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点与练习题

教师公招考试——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与练习题

第一节:中小学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学发展的含义

(一)、概念: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中小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具有四个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二)、个体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1、乳儿期(0-1岁)

2、婴儿期(1-3岁)

3、幼儿期(3-6岁)学前阶段

4、童年期(6-12岁)小学阶段,相对平稳

5、少年期(12-15岁)初中阶段,心理断乳期,危险期

6、青年期(15-25岁)高中阶段,身心逐步成熟期

7、成年期(25-65岁)

8、老年期(65岁以后)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儿童期(童年期,这是个体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时期),主要有如下特点:

1、学习成为主导活动,言语从口头到书面;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但其逻辑思维仍以具体形象为主;

2、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开始从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来评判道德行为

3、在社会化方面,同伴在儿童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表现出对同伴的依从性或者同调倾向;

4、在个性发展方面,个性特征更加明显,开始按照成人和同伴的评价来评价自我。

(二)、少年期特点

1、从依赖期向独立期过渡(最显著特征)

2、从“自我朦胧”向“自知之明”过渡

3、从幼稚向成熟过渡

(三)、青年初期

1、智力发展显著(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据主导,并从一般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更多的利用理论思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有显著提高)

2、自我意识增强

3、性意识发展

三、中小学生心里发展的教育意义(阐述见教材)

(一)、学习准备

(二)、关键期: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个体早期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一个时期。

第二节: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教育

一、小学生认知的一般发展与教育

(一)、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对时间的延缓反应困难、对事物清晰、本质、精确的认识尚需一段过程)

(二)、小学生记忆和注意的发展:在记忆上由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发展,由无意识记忆向有意识记忆发展,由具体记忆向抽象记忆发展,但对词的抽象记忆仍需以具体、直观的事物为基础。在注意方面有意注意逐渐发展,但无意注意仍然在起作用,尤其在低年级学生体现的尤为突出。

(三)、小学生思维的发展:由具体逐步过渡到抽象,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成分居多,高年级的逻辑思维成分居多,这一转变一般发生在4年级,但小学生并不能真实的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

(四)、小学生想象的发展:有意识想象逐渐增强,由模仿性、再现性向创造性过渡,由浪漫性向现实性过渡,想象性的概括性成分不断增加,但主要属于形象的概括。

(五)、小学生的认知教育: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特点为基础,不要提出太高、太多的要求。

二、初中生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与教育(阐述见教材)

(一)、初中生感知觉的发展

(二)、初中生记忆和注意的发展

(三)、初中生思维的发展

(四)、初中生想象的发展

(五)、初中生的认知教育

三、初中生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与教育(阐述见教材)

(一)、高中生感知觉的发展

(二)、高中生记忆和注意的发展

(三)、高中生思维的发展

(四)、高中生想象的发展

(五)、高中生的认知教育

第三节、中小学生的人格发展和教育

一、人格发展定义: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二、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佛洛伊德和埃里克森均是人格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这里主要讲埃里克森的理论。

(一)、基本内容

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让其充满信任,具备“希望”这一品质。

2、儿童期(1.5岁—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正确处理儿童的反抗与父母的控制的关系,把握好度,让其具备“意志”的品质。

3、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多鼓励儿童的探索少讥笑,让其主动感超过内疚感,让其具有“目的”品质。

4、学龄期(6岁—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督促其顺利完成学业,具备勤奋感,但不应过分看重自己的工作态度,不把以后的工作想做是自己的唯一任务;

5、青春期(12岁——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与孤独的冲突

7、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其的冲突

三、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1、家庭教养模式(专制型、民主性、放纵向)

专制型教养方式: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缺乏主动性、不诚实等。放纵型教养方式: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惟我独尊、蛮横胡闹等。

民主型教养方式: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善于交往、富于合作、思想活跃、彬彬有礼等

2、学校教育

3、同辈群体

四、中小学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阐述见教材)

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场独立和场依存。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提出。

(1)、场独立性的人,认知时较少受知觉情境的影响,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作出判断。

(2)、场依存性的人,认知时较容易受当时环境中其它人或事物的影响,常常

2、沉思型与冲动型

(1)、沉思型:面对复杂问题情境,认知时深思熟虑错误较少

(2)、冲动型:面对复杂问题情境,认知时很快检验假设但错误较多。30%的儿童属于此类。

知识补充:沉思与冲动的认知方式反映了个体信息加工、形成假设和解决问题过程的速度和准确性。沉思型学生在碰到问题时倾向于深思熟虑,用充足的时间考虑、审视问题,权衡各种问题解决的方法,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满足多种条件的最佳方案,因而错误较少。而冲动型学习者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根据问题的部分信息或未对问题做透彻的分析就仓促作出决定,反应速度较快,但容易发生错误。总之,冲动与沉思涉及在不确定的情境中,个人对自己解答问题的有效性的思考程度,对其判别标准题的反应时间与精确性。

