分率和()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用X2检验和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的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莪术油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观察21

莪术油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莪术油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4月在我院被诊断为病毒性肺炎患儿80例,随机分 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用药过程中在相同对症治疗及辅助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患儿使用莪术油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莪术油注射液对小儿病毒性肺炎 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莪术油;利巴韦林;小儿病毒性肺炎 小儿病毒性肺炎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常由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后引起,也可由副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某些肠道病毒以及单纯疱疹、风疹、麻疹等病毒流感所致【1】。小儿病毒性肺炎多发生在冬春季,临床表现以咳嗽、喘促为主,并伴有发热,听诊肺部有呼 吸音粗,哮鸣音,湿罗音等,胸片见肺部可有小片状阴影等。由于病毒变异频繁,临床治疗 效果不一。我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4月收治小儿病毒性肺炎8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 上联合使用莪术油注射液,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选取本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被诊断为病毒性肺炎患儿80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儿用莪术油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患 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组患儿男24例,女16例,年龄3月龄-5岁,平均年龄2.2±1.2岁。对照组患儿男27例,女13例,年龄2月龄-5岁,平均年龄2.0±1.3岁。两组患 儿治疗前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咳嗽、听诊肺部呼吸音粗,有啰音,X胸片示肺纹理 增粗、小片状阴影。见表1.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和体征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所有患儿均采用莪术油注射液进行治疗,12岁以下、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给予莪 术油0.1g,6个月以下婴幼儿给予莪术油0.05g,加入50-200ml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 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每天一次,7-10日为一疗程。对照组患儿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进 行治疗,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小儿按公斤体重一日10-15mg/k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每1ml含1mg的溶液后静脉缓慢滴注,每天一次,7-10日为一疗程。 两组患儿视病情不同,用药时间略有增减,在此基础上,两组患儿均根据临床具体情况 加以辅助药物治疗,伴有头痛、发热的患儿、给予复方辛布颗粒;伴有咳嗽的患儿给予氨溴 索口服液;伴有喘促的患儿给予氨茶碱片、异丙嗪片,并根据临床血常规检查结果,选择合 理的抗生素等对症治疗。 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儿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5)见表2,治 疗率明显升高(P﹤0.05)见表3. 由表2、表3显示: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别,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疗效判定中,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两组患儿用药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 ﹤0.05 3讨论 莪术油注射液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莪术醇、莪术二酮、β-榄香烯、У-榄香烯,其药理作用为抗病毒及增强免疫力功能,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有直接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A1和

干扰素雾化治疗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36例临床疗效观察

干扰素雾化治疗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36例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干扰素雾化治疗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雾化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86.1%,有效率为11.1%,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显效率为77.8%,有效率为16.7%,总有效率为94.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雾化治疗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干扰素雾化;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临床疗效 Observation of clinical effect by interferon atom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36 neonatal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pneumonia cases SU Hui-lan,GUO Yong-xin,HU Li-feng,et al. 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Fuzhou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Fuzhou 350007,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clinical effect by interferon atom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pneumonia. Methods A total of 72 newborn with neonatal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pneumon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3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symptomatic treatment,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interferon atomization for treatment.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excellent rate was 86.1% and effective rate as 11.1%,and its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7.2%. The control group had excellent rate was 77.8% and effective rate as 16.7%,and its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4.4%. The difference of total effective rat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Interferon atomization shows precisely clinical effect in treating neonatal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pneumonia,an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Interferon atomization;Neonatal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pneumonia;Clinical effect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是小儿常见的病毒性肺炎,好发于婴幼儿。新生儿因自身免疫力低下,RSV 同时也是新生儿病毒性肺炎常见的病原,临床严重可引发呼吸衰竭等并发症。RSV 可致新生儿院内感染暴发,近年来RSV 感染发生率呈上升趋势[1]。目前对于RSV感染仍然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为了观察干扰素雾化治疗新生儿RSV肺炎的临床疗效,选取本院2014年9月~2015年8月诊断明确并接受治疗的72例新生儿RSV肺炎患儿进行分组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中西药治疗方案对小儿病毒性肺炎297例合并用药率比较分析