研究发现,沉思型学生与冲动型学生相比,表现出具有更成熟的解决问题策略,更多地提出不同的假设。而且,沉思型学生能够较好地约束自己的动作行为,忍受延迟性满足,比冲动型的学生更能抗拒诱惑。此外,沉思型学生与冲动型学生的差别还在于,沉思型学生往往更容易自发地或在外界要求下对自己的解答作出解释;冲动型学生则很难做到,即使在外界要求必须作出解释时,他们的回答也往往是不周全、不合逻辑的。

在学习方面,沉思与冲动这两种方式存在明显差异。一般来说,沉思型学生阅读成绩好,再认测验及推理测验成绩也好于冲动型学生,而且在创造性设计中成绩优秀。相比之下,冲动型学生往往阅读困难,较多表现出学习能力缺失,学习成绩常不及格。不过,在某些涉及多角度的任务中,冲动型学生则表现较好。

由于阅读、推理之类的任务需仔细分辨概念,因而粗心大意的学生处于不利地位,尤其是当一个问题的答案不能直接得到,需要从一开始就仔细阅读材料,注意分析各种可能的条件时,更是如此。为了帮助冲动型学生克服他们的缺点,心理学家着手创造一些训练方法,对他们的不良认知方式进行纠正。研究表明,单纯提醒儿童,要他们慢一些作出反应,对他们并无帮助。但通过教他们具体分析、比较材料的构成成分,注意并分析视觉刺激,对克服他们的冲动型认知行为较为有效。也有人让冲动型学生大声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自我指导,当获得连续成功以后,由大声自我指导变成轻声低语,而后变成默默自语。目的是训练冲动而又粗心的学生有条不紊、细心地进行学习和解决问题。这种具体训练收到了较好效果。

3、辐合型与发散型(美国的吉尔福特J.P.Guilford )

(1)、辐合型:认知时,从多个线索中寻找唯一答案。辐合思维。

(2)、发散型:认知时,从已知线索中寻求不同答案。发散思维。

知识补充:发散思维有如下四个特性:

1. 流畅性(fluency),指的是产生大量主意(idea)的能力。钱伟长先生要求博士生离开学校时要带着满脑袋问题,指的就是具备这种流畅思维的能力。要求人们在思考问题时,观念上、联想上乃至表述上,具有流畅地、海阔天空地拓展思考的能力,也就是化不相干为相干、化不相识为相识、化无意义为有意义的能力,使得风马牛不相及的不同思想、不同观点风云际会,聚集在一起。

2. 应变性(flexibility),指的是灵活改变思想方向的能力。自觉地从一个方向转到另一个方向的能力叫做自发的应变力(spontaneous flexibility),这种应变力越高,对原先思想的执着性就越低,产生所需要的new idea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还有一种适应性的应变力(adaptive flexibility),通过修改或补充概念实现思路的转移。

3. 创新性(originality),指的是人无我有、与众不同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是即兴的、新型式的、革新的、发明的乃至深奥的创新(见链接)。

4. 周全性(elaboration),指的是实现思路转移时准确界定观念的延伸、增添、润饰和落实,使之精微、准确。

这四个特性都有助于推陈出新,因此发散思维几乎可与创造并称。

(二)智力差异

1.智力与智力测量

(1)、世界上最早的智力量表是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的比纳—西蒙量表。

(2)、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由斯坦福大学的推孟修订比纳—西蒙量表而成。

(3)、1936年,美国的韦克斯勒编制了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4)、智商:即智力商数,简称IQ。计算公式如下:

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2、智力差异

(1)智力水平差异:正常智商100;超常智商140以上;低常智商69以下;(2)智力的年龄差异

(3)智力的性别差异(1、;2、

a、水平相当:男女智力大致相当,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较大,聪明的和笨的都多于女性

b、结构不同:各自存在自己的优势。

第二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 )。

A.人格

B.性格

C.气质

D.倾向性

2.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3.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 )。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初期

4.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知

C.性格特征

D.能力

5.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 )。

A.思考过程

B.意志过程

C.决策方式

D.认知过程

6.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 )。

A.独立型和顺从型

B.外倾型和内倾型

C.中动型和沉思型

D.辐合型和发散型

7.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8.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 )。

A.认知方式和认知途径

B.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

C.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

D.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

9.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10.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认知方式称为(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11.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及自身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其心理成分包括认识成分和( )。

A.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和意识成分

C.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

D.意志成分和认知成分

12.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

A.《比纳一西蒙量表》

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C.《比纳一推孟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13.智商(IQ)等于( )。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100

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以100

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14.智力发展上的差异包括( )。

A.内在差异和外在差异

B.相对差异和差异

C.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

D.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15.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其核心为(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需要

16.一个人对行为控制与调节方面的特征是属于性格的( )。

A.态度特征

B.意志特征

C.情绪特征

D.理智特征

17.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在( )

A.1岁左右

B.3岁左右

C.6岁左右

D.9岁左右

18.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之为( )。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决策方式

D.认知方式

19.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属于(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20.有些儿童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与练习题答案

单项选择题答案

1.A.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人格。

2.D.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少年期。

3.D.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青年初期。

4.A.自我意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5.D.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认知过程。

6.B.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可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7.C.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场独立型。

8.B.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

9.C.见学习精要中辐合型认知方式的定义。

10.D.见学习精要中发散型认知方式的定义。

l 1.c.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及自身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其心理成分包括认识成分、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

12.B.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经推孟修订的《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13.A.智商(IQ)等于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见智商的定义。

14.D.智力发展上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而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则属智力差异中的群体差异。

15.C.人格的核心成分是性格,它是个体独特而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16.B.一个人对行为控制与调节方面的特征是属于性格的意志特征。

17.B.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是在3岁左右。

18.D.见学习精要中认知方式的定义。

19.D.见场依存型认知方式的定义。

20.A.见学习精要中的定义。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点与练习题

教师公招考试——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与练习题 第一节:中小学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学发展的含义 (一)、概念: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中小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具有四个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二)、个体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1、乳儿期(0-1岁) 2、婴儿期(1-3岁) 3、幼儿期(3-6岁)学前阶段 4、童年期(6-12岁)小学阶段,相对平稳 5、少年期(12-15岁)初中阶段,心理断乳期,危险期 6、青年期(15-25岁)高中阶段,身心逐步成熟期 7、成年期(25-65岁) 8、老年期(65岁以后)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儿童期(童年期,这是个体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时期),主要有如下特点: 1、学习成为主导活动,言语从口头到书面;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但其逻辑思维仍以具体形象为主; 2、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开始从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来评判道德行为 3、在社会化方面,同伴在儿童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表现出对同伴的依从性或者同调倾向; 4、在个性发展方面,个性特征更加明显,开始按照成人和同伴的评价来评价自我。 (二)、少年期特点 1、从依赖期向独立期过渡(最显著特征) 2、从“自我朦胧”向“自知之明”过渡 3、从幼稚向成熟过渡 (三)、青年初期 1、智力发展显著(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据主导,并从一般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更多的利用理论思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有显著提高) 2、自我意识增强 3、性意识发展 三、中小学生心里发展的教育意义(阐述见教材) (一)、学习准备 (二)、关键期: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个体早期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一个时期。 第二节: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教育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二)含解析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共10 分,每题 1 分)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学生B.教师C.教学过程D.学习过程 2.去过几次小朋友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这是儿童认知发展到()阶段的表现。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 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指() A.刺激泛华B.刺激消退C.刺激分化D.刺激强化 4.学生学习完“哺乳动物”的概念,然后再学习“鲸”这种动物,这种学习属于()A.概念学习B.上位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5.智力是一种偏重于认知方面的潜在能力,它的核心是() A.观察能力B.记忆能力C.语言能力D.抽象思维能力 6.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 A.策略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 7.提问者要求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可能的答案是:作建筑材料,当打人的武器,代替直尺划线,可以垫高等。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A.直觉思维B.聚合思维C.抽象思维D.发散思维 8.衡量品德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 A.道德情感B.道德信念C.道德行为D.道德意志 9.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是() 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C.松散群体D.联合群体 10.经常思考“如何教好这节课?”等问题的教师处于发展的()阶段 A.关注生存B.关注情境C.关注学生D.关注自我 二、填空题(共10 分,每空 1 分) 1.现代心理学把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__________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2.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学习的主观性、社会性和__________。 3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育目标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________三大领域。 4.问题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条件(也叫起始状态),一部分是____________。5.砖一般用于建筑中,但人们有时想不到它在黑夜中可以作为防身的武器,这说明______ _____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6.________是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激发起强烈的道德情感并经道德实践的反复验证而形成。7.___________是产生兴趣的基础。 8.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主要途径是________。 三、判断题(共10 分,每空 1 分) 1.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自学习时所不能完成的,但在有能力的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都能完成的学习任务的范围。() 2.适应智力差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适合学生学习速度上的差别。() 3.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内部过程或内部机制。() 4.发现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而接受学习则是消极被动的学习形式。() 5.高创造性必须有高水平的智商,反之亦然。() 6.在培养道德品质的过程中,应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高频知识点练习题本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高频知识点练习题本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1877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命名为《教育心理学》的书。 A.赫尔巴特 B.桑代克 C.华生 D.卡普捷列夫 2.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教学方法 B.教师心理 C.学生心理 D.学习心理 4.下列不属于教学环境的是()。 A.桌椅 B.课堂气氛 C.照明 D.课本 5.以下哪种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严格控制条件并可以反复验证( )。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观察法 D.调查法 6.观察法的不足是( )。 A.难以制定严密的计划 B.观察的目的性不能保证 C.作出精确的判断相当不易 D.所获得的材料不够真实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皮亚杰认为守恒概念的形成阶段在()。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少年期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是()。 A.形象思维 B.经验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辩证思维 3.某学生对待事物的态度易受到同学、老师的影响,善于察言观色,其知觉方式属于 ( )。 A.沉思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场独立型 4.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这是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少年期指( )。 A.3岁~6、7岁 B.11、12岁~14、15岁 C.6、7岁~11、12岁 D.14、15岁~25岁 6.一个男孩认为又高又细的杯子比又矮又粗的杯子能盛更多的水,尽管在这两个杯子中倒入了同样多的水,他却只注意杯中水的高度,而不会同时考虑到杯子的形状.这个男孩的认知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7.一般能力测量也叫智力测量,是用一定的智力测量量表来衡量人的智力发展水平高低的一种科学方法和手段。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智力测验是()。 A.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B.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 C.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D.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二、判断题 1.关键期的概念最早由舒尔茨提出来。() 2.埃里克森认为童年期的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 第三章学习和学习心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小刚一按时做完作业,家长就不再批评他,使他逐渐养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这是运用了行为原理的()。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呈现性惩罚 D.取消性惩罚 2.关注学习者如何应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信念来建构新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与情境性的学习理论是() A.认知发现理论 B.认知同化理论 C.认知建构理论 D.顿悟学习理论 3.小燕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A.言语信息 B.态度 C.动作技能 D.智慧技能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必考点