中西药治疗方案对小儿病毒性肺炎297例合并用药率比较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中药、西药不同方案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合并用药率。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合并用药率。结果试验组148例中合并用药39例(26.35 %),对照组149例合并用药57例(38.25 %),试验组合并用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方案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与西药治疗相比,可以显著降低合并用药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病毒性肺炎;合并用药率;中药治疗;西药治疗;比较研究 小儿肺炎是儿科临床的常见病,严重危害儿童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将本病列为全球3种重要的儿科疾病之一,我国卫生部将其列为重点防治的儿科四病之一。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RSV)发病率较高,且易发生各种合并症,如继发感染、心力衰竭等。目前,西医对于本病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一般认为,中医药对于疾病治疗产生的是多靶点效应,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优势之一当是合并症发生率较西药对照组低。合并用药率与合并症发生率直接相关,合并症发生之后,必然增加相应的用药。为了验证这一假说,本次研究客观统计分析了不同治疗方案的合并用药率,并做了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分析[1]。 1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小儿四病防治方案・小儿肺炎防治方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肺炎喘嗽的诊断依据和肺炎喘嗽的痰热闭肺证、风热闭肺证的证候分类标准。 2 病例选择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医院5个中心同时进行本项研究。将临床初步诊断为病毒性肺炎者列为初筛病例,共584例。入选后立即作鼻咽部分泌物免疫荧光法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测,阳性者确诊RSV肺炎,列为研究病例,共309例。其中脱落8例、剔除4例,遵循区组随机、平行对照原则,按1∶1编列随机号,将信封密封,5个中心按随机顺序获得随机信封,纳入病例以入选时间先后为序获得随机号,分别编入试验组、对照组。本次临床试验共有符合方案集297例,安全集309例,试验组148例,对照组149例。 3 资料分析

白细胞介素4及其受体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婴幼儿肺炎中的相关性研究

白细胞介素4及其受体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婴幼儿肺炎中 的相关性研究 胡春梅 【摘要】目的:探讨IL-4及其受体(IL-4R)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婴幼儿肺炎中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45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患者及51例正常对照组中血清中的IL-4及IL-4R浓度.结果:(1)RSV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中IL-4浓度分别为(294.68±90.65)ng/L和(146.75±37.26)ng/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RSV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中IL-4R浓度分别为(17.60±13.80)μg/L和(7.47±4.29)μg/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L-4及IL-4R在RSV所致肺炎中含量明显增高,且随病情进展受体浓度增加,表明RSV肺炎病情的严重程度与IL-4及IL-4R含量增加呈正相关.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12(025)001 【总页数】2页(P5-6)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4受体(IL-4R);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婴幼儿肺炎 【作者】胡春梅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儿科,5180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6

自从1956年发现呼吸道合胞病毒以来,呼吸道合胞病毒就成为2岁以下住院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亦是导致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的重要危险因素[1]。多年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显示本病的发病机制是由多种细胞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显示白细胞介素8、10和表面活性蛋白的基因多态性影响了本病的发病。本实验旨在对IL-4及IL-4R进行研究,以了解IL-4和IL-4R与本病的相关性,全方位探讨发病本质。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集RSV患儿外周血,测定IL-4及IL-4R浓度,以了解其相关性。 1 研究对象 RSV肺炎组:共45例,其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1个月~2岁,均为本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之间收治的肺炎住院患儿。诊断标准参照文献[2]:取患儿静脉血3ml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RSV病原,阳性者纳入RSV肺 炎组,确认无先天性心脏病及慢性肺部疾病史。正常对照组:共51例,男31例,女20例,年龄3个月~2岁,均为我院健康体检儿童标本,近期无上呼吸道感染及喘息史。 2 实验方法 2.1 主要试剂及方法 RSV试剂盒购自深圳市赛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IL-4及IL-4R试剂盒购自厦门慧嘉生物公司。 2.2 标本采集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3ml,离心后用ELISA间接法检测RSV,阳性 患者设为实验组,余血清-20℃冻存备用。 2.3 血清IL-4及IL-4R浓度测定所有受试者均采用人IL-4及IL-4R试剂盒,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检测血清中IL-4及IL-4R浓度。 2.4 资料处理收集并整理资料,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浓度比较采用t 检验。