《教育心理学A》必考点 第一章绪论 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范围和意义 学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注意四个要点: 第二、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 第三、学与教的范围,包括知识、技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 第四、以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为核心,其研究序列是学与教而不是教与学。 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2)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五章) 3)各种类型的学习(第七章) 4)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第六章) 5)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因素(第八、九章) 6)学习过程与结果的测评(第十一章) 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2)为所有教师奠定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短暂的历史 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学》开始。1913年,桑代克又把《教育心理学》扩展为《教育心理学大纲》,共分为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原因三大卷。 主要代表人物 布鲁姆1913-《教育目标分类》和《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纳1915-《教育过程》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加涅1916-《学习的条件》研究学习分类的权威,倡导指导学习。 奥苏贝尔1918-《教育心理学》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 安德森《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坚持行为主义观点。 现状和趋势(西方学校教育心理学发展特点) 2)认知心理学理论深入研究之中。 3)强调理论的实际应用,重视学习的个别指导(因材施教)。 4)重视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 5)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从而对它进行了解。 2)调查法:是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和观察法不同。 3)经验总结法:它不只是利用现存的经验总结材料,而是有目的地整理这些经验,从中提 炼所包含的心理学规律。 4)自然实验法:是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 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 5)实验室实验法:是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内进行的,条件控制更为完善,所得结果更为 准确。 6)临床个案法:对学与教的个案作详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 学校“是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所要求的个体社会化而建立的专门系统组织。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题集及答案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题集及答 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填空题 1.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过程)。 3.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学者是(桑代克)。 4.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1903)。 5.廖世承在(1924)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6.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的是(乌申斯基)。 7.教师以非标准化的测验结果判断学生的智力水平,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自信心下降,这违背了心理学研究的(教育性)原则。 8.美国心理学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人本主义)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10.(合作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11.有人把(观察法)比喻为“科学研究的前门”。 12.教育心理学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扩展了研究领域,同时程序教学兴起的时期大致在(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13.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14.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认为在生理学、心理学和逻辑学这三个教育学基础中,心理学应放在首位。 15.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是(教育经验总结法)。 16.当需要了解行为的自然状态或对一些隐秘行为进行研究时,最好采用(观察法)。 17.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观察法)。 18.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是(个案法)。 19.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问题的方法是(问卷法)。 20.教师通过分析学生近期的作业,来了解其是否掌握了所讲述的知识。这种研究方法叫(产品分析法)。 21.教育心理学研究要求研究者牢记被试的心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应该采用动态、变化的指标进行衡量,遵循了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性)原则。 22.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教学内容)。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篇一:2015年1月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模 拟试题及答案汇总】 >一. 选择题 1.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a_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著 a.桑代尔 b.斯金钠 c.布鲁钠 d.皮亚杰 2.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书是_____c_____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a.乌中斯基 b.桑代尔 c.卡普切列夫 d.列昂节夫 3. 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是_____c_____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50年代 c.20世界60-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4. 心理学的创始人是_____d_____ a.桑代尔 b.斯金钠年1977 c.布鲁钠 d.冯特 5. _____b_____是教学内容的裁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教学过程 6. 心理学属于_____c____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何时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7.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____a____年 a.1879 b.1897 c.1789 d.1798 8.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____b_____的科学 a.心理活动的规律 b.行为何心理活动的规律 c.心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 d.行为活动的规律 9. 在苏联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_____c____ a.卡普杰列夫 b.桑代尔 c.乌中斯基 d.斯基 10.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____c_____规律的科学 a.基本教育 b.基本教学 c.基本心理 d.基本身心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必考100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必考100题及答案一、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C)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D ) A.孟禄 B.洛克 C.卢梭 D.利托尔诺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 A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 4.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A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5.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D) A.学校教育制度 B.高等教育制度 C.社会教育制度 D.国民教育制度 6.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C )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开而弗达 D.温故而知新

7.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的德育方法是( D )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8.尊重信任学生是教师的( C ) A.知识素养之一 B.能力素养之一 C.思想品德素养之一 D.基本任务之一 9.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 D ) A.课外教育 B.校外教育 C.业余教育 D.课外校外教育10.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成绩评定 11.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 B )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 C.意识活动 D.技能活动 12,下列选项中哪种是一般能力? ( A )A.观察力 B.曲调感 C.节奏感 D.色调感 13.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是( D )

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一、选择 1. 19,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旳心理学家是(1.1)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A] 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旳著名心理学家是(1.2)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D] 3. 已经有研究表明,小朋友口头语言发展旳关键期一般在(2.1) A.2岁B.4岁C.5岁此前D.1—3岁[ A] 4. 小朋友形状知觉形成旳关键期在(2.2) A.2-3岁B.4岁C.5岁此前D.1—3岁[B ] 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旳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旳行为有稳定区别旳 A.行为系统B.意识特点C.综合心理特性D.品德与修养[ C] 6.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旳(2.4) A.控制B.基本见解C.改造D.意识[ D] 7. 广义旳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旳行为或行为潜能旳相对(3.1)A.地升华B.发挥C.体现D.持久旳变化[ D] 8. 桑代克认为动物旳学习是由于在反复旳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旳 A.能力B.技能C.爱好D.刺激—反应联结[D ] 9.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旳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B.美国心理学家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D.英国医生[C ] 10.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旳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桑代克[C ] 11. 根据学习动机旳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4.1)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崇高动机与低级动机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C] 12.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成果感爱好而形成旳动机,可称为 A.近景旳直接动性机B.爱好性动机C.情趣动机D.直接性动机[ A] 13. 由于对学习活动旳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起旳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旳间接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间接性动机D.志向性动机[A ] 14. 由于个体旳内在旳需要引起旳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B.需要学习动机C.内部学习动机D.隐蔽性学习动机[C] 15.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旳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B.诱因性学习动机C.强化性动机D.鼓励性学习动机[ A] 16.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 A.另一种学习旳影响B.对活动旳影响C.对记忆旳增进D.对智力旳影响[ A] 17. 下面旳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旳就是经典旳对迁移现象。 A.举一反三B.聪颖过人C.思维敏捷D.物以类聚[ A] 18. 下面所列举旳迁移种类领域中,有一种是错误旳。 A.态度学习迁移B.情感迁移C.知识与技能迁移D.气质迁移[ D] 19. 下述所列旳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旳: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二)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二) 及答案 单选题(共35题) 1、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知识属于( )。 A.陈述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操作性知识 【答案】 A 2、日常体力活动水平的常用测量方法不包括() A.直接观察法 B.机械与电子监测法 C.能量检测法 D.问卷调查法 E.行为观察法 【答案】 A 3、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有( ) 。 A.积极作用 B.消极作用 C.无作用 D.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 【答案】 D