腺病毒肺炎疾病研究报告

腺病毒肺炎疾病研究报告 疾病别名:腺病毒肺炎 所属部位:胸部 就诊科室:儿科,传染科,呼吸内科 病症体征:斑丘疹,鼻翼扇动,弛张热,呼吸困难,管性呼吸音 疾病介绍: 1958年以来我国各地相继证实,腺病毒除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外,还可引致小 儿肺炎,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腺病毒肺炎最为危重,尤以北方各省多见,病情严重者也较南方为多,华北,东北及西北于1958年冬及1963年冬有 较大规模的腺病毒肺炎流行,病情极其严重 腺病毒一般通过呼吸道传染,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往往同时发生腺病毒上呼吸 道感染及肺炎,人群血清学研究说明,生后最初数月常存留从母体传递的腺病 毒特异抗体,此后一直到2岁抗体缺乏,2岁以后才逐渐增加,这与腺病毒肺 炎80%发生在7~24月婴幼儿的临床观察完全符合,值得注意的是当地各年龄 组易感人群数量越多,发生腺病毒呼吸道感染的人数就多,而婴幼儿发生腺病 毒肺炎的机会也越大,腺病毒肺炎在我国北方多见于冬春两季,夏,秋季仅偶见,在广州的高流行年则多见于秋季,这类肺炎在北京约占病毒性肺炎的 20%~30% 症状体征: 病灶性或融合性坏死性肺浸润和支气管炎为本病主要病变。肺炎实化可占据 一叶的全部,以左肺下叶最多见。肺切面上从实化区可挤压出黄白色坏死物构 成的管型样物,实化以外的肺组织多有明显的气肿。镜检所见病变,以支气管 炎及支气管周围炎为中心,炎症常进展成坏死,渗出物充满整个管腔,支气管 周围的肺泡腔内也常有渗出物,大都为淋巴、单核细胞、浆液、纤维素,有时 伴有出血,而中性白细胞则很少,肺泡壁也常见坏死。炎症区域的边缘可见支 气管或肺泡上皮增生,在增生而肿大的上皮细胞核内常可见核内包涵体,其大 小近似正常红细胞,境界清晰,染色偏嗜酸性或嗜两色性,其周围有一透明圈;核膜清楚,在核膜内面有少量的染色质堆积;但胞浆内无包涵体,也无多核巨 细胞形成,因此,在形态学上可与麻疹病毒肺炎及肺型巨细胞包涵体病区别。 此外,全身各脏器如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脏均有间质性炎症与小血管壁细胞增生 反应。 腺病毒肺炎有什么症状?

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 响 目的探究炎琥寧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4月间收治的180例小儿病毒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利巴韦林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炎琥宁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和IL-8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所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发热、咳嗽消失和肺部湿啰音吸收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84.44%)(P<0.05),且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8水平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感染症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Potassium Sodium Dehydroandroan Drographolide Succinate combined with ribavirin on the infantile viral pneumonia and its influence on inflammatory factors. Methods 180 cases of infantile viral pneumonia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April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9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 ribavirin treatment,and based on that,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the Potassium Sodium Dehydroandroan Drographolide Succinate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ect,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the cardinal symptom,adverse reactions,the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the interleukin(IL)-6 and IL-8 level change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Before the treatment,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all patients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after the treatment,the fever,cough disappearance time and lung wet rales absorption tim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94.44%)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84.44%)(P<0.05). And the level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the interleukin(IL)-6 and IL-8 improved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Potassium Sodium Dehydroandroan drographolide Succinate combined with ribavirin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viral pneumonia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inflammation,improve the symptoms of infection,and it has obvious curative effect,which is safe and reliable.[Key words] Potassium sodium dehydroandroan drographolide succinate;Ribavirin;Infantile viral pneumonia;Inflammatory factors