4、格赛尔说的话属于() A.内发论 B.外铄论 C.教育无能论 D.多因素论 【答案】 A 5、艾里克森认为童年期(7~12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2009-05) A.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B.获得完善感,避免厌恶感 C.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答案】 A 6、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这属于( )。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元认知策略 【答案】 B 7、综合实践活动是地方性必修课,它占课时的()。 A.6%~ 8%

B.7% ~10% C.8%~10% D.10%~20% E.6%~10% 【答案】 A 8、对被评价对象作出鉴定,区分等级,了解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这属于()。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答案】 D 9、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A.复杂方案 B.学习计划 C.可行方案 D.思维程序 【答案】 A 10、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进行划分,迁移可分为()。 A.正迁移和负迁移

教师招聘特岗事业单位教师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第一、二章《心理学概述》《认知发展与教育》选择题练习+

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 A.心理过程 B.心理特征 C.心理活动 D.心理特质 2.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向个性心理特征转化的()环节。 A.开端 B.外部 C.终端 D.中间 3.下列现象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是()。 A.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B.婴儿吃奶 C.望梅生津 D.谈虎色变 4.“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表明人的心理具有( )。 A.客观性 B.主观性 C.目的性 D.社会性 5.下列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A.草履虫的趋利避害反应 B.人的手被火烫便立即移开 C.黑猩猩解决问题获取食物的行为 D.学生听到铃声进教室上课 6.“小明既聪明又勤奋”,该评价涉及的心理现象是()。 A.气质和意志 B.能力和性格 C.能力和气质 D.性格和气质 7.反射弧是由什么组成的()。 A.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 8.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C.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反馈 D.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9.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多种心理现象的著作是()。

A.《心理学大纲》 B.《认知心理学》 C.《论灵魂》 D.《生理心理学原理》10在心理学史上格式塔心理学派又被称为()。 A.完形心理学派 B.机能主义学派 C.精神分析学派 D.神经心理学派 11.最早对无意识现象进行深入研究的心理学学派是()。 A.人本主义学派 B.精神分析学派 C.机能主义学派 D.构造主义学派

心理学第二章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种特性()。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相同的歌曲旋律,不管是用钢琴演奏还是用小提琴演奏,我们都能听出来是同一首歌。这说 明知觉具有()。 A.理解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整体性 3.防止遗忘的最根本方法是()。 A.识记 B.联想 C.复习 D.训练 4.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假如小华学习《静夜思》10分 钟后就刚好能背诵,为取得最好的记忆效果,小华需要再读()分钟。 A. 2 B. 5 C. 10 D. 15 5.对于一个较长系列的材料,中间部分记忆的效果差,两端效果好,这是由于中间部分受到哪 种抑制的干扰()。 A.倒摄 B.前摄 C.单一 D.双重 6.陈老师总是提醒学生要抓紧一切时间进行学习,才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但在教育心理学 上“过度学习”不是毫无限度的“超度学习”。一般说来,学习程度以()为佳,其效应

《教育心理学》模拟题(二),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教育心理学》模拟题(二),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当你做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试题的时候,你答题的准确率会是百分之百吗?来挑战一下吧!以下资讯由教师资格证考试网整理而出:《教育心理学》模拟题(二),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单项选择题 1、___是衡量一个测验有效性、正确性的重要指标。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2、对于成功或失败进行归因时,属于个人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的是: A.能力 B.运气 C.努力 D.任务难度 3、属于成长需要的是: A.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归属需要 D.认知需要 4、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中等难度的任务来说,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倒关系 D.无关系 5、MURD.ER策略中M指的是: A.心境

B.理解 C.回忆 D.复习 6、采用两难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的是 A.皮亚杰 B.艾利克森 C.科尔伯格 D.罗杰斯 7、___是美国最早对动物的学习进行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他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 A.华生 B.赫尔 C.斯金纳 D.桑代克 8、对___的探讨,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 A.教师的教学 B.教师的课堂管理 C.教师的心理 9、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 A.操作性条件作用 B.经典条件作用 C.精神分析理论 D.认知理论 10、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主要体现了个体的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 11、属于实验研究法的有:

A.问卷调查 B.随机化现场实验 C.单一个案实验 D.访谈法 12、根据奥苏贝尔的观点,掌握同类事物共同的关键特征属于 A.代表学习 B.有意义学习 C.命题学习 D.概念学习 13、我国学者认为学生的学习包括 A.动作技能学习 B.心智技能学习 C.社会生活规范(品德)学习 14、属于操作条件作用范型的有 A.积极强化 B.消极强化 C.无强化 D.顿悟 15、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6、有利于促进学习者构建认知结构即促进生成学习的具体技术有 A.划线 B.做摘要 C.列提纲 D.画网络框图 17、根据归因理论的观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做法是:

2022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同步练习【第二章】

2022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同步练习【第二章】 典型真题评析: 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ll~15岁的儿童思维已超越对具体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20XX年4月)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评析】答案为D。此题旨在考查认知阶段理论的年龄阶段。11~15岁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2.人格的核心是()。(20XX年) A.性格 B.气质 C.风格 D.理想 【评析】答案为A。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此题旨在考查人格与性格的区别。 同步模拟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心理发展变化的顺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映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 B.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 C.从认识客体的内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外部本质演变 D.是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2.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A.差异性 B.顺序性和定向性 C.不平衡性 D.连续性和阶段性 3.初中阶段学生记忆力的发展()。 A.是稳定时期 B.是最佳时期 C.是较慢时期 D.已开始有所下降 4.从气质类型角度看,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属于典型的()。 A.抑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胆汁质

5.在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中,()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A.自我控制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认识 6.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7.少年期指()。 A.3岁~6、7岁 B.11、12岁~14、15岁 C.6、7岁~11、12岁 D.14、15岁~25岁 8.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 A.比纳一西孟量表 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C.比纳推孟量表 D.书克斯勒量表 9.下列对“关键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键期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二阶段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二阶段综合测试题(附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正确或最符合题意。选对每题得一分,没选或选错均不得分)。 1、复述策略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注意于目前的学习材料中,并将学习材料保持于() A、感觉记忆 B、瞬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参考答案】:C 【解析】:复述主要是指对学习材料的言语重复,它既可以表现为出声的外部言语,也可以表现为默默的在头脑内部的言语活动。主要作用是把注意维持在目前的学习材料中,并将学习材料保持于短时记忆中。 2、学生对自己学习内容和任务的认知,以及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 A、元认知策略 B、认知策略 C、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参考答案】:A 3、美国心理学家贾德在学习迁移理论中,提出()。 A、经验类化说 B、关系转换说 C、共同要素说 D、认知结构论 【参考答案】:A

【解析】:早期的迁移理论中。贾德的经验类化说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4、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倾向成分 D、认知与情感成分 【参考答案】:B 5、“高原现象”通常发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 A、初期 B、中期 C、后期 D、各阶段都可能 【参考答案】:B 【解析】:B高原现象通常发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期。 6、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 A、思考过程 B、意志过程 C、决策方式 D、认知过程 【参考答案】:D 【解析】: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认知过程。 7、以下方法不属于教师能促进学生做笔记和复习笔记的是()。 A、讲演慢一点 B、重复复杂的主题材料

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2)

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苏联,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卡普杰列夫B.桑代克C.乌申斯基D.维果茨基 2.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B.一周之后复习 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 D.当天复习 3.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 A.痕迹消退说B.动机说C.同化说D.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 4.从()人手来培养创造性是促进创造性产生的一条有效途径。 A.个性B.好奇心C.独立性D.创新精神 5.关于态度与品德的关系,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二者涉及范围不同 B.二者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C.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D.二者的结构不同 6.以下不属于学习者练习曲线的特点的是()。 A.开始进步快B.中间有高原期C.后期进步慢D.一直是进步的 7.以下方法不属于教师能促进学生做笔记和复习笔记的是()。 A.讲演慢一点B.重复复杂的主题材料C.呈现做笔记的线索D.在黑板上将所有信息罗列出来 8.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 A.原型启发B.负向迁移C.功能固着D.定势影响

9.()可用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回忆,且可将学生的猜测可能性降到最小。A.选择题B.是非题C.论文题D.填空题 10.“不断吸收新知识充实自己,掌握和使用教材,进行知识再加工,善于表达,善于选择运用良好方法发展学生的品德能力,有效促进学生自学、实践等”属于教师的()。 A.教育才能B.教学才能C.社会交往才能D.组织才能 11.上位学习又称()。 A.类属学习B.总括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命题学习 12.一个集体中多数的道德情感可以形成道德气氛,成为一种心理环境,对生活在其中的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主要表明道德情感的()。 A.选择功能B.鉴别功能C.动力功能D.陶冶功能 13.人类的智力分布基本上呈()。 A.倒U型曲线B.偏态分布形式C.U型曲线D.正态分布形式 14.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划分标准,一般可以把学习分为哪三类?()A.知识学习、意义学习和命题学习B.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C.命题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D.技能学习、知识学习和社会规范学习15.在活动任务较容易时,想要工作效率较高,动机水平应该怎样?()A.较高B.中等C.较低D.任意强度 二、多项选择题 1.观察法的记录方式包括()。 A.项目检核表 B.双向表 C.评定量表

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C)。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B)。 A.教育经济学 B.教育学 C.心理学 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B)。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 人的发展的影响?(A)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D)。 A.讲授课和练课 B.讲授课和复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 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D)。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 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 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 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D)。 A.指导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B)。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 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D)。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023年度黑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训练及答案

2023年度黑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 学》模拟训练及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 1.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极端焦虑 2.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3.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生成技术 4.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分期论,婴儿绕行茶几以取它后面的玩具,不再仅从茶几下爬过。这时的婴儿处于() A.感觉运动阶段 B.思维准备阶段 C.思维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5.已有研究指出:书面语言学习的关键是() A.4--5岁 B.6岁 C.7岁 D.8岁 6.下列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A.跳绳 B.运算 C.滑水 D.朗诵

7.给定信息和要求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称为()。 A.原型 B.定势 C.变式 D.问题 8.在教“鸟”的概念时,分别以麻雀、鸡和蝙蝠为例,是为学生提供()。 A.比较 B.变式 C.正例与反例 D.概括 9.—般而言,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的是将学习成败归因于()。 A.努力程度 B.能力高低 C.任务难度 D.运气好坏 10.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A.原型启发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定势影响 11.课堂气氛往往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 A.教学风格 B.组织教学方法 C.气氛区 D.教学氛围 12.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提出反思性教学研究是在() A.初创时期 B.发展时期 C.成熟时期 D.完善时期 13.关于陈述性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 B.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 C.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D.是一种实践性知识 14.学习质量与热量、热与体积等概念之间的关系。这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2023黑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2023黑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 练习题及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 1.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生成技术 2.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A.公式学习 B.命题学习 C.原理学习 D.推理学习 3.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A.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 C.智力 D.思维程序 4.已有研究指出:书面语言学习的关键是() A.4--5岁 B.6岁 C.7岁 D.8岁 5.小老鼠通过尝试--错误进行的“迷宫”问题解决模式属于() A.独立的发现学习 B.有指导的学习 C.有意义的学习 D.接受学习 6.以下哪种情况属于肯定性训练() A.消除敏感反应 B.消除肌肉紧张 C.呈现厌恶刺激 D.公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7.把通过抽象的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返回到实际中,以加深、加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的思维过程是()。 A.分析与综合 B.比较 C.抽象与概括 D.具体化 8.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极端焦虑 9.教师在讲课时要求有必要的走动和手势,以增强学生感知的效果,其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10.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采用适当的惩罚()。 A.也是不行的 B.也是违法的 C.也是不必要的 D.是必要的 11.某学生在英语测验中取得了高分,他将成功归因于运气好,这种归因具有的特性是()。 A.内部、稳定、可控的 B.内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C.外部、稳定、可控的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12.教学中采用的各种物质奖励属于下列哪种强化?() A.原始强化 B.替代强化 C.次级强化 D.自我强化 13.教师告诉学生学习结果,指出其正确和错误,这是教学活动中的() A.及时反馈 B.延时反馈 C.消极反馈 D.积极反馈

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5982卷4.doc

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 练5982 1:微格教学的创始人是德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德瓦特·爱伦。() 判断题 对 错 2:按照造成焦虑的根源来划分,焦虑不包括() 单项选择题 A、现实性焦虑 B、神经性焦虑 C、过敏性焦虑 D、道德性焦虑 3:近景性动机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又可分为间接近景性动机与直接近景性动机。有的中学生“为老师的鼓励而努力学习”、“为家长的奖励而努力学习”、“为同学们瞧得起自己而努力学习”等,就属于直接近景性动机。 判断题 对 错 4: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单项选择题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5:倾听比询问更有利于搜集资料。() 判断题 对 错 6:从众行为的原因之一是()。 单项选择题 A、行为参照 B、省力 C、服从 D、强迫

7:采用两难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的是() 单项选择题 A、皮亚杰 B、艾利克森 C、科尔伯格 D、罗杰斯 8: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单项选择题 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 9: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不包括() 单项选择题 A、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 B、学习理论 C、学习的过程 D、教育政策和法规 10:下列作品中,布卢姆的代表作是() 单项选择题 A、《教育目标分类》 B、《教育心理学》 C、《学习的条件》 D、《教育过程》 11: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 单项选择题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听课效果 C、后进生的感受 D、人际关系的影响 12:对教学目标的科学表述的要求,不正确的项是()。 单项选择题 A、表述的应是学生的学习结果 B、尽可能表述的具体、可测量 C、应反映学习结果的类型和层次 D、精确规定每个学生应达到的最后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