阿糖腺苷联合热毒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阿糖腺苷联合热毒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效果观察目的:观察和分析采用阿糖腺苷与热毒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47例病毒性肺炎患儿,将其分成A组(n=73)和B组(n=74),A组患儿予以阿糖腺苷+热毒宁进行治疗,而B组患儿予以利巴韦林治疗,在连续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肺炎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A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26%,而B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各种症状消失时间均比B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热毒宁+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有顯著的临床效果,患儿在治疗后症状较快消失,治疗时间缩短。 标签:阿糖腺苷;热毒宁;病毒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主要是由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导致的肺部炎症,主要爆发的季节为冬春季节,儿童是主要的发病人群。患儿在出现病毒性肺炎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和头痛、全身酸痛和乏力、干咳和肺浸润等,病情比较严重的患儿会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因此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至关重要。多年临床研究发现,以阿糖腺苷联合热毒宁治疗的效果明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显著改善或消除患儿临床症状[1-2]。本文选取147例病毒性肺炎患儿对阿糖腺苷+热毒宁的治疗效果深入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笔者所在医院儿科收治的147例小儿病毒性肺炎患者随机分成A组(n=73)和B组(n=74),经诊断患儿确诊为病毒性肺炎。入组标准:(1)患儿在入院治疗前未使用其他的抗病毒药物治疗;(2)患儿不存在其他的严重身体疾病;(3)患儿家长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儿有较为严重的肝功能障碍;(2)对本次用药有用药禁忌或过敏症。A组患儿中男43例,女30例;年龄1.4~9.8岁,平均(6.34±1.27)岁;病程1.1~3.2 d,平均(2.39±0.31)d。B组患儿中男45例,女29例;年龄1.5~10.2岁,平均(6.39±1.28)岁;病程1.3~3.4 d,平均(2.40±0.33)d。 1.2 方法 B组患儿以利巴韦林注射液10 mg/(kg·d)进行静脉注射治疗。A组患儿以15 mg/(kg·d)阿糖腺苷注射液和10 mg/(kg·d)热毒宁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在输注治疗过程中随着患儿病情变化调整输注的速度,观察患儿的体征变化和各指标值,做好相应的记录。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观察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主要探讨研究喜炎平注射液在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28例小儿病毒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个小组,小组1患者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小组2患者采用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小组1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上明显高于小组2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组1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主要病症消失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标签:喜炎平注射液;巴韦林注射液;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 肺炎是小儿患者十分常见的一种呼吸类疾病,其多发生于3岁以内的小儿患者中,而引起小儿肺炎最为常见的原因为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由于小儿自身抵抗能力较弱,如果在发病后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可能对患儿的生命造成威胁。因此,对患儿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通过对本院患儿展开实例研究的方式,探讨研究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效果。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28例小儿病毒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个小组,其中小组1中有患儿14例,男女比例为8∶6,年龄6个月~2岁8个月;小组2中有患儿14例,男女比例为7∶7,年龄7个月~2岁9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在年龄、性别和临床表现症状等方面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在研究中所有患儿都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其中小组1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每天为患儿输注一次,每次将0.4 ml/kg的喜炎平注射液溶于0.9%氯化钠溶液之中;小组2患儿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巴韦林注射液治疗,也同样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每天为患儿输注一次,不同的是每次将15 mg/kg的巴韦林注射液溶入0.5%的葡萄糖溶液中[1]。两组患儿在治疗的过程中都以7天时间为一个治疗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性,统计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同时统计两组患儿临床主要特征消失时间,以此展开对比分析,判断两组药物在治疗小儿病毒

中医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观察

中医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象为我院2011年1月份至2012年12月份期间,在院就诊治疗的小儿肺炎患儿共计96例。随机将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中医疗法进行辅助治疗。结果:经过疗程用药治疗,对照组的整体有效率为89.6%,治疗组的整体有效率为95.8%。治疗组的疗效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小儿肺炎的治疗中,中医疗法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肺炎;中医;临床;疗效观察 小儿肺炎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冬春季节多发病,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居儿科疾病第1位,被卫生部列为小儿四病防治之一。小儿肺炎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咳嗽、气促、鼻干鼻煽。中医认为发病原因主要有外因和内因两大类,外因责之于感受风邪,或由其他疾病传变而来;内因责之于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卫外不固[1]。我们采用中医辨证分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合并中医治疗小儿肺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所收治的96例小儿肺炎患者为实验对象,其中男57例,女性39例,患者年龄范围在1岁至1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7岁,所有患者病程均在7d至14d之间。患

儿肺部听诊均有不同程度的干湿性啰音,血象均有不同程度增高,x 线可见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部透亮度降低或增强,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也可出现不均匀的大片阴影。9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儿年龄、病程、性别、中医分型、病情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选取轻、中度肺炎患儿:(1)发热、咳嗽,阵咳或兼喘促,喉间痰鸣;(2)肺部听诊可闻及细湿性啰音,如病灶融合可闻及管状呼吸音;(3)x线见肺纹理增强或点片状阴影;(4)细菌性肺炎的wbc总数增高,病毒性肺炎wbc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增高。 1.3 中医辨证标准 小儿肺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分为风热闭肺、痰热闭肺、阴虚肺热[2]。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一般采用青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抗生素使用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或头孢菌素),溶入5 %葡萄糖溶液中静滴,或(和)选用红霉素、阿齐霉素等,并根据病情采取止咳、化痰、平喘、吸氧等对症治疗。停止发热,体温正常5日后可停止用药。 1.4.2 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合并中药治疗。对本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医护人员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表现,采取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